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被指「涉嫌美化侵华日军」,《杜鹃花落》作者已被免职,还有哪些信息可关注?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被指「涉嫌美化侵华日军」,《杜鹃花落》作者已被免职,还有哪些信息可关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据环球时报报道,成都新都区争议试卷问题连日来持续引起舆论关注。出现问题的试卷是新都区一份初三语文测试试卷,试卷中出现了一篇被指涉嫌美化侵华日军和侮辱八… |
这篇文章读了好几遍,大致明白了这篇文章想写什么。 其文章的中心意思是说,一个日本军人的儿子来中国看望他,然后被八路军俘获,所以这个军人为了报仇就屠戮八路军,最后没想到,他的儿子就在里面,结果被他杀死了。 那么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呢? 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第一种是解释,就是这个作者同情侵华日军。 第二种就是,这个作者试图表露出战争对于日本人本身的危害。这里面提及他的儿子并不参与军事,但是最终依然要被战争所裹挟。而日本作为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却自己杀死了他自己的儿子。 如果只是以所谓几个字眼来表示这篇文章的主旨,从某种程度上阅读理解倒是简单了。 |
看了一下原文,其实这应该算是个认知方面的问题,即:究竟该不该把侵华日军当人看?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侵华日军不算人,所以不能有“人”的一面,只能有“兽”的一面,比如兽性、残忍、暴虐。这样一来,侵华日军便只配成为我军正义处刑的经验包,就像无双游戏里那些没有台词、排队送人头的兵模,收割起来毫无压力。 但过去的观点不是这样。过去由于经历过中日友好,以及大量的日军军记、回忆录作为研究抗战史的珍贵史料,普遍观点还是把侵华日军当作“人”来看待,既然是人,就也会展现出诸如荣誉感、悲伤、怜悯等“人”的特性;甚至也有侵华日军是被迫参与战争,于是被认为与中国人民一样,都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这个作者如今显然处在两种观点的激烈对抗中。作者本人还是把侵华日军当“人”来塑造的,因此赋予其某些人性;但在反对者眼里,任何为侵华日军赋予人性的行为,都是在淡化其“兽性”,都是在减少他们“可憎”的程度,因此也就算是“美化侵华日军”了。 只是不管怎么说,一个杀了自己亲生儿子的日本军官,竟然会被认为是对侵华日军的“美化”,多少是让人意想不到。 马荣成有部经典漫画,叫《中华英雄》,其中塑造了一个叫“无敌”的日本武士,为了寻求最高的武学境界,不惜杀了自己全家,最后一刀劈死亲儿子。决战之后,这个人物感觉自己天下无敌,忽然又怀念起家人来,于是一刀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无敌没有人性吗?也不是。马荣成描写这个人物时,也表现过他的重诺、公正,甚至偶尔也有一些温情。但这个人物从登场到谢幕,所表现出的暴戾、好杀、以及杀死骨肉亲人时的那种冷酷和偏执,让你绝不会认为作者是在美化他。 只是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就连“杀子”都能成为一种“美化”呢? |
近些年中,国人在被人为的降智。 将所有的负面事件都归于美国导致, 这是逻辑能力下降的体现。 莫言等作者被在线批斗, 这是文学阅读素养下降的体现。 外卖3年108万煎饼果子月入5万, 这是计算能力下降的体现。 中医大行其道连花清瘟被抢购一空, 这是生化常识下降的体现。 搬出永乐大典更是智商下降的全面体现。 你用新手机号注册,看看抖快微B短视频上面的狂推给新用户的都是些什么屎尿玩意?10条里面8条是赢麻降智的东西。 我承认傻子比聪明人更好管理, 但为了永久....而把一个民族的主体培养成傻子, 这真的对吗? |
