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细节?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细节?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细节?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历史
历史知识
历史故事
历史趣味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细节?
1972 年,挪威电视台转换为彩色电视播放的一刻


2008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当天中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招待各国领导人,这其中包括小布什和普京。电视台对迎接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当时各国领导人到达人民大会堂的贵宾通道排着队过来和中国领导人握手拍照。小布什没有搞特殊,夹在队伍中间完成了上述流程。我一直在看,开始没觉得什么,但越往后越觉得不对劲:为什么普京没有出现?到队伍中最后一个国家领导人都走完了,普京还没有出现。领导人走完之后是萨马兰奇以及当时的奥委会主席罗格。他们俩都握完手了普京还没有出现。贵宾通道上已经空了。
这时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罗格是最后一人,转过身去示意大家走入大会场一起吃饭。突然有工作人员冲上前来示意停一停等一等,然后镜头拉到了巨幅屏风式的大门停留了一会儿。镜头再转过来的时候,只见普京孤身一人从贵宾通道健步而来,与中国领导人快速握手后,大家正式入场。
显然普京迟到了而且打乱了原先的见面顺序,这是很失礼的事情。当时我判断俄国肯定出事了,但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当天晚上看着开幕式的时候才知道俄格战争爆发了。那时候就在想搞不好普京迟到的时候就是在安排俄格战争的大事。
这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第一次对外用兵,在那之前俄罗斯其实也是实行韬光养晦政策。第一次作战就如此干脆利落,而战争关键时候的一些最高层指挥甚至可能是在等着拍照和吃饭时完成的。普京真的是举重若轻。
顺便说一下,当天的宴会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本土招待那么多高层次的国家领导人。至少美俄两国最高领导人齐聚北京肯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大家入场的时候气氛也很微妙。一开始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奥委会主席罗格并排走到最前面相互交谈。走着走着工作人员赶快从后排把小布什总统拉上来,推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左手边。普京也迎上来与小布什并排,然后罗格就识趣地往旁边靠了。接下来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并肩走在前排C位控制住了整个队伍的行走速度。不知道彼时小布什是不是已经知道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动武了,反正他和普京也是谈笑风生。
再往后中国又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外交活动,也有多次直播若干国领导人一起参加宴会或者看演出的行走场景。每次我观看的时候都留意到,前排中间C位的一定是中美或者中俄或者中美俄。其他国家,不管是英法德还是日印,都没有人上来抢C位。而据我观察,这并不是工作人员安排的结果,而是大家心有默契走着走着自然形成的队伍。看来各国对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几斤几两还是心里有数的。
1940年2月23日下午,吉林蒙江县保安村崴子山。
已孤身一人与日军周旋5天5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遇到了几个进山砍柴的乡民,提出用钱向他们买点吃的。
老百姓见到眼前这位一米九高、器宇不凡的汉子,猜到他就是日本人正在重兵追剿的“要犯”。
其中一个叫赵延喜村民满眼不落忍地对杨靖宇说:
“你还是投降吧,皇军说了,他们不杀俘虏的……”
杨靖宇凄然反问:
“老乡,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说完,转身走进林海雪原深处。
然而,这个赵延喜还是跑下山去向日军告密领了赏。
几个小时后,一代名将英勇就义。
1789年7月十四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与此同时,路易十六在纸上轻描淡写地记录:
“今日无事。”
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细节就是,每个人在面对历史的剧变时,依旧恍若未觉,仿佛那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翻看一些历史性的照片时,我总忍不住感叹,在时间长河面前,人类还是太渺小了
1860年,清政府虽然被英法联军打得连咸丰皇帝都逃往热河,并被迫签下《北京条约》,但仍坚持倒驴不倒架,在签订条约过程中,依然玩弄着自我安慰的小把戏。例如签订条约的地点,设在了礼部大堂——过去蛮夷们向大清进贡的地方。而英国全权大使额尔金的座次,被安排在恭亲王奕訢的上座,貌似恭敬,但在满人的礼仪中,这恰恰是下座。然并卵的是,这些自认为的面子上的胜利未能让清政府少割一寸地或少掏一两银子。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整理毛主席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
每读到此处,心如刀割,尤其是自己当了父亲后。
这是李鸿章当年访英,当时的他还承担着一个任务:请求增加关税。


卑微到就差跪着了
相信不少知友都会疑惑:为什么一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居然要征求另一个国家的意见?
原因很简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就是1842年8月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里:中国放弃了关税自主权,对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清朝不能自行决定,须与英国商定。
可是新中国早已不是晚清!新中国的领导人也决不会当李鸿章!
这是令我最难忘的历史细节:邓公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
稍微了解撒切尔夫人的都知道,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被称为“铁娘子”,就是因为自她登上英国首相宝座后,就推行强硬的内外政策从不妥协,以使英国重新振兴。
在谈话的一开始英方是相当咄咄逼人的,撒切尔夫人摆出强硬姿态,打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这两张牌。
撒切尔:“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理它。”——《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邓公对此寸步不让!
邓小平:“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铁娘子硬,但是邓公更硬。。。
“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他还告诉撒切尔夫人,中国政府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生生的把撒切尔夫人准备的必杀给挡了回去,当然这次谈话虽然让香港问题谈判陷入僵局,但是也让英国人明白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晚清的那块儿任人宰割的“肥肉”!
这次的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就在大会堂门外的台阶上摔了一跤。
后来坊间说,她是被邓小平的强硬表态给气得走路都迷糊了。。。


撒切尔夫人摔跤
据说在当天会议结束回去之后,撒切尔夫人私下对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说:“哎哟,MR.邓是真残酷啊!”
想想百年前慈禧太后对世界宣战“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的那种没有底气的假嚣张,再到中英交涉香港问题时足以令英国忌惮的国力作为底气。加上邓公寸步不让的豪气,简直就是大快人心令人难忘!


只是可惜邓公,最终还是没有看到这一刻
话说突然联想到了美国总统拜登
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当年的撒切尔夫人,现在的登登......

0
喜欢就点赞收藏+关注支持一下哦!!!
更多关于专业祛痘的知识和有意思的干货知识,请持续关注小清本清啊 @芙清FulQun
别忘了小清我还是灵魂段子手。。。
1964年10月的一天,南非一辆公交车上。
当时在南非,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公交车上只有白种人可以坐在前排,黑人和黄种人只能坐后排。有一天,一位在南非开饭店的中国人上车后习惯性走向后排,却被司机叫住:
“你们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你坐到前排来。”


