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皇帝看了低品质的奏折会怎么回复?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皇帝看了低品质的奏折会怎么回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原文: 皇帝看了要崩溃:清代垃圾奏折集锦 来源:大叔爱吐槽ID:dashuaitucao [图片] [图片] [图片] |
(连夜更新)简单地说,这种“垃圾奏折”是按清朝历代皇帝本人的要求逐步形成的,皇帝没什么可抱怨的。“垃圾奏折”,之所以部分现代人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不熟悉清代习俗和制度的缘故。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满人风俗和奏折的起源说起,答案难免有点儿长~~~ 请安。小时候最早是在话剧《茶馆》里看到的,老北京满人特别讲究这个礼儿。大体上分为单安和双安,朱家溍先生曾指出人艺演绎的《茶馆》里请双安的身份用得不对……言归正传,老北京满人特别讲究请安,你要说这有什么意义——没意义,就跟早年间的“吃了么”一样,就是个礼貌性的招呼,但必不可少。 满人即便是平辈人,正式场合也要互相请单安,特别讲究这个礼数。 对于旗奴和旗主而言,这个“请安”更是决不可少的,府里当差的旗奴必须每天请安。 清代最大的旗主就是皇帝了,他的家奴——不是臣子,是他私人的家奴——也有向皇帝请安的义务。可有些亲信家奴派到外地去了,安却还是要请,怎么办呢? 于是奏折被发明出来了。 最初的奏折就两项职能:请安;谢恩。 以今天看百分之百都是垃圾信息,所以说最早的奏折就是一种垃圾文体也没什么错。 这种奏折不走朝廷的驿递,由家奴安排自己的家丁亲自送到乾清宫门外。 |
|
格式大致是:(官职)奴才(姓名)跪请皇上圣躬万安 (官职)奴才(姓名)叩首恭请皇上圣安 总之就是那么几个字,后半自行排列组合即可。 本来就是皇帝的私人家奴向他请安的一个方式,没什么特别意义。这种奏折是不会存档的,几乎都散失了,现存最早的奏折是康熙28年伊桑阿的谢恩折。 从康熙二十八年到康熙五十年,他的亲信家奴在请安折中开始出现具体内容,这种有内容的请安折也开始被存档了,现存最早的有朱批的连带奏事的请安折可能是李煦在康熙28年的请安折。 在这二十多年里,奏折,从单纯的请安谢恩的废话,逐渐变成一种皇帝和亲信一对一的密信。 看来这二十多年里,康熙越来越喜欢这种与亲信沟通的方式。因为正式上奏的题本、奏本,要经过这个官僚机构层层传递审核,效率低,还不保密。 在康熙五十一年,事情起变化了,康熙下旨,部分高级官员获得了上奏折与皇帝单独沟通的权利,这相当于一次朋友圈大扩容,从此奏折逐渐成为正式的朝廷制度。 雍正元年之后,奏折制度被大幅度完善并加强。可以直接上奏折的人数再次扩容,外地二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上奏折,对在京的监察机关的科道官吏要求尤其高:每天必须有奏折,没事也要上奏折并需要说明:今天为什么没事启奏。(?!)只但不缺心眼儿,胡说一条也比解释没事容易。 康熙时,奏事折才从请安折中慢慢独立出来。到了雍正,要求请安折与奏事折分开。 因此,请安折就是请安专用的,有些重复的废话很很正常的,请安有什么意义?——同理,吻堂-科里奥尼的手,“向教父表示友谊”,有什么意义呢?就是个表态吧。 下面再说说奏事折里垃圾信息多的问题。 奏折和正式上奏的题本、奏本不同,是大臣和皇帝的密信,没有第三个人能看到,所以内容可以很随意。 奏折里,可以超出你的本职工作,说别的部门的事;可以超出你的辖区,说外地的事;可以不经核实,说你道听途说的事。原则是:不怕琐碎,就怕没内容。 因为奏折的内容琐碎而被皇帝指责的例子,我只见过两三次;但因为奏折内容太官样文章,没有一点儿私人的料,而被皇帝申斥的例子却是常见的。 皇帝不怕琐碎,他怕你不用心,怕下情不能上达。 至于奏折里谈雨水气象,那是农业国的立国之本,更是必须要提到的。 所以,因为奏折内容琐屑,是基本不会被皇帝申斥的,皇帝要的就是这个琐屑。至于加大工作量,这是没办法的事,夜里十一二点睡,早晨四五点起,忙的就是这个。 大臣用奏折和皇帝沟通好了之后,再写正式的公文:题本。这回里面既没有请安的废话,也没有天气汇报,都是满满的干货。但皇帝根本不看这玩意儿,老子通过奏折早知道了,此即所谓:天亶聪明。 最后再简单概述一下奏折制度,百度百科有的就不说了。 奏折理论上是要求本人亲笔的,但由于许多满人文化程度太低,许多奏折是师爷代笔的,所以后世会发现同一个人的前后奏折,笔迹变化巨大。 奏折的传递不同于正式公文,是由大臣的私人送到京城的,多数情况下不走官方的驿递,这是为了保密。 奏折用纸是按内容区别的:奏事折用白纸,请安、谢恩、贺折用黄纸。奏事折用白纸封套,请安折用黄封套。封面用黄纸黄绫均可,小心白绫面,那是丧事用的。。 |
