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我对郭沫若没有一点好感?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为什么我对郭沫若没有一点好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每次看书时,经常会看到郭沫若经常执意干某事结果却被后界否认。
412前后被杀的共产党员高层有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两位创始人之一
赵世炎 早期中共高层 党内地位长期高于周恩来
陈延年 早期中共高层 中国共产党两位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长子
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时局中
时任国府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中将衔的郭沫若
八月参加南昌起义,被国府通缉被迫流亡日本
郭沫若是坚决的抗日派,胡适是彻底的投降派!
现在,郭沫若被黑得一塌糊涂,胡适被捧得一塌糊涂!
别的不说,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公开发文骂常凯申,键盘侠们敢不敢?
因为郭沫若同志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是学阀,生前沒有养一帮子弟子和门客。
郭沫若,软骨头?瞧不起?
人家四一二后入党,七七事变回国。懂点历史的都知道什么含金量吧


四一二后毅然决定加入共产党的人,还需要去质疑他的骨气吗? 这是这一个事实就足以说明很多似是而非的谣言有多么可笑了
感谢因为你的提问,让我从回答中对郭沫若同志有了更多的了解。
和敬仰。
郭沫若是真心想干点什么的,可能有时候会显得不那么美观。
可能有人会诟病他对毛主席谄媚,可是如果换做你呢?
那可是毛主席啊,我可能比郭还要谄媚。
譬如勇?,也战?,也休息,也饮?,?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尊为性交?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根据的。然?,岂不冤哉?
——鲁迅
因为现在文化圈都是胡适这个投降派的徒子徒孙啊。
这张图真是哪里都可以用到


郭沫若去世后,是由时任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致悼词。
盖棺定论第一句就是:
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人民日报 1978-06-19电子版,人民日报历史 (govopendata.com)
1927年,别人脱党,他入党;1937年,别人逃亡香港,他从日本回国抗日。
国共两党合作期间,他是国民党将军;国共分裂,他毅然决然放弃高官厚禄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
他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对甲骨文有研究,写过历史剧《蔡文姬》《卓文君》等。
其为人为文自是人中翘楚。
对他,我也不喜欢,只是很佩服!
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如果有他身上的铮铮铁骨,那他就可以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了。
一个人如果有他一半的历史水平,就可以称为历史学家了。
一个人如果有他一半的文学水平,大可可以称之为文豪了。
现代文人六大家:鲁郭茅巴老曹。在文坛上,他是仅次于鲁迅的人。
像郭沫若这种人,不是用来被人喜欢的,他是用来被人敬仰的。
明人不说暗话,把舌头捋直了说:很多人不喜欢郭老,是因为不喜欢教员,因为他跟教员走得很近。
郭沫若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提法我们以前是不大说的,这是他被黑最大的原因。因为很多人都觉得郭沫若是一个风派文人,是墙头草,哪边有权势就跟哪边走。事实上,他是有自己坚定的信念的。郭沫若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是创造社的领袖。1924年,他翻译了日本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在翻译过程中,他以列宁学说和苏俄道路为参照,批判了河上肇的观点。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伐战争,经过实际的战争的淬砺,更加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所以从1924年到北伐战争,这段时间是他的一个转变过程。他曾经多次说在翻译完《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后,他的思想就定型了,再也没有改变。
第二点认识,我想谈的是郭沫若中共党员的身份,他是中共长期的秘密党员,革命者是他的首要身份,他是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郭沫若是南昌起义撤退途中,在周恩来和李一氓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处境最为危险的时候,国民党正在清党,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都被杀害了,也有很多共产党员意志不坚定而脱党。不久郭沫若受到国民党的通缉,在日本流亡了十年。


郭沫若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秘密回到国内,其公开的身份是无党派民主人士。实际上,他回国后就恢复了组织关系,是在周恩来单线领导下的秘密党员,他以代号“K”交党费,他的身份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连他的夫人和孩子都不知道这个身份,这一身份一直保持到1958年重新入党。他曾经跟周恩来说要公开自己身份,周恩来说你作为无党派的身份更加有利于我党的事业。
第三点认识,郭沫若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是为革命服务的。1928年流亡日本,他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写下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开山之作。这本书不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介入了当时的理论斗争。当时理论界正在讨论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以验证马克思关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理论是否适合中国社会。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但是郭沫若通过历史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的,以此来证明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是具有合法性的科学道路,这是他的学术研究。他后来研究甲骨文和金文,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更好为现实革命服务。一直以来,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是为中共的革命斗争服务的。
这是我对他的三点认识。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谈有关他的谣言。
谣言一:郭沫若在十七年期间是表里不一、逢场作戏的两面人
所谓“十七年”是我们当代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指1949-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十七年。这一谣言主要来自于《反思郭沫若》这本书,作家出版社,1998年出版。


大家看这本书的封面很有意思,它是两个郭沫若的半张脸。左边半张脸是红色的,右边半张脸是蓝色的。什么意思?郭沫若是阴阳脸,就是表面上是红的,心里却是蓝的,表里不一,两面派。这个书的封面就代表了这本书所选文章的整体观点。
大家都知道,郭沫若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是大唱赞歌的,歌颂长江大桥,歌颂原子弹上天,歌颂卫星发射成功,他对社会主义可以说是各种唱赞歌。但是这本书的作者说,郭沫若私下不是这样的,说他猛烈地批评那个时代,称那个时代人际关系尔虞我诈,他对他的职务也感到不满意,各种批判。同时,他对他的赞歌也很不满意,说他的《新华颂》《百花齐放》以及其他诗歌都是应制应景之作,他都不满意。总之,这本书说郭沫若就是两面人,公开的时候唱赞歌,私下的时候反对那个时代。
这些谣言的论据来自哪里呢?这本书的编者丁东的文章中提到了《郭沫若书信集》。他认为,在《郭沫若书信集》里面,只有写给陈明远的信是口吐真言,关键性的证据就是郭沫若写给陈明远的信。


