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夏朝记录的缺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是根本没有夏朝,还是其他的原因?秦始皇的焚书有没有造成夏朝记录的损失?
对于夏代的记载,更多的来自于周代的记录,在之前的商代甲骨文中没有提到。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商人不一定称之为夏,特别是不大可能将之视之为正统(商和夏是不同地域发展起来的部落,彼此没有传承关系);其次商人早年的记录可能是缺失的,今日甲骨文大部分来自河南安阳,基本上属于商代中后期的文物,商代早年的文物可能已经腐朽掉了。
对于夏这个文明来讲,是存在的;但是对于夏这个朝代来讲,很难说能不能被承认。
商以前有文明、决无可疑。至于是否如战国以来经典之说、则亦无可断。
此期记录的缺失、矛盾等情状也许是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文字、后人遥追述之、于是半是史蹟、半是传说。
中国人一度找不到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
因为,
燕在甲骨文里是“妟”,
燕国在周朝被写作匽、偃、郾。
那么问题来了,
且不谈甲骨文本就只是商文字资料的冰山一角,
就算甲骨文写了夏,
它在甲骨文里写作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有两个猜测:
夏是后世人对当时朝代的称呼,夏朝人自己不称呼自己为夏。文字,记录,储存技术缺失,或者人为的压制历史记录。
我曾经被一位历史系的科普过三国史,
今天小朋友们都知道,三国,魏蜀吴,诸葛亮关羽赵云张飞黄忠马超刘备,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北伐,挥泪斩马谡,魏延脑有反骨,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你穿越回这段历史被发现之前,跑去四川考古,你很有可能会认为:
蜀国根本不存在,这段历史不存在。
因为你根本找不到历史记录,相关史料太少了。
我们今天能认识蜀国,完整清晰的知道蜀国发生了什么,要感谢魏国和吴国的史官。这两个国家的史官事无巨细的记录了蜀国的风吹草动,并且相互印证,才让后人完整的知道了三国的历史。
那为什么你找不到蜀国的记录呢?
因为,首先蜀国从来不称呼自己是蜀国,他们的官方记录一直坚持称自己是汉朝。汉朝的史料何其多,这点边边角角的史料记录很容易被其它史料淹没。
其次,蜀国自己压制了史料记录,记录的史料大多只有天气星象节气水文,对于战争割据基本不写。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感觉自己汉室继承人没光复大汉不好意思写史?
别说夏朝记录找不到,蜀国这种板上定钉的信史,它的史料你都找不到。
当时文字史料的缺失,这是没办法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这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真的是得天独厚,条件太好了,以至于竹简木牍之类的材料很难大量保存!以至于“原史”时代的资料难以大量传世!
商朝是明确使用过竹简木牍记录文字的,这是甲骨文里他们搞典祭透露出来的信息,即商朝贵族们拿着记录祖先们丰功伟业的典册,在祭祀场所可劲儿夸赞自己的祖先!这表示,他们有文字,且记录祖先丰功伟业的文字是成典籍成册子的!
而且还有个重要信息,商朝的贵族祭祀先公先王,是从上甲微开始循环祭祀的,打头第一个并不是商汤,而是他前面的六世祖先上甲,不仅会祭祀上甲,还会祭祀他的配偶,从上甲到以后得商王都是!说明什么呢,说明至晚从上甲微开始,商人就用文字在记录他们君王的事迹了,比如甲骨文卜辞里对上甲的史官称呼为——上甲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说明在上甲微时代,中国应该就已经有成体系的文书系统了,大约距今3800年左右吧!
夏朝……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某些原因,始终有人不承认有夏朝,那么自然而然的,他们也不会认可夏朝的历史记载了!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是有“夏朝”的,但是夏朝人自己叫自己“夏朝”吗?
我觉得不是!
因为商朝人自称“大邑商”或“天邑商”,可劲儿夸自己,大概因他们族群起源于下七垣文化,河北滹沱河流域和漳水河流域,漳水河之漳即本字“商”之所转(这个观点采信自《商代史》)
但是周朝人通常怎么叫他们呢——殷人!盖因盘庚迁殷,他们习惯以地称名吧
我认为夏朝存在,是因为典祭记载和地下材料相互证明,这确乎符合王国维所提之“二重证据法”了,所以我才认为有,理由如下:
《尚书》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这不仅提到了夏朝,还提到了商人有典籍书册】
《尚书》曰:“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
【这里不仅提到了伊尹,还提到了夏是怎么被灭的】
只靠典籍记载不够,地下材料也要有!
出土战国时期文物《清华简》找到了佚失的《保训》等篇章,其中就有完整的《尹诰》和《尹至》其记载:“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
仅这样构不成“二重证据法”,因为都是夏商以后得“非当事人”记载,有没有其他证据呢?……有!
我们注意到《清华简》等资料记载的夏朝,其称呼都是“西邑夏”,这就给我们前面的观点提供了弹药——夏朝人(及夏朝主政时的商朝人)是怎么自称的,他们也叫自己“夏”吗?我看未必!
甲骨文是商朝当事者的记载,最具有可信度,这里有古史学者找到了好多和夏朝有关的卜辞记载:(1)贞,于西邑?(2)西邑害?(3)侑于黄尹?贞,侑于西邑? (4)贞,燎于西邑(5)西邑? (6)丁巳卜,告秋于西邑?七月;(注:黄尹即伊尹)
甲骨文里提到了“西邑”,和战国时提到的“西邑夏”隔着1000多年遥相呼应,和当今传世文献隔着3000多年遥相呼应,是“二重证据法”证明夏朝存在的关键证据!
