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历史学是不是官科和民科差距最小的学科?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历史学是不是官科和民科差距最小的学科?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多数学科,正统的学科研究(官科)都是吊打民科的,但感觉历史学似乎官科和民科差距不大
理科的门槛在明处,公式看不懂,结果算不对,正常人都看得出。文科的门槛在暗处,表面上部分专业著作上的字初高中生都认得,但无法真正理解,更无法开展有效对话。更何况很多古代汉语丶外文材料许多人看都看不懂。所以,大学老师常劝大一学生丶跨专业考研者要明白历史学与高中历史丶历史故事的区别。真正的历史学绝不是官科和民科差距最小的学科,理由如下:
其一,基础要求高。
有语言要求,如学习中国古代历史需要学习《中国历史文选》,能阅读古代汉语材料。学习外国历史需要学习专业外语,读懂外文材料。比如下图,很多民科就是“丁醜”水平。


有专业基本技能和方法,如年代丶职官丶地理丶目录等四把钥匙。即以年代而言,稍不认真即会犯错误。例如,清代金石家丶藏书家黄绍箕收得一大安碑拓,认为是金刻。碑帖商李云从提出:“金大安只有三年,即改元崇庆。此碑立于大安六年,乃辽刻耳。”黄氏不觉愧服。
有专业知识基础。科班学生大一至大三至少要把中国古代到当代的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到当代的世界通史拉一遍。考研突击有所谓11本之说。然而这也只不过初步了解历史学的脉络和事实而已。
其二,学术规范要求高。
专业历史学对学术积淀要求高,且要求从原始材料出发,理论上硕博论文看多少万字才能写多少万字。不像中文专业,有的现当代文学论文写巴金《超人》这种几千字中篇小说轻松8万字。
对格式丶引用要求高,可参看《历史研究》格式要求,看有几个人能做到。
其三,学术创新要求高。
关注的专题最好符合学术标准的问题意识,有新材料丶新方法丶新观点。仅仅讲故事不是历史研究。伪史论丶江南大儒等网上热点,也不是专业学术界关注点。
其四,从业要求高。
不少职业本硕即可从事。而专业历史学研究起码要博士毕业,在大学中有稳定教职,92大学还需要通过非升即走。要有专著丶论文等学术界认可的成果。
总之,专业历史学门槛相当高,许多本专业本硕都不敢妄言能搞研究。有趣且总体无误的普及者,或者愿意尊重丶学习专业成果的爱好者,大家赛道不同,研究与普及各有所长,可以平等交流。但伪史人丶脑洞历史发明家就不要随便贴金距离最小了。另外我是官科,你们可以来喷我了。


小楼玉笙
417 次咨询
5.0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教授
34994 次赞同
去咨询
讲一个小故事。
21年夏天和几位哥们在长江以北某县做口述史,在乡镇旅馆里住了半个月。临走前,哥们在当地的联络人在县城里召集了几位名流,摆席设宴,其中包括某位在地方负责修志的文史工作者。我们万般推脱,终究难却盛情。那文史工作者坐了首席,各名流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中年人士摄入酒精后,一则相互吹捧,这个是教育家,那个是法学家,群贤毕至,仿佛置身大会堂;二则要在我们这些毛头小子面前显出本领,叫我们多听那文史工作者“指点”。彼也不谦虚,说的是“我看你们很好,多指点你们几句。”彼的长篇大论,我已经记不清楚,但有若干珠玉妙语印象尤深。彼先大谈司马迁,兼吹自己是太史公的继承者,“以文学笔法写历史”,尔后教训说我们“现在水平不够,《史记》是读不懂的。”彼继而谈及自己的治史贡献,主要有二:第一,把XX(国朝著名军事家)“过”当地改成了XX“夜宿”当地,把XX在当地的停留时间延长了十二小时;第二,把当地某红色景区的解说词中“核心景点”一词改成了“标志性景点”,凸显了该景区的重要地位。他希望我们在大学好好学习,以后参加工作,也能做出他这样的贡献。
