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称「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如何看待此言论?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称「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如何看待此言论?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世界政府峰会2013年起每年2月在迪拜举行,是一个致力于塑造未来全球政府的全球平台。 2月12日,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在阿联酋迪拜开幕。会上黄仁勋在… |
首先建议不要看剪辑的只言片语,去看访谈对话全文,干货挺多的,而不只是摘出来的这个噱头。可以去看视频,前面讨论了很长关于人工智能和算力的话题,教育的话题在最后: 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让计算机的门槛降低了,但地位并没有降低,反而是从一个专业学科变成了人人都要掌握的必备技能。至于人类生物学,毕竟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个选择非常的正确,而且老黄的意思是要把生物学「工程化」,到头来还是在卖显卡。 我把这部分的对话翻译一下: 主持人:我想探讨一下教育的主题。在今天这个时代,凭借你所掌握的知识,目睹的变化,以及站在技术前沿的视角,我们应该在教育方面关注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我们又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和塑造我们的社会呢? 黄:这是一个极佳的提问。我即将表达的观点可能与大众直觉相反。你可能记得,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几乎每位站在此类舞台上的演讲者都会强调,让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科学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编程技能。然而,实际情况几乎恰恰相反。我们的目标是开发出如此先进的计算技术,以至于无需人们去编程,让编程语言变得亲民至极,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程序员。 这是一场奇迹,正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奇迹。 我们首次实现了这样的飞跃,技术的鸿沟已经完全消失。这就是为何众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和使用人工智能,为何各国政府、各大工业会议和公司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讨论的焦点。因为现在,你可以想象,你的公司中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技术专家。因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时刻,意识到技术的鸿沟已经不复存在。 换种方式来说,世界各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已经重新洗牌。那些精通如何在数字生物学、青少年教育、制造业或农业等特定领域解决问题的人们,现在可以利用随手可得的技术。你手中的计算机可以按照你的指令工作,帮助自动化你的工作流程,提升你的生产效率,让你的工作更加高效。因此,这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当然,这样的变革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立即采用并利用这些技术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同时,要认识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接触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每个人的技能变得至关重要,而这一提升过程,我相信,将是令人愉快的。你会惊讶地发现,这台计算机能够轻松完成你指令它进行的所有任务。 主持人:那么,如果我要选择一个我将要攻读的学位,你会给我什么建议呢? 黄:如果我能重新开始,我会意识到,理解生物学,尤其是人类生物学,是科学领域中最为复杂的。不仅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因为理解生命的呼吸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而且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复杂科技和科学。 |
|
记住,我们称这个领域为生命科学,并且将药物发现称作“发现”,仿佛我们在宇宙中漫步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与此不同,计算机科学和其他今天的主流产业不会用“发现”来形容他们的成就。没有人会说“汽车发现”、“计算机发现”或“软件发现”,我们不会回家对另一半说:“看,亲爱的,我今天发现了这段软件。”我们称之为工程。我们的计算机科学、软件每年都在进步,芯片和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然而,生命科学的进步却是零星的。 |
|
如果我现在有机会重新开始,我会认识到,将生命科学、生命工程化的技术已经到来,数字生物学将成为一门工程学科,而不仅仅是科学。未来,它当然还会包含科学,但不再仅仅是一门科学。因此,我希望这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人们热衷于与蛋白质、化学品、酶和材料工作,工程化那些更节能、更轻、更强、更可持续的杰出成就。所有这些未来的发明都将成为工程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科学发现。 |
|