郭沫若的确跟陈明远有过通信,这些信件现在保存在郭沫若故居的有9封,陈明远保存了3封。总共有多少呢?只有12封。但《郭沫若书信集》里有多少封?69封。这说明多出来的57封信是没有原件的。对此,陈明远有一个解释,他说因为文革时候抄家,把那些信都抄走了,他就凭着自己的记忆,把郭沫若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写了下来,后来他就把这些所谓的书信发表出来,并提供给了《郭沫若书信集》的编者。此后大家以为它们就是真实的材料。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郭沫若书信集》出版后,郭沫若的秘书和郭沫若的女儿都曾写文章来批驳陈明远提供的书信,他们说除了12封原件外,其他57封都是假的。我赞成他们的意见。我认为没有书信手迹和手迹照片为证,且又不是在郭沫若生前发表的信件都是可疑的。我们历史研究讲究实事求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要存疑。
郭沫若的秘书进一步说这些信都是假的,因为郭沫若跟陈明远的通信时间是1956年到1963年,而这些信所署的写作时间很多都是在1956年之前和1963年之后,明显是假的了。1963年,郭沫若跟他的秘书说,你们给陈明远写一封信,给他说,他要求的我都给他办到了,以后不要给我写信了。写给郭沫若的信只有秘书筛选了之后才能到他的办公桌上,他是国家领导人又是大文豪,每天收到的信件成百上千,看不过来,秘书要筛选一遍。秘书回忆说,此后陈明远的来信,他们都不会给郭沫若看的,自然郭沫若也不会再给陈明远回信了。
在伪造的信里面,郭沫若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对自己诗歌的不满。假如这些信按照陈明远说的,真的被红卫兵抄走了,红卫兵不会不把它公布出来的。红卫兵在文革开始的时候,已经攻击过郭沫若,已经要抄他家了,亏得周恩来趁机提出了包括郭沫若在内的12人的保护名单,郭沫若才能够幸免。
陈明远这个人在文革时期,因为伪造毛主席诗词案被关进监狱,出来之后对那个时代充满了痛恨,80年代写了很多诗歌诅咒那个时代。同时他为了自己的名声,又说他写诗是郭沫若教的。一个对那个时代高唱赞歌的人,怎么会教出这样一个诅咒那个时代的学生来呢?所以他要自圆其说,污蔑郭沫若是两面派,伪造了这些信。而这些信又跟一些有着特殊目的的人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就出现了阴阳脸郭沫若。
除了这些信之外,郭沫若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表达过对50-70年代的憎恶之情,也没有在任何场合说过《新华颂》和《百花齐放》是应景应制之作,只有陈明远信件这一个证据,而且这个证据还是假的,我们由此就可以确定这些都是假的了。所谓两面人的形象,是陈明远和丁东等人塑造出来的。
谣言二:郭沫若是跪舔权力却不受待见的可怜文人
这个谣言的证据主要有两个。先说《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首在网上广为流传的诗歌。这首诗是怎么出来的呢?
这首诗最早出现在2012年凤凰视频“腾飞中国:文化纪事(76)郭沫若与领袖和诗”中,节目未给出处。第二次出现是在高晓松《鱼羊野史》第1卷第93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名为《毛主席,你赛过我的亲爷爷》,也没有出处。网上的出处是《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但并没有这本书。
我们研究郭沫若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文选》从来没有编到过第12卷,郭沫若也没有自己编过文选。超过12卷的只有两套,一个是《沫若文集》,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版的共17卷,另一个是《郭沫若全集》38卷。从来没有过《郭沫若文选》第12卷这样的书,郭沫若的书更没有超过765页的,最多500来页。这个来源一看就是假的。
我已经参与了五年的《郭沫若全集补编》的工作。补编编了27卷,我们找了相当多的资料,包括没有发表的手稿,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佚作,我们都找了,但就是没有找到这首诗。可以确定地说,这是一首假诗,别有用心编造出来的。这是第一个假材料。
第二个假材料是有关书法方面的,信上写着“比目鱼同志:若论书法,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的强。康生”。这一看就是假的。


首先,我们看信笺,信笺上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康生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个是党的职务,一个是政府的职务,担任党的职务的他不可能用政府的信笺。
第二,没有落款日期。大家读手札都知道,一封信一定会有落款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或者某日。但这封信啥也没有。
第三,没有上下文,我们写信都会有上下文,比如第一句会说,你的信我收到了,然后谈论什么事件,等把事情谈完了,结尾会说此致敬礼之类的话,但这封信什么都没有。没头没尾,突然就来了这么一句。
第四,一位中央高层的领导人,诽谤另外一个国家领导人,说人家的坏话,要是与收信人的关系不是特别亲密,谁会这样干?康生又不是傻子,他城府那么深,他会跟一个人说另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坏话吗?除非是他特别亲密的朋友,比目鱼是谁?康生的朋友中没有比目鱼,后来有人说比目鱼是字库专家的名字,他把康生的字集到一起就成了这样的一个作品。
这两份假材料都指向郭沫若和中共高层的关系。郭沫若跟毛泽东的关系,跟周恩来的关系很受大家关注。郭沫若抗战时期就跟毛泽东有书信往来,50年代、70年代也写过赞美毛泽东的诗,他崇拜毛泽东,跟其他中共党员崇拜毛泽东一样,这都没有问题。毛泽东才华横溢,而且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郭沫若对他有赞美、有褒奖都是正常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面,毛泽东从1968年党的第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式开始就一直批评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在多种场合有近十次的批评,包括与基辛格、周恩来、江青、张春桥的谈话,都说十批不是好文章。郭沫若一直抵着压力没有做检讨,一直到1974年2月实在扛不住了,才写了一首七律《春雷》做检讨。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扛了五年之久,一般人是扛不住的。这从侧面说明,郭沫若对毛泽东不是谄媚。


1949年毛泽东与郭沫若
郭沫若和周恩来,郭沫若和毛泽东等人的关系,只能说有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也有革命同志内部分工的关系,但是他们是相互尊重的关系。郭沫若跟康生也是相互尊重的关系。
现在为什么有人要这样地去说他们的关系呢?就是硬要把郭沫若和毛泽东的关系,说成是臣和君的关系,甚至说成佞臣与昏君的关系,这是把我们社会主义时代扭曲为封建时代,不仅给郭沫若摸黑,也把社会主义妖魔化。
谣言三:郭沫若两性关系混乱,对于立忱始乱终弃
这个谣言讲的是郭沫若两性关系混乱,对于立忱始乱终弃,1979年于立群知情后自杀……郭沫若娶了姊妹花,蹂躏人家等等。
这个谣言是从哪儿来的呢?来源是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发表的《于立忱之死》。在这篇文章中,谢冰莹讲在将近五十年前,有一天她的闺蜜于立忱在医院,让谢冰莹去看她,谢冰莹以为是在普通病房,去了后发现是在产房做人流手术。于立忱流着眼泪告诉谢冰莹,这都是郭沫若那个大骗子害的。整篇文章就是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后来广泛流传,在网上演绎成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两性关系,后来于立群知道后又自杀了。那么,这篇文章是真的吗?


