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林如海为啥不过继一个儿子?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林如海为啥不过继一个儿子?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之所以有这样疑问,是因为我觉得林如海过继子嗣、续弦对黛玉的未来最好。 我的设想是林如海过继一个儿子(林家虽然人丁稀少,但不至于连个旁系都没有),岁数要…
知乎上不常说只有男人最懂男人吗?
而男人是利益动物。
知友们可以尝试一下代入一下养子视角上知乎来提问:
提问:养父死了,我继承了大宗遗产,但有个常年生病的姐妹,我该怎么办?
问题说明:这个姊妹没有血缘关系的,每个月看病要花一大笔钱,出嫁又要花一大笔,还要请一大堆丫鬟婆子照顾她,好肉疼。不给她花钱我又怕被人戳脊梁骨。不过她长得很好看,要是被哪家权贵看上,嫁出去说不定能结个豪门亲戚。不过我跟她也不太熟,她嫁得好未必会帮我。有没有办法让她死快点又看不出痕迹(划掉)?
————更新线—————
已经送到庙里修行了,谢谢知友们出的主意。感谢
boy help boy。
一个富裕的外婆大概率要比同族莫名其妙的堂兄弟靠得住。
----实在忍不住的更新----
评论区一些评论我看得都想笑。嗯,黛玉不被堂兄弟吃“绝户”,就一定会被表兄弟吃“绝户”。天下乌鸦一般黑,外婆终归靠不住。女的没爹没老公就是寸步难行,必须被吃干抹净。
我这么说,红楼梦这本书,凡书里没明写的,由读者脑补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作者的意思,而是读者内心的投射。那么盼着林黛玉被吃“绝户”的读者们,我只能为你们鼓掌。依照你们这种脑回路,贾母的存在就是巨大的Bug,她一个老女人,是怎么能做到让贾府上上下下一帮老爷们都听她的呢?这明显不科学啊!噢噢噢,我忘了,她的存在意味着贾府老爷们都不行了,这就是贾府败落的表现。正话反话我都替你们说一遍,最后我总结一下:女的不被男的活欺负到死,就不合理。
大清时候的男人,那脑回路都还不至于此。
我怀疑很多人根本没看过《红楼梦》。
先上脂砚斋系统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原文: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全套3册)》【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_中图网(原中图网)?www.bookschina.com/8313466.htm?fy=10104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
上述段落很明白地说明了林家的情况:
1、子孙有限但还是有,与林如海本人都是“堂族”;
2、林如海年过四十之时,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又在去年夭折了,注意,这里其实没有说这个儿子是否由嫡妻贾敏所亲生,贾敏是病死的,没有明确说她是否是因为死了亲生儿子抑郁悲伤而终;
3、只明确说了贾敏生得一女,叫黛玉,五岁;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大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云不往?”
4、明确说了,林如海主观上没有续娶之意。
那么林如海为何不过继一个儿子呢?
其实我挺好奇你们为啥会以为过继个儿子真就那么好?
题主说“林如海过继子嗣、续弦对黛玉的未来最好。”????
恐怕并非如此,这样反而更大可能会害了林黛玉。
我们看看古代的实际情况。
首先,过继一个是完全可以的,没毛病,林家的子孙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书中明白地说了与林如海是“堂族”,不是什么联宗的,只不过不是“亲支嫡派”。
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可以从这些“堂族”里合法地过继一个男丁作为继子,有继承权,这不是随便收养一个异姓义子能比的。
我就拿明代刑部的官方说明举例:
成化十五年十一月壬辰,刑部奏:其军民人等告争继承者,必择立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若众子无嗣,必先尽同父长房之次子,如长房无子,然后以次及于众子。又次及大功、小功、缌麻至亲之次子。如俱无次子,方立远房昭穆相当之人。其长子无嗣,亦尽同父以次长房之次子,然后以次及于其余。
若无子者,生前或择其人自幼抚养长大、已立为嗣但不系异姓、尊卑失序者,仍旧承继,不许宗族告争。
注意了,生前安排好和没安排好是两种不同的情况,黑体部分是说,如果你无子,生前选择宗族男丁自幼抚养长大,只要符合尊卑伦理(即你不能把辈分搞乱了),那么他就是合法的“继子”,有合法的继承权。在古代这么干的也有,举两个例子:
工部右侍郎谈伦奏乞以过继子入国子监读书。
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孙仁继子铉援例乞为国子监生。许之。
这么干看起来挺好,但在实际情况中,“继子”多是其亲生父母用来谋夺家产的工具而已,还不如“义子”和女婿靠谱。
拿实例来说明。明代成化年间,浙江巡按刘魁在奏疏中就提到了过继的问题:
成化二十年九月乙酉朔,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刘魁言五事:
浙江军民有无子而与女婿、义男共力起家者,有女婿、义男因妻父、义父微业起家不忍背去者,而同宗之人次应承继,往往利其财产,计嘱官府引例告争立继。既得其财产,多有不念其起家艰难而浪费所有。既正其名分,多有不遵其教令而亏损孝道,甚至凭藉本生父兄势力制其所后之亲,绝其亲属交际,而不许往来,逐其义男、女婿而不得同处,节其衣服、饮食而不容其典卖田宅。
其间又有同胞兄弟、同服之亲幸其无子,而不以子继之,待其死则逐其妻女养子,而并其财产者。
伏睹律令,乞养子孙亦有合得财产养老,女壻亦得与继子均分,子孙不孝,罪无亲生过继之别。
今后立继,服无相应者,宜听择其次,继子不得乎所后之亲者,听其别立。
若义男、女壻宜所后之亲者,听其相为依倚。无子之人家,贫者听其卖田自赡。
浙江巡按上疏说这件事,就说明这种白眼狼“继子”的情况在社会上其实很普遍。这些继子凭借亲生父兄的势力谋夺其继父的财产,驱逐老人的养子和女婿。
再举个活生生的白眼狼继子实例:
定襄伯郭嵩,尚宝司丞郭武之子,以叔定襄伯登无子继其后,任锦衣卫散骑舍人。登西行时,留家眷与嵩管顾,嵩悉窘其衣食,登妾至有缝纫自给而濒于死者。登还,自叹作诗,悼己无嗣,而以枭獍比嵩,欲黜之,以其婚于会昌侯,而侯尝活己于难,遂隐忍赍恨而没。嵩因请于上,得袭其爵,命理南京前府事。
定襄伯郭登没有儿子,就过继了侄子郭嵩作为后人,有一次郭登去西边打仗,把家眷留给郭嵩照顾,郭嵩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郭登的小妾甚至要自己缝纫养活自己,差点死了。郭登回来后,作诗感叹自己没有子嗣,将郭嵩比作狠戾忘恩之人,打算废黜他,但郭嵩和会昌侯是姻亲,于是只得隐忍,恨恨而终。
如果林如海真过继个远方堂族的男丁作为继子,一旦林如海去世,那么林家的一切都该由继子继承,林黛玉也要依附于这个所谓的“弟弟”。而这个“弟弟”背后往往是有其亲生父兄的,到时候人家一家子会怎么对待黛玉呢?你们觉得他们有多大概率会比黛玉的亲外婆对她好?到时候林黛玉落得跟定襄伯郭登的家眷一样的下场不是没可能。
除非收养的那个宗族继子全家死绝了,就他一个,这种情况可能就接近于上文所说的“义男”,一般都是从小就收养的孤儿。
但比黛玉还小的弟弟,其亲生父兄全家死绝的概率有多大呢?即使如此,我也不看好他会比黛玉的亲外婆要好。
我们换位思考,你是跟你的外婆亲,还是跟一个从没见过面的远方堂兄(很可能是共曾祖、高祖的那种族兄)亲,就因为跟你一个姓?
实际上我们通过浙江巡按奏疏中的“浙江军民有无子而与女婿、义男共力起家者,有女婿、义男因妻父、义父微业起家不忍背去者”可以推测,大多数女婿绝对要比什么继子要好,毕竟是共同生活的夫妻。
所以林如海的安排相对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不为了所谓的“香火”虚名而给黛玉埋雷挖坑,将其托付给最是疼爱黛玉的外婆,希望能在黛玉长成以后安排一门好亲事,和女婿成立家庭,好好的过日子。至于之后的事情,不是他能考虑到的了,封建社会,女子总是要依附于男人,没办法。
其实古代儒家士大夫官僚往往将传承“香火”看得很重,总是希望死后能有人逢年过节地祭祀自己,林如海没有这么做,也算是对女儿黛玉格外疼爱了。
最后,按照《红楼梦》所写,林如海最后没有过继儿子作为自己的后人,那么他死之后,其家产的归属很可能会有争议,他的远方同宗亲戚难道不会来“告争继承者”吗?贾家可不姓林,黛玉又是女子,且未成婚,那么贾家是如何解决的呢?贾琏使了什么手段才吞下这比遗产?以大欺小?以官欺民?或者是在林如海死之前已经有过什么协议?
