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都说最专业的人才都给了国家,那么农民起义为什么能够搞的过正规军?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都说最专业的人才都给了国家,那么农民起义为什么能够搞的过正规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题,都说历朝历代的专业人才都集中在国家手里,那么拥有最出色的军事人才,最好的装备与训练,最出色的政治人才的国家,为什么还会输给农民军? |
历史爱好者邋遢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书过于浓缩。 实际上,农民起义中,骨干往往不是农民。 1,在很多相对高光的农民起义中,骨干往往是前公务员、前军人、前事业单位人员、武装走私骨干、宗教骨干、落魄贵族,明末的李自成、隋唐的窦建德都是此类。 2,被定义成农民起义的组织中,有很多实际上是古代工人,天然有更好的组织度和纪律精神,比如矿工。 3,即使在前两条的情况下,农民或市民阶层为基层的军事起义,在初期与正规军的交换比,大略也在一比数十,最夸张的一次,刘寄奴一个人追着上千义军砍,比三国无双都令人惊愕。 4,能够对政权产生威胁的,最底层的人,实际上是落榜的知识分子。 5,我国史书上写的很多农民起义,其性质(由于意识形态需要)被泛化了,如果细分的话,会发现大多数都与农民没啥关系,地方乡绅(类似县城婆罗门)、宗教、黑社会、门阀、破产军人等等才是核心。 6,正规军打不过起义军的事情出现的时候,往往财政破产了,军事问题,本质上是(财务、人力、生产)的动员力问题。 供参考。 |
因为能进入国家系统的不一定是“最专业”的人才,打仗也不一定必须得是“最专业”的人才才可以,普通的“专业”人才也足够用了,万一连“专业”的都没有,找找“凑活着能用”的也不是不行。当年抗战的时候敌后根据地没有系统的军工车床,本地木匠能用榆木整出“凑活着能用”炮,就是明证。 要知道在中国,红缨枪、大刀这种传统武器彻底从军队中消失,已经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了(后来发现这话可能不太对,因为朴刀这种神奇的装备似乎仍然在乌思藏装备着23333)。这就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军队和民间的武器代差并没有达到一个不可能的地步,官军有更锋的刀、更利的箭、更硬的弩、更快的马,但义军也有能砍死官军的刀、射死官军的箭、把箭飞出去的弓、能拖载物资的骡马牛驴,无非就是官军有盔甲,有日常的训练,有源源不断的后勤。 但是只要操作得当,再加上机缘巧合,这三样其实义军也不缺。 自从火药大规模装备之后,盔甲开始鸡肋化,有甲没甲都挡不住一枪洞穿,也就是近战的时候盔甲有用,而且明清时期棉甲开始大量装备,这让制作盔甲的难度和门槛大大缩小,再加上中国人特有的琢磨劲,像盔甲这种东西,即便从未接触过的人,你给他拿一件,再安排几个人琢磨琢磨,最次也能弄出一件低配版。后勤也是如此,只要义军组织起来了,自然就会有后勤了,这几乎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组织性,你可以想想,你和朋友组织的十个人左右的户外活动,是不是有一个筹备吃喝用品的收尾人员?即便没安排,但队伍里也会有人主动去承担起这些事。在古代更是如此,即便是落草为寇的山寨,往往都会有一个专门的“钱粮师爷”,而这位其实就是负责后勤的,至于能不能做到源源不断,那就看能不能打赢了。训练更不在话下,在古代,官军的训练本身就是一种聊胜于无的东西,而义军在揭竿之后就会面临着各种实战,能活下来的根本不需要训练了,毕竟训练哪有实战磨人? 而且,一些特殊人士的加入还会让义军“凑活着能用”逐步正规化,甚至和官军不相上下,比如明末义军因为逃兵和溃兵的加入使得组织度蹭蹭上涨,毕竟农夫说到底还是不太熟悉军械的使唤,但溃兵也是兵啊,他们上手就知道战马怎么骑、刀枪怎么弄,更不用说他们对对面官军的战术和战法也清楚。 太平天国最中坚的核心战斗力是湖广地区的矿工,因为他们玩火药是一绝,所以太平军的火器操作熟练度可能比当时官军还要好,毕竟江宁满城的旗军一年到头玩过几次火药枪炮?这帮广西佬当初可是每天就指着火药过日子呢,城墙再结实能有矿山结实?再好的城墙也禁不住装了火药的棺材不是? 放现在其实也是如此,富有富的打法、穷有穷的打法。 |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水浒传》能成为四大名著的可贵之处了。作为造反教科书,108将的职业身份具有现实意义。 小吏能够帮助起义军完成组织建设,地主豪绅能够把军事胜利转化为经济和政治成果。低级军官能够帮起义军解决基本的职业化正规化建设。江湖人士能够团结队伍做情报工作。流氓无产者能够帮队伍在陌生地区打开局面。 用好各种身份阶层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武器和专业性上的的差距。 而对于政府来说,虽然体制内有更多专业人才,但是积累了两百多年的周公子和鲶鱼们会把专业人才的工作搅黄,在这方面他们是专业的。 |