一个老太太回忆50年前的往事,居然像剧本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历历在目,非常清晰,可能吗?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会有那么清晰吗?一个字一个字都能回忆出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历史研究讲究的是证据,谢冰莹这篇文章发表在郭沫若和于立忱都去世之后,当事人都死了,你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为什么不在人家生前说?你在人家生前说,若你说得不对,人家还可以纠正,但是人家都死了,你要怎么说就怎么说。还有,为什么只有谢冰莹一个人在说这件事?其他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过,这可能是真的吗?孤证不足为凭。
第三,谢的故事跟知情人士林林的回忆恰好相反。林林跟于立忱、于立群关系很好,他们都做过新闻记者。林林说于立忱病重的时候,是在他家住的,谢冰莹没有参加于立忱的葬礼。谢冰莹若真是于立忱的闺蜜,于立忱病重的时候,为什么要去一个男生家住,不去闺蜜家住?如果你真的是她的闺蜜,人家都死了,你为什么不来参加葬礼?这恰好说明了谢冰莹和于立忱没什么关系。于立忱即便有了那样私密的事情,也不会告诉谢冰莹。谢冰莹在编造故事。
第四,我们要注意这篇文章写作的特殊背景,文章最后几段大力歌颂的是领袖蒋介石,文章说我们这个领袖蒋介石对堕落文人郭沫若那是非常之好,但是这个投机文人根本就不领我们领袖的情,几次背叛我们的领袖,这个文人真是该千刀万剐。读到这里,我们就突然明白了,她是在国共两党冷战的特殊背景下写的,意识形态立场不同的国民党人在诅咒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于是用这样的故事来诅咒。这个文章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网络上,人们不去注意这篇文章的真伪,而把它大肆宣扬,这就成了郭沫若玩弄姊妹花。真相是什么呢?郭沫若和于立忱确实有过交往,这都是郭沫若自己写在他的文字里面的,写得非常清楚。当时郭沫若正在东京流亡,而于立忱则是《大公报》驻东京特派记者,于立忱去拜访郭沫若,郭沫若带着郁达夫去回访,后来于立忱就回国了。郭沫若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发现于立忱已经死了,就写了《断线风筝》,后来还两次拜谒于立忱的墓,把《咏风筝》这首诗写下来送给于立群。于立忱和郭沫若可以说是比较好的朋友关系,超出朋友之上的两性之间乱来的关系,是没有的。
那个时代的文人有过几次婚姻经历是正常的。郭沫若的发妻是张琼华,是他20岁的时候,他母亲给他操办的,结婚那天他就不满意。


张琼华与郭沫若母亲
后来他去日本留学,跟日本的护士安娜产生爱情,一起生活了21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自己秘密回国,因为日本警方的监视,郭沫若不能带妻儿。


郭沫若、安娜和孩子们
郭沫若回到国内和于立群结合,于立群最后陪伴他走过了40年。婚姻之外,他只对一个人产生过感情,那就是大革命时候的安琳。南昌起义撤退时,安琳作为女战士照顾郭沫若。郭沫若对安琳的感情安娜和于立群也知道,他还写在自己的文章里,全世界都知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绯闻,这是我研究的结果。1938年之后,郭沫若一直是文化战线的领导人,所有的歌舞影星都是他的部下,但他没有跟任何人发生过绯闻。


郭沫若、于立群和孩子们
谣言四:《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是为了逢迎毛泽东
《李白与杜甫》这本著作是郭沫若1967年开始写的,197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文革时期少有的学术著作之一,当时出版的著作都是马恩列毛鲁迅。这本书面世之后影响特别大。怎么看待这本书,人们也是众说纷纭。最普遍的看法是这本书是为了迎合毛泽东。那么这个谣言是从谁那里来的?钱钟书。
1979年钱钟书访问美国,夏志清问他,郭沫若为什么要写《李白与杜甫》,钱钟书说老人家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郭沫若听从“圣旨”,就写了《李白与杜甫》。这个话后来就被夏志清写进了书里,在美国学界广泛流传,且很快传到大陆来。1980年,《北京晚报》发表文章说某个领导人喜欢三李,郭用对比的手法贬低杜甫赞扬李白。后来这话又传到台湾去了,这些言论在海外大陆、两岸三地传来传去,到底符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郭沫若在书里面已经说了他写这本书的动机。他说:“以前的专家们是称杜甫为‘诗圣’,近时的专家们是称为‘人民诗人’。被称为‘诗圣’时,人民没有过问过;被称为‘人民诗人’时,人民恐怕就要追问个所以然了。”
大家读《李白与杜甫》就会发现,他主要批评了三部著作,分别是萧涤非《杜甫研究》、冯至《杜甫传》、傅庚生《杜甫诗论》,这三本著作都是50年代后出版的,在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大,被视为杜甫研究的代表作。郭沫若写《李白与杜甫》,主要是一种学术上的对话,跟这三个人对话。