|
奏折先放进封套,再放进折匣。匣外有铜锁,锁上用盖有“御押”的黄纸封口。奏折匣的钥匙是通用的,因为有钥匙丢失互相借用的例子。 折匣都是成对的,多数是四个。最少的两个,最多的八个。看你和皇帝的亲密程度了。 对应奏折的不是公文,而是微信。 不严谨,随意,但很亲密。 只是皇上的微信不是谁都能加,一般情况下二品以上官员才能加,叫做:专折奏事。低于这个品级的,只能先发给“御定转折大臣”,再由他转发给皇帝。 坏了,光看其它答案,被带偏了,问题是【会怎么回复?】,答案很简单:看朱批呗。 请安折,回二字或三字:朕安,或朕躬安 简单琐碎的奏事折,回三个字:知道了 |
|
~~~夜间更新~~~ 居然过800赞了,必须认真更一下。 首先要坦白一个事实,我答题时并不了解这个问题的源头,就自说自话地答了,其实和大家的关注点很不一样。但结果居然被知友们认可,诚惶诚恐。 上网查到问题的源头,按大家关注的热点再补充一下。 细看有几分吃惊:这位台湾网友,很可能是此道中人,之所以故意曲解,大概是为了娱乐大众,无可厚非。 单看他在数据库里选择搜索的这三个人,至少是奏折的深度爱好者。 1-赵弘燮 网上都能查到他是直隶巡抚,后加总督衔。 ——他还有一个身份:康熙年间奏折数量总冠军,汉文折794折。 几乎比汉文折第二名李煦429折多一倍。比满文折数量第一的皇三子允祉473折也多三百折以上。 至于他为什么在康熙56年频繁提供直隶各地雨情,那是事出有因。在去年他刚犯了罪,企图瞒报直隶的大水,最后直到纸里包不住火才坦白,被大加申斥。为了显示自己改过自新,他才过于频繁地奏报各州县雨情。 2-满保 网上都能查到他是福建巡抚,后进闽浙总督。 ——他还有一个身份:雍正朝奏折中获得朱批字数总冠军。 雍正的朱批里亲口说给他的朱批有数十万字!(后来的刊本里把这条朱批改为“数万言”) 台湾省学者特别关注他,因为台湾归他管。满保奏折与台湾省历史关系极大。 满文学者关注他,因为他的奏折基本是满文的。 他送芒果,也是事出有因。台湾一直各种大小乱子,满保终于大体理顺了。献果是向皇帝表功:我把台湾治理好了。——但是献果后不久,被打脸,朱一贵造反了。 满保送芒果还有一层意思,他试图用芒果打动康熙的胃(因为皇帝没心),这次失败了。 但几年后,他成功地用荔枝打动了雍正的胃。 雍正的朱批:“朕甚是喜好吃荔枝,圣祖皇考先前亦知情,虽然如此,仅是水果而已,并非饭茶,不能充饥,虽可解馋,实与尔等费力。”——雍正的哈喇子都流到奏折上了。 3-孙文成 网上都能查到他是杭州织造。 ——他还有一个身份,写奏折学满文标兵。 被劫至台湾的故宫文献中,康雍年间的满文奏折总数一千六百多件,但孙文成一个人就占了二百多件。 他满文很好?不是,他的满文并不高明。但康熙是个好老师,时而用朱笔帮孙文成修改语法错误,并加上语文作业式的评语。——在今天成为珍贵满文语法的历史资料。 雍正即位后,他不再敢交满文作业了,老老实实地用汉文写奏折。 他也是台湾省学者所关注的。台湾省的庄吉发有《孙文成奏折》译注,但少量字句好像有误译,读不通。 雍正五年给他的最后一条朱批有点儿意思,一年后孙被革职。 “少不据实,你领罪不起,朕不比皇考自幼做皇帝的,不可忘记四十年的雍亲王。” ~~~~~~ 章其琢:你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识是什么? 章其琢:在古代偏远山区会不会有的人连皇帝换了都不知道的情况? 章其琢:中国有没有从别的国家的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重要的我们没记载的历史? |
明朝有个大臣叫茹太素, 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五条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朱皇帝采纳了其中四条。 又浪费时间又没用的东西,大家都会烦吧,何况皇上很忙的 |
大家都知道给康熙进贡芒果和西瓜的那个人了,我来说说后续 满保,爱新觉罗氏,红带子,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福建巡抚。康熙五十四年任福建浙江总督,雍正三年卒于官,康熙帝对满保确实有知遇之恩。 自康熙五十三年起满保把康熙赐给他的西瓜籽种到台湾后, 几乎每年都会进贡西瓜。康熙六十年四月,台湾朱一贵起义,杀总兵欧阳凯、副将许云,攻陷台湾府城(今台南),满保七日平乱,对于此战中官员的奖惩奏请,康熙帝都照准,虽然满保失陷城池,康熙帝也没有责罚。可见确实简在帝心。 第二年雍正帝登基,满保也不知道新帝会不会追究自己管理不善,导致失城死将的责任,也许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雍正帝刚登基不久的元年大年初三,满保就进贡了100个赐籽西瓜,20个泉州西瓜,40个台湾本地西瓜,真用心啊,给皇帝尝尝不同口味。这些西瓜除了宫廷食用,也会用在庙祀中。(见 《陔馀丛考》卷三十三) 雍正帝朱批:赐籽西瓜明年进贡80个就够了,泉州和台湾本地西瓜我不需要。 |
