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有哪些名将若不逝世能评为元帅?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有哪些名将若不逝世能评为元帅?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有哪些名将若不逝世能评为元帅?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将领 历史人物 名将 有哪些名将若不逝世能评为元帅? |
我党评出的36位军事家(89年评出33人,94年增补3人),去掉里面已经是元帅、大将的20人,去掉毛、周、邓三位领导人,去掉杨尚昆、李先念这两位更多凭借国家主席身份跻身军事家行列的,还剩11人。这11人都是在建国前就牺牲或逝世的,也就是说如果还有新的元帅,也必然从这11人中出。 这11人里: 一、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是94年增补的,所以先说 方志敏牺牲前是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不是纯粹的军事指挥员,如果能活到建国,更可能是像周公、邓公这样转文职,大概率不会授衔; 刘志丹虽然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但资历太浅,牺牲前是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考虑到军团长徐海东也只是大将,刘志丹估计也就是大将,而且还要考虑可能会受高岗的牵连; 黄公略牺牲前是红一军团红三军军长,这个时候红一军团下辖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红四军军长林彪55年元帅,政委潘心元又名彭清泉31年牺牲、其继任者罗瑞卿55年大将;红三军政委陈毅55年元帅,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30年牺牲、其继任者罗炳辉46年病逝(罗也位列36位军事家),政委谭震林建国后任副总理未授衔。考虑黄公略这个红三军军长含金量很高,同级的林彪、陈毅同样拜帅,个人认为黄公略建国后是有希望评为元帅的。 二、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都是红四方面军或者说鄂豫皖根据地的,也一起说 这三位除了蔡申熙是作战牺牲(其实也是张国焘瞎指挥害死的),其他两位都是张国焘以“肃反”名义杀害的,以他们的被害为标志,直接导致四方面军中高级将领不少但顶层指挥员断层。55年大授衔,四方面军上将一堆,却只能推出个王树声大将,王树声这个大将实在勉强,他和许光达一样都是所在山头必须要有个代表,拉出来凑个数。后人说四方面军军阀习气重,知识分子出身的高级将领杀的就剩个徐向前,大量提拔农民出身将领,可不军阀习气重。 首先排除曾中生,不是说他不行,曾中生是张国焘之前的鄂豫皖根据地领导人,没有之一。作为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和毛泽东、任弼时是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如果活到建国,他的地位会很高,但不会参与授衔。顺便说一句张国焘这厮真不做人,曾中生威望太高,张本来没敢杀只是关押,等到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毛主席提出要见见曾中生,张国涛推说曾中生养病,扭头就派人把曾中生勒死。 许继慎、蔡申熙表现都同样杰出,两人同为黄埔一期生,参加红军前许担任过24师72团团长(24师师长叶挺),蔡是20军2师2团团长(20军军长贺龙);许是红一军首任军长,蔡是红十五军首任军长;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不是朱毛创建的那个红四军,那时番号经常反复用)时,许和蔡分别担任第10师和11师师长,可谓平分秋色。另外提一嘴,他俩当红四军主力师师长时,徐向前是红四军参谋长,不过那时参谋长位置没后来那么高,许蔡同时还是红四军前委委员,徐不是。可惜许因为养伤,错过了随叶挺参加南昌起义,蔡不但参加了南昌起义,还参加了广州起义,并任广州市公安局长。许在革命资历方面差蔡一点,不过许也有高光时刻,他当红一军军长时候,徐向前是副军长。总之这两位实在难选,读者们自己选吧。 三、段德昌,这位是红二方面军的,简单点说 这位也是“肃反”被自己人杀死的,不过不是张国焘而是夏曦。个人认为他评元帅难,毕竟二方面军规模小,不像四方面军兵强马壮,很难在贺龙之外再安排一位元帅。他更可能作为红二方面军代表授大将,他的含金量可比许光达强多了。还有,段是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 四、左权、彭雪枫、罗炳辉,这三位熬过了残酷的红军时期,也一起说 左权大将够格但不可能是元帅,理由很简单,他是八路军副参谋长,正印参谋长是叶剑英元帅,他的军衔不可能高过叶帅,而叶帅已经是元帅里排名最后的了。而且他红军时期虽然当过军长,但并非主力军。 彭雪枫、罗炳辉不可能当元帅理由也很简单,他俩都是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军部后的师长(罗炳辉是副师长实际主持工作,师长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可别忘了此时的新四军第一师师长是粟裕(此时同为新四军师长的还有张云逸、黄克诚、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粟裕、张云逸、黄克诚都只是大将,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本来也是评的大将,但因为不在军队任职而不授衔。所以彭罗两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当元帅。 五、叶挺 这位是独一位,所以要单独写。和其他人都不同,叶的资历太深,北伐的主力团团长、国民革命军正编24师师长(贺龙的20军是收编旧军阀批发的番号,含金量不一样)、南昌起义总指挥,广州起义时的工农红军总司令(没错朱德不是首任红军总司令,叶才是),这些头衔随便拿出去一个都能亮瞎双眼。但另一方面叶的革命履历空白太多,广州起义后脱离组织近10年,基本错过整个红军时代;抗战任新四军军长,前四年因为和项英不合困守皖南无多大建树,后四年还被国民党关押着,抗战胜利好不容易放出来了飞机失事没了。所以对于广大革命群众来说,叶挺评元帅不能服众,理由很简单:我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这么多年你在干嘛?你有多少战功?你起点高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那董必武、张云逸还是同盟会员呢,要不他俩一个当主席、一个当总司令?所以叶挺会有一个很尊崇的地位,但不会参与授衔。 |
董振堂甚至能排进元帅的前半段,以他和毛的关系、政治立场、带军能力、出身地位,陈罗聂叶甚至徐都压不住他 |
