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如何评价把刘慈欣打成殇派比如莫言一类的言论?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如何评价把刘慈欣打成殇派比如莫言一类的言论?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他的文章可以在红歌会上看到。 这类言论应该是奈飞版三体上映的时候开始出现的,虽然还没有大规模泛滥 我怎么觉着颇有当年那帮人搞扩大化的影子 补:我不是在… |
跟文革中的西纠联动一样,打入革命者内部,把事情做过头,再以此抹黑革命者 |
一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凡是有把刘慈欣打成殇派的回答,点进去看看他在其他的问题中暴露出的倾向。你就可以想到,历次运动中,是谁在把水搅混,迫害无辜,甚至对革命立过大功的人。 |
我在b站上面就看到有个人说三体三部曲都是给一开始那碟醋包的饺子,我就问他有没有看过原著,他回我一个“小鬼又出警了捏”然后把我拉黑了 |
我劝神神不要试图解构刘慈欣的政治光谱,这个回旋镖不是你们能接住的: 简单的哲学不是我的,是马克思的。生着就是变化着,永生就永远变化;一百年里可以万变不离其宗,但"永远"下去,总要离其宗的;用不了永远,一万年就非离其宗不可,离了其宗,"其宗"不就死了吗? ——《中国2185》 “叶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在当时,探索外星文明只是定位于一个有些边缘化的基础研究,为什么红岸工程具有如此高的保密级别呢?”听完叶文洁的讲述,汪淼问。“其实这个问题在红岸工程的最初阶段就有人提出,并一直延续到红岸的最后。现在,你应该有了答案,我们只能佩服红岸工程最高决策者思维的超前了。”“是的,很超前。” ——《三体I》 “面壁者罗辑,我们本来准备面对您的愤怒的。”委员会主席说。 “我的心已是一堆燃烧过后的灰烬,没有愤怒的能力了。”罗辑靠在沙发上懒洋洋地说。 主席点点头。“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不过委员会认为您应该离开那个小地方,那里不应该成为太阳系防御战争的指挥中心之一。” “知道西柏坡吗?离这儿不远,那是一个更小的村庄,两个多世纪前,这个国家的创始人曾在那里指挥过全国的战争,那些战役的规模世界罕见。” ——《三体II》 沃恩看着墙上那金色的狂草说:我只能理解大概意思,更无法向你们传达诗的神韵,它的大意是这样的: 在小小的地球上 有几只苍蝇碰到了墙壁 它们可怜地嗡嗡叫着、抽泣着 蚂蚁以为自己的王国是何等广大 小虫子要摇动大树,哪有那么容易? 在长安城秋叶纷纷落下 如纷纷中箭的骑士 很多的事情都是来去匆匆 时光飞逝,世界变得很快 一万年太长了,我们也应快些 在所有的大海上 云在滚动 水翻起巨浪 在各大洲狂风怒呼电闪雷鸣 要在地球上扫除一切害人的昆虫 没有谁能战胜我们! 沃恩说完后,孩子们静静地思考了好一会儿,试图理解诗的意境,有人感觉到了一些东西,伊柳欣说:在这人眼里,世界很小,敌人更小。 ——《超新星纪元》 “沿着被岁月磨蚀的楼梯拾级而上,刘欣看到楼内的高墙上沉积的煤粉像一幅幅巨型的描绘云雾和山脉的水墨画,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画还挂在那里,画很干净,没沾染煤粉,但画框和画面都显示出了岁月的沧桑。画中人那深邃沉静的目光在二十多年后又一次落到刘欣的身上,他终于有了回家的感觉。” ——《地 火》 |
《西洋》里,中国殖民到英吉利去了。 《中国太阳》里,中国把“太阳”建到天上去了。 《全频带阻塞干扰》里,中国VS全世界,还打赢了。 刘慈欣的作品里,凡是涉及到中国的,那股子民族自信都溢出纸面了,河殇派那些撅到天上去的跳梁小丑也配来相提并论? |
这类言论其实比较好证伪,毕竟刘慈欣还有一篇《地火》,一篇《乡村教师》,甚至有一篇叫《中国太阳》。 |
那可说好了啊,以后谁攻击刘慈欣的政治立场谁就是无脑民粹,是cr余孽,是自由之敌,行不行 |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刘慈欣《三体》 你觉得这一句话是抨击文革? 那我只能说,你连小说的基本写法都不明白。 这是一句提纲挈领的话。 说的是 |
|
叶文洁一生的总结。 常思伟在审问叶文洁的时候问了叶文洁一个问题? 你是一个科学家,你说的一切科学吗? 直接干崩叶文洁。 这就是: 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不仅在中国,在宇宙中同样适用。 |
|
主不在乎 那么主是谁? 是什么主义? 刘慈欣是典型超自然中心主义。 什么是现实的引力,死神永生就是现实的引力。 自由也好,民主也罢,不过是文明历史进程的中的一朵浪花,纵观整个宇宙唯一的主宰是归零者,人家可以决定宇宙的生死。 归零者就是那个永生的死神,毁灭宇宙仅仅是因为他能做到,而永生也仅仅是他能做到。 刘慈欣是工业党的至高形态。 在可以修改常量,甚至可以修改数学的高维文明眼里,人类以虫子无异,河殇派那就是出来搞笑的。 真正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是史强说的虫子论,是不屈的意志。 |
“已阅,狗屁不通。” |
WeGame扩大化的那一套呗。 你要反右,我就扩大化,你要文斗我偏偏武斗。 这下WeGame正统在殖系了。 |
目前还没有看到过类似言论。 不过要真如此,说明他们太明白河殇莫言是什么货色了。 |
等等吧 不久后你就会看到沟子文学入侵科幻作家领域 |
识别一个人的立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如何看待教员第二件事。 |
刘慈欣的作品似乎和莫言的差距很大,只要读过这两人的作品,就不会把两个人往一起拉。 |
现在的神神和20年前的公知相比,最大的问题,是没文化,还不学习。 担心美国人看不懂,刘慈欣特意写了《三体》英文版后记: 我把这篇后记的重点放到最前面。 在地球上,人类可以踏足另一块大陆,可以不假思索地通过战争和疾病毁灭同类文明。但当仰望星空时,人类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他们相信如果地外文明存在,那些文明也必然普遍为一种高贵的道义所约束,就好像珍惜、热爱不同的生命形态是不言而喻的普遍行为准则一样。 地外文明的三体人原型是谁,不言而喻了吧? 原文: A night from my childhood remains crisply etched in my memory: I wasstanding by a pond before a village somewhere in Luoshan County, HenanProvince, where generations of my ancestors had lived. Next to me stood manyother people,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 Together, we gazed up at the clearnight sky, where a tiny star slowly glided across the dark firmament. 童年时代的一个夜晚清晰地蚀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我正站在一个池塘边上。这个池塘位于中国河南省罗山县的一个小村庄,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身边还有好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们一起注视着清澈的夜空。在那里,一颗小小的星星缓缓地划过黑色苍穹。 It was the first artificial satellite China had ever launched: DongfanghongI (“The East is Red I”). The date was April 25, 1970, and I was seven.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日期是1970年4月25日,那时我7岁。 It had been thirteen years since Sputnik had been launched into space, andnine years since the first cosmonaut had left the Earth. Just a week earlier,Apollo 13 had safely returned from a perilous journey to the moon. 彼时距“伴侣号”(译注:前苏联发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已经过去了13个年头,苏联宇航员上天也已经有了9年。就在一周前,阿波罗13号刚从月球的危险之旅平安返航。 