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那个时候的革命军错综复杂,有资产阶级,有新兴地主,甚至有国外势力。那样的军队想要同时对付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是不现实的,如果不妥协,可能被国内外的势力…
首先提问就是错的,至于为什么是错的,请考研的同学来回答一下下面这道问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但是,辛亥革命失败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选啥?
选A,谁选D往死里抽他。
其次一群人在这个问题下面发癫非说辛亥革命大成功真的是要乐死我了,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说成是马列主义在扣帽子就更搞笑了。要知道共产党人从来都不否认辛亥革命所取得的胜利,但近代以来孙中山与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复盘观点都是这场革命从某个短期目标来看——譬如说推翻满清政府——可能是成功的,但是从长期目标上看它是失败的,换句话说就是败了,但没有完全失败: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曾经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1]
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2] 譬如在辛亥年,假若有好方法能实行以党治国,我相信从南京政府以后,決不致弄到今日,像这样的大失败[3]
对革命前景的估计过于乐观,以至于很快就“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自己做的检讨。而且孙中山等人也不是后来才意识到革命成果被篡夺了的,要知道二次革命那离辛亥革命可没几年,你猜临时带总统袁世凯是不是反革命?
老袁表示你们看人真准!在下的的确确就是反革命!
近據廣東都督胡漢民電稱,各省/立心不正之徒每以二次革命爲口實,若不嚴誅一二,將何以遏止亂萌?請諭知各省,現在國本已定,如有倡言革命者,政府定予嚴辦,俾奸人知所歛跡等語,指陳剴切洵爲弭亂要圖治。[4]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太强了,以至于时人哀叹“辛亥革命所成之事业,至此仅存中华民国之四字矣”——好家伙一百年前的人都能有这眼光,结果今天一群虫豸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于是就敢叫嚣“完全成功”了??
我再强调一遍,辛亥革命失败根本原因的定性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接下来谈到主观原因的时候才会说到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而只要你稍稍了解一点近代史就能明白这个结论下的一点都没有错,因为革命刚一爆发他们就先急着表态本次革命不会触及各国在华利益,以至于英国人甚至要感慨说这不是一次革命,而只是造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生存空间太小了,他们太需要获得外部的承认与支持了,因此他们的软弱与妥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肯定又会有人问了,那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算不是资产阶级政权?你凭什么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建国呢?
乐,老蒋他建立的是一个独裁政权,这个政权里呼风唤雨的资产阶级叫做“官僚资本”而不是那些民族资本,而且恰恰是他再次证明了民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因为老蒋在不干人事这方面连北洋诸大帅都得甘拜下风,他是真的敢派人去资本家家里绑票劫财的,曾经支持蒋介石发动4·12政变的江浙财团在老蒋夺权成功之后被大肆洗劫了一番,之前曾表示“钱要多少,我出多少!”的粉纱大王荣宗敬在老蒋上位后被扣上了奸商和资助军阀的帽子锒铛入狱,面粉厂被老蒋亲自下令没收——从你手里拿钱?那哪有从你手里抢钱来的快啊!
外国人对此大呼刺激,他们是这样评价蒋介石的行为的
有钱的中国人可能在他们的家里被逮捕,或者在马路上神秘地失踪.....估计蒋用这种手段约共筹集到五十万美元,上海在近代任何政权下都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恐怖统治。[5]
宝贝咱说就这么个状态,说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又具有妥协性说错了吗?


参考^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孙中山全集 第八卷[M].中华书局,1986.^袁世凯·通令严惩倡言二次革命党徒文^小科布尔, P.M.Jr. 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 (1927—1937)[M].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
第一,辛亥革命不是“失败”了,而是“不彻底”。意思是,表面上还是赢了些,比如清帝退位,比如建立民国,比如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比如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终于露脸实践……
第二,不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而是特指“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与先天不足”。
意思是,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像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经历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内卷,先天不足成长不够(无论是从硬实力还是思想理论)。
总之,“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跟帝国主义列强诞生的“资产阶级”不是一个东西。就好比羊和老虎都是哺乳动物,但是……
不知道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又是因为资产阶级的什么性?
先生教我!
善待战斧是不是体现了tg的妥协性?