我们各自只顾大口吃肉,间或神色诚恳谦敬地点几下头,却是不想较真。在人家地头做客,倘若较真,那一定会落了他的面子,终究还是失礼。饭后各位名流心满意足地散去,我们终于还是没绷住,爆笑。哥们表示,自己原以为高手在民间,地方有能人,看来还是缺少人生经验。据悉,这位文史工作者加了哥们微信,后来试图向他推销某种狗皮膏药。
题主有没有想到一种可能,就是你没有评判二者区别的能力。
在学术体系内,一个专业只要能成为一个“学科”,就意味着其背后已经建立了一条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一般由史、论、技三部分组成,即本学科的发展史、本学科的理论体系、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技能。
区分一个人到底是“官科”还是“民科”,看的就是其是否掌握了这套体系,并能够按照这套体系的规则来开展研究。
比如说临沂大学的郑晓廷教授,学历是初中肄业,后来又去了金矿工作。在工作中,其对古生物学有了兴趣,于是从头开始学。多年之后,郑晓廷研究古生物的相关文章就发在了Nature上,后来也因此被临沂大学聘为教授。
Nature从来也没规定过必须什么学历的人才可以在上面发表文章。一个正式的学术期刊审论文,看的是论文是否按照学科研究规范来写作。
历史学也是如此。很多所谓的“官科”,其实基础的学科素养非常差,纯属于混子,而很多“民科”虽然没有专业学位,但对史学的了解却非常深入。以此来区分“官”与“民”并没有什么意义。
就比如说,历史学科最基础的一项技能就是史料辩伪——这很好理解,你做历史研究,第一步得先确定史料是不是可靠吧?那么说下面这张图所展示的收据,到底是真是假?


基本上科班出身的人都知道该从那些角度出发来甄别,以及如何与其他史料交叉印证来确定真伪。
作为互联网上的著名钓鱼帖,这个借条不仅让很多民间史学家翻车,甚至一些历史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在此折戟沉沙。
更不用说在今天早已成为名梗的这个:


这个事情的缘起,是2000年代初,清华大学某位历史学教授的专著里,将蒋介石翻译为了常凯申。后来媒体采访此事时,该教授又称这个著作是学生翻译的,自己未详细审核。但即便是学生翻译的,一个清华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能把蒋介石翻译为常凯申,也是没有脸说自己是“官科”的。
在目前已经成建制的人文学科里,历史学大约算是一个对天资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坐冷板凳的要求极高的学科。像是文学、哲学这些,理论的创新中灵感所占的比重很大,但历史学真就得老老实实地看史料。天资极高者,是可以从很少的史料中就得出一些大胆的结论的,但是历史学研究终归还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而大众对历史的兴趣,往往更在于故事,民科也热衷于此。
我以前本科参加师兄的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外校的一位博导有个习惯,就是拿来论文先看参考文献。当时我还不理解,但现在我能知道这位博导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无论是在人文学科的研究中,阅读文献的质量基本就可以决定论文的底线。具体到历史而言,你对于明代历史的理解,到底是从《明史》、《明实录》还是《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里得出来的,也无疑是存在天壤之别的。
如果非要说历史学民科和官科差别大不大,在我看来,反而非常大。原因这正如上面所说,历史学是一个要坐得住冷板凳的学科,而大多数的民科真没有这个动力。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坐得住冷板凳,像一个专业的学者一样爬梳考证文献并由此进行研究,那么即便他做出的结论质量并不高,从那时起,他也就不能被视为“民科”了。
大部分回答都有提到方法论的问题,认为爱好者在研究方法上与专业学者不能相提并论。