But I didn’t know any of that. As I gazed at that tiny, gliding star, my heart was filled with indescribable curiosity and yearning. And etched in my memory just as deeply as these feelings was the sensation of hunger. At that time, the region around my village was extremely poor. Hunger was the constant companion of every child. I was relatively fortunate because I had shoes on my feet. Most of the friends standing by my side were barefoot, and some of the tiny feet still had unhealed frostbite from the previous winter. Behind me, faint light from kerosene lamps shone out of cracks in the walls of dilapidated thatched huts—the village wasn’t wired for electricity until the eighties. 但那时我对此毫不知情。我望着那颗在天际划过的小星星,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好奇和渴望。这些情愫,伴随着一种饥饿感,深深地蚀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我所在的村庄附近的地区极度贫穷。每一名孩子都与饥饿为伴。我相对还算比较幸运,因为脚上有鞋穿。而身边大多数小伙伴都是赤着脚的,有些小脚因为前一年冬天的严寒被冻伤了,难以痊愈。在我后面是破烂不堪的茅草房,墙面的缝隙里透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那个村庄直到80年代才通电。 The adults standing nearby said that the satellite wasn’t like an airplanebecause it flew outside of the Earth. Back then the dust and smoke of industryhadn’t yet polluted the air, and the starry sky was especially clear, with theMilky Way clearly visible. In my mind, the stars that filled the heavensweren’t much farther away than the tiny, gliding satellite, and so I thought itwas flying among them. I even worried that it might collide with one as itpassed through the dense stellar clusters. 站在身边的大人说,卫星并不像飞机,因为它是在地球外层飞的。那个时侯,空气尚未被工业制造的尘埃和烟雾污染,星星点缀的夜空特别清澈,银河清晰可见。在我的概念中,天空中的那些星星并不比那颗划过的小卫星远多少。因为,我认为卫星是翱翔在星星之间的。乃至当它穿过茂密的星群时,我还担心它会撞上去。 My parents weren’t with me because they were working at a coal mine morethan a thousand kilometers away, in Shanxi Province. A few years earlier, whenI had been even younger, the mine had been a combat zone for the factionalcivil war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 remembered gunshots in the middle ofthe night, trucks passing in the street, filled with men clutching guns andwearing red armbands.… But I had been too young back then, and I can’t be surewhether these images are real memories, or mirages constructed later. However,I know one thing for certain: Because the mine was too unsafe and my parentshad been impacted by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y had had no choice but tosend me to my ancestral home village in Henan. By the time I saw DongfanghongI, I had already lived there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我的父母并不在场,他们当时正在一千多里以外,在山西省的一座煤矿工作。再往前几年,那座煤矿是一个文|革期间帮派内战的战区。那时我更小,还记得半夜的枪声,一辆辆卡车在街头驶过,上面载满了握着枪、戴着红袖章的人……但那时我太小了,不确定这些景象是真实的记忆,抑或只是后来臆测的幻象。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因为那座煤矿太不安全,而且我的父母受到了文|革的冲击,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将我送到河南老家村庄。在看到东方红一号之前,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多。 A few more years passed before I understoo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atsatellite and the stars. Back then I was reading a popular set of basic sciencebooks called A Hundred Thousand Whys. From the astronomy volume, I learned theconcept of a light-year. Before then, I had already known that light couldtraverse a distance equal to seven and a half trips around the Earth in asingle second, but I had not contemplated what kind of terrifying distancecould be crossed by flying at such a speed for a whole year. I imagined a rayof light passing through the cold silence of space at the speed of 300,000kilometers per second. I struggled to grasp the bone-chilling vastness andprofundity with my imagination, felt the weight of an immense terror and awe,and simultaneously enjoyed a druglike euphoria. 又过了几年,我理解了卫星和星星之间的距离。那时,我正在读一套流行科学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我从天文学的章节里学到了光年的概念。而此前虽已知道,光一秒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但我从未盘算过:以这种速度传播一年,那会是怎么一个骇人的距离?我想象着,在一片寂静寒冷的空间中,一束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过;以自己的想象力尽力去理解那彻骨的广阔和深奥;感受着浩瀚的恐惧和敬畏;同时,还享受着一种嗑药般的欢欣。 From that moment, I realized that I had a special talent: Scales andexistences that far exceeded the bounds of human sensory perception—both macroand micro—and that seemed to be only abstract numbers to others, could take onconcrete forms in my mind. I could touch them and feel them, much like otherscould touch and feel trees and rocks. Even today, when references to the15-billion-light-year radius of the universe and “strings” many orders of magnitudesmaller than quarks have numbed most people, the concepts of a light-year or ananometer can still produce lively, grand pictures in my mind and arouse in mean ineffable, religious feeling of awe and shock. Compared to most of thepopulation who do not experience such sensations, I don’t know if I’m lucky orunlucky. But it is certain that such feelings made me first into a sciencefiction fan, and later a science fiction author. 