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甲午战争清朝陆军装备可不弱,比日本强,为什么却输的一败涂地?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甲午战争清朝陆军装备可不弱,比日本强,为什么却输的一败涂地?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甲午战争清朝陆军装备可不弱,比日本强,为什么却输的一败涂地?
清军部分部队的装备优于日军,但是总体来说装备远远不如,甚至有超过1/3的清军依然在使用冷兵器。加上清军的军事制度还是沿用老的一套,难以应对近代战争,自然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在战场上表现不佳,屡战屡败。而且在很多战斗里,日军损失微乎其微,死伤都只有个位数,以至于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日军被击毙的只有1132人,在战斗中受伤而死的也只有285人,合计1417人,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清军在战场上表现如此不堪,主要原因是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虽然购买、自造了不少近代化武器,但是清军在指挥、训练、编制上依然是老的一套,只是一支装备了近代化武器的旧式军队,战斗力自然就差。加上清政府自身已经腐朽不堪,在战略上也是一塌糊涂所致。


练习射击的北洋水师水兵但是也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清军的武器装备其实也很差。
由于清政府购买、自造了不少西洋武器,其中不乏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像连发步枪、克虏伯大炮等。而日军当时装备的主要是国产的村田式单发步骑枪,仅有近卫师团和第4师团已经换装了村田式连发步骑枪,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在甲午战争时期,清军的武器装备优于日军。
但是实际上由于财政困难,加上保守势力强大,部分大臣依然迷信老式武器,所以清军的装备庞杂混乱,依然保留了大量的老式火枪甚至是冷兵器。仅仅因为部分部队装备了新式的连发枪,就认为清军武器优于日军是不对的。


在仁川登陆的日军
以平壤之战为例,根据日方资料记载,在平壤之战中日军共缴获连发步枪470支,连发骑枪80支,单发步枪409支,旧式火绳枪201支,手枪5支,刺刀741把,大刀15把,红缨枪11支,军刀380把。
在这些缴获的武器中,考虑到大刀、红缨枪数量不多,很可能是仪仗队使用,而军刀是军官使用,都不是步兵正式列装的武器,所以暂时排除在外。在1160支步枪中,连发枪占了47.4%,应该说这个比率不低。但是必须看到清军中还装备有大量旧式火绳枪,这种旧式的火枪在甲午时期上可以说毫无作用,无疑大大的削弱了清军原本就有限的战斗力。


有相当部分清军,其实就是这个样子
另外平壤之战参战的叶志超统帅的直隶练军、卫汝贵统帅的淮军盛字营、马玉昆统帅的毅军、左宝贵统帅的奉军、丰升阿统帅的奉天练军盛字营和吉林练军这几支部队都是清军中训练、装备较好的部队,连发枪比率较高,远远超过了甲午战争时期其他的清军。
按照日本资料统计,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共缴获了各类单发、连发后膛枪10344支,前膛枪、火绳枪、抬枪等7193支,大刀、长矛等冷兵器11764件。数量如此巨大的冷兵器,显然不是单纯的摆设,只可能是清军的实际装备。在这29301件各类武器中,新式的后膛枪仅占35.3%,数量尚不如冷兵器,连发步枪的占比就更低了,清军武器的总体装备情况堪忧。


即使到八国联军时期,清军还大量装备了老式的抬枪
这可以从其他资料得到验证,像湖南巡抚吴大澂奉命率湘军北上时,布政使魏光焘就报告说湖南、湖北新式后膛枪仅有数百枝。后来虽经多方筹措,23营3哨湘军出发时,仅有各类枪枝4600支。考虑到吴大澂曾经报告说没有炮队,这些湘军基本上都是步兵,装备应该以步枪为主,枪支装备率如此之低,其战斗力有多少可想而知。
而山东巡抚李秉衡上奏的奏折同样提到,山东清军装备的大多是旧式洋枪,沿海各军装备的新式后膛枪仅有千余,只能用老式的土枪和前膛枪凑数。日军在荣成登陆时,岸上清军除了从威海卫赶来的淮军所属巩军、绥军300多人装备了新式的后膛枪和大炮外,山东巡抚李秉衡派来的5营河防军中,每营仅装备1支旧式的鸟枪或者抬枪,毫无战斗力可言。


日军攻占的金州,可以看到城头的旧式大炮
因此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和各地督抚都紧急向国外订购了大批枪械弹药,以缓解武器不足的窘境。初步统计清政府和各地督抚订购得到武器光步枪就有各类后膛步枪99550支,子弹3702万颗,数量可谓庞大。
但是由于从订购到实际交付有一个时间差,这些武器中很大部分在战争期间没有运达。即使运达并且拨付给了参战各军,由于此前使用的是老式的鸟枪、大刀长矛,仓促换成新式步枪,士兵们没有时间熟悉武器,在战场上能发挥大多作用是一个疑问。


金州台山清军火炮
此外清军装备的后膛枪中,国产仿造的枪支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像江南制造局生产的雷明顿步枪,就存在着“后膛走火,又易炸裂”的问题,很多士兵根本不敢用。
而且日军缴获的清军步枪有毛瑟、雷明顿、亨利、斯宾塞等13个不同厂商的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清军当时很多都是地方督抚自行组建、自行购买装备,缺乏统一规划所致。如此繁多的枪支类型,势必对后勤造成巨大压力。
相比之下,日本陆军虽然大部分装备的是村田式单发枪,但是已经完全淘汰了老式的火绳枪和冷兵器,在步兵火力上并不弱,而且口径单一,补给方便,显然比清军要合理的多。


1895年营口三个日本兵
而比枪支更糟糕的是火炮。清军装备西洋火炮始于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由于当时清军面对的主要对手时太平军,火力薄弱,加上当时国内道路条件差,因此清军所装备的西式火炮也是以较为轻便的小口径火炮为主。
同样以平壤之战的清军为例,按照日方记载,在此战中共缴获4门克虏伯75毫米野炮,12门克虏伯75毫米山炮,13门克虏伯37毫米山炮,和实际上是机枪的加特林机关炮6门。由于平壤清军最后是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损失惨重,大炮基本都被遗弃,因此这35门火炮是平壤清军的所有火炮。在这些火炮中,西方作为步兵部队主要支援火力的75毫米火炮仅有16门,只占46.7%。