对于这种观点,我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方法论恰恰是民间网络专家自认为能够吊打历史学者的地方。
这里就以我最熟悉的“明清领域大神”幽默牢关为例好了,他就曾经打出包票,说:张雪峰如果半道出家研究历史,绝对吊打一众大佬。


我觉得牢关这一观点,最能够说明所谓官科与民科的差距。
那就是牢关之流的民间大神,往往各种方法论讲得很多,而史料看得太少,所谓史料不够,脑补来凑,说的就是这类人了。
为什么说牢关没看过史料呢,我这里举个例子。
前几天我在知乎提到了研究袁毛之争的史料《旧满洲档》,因为牢关长期介入袁毛之争,本以为此人总该对这书有些许了解。
结果怎么样呢,幽默牢关去网络上搜索了一本《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出来,说不就是旧满洲档吗,这书他早看过了,并表示打了我的脸。


然而这货根本不知道他搜来的这部《清太祖朝满文原档》记事只到了天命五年九月,也就是泰昌元年九月,这时候袁崇焕跟毛文龙在哪牢关知道吗?这书里牢关能找到袁崇焕跟毛文龙吗?为什么说他临时搜来的,因为他连目录都没看嘛。


于是在我说出太宗朝旧满洲档以后,关毛就紧急把我拉黑了。
实际上历史研究不需要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方法论,就以明史大家王崇武先生为例好了,在关毛眼里此人大概就是典型的史料怪,这位的书也是典型的豆腐干。
这里友情说明一下,关毛史学(简称关学)有很多幽默牢关自己发明的幽默称谓,比如将史料原文称之为豆腐干,把研究史料原典的人称之为史料怪,这些都属于“明清领域大神”幽默牢关自己发明的称呼,这里稍作解释,以便理解。
看过王崇武先生的著作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吧,那就是他的书根本就没啥方法论可言,就是非常扎实地排比材料,然后就事论事,没啥高深莫测的方法论。
所以说我觉得牢关这类的民间大神就不要把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在“方法论”上了,因为你们与正经的研究者(不管是官科还是民科)最大的差距在于是否有能力寻找和阅读史料上,不是你们一味推崇的、吹得神乎其神、捧到天花板上、自己还以为妙不可言的方法论了,你那不叫方法论,那叫脑补。
绝对不是。
历史学的民科说实话,绝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尤其是学术思维训练,很容易想当然地把历史学当成讲故事。
历史在我眼中属于人文学科最难的一类,我曾经在失业后一度想跨考“313历史学”的学硕,因为从小对历史感兴趣,而且自认为记忆力超群,看书快而且不用笔记也能记得挺牢靠的。
后来,选择了湖南大学历史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加上家里条件比较好,非常支持以及和学校的领导有朋友关系,让我跟一位老师以助理的身份进学校,正式做一做研究,以防止我在没有弄清楚形势下就匆忙更换人生赛道,最终耽误自己。
在这名真正历史研究者的带领下,我算是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预科训练,本来心蛮大的,想做赣商史研究,不过一个礼拜之后,我就后悔了,完全看不懂的琐碎史料,甚至还要去搜集县志以及几大家族的族谱做研究,加上还需对从唐、五代、宋、明的经济政策、法律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而且是很细的梳理,特别是从宋朝之后,由于史料丰富,还需明确哪一年的经济政策变了,为什么要变,前后有什么不同,产生的影响等等,算是每日都要做的。
后来我又想偷点懒,干脆换了一个老师,想尝试做汪伪政府的经济金融史研究,我想着这么冷门的领域总该宽松些吧,没想到直接被海量的史料直接淹死,当年每日的报纸还必须看,汪伪地区银行每季度的报表一定要做深入解读,带我的老师还建议说自己要想办法自学日语,研究汪伪史料的绝对大头都在日本那保存着,自己要想办法让自己在日本待个十年左右,把相关重要史料争取过一遍。我当时听着头皮发麻,想着我人生宝贵的十多年就为了干这个?犯不着,我也知道,有朝一日我到了日本,估计大部分时间也不可能会用心研究史料,相对来说研究樱花妹更符合我的“初心”。