古今中外,起义能成,基本都有一批原先的专业军队倒戈过来当“种子” 哪怕tg都不例外 |
没吸纳秦人的陈胜暴毙,笑到最后的刘邦手底下遍地秦吏秦官 张角暴毙,曹刘孙手底下全是汉官 黄巢暴毙,节度使自己就是唐官 李自成暴毙,大清自洪成仇以下遍地明将 太平天国暴毙,辛亥北洋最不缺的就是清军官 也就老朱手底下真没什么元官可用,可是大元也不收集人才啊。 |
我寻思历史上绝大多数农民起义,不是官军的精锐野战边军一来,马上就噶了么?除了某个人口一百万人的朝代要靠人人有勇练以外·········· |
|
|
人才上升渠道通畅的时候,自然是俊才在朝堂,乡野无遗贤。不通畅的时候,朝堂只剩下了血统高贵的废物,真正的人才都困居在草莽了。 |
汉灵帝:黄巾贼势大,诸位都是朝廷最专业的人才,请问有何良策? 董卓:这个好办,我调西凉军进京,陛下退位让贤大赦天下,贼人自然瓦解。 袁术:我更简单,你称帝我也称帝,让贼人不知先打哪个。 吕布:还不如我拜陛下为义父,封我当太子,贼兵休想越过虎牢关。 孙坚:我啥都不要只要玉玺,待我召集天下兵马,与贼兵决一死战。 曹操:我的最简单,把皇后借我一用,十天之内我去刺杀张角。 袁绍:曹操去了,就等于我去了。 程昱:洛阳缺粮,不如杀一半百姓做成肉干给黄巾贼,贼兵吃饱自会退兵。 贾诩:仲德说得对,再掺点老鼠药就更妙了。 张让:都不要慌,局面稳中向好,只有中赢、大赢、特大赢。 王朗:不是,你们说的这些跟我月俸三千有什么关系? 华歆:没错,为什么不让刘辩、刘协先上? |
一县之才足以治天下 别把上面的人想的多神圣化 |
首先,在唐朝开始募兵之前,“农民”和“军人”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大。以汉为例,基本是全民皆兵。“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而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水处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材官、楼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里。民应令选为亭长。”(《汉旧仪》)正卒和更卒,更卒是23岁至56岁每年服3天军役(可以交300钱免于亲自服役),也就是现在的驻防军队;正卒是去边郡服役两年,也就是野战军,而正卒表现优秀的,会被选拔进“禁军”也就是南北军。而且“更卒”和“正卒”并不冲突,你可以花钱免于做“更卒”,但是这辈子怎么也得做那么几遭“正卒”。 总体来说这辈子你怎么着也得花至少两年做一把野战军(或禁军),这就导致了客观上的拿起刀剑是军人,拿起锄头是农民。 你说农民战斗力不行?别闹了,他只是恰好这两年没在服役而已… 所以这就导致了汉武帝闹巫蛊,太子刘据发了飙打开长安城武库武装了一批支持自己的老百姓,然后这帮抄家伙的老百姓跟赶来“平叛”的禁军打的有来有回丝毫不落下风。 啥南北军啊,两年前还是农民,两年后又是农民…啥农民啊,两年前还是南北军,没准儿两年后又是南北军了,没啥区别的… 后来因为要兼顾战争和生产,而全民皆兵式的服役在战争频繁的年代并不利于生产的开展,所以这套制度逐步就演变出了著名的“府兵制”,即军户与民户分开管理,军户不纳税不服徭役但是壮丁等于在籍军人,随时听候命令参与战争(实际操作中多有出入,比如《后魏书》的记载是“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从这个时候,普通农民和军队的差距才开始被拉开。 像陈胜吴广,与其说是农民起义,不如说是军队哗变…因为这俩老哥和他们带领的人是赶去服役地点的“更卒”… 其次,早先的绿林赤眉黄巾,他们之所以看起来战斗力不如军队,实际上是一种错觉,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导致了这个错觉的产生: 1,绿林赤眉黄巾是活不下去就造反的,但是你要知道,活不下去可不是壮丁专属,老弱妇孺可都活不下去…所以他们那个起义军,可不是一水壮丁的军队,而是大部分都是跟着混饭吃的老弱妇孺… 2,赶来镇压的军队,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地方豪强的部曲,那可真是一水壮丁构成的军队。 