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啥好多网友说乾隆就是一台冰冷的政治机器?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为啥好多网友说乾隆就是一台冰冷的政治机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问一个关于乾隆皇帝的问题,我看知乎上好多网友评价乾隆说他就是一台冰冷的政治机器,是理论上最理想的皇帝,这是为什么?乾隆很冷血无情吗?他都干了什么冷血的… |
最近无意刷到了一些清粉的视频,发现了乾隆干了一件堪比抗清奇侠的事情,就是乾隆下令八旗汉军的出旗,很多人不知道这次裁军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 实际上一开始裁军过程并不顺利,乾隆发现京城八旗裁撤的难度太大,于是他干脆把地方驻防的汉八旗裁撤,某种意义上这对八旗中的生活困苦的汉人士兵并非全是坏事,这些人本来就有出旗的意愿。毕竟可以正常找工作谋生了。 这一裁撤不要紧,很快导致地方驻防八旗大量缺编,按理说京城八旗应该去填补地方缺额,结果这帮京爷死活都不肯去,导致地方八旗驻防兵力严重不足。 乾隆中后期开始,满清对地方压制力越来越差,各种反清会党、帮派就是在这段时间迅速增加,最终酿成了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而在这些内战中被太平天国图图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真正满洲人。 |
因为弘四愣子在玩弄权术方面的确是天赋型选手 二十五岁登基前几乎没接触过朝臣,更不懂政事 上台后经历了崇祯直呼内行的“众正盈朝”后 在几年内迅速醒悟并黑化,几次蓄意找茬收权后,在接下来的近六十年里皇权从未旁落 让鞑清自后金开始的宗室议政制度不复存在,直到近百年后的奕詝在位前再无有影响力的宗室。 在位时期的名将从外戚福康安明瑞到海兰察兆惠几乎都是自己发掘提拔 身边从他爸给他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泰张廷玉到自己的宠臣讷亲傅恒和珅,甚至最后成功吃鸡继承大统的顒琰,不管多受宠资历多高能力多强血缘多亲近,所有人都只是弘四愣子自身皇权的依附品,且生死荣辱都在他的一念之间。 讷亲身为后金开国功臣之首额亦都的曾孙、名臣遏必隆的孙子、乾隆早期第一宠臣,在毫无军事经验的情况下打了败仗,直接被赐死(虽然在指挥上的确作大死,但以讷亲的出身和身份必然不至于因此掉脑袋) 张廷玉这样一个能力顶尖且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人精,被反复敲打最后在八十多岁的年纪经历了被抄家、罢免配享太庙后万念俱灰的死去,待到张廷玉死后又恢复了配享太庙的资格,突出一个杀人诛心 嘉庆初年作为乾隆白手套与代理人的和珅,地位甚至比现任皇帝还高,但却从未有过自己的政治势力,以至于在乾隆驾崩后不到半个月,就被革职抄家赐死一条龙光速清算 顒琰登基后提拔帝师都会被怒斥,以至于从此对朝政不敢发表任何意见,老老实实做一个盖章机器直到乾隆驾崩 而这样从素人到政治机器的进化,几乎是一瞬间完成的,仿佛昨天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勋宗,一觉起来魂穿成了慈父 |
康熙教育儿子,从感情出发,要父慈子孝,兄弟友爱,结果九子夺嫡,老大老二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共八人被圈禁,两人被改名阿其那塞思黑。 乾隆教育子女,完全从政治出发,没有半点慈爱,结果,儿子们远离政治,留下了兄友弟恭的结局。 |
在最后一次彻底打败准噶尔以后,乾隆直接下令了屠杀所有准噶尔人,他未尝不知道这样非常血腥,但是对他来说,他要做大清的千古第一圣君,必须要为后世子孙开万世太平,所以他认为别人下不了手的事必须要我下手,他的手谕明确说了,遇到小规模投降的准噶尔人,直接杀掉 遇到大规模的,先假装同意投降再把他们分散开来,带入内地,然后卸下武器装甲,再全部杀掉 |
你见过qq空间一不放吃的二不放自拍,一年365天高强度发时政点评还强迫别人给他点赞的疯子吗? 乾隆就是这种。 |
这个人可以说是商鞅最为得意的信徒没有之一。 他对待谁都是势必要绝对掌控的,哪怕他最为孝顺的亲娘,知道了他娘了解外边的事儿就气的暴跳如雷,威胁太监宫女再敢于对太后说宫外的事儿势必严惩。 |
冰冷的政治机器我感觉是对一个封建帝国的帝王的最高评价,虽然可能很多人并不同意 |