于是我要求又换一个老师,打算做我自认为最擅长的宗教史,湖大这方面的师资比较匮乏,加上进入殿堂之门后自觉天资不够,准备最后试一试。这个老师让我尽可能用短的时间,将魏晋玄学与儒学的发展关系做个简要的阐述,同时,针对胡适等人的“儒学重构说”(具体记不清了,好像是是民国以胡适代表的学者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儒学和儒家思想体系,是明朝中期的人东拼西凑弄出来的,为的是对抗外国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天主教思想对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的渗透,换言之,孟子、荀子、董仲叔、朱熹本质上未必认可自己是如今儒教所宣扬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可能在重构时已经被阉割了),能否通过玄学发展史找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弄了半个月之后,我直接给老师发了一条微信,赶紧跑回家了。
从此,我自知,我不是这块料,我对所有历史学的学者与专家不敢有任何轻视。
后来,家里找关系,让我去了宁夏大学,跟一位老师想学学西夏史,然后再考个冷门研,以圆我读博士之梦。结果,总共待了3个礼拜不到,这位老师就拿出了史金波大佬的《西夏文教程》(有兴趣可以搜搜看这个绝望文字、还他妈也是方块字的写法),从旁听这课开始,我出现连续失眠,然后买机票,滚回家。
说句得罪人的话,我认为很多历史学民科仅具备讲故事的能力,而故事的根基,也就是各类素材的真伪,他们因为无法分辨所以毫不关心。
正是“无知者无畏也”!
最后我认为从最粗的方面分:
某个朝代的历史学=某个朝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吏制史+民族史+外交史+法制史+度量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民俗史+行会史+建筑史
作为一个民科说说自己的看法。熟悉我的朋友其实知道我的主要兴趣点是在古代中日韩交往史这一块。我是高一的时候,借维基文库的东风,开始看里面收录的琉球的史书,稍晚一点点又进了朝鲜半岛的坑。
说起来到现在满打满算不过10年时间,一直就是这么靠自己瞎看看。但是后来我认识了很多圈内颇具影响力的、科班出身的青年学者,为什么呢?因为我有段时间现在看来挺没礼貌的,就痴迷于去挑一些学者文章里的错误。慢慢的就引起了不少关注。
比如看到一个做韩国史的老师写的书评里,误以为朝鲜高宗继承的是哲宗而非翼宗之统。又比如发现一个老师因为看错了年号,而错误地写了一篇文章,论证高丽初期的名臣双冀和蔡仁范二人实为一人,如此种种。
所以从我自身的经历,大家其实能看出一点。由于历史覆盖的范围过于千头万绪,就算是有方便的检索系统的今天,这也是一个依旧非常倚重于自身记忆力的学科。深耕某个领域数十年的学者,很可能就因为能记得的细节没有那么多,从而犯了糊涂,开了错误的脑洞,被像我这种血气方刚的小辈推翻其立论。
可这能说明我比这些前辈们学术能力强吗?明眼人应该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问题。我这种年轻民科,记忆力强,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喜好转变钻研的方向,偶尔蹦出一点奇思妙想,发现一些之前被专家们忽略的细节,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你要我去构建一个什么理论体系,那就是对我的降维打击了。
而这么多年,我和那些认识的科班出身的朋友们一直玩的还蛮开心的。其实不止一个老师问我要不要考他们的研,但我实在没有重回学校的勇气。虽然做不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但我知识面还行,帮他们一起校校书稿,找找冷僻的资料,听听学界的八卦绯闻,知足了啦。