读过这三本关于杜甫的著作,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杜甫在一千多来以来都被称为诗圣,人们觉得杜甫特别伟大。经过新文化运动,对杜甫的评价没有变,梁启超、胡适都觉得杜甫是伟大的,而李白则是个人主义者。又经过了1949年后的思想改造运动,人们还是认为杜甫是最伟大的。郭沫若就发现问题了。按理说我们这个世纪经历了两次大的思想改造运动,为什么杜甫不倒?为什么杜甫是一个图腾?郭沫若要挑战的是这样的一个学统和道统。
因为杜甫维护现存体制,主张规训,无论是对君还是对民,都是要在一个现存体制下面来做事情的。但是郭沫若恰好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他跟杜甫在思想上是不合拍的。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人,郭沫若也是浪漫主义的人,当有人骂李白是个人主义者的时候,胡适、钱钟书、季羡林等人也骂郭沫若是个人主义者。所以他从李白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他从杜甫身上看到的是胡适等人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李白与杜甫》,就是要对那些维护现有统治制度,维护已有利益的这样一些人进行抨击,从而主张一种真正的解放,主张叛逆。在这种情况下,他写《李白与杜甫》是一种非常有学术勇气的行为,要把千年以来的定案给颠覆掉。
我之所以说他不可能是在迎合毛泽东,为什么呢?首先,毛泽东尽管在1958年说过喜欢三李,但是他后来又跟江青和张春桥说过,李白算什么?他就知道功名,后来被充军了。可见毛泽东对李白的看法是辩证的,既看到了李白身上浪漫主义的比较潇洒的一面,同时又觉得李白的功名心很强。郭沫若假如要迎合毛泽东,也不会这么拙劣。毛泽东的辩证法,郭沫若当然比其他人更了解。
第二,何况《李白与杜甫》并没有扬李抑杜,而是要双双打破李杜这两个图腾。郭对杜甫有很多贬低的话,但是当写到杜甫喜欢吃牛肉,喜欢喝酒的时候,他很高兴,喜欢杜甫的这一面。他对李白有很多赞扬的话,但当他写到安禄山占领中原,李白不但不在那里组织抵抗还逃跑的时候,他对李白也是讨厌的,觉得李白很庸俗。郭沫若对李白和杜甫都是在辩证地看,既看到他们有高尚、可爱的一面,也看到他们有庸俗的、不可爱的一面。这才是郭沫若对李杜的态度,并不是说在扬李抑杜。
为什么造谣的是钱钟书?我们知道钱钟书和萧涤非是同学,清华大学1933年左右的同学。郭沫若那么批评萧涤非,钱钟书不高兴。郭沫若又批评了冯至,冯至和顾颉刚则是胡适的学生。1966年,郭沫若在人大会上说我要烧书,这个被人诟病了,说你不应该这么说。顾颉刚在日记当中说,郭沫若这个人写古装戏,写才子佳人,这个人很怪,他在人大会上说烧书,我们皆不满意。郭沫若做了检讨,他们还不满意。郭沫若还批评过沈从文,沈从文又推荐过萧涤非的书。你会发现这种人物关系,千丝万缕,北大清华那帮文学研究学者,相互之间都是同学,都是有师友之谊的,郭沫若得罪一个沈从文,得罪一个萧涤非,背后就是一大片。
他们这一帮人,尽管在50-70年代表面上被压抑着,实际上他们占据着各个高校的关键位置,1978年后他们重新把握话语权,这帮人当然会对郭沫若进行重新评价。复出之后,他们的观点跟海外反共的夏志清们的观点一拍即合,他们都不喜欢郭沫若。
谣言五:因为郭沫若的批评,沈从文中途折戟,从文坛消失
这个说法主要来自沈从文的弟子汪曾祺。他说对沈从文打击最大的就是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有了这篇文章以后,沈从文就从文坛消失了。陈徒手《午门下的沈从文》这个文章影响也很大,“现在想来,郭沫若批沈从文是不公平的,这是一种政治性贬低。郭为了政治意图一边倒,揣摩上面的意图,他当时批评许多人都是错误的。”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首先要看批评的语境。


周恩来写给郭沫若的信件
1946年12月31日,周恩来从延安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当时国共和谈失败,周恩来被迫从上海回到延安,接连给郭沫若写了两封信,这是第二封。周恩来说,再过一年半载我们这边的情况就会有质的变化,你那边的情况,希望你站在民主运动的前头,我们来个里应外合的斗争。周恩来还说我们站在外面打,你要站在里面响应我们,而且你要站在里面的前线,你要站在里面的领导的力量上。这是什么意思?郭沫若是中共秘密党员,当时在国统区从事民主运动,周恩来给他下达了任务,要他在那边领导民主运动,这被称为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是郭沫若的任务和使命。


