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灭掉大明吗?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灭掉大明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灭掉大明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日本历史 日本战国 明朝历史 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灭掉大明吗? |
征明前,秀吉真的以为可以灭掉大明。 其实也不仅仅是秀吉,他的前任织田信长也是如此认为。 当时的日本其实是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对外信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葡萄牙的传教士影响。譬如,按当时传教士的宣传,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火绳枪,而中国只有少量无用的鸟铳。日本的军舰配备火炮火枪,而中国的水师只会撒石灰。西班牙人还说过一个例子,13个日本人在澳门被3000中国人包围,后果是2000多名中国人被日本人杀死,日本人只死了1人。即日本VS中国交换比是1:2000。 在传教士向日本人的描绘中,中国很富裕,遍地金银,但是防卫几乎不存在,中国人胆小怯懦,个人品质低于日本人。甚至传教士向信长和秀吉都做过类似建议,由西班牙和日本联合出兵征明。于是传教士告诉西班牙国王,只需2万西班牙士兵就可以征服中国。只不过这个事西班牙国王没信,日本人却真的信了,因为日本人真的相信他们是神国,神国怎么可能输呢?于是在秀吉给葡萄牙驻果阿总督的信中明确提出了要进攻中国: 然有志于统治大明国之志。不日泛楼船到中华如指掌。夫,吾国乃神国也,神者心也,森罗万象,一出于心。 在长期的这种宣传下,秀吉做出了他的军事决策征服明朝。1588年3月1日,传教士交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描绘了秀吉的出兵规模:沐浴在上帝光辉下超过十万名勇敢且残忍的日本士兵将进攻中国这个邪恶胆小而又懦弱的异教徒国家。 因为传教士长期错误的信息诱导,再加上对日本神国的自信,1592年丰臣秀吉在给妻子北政的信中透露计划年内征服明朝。最终的计划是占领天竺。甚至丰臣秀吉考虑过定都宁波的计划,而天皇将移居北京。 |
1591 年,刚刚统一全日本的丰臣秀吉,有点坐不住了。 他想打朝鲜,也想以朝鲜为跳板,攻打明朝,最终目标是打下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这应该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狂妄的战争设想。 然而最后,他们只收获了一场惨败…… 1 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1598 年 9 月 18 日这一天的天气,但对于在朝鲜前线的日本远征军高级将领而言,心情肯定是充满阴霾的。 因为就在这一天,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逝世了。 丰臣秀吉的死讯在最初被严密封锁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个消息就开始扩散开来。 军心动摇。 其实日本军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场仗,是打不下去了。 这场仗,发生在朝鲜的国土上,但主要交战的双方,却是日本和中国。 日本当时处于文禄至庆长年间,所以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 中国处于明朝的万历年间,所以中国称之为「万历朝鲜战争」。 |
|
丰臣秀吉 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及「丁酉再乱」。 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之间爆发的最大的一场战争。 2 时间倒退 7 年,这个故事,要从 1591 年说起。 这一年,刚刚结束战国纷乱时代统一全日本的丰臣秀吉,有点坐不住了。 一方面,由于土地的分配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原先各地的「大名」(诸侯)都有不同程度的怨言,丰臣秀吉不希望看到一个火药桶从内部爆炸,需要找到一个外部的宣泄口。 另一方面,从一个低级武士一跃成为全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经历了一个华丽的蜕变,可以说是谱写了一段日本战国传奇。 而这一年,他才 54 岁,他觉得他的征途不能止于日本列岛,而是星辰大海。 于是,这一年的 4 月,丰臣秀吉派人给朝鲜的国王,宣祖李昖(yán)送去了一封信:「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 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 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 ……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 ……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 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 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我丰臣秀吉,已经统一了日本,下一个目标,是征服中国的明朝,但打中国要经过你们国家,所以问你们借条道。 