主持人:希望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充满发现的时代,一个能够大量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无论是疾病还是资源限制的时代。非常感谢您花时间与我们一起,非常感谢您的分享和见解。 从老黄的原话来看,他表达的其实是两层意思: 第一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过去的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易用和触手可得,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编程和技术的门槛被大幅降低,使得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技术专家。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我们与技术的互动方式,消除了以往的技术鸿沟。 所以他表达的,非但不是「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而是「立即采用并利用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你品,他表达的是不需要刻意、专门地去取得一个计算机文凭了,他可没说不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他说的是现在门槛降低了,大家要赶紧学会怎么用人工智能强化自己,成为其他领域内的专家。如果你不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础,你能够「立即采用并利用」这些技术吗? 第二是关于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科学领域中最为复杂且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科,这也没错。 但老黄接下来的观点就有趣了,他认为未来的生物学技术将变得「工程化」,数字生物学将成为一门工程学科。 这里面隐含的意思就是,生物科学、制药、材料等领域,现阶段还不够工程化。但未来,随着数字生物学的发展,随着工程化的深入,大家还是要回过头来买我的显卡去做力大砖飞的研究的… 以上。 来都来了,顺便推荐阅读,比心: 为什么openai可以跑通所有AGI技术栈?95 赞同 · 7 评论回答 |
|
|
从某个层面上说,黄仁勋的这种看法是有前瞻性与合理性的。 黄仁勋认为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融合,技术鸿沟将被填平,人人都会编程的时代将要来临。 这一点我做为ChatGPT的深度用户,也深有体会。不需要太多程序基础,都可以写出有相当可用性的程序。 但是『人们不再需要学习计算机和编程』,这个说法具有相当的误导性。 因为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重点,开始转移了。 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精确的表达方式,人类的自然语言,是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 我们过去的计算机语言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规范性”这个要求上。 比如C语言,必须用分号『 ; 』来结束一行语句。 如果你漏掉了这个分号,程序就会出问题。 AI生成的程序代码,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在这些“规范性要求”方面浪费过多的学习时间和工时。 对于一个使用AI来辅助写代码的『非程序员』来说,计算机语言的学习聚焦点,可以切换到: ①更深层次的领域 ②更广范围的领域 比如,怎么精简代码,提高代码的鲁棒性,提高代码的扩展性这些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再比如,从前端到后端都可以有所涉猎,这让一个普通程序爱好者,转变成一个独立开发者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人类生物学,的确有非常广泛的前景,生物学其实是一种工程学,人类在这方面的了解还非常不足。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类的眼睛相当于5.76亿像素的摄像头。 更有意思的是,大脑能耗的65%是用在了眼睛上,也就是『视觉处理』。 这么看来,其实眼睛是高像素的摄像头,视网膜是成像单元,大脑是处理器,将外部的光感色彩组装成图像并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 人体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巨大而且极其复杂的『超级智能自动设备』,但是人类要真正全面理解人体的秘密,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按照黄仁勋的说法,放弃计算机,去学生物工程,这个时间周期成本是极大的,或许50年后才是收益期,那么现在的小学生,到那时都干到退休了。 因此,大佬的说法,如果离开了时间周期的约定,大家也就听听算了。 如果大佬们笃定了,5-10年之内,人体生物学将迎来爆发期,那么现在的高中生就要警惕了,这时候选择方向就至关重要了。 其实,对于这种科技上的飞跃,谁也预测不了。 因为科技的巨大突破,具有显著的两个特征: ①,极少数人/团队,带动人类突破; ②,科技飞跃的非线性; 比如前些日子,室温超导的新闻让这个世界沸腾了好一阵子,虽然是不靠谱的,但是如果真的某天天降猛人,做出来了,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要翻天覆地了。 如果想象力更大一点,室温超导+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很多科幻电影的场景都会成真了。 这种大飞跃,或许要100年之后,或许10年以内也说不定。 普通人预测不了,大佬也预测不了。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事,基于眼下3-5年内的预期,来做出选择。 更长远的事情,就由他去吧,说不定过几年AGI实现了,硅基文明开始接管地球了。 那时候也没有我们人类什么事儿了。 |
