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古代打仗为何老是提粮草?不打仗也要吃饭,打仗消耗粮草更多吗?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古代打仗为何老是提粮草?不打仗也要吃饭,打仗消耗粮草更多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古代打仗为何老是提粮草?不打仗也要吃饭,打仗消耗粮草更多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军事 战争 古代 古代战争 冷兵器战争 古代打仗为何老是提粮草?不打仗也要吃饭,打仗消耗粮草更多吗? |
因为不打仗时军队是可以分散开来,驻军的消耗量不会达到各自驻地的承载力上限。 而作战时军队会聚拢在一起,为了运输辎重还会配备大量的牲畜,每支军队就是一座移动城镇。在依赖当地物资供应的情况下,军队很快就会把作战区域内的可用粮草消耗光。 而且军队如果通过市场购买粮草,短期内大量资金涌入市场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飙升。从后方运粮就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随运粮距离和数量的增长,边际效也会逐渐显现。 这里拿二征康拉德的德意志十字军做个例子 士兵每人每天需要 1.3 千克食物来维持生计的人:12000 名行进中的士兵×每天 1.3 千克的食物=每天 15600 千克。假设 一个有 2000 名居民的堡垒城镇的每个居民都是男性城市农民,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食物消耗量与士兵相同:2000 名城市男性农民×每天 1.3 千克的食物=每天 2600 千克。现在很容易从这些简单的计算中推断,一个暂时驻扎在城墙外的部队人数是城墙内躲避的人数的六倍,将每天寻求消耗等于城镇食物供应的六天份量:15600千克 ÷ 2600千克 = 6。因此,如果军队在城墙外驻扎五天,那么它将寻求消耗城镇约一个月的食物供应。这样的模型在很多方面都是人为的。最明显的是,这个特定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喂养伴随军队的成千上万的动物,也没有考虑到进入城镇的动物。我们实际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参加了十字军东征,也不知道有多少动物随行。我们无法知道装备、车辆和货车中还保存着多少咸肉、奶酪、饼干和谷物。我们不知道任何给定位置的资源供应情况,十字军中人们的不同营养需求和期望,也不知道任何要塞城镇中男人、女人和儿童的数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营养需求。即使食物充足且价格合理,也取决于简单的后勤模型需要常数。 也正是因为后勤上的巨大压力让十字军觉得自己遭受了希腊人的欺骗 这些消息来源也抱怨拜占庭省份的汇率过低和食品价格过高。在拜占庭,小额交易使用含银量非常低的硬币,其他小额交易使用含银量较低的银币和铜币。货币兑换商很可能几乎没有兑换士兵和非战斗人员参加十字军东征时携带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银币的经验。不可避免的是,在商定什么是公平价格和适当的汇率时,会存在很大的混乱,个人很可能在用质量较高的银便士兑换低面额的拜占庭硬币时感到被骗了。 这支 12000 人的军队需要进入一个每天可以提供大约15600公斤食物的市场,相当于一个 2000居民的城镇6天的食物。假设德意志军队在到达尼西亚时已经吃掉了从君士坦丁堡带来的食物,在10月15日各军队启程前的三天里,他们会试图消耗在尼西亚及其周边地区获得的约46800公斤食物。 尼西亚的人口规模也很可能与帝国大多数其他城镇相似,哈维认为人口为1000-2000人,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口可能只有几百人。 如果尼西亚的2000居民每人每天吃 1.3 公斤食物,德意志十字军可能在驻扎在城外的头三天内就已经消耗了相当于尼西亚 18 天的食物。在决定分兵之前,至少 12000 人必须从尼西亚携带 20 天的食物,以维持他们前往伊科尼翁的行程。在那里,他们希望在供应完全耗尽之前再掠夺更多的食物。 假设12000 名士兵每天需要约 15600 千克的食物来维持生计,那么他们需要携带约 31200 千克的食物来维持自己 20 天的生计。放在大背景下,这相当于尼西亚人口 120 天的食物产量和储存量。即使假设尼西亚的人口有1万人,十字军仍需要将相当于尼西亚之前储存和为其人口生产的24天份的食物运送到伊科尼翁。 当然还需要加上牲畜,军队中的5400头动物每天将需要消耗大约11880公斤的标准硬饲料。在前往伊科尼翁的整个行军过程中,这5400头动物将需要消耗大约237600公斤的硬饲料。因此,一支由12,000人和5400头动物组成的军队,在从尼西亚前往伊科尼翁的整个行程中,将需要大约549600公斤未加工的谷物(或相当于这一重量的食品组合)。这相当于尼西亚居民两百多天的口粮。 |