这不就是仿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红色作家肖洛霍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么? 后世中国老师照着红色经典抄,虽然写出来的作品文学水平天差地别,但最后能抄出来辱华和免职,肖洛霍夫和斯大林都要目瞪口呆吧:你们是不是有点太极端了? |
别急,马上刘电工这裹脚布用完了也给你批倒批臭 |
|
|
这哪里是美化?这反而是军国主义自食其果的讽刺吧… |
只有把纳粹和军国日本的侵略者士兵都当成是具体的[人],有人性有情感的人,再去对比他们在战争中的兽行——才会让世界上其他人,去反思:到底是什么思想倾向和什么样的组织,才能让原先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战争中变成[兽]? 这样的反思在现在的氛围下是很危险的。 |
|
我很难比这两个评论的知友说得更好了。 |
没有用。 相当一部分人只能理解到“日本人很可恨” 但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军国主义” |
为啥被免职了 不懂 这种反转剧本很常见 侵略者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豆瓣评分:9.2 小男孩的父亲是管理集中营的纳粹军官 他在集中营周围玩耍的时候 交了一个犹太好朋友 整部电影前面90分钟都是在做铺垫 阳光向上 隐隐约约有些提示 比如烟囱里的黑烟 小孩一直没明白爸爸是干什么的 最后5分钟 急转直下 小孩穿着条纹睡衣钻进集中营里找好朋友玩 混在人群里面 被不知情的纳粹父亲送进毒气室 |
有没有一种可能作者本来就是以日本人视角展开的,最终结果是这个日本人杀八路军最终也杀掉了自己的儿子。战争不止伤害被侵略的中国人也伤害侵略者。 这事坏就坏在对这种写法抠字眼进行解读上。 反正这事咱们得这么说,最好出个规范,否则以此发散开来,又没有标准。那可就有点麻烦了。否则这就成了一顶帽子想往谁头上口往谁头上扣。 这次事是小事,但是如果不出个规范一群人去教材文学作品里挑毛病那可就是大事了。 今天这些事乍一看都没毛病细一想目的都不纯 起诉莫言 梅西事件 农夫山泉 还有这次文章事件 本质上讲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有人吱声就停没人吱声就继续咬继续挑动民意舆论。我们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能不能达到,直接的结果就是噤声失业。中外进一步隔绝。以此来影响政策路线 |
这种角度这种叙述手法不适合中小学生以及同等学历的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网民,对他们来说太高深太难了。 他们只能看懂样板文比如抗日神剧,或者小白爽文。 出卷子的有错,错在难度超纲,也错在跟不上大环境的版本。 |
该说不说,要是因为这篇文章就要免职的话,那么该免职的人就太多了…… |
继老胡因呼吁放宽安检力度被打成is同路人、金教授因断言米帝不是大鹅音乐厅案幕后主使而成米帝代言人后,另一位纯度更纯的正能酿大V“无为李爷”因发文举证杜鹃中无美化日菌而被碍锅群众打成外务省同路人。 都知道坐标轴原点向左移动了10个单位,原以为单位是厘米,现在才知道原来是米。 |
|
|
|
|
|
|
他如果去写侵乌俄军,说不定能名利双收。 |
我在抖音上看到很多人恶毒而疯狂的攻击作者。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描述战争对所有人的伤害,主题是反战。 具体内容很多回答已经写了,我就不一 一重复了。 让我觉得可悲而可笑的是,我发现很多,大多数疯狂攻击作者的人,根本没有看过这篇文章。 他们只是听到新闻里说有某个作者在试卷里“美化日本侵略者”,然后就一下子戳到了他们的兴奋点,就开始破口大骂,开始发现他们心里的不满和失落。 至于文章内容具体是什么?到底是不是真的美化了日军,我发现绝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关心。 他们只是纯粹找到了一个宣泄内心怨气的出口罢了。 |
