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多地去年结婚登记量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出现近年首次回升,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多地去年结婚登记量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出现近年首次回升,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全国多地2023年婚姻登记大数据在近段时间接连出炉,安徽淮北等地结婚登记人数增长明显,湖南浏阳等地终止了连续多年的下跌势头。 据微信公众号“淮北民政”… |
目前民政部还没有公布全国的四季度季报,就迫不及待开始吹“结婚登记增长明显”的风。 看到这个“增长明显”,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方向:是否是2022年登记数据受不可抗力影响明显偏低不少,才导致2023年“增长明显”、“首次回升”的?2022年受“不可抗力”影响的幅度又有多大?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在2023年以前,结婚对数在四个季度分布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异常情况。 善于读图的人,可以先自行查看图表: |
|
简要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 在四个季度中,一季度登记数明显最多,大幅领先于其他三个季度;四季度登记数相对二三季度也有明显的领先,但领先幅度逐渐减弱,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为止,四季度登记数据已经基本与二三季度持平;2020年一季度登记数据因疫情影响明显大幅偏低,并成为媒体口中2021年一季度登记数据“大幅度反弹”的基准参照,只是最终2021年整体登记数据依然略低于2020年;2022年四季度登记数据因不可抗力影响,再次大幅偏低,不过这次偏低比2020年一季度要小。 2023年被视为恢复正常的一年,每季度的结婚登记情况相对于2022年又有哪些变化呢? 民政部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至2023年三季度结婚对数如下: 2022年 2022一季度:结210.7万对/离51.4万对2022二季度:结162.5万对/离49.8万对2022三季度:结171.3万对/离63.1万对2022四季度:结138.8万对/离45.7万对 2023年 2023一季度:结214.7万对/离64.1万对2023二季度:结178.1万对/离67.6万对2023三季度:结176.2万对/离65.6万对 将结婚对数整理为图表,更加直观: |
|
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依然服从一季度最多、二三季度基本持平的大规律,可推测“正常化”的2023年四季度同样符合这一规律。 同时,2023年前三季度结婚对数比2022年前三季度多出24.5万对,主要多在二季度同比增长15.6万对上,另外两个季度其实基本上算是持平。所以疫情对2022年登记数的影响幅度究竟如何,已经完全表现在前三季度数据中。 那么,尽管民政部尚未公布2023年四季度结婚数据,我们依然可以合理作出推测: 在符合大规律的情况下,2023年四季度的结婚对数约为176万对左右,与2023年二三季度持平,使2023年结婚对数约为745万对左右。 2021年、2022年结婚对数分别是763.6万对和683.3万对。如果2023年的最终数据确实在745万对左右,即为比2022年增长9.1%,但依然低于2021年水平——这同时也是2022年数据受不可抗力影响的幅度。 由于2022年四季度数据明显存在异常偏低,因此全年增幅9.1%比前三季度增幅4.5%要高不少,并不难理解。但是,这个9.1%显然无法与报道中动辄20%多甚至是90%多的增幅匹配。 所以,既然“多地结婚登记增长明显”,只能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2023年“多地”以外的地区结婚登记基本与2022年持平,或继续减少;第二种情况:2023年四季度全国结婚登记增长井喷。 其实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并不相同,甚至存在巨大的差异(探究比较全国人口数据和地区人口数据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尽管以全国来看适龄人口的下降并未结束,但在部分地区2023年的适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可能并非如此,因此才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结婚对数增长并在目前需要鼓励婚育的背景下被重点加以报道。 但是,同样也不能排除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虽然我们前面已经看到自2019年以来,四季度的结婚对数基本上是与二三季度持平的,但由于民间盛传2024年为寡妇年的说法,并不能排除2023年四季度真的出现了突击结婚领证的人群。 这样一来,2023年四季度就会成为突破规律的时间段。并且由于现在年度结婚对数已经比过去降低了太多,假设有额外的一百万对结婚登记因此提前到2023年四季度,那么结合2022年的低基数,2023年的结婚登记对数将达到845万对左右,比2022年的683.3万对强劲提升23.7%。 不过,这样的增长背后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将明显对2024年的结婚登记增长造成不利影响,非常类似媒体大量宣传2021年一季度结婚对数同比强劲反弹(增长36.93%)之后,2021年全年数据却又不敌2020年(下降6.2%)时媒体转为偃旗息鼓的情况。 |