毕竟继承遗产是有规矩的:
其军民人等告争继承者,必择立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若众子无嗣,必先尽同父长房之次子,如长房无子,然后以次及于众子。又次及大功、小功、缌麻至亲之次子。如俱无次子,方立远房昭穆相当之人。其长子无嗣,亦尽同父以次长房之次子,然后以次及于其余。
武则天的亲兄弟等他们爹一死马上把后妈连同异母姐妹赶出家门了。
因为林如海真心爱女儿而不是想要一个所谓“祖宗家业”“香火传承”“逢年过节两根香烛”
吃绝户往往不是发生在乡邻之间,而是发生在同宗族的大支和小支之间。
因为过继只会让林黛玉死的更快,林如海死了之后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林黛玉就会马上死去。
我问你个问题,为什么续弦要对林黛玉好?为什么过继子嗣要对林黛玉好?
林黛玉再怎么样出嫁也要几千两银子的嫁妆,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后娘为什么要对她好啊?
楼上还有人说给她养到十六岁随便嫁了。养到十六岁嫁了不得上万两银子?直接弄死不是更好?
过继的孩子人家林如海一死就把亲爹娘接过来孝顺了你信不信?
娶了后娘人家林如海一死带着家产改嫁了你信不信?
尤二姐尤三姐,人家是亲娘啊,亲爹在的时候还给她们定个亲事,亲爹死了,亲娘带着她们改嫁了,让她们陪姐夫睡,靠她们俩卖身换银子。
秦钟,人家亲爹死了,死前留下几千两银子。然后秦钟生了病,没几天就病死了,死前身边围的可都是亲戚。你猜这些亲戚会不会给秦钟找正经大夫治病?
我可以不用折磨林黛玉啊,明面上我可以对林黛玉特别好。
林黛玉是要天天吃药的,每天都要吃人参养荣丸。
人参多贵啊,我给林黛玉人参一断,或者换个药方子,林黛玉很容易就死了。我可以做到一点痕迹都没有。
我对外就报夭折,说林黛玉因为父亲死了伤心过度,感染风寒一病死了。身边贴身的奴仆伺候不周,找个人牙子卖了。谁会为林黛玉伸冤?
林家在苏州,林黛玉死前还能越过林家的奴仆给贾家报信?
等林家的报丧信传到京城贾府,林黛玉都下葬了。
贾府能怎么样,这孩子天生身体就差,夭折不正常吗?
说来说去,林黛玉唯一能依靠的还是外祖母家。那早早把林黛玉送去外祖母家有什么不对?
贾家有钱,林黛玉在贾家,一年四季吃人参养荣丸,天冷了穿的是白狐狸皮的大氅,住的是为接驾贵妃准备的潇湘馆,生病了是几个太医来回伺候。
你不会觉得如果她有个后娘和继兄,这些钱还会到她手里吧?
理论上大明律孤女有继承权,即使有嗣子也有财产保护,清朝更甚
然而实际上嘛?——你说大清律我都觉得好笑·jpg
林如海一脉单传,和其他林氏族人有点香火情就不错了,过继一个儿子,指望他和他亲爹妈每天真金白银买药给病弱的孤女林黛玉养身体?到了十六岁再花几千两做嫁妆把林黛玉嫁出去?
白花花的银子发给药罐子,造孽呀!
信他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呢!
林家没有亲支嫡派,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家就算有亲戚,也是远亲、或者可能是联宗的。那么这个过继的人选怎么挑?
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过继一个人过来其实是很危险的。鉴于林如海的身体状况,我们默认他过继一个年纪比黛玉大的。
然而,继子和黛玉之间能有兄妹之情吗?他会照拂黛玉吗?是否根本目的是吃绝户?会不会为了财产倒逼黛玉?
说实话,这样过继来的人还不一定有荣国府对黛玉更亲厚呢,毕竟论亲戚关系也是荣国府更近一点。
即使真的过继了,继子如若尚未婚配,家里也没有女性教导黛玉,也没有人带她出门访客,以后黛玉的婚配情况就是非常危险的了。
对于我们来说,荣国府千不好万不好,这是因为我们开了上帝视角。
但我个人认为对于林如海来说,荣国府实则是最佳的托孤人选:1. 荣国府豪富,不会觊觎林家绝户财 2. 荣国府有贾母,势必待她亲厚 3. 荣国府有年长女性,可以教导黛玉、带她出门见人。
因为作者没想开林家支线,林如海只是塑造林黛玉身份背景一个工具人。
把逻辑理清楚一点。
是因为作者想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主角,所以才有了无后的林如海。
而不是为了要让女主背景硬一点,所以该让林如海过继子嗣。
如果作者一开始就不想把林黛玉设置成孤女,那他直接写林如海不死,再写一个靠谱的林哥哥不就行了?
还写什么过继不过继?
你为什么会以为过继一个孩子会让林黛玉过得更好……
过继一个孩子,那孩子没有自己的爸妈吗?林如海一挂,孩子的爸妈一过来,他们又是一家人了,林黛玉一个外人,还待在这里干什么?
身体又不好,还老要吃那么名贵的药材,简直浪费他们亲亲儿子的钱。
长期生病,日子长了人家还要怪你把家庭都带衰了。
怎么会有人以为有了弟弟林黛玉会更好,对宗族有什么误解?
《儒林外史》看过吗?知道严监生吗?
严监生死前非要把两截灯芯挑掉一截,真的是因为他是个吝啬鬼守财奴吗?
得了吧,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霸占了穷人的猪,又让儿子打伤了人,被人告上衙门,自己逃跑了,是谁给受害人赔钱的?是严监生啊!
严监生的夫人生了病,他一天请四五个大夫给她看病,从来没有提过钱的事,这是吝啬鬼的样子吗?
他既然不是吝啬鬼,为什么死前还撑着最后一口气要让家人挑掉一个灯芯呢?
实际上书里是给了答案的,就在这一章的结尾:
争田夺产,又从骨肉起戈矛;继嗣延宗,齐向官司进词讼。
严监生的一生就是被他哥压榨的一生,他排行第二这件事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委屈与痛苦。
他把两截灯芯挑掉一截,也正是因为他死前不想再见到「二」这个数字。
他也很明白自己死了之后,他的夫人独自带着儿子一定会被他哥欺负。
不久后他儿子也病死了,只剩下他夫人赵氏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家产。
他哥一回来,马上就叫人把自家东西全搬到严监生家里,说是要把自己儿子过继给赵氏当儿子,实际上却是要把赵氏从大宅里赶出去。
赵氏只好报官,在公堂上严贡生还威胁要把她卖了。
这就是真实的宗族,没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戏份,多的是人吃人的悲剧。
赵氏一个成年人都斗不过人家,黛玉当时还是个小孩子,拿什么去跟人家斗啊?


很难。因为林黛玉是亲生的。爹即便过继续弦也会给她留大笔钱财。
小儿抱金过闹市,那么她就会死。
她在贾府,贾府还算有钱,不至于为了钱害她性命,,加上她外婆人还不错
如果她有继母,她就不会进贾府。没孩子的女人,如果像邢夫人那样,油锅里的钱都要捞出来花花。林就死了。如果像尤老娘那样,她就惨了
有继弟,她死的更快。继弟,是继承家的,她死了,她的那一份都是继弟的。继弟小,继弟父母可不小。
林如海:一群被当牛马,没摸过女生手的货色,来怀疑我这个年纪亲亲就当了探花郎(全国第三),娶了国公府千金的人,还是皇帝心腹的人的智商?
因为他只是个工具人。
他可能也没想到自己挂的这么早。而且他其实还是一直在造男性继承人的。原文里提过他有妾室,我记得黛玉有个庶弟后来死了。
也就是说他又不是不能生,自己生个亲的不是更好。
就从古代视角来说吧。
古代男人更不爱过继子嗣。
别急,我知道大家一定会举例各种古代过继和现代重男轻女的实例。
拒绝过继和重男轻女不冲突,古代男人拒绝过继的原因,正是因为在古代拥有生子福利。
首先是一妻多妾制度,其次是人口贩卖合法。
无论男性的年龄多大,身体如何,只要掏出几两银子就可以买个年轻女人生育亲生子嗣,在宋代还有相应的“租妾制度”,即典妻典女,男性可以雇佣一名女性为妾,租期三年~五年左右,妾如果为这家生下孩子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孩子留在男方家中,妾拿着银子走人再嫁。
什么,你说连几两银子都没有?
你不会以为过继真的是为了“延续香火”吧?
那更没人愿意过继儿子给你了,跟着你受穷啊?


事实上,即使正妻无子,古代男性也更偏向纳妾生子,而不愿意接受过继,更多的过继行为,其实发生在男主人死后,宗族选人继承男主家产,或是小孩的双亲夭折,被同族收养,前者是《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原型周和继子,后者是《三国演义》中的袁绍。而且在古代,过继更像是宗族“吃绝户”的前奏。
可以说,“过继”也是宗族吃绝户的委婉操作,很多古代男人也不是自己想过继子嗣,而是被宗族、亲人逼着过继,虽然他们所用的理由大多数是“留你血脉、吃点香火”,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理由就是看中了户主的家财、名望。
如果是没钱的族人,他们才不会着急上火地谋划过继呢,死在路边都不会多看一眼。
比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死后,小儿子也发病去世了,大哥严贡生就想要舍出了一个儿子过继给他,还叫嚷要卖掉严监生的老婆赵氏,这位大哥的主意,正是借着“嗣子”的名头,合理占有严监生的所有财产和房舍。


因为林如海不想,因为林如海不需要。
古代人过继儿子是为了什么,很多家庭为什么会重男轻女?