自那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有一种特殊才能:那些远超人类感知界限的大小和存在(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对其他人来说仅仅是抽象的数字,我却可以在脑海中建立起具体形象。我能够触碰它们,感受它们,就像其他人可以触碰、感受树木和岩石一样。宇宙150亿光年的半径以及比夸克都要小很多数量级的“弦”,这些概念当今大多数人都麻木无感觉。但光年和纳米的概念却依然能在我心中催生出生动、壮观的图景,让我唤起一种妙不可言的、宗教般的敬畏和震惊。大多数人并未经历过这种感觉,相比他们,我不知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感觉首先让我变成了科幻小说爱好者,然后是科幻小说作者。 In that same year when I was first awed by the concept of a light-year, aflood (known as the Great Flood of August ’75) occurred near my home http://village.In a single day, a record-breaking 100.5 centimeters of rain fell in theZhumadian region of Henan. Fifty-eight dams of various sizes collapsed, oneafter another, and 240,000 people died in the resulting deluge. Shortly afterthe floodwaters had receded, I returned to the village and saw a landscapefilled with refugees. I thought I was looking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在我首次对光年的概念产生敬畏的同一年,我家乡村庄附近发生了洪水(1975年8月河南大洪水)。有一天,河南驻马店地区降雨量破纪录地达到了100.5厘米。58座大小不一的水坝接二连三地崩塌,24万人在洪水中丧生。洪水退去不久,我回到村庄,眼前尽是难民。我觉得那是世界末日。 And so, satellite, hunger, stars, kerosene lamps, the Milky Way, theCultural Revolution’s factional civil wars, a light-year, the flood … theseseemingly unconnected things melded together and formed the early part of mylife, and also molded the science fiction I write today. 因此,人造卫星、饥饿、星星、煤油灯、银河、文|革帮派内战、光年、洪水……这些表面上毫不相关的东西混在一起,形成了我的早期生活,同样也塑造了我今日写的科幻小说。 As a science fiction writer who began as a fan, I do not use my fiction asa disguised way to criticize the reality of the present. I feel that thegreatest appeal of science fiction is the creation of numerous imaginary worldsoutside of reality. I’ve always felt that the greatest and most beautifulstorie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were not sung by wandering bards or writtenby playwrights and novelists, but told by science. The stories of science arefar more magnificent, grand, involved, profound, thrilling, strange, terrifying,mysterious, and even emotional, compared to the stories told by literature.Only, these wonderful stories are locked in cold equations that most do notknow how to read. 作为一个最初是爱好者的科幻小说作者,我并不将我的小说作为批评现实的幌子。我觉得,科幻小说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现实以外无数想象世界的创造力。我向来认为,人类社会最伟大、最美丽的故事并非由游吟诗人所吟唱,亦非由剧作家和小说家所撰写,而是由科学讲述。比起文学故事,科学的故事要远远来得更壮丽、更宏大、更复杂、更深远、更引人入胜、更奇特、更骇人、更神秘,甚至也更富情感。只是,这些美妙的故事被禁锢在冰冷的方程式中,大多数人不知如何去阅读。 The creation myths of the various peoples and religions of the world palewhen compared to the glory of the big bang. The three-billion-year history oflife’s evolution from self-reproducing molecules to civilization containstwists and romances that cannot be matched by any myth or epic. There is alsothe poetic vision of space and time in relativity, the weird subatomic world ofquantum mechanics … these wondrous stories of science all possess anirresistible attraction. Through the medium of science fiction, I seek only tocreate my own worlds using the power of imagination, and to make known thepoetry of Nature in those worlds, to tell the romantic legends that haveunfolded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 世界上有各种民族和宗教,然而它们的创世神话在宇宙大爆炸的辉煌前,也都显得苍白无力。从自我复制的分子到文明,30亿年的生命进化史包含了任何神话或史诗都无法匹及的曲折和浪漫。相对论里的空间和时间不乏诗意,那是量子机制中古怪的亚原子世界……这些奇妙的科学故事都拥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我只是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科幻小说这一媒介来创造自己的世界,告诉大家蕴含在这些世界中大自然的诗意,讲述人和宇宙间展开的罗曼传奇。 But I cannot escape and leave behind reality, just like I cannot leavebehind my shadow. Reality brands each of us with its indelible mark. Every eraputs invisible shackles on those who have lived through it, and I can only dancein my chains. In science fiction, humanity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http://collective.In this book, a man named “humanity” confronts a disaster, and everything hedemonstrates in the face of existence and annihilation undoubtedly has sourcesin the reality that I experienced. The wonder of science fiction is that itcan, when given certain hypothetical world settings, turn what in our realityis evil and dark into what is righteous and bright, and vice versa. This bookand its two sequels try to do just that, but no matter how reality is twistedby imagination, it ultimately remains there. 