短期回升,估计是因为三年疫情压抑的婚恋需求的集中释放。但这无法改变长期下跌的大趋势。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脱离传统熟人社会生活,婚姻的“刚需”特性不断减弱,达成婚姻合意的难度不断上升。 实际上,早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本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国家(1850年英国城市化率就突破50%),“剩女”就有很强的存在感,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元素,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中广泛出现。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开始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过渡,性解放、女权运动等进一步剥离了和传统婚姻绑定的诸多要素,包括性生活和生育等都逐渐和婚姻解耦。如今,美国和欧盟非婚女性生育的人口占当年总出生人口的比例都超过40%,而后现代性最强的法国,这一比例超过60%。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本身的高速城市化、快速现代化进程,就自带结婚率下降的必然趋势,而西方后现代思想(性解放、女权运动等)在中国的传播,也使得年轻人结婚率提前呈现出后现代社会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发国家提前被超越自身发展阶段的思潮/模因(meme)所影响、甚至被其占据统治性地位,是很普遍的。 当然,对中国而言,结婚对数的十年腰斩,这个速度绝对不只是普遍性的“国际惯例”,还有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执行了几十年严厉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的影响。 80年代计划生育相对温和(指的是相对90年代及以后,而不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根据七普数据,30-34岁人口(大致是1986-1990年出生人口),每个年龄段都在2000万以上,其中峰值是30岁人口,达到2597万。然而,29岁人口的数量,就断崖式下跌到2051万,28岁人口直接跌破2000万,之后的年龄段人口一路下跌,21岁人口只有1393万(只有30岁人口的53.6%)。这背后是90年代初急剧加码的计划生育。 而“只准生一个”的政策也扭曲了现实中的出生性别比,女性出生人口的下跌幅度远超男性人口。七普30岁女性人口有1251万,而21岁女性人口只有655万(只有30岁女性人口的52.4%)。性别比方面,七普30-34岁人口是105.97,25-29岁是110.25,20-24岁更是高达112.51。 |
|
10年代初是七普30-34岁人口的结婚潮,11年-14年每年都在1300万对以上。叠加放开二胎后的堆积效应,最终在2016-2017年形成中国人口史上最后一个出生高峰(没错,不是空前,但是“绝后”)。但这之后随着年轻人口数量和人口性别结构的急剧变化,结婚对数呈现出十年腰斩的下跌,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
一个冷/热知识,现在的结婚人口基本上可以通过25-30年前出生人口推算出来,这些数字都是公开的。 现在的结婚主力是25-29岁的人口,也就是1995-1999年左右出生的人口。 |
|
如图所示,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尾声阶段。 因此,2023年的轻微回升,本质上是因为三年来积累了一些被迫推迟结婚的年轻人导致的。 从育龄人口基数看,近年来必然是走下坡路的,而且差不多要到2004年出生的人口成为结婚主力才能企稳。 按照25-29岁之间结婚为主流年龄测算,也就是大概到2029-2033年前后。 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的几年,无论是结婚人口还是出生人口,都肯定是急剧下降的。 知道了这个冷/热知识,我觉得大家完全没必要为每年的出生人口变动情况大惊小怪,这么简单的一道算术题,甚至连齐鲁晚报20多年前都预测到了。 |
|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更应该关注两件事: 一是投资方向,随着建国后第一轮生育高峰期的人口迈入60岁门槛,银发经济已经迅速袭来,医疗医药器械、养老产业等方向,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是提前准备养老金,人口现状明晃晃的摆在那里,嘲讽历史上的养老政策无济于事。90后退休的时候,抚养比会非常惊人,养老金池子的压力会非常巨大。个人养老金就变得特别重要,为了退休后能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必须提前考虑个人养老金。我个人建议90后尤其是95后,从就业就开始存养老金。 |
战报可以撒谎,战线不能 婚庆生意如何了? 钻戒生意如何了? …… 这些行业不站出来说话,我是不信的 就像国家公布的生育率 但公安局的新户口注册数已经停止公布了 新生儿的卡介苗消耗量也停止公布了 还有奶粉、尿布这些行业 …… 没办法,公信力已经崩溃了 |
短暂回升不改变长期下行大趋势,何况2023年回升是因为有2022年那个低基数,这种回升根本就属于特殊数据异常。 长视角下,结婚对数和出生人口下行这是历史大趋势: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为1346.93万对,在2014年就开始逐年下降,后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为763.6万对,跌破800万对大关。 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下降约10.5%。11月10日,民政部网站发布了《2023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0万对,办理离婚登记197.3万对。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544.5万对,办理离婚登记164.3万对。相较而言,2023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4.5万对,离婚登记量同比增加33万对。 |