差距最小的明明是中医学,官科和民科基本没有区别。
机缘巧合参加过某次学术会议。
不知道为什么,在一堆专家教授里,混进了一个自称XX研究院副院长的半老徐娘上去发言。
这种研究院都是民间机构(好像是以前放的比较松,谁都可以注册一个研究院),这个所谓的副院长发言内容也比较天马行空,大致意思就是喷我国成立专门机关管理宗教事物比较严格的,中国古代都是放开的不管的。
我们这些下面看热闹的外专业研究生都听着尴尬……
这个所谓的副院长发言完毕以后,只有稀稀拉拉几下的礼貌性掌声。
接着就是一个大佬(50多岁的女教授)忍无可忍,直接拿过话筒就怼她,大致复述就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一直有太常寺等机构管理宗教事务,从未中断。来发言就做好基本功课,否则就是信口开河了。”
下面看热闹的研究生顿时掌声如雷。
这个半老徐娘研究院副院长尴尬下台,直接走了……


我觉得任何学科的民科和专业人员(官科是一个民科污名化的名词)最大的区别就是
专业人员往往用普通人看不懂的论证过程得出平平无奇的结论,普通人一方面看不懂,另一方面也不够爽。
民科往往用谁都看得懂的论证方式得到震惊世界的结论,这种结论能够戳到某些人的“爽点”。当然,他们的论证过程虽然谁都看得懂,但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就可以知道漏洞百出,但对于那些被戳到“爽点”的人来说,这些就相当于否定了他们的爽点,所以他们往往会成为民科理论的坚定拥趸。
是的,尤其是在研究失落科技的方面,官科比民科要逊色不少。例如,在研究中国古代遗失的stc模板方面,官科整理出来的资料寥寥无几,而民科就发现了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的stc模板大全《永乐大典》,这是机械神教在1K时期的重要作品。希望诸位官科历史学学生、学者多多向民间学习,发掘更多stc模板,以缩小中西之间的差距。不然西方利用《永乐大典》造出帝皇级泰坦以后,我们一落后就又要挨打了。
郭德纲评价相声这门艺术,说相声门槛在山脚下,进了门才见到台阶。
历史学也是这样,往往给人一种只要认字就能来的错觉。或许在历史学科专业化之前,确实如此,但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了一两百年之后,便再也不是凭借一腔孤勇便可以做的好的领域了。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往往只是读过一些通俗读物。读这些通俗易懂的读物,真的是能认字就行。但这充其量只是历史学产品的消费者,离真正的学术研究还有很远的距离。就好像,在泰山山门口溜达一圈,买点纪念品,自然没什么难度,但不能因此就叫嚣“小小泰山,拿捏”,更不能到处说自己精通爬泰山,比专业登山队怕的都好都快。因为进了山门,还有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区域国别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文献检索,历史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各种死语言活语言等着你。当然最难的,永远是学术写作。
差距不大是吗?
好吧,就以我接触最广泛的历史地理学为例,出一道题,如下图——


1、这张图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2、中国哪些著名古代城池/人口密集区位于这种环境当中?
3、从公元前三世纪以来,中国北方哪些重要的地理通道,受到图中这种现象的干扰,又对当地社会变迁造成过什么持续影响?
4、有哪些民间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包括战争冲突、外交沟通、官方组织与民间商旅的地理探索活动),是受到图中这种现象的影响?
一共四道题,前三个是拿起笔来就写答案的送分题,第四个才是有点难度的加分题。
知乎上的诸位民间历史学家河历史发明家们,谁能解答一下?