1946年周恩来、郭沫若、李维汉
沈从文这个时候在干什么?他三次挑战郭沫若的使命。
第一次挑战是1946年,沈从文写了一篇长文章《从现实学习》,其中两点让民主运动人士大为光火。第一个是他批评昆明的民主运动,他说一帮政客文人表现欲太强了,一帮银行家的功名欲太强了,结合起来就形成“民主堡垒”;他批评的人有闻一多、李公朴、费孝通、吴晗等。第二点,当时正在进行联合政府的谈判,准备组织一个国府委员会来取代国民政府,有40个委员,其中有1/3否决权,当时中共和民盟联合起来想要争取14个委员的名额,这个事情在当时争斗得很激烈。沈从文看不过了,他说,你们这些人争来争去,不就是想当官吗?实际上是他曲解了,为什么要争名额?因为这一个名额决定了未来是联合政府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但他理解不到这一点。
沈从文的这篇文章发表过后受到了很多批判,最先批判他的是民盟成员王康,在《文汇报》五次连载文章批评沈从文,特别谈到沈从文将闻一多之死说成愚人一击,闻一多明明是被国民党特务给杀害的,你还说愚人一击,这是为国民党推卸责任。全国文协上海分会也开了一个会,他们说有一些人自鸣清高,站在一边说风凉话,这些人的代表就是沈从文。这个会议纪要在《文汇报》也发表过。
郭沫若因为有事没有参加这个会,但他写了两篇文章《路边谈话》《新缪司九神礼赞》,两篇文章都批评了沈从文,但是没有点名。郭沫若说有些大学教授说我们想当官,大学教授就不是官吗?有些人说只有写小说才好,我们那些写杂文的,写诗歌的,搞绘画的,搞摄影的就不好吗?大家都做出成就了。这两篇文章都给沈从文留余地了,没有点名。但是沈从文不理他,继续挑战。
第二次挑战是1947年1月,沈从文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家与新书业》,沈从文在其中说,之所以职业作家生存艰难是出版业不健全,创造社为什么倒闭了呢?书业竞争,自己经营不善,创造社倒闭。这就彻底惹怒了郭沫若,因为他是创造社的领袖,是创造社的主要负责人。郭沫若说你这个简直是瞎说,创造社明明是被国民党查封的,你这是伪造事实,拙劣犯罪。职业作家生存艰难那是因为国民党的压迫,你写书发表不了,写文章给你删删改改,你能不生存艰难吗?他就这样批评沈从文。
第三次挑战,先说1946年9月的文章《北平的印象和感想》,沈从文说现在的年轻人跑去张家口,就是胡闹,图热闹,做无望流血。这个事情让郭沫若很恼火,张家口都是解放区的代名词,沈从文说张家口在做无望的流血,不等于在说共产党白搞了吗?实际上是在诬蔑共产党,推卸国民政府的责任。1947年10月,民盟在上海的总部被国民党查封了,被迫停止活动。沈从文写了《一种新希望》。他说民盟停止活动,是因为他们内部人事关系没搞好。郭沫若在1948年2月写了《斥反动文艺》批判沈从文时写道,你的小说怎么样呢?《摘星录》等小说为“文字上的裸体画,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还批评沈从文存心做一个摩登文素臣。文素臣是对封建统治忠心耿耿的形象。
郭沫若的批评是比较厉害的,但对沈从文有影响吗?没影响。当时不止郭沫若,几乎一半的舆论都在批评沈从文。沈从文有一点怕了,他就说怕中共,怕民盟。而郭沫若此时公开的身份是无党派人士,怕中共,怕民盟,那就是不怕郭沫若咯。
清华大学解志熙教授认为,郭沫若等人对沈从文的批评,沈从文也不惊慌,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城,威严而和气,沈从文看得高兴,觉得早知如此,自己就该当一名随军记者,可见他的自信还在;并且在这前后,一些地下党、革命干部、以至中共的高级干部陈沂等,都去看望过沈从文、安慰过沈从文,他又有什么好惊慌的?汪曾祺说郭沫若的一篇文章把沈从文打成那样,沈从文心里可能觉得这只是小意思。


晚年的沈从文
1949年后,新政权给了沈从文很多机会。首先是1950年把他派到华北革命大学学习,很多人去学了之后,都受到了重用。沈从文也去了,但他看不起那些教员,也看不起那些学员,跟厨师关系好,天天去炊事班里跟人家聊天。
1951年底,沈从文去川南参加三个月土地改革,他去了过后,又嫌人家菜难吃,又嫌工作艰苦,特别想回来,想写小说,但又担心写不好。
所以这两次改造,沈从文都不顺利。沈从文是非常强大的人,真正对他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的是1953年开明书店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合并,开明书店给沈从文写了一封信,说你以前写的小说,不适合新社会了,纸型烧了。这个对沈从文打击很大,他就不写小说了。尽管如此,沈从文在1953年之后也写了很多诗歌、散文,风格跟1949年之前完全不一样,他也在坚持写,只是说对于有些批评家来说,这个就不叫文学了。
总结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谣言?有四个方面的背景。
第一,在1978年后,我们进入一个后革命年代,在学术界,在文坛和学术圈当权的是复出者和海外学者。海外学者的影响特别大,他们的观点是我们进行评判人物和作品的主要标准,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风靡一时。另外一批就是复出者,50-70年代被压抑的那帮人复出了。这两种势力结合起来,对于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郭沫若等人,自然要重新评价了。
第二,研究范式转移了。1978年之前我们评价一个人物或事件,会以他对革命进程的推动为评判标准。1978年过后,则以是否有利于中国进入西方社会为评判标准。人们觉得50-70年代的那段实验是走错路了,我们理解不了那段时间做出重要贡献的郭沫若的成就。
第三,我们对学术的看法不一样了,现在强调的是学术的自由与尊严,强调的是学术的独立。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纪念碑,我们反复宣扬,要求为学术而学术。郭沫若强调的是为革命而学术,所以人们会觉得郭沫若做的是假学术、伪学术。
