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西方古代军队,如罗马军团普遍装备盾牌,而中国军队很少?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为什么西方古代军队,如罗马军团普遍装备盾牌,而中国军队很少?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什么西方古代军队,如罗马军团普遍装备盾牌,而中国军队很少?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军事
战争
军事史
古代军事
罗马军团
为什么西方古代军队,如罗马军团普遍装备盾牌,而中国军队很少?


现代人复原的戚继光鸳鸯阵画作小议中国古代军队的盾牌与作战起源、定义
在中国的历史中,盾的使用源远流长。在上古神话中就已经出现了使用盾牌的英雄。传说刑天与黄帝交战,被砍掉了脑袋后“以乳为目,脐为口”,一手操干(盾),一手持戚(斧),挥舞不停。陶渊明在读《读山海经诗》中称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盾是防御性兵器。《释名·释兵》解释说:“盾,遁也,跪其后避刃,以隐遁也,”《物理论》说:“盾者,身之卫也。御难之藩墙,守之城池也。”古人作战,左手秉盾以自卫,右手持刃以杀敌。两者配合好,方能赢得作战的胜利。


神话中的刑天形象使用与作战
盾自然也是中国古代军队的重要装备。在战国末期成书的《六韬·虎韬》中,就描述了一支大约10000人的军队,其中约3000人要配备盾牌:
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盾一千,矛盾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战国时期的步兵交战,可以看到一些士兵是使用盾牌的
汉代晁错在《言兵事疏》中,还分析了适合运用盾牌的场合。他认为盾牌和刀剑的搭配,虽然在开阔的地方,这种武器搭配方式就不如更长的兵器。但在一些复杂曲折的地形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盾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铤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隘相薄,此剑盾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


杨家湾兵马俑,可以看到前排士兵都手持盾牌
汉末群雄割据,著名的界桥之战就是实战中成功运用盾牌的例证。袁绍前锋军队用盾作掩护,抵御公孙瓒骑兵的攻击。等到两军距离较近的时候,再配合弓弩发起反攻,赢得了胜利。
绍令曲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敦煌窟北壁中的长条形盾牌
盾牌也同样是唐代的制式装备。李筌在《太白阴经》中列举了唐代军队的数量装备清单,大约有20%的士兵和40%的骑兵需要装备盾牌。
甲,六分七千五百领。
战袍,四分五千领。
枪,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恐扬兵缚[木伐]。
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百面,马军以团牌代四分支。
弩二分,弦三分,副箭一百分二千五百张。弩,七千五百条弦,二十五万只箭。
弓,十分弦,三副箭,一百五十分。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集。


宋代盾牌
在北宋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所修的官方兵书《武经总要》中,则记载了宋代军队所使用的两种的盾牌,从图中可以看到骑兵的旁牌是圆盾,而步兵的旁牌则是长条形的。书中也描述了军队使用盾牌方式,配合弓矢,戈矛。伴随的鼓点变换阵型,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凡教为阵,少者在前,长者在后;其还,则长者在前,少者在后。长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旗,勇者击鼓。刀盾为前行,持稍者次之,弓箭为后行。将帅先告士众,使习见旌旗指挥之节,旗作则跪,举则起;习知金鼓动止之节,击鼓则进,鸣金则止;知刑罚之苦(或作明),赏赐之利,持五兵之便,战斗之备,习惯跪起及行列险隘之路。凡步骑二军之士,备则满数,省则半之,损益随时,唯不得减将帅。凡相拟击,皆不得以刃及。凡步七,逆退限过中表二十四步而止,不得过也。
——《武经总要·前集·卷二》
在北宋五路伐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名将刘昌祚就曾运用盾牌手,弓弩和骑兵的配合,赢得了局部胜利:
遇贼三万馀众扼磨脐隘口不得进,诸将欲舍而东出韦州与环庆合,昌祚曰:「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且为客利速战,古今所闻,公等去此,自度能免乎?」乃谋分军度胡卢河夺隘,牌手当前,神臂弓次之,弩又次之一,选锋马在后。谕众以立功者三倍熙河之赏,众驩甚,响震山谷。昌祚既挟两牌先登,弓弩继前,与贼统军国母弟梁大王战,自午至申,贼小却,我军乘之,贼遂大败,追奔二十里。
——《续资治通鉴长编》317卷