这就客观导致了起义军因为成分复杂无论是机动性还是纪律性都差的一塌糊涂,镇压的一方只需要击溃老幼妇孺,这些人溃逃就会裹挟席卷越来越多的人溃逃,壮丁在这种局势下根本无法恢复建制展开反击。 就这种局势,绿林赤眉黄巾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因为这些组织也是有核心部队的,这些核心部队,就是前职业军人… 而且绿林赤眉黄巾后期都属于那种,他不是被完全意义上的镇压,而是打到最后核心部队被收编了…因为他的核心部队其实就是前帝国野战军,组织度和战斗力足够强,收编了继续当兵-种地… 再次,随着府兵制-募兵制版本迭代,“民户”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就开始彻底脱离了武装力量的组成了,变成了后世我们熟知的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 然后我们以大唐帝国为分水岭,大唐帝国以前,所谓“农民起义”,到底能不能和明清的农民起义混为一谈,是一件很值得商榷的事情…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带领的是正经八百的在途的帝国驻防部队,项羽带的是原楚国贵族的部曲,刘邦沛县拉出来的那帮人就没有啥正经的“农民”,相反,绝大多数都是些秦帝国的基层官吏,而他刚起使带的兵…都是些啸聚山林的狠角色,到楚汉争霸时期,他的军队根本就是换皮版大秦帝国军队… 而后四百年汉帝国,期间的绿林赤眉黄巾前面已经阐述过了,自魏晋到唐朝建立,你就会发现这期间就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隋是统一战争,隋末虽然爆发了瓦岗起义,但是胜利的是李唐这样的前朝勋贵。 黄巢起义,究竟算不算农民起义,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其实黄巢起义军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他的主要领导者都是盐枭,俗称私盐贩子,确切的说是贩(私)盐武装,在没有毒品的古代,盐枭就是地下势力里面最有钱的那个,而且黄巢他还不是自己贩私盐,他是“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 在黄巢起义之前,他就依靠自己的贩盐武装立足,利用自己很有钱,收容了大量的逃荒农民、破产手工业者甚至于前政府军武装,在菏泽一带长期和政府武装搞对抗摩擦,在摩擦中锻炼了军队战斗力,然后他起义之后,不光是农民参与,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失意文人和前政府军(节度使武装)也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他起义的班底就是一支长期和政府军搞摩擦的职业军队,不是农民,而他发展壮大之后的主力就是前政府军,所以他这个战斗力是不是就不能用明清时期“农民起义”来衡量… 而后来宋朝时期,“守内虚外”、“强干弱枝”之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显然就根本掀不起风浪了,著名的梁山啸聚山林,主要就是活动在郓城-梁山-东平一带,按照传统辖区图,绝大多数时间活动在现代菏泽专区地图内,确切说主要活动范围六分之一个现代菏泽市都不到,后来开始转战,跑到连云港就被干掉了…而且他的主要业务范围和我们理解的“农民起义”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方腊是正经农民起义,占领杭州,建政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还是很有实力的,但是也不过一年就失败了… 清朝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声势极为浩大,涌现出一批天才将领,转战南北东西,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一旦汉族地主拿到厘金之后拉起团练,用戚继光的练兵方式训练团练武装,就迅速达成了和太平天国相当的战斗力,在指挥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愣是靠着组织度和体量优势,在太平天国不断内讧的情况下耗死了太平军。