甲午战争时的日军
相比之下,日军已经效法西方部队,统一使用75毫米山野炮,除了近卫师团装备的是26门野炮,战时临时组建的第7师团装备了6门76毫米山炮,其他第1到第6这6个师团都装备39门山野炮,其炮兵火力远远超过了清军。
像平壤战役,参战的日军共有58门75毫米山野炮,是清军同类型火炮的3.6倍。在平壤战役决定性的牡丹台之战中,日军就是靠数量众多的火炮摧毁了清军的阵地,清军主将左宝贵中炮牺牲,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平壤牡丹台及玄武门
而在日军入侵辽东以后,署理黑龙江将军增祺从库存中调拨前线的172门火炮中,仅有12门近代后膛炮,其他的160门火炮都是土炮,其中还有10门是康乾时期的古董。这种老爷货即使用来对付太平军都嫌老旧,用来和日军作战就更没有用了。
当然,清政府也购买了不少大口径的重炮,不过这些火炮主要是用来装备沿海各炮台,难以机动,所以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在陆战战场上,清军在炮火上总体是居于劣势,在很多战斗中,清军都是被日军的优势炮火击败。双方在炮兵上的差距,极大的影响了战斗的结果。


清军炮台的重炮威力虽然大,但是无法机动
虽然清军在甲午战争时期表现差最主要的原因并非装备不好,但是装备问题还是极大的影响了清军战斗力的发挥。像在平壤之战中,装备精良淮军依靠连发枪还能在船桥里以劣势兵力击退日军的攻势,但是在此后的作战中,无论是辽东战场还是山东战场,其他清军在面对日军的优势火力时则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
由上可见,武器装备上存在的问题还是对战争结果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更为重要的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主要局限于武器的引进,军事制度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清军本质上来说,只是装备了近代武器的古代军队。面对已经完成了军事改革的日军,自然不是对手了。
谁说大清一败涂地 ,是淮系一败涂地,大清可不是一败涂地,反而是小赢一把。
衡量战争的胜负靠的是是否实现战略目标,甲午战争中大清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那就是“”联倭剿淮”,打击和消耗因洋务运动而日益膨胀的淮系势力,使其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对清廷构成威胁,并夺取淮系创办的洋务运动来摘桃子,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在打击淮系的立场上是基本一致的。
知乎上总有人反复宣传大清是如何军功治国,如何善待军人云云,还把大清比作大唐,十分可笑,人家只是“首崇满洲”,这些人大可体验一把吴三桂耿精忠年羹尧马新怡,一辈子给大清陪小心走钢丝,最后还是死无葬身之地,李鸿章结局当然比他们强点,但也不例外,整个甲午战争期间小鞋一双接一双,拿淮系玩消消乐,也正因为如此李才谕令北洋水师不得主动出击,最终被歼灭在港内。
战后,清廷的目标基本实现,淮系人马一扫而空,横行四十载的湘淮军阀从此销声匿迹。李鸿章赋闲蛰居,门庭冷落如荒冢,而慈禧则大大巩固了权力,并对光绪在战争中的表现基本满意,开始安排退休并归政光绪。荣禄等新派满洲走上舞台,开启由清廷中央主导下的进一步西化运动。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清廷强行吞下西化运动主导权的后果却导致了严重的排斥反应,戊戌变法,内部分裂,围园杀后,扶清灭洋,反复折腾,这是后话,就这场战争而言,清廷已是小赢一把。
首先,李鸿章外购得军火真没鬼子先进,他是地道的军购冤大头,枪械上尤为明显。其次,淮军的战术坑爹,用方阵战术迎战鬼子的散兵线,战术上就落后了很多年。就算是李鸿章清如水廉如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清军还是要战败。


李鸿章外购军火时间很长,金额很大,以至于他成了英国人和克虏伯公司都看重的大客户,可他的外购能力却没有进步,频繁被军火商当成了印度一样的客户。李鸿章借助赫德购买军舰,赫德拿了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的百分之二左右的回扣,就向李鸿章推荐了该厂的“蚊子船”。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给的回扣高达百分之五,李鸿章身边的德国顾问也是克虏伯公司的代理人,于是李鸿章就购买了3000多门克虏伯火炮,成了克虏伯公司最大的外国客户。




李鸿章们花了大钱,却始终没有购买到最先进的装备。赫德推荐的蚊子船花了满清400万两银子(购买时间是1874年,按照当时的金银比价计算,折合英镑123万),却连出海都难。1894年日本海军花费600万两白银(折合英镑90万4900,1894年和1874年相比英镑升值了一倍)外购了富士号战列舰,富士号一次可以发射近4000磅的炮弹,威力可是超过了定远号(最多一次可以发射3090磅,富士级两艘战舰没有赶上甲午,否则……)。此后日本还用32万英镑(定远号37万英镑)外购了三笠号战列舰,三笠号战列舰的火力投射能力也达到了一次4000磅。和日本的军舰外购比起来,李鸿章的外购水平纯属人傻钱多。


李鸿章也会省钱,那就是他给淮军士兵挑选步枪的时候,这也是军事小白网友误会最大的地方。也是在1874年,李鸿章从士乃得、林明敦、毛瑟和马梯尼四种步枪中进行挑选,李鸿章挑选了每分钟射速十发子弹的士乃得(施耐德)步枪和毛瑟71步枪,抛弃了每分钟射速20发的马梯尼。原因很简单,士乃得步枪便宜,“……乃得枪,才需银 10 两”。士乃得和毛瑟步枪因此成了淮军的制式装备,到光绪24年年北京、天津的仓库中储存最多的还是士乃得步枪和毛瑟步枪子弹。


和日军比起来,淮军的枪械已经落后。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已经大量使用了美国产的斯宾塞连珠枪,它的射速可是每分钟21发,大大超过了李鸿章外购的产品。这是李鸿章亲口承认的事实,“倭人专用新式快枪、快炮,……较中国数年前所购旧式者,尤能灵捷及远”。这还是李鸿章亲儿子淮军的武器,其他的清军装备就更差了。
在战术方面,淮军更是拿错了剧本。火力密度和射速非常感人。


1871年淮军进行了战术改革,淮军一个营地按照条例分成若干个哨(每哨32人64人不等),野战时以哨为单位,迅速拍成两列横队(每队16人到32人),然后再由若干个哨组成一个实心或者空心的方阵,这个战术很有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风采。当时已经是19世纪晚期,拿破仑三世都被普鲁士军队击败下台,散兵线战术在1859年就开始大规模取代方阵战术,成为西方军队的主流战术。淮军的步兵之间密度太小,几乎是人挤人,已经有不只一个德军顾问都说淮军作战队形“太聚”,但淮军就是不改,结果他们在甲午战争遇到了日军。