明代盾牌
明代在军事上也同样大量运用盾牌。关于盾牌最著名的战术就是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对发挥各类武器长处和士兵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纪效新书》记载:
今开式于后:二牌平列,狼筅各跟一牌,以防拿牌人后身。长枪每二枝各分管一牌一筅。短兵防长枪进的老了,即便杀上。 伍长执挨牌在前,馀兵照鸳鸯阵紧随牌后,其挨牌手低头执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疑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馀兵仗牌刀遮抵手后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 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要依此法,无不胜矣。


鸳鸯阵中长兵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前进,盾牌手也同时需要其他长兵的掩护。
不仅如此,对担任盾牌手的人员素质,戚继光也同样是高标准,就连不同形制的盾牌,对士兵体形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选兵既得其道矣,其法不过相貌精健,而四十上下皆健也,二十以上皆健也,所用之器,必长短相杂,刺卫兼合。而我之 选士,若无分辨,一概给之,则如藤牌宜于少壮便健,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


武备要略中的标牌手,其实标枪和盾牌的配合也同样出现中国古代军队中。除了明代外,宋代《武经总要》的常阵中也有标牌手的位置
明军的盾牌不仅运用在对抗倭寇的小规模战斗中,也同样运用在攻坚作战。第一次万历援朝战争中,明军帮朝鲜光复平壤时,就有使用铁盾规避箭铳,甚至以丢弃盾牌诈败,杀伤了不少日军人员。


《万历朝鲜战争》梁晓天著 第十三章 P241
个人觉得另一个不错的战例是郑成功入镇江时,曾运用团牌,斩马刀和鸟铳的配合,正面击败了八旗骑兵的冲锋。根据《明季南略·闽纪·郑成功入镇江》记载:
时郑兵前队长枪,次团牌;第二阵倭铳。第一队五十人,前有五色旗一面领之。有滚被二人;滚被者,用一大棉被厚二寸,一人执之,双手有刀。如箭至,即张被遮候;箭过,即卷被持刀滚进,斫人马足。又有团牌二人。五十人内,此四人俱吃双粮。更有挨牌遮箭。前一队五色旗,第二队蜈蚣旗,第三队狼烟,第四队铳,第五队大刀末后。又另用一人敲鼓,头上插一旗。如鼓声缓,则兵行亦缓;鼓声急,则兵行亦急。然多步卒,大兵甚轻之。凡骑兵遇步卒,反退数丈,加鞭突前;敌阵稍动,即乘势杀入,步卒自相残陷,骑兵因而蹂躏:以此常胜。至是遇郑兵,亦用此法。大兵驰骑突前,郑兵严阵当之,屹然不动;俱以团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却三进,郑阵如山;遥见背后黑烟冉冉而起,欲却马再冲,而郑兵疾走如飞,突至马前杀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斫马、一兵砍人;甚锐,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


