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为什么母亲厌恶大儿子,并冒险帮小儿子篡位?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为什么母亲厌恶大儿子,并冒险帮小儿子篡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能理解一个母亲这么做背后的心理原因,类似的还有信长的母亲也是偏爱小儿子,希望小儿子取代信长。
我出生的时候难产,我母亲不得不剖腹产。然后医院麻醉过去,肚子刚刚缝上,我妈亲耳听到医生说数剪刀少了一把。
好在有惊无险,剪刀找到了。随后,我母亲刀口剧痛,过几天后又是奇痒。最后恢复好了,在其他医院里,她的刀口和疤痕被其他医生吐槽:技术太差了,刀口跟条虫子一样。同期她的同事也是剖腹产,刀口愈合就很好。
我是独子,我妈当然是爱我的。然而我从小到大我不止一次感受到我妈对于那场手术的恨意。她责骂我时,有时会拿这事儿来说事。在她眼里,我是造成她痛苦的罪魁祸首,一出生就欠她的。
我这个独子如此,更何况有弟弟的郑庄公?
其他回答看的我有点想笑,你们太不把春秋小霸王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当回事了。
想要理清这里面的关系,首先要先把时间线拨回到周宣王时期。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在史书中记载并不明确,但是在西周中后期异常强盛的国家——申国。
申国是姜戎归顺周朝成立的国家,也是姜姓四大国之一。
它虽然名义上是西周的封国,但是还保留着游牧部落的传统。
要知道西周都城是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犬戎袭扰的。
犬戎就在镐京北边和西边,大概是今天陕北、宁夏、甘肃地区。
那么既披着犬戎皮肤,又有着姜姓封国血统的西申,就在犬戎和西周之间来回横跳,不断扩张。
为了拉拢申国,周厉王娶了申女为后,生下了周宣王。
周宣王上位,接手的盘子就是个烂摊子,诸侯国多有不服。
东方淮水两岸的淮夷以徐国为代表不断扩张。
南方汉水地区的楚国也野心勃勃,不断发展。
北方的犬戎经常南下抢夺。
西边的申国也经常掳掠周王室的人口领土。
早期的周宣王励精图治,史称宣王中兴。
在北方,他将自己的亲弟弟封到今天的西安北部华阳一带,帮助他抵御住犬戎的威胁,建立了郑国,这位郑国的开国之君就是郑桓公。
在东方,他迎娶齐国的姜家女为妻,修复了周王室与齐国破碎的关系,利用齐鲁等东方大国的力量压制淮夷人建立的徐国。
西方和南方,为了分化申国势力,周宣王以压制楚国为借口,将自己的申国亲舅舅拜为上卿,随后又将其分封其到今天的南阳一带,建立南申国,让他的舅舅带走了申国不少族人迁徙过去。
自此,历史上出现了陕西西部的西申国和南阳附近的南申国,两个申国。
周宣王这个倒霉孩子,一生都在四处平叛,想要挽救大势已去的周王室。
前期不断获胜,后面就想要对不断劫掠国土的申国动手,但是在千亩之战中,申国联合犬戎,将西周主力军队——南八师几乎全军覆没。
西周压制周朝封国和异族的武装力量一下子荡然无存,王室威信衰弱到极点。
没有办法,周宣王只能低头认错,让自己的儿子姬宫湦再度迎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申国再度深入操控周王室。
而这时,感受到郑国所处位置危机四伏的郑桓公,先是将国都迁徙到河南挨着陕西地区的郏县,但还是感觉不安全。
于是在地图上一阵寻找,看上了周边没有姬姓、姜姓大国,野人众多的的今天河南荥阳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东部地区。
郑桓公通过贿赂、购买等手段,从荥阳地区的两个小国手里得到了十座城池,建立了郑国的基本盘。
在周宣王死后,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姬宫湦继位。
这位被司马迁在史记中添油加醋写了烽火戏诸侯的君主,其实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根本经不起推敲。
周幽王之死是在于他急于想要摆脱申国对周王室权力的干涉。
他一上台,就拜自己的亲叔叔郑桓公为司徒,统领百官,消除舅公申侯的影响。
随后废掉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国国女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申后和姬宜臼显然不肯坐以待毙,逃奔母族申国寻求外援。
于是申国联合鄫国、犬戎攻破镐京诛杀周幽王、王后褒姒以及太子伯服,并且将周幽王的亲叔叔郑桓公也一并杀死。
这段历史,才是西周灭亡的真正过程。
而不是很敷衍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荒唐闹剧。
但时间线到了这里,西周仍未完全灭亡。
而是诞生了一场荒唐的篡改历史的政治作秀。
镐京被申国犬戎毁于一旦,所以周朝诸侯一开始并不支持带着申国犬戎的周平王继位,为此,周朝诸侯有九年没有去申国拜见他。
