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吴柳芳的真实水平如何?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吴柳芳的真实水平如何?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吴柳芳的真实水平如何?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体操
吴柳芳
吴柳芳擦边争议
吴柳芳被禁
管晨辰吴柳芳
吴柳芳的真实水平如何?


看这个30岁左右女人的小腿肌肉和根腱,就能发现他的身体是很多普通人无论怎么练都很难逾越的天花板。
就这世界冠军的水平给我跳热舞看,真的是活菩萨。
吴柳芳的真实水平己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吴柳芳的故事会加速中国体操的衰落。因为吴柳芳的故事告诉广大的中国家长们,在体操这冷门体育项目中如做不到顶级,就是一个耗材。所以未来很少会有家长送孩子学体操,中国体操因缺少新血就难有成绩,而缺少成绩,体操圈只能衰落。
吴柳芳真实水平如何关我什么事?
退一万步说,吴柳芳就算是个水货,就可以在不犯法、不违规的前提下被随意封杀了?
按照这个逻辑,考不上985的是不是可以直接被禁止使用互联网?
毕竟吴在体操界的水平,比高考考985靠前多了。
真实水平应该挺高的,
起码是被大众鉴定过的,
刚刚去看了一下,她已经快要700万粉丝了。
其中一个跳阿巴兹的那个舞,背景上可以看到有两个骑电动车的男士路过,
无一例外,他们都驻足停留了,




可以看到大众是很认可的,不是那些p图怪和精修怪能比得了的。
奥运冠军的水平摆在这儿,肢体控制能力绝对离谱,即使是跳擦边舞,那也是业界顶尖的存在。
而且她还能做悬空俯卧撑,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吴柳芳的巅峰期,持续了3年时间,2009年~2011年,
巅峰时,高低杠单项:世界前2~5名,平衡木单项:世界前5~10名,都有竞争奖牌的可能。
她是第一批学会〖shapo换杠〗的中国选手,是第一个做〖shapo+短半径转体(shapo+腾身360)〗的中国选手,也是21世纪后,第一个会做〖E组屈体特卡〗的中国选手。
论综合实力,在整个体操女队,稳居同期前7~10名。
在这3年的世界杯分站赛,吴柳芳一共拿了9个冠军。
特别在2010年,凭最多的5个分站赛冠军和年度积分,获得世界杯赛的高低杠总冠军、平衡木总冠军、自由操总亚军。


此外,还有2009年全运会的团体银牌、高低杠铜牌,2012年亚锦赛的团体冠军、高低杠冠军。在全国锦标赛,获得3金牌(团体),2银牌4铜牌。
那时的体操女队强手众多,08奥运女团夺金的功勋一代选手都还在,还有继续竞争团体金牌的志气。
高低杠何可欣、平衡木邓琳琳/眭禄,又都是世界最强的选手,所以挑选主力名额时,当然偏重于全能型选手,或者跳马/自由操强,能给团体补弱项的选手。
吴柳芳是94年12月出生,08年奥运会年龄没赶上,到12年奥运会时已经18岁。而吴柳芳个人状态最好,高低杠单项水准,能跻身世界前二名的2010年,偏偏又不是奥运年。
所以,按体操女队一贯的战略,她从一开始入国家队,定位就是“过渡(炮灰)型队员”,等到12年奥运会时,就得给才16~17岁的新队友腾位置,因此根本得不到资源培养。——或者说,教练组不会对这个年龄的队员,去用心编排动作,因人而异地调整难度。
她一直默默自行训练,还是自己在省队时的动作编排,高低杠比不过何可欣,平衡木比不过邓琳琳与眭禄,达不到世界最强,被认为在大赛(奥运会和世锦赛)没有冲金可能。
而吴柳芳跳马与自由操的水平,又比不过同期强手,特别是和她一起从广东省队进入国家队的黄秋爽,跳马比她强,对团体赛更有帮助,就能连续三届大赛(10世锦赛/11世锦赛/12奥运会)都担任主力。
反观吴柳芳,就只能一次次当大赛替补,一直是“国家队第七人”的定位。
如果以吴柳芳的能力,换到当时高低杠/平衡木强手不足的美国队,那么这3届大赛,她都能竞争主力位置,随队获得团体赛的2金1银,个人项目还能继续竞争奖牌,——这就是时也命也运也……
2011年世锦赛,吴柳芳已经凭出色的训练状态,争取到了主力。然而却被临阵换将,还是上了黄秋爽,教练给的理由,居然是「迷惑对手的烟雾弹」……


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几个主力临阵状态差,必须要跳马更好的黄秋爽去冲团体分。
其实那一次何可欣状态太差,最终团体赛都不能上场,即使如此,用人保守的体操队,宁可“五打六”,吴柳芳也没轮到上场机会。
赛后复盘:那一年,姚金男这个体操女队十年一见的全能型天才,是非常很有机会,拿下至今也没得过的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的。
然而,就因为教练组用人保守,非要团体赛“五打六”,非让姚金男比满了全部四项,再战个人全能赛,又要比满四轮,体力不支导致失误,仅获第三名。
如果正常用人,让状态正佳的吴柳芳,替换掉无法出战的何可欣当主力,代替姚金男去比完团体赛高低杠/平衡木,帮她节省体力,
那么不止是吴柳芳可以获得一枚世锦赛女团奖牌,还能再去竞争单项的奖牌;姚金男或许就能如愿获得这枚宝贵的全能冠军了。
短短两年后,美国的拜尔斯,女子体操的项目goat就出来了,垄断了6届世锦赛2届奥运会,8次大赛的全能冠军,近十年的体操女队,更完全放弃了这项目的夺金念头。
这就是一次排兵布阵错误,生生把一手【双赢】局,打成了【双输】!