姑且不论什么民科和官科的定义,无论什么学科都需要掌握工具,原材料和制作方法,这个跟炒菜差不多。
先简单说说工具,你要做饭炒菜就得熟练掌握厨具。对于历史人文,最重要且最先的“厨具”就是语言。如果研究外国史,作为语言的工具掌握好了么?如果研究古代史,古汉语掌握的如何?再其次的工具就是相关的背景知识,写经济史得了解基本的经济知识,写建筑史要有建筑知识…不一而足。
原材料就是能收集到的史料,你掌握的是纯天然的一手,还是经过整理的一手,还是已经弄好的二手。
制作方法就好比是菜谱。这都不用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炒菜方法,都有不用的历史观。甚至是具体到一些具体的史料,大家之间也都有不同的看法。
一个好的厨子应该是熟练掌握各种厨具,拥有各种材料,并且了解一道菜的不同做法,从选取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材料。
很多人其实都只是能在家简单的做几个家常菜,还得借助各种“预制罐头”(教科书,科普书籍和视频,整理很好的资料集),再复杂的菜肴其实是拿不起来的。更不用说,还得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同时还得了解同一道菜的不同专业处理做法。
差距最小的应该是管理学,我实在看不出多数管理学文献有什么高明之处。
看到
@何楚之
君的答案,想在此“借题发挥”一下。
我是一位历史学的在读博士生,勉强算得上是“科班”(实际上我不是,我是硕士转行进入历史学的)。看到何君的答案,有感而发。何君在该问题下的结论
“相比于理工科,历史学的官科和民科是可以对话的,这恰恰说明了历史学的门槛相比于其他学科确实更低”
我认为没什么问题,同意这一结论。
但我仍想对何君的答案说一些我的不同观点。我与何君并不认识,倒是互相点赞过各自的某些回答。何君虽是“民科”(何君自称),但从他的很多回答来看,比如这个
中国史学研究是不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我一直有这个疑问?353 赞同 · 21 评论回答
,已经有了非常学术化的问题意识,同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史脉络,并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一手史料。何君没有认识到的一点是,他自己已经是“民科”中的顶中顶了,就我所见的“民科”,99.999%不具备上述能力。而何君的所见所言(比如他文中所言的另一位朋友
@成汤咸
?),作为“民科”中的罕罕罕见个体,特殊性太强,不具备普遍性意义——这也是历史学家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高估自己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缺乏更宏观的差异化分析。
但上述内容并非是我所言的重点,我更感兴趣的是何君,乃至这一提问给我的思考:为什么“相比于理工科,历史学的官科和民科是可以对话的,这恰恰说明了历史学的门槛相比于其他学科确实更低”?何君的答案从历史学讲,是一种基于现象的倒推。这种基于现象的“呈现”的考察并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们的“格局”打开一点,去探寻这一现象的结构机制呢?
那么,这就涉及到文史学科与理工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差异。
我想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去年在带本科生的助教课,讨论“经典文本”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言,甲说“奥斯汀的小说常读常新”;乙则说“200年前的著作已经过时了,它们对当下没的指导意义有限”。我对甲说“你一看就是文科生”,对乙说“我猜你是个理工科的吧”。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完全正确,甲外语系的,乙信息科学的)
上述发言的内核其实与本问题所反映的结构机制异曲同工。理工科的知识生产是层累式的,当下的知识往往是基于已有知识的铺垫。在理工科领域,伽利略、牛顿、笛卡尔是地基,麦克斯韦、巴斯德的研究是基于前人的研究,而爱因斯坦、普朗克、弗莱明的研究则是基于麦克斯韦和巴斯德。
我们可以看到,理工科(主要指基础自然科学,也指计算机科学、宇航科学等)的研究,呈现出的是“越来越难”的状态,就像大楼一样越爬越高。一般人到了牛顿(的知识)那里就学不动了。而更前沿的普朗克、爱因斯坦,他们的探索已经是这个“层累式知识大厦”的顶层,普通人想要触碰,就必须先学牛顿(的相关知识),再学麦克斯韦,这种“越来越难”的现象导致了当下的理工科知识像天书。
而文史哲(准确地说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不一样,他们的知识生产是扩散式的。在文科中,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先贤的研究充当了文科的主干。当下流行的话语分析、权力结构、政治文化等研究潮流,无一不是受到布尔迪厄、福柯的“意识形态支配”。在文科巨人们的意识形态支配下,研究呈现出根-主干-枝蔓-叶子一般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像理工科那样要“一步一步学”,而是只要你熟悉这根枝蔓、这个叶子,你就可以对这片叶子做出评价。即,对于历史学而言,只要你认字,知道最基本的读书方法,你就可以做出自己的评价。