相反,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周王,史称周携王。
虢公翰带着周携王向东迁徙,立国于河北邯郸一带,拱卫新成立的周王朝。
而周平王为了获取强大诸侯国的支持,击败自己的叔叔周携王。
将礼崩乐坏的大门正式打开:
他以周天子的名义,以允许强大诸侯国攻伐占领其他弱小诸侯为条件,得到了秦国、晋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的支持。
此时的郑国第二任郑武公,在与申国做出利益交换后,与晋国、秦国、卫国导演了一场护送周平王东迁的大戏。
甚至为了能继续赢得周天子的信任,待在周王室主持朝政,郑武公硬着头皮迎娶了杀父仇人申侯之女武姜为妻,向申国和周平王纳上了投名状。
而出身于申国的武姜到了郑国,就意味着周平王和申国的触手延伸到了郑国,掌控了郑国的内政。
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里,就能大概能理出来这里面的逻辑关系了。
东周初期的历史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很多历史都被人为的隐去了。
就比如周携王的历史,左传史记都没记载,这可是跟周平王共存了二十一年的周朝王君。
如果不是考古挖掘出来春秋时期的文物,根本还原不出来这段历史。
再比如申国,西部的申国在西周和东周交替的这段时间如此强大,但史料中记载的却很单薄,就连最后如何被秦国灭亡的,都不清不楚。
而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可以很明确的一点就是他纯粹就是个傀儡。
他外部最大支持者就是申国和被申国控制的郑国。
因为洛阳的南边就是南申国,东边是被申国联姻渗透的郑国,西边是秦国和西申国,北边是晋国。
然而谁都没想到,最初只剩下十个城池,被申国拿捏的郑国,却接连出现两代强人——郑武公和郑庄公。
这对父子俩在天崩开局中,通过各种布置和隐忍,打出了差点通吃的结局,成功成为春秋第一任小霸主,甚至差点提前成为春秋第一任霸主。
武姜嫁给郑武公以后,陆续生了两个嫡子——长子寤生、次子段。
因为寤生出生的时候,脚先伸出产道,差点要了武姜的命,所以武姜非常讨厌寤生。
汝之砒霜,我之蜜糖。
对于郑武公这样的权谋老手看来,你武姜越讨厌的,就是我越看重的。
谁也不想受制于人,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王国交给一个听舅家摆布的孩子。
所以郑武公生前就对长子寤生多加培养,将自己的权谋手腕都交给这个年轻的儿子。
在他病重即将去世的时候,当时的长子寤生才13岁,次子段是10岁。
武姜为了维护自己和申国的利益的角度出发,向郑武公提出废除长子寤生的太子之位,改立更好控制的次子段为太子。
郑武公选择装傻充愣,以这两孩子都是你亲儿子,立谁你都是他们的亲生母亲,更何况立嫡立长是祖训为借口,堵死了武姜的话。
武姜当时也没有多想,毕竟寤生当时才13岁,自己虽然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但是作为亲生母亲,难不成还要杀了他不成?
武姜心软了,这就给她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不过武姜还是留了个心眼,在郑武公去世,长子寤生继位的第一时间,以监国太后的名义,让郑庄公封自己的亲弟弟去制城。
制城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好理解,翻译成后世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
这里是郑国西部和洛阳之间的天险关隘,也是郑国最重要的位置。
一旦郑国国内形式发生变化,申国——周平王一脉的军队,就可以轻易出虎牢关对郑国国都产生威胁。
而这个时候,年仅十三岁的郑庄公展现出他与年龄不符的天生政治家的一面。
他大方的提出: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它邑唯命。
他精准拿捏母亲武姜的心思,说:
“妈,你可真会挑地方。制城那破地方既危险又不肥沃,你难道忘了,曾经咱们的叔祖宗虢叔就是死在那里,不吉利。
你不疼我亲弟弟,我疼。
除了制城那个不吉利的破地方,咱们郑国好地盘多的是,让弟弟随便挑,我都给他!”
你看看这话说的,直接把武姜搞蒙了。
当母亲的,最怕自己喜欢的儿子遇到生命危险,甚至她还觉得自家这个大儿子确实还挺疼她弟弟的。
所以就没反驳,不过她也不客气,直接要了郑国的京城,这座城池是郑武公此前建立的旧都。
城池高大、人口众多、土地还非常肥沃。
郑庄公直接大方就答应了。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这样以退为进,故作大方,精准抓住自己母亲的心里漏洞,放松母亲武姜的警惕,在保障自己底线的同时。为自己争取到了猥琐发育的时间。
这份心性、谋略、隐忍,你敢相信是一个十三岁孩子的手腕吗?
不仅如此,郑庄公的以退为进,更是打消了周平王和申侯的疑虑,这孩子年纪小又听话,肯定更好控制。
于是让郑庄公寤生接替了他父亲郑武公的之位,主持周王室朝政。
后面郑庄公放任自己弟弟在京城自称叔大、不断扩建京城的野心勃勃的表现,更不阻拦自己母亲和弟弟与申国和周天子的勾结。