以当时很多人的眼光来看,丰臣秀吉的这个口气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什么?敢打明朝? 宣祖李昖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得出的结论是,你敢不敢打明朝,会不会打明朝,我们不管,但你问我们借道,其实是想打我们,这肯定是真的。 所以,朝鲜给日本的答复是两个字:不借。 丰臣秀吉到底想不想打朝鲜?当然想。 历史上,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 那他想不想以朝鲜为跳板,攻打明朝?也是想的,但把握不大,准备打一步看一步。 其实中国当时还不是丰臣秀吉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打下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这应该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狂妄的战争设想。 但当时日本为什么敢那么想?因为日本当时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强。 当时日本全国拥有 40 万人左右的军队——这个数字放到当时的欧洲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 其中,装备火器的部队高达 6 万人。 同时,日本还有相当一部分重装甲骑兵,以及 1000 艘作战舰只。 当时日本的军事实力,不仅在亚洲,放到全世界,也可以说是一流的。 所以,在得到朝鲜意料之中的拒绝答复之后,丰臣秀吉立刻就开始调兵遣将。 到了 1592 年的 3 月,丰臣秀吉总共调集了 40 万水陆大军(其中 10 万为预备队,以当时日本的国力,确实是倾国一战了)。 1592 年 4 月 14 日,日本的先头部队在朝鲜的釜山登陆,开始攻击朝鲜。 一场涉及中、日、朝三个国家的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3 战争才刚开始,朝鲜就垮了。 朝鲜宣祖李昖重文轻武,朝廷上下互相钩心斗角,人浮于事。 朝鲜当时的八道(「道」相当于我国「省」的概念)300 多个郡县,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守备部队的。 刚刚经过战国时代大小战争残酷洗礼的日本武士,在朝鲜如入无人之境。 日本的 9 个兵团在日本战国名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小西行长等人的率领下,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只花了 19 天就攻克了朝鲜的「王京」汉城,43 天后又攻下了平壤。 除了一些民兵在自发抵抗外,朝鲜正规军大面积溃败。 朝鲜八道,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就全部沦陷。 仓皇出逃的李昖一直逃到了当时的中朝边境义州,和群臣一商议,觉得依靠自己的力量赶走日本人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抱大腿」。 抱谁的大腿?当然是明朝的大腿。 当时的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 于是,李昖开始连续不断地派出使臣向明朝求救,希望明朝尽快发兵,「抗日援朝」。 收到朝鲜的求援后,明朝朝廷上下也大吃一惊:朝鲜怎么垮得这么快? 因为朝鲜的溃败太过迅速,反而让明朝生疑:你是不是和日本勾结在一起,引诱明军主力入朝,然后一举歼灭,顺势入侵中国? 得知明朝的这个怀疑之后,朝鲜人也哭笑不得。 李昖只能继续不断派人去明朝求援,不仅递交正式国书,还让人分别游说明朝的尚书、侍郎、御史甚至太监,希望明朝能尽快发兵。 不仅如此,朝鲜还把日本发来的威胁书信原封不动地转交给明朝。 另一方面,明朝也没少做情报工作,比如派人确认朝鲜国王的真假,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在求援。 经过反复调查和沟通,明朝终于明确了一点:「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明神宗——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万历皇帝,已经不再接见朝臣,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但他还是密切关注着外界的局势,通过谕旨的方式下达命令。 当时的明朝,处于张居正改革之后,虽然万历皇帝已经开始自我封闭,但整个国家的国力还是有底子在的——这也是当时的日本只能排到亚洲第二,绝排不到亚洲第一的原因。 于是,在万历皇帝的亲自点头下,明朝通知朝鲜国王李昖:我们愿意派兵过鸭绿江,帮你们打日本人。 1592 年 6 月 15 日,明朝的参将戴朝弁与游击史儒率领 1000 多人的明朝部队,开始渡过鸭绿江。 中国人出手了。 4 但是,中国军队加入战场后,也遭遇了一个「开门黑」。 1592 年 7 月 17 日黎明,明朝辽东副总兵祖承训(他的儿子就是后来抗清又降清的祖大寿)率数千明朝士兵开始攻击平壤城,结果天降大雨,明军的火枪统统失灵,再加上日军确实强悍,结果明军大败而归,祖承训率军退回鸭绿江。 第一场大仗就打得有点下不来台,作为宗主国,明朝也有点脸上无光。 不过,这场败仗也没白打,祖承训回国后,总结了一系列经验教训,主要有三点。 第一,没有粮草。 朝鲜根本无法提供给明朝军队粮草——事实上,朝鲜当时已经崩盘,根本找不到地方官员筹措粮草。 第二,朝鲜谎报军情。 可能是出于让明朝尽快出兵的目的,朝鲜大大低报了日军的人数,比如他们说平壤只有 1000 多名日军守卫,但交战后,祖承训发现对方至少有上万人。 第三,争夺指挥权。 朝鲜一直希望明军由朝鲜将领指挥,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这和 300 多年后中国人又一次入朝援助作战,颇有相似之处。 虽然明军首战失利,但朝鲜的使臣们还是没有放弃努力,他们生怕明朝就此撒手不管,所以还是频频游说明朝朝廷上下,希望明朝能够继续派兵,即便派个几百人过去壮壮声势也行。 