在真正的伟大面前,一切赞美之词都黯然失色。它背后的艰辛,多年后才为人所知。
01 “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1954年8月的一天,物理学家钱三强乘坐小车来到中南海永福堂,一下车,他就看到等在那里的彭德怀朝自己大步走来:“我今天拜师求学,老师请进。”
钱三强确实是受邀到此讲课的,只是这次他的授课对象比较特殊,是一群包含粟裕、陈赓等在内的高级将领,彭德怀即将率领这支军事代表团赴苏联参观核军事演习,因此特意邀请钱三强给大家讲讲原子弹的有关知识。
钱三强后来被认为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巴黎居里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他的夫人何泽慧同样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1946年两人发现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引起国际物理学界轰动,他们夫妇二人也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夫妇如果继续待在法国从事科研必定前途无量,但他们却在1948年5月,怀抱刚满半岁的女儿,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钱三强与何泽慧
那天在中南海,钱三强把自己所掌握的原子弹知识,尽量通俗易懂地讲给元帅和将军们听。讲课结束,彭德怀急切地问:“三强同志,依你看我们中国要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钱三强沉思一阵,道:“至少十年。”
彭德怀有些吃惊:“十年太长,抗日战争也不过八年,搞一颗弹就花十年工夫,太慢!”
彭德怀是个急脾气,尤其是朝鲜战场上一幕幕惨烈景象令他永远无法忘记,因此他比谁都着急,但他显然不清楚研制原子弹的难度。
02 “吃面包从种麦子开始”
1951年10月,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居里请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回国转告毛泽东:
“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有自己的原子弹。”
这个建议在朝鲜战争后首次被重视,中国的原子弹计划开始列入日程,而1950年成立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则是中国原子能科学起步的地方。
钱三强担任物理所所长后,立刻开始四方奔波延揽人才。除了老资格的物理学家赵忠尧,他从清华要来了在英国获得哲学、科学双博士学位的彭桓武,从浙江大学要来了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又邀请到同样留法归来的杨承宗,当然也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此外还有一些当时不太知名的大学生,也被他招揽而来。
这些后来参与中国原子弹计划的科学家,大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留学海外,在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回国效力。
而他们即将要走的路,无比艰难。
建国初外国封锁,物理所一穷二白,很多最基本的器材都需要自己动手制造,用钱三强的话说:“吃面包从种麦子开始。”
有一次,彭桓武到天桥的垃圾箱里翻找零件,被警察误认为小偷给扣了起来,闹了一个大笑话;王淦昌赶制一台便携式γ探测仪,需要一个10兆欧姆的淬灭电阻,他跑遍北京旧货市场找不到,只好自己动手绕制;杨承宗冒着大剂量危险,到协和医院旧镭氡装置上提取氡气,用来制成氡铍中子源……
中国的原子弹计划,一开始是希望得到苏联老大哥支援的。
1957年,中苏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纸面上写着,苏联将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而中方需要派出接洽的科研人员与苏联专家打交道。
这样的人选并不好找:他必须有相当高的专业和科研能力,但名气又不能太大;要在国外留过学,会与外国人打交道;要政治觉悟高、组织观念强,但处事又要灵活。
钱三强想了半天,想到一个叫邓稼先的年轻人。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的一个名门世家,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后来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26岁便拿到博士学位回国,被人称为“娃娃博士”。


留美期间,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兄弟
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找来邓稼先,打哑谜式地问了他一个问题:“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34岁的邓稼先心里咯噔一下,但稍一思索他马上明白了这个“大炮仗”是什么。
那天他心潮起伏,下班骑自行车回到家,脑子里仍乱纷纷,直到夜里他才告诉妻子许鹿希:
“我要调动工作了。”“调到哪里呢?”“这不知道”“干什么工作?”“不知道,也不能说。”
一阵沉默后,邓稼先突然用完全不同的语气坚定地说: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当时许鹿希也只有30岁,要带两个尚不懂事的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但她没有埋怨,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放心吧,我是支持你的。”


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
许鹿希不知道丈夫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她本以为两人分开可能就是几个月或者最多一两年,可她无论如何想不到,自此之后,两人就是整整二十八年的聚少离多。
从此之后,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大院和荒凉的沙漠戈壁。
03 “老邓,我们饿……”
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中国原子弹研制的基本阵容逐渐确定下来:
王淦昌主管核武器爆轰物理研究,彭桓武主管理论研究,郭永怀主管核武器研制的实验和武器化工作,程开甲主管状态方程及爆轰试验。
邓稼先自1958年8月调到二机部九院之后,担任理论部主任,是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要知道压在邓稼先肩上的担子何等沉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美国原子弹的研发历程。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阵容之强大,在整个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由奥本海默领衔的明星团队,成员中获得诺贝尔奖的至少就有14人,其中包括哥本哈根学派领袖玻尔、物理学家费米、美国“氢弹之父”泰勒、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等。


而34岁的邓稼先当时还只是中科院的副研究员,核武器研究院刚成立时手下只有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3岁。
原子弹和其它武器的最大区别也许在于,它无法通过战场缴获拆卸研究,一切都得靠这群从未见过原子弹的年轻人凭空想象和计算,工作量极为庞大。
二机部通过各种途径,为邓稼先找来四台半自动的苏式乌拉尔电动计算器,每秒100次,这是最先进的工具了——更多时候,他们要用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甚至用算盘来计算,理论部办公楼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


手摇计算器
有一天晚上,研究院附近一个单位要放映露天电影《阿诗玛》。年轻人忍不住了,纷纷央求邓稼先放一晚上假,让大伙痛痛快快看场电影。邓稼先犹豫半天,决定两个人一拨,分五拨去看,每两个人看20分钟,然后等到全部演完之后,在办公室里五拨人按顺序把故事讲一遍。他们就用这个办法解了一次馋。
60年代初,大饥荒潮水般袭来。
科研人员每餐只能领到一个馒头和一角钱的干菜汤,很多人患上了浮肿。理论部的年轻人加班多、饭量大,常常喊饿,计算之余,他们有气无力地对主任邓稼先说:“老邓,我们饿……”
邓稼先当时拿教授级工资,比其他年轻研究员多些,他常常一边收拾桌子上的计算纸,一边说:“你们等着,我去想办法。”不一会儿,他从街上买回高价的饼干或其它食物。年轻人一哄而上,邓稼先也饿得两眼发虚,咽着口水说:“你们吃,也给我留一块吧……”
更由于副食品严重缺乏,肉类、蛋奶、水果蔬菜基本没有,营养自然跟不上,参与攻关的科学家要动脑子,压力很大,科研工作的效率可想而知。彭桓武有一阵子经常说:“我的脑子不好使了。”
一天傍晚开饭时间,程开甲来到食堂,却看到彭桓武坐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不进去,很是奇怪便上前询问。彭桓武笑笑说:“年轻人不会算账,早吃就会早饿。晚吃半小时,能解决大问题,免得半夜饿的睡不着。” 程开甲只好苦笑以对。


程开甲
程开甲自己的脑子也一直没闲着。有一天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窗口的大师傅,却说道:“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站在后面的邓稼先急忙拍一下他的肩膀,说:“程教授,这儿是饭堂。”他这才突然清醒过来。
吃饭时刚刚咬了两口馒头,他又把筷子倒过来,蘸着碗里的菜汤在桌子上写出一个方程式。邓稼先不由一阵心酸,几天后他将自己的手下干将胡思得推荐给了程开甲,希望能减轻一下程开甲的工作量。
曾有网友说,一直以来都认为两弹一星是理所应当板上钉钉的。其实不然,这当中的艰难困苦乃至惊心动魄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04 “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尽管饿着肚子,理论部的计算工作却不能停下来。1960年春天,邓稼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他们需要获得一个关键参数,之前苏联专家随口告诉了一个数值,等他们自己验算时,算了三遍都发现数值完全对不上。这个数据非常关键,而计算又极其复杂。理论部集思广益,先后建立了三个数学模型,再次做了第五、六、七次计算,结果仍然与前三次一样。
到底是计算走入了歧途,还是苏联专家给出的那个数据有问题?人们一时拿不准。彭桓武、邓稼先等人怀疑原数据的准确性,邓稼先又带领年轻人进行了第八、第九次计算,结果还是和前几次一样!
这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有名的“九次运算”。九次运算历时近一年,光演算纸就装了几大麻袋。华罗庚把他们所计算的问题称为: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1963年3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终于完成,研究院人马远赴青海准备下一步的轰爆试验,大部队出发前,主持国防科技工作的张爱萍将军来给大家作动员讲话:
你们就要出征了。我想,用酒来饯行太俗了,我想读一首诗,以壮行色。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但我觉得他是为你们而写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几十年之后,在现场听过张爱萍讲话的人,仍然忘不掉他那一次让人心血沸腾的演讲。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个“大炮仗”成功炸响。
05 “我们打了一只松鼠”
1961年1月,原子弹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钱三强未雨绸缪,又瞄准了氢弹。
这一次他盯上了在中科院做副研究员的于敏,他把于敏叫到办公室密谈,开门见山地告诉了于敏,组织上想让他参加氢弹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毕业于北大物理系,钱三强的谈话让他很是意外,一来于敏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并不是他喜欢的方向;二来当时的于敏是个“只专不红”的反面典型,在政治运动中多次被批斗,甚至因此得了个“老运动员”的称号,政治上不好过关。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当时原子弹的研制尚在萌芽阶段,早期在苏联的帮助下刚刚摸到点眉目,而氢弹则要完全自己摸索,不知比原子弹复杂多少倍。
这次谈话后,与邓稼先一样,于敏这个名字也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连妻子孙玉芹都不知道他做什么工作。