因为他需要等,需要等国内不满郑国被外人插手的势力向他靠拢,他需要积攒忠诚于自己的力量,需要外部的强援。
所以后面就出现了以祭仲为首的郑国异姓大族势力和以公子吕为首的宗室势力跟他的对话。
这两段对话,其实就是双方的试探和合盟。
在祭仲和公子吕明确表达对武姜和弟弟叔大行为的不满后,郑庄公才肯定对方不是母亲武姜的人。
所以才立场鲜明地表示自己也看不惯他们,但是大家还需要等待时机。
祭仲和公子吕在得知郑庄公的立场后,就默契的不再追问。
国内,郑庄公得到不满武姜和共叔段的异姓家族和宗室势力的支持,郑庄公开始布局,不断在弟弟和母亲身边安插间谍。
对外,他还需要剪除自己母亲武姜的外部势力的威胁。
为此,郑庄公以周王室卿士的身份,支持东周早期历史上礼崩乐坏最典型的事件——曲沃代翼。
利用曲沃压制周王室和西边的申国,逼其不敢轻易出兵。
对于南申国,则是迎娶当时在汉水地区与楚国平分秋色的邓国女为妻,而邓国就在南申国边上。
这一连串的布局和隐忍,一晃就是二十二年。
郑庄公从十三岁继位,隐忍布局到三十五岁,时机才正式成熟。
然后就发生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又驱逐了自己的母亲武姜。
在清洗完国内的申国政治势力后,郑庄公大权在握。
但是他面临新的困境,周王室和申国发现这个外甥竟然不听话,是个野心勃勃的叛徒。
于是周天子提拔虢公忌父同为卿士,分割了郑庄公的权力进行敲打布局。
无奈郑庄公这个人太他么能打了,简直就是东周战神,掌握郑国大权后,见谁打谁,无一败绩。
郑庄公在大破扶持共叔段儿子想要染指郑国的卫国后,在中原地区威名赫赫。
不过他也不傻,没有了弟弟一家的威胁,自己就是母亲武姜仅存的希望,也是申国的亲外甥嘛。
所以黄泉认母的名场面就来了。
双方假惺惺的表演了一场母慈子孝的大戏。
周王室和郑国也互相交换质子,这就是周郑交质。
郑国与周天子和申国表面上达成和解。
但紧接着,郑国东方的五个国家,鲁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在周天子的支持下组成联军伐郑,结果五国联军被郑庄公揍得屁股尿流。
第二年,卫国不甘心,联合黄河南边的燕国组成联军再次伐郑,郑庄公再次轻易干翻卫燕联军。与此同时,自己的政治盟友曲沃家又对宗家发动进攻,大获全胜。
这一年,郑庄公和他的盟友们赢得全面开花。
不仅如此,我猜测郑庄公应该也跟秦国交好,因为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关中地区的西申国也被秦国灭掉了,具体内容和时间不详,需要继续考古挖掘。
这段历史很诡异,东周王室的强援,被洛阳周边的大国们共同默契地挨个剪除。
南申国则是面对膨胀的楚国自顾不暇。
最后,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不满郑庄公对京畿地区的渗透,罢免了郑国三代相传的王室卿士的位子。
郑庄公干脆直接不再朝拜周天子。
周桓公以此为借口,亲自率领东周王师,在蔡国、卫国、陈国联军的配合,讨伐郑国。
这一次,面对兵力更加强大的对手。
郑庄公这个春秋小霸王,政治家兼军事家,直接祭出鱼丽阵,将联军再次击败。
甚至郑庄公的心腹爱将祝聃竟然将弓箭对准周天子,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
就在这个莽汉猛将准备抽出第二支箭射杀天子时,郑庄公吓得赶紧拦下了他。
战斗中“意外”射伤天子就罢了,诛杀天子那叫自绝于天下,会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不过即便如此,郑武公也把周天子的威信降到谷底。
尊为天子,竟然被自己的叔公击败,还打伤了。
礼崩乐坏,不外如是。
春秋无义战的大戏,正式开演!
以前的人是很迷信的,难产是不详之兆,如果女子头胎难产死了可能享受不到对应规格的葬礼。对武姜一个唐唐侯爵国的国君夫人来说,大儿子就是索命鬼,在有了小儿子后就更不喜欢大儿子了。
多子女家庭能把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凤毛麟角,偏心才是常态
都不用跨海找信长,其实还可以举雍正的例子。在雍正王朝电视剧里,每到德妃偏心小儿子老十四,给四爷胤禛出难题,弹幕里就会刷演员梗,提起唐国强老师饰演的郑庄公,也是不被母亲喜爱的大儿子。
这俩人的遭遇其实刚好说明两种途径都可能失爱于亲生母亲:生与养。庄公寤生,亲妈因为生他的时候难产,将他与自己的苦痛记忆绑定,在古代还有不吉之兆,所以厌恶他。而胤禛是生下后抱养给更高位份的妃子,亲妈并没有参与到他的养育过程,没能培养亲子关系。说不定他的抱走还提醒了她的地位低下。日后老四当了皇帝,亲妈也并不以他为荣。
生日为母难之日,又说生恩不及养恩重。实际呢?
偏爱小儿子的原因,原文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寤生
寤生:逆生。谓产儿足先出


有人可能奇怪,足先出来怎么了?也不至于偏心吧
正常胎位是这样


寤生是这样


甚至是这样


没别的原因,姜氏就是生庄公时太疼了,甚至快没命了而生小儿子时比较顺,所以讨厌庄公
很难理解么?
历史多少太后证明了,自己的大儿子当了王之后又想让小儿子上去过过瘾!