这个时候,明朝却派出了一个会讲日语的商人,名叫沈惟敬(他是这场战争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后面还会登台亮相),去和日本人议和了。 这无疑把朝鲜人给吓了个半死:你们议和了,我们的国家可就没了啊! 但明朝的议和,其实是假的。 在了解到日本派的军队绝非朝鲜人口中的「几千人」,而是数十万人,准备对朝鲜发动「灭国战」之后,明朝知道不能那么轻易地派几千人应付了事了。 与日本人「议和」,其实就是在拖延时间。 明朝一方面筹措粮草(明军认识到只能自带干粮入朝作战了),一方面调集兵力,最重要的,是在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明朝名将李如松。 1592 年 9 月,明朝的各方面准备都差不多了,沈惟敬也得到了消息:差不多得了,回来吧,我们要动手了。 |
|
当时的李如松,正率领辽东的精锐铁骑在宁夏平叛,需要平叛之后再率军入朝 这一次,明朝集结了 7 万大军(号称 10 万),粮草齐备,于 1592 年年底开始横渡鸭绿江。 中国的精锐力量终于出动了。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
|
|
在当时的大明和朝鲜,普遍流传丰臣秀吉是中国人。这是秀吉为了营造征服大明的合法性,有意散布的假情报。从秀吉与朝鲜、琉球的外交交涉中,亦可见其早蓄鲸吞神州,入主中原的夙志。 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出现了大量相关话本小说,其中一种《壬辰录》开篇就介绍了祸首丰臣秀吉的来历,将秀吉认定是杭州人朴世平的遗腹子,其出生时黄龙捉胸,异香满室,骨骼奇俊,龙颜虎口,生而有天下贵人之像。。。这里吐槽下朝鲜人的想象力,朴姓在朝鲜普遍,在江南并不普遍,而且秀吉形貌猥琐,外号猴子,怎么可能龙颜虎口。。。 |
|
朝鲜《惩毖录》中认为秀吉可能是中国人,流入日本,砍柴为生,路遇将军源氏,招之入伍,后取代源氏。《再造藩邦志》记载秀吉记可能是福建人,从事商贩,漂泊到日本,参军入伍,累功为关白。 至秀吉平定诸岛,已十余年矣。或云秀吉中国福建人,少贩佣为生,漂到日本,编于士伍,累功为关白。 较早的明朝时事小说《斩蛟记》中,也称秀吉是中国妖孽,其本体是许真君斩蛟时遗留的祸种,从东海逃入日本,现在化成人形,回来祸害中国。 |
|
秀吉为中国人的说法不仅出现在小说中,是当时普遍社会认识的反映。江南流传秀吉是江南人,浙江流传其实浙江人,在福建则又是福建人。 |
|
这些假消息的源头大概是万历十八年末至万历十九年初,岛津氏奉秀吉令派往琉球的使者散布的。秀吉给琉球的外交文书说,自己已经一统日本,现在有游观博知之志,有“弘政化于异域”的夙愿。值得注意的是,秀吉说,有些话不好直接写下来,由使团中天龙寺桃庵和尚口述,这口述的内容则被当时同在琉球的福建商人陈申记录了下来。 |
|
根据陈申的口述,其在琉球期间,见到了日本使臣,使团中有人说,关白是浙人,有罪逃亡日本,也有说是南方人,娶了日本妻子,入赘平氏。 |
|
此外,陈申还记录了桃庵和尚的其他话,声称秀吉将三路攻入大陆,用金银招降纳叛,最后攻入北京。朝鲜已经造船助战,琉球应当停止向明朝朝贡,派遣通事随同回日本,作为日军的渡海向导。 |
|
从中可见秀吉为了征服大明做了非常长远的准备。他在战争爆发前二年就开始散布谣言,挑拨朝鲜、琉球与明朝的关系,暗中散布自己是中国人的假消息,这是为了降低在入侵期间朝鲜与大明民间的反抗,更是为了征服大明后建立合法统治的深远布局。 |
|
|
丰臣秀吉恐怕怎么都想不明白,若干年后,人数比日本少的多的通古斯人居然能入住中原,而且还能强逼汉人剃发易服,奴役汉人两百年。 甚至在若干年后,汉人中还有一帮通古斯人的狂信徒。 |
丰臣秀吉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灭了大明。 理由有如下几点。 一是根据山中长俊(丰臣秀吉亲信,当时的万户大名)的记载,九州之役结束后,丰臣秀吉曾将入侵明朝的构想具体化。 ①:先派兵占领朝鲜。 ②:他自己渡海至明朝,进驻宁波,随后占领东南亚和印度。 ③:派养子丰臣秀次占领北京,委任他为中国的关白(相当于丞相),统治中原地区。 ④待中原统治稳定后,将天皇一家人也移至北京,交由丰臣秀次监视。 天正20年(1592年)5月18日付関白豊臣秀次宛朱印状では高麗の留守に宮中を置き、3年後に天皇を北京に移し、その周辺に10カ国を進上し、秀次を大唐の関白に就け、北京周辺に100カ国を与えるとした。また秀吉自身は北京に入ったあと、天竺(インドの古称)や南蛮(ヨーロッパや西アジアまでを射程にいれていたともいう)の征服のために寧波に移るとした。 证据二来自《明史》。 据《明史·神宗本纪》及《明史·萧彦传》的记载:丰臣秀吉出兵的前一年,曾派人给朝鲜国王李昖带话,说自己要进攻明朝,希望朝鲜能借道。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秀吉致朝鲜国王书》 在给朝鲜国王带话的同时,丰臣秀吉还遣使到当时的琉球、越南、老挝、菲律宾(当时是西班牙殖民地)、泰国以及印度莫卧儿帝国和印度果阿(葡萄牙殖民地)等国家或地区,向当地统治者示威,要求他们对自己俯首称臣,帮助自己打明朝。 不过各地的统治者收到通知后,都没有搭理丰臣秀吉。 其中朝鲜国王和琉球国王尚宁,均拒绝了丰臣秀吉的要求,并通报给明朝,说明了丰臣秀吉的狼子野心。 统治泰国的纳黎萱大帝接到丰臣秀吉傲慢的国书后,大怒,向明朝遣使,表示愿意派大象军团协助大明抗击日本。只是当时的缅甸东吁王朝入侵泰国,加上明朝两广总督萧彦反对。所以这事才没能落实。 日本躏朝鲜。会暹罗入贡,其使请勤王,尚书石星因令发兵捣日本。彦言暹罗处极西,去日本万里,安能发越大海,请罢其议,星执不从。既而暹罗兵卒不出——《明史》(卷227) 另外,朝鲜的《李朝实录》也能证实当年丰臣秀吉对周边国家发出过威胁警告。 综合中日朝三国的记载可以看出,丰臣秀吉当年确实有灭掉大明的想法。而且,他不仅仅是想灭了大明,他还想一统东南亚,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印度。 这人可谓是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至于说丰臣秀吉为什么这么狂妄,表面上看,确实匪夷所思。