洋人画下的郑成功铁甲部队结 论
综上所述,盾牌在中国古代军队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在很多时候更是装备量较大的制式装备,在中国古代军事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
同时,笔者也借这此反对一下网上流程甚广的一种观点:认为盾牌的运用会随着盔甲的进步而减少。这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恰到好处的解释了盾牌和盔甲的演变,但是并不适合作为一种公理粗暴的套用在世界各地。比如万历援朝战争中,在攻入平壤明军与日军的巷战情景,弗洛伊斯也在《日本史》中记录道,明军的盔甲存在显著优势,然而当时日军反倒是盾牌使用比较少的一方:
虽然日本兵顽强抵抗明军的攻击,勇猛果敢地奋战,但是日本军队与明军相比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他们的刀在多次肉搏战以后变钝了。明兵的武装非常坚固,日本军队的刀几乎不能造成任何损伤。双方混战在一起,陷入了不能使用铁炮的乱战状态,日本方面的伤亡开始增加。
又或者,荷兰人描述郑成功重甲部队时,也描述他们既浑身包裹穿着厚重的盔甲,却也同时装备的着盾牌:
敌兵使用各种各样的武器。有的把弓箭挂在背上,有的左手持盾,右手执剑,不少兵士双手拿着装在长柄上的大刀。所有的兵,除了两臂和脚露出以外,上半身都穿着铁甲,甲片一片片地重选着,有如屋瓦片。这种铠甲可以保护身体不为步枪子弹所伤,而且还能活动自如,因为它长仅及膝,在各个关节处可以随便屈曲。(笔者注:话说这里防步枪子弹应该是翻译错误,zijdegeweer实际上指的应该是当时荷兰军队一种常用的刀剑。)
——《被遗忘的福摩萨》《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P161


在清末还在发挥余热,同列强军队作战的虎皮藤牌兵
多配备的盾牌道具你给导演加钱?
————————————————
“你给导演加钱”系列可以完美解答知乎上99%的古战问题。
——————————————————
殷墟出土大量的门板大盾。
一直到汉朝,大量重步兵依旧装备盾牌。
因为汉朝重步兵主要是半身甲+护胫,腰部以下膝盖以上部位是用盾牌防御。
东汉时期出现全装甲,全装甲普及后,盾牌也就在重步兵武器里逐渐淘汰了。
只有作为标枪兵或者弩手等特殊兵种副武器
中国古代军队一直大量使用盾牌。
甚至连破口入关屠杀劫掠的满蒙八旗骑兵,在不便携带盾牌的情况下。
他们也会特意的拆除邻近民房的门板和桌板,临时充作盾牌。
我记得他们攻打王永积防守的武定的时候,王永积和民兵守城池,两支明军官兵援军在城北城南的外围街道防御。
满蒙八旗骑兵就把附近村镇的门板桌板全部拆了来。
然后一部分人扛着桌板门板顶在前面承接明军官兵的鸟枪弓箭弗朗机。
另一部分人从两旁街道房屋爬上屋檐,从屋顶进行左右翼迂回,然后射箭,成功冲入两股官军阵中。
然后武定州城头为了阻止清军,干脆连官兵和清军一起炮击,才把两拨人打散,败退的明军官兵脱离战场。
不过依据当时的记载来看,这些扛着桌板门板当盾牌兵冲锋的,应当是满蒙八旗在临近村镇掳掠来的汉人难民。
清军很有一套办法,它们将其中一部分青壮年男子剃成金钱鼠尾辫,然后给刀,由他们逼迫,威压其余难民男女老少向前推进。
被剃了头就有点像被感染成丧尸,如果落到其他乡兵和朝廷官兵手里,被剃头的人也得死。如果他不动手,清军也会从背后射死他。
所以他们只好逼着父老乡亲举着门板桌板去攻城。
清军则会在背后看准机会,哪里的城垛枪炮力度减弱,他们就会从难民墙背后急速骑马驰突过来一轮密集压制射击。
如果能成功压制就上云梯绳钩爬城。
所以,即使是满蒙八旗入关,也需要“盾牌兵”这个概念。
只能说国内影视剧导演太束手束脚,这种场景是不敢拍的。
使用难民“盾牌兵”推进,然后寻找机会骑射压制,然后登城,这才是满蒙骑兵打下关内大多数城市的办法。
所谓乌真超哈,汉军枪炮部队,东亚最强红衣炮队,根本没多少露脸的机会。
来个冷知识:山东微山画像石见有两人使用大盾、刀剑进行比武的画面