商朝人,至少在武丁时期左右,并不称夏朝为“夏”,而是称其为“西邑”,至于“夏”的称呼怎么来的,估计则是周朝人这么称呼他们的吧!
这不是我胡诌的,相关论文如下:


中国上古时期很少有把文字刻在石头、泥板上的习惯
那么一般会把文字弄在哪里呢?兽皮、织物、木竹简等
而这些东西很难长期保存下来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也是因为甲骨文的载体(龟甲兽骨、青铜器)比较坚固
甲骨文并不是一种原始文字,在其之前应该还有一段有文字的时期
题主说所的夏朝,仅仅只是一个历史学方面的概念。记录也应该指的就是文字方面的吧,其实别说夏朝,商周也是。夏商周在没有正统的史书记载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记录来源于考古发掘。只有在文字正式成熟之后,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才得以有了能够皓首穷经的文献材料。夏朝并不是没有记录,在考古学文化里面的二里头文化。在年代上是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夏朝在年代上大致是吻合的。(PS:本文仅仅以考古学角度来解释,尽量区分历史学概念)
有兴趣的可以移步这个话题下本人的回答:(长文费流量,点开需谨慎!)
夏朝存在吗?
根据《史记·夏本纪》及《竹书纪年》的记载,夏代自禹至桀,历14世17王,共400余年。《夏商周年表》推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自从殷墟卜辞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所载的商王世系以后,学者大多都认为《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也应当是可信的。
目前,考古学上没有夏朝一说,只有夏文化这一概念。
夏文化是肯定存在的,对应历史年代为夏朝。
这是本人论文中的一段,摘抄如下:
目前,学术界关于夏文化的看法,主要分为两家,一种是: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就是彻头彻尾的夏文化,包括新砦期在内的早于二里头文化的文化遗存和晚于二里头文化的文化遗存,都不是夏文化;另一种是:二里头文化的主体是夏文化,但夏文化的上限应前推至二里头文化一期之前,早期夏文化应包括新砦期文化,甚至包括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或至少是其偏晚阶段)属于商代早期的“后夏文化” 。
关于文献记载的“夏代”纪年有许多不同说法。《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以公元前1600年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围内” 。据此,当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夏王朝纪年范围是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好像有点扯远了。。。。。
回到题目上来,与夏朝年代对应的夏文化是存在的!!!记录是有的!!!就在祖国的山川沟壑里面。夏文化的二里头类型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陕西等等。这些都不是文字记录,是需要考古学用手铲刮出来。一个遗址,一座墓葬,陶陶罐罐上的纹饰、符号都是古人们对其历史的记录。需要考古学家去解读。然后采用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然后去研究。
如果仅仅以单纯的文字记录来说,夏代记录确实是少得,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文字还没有系统的发明与应用。
2.书写材料所限,现在最早的书写记录都是写在卜骨(乌龟壳、牛胛骨)上的 ,而且都是商代的,能识辨出来的也不多啊。
3.跟中国整个大的自然环境有关,为什么西方的埃及、两河、玛雅能成为世界认可的信史呢。人家有石头建筑、把字写在石头上啊,但是我们的祖先们写在那种不易保存的东西上,而且气候湿热,容易腐坏。简牍、布帛、王八壳子真的很容易坏啊有木有。中国古人建筑大多是土木建筑,地基以上这么多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啊,就是有硬的烧结面、夯土面,然后一个个的柱洞啊。拿出来,西方学者们根本不信啊。。
为了便于理解,把评论里面的回复丢上来了。
甲骨文是属于成熟的文字、目前出土的卜辞上的不能识辩出来的还有好多。关于夏时期的出土文字记录、基本上没有。古文字课上见的最早的是商的卜辞、周的青铜铭文、春秋战国的简牍。说来惭愧、这几种非专业根本认不出来、书写规则什么的与现在的差别很大。
考古学上各个期段的划分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宋元明吧。一般从夏开始成为历史时期的考古,因为古代文献中有提到。能不能成为信史,不一定说是要有文字记录,一般说夏朝存在,核心问题在于它的都城在哪里?这种象征国家机器的政治中心如果确定。就可以将其确定为信史了
文明起源是个比较宏大的主题吧。因为什么是文明的开端,以什么为标志,说法不一。文字?大型聚落都城的出现?私有观念的诞生?我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学者们苦苦追寻文明的开端,仅仅只是一个类似于开国大典这样的一个节点,只要这个开国大典存在了,前面的不算文明,开国大典之后才算。这样一刀切,很不合适。因为文明是在不断冲突和融合中逐步演进的。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如果非要找到这样一个节点来确定文明真正的诞生,那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有各的说法罢了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道: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说到三代的时候用到了“略推”,说明司马迁本人也不确定,不敢信誓旦旦的说三代存在。他只是走访民间,通过民间传说、风土人情来进行推断的。传说是人们对过去模糊的记忆。并不是说传说这个东西就是虚妄的,需要我们去验证。商王世系的确定,在殷墟为发掘出来之前,没人敢说它是信史吧。每年的考古新发现都有可能会将以往一些定论推翻。在考古材料和文献面前,我们只能说考古材料才是可以确认的。文献本来在传抄和记录中会有散佚。