本科生的话建议收藏一下我这个回答,过几年回头再看可能感触更深。 我一直和转码的师弟师妹说,IT技能更多的只是工具,在高等阶段的学习以及工作中,一定要牢牢抓住核心的业务知识,在金融机构编程开发的同时不要放弃CFA、FRM、MBA,在土木机构编程开发的时候不要放弃一建二建......让自己复合起来。 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电商企业本身并不关心身为系统开发的你用的是Java还是Python开发后端,也不关心你用的是React还是Vue开发页面......电商企业关心的是你和你的技术同事要开发出满足客户在线交易的系统。 如果你认为开发技术本身是更值得投入精力的方向,那么请你达到"科学家"的级别,否则仅仅是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毫无意义,因为沉迷于技术但是又不够达到学术研究的人很容易产生重大误解,即自己技术很厉害就一定很重要,忽略了技术不过是服务于业务的工具而已。 黄仁勋称「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本质上和其他专业中计算机的运用一样,计算机是信息化与智能处理的工具,如果你想和任何学科与商业模式有交叉,那么请你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如果你是一个餐馆老板,同时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你对于雇人写一套点餐系统、购买一套点餐系统、租用AI生成一套点餐系统......其实并不关心,只要能实现功能就行,对于程序员尤其是Java熟男来说最不利的消息莫过于AI虽然出身于ML/DL,但是工程化后首当其冲被影响的便是Devop Boy...... 如果你一定要把所有可以信息化的业务与方向掰开来说,金融、生物等方向显然会比游戏、音乐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人类对于生老病死的抵触是一种生物本能,没有什么能与生物本能衍生的业务相提并论...... |
普通大众不懂得,什么叫“上车焊车门”。 但是普通人应该懂得张雪峰。顺便说一句,这个知乎问题引用的出处:“界面新闻” |
|
|
|
|
皮衣哥黄仁勋这话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啊,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清华毕业的,他有一个同乡和他一起考入清华,我这同事学的是计算机,他同乡学的是生物,进入清华的时候两人都是意气风发,然后,命运的齿轮就开始朝不同方向转动了,这么多年之后,我这同事已经收入颇丰,和我们去美帝出差吃牛排的时候,说起他当年那个同乡兼校友,说的一句话是:『唉,这么多年了,他还没有翻身呢!』 然后,席间一起吃牛排的好几个人都纷纷表示庆幸,庆幸自己年轻的时候没轻信『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而是学了计算机这行,不然大概率到现在也是一样『没有翻身』。 我们透过表现来看本质,分析一下为什么学生物和学计算机的结果差别这么大。 归根到底,就是学计算机的应用面广,按照黄仁勋的说法,就是『工程化』容易,而生物学正相反,没有『工程化』,也就是没有很广的应用面。 其实无论什么学科,做到顶级,都是非常的荣耀,学生物还有机会能拿诺贝尔奖呢,而计算机方向没有诺贝尔奖,但是——全世界本来也没几个人达到这种顶级水平,或者说,这世界不需要多少诺贝尔奖级别的生物学专家。 你当然也可以说计算机方向不需要那么多的图灵奖级别专家,但是,计算机方向需要很多很多普通人啊,因为,计算机的应用面可以十分广泛,你看现在我们周围,不光是你的名为『计算机』的设备是计算机,你的电视、你的手表、你的车子、你的扫地机器人、你的摄像机......当然还有你的手机,本质都是计算机,跟不要说企业里需要数字化,你通过网络访问的各种服务,都需要学计算机的人去制造,更重要的是,这些应用场景各有特点,几乎没有重样的,简单举个例子,任何一家企业的数字化,都不可能照搬一套现成的系统,都要做特定预这个企业的定制化;就连面向大众的产品,制作同样的功能,都要来点不一样的,你看这各路社交App各显神通就知道了。 这么海量的应用场景,决定了需要巨大的人力,也就是就业机会,同时这么多应用场景会创造很多财富,在这个行业里的人总能分一杯羹,所以『翻身』机会就多。 生物学呢?至今没有产生很广的应用场景,没错,我们吃的食物,得益于生物科技工作者的贡献,然后呢? 然后......有少部分人能够搞出一些生物学进步就够了,真的,少部分人就够了,因为生物学影响的吃穿住行场景太少了,而且产出容易复制,并无太多定制化场景,真不需要那么多科技工作者,至少没有计算机需求那么大。 设想一下,如果生物达到计算机一样繁荣的场景,那会是怎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某人想要吃味道带七分甜三分酸一分辣的辣椒,这是一个定制化需求,需要有学生物的人帮我培育出来,就某家人喜欢,而且某人也出得起这个钱。某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想要有一种藤蔓,这种藤蔓能自动长成他们公司的Logo的样子,这个企业需要这种定制化的藤蔓植物。某种狗作为宠物很受欢迎,但是靠自然饲养出优质狗的效率太低,利用生物学来定制不同特性的狗满足特定需求。 以上,只是我的假设,我对生物学的理解还是很肤浅,肯定还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你要是对生物学更了解,欢迎给出对生物学应用有意义有价值的场景——注意,这里说的有意义有价值,指的是能够让这个学科方向产生更多财富、需要更多人才的场景。 我并不是贬损生物学,我只是说一个事实,就是此时此刻,生物学相比其他热门学科方向就业的确不好,都没有那么多赚钱的场景,怎么翻身啊? 我需要再重复一遍,一个行业可能对人类有巨大影响,但是如果并不需要很多人才的话,这个行业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 现在回到黄仁勋说的话上,虽然我们都知道老黄的深层次含义是为了卖显卡,但是他的话也的确很有道理,过去几十年,计算机发展迅猛而且大家赚得多,就是因为『工程化』做得好,大白话就是应用场景多,定制场景多,赚钱机会多,这种情况随着AI的发展,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如果以前需要很多人工编程的工作被AI取代,那这个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程序员了,计算机方向的人才需求可能会下降。 