如果换了近两届奥运会,因为拜尔斯在跳马/自由操两项的统治级水准,体操女队已经在这两项彻底摆烂,也因此放弃了团体/全能的争金可能,恨不得全队狂卷高低杠和平衡木。
那么这两项都是强项的吴柳芳,是极大可能入选奥运名单,然后去竞争奖牌的。——毕竟现在竞争名额的,太多都是纯单项选手了。即使是她相对弱的跳马与自由操,相比于完全放弃的后辈们,居然都是上风。
就比如那个一次团体赛都没打过,只比了一次平衡木单项的管晨辰。
其实管晨辰原本跳马/自由操都不弱,练好了都可以为团体赛做贡献,然而她就为了卷平衡木争金牌,生生把自己练成了纯单项选手,奥运夺金后光速退役,保送浙大,一边美滋滋当网红了。
——这样“精致利己”、完全不考虑给团体赛做贡献的选手,在吴柳芳的时代,是绝无可能竞争大赛名单的。
所以,虽然管晨辰的奥运金牌,去对比吴柳芳的世界杯总冠军/亚锦赛冠军,各方面待遇就是天壤之别;但说到作为运动员的本身实力,差距还真没多大,只能说也是时也命也运也。
说到这里,根据笔者对体操项目的了解,正好澄清这段时间,一些人散布的关于吴柳芳的所谓“黑料”:
首先,很多人人云亦云:「吴柳芳只有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冒充世界冠军接代言?」
2008年之前,世界杯总冠军也可以作为三大赛事之一,上体操队的“世界冠军墙”,退役后享受世界冠军的待遇。此后国际体联取消了世界杯总决赛,改成以分站赛事的总积分,决定年度总冠军。
吴柳芳在2010年世界杯,凭最多的分站赛积分,获得了高低杠总冠军+平衡木总冠军+自由操总亚军,因此,她甚至牺牲了同期亚运会的比赛,好容易轮到的主力资格。
赛后第一时间的体育新闻,也是祝贺她获得世界杯双冠一亚,当然也是体操队为国争光的荣耀。


然而之后的体操队决定,08年后的世界杯总冠军,含金量不足,不能上“世界冠军墙”,更是越来越不重视这项比赛了……
这样一来,吴柳芳一直到退役后,也就失去了世界冠军的相应待遇。
如果是现在的世界杯分站赛,确实已经是明确的二线比赛,各国都不重视了。
但是在世界杯赛刚刚改制不久的2010年,吴柳芳凭总积分,夺得2个总冠军1个总亚军时,关于这项赛事还不算世界三大赛,总冠军能否被认可为世界冠军,当时本就还没有定论。
而且,先不说世界杯赛的定性,吴柳芳单凭2012年亚锦赛获得的团体/个人双料冠军,按规定,退役后可以申请〖国际级运动健将〗,终身享受每年1万元的津贴,还有退役分配的其他相关待遇。
然而,她4岁练体操,一直到19岁,都是封闭式训练,又是不被重视的“炮灰型队员”,退役时居然都不知道去申请,只有每人一入国家队就标配的〖国家级运动健将〗,各项待遇都差了一档。
2012年奥运选拔赛,她不幸肩颈受伤,险些高位截瘫的重伤,差点连半条命都丢了,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难道体操队还会特意去〖打假〗,追究她“假冒世界冠军”,接一个2年12万元的代言?


2年12万,当然不能算少,但也是几年来难得才接到一单的。——毕竟此事之前,全国有几个人认识她?广告商又不是傻子。
吴柳芳退役后,这几年的主要收入,是什么呢?
在杭州的培训机构干了2年,碰到疫情,拖欠工资倒闭了。
嘉兴体校干了2年的临时工,编制还被顶替了。
今年吴柳芳在抖音直播,已经反复强调,自己是“世界杯冠军”,不是“世界冠军”,这事就这么着吧。
第二个话题,很多人人云亦云,说『吴柳芳自称擦边女,穿着国家体操队服拍擦边』?
大错特错,吴柳芳那个穿队服的视频,穿得严严实实,和自己获得的那堆奖牌合影,那都是她过往赢得的荣誉,凭什么不可以?


而她作为颜值主播,拍的那些性感跳舞视频,根本没有穿过体操队服。
在这之前,她先是签了个工会,每天必须直播6小时,月底结算3000元,播不满时长得扣钱,没坚持下去。
她在B站开了个账号【美芳子】,没暴露自己前冠军队员的实名和身份,在跳舞机上跳宅舞,
做了4年多时间,才6万粉的小UP主,每个视频:播放量2万~20万,弹幕不上百。
当时只要充每月198元,或者连续包月138月,就能成为直播间舰长,加她的微信。
结果充电的大佬说她加了微信也不私聊,就把她账号举报了,账号也被禁止直播了……
作为“E舞达人”接到的商单,去电玩城的跳舞机,跳了3天舞助兴,报酬700元+包食宿。


因此,她一直到今年年初,签约了抖音MCN,才公开自己的过往冠军经历,又何尝不是人到三十,处处碰壁,走投无路了?
即使如此,做了大半年,也就4.5万粉,直播间通常不到十个人,月入三四千,勉强糊口。
吴柳芳是在被管晨辰这种毫无交集的后辈同行,斥责「擦边」「给体操扣屎盆子」后,才一时气极难受,才把自己抖音账号,备注了个「C边女」自嘲,
第二天直播时含泪鞠躬道歉,「对不起大家,和师妹拌嘴,占用了公共资源」,努力想要息事宁人。
而管晨辰那个「我不是她师妹,只能算同行」的回应,又是何等官威赫赫,颐指气使啊。
第三个话题,很多人跟着管晨辰的论调,言之凿凿,『吴柳芳本可以有「光明的前途」,后来混得惨,全怪她自己,退役时没回广东等安置,而是去了浙江』?