大家知道雅典和斯巴达吧
这是今天的雅典,就算以今天标准都不失恢宏气势


这是今天的斯巴达,对就是那个小坑,后面的现代建筑不算。


商周就像那个雅典,各种出土的国宝不计其数。很多甲骨文也和史记印证了种种事实的存在。
夏朝就是那个同期的斯巴达当然更类似于那个克里特岛文明
我们确实挖到了一些东西,但这些什么都证明不了,最早克里特岛文物出土时,历史学家甚至把他们归类为了埃及和腓尼基文明产物。
因为你无法确认这里就是那个米诺陶的故乡,也无法找到大迷宫。也许这里只是一帮埃及留学生上演的希腊人版出埃及记呢。
就像我们发现了二里头,年代对的上,地点也靠的上边,但你无法肯定这是大启开国的那个地方,后羿夺权那个地方,太康失国那个地方。因为当地没有这些记载。说不定这只是路过的某个有巢氏后裔挖的坑筑的墙呢。
二代即失国,中央王权大衰(知乎有人考据少康失国不存在,可作一家之言),内外连轴篡权换当家,记载不散乱才说不过去。
夏好歹还有得说,石峁良渚石家河等等这类史前城邦怎么玩完的,典籍上基本一抹黑,只剩下支离破碎的地域传说。
用类似的比较就是商周革命前后,地中海青铜文明圈大崩坏,各种典籍文字一并散失,唯独化作吟游诗人口中的诗歌口耳相传下来。
有关潘多拉魔盒故事推测就是这一时期的写照。战火饥荒瘟疫席卷海天,可怜巴巴的希望压根露不了头,当时编纂这种童谣的先民内心之绝望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夏能有官方记载,不管其中有多少水分,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夏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史书确确凿凿地写了夏朝,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发掘出一件自称为夏的政权的文物。
这其实就是老祖宗给后人挖的一个坑,要是史书记载的是“上古有国,商之前,开国国君名启,治水大禹之字也”之类的不明说商之前的王朝是什么名字,只含糊说有这么一个王朝的话,早就没有这么多p事儿了。
商朝中后期才有甲骨文,夏朝用什么记录自己?难不成用壁画?
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原因,就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很多事情变得难以考证。
另外,西方考古学界,极其双标。只承认他们想承认的。按照中国人考核夏朝的标准,西方一大半文明都是存疑的。
夏朝是迷一样的王朝,它在我国史书文献中记载详细,各代谱系清晰,可是在当今的中华大地,却找不到一处能完完全全证明其存在的遗迹,着实让人遗憾。国际史学界的公论是不存在,在国内史学界基本认为存在。
我国虽然很早就有记录历史的习惯,甲骨文中就有“史”,但是古代文字的载体多为竹简、毛皮等物,几经战乱很容易就被毁掉了。孔子的年代距离夏王的年代相隔商周两代,至少也有一千年了,这一千年里又历经战火,其史料混乱,肯定有不少偏颇缺失的地方。目前我们能得到的最完整的关于夏的叙述就是《史记·夏本纪》,但是司马迁的年代距离夏朝已经有一千四百年了,不过幸运的是,孔子到司马迁这四百年里,中国有了完整的历史记录和史官系统。
有关秦始皇“焚书”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但是焚书究竟是焚的哪些书呢?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 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得意, 焚天下诗书, 诸侯史记尤甚, 为其有所刺讥也——《史记·六国年表》
秦始皇焚书的时候,主要是焚烧民间的藏书,是秦王朝的“愚民”政策之一,在于将天下知识分子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对六国史书,其实秦王并不一定全部焚烧了,但是可能被大幅度修改过,删去对于秦不利以及讽刺的言论。
20世纪初,安阳殷墟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考古发现,但从现在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文字中,只能看到只言片语的记叙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对被商灭掉的夏朝却没有记载。中国发现的古文化遗址数以万计,仅最接近夏朝的仰韶遗址全国就有五千多处。粗略统计,这些遗址上生活的人类应该有一百万~二百万人,这些人不是仅仅能靠部落联盟来维系的,必然有实实在在的国家存在。在此前提下,夏必定存在。在安阳殷墟发现的龟甲和骨片上的文字大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呢?很有可能,只能期待甲骨文字的早日破译了。


有没有可能夏只是一个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有较大辐射范围的邦国或者说叫大型城邑?还远远达不到一个朝的概念 。想要达到朝要等到青铜时代了。
有没有可能与夏有关的这些概念本身就是殷周易代之际,周公旦 召公奭等代表的周王室引入德道谱系、回溯社会记忆,搭建政权合理性时候的产物?
有没有可能在4000年前后,确实曾经有过一个名义上的盟主城邑,只是它的族属和称谓我们现代人根本不知道 或者说难以理解?