古代战争粮草问题,其实就是运输问题。 在古代那个马拉人扛的年代,从后勤基地运输到前线难度非常大。经常是后方粮草堆积如山,就是运不上去。 粮草分为粮和草,粮是人吃的,草是马吃的。在古代战马的地位甚至超过一般步兵,尤其是中原王朝,战马更为珍贵。作为古代唯一的快速机动力量,战马只有吃好了才有能力去发挥所谓的机动性。还有各种其他补给物资,比如药材,军饷,帐篷,冬天要棉被夏天要凉席,弓箭弹药刀枪更要随时补充。 古代的粮草运输主要依托陆路、河道、还会有少量的海运。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只会寸步难行,更别提平坦度了,这就大大影响了战时粮草的运输速度,车拉着粮草本就行动缓慢,负责押运的民夫与牲畜还要消耗一定粮草,所以等到达目的地之后,所运粮草十不存半。 |
|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旦开始,都是以年为单位的,《练兵实纪》中有讲到:一万人的部队三日所需粮草需“米三百石、黑豆五百石”,所以一场战役下来,所需要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了。 以清军征准为例。 |
|
康熙在用兵远征噶尔丹的时候,总共派遣了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也就代表着需要先运送更多的粮草,那么玄烨是怎么筹集和转运军粮的呢?在当时清政府设立了独立的后勤领导机构,所及基本上清军的军粮筹备工作全部都是由玄烨直接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地方督抚都是协助。 自从康熙十六年清政府派兵对噶尔丹的入侵进行防御的时候,玄烨就下令前线所需要的军粮由京通仓和军队所在地的粮仓调配。在康熙二十九年的时候,首次讨伐噶尔丹派出十万大军,当时所需要的军粮都是京通仓、归化城还有军队所在驻地的地区粮仓提供的。 在京师所派出部队的军粮是在京通仓直接调派,当时由满洲、蒙古和汉军各自出一批骆驼来运粮。康熙二十九年夏,康熙又派出六百多名察哈尔兵跟随远征军出征,运输五个月的军粮,其中“马、牛、羊、骆驼”齐齐上阵既是口粮也可以来担当运输工具,这些全部由八大旗来提供。 |
|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下旨,在杀虎口、古北口等地的粮仓就近拨粮,以保障军粮的支出。 在与噶尔丹对战期间,因为战场距离内地非常远,路途军粮支出巨大,军粮运输起来也非常困难,康熙皇帝在军粮供给上也顶着非常大的压力。为此,除了行军时所安排的运粮队伍之外,康熙还决定在路途中使用采购或者捐纳的方式来解决一部分的军粮支出,特别是一些比较重难运输的牛羊肉等,康熙提议在赶路的途中进行购买。 因为在征讨准噶尔的时候需要途径宁夏、肃州等地,所以在行军途中所需要购买的军粮主要在这两个地方购买,并且当时把宁夏的采购任务交付给了西安副都统阿兰泰来负责,肃州的交付给了席米图负责。 康熙还选定一些贤能官员随两人一同前往,为了保障军粮的供应不会短缺还允许商人可以随军贸易,也鼓励行军沿线的老百姓可以贩卖粮食或者牲口,以此来减少军粮筹备或者运输上的困难。 除了以上办法,康熙还实行捐纳。 捐纳在当时也叫捐例,指凡是捐赠一定数量粮草肉食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人员在战后会给予一些官职或者是虚衔,到时候如果朝廷内紧缺官员会进行指派。 当时捐例的标准是:文武官员捐赠谷物一百六十石或者米八十石,增生捐谷两百石或者米一百石,附生是谷粮二百四十石或者米一百二十石便可以获得做监生的资格。富民捐谷子四百石或者米两百石便可以获得一个九品顶戴的职位。 昭莫多之战后,噶尔丹的很多部众因粮食供应不足,纷纷逃散, “人数不足二百。说到牛羊,根本没有。没有军粮,为饥饿所胁的人非常多,一直行围狩猎,马匹很瘦”。 可见粮草对战争的重要性。 |