清代拥有最终司法审判权的人是清朝的皇帝。 乾隆自诩以孝治国,断案风格如下: 湖北有一户邓姓百姓,娶妻黄氏, 某天黄氏和婆婆因小事吵了起来,情绪激动时双方还互相推搡,这件事被好事者捅到了湖广总督那里,湖广总督转而上奏乾隆。 乾隆认为邓某和黄氏作为儿子儿媳实在不孝,对这个案子进行了裁决,将邓某和他妻子凌迟处死,老母亲必须在旁边观看;邓某的兄弟以及族长因为教导无方,判绞刑;黄氏的母亲因为教女无方,脸上刺字,并罚去看守城门;邓某的邻居因为知情不报,一律杖八十,发配充军。 《续新齐谐》记载乾隆亲判的一件民间狱案也显得十分荒唐。陕西山阳城民赵友谅妻被公公赵成强奸,夫妻俩只能忍辱远避他乡的亲戚家,不料赵成追踪而来,杀死亲戚一家五人,并嫁祸给儿子。赵友谅囿于礼教而不忍揭发父亲的罪恶,自己诬服杀人。 后案情大白,按察使将案卷上呈。乾隆看后认为:赵友谅是应该赦免的,但他的父亲罪大恶极,像这样的人不配有后代来延续他的香火。但如果赵友谅不死,难保他会生出个一男半女,而这一男半女当然也是他父亲赵成的后代。这样跟乾隆皇帝的想法就冲突了,于是,乾隆发挥想象,判赵友谅阉刑并且发配黑龙江。可怜孝顺老实的赵友谅,平白无故就这么做了太监。 在另一本书里读到雍正时期的断案情况: 十多个案件合在一起,已足以呈现出雍正朝司法的概貌。清代有秋后审决人犯的制度,实际就是给死囚一次复审的机会,不过在雍正以前,只有京城的死囚才进行三次复审,地方上的一律立即执行,没有复审的可能。雍正即位后为表示对人命的慎重,下令地方处决死囚前也必须三复审,后来更决定亲自审核,亲自勾决。 每年秋审到来时,雍正都要先将犯人的供词看一遍,到勾决之日,再与大学士、刑部堂官等人反复进行讨论,再三再四,然后才降旨定夺。以他给人看的那十多个死刑案件为例,案件来自于六个不同的省份,西至云南,东至浙江,北至山西,南至广东,所涉及的犯人年龄、职业各不相同,所犯罪行也形形色色,别说皇帝,就是专业的司法官有时都会嫌麻烦,但雍正在审核时却极为认真负责,对每个案件的每个口供都看得非常仔细。 在这些案件的死囚犯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名籍贯云南的寡妇,已经八十二岁了,她的罪状是伙同三个儿子将一名男子殴打致死,事后还企图趁夜焚尸灭迹。云南方面在初审时认定寡妇为主谋,当斩首,其子是从犯,判绞刑。雍正看完该案案宗后,提出两个疑问:一、一个八旬老妇有何精力和体力去打人,还能搬一大堆稻草焚尸?二、夫亡从子,家中已是长子当家,如果老母有杀人之心,长子应该阻止其犯罪,为什么却不阻拦反而相助? 雍正由此判定这应该是一起共同谋杀案,他说就整个案子而言,不是非要让一个做儿子的负全责不可,但既然是共同谋杀,就没有理由单单将老妇判得更重,因此下令重审。 在另一件来自江西的案子中,一个妇人与丈夫长期不和,有了情夫,情夫又谋杀了她的丈夫,情夫自然要以命抵命,而该妇人也被判绞刑。雍正结合对供词的分析,认为妇人事先对谋杀毫不知情,而且她虽与丈夫不和,但仍共同照顾一个八岁的儿子,如果丈夫被杀死,妇人并不会从中得到任何好处,换句话说,她缺乏犯罪动机。雍正认为此案判决有疑问,要求重审。 人命关天,被忽略的细节往往能够改变案件的性质。发生在安徽的案件就是这样,弟弟拿起酒坛砸向哥哥,把哥哥给砸死了,弟弟为此被判斩首。雍正从口供中找到并着意推敲了一系列的细节,首先,两兄弟并不是原来就有仇,关系还好得很,只是这次为了一点小钱才突起争执。其次,第一个拿酒坛砸向自己兄弟的,不是弟弟,而是哥哥,哥哥砸弟弟,没砸中,弟弟便随手捡回酒坛掷回,不巧竟砸中哥哥要害,令哥哥当即身亡,而这显然不是弟弟事先能够预料到的。 雍正所得到的结论是,弟弟偶然失手,并非故意或预谋在先,这与一般的谋杀案性质完全不同,当可复议。 当然,雍正勾决时也不是为避死刑而避死刑。比如有一个福建的案件,案犯偷割别人的稻禾,为了不被发现,竟又将已故胞兄的独子勒死,企图嫁祸于人。刑部拟罪时,打算对案犯减等论刑,理由是大清律例中有尊长辈,卑幼辈的规定,而案犯就是死者的长辈。雍正不赞成,他说案犯固然是死者的亲叔,但论其凶恶惨毒、丧心病狂的程度,已经超出人伦之外,既然如此,凶手与死者之间还讲什么尊卑长幼名分呢? 雍正指示立即对袒护尊长的相关法律条令进行修改,刑部也由此议定,以后只要碰到类似情形,凶手一律“拟判绞监候处决”。 对比起来,乾隆确实是无情的政治机器。 |
肯定是的,有个小事: 乾隆皇帝是个大孝子,这点是没法否认的,对他老娘完全可以说几乎是以天下养。反正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花钱从不眨眼。乾隆基本上每天都要给老娘请安,几十年风雨无阻,出巡也带上老娘,游山玩水。 有一次,乾隆给老娘请安,娘儿俩闲聊,老娘对乾隆说,京城有一段时间没下雨了,要不派个人去祈雨吧。乾隆满口答应,老娘然后说,京郊有个什么龙王庙,听说特别准,要不就去那儿祈雨吧。乾隆还是满口应酬。 第二天,老太太起床后,发现周围的太监宫女全都换了,再一问,前天几个亲近的太监宫女等人,全部被杖责,赶出宫。老太太瞬间明白了,他儿子什么都可以给他,唯独对任何的政治动作,立刻防患于未然。从此之后,老太太绝口不提任何事务,一心一意吃喝玩乐。 |
乾隆身为少数民族帝王,对待少数民族比许多汉族帝王还要狠辣。 准噶尔蒙古人的消失,台湾原住民大甲西社起义被残酷镇压,小和卓霍集占的头骨被做成嘎巴拉碗,金川土司僧格桑的腿骨被做成金刚杵,都是乾隆在位期间的杰作。 乾隆对待自己所属的满族也狠。几十万汉军八旗子弟在他执政期间被剥夺旗人身份,还有讷亲、张广泗、庆复等不少旗人高官因为打仗不利而被乾隆诛杀。 |