而且按照现在考古学上的证据,夏文化一般就是二里头文化遗址,当然其源头之一是新砦遗址。从年代谱系来看 ,夏文化早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今天熟知的二里头的那批青铜器其实都是二里头文化晚期的。为什么我要强调考古学呢,因为她是一门已知推未知的科学。
关于夏我们有猜测和推论,这完全可以,也符合常理。只是如果猜测里面夹杂了太多现代才可能有的观念和认知,比如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比如历史延续性和王朝统一性等叙事,比如把现代成熟的政治概念投射到4000年前后所造成的时代错置,那么我们离所谓的历史真相只会越来越远。
我们需要想象力,但是想象力一定是建立在严谨缜密的推理上得到的,比如从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到庙底沟文化再到龙山文化,从石茆遗址到陶寺遗址,从石家河古城到良渚古城的出现和演变,我们还需要知道4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晚期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我们需要从考古挖掘中的器物和不可移动的地基来做出推断,当然还要结合《史记》《尚书》《诗经》《竹书纪年》等先秦典籍,以及秦简 汉简 汉帛等出土文献材料。
还有最后说一下,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构不成一个问题。
不是不存在记录,学者质疑夏朝的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夏朝在《史记》和很多古代典籍里是有明确记载的。
司马迁写《史记》,第一篇是《五帝本纪》,除了讲述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之外,还讲述了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禅让制度就是君王并不把天下国家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在临终前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通过考察众人的才能,把王位传给最有品德、最有能力的人。
尧把天下传给舜,舜又把天下传给禹,用的都是这套方法。尧、舜、禹这三位古代圣王之间,并不是父子、祖孙关系。这是《史记》第一篇的内容,但这篇内容越是时代靠前的部分,传说性就越强,很难验证是不是事实。《史记》的第二篇就是《夏本纪》,讲述夏朝的历史。
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但禅让制度到他这里也就结束了。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启了家天下的模式。所谓家天下,就是天下国家、以及王位,在一个家族内部世世代代相传。也就是血缘继承,代替了禅让制度。
这样,就开始有了王朝的历史。在《史记》和众多古代史书典籍中,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史记》记载夏朝传承,如果从大禹开始算起的话,一共十七位王,最终在暴君桀的手里灭亡了。另一本古代史书《竹书纪年》更是明确记载了夏朝一共统治了 471 年。
《史记》里这些关于夏朝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二十世纪以前,都没有人怀疑过夏朝存在的真实性。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学者们看待问题的态度越来越实事求是,越来越严谨、科学。他们发现,商代和周代的历史能够得到验证,是因为不仅有文献记载,还有很多实物,或是考古出土的甲骨文,或是流传有序的青铜器。
唯独夏朝,既没有出土过相关的文字,也没有一样流传的实物,是可以被确切证明是夏朝的。再加上人们发现,关于早期的历史记载,往往夹杂着很多神话故事,哪些是史实,哪些是传说,很难区分清楚,比如大禹这个人物的事迹,的确有很多神话色彩。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一个怪异的现象:《史记》记载夏朝的王一共十七位,而传说商朝的建立者成汤的祖先是黄帝,从黄帝到成汤也是十七世,中间十几代人物到名字《史记》中也有记载,如果把夏朝的王的名字,拿来和商朝祖先的名字拿来对比,你会发现发音、文字重合的很多,怎么会这么巧呢?
商朝的祖先,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被甲骨文证明了,有很大的可信度。那要有问题的话,应该就是夏朝的谱系有问题了。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你们家有世代相传的家谱,可以往上追溯几十代,可以证明你的祖先在明朝当过大官,在清朝也当过大官。
你的一位邻居对这件事很羡慕,觉得一个家族有这样的历史是非常光荣的事,也很想证明自己的家族同样是具有悠久的光荣传统的。但他们家又没有这样世代相传的可靠的家谱,于是他就参考了你们的家谱,捏造了自己祖先的名字和官位,炮制了一份他们家的家谱出来。
夏朝历代王的谱系,这么像商朝祖先的谱系,会不会也是这个情况呢?会不会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那些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就已经有很多不可靠的成分在里边了呢?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是一个汉语成语,
它有两重意思,讲话没有文化水平,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发言)没有文字记载,就传播不长远(地理上和时间上都不长远)”。
商朝是明确存在的,因为有文字,即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还有一种是文字的载体,即青铜器。商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夏朝是明确存在的,因为发现过青铜器。以及其它文物。但是夏朝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字。
跟夏朝(夏文化、夏文明)相对应的是三星堆遗址。
到目前为止,三星堆文明是哪个时代的,哪个文明的传承也是一头雾水。
它跟夏还更不同,三星堆只有出土文物,且文物中没有文字,只有类似文字的花纹,但是文献记录上,三星堆的文献远少于夏朝。
但是根据三星堆的文物可以确定出不同的年限。
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
三星堆记录的缺失,比夏朝记录的缺失还严重。根源就是文献的缺失。
哪怕从出土文物去反推,由于没有文字,也很难确定其历史时期。
殷墟甲骨文没有直接提到过夏朝,加之史料匮乏,这让不少人怀疑历史上是否有夏。早先有“周杜撰夏王朝之说”,然而,周距夏不过几百年,何况此时周虽取代了商,但商遗民仍在,世人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周人凭空捏造出一个王朝来的。我看“周杜撰夏”是假,因继承了前人的一些典籍,周人有意识的对夏、商的历史做了一些整理倒是真的,这一点从《尚书》各部分的成书时间也可推知。