因此,历史学(文科)表现出了低门槛,理工科表现出了高门槛。这一差异亦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比如张雪峰的新闻学无用论等。
这一特性是恒定的,在现有的文科知识生产模式中几无变化的可能。经济学可能是个例外,我期待有经济学的朋友和理工科的朋友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
(本文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不,非常非常大,只不过人文社科的特点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门槛低,就像很多人看个历史段子就举觉得自己已经入门“历史学”了,背几句诗词歌赋就觉得自己入门“文学”了。
理工农医属于“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对很多人来说就是0和1的差距,虽然看上去差距不大,但就是跨越不了,因为是天地之别。人文社科属于“似乎懂一点”,但对很多人来说属于1和100的差距,即便差了99但总不妨碍我们有“大家也差不多”的错觉。
心态上,大家对理工农医有一定敬畏,看不懂觉得好厉害。但对人文社科不这样,只会觉得它装,故弄玄虚。
所有科目官科和民科之间差距都很大,只是历史这一门民科觉得自己又行了
我刚读了半篇论文《尚族与吐蕃政治关系研究》
除了汉字正文,引用外文著作126篇,藏文原教法史原文21篇。然而某除了汉字都不认识。


我也算个历史爱好者,个人感觉民科历史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搞阴谋论,还有拿着史料断章取义、大肆脑补,甚至出于个人的好恶,先射箭再画靶子,为了结论强行解读史料。
这在三国史上尤为明显,已经成了民科饭圈融合体,很多人因为自己喜欢或讨厌某个历史人物,就有偏向性的截取解读史料,将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史料斥之为歪曲摸黑造谣,在他们眼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就是十全十美的完美神袛,讨厌的人物就是坏到滴水的大恶人,完全不考虑人性的复杂和乱世的艰难。
譬如周瑜之死,竟然有人脑补出孙权为了阻止周瑜伐蜀后无法控制,而将周瑜暗杀,这脑洞不写小说可惜了。
韩寒说过一句话叫“不要拿你的兴趣爱好挑战别人的吃饭的本钱。”
历史官科需要搜集大量原始文献数据(往往一屋子),不是只能看百度百科的民科能比的。
我隔壁就住着一个历史博士,研究中国银行史的,他有从大清户部银行到当代中国银行多个阶段的所有年份的金融档案,纸质版整整一屋子……
正常人,无人资助生活费,不可能看得完
谢邀。和之前所有答案不同,我确实认为历史学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学科。历史研究不需要天才的头脑和特殊的天赋;不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不需要精密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也不需要团队协作配合。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展历史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是完全开放的,不可能被少数专业研究者垄断,相反很多小众冷门领域缺少专业研究者的关注,业余研究者事实上也确实处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
再进一步说,不仅研究领域无法被历史专业的研究者垄断,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材料也并不专属于历史专业的研究者。科班出身的研究者(也许)固然熟悉年代、职官、地理、目录那一套,但是如果换到近代工业史的研究领域,企业如何管理、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何设计和改良、财务如何记账,又该如何应对?一个历史专业的研究者学习化工工艺,和一个化工专业的研究者学习历史,谁又比谁更了不起呢?
像专业研究者一样研究历史并不难。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既有成果全都明明白白的印在书籍和期刊上,并不是什么不传之秘,也没有什么学不会读不懂的。历史研究的材料无穷无尽,每个图书馆档案馆里都有无数从来没有被仔细研究过的材料。历史研究的领域无边无际,完全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再讲得难听点,不懂英语可以研究中国史,不懂古文可以研究近现代史。之前有答案说,研究汪伪需要学习日语,这是高标准的说法也是吓唬人的说法。国内那些研究近代史的真的各个懂日语,读得了日语材料?