根本和资产阶级妥不妥协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革命军的实力根本没有把握打败袁世凯,才不得不做出妥协。
1911年10月18日起,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展开了10余天的“汉口争夺战”。在汉口争夺战中,起义军虽取得“三战三胜”的刘家庙大捷。然而,由于前线指挥官的渎职,加上围攻汉口的清军兵力日趋加强,终使汉口于11月1日陷于清政府军。正当汉口危急之际,黄兴于10月28日抵达武昌。11月3日,黄兴出任战时总司令,并立即部署汉阳战事。然而,由于起义军“官长不用命”、“军队无教育”、“缺乏机关枪和野炮”等原因,27日,汉阳失陷,黄兴即于当日离汉赴沪。自此起,湖北革命党人转入御守武昌阶段[1]。
虽然清廷由于财政上已经丧失了对各省的控制,在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的独立也宣告了大清的土崩瓦解,但实际掌握各省权力的是军阀,而非革命党人。但靠武昌新军即便能打败北洋新军,也无法保证对各省的控制。这时候汉阳和汉口已经失陷了,对革命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如果继续武装对抗,不但不一定能打败袁世凯,可能连武昌都保不住。所以才不得不做出妥协。
只有到了黄埔建军的时候,革命党才真正有了摆脱“软弱性和妥协性”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别听教科书的归纳,这玩意跟古代的意识形态一样,就差把寡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写脸上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它满足了所有人的最初需求。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南方各地有了独立的兵权,地方主义空前加强,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转向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矛盾。(中间与列强的战争暂且不提)
到了慈禧后期,发生东南互保事件,南方地方政府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中央的统治,只是名义上还属于清政府统治。
各南方地方政府在此时有了独立的需求,孙中山这类革命党才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一方面有自身迫切的独立需求,另一方面痛恨清政府对外的软弱无能。面对共同的敌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与南方地方政府官员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保路运动。
在南方各省有三股势力:想要独立的汉人官员、保皇派的满族官员、革命党。南方各地革命党和汉人官员联合起来弄死了当地的满族官员(牵连了一部分满族平民),正式以武力的方式与清政府割裂,而后联合起来进攻北方的清政府中央。
所以你会发现武昌起义成功后南方各省在短时间突然冒出了一大批反贼,而且很快就成功了,在清算完满族势力后当地政府换了一个牌匾就成了新政府。
在北伐的过程中与当时清政府的军事掌权人袁世凯接触后发现三方的诉求相同,都是要清政府下台,大家联合起来造了清政府的反。
清政府下台后,南方地方政府的诉求是独立,(名义上可以统一,事实上要独立)革命党的诉求是清政府下台,袁世凯的诉求是当老大。
在袁世凯满足了地方政府的诉求后,北洋新军太厉害,孙中山的实力太过于弱小,教科书上写的是孙自愿下台,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
这跟大家的自愿加班一样,孙中山不愿意也得愿意,地方政府满足于独立的需求,不想跟他玩了,此时的革命党那点人真不够北洋新军嚯嚯的。
民国成立后,南方的地方政府满足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孙中山满足清政府的下台,袁世凯满足名义上的统一权力,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本来到这也就到此为止了,大家欢欢喜喜地组建联合政府,接着各自回家过各自的小日子。结果袁世凯在稳固权力之后想着不能让南方这群人独立,还是得统一起来,于是恢复帝制。
民国的联合政府在法律上承认地方的独立地位,跟美国的联邦制差不多,恢复帝制意味着这些法律通通作废,地方又要归中央统治,云南的蔡锷首先发难,其他南方政府跟孙中山又一次联合二次革命。
整个辛亥革命就跟东汉末年一样,百姓起义地方上获得兵权,起义结束后阶级矛盾转化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地方上联合起来要求独立,(十八路诸侯讨董,辛亥革命)一部分野心家想直接掌控中央达到控制全国的目的(董卓、李傕、曹操、袁世凯)。
当他们掌控中央后第一件事就是先达到名义上的统一再达到事实上的统一。董卓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袁世凯的联合政府。
再然后就是地方上的反扑,讨董行动、联合攻曹、二次革命。
综上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在袁世凯恢复帝制之前它满足了所有人的诉求,袁世凯不满足名义上的统一,想要事实上的统一这是国内任何一个中央都想干的事,老蒋打了那么多年的军阀战争不也是同样的目的吗?
教科书的总结归纳可以当圣经看,可以看可以写可以说,但是不能信。
那么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阶级的什么性呢?