老文新用。 古代军队粮食消耗248 赞同 · 21 评论文章 崇祯二年袁崇焕480万辽饷计划大概计算42 赞同 · 47 评论文章 顺便贴个有关的。 关于骑兵常见的几个认识误区102 赞同 · 21 评论文章 下为正常回答。 本来写了相关的文案打算做视频的,但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懒),还没做。正巧这里有问的,那就简化一下拿来回答吧。 打仗,行军打仗,步骤是:走过去→打→打完→回来。一共四个步骤。 人生不过衣食住行,就算打仗,也是要吃饭的。 明朝,1万士兵,一年吃7.3万石米、7.3万两盐菜银。1万匹马,一年吃365万束草,10.95万石豆。 士兵要去打仗,这些食物从哪里来? 后方运,以明末辽东战场为例,辽西走廊185公里,运输队一天行军30公里,往返一共14天,那1万士兵、1万匹马的陆路运输就要23212车12.5石载重的大车来运输,抵达14600车(7.3万石米、10.95万石豆),消耗8612车(消耗米约4万3060石,消耗豆约6万4590石,因为这是算整车,实际上是8611点几车)。 12.5石大车需要8匹骡来拉,所以要消耗豆,如果不消耗,那就是中途放出去吃草,但这会拖延行军速度,而且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有草可以给牲畜吃的。 那不打仗呢? 中国以前玩征召兵的时候,士兵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这些人平时是不消耗粮食的。玩职业兵后,又有屯田,士兵平时种田自给,也是不消耗太多粮食的。 但一打仗,这些人就种不了田了,就是个纯消耗,再加上运输的消耗,这消耗的数字可想而知。 打仗为什么比平常消耗粮草? 就是上面这么简单的事情啊。 |
近现代各国军队才开始职业化,职业化军队首推瑞士雇佣军。全脱产,集中性军事训练,接受外国雇佣参加军事行动,并成为了现代军队建军思想的源头。 古代军队,主要是受经济和军事技术的影响,搞职业化军队国家经济受不了,无法负担。 如果不是瑞士雇佣军那样的军队,就要国家财政负担,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古代职业军人一般仅限于禁军,中央直属部队。从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 如果要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国家军队的来源一般是卫所兵、府兵制下的耕战兵。 这些士兵有固定的屯田,平时自己种粮食自己吃,打仗的时候听从征召令到军营报到。 卫所兵一般建国初期战斗力尚可,到了后期,卫所兵的土地被军官兼并,成为军官的佃农,战斗力就下降了。之所以这些情形会发生,因为这些兵是继承制,老子可以传儿子,世代为兵。这些兵的土地很容易被军官罚没,比如违纪之类,用土地抵罚。如果承平日久,这些士兵后代没什么战斗经验,倒是种田的水平还可以。 古代卫所兵,平时种田,农闲时集中搞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科目学习。 另外的士兵来源,就是普通农民,在县都头的指挥下进行民兵训练,偶尔去打土匪,镇压暴乱。《水浒传》里的武松就是搞这个工作。有些地方的民兵战斗力还比卫所兵强。 卫所兵成为军官的佃农后,农闲时的军事训练实际上在占用这些士兵为军官工作的时间,使得军事训练极为马虎潦草,纯粹糊弄。 要看古代职业军人训练教材,那就要看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其训练科目贴合实战,详尽丰富。戚家军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职业化军队。这支只有几千人的部队功勋卓著,但是费用很高,让明王朝经济负担极重,最后在辽东被消耗掉,十分可惜。 也就是说,古代一定要搞耕战结合,以减轻国家负担。 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户部就要想办法调集所需资源,受各种因素影响,也包含贪腐,花费甚巨。 为什么主要谈及粮食? 很简单的道理,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近代才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一直到上世纪中业,依然处于农业社会,对于农产品的依赖性很高。中国农业税一直到张居正改革开始才逐步转为货币化,此前都是农产品实物纳税。货币金融业的发展,也是瑞士雇佣军形成的主要条件。 