第四,我们对文学的看法也不一样了。今天看文学,我们评判文学是文学性是审美,是它反映个体心灵的深度和文学技巧的圆润作为我们评价一个文学作品的标准。但是在郭沫若那个时代,我们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是是否为革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按照今天的标准,我们自然理解不了郭沫若,我们会觉得郭沫若为革命而创作的学术,为革命而写作的文学作品,都是攀权附势,都是迎合毛泽东,我们理解不了他们心中的革命事业,这是我们主要的背景。
我们辟谣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在有一些真凭实据的基础上,重新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学和历史。同时,我觉得在当下这个时代,需要迫使我们严肃地去思考20世纪中国革命的经验,社会主义的经验。我们不能把那段过往从历史上抹去,我觉得还是应该认真地、严肃地去思考它的经验教训,而不是妖魔化。
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的知识分子应该从80年代的那种被全球化拥抱的热情当中摆脱出来,重新定位我们知识分子跟政治的关系,跟媒体的关系,跟政权的关系,跟民众的关系。现在的知识分子,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是把自己摘出来,跟什么都没有关系,对什么都冷嘲热讽,而郭沫若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而郭沫若可以作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借鉴和资源。
郭老是国民革命军中将,412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黑暗时刻,发表讨蒋檄文。毅然加入共产党,并作为核心指挥人员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核心成员在新中国从军的基本上是元帅,从政的基本上是国级副国级领导人。郭老副国级。可以说郭沫若是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之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有人妄图把郭老等同于普通文人,肆意污蔑。
郭老天纵奇才,在诗歌戏剧古文字历史。。。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人品贡献成就都是刚刚的。
你对郭沫若没有好感?真是莫名其妙。
讨厌郭沫若的人一般都是喜欢胡适的
喜欢胡适的一般都是捧蒋公臭脚的
捧蒋公臭脚的一般都是向往民国的
向往民国的一般都是在淞沪抗战时会偷溜美国和香港的.....
我年少时候也看过很多对郭的抹黑,说他“溜须拍马”教员,当时觉得他一点文人的骨气都没有。
后来经过我的独立思考,我读了教员的书,看了教员的故事,了解了教员的事迹,发现教员就是天降伟人,谁人不服?崇拜教员就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郭老崇拜教员自然而然。
现在再一想,郭老不是郭老,那就是我的大师兄啊!
其实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越深入了解,越会发现所谓的清流啊什么陈寅恪啊胡适啊沈从文啊,其实是人造的神话。而且都有种知识分子的自私和狭隘。
例如,很多人说梁漱溟多么有骨气,其实他极其狂热地歌颂大跃进。你在他日记里,能发现,他说今天听了郭沫若讲话,甚好。像金毓黻,现在看他的日记记载,今天听了郭沫若院长讲话,批评知识分子具有孤芳自赏、坐井观天的缺点,他在日记里感叹郭沫若说的太对了,自己就是因为孤芳自赏,所以学术上没做出扎实成就。现在看夏承焘日记,里面写今天我读了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感叹我实在是赶不上郭沫若。现在看钱玄同日记, 里面写今天读了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感叹郭沫若见识真屌。现在看俞平伯跟顾颉刚的通信,他们甚至也倾向郭沫若说兰亭序不是王羲之写的,根本没觉得郭沫若是瞎扯淡。事实根本不像后人意淫的那样。
这样回过头来,回顾郭沫若,会发现,郭沫若反倒要更无私坦率得多。这是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
郭沫若死的时候,胡适的学生顾颉刚在日记说,郭沫若爱才。为什么右派学者会说“郭沫若爱才”,而不是像后人说的他总是迫害别人?大凡知识分子喜欢以师生同窗关系搞小团伙,其实郭沫若反倒没有这么多的门户之见。事实上,连反共的夏至清都说
郭沫若在1937年前的考证文章,有一点值得同情。因为五四以后,胡适傅斯年在北大形成了学阀系统,郭沫若是以反抗这个establishment的叛道者出现的。
其实我也是受当代的审美规范培养的。什么现代主义啊,魔幻现实主义啊,传统美学啊,但是接触得越多,越让我怀疑其真实价值。当回顾郭沫若的时候,却意外发现郭沫若的那种审美世界,原来比什么余秋雨余光中木心沈从文什么的强得那么多。
很多东西就怕比,记得出过一本《历史这堵墙—近现代名家历史散文选》,把郭沫若文章跟别人放在一起,立马会感到郭沫若的水准。
越深入了解郭沫若,会越理解《论语》里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但是他又是那么巨大,如一个庞然大物,盘亘在中国文化史上 ,几乎无法看清他的全貌。