乾隆五十八年, 西方法兰西国国民革命, 斩国王路易十六于刑台, 皇族家人无所免。 乾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多震惊你知道吗 |
你把功劳政绩输入进去,它把官位赏赐吐出来。不少一分一厘。 你把兵败失职输入进去,它把斩首凌迟吐出来。全家人整整齐齐。 没有个人好恶,没有情绪波动,在线兑付,童叟无欺,政治ATM机不过如此。 |
就举一个例子,乾隆在立储这件事上很不称心,立一个死一个,拖到不能再拖了,秘密立储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可永琰实在太表现平平,乾隆放心不下,是自己的无奈之选。乾隆竟然在秘密立储祭天的时候心里默念:上天,如果我选择的这个孩子不合适,就让他死掉,我再改立他人。 这可是他儿子啊!有咒自己儿子的吗? 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了。 在乾隆心目中,帝位传递高于父子亲情。 这不是政治机器,这是什么? |
也不是一开始就冷血的 也是随着经历的增加,逐渐如此的 乾隆刚即位的时候 也是和大多数刚入职的年轻人一样 是有着“当传统圣君”的淳朴理想的 (不是后面自诩,粉饰硬凑的那种,且不论本心如何,但实际操作确实是照着在这个方向走的,毕竟历史上就没有皇帝是立志做昏君暴君的) 他对自己老爹的很多做法都不感冒 比如九子夺嫡带来的,对兄弟亲族的打压迫害 为了推行新政和维护统治搞文字狱,得罪读书人 严苛执行追缴财政亏空,追逼官员 等等 乾隆上台后就打算改弦更张 所以上台伊始 就风风火火的开始了一系列翻案操作 完全不顾忌是不是打自己爹的脸(着实孝到了) 比如宰了老爹昭告天下不杀的曾静,没收了老爹的巨著“大义觉迷录” 放出了被老爹关押的皇叔们,死的活的都一定程度恢复名誉,给与待遇恩养 下旨宣布严厉打击以文字言论为出发点 捕风捉影栽赃陷害的他人的人,以及相关案件的审查官员 豁免官员亏空等等。。。。 总的来说,初期的执政理念就是“宽仁” 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理想中的 “和谐社会” 结果,一系列的打脸事件相继发生 搞得乾隆直接“理想崩塌” 首先是厚待亲族,没搞几年,直接来个“弘晳逆案” 一大票亲族卷了进去 很多还是受到乾隆雍正两代恩惠的 简直匪夷所思 接着是文字狱,在乾隆头十来年里,文字狱方面还算消停,甚至出台一些政策法规来限制举告,比如“反坐” 结果到乾隆十五年,孙嘉淦伪奏稿案爆发,堪称大清版“妖书案” 里面把乾隆从登基开始的一系列做法 批了个体无完肤 而且最让乾隆震惊的是 这份假奏稿在各地官府和民间流传 从平民到官绅无数人一键三连,转发集赞 直到一年多之后 才有官员上报中枢(好像是云南方面上报的...全国官场人均大忠臣啊...) 乾隆差不多相当于是全国最后一个知道的 愤怒之下,下令严查,牵涉进无数的官民 死活找不到源头不说 还顺道翻腾出了大批类似的案件 至此,乾隆朝重新开始大规模搞文字狱。。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文字狱不但成了朝廷迫害文人 也成了官员之间互相攻讦的道具(讽刺的是,乾隆下令停止文字狱的时候,理由就是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终造成了乾隆朝文字狱力压封建时代的“盛况” 官场风气方面,就更精彩了 乾隆稍微一抬手 下面官员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遇到的贪腐案件、欺瞒案件一个比一个开眼 杀的级别和人数都远超自己老爹时期 至此乾隆彻底放弃了初期的“理想主义” 开始在理想信念方面躺平摆烂 后面几十年不断抛弃底线,急速向实用主义靠拢 不管是亲族打压,文字狱,折腾官员 还是自己骄奢淫逸的无底线搞钱,搞事 累了,躺平吧,自己开心就好 |
我最佩服这哥们的就是,虽然一天战场没上过,每次都是坐在北京城里遥控千里之外的战局 但是他真能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前线奏折看明白前线的状态 要知道这些奏折来源五花八门,统兵将领,地方官员,八旗里的中高级军官,甚至还有当地带路党、蒙古王公都有权力直接上奏折。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为了推卸责任,争抢功劳,甚至是出于私人恩怨而夸大其词、扭曲事实的陈述 乾隆牛逼就牛逼在把这些来自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种种加工之后的奏折都看完之后,他真的能根据这些奏折把前线真实情况还原的差不离! 并且还能看出这个过程中谁说了什么谎,甚至还能看出他为什么说谎! 