看了各位军史大佬很多回答,跟着学了不少知识,我也班门弄斧一下,回答几个冷门的元帅人选吧。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人就爱回答冷门的。 我要说3个人,麻子、张浩、关向应 一、麻子 可能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形成了思维定式,一说逝世就觉得是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但解放军1955年进行大授,理论上在此之前逝世的都要考虑一下,所以很多军史大佬把1954年去世的高麻子给忽略了。也有可能是麻子比较敏感,容易荒原,各位大佬都不屑于提及,那我在这里抛砖引玉一下。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他人可以没有,但必须有麻子,原因很简单,就一条,人家是正儿八经进过元帅考察名单范围的,排名还不低! 1953 年,总干部部拿出了一个元帅名单, 共 16 人,包含1名大元帅,15名元帅。大元帅不用说,只有教员担得起。来看下15名元帅有谁,排名顺序是怎样,按排名顺序依次是: 朱老总、胡服、周总理、彭老总、101、麻子、刘帅、贺老总、陈老总、罗帅、徐帅、聂帅、花帅、粟裕、张云逸。麻子排第六,如果不算胡服和胡公两位没进新军委转行政的大佬,麻子排名就是第四,仅次于朱彭林三巨头。说起别的有资格当元帅的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麻子这个直接列入元帅名单那就是无可质疑的了。有人会问麻子何德何能高居元帅名单?答主在此简单盘点一下, 麻子姓高,1905年出生,在16人名单里属于年轻人,仅有生于1907年的101和粟裕两人比他岁数小,妥妥的少壮派。20岁参加革命,搞兵运出身,纯粹的武斗干部。早期在陕甘边区与刘志丹一道为建立根据地作出巨大贡献,刘志丹等牺牲后,他基本成了西北根据地的带头大哥。 后来因肃反遇冷,教员长征到陕北后,发现了这一人才,加以重用,麻子也投桃报李成了教员的头号迷弟,从此对教员忠心耿耿,指哪打哪,甚至民间还有他跟教员拜过把子的传言。他本人有一定文化,但经常以大老粗的一介武夫形象示人,张正隆的《雪白血红》里记载了他的一件趣事,真假不辨,仅供大家娱乐:有次麻子主持东北局开会,也不管有没有女干部在场,当众说:“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就像 xx一样,动不动就硬起来。”(能跟这句话想比的只有那句“我就不信,还有草不开的X!”)正是这样的性格麻子很容易就跟工农、士兵打成一片,加上他战斗勇敢,有过亲自带头冲锋杀敌的事迹,他手下的人都很服他。最关键的是教员就比较喜欢“厚重少文”的工农出身干部,麻子崛起于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7大的时候他已经是13位政委之一了,顺利挺进领导层。 |
|
抗战胜利后,我党的头号战略任务就是挺进东北,麻子自告奋勇到东北工作。这一期间因为到底该发展城市还是立足农村的问题麻子和“桃园三结义”产生矛盾,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但事实证明,麻子和会计立足农村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后来麻子成了101的副手,101在前打仗 ,麻子在后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把根据地经济生产建设工作搞的有声有色,大力支援了整个东北的解放。四野大军南下后,麻子成了东北党政军一把,利用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把东北打造成了比之前胶东根据地还要厉害战略后方,奠定了日后“共和国的长子”的工业基础。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麻子为人民立新功的机会又来了,朝鲜战争战爆发之初, 中央开始组建东北边防军,可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因病无法履职,教员就认命麻子领导东北边防军,后来彭老总入朝参战靠的就是麻子在东北为前线筹措粮草、运送弹药、救治伤员。期间麻子三次秘密入朝亲自考察,回到东北就开始张罗着置办物资,事无巨细、认真负责的态度举世罕有。前线志愿军战士不喜欢吃炒面抱怨的时候不知道谁编了个段子:“毛主席让我们吃好面,高麻子听成让我们吃炒面”一天骂麻子无数次,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他干粮筹措的确实到位。彭老总后来也说过:朝鲜能打赢就靠“两麻子”,一个高麻子,一个洪麻子。 |
|
再到后来五马进鲸,麻子可是一马当先的头马,身有政委、军委、副国主三种加持,即使强如“钢铁公司”当时也要避让三分。 总结起来,麻子作为元帅候选人有资历深、岁数小、功劳大、根据地创始人、领导信任、当前职务高并且合适等原因,强如此的人能不进元帅考察名单吗? 二、张浩 张浩作为101的堂哥有资格进元帅也挺简单,就一张图: |
|
张浩同志逝世后,教员亲自为他抬棺材,还有比张浩同志葬礼规格更高的吗? 三、关向应 原因也很简单,八路军最初三个师的主官授元帅概率很大(张浩情况相同)。附上贺老总缅怀关向应同志的诗: |
|
|
|
|
|
|
把解放前牺牲/去世的高级将领,数一数,比较一下,可以说唯一的可能就是董振堂。 |
|
建国前牺牲/去世的高级将领,大概有这些:叶挺、张浩、关向应、方志敏、吴焕先、刘志丹、寻淮洲、彭雪枫、左权、卢冬生、罗炳辉、朱瑞、伍中豪、黄公略、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项英、董振堂。 叶挺,28年后脱党十年,新四军军长任上离军出走两次。这是政治上严重问题。出于统战需求,教员不会对叶挺怎样。但元帅一丝一毫的可能都没。46年叶挺要是不遇难,那么大概率就是副总参谋长,建国后政协副,根本不会让他留在军队里。 张浩、关向应、方志敏、吴焕先:这四位地位挺高,但可以说不是军事主官。要是活到建国后地位低不了,但大概率也不会留在军队里,会转地方。授衔元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刘志丹:红15军团副军团长。寻淮洲:红七军团军团长(非中央红军主力军团)。彭雪枫,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卢冬生,358旅旅长,39年还去了苏联6年。罗炳辉,新四军第二副军长。朱瑞:四野炮兵司令。这七位地位不够高,可能争大将,但元帅没机会。比较有机会的寻淮洲34年牺牲,也比较早了一点。 伍中豪:牺牲于30年。 黄公略:牺牲于31年。 许继慎:牺牲于31年。 蔡申熙:牺牲于32年。 这四位牺牲太早,后续的变数太大,太难预测,所以也排除掉吧。 段德昌:1933年被杀害。段德昌是红二的,红二由于出了个夏曦,中高层基本被杀光,段德昌也是被害的。这导致红二组成的120师战绩明显不如其他三大方面军,红二出的开国上将才5位,所以哪怕段德昌不被杀害,红二这点根基也撑不出第二个元帅。 曾中生,被杀害于1935年。但曾中生33年就被张囚禁了,哪怕不被杀害,36年到了陕北,也已经落下了,教员不可能会重用一个不熟悉的红四将领。自然就没机会能到帅位了。何况红四大概率只会给一个帅位,这个帅位只能是徐帅。 项英:他是这些人里地位最高的,高一大截。但皖南事变时和之前他的表现,决定了哪怕皖南事变他安然脱身,也会被撤职处理的。 董振堂:牺牲于1937年。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五军团军团长。1931年底,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领导了宁都起义,率国军原第26路军1.7万人,两万多把武器,几乎整体加入红军。使得朱毛红军的实力瞬间翻倍。这是何等的贡献!董振堂和另外两位不同,他革命意志坚定,率领红五军团也是战功显赫。作为教员的嫡系,他不愁没有机会担当重任。如果他没有牺牲,抗战时红军能和老蒋谈到编四个师,第四个师的师长会是徐帅。如果能谈到编五个师,第五个师长基本肯定是董振堂。哪怕还是历史上的三个师,董振堂都大概率能顶替聂帅出任115师副师长,聂帅可能去120师任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委。后面115师分兵,负责去晋察冀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就是董振堂而不是聂帅了。这样的任职轨迹,元帅的概率就很大了。 所以说,综合来说,可能被授元帅的,只有董振堂一个。 |