|
|
|
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总人口减少208万,2023年出生人口还有900万有点让人小意外,但是对经济基本盘是好的消息。 2024年出生人口很可能有点小反弹(出生人口完整走出疫情的首年),之后再继续负增长,但是跌幅不可能像18-22年那样迅猛。 如果国家有更好的更物质的刺激生育政策出台,中期内出生人口保持在800万是有希望的,这也是我认为的出生人口红线。 不过,死亡人口肯定是逐年增长,直到2000万/年规模。 最基本刺激生育政策:产前检查和分娩全免,一胎辅助生育全面医保报销;0-3岁托育全覆盖,幼儿园、小学晚托全免;同时给予一定的奶粉教育资金激励。初步刺激生育的资金预算要短期内提高到1万亿人民币。 统计局: 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2023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
|
出生人口下滑,房地产市场是否受影响? 全年出生人口5年间从90.8万人下滑到41.2万人,湖南明确提出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包括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等。 有些房地产自媒体诈骗犯喜欢说出生人口锐减要18年后影响房地产,这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很多家庭买房、改善都是因为生了小孩,生一胎的想买房有个稳定居所,生二、三胎的想改善为更大面积的房子;更何况孩子要上学,因此不能拖着不买房。 所以说,但凡说什么生育锐减要18年后影响房地产的,基本上就是非蠢既坏。 |
|
2022年人口负增长85万,2023年人口负增长208万,空置住房会越来越多,即便农村城镇对半开,意味着2023年城镇多出50万套房子,目前我国在建住房足够1亿人以上居住,符合国家所说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房地产泡沫严重挤压居民其他消费】这个数据可以看到12年后,居住支出占比突飞猛进,到现在居然和食品支出并驾齐驱。 从2013年开始,家庭人均支出中食品和居住所占的比例提升至50.7%,首次超越50%,随后在2020年增长至55%。 高生活成本导致城市青年人群拥抱新的生活方式,重新塑造青年群体的消费观、婚姻观。 |
|
|
|
为什么人口很重要?(PS:本分内容也是从2019年强调至今,老读者肯定有印象)(1)人的二元性 首先是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了,“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说过: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这句话体现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劳动力”还是“消费者”。这句话对应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 十四五规划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当然是需要人才支撑的,也就是需要人;而消费升级呢,还是需要人。 理解了人即是“劳动力”还是“消费者”的二元性,就不会说出未来是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社会,不需要人了。因为,机器人不会帮你消费,机器人只会加速财富集中以及扩大贫富差距! 官方还承认了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不可逆转,只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
|
(2)老龄化过快的坏处 对于老龄化过快的坏处,此前央行那篇文章已经分析了(旧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核心观点——“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一针见血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
|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人口减少,人均资源/财富就会增加”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老龄化,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因为适龄劳动力的生产减少,而老龄人的消耗增加。此消彼长,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 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很简单的例子:目前基本上2个劳动力养1个非劳动力(老龄人+儿童),2050年附近就是1个劳动力养1个非劳动力,如果人均劳动生产力无法大幅提升,那么人均生存质量会肉眼可见下降! |
|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决定房地产命运的核心基本盘坚如磐石而且一目了然,你们到底在怕啥?(PS:以下为ViP群聊天记录) 85万人口负增长,每套房假设两位老人,那就是42.5万套房空置出来,2022年还仅是85万人口负增长,再等几年那就是千万级别负增长,每年空置房被动增长就是500万级别,甚至1000万级别。 即便农村:城市=3:7,那城镇空置房也是100万/年被动增长。(2022年城镇化率为65.22%)(《每年都要炒作一次【房地产是支柱产业】,长点心!?》) 我从15年左右注册知乎,刚开始仅分享爱好,18年左右开始(海啸知识输出是19年开始)系统性研究人口、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分享到知乎和公众号【悟空新之助】。 现在——我在房地产、人口、国际关系、金融投资领域迎来丰收季,无数案例验证我当初判断的准确性。 