日本陆军恰恰学得是德国最新的散兵线战术,在甲午陆战中,日军的战术正好克制了淮军。在交战时,淮军不会匍匐前进隐蔽射击,只会站立射击,队形还密集,吃亏很大。日军的战术总结是:“……在散开的一队中,挥舞大旗,随意射击,没有一齐射击。他们的队形到处都有薄弱的一线,没有预备队……他们不考虑利用地形地物,从不用跪射、卧射,一律站着射击”。淮军还有不瞄准射击的毛病,在野战中尤其突出,清军自己的总结就是“不辨东南 ,竞施放各枪炮 ,不问敌在何方。彼此自攻 ,互相击杀”。淮军子弟袁世凯也认为淮军枪法糟糕,频繁吐槽淮军的准头,整个甲午战争以湘军淮军为主的清军共射击子弹8764万发,击毙的日军却只有4517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清军就干过下令让蒙古骑兵去当炮兵守要塞,让汉人炮兵当步兵去野战。
甲午战争时,用一样的套路。
让作战部队和支援部队换一下用。
只有输了,大清才能稳固。
甲午战争打赢之日,就是大清垮台之时。
李鸿章早就建议按照北洋海军陆战队的标准编练几万士兵~直接被否决~~
最后这个祖训被遗忘后~~
新军练成之后,新军就把大清推翻了~~
满清事实上是轻徭薄赋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但那些地主官僚,不仅能盘剥百姓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就这还不够,还要贪污腐败。腐败无能,腐败导致无能,解决不了腐败问题就不可能自强。其实明末也一样。
地主官僚一边要求朝廷不要与民争利,要轻徭薄赋,要勤俭节约。一边疯狂聚敛,敲骨吸髓,纸醉金迷。现在那些鼓吹不要与民争利的也是如此。普通人就要掂量下,自己是不是他们口中那个民了。
二战日军的重巡洋舰能正面硬刚一战英德日德兰海战的战列舰吗??www.zhihu.com/question/650309824/answer/3449369225?utm_psn=1759963769839480832
二战时期,在理想状况下,两艘落单巡洋舰能不能硬刚一艘落单战列舰??www.zhihu.com/question/414077387/answer/1428731372?utm_psn=1759964104205402112


为什么伊藤博文说李鸿章是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www.zhihu.com/question/375383571/answer/1045158221?utm_psn=1759965081830678528
在19世纪末,日本国土只有中国1/30,人口只有1/10,日本当时经济总量大约只有中国1/8。日本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接近30%,而中国只有大约3-4%。1893年日本预算收入为8804万日元。实际财政收入是11377万日元,相当于7585万两白银。(1两白银约1.5日元)1893年,清朝财政收入是8867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前,清朝在海军上投入了上亿两白银,平均占年财政收入的4%。同期日本只投入六千多万两。大清掏了那么多真金白银了,全世界都认为是有真老虎的。
真正背锅的是慈禧,慈禧不想扬眉吐气过大寿?当然洋务运动推进速度太慢了,除了领导层的思想不够开放外,清政府没钱也是重要原因,没钱能启动的项目就少,能培养的人才也少,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李鸿章家族从“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经过父子两代经营到“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要知道三千万两就可以赎回辽东半岛。李鸿章家族强取豪夺安徽两三百万亩田,什么概念,安徽上百万人给李家当佃农。
清军将领既贪财又惜命。闻风而逃的将领比比皆是,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几乎兵不血刃一日易手。1890年建成的旅顺海军基地花了三百万两。给多少就能送出去多少,和阿富汗伪军是半斤八两,阿富汗伪军上百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直接送给了塔利班。
据统计,甲午战争之中,日军全军拥有的野战炮只有300门,而他们缴获的大炮有608门。整个甲午战争,日军仅消耗炮弹34.09万发,子弹124.18万发,在大连湾,日军就缴获了崭新的火炮100多门、炮弹246万枚;德国新式步枪600多支、子弹3381万发,还有马匹、行帐、粮食以及没有启封的快炮等。
北洋水师从德国和英国订造的“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等主力舰,共花费800多万两白银。为避免战舰落入敌手,丁汝昌下令炸沉各船。管带刘步蟾在定远被炸沉后自杀殉国,其余各舰,“诸将不应,盖恐沉船徒降,取怒倭人”,拒绝执行命令。丁汝昌提出冒险突围,多数将领表示反对,纷纷散去。北洋海军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全部作为日军战利品。
甲午轻易战败送了台湾,后面九一八又轻易送了东北。日寇三月亡华的妄想也就成为共识,为全面侵华铺平的道路。如果甲午能奋力拼搏,即使失败,日本也废了,就不会有后面的九一八与全面抗战。九一八如果能奋力拼搏,即使失败,日寇也不敢贸然发动全面侵华。