所以回过头来看,太平天国前期赫赫武功,到底是太平军太强,还是满清的八旗武装实在太弱了,其实也是有待商榷的… 所以唯一的例外是元末农民起义的成功,那的的确确是正经八百的农民起义,而这一次成功绝不是说农民的战斗力比军队强,他实际上是许多外部因素共同导致的这个结果: 首先,农民不造反活不下去了。 其次,前期元朝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太拉了…这给了农民军喘息和锻炼的时间,因为元军太拉,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军的容错度,可以在不断的试错当中锻炼出战斗力, 再次,民族矛盾buff。元末民族矛盾不是现代简单理解的蒙古人和汉人的矛盾,这是一种想当庸俗的理解方式。 确切地说元末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交织混杂在一起,得益于蒙元大聪明一样的迥异于帝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包税制统治方式,直接导致了蒙元的政治建筑和他的经济制度是脱钩的,他的政治建筑是完全不直接接触统治的,而是接触代理人,由代理人来进行统治,而这个“统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刮地皮,尽一切力量刮地皮。 而在这个统治过程当中,因为政治体系和被统治对象之间隔了一层中间商,这就直接导致了被统治对象对于当下矛盾的理解合二为一,直接将整个政治系统视作一个需要打包赶走的整体,也就是所有参与政治系统当中的所有人员,都被视作“蒙古人、色目人”,连他们带中间人都赶走,只要掀翻了这层壳子,就成功解决了所有矛盾。 所以农民起义的首要诉求甚至都不是“均田地”而是“驱逐鞑虏”,而且因为蒙元奇葩的统治方式,他都没有完成对原南宋版图的整合,所以一旦农民军站稳脚跟,锻炼出了战斗力,那很快就可以整合原南宋版图内的资源进行战争,而原南宋版图,可是整个中国当时最精华的地区…这就不难理解元末农民起义可以获胜了。 |
任何体系都有失败者, 很多失败者不是不优秀,只是进入体系太晚而已, 团结这些失败者对于造反派非常重要,他们对体系的运作机制,体系的脆弱点极其清楚。 |
农民起义历史观是本朝钦定的 把所有的反抗运动都泛化称为农民起义 一场比较成功的“农民起义”往往都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创始团队 一般是民间宗教、隐秘教团 还有比较有组织的土匪山寨、 武装走私集团等等 他们起义之前 都已经经历了长期的组织历练、武装斗争 是积年的反贼 压根不是什么农民 |
因为正规军也会跟着造反。 都是庄稼汉为啥要为皇帝老儿拼命? |
当农民起义军能打过正规军的时候 也就是最专业的(潜力)人才进不去编制的时候 |
虞县之战击败章邯主力后,刘邦才组建战车部队。 骑兵部队组建是丁复带着娄烦骑兵来投奔后。 彭城之战被项羽教做人,并且军队组成已经是秦人为主后,才用秦骑兵组建了郎中骑士 |
因为政权拥有的是他那套筛选体系下最优秀的人才,并不是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人才。 人才这种东西极其廉价易得,你早高峰挤个地铁,那辆车里没准就能凑出一套足以用来打天下的阵容,李世民朱元璋可能没有,但云台二十八将这个级别的肯定能凑出来。 |
帝国衰落的前兆之一就是无法正常吸收人才。其表现形式就是统治阶层太过庞大转向门阀垄断和贵族精英化整个上升渠道。 所以你说的前提条件它就不成立 |
我细致的研究过这个问题。 中二的年代,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屈身守分,是为了以待天时」的幻想吧。 毕竟过去我读书的时候,初中语文是要教《陈涉世家》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的就是造反有理,还要考试呢。 到2019年,被删了,换成了《周亚夫军细柳》,主要讲忠于职守和严格纪律…… 那什么样的人在农民起义里面可以搞出风浪呢? 人才。 只有人才可以搞出风浪。 在我知道没能力的人在乱世里面不会逆天改命,更大概率是成为路边枯骨以后,那种动不动就说「毁灭吧,累了」的中二梦就停止了。 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暴动或者我最喜欢的草根帮派闹事还是有区别的,是个很系统性的工程,很考验当事人的个人素质的。 咱们列一下,古代有十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有个大佬叫唐元鹏,整理过其中35名有明确记载职业的起义领袖。 