18年我判断我国在21-22年人口将负增长。这个观点在当时绝对大胆,因为就没有机构和专家敢这样预测,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刚出来,基本上机构和专家都预测我国人口2030年左右开始负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9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会在10年后到达最高峰水平,即2029年之后出现负增长。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预测中国的生育率2021年为1.70,2030年为1.75,人口到2032年开始负增长。生育率是指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美国人口普查局2021年预测中国的生育率在2021年为1.50, 2030年为1.52,人口在2031年开始负增长。中国《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2020-2030年生育率稳定在1.8,人口在2031年才开始负增长。 |
|
|
|
|
|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我依旧认为中国未来将大有可为,我这不是在安慰你们,这是我系统性思考得出的结论! 我不希望关注我的朋友还是愁容满面、消极厌世的。希望不就在那里?我说得还不明白吗?请保持积极向上昂扬的精神头! 别让自己的人生是灰色甚至黑色的,我们都可以拥有彩色人生,不过需要提升认知水平!任何时代都是好与坏的叠加态,你的人生好与坏取决于你的认知水平! 我国的人口方方面面我基本上也系统性研究透了,感兴趣我的历史人口生育方面文章,以下文章值得大家花时间认真读一下(尤其是前五篇文章): 【收藏转发】6500字完全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度长文】我国人口所面临的挑战与非对称机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疫情对出生人口的影响,2020 年人口出生率跌破 10‰意味着什么?!人口是最核心问题,政策解读之《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促进生育】驳斥某网红经济学家「央行多印 2 万亿,抓住 75-85 年还能生的时间窗口」2021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大乱斗,有人欢喜有人愁!【人口热评】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同比下降11.72%!「人口断崖」 30 年间少生1.5亿人,对未来会有哪些影响?2020年中国第7次人口普查的深远意义!浅谈应对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几种方法2022年出生人口会是多少呢?我的名誉我自己守护!【短评】2023我国GDP为1260582亿元,增速5.2%;出生人口902万,人口负增长208万! |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长期下跌的基本面没有变,短期波动不影响大局稳定 |
民政部都说了寡妇年是封建迷信,而且是等赶在寡妇年之前领证的人都领证之后才说。 |
环顾身边的小伙伴,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2023年是所谓的双春,2024是所谓的寡妇年!或者你说,年轻人不迷信,但是他们父母信啊?那就趁早领证咯,嗯,那就2023年了 |
大家结婚都会算日子吧?如果答案是会,那么就能理解为什么去年(2023)结婚登记明显增长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年是寡妇年,都不想今年结婚,所以只能提前。 也别跟我说什么封建迷信,有本事你就结婚不看日子,有本事你就把全国的各种寺庙关了,否则都无法破除大家对寡妇年的忌讳。因此,今年的结婚数据可能更关键。 |
所以 不要被过度恐慌的情绪所吓倒 虽然问题是存在的 担忧也是正常的 但这些情绪往往在程度上有比较大的夸张 我们在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 要对这种情绪化的夸张有所“自动修正” 同样的问题 还有对经济低迷的夸张 对男女对立问题的夸张 |
2023年,全国多地婚姻登记人数出现明显增长,部分地区实现近年来的首次回升。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原因1,疫情期间积压的结婚需求的释放。2022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措施,很多计划结婚的人不得不推迟或取消婚礼,导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大幅下降。2023年,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很多原本打算2022年结婚的人选择了在2023年登记结婚,从而使得结婚登记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点可以从结婚登记年龄分布的数据中看出,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中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比例都有所上升。比如题目文章中的数据: 30-39岁和40岁以上年龄段结婚人数占比均呈增长趋势。 原因2,民间传统的影响。2024年是甲辰龙年,也是“无春年”。民间有一种说法,称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为“寡年”,认为这样的年份不适合结婚,会带来不吉利的事情,比如不孕不育。虽然这是一种没有科学根据的迷信观念,与婚姻的幸福无关,但是不少人还是受到了迷信、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传播渠道的影响,选择了在2023年提前结婚,以避开“寡年”的影响。