据《尚书》各篇的内容及特点推知:
①《尧典》、《皋陶谟》、《禹贡》成书时本无原始资料,而只是由许多口头传说,编纂而成。
②《甘誓》、《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洪范》为原典重加整理过的。
③《商书》中的《盘庚》基本为原始资料,《周书》也大体为原始资料。
因而,《商书》早于《周书》,《周书》又早于《虞书》、《夏书》。
据《尚书·多士》中所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商代已有竹简一类的史册,这些史册甚至传到了周代,因而,周人才有条件写夏史、商史。既然如此,夏的历史资料就不应该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么少,“时代越早能接触的与夏有关的资料就越多”,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人,尤其是先秦之后的人,既没看到夏的典籍,也没有看到商的典籍。夏的记录不多,商朝的记录也不多,促成这一糟糕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这个锅不应该由秦始皇独自来背。
要知道是秦始皇焚书并非烧尽天下书。根据《史记》,当时要烧的书主要有三大类:史官所藏的、秦史以外的六国史记;民间的《诗》、《书》,博士所藏得以保留;“百家语”。
根据现今《诗》、《书》的内容可知,即便秦始皇烧的是民间版本的,对夏史多少都会有些影响。因为,夏史本就通过口口相传,一些“小事”很可能就在这些版本中。
然而,秦始皇焚书对先秦典籍损失造成的后果,甚至不如项羽的一把火来的猛。因为,项羽的一把火,烧的是秦的皇家藏书,据说大火三月不熄。
自西汉王莽之乱起,文献典籍大量损毁,对此《后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昔王莽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散落”。历史上还有一次大规模的烧书是发生在汉末的董卓之乱。尽管如此,有学者做过统计,先秦到汉代所藏的文献典籍损失程度来看,远远不如后代严重。因而,有关夏的资料,很可能是在汉代以后逐渐不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①先秦的竹简、帛书难以保存
尽管会铸造青铜器,不少青铜器上会有青铜铭文,但商代青铜铭文大多不成篇章,
两周的青铜铭文大多与当下有关。所以,尽管出土了数不清的青铜器,但是与夏有关的还是太少了。先秦时代主要记史的材料是竹简、帛书,难以保存,受此客观原因的限制,我们能看到的第一手的先秦资料就很少了,传世的就不要想了。
②先秦古文字后人不认识


虢季子白盘的铭文,你能认识几个?
汉代的字我们还能认识,但是先秦古文字能认识的就少了。对于,秦汉以后得古人来说也是如此,先秦古文字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古汉语”,能释读的寥寥无几。更不要说理解古文献了。早前殷墟甲骨被当成药材,上面的字甚至被当作是“咒符”就是一个例子。后人读不懂,谈何珍惜。
③朝代不断更替,频繁的战乱也会造成古文献的毁损。
但是,我认为以上这些都是一些次要原因,夏朝记录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或许在夏人自身。
对夏的研究,目前主要依赖的古代文献资料是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夏本纪》,我认为,司马迁所见到的资料是十分丰富的,至少秦始皇焚书对此基本可以忽略。然而,《史记·夏本纪》对夏史的记载还是不够丰富,司马迁写《史记·夏本纪》时能参考资料也不多。这是因为在周时关于夏的记录就不多了。
近些年考古出土了不少先秦、秦汉竹简可知,当时关于夏的记录就不多。(也能看出来先秦书籍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焚书而失传)青铜器铭文提到夏也基本始于西周,仅有少数提到了夏,如西周时遂公盨、秦公簋、叔夷钟的铭文。


西周遂公盨及其铭文拓片
这是因为夏朝很可能还没有文字系统,因而不记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大前提。具体可参见我之前的一篇回答【殷商甲骨文会不会是殷人继承的夏人文字?】
既然夏人还没有文字系统,又谈何夏史的记录和保留。夏人的故事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到后世,到了商代,或者到了周代才有意识的编辑成册,才有了所谓的“夏史”流传于世。
此时,对于夏虽仍有记忆,但大多已模糊,只有绝对紧要的人或事才能被人记住,所以,仅有梗概,但关键人物、事,绝不会是捏造出来的。
因而,我相信夏朝是存在的,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有确凿的史料记载(虽然少),另一方面,考古学家已找到了在时间、地点、文化面貌都符合夏王朝的遗址,考古大佬们也早已喊出了“夏朝的有无之争已成为过去式”的口号。目前,有争议的是【考古学中对夏王朝的认定,夏王城在哪?文献中所说的夏都“阳城”、“鸣条”对应今天的哪?】这与夏朝是否存在是两回事。
关于夏的记载,都是周人写的。
商人没有过夏的记载。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周和商是并列存在的,夏是周的前代,商人根本不知道有夏这回事。
所以夏应该不是中原文明,应该向陕西以西,去寻找夏的遗迹。
刚好,前两天还确实有浅薄的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题主说的焚书坑儒的事情。
焚书坑儒不是把所有的书都烧了,不是把所有的读书人都杀了。
就像伏胜,在焚书的时候把《尚书》藏在墙壁里面,后来汉文帝的时候,把自己记忆的《尚书》口诵出来,弟子手抄。从而让《尚书》再一次流传开来。
所以,我认为焚书坑儒对夏朝记录的缺失影响不大。
我认为夏朝记录的缺失,最大的可能是记录的载体。
一般认为,现在中国考古最早发现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目前找到的甲骨文一般认为是商朝中晚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这时候的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
而甲骨文,一般是刻在龟甲或者是兽骨上的,一般是王室记录占卜或者是记录大事的。最早是河南安阳的农民找到的,根本就不知道这玩意是个啥,只是把它当成是一种药材,研磨成了粉,从而导致了很多浪费。这中间,可能很多的历史记录就此湮没。
甲骨文之后,载体出现了金属器物,但是金属器物的铸造以及文字的铭刻就相对更难了,虽然器物本身相对陶器更加坚硬而不易碎,但是金属都难免会遇到一个问题——氧化。金属表面铭刻的文字可能就在历史中消失不见。
除了甲骨文、金属器物,历史上的文字载体还有丝帛,但是这玩意儿造价可就贵了,而且相对而言,这玩意儿的保存可就更难了,如果是在密闭的不流通环境中,可能保存的时间会长,但是如果是暴露在空气中,这玩意能保存多少年呢?上面的文字不就随着丝帛的消亡而湮没在历史中了?