邓稼先与于敏
为尽快突破氢弹原理,科研人员按照不同的技术路线分为三个小组,分头探索。
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部经常组织专题学术讨论会。当时的学术民主气氛非常好,在会上,从彭桓武副院长到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于敏等部主任直到年轻的研究人员,不论资格,人人可以发言,大家常常就不同意见争论的面红耳赤。
但氢弹毕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设计难度极大,许多试图突破它的途径被提出来,经过一一仔细的讨论、计算和分析后,又一条条地被否定了。研究处处碰壁,几乎无法继续进行。
1965年9月,敏率领部分研究人员远赴位于上海的华东计算所,利用那里全国仅有的一台J501电子计算机突击计算。这台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万次——相比之下今天的任何一台智能手机,运算速度都能轻松达到每秒数亿次。
队伍抵达上海后,创造历史的“百日会战”开始了。
那时的计算机性能不稳定,计算经常中断而导致前功尽弃。为了避免浪费时间,研究人员让机器24小时工作,大家轮流值班盯着,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将前一刻保存的结果作为输入重新开始计算。
在这场著名战役中,于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数学和物理学天才。据当时的研究人员回忆,于敏守在计算机旁一边盯着打孔纸带,一边凝神心算,然后突然指出从某处往后都错了,一群人把计算机停下来逐步检查,果然是中途出了故障。
10月25日,于敏晚饭后田间散步时忽然灵感迸发,提出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设想,有望一举解决热核材料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得到大家响应。不久后,计算机也给出了于敏预料的结果。
兴奋的于敏用暗语给邓稼先打电话:
“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我们有新奇的发现,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山重水复,至此终于柳暗花明。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试验成功的这一刻,于敏并没有在现场,而是在北京守候在电话旁,他早已成竹在胸。
“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06 “若从搭上科学家的性命来看,就不能这样计算了。”
1971年,杨振宁来大陆访问,曾问邓稼先是否有外国人参加中国的原子弹项目,邓稼先不便直接回答,只说“要请示一下”。当周恩来告诉他可以如实相告时,邓稼先这才告诉杨振宁:
“中国的原子弹项目,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杨振宁听闻,一时之间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今天回过头去看,中国的两弹一星项目进展神速:
1964年10月16日,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27日,东风-2核导弹试飞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功勋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热血。
1999年建国50周年,国务院表彰23位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大部分有着相似的共同经历:出生于旧时代,留学欧美接受高等教育,然后义无反顾地返回故国。
材料科学专家陈能宽,曾留学耶鲁大学。工作之余他给大伙讲他的见闻,讲到1947年出国的时候,坐轮船去美国,途中他想去理发,不料船上的美国理发师不给有色人种服务,但日本人除外。
这件事深深刺激了陈能宽,他说咱们现在这事儿一定要干好,从振兴民族这一点来说,也要干好。


陈能宽在耶鲁大学
1968年12月5日,一场意外空难让一向处变不惊的周恩来失声痛哭。
遇难者中有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飞机坠毁前,郭永怀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将文件包夹在两人中间,将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出生于山东的郭永怀,曾留学加州理工学院,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是钱学森的师弟。拿到博士学位后,他也成了美国有关部门跟踪的对象,被禁止离开美国。为了能顺利回国,郭永怀公开烧掉了自己的几千册藏书、研究笔记和授课讲义。
飞机失事前,郭永怀已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待了两个月,刚刚获得一份重要的试验数据,急着赶回北京,便没有听人劝阻坐了飞机,结果出了意外。


郭永怀与夫人李佩
虽说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但很多时候有些牺牲太也沉重。
1979年,在一次氢弹空投试验中,氢弹降落伞未能打开,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一百多名防化兵到出事地点去寻找弹头。
邓稼先坐不住了,他不顾在场所有人的阻拦,亲自去寻找。在现场,他进入弹坑,仔细查看破碎的弹体,最终确认原因是降落伞包发生问题。


在戈壁滩寻找核弹的邓稼先
虽然邓稼先当时穿着防化服,但这次事故还是使他受到了致命的核辐射。
1984年,一次会上,邓稼先对众人说: “我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话音未落,众人都笑了,都觉得他才刚60岁,还可以继续为国贡献。他又接着打趣自己:“不好意思,我不该说自己是强弩的。”谁也没想到,仅仅两年后,邓稼先便因直肠癌不幸离世。
1990年,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曾对杨振宁说,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花的钱要比别的国家少得多,杨先生默默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若从搭上科学家的性命来看,就不能这样计算了。”
除了郭永怀、 邓稼先这样的意外事故,更大的冲击还来自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1957年的‘反右’运动,对知识分子是一次极大冲击。钱三强,这位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领头人,当时也受到怀疑,二机部多次组织对他的批判。“文革”期间,钱三强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与夫人何泽慧一起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对核物理的研究因此中断。
1968年6月,航天材料专家姚桐斌在家中被造反派殴打致死。姚桐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1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这位后来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之死,让周恩来悲愤难抑。


姚桐斌曾经幸福的一家
几个月后的一个深夜,“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赵九章,因不堪忍受红卫兵迫害,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
赵九章是1935年通过庚款留学德国,是中国空间科学的重要奠基人。十年后,他终于得到平反昭雪,开追悼会时,竟然找不到他的骨灰,骨灰盒内装着的,是他生前戴过的一顶帽子。


1965年,赵九章夫妇在颐和园观赏玉兰
几位功勋科学家的离世,是十年悲剧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
邓稼先和于敏,当时也都进了“学习班”,但即使在当时的压力下,他们也在坚持着原则。一次爆炸试验失败,军管组的人怀疑有人搞破坏,他们告诉于敏,只要承认这不是技术问题就行,其他话不用说,后来又退一步说,你只要不说话就算过关。
但于敏顶着压力,还敢跟军管会拍桌子:“你们就是把我抓起来,我也决不能同意你们的意见,因为你们的意见不符合科学规律,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0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敏晚年时觉得自己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一生没做什么原创的东西出来。
他一直想搞基础理论,并不喜欢搞应用研究,但国家需要,只能责无旁贷。当年钱三强找他谈话的时候是说氢弹干出来就可以走,他没想到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同样经历的还有王淦昌,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后来在基本粒子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领导发现的“反西格玛负超子”,是国际公认的重要科研成果。有人预言,照这么走下去,王淦昌离诺贝尔奖并不远。
但回国后钱三强找他谈话后第三天,王淦昌就到核武器研究院报到,担任副院长。王淦昌在国际物理学界影响很大,国外很多人关注他,为了确保安全及保密,他改名“王京”,自此从世界物理学界消失了。