|
初登基时,雍正帝为了拉拢这位康熙重臣,在元年二月赐给他一个大黄皮箱子,内有康熙帝的十二件御用之物,有衣服,荷包、砚台等,其中有一件“宝物青蛙”,不知是干什么用的,希望他睹物思人,为自己效力。如此笼络是因为雍正帝要交给满保一项绝密任务,让他查宫里太监是否有亲戚捐官,或者“王、阿哥”之幕僚是否在地方安排私人。雍正帝即位时受到许多宗室质疑,查太监党羽,或者王公的汉族幕僚都是托词,他其实就是想知道他的兄弟们在地方上实力多大,如此弯弯绕绕,雍正帝确实狡诈啊。 |
|
雍正元年四月十三日奏折中满保奏报了四件事。除奏报福建台湾晴雨,比较重要的是杭州捐纳、浙江官员擅动库银、福建擒获大贼三事。清代自康熙朝始,捐纳官职补充军饷、赈灾、河工和营田费用是日常操作,捐纳时地方官员常常超额多征,满保也不能一概禁绝,所以和雍正帝说此时朝廷正在青海用兵,希望雍正帝理解,雍正帝朱批“多征一些,亦不可一概禁止”。第二件事是朝廷漕船因为山东境内运河结冰不能回行,而浙江又找不到船只来运漕粮,浙江粮道蒋国英奏请借给漕丁十五万两银子造新船,便于从中克扣,一百两扣四十两,十五万两则克扣六万辆。雍正帝十分愤怒,在奏折空隙处连批“名声恶劣”,“岂有此理”,要求满保“严加拿审”,“决非杀了蒋国英,家产尽绝”。 |
|
最后一件事是满保擒获福建名贼高颂祥。高从20多岁开始劫匪生涯,四十多年没有被抓,此时已经接近70岁了。我估计是想隐退前再干一票,纠集了29人去打劫一个监生的家,结果被抓了。满保上奏已经将首犯二人当街杖毙,雍正帝此处朱批“甚为合理”,其中四人当众割了脚筋,雍正帝此处批注“多杀些为好”,在奏折结尾朱批“如此办理甚合朕意,割贼犯脚筋,不失为一条好刑律”。 |
|
雍正帝随后赐给他宫廷点心,在朱批中告知满保自己对他放心,让他放开手治理地方。责备满保把自己当小孩子,因为自己完全理解满保的难处,贪污点银子用在公事上没什么大问题。再次提醒满保康熙帝的恩德,要为自己效力。满保读后泪流满面,表示自己要效命职守,竭尽犬马,一心一意仰赖雍正。 |
|
雍正帝即位后要求地方三年内填补亏空,杜绝摊派于民的陋规。三年之后若再亏空官员就要“必俱正法”。希望满保竭尽效力,不要害怕,有困难就提出来,自己“断不致尔等为难”,满保称雍正帝“一语道出各省情弊”,三年宽限是“仁恩”(这马屁拍的好),表示自己一定会革除陋习,恤爱百姓。 |
|
同一天满保奏报绝密任务结果,雍正帝之前告诉满保宫内太监的兄弟子侄,或者请托王公贝勒府上汉族幕僚捐纳为官之人,必会与“大光棍”无赖朋比为奸,祸害百姓。要满保“密访查明”有没有这样的人。若知晓这样的人贪赃枉法隐瞒不报,将会被“从重治罪”。怕满保有顾虑,雍正帝告之满保自己周围没有“亲信之哈哈珠子”太监,让满保不要怕得罪人,同时嘱咐满保要偷偷查,“密之、慎之”。满保查了一圈只查到一个,查出十二阿哥(允祹)府上太监李启宗是杭州都司经历魏丰之兄,我猜满保一定看出了雍正帝想查自己兄弟的想法,但自己一个也没查出来,没能完成皇上的任务,显得太过无能,就上报了一个类似情形的倒霉蛋,宁波知府尚保是索额图府上管家尚三之子,估计满保自己也觉得对不起人家,在奏折里说这人“不好亦不大恶,唯其老实行事”自己正准备参劾这两人。雍正帝估计也看出来满保是在凑数,善解人意地在旁朱批,查不出来就算了,说这些人也要看才能的,不要一棍子打死,顺势给了满保一个台阶下。满保解释福建路程遥远,所以费时近两个月,请皇上谅解,雍正帝表示理解。 |
|
满保在五月十四日奏报米价“分毫未涨”,福建乡试舆论皆赞公允,雍正帝朱批“览折,朕甚慰悦”。雍正帝为奖励满保,提拔满保兄逢泰为起居注馆讲官,满保上奏谢恩,说自己兄弟二人“性素昏愚”,不堪大任,雍正帝朱批满保兄长“才能虽不甚出众,却乃敦厚诚实之人,学问首屈一指”。又在盛夏时赐给满保御用奶饼和避暑药品,提醒满保康熙帝的知遇之恩,希望他尽心职守,时刻不怠。 |
|
雍正元年六月十七日满保共有4封奏折,第一件是奏报地方司法积弊,雍正帝之前朱批“国家安民之要,首在擒贼”,满保认为在于地方官员“全不用心”,刁难事主,受贿枉纵真凶,表示将严令地方官员学习雍正帝的训谕,若仍恶习不改,将即行参劾。雍正帝朱批“甚是”。 |
|
第二封奏报嘉兴地方贼匪事,详细备陈,条例详明,办事认真细致,为让雍正帝尽快了解情况,将奏折提前奏进,令雍正帝大为感动,在奏折缝隙出连批“甚好”、“甚善”,看到满保真心拥戴,雍正在朱批中又提起康熙对满保的恩遇,自己“落泪而书”。 |
|
第三封是关于官员挪用库银,这是雍正帝即位后力行禁绝的事,之前雍正帝命满保查浙江粮道蒋国英擅自动用库银并克扣之事,满保先是恭维雍正帝“天赋聪明,将劣迹早已洞悉”,说自己“愧惧交加”,详细奏报了缉拿蒋国英,追回部分其擅动库银,并且查漏补缺,正在查蒋国英是否还有其他亏空。 |
|
与前三封奏折一起到的是满保的晴雨折,满保奏报春夏雨水调和,稼禾全熟。雍正帝在此处朱批说这是地方官员公正廉洁,感动上天所致。满保说若秋季雨水充足,今年可望丰收。雍正朱批若官员赤诚,民之“喜和之气”必会感动上天,由于前两封奏疏满保办事得力,晴雨折中风调雨顺、米价平稳,雍正帝心情大好,朱批“畅快地看了”。 |