这就是一个写小说时候的叙述视角问题,小说的叙述视角和读者阅读视角不重合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其他的不说,前几年权力的游戏那么火,马丁的冰与火之歌没看过吗?就算没看过pov写法也听说过? 现在的舆论环境,真的是一群xx的狂欢。 不过话说回来,这篇小说写的真烂,有不少语法错误,比如“多个半月”、“二三十名左右”。作者水平确实很烂。 要批评也是批评作者水平烂,一群不学无术的人,连叙述视角这种基本的小说创作技巧都没听说过,就在这里红着脖子狂欢,真是引人鄙夷。 |
按我粗浅的阅读理解来看,故事的大概意思应该是 八路军进攻日寇据点,日寇据点里恰好来了一个日寇长官的儿子。 八路军被日寇包围,中间日寇儿子脱下白衬衫晃了一下试图投降被八路军制止。 直至死前都还是八路军在保护这个脱光了的日本儿子。 日寇大佐打完了发现儿子死了于是吐血。 你说辱八路军了吧,其实也可以是存在的, 你看你嘴里怎么能蹦出共匪俩字呢!? 我军怎么能被消灭了呢!? 怎么能这么圣母死前还要保护日扣的儿子呢!? 所以我觉得这文章应该按愤怒的网友们的意思改一改, 大佐发现了八路军打了过来,惊呼八路军爷爷不可战胜,希望八路军爷爷能够饶他狗命, 之后硬着头皮战战兢兢的前去围攻,在死伤惨重之后发现,现场一个八路军的尸体也没有,只有日寇长官被炸死的儿子,这样就不辱了~ |
感谢侵华日军的那个人怎么没被免职,干到生命最后一秒? |
杜鹃花落 看这名字,再看文章内容,很容易就能明白,作者当然同情这些来到异国他乡死去的战士,他们只是被旧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官僚势力欺骗和裹挟的工具人,死去的这些侵略者战士跟死去的反侵略战士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的悲哀,都是“泣血的杜鹃花”。 文章全文从日本军官的视角来描述过程,一直到最后他眼见被他炸死的孩子。 这是标准的反战文。 只不过版本不一样了,开始反反战了。 所以反战么,自然也就成了妨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文明付出巨大代价才找到穿透集体利益壁垒的工具,不再宣扬“人为集体”,而是宣扬个体的价值实现。 但是显然,控制集体的官僚势力是不会接受这一点的,必然会选择激发集体之间的对抗,以此强化自己的存在,彰显自己的作用。每当社会环境恶化,矛盾加剧,他们就会把积极塑造外部敌人,把矛盾导向外部。国民在这些控制社会的官僚眼中只是工具和资源而已。 这是战争趋势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线无战事》,这部老电影值得每一个人观看。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
多数人的直觉是。 恨日本,恨日本军国主义,喜欢军国主义,喜欢中国军国主义。 另外如果主角换成俄乌战争,那就可能会从相反的角度去评价这篇文章。 |
怎么说呢,拿这事儿 对比一下某些人从不离嘴的U型锁 只能说U型锁真是太克制了 |
老电影《地狱究竟有几层》还有日本人找慰安妇,事后发现是自己姐姐的呢 |
我本来觉得,可能这个作者是想通过岗田疯狂的复仇结果导致儿子的死来反衬八路军面对炮火把日本青年压在身下保护的伟大,至于“匪”这样的字眼,大概因为作者想以POV视角的写法呈现给大家,但是因为文笔实在缺乏磨练,所以误导了读者。(POV视角是啥可以参阅《冰与火之歌》) 但是吧,结果上了你乎,看到你乎独醒人们又借着这事对老中和老中人民大开嘲讽,把老中和老中人民说成军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分子,那我觉得这个事就很难再说得清了。所以李佳前先生,如果你实在觉得委屈,就怪他们吧。 |
|
|
这篇文章首先文笔很烂,其次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不是他们能轻易理解的。 还有,在叙事上这个故事也很难做到逻辑清晰,岗田大佐的儿子不是去中国找军官父亲么,怎么就变成八路军了,到底是被俘的,还是被俘后主动加入,还是本来就计划好加入八路军的,这些内容都没说明白。 如果说,岗田大佐的儿子,按照文章的意思,是坐车的时候被八路军劫持了,这确实更像是八路军绑架在先,岗田大佐误杀儿子再后。 如果说,岗田大佐的儿子是自愿加入八路军的,可文章又没有细说清楚,为什么岗田大佐得到的信息又是儿子被劫持。 无论是上面哪种解释,岗田大佐救儿子的行为,都带有了一点正当性,反过来八路军不论是劫持他儿子,还是他儿子自愿加入,多少都带点不讲道理的成分。 所以很容易让读者感觉,这篇文章的日军的好的,八路军是坏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篇文章争议很大的原因,蠢和坏,作者总要二选一。 还有一点,共匪这个称呼,确实很不合适,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洗不了,能取代且依然保留立场的词多了去了,共匪实在是充满了恶意。 |
