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如何评价历史学者沈志华?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如何评价历史学者沈志华?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题主读过他编纂的苏联史编,但是网络上对他仍是褒贬不一,如何客观地评价他?
很长时间没看到沈志华教授的消息了,也没有看到他的新的研究成果。很担心沈志华会再次进监狱坐牢。他的研究让人厘清了很多问题,比如新中国中苏友好条约的产生。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第五次战役后为何要停战谈判。真实的中朝关系。金门炮战的原因。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逼债的真相。等等。没有沈志华先生的研究,很多问题还会被蒙在鼓里,甚至会一辈子都被蒙在鼓里。所以非常感谢沈先生。
国内对于境外出版物是有限制的,一向是严查的对象,90年代尤甚,但是沈志华每次回来都能带上百公斤的档案,从来没人找麻烦,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人的背景绝对不简单。
大家可能知道,沈志华是靠倒黄金起家的,国家对于黄金出口管控也很严格,倒黄金的人大多是靠走私,而沈志华有合法的批文,靠倒黄金赚了上百万,这也说明沈志华家里绝对不简单。
关于这件事,网上的说法有很多,一般的观点认为,沈志华的父亲1937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担任过公安部劳改局的副局长,职位不算太高,但是绝对是自己人,没有这层关系,沈志华的研究很难开展下去。
虽然沈志华的出身很好,但是早年非常倒霉,这很可能也是沈志华持不同政见的原因:
1966年,空军招收飞行员,沈志华体检合格,但是不久之后,学校因为运动而停课,沈志华失去了成为飞行员的机会;
1968年,沈志华成为了空军的地勤,结果不久之后,父亲因为运动而倒台,自己被同学诬告为杀人犯,军队没有证据,不能逮捕他,让他转业回了北京。
1973年,沈志华参加高考,考了北京电力系统第一名;但是半路出了个白卷英雄,录取规则变了,各大学都优先录取分数低的考生,最终,一名总分考了15分的工人上了大学,沈志华反而因为分数高受到了批评。
后来,厂党委书记认为沈志华有才华,把他调到了宣传科,但是没过多久,沈志华被公安抓了起来,关了三个月;出狱之后,沈志华得到了北京电业局局长赏识,被调去搞《北京电力报》,在这里沈志华积累了名声,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学者。
1978年,沈志华拜访了邓力群,邓力群原本认为沈志华是持不同政见者,不同意他进入社科院,但考虑了沈志华的家庭背景后,最终改变了主意;沈志华在社科院的导师叫齐世荣,后来成为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校长。
1982年,沈志华再次被捕,罪名是泄露国家机密;原因很简单,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以窃取美国国家机密的名义抓了一个中国人,中方要对等报复,也抓了一个在教书的美国博士;
但是公安没有证据,怕搞出外交事件,不敢给美国博士判刑,关了两天之后就把人放了;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又抓了七八个与美国博士有交往的中国人,审问近一年时间,也没有抓到证据,正准备放人的时候,严打开始了,于是本着疑罪从轻的原则,判了两年。
再次出狱之后,沈志华开始经商,做的是黄金出口生意。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94年,沈志华趁着俄罗斯局势混乱,苏联档案可以随便调阅的机会前往莫斯科,复印了大批苏联档案。起初,俄国人不太愿意给沈志华复印档案,办事拖沓,而且收费极高;于是沈志华弄了大批的二锅头,然后请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喝酒,俄国喝高兴了,办事效率也一下子高了起来。
回国之后,沈志华开始自费编译苏联档案,进行学术研究;
1996年,社科院也觉得沈志华的档案是个座金山,开始与沈志华合作;随后几年里,沈志华陆续将手中的档案捐赠给了社科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解放军档案馆,国内外进行冷战史研究的学者,几乎都离不开沈志华的档案。
当然,近年来看沈志华不顺眼的人非常多,甚至可以说是保守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保守派的头号大敌,可惜的是,这些保守派都拿沈志华没有办法,谁让他是“自家的娃”呢?


在这里,“大院子弟”是一个很奇妙、透着神秘的群体,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这是一个能和“八旗子弟”相提并论的存在,
就像八旗中出了一群提笼架鸟、唱戏捧角的角色一样,“大院子弟”里也一样不缺;
不过八旗出了一个纳兰性德,“纳兰词”成了清代词坛的高峰;“大院子弟”里有沈志华,在苏东冷战史独树一帜。
大概,荆棘地里也是能冒出一二鲜花的!
很传奇 很励志 ; 至于学术~ 给执政党中高层补习中苏关系的水平。 没办法、 人家 收集的史料殷实 、很难从学术上被攻击。
沈教授这个人非常有趣。从他所编写的书以及他演讲的精神来看,其本人应该是和秦晖,杨奎松,高华等属于一块大类的。按照常理来讲,他应该跟我们熟知的老左,不说是水火不容吧,至少也应该是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但是沈教授不仅跟老左的领袖关系很好,甚至还有一段脍炙人口佳话流传下来:
1978年,中央机关及直属单位公开招考,沈志华同时考上了新华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日报》把他当作自学成才的典型,在头版进行了报道。父亲说:“志华,新华社你就别去了,还是去社科院老老实实做点儿学问吧。”
过了几个月,他又考上了社科院的研究生,但不发录取通知书给他,原来是因为他写了一篇《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概论及其他》被到处转载,文章提出:中国当时搞的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指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但是中国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使用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建国这么多年来的政策一贯左倾。
当时的副院长邓力群在会上说:我看这个沈志华就是个持不同政见者,我们社会科学院培养的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持不同政见者。沈志华急了,直接上门去找他,邓力群说:“我倒要问你了,我们辛辛苦苦地搞了四十多年,不是搞的社会主义,那我们搞的是什么呢?按照你这个结论,那中国要不是社会主义,朝鲜、越南、古巴就全都不是啦?这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影响有多恶劣啊,你知道吗?”
聊着聊着,聊到了沈志华的家庭背景,邓力群脸色一下子缓和下来:“自家的娃嘛。”第二天,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就到了沈志华手里。[1]