|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雍正帝生母仁寿皇太后崩。七月十六日雍正帝在朱批中对满保说康熙帝和生母接连去世,自己已“精疲力竭”,自己会保护好身体,满保十分焦虑,说自己每想起康熙帝,落泪不已,虽然皇上自己说保重身体,自己“身在远疆,不得瞻见天颜,不胜忧切”,请雍正帝务必保重身体。雍正帝朱批自己对满保没有丝毫隐瞒病情,“著放心”。在七月二十日的奏折中,满保表示要尽心效力,报答康熙帝“多年养育及我皇上殊仁任用之恩”。雍正帝在“多年养育”四字下划圈。 七月二十九日,满保奏报了自己禁止洋人传教的事。二洋人在福建福宁州传教,十多个监生、秀才入教,其余教徒数百人,建教堂十五处。已将二洋人押解至澳门,教堂改做书院和祠堂,满保认为天主教于地方百姓无益,而且教徒“男女混杂一处,习俗甚恶”,雍正帝朱批第一次称满保为“卿”,表扬满保“此奏甚是,多为可嘉”。 |
|
这时雍正帝和满保二人关系亲密了许多,雍正帝在八月二十日的请安折中说“朕安,尔可好?”,雍正帝希望君臣能“英明天下万世”,满保表忠心说自己会“不求一刻之安,不怀微毫之私”,雍正帝朱批了二百余字,对满保畅谈心迹,说自己年轻时无意求取声名,想在想起来惭愧,自己现在维护名声,是为了不负康熙帝的重托。雍正帝自谦说自己平庸,在政务上自己勉力学习,如此对满保开诚布公,是要“君臣应开诚相见,不图安逸,勉之”。 |
|
雍正帝在满保八月的奏折后朱批中,都是“甚是”,“览奏甚悦”,“相互爱惜,决毋玷辱皇父多年养育之恩,书此不禁潸然泪下”,满保再次提起康熙帝的知遇之恩和雍正帝的格外任用,要“输一腔赤诚,酬报万一”,雍正帝则朱批自己初即位,政务生疏,若满保忠心辅佐,自己绝不辜负满保,要满保“明白朕心”。在九月初八下旨封满保三代,在朝廷议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起义功劳,虽说满保功过相抵,仍加满保兵部尚书衔。在九月十一日的请安折后,雍正帝朱批“朕躬甚安,业已复元,为使尔高兴,特书谕之,尔可好么?”雍正帝真肉麻! |
|
满保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有的,同日的一封奏折中满保奏请因为河水水位低,从海路运粮至宁波。雍正帝朱批“办理亦善”,海上行船风险大,希望龙王保佑。以后办事还是要请示,来不及请示则要务必小心谨慎。 |
|
而这些粮食运到宁波后,大大缓解了当地的需求。满保为此还受到许多阻碍,雍正帝览奏后觉得“大大冤枉了”他,称赞满保尽职,自己“深感惬意”,“实甚嘉许”。 |
|
这时雍正帝对满保比较宽容,满保上奏自己无法补齐台湾仓库亏空,“请圣主解救”,雍正帝认为亏空虽然与盗贼有关,但满保也有识人不明之过。命满保尽力追讨之外,自己也赔偿一部分,若不能完成,则用官庄补足。实在是很宽容了。 因为雍正在台湾亏空折中说满保有识人不明之过,而满保保荐的台湾同知杨玉剑又在一起杀人案中渎职,满保惶恐不已,上折谢罪。雍正帝表示人很难看得透,说满保“尔能行”,对满保管理福建浙江二省,自己“心甚泰然”。满保在同日的谢恩折中说雍正帝即位以来,政务日新,康熙帝知道也会欣慰。再次说自己识人不明,感谢皇上包容。可能是马屁拍到雍正帝心坎里了,雍正帝朱批“由衷大为嘉许之”。 |
|
平台湾事时,仓促间中下级军官名册并未报送兵部,因此后来未得赏赐,满保具折向雍正帝保荐,将这些军官充实福建军营,雍正帝更是大加赞赏,因为雍正帝之前曾说对福建军务不满意,满保能谨记在心,而且直言进谏,避免了官兵的冤屈,否则他们只能通过贿赂升迁。在同日另一折朱批中,雍正帝又称满保为“能臣”。 |
|
雍正帝对满保的表现十分满意,亲书匾额表彰他母亲守节,满保感动地无以复加,称这是“难得之宠恩,千载难逢之旷典”,称雍正帝“字字珍宝”,是“大孝圣人”,自己担心雍正身体,不敢打扰,因而未曾敢提为母赐匾。雍正帝在朱批中说,不要怕打扰我,我身体“强健,能成”。雍正帝得知满保生母已经七十一岁,一人独居在家,特准满保母亲跟随一子生活,便于照顾。满保谢恩说“实比天高地厚”,雍正帝朱批“好人有好报”。雍正帝确实心细如发。甚至还直接干预满保的家务事,满保祖父过继为子不被家族承认,满保说这是“五代痛心之事”,雍正帝马上给满保出了口恶气,命宗人府造册承认,而且将满保家族中的对头一个个叫来训话,让满保“欣然侯旨”。 |
|
不过满保的老母亲确实也值得嘉奖。满保虽是觉罗,但家里并不富裕,显然也无人提携,不然也不会走科甲之路。满保母亲二十二岁就守寡,独自抚养满保兄弟三人,还教他们读书,其中二人先后中进士。 汉军汪氏,总督满保母,年二十二而寡。家贫甚,抚前室子三,亲课经史。子逢泰、满保俱成进士。《天咫偶闻》卷四 雍正二年正月初三,同一天(满保真准时),满保再次进贡了80个赐籽西瓜,恳求雍正吃完后再把瓜籽赐回,他继续在台湾种植上贡。雍正吃完似乎感觉不错,朱批:西瓜甚好 |
|