是为了有一个男丁照料家里的妻子女儿,照顾家人吗?
不是!
是为了家族的延续,更是为了让祖宗在天之灵有子孙可以祭祀。
在古代女子被视为外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个落后又迷信的观念:女子给祖先上供的祭品香火,会变成石头,祖宗们收不到。只有男人们的上供祖宗们可以正常享受。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明明祭祀用的美味菜肴是家中女子置办,但依然只有男子可以进祠堂祭拜祖先,请祖宗享用子孙供奉的香火。
过继的本质是交易,以我的家产换你做我家的子嗣,以后世世代代为我家祖先供奉香火。
既然是交易,就和合伙做生意是一样一样的。有守约的自然就有毁约的,当然也会有黑了心肝吞没家产还倒打一耙的。
那么林如海对自己没儿子的看法是什么呢?他说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意思是天意要如此,那就算了。
没有儿子就没有儿子吧!以后的日子里如果还能有儿子,那自然是好事。如果没有儿子,那也不强求。
林如海没有非要有儿子的执念。这位《红楼梦》里惊鸿一瞥的林探花竟然有不输于现代人的开明,他不重男轻女,也没有把林家的香火很当一回事。
相反,他反而觉得女儿林黛玉聪明清秀,可以当继承人养育,完全可以抚慰他子嗣不盛的遗憾。
原书中林如海从发现自己生病,到病重而亡,足足过了将近大半年时间。如果林如海真的是那种偏执迂腐于祖宗香火家中一定要有男丁的人,这中间他完全可以派下人四处打听寻找族人过继。
如果是担心继子对女儿不好的话,提前分一部分家产给亲生女儿,再让女儿去外祖母处,再分一部分给继子,行不行?是不是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林家并不是一个族人都没有了,紫鹃说得很清楚。她说林家族人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紫鹃一个贾府里的二等丫鬟,她怎么知道林家的事情?
自然是林黛玉告诉她的,林黛玉把紫鹃当知心大姐姐,什么都肯告诉她。紫鹃也把林黛玉当贴心小妹妹,什么事都替她细心打算。
那林黛玉又怎么知道族人的事情?
当然是林如海打听清楚了告诉林黛玉的。
林如海在生前仔仔细细告诉唯一的女儿她将来的依靠是什么,会面对什么困境,林家如今是什么模样。
林如海把林家所有的财产都交付给女儿,只希望她以后能在亲外祖亲舅舅家过得舒服快乐。
那很多人说了,林如海怎么保证他死后,远亲族人不来争夺家产,贾家不来吃绝户呢?
这是两个问题。
我先回答第一个,林如海怎么保证林家族人不来争夺家产。
大清律例·户律: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
林家独门独户,没有族长依律议立。远房族人有,但不在苏州,林如海也没有通知他们自己病重的消息,就算想来争财产,时间上他们来不及,亲缘上他们也没有合法性。
那么万一呢,万一就有林家远族来人争抢财产呢?
此时官场黑暗,林黛玉一个弱女子,怎么保证她能享受到她应该拥有的财产继承权呢!
为此,林如海和贾母达成了默契,贾母派出贾家当时最能干的人过来帮忙。
谁啊?
贾琏!
贾琏于世路上好机变,又背靠贾家的权势。有他帮忙坐镇,那些无权无势的远亲就算有心有胆想过来揩油,也会毫无办法。
用蛮力抢吗?林家下人贾琏带过去的下人都是吃素的?
论法理吗?法理不支持。
告官吗?就算官场黑暗,官员们受贿就肯徇私枉法。他们能比林家给的多比贾家权势大?
从林如海写信给贾母的那一刻开始,林家财产就稳稳捏在黛玉手中了。
那么林如海怎么保证贾家人不来吃绝户呢?
很简单!
贾母、贾政!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两位的名字立刻就明白了!但我还是要解释下。
首先贾母对林黛玉的爱,在全书中,仅此于林如海贾敏夫妇。只要她在世,就不会让亲亲外孙女吃亏。其次贾政是个品格端方的人,他和林如海之间互相欣赏互相信任。他必然会善待自己的外甥女,也不会让林黛玉被欺负了去。
最重要的一点,开局贾家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你说贾家会穷到打亲孙女亲外甥女的主意?
你说好景不长,贾家也有可能有落魄的时候。当然当然,那么谁家是永久基业一辈子不倒呢?
皇帝还轮流,朝廷还时常换呢!
有嫡亲之人的护佑(贾母)、有忠厚老实人保驾护航(贾政)。林如海不迂腐,也不重男轻女,他深爱自己唯一的女儿,为女儿的未来选择了一条最优选。
而林黛玉从来也没有辜负父亲林如海的期望和栽培,什么应制诗,什么管家什么御下,信手拈来完全不在话下。如果不是时代环境的束缚,她如果能立出去,真的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
有人说林如海没有算到贾赦是个会出卖自己女儿迎春的人。
首先,孙绍祖本来就是人品欠佳的流氓。他的话并不可信。
其次,有句话叫人算不如天算。林如海也没有想到贾家败落的那么快。按照正常筹划,林黛玉只要在贾家待到及笄,婚后自然是过自己的生活。就算是嫁给宝玉,那也是分房单过(不是分家,是分房)。她有自己的财产自然能过得舒舒服服。
贾家败落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不能指望林如海开天眼。
我妈生了我之后,无论如何不肯再生二胎,她知道我爸我爷爷奶奶全家都重男轻女,如果她二胎不慎生个男孩,我的人生会变得非常苦。
你问对了,这就是曹雪芹给女主黛玉开的闪闪发光的纯纯金手指啊!母亲贾敏是荣国府千金大小姐、贾母最疼的小女儿,含着金汤匙娇养长大。父亲林如海是世袭列侯之后、探花出身的皇帝重臣--更关键的是,林如海不光出身高贵和才华能力了得,还对亡妻一往情深和爱女如命,这些都在书里明白写了。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妻子故去后,如海再无续弦之意,如果这都不叫故剑情深。。黛玉是父母掌上明珠,父母感情又深厚,曹雪芹就是要把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赐给黛玉。所以,当黛玉失去双亲后,才更加思念父母,这是一个在父母细密呵护里长大的孩子。
em,不过继才是保证黛玉利益。网文的嗣子,抹除了潜在风险,是真空里的球形嗣子,用不上。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林如海引入陌生变量,风险很高,利不抵弊。
嗣子if线
林家没有亲支嫡派,远支族人也都在外省。
这说明林如海贾敏甚至无法了解过继候选人的数量、所在地、家庭情况。
古代信息沟通极不发达,外地找人不是那么好找的,骗子冒名顶替,你也要一一查证。
候选人的品性能力,更难考察。
坏人脸上又不写字儿,利益之下改换心肠的普通人 ,更多。
多少英雄人物都在识人用人上翻车,林如海敢赌候选人是个正人君子吗?
而且好些嗣子,在嗣父母死后,会把本生父母、本生兄弟接来,一起享用偌大家产。
祖父母牌位也请来,供在家庙里。
你想想要是这么个嗣子,血亲的一大家子父母兄弟,姐妹姑嫂,叔叔伯伯。
黛玉是正根正苗,反倒挤得没处站了。
再坏点,眼红黛玉的私人物品,作践黛玉取乐,这都没法预防。
一个远方来的陌生人,真的会比亲外祖母亲舅舅可靠吗?
过继制度是为了保证父系的香火传承,姐妹的舒适度不在考量中。
林如海贾敏如果只考虑香火,找嗣子很好找。
想保证林黛玉的未来,找嗣子难如登天。
另外,如同好
@阙根羽毛
所言:立嗣子会剥夺黛玉的继承权。
选择过继一个儿子,遗产名正言顺都是好大儿的,最后能给女儿分多少看好大儿的好心;
把女儿托付给外婆家,遗产名义上还是黛玉的,会不会算计女儿的遗产看外家的坏心。
就是傻子也知道选哪个
须知,所有朝代,无兄弟+无同宗应立之人时
未嫁女有完全继承权
这是当时女性得来不易的机缘,不应该再找个好大儿占去。
再娶if线
n代子女极少甚至单传,才会造成林家只有一些血缘极远的外地族人。
说明林如海这一脉,是祖传的男性生育困难。他自己心里也该有数。
除了贾敏,他还有几房姬妾,但只有贾敏生了黛玉和另一个早夭的小孩。
贾敏去世,让林如海再找一个,新妇约莫也是不能生。
没必要填送一个姑娘。
再说,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林如海贾敏过得挺不错,不想续娶,也该允许他有一点个人感情。
继母的人品问题,和嗣子一样,没法考量。
如果继母用礼教压着黛玉,更难处理。
而且当时上层社会,还是大家族为主,林家属于特例。
黛玉要学习大家族的人际往来,亲身体验才能学,继母在这个人口简单的小家,也没法教。
而送黛玉去外祖母家。
第一,血亲,比陌生人更可靠。
第二,多年亲戚,知根知底。
第三,贵族大家庭,适合黛玉学习。
第四,贾母是教导出内命妇的国公夫人,女孩教育的顶配人选。
第五,林如海爱屋及乌,对贾敏感情深,自然也会相信培养出贾敏的地方,能培养好他的女儿。
又是荣国府诚心诚意再三请人来接,可见对黛玉的爱重。
林如海贾敏有些朴素的理性精神,对一切虚无缥缈的理念都质疑。
和尚的话,不信。
网文的继母嗣子,必出好人品buff,好能力buff,一家亲buff。
真空里的球形嗣子,与和尚的话一样,虚构的。
林如海又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有法术有神仙的唯心世界。
也不知道女儿就是一位神仙。
更不知道许多观众也关爱他的女儿,创造出许多球形嗣子,要弥补黛玉的遗憾。
因为林如海清楚,
自己家里是真的没有皇位要继承的。
时间来不及,操作有难度。
先说时间。
林如海有正妻贾敏,有“数房姬妾”,贾敏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充分说明夫妇二人生育能力没有问题。在生育能力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正常人是绝不会想到“过继”的。过继后,没几年我自己亲生的出来了怎么办?