吏员和商人,占了17个,半数了。 吏员出身的是这样的: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亭长) 绿林赤眉起义:王匡、王凤(评理诤讼的小吏) 隋末农民起义:翟让(东郡法曹)、窦建德(里长) 元末农民起义:刘福通(巡检)、陈友谅(县吏)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驿卒) 白莲教起义:徐天德(差役) 这帮人不一定都玩儿到了最后,但绝对是玩儿出了规模的。 毕竟咱们国家历史那么长,能混个耳熟都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历史书里面只有一两笔记载的小角色,平移到现在也都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大人物。 那为什么吏员是农民起义领袖的第一职业构成呢?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体制内不上不下的位置,反而特别容易搞事情。 如果是爬的太高了,那没必要去参与农民起义。 一方面是自己都是既得利益者了,去参与收益虽然高但失败风险也太大了的起义活动,不划算。 一方面是如果这帮人打算搞事情,也没必要走农民起义这条路了,主要开的是晋阳起兵或者黄袍加身的副本。 如果是爬的太低了,那说难听点,往往就成为了背景数字。 毕竟,谁主导、谁话事、谁当头把交椅,背后也都是残酷的斗争。 农民起义早期成型的时候,要有能力把大众聚集起来,构建组织架构,形成战斗力,这可不是村子都没怎么出过的普通人玩儿的转的。 哪怕是现在资讯以后那么发达的年代,很多人依然是混个帮派都不知道从什么角度下手,更别说成为农民起义的代表了。 所以,吏的优势就出来了。 第一,懂行。 知道一个地方组织体系是怎么运转的,毕竟是体制内的嘛,没做过也看了不少。 而且由于他们是承担具体工作的群体,在行政能力和组织能力上,甚至要比当官更有实操经验。 比如陈胜吴广,严格来说他们也算是军方的小吏,才能弄点狐狸叫出来搞气氛嘛。 第二,有资源。 别看官和吏差距很大,但古代吏员能调动的本地资源可不少。 平日里借着做官方的事情,给自己积攒人脉和利益,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体,本身就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这叫位卑而言高,禄薄而谋大。 不然明末顾炎武不会说,「是所谓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而已」,晚清郭嵩焘不会发出「本朝与胥吏共天下」的感慨。 第三,有人气。 吏员可不都是鱼肉乡里的电视剧固定人设,他们往往在动乱时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农民起义那肯定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而这种逼,往往都带有普遍性,比如税负过高,比如法令太严,比如大范围的天灾。 不会一不舒服就造反,往往是有很强的积怨沉淀然后爆发。 一旦燎原,第一个被冲击的自然是当地的传统秩序,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先把县令这帮人给宰了。 吏的身份就比较巧妙,你说他们是旧秩序的代表嘛,也没错,但对旧秩序的打击第一目标又不是他们。 而旧秩序推翻以后需要新秩序,那是必然,因为出现真空了嘛,吏又是最有生态位来补充的。 说白了,很多人没有什么长远的战略规划,就是报团取暖求个生存,甚至农民企业的点火期,对很多普通人生存更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镇压,而是其他的农民起义团体,就更有聚众而守的倾向。 这时候吏员天然就容易形成凝聚核心。 吏员成为农民企业领袖人物的基数大了,那在残酷的淘汰赛下最后能混壮,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概率也就大了。 商人出身的,也不少。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盐商) 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茶贩) 方腊起义:方腊(漆园主) 钟相杨么起义:钟相(小商人) 元末农民起义:徐寿辉(布商)、张士诚(盐商) 明末农民起义:高迎祥(马贩子) 但这商人的定义和现在还不太一样,古时代的商人,尤其是盐商、马贩等等,更有点帮派色彩。 