而且乾隆还有一项牛逼之处,他会把这些奏折全都收集起来,时不时回看一下,按照时间线进行前后对比,很多时候有人说的谎一时能瞒住他,但时间长了奏折之间就会出现前后矛盾,然后就会被他发现。 然后你懂的,敢糊弄他的绝对没有好下场,轻则流放宁古塔,重则杀头 典型代表就是平回部时的雅尔哈善,平金川时的讷亲。办事不力还上奏折歪曲隐瞒事实,春秋笔法,推卸责任,试图欺瞒皇帝,直接抓回来砍了。 其中雅尔哈善被处理的过程是我看了最心头发麻的:这哥们对库车久攻不下,还大意放跑了本来已经被他围困的小和卓霍集占。意识到自己表现不行后立刻开始自救,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办事不力甩锅,把战事不利的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结果乾隆把他前后上的所有奏折都放在一起来回对比细看,再结合其他人的奏报,把雅尔哈善的所作所为还有他奏报中的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雅尔哈善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算不上特别差劲的主官,就是单纯的能力不足加自保心切,遇到麻烦就各种推脱扯皮,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一个典型官僚。这种人在别的时代其实未必不能如鱼得水,然而在乾隆这种拿着显微镜看你奏折的老板面前,最终反而搬石砸脚,最终自己被处死,家人也被流放。 真正有能力有手段的将领和大臣会被他发现,重用,奖赏。无能不堪胜任的人则在他的火眼金睛前无所循形---虽然他远在数千里外,但你的一举一动就好像在他眼皮底下一般。 能够通过前线复杂繁多、充斥着各种夸大和歪曲的奏折分析出真实的情况,能够看透下属的能力和内心想法,能够准确识别出可用之才和无能之徒,更重要的是作出错误决策后还会及时改正,并且不会把自己的问题甩到下属身上。 发现没,其实崇祯身上最缺的就是乾隆的这些品质。在这些方面崇祯基本和乾隆是反着来的。 甚至乾隆的这些特质直到晚年也没有消失,大多时候他只是因为志得意满,越来越耽于享乐,爱好虚荣,追求活得舒心,不像前半生那么励精图治,事事较真罢了。 例如阿桂在甘肃作战时上奏折汇报军情,提到一句当地正在下大雨,乾隆立刻想到之前几年甘肃官员一直在上奏当地的旱灾--结果就是查出了甘肃冒赈案这么个巨额贪腐案件。 说白了这个领导也许不讨人喜欢,但绝对是最适合皇帝这个职业的人选,天造地设的守成之主。 |
真正落实了“朕即国家”的皇帝,哪怕英明神武的如李世民或者朱元璋都做不到这一步。 把个人利益喜好完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却能让帝国有效的运转几十年,让官僚们俯首听命,让王公将帅们服服帖帖,还能稳定交接班给嘉庆。 |
乾隆是那种脑子非常正常的老板,就是你在公司里老实打工,他就不会找你麻烦的那种。 你说你想冲业绩,可以好好表现,但是太做作了也会恶心到他。 你摆烂也行,但是最低业绩得达标,不然他收拾你。 你搞小动作,没什么大问题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触犯原则的该办就办。 当然是个人都有脾气,少数有病的也被他收拾了。 皇帝不是坐在电脑前玩p社游戏的玩家,能看到的多半是表象,乾隆用大半生时间努力经营一个大概其说得过去的系统,对比多数菜鸡和神经病真的好多了。 客观的来说,没有人真的能成为政治机器。而且人都有立场,即是裁判也是玩家,我进入社会奔波也有几年了,自认为像乾隆这样脑子没坑的老板真的不多。。。 |
乾隆,为了赢,可以没日没夜地肝战术。 1784 年,甘肃爆发回民起义,打了几个回合,清军败得一塌涂地。 甚至有官员说:人家不就那点要求,答应就是了。 这下乾隆彻底发飙,骂完人后,开始亲自微操。 他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用敌人的招数打败敌人。 最终逆转危局,全歼叛军。 1.泼天大祸 1784 年(乾隆四十九年),4 月 15 日,凌晨。 在甘肃省盐茶厅(今宁夏海源县),一千多名回众在教首田五的率领下,对近在咫尺的清军军械库(西安州土堡)发动突袭。 军械库驻守的清军人数本就不多,加之事发突然,根本来不及布防。结果,短时间内就被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叛军围歼。 叛军的实力因此成倍增长——大批的火绳枪、箭矢、弹药全部落入他们的手中。 兰州城,陕甘总督府(乾隆二十九年后,陕甘总督驻地从西安移至兰州),陕甘总督李侍尧很快就得到了报告。 但是,他并不以为意,只是命令甘肃总兵刚塔率精锐绿营军出击,扫平叛军。 按说出了这么大的事,一把手应该急得团团转才对。为啥李侍尧不着急? 因为这并不是近年来甘肃第一次发生回民反叛,李侍尧早已见怪不怪。 3 年前(1781),循化地区(今青海循化县)的回首苏四十三就曾率众造反,之后一路攻城略地,甚至杀到了省城兰州。