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连秦可卿和探春都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为何贾母不能预知呢?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连秦可卿和探春都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为何贾母不能预知呢?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连秦可卿和探春都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为何贾母不能预知呢?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红楼梦(小说)
秦可卿
红楼梦 (1987陈晓旭版电视剧)
探春
贾母
连秦可卿和探春都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为何贾母不能预知呢?


红楼梦
81% 知友推荐
 · 3.1 万人评价
中国大陆 / 电视剧 · 剧情 · 爱情 / 1987-05-02 中国大陆上映 / 45 分钟
?
?
贾母还需要预感?她老人家已经亲身经历了贾府的衰败。
其实,曹雪芹不止一次提醒读者,书里所写到的贾家,是一个已经相对衰败的贾家。
比如第十六回,元妃省亲之前,凤姐和赵嬷嬷聊家族史,聊到贾、王两家之前在江南接驾的事。这就是说,贾家曾经是有资格接待皇帝的。而到了书里的时候呢,接个自己家出的贵妃都已经算是无上荣光了,差距差岂止是一星半点呀。那贾家接皇帝是什么时候?赵嬷嬷刚记事的时候。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妈,贾赦、贾政这辈人。而贾母又是贾赦、贾政的母亲。所以,贾家接驾,正当贾母盛年,她不是扮演后来王夫人的角色,就是扮演凤姐的角色。贾母是荣国府第一代媳妇(她的丈夫贾代善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的儿子)。那时宁荣二公战功彪炳,贾家如日中天。最好的时光,贾母不仅经历过,还是重要的参与者。
然后就是许多非常细节性的。只举一例,贾母们带刘姥姥游大观园,看见潇湘馆的窗纱旧了,要换新的。凤姐说之前开库房,发现有种红蝉翼纱特别好看可用。贾母马上笑她没见识,那东西不叫红蝉翼纱,而是软烟罗,年纪比薛姨妈还要大。这说明什么?说明贾母当家时有的许多好东西,到凤姐这里已经不认识了。所以呀,我们看起来花团锦簇的贾府,已经是相对衰败的贾府。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所言,分毫不差。一个外人都看得出来贾府现在不比从前,贾母会不知道?
事实上,贾母真正无法预知的,不是贾府宿命式的缓慢衰败,而是那个目前我们已经无从知道细节的突然死亡。换句话说,贾母的误判在于时间。她清楚一个家族必然经历由盛转衰的轮回吗?她非常清楚。所以,二十九回她才会对点的戏那么敏感(你看贾珍就没搞明白)。但贾母习惯性还是认为,怎么着,贾府还能支持一段时间。在她生前,包括她身后,她所关心的这些子孙,应该还是能够享受太平日子。这种心态,突出表现在贾母在培养贾宝玉时的矛盾。一方面,她非常清楚宝玉与众不同,把他与当年的荣国公相比;但另一方面,她又拒绝贾政严格按照仕途经济的标准对宝玉的培养。对贾母来说,贾府的末路太远,子孙满堂的福分太近。她选择屏蔽掉那些太远的东西,然后寄希望于玄虚的福气。她活得太久了,以为衰败的过程只会如此缓慢。
但话说回来,贾府的突然败亡是可以预料吗?其实不太可以预料。很多人没注意到,作者的视角,和读者有时是相反的。读者起点就知道贾府的败亡是必然的,但这其实是作者写作的终点。他的起点是什么呢?是书中人,书中人会为贾府的突然败亡感到吃惊,觉得这是政治斗争的偶然。而作者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写贾府是如何烂到根里,它的败亡如何必然。也就是在这里,红楼梦真正体现了它的深刻性和悲剧性。
所以,不要说贾母,整个贾府,就没有人知道自家马上大难临头。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都知道再下去经济要不行,但这样的认识其实没超出贾母。探春、黛玉因为身世,对于毁灭有独特的感知,但这种感知是非常私人的。秦可卿是全书真正点出贾府即将一败涂地的。但书里的秦可卿就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她是一个符号(第五回再清楚不过了),是局外人,是替作者说话的。
局内人,没有人能看清把即将到来的命运。就像贾宝玉,看完了判词,依然无法改变什么。贾母的定位是享福人。所以,作者大概率不会让她亲身经历那场败亡。贾母亡,则宝黛爱情无望,贾府烟消云散,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结局。贾母是保护神,但不是局外人。


包茅子
538 次咨询
5.0
276238 次赞同
去咨询
公众号:袖手书
红楼系列:
红楼梦里,贾宝玉、神瑛侍者和青埂峰下的石头,三者是什么关系?23 赞同 · 0 评论回答


《红楼梦》中宝钗爱宝玉吗?46 赞同 · 16 评论回答


有哪些高质量的红学书籍值得推荐?118 赞同 · 13 评论回答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有看的价值吗?329 赞同 · 86 评论回答


这一看就是没看过红楼梦的,才能提出这种问题。
贾母何止是预感到荣宁二府的衰落,她自己就是因为努力重整荣宁二府失败之后,心气灭了,开始躺平,含饴弄孙了,也就有后来那么宠爱贾宝玉的贾母。
她重整荣宁二府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联姻。
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探花郎林如海,这位是皇上眼前的新晋红人,和他联姻,为荣宁二府寻一座靠山。
可惜自己女儿死了,林如海最后也死了,只留下一个外孙女林黛玉。这一步宣告彻底失败。
第二步:进宫。
还是属于联姻,只不过联姻对象是自己的权利地位的来源,皇帝,可惜最后也没有诞下一儿半女,没生下龙种,没辙。
元春探亲的时候,是荣宁二府最鼎盛的时候,结果后面她也死了,这一步也断了。
第三步:鸡娃。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想要振兴家族,光靠外人是不靠谱的,自己家总要有个领军人物。
贾珠就是他们选择的那个人。
对贾珠可不像贾宝玉那样放纵,要求很严格,他自己也很争气,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便娶了曾任国子监祭酒的李守中之女李纨为妻,与其生下一子贾兰后一病归西。
贾政痛打宝玉时,王夫人怀念贾珠,说有你活着,宝玉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可见当时的贾珠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可惜,人死如灯灭。
贾母的三步走战略至此全部失败。
失望躺平。
你说她为什么就这就失望躺平了?古话有事不过三,其实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加起来也不止三件了,让她明白了天命难违,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
天要让荣宁二府灭亡,不是以她得意志能改变的,她只是努力了,然后看清楚命运的走向了。
真正保护着贾府安全的,就是贾母一人。
贾母是正牌的国公夫人,
只要她还活着,贾府就还是正牌的国公府;
只要她还活着,贾府和那些国公府、王妃们就还能攀得上关系;
只要她还活着,别人就还会给贾府三分薄面,很可能就不会下死手。
很多人说贾府要是多几个王熙凤、秦可卿、贾探春就好了,也许这样就能力挽狂澜。
这话其实是错的,她们都是闺阁中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顶不了任何用处。
王熙凤连字都不认识,走出荣国府一步,谁买她的账?
秦可卿当家的权力都没有,她说话有谁会听?
贾探春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什么时候轮到她来发言?
别说贾家的女人了,就算贾家的男人,在外面那群虎狼眼里,又算得了什么?也不过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罢了,就像贾家曾经无数次宰割过别人一样。
整个贾府中,唯一具备高等级对外交往能力的,只有贾母。
贾母当然知道大厦将倾,但是她坚信自己只要还活着,贾府就还不会倒,儿孙就还能得到保全。
所以我们能看到,整部书中只有贾母在强撑场面,只有贾母没有露怯,哪怕各种危险信号都纷纷袭来,也必须撑住。
贾府的衰败连冷子兴这个古董商都清楚,那些虎视眈眈的豺狼难道不清楚?怎么可能!
他们所忌惮的,唯有贾母一人而已。
他们怕的是贾母国公夫人的名位,怕的是贾母攀龙附凤的交际圈,怕的是贾母周贫济穷的人情债。
我相信,在曹雪芹的原著中,肯定是贾母先死,贾府后败。
这位国公夫人一定会有体面的善终。
至于以后,自己都闭眼了,谁还管得了以后。
你还要她怎么预知?贾珠不够精心培养的吗,辛苦考上举人,你想想二十来岁举人多珍贵,还安排国子监的岳父,然后呢,一病就完了,
什么预知能抵得过一个接一个的死人?你拼命奋斗二十年,二十天内就病死了,这叫怎么安排?
难道贾家是能靠探春改革一下大观园,每年节省四百两银子振兴的?
林如海难道不是仔细挑选的女婿,他和贾敏都病死了,黛玉是个病秧子,天意如此你怎么办,薛宝钗这么有才智还愿意仕途经济的胚胎就是生为女孩子,薛蟠这犯罪分子就是男孩子,你怎么办?同理赵姨娘就把出色的探春生为女儿,贾环这么猥琐的生为男儿,你还能怎么样啊,
天意如此!中国人是信命的,天要亡你,你不死不成。
贾母是知道有兴必然有衰的,衰落她其实已经准备接受了。
说实话贾兰也就比宝玉少几岁,宝玉虽然没志气可是贾兰有志气啊,他肯定愿意奋斗愿意仕途经济,有用吗?还没等考学呢,霹雳打下来了,李纨母子只能自扫门前雪,贾兰没有在败落之前进取的机会,宝玉就有了?