回题主。并不是西方古代军队普遍装备盾牌而中国军队很少装备。盾牌这个东西我国古代也是大规模装备的。但是装备盾牌的军士在我国古代一般是轻甲武士及前排作为挡墙的武士,以盾牌作为主要防御工具。


比如上图这个武士,就是无甲武士。以盾牌为主要防御工具。


这张著名的壁画上也反映了古代轻甲步兵使用刀牌作战的场景。


轻甲的长矛兵也同样使用盾牌。


无甲武士执盾陶俑


这张是重甲武士使用盾牌的陶俑。这类军士通常是站在军阵最前面的作为挡墙来使用。盾牌给身披重甲的提供了额外的防御手段。


这个陶俑也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及短戈以跪姿接敌。也是需要站在军阵前排作战的,盾牌是提供了额外的防御能力。


军阵训练图


位于队列前排的执盾军士图
可以看到。在我国古代军队中一般来讲无甲或是轻甲的战士要配盾牌作为防卫武器,以便减少战时的伤亡,而且能减少部队财政的压力。另外位于军阵前排的披甲武士,也通常会配用盾牌来增加自身的防御能力。即便是到了明代因为火器使用日益增多,甲胄作用下降的时候,军队前排仍然要用盾牌来加强军士的防御。
题主之所以有我国古代军队不使用盾牌的现象。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明代后期到清代因为火器的大规模使用,盾牌和铠甲已经不能再提供有效的防御。因此后期军队里很少再使用盾牌这类笨重而又无用的装备。二是我国影视中不敬业而且无脑的导演编剧根本不懂去如何还原古代的战争场景所带来的印象。
我感觉知乎现在大多数历史类问题都属于应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实际上古代中国军队装备盾牌是很普遍的,哪怕很穷,条件不允许,弄几根竹子编个竹盾,或是弄块木板,也总是能提升一点防御能力啊。
因为盾牌在实战中真能发挥巨大作用,主要是盾牌不仅确实能在生理上保护士兵,还能从心理上给士兵一种不用直面刀枪箭矢的安全感。就有点像读大学时的床帘和蚊帐,都能减轻人摔下床的担忧。
很多时候一些军队发动敢死冲锋,也都是持盾冲的,“据险从高用矢石射击,我军几不能支,鋐下马持刀,督将士拥盾殊死攻之”。
具体战例比如1363年陈友谅攻打洪都之战,陈友谅的攻城军队很多就是用的竹子做成的盾来抵御箭矢、落石。
丙寅,陈友谅兵攻洪都之抚州门,其兵各戴竹盾如箕状,以御矢石,极力来攻,城坏三十馀丈。邓愈以火铳击退其兵,随竪木栅,敌争栅。都督朱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通夕城完。于是总管李继先、元帅牛海龙、赵国旺、许珪、朱潜、万户程国胜等皆战死,后俱配享洪都功臣庙。
这里说这种竹盾是“箕状”,可能是指用竹子编成簸箕的形状。
又比如建文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朱棣在夹河与盛庸的大战,朱棣“以骑兵一万,兼载步卒五千,薄其阵”,等到两军将要交锋时,又突然让“步卒下马,攻其左掖。”
于是南军赶紧举起盾牌防守,一时间盾牌层层叠叠,“敌拥盾层叠自蔽”,燕军“攻之不得入”。由此可见盾牌确实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朱棣早有办法,他专门研究出了用来克制盾牌的武器,“上预作木?,长六七尺,横贯铁钉于端,钉末有逆钩。”
就是一种六七尺长的木?,前端有铁定,末端有逆钩。
“令勇士直前掷之,连贯其盾,亟不得出,动则相牵连,不可以蔽。”
然后朱棣命令勇士将这种木?使劲朝南军的盾牌投掷出去,铁钉钉在盾牌上,逆钩又钩住其他的盾牌,这样南军士兵仓猝间就没法灵活运用盾牌遮蔽防护自己了。
“遂乘其空隙攻之,矢下如雨。敌众弃盾,走仓卒,其火器又不能发,我骑兵乘之,而人擣其中坚,敌众乱,皆前奔。”
趁这个机会,朱棣命令弓箭手射箭,箭如雨下,南军举盾士兵顿时慌乱,遂弃盾逃跑。
朱棣则命令骑兵趁势攻击,南军大乱,溃不成军。
中军将谭渊望尘起,遽出兵迎之,鏖战而死。朱能、张武等率诸军并进。上以劲骑掩击敌背,冲贯阵中,与能等合势,斩刈甚众,杀其都指挥庄得、骁将楚智皂旗张等。
又比如永乐四年十月,张辅率军攻打安南,都督佥事吕毅率领前哨进至隘留关时,贼众三万馀依山结砦,掘壕堑,朝明军射来、掷来各种毒矢、转石。吕毅就是“以盾翼蔽而上。”
戚继光的戚家军常用狼筅作为攻击性武器,这很多人都知道。
但也是要搭配盾牌用的,“凡用狼筅,须要节密技坚,杪加利刃,要择力大之人能以胜此者……然后以牌盾蔽其前,以长鎗夹其左右”。
而俞大猷的《正气堂集》也记录了明军各种编制装备,都提到了有专门的盾牌兵,比如一队十五人,一般有两名盾牌兵:
其十五名内,或队长,或写字相间,只用一名,师范二名,轮执大旗一面,旗上有字号,木盾二名,夹钯鎗四名,快鎗二名,虎乂二名,大鈎砍刀二名……
“一枝”军则应配有木盾四百八十件。
毎枝造战车二百四十辆,大佛郎机铳四百八十架,大旗、小旗、木盾、鈎刀、虎乂、砍刀各四百八十件……
很多人研究历史的时候都陷入了严重的理性主义怪圈,坚持认定古人的很多战术和军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产物 古人也都是一群现代的理性经济人,擅长用数据流去分析,但很可惜,这种思维是根本就不符合古人常识,如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类测试喜欢输出一个观点 认为罗马标枪的一大功能就是插在盾牌上让敌军因为过重而丢弃盾牌,但是你看看这穿透 你觉得你被这么刺穿还会考虑弃盾的问题吗?