清军闻讯,全力围剿,最终苏四十三兵败被杀。 所以,在李侍尧看来,田五这次造反,跟上一次也没啥不同。无非就是把上次的镇压过程再复制一遍。 李侍尧的自信并非毫无道理。甘肃总兵刚塔久在西陲,身经百战,他带领的陕甘绿营在整个清帝国的作战序列里一向号称精锐。叛军总共不过一千多人,有啥可怕? 而事实似乎也印证了李侍尧的判断——仅仅八天之后,叛军首领田五就在一次遭遇战中,被清军一枪击中,当场毙命。 清军士气大振。 然而,李侍尧的自信只维持了半个月。 田五死了不假,可是他的两位继任者:张文庆和马四娃却青出于蓝,而广大回众因为首领被杀,更是群情激奋,愈发同仇敌忾,他们的人马也越聚越多…… 还有一点,李侍尧也一无所知——自从 3 年前,苏四十三被杀后,叛军就一直在暗地里谋划,他们早就在暗中招兵买马、操练士卒、习武练阵。只为今日扯旗造反。 三个字:憋大招。 5 月 8 日,就在田五刚死十几天后,叛军出其不意,直扑兰州附近的重镇通渭,一举破城,将国库洗劫一空,又打开死囚牢,将一大批重刑犯放出,补充兵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分兵四出,连续攻击马家堡、静宁、会宁、固原、靖远等重镇。清军疲于奔命,连战连败。而甘肃其他地方的回众受此鼓舞,扯旗造反者不计其数。 整个局面在短时间内彻底逆转,星火燎原。 李侍尧惊慌失措。 危急之下,他祭出了「王牌」:请西安八旗军副都统明善率满汉精兵三千,火速前往镇压。自清军入关以来,西安的驻防八旗一直被朝廷视为驻防西北的定海神针。 但令朝野上下无比震惊的事再次发生:5 月 12 日,明善和他的满汉大军跟回军主力在平凉高庙山爆发决战。 叛军早已预先擀好了饺子皮:一部分抢先占领了山巅,另一部分死士则提前埋伏于密林之中。 激战之际,叛军首领张文庆亲自率敢死队从密林中杀出,绕后包抄清军。叛军的阵中响起一阵阵的诵经声,死亡对他们来说就是上天堂。 明善刚愎自用,自以为无敌,结果瞬间陷入叛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阵型大乱。 最终,清军惨败,全军覆没,明善阵亡。 败报传到北京,立即在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一场小小的回众起义,居然闹成了一场泼天大祸。 危机步步紧逼。 5 月下旬开始,陕西受到起义军威胁,全省宵禁。甘肃境内,一个月不到,已有超过 10 万难民流离失所,超过 1200 多个村镇被洗劫。 |
|
图:清代陕甘总督管辖陕西、甘肃、宁夏多地。 整个西北遍地烽烟。 2.乾隆出手 从 4 月底到 5 月,北京,73 岁的老乾隆连续接到败讯,一连串的坏消息让他无比震怒。 深思熟虑之后,他召开了御前会议并亲自拍板:由首席军机大臣阿桂领衔出师,福康安、海兰察二人为参赞大臣,组成「一正两副」的前敌指挥班子。 为了抢时间,福、海二人必须立即从京师率军出发,前往甘肃镇压。 关键一点,因为回军在一连串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号称精锐的西北清军屡战屡败,所以,乾隆毫不犹豫地掏出了「压箱底的本钱」。 他下令: ①调动厄鲁特蒙古骑兵(即准噶尔骑兵)一千人,入陇增援; ②调动大金川番兵(清军平定大小金川后得到的一支劲旅)一千人,入陇增援; ③调动宁夏八旗军前往增援; ④调集京师健锐营、火器营精兵二千,由福康安亲自统带,携带国之重器「威远将军炮」(欧式臼炮),直扑叛军大本营底店(今甘肃庄浪县)。 |
|
图:清军威远将军炮,可发射抛物线炸弹。 这个时候,甘肃境内的叛军势力越来越大,人越聚越多,兵力已经从最开始的一千多人发展到了上万人。陕西和宁夏、青海等地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城镇和乡间,暴力犯罪横行,整个社会已经失序。如果不能迅速平定乱局,后果将不堪设想。 |
|
于是,乾隆下达了死命令:限期三个月平叛。否则,所有清军将领都将被治罪。 还有一点,乾隆说得很清楚:不接受任何谈判,务必犁庭扫穴、斩草除根。 在皇帝的巨大压力下,福康安和海兰察两人丝毫不敢耽误,立即在京师八旗中选了一些精兵猛将,带足军械弹药,然后朝着甘肃一路狂飙。 6 月初,福康安以一日百里的速度赶到了叛军大本营底店(今甘肃庄浪县)附近。之后稍事休整。 6 月 7 日,辰时,福康安亲临战阵,指挥大军跟底店的叛军主力展开了一场恶战。 彼时,叛军把大营扎在一座山岗之上。从山顶到山脚下连营二十里,所有叛军清一色的白衣白帽,利刃排空,声势极其吓人。 而且,因为自起事以来,连战连胜,他们的士气极为高昂。清军千里奔袭,略显疲敝。 福康安刚刚指挥清军接近敌军营盘。叛军就已经打开营门,兵分四路,居高临下从山上猛扑而来,如同饿虎扑食一般。 两军阵前的空地上立即响起了震天响的喊杀声。 清军方面,因为是首战,绝不容失败。 福康安立即命令索伦悍将海兰察和健锐营翼长德楞泰两人分别率领两支精兵,迎着叛军的攻势往上冲。 但是,交战没多久,福康安就明显感觉到对手远远强于他此前遇到的所有敌人——敌军多数都是骑兵,即使在高速冲锋时,阵型也保持得很好。 