我倾向于认为她不十分清楚,或者说她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事儿,是王熙凤调养身子需要人参,找到王夫人,王夫人又找到贾母
贾母当然是没犹豫,直接叫鸳鸯拿出一大包人参,品相非常好,皆有手指粗细,称了二两
结果这些参时间太长了,外边儿好看,里边儿跟变成灰也差不了太多
王夫人她们知道之后,也没告诉贾母,让人做了记号重新送回去了
这种事,鸳鸯知道,贾母是不知道的
虽然很多人愿意把贾母描述成一个运筹帷幄的老祖宗形象,但要说贾母什么都知道,就未免过于神话了
她虽然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不假,确实很有智慧,但是面对整个《红楼》故事中大厦将倾、人力不可为的结局,贾母贵为老祖宗 也一样是个弱者
贾母也许会偶尔有一些不详的感觉,但她也弄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正如薛宝钗、林黛玉等等也都时不时地感觉不妙,她们同样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读者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一方,可以看到,最后击垮贾母 乃至于整个贾府的,是元春的死
这正是两千年皇权统治的必然结局
四海之内,皇权掌控一切,依附于皇权的家族就会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而一旦失去了皇权的庇护,就会瞬间灰飞烟灭
兴盛时,享尽人间极乐,但事实上又时时活在恐惧和危险之中
败落后,连把矛头指向皇帝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自怜自哀,叹息天威难测、将富不过三代说成是一种谁都逃不过的命运
其实这不过是两千年中,皇权反复剿杀大家族的又一次重演而已
这正是中国的文学讲述中国的历史
它有别于欧洲封建制下的贵族、领主时代
中国人应该更容易理解
读者没有必要认同这种局中人的迷惑
把贾母解读成一个无所不知、大智若愚的智者,就相当于认同贾府的衰败是命运的一环;相当于认同了只要元春不死 贾府就永远不会倒的局中人逻辑
相当于在内心深处赋予了那个“难测的天威”无穷的合理性
总而言之,无论是贾母还是秦可卿、还是其他贾府的聪明人们,她们都能看到贾府的现状,但她们想不到、或者说压根儿不敢去想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
所以她们只能像感知地震要来之前的小动物一样,四处乱撞、消极防御
这种生存在名为富贵的恐惧中,未知、茫然、无力的挣扎,恰恰是《红楼》的悲剧内核
贾母不但知道而且有切身体会,她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但最终无能为力。
她是真正经历过贾家鼎盛时期的人。
荣国公贾源的儿媳妇、父亲是尚书令(中央高级文官,爵位比她公公只低一级)、两个哥哥都是侯爵并且大哥任职省级官员。这些职位都是直达天听的中央核心,远不是后代可比。
她做了一些努力(主要是子孙嫁娶),而且十分接近于成功了,但她的运气显然差到了极点。
一、唯一女儿贾敏嫁给林如海,林如海高中探花,官至巡盐御史,政治前途无量,可以说这颗大树贾母抱得很准。但贾敏没留下儿子(3岁夭折),在独女林黛玉6岁时候病故,林如海也在书中十几回的时候病故。
二、孙女贾元春入宫,并且封妃,本来可以成为再支撑贾家几十年的大树(取决于皇帝的寿命,毕竟太妃影响力是不如皇妃的),年纪轻轻就死了。
三、次子贾政娶王夫人,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是书中四大家族职位最高之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但王子腾也跟元春差不多的时间病故,这一内一外的两个支柱的死亡,是四大家族彻底败亡的标志。
四、长子贾赦娶妻何人未知(邢夫人不是贾琏生母),无论身份如何,早亡。
五、她把掌家之权交给次子贾政夫妇,再由王夫人转致长子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处,如果按常理直接交给长子贾赦,恐怕早就被霍霍光了。
六、长孙贾珠,14岁就考上秀才,娶国子监祭酒(北大校长)女儿,书中开头就死了。
所以,你看她做的这些力所能及的事(男人们怎么混官场她无能为力),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林如海、王子腾、贾元春、贾珠这些人都是很有能力前途,能为贾家撑起一片天的。
可谁能知道这些后辈没一个活得比她长的,无论做什么,身体好都是第一要素啊。
江山不会永固,平民亦能封侯,王权没有永恒,菲利普亲王也只活了99岁,眼看希腊王室完蛋,超长待机伊丽莎白见证了美国崛起,欧洲的复兴,以及英国衰落,从日不落到美国的跟屁虫,年老了还得拍板脱离欧盟的事,
有的事情,个人阻挡不了历史进程,就算预知了又能怎么样呢?
今天英帝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过世了。
无论政治立场如何,一个96岁高龄的老妇人,去世前一天,手背乌黑,身材消瘦,拄着拐杖,也还要仪容整洁的履行职责,同人拍照握手。这的确令人尊敬。
她在位七十年,一生严谨,对外永远保持得体的形象。
英帝国在其位间由盛而衰,眼下马上可能就要分崩离析了。
你说她能不能预感国家衰落,哀叹子孙不继?
你说,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时来天地同借力,命去英雄不自由。
贾母知道。
第七十五回——
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道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过,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
这里“辐辏”可以理解为有场面有进项的意思。
至于说她为什么常常给人的感觉像不知道,这就很难讲了。可能是一个复合的原因:贾母个人享乐的需求,维持贾府“国公府”场面的需求,稳定人心的需求等等。
其中,维持场面等于维持住了贾府后代的高级社交圈,稳定人心可以防止下人因为大厦将倾而加倍挖主人的墙角。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可以让你们体验一把贾母的难处。
已知现在是2022年12月了,马上2023了。房地产经过几轮的调控,放开了各种限购,还不见起色,在叠加新冠疫情三年,让老百姓存款耗尽。所有人都知道,房地产走到头了,要崩了。
好,现在提问,你现在有100万存款,全家省吃俭用的积蓄,要拿给你买房子。。。
你是现在买,还是等房地产崩了以后买?
如果你现在买,就要在最高位背上三十年的贷款,而且现在正处于经济危机中,随时面临失业还不起房贷的风险。
如果你经常刷抖音,看新闻。会发现这段时间,连美团外卖小哥都快活不下去了。因为所有人都来送外卖,所有人都认为送外卖是最后的退路。。。
结果现在没那么多单子可以送了。。。
现在大批的美团小哥,一个月累死累活,最终跑下来也才三千多块,连四千都不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连外卖小哥都这样了,其他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朋友们,前面我说的经济危机,可不是开玩笑的。。。
还不起房贷,房子就会被法拍收回,不仅全家一辈子继续搭进去,还倒欠银行几十万。。。
如果你想要房地产崩了以后买。
那么你知道房地产多久崩?
多少是底价?
你怎么说服你爸妈?
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看,就现在一个简单的房地产问题,就让各位犯了难,要知道各位处于21世纪,还有互联网,有计算机的帮助。
在这么大的信息优势面前,你们还是拿不准。。。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要亡。但是什么时候亡,亡到哪种程度,该在哪里提前下手,又该在多少的时候抛售,,,
这些问题一概不知。
要是判断错了,你不仅这100万没了,还要背上30年的高额贷款,一辈子就那样了。。。
可要是判断对了,你能用100万买到比自己期望还高的房子,还不用贷款。。。
所以我问一下,各位大哥大姐小弟们,你们打算什么时候买房?你们敢不敢拿自己的人生去搏一把?
我可不是贩卖焦虑,前两年买房的大冤种,不仅买在了最高价,利息还是6.7一类的超高价。
可是才不过一两年,贷款利息就降到了四点几,现在有地方已经降到3.7了。。。
才短短两年,你房子都没交房呢,人家就比你少花了几十万。要是再过个两年,利息破3呢?
有人说可以不买房?
你可以不买房,因为你家里总共就那么三四个,四五个人。杂七杂八的亲戚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二十个人。。。
说句实话,你全家出门旅游,然后出车祸全没了,也对其他人早成不了什么影响。
你们觉得自己可以不买房,可以不参与,那是因为你们无足轻重,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是贾母呢?
荣国府宁国府上上下下加起来,光仆人就上百了吧?
他们每天穿的,吃的,用的。。围绕他们一家的配套产业,最起码也得是上千人吧。
这些仆人还有家人对吧。这还不算各路的亲戚,旁支等等。。。
这么多人的生计全部要依靠贾府,你觉得贾母能不管,想不管?
而且贾母不是躺平党,她很早之前就做过努力了。
贾敏嫁给了清贵的林如海,生下了林黛玉。你们觉得这是谁的手笔?
贾元春被送进宫去,你们觉得这是谁的手笔?