但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 因为你想,但凡对中国国情有一定了解的正常人,也不可能想出自己跑去宁波坐镇,让养子统治北方中原的方案。除非这个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缘格局,是一点也不了解。 而且东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是南京。次之,是杭州。宁波当时只是明朝与日本做贸易的口岸城市而已。要打印度,他至少也是坐镇两广。而他却设想坐镇宁波。这只能说明,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也不知道广州是明朝与南洋的贸易口岸。对外面的世界只是一知半解。 或许,他当时通过在中国的日本人和西方耶稣会,收集了一些中国的情报。但这些情报显然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比如日本的资料里面就记载了耶稣会曾给丰臣秀吉提供了一份明军战斗力孱弱(也就是东南沿海倭寇最猖狂的时候)的报告。说几十个日本浪人就能横扫南直隶。这种情报也不能说没依据,但很显然,这并不准确。丰臣秀吉并不了解北方精锐明军的战斗力以及装备情况。这导致后来日本军吃了大亏。 后来明朝出兵,与日军互有胜负,让丰臣秀吉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天真。尤其是第一次平壤之战后,丰臣秀吉明白,自己吞并明朝的妄想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他在事实上放弃了进攻中国,转而与明朝谈判,妄想与明朝平分朝鲜。 当时的朝鲜按照日本人的核算,总石高大约在800~1200万左右。平分朝鲜,丰臣秀吉也可以分到400~600万石的利益。这对于丰臣秀吉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他可以拿这些土地缓解日本内部的派系矛盾。 然而,明朝并不想搭理丰臣秀吉。一直是以非常强硬的态度逼其退兵。 后来丰臣秀吉的下限是一再调整,先是从保朝鲜到平分朝鲜,再到朝鲜不要了,只希望明朝开放堪合贸易。暗示明朝,只要大明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他就退兵。 可问题在于,大明压根不想谈。直到丰臣秀吉病死,都不想和谈。当丰臣秀吉死后,大名们都忙着回去抢地盘,侵朝日本军也就老老实实的拆城,撤军回国了。 |
丰臣秀吉大概是以沿海卫所兵为模板估计的大明战力,以为明军都是这个样,就算是精锐部队强一点也强不到哪里去。 然后明朝把主力部队调过去了。 倭寇们实打实的体验了一把,什么是人形高达。 打过一波之后,本子的目标就变成了要一半朝鲜,取代朝鲜成为大明的狗,作为代价可以派兵帮大明打蒙古人什么的。 这个目标很日本。(虽然大明没接受) |
按照文禄庆长的出兵将领来看,丰臣秀吉九成九是真认为灭亡大明不费吹灰之力 日本内部从战国时期卷出来的名将,侵朝战争的名单里只有小早川隆景与岛津义弘 其中小早川隆景是毛利家的亲丰臣派,被丰臣秀吉摘出来成为独立大名 岛津义弘是丰臣秀吉有意扶持与岛津家主岛津义久相互掣肘,也被丰臣秀吉摘出来成为独立大名 剩下的侵朝将领就全是明面上的丰臣秀吉自己人 尤其侵朝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简直比丰臣秀吉亲儿子还要亲,史料上记载宇喜多秀家的生活作风上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二世祖,侵朝战争时期仅20岁,这么个20岁的二世祖成为总大将 然后日本国内真正50万石以上的大名几乎没去,比如64万石伊达政宗带着几百人打个酱油就回来了 丰臣秀吉就担心这些本来体量就大的大名在侵朝战争再立下功勋 |
好问题,把老通古斯们都炸出来了。 看这群人说话,就好像三大征没打过一样。 你非要说说建奴入关后所向无敌,那我还说凯申百人破满城不费吹灰之力呢。 不会吧不会吧,近万满人挡不住数百国军,那解放战争的我党军队对你们来说是什么? 是不是要跪下来叫爷爷? 这得看多少遍我的前半生才能缓过来? 什么,你说祖上很阔? 我懂,而且我知道孙殿英将军比你还懂。 咱汉人还是很关心满人的嘛,对吧。 |
他不需要认为能打下大明 你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吗??日本是不用担心被报复的国家,因为日本历史上从来只有他们侵略别国,而没有别国侵略日本,它的岛国属性决定了他不用担心被报复,历史上他侵略大陆有被报复过吗?唐朝、明朝、清朝。即使民国的侵华战争,报复它的也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如果你杀人不用担心坐牢,你还会有顾忌吗?? |
他真的有这个想法。因为在他脑海里,明朝,或者说中国是不堪一击的;而在攻打朝鲜之前,他每一次的出击都能取得大胜;攻打朝鲜时,他的实力正是最强之际。所以,自信心爆棚的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他没有疯掉,而是正儿八经地实施,他还想接着打下印度(天竺国)。 一、从小就知道中国,但他以为的中国富得遍地黄金,弱得不堪一击 日本的天文五年,也就是中国明朝嘉靖15年,公元1536年正月,丰臣秀吉出生在日本尾张国的一个贫穷人家。恰巧,在他家边上有一户富裕的大户,这家也有个男孩,比他大一点,叫阿福。这个阿福身世奇特,他父亲是日本到中国景德镇学习烧瓷器的五郎大夫,母亲是一个中国烟花女子,小男孩原名杨景福。这个杨景福随父亲回到日本,定居在尾张,改名叫阿福。因为五郎大夫会烧制瓷器,他家成了尾张巨富,但阿福从小就胆怯怕事,性格懦弱。 丰臣秀吉从小就很顽皮,长得又黑又瘦,家里人随便给他取名叫“日吉”,小伙伴们都叫他“猴子”。但是唯独阿福不敢叫,因为他怕比他小的日吉,他更佩服日吉敢徒手抓黄蜂,所以从小他就是日吉的跟屁虫。日吉不高兴了就叫他“唐人子”(对中国来的人的蔑称)。后来丰臣秀吉还到阿福家打过工,但阿福哪里敢管他,基本是主仆异位。再到后来,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那里取得信任,地位逐渐升高,而他小时候的玩伴阿福却家道中落,贫苦不堪。这些都让丰臣秀吉以为,海那边的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只要他去,这些人就像阿福一样成为自己的跟屁虫。 |