那么下一个风口是不是生物呢? 有可能啊,根据《乔布斯传》里说的,乔布斯都觉得未来生物很重要,让他儿子学生物去了,现在黄仁勋也说生物很重要。 对于这些大佬的言论,我是这么看的——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是他们不光看脚下,也看远方,他们居安思危,不会因为眼下繁荣就觉得会一直繁荣,他们会思考未来哪个领域更繁荣。 同样,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他们看的是社会群体的趋势,而不是单个人的得失,当他们说『生物学是未来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生物学整体可以赚很多钱,但并不是说『你学生物学就可以赚很多钱』。 我个人也相信生物学将来能够大有出路,但不是现在! 如果你是今年的高考考生,我建议你如果可以在计算机和生物之间选择,还是不要选生物,何必为了一个几十年后不确定的预期放弃眼下的利好呢?你说是吧。 |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编程环境。 我们会对这个世界做不间断的改造,我们呼吸、吃饭、喝水、行走等等所有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做编程。 狭义的编程不过是计算机这个专业,用代码编写一定功能的程序,而广义的编程的概念要宽广的多。 比如种地,就是根据自然规律对于土地进行编程,编程的目标是让土地最大化地产出粮食或其他植物。这种广义的编程涉及到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对土壤条件的调整、种子选择、水分管理等多个方面。在这种意义上,农业工作者就像是在对自然界进行编程,以实现特定的生产目标。 同样,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编程。规划师和建筑师通过设计城市布局和建筑结构,实际上是在编程人类社会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以促进交通流畅、增强居住舒适性、提高能源效率等目标。这种编程考虑到了人类行为模式、环境可持续性和技术创新。 而改造这个目的,无非就是两个极端,就跟佛言里面的「须弥芥子」一样。 |
|
往须弥来说,就是将外部改造做到极致,把外界世界进行尽可能的改造,比如各种赛博朋克,等等。 反过来,芥子就是对于最细微的改造,比如深入到分子原子级别,甚至到更基本的核子上面。 |
|
OpenAI发布的最新的Sora,视频生成模型,它的目标就是一个物理世界模拟器,它可以模拟重力、光线、摩擦力,弹性等等各种物理世界的实际存在。 它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做物理世界的各种实验。 比如各种材料实验,比如一些材料的生产就是靠各种不同配比的材料的组合,在人类的真实世界,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需要不知道多少人的多少时间的不间断努力。 但是在虚拟世界中,这样的实验既不需要真实的材料,还可以不需要人类参与不间断的进行,更是少了真实世界实验的各种隐患,这种效率下面,各种终极材料,比如超级导电体,超级绝缘体等等都会被相继的在虚拟世界中被模拟出来。 那人类世界是不是就没用了,并不是,因为人类还活在真实世界,人类需要做的就是把虚拟世界中的东西在现实世界中还原出来,主要的试错部分在虚拟世界中。 确实不需要人人都学编程,但是编程只是计算机学的一个部分而已,现在AI的主要载体还是计算机学,计算机学是需要的。 一起加入人类进化! |
|
|
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过去了。 以前计算机是高智商打工人的天堂,培养了一堆华为腾讯那种赚钱赚到吐的打工人,一般人进厂打螺丝996哪有那么多钱,现在连盯别人打螺丝的岗位都要抢了,没有哪个行业顶得住无限往里面塞人,工资还不降的。 就这还有人不懂事跟着骂张雪峰,就算张雪峰是姜子牙,封神榜也只写得下108个名字,谁不想先写自己的,你买得着吗?要不让他先填张伟? 计算机人叫的欢主要是需求层次高两层以上,你看996打螺丝的声音就小,毕竟又忙又没网络,说不定还没老婆,带薪拉个屎都费劲。计算机人并不是人均996的,是996的那些叫的最大声,不996的声音就小,而且人均自带带薪上网,厉害一点的直接带高薪上外网。就算碰到心黑的不像人的老板,写个单子也能先去上网的,回头记得直接把丫炒了。 不过计算机那种看到bug不服输,不信鬼神,不靠爹妈不敬酒,想尽办法只靠网络自己改的理性思维,写软件需要的超强逻辑思维,是很适合学的。但是吧,这 这不就是数学嘛。 数学没人爱学主要是又难学又难挣钱,计算机在这方面好不少。 总之就是最好先让孩子在学钢琴的年纪学计算机,或者先学奥数也能凑合,反正钢琴现在也不加分了。 然后高中时候看成绩,数学好不好,再问问喜不喜欢数学,喜欢的就可以送过来盯着软件专业报名。 哦对了,古典中式思维是喜欢多神教的,此神仙最近拜的人太多,太挤了,你们可以去别处神仙那里拜一拜,拜拜沙僧(人情世故)猪八戒(有媳妇,或者说,找个好对象)唐僧(出国留学)孙悟空(学霸博士生,自己给自己封神)南海观世音(体制内铁饭碗)都行,别真的一个神仙拜到死。 关评论了,有些只会华为小米的人别幻想得好像我还没见过这四个字一样,我一个写过安卓,专搞国产的程序员,还见过某日企大厂的反摸鱼软件的,会听你们的鬼话?别说搞技术的了,只要上过几年班的,都知道本行业学历工资水平,上限在哪,下限在哪,人力蓄水池在哪。 比到最后卷逼们无非是在一堆厂子里挑一个技术好,政策好,老板不傻的上班而已嘛。 我们这的安卓组就是全员Mate60,知道多神教的下一步就该知道别人信哪个教的。送你们14个字,我自心高自封神,良言善语耳不闻。 祝你们今年能每天睡满8小时,不扣工资不下岗。 ——来自你们最爱的华为Mate60pro。 |
经济有两头,一头叫生产,另一头叫需求。 现代人类需要什么?其实很简单,现代人的物质需求不说非常饱和,至少也算不上很急迫了。工业革命的社会化大生产之下,哪怕你月薪三四千,你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要比古代的“富人”高得多。普通人着急“买房”,不是说睡桥洞,甚至也不是说他们住的地方不足以遮风挡雨,而是要求工作所在地附近的房子,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调配问题,并不是一个生产力和技术能解决的问题。 那人类在物质上还需要什么呢?还有什么问题是人类亟待解决的最大痛点呢? 当然是生老病死啦。 能对抗衰老、疾病甚至死亡的生命科学才是当代人最需要的东西,远高于什么常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和星际旅行——放假跟朋友聊科幻他就吐槽,去火星旅行跟去重庆旅行,在主观感受上到底能有多大区别呢?而如果能大幅延长人的有效生命周期,那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人的生命体验和感知。 |