政府收集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这些粮食除了作为军粮以外,还要换取其他物资,比如制造兵器的金属,建筑材料,运输工具,军服,甲胄等等,也要消耗大量粮食作为军用物资筹集抵现。 林林总总,粮食的多与寡,对战争的准备和结果影响巨大,而成为主要的战略思考方向。 一直到今天,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受美国金融制裁,俄罗斯卢布交易能力极低,俄罗斯换取战争物资的办法主要就是出口能源和粮食,用实物交易满足军事需求。 现代战争主要是手段增加了,武器现代化,但是最基本的逻辑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俄罗斯不是能源和粮食出口大国,这场战争的结果殊难预料。 俄罗斯2023/24年度的谷物出口量为4270万吨,其中包括3535万吨小麦、420万吨大麦和316万吨玉米。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出口收入为月均152亿美元,俄罗斯2023年石油出口量接近2.5亿吨。 这就是俄罗斯进行这场战争的底气,这些出口能源和粮食最终有很大一部分换为战争物资,成为了炮弹、军用卡车、各类武器。你要说消耗,那也是蛮大的。 乌克兰没有工业品出口,也缺乏能源,只有粮食出口,缺乏军事工业支撑,主要依靠外援,造成战争局面对自己越来越不利。 所以古代打仗不仅仅是消耗粮食用来吃,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经济支撑,对于战争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你可以去计算一下运输成本…… |
|
题主你说错了一件事儿,那就是不打仗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士兵是不吃饭的,准确些说他们属于国家平时不管饭的,但一旦征召出征,那国家就要管饭了。出征后还要靠士兵自带粮食,那这支军队都未必走的到战场。 平时还完全依靠国家供应粮食完全脱产的军队,那是常备军,实际上古代常备军是很少的,整个国家都养不了多少。而大部分士兵是战时征召的,在征召之前他们都是在自己家吃饭的,国家真不管饭的。 用一个比较近的例子来说明吧,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我军投入兵力约60万人。这场战役有个标签就是“中国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那这场战役我军动员的支前民工有多少呢?超过500万人,而且这五百多万支前民工,我军不仅要管饭,还要支付工钱的。这次战役如果按古代的统计方式,我军出兵是560万人以上,其中60万人之前就是国家管饭,那500万支前民工按古代的习惯也算军队,这些人在他们支前之前,国家是不管饭的。也就是说按古代的习惯,为了这场战役,多了500万张吃饭的嘴。 如果对古代常备军数量没概念,那举个例子。 清代道光年间总兵力约80万人,其中京营约10万人,驻防八旗约10万人,绿营约60万人。这其中的绿营非战时是不开伙的,士兵自行回家吃饭,要到作战的时候绿营才开伙。也就是说调集绿营兵出战,调集前这些绿营兵是靠薪水和副业活着的,到了征召出战时,国家就该管饭了。也就是说清朝平时就管饭的军队绝不会超过20万人(京营和驻防八旗)。 |
粮草,拿麻布沙袋往平板车上一丢,就可以直接用了。多么直观表达。 各种物资准备军械消耗品,你给钱帮导演置办道具?? 拍完戏下一场要拍校园剧,你这些道具是丢了还是拿去拍校园剧?? |
同样二十斤米 从超市买,和骑着自行车从五百公里外买可能一样吗 有一定素质的骑友在铺装路面上一天骑一百公里,那非铺装路面呢 算他七天,七天三顿管饱饭占多少体积重量? 何况古代打仗前半段可以随便走晚上睡马路边上,后半段接近战区,存在游击队要分心防御呢 把二十斤米放大到二千二万斤米,你是不是要每个几十上百里分兵建个前进补给基地,粮运到基地,基地在押运到下一个基地,基地的人要不要维护费? 在把自行车换成更慢吃的更多的牛马呢?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哪怕你饱和补给,大军后面紧贴着前进补给基地。你只靠牛马和飞鸽传令兵怎么做到在攻势作战中,每一个搜刮物资的百人队,每一个按部就班的千人队,每一个占据堡垒控制交通线的战斗群能吃上饭,你怎么派送那最后十里地? 人家防守方可不用管这个,堡垒里高低放了六个月的存粮 |