关键一点,他们是真的不怕死。 因为福康安统带的火器营士兵枪法极准,外加炮火猛烈,很多叛军骑兵还没靠近已经被射杀。如果换做一般的部队,早就乱了,但这些人却丝毫不慌——他们不但不撤退,反而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往前冲! 他们队伍里的呐喊声、诵经声始终连成一片,气势丝毫不馁。 实话实说,即使以现代标准来看,一支军队战损超过 10%,战力就会大打折扣;战损超过 30%,就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但是,这样的规律好像对这一批叛军丝毫不起作用——无论死了多少人,他们始终全力应战,个个悍不畏死。 福康安皱起了眉头。怪不得西安八旗军都会败在这些人手里。 |
|
图:叛军大量装备火绳枪。 不过,福康安不知道的是,叛军方面:首领张文庆、马四娃感到的震撼其实更加巨大。 最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开战还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他们队伍里的两员悍将李可魁和马胡子——二人是之前大败西安八旗军的核心战将——就已经被清军骑兵几箭射落马下,身首异处。 他们本以为眼前的清军会像之前的官军那样,在己方不要命的连续猛扑之下,最终崩溃。 但现实却是,无论他们是前后夹击、还是四面包抄,甚至是全军压上,最后全部失败。 清军阵容从始至终纹丝不动。 事实证明,不怕死的军队确实很难对付。但是在真正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百战精英面前,仍然不够看。 3.「蜂巢」工事 底店之战结束后,叛军一战损失三千多人,主力不得已西撤,全部退进了通渭城附近的石峰堡之中。 清军方面,福康安指挥清军趁势直扑而来。 福康安本以为携首胜之威,再加上从京师带过来的炮兵部队,镇压此次叛乱已经是指日可待。 然而,当他亲身来到石峰堡脚下观察地形时,却倒抽了一口凉气。 石峰堡,位于通渭东北七十里的群山之中。 这里东、北、南三面全都是悬崖峭壁,险峻无比,只有西面有一条路通往山顶。但是,这条路上岩石、树木较多,且坡度非常陡峭,叛军早修了很多个坚固据点,分布在不同的角度,可谓易守难攻。 并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清廷方面始终被蒙在鼓里。 至少在 3 年前,叛军和回众就已经在秘密修建石峰堡,他们早已把这里打造成了一座坚固无比的巨型堡垒——而且,这里面「机关重重」。 话说就在 3 年前,「苏四十三起义」被清军镇压之后,大批的回众就在田五、张文庆等人的指挥下,一波波地上到石峰堡山顶,开始做一件事:挖洞。没日没夜地挖。 整整三年时间,他们在石峰堡的山腰和山顶上挖了无数的石制窑洞,大大小小加起来有数百座,密密麻麻好似「蜂巢」一般。 而且,每口窑洞里面都用巨木支撑,外面则用巨石遮蔽,只悄悄露出几个射击孔。 |
|
图:修建在山上的窑洞。 不夸张地说,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如果清军要硬攻,一定会付出尸山血海的代价。 除此以外,他们还储存了海量的粮食。 实话实说,这就是叛军的底气所在。 你福康安不是能打吗?你们清军调集的人马不是越来越多吗?有个屁用。 你们上不来。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
|
|
清朝有个习惯,就是新皇帝上台要拿旧臣祭天。 比如康熙杀鳌拜,三王。雍正杀年羹饶,隆科多。嘉庆杀和珅,慈禧杀顾命大臣。 唯独乾隆没杀张廷玉。而且乾隆意思很明显,你得罪我了,我赐给你的全拿回来,比如爵位。我爹许你的,我管不住,全给你。而且我收拾你,不动你儿子。张廷玉四个儿子,没有因为他爹被降职的。 对阿逆,对大小和卓,乾隆都是先拿出最大诚意,对方实在不配合才打的。 非得上台杀几个人才叫够人情世故啊?天天吹乾隆他爹有人情味,老八有才能和你争过皇帝,囚禁他多少是有点人情味。他三哥干过啥伤天害理的事儿,不就是在他弟葬礼上没哭吗,就夺爵位?老十四和雍正一个妈,照样不放过。 |
乾隆可不是政治机器 治国分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你不能把政治和治国混为一谈 他是个完美的君主 一个顶级p社玩家 乾隆几乎达到了封建君主所能达到的巅峰 |
这么说吧,韩非子的“梦中情君”就是乾隆。不信你那韩非子的观点对照乾隆的做法。不能说百分百一样也可以说是像素级复制粘贴 |
讷亲,乾隆继续以来一手扶持的领班军机大臣,恩遇最厚,相伴十多年,最后被乾隆整死了。不是机器,很难下得去手。 |