前面说到雍正帝问满保尔可好么,满保接到奏折说话比雍正帝更肉麻。称赞雍正帝是“大玉帝修身之道”,天下归心是因为皇上行“舜帝治人之道”。 |
|
到这时雍正帝与满保关系十分融洽了,在雍正二年正月请安折朱批中为了使满保高兴,朱批“尔好么,京城一带已显春意,初三日乃祭祖之日,降雨沾足,大禧”,如同闲话家常一般。自己新烧了鼻烟壶,顺便赏了满保两个。 雍正二年二十四日的两封奏谢朱批训谕折中,雍正帝表达了对满保的信任,认为他是“有能力之大臣”,满保表示自己一定会对雍正帝诚实,不然“苍天不应”,自己“内心亦断然不应”。雍正帝在满保奏请推荐台湾道员的奏折中委婉地表达了对满保不能识人的不满。因台湾道员陈大年中风,满保向雍正帝推荐了数个人员,其中有个叫沈近思的官员在福建已经侯旨两年未得满保推荐,雍正帝问满保为何不用?也许怕满保恐惧,又半开玩笑的说满保“若得知沈近思已被朕补放为侍郎,尔或许会笑”。我想满保看到这个朱批该有多么恐惧。 |
|
在同日批复的其他奏折中,满保都能按照雍正帝的指示,司法上严加甄别,不滥施重刑,妥善处理台湾事务,再次向雍正帝解释自己海运粮米的原因和经过,雍正帝朱批“快睹之”,“甚佳”,表示自己的意见只是推测,让满保酌情办理。 之前满保上奏自己无力完成台湾仓库亏空,雍正帝命他酌情追缴。满保就责令属下原任官员偿还,其中有原福建按察使董永艾,此时任安徽布政使,是个肥缺,满保也把他列入偿还名单。雍正帝朱批满保不能因为别人有能力就让他赔偿,要查查他是否应该赔偿,若不该,他是不是赔偿,听其自愿。满保上奏已经将董永艾移出名单,并且告之了雍正帝的回护之意。结果董永艾得知雍正的意思,没办法还是补偿了3000两银子。在满保奏请清除福建军营吃空饷时,雍正帝明显不相信,而且认为无必要。朱批满保“奏请全额补齐错矣”,他深知“武官赖以生存者乃此空缺之钱粮,全额补齐,断难办成亦不必要”。满保恐慌,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说,我愚昧无知,但我确实想杜绝吃空饷。 雍正二年四月初九,满保将结果后的小荔枝树种在木桶之中,水运至通州,运达时成熟可食用。满保在奏折中强调进贡荔枝不费钱,也不扰民。雍正帝朱批自己很喜欢吃荔枝,但进贡途中怕百姓非议,但自己还是想吃的,所以朱批满保既然已经下令了,那就少进贡一些吧。 |
|
在雍正帝一系列的朱批“甚好”,“欣阅”后,满保回奏又拍马屁,说雍正帝是“永固国体至万年之圣主”,雍正帝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觉得肉麻,说自己朱批都是发自内心,可不是要听你们拍马屁的。 |
|
满保在雍正二年五月巡视了福建浙江二省,向雍正帝奏报自己看到浙江米价上涨,将临近福建地区低价米调来平籴。检阅军营,奖优惩劣,雍正帝朱批“畅悦”。雍正帝除了提拔满保兄长,也提拔其族叔为副都统,满保说雍正帝善于用人,雍正帝则要满保寄信其叔,要其输诚效力。之前雍正帝在朱批中说自己感概为君难,将这三个字刻成印章和匾额,时刻提醒自己,要满保谨记为臣不易。满保马上就将为臣不易四字刻成匾额。 之前雍正帝朱批满保兄逢泰“无劣迹,亦毫不出色”,将满保兄弟二人之区别比作年羹尧、年希尧,是存心戏弄满保。果然满保上奏拍马屁,我兄弟二人如此愚钝,感谢皇上宽容。雍正帝再次戏弄满保,朱批“朕素性如是敦厚”。 |
|
雍正帝在这年十月授满保儿子阿纳哈为光禄寺书办,满保上奏谢恩,雍正帝可能此时心情不好,朱批阿纳哈“长的蠢,并非人才”。落笔不能改,觉得说的过分了,就在满保奏报浙江海潮灾害事的折子里改口让满保可以来京觐见,但最好是雍正三年来和自己一起去清东陵。 |
|
现存没有雍正三年正月满保再进贡西瓜的奏折,雍正二年十二月初九到雍正三年二月十六日,满保没有奏折,应该是散佚丢失了。 满保在雍正二年犯了错误,雍正二年十一月上谕中说,满保在京的随从私自拆看奏折内容,泄露密旨,满保上奏“奏折不能慎密,臣罪实无可逭”。雍正帝没有罢免他的总督职务,也没有收回他的密折奏事权。自后雍正帝的态度明显冷了下来。 |
|
雍正三年可见的第一封奏折是自己家奴辱骂当地知县及知县父母,受到雍正帝批评。雍正帝批评家奴掌握了满保的把柄,因而得到庇护,所以犯了死罪,却只得到轻罚。满保认错,说自己优柔寡断,已经将该家奴处死,不胜惶恐。雍正帝朱批满保让自己背负杀人之名,事后补救无益,“罢了”。 |
|
雍正三年满保现存的第二封奏折是四月初四日,满保谢恩雍正帝饶恕罪过又格外施恩,表示自己“永绝私交,戒除逢迎之事”,雍正帝语气冷淡,朱批“再不改正亦随尔之便”,这里应该说的是满保攀附隆科多之事。这是雍正帝第三次警告满保。 |
|
满保这时应该身体不行了,为了弥补君臣之间的裂痕,希望进京朝见。雍正帝朱批让他侯旨,到时来京和自己一起去清东陵祭祀。满保在谢恩折中说自己会严加教导儿子,使其谨慎效力,雍正帝的语气也不似从前,似乎怒气未消。 |
|
|
|