军舰的吨位之类,大清可谓占优。
但是战术,战法,士气等等,大清全面落后。
最直接的类比就是。
前不久的同盟军三兄弟发起的反电诈战争。同盟军在兵力不占优,没有重武器,不要说装甲,就连大筒子120迫击炮都没有。
靠着100多架丐版的多旋翼无人机,这100多架无人机才200多万块钱。
就这样牢牢掌握100米高空的绝对制信息权,绝对制空权。
硬生生的打出了代差,用用丐版无人机带来的全新战法,全面碾压缅军。
最后逼降了缅军。
缅北果敢之战中缅军有装备和工事优势却被全歼,为何有人却认为缅军指挥官吞吞敏准将表现不错?954 赞同 · 116 评论回答
缅北怎么突然没消息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了?863 赞同 · 29 评论回答
南部战区位中缅边境我方一侧举行联合实兵实弹演习,释放了什么信号?哪些信息值得关注?880 赞同 · 110 评论回答
战争是全方位的考量。
日本人战术更灵活,军舰机动性更好。日军对鱼雷使用更娴熟。都是日军碾压清军的原因之一。
甲午海战,实际上是世界联手借日本把满清阴了,满清对外界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列强在想神马,输是必然的。可以说,甲午满清根本就没有战略,没有手段,面对精心准备很多年的对手,还不了解对手和对手的盟友的想法,这样的战争,打1000 次都是输,赢了就怪了。
当时世界列强都暗中帮助日本,满清拿神马打?
我说的再明白一点,甲午的满清,必须具备和大英帝国作战的实力,才能考虑对日作战,这样说大家明白吗?
但是具备这样实力的满清,日本根本就不敢来打,不具备这样实力的满清,又拥有这么大的国土和人口,这么多潜力,却没有进取心,没有世界列强想要灭了自己的危机感,失败是必然的。
打败满清的,不过是日本背后的世界列强而已。被贼惦记上了,明白不?
满清有神马潜力,那个时候,满清拥有越南、蒙古、朝鲜等很多附属国的啊!
世界上象中国这样具备无尽潜力的国家和民族,你能数出几个?
恐怕我们就是唯一的一个。
想明白这个,任何一个具备问鼎世界的民族,有多么惧怕我们,你能想象吗?
这个是国际政治,最简单的人性和国际政治。
要站在世界舞台考虑问题,考虑到世界列强想中国崩溃都想疯了的事实。
没有全球观念的民族有多惨。
近代史在欧洲,法国强大英国就支持德国,德国强大英国就支持法国,这里面没有神马道义,没有神马传统友谊,也没有神马正义的战争非正义的战争,只有冷冰冰的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
同样在亚洲远东,当满清一家独大建立了亚洲第一的舰队,口口声声日本撮尔小国的时候,大英帝国和列强就自然而然的支持日本对抗中国。
但是当日本把满清打得亡了国,打得民国满地找牙的时候,大英帝国和列强(包括苏联)的政策自然悄然的变成了支持中国对抗日本了,不然等日本吞并了民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他们这些白人列强了。
常凯申的时代,不是中国多大潜力的问题,而是日本吞并中国可能威胁世界的问题,所以常凯申时代美国英国甚至德国等世界列强都是帮中国的,和甲午时代帮日本是反过来的。
这一切的背后,同样是列强的远东利益的结果。
就是现在一家独大的美国,同样面临过这个历史局面,不过他们没有给敌人这个机会而已。本来美国在美洲基本没有天然敌人,但是翻开历史书,当年一战的时候,美国参战的理由(不知道这个理由是真的还是美国人制造的)就是截获的德军情报说德国要武装墨西哥进攻美国!就是二战的时候,希特勒好像也有武装墨西哥对付美国的计划。
撒克逊民族纵横天下几百年,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就是两强相遇支持弱者,从而维持两强的平衡谋利益。
而历史上就犯过二次这样的错误,两强相遇支持强者,结果当年的大宋在大金和大辽的争夺中支持大金,从而把自己从北宋支持成南宋。
可怕的是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又犯了,在蒙古和大金的争夺中支持蒙古,把自己支持到亡国。大宋要是有大英帝国一半手腕,都不会亡国的可能。
所以中国只有胸怀世界,具备全球战略眼光,还要手段高明,不然,谁不想从新把我们踩在脚下?
第一,体制的原因,清军虽然装备不差,但还是一支旧式军队,以旧式“营”为单位编制,各部之间互不统属,叶志超临时被任命为统帅,对各部将领即不了解也指挥不动,什么参谋,侦查,后勤,一概没有,而日军,是仿欧式的现代军队,有现代的后勤,医疗,作战体系。
第二清军士兵还是过去那种“吃粮当兵”的思维,当兵就是为了拿军饷,训练差没有决死精神,比如平攘之战,整个日军总共消耗子弹28万发,而清军,光盛军~大概3000人,就消耗子弹74万发,通常是对射时清军乱射一气,等到日军发起刺刀冲锋,就一溃千里,而日军,受军国主义影响深刻,有着必死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将领贪污腐化,虚报战功,必然就会贪生怕死,比如主帅叶志超,不但谎报战功,骗取朝廷赏银,还虚报钱粮,多次向李鸿章催促军饷和粮食弹药补给,平壤之战前,日军已经接近断粮,弹药也不足,打下平壤后,本来已经无力进攻,结果在叶志超营中发现大量丢弃的白银,粮食,弹药,够日军使用几个月之久。
历史教育本就是政治教育的一种,
在近代历史教育中,
书上是极力抹除“民族性”,严禁民族史观。
消除了民族性
教科书上就没有办法再讲满汉之别,
导致很多事件失真
清朝非常重视满汉之防
在鸦片战争面对英军进攻时
清军守将的反应是涂杀当地汉人百姓,
防止汉人趁英军作乱造反。
这导致了在对外作战时
清朝四万万人,他只敢动员八旗子弟,兵源不足,
甲午战争中,
陆军在朝鲜战争,八旗作战经验基本没有
率军将领甚至在日军进攻前就放弃指挥先行撤退
陆上战争全面崩溃
海军,李鸿章是汉人啊(汉人官员崛起先不讲)
虽然做了官,但他本质还是“清国奴”
选择避战保船很符合他的利益,
结果就是路上海上双双溃败,一塌涂地
总结就是,武器无代差,但因为民族问题,清朝的动员能力和组织度,和日本有代差,输也是意料之中。仅供参考的补充,正确性存疑:
当年日本发动战争,日本的借口是自己是明朝的属臣正统,现在为了光复中华,驱除窃贼。想要发动清朝汉人共同反抗,师出有名,甚至能策反对方奴隶阶层。
又有一种说法是清朝这么快认输,甚至给赔款相当大方,是暗地中做了交易,停止日本以复明为主题在清政府下的活动等等
清朝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日本是武士道精神,那武士就是下层孩子的偶像。
所以清朝那帮人就不敢拼刺刀。叫日本武士一辆刺刀就一哄而散。
这是一群武士暴打混子。
而且清兵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文盲。
日本的武士基本都是能文能武。例如清朝的士兵都不会看炮表都不会瞄准,因为不识数。
而日本的军官大部分都是实数的,也是十字的也会用火炮瞄准射击。
那就是初中生领着小学生,暴打一群文盲。
甲午战争里,清军的武器和日军的差不多,甚至还好点。
先说说,根据日本的数据,他们打甲午战役时,平均每人才用了8发子弹就打败了清朝的陆军。
不过,我们也不能忘了:
战争前,清朝有1733门大炮和机关炮,日军只有294门;
清朝还备有23万支洋枪,4万支老式鸟枪,85%的人参战都带着枪;
而日军的枪械装备率却是100%。
总体来说,中日陆军的武器差别不大。”


如果只看武器的话,还能说清朝军队更强点儿,因为藤村道生说过:
“北洋陆军装备的毛瑟枪和克虏伯炮,都比日军用的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厉害。”
真正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武器可没那么齐整。
清朝陆军的武器主要靠买外国人的,数量多得吓人。
比如湖广总督张之洞报告说,他在1894年买了9250支枪、30门炮、700万颗子弹、1.44万颗炮弹;
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同一年买了1.5万支枪、280万颗子弹。


在同一年,李鸿章也报告说,他已经向外国订购了2.8万支枪、56门炮,以及1500多万颗炮弹、子弹。各地也买了不少枪炮。
但是,因为朝廷没统一规划,地方买的枪炮五花八门,有美国的亨利马梯尼后门枪、德国的毛瑟枪、三十响快枪等等。
日本在开始搞军事工业的时候,也和清朝一样,主要靠进口。
但随着他们自己工业的发展,很快就发明出了明治十三年式、十八年式步枪和野炮、山炮、大口径臼炮等,还批量生产,装备到全国,实现了武器的统一化。
而清朝陆军就惨了,他们完全不懂怎么打现代战争。
首先,清军将领还在用打太平天国时的那一套,完全不懂现代战争。
比如,他们把炮兵阵地设在“第一线步兵阵地内或其间隙”,让“火炮成为明显的目标,经常被日本炮兵给破坏。”
而参加甲午战争的18个日军旅团级以上军官中,有一半去过欧美,知道怎么用火炮对付清军。
清军士兵训练得少,大多时候就只会“各种阵法跑来跑去,步伐还算整齐,连环枪炮也能连贯放出来”。