|
|
1、反对以所谓军事家作依据。 这个涉及太多政治因素。而且军事家实际是以果推因,是根据后来的成就来评。完全没考虑潜在的发展性。否则的话,如果粟裕、黄克诚这些在长征尾,抗日前就牺牲了,他们也万万凭不上大将。 2、反对太早牺牲的人作为候选 牺牲的太早,变数太大了。根本无从判定。像卢德铭、伍中豪、王尔琢这些。在土地革命时期牺牲时才是团级、军级干部的,这在战争中牺牲太正常了。土地革命时期必须到军团长级才能考虑。因为从现实看,土地革命中主力军团师长、军长以上牺牲的都太多了,讨论他们有啥意义。只有军团长级别才是正常情况下牺牲可能很小的。至于抗日时期,恕我直言。不是八路军师长级,新四军军长级,那肯定没机会元帅了。 3、我的候选人讨论 叶挺:妥妥的元帅级别。但基本上不可能授元帅。 因为党籍问题,叶连新四军党委都不是,他能在解放乃至建国后闪电进军委?解放时,他一个脱离部队这么久的人又能空降到哪个大战区去指挥部队呢?不进军委,没有大战功,怎么当元帅。所以叶肯定没戏的。但是他的资历,你要授大将以下,那是侮辱人。周公就第一个不答应(陈毅他都保呢,何况叶挺)。所以,只能转其他,大概率就是政协去了。 董振堂:元帅可能最大的了。但是也只能说五五开。 正常情况,堂堂红五军团长,战死的概率真的很小的。而红五军团可是和红一红三并列的主力(之所以现在人觉得他不是,只是因为红五没有种子留下了也就散不开了)。董振堂西北军出身,也使有机会在解放的时候,顶替聂帅打华北,或者彭帅不向下兼职一野,由董接任。 曾中生:活下来元帅可能性很大,但他活下来的几率比董振堂小。 曾中生现在就是36军事家之一,可见对他贡献的承认。表面看军事家排名他在十大将后面,但那是因为他死了,后续没战功了。如果他能活下来,不是我说,扶持他做旗帜顶替徐,去重新收服红四,可能会是教员的首选了(别以为教员对徐帅,草地分兵不支持他没意见。那是因为从大局出发,能有资格做红四旗帜而又不会脱离掌控的,后来只有徐帅了。但凡有能替代徐帅的,乘着西路军覆没的机会,曾中生取代徐帅上位做副师长的可能性很大)。曾最大的问题是,作为张的阶下囚,他没有啥翻盘的机会。从张一会师就暗杀他来看,张老四就没想过饶了他。 其他的包括段德昌、黄公略这些,我都觉得牺牲太早了。变数太大了。没啥考虑的意义。 张浩、刘志丹有元帅的资格,但大概率活下来也是和小平同志一样转文职了。 寻淮洲,可能性远小于董振堂。红十只是偏师。就算他和粟裕一样突围了。他在土地时期的军功和山头也太小了。而抗日时期,他万难取代项英新四军旗帜的位置。除非你假设,寻淮洲不但北上成功,还打出了一些根据地,成为平行世界新四军的主力。但这个假设是不是太离谱了。 |
看了好多回答,个人感觉必是元帅的只有董震堂。 段德昌,黄功略这些土地革命前期牺牲的,变数太大。一方面是党内的变化,他们能不能跟得上?别说一定,何长工跟主席关系怎么样?跟上了吗?龚楚也是,那是红军前几的人物,结果呢?还有陈昌浩;另一方面,他们本身能力适不适合红军发展?萧克前期地位高吧,结果呢?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前期站在风口浪尖上,但能不能站住,真不好说。 彭雪峰朱润这些抗战牺牲或者解放战争牺牲的,说白了,看看当时实际地位就知道了,大将或许有戏,元帅门都没有。 至于叶挺,脱党十年,就算从新入党,会把脱党前资历也给你算进去?做梦吧。 董必然性有以下几个1,红五军团实力不行,但是名义上和红一林红三彭平级了,土地革命时期资历够了;2.抗战因为统一战线,董出身西北军,中央必然要用他和西北军这些人联系,哪怕董根据地建设游击作战一窍不通,中央都要保证他的地位,这是加强版吕正操,这就保证抗战时期他功劳资历;3、解放战争沿用抗战时期道理,前期和谈,后面统战,后期跟彭搭班子进西北必然是他。这样下来,被我党三段时期拉拢过来旧军阀队伍必然要有代表,这个位置必然是他。 |
有且只有一个,董振堂! 西北军代表,太祖嫡系!!! ,绝命后卫师!!! 至于你们说的董为什么评不上36?拜托红五军团,西路军没人了好不好?没人了,谁会投你票? 再说一句,知道叶挺,左权,刘志丹,方志敏等先烈的多,知道董振堂的应该就少不少。 |
说来说去只有一个人符合:董振堂。 首先辟谣:他不是嫡系,压根不沾边。他自己就是股东,股东是不需要嫡系加持的。 至于这些,我没有贬低先烈的意思,总觉得差点事。起码不是股东,打大仗能力没有验证。 不过董帅了的话,华北那位可能就转去他熟悉的政工了。 |
我说几个,这几个应该是评不了元帅的,每次看到他们的名字,都要一阵唏嘘,是保底上将、可以争一下大将的种子选手。 1、黄公略 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吧。能单独出现在毛主席诗里的将军可不多,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那一句: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但是其实在写这首之前,有一句更早的: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巧合的是,平江起义的三人领导小组正是: 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 平江起义拉起的一支武装,平江起义团,也就是334团,抗美援朝隶属38军,在第二次战役,可给联合国军好好开了眼。 黄公略是政治军事全才,革命初期就能独当一面了。可叹英年早逝啊。 2、陈树湘 陈树湘烈士,某种程度上算毛主席亲传弟子之一,毛主席喊他“春伢子”,红军最年轻的师长之一,这个时候咱们的旅长,还只是跟着中央纵队的干部团团长,作战刚猛、灵活。 长征路最惨烈的湘江之战,陈树湘率领红军第五军团34师,全体英勇顽强作战,面对装备人数都数倍于己都敌人,背靠湘江,在绝地,以几乎全员牺牲的代价成功的完成了断后的任务。被俘后,忍着剧痛扯出自己的肠子绞断,英勇就义。据毛主席身边人回忆,毛主席晚年时常会念叨“春伢子”。 陈树湘烈士如果能够活到建国,上将就是保底的,大将可以争一争。 3、寻淮洲 这个更是重量级人物了,没上过军校,却是一员猛将。红军早期,红军有两个新星,一个是战术大师101,在自己的战场上没输过,可101基本上打的都是那种疯狂秀走位,让对方摸不准自己的位置,然后看准时机以优势兵力吃掉对方落单or孤立的部分,通常使用的是一个团吃掉一个连,少数情况下吃一个营。 寻淮洲在沙县,以一个团吃掉对方占人数优势的一个精锐团,还附带击溃一个营,这种战绩在红军中是独一份。 作为对比举个例子,上将中最能打的韩先楚,从白山黑水的东北打到四季如夏的海南,可以说打穿了整个中国,在东北,首创一个师歼灭对方一个师,101在嘉奖的时候评语大概是: 打得好,但是不建议其他部队学习。 可想而知,这种同等兵力的歼灭战,101也觉得险。 忘了说,战神粟裕某种程度上,受寻淮洲的影响很深,走的都是在作战中总结学习、运动歼敌的路子,苏中七捷、围歼74师、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把凯申秀的头皮发麻,凯申上一次被这么秀,还是教员四渡赤水的极限走位。 寻淮洲要是活着,大将应该是稳的。 5、董振堂 西北军出身,红五军团军团长,也是人气最高的元帅种子选手,因为相比于其他人选的大多出于猜测,董振堂是正儿八经有元帅参考模版的。 红军早起的发展粗略分就是: 1、朱毛直接拉起来的军团; 2、后来组建军团。 其中红军“一三五”军团,都是由朱毛直接拉起来的,早早的就投身朱毛麾下,其中: 红一军团:朱毛直接创立并指挥的部队,后101任军团长; 红三军团:彭起义后带上井冈山的队伍,彭任军团长; 红五军团:董振堂起义后的约1.3万人加入,董振堂任军团长。 所以董振堂人气高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一三军团的军团长都是元帅啊,而且是元帅前三位。 