穿成这样,手都多半钉在盾牌上了。。
还有人坚持认为,罗马标枪头硬化而铁丝部分没有硬化是为了弯曲。。。。我倒是感觉很疑惑不解,一般来说标枪就是一种大规模消耗品,把这么长的铁枪身硬化可以说是相当不合算的,明代有一种一次性骑枪,那就是线枪,也是这种类似的构造,追求一次性穿透敌人铠甲的消耗品长枪:
柄长七尺,粗仅一寸,锋用两脊两刃,形稍扁,至锋稍薄,一谓之透甲枪。造法:锋用钢三寸,左右刃用钢,一尺以下皆铁,从脊分铲至刃左右面平,乃利。至锋更扁,渐宽又渐收,收薄则利,宽则刃入以下不滞矣。最利马上直戳,用法亦如长枪,但终不能御长器,于腰刀互有胜负,得十之五。






借用尚书的图
好,你们愿意坚持罗马盾阵短剑配标枪就是最优解,短剑很适合在密集盾阵中发挥作用。大盾配标枪加上辅助步兵就可以碾压大部分对手 包括汉军。可问题是罗马式战术在后世确实被淘汰了,确实没多少军队再去主要采取罗马人的战术。。。。哪怕中国的刀牌手死活也没有玩起罗马人的短剑。(等待有人抬杠,钓个鱼)
以上视频对罗马军团标枪的分析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性主义陷井,仿佛古人做什么都是有理由的。至于这种战术不太符合常理 那罗马人为何使用?因为古代涉及到军阵,军器方面的抽象概念根本就不构成胜败的主力因素,甚至远没有勇气重要,这个我以后会详细讲讲。
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系统记载了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东海郡武库藏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其中:
弩弓:弩537707(乘舆11181),弓77521,小计615228
矢:弩矢11458424(乘舆34265),弓乘舆1199316(乘舆511),小计12657740
甲铠:甲142701(乘舆379),乘舆铁股衣225两1奇,铠63324,股甲衣□□□万563,铁甲札587299,革甲14斤。
头盔:鞮暓98226(乘舆678),马甲鞮暓5330
防牌:盾102551(乘舆2650)
枪:铜戈632(乘舆563),矛52555(乘舆2377),乘舆鈒943,铍451222(乘舆1421),戟6634,有方78393,锻24167,小计614546
刀剑:剑99905(乘舆4),泾路匕首24804,锯□刀30098,刀156135,大刀127(232),小计311069
斧:铁斧1132(136)
注:乘舆通与,也就是指皇室拥有的器物。另,西汉太守设武库,都尉也设武库,边郡的都尉不止一个,武库也不止一个。这只是东海郡的武库。
一个郡的武库里就有十万余面盾牌。如果这都算中国军队很少装备盾牌的话,能不能告诉我罗马他有几个师,啊不,有几个重步兵军团?
题主把问题里的“中国”俩字换成“日本”还差不多。不普遍装备盾牌的也就鬼子了
你这结论怎么出来的?
看电视剧?
中国的刀盾兵是全世界剑盾类兵种淘汰的最晚的,因为中国藤盾性能非常好,快中国盾牌少纯粹是影视作品的缘故。
首先,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盾牌的很多啊。


这是出土的秦代的盾。。
再说从汉朝开始盾牌就是步兵乃至骑兵的标配。说个题外话,关羽的亲兵就是刀盾手。
到了唐朝,盾牌更是被列为常规装备。
横刀为唐军近身肉搏利器,即所谓“唐样大刀”,刀身窄而微弯,是后来日本刀的鼻祖。陌刀是唐军步战利器,陌刀也称拍刀,为长柄两刃刀,长约三米,类似三尖两刃刀,主要是精锐的士兵使用,威力很大,唐军名将李嗣业是陌刀好手。
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以上出自《新唐书》