何况春秋为啥用克这个字,郑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心机城府的人,你说心机深沉之辈能让真正了解他的人喜欢么,知子莫若母,郑伯的母亲当然会更爱愚蠢的小儿子些。
《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地位。


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历史,第一当然是因为我们历史长,历史中有足够多的故事,能给我们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不像某些国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历史太短,就不能全面地总结规律;第二是因为,中国的历史都是血的教训,意义重大,只不过,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历史课本里学的时候,因为没有社会阅历,看不懂。等我们步入社会,再回头来看历史,才发现中国的历史真是字字泣血,句句如山,早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们了。
扯远了,还是谈一谈《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吧。
一、【原文第一段】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直译就是,姬姓国郑国的国君(名叫姬掘突,也就是)郑武公娶了(姜姓国)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这个女人被称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就是后来的庄公,一个是共叔段。武姜在生庄公的时候,庄公难产,武姜受了很大的惊吓,所以给大儿子庄公起了个小名,叫寤生,而且,武姜对这个大儿子很反感。相反,武姜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想立他为储君,也就是想让小儿子郑武公的接班人。多次向郑武公请示这个想法,郑武公不答应。
这段话里面就有很有意思的故事。
1. 要先讲讲郑国的来历。
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是郑国的开国国君,名叫姬友(不要想歪了啊,人家真叫这个名字,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是周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郑桓公在公元前806年,被分封到荥阳这个地方,建立郑国。根据《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记载“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这位姬友同志挺有政治手腕的,作为开国国君,治理国家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于是呢,被自己的侄子周幽王(也就是烽火戏诸侯的主角)召回王室,担任司徒。
这位司徒回到周王室,发现自己这个侄子不大行啊,宠爱褒姒,而且诸侯逐渐开始有反叛的苗头。所以,郑桓公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具体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把郑国向东迁到虢、郐这个地方,这两个地方的国君向这位朝中大佬、天子的亲叔叔献上了十座城池,于是郑国就在这个地方扎下根来。第二件事,郑桓公让自己的儿子姬掘突向当时的太子宜臼靠拢。后面我们就能看到郑桓公的英明之处,这位开国国君指导自己儿子玩儿政治投机是一把好手。
2. 郑武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国君郑桓公安排完后路,第二年,周幽王就惹出了乱子。为了赢得美人褒姒的一笑,烽火戏诸侯,并且还要废黜了申侯的女儿王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改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所以申侯一气之下,起兵反叛,联合缯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在这场叛乱中,周幽王和郑桓公一同被杀。郑桓公去世之后,儿子郑武公继位,正式登上政治舞台。这位郑武公上任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联合秦襄公、晋文侯、卫武公拨乱反正,拥立原来的太子宜臼登基,史称“周平王”。郑武公号召郑国的国民,帮助周平王将王室向东搬迁到洛邑,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时代。
郑武公这么卖力给周平王干活,得到了什么好处呢?郑武公又被封为司徒,也就是继承了老父亲的官职。郑武公和自己的儿子郑庄公都被周王室封为卿士,可以说,这里郑国的权力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了。这里就能看出提前下注的好处了吧。
3. 郑武公为什么要娶武姜?
申国国君也就是申侯,这个人把犬戎人引进镐京,干掉了自己的女婿周幽王和郑桓公,自己的外孙还当上了周王。因为犬戎人把周王室祸害的太厉害了,老百姓都对申侯这个人比较反感。郑武公呢,不用说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不共戴天之仇啊。
那郑武公岂不是娶了杀父仇人的女儿?
理论上来讲,确实是这样的。史书对这件事没有详细的描述。我想,这肯定是一场政治婚姻,周平王为了控制和约束郑武公,用亲上加亲的借口,让自己的亲姨妈嫁给了自己的叔叔郑武公。这下好了,郑武公给周平王既当叔叔又当姨夫,你还好意思欺负自己的外甥兼侄儿吗?周王都给你指婚了,你说你姬掘突同志能推辞不?所以大概率,郑武公对这桩婚事是不满的,不过为了大局考虑,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估计也为后来郑武公跟周平王交恶埋下了种子。
4. 武姜仗着娘家背景强大,骄横跋扈,对郑国指手画脚。
第一,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母亲生儿子的时候因为难产险些丧命,所以厌恶自己的这个儿子,这也还能理解,但是给自己的儿子起个小名叫“难产”(寤生),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可想而知,后来的郑庄公,对自己这位母后是什么感官了。
第二,在分封制的体制下,立长立嫡,是国家传承的基本原则。西周时代,在立谁为储君的问题上,已有公论。正常情况下,只要庄公没什么大毛病,肯定就是储君的天然人选,哪轮得到武姜一个妇人在这儿说三道四的。在立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武姜就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想扶小儿子上位,而且,还是屡次请求没有得到准许。
各位看到这儿,大概已经明白,国君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立自己的大儿子。你武姜请示一次被拒绝后,还不赶快夹起尾巴好好做人,去找自己的大儿子未来的国君弥补一下关系,反而屡次向郑武公提请求,这分明是不把郑武公放在眼里啊。
这说明,郑国上层,存在两个山头,一派是郑武公为首,大儿子郑庄公坚定站自己老爸;另一派是武姜为首,政治诉求是拥立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当国君,这很有可能是来自武姜的外甥周平王的授意和支持。如果武姜能够成功,其实就相当于周平王这一系实际掌控住了郑国,也就不怕郑国臣大欺君了。
5. 郑国咽不下被干涉内政这口气。
郑武公好歹也是一路杀出来的一代雄主,干了不少大事:护送周平王东迁,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现在看到自己当年拼了老命保下来的周平王不但不对自己这个叔叔感恩戴德,还想着将我郑国纳入你周王室的控制之下,这哪能忍得了?老子现在搞不动你,等老子的儿子搞你。在郑武公的培养之下,儿子郑庄公最终成为一代霸主。
所以就有了《古文观止》的第二篇《周郑交质》。这个故事我们下次再讲,看郑庄公是怎么狠狠打脸周平王的。
二、【原文第二段】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大白话翻译一下:
武姜在郑庄公继位之后,还不死心,想让郑庄公把“制”这个城池分封给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当领地。郑庄公找了个理由:制这个城池,是险要之地,虢叔就是死在那个地方的,兆头不好,你给弟弟另挑个别的地儿,我都答应。武姜于是请求把京邑分封给共叔段,庄公答应了,于是人们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这时候一位叫祭仲的大臣看不过去了,私底下跟庄公说:一个都市的城墙超过三百丈,这个都市就太大了,将危害到国家安全。按照以前的制度,大的城池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池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池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太大了,分封给共叔段不符合制度,恐怕会给你造成隐患。
庄公手一摊:母后姜氏想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有害也只能承受了。祭仲说:姜氏胃口太大,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做谋划,不要让他们的势力膨胀起来,膨胀起来将像藤蔓到处滋生一样难以铲除了。藤蔓都除不干净,更不用说你的亲弟弟了。郑庄公大手一挥: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他)就行了。
这段话又讲了什么故事呢?