可能历史上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作为文字载体使用最多的就是竹简了,它应该也是在造纸术出现之前,使用时间最长的了。成语所谓的“学富五车”,这个“车”上装的,就是竹简。它作为文字的载体,制作工艺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于竹简,其它与本问题的不相干的内容不多说,就单说说保存的问题。而现代考古发现的竹简,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当年的墓葬当中。自然放置的竹简,我相信很难能够保存100年。
当然,除了文字载体这个问题之外,可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古代文字的研究。
就像是甲骨文,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大概是4500多,但是译读出来的数量不到一半,大约是2000左右。
而在甲骨文之前,其实是有其他的文字的,就像发掘出来的良渚文化的陶器上,就印有文字或者是其他的图案。但是因为陶器上大多数印的文字都是单字或者是几个字,又或者是因为陶器的缺失破损,无法形成系统的记录。目前呢,对于这类的文字的意义的研究还查不到更进一步的信息,如果有相关从业者可以补充。
以上。(划掉——)
补充一点内容。
关于文字的载体,可能还存在泥板、石板、兽皮等。
泥板,虽然这玩意儿制作简单且刻下文字也简单,这玩意儿的保存那真的是……自然放置的情况下,不要说放在历史长河中可能要以百年为尺度来计量,就一年能不能保证泥板依旧都不好说。如果说当时有人能想到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环境等情况记录下来供后人查看,那么我想这个问题一定是在重点考虑的范围之类的。
石板,这玩意儿本身的选择余地就不多,因为是要作为文字载体,那么它应该就需要尽可能的平整,而且可以作为刻字的面积不能太小。自然状态下,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搬运等。好,就算是找到了一些像刻下汉谟拉比法典的那块石碑差不多的材料,怎么去刻下文字呢?中国历史上,应该是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按照时间上推算,夏朝可能处于石器时代的晚期,青铜器时代的早期。拿石头在石碑上刻字,效果不会明显,字迹可能保存不了十年,而拿青铜器在石头上刻字,这两者的硬度能满足这个条件吗(这个我不清楚,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补充)?即便是硬度方面能满足要求,铸造工艺方面呢?刻字用的刻刀不能太大。如果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这种水准,那我相信,不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那么多有名的青铜剑。
兽皮,这个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工艺水准,会有很大的味道,而且其实兽皮在当时的生活夏,我觉得最主要的作用可能是用来做冬衣来抵御严寒(这里的逻辑就是要先保证生存再说其他),所以,用兽皮等类似材料用来书写记录应该十分的不广泛。
再来说题主说的有没有夏朝的事情。
首先呢,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这本书是司马迁从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一直写到了汉武帝时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这里应该是相对官方的第一次提到夏朝。至于司马迁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资料作为参考,这我不知道现在还可不可以去考证,但我相信历史学家们为了对抗国外的历史学家说中国只有3500年文明的说法,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努力的。
其次,甲骨文被认定为是一种成熟的文字,那么它的发展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明、演变、固定的,所以在此之前,必然是有人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的。
第三,目前针对夏朝,没有任何直接的文字证据能充分的证明其存在与否。比如,没有找到夏时期的针对统治阶级的记录、没有找到夏时期的针对当时社会及民众生活等的记录。但是,从历史的轨迹上来推算猜测,在我们找到的有明确记录的时代(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商朝中期,大约是3500多年前)之前,应该是存在的。
最后,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个时期是存在的。但,是不是我们所称的“夏”,以及当时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说不好。
真·以上。
夏朝在国外,是被认为是不存在的时代,因为夏朝在当今考古为止,完全没有任何的文物支持。
最关键的就是夏朝根本没有文字!
那就产生了你说是夏朝,就是夏朝!
说不是夏朝,就不是夏朝!
因为夏朝自己也没有说自己是夏朝!
文字最早使用在商朝,即所谓的甲骨文和殷金文。
其他的城巿国家也发现了双字传入的痕迹,但汉字却未曾在当地生根发芽。
到了周王朝时代,刻有西周金文铭文的青铜器被赠与各诸侯国。
但是,铸刻技术被周王朝独自把持,其余各国都无法独自将文章刻在青铜器之上。
故导致在西周时代,汉字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后来到了东周时代,周王室的殒落,也造成了周王室无法再独自把控汉字。
竹简据考古发现,是在战国才被广泛使用,并没有发现战国前的竹简。
在战国之前,都是工匠把汉字刻在玉片或石板、龟壳兽骨、青铜器上。
所以,对于夏商朝的文字记载,都在春秋战国时代。
从目前的考古文物来支持的,就是最早记录商朝事迹的《逸周书》,也还是在春秋战国成书的。
西周期间,没有任何记录夏商事迹。
商朝因其金文,所以出土文物有证据,而夏朝没有使用汉字。
1970年,西方的著述《全球通史》认为商部落原是来自西北蒙古草原处于青铜时代的游牧部落,入侵并征服北部中国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后建立商朝统治,同时未提及夏朝的存在。
至于黄帝之官,仓颉造字,终是传说,并非首者。
那样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
因没有文物出土支持,故“夏朝”的辩证,则存在于“书上”还是“史上”?