沈志华和邓力群的合影
而与沈志华经历类似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孔丹。孔丹本人作为”西纠“的创始人,wg结束后与沈志华同在1978年考取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相对于沈志华的经历,孔丹则得到了另外一个老左的代表人物的提携。
孔丹同志的意见是对的,有关部门应当研究。这些红卫兵不属于(应被清理的)“三种人”。
而孔丹本人晚年的政治倾向,相对于沈志华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于沈、秦诸人对于前三十年”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态度,孔丹不仅承认了wg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还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的制度,反腐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更重要的是节制资本。[2]
而与孔丹人生经历截然相反的则是秦晖。秦晖没有二代的出身,相反其父母是民盟的所谓”教育黑线“,亟待”下放。“与沈,孔本人曾经参加过保守的学生组织不同,秦晖参与的则是广西的造派组织”422“,或者更明确的说秦教授先加入了”毛主义红卫兵“四中分部,后为422”四中革联“的成员。当然广西后面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了。[3]而wg结束后,秦晖却也走上了与年轻时的选择截然不同的道路。
无论是沈志华,孔丹,还是秦晖,wg都是他们这一代人抹不掉的历史印记。他们在前三十年中的人生经历,在后三十年的道路选择和思想转变,都离不开那一场席卷全国的激烈风暴。当然在历史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总是渺小的。沈、孔、秦三位老先生的经历,也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来完善了”前后两个三十年互不否定“的历史内涵。
参考^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824.html^https://news.ifeng.com/a/20140805/41452296_0.shtml^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5741.html
某处看到沈志华在一次饭局中吹的水,记忆可能不准确,仅供一笑。
话说,某人某次与沈教授同桌,沈教授两杯酒下肚,说了这么个事:
话说金三上位后,对于爷爷的故事也感觉了解得不是很全面,比如志愿军的一些事情,所以朝鲜方面就派人找邻居问问相关史料。
于是邻居的大使就给朝鲜方面推荐了沈教授的《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
然后过了几个月,朝鲜驻邻居大使馆联系上了沈教授,态度十分友好地和沈教授说,
“您的研究我们看了,感觉很有收获,但很可惜,里面有一些关键的史实,和我们的原始档案有出入。这样吧,我邀请您去平壤,给您调资料出来,您可以亲自去看帮助您修正书里的观点。”
老沈想了想后表示,感谢您的好意,车马劳顿就免了,您那边可以发一些复印件或者扫描件过来即可。
但大使馆第二次联系的时候,坚持,一定要去平壤看原件。如果不能去朝鲜,那么进大使馆里面也可以。
老沈继续和大使极限拉扯,表示自己不能去。于是大使自己愿意用官职作保沈教授的安全,只要沈教授受到任何人身限制,自己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老沈这下更不能同意了。后续这件事情居然拉扯了一个月,最后朝鲜大使馆也放弃了这次行为。
————————
道听途说,仅供一乐,因为我根本无法确认这网友和沈志华吃过饭,也不能确认沈志华是否说过这个话,更不能确认这件事是否是事实。
即使是事实,我也非常相信朝鲜这个国家的信用。
渎神者沈志华
喜欢冷战历史的朋友,一定对沈志华先生不陌生。
沈志华, 男,1950年出生,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
沈志华还担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理事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而说起沈老,他的人生堪称是跌宕起伏,遭遇的挫折不计其数。


沈志华先生
从小沈志华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搞学术、当科学家,为此他从小就努力学习,成绩很不错,考试基本上门门第一。结果他去考清华,却因为特殊年代来临完美错过,于是他就安安心心进部队当好兵,却又被诬陷杀人,无奈复员,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当去清华的机会来临时,他却又因为成绩太好而落榜……