到了北宋时期,为了应对契丹和西夏骑兵的冲击,面对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北宋又采用了弩盾结合的战术:“牌手当前,神臂弓次之,弩又次之”。这种战术就是通过巨大的步兵方盾,来保护己方的弓弩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弓弩优势。
再往后说,清朝鞑子到后期还在做靠盾牌挡子弹的蠢事。
题主觉得中国军队很少用盾。可能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将领更喜欢机动性高的骑兵吧,而骑兵多半用的是小圆盾等不是很明显的盾牌,甚至是臂盾。
步兵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洲军队,就像你说的罗马军队基本都是选短腿步兵,靠组方阵打仗,自然用的都是人高大盾,更加显眼一些。
中国古代步兵很少有结龟壳阵的打法,但是你要是看一看唐兵书的话,里面也会有结阵的演示图。外围也基本是一圈盾。
但是中国古代战争有名的战役基本没有靠结阵慢慢推进打赢了的。基本都是依靠着将领高超的技巧,士兵超高的素质;或包抄,或诱敌,或水火双攻,或一手漂亮的运动战拉扯等等。是不会有一排王八阵互相拿长矛戳的经典战役的,那太low了。
毕竟说到战术战略,中国是老祖宗,一本《三十六计》成就了多少名将。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听说过吧?
藤甲兵装备的藤牌,就是一种盾牌,
小说这么写,其实是有现实基础的,
在《三国演义》流传修改的明代,军队大量装备盾牌,
只不过在称呼的时候,一般比较简略,只说“牌”,不说盾,
所以说“藤牌手”“刀牌手”,
不说“藤盾牌手”“刀盾牌手”,
明代军队,不仅步兵配备盾牌,骑兵同样配备,
甚至还有“车盾牌”,
就是一辆大车,上面装载巨大的盾牌,
时人称之“无敌神盾”,
如果同时装备几十辆“车盾牌”,
就能在军阵前方形成一面巨大的盾墙,
足以抵御远程弓弩和火铳,
因为盾牌不是人力托举的,不会疲劳,可以长时间部署,
步兵盾牌的形制,一般有方形、燕尾形、圆形,
方形盾牌和现代防爆盾很像,用来组建盾墙,
燕尾形是盾牌上方有缺口,便于举盾的时候观察,
圆形盾一般都比较小,单手持窝,便于战斗,
骑兵盾牌一般都是圆形盾,小而轻便,便于骑兵突进时抵御弓弩;
盾牌一般都是木质的,杨木、桐木,并不十分挑剔,
也有藤牌,《三国演义》里的藤甲兵并不是虚构的,
藤牌一般都用手指粗细的藤条,编织而成,
明代戚继光的鸳鸯阵,就大量使用藤牌,
在作战中,盾牌往往和标枪、火铳配合使用;
一般都是前面的人举着盾,后面的人投掷标枪,发射火铳;
明代军队大量配备火器,所以这种战法很常见,
盾牌还可以用来单兵战斗,
就是一手盾牌,一手单刀,
在明代也是单兵的重要训练内容。
其实答主总结的有一定道理。。。
中国军队战场近战主武器是长杆(先秦戈戟,后世长枪)然后才是刀盾或者剑盾
而欧洲部分时期比如罗马军团部分时期近战兵剑盾是主流
长枪多于盾牌主要原因是对手骑兵或者车兵比较优秀,或者平原野地对战
盾牌多于长枪主要是对手投射武器多,或者山地丘陵作战
另一方面,欧佬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
从锁甲到板甲的进化,盔甲防御力提升,欧洲军队逐渐把盾牌取消,解放双手方便用重武器作战
盔甲水平不足或者防护面积不太大的情况下,对盾牌的需求会更高
因为西方电影导演制片人预算充足且分配合理。
我们的预算要么不足,要么就是大头给了流量了。
所以盾牌这些能省就省,好歹有把刀,没让你空手就谢天谢地了。