历史上宋仁宗就是类似的情况。
对林如海来说,50岁,最早45岁之前,他是不可能放弃有自己亲儿子的希望,而去过继的
再说难操作
假设林如海50岁之后,确认自己生不出了,想要过继一个儿子,那么过继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呢?过继已经成年的“大儿子”,纯粹给自己添堵,给黛玉埋雷
过继未成年的小儿子,谁来抚养他?连黛玉都“无人教养”送到外祖母家去了,这个“小儿子”内室里面谁来照料教养?
林如海如果在小儿子成年前去世(大概率),家产一样保不住,黛玉都利益更是鬼才关心 把小儿子养大再去世?林如海能撑那么久,黛玉都能嫁人了,也不存在什么“保护黛玉”的问题啦
原因非常简单,林如海想自己生。
一个男人哪怕硬不起来,他都不会放弃希望。万一哪天我治好了呢,而且林如海本身生育能力没有问题,他又不是生不出儿子。
林如海除了老婆还有几房姬妾,他又不是缺女人。
林如海真的不在乎儿子吗?显然不是,要不他怎么会把林黛玉假充儿子教养。说明他非常希望有儿子。
一个主观上想要儿子,身体上没有问题,客观上有姬妾有条件,他为什么要过继,能自己生不爽吗。
林如海并不是很多读者想象的那么在乎林黛玉,一切为林黛玉考虑的。
现代医疗条件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读者,是很难理解古代那种小孩高夭折率和一夫多妻制下男人对子女的态度的。不能说不在乎,但也不会太在乎。因为见多了生离死别,而且随时可以准备小号。
林如海把林黛玉送去贾府,在社会上一般人看来就是不在乎林黛玉的表现,这是对林黛玉非常不利的。
要知道古代女孩子最大的事情就是嫁人,这是关乎女性一生的大事。大户人家娶妻,说白了就是娶岳父。注意是岳父不是岳母。因为古代是男权社会,女性只局限在家内,离开家,在社会上毫无影响力,所以人家看的是父亲不是母亲。一个从小离开父亲的嫡女在婚姻市场上价值远不如被父亲养在身边的庶女。因为人是情感动物,女儿只有在身边才能有深厚的感情,离开了,感情也会变淡。而感情是父亲愿意对女儿女婿无偿投入的基础,被送走的女儿天生在婚姻市场上就是大贬值。这也是古代男子在妻子死后,为了女儿教养都会选择续弦,如果真怕女儿受委屈,可以娶小门小户的,或者性格温良。要知道五不娶的丧妇长女,不是指的是亲妈死后就算丧妇,而且亲妈死后爸爸不续弦,林如海的行为恰恰是在坑害自己女儿。
至于什么把林黛玉送去贾家更有利,那绝对是无稽之谈。古代不是现在,宗族体制下,对于是不是一家人是非常看中的。古人对侄子的重视是远超过女儿的。更别说外甥女了。一个舅舅不会对外甥女多重视,至于贾母,很不幸她不是睡遍京城的交际花,出了贾府她根本没多少影响力。别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压根不会把林黛玉养在贾家考虑进去,只会在乎她爸不要她了,认为她不被自己父亲重视。
至于林如海跟林黛玉说自己不想续弦,那听听就好,这恐怕是安慰林黛玉的。要知道林如海是混官场的,在无子丧妻的情况下,敢说自己不续弦的,那就是不孝,是要弹劾的。林如海的情况,如果不立刻准备续弦,那就要积极找小老婆,以显示林如海为了避免祖宗地下没有血食积极生育的决心。
恐怕林如海所谓的不续弦,是为了尽快送走林黛玉。要么甩开这个拖油瓶方便自己再婚(毕竟有个女儿拖油瓶是很影响再婚女方质量的,条件好的女人追求头婚谁愿意帮别人养孩子),估计林黛玉进贾府不久林如海就再婚了,只不过不告诉林黛玉。要么林如海放飞自我,准备体验花丛的滋味。
而且林如海这种身份压根不怕没有嗣子。就算他身前没有,但他探花、官员身份。他死后,历史宗族不安排,官场同僚也会为他安排继子继承家业。林黛玉这么个女儿,她的命运和利益在祖先血食面前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而且林如海安排贾雨村做林黛玉家教,这简直就是在害林黛玉。贾雨村只是被革职,并没有被革掉进士身份,人家不缺钱,就算教学生也是开馆授徒,给小女孩做启蒙家教,太丢脸了。贾雨村未来复职后他是很有可能为了掩盖这段黑历史弄死林黛玉的。而且林如海请贾雨村,相当于请院士教小学数学,一个秀才就行的事,找进士,简直毫无必要。而且林黛玉又不用科举。这完全是在害自己女儿。林如海能中探花,智商一定正常。
合理分析,恐怕林黛玉压根不是林如海亲女儿,是贾敏和别人私通生的。林如海深恨贾敏林黛玉母女。贾母也知道内情。所以贾敏一死就让人接林黛玉。林如海也乐于摆脱这个野种。
人设为剧情服务,而不是剧情为人设服务!
像你这样搞,林黛玉怎么去贾府,剧情怎么写?
笑拉了,这说明现在有些人甚至比封建时代的林如海还要重男轻女
贾母和林如海的一场密议:林家财产和黛玉嫁妆“捆绑”问题
文/荞麦花开
林黛玉家财产问题,看官莫谓无稽无聊,事实上,此为红学中一热点问题,读者试一搜知网或万方,当能发现讨论此问题之论文,颇不在少也。且此问题之讨论,不始于今日。清人涂瀛《红楼梦问答》似是最早提出此问题者:
或问:“林黛玉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有明证与?”曰:“有。当贾琏发急时,自恨何处再发二三百万银子财,一‘再’字知之。夫再者,二之名也。不有一也,而何以再耶?”或问:“凤姐之死黛玉,似乎利之,则何也?”曰:“不独凤姐利之,即老太太亦利之。何言乎利之也?林黛玉葬父来归,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凤姐领之,脱为贾氏妇,则凤姐应算还也,真不为贾氏妇,为他姓妇,则贾氏应算还也。而得不死之耶?然则黛玉之死,死于其才,亦死于其财也。”
按涂瀛所论,有可从者,有不可从者。兹细细分剖。第二回: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可见林家与贾家类似,亦是世代公侯“钟鼎之家”,绝非第二十二回黛玉怼宝玉这话“她(湘云)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亦非第五十七回紫鹃对宝玉冷笑这话“林家贫到没饭吃”云云。
又第三回: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的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有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按多有读者以此为林家富贵不如贾家之证据。事实上,作者写明,“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此不过不同家族情况习惯不同而已,谈不到谁更豪富。我认为,贾家为大家族几代同堂、累世共居,林家至林如海一代,则如甄士隐一般,不过夫妇与独女之“三口之家”(林家较甄家多得几房姬妾而已),所以黛玉眼中看去,与其说是“贫民的丫头”看公侯大家的富贵,莫若说是“支庶不盛,子孙有限”之家,看人口众多大家巨族之规矩作派。所以,并不能由“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得出林家财产远不及贾家之结论。
又第二回:
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俞平伯:“盐务是最阔之差。”按第二回其年,黛玉五岁。又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其年黛玉十一岁。合此二回而观,则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之位凡六年,哪怕没有贪酷之弊,循例拿盐商的“常例”,积累亦必可观。如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所论:“明清两代管盐的官员是公认的肥差,而朝廷派出来巡查天下盐政的官员,其含金量有多大?这样的职务,不用特别贪得无厌,只要符合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按场面通行的规矩收点‘炭敬’、‘冰敬’、‘节敬’、生日庆贺等常例钱,积年下来就是个叫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有读者会疑惑,林如海会去贪贿?或者不去明目张胆的贪贿,他竟也会收盐商们的常例孝敬,冰敬炭敬?林如海可是林黛玉的父亲啊,是超逸迈俗的世外仙姝的父亲啊,是做过“兰台寺大夫”清要之官的正面人物啊。笔者笑曰,图样了不是?可参民间传说中,乾隆生父陈世倌。赖慧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第二章“海宁陈氏的婚姻研究”论云:“陈世倌之弟世侃,其三嫂家人在外买绸缎,与布商贺懋芳发生口角,陈世倌以书信嘱托黄叔琳处治贺懋芳。陈世侃又亲自上衙门,黄叔琳留伊吃饭,坐在后堂,黄叔琳出堂杖责贺懋芳,无端杖毙,引起浙人罢市。