黄巢,据说武艺不错,就是在还没有闹起义的时候,就和官兵有搏杀训练的。 商人能在混乱里面找到阶梯往上爬,内核和吏是差不多的,都是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并且有一定的资源调动能力。 什么散尽家财聚集个几百人马,那是参与游戏的门槛嘛。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论人才,这些在农民起义里面做出成绩,打响名气,以至于我们现在都知道他们名字的人,本身也是人才,甚至本身都不是农民。 至于说为什么这些人才没有进入古代体制成为高官,那就只能说,人才数量是远远大于位子数量的。 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 |
因为领导专业人才的是类似周公子、鲶鱼的人物。 比如明末,孙传庭一度吊打陕西各路农民起义军。 然后超大号周公子—朱由检把孙传庭下狱。 等到农民军又起势了,朱由检又把孙传庭放出来,催着他进攻。 最终败完朱家200多年的积攒后,朱由检还说群臣误他。 孙传庭再专业,也扛不住领导者是渣渣。 |
农民起义其实就是个楔子,捅破了王朝药丸这个窗户纸罢了。 其实在近现代大规模使用重武器之前,一直都是哪家吃的饱,哪家的战斗力就强。 如果这家再有些许眼光毒辣的读书人和主公拿主意,那更是势如破竹。 至于专业人才,那年头交通差,中枢人才再牛,他也遥控不了全国。 再说了人才也要吃饭啊。 |
至少秦末的军人们和陈胜吴广和刘邦、项羽部下比起来没啥职业优势 农民军也是前秦朝军人改编而来的 基层士兵都复过兵役 农民军高级将领还有兵法传承 。明末的农民军还有部分九边士兵加入,军事技术也是早就普及了 |
|
关于秦末农民战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是南方的50万秦军选择了作壁上观,还有人把这个数字增加到了80万人,认为有80万秦军消极罢工,导致了秦朝灭亡,这就是完全不了解秦军体制的胡说。 |
|
秦军离不开秦朝全民皆兵的体制,秦朝男子十五岁以上就有了服役资格,要给秦军服役两年。这个制度被西汉继承,秦朝和西汉就是中国古代军国主义的巅峰。秦汉时期的男子十五岁左右就要当兵,60岁甚至还会被征召,西汉七国之乱时,吴王刘就以自己为标杆(他当年是62岁),规定自己领地内14岁到62岁的男子统统当兵, 一下子就征召了20多万人。秦军横扫天下,秦始皇统治下的人口也是按照五口之家两人服役(不在同时)的标准服兵役。士兵退役后,地方上的尉官还要在秋天农闲时考核他们的武艺,因此秦末很多风云人物都当过秦军士兵,都接受过秦军的培训。 |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他们是农民出身不假,但起义时陈胜已经是屯长 ,屯长可是管着500人的中层军官。陈胜吴广起义时,还能空手夺下长官手中的兵刃进行反杀,这在冷兵器格斗中可是地道的高手行为,日本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如果没有三倍以上的身手优势,千万不要空手应对手持兵刃的敌人。陈胜吴广不但个人单兵素质强悍,在指挥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陈胜在起兵之初就制定了非常复杂的十路出击计划,并大获成功,怎么看他们都是顶级的营团长。刘邦也接受过秦军的培训,还很可能是弓弩射击的高手,因为秦汉时期的亭长很多都是材官(弓弩手)高手改行的。 |
|
秦末的义军领袖带的就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前秦军士兵,当义军控制了关东很多地区后,秦朝也就失去了半数军事人力资源,只能凭借关中的老底和义军对抗。义军中陈胜吴广集团兵力最多时一度达到数十万,项家的势力最初也是十万人,项羽战胜章邯后,还一度纠集了四十万大军(陈余、臧荼、魏王豹甚至田荣的很多人马都一度跟过项羽)。 就连很多人看不起的“小人物”陈余,也“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田荣兄弟也有十万级的人马,刘邦进入关中后,兵力也是十万人,义军的总兵力至少有六十万人。和义军相反,秦军长城兵团的兵力是二十万人,章邯本部是二十万人,关中咸阳的守军是五万人,加上其他地方比如敖仓(天下第一粮仓,长官是李斯的儿子)等地的守军,秦末秦军的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整个秦朝的人口总数是2000万,义军和秦军的总兵力超过了百万人,这已经是当时中国可以动员的全部兵力。 |