|
还要说一下就是明朝的嘉靖年间,政绩废驰,北边的边患逐渐增加,这可都是以前被朱元璋赶跑的元朝余部;东南沿海倭寇横行,这些都是一些在日本混得不好的武士浪人。所有这些情况,丰臣秀吉作为一方诸侯,当然是了解的,这让他更加看不起明朝,也更加坚定了明朝不堪一击、明朝人有钱但不能打仗的印象。 二、丰臣秀吉一直是个福将,每次冒险都能成功 1554年,丰臣秀吉投奔到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麾下。他从最低级武士做起,帮助织田信长取得不少的胜利,他的足智多谋、精明能干和豁得出去的精神让织田信长非常赏识;尤其修筑墨俣城,这么艰巨的工作,织田信长的猛将柴田胜家和佐久间信盛都办不到,但丰臣秀吉却因势利导,根据当地的地势,合理安排工期,周密部署范围,很快就完成任务,这让织田信长对他不仅仅是赏识,而是一种佩服加信任。 |
|
织田信长以“天下布武”的名义发动了统一日本的战争,丰臣秀吉无论是进攻战斗还是撤退保卫,他都以织田信长的安危为重,打了许多漂亮的胜仗,比如“出兵前越”丰臣秀吉一马当先;“金崎殿后”他又是坚强的护卫。可以说他是织田不可或缺的大将。1573年,织田信长封他为城主,赐名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丰臣秀吉当然不会辜负主君的厚爱,在随后的战争中,胜利一个接一个,比如:“强击松永久秀”、“大战姬路城”、“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这些也能说明丰臣秀吉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 |
|
就在织田信长快要完成统一日本时,发生了“本能寺之变”,造反的明智光秀杀死了织田信长。这时的丰臣秀吉审时度势,领军大败明智光秀,控制京都,取得织田信长势力的控制权。但是织田旧部也有许多人不服他,大将柴田胜家就是最不服的。丰臣秀吉联络势力正盛的德川家康一起,平息了国内的叛乱,一统日本全境,1586年,天皇给他赐姓“丰臣”,这个姓成了日本第五大姓氏。在日本一般人没有姓的,丰臣秀吉从一个“日吉”混成了“丰臣”,很了不起的。另外四个大姓是“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这四个姓氏或多或少都与天皇家族有联系,比如源、平就是天皇的儿子的后代。 |
|
三、其实丰臣秀吉的野心可不止中国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把日本治理得国泰民安、民富物丰,这时他的“雄心壮志”就萌发了。早在1578年,丰臣秀吉就说过他的想法:“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他还有个具体的时间表:1593年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于是,他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惊得目瞪口呆。估计丰臣秀吉还不知道世界上有欧洲,不然他的心思估计还要占领多瑙河畔、地中海边。 |
|
然后就有了1592年4月的日军侵略朝鲜。一开始日军很猛,几乎占领全部的朝鲜国土,逼近中国边境;这时的丰臣秀吉是骄傲的,他想着来年迁都北京,还把北京的土地在地图上分了一下,有功之人都有赏赐;他还封他儿子丰臣秀次为大唐关白。生气的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派出辽东总兵李如松为率兵四万,与明朝大将李舜臣一起,把丰臣秀吉的军队按在地上使劲摩擦,摩擦得丰臣秀吉都要发疯了,他把儿子丰臣秀次和一帮人都赐死了。灰溜溜逃回日本后就一病不起,于1598年8月死于伏见城。 |
|
丰臣秀吉死前,写了一首《辞世歌》:朝露般降临,朝露般消散,此即吾生。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的梦。1614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冬之阵和大坂夏之阵,把丰臣家彻底灭了,“丰臣”这个牛闪闪的姓只传了三代就中断了。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韩非子 |
为啥不可能,距离萨尔浒之战只有短短20年,马上女真叛乱,天下大乱了,日本啃下朝鲜半岛完全可行 |
丰臣秀吉显然认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从纸面上看,他似乎确实有这样的实力,原因有三: 一、自信爆棚、准备充分。 1592年前后的日本,正处于日本战国时代,这个年代就好比中国的春秋战国或是五代十国,各地大名割据,丰成秀吉从织田信长手下的足轻干起,最后平定天下,成为日本实际上的第一人,正是自信心爆棚之时。早在1587年6月九州之役结束后,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就将目光投向了岛外,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先派兵占领朝鲜;自己渡海至明朝,居留宁波;随后占领天竺;再派丰臣秀次占领明朝的首都北京。他计划在这一目标制定之后的第七年(1594年)奉正亲町天皇迁都北京。 |