根据2004年公布的《广东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办法》,


吴柳芳于2013年退役后,作为从柳州“输送”到广东省队的队员,19岁的她,如果选择了保送上大学,凭她的成绩,可以领一笔经济补偿金,而这样一来,就自动解除了相关关系,得毕业后,按普通毕业生的渠道就业。
出身偏远省份三线城市,家境普通,还有个弟弟在读书,吴柳芳选了直接买断的退役金,2018年从北体大毕业。
看看她的小姐妹黄秋爽吧,09年一起代表广东队,拿了全运会的团体银牌,
10年世锦赛/11年世锦赛/12年奥运会,全都是国家队主力,拿了2个铜牌1次第四名,个人成绩有2010年亚运会的2金2银。2011年世锦赛铜牌。
此外,黄秋爽还在2011年世界杯,凭最高的积分,获得女子全能的年度总冠军,


所以多年来各种新闻报道,也一直约定俗成地将她称为“世界冠军”,
可并没有任何师姐师妹、或者“体操迷”非要『打假』,科普「世界杯总冠军不配叫世界冠军」云云……
按常理说,黄秋爽退役后的待遇,总该比吴柳芳这个替补队友强多了吧?
然而并没有。黄秋爽退役后读大学时,2014年上过一个电视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只要求月薪3000的工作,节目里成功了,现实中根本没影。
然后黄秋爽在网上开微店,卖面膜,还得了个“膜姐”的外号被群嘲。
黄秋爽毕业后,回了母校深圳体校任教,这还是她作为国家队主力、亚运会2金2银,世锦赛3铜、世界杯赛全能冠军的选手,才有的优待。
一直到去年广东省运会,她带的第一批孩子拿了奖牌,进了省队,才算是熬出头,待遇也提上来了。
去年黄秋爽结婚了,吴柳芳还给她当了伴娘,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可这条路又有多辛苦呢?
吴柳芳在直播间说:「嘉兴体校干了2年,原本说好有编制,被顶了」「回老家体校,工资低,3500,没编制,不想去」「只有孩子拿冠军,自己当教练才能涨工资,可是练体操太苦了,实在不忍心」
在很多体操业内人士看来,当然痛恨吴柳芳这种【吃饭砸锅】【忘本】的言行。
然而,如果她在嘉兴体校干了2年后,编制能解决了,或是柳州体校直接保证了编制,吴柳芳还会签约mcn,当这个她根本不擅长的抖音主播么?不也是和黄秋爽一样,扎根基层,薪火相承么?
被谈了几年的男友分手,嫌弃她「个子矮,文化低,家里穷,外地人」,但根本原因还不是「没编制」?
另一位体操世界冠军、非奥运金牌得主,张宏涛,在此事件中一直力挺吴柳芳,直言「管晨辰小朋友你多管闲事」


吴柳芳/黄秋爽/张宏涛,恰好都是2013年正式退役的,
张宏涛也实名介绍了他退役时的相关待遇:


按他的介绍,运动员退役后,根据各自不同的成绩,获得一笔退役费。如果自主择业,还有一笔等同金额的买断费。如果选择转助教,这笔退役买断费就没有了,得从最基层干起,月薪1500。
张宏涛是08年世界杯总决赛、09年世锦赛的双料世界冠军,论成绩比黄秋爽和吴柳芳都强得多,按常理而论,退役后待遇只会比她们更好。
他尚且难以放弃凭2个世界冠军,几十万元的退役买断费,交换一个1500底薪的基础助教岗,最终选择了自主择业。
那么吴柳芳退役时才19岁,选择拿一笔退役买断费,然后去读北体大,毕业后去了杭州的私企,退役运动员抱团互助的培训机构,也是很正常的抉择。
——被百年罕见的全球疫情,砸了饭碗这种事,各行各业多少人都一样的不走运,事前谁想得到?
也难怪大赛时总当替补、奥运选拔受重伤、婚姻失败、事业不成的吴柳芳,直播中会说:「自己命苦,运气一直太差,比赛总受伤,成绩没到顶峰,想做互联网来改命了。」
人美心善,越来越证明人家是个好人。
运动生涯拿了15枚金牌,16枚银牌。结果在比赛中受伤,差点把脖子扭断了,在赛场上直接就被抬出去了,最后不得不退役。
19年去杭州的培训机构当老师,结果被老板拖欠工资,差点没饭吃。后来去嘉兴的体校,说是有编制,结果没拿到编制,别人倒是先拿到编制了。于是又回到杭州,搞直播。结果就碰到管晨辰*这事了。
然后网络就扒她。结果不扒还好,一扒就发现,原来她在浙江被老板拖欠工资的那几年,她每周还去做公益。具体来说,是长达2年的时间内,每周都去照顾自子京毒氏综金征的孩子
普通人努力的极限可能就是这样,大家在心疼她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心疼自己,很多事情大家努力了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结果,终期一生就是个普通人而已,大家都是在心疼吴柳芳,我们得不到很好的结局,但希望你能得到,因为你值得。
最近吴柳芳突然火了起来。
关于吴柳芳与管晨辰的争议,我已经写过文章谈过了我的观点。不过关于吴柳芳其运动员时期的情况,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可以说的地方。
有不少人比较感兴趣。吴柳芳在运动员时期,是个怎样的运动员呢?她的竞技水平如何?她的强项与弱项分别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她最终落选世锦赛与奥运会阵容的呢?
吴柳芳的成套编排如何?有什么特点?现役有没有这样的运动员?她的运动生涯能给我们怎样的教训呢?