但是,我无法逃避现实,就好像我不能不顾自己的影子一样。现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生活在任何时代,人们身上总会套上那个时代隐形的桎梏,而我只能戴着自己的镣铐跳舞。在科幻小说中,人类经常作为一种整体来被描写。而在这本书中,一个名为“人类”的人遭遇了一场灾难。面对存在和湮灭,他表露的一切毫无疑问都可以在我经历过的现实中找到根源。科幻小说的奥妙在于,在假想的世界观中,它可以将那些在我们现实中邪恶和黑暗的事物变得正当和光明,而反之亦然。这部书以及两部续集旨在于此。但是,不管现实如何被想象扭曲,归根结底它还在那里。 I’ve always felt that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will be the greatestsource of uncertainty for humanity’s future. Other great shifts, such as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disasters, have a certain progression andbuilt-in adjustment periods, but contact between humankind and aliens can occurat any time. Perhaps in ten thousand years, the starry sky that humankind gazesupon will remain empty and silent, but perhaps tomorrow we’ll wake up and findan alien spaceship the size of the moon parked in orbit. The appearance of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will force humanity to confront an Other. Beforethen, humanity as a whole will never have had an external counterpart. Theappearance of this Other, or mere knowledge of its existence, will impact ourcivilization in unpredictable ways. 我经常觉得,在人类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地外文明将会是最大根源。其它重大转变,比如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总有一个确定的进程和固定的调节时间。但人类和外星人的接触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也许再过一万年,人类注视的那片星空依旧空旷而寂静,但也许明天我们醒来就会发现地球轨道上停着一艘月球般大小的外星飞船。地外文明的出现会迫使人类面对一个异类。在那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有外来的同类者。这种异类的出现,或仅仅知道它存在,就会对我们的文明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 There’s a strange contradiction revealed by the na?veté and kindnessdemonstrated by humanity when faced with the universe: On Earth, humankind canstep onto another continent, and without a thought, destroy the kindredcivilizations found there through warfare and disease. But when they gaze up atthe stars, they turn sentimental and believe that if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sexist, they must be civilizations bound by universal, noble, moral constraints,as if cherishing and loving different forms of life are parts of a self-evidentuniversal code of conduct. 面对宇宙,人类显示出幼稚和善意,它们揭示了一种奇特的矛盾:在地球上,人类可以踏足另一块大陆,可以不假思索地通过战争和疾病毁灭同类文明。但当仰望星空时,人类变得多愁善感起来,他们相信如果地外文明存在,那些文明也必然普遍为一种高贵的道义所约束,就好像珍惜、热爱不同的生命形态是不言而喻的普遍行为准则一样。 I think it should be precisely the opposite: Let’s turn the kindness weshow toward the stars to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on Earth and build up thetrust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different peoples and civilizations thatmake up humanity. But for the universe outside the solar system, we should beever vigilant, and be ready to attribute the worst of intentions to any Othersthat might exist in space. For a fragile civilization like ours, this iswithout a doubt the most responsible path. 我认为事实恰恰相反:应该把对待星空的善意转向地球上的人类成员;对于组成人类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应当建立起信任和理解。但是,对于太阳系以外的宇宙,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任何可能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异类。我们的文明如此脆弱,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As a fan of science fiction, it has molded my life, and a considerable partof the science fiction I’ve read comes from America. The fact that Americanreaders can now enjoy my book makes me both pleased and excited. Sciencefiction is a literature that belongs to all humankind. It portrays events ofinterest to all of humanity, and thus science fiction should be the literarygenre most accessible to readers of different nations. Science fiction oftendescribes a day when humanity will form a harmonious whole, and I believe thearrival of such a day need not wait for the appearance of extraterrestrials. 作为一个爱好者,科幻小说塑造了我的生命。我读过的科幻小说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现在,美国读者可以读到我的作品,这让我既愉快又兴奋。科幻小说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它描述的是全人类都感兴趣的事件,因此对于各国读者,应当是最容易获取的文学体裁。科幻小说经常描写这么一种时刻:全人类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而我相信,不必等到外星人出现,这个时刻就会来临。 I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Ken Liu, the translator of this and thethird volume, and to Joel Martinsen, the translator of the second volume. Theirdiligence and care created the English edition. I am grateful to ChinaEducational Publication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Ltd. (CEPIEC), ScienceFiction World Publishing, and Tor Books, whose trust and faith have made thispublication possible. 我向本书、以及系列第三部的译者刘宇昆(Ken Liu),第二部译者乔尔·马丁森(Joel Martinsen)表示衷心感谢。他们的勤奋和关切创造出了《三体》的英译本。我还要感谢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科幻世界》出版社和美国Tor Books出版社,是他们的信任和信心促成了本书出版。 —Liu Cixin |