1. 第一个交锋在于,武姜请求封共叔段到制这个地方。
你武姜是不是有点太蹬鼻子上脸了?太子登基之前你想着废太子,太子登基之后,你仗着自己是太后,不但不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找新君给自己小儿子请求封赏,还是一个如此要害的城池,这是想干嘛呀?这不是拿郑庄公当傻子么?
注意了,朋友们,郑庄公继位的时候,只有13岁。13岁的一个孩子, 武姜不拿他当回事儿,也就可以理解了,可能是觉得小孩子好糊弄。
但是,郑庄公能成为春秋一霸,政治天分可能早早就开发出来了。《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记录》中记载,毛泽东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所以,就是这个13岁的孩子,一眼就看穿了武姜的图谋。


按郑庄公的说法:制,是一个险要的地方。这个地方险要到什么程度呢?地处郑国最北端,北依黄河 ,岸如绝壁,控此一地可制郑国全境,又是东方诸侯通向周王朝首都洛邑的必经之地,是郑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关口,后世称之为“虎牢关”。
虎牢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刘邦死守这里连项羽都打不进去,刘邦和项羽在此地“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三英战吕布也发生在这里,李世民也是在虎牢关一战拿下王世充、窦建德。
1944年,日本人动用铃木旅团步骑五六千人,炮二十余门,战车及装甲车七八十辆,想要攻打虎牢关,被路云亭率领一个营的兵力阻击七天七夜,最后路云亭部以伤亡四百余人的代价,歼敌2500人。(详见荥阳网《虎牢阻击战——虎牢关最后一场大战》)
虎牢关北面是黄河,南边是嵩山,能够通行大军的路就只有一段狭长的河谷地。这么险要的地方,郑庄公心里有数,肯定是不可能给自己这个亲弟弟的。所以“虢叔死焉”,不吉利,只是个堵武姜嘴的借口罢了。我要是给了你这个城池,将来打不下来可怎么办。
郑庄公还来了一句“他邑唯命”,意思是其他地方你指哪儿就是哪儿,都听你的。各位,如果国君跟一个大臣说“我都听你的”,这个大臣就要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早上了,你敢给国君下“命”令?
武姜也不知道真傻还是假傻,愣是没听出来郑庄公话语中的不满,再一次向作死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古文观止》的作者吴楚材和吴调侯点评“他邑唯命”,说是“四字毒甚”。
2. 第二次交锋在于,武姜请求封共叔段到京邑。
京邑是个什么地方呢?很有可能是整个郑国除了都城新郑之外,最大的城池。城池越大,人口越多,赋税、粮草越多,能够供养的兵马也就越强。所以,武姜之心,简直是路人皆知。更神奇的操作来了,郑庄公同意了这个请求。这里就是郑庄公政治手腕儿高超的地方了。我们一层一层来分析。
第一层,表面上看起来,郑庄公话都已经说出口了:其他地方随便挑。这时候人家真好意思挑最大的地方了,你要是说不给吧,好像国君有点不守承诺的意思,都说君无戏言嘛。所以,看起来,郑庄公是被自己的话逼到了墙角。
第二层,郑庄公通过装傻充愣,瞒过了武姜和共叔段,也养成了共叔段骄傲自大的心理。郑庄公什么都看破了,但是就是不说,也不表现出来,武姜自然被蒙在鼓里,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很好拿捏的嘛,连带着,武姜的小儿子也渐渐看不起自己这个哥哥了,觉得自己实力强了之后,完全能够拿下郑国。郑庄公这一下拿捏了人性,骄人之心,把武姜和共叔段吃得死死的。
第三层,郑庄公不是不知道京邑的重要性,这从后面他跟祭仲的对话就能看出来。为什么他还同意把共叔段封到京邑呢?为了郑国表面上的和谐和稳定。要知道,武姜这一派山头可不仅仅是武姜和共叔段两个人,上头还有个周天子呢,下面可能还有支持武姜的文武大臣等势力。一旦这时候就跟武姜撕破脸,两方斗起来,才13岁的郑庄公能不能服众还不知道呢,避免不了郑国混乱衰弱的局面,反而容易让周王室看到机会。所以,也可以称郑庄公这一招是以空间换时间。
第四层,从小被郑武公教育大,郑庄公深刻知道,要执政,最重要的是民心。郑庄公通过忍让,退步,让老百姓和中立派向自己靠拢。老百姓会觉得,人家国君都这么忍让了,你们武姜母子俩还这么得寸进尺,公然违反国家制度(先王之制),实在是太欺负人了。自然而然,时间一长,民意就站在了郑庄公一边。同时,在国际上也拥有了良好的声誉,大家都知道,郑庄公是个孝顺的国君。这样,人设也就立起来了。
相较于这些收获,一个随时能拿回来的京邑,根本什么都不算。为什么说随时能拿回来的京邑呢?我们后面再讨论这个问题。
3. 祭仲与郑庄公的讨论。
祭仲何许人也?这位春秋第一权臣,一生辅佐了郑国的五位国君,他的政治履历长达半个世纪,在郑庄公死之后,祭仲可谓是权势滔天,权力上升到了可以废立国君的地步。
这样一个大臣,私下来向国君阐述自己的忧虑,并指出京城太叔违反了“先王之制”,要求国君早做谋划,除掉京城太叔。看起来像是一个忠诚到不能再忠诚的忠臣。
实际上呢?