|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丰臣秀吉在1590年一统日本后,开始按自己的方案进行操作。他在1591年致书朝鲜国王李昖,内容如下: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明显可以看出,不管是在梦想中还是在纸面上,秀吉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朝鲜,而是直指大明,征服全世界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当然当时的日本所知有限,亚洲全境在丰臣秀吉看来就等于是全世界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四处派遣使者到大明周边国家,要求他们称臣并帮助日本伐明,但并无人响应,琉球和暹罗等国国王反而通报大明,提醒明朝警惕丰臣秀吉的野心。 虽然未获朝鲜答复,也没有得到周边国家支持,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丰臣秀吉的计划。丰成秀吉为此进行了充足的战备工作,他于1591年正月开始备战,到1592年三月,已召集三十余万兵力准备对朝鲜及大明作战。以往许多人印象中,日本古代战争似乎是村级的小规模械斗,实际上那只是误解,是实力不强的大名们之间的战争,而那些著名的大名,手下兵力往往达数万乃至上十万,日本战国史上,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并不鲜见,而以秀吉掌日本全国之兵,动员三十余万兵力并不十分困难。 除此以外,还配备了一万余人的水军和七百余艘船只作为海战及运输只用。 |
|
二、对军事实力的自信。 日本的战国时代,在其历史上是个名将辈出的年代,到了日军侵朝时,织田家族当然已经凋零,不过德川家康、伊达政宗、加藤清正、立花宗茂、岛津义弘、上杉景胜、小早川隆景等人都是大名鼎鼎且久经战争考验,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并称为“战国三杰,并在最后取其而代之,建立了统治日本长达264年的江户幕府并在死后得以封神。奥州独眼龙伊达政宗领地的石高高达120万石。加藤清正是筑城名家,有鬼加藤之称。立花宗茂以勇武出名,被秀吉赞为“西国无双”。岛津义弘作战勇猛,被称赞为“雄武英略”。此外还有“沉默的武将”上杉景胜,从秀吉处获封‘羽柴’之姓的小早川隆景等都是深受其信任。 这样的阵容,在纸面上堪称全明星,加上战国时期久经战阵的精兵,确实豪华。 |
|
此外,在兵器甲胄方面,1592年的日本,火器在军队中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装备的火器是火绳枪,火绳枪在倭国被称为铁炮,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并在战国大战期间得到了普遍应用,装备火绳枪的日本步兵名为铁炮足轻,火枪队因此被称为铁炮队,著名大名织田信长手下军队就十分善用铁炮,比如在《信长公记》就有记载:信长公的随从有七百人左右,军容整齐,足轻站立在前,装备着五百条三间长的中柄朱枪,以及五百数量的铁炮和弓箭。七百人装备五百挺铁炮,已经是相当高的比例,作为继任者的丰臣秀吉当然同样很重视铁炮队。 就明军方面来说,早在戚继光时代,他就曾指出:诸器之中,鸟铳第一,火箭次之。鸟铳即是日军装备的铁炮。 日军的铁炮与明军的火铳相比,性能要先进一些,射程远、精度高,但由于造价和击发速度问题,铁炮还是只作为一种辅助性武器出现在战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冷兵器。铁炮队通常作为主力配属的特种作战部队存在,需要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并非只有足轻装备铁炮,武士的铁炮装备率更高,即便那些热衷冷兵器单挑的日军武将通常也会随身携带一挺火炮备用,在侵朝日军中,善用铁炮的武将不在少数,比如来岛通明等,都是著名的善用铁炮的武将。 虽然日军的铁炮其实并不能主导战场局势,而且在重型火器上远不及大明,但与之相比,更早发展出实战火器的明军在单兵火器上却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万历十五年期间,明朝军队的主要单兵火器有快枪、神机枪和三眼铳等,与日军的铁炮相比,性能已经落后许多。 |
|
甲胄方面,经历了日本战国时代的洗礼,即使是日军中的最低级士兵——足轻,也已经普遍装备了盔甲,通常是由其效忠的大名提供,被称为“御贷具足”,意思是借来的盔甲,御贷具足提供身体重要部位最基础的防护。但即使是足轻也并不可小视,他们与高级武士的差距并没有身份看起来那么悬殊,太阁丰臣秀吉的父亲就是一名足轻,他也凭这个关系才逐步得到织田信长信任并最后位极人臣。 足轻如此,武将的甲胄防护更加周密,一套武士的具足有多达19个部分组成。武士甲胄样式繁多,有桶川胴、二枚胴、五枚胴、雪下胴、鸠胸胴等诸多样式,日本武士甲胄的特点是色彩绚烂,多半会上彩漆并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徽,头盔前立也是各不相同,辨识度相当高。 三、对对手的轻视 从以往战绩来看,丰臣秀吉对明朝有轻视之心。自从忽必烈两次攻日失败到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入侵劫掠,容易给丰臣秀吉这样的印象:中国早已非大唐盛世,从元朝到明朝,连几个浪人武士都能在中国沿海横行无忌,别说自己手下身经百战的正规军。加上秀吉派到大明潜伏的探子回报,大明国内张居正早死,申时行退休,文臣群龙无首,武将里曾大败倭寇的戚继光已物故,继任者与其无法相比,下一代青黄不接,明军已多年不知兵,军队缺乏战斗经验。 |
|
这些原因加在一起,造成了秀吉对形势的判断,最后也导致他的死亡以及丰臣家的被族灭,这都是由他发动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引起,完全是咎由自取。 |