|
至于很多人口中的岭南兵团,实际兵力并不多。岭南军团有五十万人,最早的出处可不是《史记》,而是《淮南子》一书。刘安认为秦始皇征发了五十万人远征岭南,刘安似乎心爱50万这个数字,他写的秦始皇远征匈奴的兵力也是50万人。《淮南子》成书前后正好遇到汉武帝出兵南方,刘安是坚定的反对派,所以这本书上的兵力数字并不靠谱。秦军战死在岭南的将领屠睢也不是顶级大人物,按照秦军的制度国尉低于将一级,只能统帅几千人。赵佗也没有资格服众、统帅数十万大军,赵佗在秦末只是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秦朝在岭南的最高长官任嚣还担心义军杀到岭南,怎么看也不是手握五十万大军的样子。整个岭南人口稀少,直到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和秦末相比增长了三倍,整个岭南的人口才变成137万2290人。 |
|
岭南的人口供养不了五十万秦军,就算是当年秦始皇派出了五十万大军,在秦朝末年他们也应该大半撤回老家耕地种田服徭役。南越国建立后,一度和汉朝有冲突,西汉应对南汉国的兵力部署就是5万人,因此岭南秦军大概率也就是几万人。秦朝的军事制度决定了义军大半都是服过兵役的秦军退役士兵,他们造反后,秦军自然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
纵观中国历史,只要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国家机器还在比较正常地运转,那农民起义基本上只会被镇压。 而那些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政权,基本是其国家机器已经腐朽,难以正常运作的。 即使在王朝末期,当封建国家的国家机器腐朽程度还没到彻底不能运作时,起义都很难成功——黄巾起义浩浩荡荡,但两年之内被平定;黄巢时期唐朝已经中央糜烂地方听调不听宣,但黄巢还是被剿灭了;李自成1628年起义,1642年才有了第一块还算稳固的根据地;怠清烂成那个样子,太平天国也还是被镇压了。农民起义对抗官军,何等艰难! |
看看世界历史就知道了。 强国的集权体制可以吸收最专业的人才,但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了英国这样的小国呢? 为什么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会被奥斯曼打败呢? 为什么蒙古和满清可以以少敌多呢? 为什么日本可以胖揍满清和沙俄,后续还能入侵赛里斯呢? 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一个问题。 最专业的人才没有组织,也没有共同的利益。 他们只不过是强权的依附者罢了。 一个区域只要不是差异大的离谱,绝大多数人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都差不多,那么差异化就体现在组织上。 一个有明确共同利益与共同目标的组织,绝对会比另外一个组织创造出来的力量要大的多。 即便后者有着更符合世俗意义上筛选出来的人才。 但是后者的人才很难有更大的动力去助推组织力量的发展,而前者却恰恰相反。 农民起义里面,典型的如黄巢、洪秀全,都是科举失败。 科举失败就意味着知识失败吗? 当然不是。 科举失败只是世俗意义上没有成功经过体制的筛选,但是并不代表这些人学过的知识是无用的。 尤其是这些人如果有机会加入一个组织的话。 这个组织又能满足他们的利益。 那么他们的知识很有用。 事实上,多个历史事件都在讲这些事情。 统治者吸纳最符合筛选条件的人才,不代表能没后顾之忧。 因为许多被淘汰的,也并非不是人才。 只不过在统治者那里没筛选过去罢了。 这些人中,有些人缺的就是一个机会。 欧洲国家之所以能在技术领域突破爆发,和国家密集,组织多样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越是多样化,越是能允许一些不合规则的人能好好地生活下去。 牛顿、笛卡尔等人去了其他国家,未必能有那么大的成就。 人才和组织都是相互成就的。 |