正经人都知道这句话“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是断章取义的 不学计算机敢问阁下知道哪个键是任意键吗? |
黄仁勋的生物科学:alphafold预测结构,高通量生物信息学,AR3D重建人体结构 大多数研究牲搞的:在细胞通路身上雕花 另:黄仁勋这句话说的确实挺对,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生可以额手相庆。未来生物领域真正需要的是把生物科学真正工程化定量化。而不是像现在我在实验室用各种粗测的办法估算上调下调的蛋白。然后给小白鼠鸡飞狗跳的造模型。 干这些事也需要的不是现在生物界的论文雕花大师和熟练的把三羧酸循环从头背到尾再从尾背到头的高级wb技师。而是需要深刻理解算法和计算机底层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生物学基本原理的人。因为算法和数学是前置学科和基础学科,不是长时程学习和理解掌握不了。但生物这块,理论这块三个月速成个省三不是梦,实验室里本科二本去给老人康养院实习的护理学师姐还有一文学出身有医学梦跨考中医学硕来这儿联培的哥们儿技术不比本科双一流生物学的差到哪里去。 所以未来生物领域,混的最好的一定是本科计算机或者数学,研究生深造一个生物学博士这种人才。 |
我还是认真的听了一遍的。下面是原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pHXV7E4xY&ab_channel=CouchInvestor 大概说了这么多事: 讨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强调了每年都在推动技术极限的重要性,以及加速计算的兴起,这标志着从通用计算向专门计算的转变。 强调了加速计算在可持续性、能源效率和性能方面的优势,以及它如何使新的应用程序,如人工智能成为可能。 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数据中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加速计算架构支持下一代软件,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每个人都能成为程序员,以及这如何帮助缩小技术鸿沟。 讨论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药物发现和其他领域的潜力,以及如何将其转变为一种工程学科而非仅仅是科学研究。 最后,对话中提到了对话者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现时代,这将帮助我们克服当前面临的疾病和资源限制等挑战。 这里谈到的“必须学会计算机的时代过去了,人类生物学才是未来”,是第 5 点的内容,大概意思是人类的工程,尤其是软件与芯片到了一个不错的状态了,而生物学甚至还谈不上工程这样一个定义,因为它是点的,所以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生物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未来! 所以才建议去做的。 我倒是觉得这一块最重要的是黄提到了 GTC,在那里会有 Nvidia 的最新 AI 的进展,那个才是更重要的,所以不要看一句话,整段对话都有意义!唯独这个建议学生物这个。。。有点不那么适合大部分人,你是怎么挑的呢? |
|
|
nnd给我一个学会计的看激动了 |
|
|
本人本科学习临床医学,跨考11408。 医学和生物哪是那么容易学的,就是因为医学和生物太难了我才跨考的好吧。 现在大家都吐槽医学和生物就是背背书就行。拜托,大部分学的人光把书背下来就够呛了,更别提往深处钻研了。 |
十五年前我的生物老师就这么说 |
|
|
发现没,不管科技怎么发展,始终都离不开电,电气工程YYDS |
施一公: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jpg |
|
|
个人觉得 @不信邪大魔王 的回答是比较一语中的的,说到了点子上。 其实黄仁勋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融合,技术鸿沟将被填平,人人都会编程的时代将要来临”这个观点的人。1981年,著名科幻作家,5界雨果奖得主——就是大刘凭《三体1》得过一次的那个奖,数学家,计算机学家,费诺·文奇就在他划时代的成名作《真名实姓》中提到了这一观点。 但是这些困难太过短暂,不足以影响文奇的愿景,因为有证据表明,他认为今天的编程方式——使用呆板、毫无表现力的语言——只能是未来伟大编程的早期阶段。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编程时代已经时日不多。我们将不再使用细致但概念贫乏的程序规范来构建大型计算机系统。相反,我们应该更好地用语言、手势或例子来表达我们的意图,至少像我们用来表达愿望和信念的日常方式一样丰富。然后,这些表达将会提交到巨大的、智能的、可以理解意图的程序中,程序自行构建实际的新程序。我们无须理解计算机代码运行原理的所有微小细节。所有这些都将留给那些伟大的通用程序,它们会运用我们赋予的低级编程艺术,去执行那些艰巨的任务。然后,一旦我们学会了用更好的方法来告诉计算机我们希望它们做什么,我们就能回到更熟悉的领域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最终没有用户真正关心程序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关心的只是程序所做的事情,即对其所关注的其他事情可理解的影响。 |
|