陈氏与黄氏的姻亲关系是:陈世侃子克垂聘黄叔璥之女,而黄叔璥是叔琳之弟。黄叔璥以台臣身份巡视台湾,回京时路过浙江因贺懋芳案遭落职。”陈世倌在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是绝对的正面人物,在家乡名声甚好,乡人嘴里“海宁陈阁老”云云,满脸自豪之色。《清史稿》载:“世倌治宋五子之学,廉俭纯笃。入对及民间水旱疾苦,必反覆具陈,或继以泣。上(世宗)辄霁颜听之,曰:‘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雍正笑曰“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书剑恩仇录》中也写了。可见清代的大官僚,大概率是两副脸孔。曾文正怎么样?大清文臣之极则。理学宗师,万世师儒。不是他这个最高统帅默许纵容,湘军嫡系中的嫡系——曾老九的吉字营攻破天京城大肆烧杀掳掠,可能?大清王朝,难得真正诸葛亮。如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所论:“这样的常例钱,林如海可以不要吗?我认为不可以,连常例钱都不要的官员是海瑞这样凤毛麟角的异类。如果林如海这样做,他就不可能在这样要害的位置上坐稳,因为他不收下面盐官、盐商的钱等于得罪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阶层。”就书中所写,贾政虽然“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弱扶济危,大有祖风”(《第三回》),但书中同样写“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故而贾雨村“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看看,“竭力内中协助”,这不就是把混官场混圈子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吗!陈世倌“以书信嘱托黄叔琳处治贺懋芳”,仗姻戚之势而欺人,与薛蟠打死人,而仗姨父贾政、母舅王子腾之势而欺人,正是如出一辙。而给二内兄贾政作书“致意”、引荐贾雨村者为谁?林公如海是也。观其对贾雨村言:“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便亦可知林如海这个“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并非曾身居清要,便是身怀清操,有林黛玉这么个仙子女儿,便想当然是手不沾铜臭、一清如白水的包拯海瑞于成龙。如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所论:“他(林如海)推荐一个‘貌似有才,性实狡猾’而被参革的贾雨村给贾府,从而重新起复,可见他深谙官场那一套规则。”《大明王朝1566》剧中赵贞吉不云乎,官做大了,就没有什么书生了。因此,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任上,不可能竟是个卢怀慎于成龙,而大概率是如其他前任后任一样,捞足了金的。如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所论:“曹雪芹学富五车,非得给林如海安这么一个和钱打交道的官职,而不是礼部那些穷官,也许是有所暗示——林家有钱。”加上林家袭侯四世之祖上遗产,林如海的家底不容小觑。书中还写,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所以产业析分应不甚多,如是观之,林如海的家底儿更为可观。如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所论:“林如海长期占据巡盐御史这个肥差只是林家有钱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林家四代为侯,到了林如海这一辈没了侯位,然而有科甲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红楼梦》第二回)。这祖荫和功名系于林如海一身,在那个时代便是强强联合。五等爵位中,贾府从宁、荣二公开始,到宝玉这一辈是第四代,公只比侯高一等,因此可以说林府不见得比贾府差到哪里。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林家人丁不兴旺,到林如海这里是几代单传——这说明几代中没有析分过家产,不像贾家那样人员众多,日常支出繁重。五代的家产都归林如海所有,这份产业比贾、史、王、薛任何一家都不会逊色。”
但如此之厚的家底,倘林如海一旦身故,其独生爱女却是没有继承权的!这里需要先对中国古代“在室女”(未出嫁女儿)的家产继承问题作一梳理。简略言之,那就是从汉唐宋到元明清,“户绝”情况下的在室女的财产继承权是被逐渐裁减以至于无的。开历史倒车!
汉代:郭建《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在湖北张家山出土的西汉初年的《置后律》中规定,如果死者没有儿子、父母与妻子也已经去世的,未出嫁的女儿可以接替父亲的户主地位,获得土地、房屋及其他财产。并且在出嫁时将这些土地、财产带到男家(住宅只有在邻接的情况下才可适用这一规定),加入男方的财产。如果婚后丈夫去世或者离婚,女方仍然可以将这些财产带回,独立成户。”
唐代:郭建《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唐代法律《户令》中,将在室女列为和诸子并列的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可以和儿子们一起继承遗产,不过,她们能够继承的遗产份额只是相当于未婚儿子的在平均份额外应该获得的聘礼的二分之一,作为她们的嫁妆。如果死者没有儿子,在法律上叫做‘户绝’,按照唐朝《丧葬令》的规定,户绝的家庭应该由‘近亲’将死者全部重要的财产‘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资财’出卖,折换为现钱,将扣除丧葬费用后的余额,平均分配给所有的女儿。”
宋代: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宋刑统》‘户绝财产’条则对女儿的继承权作了很大的限制……按照《宋刑统》的规定,户绝女儿已经丧失了对遗产的处分权。在近亲将所有遗产变卖完后,她们得到的只是丧葬和功德之外的‘余财’。出嫁女儿则只享有‘余财’三分之一的继承权。但我们须注意的是,在所有的继承者中,女儿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在没有女儿的情况下,近亲才享有继承权;最后,如果连亲戚也没有,则财产入官。”
金元:郭建《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金元两代基本沿用宋代的(遗产继承)法律。”
明清: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女儿作为户绝财产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规定在明代被打破了。按照洪武二年的一项立法,四世以内的任何一个侄子都享有较亲生女儿优先的继承权,学者将其称为‘强制侄子继嗣’。……户绝财产,只有在这些同宗的所有侄子及所立的嗣子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女儿才享有继承权。如果没有女儿,则财产入官。《清律》同于《明律》。明清的法律不仅颠倒了宋代法律关于户绝财产第一继承和第二继承的顺序,而且将‘近亲’的范围扩大至四世以内的所有侄子。这样一来,女儿享有继承的机会微乎其微,她们的继承权实际被剥夺了。”
第二回:
(林如海)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又第三回: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她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可知林如海、贾敏伉俪情深,这对夫妇迥不同于贾政、王夫人夫妇之相处无趣、徒有面子活,更不同于贾赦、邢夫人夫妇之同样相处无趣、且面子活都无;亦可知林贾夫妇宝爱独生爱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因此我们看林如海,实在不可不知,此公颇有些现代西方绅士的味道。要他坐看身后,孤女一贫如洗,飘如转蓬浮萍,怕不可能哦!