▌上帝点名科研梦戛然而止
沈志华先生1950年出生于北京,很小的时候就对学术和科学技术感兴趣,立志要当科学家,为此他非常努力的学习,经常考试满分,后来更是一举考进了北京四中,这个学校在当时可不一般,能上这个学校的人,等于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清华的校门。
结果就在他顺风顺水的时候,时代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特殊的年代来了,被浪潮的卷席下,沈志华赶上了那个时代的“革命”,而后来随着“革命”的高潮退去,他才回到北京。
1968年2月,赶上部队有招兵的名额,恰巧空军到沈志华所在的北京四中来招飞行员,因为四中都是干部子弟,成分比较好,而在全校一百多个报名者当中,沈志华是唯一一个合格,但还没等沈志华入伍,轰轰烈烈的“WG”来到了,他只能去航一师当一名航空兵地勤,负责修飞机了。
而在部队里,沈志华奋发努力学习,19岁就当上了机械师,能和部队的专家平起平坐。这让沈志华看到了希望,以为等到退役前一定能成为一名将军,结果好运并没有眷顾他,在他当兵第三年的一天,指导员突然通知他复员。


这让沈志华懵了,因为他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在部队度过了,自己太爱那些飞机了,根本没想过复原啊,这好好的让他复原干什么,结果指导员并没有告诉他原因是什么,只是让他复原,逼得沈志华这样一个七尺男儿,委屈的哇地一声就扑在飞机上哭了出来。
自己的梦想突然结束,自己却不知道原因,这太离谱了。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复员的前因后果,而其原因极其荒唐。
他之所以被复原,居然是因为有人揭发他曾杀过人,但是沈志华根本没有干过这种事......
沈志华后来花费大力气,终于找到了举报人,问他为啥要诬赖自己,结果那人的答案却好像是在开玩笑——我就是为了立功,随便写了几个名字(这人是“联动”分子,被抓后,为了立功表现,随意供认沈志问曾经杀过人)。
这回答就跟玩笑一样,却毁了沈志华的军旅生涯,当时接到举报的人虽然根本无法证明沈志华真的杀人了,但是却本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想法向部队通报了此事,还提交了一叠很厚的调查材料,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谁都不想平白惹麻烦,所以……
无法想象,沈志华当时有多么崩溃。
这属于是上帝点名结束他的梦想,这种情况太离谱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事情不只发生过一次。


▌半路杀出个张铁生沈志华魂断清华梦
虽然从部队复员后,沈志华一度心死,但是日子终归还是要过,复员后的沈志华,只能乖乖去发电厂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在环境恶劣的发电厂里维修机械,但在艰苦的工作当中,沈志华仍然不忘记学习,他每晚下了班,都要虔诚地把手洗干净,然后拿出自己数理化的课本,一道题一道题进行演算、学习。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努力学习终于有一个机会一展所学了。
1973年,全国搞了场大学入学考试,而在公布成绩时,人们发现沈志华的成绩极为优秀,四门科目门门第一,这是全北京最好的成绩,就连绝大多数人连题都读不懂的数学,他都考了满分!
看着这样的成绩,所有人都惊呆了。就连清华的老师看了这个成绩,都忍不住夸赞他,想要他做自己的学生。结果就在沈志华准备去清华时,一个消息的传来,击碎了他的梦想。


原来,当时有一个叫张铁生的辽宁“知青”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啥也不会,但就是脑子特别活泛,他在考理化时动起了脑筋,在卷子背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在信里,他夸了自己在农业生产中的刻苦努力,然后说其他那些努力学习的知青们都是不务正业的书呆子。


张铁生
结果,就是这封信让一些领导看的心花怒放,直接将去清华的名额给了他?......
而也是由于这封信的缘故,沈志华所在的工厂还对沈志华进行了批判,说他不安心当工人,不安心做无产阶级,在听说他还在学英语时,更是干脆给他扣了个崇洋媚外的帽子,最后还特意将厂里去清华大学的名额给了一个四门功课一共考15分的人,气得沈志华一把火将所有水都烧了。
这还不算完,不久之后,沈志华又因为传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消息(和反对四个人有关),被送进监狱关了起来,家里费了好大劲才获得了监外执行的机会,一直等到那四个人倒台,才得以脱身。
沈志华先生的这些个经历,真的是惨不忍睹啊,我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都是目瞪口呆,他都考了门门第一,却还是败给了一封信,败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败给了时代。


▌努力没有白费,灾祸却总是从天上来
不过好在,特殊年代在不久后终于结束了,高考得以恢复,但倒霉的是由于政审不合格,沈志华只能错过1977年的高考,没事可干的他受朋友邀请去北京电管局工作,凭一己之力就创办了《中国电力报》的前身——《北京电力报》,北京电管局的领导对他非常喜欢,但奈何沈志华就是喜欢学术想读研究生,等到有机会参加考试时,他一举就考上了新华社北京分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那年的《北京日报》还把他当作自学成才典型进行报道。


在选择去向时,沈志华先生选择去社科院世界史所。
结果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沈志华写的一篇《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及其他》的文章,差点给他了惹出祸来了,社科院世界史所的书记告诉他,社科院的副院长邓力群先生听人说了那篇文章,认为沈志华和他们的政见不同,根本不敢让他来社科院,于是便将其通知书给扣了下来。
而在家里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录取通知书的沈志华也慌了,他四处打听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当他得知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竟然是因为这种原因被扣下时,心如死灰,但不甘心被命运摆布的沈志华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他从邓力群的儿子那里入手(两人是同学),进行补救,参加了邓家的家庭聚会,并见到了邓力群先生,两人就那篇文章聊了很多,沈志华将自己的研究所学对着邓力群校长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而在仔细听完沈志华的研究之后,邓力群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确实有才能,而且政见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能够为国家做贡献,这才将录取通知书还给了沈志华。