这也是导致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增长的一个因素。 不同地区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规模、城市吸引力、城乡差异等因素有关。而且因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公式化判断。 举个例子,经济发展水平对结婚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由于就业机会较少,生活成本较低等因素,人们更有可能选择早婚;而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由于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事业,因此结婚登记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人口流出更多,地区的吸引力较弱,适龄青年的结婚压力更大;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人口流动更加活跃,地区的吸引力更强,适龄青年的结婚机会更多。 |
越是吹什么,越是缺什么,这个道理还在适用。 |
你们分析的太多了,就一个原因:龙年是寡妇年,没有立春。只管看吧,2024年结婚率绝对低。 |
结婚的年龄后移,结婚的人数变少,是现在新生儿数量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2年新生儿数量是956万,第一次跌破1000万。 2023年虽然勉强保住了900万,比很多机构预测的800万还是高出不少,但是依然还是下滑严重。 说白了现在就是真的晚婚晚育,不用计划。 或者是说极端一点,有一部分人不婚、不育。 单身的人很多,特别是年轻女性,在一二线城市中,但是大龄“剩女”就非常多。 虽然“剩女”这个词不好听,也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但是社会现实就是这样。 若另外一半条件不好,很多女性宁可不嫁,单着也比嫁错了要强。 大城市的“剩女”往往是条件优越、收入不错,而且学历很高,特别是博士,非常多。 而且还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现在离婚的人也很多,35岁以上结婚的男性,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性结婚的,我个人认为大部分是二婚。 2023年上海男性结婚的平均年龄是35岁,但是男性初婚结婚年龄是30岁。所以可以想象有多少人(特别是男性)是二婚。 2023年上海女性初婚的年龄已经到了29岁,可以看出女性结婚年龄之晚。 女性生育的黄金年龄就是20-30岁,那么很多人结婚就是30岁了,这个时候需要非常抓紧时间才能赶上黄金时间生娃。 这个社会现在变成了这样,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
去年结婚情况似乎确实有了一些回暖,可能和全面放开以后有关系 疫情期间结婚有诸多不便,这样对结婚影响是挺大的 但是长期来看结婚人数已经下滑了很多年 从13年的1346万对结婚人数一点一点下滑,一直下滑到2022年的683万 就算是2023年短期回暖一点,也没办法改变大趋势 这个和晚婚+人口长期趋势+住房成本+教育+思想变化,婚姻观念,这些都有关系 反正不仅仅是房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综合因素影响 |
|
2023年三季度的时候,官方有数据说前三季度全国569万对新人登记结婚 比2022年同期增加24.5万对,出现止跌回涨情况 所以大概率2023年全年结婚人数是会增加一些的 |
|
从历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来看, 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增加了3.78岁 2010年,20-24岁人群占比达37.6% 2012年为35.5%,2019年20%,2021年16.5%,2022年15.2% 而2022年,25-29岁人群占比占结婚人口37.24% 自2013年以来,连续10年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 包括30-34岁人群和35-39岁人群比重在不断增加 2010年,30-34岁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1.3%,2022年这一占比为20.72% 35-39岁人群占比从2010年的6.6%,上升至2022年的9.14% 这就可以看出来晚婚的人越来越多了 大部分都是25岁以后,30岁以后的人结婚 甚至很多人选择了不婚 结婚率下降当然出生率也会跟着下降 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 人口长期的下降肯定会影响很多经济一般的地方房价下降 都是有连锁反应的 |
|
|
|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慢慢公布2023年的结婚情况 淮北2023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21179对,同比增长91.87% 25-29岁居民是结婚登记主力 浏阳市结婚情况相比2022年增加458对 太原结婚情况增加21525对 许昌结婚情况增加4997对 苏州结婚情况增加10153对 常州结婚情况增加2858对 无锡结婚情况增加3936对 总的来说有些地方出现了回暖 但综合以上对于大趋势的分析,就明白了2023年结婚率部分地方的提升是很难持续的,是短期的 |