在小说中,网络黑客不再通过敲击键盘进行他们的赛博攻击,而是通过“脑关”直接与网络连接,用在形式上与魔法无异的手段在数码世界兴风作浪。 正是这种低比特率让我(费诺·文奇)把图片生成的责任交给了用户端,即“脑关”——通过用户的想象调节。 拜托,这可是43年前啊。43年前的4月IBM才推出世上第一部个人电脑,但文奇已经在他的小说中让黑客通过贴在头皮上的电极直接进入网络世界了。这不就是现在马斯克搞的“脑机”嘛。 但当时小说中“用户通过想象调节编程取代计算机语言编程”这一点子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即便现在也没有——我翻了一圈,都没在本问题下见人提到文奇。一方面是因为《真名实姓》里的点子太多了,网络空间,数字加密,技术奇点,脑关,能够自我学习、被军方遗弃却在网络上野蛮生长、最后发现保卫人类的最好方式就是统治人类的人工智能,最后放弃肉身、将自己的记忆思维神经网络模型上传互联网的女主角......当然,还有魔法般的编程。《黑客帝国》《超体》《攻壳机动队》《终结者》《复仇者联盟2》《流浪地球2》,这都属于《真名实姓》的弟弟。这些点子统统被塞在一篇不足150页的中篇小说里。一个点子被忽略也是稀松平常的。 另一方面,好的科幻作家就像跑在猎人前面的狗,但最优秀的科幻作家往往跑得太远,让我们这些平庸的猎人无法追上他。在当时,评论家和读者更多将“魔法形式的编程”看作一种从《地海传奇》平移过来的文学手法。文奇自己也承认写作《真名实姓》时受了《地海传奇》的影响。但阅读理解得结合上下文,不管是在《序言》还是在马文·明斯基为它写的《后记》中,都明确提到了用更直观、更简单的方式让普通人也可以进行编程的设想。 这不就是 @不信邪大魔王 提到的用Chat GPT进行编程嘛?! 因此,在1993年创立NVIDIA的黄仁勋自然也听过行业大拿们在酒会上的预言,只不过31年的行业发展让他看到这种设想即将实现,所以他才选择表达这些看似惊世骇俗,其实业内早已耳熟能详的观点。 在这里自然要强推一下《真名实姓》。尤其是图片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这一版,因为这版不只有小说,还收录了很多业内专业人士对小说中种种技术设想的看法——是计算机学不是文学。像我答案中引用的文奇的《序言》和明斯基的《后记》,都收录在这一版中。 这版完全属于因祸得福型。因为《真名实姓》本身作为中篇小说篇幅比较尴尬,单独出版犯不上,跟其它小说一起合集出版又太臃肿。 几次三番出版并绝版的过程令一些读者感到沮丧——而且对我(文奇)来说真的很沮丧!部分原因在于,《真名实姓》有三万词,单独成书篇幅太短,放到大多数小说集里体量又过于庞大。 但本篇又太出名了,科幻迷要看,计算机从业者也得看。出于种种考虑,某个我愿称之为天才的编辑想出了一个妙招,就是把它和其他计算机从业者的评论放在一起出版,可谓是寓教于乐,锦上添花,点睛之笔。 我不是专业人士,最多是对科幻和文学了解一点,所以我浅谈下这几篇评论。 评论一共是9篇。第一篇是丹尼·希利斯的《过渡时期/人类联结》。丹尼·希利斯是思考机器公司(Thinking Machines)创始人,迪士尼副总裁。 希利斯主要讨论了技术奇点对人类生活的冲击,放在现在已算陈词滥调,不详表了。 第二篇是蒂莫西·C·梅的《真实的假名和加密无政府状态》。梅是前英特尔物理学家,“密码朋克”创始人之一。 这篇的主题是“网络加密”。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里面充斥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被害妄想。梅自己也坦言自己的观点有精英主义,并且不相信民主。 这可能有点精英主义的味道,但我很少相信民主。 坦白地讲,加密无政府主义基本上破坏了民主:它将行为和交易从暴民的范畴中移除。一旦加密与生活和商业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再想制止它就太晚了。 至于说的对不对,大家自行阅读判断。 第三篇是约翰·M·福特的《非凡的历史:V1.x版》。福特本身是一位科幻、奇幻小说作家,但在国内并不知名。 身为作家,福特的评论有点掉书袋,尤其开头部分,个人觉得就两段话有用。但福特关于科幻小说的地位和故事模式的观点深得我意。 大多数科幻史学家都会同意,科幻小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副产品。 这是正解。但可能很多国内的读者并不同意。可如果你读的够多,你就会发现:从来都不是科幻小说预言了科学技术,而是科学技术点燃了科幻小说。就拿《真名实姓》来说吧。本篇之所以这么经典,这么超前,文奇数学家、计算机学家的身份要占一大半功劳。《三体》系列的成功也极大地得益于刘慈欣电力高级工程师的身份。你看看那些纯文学出身的科幻作家,其作品多数逃不过“太空歌剧”的范畴。 说到太空歌剧。福特关于科幻小说故事模式的观点估计会得到绝大多数国内读者的同意。 科幻小说应该是应对技术变革对社会影响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模式,我们看到的科幻应该是这样的。但我们看到的大多“科幻”是披着技术的外皮讲述低俗故事。把一个英雄放在马背上,给他一把六响枪,就是一部西部片。相同的英雄放在别克48里,配上一把0.38柯尔特式自动手枪,就是一部侦探片。配上宇宙飞船和激光枪(或者环境不变,配上VR头盔和破解软件),就是科幻片。 至于哪些科幻小说是“披着技术的外皮讲述低俗故事”,为了不引战,大家心中对号入座。 第四篇是艾伦·维塞尔布拉特的《假如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变成了监狱》。维塞尔布拉特曾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软件代理组的研究员,后来下海经商(不是那个下海)。 这是较有价值的一篇,写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候维塞尔布拉特就已经预言了现在的大数据了。 所谓的“全景分类”是政府,特别是公司的一套惯例,通过人们与商业系统的交易来收集他们的信息。然后这些信息被交换、整理、销售、比较,并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 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维塞尔布拉特坦言自己的观点来自于奥斯卡·甘地的《全景分类:个人信息的政治经济学》(The Panoptic Sort:A Political Econom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这本书我没找到。这里只能分享一下维塞尔布拉特转述的二手观点。 正如甘地所描述的:“全景分类是我分配给复杂技术的名称,包括收集、处理以及分享个人和团体的信息,这些信息由个人和团体作为公民、雇员、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产生,用来协调和控制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访问,以定义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全景分类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纪律监督系统,但仍在继续扩大其覆盖范围。” 