当然,有时候没刀有个刀把也行。


古代冷兵器那点事,大家都是人,发展演变历史基本都差不多的。
谁打的仗多,规模大,生产力水平高谁就先进。
你猜谁打的仗最多?


打这么多仗,怎么可能没有盾牌!
有那么多史料,文物,研究报告你不去看,非盯着电视剧干啥玩意。
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古代盾牌文化展
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


有没有可能,有时候我们说别人村战并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而是实事求是的一种说法。
要以93年湖南郴州马田两个村打起来的规模来说,说村战搞不好还是夸大了。
一般认为 盔甲越好,盾牌越少。提问人你认为的答案呢


殷墟就曾经出土过青铜盾牌,一直到汉朝都出土出方形的铜盾。
不过这种金属盾牌都不会太大,40㎝x30㎝左右。用途基本上应该也是为了格斗设计的;也有人认为有可能是吓唬敌军用的。
我们先民聪明,掌握“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比古罗马古希腊人早。青铜剑虽然无法铸造得更长,但是我们可以发明戈和戟,这样就不需要贴身格斗了,一舞一大片。
其实真正意义上用于防箭的大盾牌,东西方是一样的,都以木革为主,讲究一点的,表面及周边加以固定。


青铜盾牌
古希腊战士的盾牌是木头制造,表面蒙上铜皮。罗马军团士兵的盾牌是胶合木板,表面蒙以牛皮,其实都差不多。
因为真的用纯铁或者纯铜的大盾牌,那玩意太重,携带是否方便不说,就那些金属原料,在古代,放在哪个国家都会成为重要的经济负担。
如果非要说东方特殊一点 ,我们南方喜欢用藤条编制盾牌,这些藤牌经过桐油浸泡晒干之后,坚硬如铁,关键它还轻。
大清利器——虎衣藤牌兵,就是那种拿着藤牌和片刀的敢死队,曾经打得哥萨克骑兵灰头土脸。你让他们换个铁牌试试呢?估计得被马踩死一半。
也就是说咱古代,是没有铁盾的,绝大部分应用到战场的盾牌,这全是木头或者藤条制作而成的。