这种说法纯粹就是牵强附会的,强行把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革命”,而隐藏了“排满”这个真正的核心。
事实上,如果看一下辛亥相关的档案,就知道当年的革命团体,大部分根本不是什么资产阶级,而且他们唯一的共识就是“推翻满清,恢复汉人统治”,很多根本就没有共和的口号。当时的革命党人,大多数无法理解“建立民国”含义,更别说“平均地权”这种对他们而言近乎玄学的理论了。
新军的主要构成是失业的农民、破产的手工业工人、城市贫民,这种群体能叫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回忆录》


辛亥革命其实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满清就是那根萝卜,而君主制则是泥土。
推翻了满人的统治后,反正汉人也没有皇帝了,干脆就顺手把君主制扔掉,使用共和制度好了。






袁世凯为啥这么容易就“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汉人,革命党人不反对他获得政权。至少在1912年就是这样的,当年就没想这么多。
二次革命为啥败得这么快?因为失去了“排满”的口号后,革命派根本叫不动人。
一般来说,资产阶级要革命是因为统治集团不带他们玩。
能一起玩就不打了,成熟的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集团同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稳固对被压迫阶层的秩序。所以在战史中,历来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后面一般都会跟着一场较小规模但有很大影响力的军事行动,用以镇压群众,英法美概莫能外。
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但是辛亥革命后面没有这个小的军事行动。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的问题是,资产阶级200%的突出了这个妥协性,革命刚搞了4个月,原来的团伙说让他们加入新改组的董事会,要带他们一起玩,民族资产阶级立刻就同意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革命状态下度日如年。结果就是原来革命时提出的目的大部分没有实现,实际只实现了一个,就是废除帝制,就这,后面还搞出两次帝制复辟的闹剧。
当初的目的都没实现,革命当然就算失败了。所以也没能组建一个资产阶级与旧势力的联合政府,也没有稳固政权的集体军事行动,只有继续完成辛亥革命未完成任务的护国运动。
后续军事行动仍然是对上而不是对下。
但凡资产阶级争口气,1912年武装干挺袁世凯,1913年他们搞的就是镇压群众反对新政府的军事行动。
所以辛亥革命确实失败了。
问题没有解决,导致革命的应力积累的越来越多,最终逼出了终极解决方案,所有上层阶级全部被淘汰出方案之外,成为被解决对象。
一个民族的革命如果完全放弃旧的上层阶级,把他们全部作为革命对象处理,只靠工农阶级,那真是逼到了地板下面,因为说明革命的领导者已经大部分背叛了他们出身的阶层。这种背叛必然是出于理性的考虑和社会的毒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辛亥革命明明成功了,推翻了2000多年的帝制实行共和。
我一直觉得有两个资产阶级,一个是中国资产阶级,跟二哈差不多,一个是外国资产阶级,跟狼差不多,虽然二哈和狼长得很像,它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什么叫资产阶级?
美国杜邦,一战前杜邦和欧洲火药商竞争,杜邦请竞争对手全家坐土飞机,后来闹到美国总统那里,杜邦说,只有杜邦拥有独家制造火药的能力,未来欧洲一定会发生战争,杜邦在,美利坚的国家安全才存在,这是何等猖狂的语言。
还有联合果品,南美洲香蕉大罢工,联合果品拿机枪镇压罢工,那个什么危地马拉政府没收联合果品的种植园,回头联合果品就把民选政府推翻,扶持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军事独裁政权。
什么叫资产阶级,他们这个才叫资产阶级。
中国那个资产阶级,用教员的话,哪有什么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要侵略他国,压榨他国人民获取利益的才叫资产阶级,只会拆自己家,霍霍自己国家百姓的叫买办。
辛亥革命不成功,从来都不是什么因为资产阶级妥协性,而是因为没有资产阶级,一群哈士奇买办搞革命,他能成功么?