其实,比起吴柳芳直播平台的存亡,从运动生涯分析吴柳芳的情况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某种意义上,也有更多的警示意义。
一、吴柳芳在运动员时期的竞技水平
吴柳芳是中国最典型的“高平”型运动员。也是伦敦周期里,两个标准的高平运动员之一(另一个是黄慧丹)。
因为中国运动员的脚部力量普遍偏弱(和教练的基础训练经验有关),所以,就有一批运动员,跳马与自由操很弱,高低杠与平衡木相对较强。其训练重心在高低杠与平衡木上。这两个项目,通常情况下没有大的空翻,对空翻的能力要求不高,可以用柔韧性来打磨一个不错的成套。所以,对于腿部力量不足的运动员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在吴柳芳之前,我们常见的高平型运动员包括陆莉、李莉、刘璇、李娅、范晔等等,在吴柳芳之后,涌现的高平型运动员包括黄慧丹、范忆琳、罗蕊、邱棋缘等。中国一直以来都不太缺少高平型运动员。这类运动员,通常在高低杠与平衡木上都有一定竞争力,大部分可以进入决赛,甚至可以竞争奖牌与金牌,但跳马与自由操团体上基本不能考虑。其成套编排,也大多以柔韧性动作为主。
高平型运动员往往有以下特征:
(1)运动生涯短暂。高平运动员很少有坚持时间超过一个周期的,大部分竞技生涯集中在三到四年,也就是在这三到四年有竞争力。之后由于成套中柔韧性动作较多,长期下来劳损较大,水平开始逐渐下滑。即使能坚持下来,后期也往往逐级退化难度。比如范忆琳在后期是放弃了平衡木的训练,用高低杠单项多撑了几年。总的来说,高平型运动员罕见运动生涯较长的,刘璇算是少见的特例。
(2)发育关是高平运动员的鬼门关。许多高平型运动员,在过发育关的时候,由于身体长高,动作都需要逐渐调整,各种发力方式均不一样,导致在过发育关时,水平下降严重,以此退役也不罕见。许多运动员在过发育关时难以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在这个期间普遍表现出来成套的熟练度下滑、失误率大幅度增高、已有的难度开始丢失的现象,能够成功度过发育关的高平型运动员寥寥无几。
(3)进国家队时的跳马自由操水平往往是其巅峰水平。由于训练重点集中于高平,导致跳马自由操无暇训练,与跳马自由操相关的力量训练更是被其所忽视。到生涯后期,往往跳马只能使用基础成套,自由操靠转速、刷体操动作等方式维持一个勉强能看的难度。以吴柳芳为例,其跳马曾经做出过Y540,但由于当时国家队里能跳DTY的运动员众多,其跳马毫无价值,很快退化缩水,后期甚至只能跳Y后屈。而自由操的难度也全靠一个E组的体操立转1440撑着,由于做立转比较费脚,导致后期上自由操时经常需要穿着白袜子避免磨破脚皮,也因此被解说吐嘈(穿白袜子上自由操时,做空翻的话勾脚分腿绞腿会很明显,有时显得很是刺眼)。
以上问题,也毫不例外地发生在了吴柳芳的身上。
我们分开来说吴柳芳的两项。
高低杠,在伦敦周期,中国队的何可欣水平是一骑绝尘的。何可欣的高低杠实力,不只是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伦敦周期早期,在世界上也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的。而吴柳芳的高低杠,算得上一人之下。她获得过全国的高低杠亚军,但是,比起其他人,优势并不大。
或者可以说,在何可欣之下,高低杠水平相似的人大约有六七人,吴柳芳是其中之一。
当时吴柳芳的高低杠水平,与江钰源、黄秋爽、黄慧丹、姚金男、谭思欣、骆佩茹、谭佳薪、陈诗华这几个是比较接近的。这几个人的高低杠难度,普遍在6.7左右,完成分大约在8.3附近,相互比拼难度与完成都在伯仲之间。所以,吴柳芳的高低杠比较强,但她的高低杠是不是不可替代呢?那倒也未必。
吴柳芳的平衡木,也是相对类似的。在国内,眭禄的平衡木总体上处在比较领先的位置,之后邓琳琳、姚金男、谭思欣、曾斯琪等人的平衡木也整体上比起吴柳芳要占据上风。吴柳芳的平衡木可以贡献一个稳定的高分,也具备上团体的能力,但是并不是非上不可。论上限,眭禄更高,论稳定,邓琳琳更占上风,论潜力,姚金男更大,论规格,谭思欣与曾斯琪也在她之上。而且我国的几个全能选手,如江钰源与黄秋爽,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顶一顶团体的平衡木,损失不大。总的来说,吴柳芳的平衡木,有用,但也没那么有用。
所以,各位读者应该也能看出来。对吴柳芳来说,她能不能上团体,其实取决的,并不是自己有多强,而是队友的配置。
如果队友里,大多能顶得上跳马、自由操,“缺口”是高低杠与平衡木,那吴柳芳就是很合适的团体补丁。(有一说一,吴柳芳的这种配置,伦敦周期的美国女队是很羡慕的)
如果队友普遍都是高低杠与平衡木比较强,但队友都能兼一些别的项目(比如江钰源与黄秋爽可以兼跳马,邓琳琳眭禄可以兼自由操,姚金男四项全能),那吴柳芳上阵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如果队友普遍都是一些比较平庸的全能,那吴柳芳可以拉一拉分,但如果要拉分,肯定优先选择何可欣、眭禄这样单项有冲金能力的运动员。
如果团体只有五个人,那跳马自由操成为中国队的命门,吴柳芳这样的运动员就很难上。
如果团体想派几个人就派几个人,那吴柳芳由于她高低杠与平衡木的可替换性,实际也很可能无法选上阵容。
所以,像吴柳芳这样的运动员,在伦敦周期的定位,整体比较鸡肋。虽说强项也确实可以,但是确实有些食之无味的感觉,但弃之,也挺可惜的。
从国家队的角度来说,像吴柳芳这样的运动员,比较合适的生态位,也确实是大赛的替补与烟雾弹。
这,是伦敦周期高平选手的悲哀。
吴柳芳最致命的一点在于,她无法在队伍里,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能上的项目,用别人也可以。她上不了的项目,正是国家队最紧缺的项目。同时,她没法冲击金牌,在自己的强项上有大山压着,她能做的事情,让别人来做一样可以。
的确,我们确实可以排得出用得上吴柳芳的阵容。
但是,我们也的确可以排出,不用吴柳芳,同时和用吴柳芳得分能力差不多的阵容。
那在这种情况下,吴柳芳不是非用不可的情况下,她的上场资格,就会被场外因素所左右。