之前满保奏请八月二十日从福建出发朝见,直到九月初一,雍正帝也没有下旨让他进京朝见。满保进了个请安折提醒雍正帝,雍正帝只是回复甚安,仍未下旨。满保九月初四又请安,雍正帝没有批复。这也是现存满保生前倒数第二封奏折。 雍正三年九月,满保卒于福州。遗折将总督印信交由福州将军署理,新巡抚未到,命旧巡抚迟些离任。雍正帝给满保留了稍许面子,评价满保实心任事,应得恤典。 满保向来居官、虽无廉介之称。然才干优长。尽心办事。整饬营伍。经理海疆。实为称职。昔年台湾一事。虽不能消弭于未然、而能于七日之内、即行克复。功过足以相抵。朕即位以来。时加教诲。满保亦知奋励。矢志廉洁。及至抱病沉笃之际。尚能留心地方。将黄国材留闽、以待新任巡抚。并将总督印务、交与将军宜兆熊。此等料理之处、俱属得体。今闻溘逝。朕心深为轸恻。应得恤典、著察例具奏。《清世宗实录》 实录中说的台湾一事,指的是康熙六十年四月年台湾朱一贵起义。满保从发兵到抵台平乱,仅用七天时间,可以说是兵贵神速了,满保冒雨督师,又能约束军伍不扰民,而且是在康熙而非雍正年间发生的事,雍正帝用此事挑满保毛病,实在有点吹毛求疵了。 潘荆山兆吾为浙闽总督满保幕友。康熙五十四年(此处有误,根据清史列传应为六十年),台湾奸民朱一贵滋事,事闻省城。时方二鼓,潘谓满公曰:“兵贵神速,须尽此夜了之。”即灯下书牒,顷刻数十言,未三鼓而部署定。黎明发兵,两日至厦门,五日至鹿耳门。贼大怖,以为神兵自天而下,骇散无敢斗者。凡七日而台湾平。满公欲奏请恩奖,潘固辞不受。奇人也。《熙朝新语》卷八 满保疏闻,督兵趋厦门,值淫雨,乘竹兜从数骑行泥淖中。比至,籍丁壮剽悍能杀贼者悉充伍,严申军令,禁舟师毋登陆,民以不扰。《清史稿》 后来审判隆科多案时,雍正帝发现满保曾经贿赂隆科多,又批评包括满保在内的许多官员将亏空归咎于康熙南巡,实际上是想赖掉亏空。因而未得恤也未得谥。 盖此等银两。皆当日地方官结交匪类。馈送知交。暮夜钻营。恣意花费。及至亏空败露。则动称因南巡时用去。《清世宗实录》 时尚书隆科多获罪鞫讯,得满保餽金交通状,世宗谕责满保谄隆科多、年羹尧,命 毋赐恤予谥。《清史稿》 康熙帝在雍正帝年轻时说他“喜怒不定”,雍正叫屈,看来真是知子莫如父。评论中@星汉灿烂兄评价“圣心难测,君恩易失”,诚如是也! |
雍正年间,有一位大臣,叫做法海(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他给雍正写了很多请安折子,当然啦,里面都是废话,但是呢~雍正还是很开心地回了一大堆。但是,这位法海先生吧,他老写错东西,比如: |
|
【法海】奴才法海谨奏,给皇帝请安了啊~法海我跪求皇帝万福~~仅此敬奏。正雍(是的,写的就是正雍)元年十月初七 【雍正】我身体挺好啊~面色也恢复了,你挺好呗~何天培这个人名声咋样?一定要给我报真实情况哈!(一个修改号,啥话也没说,给你一个修改符号自己体会去) 雍正:MMP,老子年号也写错,呵呵…… 看到很多答案都说到了康熙不让大臣给他寄芒果这个事,这个可以去看一下 @Hasuran Li 以前的文章,里面写的很详细。这里我想说的是,当时的大臣把芒果翻译成了fan suwan( ??? ?????),我一直很困惑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后来学到闽南语的芒果就是“番檨”,发音一样,所以应该是从闽南语音译过去的。 【20200629】 被很多闽南小伙伴提醒了,闽南语的芒果叫“檨仔”,不叫“番檨”。我为此特别查了一下,发现的确是“番檨”这个词有说是福州话,有说是客家话的。但是也发现很多清代台湾的记述或者诗词中大量出现“番檨”这个词,。 不过说fan suwan是“番薯”的小伙伴这个就差的有点远了…… |
|
|
|
台阳见闻录 |
|
|
|
|
你以为是垃圾奏折,皇上看了一定怒不可遏,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年轻人还是要多读书,少看点断章取义标新立异博眼球的营销号,来,看看熊太行老师的这篇文章,了解下这些所谓的垃圾奏折背后的故事,以及皇上的真实反应: 以下内容为引用: —————————————————————————————— 原作者姓名:熊太行原出处:微信公众号文章原文链接:那几个垃圾奏折制造者,比你们这些现代人厉害多了 原文标题:那几个垃圾奏折制造者,比你们这些现代人厉害多了 文 / 熊太行 这几天有一个台湾网友筛选出来的“垃圾奏折集锦”。 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产叫芒果,献给皇上您。 康熙:知道了,这种东西没什么用,不要再送了。 过了一个月…… 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产叫芒果,献给皇上您。 康熙:知道了,以前没见过芒果,本来想看看,看了之后似乎没什么用,以后不要送了。 杭州织造说:皇上!有人起兵造反了! 康熙:什么事!没头没脑的。 |
|
|
|
杭州织造说: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如此问候了14次,雍正说:“朕最近还胖了些。” |