这个东西就属于“范畴错误”的讨论。
举个纯粹哲学的例子,这是逻辑实证主义者特别喜欢提及一个模式,
当我们说,这朵玫瑰花是红色的。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但是如果当我们说,这朵玫瑰花是“物”。这是一个表面上形式正确,实质上逻辑句法错误的话。
他们的区别在于,“物”这个概念是不能被检验,“物”实际上暗指的是“事物词”。也就是说当我们说“这朵玫瑰花是物”,实际上我们说的是“玫瑰花”这个词是“事物词”。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当我们说,地上有水,因为昨天下雨了。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但是如果说,地上有水,因为有原因。
这句话表面上看我们能够理解,但是这是一个伪句子,因为“原因”并不能类似于“昨天下雨”这样的词,“原因”是先验意义上的范畴,他是不能如此运用的。
同样,当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具体的因素,包括孙中山领导问题、国民党军队问题、袁世凯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
但是如果你说,辛亥革命失败是因为资产阶级妥协性,这就是一个伪句子。表面上看他提供了理由,实际上他的逻辑可以分析为,
1、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先天地加以定义)
2、资产阶级是具有妥协性(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先天定义)
3、所以辛亥革命是具有妥协性的
4、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只不过说明封建阶级必然灭亡,资产阶级必然取得政权。如果失败,就是资产阶级必然具有妥协性。
不难看出,把他的命题分解出来,其论证就是极其糟糕的,其实只是一个概念套另一个概念。任何一种事件都可以以此套用,这只是说明这个讨论,其内涵是极其空洞的
也就是说,这种分析,表面上看是一个因果分析,实际上他是一种超乎具体因果分析的理念上的规定。但是他把这种理念掩藏为一种类似于与其他具体事物一样的原因。
就好像说,地是湿的,是因为天下雨。但是不能说,地是湿的,因为它有原因。
天下雨≠原因,这两者只是在形式上相似,在实质上大相径庭。
在玫瑰花的例子中,逻辑实证主义者试图区分对象的述说方式和形式的述说方式。
前者是人们习惯于讨论,但是极容易将某种理念的先天意义上规定,转化为一种对象的讨论。就好像,原因和结果乃是一组先天范畴,我们是不能说,地上有水,是有原因的。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话。只不过人们习惯了这样的说法而已。
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辛亥革命失败,因为资产阶级妥协性。因为资产阶级妥协性并不是一个事实,只是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先天的理念规定。这个规定并不能用来充当谓词。能够充当谓词,只能是具体的事件
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清晰地划分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还需要清晰地区分理念的规定和事实。我们特别习惯于把某种理念的规定,用对象的方式去述说,就会把两者混同起来。我们大多的争论,都是从这里出发,而这样的争论,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请记住,所有声称决定论和根本原因,请警惕,他们都是在玩弄这样的把戏,或者把他归结为经济,归结为政治,归结为文化,归结为阶级,实质上就是试图把自身理念的先天的规定混同于对象的性质
还有一种,就是所谓标签之争。譬如说,当我们说某某男不能被嫁,或者某某女如何如何。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范畴错误的讨论,因为“某某男”只不过是一类标签,标签本身是不构成因果关系的。并不是因为他是某某男,所以他不能被嫁。这里面压根没有任何关联,是滥用了因果关系的讨论,没有理解因果关系的讨论,必须集中于关于具体物的讨论之中。
这样的滥用,会让我沉溺于一种标签之争,而忽视了一个个的个体的喜怒哀乐,而只是集中于所谓的标签的讨论之中,使得对立越发严厉,这是典型的反真相的态度。
将标签视为原因,实际上也是犯了类似的逻辑错误
看看《布列斯特和约》,那才叫“妥协性”。
并不止资产阶级,正常人都有软肋(财产、父母、儿女、社会关系…),也就都有妥协性
只有抢东西、掀桌子、打到一切才不需要妥协吧
“觀之俄國,吾人殊有愧色!”——孫文
導致辛亥革命變成“爛尾工程”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列寧式政黨”/“蘇俄式制度”,最大的原因是缺乏類似“列寧”這樣的人物去領導。


俄國革命黨能以一百英里之地,應十八面之敵,三數年間,卒將內亂外患次第戡定者,因軍隊全屬黨人故也。
以上不是我認為的,而是孫文晚年醒悟後發出的感慨。


譬如在辛亥年,假若有好方法能實行以黨治國,我相信從南京政府以後,決不致弄到今日,像這樣的大失敗。……
與這個提問下一些認為辛亥是成功的網友不同的是,孫文認為是失敗的,不成功的,與蘇俄一比更是如此,並認為當年的失敗就是缺乏列寧式政黨這樣嚴密的組織。
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關於這個提問簡介,我的看法是形勢的確很複雜,有各種國內外勢力,但有蘇俄內戰時期的形勢複雜嗎?資產階級、新興地主有俄國強大嗎?辛亥的外國干涉勢力,有14國干涉蘇俄的力度強嗎?恐怕都不是。
在這裏必須來一段斯大林紅場閱兵時的演講,有助於理解:


我們的國家曾經經歷過比現在的處境更加嚴重的日子。請回想一下1918年我們慶祝十月革命一週年時的情形。當時我國四分之三的領土都在外國武裝干涉者手中。我們暫時失去了烏克蘭、高加索、中亞細亞、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當時我們沒有同盟國,我們沒有紅軍(那時我們才剛開始建立紅軍),我們缺乏糧食,缺乏武器,缺乏服裝。當時有14個國家圍攻我國。可是,我們並沒有灰心,並沒有喪氣。當時我們在戰爭的烈火中組織了紅軍,並把我國變成了一座軍營。當時,偉大的列寧的精神鼓舞我們為反對武裝干涉者而戰。結果怎麼樣呢?結果我們粉碎了武裝干涉者,收復了全部失地,取得了勝利。
局勢再難有蘇俄局勢難嗎?局勢再複雜有蘇俄複雜嗎?但是人家成功了,我們失敗了。主要原因就像孫文說的缺乏布爾什維克這樣嚴密的強大組織,缺乏偉人去領導。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國在近現代至二戰之前有三次改變命運的時機,鴉片戰爭後至辛亥徒耗70餘年,1911年的辛亥結果爛尾了,1926年的北伐是最後一次機會,又爛尾了。
1911~1918年是最好的機會,列強互相爭鬥劇烈,無暇顧及,即便干涉也力量微弱,但“時無英雄”,荒廢了這大好時光,可悲可歎。
從此註定了未來近四十年四五億中國人民的坎坷命運,於內則困苦不堪,於外在國際上為人魚肉,其核心原因就在於無法重建秩序、重建大一統,秩序不定則人心不穩,天下不統則政治版圖不靖,何談建設?何談發展?