王淦昌
王淦昌后来从北京到青海,然后又一次次去罗布泊,一去就长年累月。妻子吴月琴和孩子们心里都存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却从来不敢问他具体的事情。直到1978年,隐姓埋名17年后,“王京”才又改名为王淦昌。
他们觉得普遍亏欠的,还有自己的家庭。
位于海淀区花园路的塔院,曾是核九院科研人员在北京的住所。在这个外界看来有几分神秘的大院,家家户户几乎都是母亲带着几个孩子生活,父亲多半都在青海。院子里的每个孩子脖子上都挂着自家钥匙。
1968年冬天,郭永怀17岁的女儿在内蒙古插队时脚被严寒冻伤,第一次写信给父亲寻求帮助。郭永怀去鞋店为女儿买棉鞋,才发现离开女儿太久了,他竟不知道女儿的脚长多大了,只好在回信中告诉女儿,不知尺码,没敢买。
经常“失踪”很久的于敏,家事全靠夫人孙玉芹打理。儿子于辛后来回忆,父亲很忙,偶尔回家也总是在思考着什么,“我想跟他玩儿,他经常也不带我玩儿。”
于敏心中觉得对妻子家人亏欠太多,2012年妻子病逝后,于敏常一个人在房间翻看她的照片,徐徐吟出:“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们是为现代中国筑起长城的人,同时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如果生命能够重来,我想他们多半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所谓国士,不过如此。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我们所享有的和平与安宁,仍受惠于他们当年的奋战与牺牲。


奋战在戈壁滩上的核武器团队
1984年的12月,新疆核试验基地,中国进行一次中子弹试验,由于之前已经失败了四次,这次实验参试人员都倍感压力。
一次讨论会,大家刚刚坐定,心有触动的陈能宽忽然吟诵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于敏接口背诵,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往下背,在座者无不动容。最后只听于敏一人背道: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热泪盈眶。
<全文完>原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九点故事,欢迎关注~
2021年的一月二十一日,特朗普向拜登移交了总统的权力,让选举彻底变成了政变。
而在228年前的那一天,也正是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的一天。
天底下哪有新鲜事啊,连日期都能重。
告别祖国的前夕,谨以最真挚的热诚,向祖国人民、向党、向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宣誓
我们要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敬爱的祖国、党、毛主席指到那(哪)里打到那(哪)里,决不畏惧,决不动摇,争取立国际功,为祖国人民争光,为党和伟大的毛主席争光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誓词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内容设计组


(1950年10月)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是保卫祖国的战士。当此,美帝侵略台湾朝鲜,屠杀中国人民,企图进攻中国大陆,扩大侵略战争的时候,为了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为了支援朝鲜人民解放,为了保卫祖国国防,为了保卫世界和平,我们志愿出兵朝鲜,配合朝鲜人民军,坚决打败美帝侵略,消灭中朝共同敌人。绝不害怕任何艰苦,坚决执行命令,自觉遵守纪律,热爱朝鲜人民,尊重朝鲜人民领袖,团结兄弟友军,掌握战术技术,勇敢歼灭敌人,为祖国争光荣,为人民立功勋,我们要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向胜利前进,不消灭敌人,决不罢休!此誓
部队全体指战员
十月日
志愿军某部在第二次战役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誓师大会誓词


(1950年12月11日)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为了完成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任务,我们誓以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上级指到那(哪)里打到那(哪)里,决不畏惧,决不动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在战斗与工作中创建奇功。我们要尊重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将军的领导,学习朝鲜人民军与兄弟部队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朝鲜军民及兄弟部队团结一致,将美李匪军全部、干净、澈(彻)底消灭之。上述誓言,如有违反,愿受指斥和革命纪律制裁。谨此宣誓。
志愿军炮兵第31师全体指战员誓词


(1953年3月1日)
美帝侵略者在朝鲜虽屡遭失败,但仍野心不死,最近又阴谋扩大侵略战争,起用蒋匪军队,封锁我国海岸,轰炸我国东北,并派遣特务骚扰我们后方。妄图奴役世界人民,挽救其垂死的命运。
我们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们是祖国安全的忠实保卫者,对美帝的罪行早已义愤填胸,忍无可忍。因此,志愿军入朝作战,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和平建设,保卫远东及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入朝后,有党和上级的英明领导,有久经朝鲜战争锻炼的各兄弟部队的帮助,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有我们过去的宝贵经验和今天的练兵成绩,我们有攻不动打不破的钢铁工事,我们一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当接受上级给我们出征任务的今天,告别祖国的前夕,谨以最真挚的热诚,向祖国人民、向党、向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宣誓:
一、坚决完成上级给予的一切任务,克服任何困难,不避任何艰险。行好军,打好仗,步兵打到那(哪)里我们就支援到那(哪)里,敌人坦克出现在那(哪)里,我们就把它消灭在那(哪)里。
二、敌人胆敢冒险进犯时,我们坚决服从统一的指挥,准确执行命令,不怕任何牺牲,勇敢、顽强的(地)战斗到最后胜利。
三、一定尊重朝鲜政府,热爱朝鲜人民,团结朝鲜人民军,爱护朝鲜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四、加强内部团结,做好战斗互助、思想互助,抓紧时间学习军事、政治、文化,继续提高思想、战术与技术,提高战斗力。
五、严格做好防奸保密工作,提高警惕,捕捉敌特,不给敌人任何空隙,不泄露点滴机密。
最后,我们保证高度的(地)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争取立国际功,为祖国人民争光,为党和伟大的毛主席争光!
谨誓
志愿军炮兵卅一师全体指战员
一九五三年三月一日
通知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十一日
发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誓师大会誓词,供在誓师大会上使用。先由各师政治部妥为保存,暂不得下发。
兵团政治部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与潘心源在途经浏阳张家坊时,突然被清乡队误抓,要押送团防局处死。


毛主席从未暴露身份的潘心源那里借了20元钱,贿赂押送的士兵。
士兵同意释放,可是负责的队长却不允许,距离民团总部200米时,毛主席瞅准机会,一下子挣脱,往田野里跑。
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水塘,周围长满高草,毛主席在那里躲到日落。
最后,士兵们放弃了搜寻,毛主席马上翻山越岭,彻底赶路,他没有穿鞋,脚底擦伤得很厉害。
路上,毛主席用身边仅剩的7元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食物。
秋收起义部队在浏阳县文家市会师后,第一师师部副官杨立三突然发现毛主席的脚趾溃烂,问缘由。
毛主席回答是从安源到铜鼓的路上爬山扎烂的。
1935年9月9日,毛主席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中共中央决定与四方面军分离,紧急北上。