设若我是林如海,我必与同样宝爱娇女的“家岳母”密商要略,达成一致——将我之财产,尽可能多地折变,以黛玉嫁妆的名义,托管于贾府老太君之处。旧时女子,最可靠的“亲生子不如手边钱”,就是一份随身到死的嫁妆。这是在父系宗法社会遗产分割范畴之外的。不难想象,林如海为黛玉准备的“嫁妆”,其丰厚在全书诸钗之中,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一是除房产、田产等不动产之外,尽量多的现银。这部分主要来自盐课任上。甚至不排除这一可能性:林如海在最后的几年里,一直在秘密进行这项活动——把自己秘密持有、族人不知的一些不动产,都折现注入黛玉的秘密账户。我们可以直观感受一下,清代大族世家给女儿的嫁妆是个什么概念,究竟能有多丰厚。赖惠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第二章:“(海宁巨族)陈世倌为筹世侃赎罪银时说:‘臣母查氏亦存当货五五万两,田地八百亩,并有分关及完粮户册。’查氏为查继甲之女,继甲之祖父允元是个大地主,拥田三千余亩。查继甲出身于地主家庭,又任官广西隆安县令,故有能力给予女儿丰富妆产。查氏之儿媳熊氏,出自江西望族,因乃父熊苇任官浙江都使司,而归世侃。雍正朝世侃犯罪,赎罪银四十万,‘时家已出分尽所受十万,堂前及将伯助,尚阙四之一。幸蒙恩放归,限徼更判,给讼者一万,追呼尤急,罄笥箧物值千金悉输焉’。”由清代社会材料之实录可推知,林如海给黛玉准备的嫁妆,不定都得折现银票,田产田票、“完粮户册”、钗环、妆裹、古玩字画……都可直接给。
二是贾敏身故后留下的那份嫁妆。第七十四回:
王夫人(对凤姐)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也穷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我宁可省些,别委屈了她们。”
从王夫人话中,可依稀想见贾府“开元全盛之日”,也可约略窥见黛玉之母贾敏当年的金尊玉贵。合理想象,贾母为爱女准备的嫁妆,那是何等的可观!而林如海身故,遗留在世的独生爱女和这份“母+女”双份大嫁妆,只能托付给一个人,那就是探花公口中的“家岳母”。
所以,第十二回林如海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作者写“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这句话实在是再明白不过了!“定要”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荣国府当家爷们贾琏去,那就是跟林家宗亲去谈定财产分割这件大事的啊。仍叫把黛玉带回来,那带回来的,就有黛玉这份厚实的嫁妆。如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写:“林如海病重时,‘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她]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帖’(《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琏可是荣府男丁中第一主事的人,是重量级的。可见贾府当时已做好接收孤女的考虑——当然不能说贾母就是爱财,她疼自己的外孙女是自然的,愿意收留这个孤女也是出于亲情。”第二回写,“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第十二回写,“谁知这年冬底,两淮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第十四回写“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回凤姐:“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了。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可见林如海从身染重疾到病殁,是从“这年冬底”到次年九月,共八个多月,扣去贾琏在路之日月,至少也有七个月,贾琏得与姑父从容计议,办好这件贾母一定千叮咛万嘱咐的大事。“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一句中“讨老太太示下”几字,尤为神妙,可谓句眼。我们知道红楼笔墨,含蓄传神,此其超迈其他说部如《金瓶梅》等者,诚如程伟元、高鹗为程乙本《红楼梦》所写引言所论到点,“其中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识者当自得之”。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事,作者“用笔吞吐虚实掩映之妙”,如“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一句后,脂批(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又“宝玉下了车,忙忙奔至停灵之室,痛哭一番。然后见过尤氏。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一句后,脂批(甲戌侧批):“妙!非此何以出阿凤!”实则还有半边意思脂批失之交臂:媳妇死了,婆婆“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她为何犯得这样巧?真犯病乎?乃称病乎?即或是真犯病,“旧疾”因何触发?还是“胃疼”旧疾!中医上说,肝气犯胃,怄气伤肝,故尤氏必是识破了儿媳妇与公公的丑祸,方才半真半假地“正犯了胃疼旧疾”,躺在床上,对儿媳丧事,理所当然地撂挑子。曹公笔墨吞吐虚实“不写之写”,每如此类。以彼例此,则第十四回昭儿所道“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中“讨老太太示下”六字,内中所藏奥妙,必在林家财产(嫁妆)问题,无疑矣。
如海夙愿既遂,则林家宗族如何再为其立嗣子、继承田土房分等遗产,也就不挂怀了。林如海官能做稳盐课老爷,肯定谋深计远,绝非书呆子一个!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论云:“那么贾府要完全处置林家遗产,最重要的便是取得黛玉的监护权,并阻止林家宗族为林如海立嗣。……林如海立嗣最好的时机是自己的儿子死去后,决意不再娶继室的时候,最后的时机则是病重中——此时林如海要过继族中侄子辈继嗣,贾府几乎没有理由阻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侯门之后的林如海为什么主动放弃立嗣呢?——要知道,想给他承接香火的林家人恐怕挤破头了。那么,只有一种解释:贾府用某种承诺打消了林如海的这个念头。”按十年砍柴此论,诚可谓一厢情愿想象,而昧于宗法制社会最基本常识——林如海立嗣与否,决定权根本不在林如海这。戴不凡《红学评议?外篇》载戴不凡致友人伏琛函(1974年8月14日):“试想,一个赫赫有名巡盐御史、探花郎死后,虽族人稀少,岂有不为之‘立后’哉?而书中不着一字,则出丧时由谁充当‘斩衰’孝子?”(该书第419页)甭管林如海愿不愿意,其林氏族人在其身后为其立嗣,“强行”承接如海香火,顺理成章接管林家遗产,这是毫无疑问的一定的,因为这首先是向朝廷交代。否则,那就是朝廷责成林家族人办好这个交代。这正是《儒林外史》第六回“寡妇含冤控大伯”赵氏所云:“这立嗣的事是缓不得的!”故齐省堂评语云:“赵氏颇有经纬,所以竟能与严老大打对。”所以回到《红楼梦》,这里的关口,并不是如十年砍柴所论,林如海决定立不立嗣的问题,贾家怎么阻止林如海立嗣的问题,而是在林如海身后林氏族人一定为林如海立嗣“吃绝户”的情况下,如何争个先手,提前将可观财产先转移出来,把黛玉私密账户打足。
贾琏办得此件大事,携得黛玉巨额嫁妆回府,琏、凤夫妻固然很可能如金庸《鹿鼎记》中索额图、韦小宝奉旨查抄鳌拜家产,隐匿可观财物而不报,但大头必得是上报老太太、老爷太太,大部吞没,量谁也没这个胆。老太太眼里不揉沙子。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则认为是贾琏、凤姐两口子“联手鲸吞了黛玉应得的绝大部分遗产。”按第七十四回,平儿笑道:“这也无妨。鸳鸯借东西看的是奶奶,并不为的是二爷。一则鸳鸯虽应名是他私情,其实他是回过老太太的。老太太因怕孙男弟女多,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此句后脂批(庚辰双行夹批):“奇文神文!岂世人余想得出者?前文云‘一箱子若是私拿出’,贾母其睡梦中之人矣。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不记不神也。鸳鸯借物一回于此便结了。”今可径取脂批此句以怼刘君:“设若琏凤夫妻昧了黛玉绝大部分财产,则‘贾母其睡梦中之人矣’!”诚如井玉贵《“黛玉家产之谜”与“李纨判词之谜”平议——红楼研究“求深反惑”现象之省思》(载《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3辑)一文所论:“假设林如海去世后真的留下了巨额遗产,那么它被管家夫妇贾琏、凤姐私吞的可能性是否存在?……这种猜想实在是高估了贾琏、凤姐夫妇的胆量和能力,同时也就严重低估了作为百年望族的贾府的管理水平。……如果贾琏、凤姐夫妇当真私吞了林家巨额遗产,首先他们在‘老祖宗’贾母那里就很难蒙混过关。‘老祖宗’贾母绝非一味闭眼享乐的糊涂老太太,关键时刻她所表现的魄力实不在凤姐之下,这一点已经是广大红楼爱好者的常识了。第二十五回甲戌本眉批以‘神明’一词称许贾母,第三十五回宝钗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都是对这一常识的绝好说明。贾母会容忍贾琏、凤姐夫妇私吞她的宝贝外孙女黛玉的家产吗?我们实在没有如此‘大胆假设’的勇气。”
知乎网友“侠之道红尘路”进而论云:贾琏感觉没怎么贪,也不必贪,若说从中得了好处,更像是林如海自己给的,纯粹挣了笔高额辛苦费。毕竟在林如海看来人家在自己病重的时候把女儿送来,死后再把女儿和财产接走,中间自己的丧事搞不好都是别人操心张罗的,这种情况下多给些好处费完全合理。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希望日后贾链夫妇能多照顾一下女儿,这完全符合人情。当然就算是抽了油水也是在林氏父女的接受范围内,毕竟人家确实辛苦了。
笔者赞曰:如此设想,合乎中国社会情理。书中第五十六回兴利除宿弊,探春便道破内情:“再者,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揆诸红楼世界之通例,贾琏帮林如海转移财产,类同于管家下人帮主子经手管理事务,“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当然需要明面上的“辛苦费”——即在今日,“资产托管”,职业经理人,也是要收取一笔可观酬庸的哦!林如海可是盐课老爷,官场上混老了的人,会不明此理?观其主动为贾雨村考虑到“打点费”,便知此“兰台寺大夫”清要之官,亦何能免乎世故!而且林如海亦必揆知,在明面上的“辛苦费”之外,贾琏大概率还有“别的偷着的”,然而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只有睁只眼闭只眼承认既成事实罢了。但琏二爷既是老太太派出来专办此事的当家爷们儿,估计也不至于太离谱。老太太是量才任使!高阳《慈禧全传》第四部《母子君臣》写,慈禧太后派太监总管李莲英伺候七爷“代天”巡阅海军,过后七爷醇王奕譞回京覆命:
“既然还早,就不必去谈它了。”慈禧太后问道:“李莲英这次跟你出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守规矩的地方?你可别瞒着我!”