所以我不理解今天知乎網民對於“大一統”充滿了極端的仇恨、鄙夷、偏見,你要明白,如果在1911年中國有蘇俄式的制度和偉人,並在未來數年重建了秩序、大一統,那將意味著什麼?
到1940年一個版圖上千萬平方公里、人口7~9億、統一的、工業化的國家,這對本國、世界將意味著什麼?會產生什麼?
题目这个逻辑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成功的原因是资产阶级不敢拼尽全力支持南京政府”,但是这个观点很明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得现代人对1912年前后复杂的历史境况缺乏认知。
1.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问题
辛亥革命没有完全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南京临时政府缺少财源,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而相对之下,袁世凯可以获得列强的贷款,可以坚持战争。参考杨天石对南京临时政府财政状况的论述:
在孙中山归国之前,南北和谈即在进行。孙中山归国后,虽然同意继续进行和谈,以便兵不血刃地光复全国,但在和议过程中,他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直捣北京,以战争解决问题。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对日本记者称:“今后两个月内能否得到二千万日元,是件大事,胜负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同月26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等称:“和议难恃,战端将开,胜负之机,操于借款。”30日,孙中山又在向参议院报告北伐作战方略时称,“中央财政匮乏已极”,已命财政、陆军两部“会同筹划”。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前后进行的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借款谈判,本意都在于取得一笔经费,支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发放南京附近革命军队的军饷,同时也支持北伐。但是,却迟迟不能到手。合办汉冶萍公司之议遭到临时参议院和张謇、章太炎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轮船招商局为抵押的借款谈判也困难重重。2月初,孙中山、黄兴不得不转而以租让满洲为条件,要求日方紧急提供1000万元借款。孙中山当时的计划是,一面与袁世凯缔订和议,一面筹措军费,策划再举,“以武力扫除北京势力”,“继续排袁”, “消除南北之异端,斩断他日内乱祸根,树立完全之共和政体”。但是,这一谈判,也由于日本陆军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对,没有成功。其后,孙中山又企图以全国赋税为担保,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150万英镑,也未获结果。这一时期,南京临时政府进行过的其他一些谈判,除与日本大仓洋行进行的“苏路借款”谈判,获得300万元外,其他均告失败;孙中山委托日人设立中央银行的计划也中途取消。
由于缺乏经费,南京临时政府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正如孙中山《复章太炎函》中所称:“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军事用票,非不可行,而现金太少,无以转换,虽强迫市人,亦复无益。年内(按指旧历年关——笔者)无巨宗之收入,将且立踣。”既然连维持南京临对政府及其近畿部队的必需经费都难以保证,遑论北伐及其他。
如果单看孙中山的所作所为,他肯定希望能够击败袁世凯和清政府,直接夺取北京,统一全国,但是孙中山政府缺少额外财政收入来源,既无力发行巨额国债或者向银行借钱去维持政府和军队的运行,也无法像袁世凯一样使用关税和盐税作为抵押向列强借钱——那个时候相比于南京政府,列强更信任北京政府的长期可信:
相反,袁世凯政府一成立,英国的财团、银行就为之提供大额贷款。1912年2月28日,英国汇丰银行应袁世凯要求,提供银200万两,以便南京临时政府处理解散前的各项善后事宜。此后,以汇丰银行为首的英国国际银行团不断为袁世凯政府输血,其简况如下:
3月9日,四国银行团借给袁世凯政府银110万两。
5月17日,四国银行团支付第三次贷款300万。
6月12日,六国财团支付第四次垫款300万。
6月18日,六国财团支付第五次垫款300万。
6月20日,六国银行团会议,表示愿继续垫付银8060万两。
8月30日,袁世凯政府驻英公使刘玉麟与伦敦克利斯浦公司(C. Birch Crisp and Co.)签订借款1000万英镑的合同。
1913年4月26日,五国银行团与袁世凯政府签订借款2500万英镑的协议。同日,垫款200万英镑。
上述贷款,除个别项目外,大部分兑现了。正是这一批批贷款,帮助袁世凯政府渡过经济危机,战胜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