这倒不是说因为是朱毛嫡系,才能封元帅,而是朱毛红军作为资格最老的队伍,受朱毛建军思想、作战思想改造比较早,早早的就从旧时代军队转化成革命军队,所以无论从指战员还是士兵,指挥素质、作战素质相对后组建的军团都要好很多。 一句话: 一三五军团确实很能打。 无论是从井冈山到苏区成立,还是数次“反围剿”,长征的突击和断后,一三五军团都是打最狠的仗,不服不行。 红五军团可惜了啊,倒在西征路上,董振堂将军壮烈牺牲。 很多人说董振堂如果活下来,一定是元帅,这一点我持一定到怀疑态度。 抛开军父不谈,军父以五大书记之一评元帅,在我看来已经是军父自降身价了。 董其实是比不上另外两位军团长彭、101。 先说彭,彭从上井冈山开始,尤其是守井冈山,证明了他对革命的忠诚,再到后面一系列的战斗,基本彭接下来的都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要么就是执行攻坚开路先锋,要么就是给朱毛一军团断后,彭在实际上,已经是仅次于朱的军内二号人物,虽然大家都是军团长,但是彭的地位显著性的高于其他人。哪怕眼高于顶、恃才傲物的101,长征中对太祖的行军指挥有意见,都是提出来由彭来接替红军指挥。简单来说,彭的军内二号地位,是: 大股东?对革命忠诚?无数次的军功 决定的,不单单是入股那么简单。 再说101,101靠的是出色的指挥能力,其实朱彭刘这三个我军前期的三位顶级武将,他们的作战风格多少都带有旧军阀的的影子,而101则是一个代表毛泽东军事思想成长起来的军事人才,我军运动战的先锋人物,带着一个连打垮敌军一个团,这种战绩朱都表示服气,从排长一步步做到最年轻的军团长,而且是直接接手朱毛红军的一军团,作为资格最老的红军队伍,一军团里面老资格极多,但是没人不服101,无他,真的很能打,战绩说明一切。 董的五军团其实整体表现不如一军团、三军团。董个人也没有彭的资历老战功高、101的高超战术能力。 我猜测董要是没牺牲,成功突围回到延安。抗日战争开始,要么去给朱彭当参谋长,要么去给林刘贺中的一个当副师长or参谋长,或者走旅长路线,拿到编制后自己去拉队伍,到解放战争的时候,名义上归野战军管辖,实际上被ZY当独立力量使用。 而且董是西北军出身,在西北军有威望,大可以放在绥远一带搞根据地。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延安一道屏障,和聂的华北根据地东西对望,北上可以防御华北日军、关东军,南下成钳形威胁山西阎锡山。 解放战争,如果董振堂能拉起10万人左右的兵团,西可以威胁西安,可以作为延安屏障,攻敌所必救;东可以支援华北根据地,一起对抗傅作义;南威胁太原阎锡山。简而言之就是旅长的路子。 我个人倾向于董应该是评不了元帅,只有发挥稳定,大将前几倒是很稳。 |
毛主席一直很遗憾,秋收起义没有战将代表。罗荣桓是以政治工作者作为秋收起义的代表。 秋收起义的战将有,张子清,伍中豪,曾士娥,还有半路上捡来的寻淮洲。 寻淮洲资历浅,但天分高,在中央苏区被朱德总司令称为青年战术家。被陈毅元帅称为杰出的青年将校。 |
提醒一下很多人说的叶挺,他肯定没元帅资格的。粤军史研究的基本知道他性格很多缺点问题。 虽然他资历是共军的开山老祖,但是跟他同资历的人也有,比如上将周士第,大元帅铁甲车队队长,两人早期经历有点类似,可以对比一下。铁甲车队改独立团时候,周士第可谓是叶挺下的第一人,核心的1营营长。北伐叶挺团宣传最多的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也是比较夸大了叶团军功,在四军整体里面,张发奎、黄琪翔、陈铭枢、蒋光鼐,叶挺这个顺序才是当年广州报纸的战功的真实排名。而且叶挺在武昌城之后不再参战,战斗经历仅仅只有吴佩孚一对象,而周士第等人,交战对手还有孙传芳,张学良。 期间特别说一下叶挺的性格问题,暴躁冲动,勇悍。武昌城围城44天才打下,期间叶挺因为刘峙的诈骗冲锋:武昌城破了,大家冲,叶挺带团先冲,结果城破是刘峙谎言,其他兄弟部队看穿了就没上,叶团在城下碰了个大钉子,伤亡惨重,后来是周士第带铁甲车队接应回来的。叶挺之后和指挥部吵架,一气之下抛下部队去上海,这是他第一次出走。接替代理团长的是周士第。武昌城破,也不是叶团首功,而是10师蔡廷锴部的敢死队队长欧震,很多宣传上夸大了当时不在部队中的叶挺,这也是不客观的。周士第此后代理带团去江西打孙传芳。叶挺不久后归来,同学兼死党的张发奎,依旧坚持他当独立团团长,并且给了他很大的面子,让他去武汉商会领回铁军的铁匾,后来叶挺当11军副军长和24师师长,几乎是张发奎一人之力推荐,而不是他有军功。而代理的团长周士第,则被共产党看好,成了第二支共军独立掌握的武装,73团长,当时75团则由叶挺掌握,另一个团由国共大明星蒋先云带领,三大武装之一的周士第这个资历对比下很有分量了吧。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士第有一段时间脱离了党,在陆丰出海到海南自称回家养伤,但是几乎失联状态。这失踪和广州起义失败后去苏联吵架脱党的叶挺有点类似,叶挺的暴脾气,肯定受不了苏联人的无端指责(苏联人要打大城市又要他背锅属实卸锅行为),叶挺脱党10年虽然情有可原,但是比周士第又差了一点,因为周没多久就和组织联系上继续革命,参加了128上海抗日,参与19路军的闽变,苏区斗争,长征等等。 新四军时期,叶挺和项英的斗争更加是明面化,3年4辞职,写在他自己的诗歌上,这个暴脾气,即使再情有可原,也不是合格的将军了吧,即使他辞职期间回广东也参加东江纵队的抗日,但是把他评一个元帅,经常暴走就请辞的,怎么说得过去?而长期参战但无突出战功的资历老将周士第,也只是上将级别,叶挺真要评,恐怕还不如周,只能给他安排政府工作。 |
看了几个回答,看乐了。 能不能评元帅,可以看看55元帅都是啥情况。 毛朱周刘,这几个人毫无疑问,要授衔至少是元帅。 其他人呢? 这个从1954年2月,毛建议增补中革军委副主席的人员就能看出来了。 增补后的这几个人, 朱德,总司令。 彭,西北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 林,中南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 陈,华东军区司令。 贺,西南军区司令。 邓,西南局书记。 聂,华北军区司令。 叶,中南局代书记,中南军区代司令。 刘,军事学院院长。 徐,总参谋长。 罗,总政治部主任。 这里面就缺了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高,华东局书记饶,而华北局组织变动太大,第一任书记刘又不授衔。 所以,这个中革军委副主席,实际就是当时党内军内的实权派,要说是当时各大山头的代表也没毛病。 1954年9月,重新成立了中央军委,这11人加上教员就是全部12个军委委员。同时又成立了国防部,彭出任部长。这12人就是当时我军的最高领导。总参则不再直属军委,而是受国防部领导。 要说活到授衔,能不能授元帅,那就得看能不能到这个级别,能不能担任这些职务,能不能代表这些山头。 大家提的比较多的,可以逐个看看。 叶挺,新四军军长如果一直当,还是有可能当华东军事主官的,陈毅一直是代,后来张云逸也是代,但是,到1945年7月,陈毅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实际上叶挺已经不可能了,即使后来不死,也不可能了。因为当时的TG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已经经过整风运动,你叶挺还得重新入党,还得重新学习,肯定没啥机会表现。 张浩,关向应,这两人倒是有很大的机会。 左权,大将也够呛。 董振堂,只能说有一点机会。 其余的,都是红军时期了,变数太大,参考萧克和陈光,八路军的副师长和旅长,到解放战争时期只混到东野的参谋长副参谋长。所以拿红军时期的职务说事没意义。 有人拿“36个军事家”说事,其实这是80年代以后评的,林帅都差点没入选,仅供参考吧。 比如当初如果谭震林不转地方,肯定是大将,因为没授衔,连军事家都不算了。 所以,要授元帅,必须能达到大区的书记,各大野战军的司令,能独挡一面。没授元帅的只有毛刘周邓高饶,这几人或者让了,或者出事了。其他人根本没资格。 能授大将,必须达到各大野战军的副职,而且山头要有代表性。 |