本不想写什么,因为这篇小小说的水平也就那样,没什么特别值得说的。但看到一片大批斗的场景,还是觉的可怕,感觉沉默就是纵容。 看下某些人的批判角度: 如果说,岗田大佐的儿子,按照文章的意思,是坐车的时候被八路军劫持了,这确实更像是八路军绑架在先,岗田大佐误杀儿子再后。 可原文是: 在武装护送的军车中竟被截 岗田大佐自己都知道是坐的军车,可这些人为了扣帽子非要说成坐车被绑架,非要把游击队员说成是绑架日本平民的绑匪。 ------------------------------------------------------------------------------------------------- 大家还是看下原文吧,挺正常的文章(岗田儿子被抓,想复仇,最后杀死了自己儿子。这里面有写战争的残酷、共产党游击队的顽强和不杀战俘的政策以及被军国主义洗脑黑白颠倒的日军),你可以不喜欢这个故事,不喜欢作者的文笔,不喜欢作者叙述的视角,但给作者扣帽子说洗白侵华日军,就太过了。 文章的开头联系后面的内容,这很明显看出来是岗田的视角(坏人肯定不自认为是自己是坏的啊)。 一场遭遇战,猝不及防。多个半月的搜索,终于,返城不远的一个偏僻山坳里,发现了仇人的踪迹 这里岗田不知道我们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估计以为自己儿子死了,想复仇。后面就是站在岗田疯狂想复仇的视角描写整个故事的。这类视角很正常啊,就算电视电影里,日军视角也会认为我们抗日战士是良心大大的坏了,自认为在做好事。难不成抗日剧中那些日军军官宣扬大东亚共荣的都可以看作洗白侵华战争?那些辱骂抗日战士的镜头都可以看作借日军之口侮辱先烈?导演演员编剧全得封杀? 我倒认为大家各种扣帽子批判这篇文章实在太过了,很可怕。原文作者如果因为这篇文章受罚,我觉的作者应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现在的这股风气太可怕了。以后那些用坏人POV视角写故事的作家,是不是全得被批斗啊? 至于认为这篇文章会误导我们的孩子的,是不是认为: 1、我们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了? 2、我们这么多年对抗日战争的宣传教育白做了? 3、我们的孩子没有什么分辨是非的能力?一篇明显讽刺侵略的文章就能带歪,让他们怀疑我们的先辈的抗日? 原文如下: 一场遭遇战,猝不及防。多个半月的搜索,终于,返城不远的一个偏僻山坳里,发现了仇人的踪迹。 山坳里就几户零星的破落人家,早没有人烟的气息。有的只是满山的灌木,还有那连片的杜鹃花,嫣红的花朵,褐色的枝桠,一眼望去,看不到地面,连片的杜鹃铺将开来,没有惊艳的感觉。终让人感觉是萧条的晚秋,一片落花满地的烂泥塘。 二三十名左右的共匪,在灌木间跳跃,却没有分散逃窜,围着一圈,边还击边撤退,奔向山坳左边的小山坡。岗田大佐知道,他们跑不了了。重重包围圈已经形成,留给他们的只是投降,只是死亡。 岗田眼光充满了血丝,但满腔的愤怒仍支撑他,像一只狂躁的狮子一样,不停地指挥着队伍围攻。所有的士兵,前冲,前冲。儿子,终于可以给你报仇了!想起儿子来,岗田心中阵阵隐痛,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来不干预军事的宝贝儿子,只为到这里看老父亲一眼,在武装护送的军车中竟被截了,还是一帮破衣烂衫的土八路干的。 抢了我的儿子,还要去城里破坏?想到儿子凶多吉少,复仇充溢着岗田的心胸,一定要拿着小股军人祭旗! 包围圈越来越小,敌人被围在山坳边的小山包上,轻重机枪的绞杀中,六零迫〇炮的轰炸下,毫无屏障可依的小山包,差不多削成了平地。小树枝四处乱飞,一炮过去,漫天的黄土,失杂着树枝树叶,还有零星的杜鹃花,飘飘荡荡在血色里,空气中透着血腥味,像是有人在洒向空中的花瓣祭礼。 