“臣不敢瞒,也没有什么好瞒的。李莲英这趟跟臣出去,他的行动举止,实在是臣想不到的。”
不待慈禧太后动问,醇王便大赞李莲英如何守规矩,知分寸,尤其是谢绝外客,苞苴不入,那种操守,着实难及。因此,大小衙门的官员,对他不仅佩服,而且敬重。
醇王是由衷地赞扬,情见乎词,一无虚假,最后当然归结到“颂圣”上面,说北洋官员的议论,无不敬仰皇太后知人善任,法度严明,所以派出去的太监,才会这样守法尽礼。
这对慈禧太后来说,当然是极好的恭维,同时也觉得李莲英确是可以充分信任的。不过她心里虽很看重此事,表面却颇淡漠,听醇王很起劲地说完,只答一句:“他能懂规矩,就算他的造化。”
诚如上引井玉贵之文所云,“如果贾琏、凤姐夫妇当真私吞了林家巨额遗产,首先他们在‘老祖宗’贾母那里就很难蒙混过关。‘老祖宗’贾母绝非一味闭眼享乐的糊涂老太太,关键时刻她所表现的魄力实不在凤姐之下,这一点已经是广大红楼爱好者的常识了。”贾母因为充分信任贾琏,所以“定要”贾琏送黛玉回老家,仍叫带回来;这信任除了“才”,当然首要的是“德”。正常范围内的揩揩小油,老佛爷默许了,便知道,也装不知道;但你要大部吞没,自绝于老祖宗,那就神佛也不容了。慈禧太后前后两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前者不克善终,身首异地,何以只有后者是个有造化的?那就是高阳书中李鸿章脸色郑重地对下属吩咐的这一句了:“你们都记着,此人(李莲英)可不比安德海,从这一点上就看出来了!”长着一双油锅里也要捞钱的手的贾琏(第十六回平儿对凤姐语:“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想不想私吞此笔巨额财产?想。李莲英贪不贪钱?——这还用问?但有的钱只能干咽口水,莽尼诚可爱,脑袋价更高,港片里社团大佬不经常有这话吗:我怕有钱没命花啊。有朋友或质疑:凤姐不就背着老太太和太太,干了好些包揽词讼、重利盘剥的事么?不也干了?也没被发现。我有一言,请君静听:一来就书中所写而分析,凤姐其性格之胆大妄为,便在贾琏之上,所谓“艺高人胆大”,凤姐能力更强,铤而走险的胆也更肥;二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凤姐最后不也事败了么;三来转移林家财产这件事是贾母亲自交办、特别关心的,即便要弄鬼也没个最高领导眼皮子底下弄鬼的,须知凤姐违例放贷、包揽词讼这些事都不是老太太关注范围内的,而老太太眼皮底下的,凤姐每每还自掏腰包出来,做个东道,赢点私车公用印象分,譬如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后想吃莲叶羹(荷叶汤),凤姐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东西,做出十来碗来。王夫人道:“要这些做什么?”凤姐儿笑道:“有个原故: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作,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姑妈、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托赖连我也上个俊儿。”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说得大家笑了。凤姐也忙笑道:“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得起。”便回头吩咐妇人,“说给厨房里,只管好生添补着做了,在我的帐上来领银子。”——看官!这才是抓乖的人的正常操作!获得最高领导的信任,能够长期把持大权,然后避开领导耳目,有多少钱搂不完的?何必为了眼末前儿这点大家都鼓着眼珠子盯着的烫羊肉,惹得一身骚?那不是小看了我们琏二爷的德,是小看了琏二爷的才。
再揣测林如海与“家岳母”曾经达成之密约:首要的一层,是黛玉这份丰厚嫁妆,必“监护”于老太太之私房;而待黛玉出阁而拿出。内中一层,则是黛玉就嫁入贾府,如此则肥水不流外人田,皆大欢喜。有论者认为,贾府建大观园是用了林家的财产。后面还不起。如果林姑娘外嫁,夫家一定会打将上门,索问钱财。——用了多少、还不还得起,倒还另说;第十六回明写,大观园工程预算,“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九字颇启人遐思。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紧接其后便是贾府建省亲别墅,再冒出个“纵亦不敷”几字,书里这情节安排也不得不叫人思入微茫啊。知乎网友“春儿”:“元春才选凤藻宫和林如海捐馆这两个情节发生在同一时刻,接林黛玉回来和起造大观园是前后脚,说曹公不是有心安排,我都不能信。”西岭雪《黛玉传》第二回,便用此推测:凤姐向平儿道:“当年林姑老爷过世,那几百万两银子抬来,难道是我个人私吞了?那么大个园子,是平地上生出来的?”但西岭雪接下来一句便呆:“幸亏前年宫里薨了个老太妃,这几年才不再提省亲的事,若再来这么一回两回,除非再死一位巡盐御史,再接一个世事不知的林姑娘来养着,好有那些银钱白填进来,不然那才真叫笑话儿呢。”按揆诸情理,林家这么大一笔财产的处置去向,贾府不可能不给黛玉讲明。老太太给外孙女儿说明此事,恐不能无“暂且代你保管”之类语吧。万不可能鸦默雀静装聋作哑直接昧了。林姑娘再世事不知,不能傻子到这地步。
更何况,就书中所写,林姑娘何尝世事不知?现有对证:
1.第三十五回,宝玉挨了打,黛玉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等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她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她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的一群人又向怡红院内来了。定眼看时,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黛玉看了不觉点头叹气……
——看看黛玉,多知世事人情!
2.第五十五回,凤姐与平儿论府中能齐家之裙钗:“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
——凤姐这句“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十分要紧。惟贤知贤,在凤姐看去,论“齐家”之能,黛玉并不差。宝钗是有表现的机会,黛玉则为体弱多病所误。但凡是个强壮的,或他日调理好了身子,未必不是“自有我一番道理”(第五十五回探春自述语)。
3.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她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触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由是看来,黛玉也可谓是谋深计远了。知道迟早出嫁后,要做当家媳妇儿,自有一本难念的奶奶经要念,所以现在已是“步步留心,事事在意”?
颦卿颖慧聪明,才智卓绝,西岭雪写其“世事不知”,不客气地说,那还不是把物理及格写成了物理不及格,那竟是把杨振宁直接写成了物理不及格。曹公每有“不写之写”,不见得任事都要明白交代出来。不少情节,观众可以联系前后书,依正常思维逻辑自为“补白”也。知乎网友“春儿”:“第三十二回,黛玉有一段心理独白,里面有一句是‘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这里的铭心刻骨之言,我认为是林父临终前跟黛玉交底的财产去向和爱女婚约的安排。所以我觉得黛玉非但知道自己家的钱有多少,也知道这笔钱派了什么用场。”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所谓‘木石前盟’,我以为不仅指宝、黛二人相爱至深,还应该包含着当初贾家和林家的某种契约。……这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林家的财产全部归了贾府。这一财产的转移是林如海临死前同意的,但条件不仅仅是贾府将黛玉养大成人,还包括答应黛玉最终成为贾家的媳妇。”按十年砍柴斯论未必十分道中,如前所析黛玉是林家“户绝”之女,“林家的财产全部归了贾府”无论如何不可能;但十年砍柴所论之“贾家和林家的某种契约”,落脚点在黛玉嫁入贾府,则殊为具眼,颇具洞见。
所以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段对话看起来就很有意思了: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按黛玉这话“我是一无所有”,读者万不可呆看!黛玉前番不是有“怼”宝玉那话“我是贫民的丫头”么。二者正可合观。这不过是障眼法,微信群里天天喊穷的,多半是土豪!财不露白嘛!黛玉默忖,老太太跟我私下里说过,这是最高机密,不能跟任何人说。所以哪怕跟宝姐姐已经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了,黛玉还是留了一手。而宝姐姐一笑:“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诸君!此话万不可视为寻常打趣!如脂批此处(庚辰双行夹批):“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然吾恐脂砚斋亦未必真看出玄机奥妙也。这话的玄妙在于,宝钗洞悉了黛玉这笔钱的存在,也洞悉了黛玉的“装穷”,然而做人要厚道,看破不说破,所以揶揄一句,妙在似有若无,这个意思看你怎么去理会了。或云:宝姐姐怎么会得知这件机密事?荞麦君冷笑:你太低估宝姐姐洞察贾府一切的能力了。凤姐都不知道小红其人,宝姐姐知道。那么凤姐知道的,宝姐姐能不知道?第二十六回写,佳蕙对小红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她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诸君!这说明啥?或者是林姑娘的月钱直接是老太太用自己“内库”的钱发出,使不着官中的;或者在凤姐从官中每月发了之外,老太太额外再给宝贝外孙女儿一份,设计台词:“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剩下你跟着我,吃个双分子也不为过逾了!”——总之,老太太“取之于林,用之于林”,这件事情佳蕙固然不会分析,但耳聪目明的宝姐姐知道了,能不恍然?“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这话的玄机,就在“嫁妆”二字!
默揣老太太的如意算盘是:黛玉不“外”嫁,就不必“多费得一副嫁妆”;更重要的,林家财产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就以不了了之的方式,“不解自解”了。肉烂在锅里,有多大一本烂账,也一收一支,两下抵平了。《大明王朝1566》剧中,高翰文为破解浙江改稻为桑难局,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八字方针;戏谑言之,老太太圣心默定的如意章程可名之为:“一娶一嫁,内部消化;以娶平嫁,两难自解。”西岭雪《黛玉传》第四回,贾琏和凤姐一番话,可谓是把老太太这点心思抖落了个底儿掉:贾琏想了一回,叹道:“当年林姑老爷的后事是我一手料理的,还在半路上,就接到珍大哥的信说要盖省亲园子,缺着一大笔银子,立逼着我没日没夜的赶回来腾挪。所以都添在里头了。加上这些年拆东墙补西墙的,究竟也没落下多少,太太倒三天两头指着个由头来借当。如今林妹妹再要嫁出去,这笔账越发说不清了。”凤姐冷笑道:“有什么不清的?老太太心里什么不明白。就是省亲做排场,也为的是大家的脸面,并不是我们有什么好处。林妹妹这些年在府里,短了吃的还是短了穿的?只有比别的姑娘好,从没有落在人后的。况且宝玉最多再过两年就要成亲,偌大家业,还不是他们两口儿的?就先挪用了些,也不算什么。”贾琏道:“果然他们两个一娶一嫁,倒也干净爽利。”——叹服!老太太心里什么不明白!果然贾府第一高人!