贾宝玉之前,贾府对于男性接班人的教育一直是很严厉的,动则呵斥打骂。而其中,又以贾政最严。贾宝玉的哥哥贾珠十四岁进学,进学,就是中了秀才。
你们知道十四岁就中秀才是什么概念吗?那是相当的了得。
大作家蒲松龄挣扎了一辈子,也没考取个秀才。贾政夫妇对贾珠管教之严,贾珠学习努力,不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哥儿所能比的。
但是前期学的太狠,20岁就走了。后续贾宝玉被这么纵容,和贾珠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管教方法的变化,其实背后都是贾母态度和手段的转变。
电影明星成龙已经68了,不是58,而是68哦。成龙1954年出生。可还是在坚持拍电影,为什么?
因为围绕他的各种配套,成家班上上下下,还有其他很多产业的人,加起来差不多块一千人了。
这些人都在为成龙工作。这还不算这些人的家属,要是算上家属,人数估摸着近万了。大家上上下下一家老小,都指着成龙吃饭呢。所以,成龙敢歇吗?
以前都是员工为成龙打工,现在是成龙在为员工打工。裁员?那更不可能了,一裁员,你还要不要人活了,名声还要不要了。哦,一个老兄弟,虽然技术一般,但是人家忠心耿耿的跟了你快十年,每件事情都办的妥妥帖帖,没出过什么差错。
现在你要把人家裁掉,人家现在三四十了,身体各方面都跟不上了,而且学习能力也不行了。这种情况出去找工作,只会被年轻人秒成渣。
而且人家还有一家老小,都靠着这个男人养家呢,你让他一家老小怎么活。对于成龙这种明星来说,名声坏了,人心散了,约等于自己一辈子努力都完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龙和贾母,其实是同一类人,面对的是同一种困境。。。
有朋友提到,说成龙如果早年间多花点精力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或许就不会那么累了。
这句话不妥!
还记得贾母吗,花费了无数精力和时间,做的几个为了保全家族的决定,最后都没有效果。
在历史记载中,虎父犬子才是常态,儿子不如老子,后辈不如前辈,才是真正的规律,没人逃得掉。我们现在把这种现象称为“均值回归”。
任何超越或者说远不如平均线的人,所诞生的后代,在时间足够的前提下,他们的后代一定会向平均线靠拢,变得平庸。不过在这个靠拢的过程中,有人往上走,有人向下走。
各种故事,话本,包括真实的历史上,你能找出的,儿子比老子强的故事,真的没有几个。但是儿子败家的故事,随便一翻就有。。。
而且成龙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尤其是底层成长起来的,我相信他是非常明白接班人的重要含义的。但是最终他没有接班人,和解?
明白接班人的含义和重要性,但是最后却没有接班人,不就是说明,接班人培养失败了吗。或者文雅一点的说辞是,接受了子女的平庸。
以前看红楼梦,一直认真的以为红楼为闺阁立传,讲的都是儿女间的事,所以大部分的讨论也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看的都是闺阁儿女间的事短情长。
最近想来,一直以来都竟是大误了。
红楼梦的作者是男人。 在作者写作的时代。明末也罢清初也罢,读者也是男人。这本是一部男人的书。
那又有什么要紧?不。非常要紧。 因为作者,只写了一半。而另一半都尽在不言中。而这不言的一半才是起决定性的那关键一半。
从男人的视角来看,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这个系列,我想尝试从男性视角来解读红楼梦中困扰我很久的一些关键问题。
(8)救生艇里的贾敏
略悔前面挖太多坑。笑。挖坑一时爽填坑火葬场。这篇填了贾敏的坑也算是我说话算话了哈。
贾敏的事要从贾母说起。知乎上有一个著名的辩论,贾母知不知道贾府这艘船要沉了?很多人说贾母就是个只知享乐的老太太,她懂个屁。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
贾母知不知道贾府这艘船要沉了?
知道,何止知道。
贾母是最早看出贾府败落的人。
也是最早做了打算的人。
贾母是以史侯家女儿的身份嫁入贾家,一进门就是国公夫人一品诰命。见过的好东西太多太多了。压了箱底几十年的东西到子孙辈面前都成了没见过的好东西。贾母做媳妇的时候贾家什么样?长一辈去世后自己这一辈人什么样?而自己的儿女们这一辈都是什么结果什么出路,贾母怎么会不晓事?爵位降等是明摆的事,子孙辈不成器也是都不用动脑子睁着眼睛就能看见,贾母作为见证过真正一门双公最辉煌时期的老祖宗,她怎么会不知道???
贾母为什么喜欢贾政不喜欢贾赦?自己袭爵的大儿子有多不成器,当妈的不比谁清楚?
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这话,很喜欢老爷呢?
贾母为什么会喜欢宝玉?她是怎么形容宝玉的?宝玉像他爷爷。贾政呢?“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也是,像他爷爷。像他爷爷是什么意思?贾政和宝玉的资质是可以兴盛贾家的。
次子贾政是有出息的。但独木不成林,一门双公不能靠贾政一个人来支撑。我前面的文章也论证过,贾政很有可能是被刻意摁在低阶官位上的,所以后来才会名利大灰。
这是贾母的两个儿子。一个袭了降一等的爵,另一个赐了等级不高的官。贾母是要有多迟钝才会看不出来贾家势力在下降?
贾母聪明着呢。
书里咱摘几个例子来说明贾母心里的账。
先来看马道婆向贾母化布施这笔账:
次日,宝玉见了贾母,虽自己承认自己烫的,贾母免不得又把跟从的人骂了一顿。过了一日,有宝玉寄名的干娘马道婆到府里来,见了宝玉,唬了一大跳,问其缘由,说是烫的,便点头叹息,一面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几画,口内嘟嘟囔囔的,又咒诵了一回,说道:“包管好了。这不过是一时飞灾。”又向贾母道:“老祖宗,老菩萨,那里知道那佛经上说的利害!大凡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里就有多少促狭鬼跟着他,得空儿就拧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饭时打下他的饭碗来,或走着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孙多有长不大的。”贾母听如此说,便问:“这有什么法儿解救没有呢?”马道婆便说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再那经上还说: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儿孙康宁,再无撞客邪祟之灾。”贾母道:“倒不知怎么供奉这位菩萨?”马道婆说:“也不值什么,不过除香烛供奉以外,一天多添几斤香油,点个大海灯。那海灯就是菩萨现身的法象,昼夜不息的。”贾母道:“一天一夜也得多少油?我也做个好事。”马道婆说:“这也不拘多少,随施主愿心。像我家里就有好几处的王妃诰命供奉的:南安郡王府里太妃,他许的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那海灯也只比缸略小些;锦乡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不过二十斤油;再有几家,或十斤、八斤、三斤、五斤的不等,也少不得要替他点。”贾母点头思忖。马道婆道:“还有一件,若是为父母尊长的,多舍些不妨;既是老祖宗为宝玉,若舍多了,怕哥儿担不起,反折了福气了。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贾母道:“既这么样,就一日五斤,每月打总儿关了去。”马道婆道:“阿弥陀佛,慈悲大菩萨!”贾母又叫人来吩咐:“以后宝玉出门,拿几串钱交给他的小子们,一路施舍给僧道贫苦之人。”
宝玉被贾环使坏烫伤了脸,马道婆正好路过看见了,趁机就开始跟贾母化布施,说白了就是要钱。这马道婆是专在贵族圈里行走的道婆,真是眼观六路舌灿莲花,有眼色会来事。眼见贾母有心求神佛保佑宝玉,立马开始推销大光明菩萨。贾家以往的地位是在南安郡王府以下,锦乡侯以上。所以这马道婆一心给贾家定位就是点灯油48斤以下20斤以上。结果见贾母不搭腔,看来是嫌贵,这婆子立马转换了口吻,称宝玉年纪小怕折福,取了个最小值5斤-7斤。这台阶给的是真舒服。贾母还取的是最小值五斤。毕竟是贵族圈里行走的人,让人见笑贾家日薄西山也不行,毕竟是见多识广的贾母呢,后面又找补了一句,让宝玉每次出门都带几串钱施舍穷人。宝玉是不是每次出门都带钱反正你也看不见不知道,这贵族的场面子是撑住了的,还是花的最少钱用的最小代价。
再来看一个例子,四十三回偶取乐攒金做寿。我真不是为凑字数,这段真的太经典了,起承转合,必须全文贴在这里:
这里贾母又向王夫人笑道:“我打发人找你来,不为别的:初二日是凤丫头的生日。上两年我原想着替他做生日,偏到跟前又有事就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料着又没事,咱们大家好生乐一天。”王夫人笑道:“我也想着呢。既是老太太高兴,何不就商议定了?”贾母笑道:“我想往年不拘谁做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太生分。今儿我出个新法子,又不生分,又可以取乐儿。”王夫人忙道:“老太太怎么想着好,就是怎么样行。”贾母笑道:“我想着咱们也学那小家子,大家凑个分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说好不好?”王夫人道:“这个很好,但不知怎么个凑法儿?”贾母听说,一发高兴起来,忙遣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又叫请姑娘们并宝玉,和那府里的尤氏和赖大家的,及有些头脸管事的媳妇也都叫了来。众丫头婆子见贾母十分高兴,也都高兴,忙忙的各自分头去请的请,传的传。没顿饭的工夫,老的少的,上的下的,乌压压挤了一屋子。只薛姨妈和贾母对坐,邢夫人王夫人只坐在房门前两张椅子上,宝钗姐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前,底下满满的站了一地。贾母忙命拿几张小杌子来,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嬷嬷坐了。贾府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呢,所以尤氏凤姐等只管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贾母笑着把方才一夕话说与众人听了,众人谁不凑这趣儿呢。再也有和凤姐儿好,情愿这样的。也有怕凤姐儿,巴不得奉承他的。况且都是拿的出来的,所以一闻此言都欣然应诺。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邢夫人王夫人笑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和李纨道:“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且算一算账再揽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分呢。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倍子来暗里补上,我还做梦呢!”说的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依你怎么样呢?”凤姐笑道:“生日没到,我这会子已经折受的不受用了。我一个钱也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分我替他出了罢。我到那一日多吃些东西,就享了福了。”邢夫人等听了,都说很是,贾母方允了。