我想,第一人选必然是董振堂将军了。 |
|
在西路军21,800余人中,除了幸存归队的6,000人,在牺牲的15,000人、及幸存但流落在外的1,000人中,有很多人是很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他们本可以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再立功勋,在历史上写下更灿烂的篇章。 然而,历史在河西走廊这里、在祁连山这里、在“西路军”的节点上打了个弯,把他们永远的留在了“西路军”这个节点。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也逐渐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除了军史研究专家和一些历史爱好者之外,已无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事迹了。 董振堂将军,是牺牲的西路军将士中最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位。 一 董振堂,字绍仲,生于1895年,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宁都起义。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时任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旅长,在共产党秘密组织的领导下,会同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一起领导了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的宁都起义。 起义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第十五军军长,何长工、黄火青、左权分任各军政治委员。 1932年6月,董振堂任军团总指挥,赵博生任副总指挥。 二 在人品和能力方面,董振堂都是非常优秀的。 他做国民党军官多年,攒下3,000大洋的个人财产。在苏区入党以后,他对何长工(时任五军团13军政委)说:“政委,共产党员不能有私产,我把这些钱都交党费吧。” 何长工劝他,你辛辛苦苦搞了一辈子,还是留下一些,给家里老人养老吧。经过一番争论,董振堂同意留下300大洋,其他的都交党费。就这些钱他都没有给自己花,而是用来补贴伤病员,直到长征路上才花完。 还有一次,董振堂休息的时候擦枪走火,找到何长工,要求按照规定关禁闭。何长工又劝他,你是军长,就算了吧。董振堂不接受,自己背着铺盖关了三天禁闭,给全军做表率。 董振堂是新党员,但这种人品,思想上没有10年党龄是磨练不出来的。 而在能力方面,只说一件事。 西北军出来的部队善用大刀,每到白刃战的时候,董振堂就亲自带领数千名战士,挥舞大刀近身劈砍,往往能留下同等数量的敌军尸首,获得大胜。以至于红军官兵的夸赞,“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很快加上了“五军团的大刀。” 三 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部队统一整编后分为左、右路军。在此期间,红5军团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黄超任政治委员,红5军编入左路军,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行动。 1935年9月,在张国焘带领左路军南下,与中央闹分裂期间,董振堂将军据理力争,与其做了坚决的斗争。比如,在张国焘以噶曲河河水暴涨为由,拒绝渡河与右路军一起北上时,董振堂在河边与张国焘冲突起来。 刘伯承后来回忆:“张国焘说不过河了,要往回走。董振堂同志是个好人,当时就说:‘小河嘛,可以过去的。’张说不行,要转回阿坝,并当即缴了五军团一排人的枪。董振堂气愤地和他吵起来:‘国焘同志,你是用冯玉祥那一套对付我们。冯玉祥把我们当儿子,你又用这一套。冯玉祥已经垮了,你这样也是要垮的!’” 在张国焘公开与中央决裂的阿坝会议期间,朱德与董振堂多次交换意见,董振堂表示了坚决拥护中央的正确路线,并且同张国焘作斗争的立场。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作为宁都起义才走上革命道路的董振堂,他的表现比一些井冈山出身的“老干部”都要好,是一个党性原则很强的革命者。也因此,董振堂受到了一些张国焘拥趸者的嫉恨,也为他最后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四 在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含原属一方面军的5军)南下受挫、张浩同志到陕北并传达了共产国际指示之后,经过中央的极力争取,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率部再次北上,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实现了与红一方面军的再次会师。 到此为止,不出意外的话,董振堂率领的红5军,是可以调整回红一方面军,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一起回到陕北。在部队休整补充之后,等全面抗战爆发,籍贯河北的董振堂,很可能会率部回到家乡,在燕赵大地上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痛击日本侵略者。 然而,不出意外的时候往往就出了“意外”。 在会宁会师之后,为执行中央制定的“宁夏战役”计划,红一、四方面军打响了西渡黄河的战斗。在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大军压迫之下,原本并无过河计划的红5军,在形势急转之下,也被迫西渡,过了黄河! 参见: 悲壮西路军(02):开端——西路军是如何诞生的?mp.weixin.qq.com/s?__biz=MzkxNjMxNDExNA==&mid=2247483791&idx=1&sn=1d4524200bcc0743f72266279a2ab61c&chksm=c15080e2f62709f4ba38998650bb05ada30ee0eb8bb0a6f627004f0c71186166615aa10145e7&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10月27日,红9军完成渡河。之后,红4、5、31军在敌胡宗南部大军压迫之下,被迫向黄河边转移,形势异常危急。10月30日,关麟征部向靖远前进。负责看守渡口的红5军抵挡不住,又无力向打拉池方向的红军总部靠拢,只得在三角城一带仓促渡河。这样,原本属于红一方面军的红5军也过了黄河(10月30日)。” 在过河的队伍中,红9军、30军,均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其中红9军6500人、枪2500支、平均每枪子弹15发;红30军7000人、枪3200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 而红5军,在长征期间作为红一方面军的“铁流后卫”,承担了后卫任务,已承受了一定的损失。而在加入左路军,随同张国焘再次南下期间,连续作战之后,部队遭受了较大损失。在西路军的三个军中,实力已是最弱的,仅有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也因此,红5军成了西路军中最早一支覆没的部队。 |