再补点关于国人劣根性的…… 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产到户,村里开始分田,然后又分其它的东西。对于村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大伙对于油钱怎么出机时怎么分配总也谈不拢,最后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是把拖拉机分了,真的分了,你家拿一个轮子他家拿一根轴……再就是两个月前,有一家工厂来扶贫,给村里安了一台潜水泵,考虑到用电贵,人家还给带了一台小柴油机和足够的柴油,挺好的事儿,但人家前脚走,村里后脚就把机器都卖了,连泵带柴油机,只卖了一千五百块钱,全村好吃了两顿,算是过了个好年……一家皮革厂来买地建厂,什么不清楚就把地卖了,那厂子建起后,硝皮子的毒水流进了河里,渗进了井里,人一喝了那些水浑身起红疙瘩,就这也没人在乎,还沾沾自喜那地卖了个好价钱……看村里那些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们,每天除了赌就是喝,但不去种地,他们能算清:穷到了头县里每年总会有些救济,那钱算下来也比在那巴掌大的山地里刨一年土坷垃挣的多……没有文化,人们都变得下做了,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 他走累了,就在人行道边坐下来。他面前,是一家豪华的大餐馆,那餐馆靠街的一整堵墙全是透明玻璃,华丽的枝形吊灯把光芒投射到外面。整个餐馆象一个巨大的鱼缸,里面穿着华贵的客人们则象一群多彩的观赏鱼。他看到在靠街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一个胖男人,这人头发和脸似乎都在冒油,使他看上去象用一大团表面涂了油的蜡做的。他两旁各坐着一个身材高挑穿着暴露的女郎,那男人转头对一个女郎说了句什么,把她逗得大笑起来,那男人跟着笑起来,而另一个女郎则娇啧地用两个小拳头捶那个男的……真没想到还有个子这么高的女孩子,秀秀的个儿,大概只到她们一半……他叹了口气,唉,又想起秀秀了。 秀秀是本村唯一一个没有嫁到山外姑娘,也许是因为她从未出过山,怕外面的世界,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和秀秀好过两年多,最后那阵好像就成了,秀秀家里也通情达理,只要一千五百块的肚疼钱(注:西北一些农村地区彩礼的一个名目,意思是对娘生女儿肚子疼的补偿)。但后来,村子里一些出去打工的人赚了些钱回来,和他同岁的二蛋虽不识字但脑子活,去城里干起了挨家挨户清洗抽油烟机的活儿,一年下来竟能赚个万把块。前年回来呆了一个月,秀秀不知怎的就跟这个二蛋好上了。秀秀一家全是睁眼瞎,家里粗糙的干打垒墙壁上,除了贴着一团一团用泥巴和起来的瓜种子,还划着长长短短的道道儿,那是她爹多少年来记的账……秀秀没上过学,但自小对识文断字的人有好感,这是她同他好的主要原因。但二蛋的一瓶廉价香水和一串镀金项链就把这种好感全打消了,“识文断字又不能当饭吃。”秀秀对他说。虽然他知道识文断字是能当饭吃的,但具体到他身上,吃得确实比二蛋差好远,所以他也说不出什么。秀秀看他那样儿,转身走了,只留下一股让他皱鼻子的香水味。 和二蛋成亲一年后,秀秀生娃儿死了。他还记得那个接生婆,把那些锈不拉叽刀刀铲铲放到火上烧一烧就向里捅,秀秀可倒霉了,血流了一铜盆,在送镇医院的路上就咽气了。成亲办喜事儿的时候,二蛋花了三万块,那排场在村里真是风光死了,可他怎的就舍不得花点钱让秀秀到镇医院去生娃呢?后来他一打听,这花费一般也就二三百,就二三百呀。但村里历来都是这样儿,生娃是从不去医院的。所以没人怪二蛋,秀秀就这命。后来他听说,比起二蛋妈来,她还算幸运。生二蛋时难产,二蛋爹从产婆那儿得知是个男娃,就决定只要娃了。于是二蛋妈被放到驴子背上,让那驴子一圈圈走,硬是把二蛋挤出来,听当时看见的人说,在院子里血流了一圈…… 想到这里他长出了一口气,笼罩着家乡的愚昧和绝望使他窒息。 论及对那段时期描写的尺度,大刘比某位官方喉舌豪爽多了…… “**联合”对“***兵团”总部大楼的攻击已持续了两天,他们的旗帜在大楼周围躁动地飘扬着,仿佛渴望干柴的火种。“红色联合”的指挥官心急如焚,他并不惧怕大楼的守卫者,那二百多名“***”战士,与诞生于1966年初、经历过大检阅和大串联的“**联合”相比要稚嫩许多。他怕的是大楼中那十几个大铁炉子,里面塞满了烈性炸药,用电雷管串联起来,他看不到它们,但能感觉到它们磁石般的存在,开关一合,玉石俱焚,而“***”的那些小红保镖们是有这个精神力量的。比起已经在风雨中成熟了许多的第一代红保镖,新生的造反派们像火炭上的狼群,除了疯狂还是疯狂。 大楼顶上出现了一个娇小的身影,那个美丽的女孩子挥动着一面“***”的大旗,她的出现立刻招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射击的武器五花八门,有陈旧的美式卡宾枪、捷克式机枪和三八大盖,也有崭新的制式步枪和冲锋枪——后者是在“八月社论”发表之后从军队中偷抢来的——连同那些梭镖和大刀等冷兵器,构成了一部浓缩的近现代史……“***”的人在前面多次玩过这个游戏,在楼顶上站出来的人,除了挥舞旗帜外,有时还用喇叭筒喊口号或向下撒传单,每次他们都能在弹雨中全身而退,为自己挣到崇高的荣誉。这次出来的女孩儿显然也相信自己还有那样的幸运。她挥舞着战旗,挥动着自己燃烧的青春,敌人将在这火焰中化为灰烬,理想世界明天就会在她那沸腾的热血中诞生……她陶醉在这鲜红灿烂的梦幻中,直到被一颗步枪子弹洞穿了胸膛,十五岁少女的胸膛是那么柔嫩,那颗子弹穿过后基本上没有减速,在她身后的空中发出一声啾鸣。年轻的红保镖同她的旗帜一起从楼顶落下,她那轻盈的身体落得甚至比旗帜还慢,仿佛小鸟眷恋着天空。 红色联合的战士们欢呼起来,几个人冲到楼下,掀开***的旗帜,抬起下面纤小的遗体,做为一个战利品炫耀地举了一段,然后将她高高地扔向大院的铁门,铁门上带尖的金属栅条大部分在武斗初期就被抽走当梭镖了,剩下的两条正好挂住了她,那一瞬间,生命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柔软的躯体。红色联合的红保镖们退后一段距离,将那个挂在高处的躯体当靶子练习射击,密集的子弹对她来说已柔和如雨,不再带来任何感觉,她那春藤般的手臂不时轻挥一下,仿佛拂去落在身上的雨滴,直到那颗年轻的头颅被打掉了一半,仅剩的一只美丽的眼睛仍然凝视着一九六七年的蓝天,目光中没有痛苦,只有凝固的激情和渴望。其实,比起另外一些人来,她还是幸运的,至少是在为理想献身的壮丽激情中死去。 ※※※ 这样的热点遍布整座城市,像无数并行运算的CPU,将“文化大蛤蜊”联为一个整体。疯狂如同无形的洪水,将城市淹没其中,并渗透到每一个细微的角落和缝隙。 在城市边缘的那所著名大学的操场上,一场几千人参加的批斗会已经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在这个派别林立的年代,任何一处都有错综复杂的对立派别在格斗。在校园中,红保镖、蛤蜊工作组、工宣队和军宣队,相互之间都在爆发尖锐的冲突,而每种派别的内部又时时分化出新的对立派系,捍卫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和纲领,爆发更为残酷的较量。但这次被批斗的反动学术权威,却是任何一方均无异议的斗争目标,他们也只能同时承受来自各方的残酷打击。 与其他牛鬼蛇神相比,反动学术权威有他们的特点:当打击最初到来时,他们的表现往往是高傲而顽固的,这也是他们伤亡率最高的阶段;在首都,四十天的时间里就有一千七百多名批斗对象被活活打死,更多的人则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老舍、吴晗、葛伯赞、傅雷、赵九章、以群、闻捷、海默等,都自己结束了他们那曾经让人肃然起敬的生命。从这一阶段幸存下来的人,在持续的残酷打击下渐渐麻木,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精神外壳,使他们避免最后的崩溃。他们在批斗会上常常进入半睡眠状态,只有一声恫吓才能使其惊醒过来,机械地重复那已说过无数遍的认罪词;然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便进入了第三阶段,旷日持久的批判将鲜明的政治图像如水银般注入了他们的意识,将他们那由知识和理性构筑的思想大厦彻底摧毁,他们真的相信自己有罪,真的看到了自己对伟大事业构成的损害,并为此痛哭流涕,他们的忏悔往往比那些非知识分子的牛鬼蛇神要深刻得多,也真诚得多。