沈志华、李丹慧夫妇探望100岁的邓力群
终于,沈志华能够干自己一直想干的事情了——搞学术。
在社科院里,沈志华非常努力,学习成果也非常喜人,他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在《世界历史》、《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了八篇论文,这可了不得,学神本神了,就他这成绩,等到毕业时拿个优秀毕业生非常轻松,结果厄运却再此找到了他。
就在距离毕业答辩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沈志华正在苦心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一群警察冲进了他家,然后将他拷到了警察局,罪名是他泄漏国家机密,并且很快就判处了他两年有期徒刑。
沈志华都懵了,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一个穷学生怎么会和国家机密扯上关系,更没想到因此背上官司、进监狱,而这一切的起因其实是美国政府在大洋彼岸扇动的一下“蝴蝶翅膀”,沈志华纯属倒霉。
原来当时美国总统换届,新上任的总统里根对华强硬,在纽约抓了一个中国人,一口咬定他是间谍,说他窃取了美国机密文件,而中国政府则对此矢口否认,并迅速采取了外交对等,在国内抓了一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审讯。
而好巧不巧的是,被抓的美国间谍是个在北京教书的美国博士,并且与沈志华有过一些交流,而在双方讨论的时候,沈志华曾帮他找了一些研究资料,虽然这些资料并没有涉及多少国家机密,但谁也没想到沈志华碰到了最特殊的情况。
当时事情都已经很明朗了,美国那边松了口,中国这边也把人放了,沈志华本来都没事了。可是美国人后来却不讲武德的以此来攻击中国“恶意破坏中美关系”,逼得中国将那个美国定为了间谍,连带着沈志华也成了“间谍”。
这倒霉的没法说了,谁能想到他碰到的美国博士是美国间谍呢?他被审讯了整整10个月,最后只能乖乖认罚,罪名是“泄露国家重大机密”,判刑两年,随后开启了自己的牢狱生涯,那一年他三十二岁。


2015年12月15日,专访戈尔巴乔夫
▌监狱的图书馆在他的床铺底下
不过沈志华到底是沈志华,虽然进了牢狱之中,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在渡过了最初的苦闷之后,沈志华再次打起了精神,不愿意让自己一生就如此结束的沈志华重新拿起了笔,开始写自己还未定稿的硕士论文,想着先写完这个,然后要是有条件,就再写一本书。
而由于监狱里条件艰苦,连纸笔都没有,沈志华只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他将用完的牙膏皮撕开,卷成长条,然后就用这牙膏皮写字(当时的牙膏皮是铅做的)。没有纸,他就在监狱里有的《列宁选集》、马恩选集的边上空白处写字,每次他总结了一点思考,就在仔细斟酌之后,小心的记下来,而需要相关资料的时候,他就会让家里人来探监时送进来。


由于他写的书太专业了,要用到的资料也多,以至于家里人给他送的书最后多到没地方放,他只能将书整理好之后压到床铺底下,直到将其填满。
以至于有人调侃说,北京第二监狱的图书馆就在沈志华床铺底下。
而就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沈志华在监狱了干成了一件大事!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长达40万字的《新经济政策与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书中他详细讲述了2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这震惊了所有知道此事的人。
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直到1984年,沈志华才得以刑满出狱,而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学术大牛,但由于他因为泄露国家机密而进去过,所以根本没有哪家单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他,社科院也没有给他补发学位。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沈志华只能自谋出路,他原本想摆地摊做小买卖,但他却不是甘心做这种事的人,又选择了南下广州做生意,而就算是如此狼狈不堪了,他都没有放弃自己心爱的学术,在离开家乡之前,沈志华与老师告别的时候含着泪说:
“我现在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只好离乡背井,暂时放弃学问。如果有一天我沈志华能赚到钱,就一定还回来跟您做学问。”
就这样,带着满心不舍,沈志华开始了自己的南下闯荡之旅,而这段经历对沈志华来说并不幸福。
由于人生地不熟,手里还没有什么钱,他一度只能睡在人家的门厅里,想去公司打工,也没有哪家公司的职位适合他,最后他被逼得只能干给老板拎包的活了。就这样四处闯荡了一段时间,他才终于得以稳定下来,并找了一份月薪700元的稳定工作。
而就在他工作稳定下来,窘迫的生活得到缓解之时,厄运再次降临了他。
当时他的一个同学准备出一套书,但苦于无人审稿,正在四处找帮助的时候,沈志华听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很快就坐不住了,他没经过多少时间的思考就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工作,直接返回了北京。
沈志华老师太爱学术了,以至于被学术坑了这么多次,都不放弃。当时很多人也都说他傻,但偏偏沈志华自己不这么觉得,即使手里没什么钱,他也要搞学术。
在租了一间小屋子以后,他手里就不剩什么钱了,吃饱饭都费劲,但他还是不想放弃,他为了省钱买了很多方便面,就靠着啃方便面喝自来水这么生活,然后没日没夜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编出了整整62本书,近2000万字!
这些学术文章耗费了他太多的心力了,他的眼睛都快看瞎了,但他却并不怎么在乎,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重回学术界的机会了。
而命运再次给沈志华开了一个玩笑,编完书后的沈志华兴冲冲地跑去各大学术机构应聘,希望能讨碗饭吃。可是当时北京所有的学术机构对他只有一个答复,那就是:你有污点,没档案,没职称,我们不能要你。