包括她的年龄,她是否被教练所重视,是否是省里主捧的运动员,所在的省队是否是“高贵”的,这些,决定了她最终能不能被排上大赛阵容。
然而这几个场外因素,对吴柳芳都不太有利。
她的年龄不占优,用她不如用在她之后一两年出生的运动员,这样奥运会时竞技状态更好(特别是考虑到中国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她所在的省队在伦敦周期不算高贵,在同省里省队也更愿意捧其他人。那最终,吴柳芳成为了国家队的弃子与炮灰,成了国家队里鉴定高低杠与平衡木是否团体可用的“标杆”,成了国家队老人(北京奥运会适龄成员)的背景板,成了小她一两岁的妹妹们的垫脚石。
吴柳芳,成为了举国体制之下的“祭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了她本人的悲哀。
二、吴柳芳的动作编排问题
某种意义上来说,吴柳芳之所以未能上大赛取得成绩,一定程度上,源于她本人的实力还是有一定欠缺。
诚然,吴柳芳的高低杠与平衡木,算得上世界一流水平(如果何可欣算超一流的话),但终归,她的强项,中国是不缺的。
如果你不能在国家的弱项上予以突破,只能去卷一个国家的强项的话,那你做不到最好,你就只能听天由命。
如果吴柳芳能跳出优质高难的跳马呢?如果她能有一套在国内可以争取奖牌的自由操呢?哪怕她的高低杠平衡木再比现在的水平稍弱一点,争取名额的主动权也在她的手里。
但是,吴柳芳只有高、平。
你没有跳自,就意味着团体如果要上你,那跳马自由操就必须由队友来补。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地方在于,吴柳芳,其实是有成为超一流的潜力的。只是这个潜力,并没有兑现出来。
吴柳芳的潜力之所以没有兑现,直观的原因在于——
蠢。
吴柳芳其实并不缺少动作储备,也不缺乏拥有超一流成套的能力。但是吴柳芳的高低杠编排,让熟悉体操的观众能明显感觉出一股蠢钝感。
一手非常好的牌,玩砸了。
吴柳芳在伦敦周期的高低杠编排是这样的:
低杠上
腾身shapo换至高杠+腾身360+屈体特卡/分腿特卡 DDD/E 连接加分0.3/0.4
PAK换杠至低杠 D
KCH180+弧形换至高杠 无计入难度价值
KCH+大回环180,林转+凌转+叶格尔 EED 0.4
KCH180,直二下 D
加上难度2.5的特定,不难算出这一套高低杠的难度是6.6/6.8.
难么?很难。但是这个编排,有问题么?有很大的问题。
吴柳芳是在杠距增大之后,中国第一批练会shapo换杠的运动员(省队时教的),是中国第一个做shapo+短半径转体的运动员,也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会做E组屈体特卡的运动员。
她的高低杠,是当时中国高低杠的一股清风。她有新潮的换杠动作,有中国主力不常见的连接,有高难度飞行,有潜力成为世界超一流的高低杠。
但是,她的高低杠编排,太——蠢了。
吴柳芳明明拥有中国当时最高贵的“食材”,但是,却做了一锅大乱炖。
1.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北京、伦敦周期高低杠的顽疾
熟悉体操的体操迷应该都知道,中国的运动员虽然很擅长高低杠,但是无论是北京周期还是伦敦周期,高低杠都是有一个顽疾的。
由于动力不足,中国的体操运动员换杠能力很差。集中体现在了两点:高换低单做、低换高弧形,而以后者更甚。
中国的运动员,往往在高杠上可以把动作玩的很花,难度很大,但是一旦去了低杠,就各种“水土不服”,巴不得赶紧回到高杠。因此,那段时间中国的运动员,包括何可欣、杨伊琳、江钰源、黄秋爽等人,普遍被吐嘈高低杠“单杠化”。把高低杠玩的和单杠没啥两样,低杠反正不咋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中国运动员普遍的套路是,在高杠上玩半天,单做一个PAK到低杠,马上弧形回到高杠,再做下法。
然而,做完PAK之后,你的朝向,是背对高杠的。
由于大部分运动员,在那个时候学不会高难度的低换高,只能使用简单的弧形,而弧形换杠,需要你面对高杠。
那你就需要在低杠上转个180度,引入一个KCH180。而这个动作,一旦做不到位,是要扣0.5分的。
在2011年东京世锦赛上,中国队的何可欣、姚金男、黄秋爽,全部因为这个动作被抓包重扣,损失惨重。只是因为她们需要重新回到高杠上,仅此而已。
而在KCH180之后的弧形换杠,由于力量不足,中国运动员的普遍在抓到高杠之后失去动能,俗称“死挂”,因为换杠高度不足,损失节奏分数与换杠高度分,也常常在0.3以上。
也就是说,那个时期的中国运动员,尽管高杠上能力很强,但是换杠这个流程(pak+kch180+弧形回高杠)做的不好时要扣分近一分,几乎损失一个大失误,即使做的好的时候,也最少会引入0.3以上的扣分,这是那个年代中国运动员的顽疾。
你不做这一串,那你的特定就没了(高低杠需要最少一个高换低加最少一个低换高),你做了,一连串扣分点把你带走。
这,是最终中国队折戟伦敦奥运会,未能获得高低杠金牌的根本原因。
而在那个年代,在2011年,中国国家队的适龄选手里,唯一一个本来可以不被扣这个分数的人,是——吴柳芳。
因为吴柳芳会shapo换杠,而且她的shapo是可以接短半径的,之后仍然在高杠上。这就意味着,其他人需要做弧形,她不用。其他人不可避免地要pak+kch180+弧形,她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点。
然而,嗯,最后她的成套我们也看到了。
她选择了低杠上杠,把成套的难点先做了把分数捞到再说,高杠上一通折腾,然后,嗯,pak+kch180+弧形再回到高杠上。
嗯,熟悉的感觉。
2.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奇葩执念损失了核心竞争力
吴柳芳之所以要选择这么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2012周期,屈体特卡+pak是有0.2的连接加分的。
这样,如果她能把第一串连上,腾身shapo+腾身360+屈体特卡+pak,那这一串就有DDED,高达0.6的连接加分啊!