如果因为无法筹钱指责孙中山和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是不理智的,因为孙中山借款以及反对观点以现在的观点来看都是合理的。孙中山为了进行彻底的北伐,不得不抵押税收或者是轮船招商局来获取列强资助,如果这么做,似乎可以体现“不妥协革命”的特性;但是反过来说,辛亥革命本身是为了建立共和政权,从长期来说是为了救亡图存,抵抗列强的入侵。而孙中山和列强借款谈判几乎都需要抵押本国的税收权益或者值钱产业,大大侵犯中国的主权,例如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中,沙俄银行提出的借款条件有:“此款为民国之直接负欠,当以其赋税之所入,备为付息及偿本之用”“民国以后如第一次拟借大批外债,若该银行所约条款与他银行仿佛者,该银行有首先应借之权”,以牺牲国家利益来争取不一定可以获得的战争胜利,很难被当时民众接受,在参议院表决过程中遭遇一波三折,时人甚至因此有指责南京临时政府:“倒行逆施,竟以全国所得赋税抵押外人。吾不知政府诸公以何理由而为此毫无心肝之举动?”又称:“以满清政府所不敢为者,而君等悍然为之,恐吾国民将谓君等之不满清若矣!”因此,孙中山宣布暂缓借款合同的签字通过,南京政府继续陷入困境之中。正是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和轮船招商局贷款这些抵押本国产业和权益借款被民众和士绅所抵制,南京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和谈,就算不妥协,南京政府也很难维持下去。
孙中山借不到钱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可以让本国国民和列强满意的抵押物进行借款,这说到底还是列强在孙袁政权之间选择了袁世凯。相比于孙中山来说,袁世凯看起来是一个更容易维护列强在中国权益的人,杨天石指出,南北对立时期,英国既要找到安抚革命党人,使之得到某种满足的办法,又要在中国培植于英国有利的统治者,建立一个能维持“治安”和“秩序”并能维护其在华利益的政府。而袁世凯,以往的历史已经证明,他既善于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和人民起事,又对侵略中国的列强毕恭毕敬。这正是英国所需要的统治中国的人物。正是英国的在华经济利益(包括条约权利、资本输出、商业需要等等方面),最终决定了英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对华政策,虽然有时候对袁世凯试图将战争进行到底表示不满,但是大体上还是支持袁世凯继续执掌全国大权。
2.辛亥革命没有完全成功是资产阶级妥协性导致的吗2.1 南京临时政府的内部矛盾
回到题目,“资产阶级妥协性”是一个十分含混的词语,它被使用的时候经常让人误以为是“资产阶级软弱无力,放弃了可以获得的胜利,向旧势力妥协”,但是这很明显对这个词的误用。首先,1912年中国的“革命派”本身就没有统一的认同,没有绝对的向心力。我以前的回答中分析了辛亥革命前章太炎、陶成章为代表的光复会和孙中山为代表的兴中会之间的矛盾[1],1912年的“革命派”甚至比辛亥革命前的同盟会成员更加鱼龙混杂,诸多旧立宪派同样参与其中,整个“革命派”无法凝成同样的意志,更别说在是否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孙中山等人希望抵押轮船招商局换取资产,但是很多人出于主权完整性的考虑反对这一决定。“革命不彻底”并非因为革命派被欺骗或者主观上放弃,而在于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将革命推进到底。所谓“革命派”并不是一股统一的力量,他们在推翻清政府这一点上有共识,但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新国家却缺乏共识。
2.2 袁世凯并非完全的反动
其次,章永乐提到,袁世凯代表的北洋集团和地方绅士力量并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反现代化的力量。在晚清的“新政”改革之中,新军、地方督抚和士绅的力量对于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虽然南方政府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更加进步、现代化的政权,但是不等于袁世凯政权就只有反动透顶、阻碍现代化的特点。实际上,1914年二次革命后,国民党被袁世凯赶到海外,袁世凯将过去的宪政政体调整为“超级大总统制”,然而这一制度受到了中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从政界到法律界的政客和学者,在这些人看来民主制在没有代议制传统的中国是很难长期存在的,必须要通过“超级总统”慢慢培养民主意识:
古德诺(袁世凯的美国法律顾问)认为,议会从一开始只应该被给予咨询性的权力,等到其能够很好地行使权力之后,可以进一步增加其权力。议会代表很大一部分由总统来任命,这也是符合古德诺的政治社会学的。在他看来,中国由于其经济社会条件,不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而应当与历史上的西方相比。在英国,代议制刚刚初现的时候,议员就是由国王任命的。这一体制适应于一个经济不够发达,横向联系较弱的社会。在那样一个社会,要求人民具有成熟的政治意识并能选出称职的议员,并不现实。