▌“中国头一号黄金贩子”的学术梦想
跑遍了北京所有学术机构后的沈志华最后绝望了,纵然他再想做学术他又能如何呢?根本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他只能失落的重新回到南方,重新开始漂泊生涯。
或许是否极泰来,或许是老天终于开眼了,这次重回南方的沈志华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重新回到南方的沈志华凭借独到的眼光见解、外语能力和时代因素,做起了那个时代比较时髦的外贸生意,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群做黄金交易的朋友。这些人看沈志华挺有本事的,就想拉他一起干,但沈志华知道他们的行为是走私,于是他就劝几个朋友不要干走私犯法的事,并提出自己去弄正规的批文,如果能得到合法的身份他就跟着一块儿干,不成的话他就绝不干这种生意。
当年不是什么人都能贩卖黄金的,要想贩卖黄金,就需要正规批文,否则就是走私,抓到就是重罚,实在不想重回监狱的沈志华四处打听获取批文的渠道,终于他想法设法的见到了北京市黄金管理局处长,然后跟他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一系列遭遇和自己的梦想。
沈志华对处长说自己之所以贩卖黄金,就是想赚点钱,然后等有机会了,就回去搞学问。
对于沈志华的坦诚,处长感动了,他实在想不到在这个躁动的年代,竟然还有一心想搞学术的“傻子”,于是他给了沈志华相关的批文,那一年沈志华已经四十多岁。
而靠着这来之不易的批文,沈志华迅速投入到了黄金贩卖当中,靠着辛勤劳动,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做了半吨黄金的生意,江湖人称“中国头一号黄金贩子”。
沈志华一点一点的积累财富,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个万元户都还很稀奇的年代,他就已经赚了四五十万。可以说是受苦多年后,他终于看到了命运女神的微笑,但是偏偏沈志华不愿意就这样幸福美满的度过一生,他还是忘不了学问,还是想搞学术。对于自己的想法,沈志华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我还是有学术追求。我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只要赚到一笔够我后半辈子不愁吃喝、够买档案,够坐飞机去世界各地开会的钱,我就停了。”
怀揣着年少时的梦想,沈志华在1991年回到北京,成立了一个文化公司,以支持中国历史研究的学术活动,他决定用他的资源来推动中国史学界的发展,于是拿出一笔钱设立了“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专门资助学术著作的出版,以此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进步。
在看到当时许多研究者们为了追求真理,而甘于寂寞,埋头于史书典籍之中,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时,他为了让这些研究者们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不仅自费为他们举办高层学术会议,而且还放话说:与会学者们的住宿、伙食,会议所需的经费和资料,全部由他来承担。这样的举措无疑为那些经济困难的研究者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在他的基金会资助下,一项项文化活动就这样操办起来了。到目前为止,他的基金会已资助出版了64部史学专著,资助费用高达上百万。每年他还拿出十几万,资助中国史学界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也为年轻一代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机会。
沈志华的慷慨和努力不仅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尊敬,更让那些受益者们感激不尽。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事业,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幸亏有他才得到无价的苏联档案
然而,只是开开会出出书,沈志华是不满足的。90年代那会儿,俄罗斯局势混乱,苏联档案解禁,可以开放给外国人复印。
这在学术界可是一个惊天的大消息,那可以是一个超级大国的档案馆啊,谁都不知道里面究竟藏了多少秘密和好东西!那是就连绝大多数苏联学者都没机会一窥究竟的神秘之地。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双方之间还有着复杂的历史联系,这对中国来说,是笔宝贵的财富,沈志华心动了。
他提出了“抢档案”的想法,可苏联的档案,当时复印一页就要2.8美元,成千上百页的复印下来就是天价啊,没有研究所能拿的出来这笔巨款。


沈志华急了,他知道一旦错过这次,以后就再也不会碰到了这种好机会。于是,他积极与社科研究所商量,拿出了140万人民币,和社科研究所联手成立了“苏联历史档案集”课题组,组建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编委会,一起去俄罗斯复印档案。
可沈志华的行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注定失败的,因为当时8块人民币差不多才能兑换一美元,沈志华准备的140万人民币也就只能兑换二十来万美元而已,这点钱在浩如烟海的苏联档案馆里又能复印多少资料呢?
但沈志华不会接受自己这次失败,他只想尽可能多的将苏联档案馆里的资料都复印回中国,他在苦思冥想之下,结合自己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经商得到经验和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终于找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
他先是派人到莫斯科郊区购买食物(郊区的食物价格便宜),接着带着几名厨艺好的同事作出美食,又取来自己从国内带过来的酒和俄罗斯市面上能找到的一些烈酒,然后就开始走访各研究所。
他专门找苏联研究学者喝酒吃饭(当时研究学者也穷,生活困难),双方在酒醉的迷迷糊糊之际,哥们间的感情迅速升温。这时沈志华趁机提出想要复印点苏联档案回国,但档案馆的官方价格太贵了,弟弟实在是拿不起,哥哥们有没有办法帮帮我,帮我整点复印件呗,虽然这对你们来说就是举手之劳,但却是帮了弟弟的大忙,而且弟弟不会让哥哥们白忙活的(他给每个来喝酒的俄罗斯人手里都塞上了美元,最低的都有300美元)。