有这么高贵的一串“镇场”,那成套的“逼格”就瞬间上来了,成套的高贵程度甚至可以和何可欣相媲美,难度上7不说还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愿景啊。
可问题是,一,你连得上么?二,值得么?
没错,我们所有人都知道DDED连上的话好,很好,非常好。但前提是,你得能连得上它。
吴柳芳终其一生,都没能把这个连接连上。
这个连接类似的连接直到东京奥运周期,才由俄罗斯队的佩乐与巴西队的安卓予以攻克。
有人说吴柳芳这个连接曾经在赛台连上过一次,也有人说她在训练营里连上过,但是,正式比赛里,她从未连上过这个连接。换句话说,即使她曾经能连上,成功率也是极低的。
那这个连接,本身就是不可用的。
更何况,屈体特卡本身也是她成套的炸点。如果她选择保守的分腿特卡,由于分腿特卡+pak只有0.1的连接加分,那你做成DDDD,连接分只有0.4,相当于一下损失0.3的难度(对比屈体特卡),能拉的逼格,也就寥寥无几了。
你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景,搭进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最后下来,也只能落得一地鸡毛。
这个执念,天真得像是一个孩子,从小一直和小伙伴说,如果我考得上北大,如果我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我解决了P!=NP,如果我……
前提是,你得先做得出来。
3.奇怪的多次换向彻底搞砸了整个成套
我们知道,KCH180是中国队扣分的重灾区。
180度转体,本身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动作。做的不好,是会引入很多扣分点的,甚至可以扣到0.5。
而吴柳芳的成套,对此似乎“浑然不觉”。成套大张旗鼓地塞进了三个180度转体。
其中,大多是不必要的。
特别是在弧形之后,明明你已经背对低杠,这个方向完全是一个可以直接大回环后做下法的方向,可是偏偏要转个180,塞了一串刷分串,再转180转回来,嗯,刷分的痕迹倒是非常明显。
然后开场打下的“逼格”,到此一刻荡然无存。
越多的换向,你成套的扣分点就越多,你冗余的动作也就越多,原本精简的成套变得累赘,原本流畅的成套变得啰嗦,原本行云流水的成套变得拖泥带水。
而这,本来不该成为吴柳芳的成套的问题。即使要弧形换杠,你把林凌叶格尔放到第二串,一样可以规避掉奇怪的多次换向。
有人问我,吴柳芳的成套,应该怎么编呢?
其实很简单,以下的几个思路,都是可行的:
高杠上,林凌叶格尔,腾身360+屈体特卡(+)pak,shapo+腾身180,下法
高杠上,腾身360+特卡/屈体特卡,林凌叶格尔(+)pak,shapo+腾身180,下法
高杠上,林凌叶格尔(+)pak,shapo+腾身360+特卡/屈体特卡,KCH180,下法
这几个成套,本质上全是吴柳芳练过的动作,基本只是交换了一下顺序,但180度换向都只在一次以内,很明显,成套的精简度与流畅度都有提升,扣分点大幅度减少,并且规避掉了低杠KCH180弧形最大的扣分点,难度也并没有损失,在此基础上减少了大约0.5左右的E分扣分点,完全可以达到冲击奖牌的竞争力。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了很多次,中国的教练与运动员,一直存在不知变通的顽疾。中国的教练习惯是怎么好做就怎么做,特别在高低杠上,习惯将难度动作、亮点动作放在第一串,导致成套引入无谓的换向、换杠。中国教练之前解释说,因为把某某动作放到成套的后半段,节奏会乱,放到成套后面,体力会受不了,成套后半段放低换高上不去等等。但情况真的如此么?这究竟是实情如此,还是因为惰性、不会编排、不在乎而找的借口呢?(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中国的教练之所以在这个事情上,显出“惰性”,不愿意修改成套,我理解和国内打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吴柳芳的成套与上面说的改良成套,在世界大赛上的打分很可能差出0.3分以上,但是在国内的话,由于二者的难度一致,国内的裁判打分很多时候出于“政治任务”而非实际的得分能力,这样即使你改良了成套,对国内比赛的打分也没有什么帮助,你国内的打分不改良,你就没有资本去上世界大赛去验证你的分数,所以对于教练来说,很多时候是缺乏改良成套的动力的。)
吴柳芳的平衡木,也有类似的问题。无连接价值的狼跳+杨波跳,永远不知能不能认定的慢连接前挺小翻拉拉提与交换腿后团羊跳,两周空翻能力不行下法却一直LC的屈二下,她有能力,有储备,有更合理的编排方式,但最终比出来的成套,一直都不尽如人意。
而稀碎破烂的强项成套,最终给吴柳芳带来的,是一地鸡毛的运动生涯。
三、吴柳芳运动生涯不尽如人意的真因
而吴柳芳的成套,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其实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体操迷们真正同情吴柳芳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她三番五次作为替补,未能登上世界大赛。
你没有那个绝对实力,本身的存在又可以替代,那世界大赛用不用你,都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抱屈,是不合理的。
吴柳芳真正让人同情的地方在于,她的生涯际遇。
在伦敦周期初期,吴柳芳被提拔入国家队。她被分配在王利民与孙海鸥组,而在这个时候,王孙组是一个特点非常鲜明的小组。
当时国家队主要由四个大组组成,包括王群策徐惊雷组、熊景斌张霞组、刘桂成何花组以及王利民孙海鸥组,几个小组手下的主要有竞争力的弟子分布如下:
王徐组:眭禄(上海)、姚金男(福建)、黄慧丹(浙江)
熊张组:江钰源(浙江)、邓琳琳(安徽)、商春松(湖南)
刘何组:何可欣(北京)、谭思欣(上海)、曾思琪(湖南)
王孙组:黄秋爽(广东)、杨伊琳(广东)、吴柳芳(广东)
相比其他几个组,王利民算是资历最浅的。与近几个周期不同,广东省在伦敦周期,属于相对话语权比较弱势的省份。在伦敦周期,广东的国内待遇比较一般。