凤姐儿又笑道:“我还有一句话呢:我想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这倒也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又少,又不替人出,这有些不公道。老祖宗吃了亏了!”贾母听了,呵呵大笑道:“到底是我的凤丫头向着我,这说的很是。要不是你,我叫他们又哄了去了。”凤姐笑道:“老祖宗只把他哥儿两个交给两位太太,一位占一个罢,派每位替出一分就是了。”贾母忙说:“这很公道,就是这样。”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姑,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倒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说的贾母和众人都大笑起来了。
赖大的母亲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贾母听说,道:“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位虽低些,钱却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使得。”众嬷嬷听了,连忙答应。贾母又道:“姑娘们不过应个景儿,每人照一个月的月例就是了。”又回头叫鸳鸯来:“你们也凑几个人,商议凑了来。”鸳鸯答应着,去不多时,带了平儿、袭人、彩霞等,还有几个丫头来,也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贾母因问平儿:“你难道不替你主子做生日?还入在这里头?”平儿笑道:“我那个私自另外的有了,这是公中的,也该出一分。”贾母笑道:“这才是好孩子。”
凤姐又笑道:“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贾母听说,忙说:“可是呢。怎么倒忘了他们?只怕他们不得闲儿,叫个丫头问问去。”说着,早有丫头去了。半日回来说道:“每位也出二两。”贾母喜欢道:“拿笔砚来算明,共计多少。”尤氏因悄悄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够的小蹄子儿!这么些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做生日,你还不够,又拉上两个苦瓠子。”凤姐也悄悄的笑道:“你少胡说,一会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账!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还别人,不如拘了来咱们乐。”
说着早已合了,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零。贾母道:“一天戏酒用不了。”尤氏道:“既不请客,酒席又不多,两三日的用度都够了。头等,戏不用钱,省在这上头。”贾母道:“凤丫头说那一班好,就传那一班。”凤姐道:“咱们家的班子都听熟了,倒是花几个钱叫一班来听听罢。”贾母道:“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了,越发叫凤丫头别操一点心儿,受用一日才算。”尤氏答应着。又说了一回话,都知贾母乏了,才渐渐的散出来。
不是我偷懒,这一段之精彩,少一个字都不行。
贾母凑份子过生日这个主意,真的是她偶然取乐,一时兴起?
呵呵,我把这鬼精鬼精的老太太哟。。。贾母说了,李纨孤儿寡母不用出钱,姑娘小姐们的银子都是应个景,主要敲诈对象是谁?薛姨妈是客居,又是存心要抱贾府大腿的,打肿脸钱也得掏出来,不过富商家,20两也还是小钱。王夫人邢夫人,这二位都是自带了王家邢家家私来的,作为贾府的媳妇月月拿份例不说,参考王熙凤绝对都是有自己小金库的,贾母也是从媳妇熬成的婆,怎么可能不知道。16两银子必须掏出来,要给其他人打个样。尤氏拿的份例是东府的钱,不A白不A。剩下的呢?全是下人。最最主要的几个主儿,文中特意交代的,是以赖氏为主的几位老嬷嬷。贾母还专门特意跟他们说她们的份例不能降等要看齐尤氏。
这才是贾母的真实目的!贾府养了多少下人?替主子办事肥了多少人?
红楼梦全文无数次暗示主子一层份例贡品能不能到手都是问题,二门上传递的下人们倒是层层克扣扒皮,养的这帮下人脑满肠肥。贾母心里明的跟镜儿似的。利用凤姐过生日的机会,一定要让这帮下人出点血。用凑份子的方式,一来不用动官中的钱,二来这笔钱当面算好了账,谁也没办法再克扣扒皮。算好了账150两有零,贾母说一天酒戏用不了。呵,酒多钱戏多钱你别看老太太退休了不管事儿,市场价心里算得清着呢。
贾府里心里账算最清的就两个人:一个是目前管家的王熙凤,另一个就是退休多年的老太太。王夫人算得清账么?她只关心凤姐做事有没有纰漏,会不会让她在婆婆面前下不来台,管账?王夫人才不管。邢夫人呢?只想着给自己捞钱,关照大观园里的每个人的账?她可算不来,连自己名义上的女儿,亲兄弟姐妹侄女都恨不得扒一层皮下来。
所以回来看这凑份子过生日的主意,真是临场起兴的吗?别被骗了,老太太目的如此明确,她酝酿很久了。又一次花的最少钱用的最小代价撑住了场子。
再来看第三个例子,凤姐和贾母唱双簧套银子。
薛姨妈笑道:“昨日晚上,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摆两桌粗酒,请老太太赏雪的,又见老太太安息的早。我闻得女儿说,老太太心下不大爽,因此今日也没敢惊动。早知如此,我正该请。”贾母笑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费不迟。”薛姨妈笑道:“果然如此,算我的孝心虔了。”凤姐儿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先称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倒得了实惠。”凤姐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呸!没脸的,就顺着竿子爬上来了!你不该说姨太太是客,在咱们家受屈,我们该请姨太太才是,那里有破费姨太太的理!不这样说呢,还有脸先要五十两银子,真不害臊!”凤姐儿笑道:“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作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如今我也不和姨妈要银子,竟替姨妈出银子治了酒,请老祖宗吃了,我另外再封五十两银子孝敬老祖宗,算是罚我个包揽闲事。这可好不好?”话未说完,众人已笑倒在炕上。
这一段也是精彩至极。如果要评选贾府里的脱口秀大王,那毫无疑问必是凤姐。脱口秀好笑的最重要一点是说真话。凤姐这可算是教科书级的脱口秀。她说话好笑是因为她把所有人的想说但在那个社交环境下不能说的心事说破了。
薛姨妈见下雪,立马要献殷勤。但此时的薛家财力物力也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这么说只是客套一下,表个态。贾母就坡下驴,你想请就请呗,别借口我不舒服。凤姐立马就接收到信息了,请客是吗?嫌麻烦不劳动您我来就行,你把钱拿来。贾母呢,接着凤姐的话头进一步试探,看薛姨妈是真愿意请客呢还是客气客气。哈,果然这一次试探,薛姨妈就没表示了。那就不是真想请,就是纯客气。立刻就翻过话头开始和凤姐互给台阶下。
这段有意思的,是此时的薛家和贾家都已经连50两银子治一顿酒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两边都光出嘴而不拿钱。
上面所举的这三处例子,你能看明白贾母心中有本账。她所有的行为都在想法设法的找借口在维持贵族体面声誉的前提下省钱。花最小的代价撑起场面。
后面凤姐贾琏和鸳鸯偷贾母的东西换钱,你说贾母不知道我是不信的。只不过,除了默许,贾母也是无能为力。
贾府这艘船正在驶向沉沦的方向,难以支撑,难以为继。贾母嫁到了贾家,一辈子也这么过了,船如果沉了也就沉了。但贾母给最爱的小女儿找了一艘救生艇,就是林如海。期望女儿能逃过一劫。林如海是列侯之后又是书香之族,科举探花,没有旁族,背景干净。
这是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很多人考证,林如海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不是多大的官。这其实不是关键。就像一个中央下放到地方锻炼的人,哪怕级别比你低你也绝不敢得罪他,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还要回到权力中枢去的。只要他命够长,做到宰相首辅级别也不是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林如海不像贾府袭的是虚职,林如海是实打实的实权。咱们来小小的开个脑洞。古人寿命短,一个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通常10年左右。而科举通常三年一届。一个皇帝一生见过的三甲其实也没几个人。一般来说殿试三甲可以说是天子门生绝对的清流领袖了。随便锻炼上几年,进入权力中枢,收门生都是很正常的操作。虽然读书人家通常家里都不太差,没点闲钱你也读不起书。但林如海这种四世列侯,还能考上三甲,还长得帅,家里还没什么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的人才,一个皇帝一生能遇见几个?不印象深刻都不可能。这种身世,从皇帝的角度看,是不是特别适合做心腹啊?