我认为,这更像君臣之间的一次试探。都在这玩儿狼人杀呢。
大臣明面上是在讲自己为国家担忧,实际上是在投石问路,看看你郑庄公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要是京城太叔这事你都看不出来,没点城府,大臣一讲完你就大惊失色,大呼“这可如何是好”,那人家大臣就明白了,你国君就是个草包而已,指不定这个权臣现在就能放手做大。
这边国君呢,还保持着自己无辜受害者的人设,回了一句:母后想要这样,我有啥办法?你看,一句话,既表明了自己是被动的,是受害者,又暗示了“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就是演给他们看看”。
祭仲这时候已经把握住了国君的心态,又更近一步:要不咱现在就开始谋划着,除掉他们?这句话,其实是废话。既然郑庄公已经意识到了危害,不可能不严加防备,用不着你祭仲来多这句嘴。那祭仲这句话是表达什么意思呢?一方面,站队表忠心,向国君提出这个建议以表明自己不是武姜的人。另一方面呢,试图进入国君的决策圈子,要是国君能让我来执行这件事,咱祭仲不就成了国君的心腹了吗,帮国君背锅要是成了,可就简在帝心了哇。
4. 郑庄公的经典回答。
郑庄公是怎么回答祭仲的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也成为一个中国经典成语。
这句话真的太经典了,很值得细细品味。
第一,郑庄公告诉祭仲,我心里有数,你等着看戏就行了。这句话既显示了帝王的城府,又没有把自己的安排向手下人和盘托出,保持了神秘感。
第二,在这种心机深沉的帝王面前,祭仲把不准脉,就不敢放肆。后来庄公在世时,祭仲老老实实地干活,到了郑庄公死后才敢出来蹦跶。
第三,这时候郑庄公可还没充分信任你祭仲呢,哪敢让你知道或者参与这么大的事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基本原则。后来的光绪皇帝就是没有学明白郑庄公这个经验,轻信袁世凯能帮他拿下慈禧,最终身陷囹圄,死得也不明不白。
三、【原文第三段】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翻译大意:
太叔让西鄙北鄙这两个城邑也向自己效忠,甚至最后把这两个城邑收归自己所有,地盘扩大到了廪延这个地方。这时候大臣们都看不过去了,公子吕向郑庄公进言:这个国家都快要有两个主人了,共叔段得到了更多的物资和地盘,能够武装更多的人马,不能再忍让了,该出手了。郑庄公说:没事儿,不要着急,让他作吧,光有物资可笼络不住那么多的人马,你看他是怎么玩儿完的。


1. 共叔段的势力膨胀到了什么地步?
“鄙”是春秋时期边邑的称呼,《说文解字》云:“五酂为鄙,百家为酂”,因此一?鄙?约为五百家。如果这个说法是靠谱的,那么西鄙北鄙加起来至少有1000户,如果平均一户5口人,一户人家能出1人作战的话,共叔段从西鄙北鄙这里就能得到一支1000人的军队。
汉朝的刘向编写了《战国策书录-叙》,其中讲:战国晚世,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哞争权,盖国战国。意思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七个(战国七雄),拥有千乘兵车的有五个国家(鲁,宋,中山,卫,郑)。要知道,郑国这时才立国三代,还处在春秋前期,估计还称不上是个千乘之国。
古代的作战单位,一乘,指一辆战车、四匹马、三个甲士,战车周围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卒。如果按照一乘20个人来算,1000个人也能组个50乘了。这可还没算上京邑能动员的兵力。所以大致估算,共叔段怎么也该有个100-200乘以上的兵力了。
2. 公子吕表态意味着什么?
公子吕是新出场的人物,他是何许人也?
公子吕是郑武公的弟弟,姓姬名吕,字子封,公子吕也就是郑庄公的叔叔。作为郑国国君的“皇叔”,他能代表的可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整个郑国公室的意见。公子吕出来跟郑庄公讲话,这就说明除掉共叔段,拿下武姜,摆脱周天子钳制,已经成为郑国公室的一致意见。
公子吕第一次出场,还是用激将法,催庄公下决心,免得老百姓无所适从。但是庄公确实是对自己有信心,稳坐钓鱼台:不着急,让他继续作,他快作到头了。
公子吕第二次出场,就更直接了一些:到时候了,再让他武装起来,咱可就对付不了了。这里说明,郑国公室,对于郑庄公确实是鼎力支持了,很可能支持了军队。但是大概这个军队数量并不是很多。公子吕可能觉得,凭自己手里的军队,现在对付共叔段还行,要是共叔段手里人更多的话,可能就对付不了了。说白了,冷兵器时代,没那么多花哨的战术,在没法玩儿太多阴谋的情况下,比人数是最直接的。这里也能看出,共叔段确实可能拥有超过100乘的军事力量。
3. 为什么庄公这么有底气?