抵抗的枪声越来越少,突然间,山顶有人拿着好像是拿白色的布晃了一下,然后就突然被按了下去,反抗的枪声又响了起来,敌人内讧了!顽固不化,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岗田疯狂地嘶喊着,“冲!冲!” 目标越来越近,士兵们催促投降的喊声也越来越大。终于,山顶已经几乎消失了所有的声音,士兵们一面打着冷枪,一边慢慢向中央靠近。 终于,慢慢地,一根树枝又伸了出来,挑着一件白白的,与战场烟土环境很不相符的衬衫,所有人停下枪声,静静着着那场景,身子好像泄了劲儿,马上就会倒坐到地上的感觉。 不成样的坡顶,又一声枪声,树枝断了,衬衫飘悠悠向山边落去,枪声来自距离树枝不远的地方,岗田的神经又一次激昂起来,“炮呢?炮呢?给我轰!” 最后一片尘烟中,随着烟云落尽,一切寂静得可怕,所有人好像失去了知觉。只有岗田在喃喃自语:“儿子,他们把你弄到哪儿了……杀光他们……爸累了,仇报了,回……” 所有人跟着岗田,拖着疲意的身体,小心置置地走到树枝的旁边,拉开血肉模糊的一袭袭灰军装。下面,竟还藏着一身洁净的日本样式青年装,唯独少了洁白的衬衣,袒露出青年健壮的胸膛,那张白皙清秀的脸上,嘴边淌着殷殷鲜血。 儿啊!老岗田一口鲜血喷出,像一摊泥,委软到了地上,献血喷在了那青年身上,绽放开来,像嫣红的杜鹃花,慢慢地散开,飘零,融在了泥土中…… |
应该是先免职然后转其它冷门单位就职。先回应舆情,然后回归正轨。大概就是这么个处理。 因为这真的不算个大错,虽然让很多人不爽。 单说文章本身,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叙事视角。 在这个事件中,网民提的问题错了,但他们的情绪没有错。正确的问题是:在作者和读者都身为中国人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要以日军的视角叙事? 你哪怕把其中的国籍问题换成性别问题,写成: 一个女人因为老公没有请她去西餐厅庆祝结婚纪念日而吵架,不听老公解释就把老公的所有东西都摔了,结果发现一起摔掉的还有老公准备偷偷送给她最新款iPhone。女人非常后悔,但无可挽回。 问:这个故事给你的第一印象,像是谁写给谁的? 答:这像是女人(或一个娘们唧唧的男人)写给女人看的鸡汤,目的是让女人不要胡乱生气,否则会自作自受。故事是委婉的忠告。 在这个叙事视角中,“老公”是一个纯粹的工具人,是为了女人的后悔而服务的。至于这个工具人受了多少伤害,没人在乎。 换到原文中的情况,就是: 原文像是日本人(或者一个拍马屁的翻译官)写给日本人看的鸡汤,告诫日本人不要乱杀人,否则自作自受。 在这个叙事视角中,“八路军”是完全的工具人,是为了日军的后悔而服务的。作者并不在乎这个工具人受了多少伤害。 那么问题来了: 大部分中国读者只会跟八路军共情。不会跟你日本人共情。 如果在这个故事中,八路军没有受到伤害,那跟日本人共情一下也就罢了(作者是想赞美八路军的,因为八路军保护了俘虏,可见作者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观念写了这篇文章),但这个故事里,八路军被歼灭了。 这就很尴尬了。 亲疏有别。自己同胞受到伤害却不管,去同情敌人,这个不是正常人会有的情感。 所以这就是个失败的写作。 同时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件大事。 其实网友们有点妄自菲薄了。你们用朴素的民族情感一下就发现了文章的问题,这不说明你们目光雪亮,力量强大吗?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一惊一乍,好像你们很弱小一样。群众是很厉害的啦。 |
免职不合适。这太像限制言论自由,或者像是政治斗争。就像红卫兵,走人治不走法治。 侮辱先烈就应该没有模糊地带,直接按照法律判罪。不要用免职遮掩。 |