|
五 1937年1月12日,马家军以部分兵力牵制红9军、30军,以大部分兵力绕道西进,围困红5军驻守的高台县城。当时在城内的是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红5军的44、45团、骑兵团和特务连,约3000人左右。红5军政委黄超带着5军仅有的一部通信电台驻守在临近的临泽县城。马家军包围高台后,城内就与西路军指挥部失去了联络。 在高台县城的外围阵地失守之后,董振堂命令将城内一切能装土的箱子、柜子装满泥土,加固城墙。同时,派人联系临泽县城,准备突围。 然而,这时董振堂突然接到政委黄超从临泽送来的一封信,大意是:“董军长,奉总部命令,高台是打通国际联络线的军事重点。如果失守,就要你军长的头。” 在第二天上午召开的最后一次营以上干部会议上,董振堂心情沉重的宣读了这封信,要求大家坚守高台,与高台共存亡。 1月20日,马家军开始最后的攻城行动。经过几个小时的持续战斗,敌人在强大兵力冲击之下,最终攻入城内,与红军展开巷战。董振堂退到城东北角坚持,他身穿一件破毛衣,用手枪击毙数名敌人,终于寡不敌众,腿上负伤,壮烈牺牲。 与董振堂一起牺牲的还有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本等人。3000余红军战士除少数人被俘,绝大多数均战死在高台县城。马家军在清理战场时找到董、杨的遗体,残忍地砍下头颅,泡在酒里送到西宁马步芳处。 董振堂就此牺牲,时年42岁。 |
|
六 从红五军团出身的开国将领(均是参加了宁都起义的红五军团将士),有31人。包括:1位上将(李达)、5位中将(王秉璋,孙毅,孙继先,李雪三,韩振纪)及25位少将。 若董振堂不牺牲在西路军中,凭其在西北军中的人脉、保定军校的出身、河北邢台的籍贯,在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必将会大显身手。待到1955年授衔之时,作为宁都起义、红五军团的代表人物,“上将”打底、“大将”的可能性也很大,甚至“元帅”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他却牺牲在了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 1931年12月的宁都起义,赵博生和董振堂等1.7万名官兵是为了谋生路的,到1937年1月全军覆没于高台,不过短短五年时间。 他们没有给自己谋到生路,却牺牲在给中国人民谋生路的路上,在历史长河上来看,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但这最后的绝唱,实在太让人伤感。 历史的天空音乐:毛阿敏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想必,这股英雄气之中,有一缕是属于董振堂将军的。 七 番外 董用威先生,是董振堂将军的次子。据董用威先生的回忆,董振堂将军曾在我的家乡洛阳驻扎过。 现将董用威先生的部分回忆内容,摘录如下: 1928年冬天到1929年初,时在西北军的父亲调任13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把爷爷、母亲、伯母和我等人接到洛阳团聚。 父亲生活非常简朴,吃饭时最多两菜一汤。我们到了以后,吃饭的人多了,也不过加一个菜、一个汤。有时勤务员多给他要了菜和汤,父亲就让退回去。父亲给我母亲买了一件棉袍、一件小棉袄和一条棉裤,都是布的。那些穿绫罗绸缎的地方官太太见了,觉得“师长太太”也太寒酸了,父亲却不以为意。 大概在洛阳呆了半个多月,我们就回老家了。临走前,父亲给母亲买了一件毛衣、一个枕头,给了10元钱,让她回去给3个孩子做衣服。接着,父亲又对母亲说:“你不要惦记我一个人在外面,我这一辈子,不会吸烟、喝酒,更不会逛窑子。即使我阔了起来,也不会寻小老婆。”就这样,我们与父亲分别了。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我与父亲的永别! |
|
|
回答叶挺的都是压根不了解脱党的严重性。 周士第南昌起义时是25师师长,在他25师的兵里面有73团陈毅,有73团1营2连连长林彪,有75团3营11连排长许光达。 部下出了两个元帅一个大将,这是妥妥的元帅资历吧? 然而由于中途脱党6年,1955年仅授上将衔。 |
夏曦,将军善将兵,怹善将将。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元帅的硬指标有两项 明确写在条例了 翻译过来 一、股东 二、代表 按照这俩标准 排除何那种莫名其妙站错的原因 想到的就俩人 卢德铭和董振堂 一个是秋收代表,而且是军事领域的,这点据说润同志一直感到遗憾 董是被低估的 一三五也是红一的主力 假如五军团没去西路军 董可能取代独帅的师长位置,和晋帅搭伙 当然,他俩谁正谁副可以换 独帅可能会被调回总参取代左权那个位置 可能窝火的就是石帅了 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的话 叶挺也很有机会 至于所谓的脱党问题 那压根不是问题 很多网友在乎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评帅的根本 元帅和大将名单 在资历和代表这两个硬件之后 润同志考虑的就是平衡问题 什么脱党啊指挥风格文职都不是关键 如果叶挺不失事之后能像胡帅那样服从润同志 作为新四军代表 元帅名单里少不了 没有战功又怎样? 润同志照样可以把闫上将拉出来作为陕北代表 转了文职又怎样? 胖帅已经转了地方工作还在小饶之下 为了挡住粟大将 文正公心领神会把布尔加宁抬出来堵住胡服 别忘了花帅曾说过如果叶挺不死就有两个叶帅了 他可是元帅中觉悟最高最会站队的人 |
清末民初,蔡锷、蒋方震、张孝准有士官三杰之称,但走到后来,很多人都不知道张孝准是谁; 小站练兵之初,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有北洋三杰之称,但走到后来,三杰居首的王士珍也没什么造就; 黄埔建军之初,蒋介石、何应钦、王柏龄有三驾马车之称,但走到后来,王柏龄几乎不名; 西北军幼年,五虎上将、十三太保曾经牛逼呼呼,但走到后来,很多人、特别是十三太保中的很多人也几乎是不为人知。 马拉松比赛,前200米甚至前2000米、前20000米跑在前面的,未必能在终点取得名次。因为路太长,变数太大。 谁若在,55可评帅,这样的讨论至少持续三十多年了。吵来吵去,个说个的,吵出啥结果了吗?没有,不可能有,再过三百年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话题毫无意义。 |