而对于红保镖来说,进入后两个阶段的批判对象是最乏味的,只有处于第一阶段的牛鬼蛇神才能对他们那早已过度兴奋的神经产生有效的刺激,如同斗牛士手上的红布,但这样的对象越来越少了,在这所大学中可能只剩下一个,他由于自己的珍稀而被留到批判大会最后出场。 叶哲泰从蛤蜊开始一直活到了现在,并且一直处于第一阶段,他不认罪,不自杀,也不麻木。当这位物理学教授走上批判台时,他那神情分明在说:让我背负的十字架更沉重一些吧! 红保镖们让他负担的东西确实很重,但不是十字架。别的批判对象戴的高帽子都是用竹条扎的框架,而他戴的这顶却是用一指粗的钢筋焊成的,还有他挂在胸前的那块牌子,也不是别人挂的木板,而是从实验室的一个烤箱上拆下的铁门,上面用黑色醒目地写着他的名字,并沿对角线画上了一个红色的大叉。 押送叶哲泰上台的红保镖比别的批判对象多了一倍,有六人,两男四女。两个男青年步伐稳健有力,一副成熟的青年布尔什维克形象,他们都是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大四年级的,叶哲泰曾是他们的老师;那四名女孩子要年轻得多,都是大学附中的初二学生,这些穿着军装扎着武装带的小战士挟带着逼人的青春活力,像四团绿色的火焰包围着叶哲泰。叶哲泰的出现使下面的人群兴奋起来,刚才已有些乏力的口号声又像新一轮海潮般重新高昂起来,淹没了一切。 耐心地等口号声平息下去后,台上两名男红保镖中的一人转向批判对象:“叶哲泰,你精通各种力学,应该看到自己正在抗拒的这股伟大的合力是多么强大,顽固下去是死路一条!今天继续上次大会的议程,废话就不多说了。老实回答下面的问题:在六二至六五届的基础课中,你是不是擅自加入了大量的相对论内容?!” “相对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古典理论,基础课怎么能不涉及它呢?”叶哲泰回答说。 “你胡说!”旁边的一名女红保镖厉声说,“爱因斯坦是反动的学术权威,他有奶便是娘,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要建立起革命的科学,就要打倒以相对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黑旗!” 叶哲泰沉默着,他在忍受着头上铁高帽和胸前铁板带来的痛苦,不值得回应的问题就沉默了。在他身后,他的学生也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话的女孩儿是这四个中学红保镖中天资最聪颖的一个,并且显然有备而来,刚才上台前还看到她在背批判稿,但要对付叶哲泰,仅凭她那几句口号是不行的。他们决定亮出今天为老师准备的新武器,其中的一人对台下挥了一下手。 叶哲泰的妻子,同系的物理学教授绍琳从台下的前排站起来,走上台。她身穿一件很不合体的草绿色衣服,显然想与红保镖的色彩拉近距离,但熟悉绍琳的人联想到以前常穿精致旗袍讲课的她,总觉得别扭。 “叶哲泰!”绍琳指着丈夫喝道,她显然不习惯于这种场合,尽量拔高自己的声音,却连其中的颤抖也放大了,“你没有想到我会站出来揭发你,批判你吧!?是的,我以前受你欺骗,你用自己那反动的世界观和科学观蒙蔽了我!现在我醒悟了,在蛤蜊保镖的帮助下,我要站到蛤蜊的一边,人民的一边!”她转向台下,“同志们、蛤蜊保镖们、蛤蜊的教职员工们,我们应该认清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反动本质,这种本质,广义相对论体现得最清楚:它提出的静态宇宙模型,否定了物质的运动本性,是反辩证法的!它认为宇宙有限,更是彻头彻尾的反动唯心主义……” 听着妻子滔滔不绝的演讲,叶哲泰苦笑了一下。琳,我蒙蔽了你?其实你在我心中倒一直是个谜。 一次,我对你父亲称赞你那过人的天资——他很幸运,去得早,躲过了这场灾难——老人家摇摇头,说我女儿不可能在学术上有什么建树;接着,他说出了对我后半生很重要的一句话:琳琳太聪明了,可是搞基础理论,不笨不行啊。 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不断悟出这话的深意。琳,你真的太聪明了,早在几年前,你就嗅出了知识界的政治风向,做出了一些超前的举动,比如你在教学中,把大部分物理定律和参数都改了名字,欧姆定律改叫电阻定律,麦克斯韦方程改名成电磁方程,普朗克常数叫成了量子常数……你对学生们解释说:所有的科学成果都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些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不过是窃取了这些智慧。但即使这样,你仍然没有被“蛤蜊主流”所接纳,看看现在的你,衣袖上没有“蛤蜊教职员工”都戴着的红袖章;你两手空空地上来,连一本语录都没资格拿……谁让你出生在旧中国那样一个显赫的家庭,你父母又都是那么著名的学者。 说起爱因斯坦,你比我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交代。1922年冬天,爱因斯坦到上海访问,你父亲因德语很好被安排为接待陪同者之一。你多次告诉我,父亲是在爱因斯坦的亲自教诲下走上物理学之路的,而你选择物理专业又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所以爱翁也可以看作你的间接导师,你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后来我知道,父亲对你讲了善意的谎言,他与爱因斯坦只有过一次短得不能再短的交流。 那是1922年11月13日上午,他陪爱因斯坦到南京路散步,同行的好像还有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大公报》经理曹谷冰等人,经过一个路基维修点,爱因斯坦在一名砸石子的小工身旁停下,默默看着这个在寒风中衣衫破烂、手脸污黑的男孩子,问你父亲:他一天挣多少钱?问过小工后,你父亲回答:五分。这就是他与改变世界的科学大师唯一的一次交流,没有物理学,没有相对论,只有冰冷的现实。据你父亲说,爱因斯坦听到他的回答后又默默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看着小工麻木的劳作,手里的烟斗都灭了也没有吸一口。你父亲在回忆这件事后,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低下头!”一名男红保镖大声命令。这也许是自己的学生对老师一丝残存的同情,被批斗者都要低头,但叶哲泰要这样,那顶沉重的铁高帽就会掉下去,以后只要他一直低着头,就没有理由再给他戴上。但叶哲泰仍昂着头,用瘦弱的脖颈支撑着那束沉重的钢铁。 “低头!你个反动顽固分子!!”旁边一名女红保镖解下腰间的皮带朝叶哲泰挥去,黄铜带扣正打在他脑门上,在那里精确地留下了带扣的形状,但很快又被淤血模糊成黑紫的一团。他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一名男红保镖质问叶哲泰:“在量子力学的教学中,你也散布过大量的反动言论!”说完对绍琳点点头,示意她继续。 绍琳迫不及待地要继续下去了,她必须不停顿地说下去,以维持自己那摇摇欲坠的精神免于彻底垮掉。“叶哲泰,这一点你是无法抵赖的!你多次向学生散布反动的哥本哈根解释!” “这毕竟是目前公认的最符合实验结果的解释。”叶哲泰说,在受到如此重击后,他的口气还如此从容,这让绍琳很吃惊,也很恐惧。 “这个解释认为,是外部的观察导致了量子波函数的坍缩,这是反动唯心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最猖狂的表现!” “是哲学指引实验还是实验指引哲学?”叶哲泰问道,他这突然的反击令批判者们一时不知所措。 “当然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科学实验!”一名男红保镖说。 “这等于说正确的哲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反对实践出真知,恰恰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知原则的。” 绍琳和两名大学红保镖无言以对,与中学和社会上的红保镖不同,他们不可能一点儿道理也不讲。但来自附中的四位保镖自有她们“无坚不摧”的革命方式,刚才动手的那个女孩儿又狠抽了叶哲泰一皮带,另外三个女孩子也都分别抡起皮带抽了一下,当同伴革命时,她们必须表现得更革命,至少要同样革命。两名男红保镖没有过问,他们要是现在管这事,也有不革命的嫌疑。 “你还在教学中散布宇宙大爆炸理论,这是所有科学理论中最反动的一个!”一名男红保镖试图转移话题。 “也许以后这个理论会被推翻,但本世纪的两大宇宙学发现:哈勃红移和3K宇宙背景辐射,使大爆炸学说成为目前为止最可信的宇宙起源理论。” “胡说!”绍琳大叫起来,又接着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宇宙大爆炸,自然不忘深刻地剖析其反动本质。但这理论的超级新奇吸引了四个小女孩儿中最聪明的那一个,她不由自主地问道:“连时间都是从那个奇点开始的!?那奇点以前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叶哲泰说,像回答任何一个小女孩儿的问题那样,他转头慈祥地看着她,铁高帽和已受的重伤,使他这动作很艰难。 “什么……都没有?!反动!反动透顶!!”那女孩儿惊恐万状地大叫起来,她不知所措地转向绍琳寻求帮助,立刻得到了回应。 “这给上帝的存在留下了位置。”绍琳对女孩儿点点头提示说。 小红保镖那茫然的思路立刻找到了立脚点,她举起紧握皮带的手指着叶哲泰,“你,是想说有上帝?!” “我不知道。” “你说什么!” “我是说不知道,如果上帝是指宇宙之外的超意识的话,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正反两方面,科学都没给出确实的证据。”