|
直隶巡抚说:我可以回京城给皇上过生日吗? 康熙:不必上本。 直隶巡抚说:我要来给您过生日! 康熙说:不许来! 直隶巡抚:河北下雨了。 康熙:我知道! 奇怪,难道大清朝最聪敏、工作最努力的两个皇帝,居然有一堆这种逗比大臣吗? 当然不是了! 因为你看到的,是善于营销的自媒体包装之后的内容。 让我们回到这几个大臣身上。 送 芒 果 的 这个送康熙芒果的闽浙总督,叫觉罗满保,和皇上是远亲同族,又都是第二代东北人。 他给皇上送芒果,出于一个东北人第一次见到热带水果想要分给老乡一起吃的欣喜之情。 康熙吃到这么香的东西,应该会非常喜欢。但是一想这个水果熟了放不住,生着不好吃,揪多了当地老百姓还要生气骂人,就决定不让满保送了。 他不说“不好吃”,说的是“无用”,其实是心疼运费,都是朝廷的银子。当然皇帝肯定不说我们这种大俗话,他会说: “俺们那旮都是东北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道德经》 满保送芒果后不久,加了尚书衔,位极人臣。 说 “你 好” 的 那个反复向雍正皇帝问好的杭州织造孙文成,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举荐的。 织造归内务府管,是皇上的人,而不是政府的人。 织造可不仅仅是皇家裁缝,还是特工。孙文成和曹寅都是康熙的耳目喉舌,情报头目。 孙文成跟康熙汇报台湾有人造反,因为他在杭州,应该是海上来的消息。 这时候叛乱已经被军队平定了。 康熙当然不会怪他,因为通风报信就是他的本分,皇上得意地说一句“我们已经打败他们了”,这是多大的成就感呢? 孙文成当了21年的杭州织造,到雍正当了皇帝之后,想着查他,查了好几年,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 这个时候,孙文成一直在上请安折子。 这是一种策略,用大量冗余信息去影响皇帝的判断,雍正一看,会觉得他是个老糊涂,而不是一个精明奸诈的家伙。 雍正皇帝每条都回,还说自己胖了,你说他多受圣眷? 你从年轻时候穿的衣服都是这个人做的,现在这个人傻乎乎天天跟你问好。 雍正都被瞒过了,觉得这个人不奸诈,就是老而且昏聩了。 织造可是经常要被抄家的,曹雪芹家就被抄了。 孙文成经历了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只是因为“年老”被撤职。 祝 寿 的 那个每天报天气的直隶巡抚(干了10年加总督衔)是赵弘燮,这个人是赵良栋的儿子,赵良栋就是小说里韦小宝在天津遇到的大胡子总兵,后来军功赫赫的大将军。 赵弘燮出来做官就袭了二等子爵,他比康熙小两岁,是康熙的同龄人,俩人生日都差不多,一个白羊一个金牛。 康熙老一岁,赵弘燮就老一岁。他要给康熙过生日,就是“我要看看老哥哥”,你说这是什么样的亲近关系?皇帝让他别来,也是觉得他年纪大了,不要跑了。 你试试忘了女朋友生日看,会不会死? 赵弘燮在康熙56年翻来覆去地报告天气,那年康熙64,赵弘燮62,都是高龄了。他看上去已经不能胜任工作了,皇上还留着他当总督。 康熙61年,赵弘燮死了,跟康熙一年死的。谥号是“肃敏”,他老伴赠了一品诰命夫人。 皇上只会把他最信赖的人放在身边,镇守直隶。 看完这三位,你还觉得皇上留了三个饭桶吗? 每个都比写自媒体的聪明,每个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知道了这一层,你就会明白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明白这三个人怎么暗搓搓地用心思,怎么和领导相处。 年轻时总觉得受宠的老家伙昏聩愚蠢,到后来一点点复盘,才明白他被领导信任,一定有他的厉害之处。 多找找原典,少看点营销号。 原文链接如下:那几个垃圾奏折制造者,比你们这些现代人厉害多了 |
估计是看了公众号的段子“皇上你好”“皇上下雨了”“皇上你好”“皇上下雨了”就以为奏折都是垃圾。这是对清朝不了解的缘故,严格来说“皇上你好”不是奏折,是请安折子。奏折(或者正式的应该叫奏本,奏折奏本很容易弄乱,这方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清朝大量毁灭明朝文书,导致明朝奏本遗留极少,另一个是满语翻译导致二者混淆)是公开化的,没有保密的,一般是传达公开信息,发出来所有人都能知道,而请安折子是私人化的,除了皇帝和上折子的没人知道里边写了什么,相当于私人通信。 关于“皇上你好”这种口水折子,首先,上这种“皇上你好吗”折子是清朝的独家产物,最早这种光写“皇上你好吗”折子是满洲人向皇帝请安的,原本这个是因为满洲人最早是部落联盟形式非常重视人和人之间的上下关系,请安这种事是用来拉近人际关系进而更好控制上下级的,请安这种礼节直到满洲人入主中原都保留了下来。