很多人都没有理解题主的问题。 题主的意思是,一个人坐在家里要吃一碗饭,走路也要吃一碗饭,上班也是吃一碗饭,为什么上班就吃的比在家更多? 10万人打仗也要吃饭,不打仗也要吃饭。 30万民夫运粮要吃饭,不运粮也要吃饭。 为什么打仗消耗粮草就更多? …… 《论语》:足食、足兵、民有信。 要打仗,就要给足够的粮食,这是最基本的保障。 知道为什么流放这个刑罚很严重吗?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利。 流放一两千里,或者三千里,基本上这辈子就见不上面了。 现在要你去海南,你肯定欢天喜地。 在古代要是流放海南,那就是哭天喊地了。 现在要打2000里外的某个国家,那就是一个电话,几发导弹,分分钟的事情。 古代要是打2000里外的某个国家,那就是今年准备,先发檄文装个逼,恐吓一下对方,在某年1月1日,说你们没有道德,没有天理,没有王法,我代表上天,代表太阳,代表月亮,我要发兵50万攻打你们,你们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吧。 然后开始全国动员征兵,征粮,征民夫。 户部筹集钱粮,预计要花多少钱。 兵部算一下要多少人马,谁当主将,调哪里的兵,走哪条路线,分几条路线走。 然后各部都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沿途州县都准备好粮仓,沿途州县接到命令后,都开始把一些需要服兵役的,开始抽丁集合服兵役,需要服徭役的开始集合服徭役。 例如十抽一,甲县有一万户,就得征集1000兵和卒。 还得为大军筹集沿途需要使用的粮草。 而大军集结,人越聚越多,每日消耗就越来越大。 从一开始1000人,可以自己背几升粮食走几十里。 到1万人,需要3万民夫背几十剩粮食走100里。 到10万人,需要30万甚至50万民夫运输百万石粮食走1000里。 古代没有运输机,没有火车。 连路都没有多少好路,几百里上千里都是靠人背过去。一天只能走40里左右。 于是,等兵马都集结好了,差不多也就到了秋天了,还能再收割一波粮食。 然后就可以正式发兵越过边界线去攻打敌人了。 题主的意思是,10万兵,30万民夫,平时不打仗,也要吃饭,打仗也要吃饭,为什么粮食会消耗更多? 那是因为,耕田的时候,吃两餐,早上一餐,下午两三点一餐。 平时吃,也是吃家里的,且不是天天都干活。 行军打仗,消耗量更大。 且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停下来。 前面说了路途遥远,运送粮食的消耗就大。 全国几十万青壮年都拉出去打仗了,不是一天两天,有可能是一两年。 民夫还好一点,路上运粮食,回去之后还可能有其他地方民夫替换。 但是基本上也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家里农活就耽误了。 综合一下各方原因,运输损耗,日常消耗,旷日持久耽误农活。 以及最重要的,给士兵足够的粮食,才能保障士兵的士气。 |
别说古代了,就在刚刚结束的反电诈战争中也存在粮草问题,确切的说是粮食与汽油的问题。 同盟军、德昂茶叶军、若开军所谓的三兄弟联盟在2023年10月27号发起了反电诈战争。 作为缅军与老街的守军来说,粮食就不够。 到了2024年1月3号,缅军的粮食就供应不上了,他们又不敢去105难民营抢粮食。 在米线沟、南天门最后两大据点。粮食根本运不过去。 用直升机根本无法保证4000缅军(含家属)的物资供应。 另外一个是战争期间,由于粮食无法正常的运输,会导致价格飙升,原来几百块一袋的米,马上升到了3000多块钱一袋的米。 就这还是有价无市的。 接着就是汽油,汽油就相当于古代的粮草。 当时的汽油价格飙升到几十上百块钱一升。 缅军投降后,要把这么多人送走,汽油跟车都不够。同盟军最后紧急征收车辆与汽油,才把吞吞敏等送走。 |
在家待着,一天一碗米饭就够,行军打仗,一天五碗不够。打仗不仅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不饱饭,站队都没力气。 更何况万里征途,一路消耗。 长平之战,最后赵军突围可是把死尸,俘虏,伤员都吃了 |
作为冷兵器时代各种军事相关的俗语之中,大家听过最多的一句应该就是这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军事原则,更是对战争中物资保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恰如其分的强调了“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粮草保障在历史上一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战役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战例中,战胜一方都是通过破坏敌方粮草供给,或是保护己方粮草供应,直接影响了战争的结果。