第一,庄公本来的用意,就是通过表现得宽容、退让,获得民心和公卿大臣们的支持。等的时间越长,共叔段造反的迹象越明显,也就能让庄公获得更多人的效忠,也更能看明白哪些人是一定要站在我对立面的、将来一定要铲除的人。所谓大势在我,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当然庄公不会着急。
第二,庄公可以借此探一探郑国公室的底。我上位这么长时间了,母后和弟弟这么欺负我,你们这些叔伯长辈就这么看着,也不说出来支持一下,现在坐不住了,想出来维持局面了,那也得咱国君点头不是?你想动弹可以啊,给咱交个底,你们手里有多少能动用的力量,都交给我来指挥。咱国君不允许有不听话的军事力量存在。
第三,庄公有自己的底牌,能够确保自己不会输,局势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个底牌我们前面提过一句,这里先略过,后面再讲。
第四,现阶段就打击共叔段,不一定能一击致命。虽然共叔段做得不合规矩,但是毕竟是国君的亲弟弟,只要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谋反,武姜求求情,说不定共叔段就被保下来了呢?而且,这样也不可能抓到武姜的把柄,不可能把武姜拉下来,砸碎她的势力,斩断周天子的触手。
四、【原文第四段】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翻译:太叔这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厉兵秣马,准备好偷袭新郑了,武姜都要做内应给太叔开门了。郑庄公听说了他们发动的日期,做出判断:时机成熟了,动吧。于是公子吕率领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背叛了太叔,太叔只好跑到鄢这个地方。庄公又讨伐鄢,于是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到了国外(共国)。
这个部分虽然简短,却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寥寥数笔,共叔段要偷袭,共叔段失败了,共叔段逃跑了,故事讲完了。春秋如椽大笔,确实笔力雄健,不服不行。真正有意思的细节,也在这一段中。
1. 共叔段到底是什么水平。
其实,纵观全文,共叔段都没有正面出场过,都是在庄公与大臣们对话的场景下,作为背景介绍出现的。我们确实无从知道共叔段的政治手腕。但是,作为一个要造反的主,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摆在君王的眼皮子底下,连大臣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也能看出,至少共叔段是一点保密意识都没有,轻易就能被外人获知信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常识都没有,不死才怪。
再者,共叔段不懂民心和政治规矩。你越想夺权,越想上位,越不能表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相反,你要学王莽,推辞、低调、谦虚才行。你手里没有啥实力的时候,就仗着武姜撑腰,一副郑国要跟我姓的姿态,难免会惹人反感。
2. 庄公掀开了底牌。
其实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庄公早就在京邑埋下了自己的伏笔,留下了关键的后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至少是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之前。要知道,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战斗发生在郑庄公二十三年,也就是说,庄公这个伏笔,硬生生埋了二十多年,一直忍到王师来的那一天。所以,才有子封伐京,京马上就“叛太叔段”。而且,这应该不是一个人,很可能是一股势力,或者一个组织、一个集团,扎根在京邑。
如果说这是老国君郑武公给儿子留下的死忠,那也就罢了。如果是十三岁的小君王就懂得笼络人心,还能让人死心塌地在敌营中待了二十二年,那这就太可怕了。
此外,庄公在武姜身边,同样埋有间谍,所以,庄公才能准确获知共叔段的偷袭日期。这是一定的,不然,庄公不可能这么有把握,这么有底气。军国大事,碰运气可不行,肯定是存在万全的准备才敢这么玩儿的。
3. 共叔段死没死?
共叔段应该是本来被称为“叔段”,到跑到共国之后,才被世人称为共叔段。共叔段跑到共国之后的事情,《左氏春秋》没有继续交代,我们也无从得知。没有写出来,就是留白,给大家自己想象的空间,都有可能。但是,我认为,就郑庄公这个腹黑加老谋深算的性格来说,不太可能给自己留下这么一个明显的隐患。春秋战国时期,买凶杀人的故事史书上讲得多了,多郑庄公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五、【原文第五段】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这一段是《左氏春秋》对春秋的注解。这一整篇文章,对应《春秋》原文就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左氏春秋》对这六个字展开讲解,就拓展成了这一篇文章,现在是来讲:“郑伯”意味着啥、“克”意味着啥、“段”有啥含义、“于鄢”又是出于什么考虑,体现的是《春秋》的微言大义,用什么字都很有讲究。
如果比照《春秋》对其他君主的称呼,这里应该是“庄公”而不是“郑伯”,之所以用“郑伯”,是为了讥讽庄公,点明他是大哥,对于弟弟有管教的责任,但庄公没有尽到管教的义务。克,一般用来形容平级之间的对抗,胜利的一方“克”失败的一方,这儿虽然庄公和共叔段不是平级,但是类似于两个国君在斗争,所以用“克”,而不用“征”“讨”“伐”之类的词。共叔段自身也有做错的地方,没有尽到自己做弟弟的义务,所以不合格,这里就不用“弟”,而用“段”来称呼。“于鄢”指的是,这件事只写到共叔段在鄢这个地方失败了,没有写他跑出国及以后的事,可能是《春秋》感到后面的事儿不好下笔,于是就只讲到“于鄢”这里。
六、【原文第六段】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翻译:凯旋而归的郑庄公恼怒母亲武姜,就将其放逐到了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咱们就别相见了。后来呢,郑庄公又后悔了。颍考叔为颍谷的边将,听说了这件事,就献给庄公一些礼物。庄公请他吃饭,他把肉留下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说:“小人有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尝过,但没尝过君主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肉羹带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孝敬,就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对他说了原因,并说现在很后悔。在这种情况下,颍考叔建议,何不挖一条地下隧道,取名为“黄泉”,然后母子在此相会。郑庄公大喜,就命人挖了一条可见地下水的隧道,并请母亲前来。郑庄公见到母亲后,非常高兴,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随之回应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这就是成语“其乐融融”的来历。母子两个和好如初了。
看上去合家欢的大结局,背后透露出了什么信息呢?
1. 为什么要置姜氏与城颖?
按理来讲,武姜都失败了,已经被抓到错处了,直接打入冷宫软禁起来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多此一举,流放到城颖?有可能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郑庄公要向国人表明态度,武姜是共叔段叛乱的重要同犯,并不是无辜的,所以要流放给大家看。
第二,郑庄公趁机清洗了武姜留下来的势力,斩断周平王的干扰,从而把郑国的两派力量捏合成了一个整体。
第三,出于个人感情,确实对这个厌恶自己的母亲反感了,想着眼不见心不烦了。
2. 庄公为什么要后悔?