▲沈志华教授指着他斥资买下的苏联档案
该说不说,沈志华先生确实聪明,他的计划奏效了,吃好喝好后的俄罗斯人非常大方,给了他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但就算是超低价,沈志华先生也几乎花光了带去的钱),这让沈志华一行人得以复印到了苏联第一手资料。
??1996年至2002年间,在他搜集的解密档案中:有关中苏关系档案(1921-1991)22卷,约4500页;有关朝鲜战争(1948-1953)17卷,约3400页;有关苏联与朝鲜关系(1945-1960)9卷,约2000页;有关苏联历史(1917-1991)27卷,约5500页。还有已经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关苏联历史的俄文原件33卷,约7000页。
而光有了档案复印件还不行,这些档案资料错综复杂,涉及的内容?非常杂乱,必须要有专人梳理,为此沈志华等人又花费了七年时间,用了三千多个日夜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终于编写出了一本34卷的《苏联历史解密档案选编》。
这套来之不易的《苏联历史解密档案选编》非常了不起,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即使是那些曾经拒绝过沈志华任职的研究所也不得不承认,沈志华先生的学术水平极高。《苏联历史解密档案选编》是我国编译出版的第一套大型外国专门史资料集,而在此之后,很快《中苏关系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等一系列图书也随之出版了,接连引起学术界轰动。
终于,沈志华先生一直以来的梦想得到了别人的承认,他的作品也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这样认为他的做法,说他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史记》、《三国志》中所做的那样,直面历史,不为尊者讳。即便是敌人,也客观冷静地分析,并给出恰如其分的肯定。
更有专家说:“有了这批价值连城的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评价。”
甚至后来俄罗斯史学家们想要了解一些本国的历史事件的真相都不得不来中国查找,因为中国人沈志华手里有最真实的相关档案资料。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批史料,修正了不少史学界的错误观点,澄清了许多历史悬案。我们现在对朝鲜战争的了解,许多都来源于他的这些史料,怪不得人们都说,他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
但沈志华先生并没有做到这个地步就停止,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不久之后,沈志华先生竟然毅然决然的将自己手里这批非常珍贵的俄文档案副本,免费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以供所有人自由查阅!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他用了整个前半生倾尽全力走近他心爱的学术,却一次次被上天捉弄,可就算是遭受了一桩桩苦难,他却始终待学术如初恋。
而苦心人天不负,沈志华先生一直以来的努力终于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也终于有单位敢于突破艰难险阻邀请沈志华先生加入自己了。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正式聘请沈志华先生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该校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
历经大半辈子,从少年意气走到白发婆娑,沈志华先生终于实现了此生的梦想——正式回归学术界。不容易啊。
沈志华先生的故事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我写的时候都是几次停笔。
其前半生,被档案祸害到入狱;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中苏关系,是最难被还原真相的一段历史,而要想了解真实的中苏关系,再没有哪本书籍史料,能比沈志华老师选编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更权威和独到了。


从下面的介绍里,这套书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可见一斑。
◎ 一套“空前绝后”、“最高机密”的孤本档案合集
这部著作是中国首部同类主题译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在众多的前苏联档案中,本书选取了其中曾被列为“最高机密”的部分,这些文件记录了前苏联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以及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涉及对华关系交往的2625件文件中,包括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不少世界上仅存的孤本。这些文件揭示了历史真相,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内页展示
◎还原若干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读懂现代中国一手教材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回避历史真相,将中苏关系档案一网打尽——内容不但涵盖中国各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美苏国共关系、朝鲜战争、外蒙问题、旅顺大连问题等众多问题的真相,更有许多独有的稀见资料,比如高层领导会谈的俄方记录、苏方顶层精英对中国全方位的分析和预判,甚至还有写信骂战等罕见细节......
许多历史事件并不是简单的黑白两极,而是存在许多灰色地带。本书尽可能从客观的角度呈现了历史的原貌,不掩饰、不掩盖,让读者有机会正视历史,而不是被掩盖真相。本书的出版不仅对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了解中苏关系历史和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更可以通过本书了解、研究中国现当代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一手珍贵史料与见证。书中更附有主编所做的研究性导论和编选者的考据、诠释,帮助读懂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沈志华领衔,国内史学界顶尖的主编、翻译团队
然而遗憾的是,这套书目前已经断货好多年了,网上的二手书溢价非常严重,甚至溢价到近10倍。