据微信公众号“淮北民政”消息,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21179对,同比增长91.87%;离婚登记4618对,同比增长38.06%。 其实单看这个数据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为什么结婚和离婚比例都大幅上涨,大概率就是疫情背景下,民政局动辄封闭管理或者限号,到了2023年疫情放开后需求集中释放而已。为什么离婚增长比例低,是因为相较于结婚,离婚还有冷静期等诸多限制。 另外,就像股市中的熊市不会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结婚率和生育率也会有间或的反弹整理再次下跌。中国的结婚人数并不支持逐年上升,这个从适龄婚育人口就能看出来了: 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30-34岁人口(出生于1986-1990年)有1.24亿人,25-29岁人口(出生于1991-1995年)有9185万人,20-24岁人口(出生于1996-2000年)只有7494万人,15-19岁人口(出生于2001-2005年)只有7268万人。 由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1年以后出现了迅速下降。相比80后的庞大人群,90后的人群数量要少得多。假设大多数年轻人都在22岁踏上工作岗位并增加消费,那么中国新出生人口从1991年到1995年期间的下降,就会导致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在2013到2017年期间下降一个台阶。 2013年以前,每年新增约2500万消费者,而2015年只有约1500万新增消费者。这种变化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与之相吻合的是,在2013年以前,中国经济长期保持8%-11%的年增长率,而2017年以后只有6%-7%。 你去看最近几年的结婚大趋势的话,是逐年减少的,这和适婚人口逐年减少正好相契合。事实上,中国的结婚登记对数已经连续九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2022年跌破700万降至683.5万对。而结婚率从2013年的9.9‰下降到2022年的4.8‰。 而且不论国家或者专家承认与否,在官方针对两性矛盾严重偏袒的当下,当打拳风气盛行并且诸如清华美院学姐、成都地铁等诸多女性针对男性诬陷的案件层出不穷的时候。男性似乎已经完全躺平,采用拒绝婚恋的方式来进行抗争。这其实在日本和韩国早就上演过。去年最让人吃惊的一个名词是“舔狗经济崩盘”。长久以来针对男性“规训”应该如何讨好女性不再卖座,男性更多的愿意攒钱,或者把钱花在自己身上,购物街第一次超越宠物,改变了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的购物金字塔。 最后,为什么媒体这么关注结婚率。因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结婚才意味着生子,未婚生子在中国终究属于小众。结婚率低意味着生育率低,社会年轻人少,必然导致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创新低,最终导致经济下降。这在日本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事实上,日本2023年的GDP跌出前三,这是自1994年GDP成为全年经济规模主要指标以来的首次。背后的原因就是老龄化和年轻人减少引起的创新力衰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低生育率导致日本的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人从20世纪70年代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了2022年时的29.9%。 随着劳动力的老龄化,年龄为40~50岁的员工数量,远多于20多岁和30多岁的员工数量。通常情况下,日本企业在考虑给员工晋级的时候会论资排辈。当中年甚至更为年长的员工人数在公司中占据多数时,年轻员工的晋升就会放慢。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中32%的经理年龄在35岁以下,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只有不到16%的经理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所以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躺平这个词,先从日本兴起,因为老龄化不止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也意味着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少。 另外,年轻人减少,意味着创新力严重衰退。以高科技产业如软件和互联网行业为例,初创公司至关重要。在美国的十强企业中,有6家是在近40年内创立的,而在日本,没有一家是在近 40 年内成立的。 日本不仅仅缺乏创业企业,即使是曾经领先的老牌企业,在与美国企业的竞争中也表现得行动迟缓,决策僵化。 例如,日本企业曾经一度主导世界的半导体产业。20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拥有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日本电气公司(NEC)和东芝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公司。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中有一半都来自日本。然而,20年之后,世界十大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来自日本。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家公司分别是英特尔公司和来自韩国的三星公司。日本公司衰败的原因是,半导体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重大创新。英特尔公司抓住了个人电脑领域中微型处理器的机会,三星公司则占领了个人电脑领域中的内存芯片市场。相比之下,日本公司对新机遇的反应非常缓慢,它们继续专注于对大型机芯片的完善,却没有转换到个人电脑市场。结果,日本公司输给了美国和韩国的竞争对手。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DVD机,日本近年来的决策,总是给人慢一步的感觉了。 