这里有几个大家十分熟悉的战例就与粮草保障息息相关,例如长平之战、官渡之战和汉中之战。 一、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发生的双方是秦国与赵国。这场战役推动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在战争之后,秦国加快了统一步伐,最终在几十年后灭掉了山东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长平之战的失败对赵国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后世的战争策略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通过精心的策略和谋划,成功地烧毁了袁绍的粮草,使得袁绍的军队陷入了饥饿和混乱之中,最终导致了袁绍的失败。这一战役充分体现了粮草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破坏敌方的粮草供应来取得战争胜利的策略。 三、汉中之战 在汉中之战中,尽管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但刘备通过偷袭曹操的粮草大营,成功地迫使曹操撤军,从而赢得了这场战役。这进一步说明了在战争中,即使双方实力相当,粮草保障的不足也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粮草在冷兵器时代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战争其实本质上最终都是拼的资源消耗,而粮草在各种资源上定位尤为重要。因此古代的各种名将无一例外不是首先强调粮草的保障与调度,这也与战争的本质是息息相关的。 |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呀。 比如比如一支军队,平时驻扎在a地,因为是长期驻扎,所以我的征粮路线固定,在当地可以建设粮仓,粮仓规模也可以计算。 一旦打仗,交战地域不可控吧,那么征粮路线也不可控,遭到敌方打击不就断粮了吗。 在交战地域建设粮仓,规模要多大?平时我就只考虑a地驻扎的部队规模,如果交战需要调动b地和c地的部队,那么短时间大规模集结到一个地域,这就需要临时更大规模的粮仓,同时因为作战地点的不固定不可能随时都满仓。 作战时单体的粮食消耗量可能是更少的,因为战场瞬息万变,不可能和平时一样到点就吃饭,但受运输和仓储的影响,粮食供给难度反而增加。 |
唐以前没有棉衣。 北方作战靠什么御寒? 稻草。 南方作战,又高温多瘴气毒虫,需要什么? 药草。 你光知道粮,你不知道也要草吗? 草可比粮贵啊!因为当地没有。你打北方,打下游牧部落,大把的马牛羊可以吃,但是他们不种稻麦;南方倒是草药很多,但是他们没有制药的大夫。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确实消耗很多啊。 十万大军出征,人吃马嚼,一顿几个粮仓都要空。这还没算肉食呢! 打顺风仗还行,边打边缴,打逆风仗是纯消耗,你后方不补上粮草,我们只能问老乡借人头了。 |
不说古代,就是现代战争,也是后勤最重要,只是粮草变成了食品、汽油等物质。 缺乏补给的军队,最后都会溃败。 题主说不打仗也要吃饭,但是题主没有考虑到没有战争的时候,军队驻扎在自己的国内 粮食运输的路线短,中间损耗小,而且不用担心运输途中遭遇意外。 但是战争开打后,战争双方无所不用其极去摧毁对方的军事潜力,其中摧毁粮道,阻止敌方补充粮草是重中之重。 赵括的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围困,最后投降就是因为缺粮了;官渡之战袁绍占据优势,但是乌巢的粮草被烧了,大军马上就崩溃了。 提着两个案例,就是让大家知道,战争开打后,粮食的补充不是这么容易的。 |