我们深知本书价值,为此与热心书友一起复活了这一绝版好书。
如果要了解真实的历史,就要看靠谱的历史学家作品。历史学家的作品是传承历史知识的媒介,也是我们获得历史真相的重要渠道。历史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解读,很容易被误解或者夸大。作为一个历史发达的国家,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尤其是在当代史的领域,我们距离这段历史最近,也更有可能还原其真相,对于历史真相的追问,是值得每个人关心的重点,正如沈志华老师所说:
“我们看到的历史,原来人们脑子里那些东西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是假的,但大部分是有误解的,那么就需要历史学家来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弄清楚:这个历史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现在还在研究的前线中,基本在学界出没,只不过淡出公众视野了,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中和几个学者做了经济漩涡讲座,主题是以经济视角重新梳理冷战起源,不得不说这么大岁数还能以新视角研究冷战,不得不佩服。
其实很多人对他有莫名其妙的误解,沈的研究一切以国家原始档案出发,再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得出可靠的结论,几乎是无懈可击,在学界中也无出其右。很多人不了解,其实他接了很多国家项目,他有些书一开始是作为内参书籍供党内人士看的,进过中南海给国家主席(江泽民)做过报告(因为中苏关系史纲那部书)
他在一次讲座中批评过中国的外交能力,说一出点事外交部就打电话过来问和这个国家是怎么回事。因为国家不重视周边的历史研究。我记得他接国防部(部门可能记错)项目,让他三个月出结果,他回答说:我三年能给你就不错了还三个月,光搜集文献档案加整理研究就得几年。可以看出他对档案文献的重视。
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这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
做一下更正,看了下他的讲座,当时找他做项目的是总参二部,让他做的是中朝关系
我发现一个国家害怕历史,害怕法律,害怕新闻,害怕逻辑,甚至害怕现代经济学,并不是什么坏事情,这些预防措施确实可以解决许多社会矛盾。 ---斯蒂芬-库兹马里詹姆斯
一个被邓力群称为自家孩子的人;
一个给大人物讲历史的人。
沈志华如同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小男孩。
现在是既不能赞成他,又不敢批驳他。
苏联的薛定谔强大弱小,打德国离开美援必败,所以哪怕击毙400万德军也不如美军打死15万德军,二战首功还被无耻美粉抢走,但二战后残废的苏联只需要给点关东军武器就能让解放军把蒋介石几百万大军轻松横扫,给一根指头的苏援就能打的90万美韩联军寸步难行,所以苏联是薛定谔的苏联,用来摸黑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他是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用来黑苏联自己的时候,他必然是弱不禁风的
褒贬不一,这个词概括得很好。
你看看褒的评价,几乎都来自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专业界;
再看看贬低、批判他的人,几乎没有冷战史专业的。
可见,谁严谨治学,谁不学无术,一目了然。
他就像哥白尼一样,后世明知他是错的,却不能掩盖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功绩。
而研究中苏关系,不仅对于某些合法性问题比较重要外,对于当下中美关系也有指导性意义。
不管是兄弟论还是夫妻论,都带有某种非理性成分。而中苏分手那几年,堪称积怨爆发的情绪化外交集大成,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老佛爷当年交过钱,一直到70年代才慢慢缓过劲。
对当下来说,过去的是非恩怨其实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下别再重复就行,虽然挺难的。
他说明了一个道理,你要是把正史给埋起来,那就别怪野史传的又野又矢,老百姓还信了。
客观评价?那就是不如直接读他出的史料。
作为档案保管员是一流的,作为历史学者是三流的。
“史家不知兵”的典范,他的思维里理解不了中苏的政治博弈,所以解读不行。
还有一个讽刺的事实是,某些人称赞沈志华打破神话,结果转头把沈志华捧上神坛,张嘴就是权威排行顶刊,质疑沈志华先把帽子扣过来,也算一大景观了。
另外,这问题热度太低,放个被屏蔽的链接:
在历史研究上,至少做到了求实,求真。
太厉害了。如果都是事实的话,那真是太厉害了。
三起三落,都是莫名其妙的灾难,没有沉沦。
当过兵,被诬告杀人而退伍。上大学,被顶替。在读社科院,被诬告是间谍而坐牢。经商发了财,苏联解体,别人去发财,他却买档案资料。终成现代史大家。
沈志华,我的偶像。
所谓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暗含的意思是说:“你不能说全部都是假的”。
所谓档案不过当时存档的一部分历史文件,对了解某些事件的发生过程肯定有一些参考价值,关键还是要看你怎么解读。而且所谓冷战史研究的不过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各种中国的美国的苏联的,公开的非公开的资料遍地都是。在一些人那里,沈买来的那一部分档案就是全部历史,只要掌握了它,随便说什么也是真理。
沈教授前半生够传奇、够励志,他是真爱历史学术,用好不容易赚的钱去买前苏联的历史档案,就这一点国际和国内有哪位教授能做到?!
他对前苏联的解体用大量的前苏联历史档案来解答:前苏联制度不好,是被前苏联人民所唾弃造成的。