如果说史老太君是贾府第一高人,则探花公林如海便可谓林家第一高人。十年砍柴《闲话红楼》第三章斯论想象力十足,却又可信:“可以再进一步猜测,当时林如海临死前和贾府关于林家财产处置有了相当详细的约定,如林家财产随黛玉一起归于贾府,实质上是给黛玉的嫁妆,必须保证宝玉娶黛玉——两人年龄相仿,贾敏死后黛玉去贾府寄养的几年中,又和宝玉情感甚笃,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甚至不排除,答应宝玉和黛玉若有几个儿子,有一个改姓林,承继香火。”
也就是说,可以大胆地推认,在书中没有明白写出来的地方,在读者看不到的地方,曹雪芹含蓄地透露出有一个重要的密约,缔自贾府老祖宗和林家探花公,而这个缔约,宰制了红楼十五年的基本格局。质言之,木石前盟不只是木石的前盟,还是木史(林、史)的前盟!
2020年7月1日,89电影版《红楼梦》中饰演贾母的老艺术家林默予老人家逝世,享年96岁。按林默予,姓名有玄机。可作二解:1.林默予——予默林——我(予)默定(默)林丫头(林)为宝玉媳妇儿。2.林,默,予——林黛玉,默默的给予——贾母和重病将亡的好女婿林如海(林)有密约(默),黛玉嫁入贾府(予),林家财产大部折变为黛玉嫁妆,命贾琏带入贾府。——二解其实亦是同一解。
知乎网友“庵溪”:“林黛玉和王熙凤、平儿私交不错(譬如第二十五回,凤姐(对黛玉)道:“不用取去,我叫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又如第四十六回,凤姐和丰儿一唱一和,随口就拿林姑娘作“套头”,联手演戏给大太太看。),就是因为贾琏肯定帮她处理了不少财产问题,而且肯定是帮她不少。”
笔者回曰:“凤姐日常打趣黛玉,有点不像打趣姑娘(娇客),而像打趣妯娌。读者参凤姐与尤氏、李纨之日常话风,即可知也。譬如第二十五回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又如第三十回为宝黛说和,说着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她们作什么?有我服侍你呢。’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而凤姐对其他姑娘,对有血缘关系的姑表妹宝钗是敬而远之,对二木头四丫头基本略过,对三姑娘是且敬且畏——唯独对黛玉,有点儿嫂子对弟媳妇的提前预定一打随意揉搓的意思。这背后若有财产处理问题那方面的心照不宣,就更有意思了。”
黛玉财产问题,为红学热点问题之一,诸家聚讼纷纭,除上引十年砍柴文外,李俊《林如海的家产被贾琏侵吞挪用稽考》、毛大鹏《林黛玉家产问题考辨》、陈大康《黛玉家产之谜》、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继承》、郭建《黛玉的家产哪里去了?》、井玉贵《“黛玉家产之谜”与“李纨判词之谜”平议》等文都有讨论,读者可参看。
很简单啊,就是林如海在权衡了利弊之后选择把女儿托付给岳家这么一个对自己唯一血脉最优的生存选择。(黛玉早逝是开篇就注明的批命buff没办法)
假如林如海有亲兄弟,他大概率也不会过继亲侄子,而是会像史家那样,由这个亲叔叔成为黛玉的监护人。(这种情况过继就是脱裤子放屁)因为在古代,叔伯比外祖在礼法上“更近”,如果这样黛玉就不可能去贾府成长,贾家也不会去要黛玉接过来养(在当时法律体系上根本是争不过,人家都姓林你姓贾)
已知上述为if线。在没有亲兄弟,近支都没有的情况下,不把女儿托付给贾府,还能给谁?林如海在死前肯定和贾府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但不一定是和贾府内部子弟的婚姻契约)这给了贾家直接介入林家后事处理的正大光明借口。贾琏去帮忙,除了捞好处之外,还是给黛玉撑腰,不然就光那么几大箱子书黛玉根本不可能争过来(考虑到林家世代清贵,那些书估计多数都是孤本或藏本,这些东西虽然当时可能市场价很难标的特别高,但是价值是所有明眼人都知道的)
特别吐槽一点,贾家吃绝户把林家财产全填大观园里头这个说法,完完全全是没有任何古代封建社会生活常识。在林如海死后,林家没有男性继承人和近支堂族,吃绝户的大头实际上是当地的各级官员。破家的知府灭门的县令,当地官府有的是各种“合法”的手段来运作,最简单的,比如土地这种不动产,黛玉年纪太小“无力管理”,当地官府给指定个“林氏远支族人”代管,实际上背后是当地某某官员,这么“代管”个几年下来,黛玉就不可能要回来了,明面上这还是林家的财产甚至黛玉名下的财产,但是实际上她根本见不着(未嫁的名门闺秀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去直接出面处理财产),收益也拿不到,但账面上都是“合法”的(就跟贾家那永远在“亏损”的庄子收入一个道理)。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悲哀,林黛玉如果有亲叔叔亲侄子,这些她父亲名下的财产百分百会被他们拿走,她只能靠这些男性亲属的施舍活下去。林黛玉没有亲叔叔亲侄子,但是她“不能”去直接出面管理这些财产,所以可能明面上财产是她的,实际上的收益她一个也拿不到(这甚至还是考虑到林家世代列侯,林如海探花出身,如果当地官员直接暗害他唯一的女儿“不太体面”的情况)
贾家如果不去接黛玉,那黛玉才会变成完全的浮萍。被恶仆暗害,被远支欺凌(过继嗣子其实就是这么个情况),被当地官员吃绝户财都有可能的。(这里要提一下,考虑到红楼梦是架空朝代,不一定能参考明清律法,在我国某些朝代的法律里,林家这种情况,当地官府是有权指定一个林氏族人承嗣林如海的,所以黛玉对林家拥有百分百的继承权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十拿九稳)
至于贾府吃绝户,不好意思,强龙不压地头蛇,贾府要是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在林府当地大小官员及其背后势力的层层阻拦下,把林家的大部分财产拿到手,那根本就不用等到八十回以后再倒了,红楼梦写一半贾府就得提前歇业关张,这种情况就不是当地官员和后台想让贾府死,而是皇帝想让贾府死。要知道封建社会皇权不下乡,你贾府要是有这能耐,跨省都能把一个列侯的遗产全拿到手,这么大的能量就跟明面上造()反没区别了。还建大观园?恐怕贾琏刚出姑苏,抄家的圣旨都直接快递到贾府大门口了。
林如海夫人仙逝的时候,他正值壮年,还有几房姬妾。所以他为什么要过继别人的孩子?为了制造麻烦?
林如海显然不需要过继。
因为人总是对自己未来有信心,认为能生出亲儿子来。
林如海的情况和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很像:
①身份都是达官贵人,妻妾成群,女人不是问题;
②生殖能力已经证明没有问题:
林如海生了林黛玉了,陶澍也生了很多子嗣;
③就是儿子命点背:
陶澍生了不少女儿都长大成人了,也生了不少儿子,但儿子们都早夭,生一个死一个;
④努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继续造人,陶澍活了60岁,53岁时候才生了一个儿子,活下来了;
你能说陶澍绝嗣了吗?
就是老来得子,需要找朋友保他,所以陶澍就遗嘱把家庭托付给左宗棠,幼子7岁当他的女婿;


环圈的全是儿子,红色的都夭折了,只活了一个绿圈的。
我都怀疑陶澍后宫是不是有个黑手,只要生了男孩就干掉。
林如海也未必不是这么想的,努努力,万一生出儿子来了呢?
过继的基本都是两种人:
①穷人,只有一个老婆,年纪也大了,没有生育能力了;或者去世了;他娶不起年轻的妻,也买不起年轻的妾;
膝下只有女儿/无儿女,那没办法,过继吧;
②富人,妻妾都有,但啥也没生出来过;
虽然当时把责任推给女性,但是男性也会隐隐的琢磨自己命中无子女,那只好过继了。
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借腹生子;
有个民间故事,说一个俊俏的后生出远门经过某地,去看花灯;
一个穿着锦绣的当地人老汉主动和他搭讪,两人一见如故,老汉就请他去府里做客休息;
晚上一个美少女过来侍寝。
第二年,后生又路过那个城市,就兴冲冲的去见老大哥。
但老大哥没见他,只有一个丫鬟冷着脸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开了小门,出来说了句:“看眼吧。”
后生觉得莫名其妙,第三年再去,这家人已经搬走了。
好久后,后生琢磨过来才捶胸顿足,自己被人家借腹生子了,那小婴儿就是他的儿子。
借腹生子比过继的好处,就是小孩可以当亲生的养。
且找外地人的话,当地亲戚不知道实情,根本无法理直气壮的抢夺遗产。
所以,林如海显然不需要过继。
林如海没想到他死的这么早,他死的时候也就三四十,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黄土埋到脖子了,但对他来说,他的政治生涯刚刚开始
他生育能力又不是不行,他有数房姬妾,再生呗
钟繇七十多给钟毓生了个弟弟,但是没几年他就死了,所以相当于他给当时最起码20+的钟毓生了个五六岁的儿子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1 10:23:22  更:2024-03-11 10:27:1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