(我这个回答的主角只有叶挺、董振堂和曾中生,其他顺带论一下我了解的知名烈士活着的咖位罢了,大将候选人、上将候选人和行政二级三级) 董振堂和曾中生的概率最大,贡献、能力、资格和觉悟都有,最接近元帅的授予条件 本世界线的十大元帅里面,二和四两大山头各一位,其余全是红一的,陈帅虽然是代表南方游击队-新四军,照样是瑞金苏区出来的。按山头二和四至少一位,最多两位,可惜有资格的牺牲了,剩余的最多给大将。我认为名额不是提前固定,而是候选人多少决定名额,就不存在谁挤谁,除了二代目没人有资格(毛周刘在元帅之上) 红军时期的主力军团长、方面军总指挥、起义领导者和主要参与者、根据地创始人。抗战初期的八路军正副师级、新四军军级,中后期的一级军区正副司令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野战军正副司令员。(如果后期能力爆表扛起大旗,条件可以适度放宽一些,起义总指挥和根据地创始人牺牲太多了) 红军时期达到要求,后续只要不犯错,加上山头因素,元帅基本上板上钉钉,参考贺帅。萧克这种本身是大将级别,但每次站队都错误,机会给了抓不住,没法独当一面,一手好牌打的稀烂,502的战功给他就是元帅(即便如此,他还是红六军团长红二副总指挥-120师副师长,我是觉得萧克和王的副总指挥有点德不配位,无论资历、能力和格局觉悟。段德昌、周逸群、许继慎、蔡申熙、曾中生这些才配得上如此高位) 董振堂的红五军团是长征后卫,一三五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开局的1.7万人被折腾得差不多,最后报销在西路军。宁都起义虽然不是三大起义之一,入党时间也晚了点,可是红五的加入直接给红军输血,就算无法适应战争形势变化,董振堂的身份也是极大的招牌,西北军的关系可以做文章,无论董振堂和那些人关系如何,这层旧同事的身份可以锦上添花给个联络渠道,打得好规劝起义投诚,平时聊聊感情互通有无,给孙良诚那批人一条退路,起码他的哥哥董升堂在那边当旅长。正常发展也得是副师长—野战军副司令员—军委委员,混的好就是师长—司令员—军委副主席。红五保存下来再加点队伍能多谈下来一个师,然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放在华北很可能把华北军区变成野战军。再不济也是贺帅路线,只要不作死绝对元帅。哪怕高台一战董率少部分人突围,和西路军总部一同跑回去,他的待遇都不会比徐差多少,西征本身是个错误,红五属于受害者,非战之罪。最坏的一种结果,董活着回延安,部队没了也得是师政训处主任、师参谋长、或者陕北留守兵团司令,之后大概率是代师长-副师长-一级军区副司令-野战军副司令,过程曲折一些,结果差不多。101和徐海东养病时期可以代理。(草地分兵的时候坚定北上拥护教员,觉悟太高,相比之下罗炳辉还有101就……就冲这一点,红五就剩他一个人也得元帅) 红五的另外两个创始人季振同和赵博生不死是大将资格保底上将,即便没牺牲,没锒铛入狱,他们放在董的位置没法干得更好。宁都开始截止高台,董振堂真的是各方面最完美的人选,潜质体现得最好。不能以他是第二任军团长而觉得低于季振同,关键是季振同开局就被撸了总指挥职务,然后一直关着,长征前被国际派灭口。在职时间最长,锻炼最多的董是经受考验的。起义的时候赵博生贡献最大,还担任26路军参谋长职务,本身就是老党员,把另外两人拉入伙,但是牺牲太早 宁都起义的26路军主力—红五军团也算是很大的一个山头,主力军团1.8万人的规模,三个师,一方面军里面排名第三,后面缩编成两个主力师1.2万人,虽然长征期间被重创,一直充当全军后卫,被重创到仅存两千多人(一军团、三军团也好不了多少,加上十五也才抵得上长征前的非主力军团人数),但保存下来后续还有很大机会得到壮大,收容西北军旧部总比其他部队容易,还有冀东暴动,派去晋察冀,没准华北军区就是第五野战军,独自解决傅作义 红军比较大的山头就那么几个,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南方游击队,其余规模太小像东北抗联、琼崖纵队等等都不成气候。一方面军里面,除去嫡系一军团和彭总的三军团,就数五军团了,其他的六七八九十都是后面建立的分支。红34师并入五军团,八军团剩余人并入五军团,红33军并入五军,哪怕张某人也得让他当军长(连个军政委员会都没进,还派个黄超当政委,到处掺沙子) 红旗勋章获得者,36年中革军委委员,本身就属于股东,活下来大将保底,元帅可望,概率也最大,论个人论山头都没问题。说他最可惜是长征都走完了,每次都遇上糟心事,挨最毒的打。七大混个候补中委问题不大,建国后中委+军委 起义将领,特别是红军时期起义,除了宁都起义也就李明瑞、王佐袁文才了。陈明仁那三位三大战役之后起义都上将,何况31年底起义。北方人,西北军出身,保定军校九期,buff叠满有足够的代表性。即便红五主力覆灭,还保留了李达上将、孙毅中将、黄镇、吉洛等可以授中将的外交官和一批少将都是26路军出来的,另外刘帅、萧劲光、左权、朱瑞都在五军团干过,牺牲的那么多人里面有多少够上将中将少将的,黄中岳、李青云,要是保存下来在55的时候也是一大山头。 已知的关系:池峰城的拜把兄弟、张自忠的副手、黄樵松的上级、董升堂的弟弟、孙连仲、高树勋的部下 因为五军团的遭遇,让统战工作难度上升,死心塌地落得如此下场,还有谁敢步后尘?下一个起义要等到1945年高树勋 如果理想一点,这一山头能够比较完好保存,在授衔名单里肯定有重要位置 元帅(正常发挥)/大将(37年开始躺平):董振堂 转政的部长级:赵博生、刘伯坚 上将:季振同、黄中岳、李青云、李达(陈伯钧、陈树湘) 中将:孙毅、刘振亚、袁血卒(假如他没被捕)、刘培基、董俊彦、李彩云 …… 曾中生也是个帅才,四方面军的底子就一个元帅可惜了,相比许、蔡、旷,曾最有希望,能力不亚于徐。许继慎、蔡申熙、旷继勋大将级别,如果活着应该是许取代王大将,其他人上将或者不授衔 红军十一个军团,三个方面军总指挥、前五的军团长是元帅级别(四方面军本来是红四军团,zgt私自扩大成方面军),六七八九十和十五的军团长是大将级别。红军军长(八路旅长、新四支队长-师长)大将级别。 其余的最多是大将资格,能不能评上还得看山头,极大概率转政。牺牲过早没什么讨论价值,变数太多,不死也会掉队,无法掌握大兵团作战,无法适应现代战争,能力跟不上日益壮大的队伍。 叶挺,要么元帅,要么不授衔享受元帅待遇,职务是副国级的人大/政协副主席,土地革命时期缺席脱党是黑点,但是代表性太强,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党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和红军总司令、新四军军长,连老蒋都指名道姓要他当军长,名望太大,统战价值极高,入狱期间宁死不屈,绝对的股东。虽然脱党过,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层身份如果活下来注定受保护,别人可能被批斗,他不会。而且大家想想,连一个脱党又回来的人都能封帅,那些起义投诚的将领战士和党外人士岂不是更放心?三大起义他占两个,就算他不努力,党都要帮他努力,有陈粟给他托底,做个形象代言人也是极好的,丰富一下将帅名单的多样性,不止有各个山头、指挥爆兵政工参谋军工后勤情报各种领域都有,还有起义将领(陈陶董)、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叶飞、洪水),叶挺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相比之下脱党的问题就不是那么严重了。他授不授取决于毛周朱刘 周逸群如果能持续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120师政委、西北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委也有点希望。段德昌无疑是红二的大将最佳人选,但无法取代贺帅。这两位成为红二的山头代表最有说服力 卢冬生算是历史上红二在改编成八路军120师后硕果仅存的代表,原本是358旅的旅长(未到任),六个首任旅长之一,可见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倚重,都和他老大陈赓平起平坐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职务基本可以当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授衔,可惜因为三王反贺愤而出走去了苏联。如果留在120师当旅长,再当一野的兵团司令,他就是百分百的大将。如果按历史轨迹当了松北军区司令没被苏军士兵暗算,正常发展卢很可能成为东野的兵团司令/政委级别,留苏经历是加分项,基本可以对标刘亚楼,关键有山头优势,红二—120师山头真没别人了,他的资格排在许光达前面 蒋先云、卢德铭、王尔琢、黄公略、伍中豪如果有101的能力打满全场,担任红一军团长—115师师长—野战军司令员也有希望,正常就是大将级别。蒋先云和卢德铭的能力存疑,生前没什么表现机会,牺牲过于儿戏,指挥的部队太少,战争规模烈度太小,开局最好,蒋先云要是没有战死在北伐,三大起义肯定有他一份,南昌起义的参与者、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就成了副总指挥,上限101,下限萧克。 