“好多网友”其实基本都是胡里改,它们一直在自导自演,营造出“广泛认知”的假象。 它们强调冰冷政治机器也并不是要强调冷血,而是为了烘托出乾隆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同时也就将其对汉人的恶行给合理化了。 因为它是冰冷政治机器嘛,它做的事都是政治需要,它严格执行帝国所需不徇私情。于是成功和网友心中“帝王就应该冷血”的认知相契合,所以你就会去理解它,亲近它,再渲染下其收复边疆领土法理之类的效果更好… 在这种宏观叙事下小老百姓那点痛苦几乎不值一提,甚至受害者会带着一种自己“看得透彻”的窃喜去靠拢凶手… 这就是高级的PUA。 那么这是事实吗,当然不是。 乾隆是个人主观意识最强的酋长,没有之一。它特别爱表现个性,看它cos汉服疯狂在文物上发弹幕可见一斑… 很多事也并不是必然的政治需要,比如清国最高峰的文字狱有政治必要吗,有必要到这个程度吗。如果认为有必要的那只能说这是满洲本位的必要,不是汉人应该认知的必要… 所以我并非不能理解胡里改推崇乾隆,这是正常现象,它不爱大清难道爱大明吗… 但试图对汉人再进行一次精神剃发易服,其心可诛。 总结所谓的“政治冰冷机器”就是胡里改一个“略退大进”的话术技巧,用这种貌似中性客观的定义来减少汉人抵触心理,更好的实现洗白和美化。 这类技巧其实也并不是特别高明,就是因势利导而已,但对付普通网友绰绰有余了… |
金川之役派出讷亲张广泗这种没头脑+不高兴这种抽象组合我真不知道哪门子政治机器干得出来。 李侍尧这种一路当官一路贪赃,一路贪赃一路案发,一路案发一路升官的奇葩存在又是政治机器怎么解释得了的? 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人形机器? 是人都有欲望,有欲望就成不了机器。 乾隆是一个有权术天赋的人,但谈不上机器。 机器可整不出议罪银这种花活儿来,机器也不会闲得蛋疼写那么多歪诗,机器更不会亲小人远贤臣。 判断议罪银的利弊需要算力强劲的机器吗?不需要,任何一个有政治常识的人都能分析出个一二三四来。 可乾隆愣是把这类政策推下去了。 你可以说他自私冷血狡黠,但再怎么自私冷血狡黠他也是人,不是机器,他高智商,冷静,但也有欲望,有贪心,有情绪,有好恶。 |
你看看他对自己的儿子们,相比他的爷爷康熙和他爸爸雍正,他对儿子们的态度就像是各位在玩P社游戏一样: “这儿子能力值太低,找个辙把他边缘化了” “这儿子能力值还可以,但是老作死,留不了” “这儿子都很不错,就是死的太早了,可惜啊” |
因为他真的冷血。 我最近看了一份材料,在富察皇后死后没不到一个月,乾隆帝就发秘旨让回杭州丁忧的内阁学士董邦达悄悄地绘制西湖“十八景”,一再强调要认真画,然后再秘密交给杭州织造。 |
因为他本来就是吧。 别的不说,他天天装深情好像多爱老婆,但是其实老婆去世当天,他还在坐船玩儿漂流赞美山东美景,并写下心情愉快的诗: 旋跸过德州 幸鲁过德州, 柳梢初放青; 事毕兹言旋, 绿云红雨并; 却来未及月,春色纷纵横; 麦垅纵未萎,黍田犹待耕; 连朝风势作,每与云相争; 哀此齐鲁民,何独连歉丁; 祀秩虽成礼,廑怀为灾氓; 一口增百忧,往返愧此程。 如果说上面这首的后半部分有装模作样忧国忧民的成分,那么下面这首纯写景的,显示作者心情十分舒畅: 登舟 载登青雀舫,初试白云程。 入画看村景,匉雷听水声。 岸杨烟外袅,沙鸟渚边鸣。 极目烟波意,诗裁亦觉清。 翻译:这小景配小船悠哉悠哉,连诗句都觉得清丽了。这可是乾隆在富察皇后去世当天所做,可见其人有多凉薄! 后面所谓装深情大发雷霆,不过就是为了整肃官场、铲除异己,平时找不到由头,老婆死了,终于可以借亡妻之名大发淫威了。 乾隆作为政治机器,其冰冷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在御下之道方面,乾隆的特点极其鲜明,那就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哪怕为了大清江山累的吐血,只要你稍微翘点尾巴,哪怕只是偶然说错一句话,立马翻脸、毫不留情!比如乾隆中期之前,乾隆帝最信任、最倚重的军机大臣,小舅子富察?傅恒(孝贤皇后亲弟),在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金川、征缅甸等乾隆朝最重要的大事上面,可以说是尽心竭力,呕心沥血,差点累死!征缅的途中傅恒罹患重病,回京后不久病死。这样一个大忠臣、能臣,仅仅因为在高恒案上,在乾隆面前提了一嘴,换来的是这样一句话:《清史稿》——“方上诛高恒,大学士傅恒从容言乞推慧贤皇贵妃恩贷其死,上曰:“如皇后兄弟犯法,当奈何?”傅恒战栗不敢言。高恒是皇贵妃的兄弟,傅恒是皇后的兄弟,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摘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755817 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政治机器,绝情弃爱: 朕临御四十三年以来。从不肯有溺爱徇情之事。尔众皇子、及众大臣、皆所深知。即如惇嫔、平日受朕恩眷较优。今既有过犯。即不能复为曲宥。且不特此也。如大臣等办理事务。今日有善。即从而眷遇。明日有过。即予以训饬。 |