凌晨,前敌总指挥部得知一方面单独北进,急电张国焘。
张国焘表示不以为然,坚持南下。陈昌浩从何畏那里知道红军大学也跟着北上了,立即命令他们停止前进。
北进中再次出现险情。
来传达命令的是红大教育长李特,此人脾气急躁,手提驳壳枪指头按着扳机,追问毛主席:“为什么要北上?”
两军对峙,千钧一发。
毛主席冷静回答,抬出了脾气更暴的彭大将军,李特对猛将之威有所顾忌,没有轻举妄动,只带回了四方面军学员。
南下的红大学员,在毛主席的视野中远去了。
北上的毛主席,在红大学员视野中远去了,会师刚刚3个月的两支主力红军,在北上大门之前分道扬镳。
由此,第二个9月9日,深深浇铸进毛主席的生命。


而第三个9月9日,是1976年9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一天下午4时,向全世界沉痛宣告: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去世。
他一忽儿在两个房小房间之间来回踱步,一忽儿坐下来,一忽儿躺下来,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毛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奄奄一息地死去,高兴的叫起来。这确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
这样的人会是真的在认真地考虑战争吗?
——《西行漫记》
1982年3月,工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于卧室后墙离地面约两米高的泥砖缝中发现了一沓藏匿了52年的手稿-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的手稿。陈迹斑斑,笔迹娟秀,这份细腻的情感字字情深,如泣如诉,沉寂了半个世纪。


下面是摘取的书信部分内容:“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没有你的音信,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翻腾,以后的事我也假定,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也许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这样哀婉、凄楚、揪心而又滚烫,笃实而又热炽的文字,让人如何不泪垂?但是遗憾的是,在信件发现的时候,毛主席已经早早的离开了我们,他没有看到这些书信。
淞沪抗战的时候,中国军人在淞沪战场英勇抗敌,上海近郊烽烟四起,然而上海城区尤其是租界却是一番灯红酒绿的歌舞升平景象。
抗战老兵刘启尧回忆说:1937年10月下旬,他作为湘军第16师第92团第3连的司务长,领着五六个炊事兵前往市区采购食物,见到的是如下场景:
“市内商店照常营业,茶楼酒馆,生意兴隆,娱乐场所,锣鼓喧天,和市外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杀声震天的情况,形成两个天地”
几个人探头探脑地来到租界边上,只见租界与华界之间遍布铁丝网,同时堆满了沙包,空旷处还铺上了一丈多宽的大幅米字旗与三色旗(告诉日本人,不要乱扔炸弹)。
几个人才走近,两个凶神恶煞的外国水兵走上前来,指了指路口的一面大牌子,上书六个大字:“华军禁止入内”。
几个湖南乡下士兵甚是恼怒,但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只能悻悻然走开。
上海市区内人潮汹涌,街上飘着“夜上海,夜上海”的靡靡之音。这魔幻一幕惊得士兵们目瞪口呆,这哪有一点战争的迹象呢?