现代人开了上帝视角自然会认为用那么小的领土去征服那么大的国家肯定是不自量力,但当时的人可没有间谍卫星开全图,他们对隐藏在战争迷雾后面的对手只有模糊印象,不打一架是不知道对手成色的。 比如在《明史》里,丰臣秀吉的记载是这样的: ...日本故有王,其下称关白者最尊,时以山城州渠信长为之。偶出猎,遇一人卧树下,惊起冲突,执而诘之。自言为平秀吉,萨摩州人之奴,雄健跷捷,有口辩。信长悦之,令牧马,名曰木下人。后渐用事,为信长画策,夺并二十余州,遂为摄津镇守大将。有参谋阿奇支者,得罪信长,命秀吉统兵讨之。俄信长为其下明智所杀,秀吉方攻灭阿奇支,闻变,与部将行长等乘胜还兵诛之,威名益振。寻废信长三子,僭称关白,尽有其众,时为万历十四年。...... (答主注:阿奇支其实就是明智光秀) 而在朝鲜史书里,朝鲜人的信息闭塞程度比明朝更为夸张。比如国王李昖接到丰臣秀吉的国书之后居然把秀吉骂了一顿,原因是他先前听闻明智光秀造反杀了日本国王信长,于是就下意识地认为丰臣秀吉和明智光秀是同一个人,而这种以下克上的谋反行为是天朝上国所不齿的,所以李昖就把秀吉给喷了... 到了日本这边能稍微好一点,因为倭寇和海盗的活动多少能带回点大明的信息,让秀吉不至于像李昖和万历那样完全抓瞎,但总体的信息量仍不足以支撑一场灭国级战争。秀吉大概知道中国最富庶的地方是江南,而江南最富庶的地方是宁波,所以他在开打之前就把“首都”定在了宁波,并以此为核心制定了整个中国地区的领土分配方案。 显然秀吉的情报也是不准确的。明朝早就把政治中心移到了北方,而且宁波也不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它只是倭寇能到达的最远城市罢了。秀吉这个情报失误让他错误地判断了明朝援朝的决心,致使文禄之役功败垂成,最后活活把自己拖死了。 所以朝鲜战争就是三个瞎子打了一场摸黑的战争。随着战争的持续各方的情报会越来越透明,但若说丰臣秀吉在出兵之初就认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那就是笑谈了。他连大明的基本信息都没摸清楚,又哪来的底气夸口灭掉大明呢? 至于秀吉为什么明明没有大明情报还执意出兵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个人的猜测是秀吉就是飘了,即便手里没有情报也要试试大明的成色。毕竟连四处流窜的倭寇都能在大明身上挂一块肉下来,他这个正统关白没理由连一群海盗都不如。 或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难道希特勒不知道苏联的体量和战争潜力吗? 他当然知道。但他就是头铁要打。 丰臣秀吉也是一样。 以上 |
丰臣秀吉的胆量,是朱元璋给的。 首先,朱元璋留下的卫所制度,使日本眼里的明军无比拉胯: “持大刀走数十里,便可得黄金数斤,狎美妇人数十,扬扬而去,我兵畏睨,岂不愉快得意哉?!”---《皇明经历文编》卷330 明军在干啥? 正忙着向淫贼们行“注目礼”呢。 “持大刀走数十里”的还不是日本人,只是大明的一群穷逼猛男,不愿本分务农或打渔,随便摆个烂就能爽翻天。 丰臣秀吉也想这么爽啊! 丰臣秀吉的几十万部下们谁不想这么爽啊 而倭寇,甚至还要放肆,发泄淫欲花样更多 富家遍掠。。。。所掠蚕茧,令妇女在寺缲丝,裸形戏辱之状惨不可言 倭寇接触到的“明军”,都是沿海卫所的那些“兵”,53个王直的手下,就能横行上千里,杀伤数千人。 倭寇一到明朝,可以纵情杀人放火。明朝军民死难数十万之巨,一说“杀伤人民百余万”(洪若皋《海寇记》),仅仅嘉靖31年到43年这12年间,明军参将以下武官就战死107员。闹得“天下骚动,东南膏髓已竭矣!” 像戚家军那种能打的,倭寇烧杀一百多年,遇过几次? 其次,就是朱元璋主持的明日邦交,给了日本人信心: 明太祖当年对日本口口声声说:若敢来抢掠大明,犯我子民, “朕当命舟扬帆诸岛,捕获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明太祖实录》卷39) 结果,一个区区九州地方的怀良亲王,可以随便杀明太祖的使团杀着玩,对大明一会人脸一会狗脸全看心情。朱元璋照样派使团厚礼送上门,照样被关起来,也不管他们的死活,任大明使节在日本流浪讨饭,“卖衣为生”。朱元璋又敢如何?还不是干瞪眼。 在大明忠粉琉球那儿,日本武士可以随手殴打大明访琉球的使团,吓得几百明人畏畏缩缩,无人敢还手。 不要说在琉球, 成化4年(1468),正逢大明开国100周年,北京城中,天子脚下,日本国使臣麻答二郎强买民物,遭拒绝后,光天化日之下拔刀斩杀京师百姓,最后明廷仅判罚银十两,扬长而去。 景泰4年(1453),日本使团路过山东临清,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居,明军指挥使前来责问,当场挨了一顿暴打,几乎活活打死,在场明军官兵无人敢还手(“殴之几死”《英宗实录》)。 明弘治9年(1496) ,日本使团路过济宁,强买路边百姓货物不成,当场拔刀斩杀,又酿命案,大明照样不了了之。 朱棣号称永乐大帝,被吹得牛逼十三,看看怎么被日本人打的脸: “倭贼入旅顺口,尽收天妃娘娘殿宝物,杀伤二万余人,掳掠一百五十余人,尽焚登州战舰而归” 虽说后来望海埚大捷,杀掉1500个日本贼,也没扳回本来,而且还得靠朝鲜情报援助。 日本如此虐待大明官民,大明却这样招待日本使团: “入朝者沿途往还,给支廪粮之外,每人肉半觔(斤),酒半瓶”,“若至会同馆,该光禄寺支送常例,下程每人日肉半觔、酒半瓶、米一升、蔬菜厨料;若奉钦赐下程,五日一送,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二十六瓶、米五斗、面十二觔八两,果子一斗,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蔬菜厨料。”(郑舜功《日本一鉴》) 所以,丰臣秀吉为什么执意攻明?这样人菜又有钱的大明,谁不喜欢? 只是,丰臣秀吉这种倭瓜,脑子只会单线思维,它们只知道明军=沿海那些废物 直到深入朝鲜之后,才发现,原来被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明军叫边军。 于是,这回被啪啪打脸的,成了丰臣秀吉: 平壤之战,明军一天破城,日军守兵一万五千,只生还五千(川口长孺《征韩伟略》)。而明军因为是仰攻坚城,战死较多,高达796人。交换比约1:15 蔚山野战,明军一天之内斩杀、烧死、淹死日本人18360余(见大河内秀元《朝鲜日记》),明兵只战死30不到: “只麻、周两千总中丸死,军兵死者不满三十人”-----《李朝宣祖实录》 交换比1:600 露梁海战,明军战死副总兵邓子龙以下约300人,消灭日方岛津义弘、立花宗茂、高桥统增大半人马,另外重创筑紫广门的部队。一共杀掉日本贼13000余人(《李朝实录》),除去朝鲜水师的战果,明倭交换比大约仍有1:30+ 丰臣秀吉这才傻眼了 “秀吉初意欲席卷朝鲜而入明,及明师出,我军亦多失亡,自知其事之不易”------星野恒《‘大’日本编年史》 从此日本人才知道,大明的大,究竟还藏着什么内涵。 