在其1926年发表的《解析中国》一书中,古德诺对自己早年观察的错误有所纠正,但仍坚持观察中国所用的政治原理。在此可以讨论的是:抛开对具体人与事的判断,古德诺的论述所依据的政治原理是否截然错误?古德诺在文章中大谈中国人民程度不够,尚不适合成熟的民主政治,这让中国人听起来似乎有辱民族尊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古德诺一个人的谈法,民初多数的欧美专家都赞同这个说法。正如拉铁摩尔在《亚洲的决策》中指出的:“在1911年的中国革命时期,多数美国的专家(欧洲的自然也是如此)都坚持认定,民主政体是绝对不适合中国人的,只有皇帝是中国人民能够懂得的东西。中国人对自治的政府并不感兴趣,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父系家长制式的稳定政府——法律秩序和合理的租税。军阀袁世凯就被说成这样一个为中国所需要,为中国人所能懂得的强人。”
甚至包括孙中山本人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也是这个观念的延续,孙主张由先进的革命政党对人民进行训导直至人民自己能够独立掌握权力。但在此之前,政治权力将集中到革命政党手中。所以,在1914年的袁世凯哪怕放弃了临时约法,在当时人们眼中也被认为是在“进步”方向的,中国只有通过政治强人领导的社会整合才可以进行现代化,而不是像南京临时政府那样通过议会限制总统行使行政权。严复因为1914年后参与袁世凯政权、1915年被认为参与洪宪复辟而备受批评,但是这并不是说严复就因为“资产阶级妥协性”出现了思想转变,1914年的严复的基本精神和他在1906年《宪法大义》中写的“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并没有矛盾之处。在严复看来,中国不必要实行所谓最先进的共和制度,而是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时势条件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克服深重的国家危机,而不是进行民主化,这是严复那一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艰难现实的认知。
2.3 辛亥革命领导阶级的问题
另外,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否是资产阶级是存在疑问的。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就是极度弱小的,有人根据1911年各地商务总会的会员数和商务分会会董数,约略估计当时民族资本家的数字为52630人,哪怕将标准放宽,总人数也不会超过六位数,这个阶级和4亿人的总人数相比是相当羸弱的,如果说是这些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不准确。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共和派知识分子而不是资产阶级,他们中很多并没有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其产生的主要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西方民主主义文化的传播,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民族资本家阶级的产生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因此,如果要强调“资产阶级妥协性”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不准确的,因为领导者是否是资产阶级都存在着疑问。这和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批评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妥协性和小资产阶级摇摆性是完全不一样的——1848年革命后的拿破仑三世通过争取小农的支持,使用行政权击败了资产阶级掌握的议会权力。而1912年南方政权的官僚士绅面对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缺少资金、在战争形势上面不占明显优势(阳夏保卫战结果是丢失汉口和汉阳)、外部还有列强对边疆利益虎视眈眈的大环境下,通过妥协保存辛亥革命的成果(推翻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是十分合理的选择。
3.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实现土地革命的可行性
至于现代人希望同盟会像布尔什维克一样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夺取政权,这个在1912年简直是天方夜谭——1917年十月革命才爆发,1912年能想到这一层只可能是穿越者。而且,打土豪分田地的前提是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权力向上高度集中、向下深入到农村的一党(训政)政权,这样的政权可以将政府的意志传递到农村,推动土地革命。然而,哪怕按布尔什维克改造的国民党,最后都发展成为弱势狄克推多政党,在基层出现逆向淘汰(土豪劣绅取代实干党员,基层党支部几乎完全瘫痪),无法执行土地改革,更何况1912年这个缺少向心力的南京临时政府?无论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还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其“列宁党”化都是通过苏联的大力援助实现的,1912年谁能帮助同盟会整党?