因为在古代,不打仗的时候,消耗的都是本地的粮食,或者说,你家里种了几亩地,收上来了,除了上缴国家的,有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归集外,你留下的就放在自己家里了,你们一家人也就在附近逛逛,所以,吃饭不费事,该吃饭了,回家就行。 打仗就跟出行一样,在古代,你但凡出行,都要带上足够的干粮,甚至还有铺盖之类的东西。 你说,如果你到外面某个地方的路程是半个月的路程,你该带多少粮食,这些粮食,你该怎么带,万一你出门的时间比预计的长了怎么办,你手里没了粮食,你又到不了目的地,你该怎么办? 跟打仗一样,你外出吃的粮食跟在家吃的粮食差不多,但这些粮食是需要你想办法搬运的,它很耗你的时间和体力,同时,如果走到半路粮食没了,家里已经很远了,你总不能回家再去取些上路,或者让家里人给你送吧。 如果家里人给你送,那么给你送粮食的人,不仅要准备你使用的粮食,还要准备自己往返的粮食,你猜,他的体力或者说资源消耗得多大。也就是说,为了你能顺利到目的地,家里人可能要提供正常三倍的一个人的粮食在路上,甚至还要提供三个人力来完成粮食的供应。 如果家里不再供应,你粮食食尽了怎么办? |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建国以后,要建设新疆,某些地区得派施工队施工,送一桶水过去,路上需要消耗三桶,回来依然如此。 |
因为对面几万人,坐着让你杀,你人要是不够,可能杀三天都杀不完 但是如果几万人饿了三天,然后撂挑子不干了,对面一下就没人了。 做个算法,不一定精确,大家领会一下意思。 古代科技不发达粮食生产能力有限,农民扣除一家五口的口粮,富余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咱算生产了十份,农民留三份,剩下的七份还要作为租子交给地主,地主到手之后扣除自己的口粮还要储存一部分,然后才会拿一些出来卖,留四卖三,这些进入市场的粮食,还要供应给不生产粮食的城镇居民。 所以正常情况下,市面上的流动粮食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而士兵和农民的消耗量还不一样,中国古代农民,平时都是喝稀饭,农忙的时候早晚稀饭中午米饭。平时吃不到肉。 好的士兵,不说每天有肉,起码要每周有肉,一天三顿都是正经饭,才能扛得住训练和战斗。 这就使得粮食的消耗量远超同样人数的农民。那么算他一年四份 古代战争时期的运输,是人和骡马运输,运十份,到前线可能就二三份。后勤做准备的时候,要数倍于部队的日常消耗量。 所以,平时供应一个士兵一年四份粮食,到打仗的时候,后勤要准备二十份,从地主买七个农户的全年盈余。 十万大军就是七十万农户的盈余粮食,这还只是吃饭问题 |
古代打仗,时间稍长,粮草的消耗和士兵以及武器和装备的总重都可能要重很多。 而这个搬运是个大工程,稍微出点出问题,很可能就会导致部队坚持不下去。 更加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些东西破坏起来极其容易,一把火就全烧没了。 |
提问者自己想想或做个实验,每天都在家吃饭一个月生活费要花多少钱?如果出差一个月生活费要花多少钱?或者只算伙食费看看有多大差距。很容易就比出来了。行军打仗也是一样。 |
2022年封控为什么没吃的了?难道平时上海人不吃饭? 原因是原来的物流系统停了,官方接手了物流系统。跟专业物流系统比起来那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古代打仗也是这么个道理,原来专业的物流系统不足以供应军队,官方要出几倍的粮食去打造一个新的物流系统,粮食当然不够吃了。 |
你在淘宝买完东西,伸一下手,东西就到了是吧 |
战时更耗费粮草,主要是因为运输路上消耗的的粮草多了。 士兵平时在驻地的时候,并不是不用吃饭,但是和平时期军队大多是分散驻扎在各地,往往可以就地解决吃饭问题,直接在驻地附近购买即可。而军队驻扎比较多的地方,譬如首都、边关等地,其实平时粮食耗费也很大。 以明朝为例,为了供应北京和边关的驻军,每年需要运粮400万石,所以设立了专门的漕府和漕运总督管理此事,漕府有12.76万人,运船11700艘,还有海船350艘和水手7000人,其日常开销也是非常巨大,不过因为可以有水路可以利用,因此还不算太吓人。 而打仗时士兵从分散的驻地调到一起,那么只靠地方供应就不行了,需要从后方转运,而且战场未必有水路可以利用,那就只能人力或者牲畜搬运粮食,这个耗费就大了。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专门谈过这个事: 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 出动10万大军,辎重兵占1/3,战兵只有7万,即使这样也需要30万民夫来运粮。民夫消耗的粮草,也需要计算进去,所以看看只有10万大军,需要供养的确实40万人,这粮食消耗立刻就变成平时的4倍。用牲畜的话可以较少人手,但是用牲畜也会面对新的问题: 比之人远,虽负多而费寡,然刍牧不时,畜多瘦死。一畜死,则并所负弃之。较之人负,利害相半。 路上转运辛苦,牲畜又得不到周全的照顾,一旦死了,那么所背负的粮食因为没法携带,就要被一起抛弃,消耗也会上升,和人力运输各有利弊。 所以沈括才会强调“因粮于敌,最为急务”,也就是尽量从敌人地盘上获得粮食,减少自己运粮的麻烦,是最重要的。而两军对垒,也经常攻击对方粮道,就是因为粮食运输太麻烦,而又太重要。 |