这其实也给我们国家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05,仅相当于更替水平的一半。从2017至2023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已经连续七年下降。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只有902万,生育率只有1.0左右。 而且中国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比日本更加的激烈和快速。2009年日本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人均GDP为4.13万美元;而2022年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人均GDP只有1.27万美元,约相当于2009年日本的三分之一。另外,2009年日本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总和生育率为1.37;而2022年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总和生育率只有1.05。 在当代社会,你可以说人口红利不等于人才红利,但是当你连人口都不能保障的时候,很难保障有足够的人才。现在中国也进入老龄化社会,各个领域也开始被60、70后把持管理阶层,当年轻人机会越来越少,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持续保持高速么? |
这次首次回升很值得深思,无论怎么说,结婚登记量回升总是好事。 实际上,只要去年多查一查事实婚姻但没有登记的情况,结婚登记量必定会上升的。 全国多地2023年婚姻登记大数据在近段时间接连出炉,安徽淮北等地结婚登记人数增长明显,湖南浏阳等地终止了连续多年的下跌势头。 据微信公众号“淮北民政”消息,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21179对,同比增长91.87%;离婚登记4618对,同比增长38.06%。 从淮北全市结婚登记年龄分布看,2023年25-29岁居民仍然是结婚登记主力军,男性和女性该年龄段占比分别达到33.54%和30.16%;30-39岁和40岁以上年龄段结婚人数占比均呈增长趋势。其中20-24岁结婚人数占结婚总数的19.34%;25-29岁结婚人数占结婚总数的31.23%;30岁-39岁结婚人数占结婚总数的22.91%;40岁以上结婚人数占结婚总数的26.52%。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消息,浏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发布了2023年婚姻数据: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443对,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相比2022年增加458对。 消息称,浏阳结婚登记人数已持续下跌多年,近10年里,结婚登记人数于2014年达到顶峰的12468对后,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两年后就跌破万对,人数减至9042对;到2021年,浏阳结婚登记人数只有5187对,!2022年这一数据继续下降,全年只有结婚登记人数4985对,直至2023年才有所回升。 同比增长91.87%,应该有疫情时特殊的情况在里面,全国结婚登记量是否上升,还是从大中城市的数据比较看得出来。 |
众所周知,数据是可以造假的。 数据是做给想看的人看的。 跟我们普通人没啥关系。 |
|
|
要细分的话有很多原因,很多高赞回答都说得很透了。 大抵上,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 回光返照。 |
umm,我们要分清楚短期现象和长期趋势的区别,所以不能因为短期出现一些可感知的情况,就误以为中期或者长期趋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2023年多次政策放松后的房地产价格,但至今价格仍未见底。而去年的A股也曾迎来多次的政策利好,但直到过年前才真的触底。 所以,短期的,点状的结婚登记量增加,目前来看不具备趋势性的意义。 首先,结婚登记量为什么被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个不太接受非婚生子女的国家,所以结婚率可以视为生育率的前置性数据。当夫妻增多,在生育率不变的情况下,出生的小孩也越多。这在我们人口规模收缩,新生人口趋势性减少的现在非常值得关注。 其次,但是结婚登记量的点状或者短期改善,解决不了出生人口的问题。截至2021年,中国一共有685个市(地县两级),这时候你说浏阳,淮北这两个市反弹或者触底,对于685个市来说,比例有多大,有没有指导性意义呢。 最后,除了结婚登记量之外,我们还要关注生育意愿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更为享受单身或者未婚的快乐生活,结婚就是一道坎,而生孩子又是另外一道坎。要解决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实际上国际并无什么先进经验,好像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就会逐步降低。但是很多措施可以延缓生育率降低,比如保护劳动者权益,给于更多假期,提升社会公平,降低抚育成本,降低生活支出(如降低房价,维持物价稳定),提升家庭收入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国际上的这些经验没有让生育率反弹,就弃之不用,毕竟没有反弹也有延缓。同时也不能抱着想当然的念头,想着不付出任何成本就能等到大家心态变化,因为大部分国家都证明了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是很难提升的。 所以,现在非常非常少部分地区的结婚量反弹或者触底不具备什么重要意义,只有趋势性改变才值得关注。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