而战争爆发后招的新兵,基本没训练,就学会了“一起拿着矛冲出去,嘴里喊一句‘杀’。”
相比之下,日本人训练得多,还分了工兵和辎重兵。
清军根本就不懂这两样。
结果,从外国买的武器好,但到了清军手里,就发挥不出作用。
清军进攻时,“没啥秩序可言”,常用的队形就是挥舞大旗开火,待命射击。
清军开火时,子弹往往都飞过头,一直飞到远处。他们根本就不会利用地形地物,也不懂跪射、卧射,都是站着开火。
清军开炮前,还要挥舞大旗,这正好成了日本兵的靶子。
甲午海战前的博弈
观雨者
1、战云初起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作为属国,朝方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派兵平乱。依照中日双方在1885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清政府将出兵的情况知会了日本。
日本马上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向朝鲜派出大批军队。中日两国大军一到,东学党马上接受了朝鲜政府的招安。清军一看朝鲜内乱已平,拍拍屁股,准备撤军。日军一看朝鲜内乱已平,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朝鲜政府给平了。
1894年7月23日,日军占领汉城(今韩国首尔),组建亲日傀儡政府。清日关系剑拔弩张。
两天后,清军增援朝鲜的运兵船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附近相遇。
在运送士兵的安排上,清政府凭着自己对国际法的了解,用了一点小心思,租用英国的商船“高升”号来运兵,觉得这样日本就不敢打。
结果,在清军拒绝投降后,日军“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开炮,将运兵船击沉,清军7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高升”号被击沉,清朝高层不仅没有狂怒,反而有些窃喜。他们认为,日本人昏了头,居然敢击沉英国的船,这下日本人等着吃不了兜着走吧。
规则从来只是强者的工具,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与日本交恶。最终,英国官方裁定:尽管中日并未宣战,但双方已经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中,所以,“高升”号执行的是作战任务,日本军队有权扣留或击沉它。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英国船公司应当向清政府索要赔偿。也就是说,清朝挨揍了,还要赔钱。
如此,中日两国大战不可避免。
2、徒有虚名
清廷怒了,李鸿章慌了:帮朝鲜平定内乱和跟日本全面开战是两码事。
与日本开战,必然要进行海军决战,李鸿章极力主张避战,意思就是咱们的军舰别出去真打,在港口附近游弋吓唬一下对手就行。
站在光绪皇帝的角度看,李鸿章的这个态度简直不可理喻,合着建立北洋水师的这几千万两银子,就扔水里听个响?大家都是进口铁甲舰,我们的主力战舰还大敌人的军舰一圈,你搁这儿说不行?
李鸿章的态度,可能包含私心,但是,北洋水师确实不能打。
北洋水师那个“亚洲第一”的称号,到甲午战争时期只剩下个虚名,相比于日本的联合舰队,北洋水师的硬件已经全面落后,其中,最致命的劣势是火力生平低。
3、威力有限
双方火力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火炮射速,一个是炮弹威力。在这两方面,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比起来,存在不可逾越的代差。北洋水师的火炮,大量使用老式的架退炮,一开炮,整个炮架都要后坐,靠上滑歇坡抵消后坐动能。每一次射击完,都要花几分钟人工复位,还要重新瞄准,射速很低。
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大量装备管退炮。摘自新式火炮跟现代火炮一样,开炮的时候,炮架固定不动,只有炮管后坐移动,然后液压自动复位。射击完,可以马上修正瞄准,命中精度大大提高。
在同口径下,管退炮的射速是架退炮的4倍。也就是说,同样口径下的日军1门炮,相当于北洋4门。而且,新式火炮不仅射速快,炮管还车。炮管越才,炮弹的初速越高,炮弹的穿透力就越强。
北洋水师八大主力舰共装备有305毫米炮8门,260毫米炮一门,210毫米炮12门,150/152毫米炮15门。这367门大口径主炮,全都是老式架退炮,射速很慢。虽然口径看着大,但炮管短,炮弹初速低,威力有限。
日本联合舰队九大主力舰拥有的大口径炮为:8门152毫米新式管退炮,61门120毫米新式管退炮,以及29门各类老式架退炮,其中,尽那61门120毫米管退炮的火力输出就超越北洋水师全军火力之和。
4、十倍差距
更让人绝望的是,双方在炮弹上存在代差。
北洋水师使用的大部分是不会爆炸的实心弹,即使击中对方,也只是砸个窟窿 破坏力非常小。日本的炮弹大都使用黄色炸药、苦味酸等材料,爆炸威力巨大,破坏力远超实心弹。
大清的炮弹如此拉胯,不是因为有人贪腐以次充好,主要原因还是穷。因为穷,所以不允许北洋水师进口先进炮弹,只准用国产货。
当时,清朝的军工厂水平较低,生产的爆破弹装填的是黑火药,威力小,而且引信很不可靠,所以,北洋水师宁可大量使用技术成熟的实心弹。
综合估算下来,双方火力理论上的差距在10倍以上。
再加上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服役年限较长,设备老化,航速缓慢,机动性远不如舰龄更短的日舰。
仅从纸面数据来分析,北洋水师就毫无胜算。
光绪帝表示,分析个什么,打个小日本,还不是谈笑间吗?
他甚至认为,自己能在在场“必胜的战争”中实现“一石二鸟”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军事胜利树立权威,另一方面通过战斗消耗削弱李鸿章的实力。
5、囊中羞涩
8月1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对日本宣战。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选择,他只剩下一件紧迫的事情必须马上干——凑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日本在清朝宣战2个月后,通过临时军事费用预算1.5亿日元,发行战争债券1亿日元,总计为这场战争筹集2.5亿日元,折合1.78亿两白银。
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向外国贷款,外国银行只是买过日本发行的公债。英国倒是向日本提出过提供利率4%的2亿日元贷款,日本嫌利息高,一口拒绝了。
清政府筹集到多少经费呢?