他有钱没钱又如何呢?好东西有的是人想方设法送,林如海还得为自己清誉考虑看看要不要收。
贾府这艘船沉不沉,自己最爱的小女儿能过得好,未来也能是一品诰命,老祖宗就心安了。这才是贾母的算盘。
没想到啊没想到,女儿福厚命薄,早早就撒手人寰了,且只留下了一个孤女。
这绝对不在贾母的计划里。
而林如海的死更是对贾府的致命一击。
有林如海在,贾母的算盘是宝玉和黛玉成婚,由姑丈林如海扶持着贾家最有希望的后辈进入官场。贾家就还算中兴有望,可以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中心。而林如海的死,彻底粉碎了这个指望,还留了孤女黛玉给贾母。让贾母如何不恨啊!
一生的指望希冀筹谋规划,到头来化作一场泡影。
这艘为贾敏准备的救生艇,终究是逃不出生天,仍是淹没在了无边苦海里。
上一篇:红楼未言 (7) 迎春的命
下一篇: 红楼未言(9)风月宝鉴
这个系列的所有更新我都放在红楼未言专栏里啦,感兴趣的朋友请戳专栏链接
探春和秦可卿知道贾府要衰败,贾母却是比所有人都更早的知道贾府要衰败,而且为延缓贾府衰败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贾母为什么要把家里女孩子全部接到自己身边亲自培养;为什么男孩里单单宠爱贾宝玉。贾母的无奈如同薛宝钗的父亲,薛宝钗从小被父亲精心培养,就是因为薛蟠实在不成器。贾母这个历经贾府辉煌时期的老祖宗,早就慧眼识珠,把可能振兴家业的可造男女子孙全部接到身边,亲自教导。
首先,贾宝玉是贾府子孙男孩里唯一有慧根的,因此贾母带在身边亲自培养,就是为了振兴贾府。不仅贾母看出贾宝玉有慧根,荣宁二国公魂魄也央求警幻仙子警醒贾宝玉,原因就是贾府里只有贾宝玉还可望成器。有人说贾兰也不错,可惜贾兰太年幼,贾府眼看就要大厦将倾,培养贾兰已经远水救不了近火了,况且贾兰母亲李纨教子有方,不像贾母其他媳妇不靠谱的不靠谱、木头人的木头人。大家都说贾宝玉最后也不成器,可是贾母除了押宝在他身上,其他子孙更是一点都指望不上。
其次,贾母早就知道家里女孩子比男孩子都要孺子可教,可以曲线救国,培养出女孩子为家族联姻增强外围势力。因此贾母在自己子女里着力培养唯一聪敏的贾敏,嫁给钟鼎之家和高中探花的官场超级潜力股林如海,林如海果然官至巡盐御史。在孙子辈里着力培养四春,就算被称为二木头的迎春棋艺和最小惜春的画也都是拿得出手的,何况还有贵为皇妃的元春和神采不凡的探春这样出类拔萃的女孩子。确实最后元春和探春也为家里做了很大贡献。
再次,贾母让刻板严谨不惹事的小儿子贾政夫妇当家,以便延缓贾府落败的进度。贾母虽深知小儿子贾政不聪明,但为人刻板严谨,不会给贾府带来祸端,而大儿子贾赦胡作非为的品性会很快把贾府毁了。这也是贾母的良苦用心,可是作为长子的贾赦就不服气了,用讲笑话的方式说明贾母偏心,贾母自己也自嘲她的心也需要针一针。可是贾母不这样做,让贾赦当家,就看他为了抢石呆子古扇子时候弄得人家破人亡的狠毒,就知道他当不几天家就要毁了贾府。
再再次,启用贾赦儿子贾链王熙凤夫妇管理家中内外务,以平衡贾赦夫妇作为长子不能管家的不平心态。贾母这一招也非常狠,王熙凤虽然是大房长媳,却又是王夫人内侄女,等于还是小房贾政这边人。贾链虽然皮肤烂淫之徒,但是比他老子心里有底线,比如他老子安排他弄石呆子古扇子,他托人央求高价买,发现石呆子是人在扇子在的痴货,也就算了,没有强取。而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赦,弄的石呆子家破人亡。贾链看不过眼,说这算什么本事,被贾赦一顿毒打,可见贾链比之贾赦要心地善良的多。


广告
中华上下五千年漫画版(全4册 给孩子读的中国历史趣味
京东
¥70.00
去购买?
最后,贾母做事情是尽人事,知天命,整天发愁也改不了命,她依旧带领大家笑笑闹闹的过日子。她不光大事上都安排好了,小事也亲自带头,带头打包剩菜送给其他子孙吃,减掉各房送菜给她的惯例、要求禁赌。她尽力做了她能做的事情,尽管贾府江河日下,她明白以她个人之力也无法挽回,生活依旧要过,不如做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老祖宗。这就是贾母,一个大智若愚的老人,在笑笑闹闹中为贾府尽了一切努力,然后知足长乐,尽享天伦。
不预感到会让元春进宫?
不预感到贾政会逼贾宝玉去上进?
大宋朝在神宗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国政有各种弊端。
大明朝在嘉靖就在喊家家干净。
但一个社会组织的败落,绝对不是靠一两个人的清醒能挽救的。
贾母不需要预感贾府的衰败,因为贾母正在眼看着贾府衰败。
整个《红楼梦》八十回,真正看透了贾府的积病并且试图挽救的人就是贾母本人。
王熙凤是以实干为第一要务的人,凤姐有手段,有魄力,但身份尴尬,顶上三重婆婆三重大山,她可以抓细节,但是抓不了全局。
探春的身份更尴尬,她是个庶出的小姐,嫡母不可依赖,亲妈更不靠谱,而她所推行的改革,完美地印证了一句话,“上头的意思是好的,但是执行出了大问题了。”反而激化了矛盾。
王夫人的所作所为就纯属添乱,往大观园身上扔屎盆子,属于把贾府仅剩的干净地也给玷污了。
整个贾府的高层女性里有能力、也能把握全局的明白人就是贾母。


那估计很多人就要问了,为什么贾母和王熙凤不能预知贾府的衰败,为什么秦可卿说的挽救之法王熙凤不让贾母施实?
因为宁国府和荣国府是两个府邸,而贾母只是荣国府的老祖宗。
因为贾珍和贾赦等人都姓贾,又是常在一起厮混玩耍的,所以大家可能有个错觉,那就是两个府邸是一家,其实不是,他们虽然是血亲,但这是两个家庭两个爵位两个传承。
就像你和你堂哥的关系一样。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
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
而且此时贾府的族长是宁国府的贾珍,秦可卿托付隔壁府邸的王熙凤给族中买祭田,就跟你堂嫂子跑到你家让你拿钱回老家多买一套房子,目的是方便小孩上学,房本上还要写全家人的名字,就算她举例一百个好处,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那么做?
说到底,宁国府和荣国府是关系亲近的两家人。
所以作者说的很清楚了。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荣国府只是出了几个不孝子,贾府倒台的真正的祸端可能还是在宁国府的身上。
贾母就算是再年轻二十岁,也没办法把手伸进宁国府管理贾珍等人,那外面的谣言还不满天飞?
而贾母本人一直是比较清醒的。
先看贾母对贾府奴婢的评价:
“你们不知。大约这些奶子们,一个个仗着奶过哥儿姐儿,原比别人有些体面,他们就生事,比别人更可恶,专管调唆主子护短偏向。我都是经过的。况且要拿一个作法,恰好果然就遇见了一个。你们别管,我自有道理。”
贾母忽想起一事来,忙唤一个老婆子来,吩咐他:“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婆子应了方要走时,鸳鸯道:“我说去罢。他们那里听他的话。”
寥寥数语,就点出了贾府当下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即主人失势,奴婢当权。
这些奴婢依仗自己的地位、辈分尊贵,像吸血虫一样寄生在贾家身上,不停地吸食贾家的鲜血,而且,当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发现主人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了不起的时候,他们就想要择主而噬。
贾家的许多矛盾事实上都是源于仆从。
仆人和仆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却挑唆自己的主子和对方的主子刀兵相见,导致如探春所说,自寻死路。所以贾母很清楚的意识到,贾家的这些仆人,甭管是老婆子还是小丫鬟又或者是效忠了多少年的家丁都需要管教,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管住贪婪的手。
再看贾母和凤姐的日常相处,如果粗略看去,只能看到贾母对凤姐的宠爱,但贾母其实对凤姐是有敲打的。
贾宝玉想要喝荷叶鸡汤,凤姐索性借势儿让厨房多做些弄些大家吃。
贾母便立刻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
凤姐乖巧,马上说自己出钱请大家吃,账目立刻分明。
王夫人道:“要这些做什么?”凤姐儿笑道:“有个原故: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作,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姑妈、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托赖连我也上个俊儿。”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说的大家笑了。凤姐也忙笑道:“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的起。”便回头吩咐妇人,“说给厨房里,只管好生添补着做了,在我的帐上来领银子。”
这是贾母火眼金睛看到的第二个弊端——监守自盗。
上到老爷夫人,下到小姐丫鬟,贾家这一大家子都在想方设法的从贾府的官中弄点银子出来自己享受。虽然是自家人,但就像大宅门里的白老三伙同外人偷自家钱,自己人下手是最狠的,而这个风气是不能助长的,所以贾母会敲打凤姐,所以她会坚决的保住丫鬟鸳鸯。
这一切都可以看做是老太太对贾家的底线的维护,只不过她老了,精力不行了,所能做的也就这些敲打了,不可能再亲自下场查账。


至于溺爱宝玉,怎么说呢,这个毛病多多少少是鸡蛋里挑骨头。
且看贾府“精心教养的人”,贾珍,乱伦达人,贾赦,一无是处在家混吃等死算计老娘嫁妆的畜生,贾政,考不上科举恩赐出身当着一众女眷的面说舔脚笑话的假正经。
论成材,贾敬、贾珠、贾元春、贾琏、贾宝玉其实已经算人才了。
贾敬考上了进士,贾珠也是年少有为,贾元春入宫担负责任,贾琏能为家族出差干实事,至于贾宝玉,贾宝玉其实是个社交达人,在社交场合混的很开,和位高权重的北静王交情匪浅,和冯紫英等一干公子哥出去能当令首行令。说白了贾宝玉是正经混圈子的人,而且混圈子混的很明白,如果不是卷入了政治风波,贾宝玉未必过得就比自己祖宗们差,可是这些风波是贾宝玉惹出来的吗?