书上最早的记载是:
《古本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年。起壬子,终壬戌。
《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
1959年夏,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领小组开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开展“夏墟”的调查,同年,在河南登封市唐庄乡玉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这便是1960年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的首处遗址。


随后,又在豫中西、晋南地区发现了偃师二里头村、巩义稍柴村、登封告成镇、汝州临汝镇煤山街道、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等多处类型相似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中,因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最为丰富、典型,故得其名。
依碳-14放射性定年法,二里头文化被定于约前2395年至前1625年间。后来二里头文化被分为四期,说明二里头文化已步入青铜时代。




从出土文物的特征看,一二期近似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煤山遗址类型,三四期更接近早商二里岗文化洛达庙期。
后来的研究将二里头文化的年代,最终确定为约公元前1800年~约公元前1500年。
跟着后面,也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
但是学者们至今对二里头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是否归属夏文化持有分歧。
主要观点有以下十五种:
仰韶文化便是夏文化。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灰陶文化是夏文化。齐家文化是夏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属于早商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全四期属于夏文化。二里头一至三期属夏文化,四期则属早商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一至三期属夏文化,四期则属早商文化。东下冯类型与陶寺类型文化是夏文化。良渚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头四期全属夏文化,而河南龙山文化不属于夏文化。目前尚未发现夏墟,二里头文化实际是夏时期的早商、先商文化。岳石文化属于夏文华,颛顼属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开拓者。尧舜禹属于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前期属于先商文化,后期属于早商文化(这一点同于第14点)。
所以,到底存在与否?
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证据支持。
参考资料:
《竹书纪年》岳南.《夏商周断代工程破译之谜》平势隆郎.《从城中国家到中华:殷商春秋战国》何光岳. 《夏源流史》王玉哲.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郑杰祥. 《夏史初探》徐中舒. 《安阳发掘报告》翦伯赞. 《中国史论集》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郑光. 《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杨宝成. 《中原文物》邹衡、田昌五等《文物》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东下冯考古队、高玮等《考古》 刘起釪《华夏文明》陈剩勇. 《中国第一王朝的兴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
没钱。
二里头就挖了不到1%,
以下摘自遥想当年少年勇:
二里头400万平方米的城市遗址,现在就挖了5万平方米。
只挖了5万平方米的情况下,挖出了:
(一):两座大殿,单座大殿和整个米诺斯王宫遗址差不多大,并且带有完整的下水管道排水设施
(二):一座宝石加工作坊区
(三):一个10000平方米的用了200多年的金属冶炼加工坊区。


这是挖掘区


这是整个二里头文化。
啥?你问我这几十年为什么不挖?你给钱呀~
大家听说过“天网”吗?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走在大街上随便抬头看一眼,是不是发现脑袋顶上就有摄像头?
可能还不止一个。
北京治安为什么这么好,我想跟这玩意关系很大。
这些摄像头背后还有强大的AI随时都在做图像处理,轻易别犯事,犯了事人家想找你也就分分钟的事。
可即便如此,北京的命案破案率仍然没有达到100%,大概是99.9%,这可是命案呐,警方肯定会竭尽全力办案,可即便如此还是有0.1%的漏网之鱼,这就是概率,非人力所能为。
而一旦近期破不了案,积压之后破案率就会直线下降,10年旧案破案率只有不到50%,20年的就剩40%左右了。
这是在中国,你猜“人类灯塔”的命案破案率是多少?
当年破案率常年徘徊在50%多,咱就不说陈年旧案了。
那你说如果3、4000年前有一群人被谋杀了,现在我们的破案成功率能有多少?
而夏人很可能就是被商人“谋杀”了,谋杀之后又经过了毁尸灭迹,3000多年之后回头看自然这段历史自然扑朔迷离。
为什么猜测商人毁尸灭迹?
因为商人是一个宗教国家,他们的神全部是自己的历代先王,从他们以活人献祭的习俗来看,说是宗教狂热应该不为过吧?
这样一个宗教狂热国家有可能容得下另一种宗教或信仰的存在吗?
显然没可能,别说那个时候没可能,几千年后十字军还在试图夷平穆斯林呢。
从这个角度看,商人把夏人从历史上彻底抹掉应该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吧。
那为什么周人没有抹掉商人呢?