不过,日本人记性不好 万历援朝战争仅仅9年后,日本仅出兵3000就血洗大明最忠诚的小弟琉球,并实现了占领。它们唯一遇到像样的抵抗,就是当年明太祖赐予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这些华人后裔杀掉不少日本人,但还是少不敌众,悲壮沦陷。 而大明的神宗,再也不是援朝那个神宗了,明知琉球被野蛮蹂躏,却装无视,因为日本人此时还在骚扰明朝沿海,甚至在温州麦头园大杀明军,而明朝也断不敢打到日本问罪: 可以说,明代中华有足够的实力打残日本,但却弄成那么个结果,这是输在朱元璋色厉而胆薄的家风上,而徒让中华军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秀吉并不真的认为能灭大明,那些远期目标不过是画饼而已。比较现实的想法是灭了朝鲜,然后与大明通商。 |
大明皇帝一打开奏折就懵了 丰臣秀吉!!!???世界名将李舜臣?!!? 这些歪路子都是谁??? 来人啊 给朕去灭了 |
这个不好说,但秀吉是井底之蛙是可以肯定的。 他不知道士兵和士兵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 他不知道他那二十万大军和五万明军相比,是弱的一方。 日本漫长的战国年代让他以为打仗就是那个烈度。 所以他怎么想是真不好说。 |
老师是大唐,打不过中国 老师是欧洲,爆锤中国 结论,工业革命确实牛逼 |
哪个神人想出来的这个问题?事实已经证明了不可能,2次入侵朝鲜都证明了他连打到大明本土的能力都没有。尤其第二次入侵朝鲜的时候,日本的前方部队已经准备进犯汉城了,丰臣秀吉连忙去信让他们停止前进,回守釜山蔚山一带。丰臣秀吉总结了一次入侵的教训,后援补给问题,当时由于明朝两军的海上袭扰战略导致日本的补给很难运送到前线。由此可见,丰臣秀吉领导下的日本,能在大明的干预下,打进朝鲜就已经不容易了,入侵大明想都别想。什么让天皇进驻北京,儿子北京执政,自己宁波养老。梦里见吧 |
丰臣秀吉为什么发动战争攻打大明王朝? 原因如下: 第一,解决国内大名的问题。 丰臣秀吉并不是完全利用武力,而主要是通过政治手段笼络全国大名,统一了日本。 当时国内还有不少有实力的大名,只是暂时臣服于丰臣秀吉麾下。 而大名之所以互相攻打,本质就是抢夺实际的利益,尤其是土地和农民。当年日本是农业国,土地和农民越多,就可以缴纳越多的税收,维持大名和麾下武士们的富裕和地位。 丰臣秀吉利用武力威慑,暂时压迫大名门屈服,他明白是危机四伏的。 日本国土面积有限,可耕种土地不多,大名门依靠现有土地必然僧多粥少,经济窘迫。 然而国内的土地已经分光了,想要分配新的土地就只能侵略日本以外的国家。 丰臣秀吉的主要目标是朝鲜,而不是大明。他自己明白,日本没有征服大明的实力,大多是虚张声势。 但日本却可以有效吞掉朝鲜,朝鲜有20多万平方公里,日本不过30多万平方公里。 只要日本能够吞并朝鲜,哪怕只吞并朝鲜部分地区,也足够解决国内大名们的不满,彻底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 第二,变相的裁军行为。 日本战国后期人口有1500万到2000万,可以提供70万到100万大军的作战部队。 因为连续的战争,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以后,国内还有三四十万的军队,秀吉自己就有20多万大军。 这些军队不同于乌合之众的民兵,而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多年的精兵悍将。 显然,就丰臣秀吉来说,让政敌在国内留有这么多军队是很危险的,搞不好人家就会兴兵反叛,需要裁军。 不过,大名完全是自治的,自己养着大量武士,丰臣秀吉也无法干涉,裁军无从谈起,只能用其他手段。 派这些军人去打仗,肯定会有人员伤亡,等于变相裁军了。 况且,当时武士阶层对丰臣秀吉相当不满。进入和平时代以后,由于大名的收入减少,被迫解雇了一些低级武士。这些武士无法生存,沦为浪人、黑社会、匪盗等等,导致国内治安大乱。 即便是中高级武士,收入也大减,导致生活拮据。 这么多军人陷入不满中,对于政局是很可怕的,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叛乱。 所以,还是将这些人派去侵略打仗比较好,许诺他们可以得到包括战利品在内的各种利益,减少他们的不满情绪。 第三,丰臣秀吉有强大的实力。 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第一波就出动了十多万人,准备动用的总兵力高达30多万。 朝鲜当时政局腐败,军事薄弱,常备军只有几万人,连基本的武器都凑不齐,根本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虽然朝鲜仓促征召了男人组成民兵抗日,哪里是久经战阵的日本武士对手,往往一触即溃。 所以1592年4月14日侵朝的日军在釜山登陆以后,19天后的5月2日克朝鲜王京汉城,1592年6月15日陷平壤。仅仅2个月,朝鲜就有大半领土沦陷,国王逃到中朝边境,基本肯定要亡国了。 如果不是大明果断出兵支援,丰臣秀吉花费3个月就可以占领朝鲜全境,大获全胜。 更重要的是,丰臣秀吉也知道大明当时已经是暮年。明朝此时已经建立200多年,距离垮台只剩下40多年,实力大不如前。 虽然当时有张居正的中兴,明朝经济和军事都有所恢复,也是陷入困境。最初明军仅有几千人增援,被庞大的日军打垮以后,这才凑集了4万多人入朝。 整个战争时期,明军始终没有超过10万,最多不过7万多人。这不是明军不想要大量出兵,而是经济和后勤上难以支持,只能出动这么多人。 所以,明军并没有通过武力彻底将朝鲜的日军消灭,而是通过持久战将日军拖垮。 站在这个角度,丰臣秀吉有自信迅速吞并朝鲜全境,还能击退明朝大军。 虽然丰臣秀吉曾说“先派兵占领朝鲜;自己渡海去明国,居留宁波市;随后占领天竺;再派丰臣秀次占领大明的首都北京,并奉正亲町天皇迁都北京。”,现在看来主要是政治口号。 丰臣秀吉的目的就是占领朝鲜,有机会才会攻击大明,没机会就直接放弃。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