当然,就算南京政府真的有能力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是否有积极参与土地革命的欲望是另一个问题。王业键计算清末农民的负担发现,在清朝最后25年内,在绝大多数地方,农民负担的田赋占据总产值的2%-4%,苏州等少数地方到8%-10%。而到20年代的民国,这个数值上升到5%,到了抗战时期,农民的负担才真正到大幅提升到20%。相比于清末,农民抗租矛盾是在民国时期才比较明显,尤其是华北地区传统的文化权力网络随着民国政权快速现代化解体,一方面破坏了过去以保护本地村庄利益为主的收税体系(保护性经纪),取而代之的营利性经纪不关注本地利益,关注经纪本人的私利,加剧了包税人的强取豪夺和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将现代化产生的大量成本覆盖到农民身上,同样加重农民负担,最终引起农民对国家的抵抗。但是这一过程在清末尚不明显,如果盲目进行土地改革,很可能适得其反,加剧政权的不稳定。
4.总结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成功,关键因素是列强对南京政府几乎不提供贷款维持军队和政府的运转,使得南京政府陷入困境。试图像康米一样选择土地革命来获取财源和人力在1912年是不可行的。而袁世凯的上台不仅是西方列强的认可,在那个时代诸多海内外知识分子眼中,依然是有望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权,相比于民主,当时知识分子更看重通过集权实现救亡图存。
参考^章太炎到底是何等人物,为什么那么多文化名人对他毕恭毕敬,一口一个“章师”? - 常盘贵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53493/answer/3288494656
辛亥革命确实是失败了啊,溥仪和爱新觉罗家依然躺在北京享福,立宪版清朝北洋在执政,如果成功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为啥要打啊。
究其原因就是革命不彻底,革命党枪杆子掌握不多只能仰仗军阀眼色,革命不彻底说的是没有把爱新觉罗家公审像对待路易十六那样一刀咔嚓了,杀个人头滚滚,除此之外居然跑去祭奠朱元璋??不知道那帮人咋想的,怎么朱元璋就不是皇帝了,祭奠朱元璋后是不是可以说明我们只是推翻爱新觉罗家汉人就能当皇帝,袁世凯后面称帝不一定没有这种想法。
没失败,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
至于后面的军阀混战,关辛亥革命什么事呢?
一句“历史局限性”,任何事物都能把你说成失败。反正潜台词就是你注定不行,我才行。
权力本来就是妥协的产物。。因为大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了发财,不是为了置气。。
专制的目的是维护官僚体制。。官僚体制和专制结合起来就只有权力封建一个结果。。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季节性流感的话,官僚体制的膨胀就是吞噬一切的肿瘤。
并不是资产阶级天生具有妥协性,而是中国当时的资产阶级自身缺乏实力,不得不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革命,他一开始借助的是谁呢?是袁世凯的北洋军啊,否则他凭啥把宣统赶下台?北洋军如果忠于清廷,内战得打好几年。
这也是为啥孙大炮要搞黄埔军校的原因,就这个军校也是苏联人和中共支援搞出来的,也因此埋下了国共分裂的隐患。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傲慢不妥协的,皇权不妥协,封建官僚不妥协,地主不妥协,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重建。动不动人口减半,烧城毁地。所以五千年历史,积攒下来了什么?除了历史记载,少量文化古籍,古墓长城,几乎啥都没有,物质人才都毁灭了无数次。
现在宣扬的所谓的不妥协就是两千年轮回的遗毒,赢家通吃,早晚害人害己。本朝的创业队伍就没妥协过吗?妥协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后来做大了能通吃了而已。而给辛亥革命的定义更是扣帽子,安上个妥协的帽子就把一切细节盖住了。除了这些帽子,有多少人知道细节??
本来就是这个原因啊。
晚清的所谓资产阶级本质就是买办,或者与西方列强关系甚深。
买办资产阶级支持袁世凯所谓攫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背后就是有最强列强英国出面支持的因素。


袁氏篡国这个说法最早源头还真是孙氏这派搞出来的,孙某对袁氏“篡权”之举耿耿于怀了多少年!






哪里来的仅仅因为袁世凯是汉人就支持他的歪论?孙某自己都不会承认这个说法好吧!
但凡资产阶级多一些,辛亥革命也不会想你说的那样失败
开个招商局就把自己当资产阶级了,你有资格吗?
反正辛亥革命不可能在一个把东北和蒙古卖给日本的人手里实现彻底成功。成功的话,中国甭想复兴。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如果你穿越到乔峰身上,并且处于杏子林大会
知乎答主“醋溜猪头”的背后是一位历史学教
有没有那种慢节奏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古言小
你是弘时在畅春园,雍正想要杀你,你该怎么
为什么明朝降军面对同胞能忍心挥下屠刀?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 Gatsby 为什么对 Dai
下个月就要过年了,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有,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对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
为啥汉奸的容貌看上去很猥琐?
为什么扶苏接到胡亥的假圣旨,那么草率地自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1 20:38:48  更:2024-03-01 20:48:1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