而这几个人里贾元春便是贾母教养。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第十八回
贾珠、贾琏、贾宝玉就更是老太太护着长起来的,所以老太太的教育手段问题没那么严重,只不过是疼孙子,而且年纪越大越慈祥而已。
何况就算贾母老了,将管家职权一一交出去,她仍然是贾府中洞若观火的人,或者说能从她的一些举动当中瞥见她的水平。
比方说,贾母快准狠地干了一件实事——抓赌!
贾母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
林之孝家的等见贾母动怒,谁敢狗私,忙至园内传齐人,一一盘查。虽不免大家赖一回,终不免水落石出。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聚赌者通共二十多人,都带来见贾母,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
抓赌这件事,王夫人不想做,凤姐和探春不敢做,只有贾母能做、敢做、而且做完了下人也不敢有太多的怨言。
乍一看,抓赌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古语云:“赌近盗,奸近杀。”“奸出人命赌出贼。”
贾母不过是做了一件正常的事情,但看隔壁的宁国府,贾珍作为宁国府的老爷,竟公然在自己家里开赌局。
原来贾珍近因居丧,每不得游顽旷荡,又不得观优闻乐作遣。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贾珍志不在此,再过一二日便渐次以歇臂养力为由,晚间或抹抹骨牌,赌个酒东而已,至后渐次至钱。如今三四月的光景,竟一日一日赌胜于射了,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夜赌起来。家下人借此各有些进益,巴不得的如此,所以竟成了势了。外人皆不知一字。
晴雯闹出有人进了怡红院吓到了宝玉的事,贾母就借势处理了大观园一众聚赌的奴婢,而贾珍作为宁国府老爷,竟然还带着下人公然在家开设赌局赌博,就这么一对比,就足可见认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
但是宁国府的事情老太太管不着,她只能管荣国府的事情。
而这也是老太太的无奈之处。她眼睁睁看着宁国府的衰败、看着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要把家业败掉、眼睁睁的看着贾府一日比一日衰落。
所以在贾敏死的时候,老太太哭的那么伤心,那是她最珍爱的女儿,也是贾府的另一个依靠。
但是她没有办法,因为她已经老了,她不能再当家了,她所能做的只是勉力维持这个家族的框子,让它别垮掉而已。
所以,老太太一死,贾府就没了,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暗示,老太太就是贾府最后一根擎天架海紫金梁,她一倒,贾府末日马上就到。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妈是个铁腕的暴君,一言不合就动手——不好好吃饭要打,不好好读书要打,看课外书要打,玩游戏更要打。最离谱的一次是我逃课去跟同学偷甘蔗,我妈把我拎回家一脚踹翻,把我抽的像个陀螺一样满地打滚——最后我怎么样暂且不说,二指粗的小竹竿抽成一丝一丝的。
后来我长大了,参加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淘气,是个软硬不吃得小霸王,没办法我只好请老太太出山,一来是帮我减轻压力,二来也是个以毒攻毒的打算。
万没成想,老太太一看到孙子就眉开眼笑,一扫当年铁血育儿的暴力风范,孩子不吃饭,她就颠颠的端着小碗跟着身后喂,孩子打了花瓶,她就笑呵呵的收拾残局,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她就说,
“歇一天歇一天,看把我们家孩子给累的!”
老太太和面包饺子,孩子就跟她要面团捏奥特曼,要多少给多少!我至今记得想当年我就偷了她指甲盖这么大一块面捏王八玩,老太太可差点没一巴掌把我抽飞:
“糟蹋粮食的败家玩意!”
有人说,这就叫“隔辈亲”,也有人说这是老太太上了年纪,气性磨没了,我妈说的更直接,
“就是你这个兔崽子给磨没的!”
但我可不这么想,我觉得老太太就是年纪大了,退了休了,千斤的担子下了肩了,人家呀,现在就是单纯的想图个含饴弄孙的乐趣,懒得再替你操那份修身齐家的闲心了而已!
贾母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大事就有:贾府败落;红稻米饭只够自己吃了,多一碗余量都没了;婆子得罪了尤氏,凤姐处置了,却被邢王尤三个人当众说她多事;贾琏偷拿自己的金银器当钱等等等等
她哪能不知道呢,她当家主事的时候可以说是史贾两家的巅峰,她每天要经手多少事,她的眼光多通透,怎么会不清楚呢。她是一个随口能说出府里大概还有多少匹软烟罗,还有几样颜色的人,虽然书里没明说,但是她分配这些软烟罗说得多清楚:给黛玉糊窗、给我做两个帐子、给刘姥姥两匹、给丫头做些夹袄子背心,显然她对软烟罗的数量是有个大概数量的,而她当家管事的时候,是多少年前了?现在都已经是她的媳妇当家,孙子媳妇管事了。还有带刘姥姥参观宝钗房间的时候,随口就说出我库房里有哪样东西正合你摆,又简洁又大方。你和我说这样的老太太会不知道府里的花销用度大不如前?会不知道自己少了一箱金银器?
贾琏借当这件事,凤平事后就说,鸳鸯是请示过老太太的,只不过老太太怕开了这个先例谁都来借,所以假装不知道罢了。只有这样鸳鸯日后才好讨回,如果是老太太做主借的,儿子孙子真的想赖账老太太还真不好开口跟他们索要,“哪怕是个活宝贝最后还不是给儿子孙子,借你点钱花花还整天要我还钱”。
差不多的事情还有贾母生日婆子上夜偷懒还冲撞尤氏,凤姐处置了,又被邢王尤三人嫌多事,白受一场委屈,鸳鸯知道了,私下跟平儿问清楚缘故,告诉了贾母,贾母说凤姐做的对,结果第二天鸳鸯和众人说起这件事,说凤姐管家不知得罪多少人,被人挑三窝四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安生日子”,张爱玲说这里鸳鸯明明都说了,还说没告诉老太太,不太合理,我却觉得这才合理,老太太知道了,然后呢?她是站出来挺凤姐,责骂邢王尤?还是知道了但是什么都不做任由凤姐受委屈?都不合适,只能假装不知道罢了,鸳鸯的话,你可以理解成“贾母不知道,但是你们都好自为之吧,等我告诉老太太,有你们的好果子吃”,也可以理解成“贾母知道了,但是她现在还不想亲自出面,只是让我来转告你们以后注意点,别等她亲自来处理你们”。贾母是处理贾家事务的最后一道防线,哪能大事小情都亲自出面料理?一定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才值得贾母亲自处理啊,比如抓赌就是少见的贾母亲自处理的大事,是因为当时王夫人没空,凤姐生病,暂时理家的李纨和探春又不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只能亲自出面,其他时候都是“嚼得动的吃两口,闲时跟小孙子小孙女说笑一阵就完了”
知道了,但是没有处理的办法,又何必告诉全世界“我知道了”呢,更何况现在是王夫人当家主事,规矩就是规矩,如果贾母大事小事都亲自过问亲自指导,那王夫人这个当家主母算什么,你是觉得王夫人眼界不行看不到贾府衰落,还是觉得王夫人不配当家主母这个位置,还是觉得王夫人没能力处理?