(这里说个题外话,广东省在近几个周期的待遇高贵,有一部分原因是外部原因。在里约之后,北京与上海体操队的运动员不能解决户口,因而北京与上海对外地运动员的吸引力大减,体操成绩大幅度下滑,而广东则趁势崛起,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
广东队将自己队里的三个主将,全都一股脑塞进王孙组里。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对于王利民与孙海鸥组,其头号目标是什么呢?很简单,上位。
他们必须打出自己的招牌,亮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组里的运动员有偏颇。
而广东省队的诉求是什么呢?广东省队的核心诉求是,不管是谁,一定要在伦敦的团体阵容里“占一个坑”,这样,当中国队拿到奥运会奖牌的时候,广东省也可以“分一杯羹”。
所以,某种意义下,广东与王孙组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都需要集中组里的重点资源,打造一个“特种兵”,彰显自己的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注定要出现一个牺牲品。毫无疑问,这个牺牲品,必然是吴柳芳。
因为王利民最擅长教的项目,是跳马。对其他的项目并不算很擅长,而吴柳芳,偏偏是没有跳马的。
在王孙组里,杨伊琳是奥运冠军与奥运全能铜牌,跳马能跳DTY,高低杠也有不错的实力。黄秋爽则是整个伦敦周期,中国队跳马得分能力最强、跳马最稳定的运动员,同时黄秋爽的高低杠也很强,获得过2010世锦赛高低杠预赛第二(第一是何可欣)以及2011世锦赛高低杠铜牌。
那对于广东队与王孙组来说,他们就要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把资源集中在黄秋爽身上,因为黄秋爽的强项跳马正好是中国相对比较缺的。只要黄秋爽能练出来,基本一定能上伦敦奥运会。
把资源集中在吴柳芳身上,因为吴柳芳的两项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哪怕吴柳芳把高平都练到国内第二人,也不一定能上伦敦奥运会。
何况,王利民最擅长教的,本来就是跳马。
所以,王孙组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也就不言而喻了。
况且,因为国家平衡省籍组籍利益的原因,一个省,是很难同时上两个人的。而同一个教练组,想上多个人,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无论从省籍利益出发,还是组籍利益出发,让广东队去同时“保”两个人,是不现实的。
因为这一层原因,所以,很明显,广东队主推的人,是黄秋爽,次推的人,是杨伊琳。而王孙组,也必然如此。
吴柳芳,哪怕她高低杠与平衡木再强,也只能做“婢女”与炮灰。因为推她,不符合广东队与教练组的利益。
所以,在吴柳芳被提拔到国家队的那一刻,她的命运,其实基本已经注定了。
吴柳芳有潜力,有储备,没有错。但是无论是林凌叶,还是shapo短半径屈特,都是她在省队时就会的东西了。
也就是说——
在吴柳芳进国家队以后,她没有学会任何新的东西。
这,就很要命了。
对教练来说,教练本人还自顾不暇,一个资历缺乏的教练,教不出东西就要滚蛋走人,那只能采用最稳妥的手段保住自己的地位。
在国家队里,吴柳芳只能算名义上有个教练。在王孙教练对黄秋爽“精雕细琢”的时候,对吴柳芳,只有放养。
当王利民对黄秋爽的跳马抓高远抓动能尝试升级Y900,吴柳芳一个人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刷着自己在省队时就会的成套。
当孙海鸥不断地切换黄秋爽的平衡木编排,逐一审视小小直、前屈等动作是否应该加入成套时,吴柳芳在训练营的角落里因无人管教黯然神伤。
在国家队的几年过去了。吴柳芳比的还是之前在省队时的成套,完全没有新的东西。
这,就成了吴柳芳没有大赛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成套编排混乱,是有原因的。在省队的时候,教练要求运动员先上难度动作,先把难度动作都塞进成套,等之后再逐渐雕琢,磨合,这本来是正常的。
然后,省队将这样的“半成品”输出到国家队,再由国家队打造成“成本”,这是中国现在举国体制下最常见的运动员上升道路。
但是,对于吴柳芳来说,后半截路,断了。
没有人愿意给她打造成成品,她从始至终,都只能用半成品的姿态亮出自己的成套。
而且,这个局,对吴柳芳而言,是没有办法破的。
对于企业员工,如果企业有问题,可以转岗或离职,对于学校学生,最不济可以转校。但对吴柳芳来说,她并没有任何对自己的省队与教练组选择、支配的权力。
最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在2010年,吴柳芳当了一年替补之后,2011年,国家队告诉她今年的世锦赛你是主力。结果等到了东京,国家队告诉吴柳芳,之前和你说的,是骗你的,我们真正想让当主力的,是黄秋爽,让你当主力,是给外国队伍放的烟雾弹。你还是回到你的替补席吧。
国家队之所以这么选择,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家队认为,吴柳芳与黄秋爽,两个人都是归属于广东队与王孙组的。这样的置换属于“组内置换”,对广东队与王孙组的利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这样的置换与烟雾弹,是“自己人”换掉“自己人”,不会造成反弹,教练组与省队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省队的感受,很重要。王孙教练组的感受,也很重要,唯独吴柳芳本人的感受,不重要。
在国家队决定换人之前,吴柳芳本人曾表示心情非常糟糕(现原文已被删除),我当时还曾经就此事回复与询问过她,见下图:


所以,吴柳芳真正让人感觉同情、共情并无奈的事情是——
明明拥有全国顶级的天赋,却因为外部原因不被重视、被忽视、被压制,从来拿不到自己应得的资源,然而仅凭借自己却无力改变这一切。
你的领导、上级,只会看重能优先给他们提供价值的人,并且不在乎底层的牺牲。底层无力反制这一切,牺牲了也没有补偿。
所以,对中国体操来说,吴柳芳是陪练,是炮灰,是冤种,是牺牲品。然而,在这个社会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谁,又不是呢?