在筹款方面,清朝本来有个优势——它的综合国力看起来远强于日本。在双方真正交手前,大多数西方列强看好的是中国,清廷只要赶在战场露馅之前向外国借款,就可以获得优厚的条件,轻松筹集到大量的低息贷款。
清廷毫无预见性,等到战争爆发后才开始去借钱。人家银行一看朝鲜战场上清军表现各种拉胯,这钱就不敢随便借了。最终,清政府不得不接受高额利息,这才勉强从外国银行借来3500万两白银。
国内方面,清政府东拼西凑搜刮各地库银筹集700多万两,通过富商捐款筹了200多万两,通过各地的银号票号借款又筹了1000多万两,再加上各种渠道,清政府国内国外总共为战争筹集6000多万两白银。
这是清政府筹款能力的极限,相当于日军经费的三分之一。
没钱就意味着战时的弹药供应、后勤支撑、兵员招募以及设备的补充和维护,全都有问题一场影响两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战 就在如此大的差距之下拉开了序幕。
(摘自《海权博弈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装备更好是扯淡的事情
就和今天的阿三, 看着废了老劲淘来的那点欧枪欧炮
吹嘘自己的装备比土鳖好, 一样搞笑
只是个别单件武器比日本强,但是不成体系,不成系统,这给后勤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又因后勤管理能力弱,造成了极大混乱。
三五种枪,七八种子弹,经常出现后勤送来的子弹和枪不匹配以及新兵拿错子弹的情况。
当时日军的武器,特别是日本陆军的武器,基本都是自产的,比较成体系,成系统。
日本当年是跟英国借了一屁股高利贷打甲午战争的,如果不是清政府怂到裤裆里,硬抗住别投降,别拿赔款去给日本还债,日本国内必崩
别说崇祯皇帝废,嘉庆之后所有清朝皇帝捆一块儿都比不上崇祯
可以参考:马踏东京:清廷甲午战前的自信从何而来?
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于1879年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二十年(1887),小川向当局提交了《征讨清国策案》。该《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端和具体实力,有很准确的判断。
《策案》开篇说,“敦厚信义、避免干戈”这类重视价值观、呼吁和平的主张很荒谬,现今世界乃“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日本当局应该“自本年开始,以五年为期进行准备,时机到来,则(对清国)加以攻击。”这些话,显示小川又次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理念的影响,视整个世界为丛林社会。这种理念在日本朝野长期发酵,是日本最后走上法西斯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是后话。回到《征讨清国策案》。对清廷的陆军实力,《策案》的评估是:
“八旗兵大约三十万人;绿营兵大约四十七万人。此两者之内,练军约十万人。蒙古兵大约十万人。勇兵大约三十万人。合计大约一百一十七万人。”
其中,防勇、练军四十万人,战斗力较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部队“由各省总督、巡抚分而辖之”,“教育之法各不相同”,虽然多聘请外国教练,但并不是全部交给外国教练,“而是采用半洋、半清式之战术”。这种非驴非马的训练模式,只是徒增混乱。将领的素质也不乐观,将校都是文官,“虽有武官,但也一概不知兵学为何物”。附带一提:《策案》提供了一份清廷防勇、练军的具体兵力数据表,该表显示其调查具体到了清廷的每一省份,最终总计得出431400人的兵力总数。这是一份清廷自己从未掌握的军力数据。
再如,清军分布于各省,而清廷的交通非常落后,“以此四十万之兵员,布于我十倍之土地面积,特别是道路粗糙恶劣,交通甚为不便,故而假令一方有事,也难以直接调遣邻省之兵。”
余下的七十七万军队,也就是八旗与绿营,在《策案》看来,皆是“携带家眷之兵”,几乎没有战斗力。而且,他们的薪饷本极有限,“长发贼大乱以来,……又减少官兵俸禄钱粮”,如今已经到了“不从事贱业,则不足以糊口”的程度。此外,“今查清国军备金额,大约七千五百余万圆”,数额虽大,“但用于八旗、绿营者,恰如救助贫民”,仅够勉强养活。这也就意味着,针对这部分军队的军备训练,是完全无从谈起的,这些军队只是一堆数字,“实乃有名无实之兵员”。
《策案》还提到,中法战争后,清廷为了维护满人的统治地位,不愿见到地方督抚势力壮大,下令地方“减少防勇人数,每年节省二三十万两,以充作训练八旗兵之费用”。《策案》评价说:这是在以弱易强,是在将钱粮从有战斗力的部队抽往没有战斗力的部队,结果必然是让清廷的军事实力“又有几分退步”。
清军装备还是非常强的。
仅仅是日本缴获,就有5100支毛瑟枪,1400多万发配套毛瑟子弹。
比日军先进的快速后装枪有10000多支。
加特林机枪有52挺
各种火炮,炮弹超过日军十倍以上。
日军虽然后勤统一,但是自制单发枪械的水平还是落后的,射速射程都不如清军的进口枪械。
清军有一部分落后武器,但是即使没有这这这武器,同等训练水平和战术,清军也足以扫平日军。
机枪对步枪有巨大优势,而当时日军没有机枪,买来的几挺马克沁没有参战。
火炮的射程威力优势用好了,清军可以对日军单方面屠杀。
清军的问题在于人的全面落后。
甲午战争的清军已经是用枪的军队,但是战术还是几十年前打太平军的欧洲二手战术。
横队,空心或者实心方阵。对付冷兵器骑兵是有效的。
而1894年,已经是后膛枪定装弹来复枪的年代了。步枪射程和准确性进步巨大。
日本一开始学法国,后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立即改学德国。用的是当时先进的散兵线战术。
其实,这个战术也有问题。
因为清军已经有大量机枪,如果集中使用机枪交叉火力,日军会死得很惨。
但是清军用的是先进武器,战术还是上个时代的。正好被日军克制。
清军重武器采购轻士兵训练。
士兵训练很差,战斗意志很差,射程之外就匆忙开枪,日军接近就一哄而散。
军官跑得比士兵快。一夜飞奔回国。
大量先进武器都原封不动的送给了日军,算早期的运输大队长。
腐败的官员很难带出能打的部队。
腐败像癌细胞一样入侵到部队的每个角落,官员都有家财万贯,娇妻美妾,都不愿意死。
最大的工夫在写报告上,把败仗写成胜仗,把失败写成敌人空前强大,别人的错误,我尽力了。
平时养尊处优,精力在搜刮钱财,向上贿赂升官上面,能用落后方法练兵的业务干部都被排挤。
不用说学习最新战术,武器使用了。
士兵来源不是良家子弟,待遇又差,基本是文盲半文盲。不能熟练使用现代武器。更谈不上战术训练。
所以,到了袁世凯小站练兵,就要体格好,有文化,出身好的良家子弟,还给不错的薪水,袁世凯亲自发薪,防止克扣。
甲午战争
清军是一只看似强大的现代武器军队,理论上武器装备优势可以单方面屠杀。但是真正打起来就是纸老虎一败涂地。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给出了解释:


“当时的西方人评价甲午战争时就有一句话,说这甲午战争是“以李鸿章一人敌日本一国”,虽然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家日本军民上下一心,是以一个有组织、有动员的现代化国家的姿态去战斗,而中国却无法协调国家力量,只是李鸿章靠他的个人威望和私家班底去跟日本一个国家去对抗,这岂有不失败的道理?”
李鸿章虽然历任了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和两广总督,这些位置看似个个都是位极人臣,但是熟悉清朝官制的朋友心里都清楚,清朝,那可是中央集权的巅峰,权力是牢牢掌握在皇家手里的,政府的财权军权也是掌握在军机大臣手中的,而这些军机大臣不仅不是李鸿章的人,而且很多还跟李鸿章有政治分歧,很看不上他。而李鸿章所历任的这些官位,更多是扮演了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就很像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清朝的皇室作为公司的大股东,可以听取你的建议,也支持你的行动,但是公司核心的决策权力你是别想染指的,股东大会一投票,说把你换了随时就把你换了。


李鸿章晚年也常常说:“我是被全国人民扯后腿,有志向却不能实现”。的确,刚刚我们也提到,李鸿章在当时的环境中,确实不是一个可以大刀阔斧去实现自己计划的权臣,除了传统皇权体制的制约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有很多反对他的人存在。”
以上解读来自得到app(《《李鸿章传》| 杨耀解读》)。


甲午之殇,中日两国发展的分水岭。
甲午战争发生于十九世纪末,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崛起过程中侵略中国和朝鲜引发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时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战争以日军完胜、清军惨败而告终,其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时使日本国力逐渐开始强大,为其跻身世界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战前形势
1、中国方面。中国在十九世纪是满清统治时期,长期的因循守旧,闭关锁国,使得清政府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扯掉了满清帝国身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庞大的东亚帝国其虚弱程度在列强面前展露无遗。为了富国强兵,在清政府的认可下,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满清重臣,开始了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在全面范围内购军械,建工厂,修铁路,办学堂,满清国力开始得到了提升,史称“同治中兴”。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以琉球船只在台湾被劫杀为借口,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3000人侵略台湾,台湾人民拼死抵抗。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此时日军实力弱小,不敢与清军交战,只好主动撤兵。1876年4月,左宗棠率部在肃州誓师,进军新疆平叛。阿古柏叛军倚仗沙俄和英国的支持,负隅顽抗。左文襄公率湖湘子弟转战千里,屡战屡胜,两年就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此时的伊犁被沙俄占据,满清朝廷不敢与沙俄开战,左公立排众议,古稀之年率军抬棺出征,最终逼俄军狼狈撤军,伊犁2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此金瓯无缺。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有“陆军第一强国”之称的法兰西与清朝打了一年多,战争结果令世界哗然。中国军民英勇抗敌,老将冯子材亲冒弹雨,率部冲锋,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法国只得请求停战,中法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除了以上三次对外战争,1884年,日军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被帮办朝鲜军务的袁世凯带六营庆军轻易挫败。一系列的胜利让满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眼中的东亚第一强国,满清权贵们也沉浸在煌煌盛世的虚幻中,加倍的夜夜笙歌,醉生梦死,浑然不知一场巨大的耻辱即将来临。1888年,李鸿章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当时实力居亚洲之冠。但之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海军实力逐渐被日本超越。清朝陆军虽号称百万之众,但八旗,绿营兵早已腐朽不堪,二十余万淮军也是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直线下降,甲午之前清军实力早已全面落后于日军。


2、日本方面。日本跟中国一样,在德川幕府时期,闭关锁国二百多年。直至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岸的浦贺,用武力逼迫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之后,日本爆发倒幕运动,德川幕府最终战败,结束了在日本近300年的统治,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明治天皇重新获取最高权力。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标志着改变日本国运的明治维新运动正式开始。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加速发展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军力极速强化,国力日趋强盛。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就是一次试水,虽然最后被清军逼退,但日本从清政府那讹到了五十万两白银,同时并吞了琉球王国。1886年长崎事件爆发,中国水兵跟日本警察发生冲突,双方互有死伤。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群情激奋,定远、镇远等舰迅速进入临战状态,褪去炮衣,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总教习琅威理甚至主张对日开战。定、镇两艘巨型铁甲舰给了日本人极大的震撼,当时日本海军才刚刚起步,中国海军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日本最终服软,赔款道歉结束。此次事件过后,日本将中国视为崛起路上的头号大敌,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开始针对镇远、定远进行战争训练。同时在国内也大肆进行宣传反华、排华的情绪,当时日本儿童最流行玩的游戏居然是如何击沉定、镇二舰。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官员的月俸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准备和中国进行一场以赌国运的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建立了一支拥有6万多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新式陆军,以及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的铁甲海军,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清军。此外日本还利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潜入中国进行的情报搜集和渗透,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到朝鲜半岛的山川河流都被日军探测的一清二楚,并绘制了详细的军事地图。而清军对日军实力和战略意图一无所知,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战争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二、战争过程
1、战起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6月6日,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000多人在朝鲜牙山登陆。6月9日,日本也以保护侨民使馆为借口派先遣队400多人,后又持续增兵,达到8000多人,兵力上对清军已形成优势。日本国内战争机器也全面启动,所有的预备役人员都开始动员,全国上下都在筹备这场赌国运之战。满清光绪帝和户部尚书翁同龢虽然主战,但并不清楚中日两国军力差距,也不了解日军拼死一搏的决心,更不懂什么是现代战争。慈禧太后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则寄希望于和解。主战主和两派相互掣肘,导致军队的战争准备毫不积极,朝堂上下还幻想着像前几次朝鲜事变一样,可以轻松化解,从帝国权力高层到军队上下一片麻痹松懈。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军突袭朝鲜王宫,击溃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扶植其生父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至此,甲午战争爆发。


2、平壤惨败。1894年8月1日,丰岛海战后第七天,中日两国正式宣战。9月15日,平壤战役爆发,当时清军兵力约一万五千人,日军一万六千人,双方人数相当,由于朝鲜偏向清军,清军实际上还占据主场优势。但主帅叶志超胆小无能,屡次拒绝左宝贵等将领主动出击的建议,采取消极防御的战术,让日军轻易就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随后日军发起对平壤的进攻,清军英勇还击,给予日军极大杀伤,左宝贵坚持前线指挥,不幸中炮殉国,战争开始进入胶着。可叶志超贪生怕死,竟树白旗令全军撤退,清军撤退组织混乱,被日军埋伏,撤退变成了溃败。此战清军伤亡数千,以后几天,清军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日军则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


3、血战黄海。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后的第三天,黄海海战爆发。这是甲午战争中日两国海军的第一次大决战,也是最后一次。日本联合舰队12艘主力战舰对阵北洋水师12艘主力战舰,双方战舰吨位相当,北洋水师舰炮口径占优,但在航速、火力方面被日军碾压。开战后中国海军英勇战斗,给予日军重创。水师提督丁汝昌中炮负伤,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敌主力舰吉野凶狠难当,决意与之同归于尽,毅然全速撞向吉野号右舷,后被炮火击中壮烈牺牲。经远舰以一敌四,拒战良久,管带林永升不幸中弹殉国,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十六人遇救外,其余全部阵亡。战至下午17时40分,日军五艘战舰重创,舰合舰队指挥官伊东祐亨下令撤出了战场,由于中国军舰航速太慢,无法追歼,最终日本联合舰队无一艘战舰沉没,而北洋水师被击沉五艘。黄海海战北洋损失虽然较大,但定镇两艘主力舰仍在,北洋海军仍有实力跟日本一战,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严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得浪战,将黄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4、旅顺沦陷。1894年10月24日,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率三万人对鸭绿江发动攻击,满清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兼前敌各军总统,率两万八千人抵御日军攻势。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路清军实则不服调度,且平壤新败,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日军发起进攻后,除聂士成、马金叙部顽强抵抗外,其他各部均一触即溃,仅仅三天,清军的鸭绿江防线便土崩瓦解。鸭绿江攻防战当天,金旅战役也同时爆发,日军大将大山岩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此处没有清军防守,加上北洋水师避战保船,日军此次艰难的登陆竟然毫无阻力。至11月6日,在耗费了整整12天后,日军终于全军上岸。之后日军接连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胜。18日,日军朝旅顺口进攻,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此时旅顺还有一万多清军,枪炮齐全,粮食充足,坚守的机会很大。可前敌营务处总办龚照玙置诸军不顾,连夜乘鱼雷艇逃往烟台。随后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先后潜逃,旅顺城中军心溃散。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凶残的日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惨案,死难者高达2万余人。