秦可卿知道,活着的时候没说,死了给凤姐托梦;探春知道,也是管家的时候,私下和李纨宝钗平儿这些管理层才说;黛玉知道,私下和宝玉说过,公开场合从没说过;凤姐知道,也只有私下和平儿商量节俭,公开场合从不说,因为“十分俭省了,不但家人下人抱怨,老太太太太这些人的排场面子上也过不去”
在其位则谋其政,贾母不在其位,她的职责就是做个乐呵呵的福寿双全的老祖宗
看了一些答案,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贾母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败,一种是没有预知,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就和稀泥的提出一个观点,
贾母既知道,又不知道。
这不是矛盾吗?不矛盾。为了更好的论证我的观点,我先举一个职场中的例子。
某位我非常崇拜企业大佬,他非常有前瞻性和风险意识,早在十年前他的产业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规划成长的第二条曲线,因为根据他的预判,现有的产业,马上会进入衰退期,成为夕阳产业,所以要未雨绸缪。那么你说他能预知企业的兴衰,来做未来的规划?但是有一天,他看到公司地上地下停满了车,忽然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给员工的工资还是挺多的,这么多人买得起车,他无疑在用他“陈旧”标准来看待今天的工资,而这也间接的导致员工收入,很快落后于行业,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他并没有预见到人才对于他的衰败带来什么影响。原因很简单,
第一、没人敢告诉他真相,既然老板觉得工资水平已经很高了,下面人不敢提,就把员工的离职归结到其他问题上去,绝对的掌控力,让他失去了听取最底层声音的能力。
第二、上了年纪,我们都知道一个特征,上了年纪的人,往往对周围的感知力下降,自己还沉迷于多年前的成就,不想一转眼,已是十几年过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决策机制需要调整的原因之一。
回到贾母、探春、秦可卿的问题点。
如果说贾母是这个大观园的董事长,那么探春和秦可卿,最多是高管,他们可以发现问题,但是不敢给贾母如实汇报。
比如我看朋友有提到,人家来借人参,各处都没有了,只有贾母处有,难题鸳鸯知道,但是大家都瞒着贾母,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贾琏和凤姐借当,也必须是瞒着贾母的,所以,如果底层的问题是100%,传到探春那里,可能就剩下了50%,再到贾母的耳朵里,怕是10%都不到了。比如柳家的嫂子在抱怨鸡蛋难买,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探春不会去关心它。但是殊不知,这几颗难买的鸡蛋,可能就是这个贾府崩盘的一颗稻草。
这是在现有的状况下,现有的体制下,很多问题贾母发现不了。但是不等于贾母没有预见未来的大课题,如果说探春们关心的是战术层面的,策略层面的,那么贾母正在关系着战略层面的事情,是更大的未来预见力。
典型例子,
1、贾母深知贾府之荣辱,系于元妃一身。元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贾家的兴衰,为了维护贾妃的地位,贾府不惜大花金钱,来讨好皇族的欢心。对贾妃身边太监的吃拿卡要,只要张嘴必给。
但是贾妃的单点支撑,很明显是不够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南安太妃来拜寿的空档,也不忘了让她见见薛林贾史几个姐妹,干什么呢?让南安太妃介绍对象,这次见面,必定成了探春远嫁的导火索,尽管探春为贾府尽了很大力,但是在战略选择上,贾母丝毫不会“妇人之仁”。如果南安太妃看上了黛玉呢?宝钗呢?那我也一定会出嫁,没有什么比家族的命运更为重要的事情,所以,我并不认为贾母是支持黛玉和宝玉走到一起的,尽管初期的确有这个想法,那是因为黛玉是贾敏之孤女,老太太怜爱,但是随着长大成人,势必要为家族的兴衰做出让步。
2、关于赌钱的事,贾母虽然不知道底层烂到了什么程度,但是赌钱的事情一出,贾母立马就明白,底层烂了,不整治不行了,而且杀伐决断,非常果决,处理了迎春的乳母,谁求情也没用。
3、类似的场景还有后来的贾母赏月,等等。那是在整个家族在陷入一种悲观调调中的时候,老太太出来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让我想起了《康熙王朝》里面的孝庄皇太后。
还有贾母提倡给凤姐凑份子过生日,这都是小户人家的习惯,但是贾母知道贾家所剩积蓄不多,才做出了一种“移风易俗”的活动,类似于我们提倡现代化的彩礼观一样。
说白了,老太太在,家族乱不了,所以说贾母既知道,又不知道。
我认为贾母的不作为跟明清外戚文化有关系,明清后妃家族参与政治是一件危险又缺少回报的投资。在元春入宫之前,贾敬,贾珠,林如海一直在通过科举努力进入权力中心。在元春之后,热爱读书的贾兰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人,聚会都不愿意叫上他。
为什么努力上进的贾兰不合时宜呢?因为贾母明白,元春封贵妃之后,贾家需要尽快从功勋转型为外戚。从明朝起,外戚不再承担拱卫皇权的任务,后妃沦为单纯的生育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外戚之家越上进死的越快。但是这个道理不好宣之于口,所以贾母臊着贾兰,希望他自己觉得尴尬进而反思。
清初蒙古外戚和赫舍里皇后一家短暂地承担起了拱卫皇权的任务,但是下场如何呢?
顺治的蒙古皇后一个被废一个差点被废,最后摘桃子的是相对没那么显赫的汉军佟家。
康熙的元配赫舍里的叔叔被活活饿死,两个儿子被杀,太子被废,皇长孙被幽杀,最后摘桃子的是膳房总管的孙女德妃。
清朝后宫历代的赢家都是出身不显。雍正朝的赢家熹妃因为家世普通,在康熙朝只是个格格。乾隆朝最后的赢家不是满门显贵的富察氏皇后,不是老牌贵族那拉皇后,而是内务府内管领的女儿魏氏。除了富察家,钮祜禄家在乾隆朝也是战功彪炳,马革裹尸还,然而他们家的女孩一个在南巡途中落水身亡,另一个从嫔熬成妃又一下子贬成了顺贵人,文坛领袖大学士鄂尔泰是雍正留下的托孤大臣,他家的女孩当了五十多年的常在。富察家和钮祜禄家后来也学精了,走上了提笼架鸟的纨绔路线,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再出个像样的人才。
清朝有一个相对美满的原配皇后,那就是嘉庆的喜腊塔皇后,其出身在清代原配皇后中最低。她家里在乾隆朝还是个包衣,因为一个亲戚善相马会经营抬了旗,卑微的出身加上几个被嘉庆亲口评价为废物的兄弟,反而让她逃过了清朝原配皇后的悲剧命运,终于有嫡长子继承皇位了。
道光朝的赢家全妃,一家子寡妇,咸丰即位后,他外祖母直接上表说家徒四壁,揭不开锅了。
从咸丰起,子嗣艰难,就不赘述了。
如果你是一个清朝功勋之家的老夫人,家里的女孩做了贵妃,贵妃身后不但有贾家还有王子腾,你觉得贵妃弟弟是应该学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还是学鄂尔泰做个大学士,还是风花雪月做个富贵闲人呢?
当然,红楼梦成书时间不确定,可能作者并没有见证清朝外戚的兴衰,但是他至少很清楚明朝外戚是越窝囊越废物越有福的。举个例子,明朝的后妃选自平民,特别排斥功勋之家的女孩,明仁宗的郭贵妃是少有的将帅之后,生了三个儿子还莫名被殉葬了。
很难说元春如果没有入宫,贾宝玉会不会沿着贾珠的道路走下去?现实是,贾宝玉以及所有的贾家成年男子,在元春成了贵妃之后,都中止了进入权力中心的努力,在这种背景下贾兰就显得非常ky了。就是贾宝玉,在书的开篇也没有后来那么被娇惯,比如他会独自去庙里跪经一整天,比如他还是要按时上学的,贾政也会对他的功课进度做出具体指示,在元春省亲之后,贾宝玉就彻底成了脱缰的野马。
不过,元春不应该为贾家的覆灭背锅。清朝背景下,元春根本不能选择是否进宫,因为选秀是强制性的。元春进宫之前,亲自教授幼儿宝玉读书识字,似乎本人并不指望家族走上外戚之路。薛宝钗选秀明确说了不是选妃嫔,是选使女,是内务府选秀,而且不是选普通宫女的那种,选普通宫女皇帝不参与,薛宝钗参加的是皇帝会亲自选看的,德妃良妃当年参加的那种,选出来也是妃嫔预备役或者皇子格格,也是强制性的。薛家比较看重选秀,宝钗本身对于落选也耿耿于怀,这是因为她哥哥已经确定是个废物了,外戚的确是最适合薛家的道路。其实林妹妹也适合作妃子,一来特别会撩,二来不用皇帝打压,林家就完蛋了,比道光全妃还惨。
一旦走上外戚之路,很多事情就不是贾母说了算了。元春肯定是得宠的,无子封贵妃是非常少见的成就,让人想起乾隆的慧贤皇贵妃,慧贤的侄子后来被乾隆杀了喂狗。慧贤是超级宠妃,她的父亲是大学士高斌,妹妹嫁给了另一位大学士的儿子,侄子也官运亨通,贾母总不可能比学贯古今的大学士更聪明吧,实在是外戚不好当啊。其实即使元春失宠,贾家也不太可能因此被抄家。也许元春像那拉皇后一样突然剪头发要出家,也许元春什么都没做,但是皇权覆灭了。也许贾母太老了,儿孙渐渐不满足于做个富贵闲人,捅娄子了。我比较倾向于皇权本身覆灭了,因为就算那拉皇后家族,最后也谈不上白骨如山忘姓氏。
这事儿分两层说:一是贾母有否预知,二是如果预知到了,贾母能做什么
1、有否预知
1.1 贾母预知到了日后的衰败
第七十五回尤氏过来吃饭时,贾母嗔着丫头没有给尤氏盛自己的饭,丫头回说“老太太的饭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王夫人赶紧解释“这一二年旱涝不定,庄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
贾母给了一句很俏皮的评语:“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
太高情商了。
现场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同时这也暗示出,贾母对此并不意外。
对比一下第七十三回贾宝玉作妖装病,为了躲避读书谎称怡红院有贼跳墙,探春由此向贾母汇报奴仆聚赌,贾母事先并不知情,闻言顿时大怒。
1.2 当时贾府的衰败趋势,所有人都看出来了
第五十三回,贾蓉跟乌进孝说:
“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跟平儿算计未来的婚丧嫁娶重大开支,说:
“如今再俭省些,陆续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再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跟贾宝玉说: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跟王熙凤说:
“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退回到最开始,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跟贾雨村说:
“如今的这荣、宁两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都看出了贾府的颓势,贾母这头号的高智商高情商,还能看不出来?