像专业研究者一样了解历史更容易。少在知乎和贴吧厮混,在知乎找一个XX大学历史系推荐书单,先找还在世的作者写的作品(翻译一下就是不要去读钱穆、陈寅恪、修昔底德、休谟什么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历史时段,自然就能知道历史研究是怎么回事。
总而言之,就是不要把历史学神秘化、玄学化,好像专业研究是只属于特定人群。当然,这些说的都是成为历史学“官科”的门槛比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官科”和“民科”的差距小。如果打从一开始就拒绝专业研究者的既有研究方法和成果,那随便哪个学科都没戏。
看什么方向吧,你要说军事史,民科可能能吊打官科(军事科学院做的东西到底怎样我们基本看不到公开成果,无法评价。但是高校界基本不如民科)。当年超大,铁血,北朝论坛都有考证颇具功力的帖子。
但你要说其他方向那就不好说了,譬如经济史,能看懂账本的,数据的人早去赚大钱了,谁研究这个,只可能是官科在做。又譬如民族史,很多都有语言要求作为前置条件,这可能是很多民科不具备的,又譬如历史地理,GIS基本是这一行的基础工具了,民科可能压根就没想过。
如果说民科和官科的最大区别,还是思维有不同,官科经过一整套学术训练,对于下结论,还是较为谨慎,尽量留有余地。民科那就是敢于下结论,敢于下判断了。
根据我的观察,真正的民科一般根本不会入学术界的法眼,比如抖音快手那种历史短视频或者头条上的段子。
那么,“民科”这个词一般送给谁呢?
用在学术界的各种学派间互喷,特别是喜欢年鉴学派、各种新史学、新理论的,仿佛认为自己代表了历史学进步的方向,拿“民科”嘲讽搞史料考据的、搞政治外交史这种传统领域的。
某知名高校历史系,分为两派,一派冷战史,一派全球史。冷战史的黑全球史,是说堆砌玄学词汇,预先找个理论模板把史料往上套;全球史的黑冷战史,是说堆砌史料,只是搞搞翻译,研究方法停留在19世纪。
同意
@何楚之
的观点,相对于其他理工科领域隔行如隔山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算是门槛最低的学科,尤其是政治史领域,对于大众来说,基本算是零门槛,专家研究政治史开各种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脑洞,普通人就开不得吗?
当然我觉得历史学门槛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爱好者、路人来说,所谓历史就是讲故事、讲段子、增加谈资,能向绝大多数观众科普的只能是故事和段子,比如讲三国故事会向大家科普喜闻乐见的曹丕吊唁王粲在葬礼现场当场学驴叫,大家一听这个段子就会觉得很有趣很好笑很好玩,和刻板印象中的迫害兄弟的文帝形象有偏差,觉得自己get到新知识(当然三国史受众数量庞大,这个段子某种上并不算新。)换一个角度,如果和大家讨论科普,汉魏之际曹魏对内朝的革新,文帝通过新置散骑常侍等内侍近臣,替代东汉的中常侍和小黄门,又“尚书令以加侍中的方式入居禁中,兼具内廷近侍与外朝主政的双重身份,进一步巩固了新成立的“侍臣”之制中“亲尊合一”的意识形态定位,使得中平六年以来士人精英革新皇帝权力结构的努力又向前跃进一步”,又有多少人感兴趣?
还有辛毗牵裾劝谏文帝的典故,也为历代君臣所津津乐道,但是这个例子真的容易效仿吗,不同意皇帝的做法而拉着皇帝的衣袖不让皇帝走,后世大臣能效仿辛毗或者说他们有机会拉着皇帝的衣袖不放吗?很简单在这个故事中,很多人都忽略了辛毗当时的身份,辛毗终文帝一朝,一直在侍中任上,侍中什么官职,是和皇帝关系极为密切的内廷近侍,学者叶炜指出,“侍臣作为皇帝身边的一个群体,在帝国早期,其功能相当广泛,大体合三种职能于一身,即充当皇帝贴身警卫、宫廷服侍与处理皇帝家务,以及‘顾问应对’的政务职能”,所以说在失去内侍传统的宋明清,大臣拿着辛毗的例子或者想要效仿辛毗是非常可笑也绝对是不可能的,这个劝谏例子并不具有普适性。
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门槛最低、大众津津乐道的也只是段子和故事,学者能讲,民科也能讲,历史学当然是官科和民科差距最小的学科,只要忽略故事背后的逻辑就行。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20 12:16:48  更:2024-02-20 12:20:1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