从《左氏春秋》的角度来讲,肯定是郑庄公渴望母爱,孝子的心发作了,所以后悔了。
政治人物考虑事情哪有这么简单。最大的可能是,郑庄公从胜利的欣喜中冷静了下来,忙完了之后发现,这件事产生了很不好的政治影响。
无论国内国外,都可能会攻击庄公:你郑庄公不孝啊,竟然把自己的母亲流放了,还永不相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只会记得庄公流放了武姜,谁还能记得因为啥流放武姜呢?
所以庄公出于政治考虑,想着挽回一下影响。
3. 演员颍考叔出场。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互动,我们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颍考叔是郑国大夫,得知了这件事,就来给庄公送礼,两个演员就此碰面。庄公赏赐颍考叔吃饭,颍考叔把肉挑出来,准备带回家。庄公问,你这是几个意思?颍考叔说,我家里有老母亲,没吃过国君赏赐的肉,我带回去给她尝尝。都是千年的狐狸了,还玩儿什么聊斋呀,庄公自然知道这位大臣是冲着什么来的了,于是也就演上了:唉,你能孝敬母亲,但是我不能。
注意,颍考叔的下一句话情商很高,确实是个好演员:国君这是何出此言呢?
你看,你颍考叔就是冲着这件事儿来的,但是你不能在国君面前表现得你什么都知道。不然领导会想,怎么滴,你平时对我的八卦很感兴趣吗?领导后悔了是领导的事,你替领导说出来,那可就是你的不对了。颍考叔人精,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于是两个人就能继续演下去,庄公诉苦,颍考叔出主意,庄公采纳。
从此之后,颍考叔就进入了国君的视野,你看,多棒的演出。
4. 庄公与武姜的对手戏。
颍考叔导演都已经给出剧本来了,庄公也答应演出了,台阶给到武姜了,请问你武姜肯不肯顺坡下驴呢?武姜这时候也知道大势已去,再硬挺着,下半辈子只能在城颖被软禁到死了,于是,武姜也服软了。
在设置好的场景中,庄公出场,还做了首诗:隧道之中,真开心啊;武姜也配合得很好,应和一首:隧道之外,也很开心。
这样在外人面前,双方都找到了台阶下,就和好如初了。
可是,武姜和庄公心里都清楚,随着共叔段的出走,庄公“他邑唯命”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该轮到你武姜“唯命是从”了。
七、升华与总结
【原文第七段】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这就是《左氏春秋》闭着眼睛硬给这篇文章上价值了,大家都要学习孝子颍考叔,孝敬父母。魏禧《左传经世钞》点评颍考叔“敏妙”,真是火眼金睛啊。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当你实力不足的时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要忍辱负重,静待时机。
2. 形象很重要,特别是弱势的形象,能够争取大家的同情,建立统一战线,孤立对手。
3. 对于部下来说,在重大的抉择面前,有些废话你必须说。你说了,才能表明你的态度,不说,就不能站队。
4. 古人写书,用了太多的春秋笔法,这也是个门槛。你能看透利益关系,你就能发现字里行间的血迹和“吃人”;如果你看不透,你就会觉得这篇文章真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武姜那么欺负人,庄公最后还是这么孝顺,太感人了,看来孝心是人的本能,然后你就会被儒家思想逐渐洗脑。
5. 庄公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从《春秋》的立场来看,觉得庄公和共叔段太不讲兄弟情谊,双方都有错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从郑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庄公通过老辣的政治手腕,稳稳地控制局面,防止了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将郑国的损失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留和整合了郑国的力量,这简直是大大的有功好吧。
6. 当二把手推你出来跟一把手唱对台戏的时候,如果一把手轻易地退让了,你可千万别欣喜若狂,自觉老子天下第一。注意谨慎、低调,向一把手表现出自己的身不由己,心底里时刻警惕来自一把手的打击报复。不然的话,人家捧杀你,你还不知道,你肯定要被人家算计到死。
码字不易,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收藏。
记得有位史学家说得好,读历史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去思考,才能有所收获。
这段经历,其实,笔者非常有同感的,非常理解郑庄公母亲的动机。为什么呢?因为笔者见过太多的这样的现实场景,无论母亲多大年纪,她都会非常同情和喜欢混的最不好的小儿子,凡事都会为小儿子做考虑,以至于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越是混的不好,她们越希望小儿子能得到有出息的儿子的帮忙。以至于得到一个恶性循环。
笔者也认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年的母亲更偏袒弱小的小儿子呢?这个其实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女人相对感性和善良,这就当她们面对儿子混的不好的时候,就会内心的善性大发,一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弥补这种差距。她们的弥补方式,往往是通过做一些非理性的事情来体现的。
史料不足,无法判断。
不要说春秋时代,就是到了汉朝,窦太后还希望汉景帝把位子传给她小儿子梁孝王刘武。
可见制度有一个发展确定的过程。
不过有些制度的确立背后是血淋淋的教训。
你观察观察身边的多子家庭,偏爱的情况,分配不公的情况非常普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如果你穿越到乔峰身上,并且处于杏子林大会
知乎答主“醋溜猪头”的背后是一位历史学教
有没有那种慢节奏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古言小
你是弘时在畅春园,雍正想要杀你,你该怎么
为什么明朝降军面对同胞能忍心挥下屠刀?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 Gatsby 为什么对 Dai
下个月就要过年了,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有,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对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
为啥汉奸的容貌看上去很猥琐?
为什么扶苏接到胡亥的假圣旨,那么草率地自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7 10:14:13  更:2024-03-07 10:20:4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