郭沫若建国前没什么好说的,真·铁骨铮铮。
郭沫若建国后看你个人观点。
当“不加掩饰的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在公开场合服从集体声音”、“以国家大事为重”发生矛盾的时候,你支持哪一点。
你如果觉得前者更重要,那么你对郭沫若没好感,很正常;
你如果觉得后者更重要,那么你对郭沫若没好感,很奇怪。
郭沫若在建国后的几个“黑点”:
斯大林贺寿诗。把农民当成自己的父亲,愿意“把他脚上的黄泥舔个干净”,丢了“文人”的“傲骨”。定陵考古;坐视儿子的死亡;在特殊时期附和,在拨乱反正中声讨,变换了阵营。
第一个,斯大林70岁的时候,主席正在和苏联谈判收复东北和蒙古:为了收复失地,“阿谀奉承”是错误吗?
如果你认为宁可丢了蒙古和东北,也不能丢了文人的“气节”:那么郭沫若做错了;
如果你认为宁可丢了文人的“气节”,也要收复蒙古和东北:那么郭沫若做对了。
第二个,这涉及到一个认知问题。在那个时代,农民是不是文人的“衣食父母”?对待自己的父母,需不需要“傲骨”?
如果你认为农民不是文人的“衣食父母”,或者对待自己的父母,仍然需要“傲骨”:那么郭沫若写错了;
如果你认为农民是文人的“衣食父母”,且对待自己的父母,不需要“傲骨”:那么郭沫若写对了。
第三个,参考定陵博物馆展出文件。事情是吴晗提出的,告诉郭沫若明史研究者已经集体同意,然后请郭沫若联名递交报告。
郭沫若既不通明史,又不懂考古,他怎么否决明史专家的申请呢?只有递交上去,由夏鼐等考古专家进行判断。
整件事情中,不管是郭,还是后来国务院的几位负责人,其实都是工具人。整个过程集中在吴晗为代表的明史研究者,和夏鼐为代表的考古专家之间的专业讨论和决定。工具人们只是提供了这么个机会。
指责一个工具人需要为定陵负责,和指责一个递文件的瞎子偷看国家机密,有什么不同?
所以,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对于完全不懂的领域,郭沫若是否应该提请该领域的专家们进行讨论?
如果你认为不懂的领域不应该找专家们讨论:那么郭沫若做错了;
如果你认为不懂的领域应该找专家们讨论:那么郭沫若做对了。
第四个,郭沫若有明确记录的因为冲击而死的儿子是郭世英(郭民英只是猜测),于1968年4月坠楼死亡。而他被迫害的理由是:谁“包庇”了反动学生郭世英?,而当年救了郭世英的,是总理。
所以,这件事情的本质是:救儿子会导致总理受到冲击;保护总理会导致儿子受罪,甚至死亡。
如果你认为儿子最重要,国家的勉力运转不重要:那么郭沫若是错的;
如果你认为国家运转最重要,不管代价有多大:那么郭沫若是对的。
第五个,在那段时间中,郭沫若除了写了这些诗文,还有以下的政治行为:
郭沫若与院党组专门向中央汇报,建议对科学家采取保护政策:凡回国不久的,不参加运动;对于思想问题与政治问题一时难以区别的,先作为思想认识问题处理;对于一些著名科学家,即使是对问题认识错了,只采取谈话方式给予帮助,不能采取批斗方式。
郭沫若与院党组经常巡视各地,监督保护政策的落地,以及援救被批斗的科学家。比如金属物理学贡献极大,55年就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也就是院士)的葛庭燧。就是当时跟着郭沫若见教员,党组的张劲夫坐飞机从沈阳捞出来的。
1967年1月负责中科院日常工作,尤其是支援“两弹一星”的张劲夫收到冲击,所谓的“院联夺”接管中科院。随后,在组建中科院革委会的过程中,主席和总理少有的共同明确要求郭沫若担任革委会主任,“院联夺”指定的陈伯达被明确禁止加入。至此,郭沫若成为几乎唯一的,还能够在革委会中发挥作用的原院领导。
郭沫若在有限的施展空间内,继续推进“两弹一星”的工作,使得在交接过程中成功完成了氢弹试验(世界上第四个国家,比法国早一年),1970年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第五个国家,比英国早一年)。
美国常年计划用核武器解决中国(比如56版和64版);
而苏联也在中苏交恶中对中国进行核讹诈(比如崔可夫的发言)。
1970年,中国也有枪(导弹),有弹(核弹),有瞄准镜(人造卫星),形势回到均势了。
所以,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保护国家命脉工程和人员,与个人名誉发生冲突时候,应该选哪一个。
如果你认为个人名节事大,国家命脉工程事小:那么郭沫若做错了;
如果你认为国家命脉工程事大,个人名节事小:那么郭沫若做对了。
当回答了上面的问题,郭沫若在建国后到底做的对不对,也就一目了然了。
私货:
我认为这5点,郭沫若都做的没问题。换成我,我也能做到1235;至于第4条,请等我有孩子之后,再问我。只是,大概是做不到的。但是,郭沫若也不一定是做到了。因为他当时只是先压下来,然后去了解情况。然后在秘书到达前的3个小时,郭世英已经坠楼死亡。自从1968年中期,郭沫若被进一步排除出中科院革委会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审查就开始了。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就是这个阶段中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这属于猜测,因为赵九章没有留下文字资料,所以没办法下结论),此外,还有大量的人员被迫害而死。虽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但是在1967年末,卫星研制的第一批成果已经到手。随后中科院大量人员被调往新的部门工作,完成了卫星的制作总装等工作(中科院编年史),只有少部分人留在中科院负责配合性工作。郭沫若这短短一年的中科院革委会主任的经历,对人造卫星上天的意义可能比想象中更大。“院联夺”推举的陈伯达并没有放弃把手伸进中科院,他着重的科研要“面向中小学”,导致了大量科研人员被安排在不合适的位置,比如研究地理的去小学教政治;研究微生物的去校办工厂搞粉末冶金等;此外,他还是批判爱因斯坦(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和相对论的主要鼓吹者。如果不是郭沫若忍辱负重,得到了教员和总理两边的支持,换成陈伯达主管中科院,还真不一定能造出来两弹一星:核武器涉及的质能方程,人造卫星涉及的狭义相对论,都会是陈伯达攻击的对象吧?
补充:看到评论区的更正,很开心和大家讨论。
第一个,上面的“2”,是郭沫若21年的诗,我记成建国后写的了。感谢
@卡拉是条狗
指出错误。
第二个,
@夜静思
提到了郭安娜。其实这事情也很简单。
分两部分,
37年郭沫若从日本偷偷回国时候,不带她和孩子,没啥毛病吧?
看起来“薄情”的,是抗战后,郭安娜试图和郭沫若团圆,然后被拒绝了。
而这个阶段,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大人物的婚姻,能不能只考虑亲情和爱情?你对这个答案的看法,会决定了你对郭沫若的看法。
我引用另一位“大人物”的感情:越南的胡志明与中国的林依兰。
胡志明在58年向来访的陶铸提出希望和林依兰在河内完婚的的想法。中国这边觉得无所谓,但是越南党内强烈反对。
副手黎笋就说的很明白“你曾说过越南不解放就终身不娶,这句话影响很大,一旦你违背诺言,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解放南方的神圣事业,这不仅有损你的国父形象,连越南共产党也将从此名声扫地。”
最后的举手投票中,反对胡志明结婚的也是多数。
而郭安娜恰好是类似的情况:当中国的老百姓知道自己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娶了刚刚侵略过中国的日本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这已经不是郭沫若和郭安娜的个人事情了。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于立群。
第三个,
@南天
提到了郭沫若为外蒙古独立唱赞歌。
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我们得了解在二战后,民族自决是政治正确,更何况CTMD校长在46年真的办了这事儿。这是理解这段历史的前提,
在上面的郭沫若给斯大林唱赞歌的过程中,我们提到了教员的访苏。这次访苏,教员其实是试图彻底废除45年校长和斯大林签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且签订新的平等条约:说的更直白一点,收回大连、旅顺,中东铁路和外蒙古。