因为周人已经摆脱了宗教,《周易》开启了中国的人文主义时代,即便是占卜也要由人来解释,周天子不是神,而是人。
既然已经不玩宗教了,那商人的宗教也就没有威胁了,也是从周开始中国彻底摆脱了宗教,取而代之出现了“史”这个东西。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绝大多数历史文献都是从周开始的,商代虽然有甲骨文,但主要还是占卜记录,宗教相信神就好了,他们并不需要史,又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他们都没有记史的习惯。
好在周离夏只有几百年,并不算远,夏的遗民仍在,例如杞国,想要记史还可以去那里寻访,我猜这就是夏代历史记录的来源。
不过到了秦始皇这里又出了点问题,“焚书坑儒”销毁了很多民间文献,这其中一定包含了大量史籍文献,例如《尚书》就在销毁之列,最后还是通过口传心授才流传下来得,当然后来还有一版是凿墙发掘出来的,这也算是古时候的重大考古发现了。
虽然民间的资料毁了,但秦代官方却收录了很多书籍,其中比较重要的很可能还跟着秦始皇下葬到了秦始皇陵。
例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八索》《九丘》据说是《河图》《洛书》,也有说是《八卦》《九州志》,这倒还好,咱们现在大概还知道是怎么回事。
关键是《三坟》《五典》,据说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文献,要是真能出土,将是对商代之前历史的巨大补充。
就算没有出土《三坟》《五典》,能出本秦代《尚书》也行,毕竟中间散佚了两次,找到原本也是对古史的巨大补充。
另外还有《连山易》,有了这部书,研究夏代就容易得多。
关于夏代其实并不缺少记录,《尚书》、《史记》、《礼记》、《清华简》、《竹书纪年》……各种古籍中关于夏的记录比比皆是。
古人不比今人,人家根本就不需要通过造假激发民族自豪感,那时候讲的是“华夷之辨”,根本没有“跪族”这一说,更不需要求着洋大人认同,那你说编这段历史干嘛?
完全就没必要嘛。
更何况那时书写成本有多高?
不说一字千金也差不多了,关键写出来也没几个人看,就在贵族圈子内流传。
这么高的成本,要名没名,要利没利,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换成你你干吗?
我把500篇干货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这下面的很多回答,明显版本过时了。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定义传统文明?
首先,大部分美国的教材是承认夏朝的,认为中国的开端是2200bc左右。


图源水印
随便一提,知乎很多人还在咀嚼“东方学”的牙惠,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发展停滞”,“文明洼地”,“秦制轮回”,“至圣先师黑格尔曾经说过”。但是你和外国人说这些人家只会觉得你傻X,很明显这些言论都是过时的版本。已经不符合美国的政治正确了,也就在国内能有市场。


美国教材强调中国“与世隔绝”是错误的偏见
图源水印
西方教材或者学术界关于文明的界定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70年代之前,既西方本位制,是不会再世界史讨论两河流域和中国印度之类的话题的。所谓的世界史就是西方史,论证的是希腊——罗马——英国——美国这种一脉相承。
第二个是70年代到新世纪,就是我们熟悉的古文明了,什么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这还得感谢黑人的政治斗争,让我们这些有色人种也能露个脸。这个版本对文明的定义也是西方规定的,比如“有文字”什么的,界限还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国内大部分人都是拿这个版本对文明的定义往夏朝上面套。
到21世纪之后已经是新版本,这个版本加入了很多政治正确元素,使得各种奇奇怪怪的文明也加入了古文明的行列。比如各种南美洲的文明。在这个版本里面,文字早已不再重要,有没有文字有什么关系?这个新体系下评价文明的指数早已变化,权重里面女性权利早已远大于什么文字啊城市啊什么的。甚至对“文明”这个词本身提出了质疑,表明所谓的“文明”背后是对女性的压迫和广泛的奴隶制。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课本在描述一个比较落后的文明时,强调了这个文明对女性的尊重(虽然我们连轮子都发明不出来,也没有文字,但是我们尊重女性啊)
括号里的潜台词是我自己加的~
对于文明的定义,的确是西方的。但是西方已经换版本了啊。国内纠结夏朝有没有文字,就像是纠结win98的软件能不能适配win10一样。有没有留下文字重要吗,要是能证明夏朝男女平等西方立马能给夏朝搬个“最杰出文明奖”出来。
现在西方基本承认,夏朝就是中国的历史,我们国家的人还在疯狂汴京,找文字记录,就好像是王源叼根华子在丁真面前显摆一样,人家根本不care
人家提到论语专门把女子小人难养也拿出来讲,还选了个冷门的国内教材都没有的孔子评价女性的内容。
当然对自己人也没手软,苏格拉底之类的不尊重女性的言论也被拉出来批判了。
这种情况下夏朝留下什么文字恐怕是做的多错的多。
根据商朝大量成熟精美的青铜器来看
我相信,夏朝青铜器一定已经很成熟了
但是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发现,原因只有一个,被商人回炉重新冶炼了,与此推断 再根据商人喜欢大规模人殉祭祀特点看,商人对于前朝的器物文化,应该是不会有保留心思的,应毁尽毁
很正常,毕竟商周的竹简不是上周的莎草纸。
竹简这玩意,保存两千年就已经烂成面条了。
3000年的竹简,根本没可能留存下来。
而所谓的甲骨文,这东西是用来占卜的,不是用来记载历史的。
就像你在新中国的股票预测书里,找不到大清和民国一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入坑了,出不来了,有没有人再推荐点你会翻
历史上有哪些是你觉得很扯淡,但却是实实在
你会相信善有善报吗?
汉语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非常难学的语言之一
为什么网络上都在说隋坡厉害?
有什么好看的小说吗(短篇长篇都可)?
慈禧为啥一定要在死之前也毒死光绪?
匈奴人为什么抓到汉人俘虏后不杀死,反而优
抗美援朝志愿军表现最好的是哪个军?
法国为什么硬刚俄罗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8 09:40:10  更:2024-03-18 09:46:1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