不歧视农民,但单从起义造反这事来说,农民并不专业。 我纵观历史,中国好像还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先例,但凡最后成功的,其实都是知识分子和反对派军人牵头,领导农民起义而已。对中国而言,农民是一股强大但缺乏思想性和组织性的力量,单靠着一个阶层,几乎是完成不了改朝换代的。 以第一次农民起义来说,陈胜吴广是不是农民都两说,尤其是那位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现在分析来看,极大可能是没落贵族,至少也是有点文化的。要知道,当年能认字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了。而且,他们率领的队伍也不是什么农民,而是戍卒,也就是拉去边疆守土搞事的,虽然也从事农业生产,但至少是预备役军人。而其后的项羽,更是将门虎子;刘邦至少是基层公务员。 被认为农民起义成功的是朱元璋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但朱元璋不过是农民出身,并不等于其没有成长。他做过和尚,又投军,而且此后也显现出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当他搞事时,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军阀了。 被誉为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算是太平天国吧?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等人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民,至少是小知识分子和地主。在他们之前还有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是邮递员,而他手下能打的部队多数是活不下去的明朝正规军。 而到了近代,革命也是以农民为主体,但领导人基本上是知识分子和军校出身的正规军人。至于纯粹的农民起义,哪有成事的呢?顶多混成谢宝庆那种程度而已。 |
第一,正二八经的农民军确实干不过正规军,历朝历代都是。包括且不限于黄巾起义,黄巢起义,红巾军起义,李自成,太平天国。 第二,正规军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农民军是无穷无尽的,标准例子就是李自成,他可以输无数次,但孙传庭只能输一次。 第三,实力是一回事,打法是另一回事,但战争的结果是另一回事,并不跟实力正相关。典型例子就是江西时期的反围剿。红军实力确实比不过国军,但就是能打赢局部战争。 |
大将军的儿子起码得混给个小将军吧? 然后平时操练都是一个系统的子弟, 总得给点面子吧? 演习变演戏, 最高战斗经验就是打治安战, 对手是连甲都没有土脑壳。 对外敌的战功可以借老乡人头一用…… 反正都是叔伯兄弟在军中, 皇帝老儿知道个嘚儿! 对外地打输了赔款又不是掏我们将门的荷包! ……………… 只要对方农民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打个几场下来, 就轮他们吊打这些将门子弟了! |
因为那些成功的农民起义有一个共同点:总是会有所谓的人才背叛自己的阶级。 至于为啥他们这么做?很简单,到了王朝末期,这些人的日子会好过吗?艾特一下李自成。 而且有些人才未必就在庙堂之上。知道为啥太平军擅长土工作业和爆破吗?因为他们在湖南招收了不少矿工,而矿工最擅长的就是这些。你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吗? |
绝大多数农民军都是被正规军当狗揍的 偶尔有那么几个厉害的,因为王朝腐朽到一定程度,人才无法通过上升通道来加入朝廷,所以才会反 |
农民起义军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干不过军队。 一般农民起义军干死军队都是这个流程的: 王朝衰落——爆发农民起义——军队轻松平定——但王朝继续衰落——农民继续造反——帝国烽烟四起——破坏王朝经济政治环境——王朝军队战斗力下降——镇压不再那么顺利——失去资源的军队还有在王朝竭泽而渔政策下遭受损失或产生野心的地方豪强加入造反——拥有领导核心以及基本战斗力的农民军和军队间此消彼长——政府军打不过起义军了——新生政权开始有空间成长——原王朝体量下降后迅速崩盘。 而在这其中,农民军大部分情况下起到的作用是前期加速了王朝的崩盘(腐朽的王朝对抗内乱时一定会采取过激手段自救,加速本方内部矛盾爆发),后期提供大量兵员。 但农民起义军本身很难打下天下——因为受限于自身的水平,起义军领袖很难跟那帮受了教育眼界开阔的更高阶级出身领袖比能力,能短暂建立政权的起义军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
水浒传里梁山上比较能打的那批基本上不都是朝廷降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