图为普利策奖摄影作品,拍摄于柏林墙刚刚建成之时,还只铺设了通电铁丝网。
东德士兵为了自由不顾生死。东德民众瞩目侧头期盼他成功,没人想跑来抓住他拦住他。西德记者赶紧拍摄这一难忘的一幕,西德这边也没有保卫和军人阻挡他。
4方画面元素共同组成了人类历史上关于人类追求幸福民主自由的最感人最难忘的真实镜头。
蒋廷黻见证历史
蒋廷黻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1938年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近代史》中提出了著名的“蒋廷黻之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当蒋廷黻在书斋中写下这段振聋发聩的文字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阶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全面抗战爆发已经接近一年,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太原、杭州、济南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武汉和广州也岌岌可危。或许蒋廷黻自己也不知道中国未来的命运如何,又该往何处去;但在12年后,蒋廷黻以外交官的身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亲眼见证了历史。
1950年11月,新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与美国代表奥斯汀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当时蒋廷黻作为台湾国民党当局驻联合国“代表”看到这一幕之后内心一定是极度复杂和百感交集的。
伍修权在大会上讽刺蒋廷黻虽然声称自己代表中国,却在发言当中自始至终都使用英语,全然忘记了汉语在联合国设立时就是官方工作语言的事实,因此根本就无权代表中国。其实蒋廷黻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问题在于他所代表的国民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敢得罪外国列强,如果说汉语很可能会引起美国人的不快,他当然也不敢因此得罪美国人。
事后美国报纸评论说:“(新)中国的外交强硬,是蒋介石政府所不能望其项背的。”蒋廷黻和顾维钧等民国外交官们震惊地发现,原来中国人在洋人面前竟然可以表现得这么硬气;国民党驻纽约总领事宗维贤在看到这一幕之后更是决定脱离国民党加入新中国。
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学术界称蒋廷黻为“洋奴买办”,这个评价其实有失偏颇。与胡适这种真正的汉奸洋奴卖国贼相比,蒋廷黻多少还有一些爱国心,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就多次告诫自己的学生:“吾辈皆黄帝子孙,岂容外人将祖遗夺取而不顾。”但是作为一个留美多年的学者,他对西方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他在《中国近代史》中明确指出:“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当他得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大败美军的消息时,他的内心一定是极度震撼的;一向对欧美崇拜有加的他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人在战场上击败美军,这既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从沦落走向复兴,也意味着他所效忠的国民党再也难以翻身(1931年国民党不敢在东北抵抗日本,1950年共产党却能在朝鲜硬撼美国;七七事变后五个月国民党丢掉南京,志愿军渡江70多天后拿下汉城,这种差距足以令他感到绝望)。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认为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有能力回答“蒋廷黻之问”,事实上新中国不仅有能力回答“蒋廷黻之问”,更是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向蒋廷黻证明:中国不仅可以复兴,还能够在战场上打赢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美国。在抗美援朝之前,绝大多数国人都认为洋人是打不赢、惹不起的,抗美援朝的胜利因此成为了证明美国可以战胜和提高民族自信的最好论据,投靠美国的公知、洋奴、汉奸、卖国贼自然一直在千方百计地想要否定和抹黑这场战争(但是他们始终都无法忽视这场战争),这也让这场战争在网上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在国内公知最猖獗的时代,这场战争一直被抹黑,却从未被遗忘。
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差点搞砸了,就连张艺谋当时都气的破口大骂……
1、角逐开幕式总导演
2001年7月,北京获得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后,一个先决问题摆在奥组委跟前。
那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人选问题。
开幕式是奥运会开场的重要环节之一,历来都是奥运会的重头戏,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非常考验总导演的艺术和指导水平。
张艺谋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导演,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的候选人选之一。
但在2005年3月1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活动开始时,张艺谋导演放弃了投标。
这是因为他曾经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留下的‘黑色八分钟’。
众所周知,在每一年的闭幕式上都有一个惯例,会给下一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留下8分钟时间,用来展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以及这个国家对奥运的理解。
雅典奥运会的下一届是北京奥运会。
这一次雅典奥运闭幕式8分钟的导演正是张艺谋。
然而,当晚这8分钟,却成为了张艺谋导演生涯中,最黑暗的一笔。
批评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表演内容老套、表演形式陈旧、生搬硬套、大杂烩、没有展现中国文化……
等张艺谋从雅典回来不久,在圈里的名声大降。
从领导的直接批示,到广大群众的来信,可谓恶评如潮,很多人更是直接撂下了狠话:可不能让张艺谋再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
尽管表演只有8分钟,但是对张艺谋的差评和质疑,却一直持续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整整四年。
后来经过有关领导一再鼓励,他才开始召集团队,参与奥运会开幕式方案进行竞标。
然而开幕式总导演的位置可谓竞争激烈,除了张艺谋外,其他不乏陈凯歌、李安等实力雄厚创意新颖的团队同时投标竞争。
最终张艺谋的方案成功脱颖而出,杀出重围,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多的麻烦接踵而来。
2、精雕细琢的方案
张艺谋首先头疼的问题,就是开幕式整体方案的体现方式。
最初竞标方案只能算初试,并不完美,根本无法完全体现中华5000年的浩瀚文明。
所以接下来的方案,张艺谋将四大发明融入其中。
他的想法是通过画轴、文字、普通中国人的一天、丝绸之路和升起的地球表现中国文化,其中“画轴”获得了一致好评。
但现在的张艺谋很难下决定,因为有太多能够代表中国的艺术内容,并且周围有质疑之声,更有相关领导多次否定,他好不容易从作家刘维口中得到了一个新的灵感补充。
那就是开幕式时由一千个演员来搭建一个五环,将四大发明贯穿整个开场。
令张艺谋没想到的是,当副导演张继刚将四大发明方案提交中央审核时,四大发明创意又被中央否定!
到了2007年8月,张艺谋几次更改完善方案,在北京大兴郊外建造了一个排练场地,此时,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威尔布鲁根等人来听取张艺谋的方案汇报。
这时候张艺谋的整个方案分成9个部分,上半场表现历史文化,分5个章节,下半场表现当代中国,分4个内容。
其中最核心的道具,是一张长36米长的“大纸”。
可是问题又来了,任何材质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脱离了原来的行为状态,“纸”的重量将会达到恐怖的一吨重。
那么,从哪找来那么大的纸?
3、突如其来的打击
用画轴承载文明的展示,但核心道具的‘纸’成了难题。
好在材料制作组的于建平想到了用航空材料制造一张巨大的“纸”,暂时解决了张艺谋面临的难题。
这就是那张贯穿整个开幕式的纸。
有了载体,那么载体上放置的内容又成了下一个难题。
终于,在这一次创意商讨会上,画卷方案最终成形。
日月山河,云和小鸟,还有由运动员脚印组成的大地,初步构成了画卷的内容。
看着‘画卷’逐步成型,张艺谋团队都很高兴,然而实际检验成果,却让他惨遭当头棒喝。
2007年11月13日,北京大兴排练场,张艺谋需要检验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
这张长36米,宽14米的纸由航空材料制成的,但重量还是达到了1800公斤,因为9个节目都需要在纸上留下痕迹,因此这张纸的姿态显得尤为重要。
张艺谋眉头紧锁,因为这张纸必须要起来,人才能进得去,但纸起来是有弯度的,几乎不可能达到水平,无法达到水平,那还怎么体现9节的内容。
“这和我的想象距离太大!”张继刚忧心忡忡。
张艺谋觉的张继刚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没有发表意见。
张继刚又问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人能拖得住吗?”
“拖得住!”于建平拍着心口保证,“换算下来,每平米才3公斤,撑得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张艺谋准备找来武校的学生进行试验,当1800公斤的纸受起重机控制缓缓向平均排列的武校学生压下来的时候,还是压倒了许多学生。
张艺谋有些懵了!
因为这样一来,原先设计的动作,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是为了能够完成一些空中动作,纸的重量又不能太轻,而且由于面积过大,这张极为重要的纸又必须结实。
怎么办?这时候临时在更改方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先不说更改方案的时间和成本,光是对团队士气的打击都很可怕。
之后紧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美总设计马克·费舍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再次打击了张艺谋。
“作为一名观众,无论是坐在体育场还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很难通过现在目前的表现方式理解我们做的是一张纸,从我个人理解,我从不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材质大到36米乘以14米的时候,还可以像一张纸一样行为。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问自己一个问题,到2008年8月8日,我们是否能够展现出我们想要展现的东西。”
最终,面对多方压力,张艺谋决定缩小纸的重量。
纸由最初的36米乘以14米改为20米乘以11米,纸的重量缩小了将近一吨!
千辛万苦,总算把‘纸张’问题解决了,然而新的问题扑面而来。
4、‘缶’是什么?
开幕式第一个节目,必定是要能体现北京欢迎世界来客。
张艺谋想到了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多古人饮酒时经常“击缶而歌”,才是中国人最正宗的欢迎之道。
定下了击缶而歌作为开幕式第一个节目,接下来就要去验证和实行。
但是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导演组给张艺谋的“击缶而歌”的时间只有一分半钟的时间,时间根本不够展现“击缶而歌”的震撼。
经过多次沟通争取,击缶而歌延伸到了三分二十秒。
时间问题被解决了,但击缶的人上哪里找去。
为了体现艺术和震撼效果,击缶的人必须身高1.80米到1.85米以上,而且需要2008位。
最终还是张继刚想到了去求助部队。
参与击缶而歌的演员从全国五大军区选拔,从2007年9月组织几个班排练,因为真正的道具“缶”还没有组织完成,演员们用鼓来排练。
训练倒是热火朝天,但真正击缶而歌的难题来了。
那就是,缶到底是什么?
这东西谁都没见过,只有文献里才有记载,没有具体的文物出土参考,也没有人知道“缶”被击打出来到底是什么声音。
导演组也很傻眼,不知道缶是什么样子,那前期一切工作岂不是白费?
5、一波三折
缶到底是什么?
一直没找到相关资料,导演组一度想把缶改成“祝”。
但‘祝’最终也被否决了,理由和否一样,二者已经没有活体传承了,没有实物没有数据。
有专家说隔壁韩国和越南有这种老乐器版本,但真要去询问或者借东西,传出去岂不是笑掉国际友人的大牙。
怎么办,难道奥运会开幕式第一个节目,还没开演就要面临夭折。
经过多重考虑,张艺谋还是决定用否。
然而缶道具的研制,走了很多弯路。
2008年4月1日,缶道具基本确定了下来,缶为树脂材料制成,外形是在春秋时期曾侯乙铜鉴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
但此时,击缶而歌的基本动作,特别是开头动作还没有确定下来。
这可怎么办?
负责这个环节的张继刚,从击鼓中得到了启发,融入了太极,提炼出了精华,经过一系列改进,击缶的基本动作基本成形。
击缶而歌节目落实,紧随这个节目之后的则是‘梦幻五环’这个重头戏。
而这一次,张艺谋想要飞天!!
后续完结正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当然是羊祜给晋武帝上的《谏伐吴表》了。晋武帝登基以后,[素有灭吴之志],然而朝廷上的虫豸们都说东吴[价值被过高估计的]还说什么东吴的[最高的价值(没有之一)只有一条,就是在中国长期牵制和驯服美国的伟大斗争中扮演最好的棋子。]
这个时候就得听听前线将士的意见了,羊祜上书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又不灭吴。天天惠,什么时候是个头。上天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这次上书以后,羊祜觉得自己身体快不行了,又上书说[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就是你这新朝红利快吃完了,上升期也快结束了。
很不幸,这两份表挡了西晋伟大复兴的路,直接把羊祜给气的说出了千古名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是这么说的[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也乱,只要灭了吴国,自然□□也安定了。不过没有人信。
最后羊祜要死了,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主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你这靠老爹打的底子篡位来的江山,真把自己当真命天子了?你不拿下□□,不对,东吴,你还想青史留名?你现在不打,[数据删除]下去了换上来一个明白人,你拿头过长江?这就要成后患了!
最后,东吴灭了,估计□□人还要说平定东吴[意味着自毛邓以来大格局思维的丢失。]吧。
1972年3月,此时距“九一三”事件已过去了六个月,中央印发了1971年8月中旬至9月12日《毛主席在外地巡视期间同沿途各地负责同志的谈话纪要》。
这个文件从上至下逐级传达到了基层,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报纸全文刊载。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99人的会议(原注:指1971年4月中央召开的批陈整风会议......),你们都到了,总理也做了总结讲话,发了五个大将的检讨......都认为问题解决了。其实,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他们要捂住,连总参二部部长一级的干部都不知道,这怎么行呢?”
这份文件,传达到中、基层后,很多干部不知道这里的“总参二部部长”是指谁,为什么要单独把他拿出来作为例子。
这就牵涉到了“九一三”事件之前发生的一次“出人意料”的谈话。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1971年7月9日夜晚。
这一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就在当天中午,基辛格秘密抵达北京。
总理与他进行的第一轮谈判,从当天下午4点25分持续到了晚上11点半。
第一轮会谈结束之后,总理立刻让王海容(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打电话联系,看什么时候去给主席汇报会谈情况。王海容问都谁去,总理让她和唐闻生同他三人去就行。
电话打完之后,王海容向总理汇报,主席让现在就去,还让叫上熊向晖。
在去往中南海的路上,熊向晖在心中迅速筛选最近的国际大事,他蛮有把握地以为,主席找他去,是要了解国际形势。
注:建国后,熊向晖一直在外交系统工作,但1970年11月,他被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主管国际形势的研究。