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使信息持有者能够对被收集信息的人的行为做出预测。最终目标是能够对公司所接触到的所有人按照任意希望的信息类型进行分类。 在关于个人隐私及言论自由上,维塞尔布拉特的观点与《真实的假名和加密无政府状态》中的梅不同。 人们通常不允许在交易中隐瞒信息。例如,信用卡申请(即使是所谓预先批准的)只有在申请人提供社会安全号码(SSN)之后才会被受理。同样,如果两岁以上孩子的名字出现在了任何银行账户或有形资产上,那么政府也会要求他们拥有SSN。 维塞尔布拉特的预言也更准确。 在这些系统中,每个人都被要求携带一张可能包含大量个人信息的卡片,这些信息包括持有者的健康状况、财务状况、身体状况、住所,等等。此外,卡片的内存可以用来保存最近的交易信息,比如最近的N次购买或N笔银行交易。这张卡还可以通过编程来实时识别持有者,用某种生物特征分析,比如用语音识别或指纹识别,来代替个人识别号码。 只不过维塞尔布拉特当时提到的“信息卡片”在形式上幻化成了现在国内的支*宝和*信账号。它们连接着你的手机号,你的手机号连接着你的身份证,你的身份证连接着你。 维塞尔布拉特还预言了互联网大厂如何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场景。 埃吕尔追溯了面包生产的机械化,他指出,小麦的一种属性使机器很难生产出像前机器时代的烘烤面包。实业家们并没有调整机器,而是着手创造一种新的面包需求。目标是高效生产(对面包机的所有者有益),如果人们必须重塑效率的话,就必须如此。 我觉得最可贵的是维塞尔布拉特否定了“技术中立论”。 技术不是中立的,它是由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引入的,反过来,它具有只能被模糊预见的涟漪效应。 总之推荐大家通读全文。 第五篇是帕蒂·梅斯的《智能软件》。梅斯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贡献者,也是萤火虫网络公司的创始人。 梅斯说白了就是在谈APP,或者叫用户的智能网络代理。比如Siri或者亚*逊盒子。 人们不必操作键盘和鼠标,而是通过语言或者手势来交代需要做的事情。作为回应,代理将以“活着的”实体形象显示在屏幕上,用活生生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而不是文本、图形和数字来表达它们当前的状态和行为。 比如Google。 目前,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的唯一努力来自得克萨斯州奥斯丁Cycorp公司的CYC项目。 第六篇是理查德·M·斯托曼的《阅读的权利》。 名义上是唯二的一篇小说,但实际没什么情节,更接近一个随口虚构出的例子,故事讲着讲着就开始转为论述了。作为部分的科研者,我对这篇感同身受。因为它基本上就是在批评网络时代的版权垄断。你可以认为他的主张就是现在的SciPub——搞过科沿的一定知道我在说啥。 第七篇是伦纳德·方纳的《密码学与真名实姓的政治学》。方纳也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员——我严重怀疑他们在搞小圈子。 这篇相对现实。文中斯托曼自曝家丑,告诉大家美国95年就已经开始通过出口到国外的电话交换机窃听盟国了。所以不让特*拉进机关单位真不算新鲜事儿,大伙不用惊讶。 第八篇《栖息地:来自一个在线社区的报告》,奇普·莫宁斯达,兰德尔·法默。“栖息地”是一款20世纪80年代末的“元宇宙”游戏。莫宁斯达和法默是它的创造者。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由卢卡斯影业资助建立的。而且它还是VR的。 栖息地呈现给用户的是实时动画,将他们带入到在线模拟世界中,在这里,用户可以交流、玩游戏、冒险、恋爱、结婚、离婚、创业、发现宗教、发动战争、反抗战争、尝试自治。 在栖息地面前,《头号玩家》《克莱因壶》都是弟弟。 虽然我们(莫宁斯达和法默)发现,目前正在竭尽全力完成的接口技术方面的工作——数据手套、头戴式显示器、专用渲染引擎等——既令人激动又前途无限,但是目前围绕这一切硬件的近乎神秘的狂喜,在我们看来既过分又有点错位。 第九篇是马克·佩斯的《真正的魔法》。佩斯是VRML——也就是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联合创始人,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互动媒体项目的前主席。 本篇中,佩斯同样吐槽了《星球大战》式的太空歌剧科幻。这时是1999年——看来天下恐太空歌剧久矣!佩斯和福特真是中国(大部分)科幻迷的好朋友! 他们可以用超越光速的速度在恒星之间飞行,并拥有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反应的计算机,但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缺乏技术进步的感觉,就好像能做的一切都已经完成了一样。即便死星再怎么狠辣毒绝,都只不过是帝国战列巡洋舰的放大版。 而且佩斯肯定了文奇在“赛博朋克”这一文学样式上比所谓“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的超前性。 在虚拟现实和网络空间还未诞生,吉布森提出相关概念之前,文奇就模拟现实,创作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 压轴的自然是《真名实姓》本身。 小说写于1979-1980年间。那时连“网络空间”这个词儿都还没有呢。人们连想都没想过。只不过吉布森明确创造了该词。故,文奇虽无其名,但有其实。他在《真名实姓》中“创造出了跟以往任何事物完全不同的崭新的东西”。所以还干着楞啥?赶紧去读! 关注我,107篇深度长长长长书评。 (不)定期更新。 |