寻淮洲的条件也就是红七红十的残部,最多做到历史上502的地步,正常大将级别。倘若红七能够较完整地保留并且壮大合并红十,新四军副军长之一兼支队长师长,皖南力挽狂澜,发展成十万人的江南野战军,还是有概率争一下元帅(502要是有红七军团长的身份就是元帅了,红七红十参谋长略低于军团下面的主力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将资历,后期超神操作登上第一大将)。可惜寻淮洲的天分再高运气再好也无法超越他的参谋长,王耀武就是一个难以战胜的敌人,军团内部还有拖后腿的。整个抗日北上先遣队(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就是偏师、弃子,用来掩护主力的,条件比长征的主力困难十倍,十死无生,这种情况下历史上的502能突围几百人已经尽力了,除非给个系统不讲道理地天降神兵 罗炳辉大将资格,红九军团长、新四军副军长之一,但是草地分兵的时候站队错误,就算不病逝,大概率也不授衔享受大将待遇,对标谭老板,新四已经有502和张大将 左参谋长大将级别,如果担任一野副司令员或者政委就有望大将,一般情况是上将前列,红一山头大神太多,左参生前背负托派恶名,一直在参谋系统没法独当一面,除非后续有502的贡献 吴焕先、刘志丹也是大将级别,十五军团股本还是少了点,刘志丹大概率转政 孙德清、陈海松、陈树湘、叶成焕上将前列,如果能像502一样能力爆表力挽狂澜就有望大将,对标杨成武 刘畴西虽然是红十军团长,黄埔一期,但是能力确实赶不上寻淮洲,就算不死,大概率靠边站,顶多上将中游。方志敏级别无限接近元帅,但百分百转政 杨靖宇、赵尚志大将级别,活下来就是东野副司令之一,无论如何也会有个大将,这两位代表性太强,东北抗联的名声对于“游而不击”的谣言是最好的反击,都打入关东军腹地坚持那么久 朱瑞,东野炮兵司令,大将资格,但是争不过萧黄谭,应该是上将前列 总结一下 元帅候选人:叶挺(50%)、董振堂(95%)、曾中生(40%)、可能取代101的红一军团长(几率渺茫) 行政二级:方志敏 大将候选人:周逸群(20%元帅)、许继慎、段德昌、吴焕先、寻淮洲、卢冬生、赵博生、杨靖宇 行政三—四级:罗炳辉、刘志丹、彭雪枫 上将增补:左权、朱瑞、赵尚志、蔡申熙、旷继勋、孙德清、陈海松、陈树湘、叶成焕、刘畴西、冯达飞、季振同 我是觉得元帅大将未必绝对固定的十全十美,可以多一两个元帅位置,大将可以增到十五或者二十,如果上述烈士都活着并且正常发展,名单可以多很多人,不必把原有的将领挤下去,参考苏联。 历史上的十五人大将名单落选的五位都有致命缺陷和可替代性,例如张宗逊的大同集宁、周纯全的那些黑历史 开国时期的授衔不是绝对的军事至上,而是类似封爵的总体评定,代表性为主,否则钟伟不至于只是少将 |
董振堂如果活着,以五军团的老大身份,以主席的器重和原则,大概率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可能做政训处主任或者调总部。和你手上当前有多少人没关,之前的职位和表现+党性才是决定改编后的位置,135是中央红军的三个主力军团。而不是倚仗西北军出身和河北人的身份,其中河北人的身份可参考吕正操和张学思的后来轨迹……… 徐走错了路,以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需要压制四方面军的残部,所以能得到副师长的职位。同为四方面军高层的周纯全,军级干部李先念许世友这些,基本上后来都是斟酌使用,能力强会做人才有机会焕发第二春,能力稍微表现不出来如詹才芳程世才这些就泯然众人了。 说回来,二方面军是26军团,威望和资历自然是贺师长和肖副师长,这个没有异议,也无人可以替代替换。 徐海东贡献极大,但是十五军团成立时间短,又是偏师中的偏师,旅长已经是酬功,而不仅仅是能力。 说回到115师,红一改编的部队,101当师长没话说,本来聂副师长也是合理至极,但是多了董,聂本身政委出身,国军当时不给政委编制和职位,八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的副师长做政委工作,此外政训处主任是政治部主任,所以八路其实一直都没有副师长这个职务的落地,嗯,拿空饷,好吃。我们看后续发展,过河没多久,国府的粮饷拿着,37年8月的聂副师长到10月就兼职了115师的政委,而事实上,大概是12月,中央军委一纸令下,聂荣臻又成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注意,不是身兼四职,没人免他,但是他已经和155师师部完全无关了,换言之,成立不到半年的115师,师长去苏联看病,副师长和政委也是空档,高层只剩下代师长陈光和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罗是一年后军委才正式任命115师政委一职)。 115师啰嗦了大半段,就是想说,董振堂如果活着,只有三个师,一定是115师副师长,聂荣臻会做政训处主任,而此刻声名不显的罗荣桓只能做副主任。而董若在,陈光一定不够资格代师长,至于董能不能在山东打出局面,以当时山东的复杂程度,我看悬,不过董不是陈光,没那么倔没那么轴,又简在帝心,如果和罗荣桓配合好,也未尝可知。那大概率就是拿了罗荣桓的帅位了。至于聂荣臻,他有晋察冀的基本盘,历史的走向偏差不会太大。 |
只是说有可能,因为没有一定,就像唐玄宗如果五十就死了,评价可能超越唐太宗一样。 一方面军:王尔琢、黄公略、董振堂 二方面军:段德昌 四方面军:曾中生、蔡申熙、许继慎 二十五军:吴焕先 其他红军:卢德铭、刘志丹、杨靖宇 王尔琢和黄公略是早期红一方面军的骁将,其中林总是王的部下和替代者,彭总和黄并称。所以单纯的以能力来说,二者是没问题的。 董振堂是红一方面军三大主力军团之一的红五军团的军团长,一、三军团的军团长分别是林总和彭总,所以这么看董应该也问题不大。 段德昌是红二方面军早期的灵魂人物之一,在他的指挥下红二方面军打出了相当不错的战绩,而他被冤杀,指挥权交给贺龙元帅后,红二方面军的战绩可谓直线下滑。而且段军政一把抓,是不可多得的帅才,个人认为可能封帅。 红四方面军,是红军时期战绩的扛鼎者,开国将帅涌现最多者。而红四方面军在军事上的代表人物便是徐向前元帅和提到的三位。因此私以为后三位如果没被冤杀,封帅都是有概率的。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唯一一支军队人数不减反增的部队,而且在会师后做出了极为正确的政治站队。这支部队的灵魂人物便是徐海东大将和吴焕先烈士。其中徐更多是军事指挥,而吴则是军政兼优,经常亲临火线指挥战斗,最后牺牲在了前线,不得不叫人扼腕叹息。鉴于徐在合作抗日后就鲜有发挥,仍能评为大将,吴如果不过早牺牲并在后续的战争中有亮眼发挥,有可能封帅。 卢德铭是秋收起义的军事指挥者,杨靖宇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领导者,刘志丹是陕西根据地的创立者,这三位是妥妥的山头代表,只要活着并且不犯政治上的错误,大概率要封为元帅的。 再说两个苏联我觉得可惜的 米哈伊尔·伏龙芝:苏俄第一批五大元帅里的图哈切夫斯基曾是他的部下,苏俄内战时期红军中发挥最好,战功最大的将领之一。在高尔察克最猖狂的时候力挽狂澜;征战中亚突厥斯坦;彻底扫清弗兰格尔,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必被封为元帅。 尼古拉·瓦图京:二战苏德战争中,苏联最闪耀的将星之一,与他长期对垒的,是纳粹方面最强战将曼施坦因,可以说一九四三年,瓦图京甚至强过了对手,私以为他的军事水平要高于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如果不是胜利前夕,被乌克兰土匪杀死,必封为元帅。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