车到中南海主席的住地门口停下。
总理带着他们几人快步走进主席的会客室兼书房。总理握了握主席的手,说:这么晚,主席还没有休息啊。主席说:我不困。
大家入座之后,总理告诉主席,基辛格到了,然后就准备汇报会谈的一些情况。
不想,主席却摆了摆手,说:那个不忙。
他转向熊向晖,开始了一场“出人意料”的谈话。

主席先让熊向晖也点了一只小雪茄,然后问他:你在总参二部当副部长?
熊回答:是。
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小雪茄,接着问道:那个“参谋总长”姓甚名谁呀?
熊向晖一面回答“黄永胜”,一面纳闷:怎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且把“总参谋长”说成“参谋总长”?
主席又问:你同黄永胜熟悉不熟悉呀?
答:到总参以后,在会上认识了黄总长,没有单独接触过。黄总长提到过我。
问:他是怎么提到你的呀?
答:今年4月,黄总长在总参批陈(伯达)整风小结会上说,主席对他讲,总参有篇批陈发言有水平,但主席没有具体讲是哪一篇。黄总长估计,可能是江钟的,也可能是熊向晖的。
主席说:我指的是你的那一篇,你是读过一些马列的。
熊向晖以为谈到这里,主席就该听总理的汇报了。不料主席似乎忘记了这件事,抽着小雪茄,继续同熊向晖“漫谈”起来。
主席问:在那个小结会上,黄永胜还讲了什么?
熊向晖感到,如果说的过于简单,恐怕会招致更多的问题。为了节省时间,以便总理及早汇报,他这次回答得比较详细:小结是王新亭副总长念的,吴法宪副总长做了补充,说总参批陈整风搞得好,自从黄总长主持总参以来,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高,各方面工作成绩很大。主席和林副主席对黄总长是满意的。黄总长很谦虚,说他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还不够高,比林副主席差得远。
主席“哦”了一声,又问:他们没有讲庐山的问题?
熊回答:讲了,是在批陈整风动员会上讲的。吴副总长说,总参同陈伯达没有来往。黄总长说:他是在庐山会议开始以后才到了庐山,当时主席已经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揭露了陈伯达。黄总长说,他不认识陈伯达,原来只知道陈伯达是个理论家,是个秀才。如果不是主席、林副主席指出来,他也看不出陈伯达搞得《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有什么问题,也可能上当受骗。以后要坚决按照主席和林副主席的指示,多读一点马列的书。
主席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又抽了一只雪茄,缓慢的问道:他们就讲了这些?
熊回答:主要就是这些。

主席沉默了一会儿,深深吸了一口雪茄,突然伸出左掌,用右手一个一个按下左手的手指,问熊向晖:黄永胜和他那个军委办事组——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他们在庐山搞鬼,黄永胜讲了没有?
熊向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怔了一下,回答:没有听黄总长讲过。
主席又问他有没有看过“五个大将”的检讨、听过这件事的传达?熊都只能回答没有,因为他毫不知情。
主席意味深长地看着熊向晖,问:你嗅出点什么没有?
对主席的这个问题的回答,熊依然是没有。因为他大半年来一直在埋头研究国际问题,的确是什么都不知道。
主席转过头来,问总理:“五个大将”的检讨,还有你在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上的讲话,发给总参没有?
总理说:发了,总参和军委一共发了60多份。
这是应该发到熊向晖这一级别的干部的,但他竟然毫不知情。
主席又吸了口雪茄,沉思片刻,左手拍了一下茶几,说道:他们的检讨是假的,庐山的事情还没有完,还根本没有解决。这个当中有“鬼”。他们还有后台。

顿时,室内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
过了一会儿,或许是想缓和一下气氛,总理委婉地说:我过去也犯过错误,一经主席提醒、批评,总是努力改。这次黄永胜他们犯了错误,主席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他们做了检讨,以后也会在实践中改正的。
主席摇摇头,说:那不一样。你犯错误是阳谋,他们是阴谋。实践证明,他们的检讨是假的,是阴谋,连熊向晖这样的干部都不让知道,不是阴谋是什么?我历来主张,党内允许有公开的反对派,决不允许暗藏的反对派。黄永胜他们搞阴谋、搞分裂,他们是暗藏的反对派。真正搞马克思主义的人,就是要讲团结,就是要光明正大。黄永胜他们光明正大吗?完全不是。总而言之,庐山的事情,根本没有完!
直到此时,主席才结束了同熊向晖的“寒暄”,开始听取总理关于同基辛格会谈的汇报。
熊向晖看了看表,已经是7月10日凌晨1点5分。主席出人意料的谈话,竟然谈了将近一个小时!
待总理等人离开主席住地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在回宾馆的路上,总理嘱咐熊向晖,今晚主席的谈话,绝对不能外传。
而等到7月10日晚上,总理、叶帅、黄华和熊向晖等人向主席汇报与基辛格第二轮会谈情况时,主席谈笑风生,没有再涉及庐山会议的问题。

这就是“九一三”事件之前发生的一次“出人意料”的谈话,也因此才有了《毛主席在外地巡视期间同沿途各地负责同志的谈话纪要》这份文件中关于“总参二部部长”的一段记述。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伊滨路68号。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钢铁咆哮
本世纪以来已经产生了二十多位金球奖,很多金球奖都是名副其实。众望所归。当然。也有争议。那么在这么二十多位金球当中,哪一次争议最大?让我们慢慢往下看。2001金球奖迈克尔欧文。