其实,在这噩梦般的时刻,叶哲泰已倾向于相信它不存在了。 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在整个会场引起了骚动,在台上一名红保镖的带领下,又爆发了一波波的口号声。 “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叶哲泰!!” “打倒一切反动学术权威!!” “打倒一切反动学说!!” “上帝是不存在的,一切宗教,都是统治阶级编造出来的麻痹人民的精神工具!”口号平息后,那个小女孩儿大声说。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叶哲泰平静地说。 恼羞成怒的小红保镖立刻做出了判断,对于眼前这个危险的敌人,一切语言都无意义了。她抡起皮带冲上去,她的三个小同志立刻跟上,叶哲泰的个子很高,这四个十四岁的女孩儿只能朝上抡皮带才能打到他那不肯低下的头,在开始的几下打击后,他头上能起一定保护作用的铁高帽被打掉了,接下来带铜扣的宽皮带如雨点般打在他的头上和身上——他终于倒下了,这鼓舞了小红保镖们,她们更加投入地继续着这“崇高”的战斗,她们在为信念而战,为理想而战,她们为历史给予自己的光辉使命所陶醉,为自己的英勇而自豪…… “最高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叶哲泰的两名学生终于下定了决心,喊出了这句话,两人同时冲过去,拉开了已处于半疯狂状态的四个小女孩儿。 但已经晚了,物理学家静静地躺在地上,半睁的双眼看着从他的头颅上流出的血迹,疯狂的会场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那条血迹是唯一在动的东西,它像一条红蛇缓慢地蜿蜒爬行着,到达台沿后一滴滴地滴在下面一个空箱子上,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像渐行渐远的脚步。 一阵怪笑声打破了寂静,这声音是精神已彻底崩溃的绍琳发出的,听起来十分恐怖。人们开始离去,最后发展成一场大溃逃,每个人都想尽快逃离这个地方。会场很快空了下来,只剩下一个姑娘站在台下。 她是叶哲泰的女儿叶文洁。 当那四个女孩儿施暴夺去父亲生命时,她曾想冲上台去,但身边的两名老校工死死抓住她,并在耳边低声告诉她别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当时会场已经处于彻底的癫狂,她的出现只会引出更多的暴徒。她曾声嘶力竭地哭叫,但声音淹没在会场上疯狂的口号和助威声中,当一切寂静下来时,她自己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了,只是凝视着台上父亲已没有生命的躯体,那没有哭出和喊出的东西在她的血液中弥漫、溶解,将伴她一生。 人群散去后,她站在那里,身体和四肢仍保持着老校工抓着她时的姿态,一动不动,像石化了一般。过了好久,她才将悬空的手臂放下来,缓缓起身走上台,坐在父亲的遗体边,握起他的一只已凉下来的手,两眼失神地看着远方。当遗体要被抬走时,叶文洁从衣袋中拿出一样东西放到父亲的那只手中,那是父亲的烟斗。 文洁默默地离开了已经空无一人一片狼藉的操场,走上回家的路。当她走到教工宿舍楼下时,听到了从二楼自家窗口传出的一阵阵痴笑声,这声音是那个她曾叫做妈妈的女人发出的。文洁默默地转身走去,任双脚将她带向别处。 她最后发现自己来到了阮雯的家门前,在大学四年中,阮老师一直是她的班主任,也是她最亲密的朋友。在叶文洁读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的两年里,再到后来停课闹革命至今,阮老师一直是她除父亲外最亲近的人。阮雯曾留学剑桥,她的家曾对叶文洁充满了吸引力,那里有许多从欧洲带回来的精致的书籍、油画和唱片,一架钢琴;还有一排放在精致小木架上的欧式烟斗,父亲那只就是她送的,这些烟斗有地中海石楠根的,有土耳其海泡石的,每一个都仿佛浸透了曾将它们拿在手中和含在嘴里深思的那个男人的智慧,但阮雯从未提起过他。这个雅致温暖的小世界成为文洁逃避尘世风暴的港湾。但那是阮雯的家被抄之前的事,她在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和文洁父亲一样重,在批斗会上,红保镖把高跟鞋挂到她脖子上,用口红在她的脸上划出许多道子,以展示她那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叶文洁推开阮雯的家门,发现抄家后混乱的房间变得整洁了,那几幅被撕的油画又贴糊好挂在墙上,歪倒的钢琴也端正地立在原位,虽然已被砸坏不能弹了,但还是擦得很干净,残存的几本精装书籍也被整齐地放回书架上……阮雯端坐在写字台前的那把转椅上,安详地闭着双眼。叶文洁站在她身边,摸摸她的额头、脸和手,都是冰凉的,其实文洁在进门后就注意到了写字台上倒放着的那个已空的安眠药瓶。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转身走去,悲伤已感觉不到了,她现在就像一台盖革计数仪,当置身于超量的辐射中时,反而不再有任何反应,没有声响,读数为零。但当她就要出门时,还是回过头来最后看了阮雯一眼,她发现阮老师很好地上了妆,她抹了口红,也穿上了高跟鞋。 |
不少解放前的左翼作家在解放后不是都被打成了“右派”或“反动派”吗?比如丁玲、赵树理、巴金、老舍、冯雪峰、孙犁和罗广斌(小说《红岩》的作者)。 |
|
文革时赵树理在批斗中被造反派弄断了3根肋骨——这是下面这篇著名的广州报纸《羊城晚报》发布的文章中说的。 【难忘赵树理】 转自《羊城晚报》2023年2月21日那一期的第A10版;第A10版的电子版在该报纸的官方网站中的具体地址则是: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3-02/21/node_10.htm 文:刑小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授;她的父亲邢野是著名的作家、编剧,经典老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和《平原游击队》的编剧就是邢野!) 摘要:“文革”开始,赵伯伯最先遭殃。他家门外贴满了大标语——名目很多。我因为热衷于在学校闹革命,回家很少,没有看到赵伯伯被抓走游街、批斗。但我知道,有一次造反派批斗他,让他站在摞起来的桌子上,然后踢倒桌子,赵伯伯摔倒在地,断了三根肋骨。……(中略) 赵伯伯那会儿因肋骨被打断,正犯胸膜炎,哮喘病,一夜一夜不能躺着睡,只能坐在火炉边。 1965年年初,我随父母从湖南长沙来到山西太原。当时,父亲在湖南,感到气候不适应,向上级打报告,希望调到河北工作。 冀中一带是我母亲的家乡,也是战争年代父母所在部队活动的地方。1958年,父亲曾经下放到河北省文联,在保定办公。他也曾以作家身份下放到石家庄国棉一厂。 上级回复,河北文联的干部下乡“四清”去了,一时联系不上,问我父亲愿意不愿意到山西省文联?父亲一想,山西的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几位作家他都认识。孙谦还是他在电影局时的同事,就同意到太原。 住了几天招待所后,我们一家大小被带进一间像庙堂一样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告知这是我们的新家,并征求父母意见,如何简单装修一下。记得当时,我们眼中充满好奇,心里却感到从里往外的凉——这房子能住人吗?抬头可见年深日久的梁、檩、橼之类的木建,屋内没有暖气。据说,山西省文联对我们家的到来,没有思想准备,文联主席马烽见到我父亲时说:你何时来,怎么不提前打招呼?显然,父亲以为,山西文联同意接收,组织联系就没有他的事了,他自己并没有与山西文联商议具体安置事宜。 我们看到的这处大院是南华门16号,院子外面的牌子上写着“山西省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院内西面一排房是民革的办公室,东面住着文联另外两户人家。人们从胡同经过,看到我们院的牌子总是很好奇,打量我们的眼光也很特别。 几天之后,文联已将庙堂一样的正房上了顶棚,连同东西两侧的耳房,隔成四间,并另盖了厨房。厕所在院子里,公用。 人际的温暖也慢慢有了。 我们居住的大院左侧,有一个小套院,套院里住着先我们几个月来到太原的赵树理一家。我们两家都曾在北京居住多年,但因不住在一处,并不熟悉。 一天,一个身着浅灰色薄呢大衣、个儿挺高的人登上我们家门前的高台阶,还没进门就大声道:“老邢,你来了啊?”爸爸迎了上去。看上去他们很熟,也很随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赵树理伯伯。他黑红的面色,脸上的褶皱挺深,但人很精神,说是刚从乡下回来。赵伯伯四下打量着我们草草安就的家,和我父亲说:我的书都放在办公室了,家里有两个书柜闲着,搬来你用吧。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们家带腿的家具全卖掉了,现在机关虽配备了日用家具,但地上一堆纸盒里的书,仍塞不进公家给的两个书柜。 过了两天,赵伯伯让儿子二湖、三湖将书柜搬了过来,他自己也乐呵呵地跟了进来。他的书柜上下都是推拉门,上面两扇是普通玻璃,下面两扇粗看像是嵌进两块大理石。爸爸摸着下面的柜门正想看个究竟,赵伯伯笑着说:“这也是玻璃的,是我自制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他见我们一家那么感兴趣地望着他,就连说带比画地讲起这仿制大理石的做法。他说,先弄一大盆清水,待水平稳后,再用毛笔蘸上墨汁,迅速在水平面上画出想要的花纹,然后不等墨汁沉落,很快将宣纸铺在水面上,再把纸平着提起趁湿贴到玻璃上,玻璃的另一面就显出了大理石的图案和纹路,和真的一样。