教员一开始是信心满满“你斯大林承诺过废除的”,结果到了苏联就是“一是吃饭,二是睡觉,三是拉屎。”(原话)。后来经过了借势和小花招,收回了大连、旅顺和中东铁路,但是蒙古真的拿不回来了:总体上我们算是赚了(虽然原本是我们的,但校长是真的彻底卖出去了),当然,后来斯大林以牙还牙,让大胖开战,赢了就获得釜山港作为大连、旅顺的替代品;输了就能逼迫中国交出大连、旅顺港
这段斗争非常精彩,我的文字不足以描述万一,建议自行查看。
1950年2月14日,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校长签署的那份不平等条约被废除。
而郭沫若和胡华的两篇关于外蒙古的文章(1950年2月4日和24日),就是在给国内吹风,让国内有对新条约的预期,或者说白了,就是笔杆子的本职工作:个人怎么想不重要,服从,并强化集体的声音。
举一个紧跟时事的例子:
各国驻联合国案例会的大使们,尤其是众所周知的那位,不是她个人不关注加沙人民的苦难。而是她去和高层面对面的讨论后,没有说服高层赞同阿联酋的方案。所以,作为国家的代言人的她只能说着她自己都嗤之以鼻的话,投着她自己并不赞同的票。
当然,皮了一下后被后排的人摁住了。
郭沫若这事儿,其实是一个道理:不管他怎么想,他都必须这么说。在其位谋其政嘛。
@眯眯馋石
提到了郭沫若“玩弄”于氏姐妹花的事情。
这个请参考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辟谣视频(BV1Xi4y137A3)。
简而言之,1984年“曝光”于立忱流产的谢冰莹,在1937年的文章中,记录的却实于立忱因为割阑尾而住院(于立忱当年只有这一次住院);1984年谢冰莹说于立忱私下告诉她孩子的父亲是郭沫若,而1937年记录的是乌压压的一伙人去看望于立忱,她并没有和于立忱有私下交流。37年和84年的文章有冲突,信谁还需要考虑吗?
此外,于立忱和谢冰莹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好:于立忱宁可借住在男性友人(林林)家中,也不去谢冰莹那里;而谢冰莹也没参加于立忱的葬礼。自然,于立忱也就不可能把这个惊天大瓜只告诉谢冰莹了:没人会告诉一个不信任的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秘密,除了校长。
所以啊,只要熬死了所有的知情者,你说啥就是啥了。
由于这玩意儿完全是诬陷,所以我也就不展开说了。毕竟信谣言而觉得郭沫若不好的,错怎么都不是郭沫若的。
评论区里某些人(我就不点名了),认为这套“国家大义”说法可以同样为蒋介石、汪精卫等辩驳。
那么请试以郭世英的情况进行类比写作。
郭沫若为了国家,牺牲了郭世英的生命;
那么,
蒋介石一定为了国家,牺牲了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蒋经国等人中,某一个或几个的生命或利益吧?
汪精卫一定为了国家,牺牲了陈碧君、汪文婴、汪文悌等人中,某一个或几个的生命或利益吧?
郭沫若是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利益;
蒋介石和汪精卫是为了自己和自己家人,牺牲了国家的利益。
真的看不出来吗?
我其实很好奇这些人能怎么把蒋介石和汪精卫“郭沫若”化的,可惜没一个真的写了出来。
@朝天椒
在评论中认为,1948年3月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是错误的,批判沈从文是错误的。
那么这篇文章是什么呢?郭沫若鼓吹的又是什么呢?(原文请自行查找,我这里摘录关键部分)
凡是有利于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的,便是善,便是是,便是正动;反之,便是恶,便是非,便是对革命的反动。我们今天来衡论文艺也就是立在这个标准上的,所谓反动文艺,就是不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那种作品、倾向、提倡。
郭沫若又为什么批评沈从文呢?
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在抗战初期全民族对日寇争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高唱着“与抗战无关”论;在抗战后期作家们正加强团结、争取民主的时候,他又喊出“反对作家从政”。今天人民正“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也正是凤凰毁灭自己从火里再生的时候,他又装起一个悲天悯人的面孔,谥之为“民族自杀悲剧”,把全中国的爱国青年学生斥为“比醉人酒徒还难招架的冲撞大群中小猴儿心性的十万道童",而企图在“报纸副刊”上进行其和革命“游离”的新第三方面,所谓“第四组织”。
简而言之,郭沫若认为沈从文:
快亡国的时候,沈从文说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大家一起呼唤救亡图存的时候,沈从文说一个作家不要议论军国大事;
解放战争,共产党开始反攻的时候,沈从文说别打了别打了,这是个悲剧啊;
爱国学生为国家呐喊的时候,沈从文说这都是群什么猴童,别听他们的,要来捧我。
摘录沈从文1946年,著名的《从现实学习》(原文请自行查找)
评价国共双方,都对人民没有爱和同情。
因为在目前局势中,在政治高于一切的情况中,凡用武力推销主义寄食于上层统治的人物,都说是为人民,事实上在朝在野却都毫无对人民的爱和同情。
评价民主党派试图消泯内战的行为,是为了做官。
在企图化干戈为玉帛调停声中,凡为此而奔走的各党各派,也都说是代表群众,仔细分析,却除了知道他们目前在奔走,将来可能作部长、国府委员,有几个人在近三十年,真正为群众做了些什么事。当在人民印象中。又曾经用他的工作,在社会上有以自见?
评价闻一多的死亡,与沈从文的苟活。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你们因为我苟活而“误解我”:我其实更加伟大。
对于能变更自己,重造自己,去适应时代,追求理想,终又因为愚者一击而毁去的朋友,我充满敬意。可是对于另外那些更多的同事,用完全沉默来承当战争所加给于本身的苦难,和工作所受挫折限制,有一时反而被年青人误解,亦若用沉默来否定这个现实的,实抱同样敬意。为的是他们的死,他们的不死,都有其庄严与沉痛。而生者的担负,以及其意义,影响于国家明日尤其重大。
同样上了国民党特务暗杀名单的王康如此评论沈从文(《沈从文批判》,原文自行查找):
好一个‘愚人的一击’!谋杀闻先生的仅仅是‘愚人’一击可以遮掩的吗?沈先生,你为了讨好,真是煞费苦心了,你可知一个杰出的人才可就在你轻描淡写之下被‘毁去’了吗?
大家自行判断沈从文的这种行为该不该被批判。批判这种行为,是不是郭沫若的污点。
胡适干的丑事,是郭沫若的千倍
但是它们喜欢胡适的同时,大骂郭沫若无耻
这才是幽默
我有郭老这个本事还和润之兄凑那么近,我舔的比他凶多了,我舔爆。
因为郭沫若也会大小便。
而你们常驻五谷轮回之所,白白胖胖,熙熙攘攘聚成一团,见其脱裤便笑其不雅。
郭沫若,蒋介石412大屠杀加入共产党!南昌起义副总指挥,77事变回国抗日,重庆谈判送给毛主席手表,甲骨文专家,中科院院长,因为和毛主席诗词唱和被公知摸黑贬低!胡适却是共济会派来的内奸,颠倒黑白真是公知强项
因为你看了现代反动文人的小作文看多了呗。
这帮人推崇胡适,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那个年代就能当胡适。他们推崇梁实秋,国难当头的时候也和自己没关系,只要在家写书就行了。
这种人实际是被这和平年代惯坏了,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实际啥本事没有。现在就连写小说都写不过网络写手,写小作文也不如小仙女
明武宗是大明土木堡之变后唯一亲自带队和蒙古对攻还能击败蒙古的皇帝
然后你看他被黑成什么样子了?
为什么,因为他没儿子
郭沫若为什么被黑,因为他没靠谱的嫡传弟子
历史都是后人书写的,你最好书写历史的时候有后人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13 12:20:32  更:2024-04-13 12:40:3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