那么这事其实在戚继光所写的《纪效新书》当中他就有说明。
木加以革,重而不利步。
瞅见没木头加革,人家这都嫌弃这分量太重,不利于步兵使用。
所以戚家军所使用的盾牌,是藤牌,用藤条制作而成。
这玩意不仅轻便,而且防御力还不错,抵挡个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啥的,没啥问题,挡三五枪火铳啥的不在话下,当然在多了,这就有点吃力了。
就算是这样,还是被后来的康熙给借鉴了一把,变成了后来虎衣藤牌兵,拿到雅克萨战场上打俄国人去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好奇:“这南方有藤条,能整个藤牌出来,那么这北方咋整啊?压根就没有藤这东西。”
没办法,这北方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木盾了,搁木盾上边蒙上皮革上的进行防御。
当然这木盾最好选用的木头是柳木,柳木比一般的木头要轻便,但这种盾牌不仅重,而且防御力比藤牌要低一个档次。
这也是戚继光在他《纪效新书》当中提到的,但北方这块没办法,只能以柳木加革代之。


其实在更加早期,也就是汉朝的时候,他发明过一种叫做钩镶的物件,这东西他是结合钩子和盾功能的一种兵器,这玩意是铁做的,小一点。
在作战的时候,他必须配合环首刀使用,不然这就是个废物。
您千万可别被电视剧里边那战争场面给带歪了,搁电视剧里边,那士兵您别说是铁皮盾牌了,士兵能举着金属盾牌,一边吼叫着,一边冲锋,还能时不时的挥刀子砍人。
要真是那样的话,这士兵早累趴下了,不用敌人进攻,自己拿刀子往脖子上捅就完事了,打啥打?
金属盾牌,这玩意一般作为礼器搁一边,让大家伙瞅的,要真有金属盾牌,那都是格斗场上,栓在胳膊腕上比拳头大两圈的物件,再大他这胳膊也就抬不起来了。
所以盾牌这玩意,可不是一味的强调防御性,它还讲究轻便性,这俩缺一个,这盾牌都做不出来。
历史书没怎么读
电影看的也少




题主,你是如何得出古代中国军队很少装备盾牌的?
是真不知,还是明知而故意问之?
你这说的,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么广泛传播的故事难道不足以证明盾牌广泛的使用么?
古代有个成语,叫做大动干戈[1]。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这个叫做戈,你猜“干”指的是哪个?


“干”的本义是盾。一直到战国时期,六国文字都用“干”,只有秦国用“盾”。秦统一六国后,“盾”才取代了“干”。但“干”字的本义仍遗留在一些固定用法中,如“干戈”。。


传说刑天因与黄帝争夺神位,被砍掉了头颅。刑天以双乳为目,以肚脐作口,持干戚而舞。
舞的就是盾牌。
话说你是电视剧看少了还是博物馆看少了?
电视剧你看看大秦帝国,虽然那小说纯属现代人编的,但是电视剧的服化道还是有值得夸奖的地方的。
我记得秦异人跟吕不韦回国的那段镜头,就有秦兵是如何列阵用盾牌抵御赵国骑射镜头的,这段很精彩,你可以看看。
至于实物,博物馆里也有啊。


在么你知道戚继光吧?他搞的鸳鸯阵终极形态,配备多位火枪兵,盾牌应对投射武器。但实际上真正对抗重骑兵比较有效果的,是后方的长柄武器。


参考^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5%8A%A8%E5%B9%B2%E6%88%88/142987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7 10:43:36  更:2024-03-17 10:49:0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