如果从文学的表达上评价这篇作文,那么这篇作文显然是失败的。在我读到倒数第二段之前,我都一直觉得作者是个纯纯的罕见,读到结尾那几行才发觉作者可能是想反战。 前面大量的内容都是以敌对的视角描述八路军,到最后才用寥寥几笔写了大佐鲨了自己儿子害人害己,看来是想用反串的视角表达反讽的感情,然而没把握好,玩脱了。这篇文章头重脚轻,偏偏主旨就在脚上,读者但凡少看两行都会让作者坐实罕见罪名。 然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也没有证据说作者想反战。也许作者最后几段是想表达是八路军刺激到了大佐,进而害死了大佐的儿子呢。如果这么理解文本,那么作者比我们本来想的要更加罕见。如果说按上面那种思路解读,作者只是蠢、昏头、拎不清,思想滑坡,那么按这种方法解读,作者就是纯纯的为法西斯招魂,十恶不赦了。总之,作者要么大蠢小坏,要么大坏。 这一事件也给广大网民一个小启示:反串、钓鱼确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即使被攻击也不会有人给你说情的。 |
教书育人的人却与恶魔同行,为民族为正义奋斗的烈士却成为笔下的共匪,应了一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教育一系该整顿了,新闻一系也别落下 |
这个阅读理解是初三年级的,恰好超出了 Φεν Ηονλ 的阅读能力。 农夫山泉的红色瓶盖,恰好命中了 Φεν Ηονλ 有趣的审美经验。 除了文化不高,这个共同点之外,Φεν Ηονλ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容易接受暗示,所以文章出现什么词语,写了什么人,对Φεν Ηονλ 来说,只是一晃而过的事情,里面的暗示词可太重要了。只有样板戏适合 Φεν Ηονλ 观赏 。 |
这件事一出来 公知们肯定又要哀嚎了 不外乎 “启蒙已死 普世价值 营商环境” 云云 好像中国任何的管理都是在和“自由世界”逆行 但实际上 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普世价值观里 爱国主义都是不容试探的挑战的最高原则之一 像这种公然美化侵略者 抹黑卫国士兵的行为 在美国是绝对没有人敢做的 我们的文化太宽容了 宽容到别有用心的人拿这种宽容来胡作非为 宽容到他们拿着这种宽容来危害绑架社会价值观 这种局面应该好好管一管了 |
看了眼原文,写下故事中两方梗概吧。 日本大鬼:仇恨红军,为报子亡的私仇驱使自己掌控的部队去攻击红军,结果误杀了自己的儿子。 日本小鬼:不关心战争,来看老子,一心跑路,最后被大鬼误杀。 红军:宁死不屈与敌人战斗至最后一人,面对日本小鬼在战斗中打白旗扰乱军心行为仅仅是打断旗杆,在炮弹落下前更是舍身保护日本小鬼这个俘虏。 这个故事是不是美化,自己品。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不是愚人太多,而是愚人能裹挟正常人。 |
额,再下一步我真的怕会把之前演过侵华日军的演员们,尤其是演过那些“有魅力的反派角色”的会被揪出来斗倒批臭。毕竟人家演戏的时候gong匪,Z word,大日本帝国不离口…… |
|
|
|
前几天在知乎闲逛,好像有人提到过一个日本作者,他的父亲写过一个日本鬼子被俘经过。书名大概叫《父亲的战争》,讲的是一个日本伙夫被我党抓了,这个鬼子确实很少参与军事行动,可能没有人命,只是去老百姓那征粮,我们还给他治疗。然后,被一个伪军伙夫救回来了。结果,回来后被上级逼自杀了。伪军伙夫愤恨的投了我党,抗日去了。这个伪军伙夫原本应该是铁杆,他的父亲是个大汉奸,被锄奸队特别关注除掉了。 这就挺扯了,对日本鬼子的残忍的控诉居然还不如鬼子自己,我们的写手该反思一下。 这个作者写的非常精彩,就是太少了,我看着不过瘾,扩写了点。 |
《我们的父辈》《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沉静如海》等表示很赞。 热辣滚烫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人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是个好电影,原因在于他们真的电影看的太少了,思考的也太少了。 就像我六七岁的时候看了一个电影,哭的稀里哗啦,就是一个普通的有人牺牲的电影,因为我没看过,所以我哭死。等后来我imdb和豆瓣榜单都刷过,看了无数电影之后,我才知道小时候那个电影也就及格吧,称不上好电影,我觉得它好是因为我没看过。 所以很多时候,你跟人家辩论,人家不是坏,只是单纯的没看过,没经历过,或者说蠢,很多人的认知就停留在了类似我六七岁那会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