古代不打仗的时候军队一般是分散部署,相当于各地补给一小部分军队就行,有些军队甚至还会屯田,厉害点的都能做到自给自足,需要给他们提供的只有副食品、燃料和调味料和马料,大多数也可以在本地解决,因为老百姓也要这些。 而打仗,你的部队集结起来了,你集结地需要提供平时给数十倍乃至百倍的粮食、副食品、燃料、调味料、马料也是一样,这种情况你就需要更多运输车队、农夫为你从周边和后方运输……别忘了,你周边也只能提供其他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粮食等物资,为了补给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运输。 当然了为了这种情况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军事仓库,囤积粮食物资、武器装备什么的,一般只需要前线派人把东西,从仓库里面往外运就行,虽然日常会有囤积的,甚至你是进攻方或者你提前知道了敌人的进攻计划,你还机会筹措更多,但毕竟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后方还是需要不断的往仓库里面运。 而且运输部队不单单要给你运粮啊,他们还要运输备用的武器装备,存储的箭矢弓弦,这些都需要占用你的运输能力,而且他们本身也是要吃饭的,牛马等牲畜还需要草料,这就导致了越远的地方运过来成本越高,但你又不得不运,不然前线就要饿肚子或者没有武器装备,而且人会生病,牲畜会受伤,车轮会受损,物资会损耗,这就要你还要留出额外的运输空间和时间。 好,你前线守住了,你要发动进攻了,你在国内运输的前提下,还需要组织一只对外的运输线了。 而且比起国内,你对外的运输线,还有考虑到被袭击、或者不熟悉地形迷路,前线士兵水土不服病重需要大量医疗补给插队的情况,所以你还要给运输队配上护卫队和向导,这样路上损耗的就更厉害了。 而且随着运输距离的增长,你需要的人马越多损耗也就越多,最终运输吃的比抵达前线还要多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当然了要是战场附近有河流海港这种可以走水路的,那样压力会小不少……但要是不得不走密林、大山……而且哪怕是平原……古代可也没现代那么多硬质路面,这玩意车马一走多……直接变成烂泥地,照样会拖慢你的速度 最后你猜猜你征兆的民夫,他们家里面的地怎么办?过长的战线,过长的时间,甚至会拖垮第二年乃至第三年的税收……因为你第一年收割不及时亏钱,甚至没几个钱……你从哪里拿出来第二年的种子……只能去赊……这还是好的,搞不好就土地兼并被地主给兼并了,那时候……嘿嘿,搞不好多少年收不到税了 |
因为古代没有导弹,不能八百里开外一发干掉一个航母战斗群。 所以,必须要安排人马,亲自上门打仗。 我们出远门的话,要带上干粮零食饮料吧。如果开车的话,还要把油加上、电充上。 古人也一样,出远门打仗,吃的东西要带上。 平时你可以到周围的便利店超市买食物,也可以网购。但是古代没有这么方便,小城市只有少量补给,大城市才有大量补给,野区几乎没有补给,所以相当多的东西都要军队自己带着。 非战争时期,大小城池都会屯粮,以便应对不可预料的收成。所以不打仗,粮食基本够吃。 打仗就不好说了。要养活几千上万甚至上十万的人口,需要把好几座城池的粮食储备全部拿走。拿走完这些城市的人民吃啥?所以需要筹集粮食,不能把人家的应急储备都掏空。能把几座城池掏空的量,要分摊出去,变成十几座城各掏一半、二十几座城各掏三分之一… 中央有粮中央调、地方有粮地方调。中央调粮太远,也可能中央打欠条地方先调。有粮多调、少粮少调、无粮不调…诶领导,你都来我们县问粮草了,顺便把我们县前年申请的两千石稻米批一下呗?诶领导别走啊!领导留步啊! 行军打仗,光是个吃饭问题,可能要涉及几十座甚至更多城池的粮食调度。而且大规模的粮草动作,也是给周边势力宣告自己的军事意图,很可能因为意图暴露导致对方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粮草涉及的军事、政治要素非常多,能搞坏敌对势力的粮草供给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摧毁敌人的军事意图。同时,围绕粮草也可以针对性实施的策略类型也非常多,不仅仅是烧粮仓、断粮道,也可以争夺敌军活动范围内其他城池的屯粮,也可以用多余的粮草策反周边缺粮城池的守军为己所用等等…聪明的军事家,就“粮草”二字他们可以玩出各种花样。 军事知识,梦幻联动: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