5、北洋绝唱。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被联合舰队封锁在威海卫港内,战局已是万分危急。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指挥日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此次登陆依旧非常顺利。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三千人。营官周家恩率部顽强抵抗,击毙日军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这也是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唯 一阵亡的将军。但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中国守军血战至最后,全部壮烈殉国。2月3日,日军终于攻占了威海卫城,北洋海军最后的驻地刘公岛成为孤岛。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日军将炮台上的克虏伯重炮调转炮口,猛轰停泊在军港内的北洋水师。最后时刻,丁汝昌服毒自尽,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下令炸船自沉,随即也自杀殉国。北洋水师剩余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被日军俘获,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第一代海军被日寇生生折断了翅膀。从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由于指挥不当和士气低落,全部被日军击退。2月28日,日军主动攻击,从海城分路进攻,当面清军一触即溃,不到十天时间,满清东拼西凑的六万大军便全线溃退。


6、割地赔款。田台庄惨败后,中日两国大规模的交战基本结束,满清朝廷早已破胆,一门心思想着赔款求和。而日本的国力也已消耗殆尽,虽然军事上取得完胜,但实际上国内物资消耗巨大,也无法再继续战争,便同意与满清议和。1895年3月,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开始了对满清的威胁和讹诈,李鸿章苦苦哀求减少赔款,但遭日方拒绝。最后在满清朝廷的授意下,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亿两(清廷采取分期支付,实际本息合计约五亿两),割让辽东、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华民族长达半个世纪的屈辱至此开始。


三、战后影响
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极其深远,成为中日两国后来几十年发展的分水岭。因为割地求和,刺激了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的野心,民族危机持续加剧。巨额的赔偿给满清政府带来沉重的压力,国家财政濒也临崩溃的边缘。而日本则一飞冲天,一步一步的走向列强之路。


1、中国方面。输掉战争以后,满清开始学习日本这个凶恶的对手。1898年,光绪帝见日本靠明治维新迅速崛起,也决定效仿日本变法图强,实行新政,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清守旧派强烈抵制,最终变法维新只维系了百日便告破产。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城被列强攻破,慈禧光绪仓皇出逃,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下了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本息合计约10亿),从此满清财政彻底破产,所有的海关税、盐税都抵押给了西方列强,彻底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庚子国难后,对满清朝廷失望透顶的国人开始寻找其他出路,一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死而后已,革命的怒火在整个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1911年武昌城中的一声炮响,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满清政府终于土崩瓦解,但中华民族并没有迎来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北洋政府和南方各系军阀相互敌视,北洋内部也是派系丛生,中国开始了军阀混战的年代。此后几十年,从护国战争到护法战争,从直皖大战到直奉大战,从东征陈炯明到北伐吴孙张,中华大地每一年都在内战,国家战乱不止,百姓民不聊生,发展经济根本就无从谈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爆发,此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差距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中国靠着4万万同胞的血肉和3000万英烈的牺牲,才挡住日寇的铁蹄。
2、日本方面。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开始全力发展经济,在远东地区进一步侵略扩张,并取代中国成为当时的东亚第一强国。1895年,沙皇俄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5月4日日本在三国的逼迫下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又从满清手上讹了三千万两白银,拿回自己被抢走的东西还得花钱买,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此事让日本举国上下深感屈辱,自此沙俄取代满清成为日本第一大敌,日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军备战。1902年,英国决定扶持日本在东亚牵制沙俄,于是跟日本签定了《英日同盟》,在获得英国的支持后,日本决定再一次赌上国运跟沙俄开战。1904年,甲午战争后的第十年,日俄战争爆发,此战日本海军完胜,日本陆军惨胜,靠着打赢中国的战争红利和英国的支持,日本居然战胜强大的沙俄。之后英国看到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开始不遗余力的帮助日本实现工业现代化,日本又迎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十年。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消耗了巨大的国力,日本由于《英日同盟》的存在,在一战中准确站队,作为战胜国以极小的代价分到了极大的利益。一战期间,日本工业总产量增长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一战后,日本的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从战前的1%增长到了2.4%,又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工业在各部门生产额中所占比例由44.5%增加到56.8%,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自此,日本终于从亚洲强国晋升为世界列强之列。综上所述,日本在二十世纪初的崛起始于甲午战争,日本崛起后给亚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更让中国遭受了一场浩劫,3000万同胞的牺牲才换来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铭记历史,国耻勿忘。
首先,清军的陆军这句话是错的,这不是清朝的军队,这是淮军,是李鸿章的嫡系部队,不是清朝的部队。
当时的中国,清朝是没有所谓的中央军队的,由于农民起义的冲击,原先旧有的军队体系早就散摊子了,所能依靠的军队,就只有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各个地方督抚手下的团办军队。
这一支军队的名字就说明了使用范围,淮军淮军就是的江淮一代的军队。
让这一支军队跑到东北角落的朝鲜半岛打仗,这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原先军队有战斗力,除了高工资之外,还在于与太平军战斗能拿抢到不少好东西,且主要保卫家乡。
在解放全中国的时候,解放军都需要花相当的精力,来为底层士兵做思想上的动员,让这些北边来的战士们,坚持在两广的森林里,海南的岛屿上,撒下自己鲜血。
反观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底下的军队还是老一套的军队体系,军队属于个人,个人是出于军饷来参战的。
几块大洋的工资,玩什么命啊?当然是直接往后退,把自己的上司晾在那里自己就跑了。
这也是为什么,日军向内进攻,几乎无人能挡的景象,甚至由于逃跑的军队太快了,日军难以追堵。
在战争中,几乎日军没有遭到什么抵抗,装备虽然可以说相差无几,但是军队的战斗意志则是与这些无关。
美军在抗美援朝时期,装备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但是却受阻于解放军。
所以单单从武器装备上看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绝对的,德军闪击法国之前,英法联军的纸面数据远胜于德国。
但是法国直接激动的举起了国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7 13:35:03  更:2024-04-07 13:38:0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