四、关于吴柳芳问题的一些其他杂谈
其实对吴柳芳而言,她的生涯,原本还有最后的一线生机。
如果吴柳芳对规则理解的足够透彻底,那即使教练不管,在国家队被无视,她也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学习,找到一条出路。
比如合理化自己的编排,比如用自己的训练经验去写论文评职称,甚至比如学习杜思雨吃球退役(吴柳芳反而是有吃球退役的资本的,她没有世界大赛的成绩,但小比赛的成绩足够她保送大学了)。
但是,国家队的基础教学,也没有给她这一条道路,让她寻找体操之内之外的各种出路。
她一直被困在了国家队的信息茧房中,被国家队消耗榨干了最后一滴价值,然后荒废掉,沦为路人。
其实,原本国家队可以做的更好。可以给运动员更好的基础教育,给予其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让运动员拓宽自己的眼见,从长远上来说,对国家队来说是很好的。无论是对体操的宣传、退役运动员的反馈还是让体操正向的良性循环,都是在益的。
但是,国家队却不愿意这么做。国家队追求的,是对从业人员的极致掌控。因此,吴柳芳的事件,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追求对运动员的极致掌控固然可以在短期内拿到成绩,但是对项目的长远发展,是有伤害的。
这样的制度,教出的只能是工具,而不是人。然而,领导需要的,只是工具,不是人。这,是衍化出吴柳芳擦边事件的根源。
吴柳芳运动生涯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
吴柳芳不幸的是,时代的悲哀落到她的身上,成为了她自己的悲哀。但是,如果纵观时间长河,吴柳芳上不了大赛的悲哀,却未必是中国体操的悲哀。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吴柳芳是拥有单项实力的。她的强项,一样是中国的强项。她在自己的强项上,是拥有冲击奖牌水平的。她的问题在于弱项不行,而她的弱项,正好是中国的弱项。
所以,在那个年代,中国是需要补弱项的。所以,吴柳芳的价值,在那个年代,相对不高。省队不重视、教练放弃,在那个年代,显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但是,年代,已经变了。
伦敦周期的中国女队,优先注重的还是团体实力。所以,那些擅长中国队可以取代的强项的运动员,必须给能给国家补弱项的运动员让位。只有大家齐心协心把团体实力做起来,大家才能都有饭吃,这,是那个年代的共识。
在伦敦时期,何可欣即使拥有超卓的单项实力,也是在最后一刻才作为第五人入选的大名单(中国当时的五人名额锁定的顺序依次是姚金男、眭禄、黄秋爽、邓琳琳、何可欣,在排完前四人后,团体533只缺一个高低杠,所以就派出了何可欣上阵),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由于里约惨败,中国体操制定了弃团体保单项的战略。如果吴柳芳在这个年代,反而是有不小的概率能入选大赛阵容的。
因为团体,我们已经很难拿到了。那一些能给中国补弱项的运动员,意义反而就没那么大。像吴柳芳这样,多项可以冲击奖牌的选手,反而成了现在中国体操女队的香馍馍。
对领导来说,巴不得高低杠平衡木塞进三保险四保险五保险,像吴柳芳这样可以在两个项目上“多保险”的运动员,反而是更讨现在领导欢心的。
甚至,有可能会提早锁定阵容,然后弱项,有其他的“团体打工人”能补就补,如果补不了,那弱项我们干脆就弱下去,直接不要了。反正团体牌也是一块牌,单项牌也是一块牌,不是么?
当然,在现在这个年代,陪练、炮灰、冤种的现象并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在这个年代,变成“炮灰”的运动员不会是“吴柳芳”,而是那些练习跳马自由操的运动员们。这些运动员,有一些注定会重走吴柳芳的道路,将吴柳芳的悲哀,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最近已经冒出来很多模仿吴柳芳跳舞的了,但是我没见谁模仿下图的,而且我估计管水缸现在也不一定能做到。
现在看来水缸姐可是给体操队挖了一个大坑!今后只要是有关体操的比赛和报道,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吴柳芳。


在抖音,她这种算保守的。
在线下,大大小小酒店,AMD,她这种算非常传统。
这么一闹,本来正常人,最后搞成真的只能去卖,不食肉糜的逼良为娼,那就真黑色幽默了
从四岁练起,为国家练了十几年,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奉献给了国家。水平也是到了金字塔尖那部分。就这样都不能给个编制?不能给个优渥的国企职位?
难道三代从政,从警,从烟草等等都是基因太好?这么多二代,三代能占着编制 占着烟草这样的优渥岗位,真正为国家拼了十几年的人,只配国家推荐个月薪三千的不带编制的岗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怎么看待传统中国英雄叙事困境:高大全伟光
为什么被网友批倒的甘地在教科书里还是个正
玄幻小说最大缺点在哪?
为什么仅经历明清两朝,云南就恢复成了汉地
有什么震惊了你的名言?
最近有点无聊,哪部连续熬夜看完的白月光故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歪打正着的事件?
你们看过最野的野史是什么?
古代庶女的一生是怎样的?
陈寅恪什么水平?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12-16 22:09:21  更:2024-12-17 22:52:0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