老黄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不谋而合。这反映了黄仁勋作为全球人工智能硬件第一人和我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二级市场投资第一人在人类长期发展问题上出现了一定的契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没有必要所有人都要精通计算机和编程,只要像我一样做掌控人工智能的资本就可以了,相反,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AGI时代的逐步到来会导致很多程序员失业,这在供给侧降低了人人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这一点我在一年之前早已讲过。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AGI时代的到来可能会使AI形成独立意识,进而造成人和AI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因此有识之士更加需要关注人类的发展,人类生物学会是一个重要方向。这个我之前也已经说了很多次了。详见我之前的知乎回答《马斯克称人类首次植入脑机接口芯片,植入者恢复良好,其脑机接口公司估值已超350 亿,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昨天谷歌发布了Gemini 1.5,OpenAI 发布了文生视频模型 Sora,这无疑加速了AGI时代的到来,而我作为中国AI二级市场投资第一人再一次轻松止盈落袋上千W。WLD是我近几个月人工智能概念做的最多的山寨,最近从2.2刀涨到4.6刀只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详见我之前的知乎回答《谷歌发布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 Gemini 1.5,有哪些能力提升?》。 |
|
|
|
我早告诉兄弟们了,人工智能和Web3.0是时代最大的β。投资不仅是认知的变现,也是考验能否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方式。 打工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世界是属于权益所有者的。能躺着赚钱就绝对不要站着。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我昨天刚说了wld,详见《OpenAI 宣布小范围测试「记忆」功能,记住用户聊天中讨论过的事情,避免重复信息,此举有何影响?》、《如何评价 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被曝将筹资 5-7 万亿美元,重塑半导体产业链?》。 人工智能现在不仅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工具,详见我之前的知乎回答《美国商务部长表示正在尽全力阻止中国获得其想要用来训练本国人工智能模型的算力,这会带来哪些影响?》,而且已经带来了比如失业、数据安全等社会伦理问题。但这些问题长期不会构成阻碍AI的发展,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23年我人工智能赚了不到一个小目标RMB,2024年的目标是人工智能赚2个小目标RMB。现在这个目标正在完成中,进展顺利。 年度投资直播主持人小姐姐身体顶不住了,不然我是想讲讲人工智能的,这也是我投资生涯中的经典案例之一,详见《五个小目标的胖虎2024年度直播》。 盈利不是科技公司的必要条件,但当一个科技公司既有高PE又能盈利的时候,那就是“两全”状态了,比如OpenAI。OpenAI在享受高估值的同时,最近的年化收入超过了16亿美元,ChatGPT Team和GPT Store将为OpenAI提高收入提供新的驱动力。 关于人工智能我在2023年年终复盘和2024年展望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详见 从我2022年11月全网最早发掘人工智能大风口开始,我人工智能的总体盈利接近一个小目标RMB。主要标的为WLD、agix、fet。同时在美股方面,我还向铁粉推荐了英伟达、特斯拉等。 |
|
|
|
我之前关于人工智能的回答详见《如何看待 ChatGPT 当选《自然》杂志 2023 年度科学人物?》、《OpenAI 投资者向董事会施压,要求恢复奥特曼的 CEO 职务,如何看待此事?》、《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董事会正与奥特曼讨论重返 CEO 岗位,如何看待此事?他会回去吗?》、《OpenAI 创始人兼 CEO 被罢免,CTO 临时接棒,新任 CEO 到底何许人也?为何是她接任?》、《Open AI 大地震,ChatGPT 之父山姆·奥特曼遭董事会罢免,董事长格雷格也辞职,发生了什么?》。 人工智能是十年级别的投资大风口,但是已经兑现了不少了,新建仓的人应该高度重视风险。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去一年我已经从人工智能板块赚了很多了,我再建仓我可以忍受短期的被套,那我短期可能被套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呢?就是避免踏空。因为我的利润垫太丰厚了,所以我是可以接受短期被套的,但是我可以从头到尾完全抓住人工智能这样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投资机会的。 人工智能可以炒的地方有很多,可以炒大模型,可以炒硬件,可以炒应用。而且对十年的大的投资机会做一个细分,里面又有很多中线机会和短线机会。 |
感觉很多人并不了解工程的概念。 老黄这个说法一直有,但是是针对非科技从业人员的。 你不是科技业的,那么你以后确实不大需要学什么计算机技术了。自然语言转译确实比较成熟了。 但是从业人员不一样。 会摆砖头跟会盖房子,还是差很远的。 会盖房子跟会盖摩天楼也完全不是一个事情。 这其中的工程复杂程度不一样。 GP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就好比造火箭,造大桥一样,是个正经的工程,并不是抄一下就能搞出来的。 这个跟国足有点像,看着好像找对11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不懂点工程,是想不明白为啥就是搞不好的。 而且生物学是未来这种东西,聊了太多年了。给这么多钱我计算机工程都搞不好,你让我去燃烧梦想搞科研? 我看不懂,我也不觉得震撼。 不聊了我去继续研究英伟达的Triton了。老黄觉得生物有前途他不搞他去搞triton。我信他个鬼。 以上。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