(如果说有人没有预知到日后的衰败,我提名贾宝玉)
2、贾母预知到了贾府的衰败,能做些什么
这个就比较悲剧了,因为贾母什么也做不了。
2.1 先来看秦可卿出的主意: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
这个主意有两个问题。
第一,秦可卿自己说得明明白白,这不是阻止贾府衰败的方案,因为“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
说白了,这就是出事之后的止损方案。
第二,秦可卿这个主意,是男人做的事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二门里的女人绝对不会去干涉爷们的日常工作。
探春的改革仅限于大观园,别说出去买田买地,她想要“柳枝儿编的小篮子,竹子根儿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子”,还只能托宝玉出去买。
贾政揍了宝玉一顿,贾母说“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这是气话不假,但贾母很清楚,祖母溺爱孙儿,实际上是在阻碍父亲教育子女,她已经越权了。脑补一下贾母跟贾政说:“你去祖茔附近多买一些田地……”一家子男女老少都会觉得贾母疯掉了。
秦可卿想出来这个方案,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红楼梦全书的主旨),秦可卿作为一个女眷,站在了男人都不曾到达的高度。可惜她是给王熙凤托梦,这注定是个无法得到执行的计划(红楼梦的悲剧主题)。
2.2 如果不采用秦可卿的方案,贾母自己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去挽救贾府?
刚才说了,二门内的女人没法做男人的事情,所以,即使有方案,都只能是“节流”的思路,削减开支,控制成本。
这里可以参考探春的案例来看看实行一场改革有多难。
首先是方案的提出。平儿说得很对,“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
王熙凤这个位置尚有很多顾虑和掣肘,贾母潜在的阻力只会更多。
另外,在封建社会中的贾府,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王熙凤过生日的时候大家攒份子钱,贾母出了二十两,到了最下面丫头姨娘级别的,就是一两二两这种水平。贾母如果把自己的开支砍掉一半,或许她自己还能承受,但是下面人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当然以上也是我胡说,实际上贾母不可能削减自己的开支,因为对外还要维持贾府的地位和排场。天天见的人都是将军、侍郎、太妃、王妃,大观园里面屁大点事儿都能流传到外面当成新闻,贾母要是省吃俭用,贾府在外面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假设下面的人——而不是贾母——自发地提出一个改革方案,探春的方案正是如此,方案刚出台的时候领导支持群众叫好,结果到了实际执行的时候呢?
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莺儿折柳采花,引出来那么大的风波,最后一直吵到宝玉面前。
第六十一回,看门的小厮让柳家的帮忙带两个杏子出来,柳氏发了一大通牢骚:
“发了昏的,今年不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象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象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逼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倒象谁害了馋痨等李子出汗呢.叫我也没好话说,抢白了他一顿。”
可见下人是有很多怨气的。
参考另外一个改革——其实都称不上改革,只是王熙凤提议说在大观园里面搞个小厨房,提出这个主意的时候从上到下都说好,但直接引出玫瑰露栽赃柳五儿、司棋带人大闹厨房。
可以想象,哪怕是执行秦可卿的方案,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个好的领导,不仅要高瞻远瞩设计方案,还要身体力行地去实施方案。
贾母有没有能力提出方案并且确保方案“落地”呢?
恐怕是有心无力。
——贾母很忙的啊!她老人家虽然有时候是带着孙子孙女赏雪赏月吃螃蟹,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但是真有正事的时候,还得贾母上。
老太妃薨了,贾母要带着婆媳祖孙等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重要的客人比如南安太妃、甄家的女人来了,也是贾母接待。
第七十一回贾母过生日,八十大寿,在今天也算高寿了,早就退休安度晚年了,在古代,你还指望她老当益壮重新振兴贾府?
3、贾母看透了,并且接受了贾府的衰败
李娟有一篇散文《从奇怪的名字说到托海爷爷》,描述了一个睿智和蔼的哈萨克族爷爷,结尾是这样的:
当大家的劳动遇到麻烦的时候,爷爷也从不作指点。仍只是看着,看着。直到大家想出办法解决掉了问题,才欣慰地喃喃自语:“对了,这就对了。”
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长辈形象,洞明世事又从容豁达。不会越俎代庖,只是安静地看着孩子们自己摸索,充满信任地等着他们成长。
我想贾母就是这样的大家长。
结合前面第一点“贾母预料到了贾府的衰败”,我觉得贾母可能更进一步,她想的是:完犊子,这群孩子成长不起来了。
对于贾府的情况,原文黛玉和贾宝玉曾有一段对话。黛玉说私底下给贾府算过一笔账,贾府进项少而浪费多,如果不节流的话,必然会导致“后手不接”。而贾宝玉直接一句话把黛玉噎住了:“再怎么也不会短了我们两个的。”原文里,黛玉听到了宝玉这句话,立刻抽身去找宝钗她们说笑去了。
对贾府经济情况的认识,宝玉毫无疑问是在第一层,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黛玉的反应就很让人玩味了。她自然不会如史湘云那样当面怼宝玉不上进,不留心经济学纹,但估计心里也会叹息两人未来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宝玉在第一层,贾珍贾琏贾赦这几个人在第二层。他们手里掌管着金钱,对于贾府的经济来源与开支直观的感受。贾珍在第五十三回乌进孝交租的时候,也提到过宁荣二府经济状况,可见他们或多或少感知到了二府在走下坡路。但他们只看到眼前还没有大的问题,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想那么远干嘛,维持好眼前的快乐生活它不香吗?
黛玉、探春甚至宝钗、王熙凤这几个可以说在第三层了。他们都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愿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限于女性权力以及自身经历带来的局限性,她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一些小修小补的事情,缓解不了大局。
秦可卿算是在第四层了。她借助了作者的帮助,以开天眼的方式提出了家族衰败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在祖庙多买田地的方式保留火种。秦可卿的方案比第三层的高明很多,长远来看,很多源远流长的家族复兴靠的就是读书。


那么贾母在第几层?
全书看下来,我认为贾母在第五层。贾母是一个很聪慧,很豁达的老太太,从嫁过来做孙媳妇到自己的孙子都有了媳妇为止,她的人生经验太丰富了。她看过的听过的,也太多了。她当然知道当前宁荣二府的窘境,书中明确写过,当贾琏王熙凤因为银两周转不过来的时候,找鸳鸯把贾母收藏的宝贝拿出来到当铺押了几千银子。这个事鸳鸯私底下是告诉贾母了的。贾母连这种事都知道,说她对贾府当前经济状况心里没数,你相信吗?
贾母之所以没有像探春秦可卿那样提出解决办法,原因也很简单:在当时的体制下,你通过什么小修小补的方式来改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衰败还是要衰败。
说穿了,贾母比任何人都清楚,天下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你贾家何德何能可以例外呢?像贾演贾源机缘巧合,九死一生挣下这么大个家业,这是极其小概率的幸运事件。煊赫过后逐渐衰败,这才是现实中的常态。
贾府不是没做过努力,宁府培养贾敬考上了进士,本来可以前途无量的,结果跑出去做道士了。贾珠也是早早进了学,重点培养时直接英年早逝。唯一的爱女贾敏,嫁了探花郎林如海,本来是一笔很好的投资,结果直接破产清算,两口子都病死。家里争气的不是早死就是做道士,不争气的贾赦偏偏王八命长。
贾母还能怎么办呢?老人家的心态跟我们现在很多打工人的心态差不多,认命,躺平。


就这样吧,孩子都大了,管也管不了。生前管不了,身后事更管不了。就算贾母自己推点什么改革措施,也难保死后不会有反复。既然如此,凑合着过吧,能挨过一天是一天。所以书中才有这么一个细节:
当下人禀告说江南甄家被抄家后,贾母颇为鸵鸟心态的不愿多谈,转而说起中秋赏月。赏月那天,老人家迟迟不愿散场睡觉,试图留住这最后的热闹。脂砚斋的点评说的很清楚,老人家心里已经兔死狐悲了,知道早晚有一天类似的命运可能会落到贾府来。这一幕出现在第75回,离曹公的结尾已经不远,很可能这就是贾府诸人度过的最后一个热闹的中秋节。在这次中秋节上,贾母远方听笛,依然展现了自己不俗的音乐品位,然而命运的巨轮已经磨刀霍霍,准备要把这种艺术化的场景吞噬干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13 12:20:31  更:2024-04-13 12:31:5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