在过去的岁月里,足球界一直以其众多的大赛和激烈的竞技场而著称。然而,在2001年足坛竟然变得风平浪静,没有涌现出许多重要的赛事,让人感到有些乏味。在这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欧文凭借着五个冠军以及他在各项赛事中精彩的个人表现,获得了金球奖,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无需质疑。
2002年,随着世界杯这一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的临近,各国队伍都在加紧备战。世界杯是足球界的顶级赛事之一,每支参赛队伍都希望能够在这一舞台上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届世界杯也吸引了全球无数球迷的关注,人们都在期待着新一届的冠军能够诞生。
在这个世界杯上,罗纳尔多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帮助巴西队成功登顶。罗纳尔多作为一名极具天赋的球员,无论是技巧还是速度都让对手难以招架。他在当届世界杯上打入了多个关键进球,为巴西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罗纳尔多也因此获得了当届世界杯的最佳球员奖项,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一大荣誉。
在获得这一荣誉后,罗纳尔多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金球奖。这个奖项的评选标准不仅仅是基于球员在世界杯上的表现,还包括了球员在整个赛季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罗纳尔多在巴西队的夺冠之旅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进球能力和领袖气质,这让他在评选金球奖时获得了加分。
总之,无论是欧文还是罗纳尔多,他们都在自己职业生涯中获得了金球奖,这个奖项的含金量不可小觑。


2003年,内德维德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和欧洲冠军联赛中表现出色。在欧冠淘汰赛中,他带领球队连续淘汰了皇马和巴萨,展现了惊人的个人实力。这位捷克铁人般的球员,就像春天的樱花一样,顽强绽放,成为那个赛季最令人瞩目的球员之一。
2004年,乌克兰球星舍甫琴科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金球奖。这一届大赛虽然并没有涌现出太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但舍瓦琴科却凭借着他在意甲的冠军头衔和金靴奖,成功成为了最闪耀的明星。
在意甲的赛场上,舍瓦琴科如同一头矫健的猎豹,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惊人的速度,不断捕捉着猎物。他的进球数和关键传球成为了球队最可靠的得分利器。而在与小罗纳尔多的直接对话中,舍瓦琴科更是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在这场被誉为王者的较量中,他成功地将比赛引向了自己熟悉的节奏,并最终在AC米兰与巴塞罗那的激战中斩获了胜利。
舍瓦琴科在比赛中的表现,就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者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将各种技巧和舞步演绎得出神入化。他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射门还是传球,都散发着乌克兰人的独特韵味。这种韵味,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感染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2005年,小罗逆天表现没话可说。
2005年,小罗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巴萨带入巅峰。在那一年,小罗在比赛中的表现堪称逆天,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在比赛中,小罗展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技术和传球能力。他的脚下技巧和突破能力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而且他在比赛中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够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无论是头球还是脚下球,小罗都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除了小罗的个人表现,整个巴萨队在这一年也展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团队实力,这就是著名的梦二队,他们默契的配合和高效的进攻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神话般的存在。无论是从进攻还是防守的角度来看,巴萨队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挑战,并且以最好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最令人难忘的是,小罗在比赛中的一些动作让人叹为观止。有一次他在比赛中做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回旋过人,让人们不禁感叹他的技术水平。还有一个球他在禁区内的表现非常出色,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球射入了对方的球门,这个进球也成为了那场比赛的一个亮点,他是唯一能够让皇马球迷为他起立鼓掌的巨星。
总的来说,2005年对于小罗来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年份,他通过自己的表现证明了他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巴萨队也在这个时期展现出了非常高的水平,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球队之一。


2006年金球奖评选,由卡纳瓦罗代表意大利如愿以偿地收入囊中。这位坚毅的意大利队长,他的威武形象与绿茵场浑然一体,如同坚硬的盾牌抵御着任何攻势。他,是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荣誉,是足球界的佼佼者,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闪耀着光芒。
2007卡卡,欧冠冠军,欧冠金靴,众望所归。
2007年,一个传奇的名字在足球界崭露头角,那就是卡卡。他凭借出色的球技、高效的进球能力和创新性的比赛风格,成为了欧洲冠军联赛的冠军以及最佳射手。这一成就无疑是对他多年努力和坚持的最好回报,也是对他作为球员的最高赞誉。
在欧冠赛场上,卡卡的表现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像是一次华丽的演出,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足球场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的传球、射门、盘带和配合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他的速度和爆发力仿佛给比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07年的欧冠赛场上,卡卡率领AC米兰与利物浦会师决赛,最终凭借他的出色发挥,AC米兰成功捧杯。
同时,卡卡还以他在进攻端的表现赢得了欧冠金靴的荣誉。他在当季欧冠联赛中打入10球,这10粒进球来自各种不同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他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他在比赛中的关键进球和决定性作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球员在最高舞台上所能展现出的最大潜能。
这一年的卡卡,以他的实力和才华赢得了众人的喝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当今足球界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他的成就是他天赋和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对他的执着和创新精神的最好回报。无论是对于足球还是对于人生,卡卡都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勇往直前、追求极致的精神风貌。


2008年,C罗在足球场上收获了累累硕果。在欧洲冠军联赛中,他不仅帮助曼联夺得了冠军,还成为了欧冠金靴得主。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英超冠军和英超金靴的荣誉,甚至欧洲金靴也尽收囊中。这样的成就实在令人赞叹,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球技和实力,还证明了自己在足球场上的不可或缺。这无疑让人们更加欣赏C罗的出色才华和无限魅力。


2009梅西六冠王更是逆天。
2009年,梅西凭借其卓越的表现和出色的技艺,完成了足球界的一项壮举——夺得六项大赛的冠军,这堪称逆天。
在当季西甲联赛中,梅西帮助巴塞罗那队顺利夺得了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还成为了欧冠金靴奖得主,这是对球员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梅西在欧冠联赛中表现出色,并带领巴萨获得了欧冠冠军。
这使得他成为了足球史上首位拥有这么多荣誉的球员。
梅西的球技和速度令人叹为观止,而他的射门能力也是一流的。他经常能够打破僵局,打进关键进球。无论是单刀直入还是头球破门,梅西都能够轻松完成。而且,他的传球视野和团队配合能力也非常出色,能够让球队整个运转更加流畅。
梅西的六冠王荣誉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同时也为足球史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超越的记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成就将会被铭记并不断被提起。作为球迷和足球界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为他的这一壮举致以最高的敬意和赞扬。


2010梅西有点意外,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的合并,规则有漏洞,导致以外。金球应该是斯内德。2011年梅西欧冠西甲五冠王还是可以。2012梅西创世界纪录,完成金球四连庄。
2013年金球奖评选要好好说一说。这可能是最名不副实的评选了,但是这也不能怪c罗,只能怪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 。在金球奖评选前,里贝里已经夺得欧足联最佳,但是在国际足联金球奖投票后,布拉特发现结果还是梅西当选,如果这样,梅西就是金球五连霸,这可太说不过去了,加之梅西正好又受伤,本来这一年如果梅西当选也确实不能服众,但是里贝里名气不够,选又选不上,那还不如把它给c罗,也算是给皇马一个人情吧,正好有这个机会,世界杯预选赛葡萄牙对瑞典,于是把评选时间延期,以前已经投票的如果反悔可以重投,这就相当于给了c罗一个逆转的机会,c罗也相当争气,两回合独进四球,以微弱优势超过梅西获得金球。这是一个分水岭,为以后c罗夺得后面几个金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梅西金球五连霸,到现在至少七个金球了,真正成了七龙珠!
后面几个金球就不用说了,主要是梅西c罗争霸,莫德里奇得了一次,本泽马赢了一次,
还有一次就是2020年评选取消,不然的话,莱万多夫斯基极大可能当选。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1 20:58:49  更:2024-04-01 21:04:4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