接下去,他又讲了贴宣纸的考究,我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津津乐道的神态,心想,赵伯伯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时间长了,才知道,赵伯伯“有意思”的地方还真不少。每当他的小院传来悠悠的胡琴、笛子声,那就是告诉大家,我老赵在家里。我的两个弟弟和赵树理的小外孙同龄,是一块玩的小伙伴,这时,早就蹿到赵伯伯的屋里在他的身旁雀跃了。我们大点的女孩儿,也经常禁不住引诱,想到他屋里多站一会儿,听他讲点什么,总觉得话从赵伯伯嘴里说出来特别俏皮、有味。记得明代解缙与财主智斗的故事就是从赵伯伯那里先知道的。赵伯伯讲趣事、说笑话,带着浓浓的乡音,加上他的幽默,总让我们乐而忘返。 父母常叮嘱我们无事不要到赵伯伯家打扰,可谁让他那么有意思呢!赵伯伯跟他的儿子二湖还有我大姐聊天时,常说起《红楼梦》。那时,我看不进去《红楼梦》,觉得林黛玉太娇气。听大姐说,《红楼梦》里的诗词,赵伯伯背了一段又一段,并给他们讲解诗词的意思。赵伯伯知道我大姐喜欢医药学,就告诉她《红楼梦》里的那些药丸为何那么讲究。连我妹妹遇到不会做的算术题,也去问赵伯伯,因为他总是有问必答,耐心和蔼。有一次他告诉我妹妹,题的答案可以告诉你,但步骤不能说,我用的是土办法,你不能学,学了就入了旁门左道,你们老师该对我有意见了。 那时,我们正是很有求知欲的年龄,赵伯伯对我们是个谜,我们很难想象他有什么事是不知道的。 我还向赵伯伯学会了搪火炉。赵伯伯家厨房的灶火很特别:一个炉膛,大、中、小三个火口通过烟道串在一起用。外面炒菜时,中间的熬稀饭,里面的温热水,炉膛不大,火很旺。赵大娘告诉我:“我们家的火炉都是老赵搪的。”快入冬了,我妈不停地嚷着搪炉子的事。我自告奋勇承包了三个铁炉子的搪抹工程,他们以为我是冒傻气。其实,我心里有数,师傅就是赵伯伯。赵伯伯告诉我:往粘黄土里放盐,比放碎麻、碎头发之类的东西结实,炉膛不在于大而在于形状。抹泥的时候不能东一块西一块,要从下往上一层压住一层,从薄往厚。搪好后,不能只烤干或晒干便罢,必须用焦炭一鼓作气将里外烧得通红,等凉了就非常结实。照他的指点,我搪的炉子使全家大吃一惊。他们奇怪我何时学会了这般手艺?那年,我还不到十四岁。 赵伯伯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他经常下乡或外出,但他一回来,院子里的气氛总与平时不一样。有一次,他外出回来,端着两碗焖面进了我家:“老邢,尝尝老关做的焖面!”老关是赵伯伯的老伴,我们叫赵大娘。爸爸一边吃,一边说:“不错,不错。”赵伯伯听了很高兴。他说:“我出门最想念的就是老关做的面。”边吃边说起山西人的面条有多少种做法和吃法。后来,我们姐妹几个都学会了做焖面。从爸爸的口气中知道,他和赵伯伯的交往并不深,后来还提到,在“反右倾”、批判“中间人物”的时候,爸爸参加过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召开的批评赵树理、邵荃麟的扩大会议。尽管他早就意识到那些批评很过头,但以后的环境、气氛使他从未正面对赵伯伯有所表示,他内心多少有些不安。未承想,这一切早就在赵伯伯哈哈的笑声中化解了。多年以后,一提起赵伯伯,爸爸总是感怀他的心胸宽阔、为人厚道。 “文革”开始,赵伯伯最先遭殃。他家门外贴满了大标语——名目很多。我因为热衷于在学校闹革命,回家很少,没有看到赵伯伯被抓走游街、批斗。但我知道,有一次造反派批斗他,让他站在摞起来的桌子上,然后踢倒桌子,赵伯伯摔倒在地,断了三根肋骨。以后,赵伯伯在家的时候就多了起来,我每次回家见到他,都觉得他衰老了很多。 在这期间,我们家也“沦陷”了。各路人马来了去,去了来,抄了又抄,好像谁家都怕落后。父母索性躲到外面去了,家里只留下我们姐妹兄弟六个和我们的继祖母。那年我大姐18岁,我弟弟才7岁。有一天深夜,院里一阵狗叫,我们被惊醒,撩开窗帘的一角,一看,好家伙,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叫我们开门。就在这时,赵二湖从套院翻墙过来了。他后来说,不开小院门,是怕引狼入室。二湖那时年方二十,他摆出一副男子汉的架势,对那伙来人说:“人家大人不在家,家里都是女孩子,你们有事白天来,要不,传出去对你们不好。”二湖交涉之际,其他的邻居也陆续出来帮腔,这群人才悻悻地撤出大门。 事后,我们向二湖表示感谢。二湖说:“我睡得死猪一样,我爸夜里睡不着,听见外面有响动,把我推醒,让我过来看看,说你们家多是女孩子,大人不在家,别出什么事。”赵伯伯那会儿因肋骨被打断,正犯胸膜炎,哮喘病,一夜一夜不能躺着睡,只能坐在火炉边。没想到这位病殃殃的老者,竟成了我们的保护神。 1969年年初,我同赵二湖等一起到洪洞县插队。赵树理伯伯却受到一轮又一轮的批斗。他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年仅64岁。 赵二湖在他父亲昭雪后又生活了40多年,于2021年4月6日病逝,享年74岁。 |
哎呦,文革小将又要重出江湖了? 也好,这样可以让大家亲眼看到造成浩劫的到底是什么人,而不是被某些人欺骗,我很期待。 |
叶文洁:如果他们能够跨越星际来到我们的世界,说明他们的科学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 审问者:你认为这个结论,本身科学吗? ——我认为任何对叶文杰的解读都离不开这段对话 ??? |
既然大刘已经被打成和莫言一类了,那能不能也给大刘稍微提升一点待遇水准,就算达不到副部级,给个处级也是好的 |
这就是典型的扩大化,反贼最常用的套路 “如果你不让我们搞输出or针对我们的言论or针对我们的人,那我们就鱼死网破,把这个领域所有的人都干趴下,大家都别玩了” 说白了,就是强行给自己拉垫背的 |
非要扣帽子的话,大刘与其说是殇,不如说是昭和,特别喜欢那种决战兵器孤注一掷的玩法,比如吞食者的拿月球砸大环,全频段阻塞干扰的洪水干扰机空间站撞太阳,球状闪电的宏聚变,混沌蝴蝶的天气控制,诸如此类,一个超级天才的灵光一闪,创造了改变战场局势的超级武器,然后弱势方就拿着这个决战兵器梭哈上去了,和Eva里的葛城美里一个德行,估计大刘也会和庵野老痞子有不少共同语言。 至于政治立场,大刘笔下的普通人失控会犯蠢不假,可他笔下的精英失控会发癫啊?流浪地球里的叛军说破了天也就是不讲科学,太原之恋里那一群诅咒优化者和大刘大角这两个元凶纯属是在找乐子,生生的把人类玩没了;地球大炮更是重量级,科学天才为了自己爽就忽悠全人类搞奇观大建,生生玩炸了人类经济和地球环境,差点把人类搞绝种,最后还是不知道什么人把地球大炮废物利用才把人类文明抢救回来。 你要说大刘笔下的精英不失控的时候可以造福人类,比如圆圆的肥皂泡和天使时代啥的,可大刘笔下的普通人不失控的时候还能中国太阳和光荣与梦想呢,哪家过年都得吃顿饺子。 既要让精英引导可能犯蠢的人民使之相信科学,又要让人民限制可能发癫的精英使之走向正道,这无产阶级先锋队理论的味道正的很,甚至比很多阎王殿的作品更符合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 |
我劝某些人最好不要这样做 因为上一次吧,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变成了人人引以为戒的浩劫 以至于大家保留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就行了,懒得去分辨真假 如果你们这一搞,同样的招数,反而会引发大众对于上一次的怀疑 一旦被大众怀疑,那可是连上一次都要挖出来弄明白 那就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了 可是把你们连根剖起了 给你们引以为护身符的那位老人留点尊严吧 给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 岳飞墓前秦桧的跪像是明朝时候立上去的 秦桧是老死的,秦桧活着时候,谁敢说岳飞是对的? 所以不要以为有些时光是你亲身经历过,你眼睛亲眼看到的就是事实 |
掺水和扩大化,这伎俩用了一次又一次,都快形成路径依赖了。 |
怪不得国内最没底线的舆论群体是搞键政的(尤其是搞文艺键政的,比如现在的郭松民),虽然我的回答也多是干这个活儿,但谁叫我是个不学无术的大学本科生呢? 刘慈欣、莫言现在都是这个社会的“接触符号”,他们能被全社会注意到最根本是拿了国外的奖,扬了国人的底气和面子,然后这些年就成了无数人追逐的牌坊或练手的靶子。至于雨果的姓是不是根斯巴克,诺贝尔到底何许人,知道有用吗?不知道有关系吗? 其实挺纳闷儿,这些人到底是怎么看书的?比如我看刘慈欣最惊讶的肯定是末日战役水滴怎么两千响的,看莫言肯定是赵小甲怎么当刽子手执檀香刑的。意识形态?那有什么好分析的?这种把蛋糕切来切去的批评方式有生产一丁点儿知识和乐趣吗?就像看萧红是看东北大地上的祖孙俩的,看鲁迅是看迅哥儿和闰土分享怎么抓鸟雀的的,你说他们的意识形态时往往只是一种简单的分类和辅助工具,可是萧红就是萧红、鲁迅就是鲁迅,没有人会觉得这种分类就能确认这本书讲了什么,作者又到底是个什么人。 更有意思的是,对这些人来说,意识形态的内涵只有社资、左右、白蓝红黑,然后刘慈欣就被诡异地拉扯成了一条长达光年的意识形态光谱条,然后一会儿能登上世界舞台彰显文化自信,一会儿就是灰溜溜地随时准备run. 就这几天网上冲浪,知乎有个 @大师兄 ,微博有个@郭松民,豆瓣有个@ICE,都是高强度刘慈欣爱好者或独立思考言论生成器,只不过是刘的所有创作都是为他们的流量和批评服务的。不得不说以发言为主体的社交平台就是好混。 最后,刘慈欣曾在《镜子》里面借白冰之口说出这样一句话:记者和失足女的唯一区别就是他们服务的部位不同。我现在觉得这真是个有趣的观点。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