乾隆与其说政治机器,不如说绝对理性。 他不会因为感情影响他在政策上的判断,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改变执政的方针。 一离开办公区域,他就变得十分感性细腻,进入办公区域,又把情绪扔开。 政治机器指的是这方面吧。 对妈妈孝顺但不让她插手朝政, 对有的大臣很亲近但依然能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发小讷亲打了败仗依然军前斩首, 刘统勋是老师犯错依然该下狱下狱。 据说黑水营之战乾隆判断失误,幸好兆惠打赢了, 兆惠班师回朝的时候乾隆亲自给他牵马作为赔罪。 乾隆属于情感丰富的同时又能保证极度的理性,估计很少有领导能做到这种程度。 乾隆想尽孝的时候,各种孝敬老娘,也不乏真心之举。 但当老娘想搬避暑山庄住,乾隆不允许的时候,那也是不容置喙, 一个小事,乾隆他娘嫌热想搬避暑山庄呆几天,本来按照惯例就是春天畅春园,夏天避暑山庄。 但是乾隆不知道那几天哪根筋不对,硬是卡了几天。 乾隆看似对老娘百依百顺,实际上时不时敲打老娘,包括封闭太后信息渠道,驳回太后修缮佛塔的意见,不让太后与娘家人接触。 可以说乾隆防后宫干政的弦一直是绷着的,尽孝也只能在他框定的范围内尽。当然了,乾隆给他老娘划的框在清朝后宫中已经很大了,但是以现代人看免不了虚伪。 说到底展露感情的前提是不能让他觉得碍他的事。 总结几点: 首先乾隆生活和工作分的非常清楚,做政策决断不会代入个人主观感情,一切以政治利益为主。 二是乾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手下将军非常放心。这也是乾隆一朝名将如云的根本原因。而且对有功的将军更是好的没话说,甚至不惜更改武将只能骑马不能坐轿的祖训。 三是乾隆前中期还算励精图治时不会过度的听取手下之言,对于以得信息后有自己的判断,一些虚假奏折很难躲过乾隆的眼睛。 四是确实杀伐果断,没有妇人之仁。比如对准噶尔地区的处理。 五是乾隆再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也有一手。 六是乾隆精力好而且超长待机,超长待机虽然也让乾隆把所有皇帝年老是都会犯的错犯了个遍。但是也让乾隆在一般皇帝在已经开始昏聩的年龄,还能保持冷静的判断。 七是乾隆意识到错误时,不会让手下背锅,虽然面上锅手下人会主动背,但是他也会及时调整部署。 最后一点就是乾隆不相信后人的智慧,把该干的在位时都干差不多了,事实也证明他想的是对的…… 因为清朝离现在比较近,乾隆的史料都是清晰可查的。他也算是封建社会帝王的集大成者了,可惜这个时候世界大版本已经变动了。 虽然清朝给祖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但是按现在的官方定调,清朝开疆拓土,奠定了我国的版图就是最大的功绩。而这其中奠定版图就是在乾隆时期。 |
不是冷血,而是作为一名封建君王,乾隆的执政能力已经是登峰造极,完美符合封建君王这个岗位的要求,乾隆在位期间没有以往的什么大规模农民起义、地方割据、朋党林立、宦官专权、外戚把持朝政、外敌入侵这些经典环节,而且依托康熙朝的扩张和雍正朝的积累,乾隆朝实质性的确立了往后的中国版图,这一切在高度集权下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乾隆个人的判断和决策,以封建君王的标准去评价乾隆几乎就是真的十全武功 最大的问题是,乾隆刚好站在了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上,千百年的封建体系和他的成就反而遮住了他和当时世人的眼光导致错过了人类文明的快车,我们现在是上帝视角当然能看得清,但在当时大家其实都是盲人 |
只能说是思维方式,事实上乾隆作为一个执政者他做的任何事与任何决定,几乎都可以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思考。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汉武帝晚年得悉刘据含冤而死,悲愤为子报仇,立思子祠。 李世民偏爱长孙氏。 李隆基还有杨贵妃。 铁木真最初起兵是为妻子。 朱元璋疼爱朱标。 康熙废太子哭的扑倒在地。 乾隆这个人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角度在思考,就算是传说中的原配,其实是否真那么爱,也不好说。这一点对比他和他父亲对曾静的处理方式就能看出来,雍正对曾静案的处理方式既费事,又不失人情味,而乾隆把曾静抓回来剐了,这种明显带有恐怖主义的处理方式比雍正简单得多,回报也高得多——谁敢质疑,这就是榜样。 乾隆和嘉靖很像,一个是极致的政客,一个是极致的自私者。 只不过从乾隆任用和珅等人来看,乾隆这台机器或许足够冰冷,但恐怕并不先进。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