这个解答显然是某些人不满意的,他们的结论是前苏联出了大叛徒戈尔巴乔夫导致前苏联解体的。
事实是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国家勋章的获得者,俄罗斯领导人和人民都很感谢他把前苏联解体立下大功勋的。
当然前苏联对新中国建立和重工业的建设是有大功劳的。
前苏联对世界和人类最大的功勋是战胜了希特勒纳粹德国。
苏联说自己没有发生过大饥荒
“苏联官方的记录也有人信?”
.
苏联说自己从来没有逼中国还债
“苏联官方都记录了,这还有假?”
我突然想到一个奇妙的问题,学习历史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理解历史进而指导现在并赢得未来,假设一个编历史的在书里说的头头是道,结果现实分析处处吃瘪,那么他通过史料对当事人的决策的推理会不会存在很大问题?须知国与国之间利益本来就不一致,说话的时候自然不可能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战略欺骗比比皆是,就像就像电报加了密码一样,甚至于对于具体的人,他的战略意图只有自己清楚,敌人如果和他聊聊天就知道他的意图,那还玩个毛战略啊。因此,真正理解政治的往往不是史官,史官看过的史料比政治家军事家多多了,但他们基本都是马后炮。
比如,如果让沈志华和七哥同样去研究一个国际问题,并针对该问题做出一些预言,他们谁的正确率更高?我的答案是,七哥将完爆沈志华。由此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历史知识政治知识比七哥多的大V们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屡屡翻车,被七哥完虐,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七哥视频中经常提到教员,对教员佩服的五体投地,毫无疑问是个学毛标兵。沈志华手上历史资料甚多,言语之中对教员各种否定,显然对教员的思想不屑一顾。这个世界是唯物的,但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相当值得玩味的事情。我们当然不能说对现实世界预言正确率高的人说的所有事都正确,但如果说正确率低的人说的话更有理,这就很难服众了。
而且更有趣的事情是,有些人对苏联全盘否定,把苏联描成一团黑,唯独苏联的资料的真实性100%,成了不可质疑的真理。完全不顾红军早期苏联瞎遥控,新中国建立后不久中苏就分道扬镳,中苏真正的蜜月期也就十多年,之后兵戎相见,嘴炮打了十几年,信息基本不互通。中美也曾有过一段十多年的蜜月期,按这么推断,美国人想了解自己的历史很可能等中国的史料解密才行。
今天评沈志华,明天评高华,后天你想评谁我都不敢想了。
有人以为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是大棋局、是什么高端博弈,实际上只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我想玩这个玩具,你不让我玩,我就给你砸碎。我想吃这块糖,妈妈不让我吃,那我就不吃,或者有的孩子说“我偏吃”。
妄图用谎话和谣言打倒伟人和颠覆抗美援朝。
当时看来,确实英勇;现在看来,确实有眼不识泰山。
历史学界有两大奇葩
一个是杨天石,识图通过解读《蒋介石日记》证明蒋介石是个好人
一个是沈志华,试图通过解读苏联档案证明教员不行,教员的战略决策不对。
沈志华搜集资料的能力很强,但是思考能力一般。
我根据他书中的史料,往往能推断出和他相反的结论。
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把“施里芬计划”当真实历史发生的一样。
沈志华的逻辑和刑法领域“主观定罪”那一套很像。
沈志华最大的问题在于试图猜出当时国家领导人做决策时内心是如何想的,特别的“主观决定论”,仿佛大人物的主观想法就一定能决定历史走向一样。
战争是敌对双方乃至多方的博弈,一方的作战计划肯定不会顺顺当当的执行下去,因为其他方也有自己的作战计划。
比如一战前德国的“施里芬计划”,战前制定的很完美,但是执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速决战打成了漫长的堑壕战。
陈赓大将说过“枪声一响,作战计划作废一半”,战前制定完善的作战计划必不可少,但更重要是“枪响之后”的随机应变,根据形势的发展不停的调整,不可能由你的一厢情愿决定。
沈志华的主要贡献就是从俄罗斯拉回了大量的苏联档案,档案是文字资料,要想通过文字资料猜测相关人员的内心想法是可笑的,有人根据档案得出“中国出兵是给苏联纳投名状、是为了巩固中苏同盟”的结论,我感觉这是胡扯蛋。
抗美援朝时,我们国力很弱,无力独自应战美国,肯定想得到苏联的援助,在对苏关系上少不了委曲求全,外交辞令上肯定是尽可能的低姿态,留下的外交档案肯定是有讨好苏联的内容,有一些“一心认苏联为老大哥,把老大哥夸上天”的内容是肯定的,但你不能通过这些文字资料就断定教员内心真的把苏联当老大哥了,一切以老大哥马首是瞻。
文字记载是一回事,现实发生的事情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明朝那些事》里小西行长和沈唯敬的故事。
我国也保留了很多明清朝时期的外交档案,档案里有很多东南亚国家俯首称臣的内容,但是东南亚国家的自己的档案里却和我们的档案里记载的不一样,缅甸国王就认为自己和清朝皇帝是平起平坐的。


为什么重复提问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767713/answer/2954579921?utm_psn=177174932181986099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美国的布什总统参加二战是否是为了刷经验?
AI绘画有什么比较好的软件吗?
有什么复仇的爽文吗?
有没有一些女主重生小说推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5-24 14:14:28  更:2024-05-24 14:29:4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