后来皇帝发现这种绕过公开流程上下单独直接交流的东西很好,就固定下来让让手下官员除了请安之外还可以在请安折子里夹带奏事,最终发展为密折,皇帝可以特许某个官员单独上奏,其中写的东西除了上奏官员和皇帝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相当于皇上可以随便在百官中安插特务眼线,密折保密性极强便于皇帝掌控天下(清朝流行师爷,奏本这种东西有非常严格的格式,一般人根本不会写,如果格式写错了是大不敬,所以需要师爷这种专业人士来起草。但是从康熙到乾隆都嘱咐过手下写折子不可让外人代笔,以免泄漏机密,雍正甚至直接吐槽手下文盲瞎拽文嚼字一看就是师爷代笔。印象里康熙乾隆都特许过手下文盲没关系,不懂格式也不要紧,但是要切记折子必须亲自写不能给别人知道。原本这一套密折玩的很溜,直到出现了嘉庆这个绝世大聪明)。其次,上请安折子是官员的本分,你可以没啥事往上写,但你不能不写,就像现在的工作日志一样,你可以写把所有的地方都写一个“正常”,但你不能不写。最后,上折子是清朝皇帝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和笼络人心控制百官的重要手段(例如雍正肉麻的在折子里写“不知道怎么疼你”),清朝皇帝多次批评过不写请安折子和不往折子里写干货(没事的话可以只写请安折子,但是不能写一大堆马屁又不写正经内容浪费时间)的家伙。 清朝只写“皇上你好”不是垃圾折子,反而写一大堆“皇上您太伟大了,我想您想的睡不着觉等等五六百字”才是垃圾折子,一般这样的会被骂一顿。但是骂完之后还得接着写,没事的话只需要写请安,有事的话事无巨细都该上报,什么下雨了(农业国家雨水直接关系收成),有祥瑞(封建时代特别重视这个),有人不好好读书种地去信什么假和尚老道或者是某某老道特别灵验(八成要造反的前奏),打打某阿哥某大臣的小报告(历朝历代皇帝都怕自己被百官孤立了,所以清朝皇帝非常重视密折的监视功能)什么的都是重要信息,这种内容写上去皇帝可能只会回一句“知道了”,也可能会直接批示,但是这些都不是小事。 顺便说下,能玩转折子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批阅奏折只恐大臣写的不够详细,康年晚年之后性格越发宽仁各种在折子里和老手下拉家常,为了博得宽仁的名声各种放任贪污来和手下进行交易甚至在折子里直接安排手下大臣后人的前途,雍正多次指示百官上奏要尽可能详细乃至自己的家常事务都可以写进去来掌控手下百官,乾隆更是把密折玩的炉火纯青,乾隆壮年时期精力旺盛记忆力惊人的强大,满朝文武尽是乾隆的私人眼线。反而嘉庆这个废物根本批不下折子玩不转这套法宝,于是手下人就告诉嘉庆不要为如何处理折子费脑筋了,狠狠抓住奏折上的不伦之处(例如各种细枝末节的把柄,比如语法和白字错误,行文没有避讳或者不合规制,所写的东西和儒家价值观想悖等等)大加批驳,这样就可以安心了。结果嘉庆这个大聪明居然还真信了,之后折子就真的彻底垃圾了除了“皇上你好吗”什么也不敢写了,清朝也变成了皇上吃的一个鸡蛋十两银子了。 最后附上奏本的格式: 《万历会典》记载:奏本每幅六行,一行二十四格,抬头二字,手写二十二字。头行衙门官衔,或生儒吏典军民灶匠籍贯姓名。疏密俱作一行书 写,不限字数。右谨奏闻四字,右面字平行,谨字、奏字各隔二字,闻字过幅第一行抬头。计纸字在右谨闻前一行,与谨字平行差小。年月下疏密同前,若有连名, 挨次俱照六行书写。 清承明制,奏本格式基本相同,但是后期更加繁复。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规定:章内称宫殿者,抬一字;称皇帝、上谕、旨、御者,抬两字;称天地、宗庙、山陵、庙号、列祖、谕旨者,均出格一字。 这下知道为啥嘉庆只要抓住不合格式就可以对上奏官员大棒痛殴了吧,反而他前边仨皇帝则是特别开恩嘱咐手下官员格式写错了不要紧,关键是写的东西要有用,私密信息宁可写的不合规制也不可让他人代笔泄露天机。 到了道光年间格式要求更加严格,《科场条例》规定更为详细:祖、宗、列圣、世德、圜丘、方泽以上俱系三抬字样,敬谨书写。圣天子、圣主、圣谟、圣训、帝徳、圣朝、盛世、孝治、明诏……以上俱系双抬字样,谨略举其概,行文时各宜检点。朝廷、国朝、国家、龙楼、凤阁、玉墀、上苑、太液、各宫、殿、门名,以上俱系单抬字样。 格式越严格,皇帝越轻松,因为写得越翔实有物就越容易犯错误,万一触怒天颜就完蛋了,不如照本宣科写无功无过的程式化流水账,但是结果就是国家也越完蛋,道光都不知道打个补丁多少钱英吉利在哪了,换了乾隆这是不可能的。感谢大聪明嘉庆呀,不然搞不好现在咱们还没法割掉辫子呢。 |
这些不是低品质奏折 而是满洲皇帝把手下的满人派到全国 当探子用 作用就是让他们汇报所有鸡零狗碎的事 没事也要请安 这是为了能了解全国的大事小情 防备汉人官僚上上下下合起伙蒙骗他 但很多手下 砍人很熟练 文化水平却不高 要么不怎么会写字 (满文) 要么不知道要汇报什么 皇帝只能手把手教他 "皇上您好吗"这个请安奏折 也不是毫无信息量 这人写了折子 说明他还好端端的在那呆着 没有去别的地方瞎转悠 也没有起义军冲进来砍了他的头 折子能送到皇帝手上 说明当地到京城的交通路线没有被切断 京城和朝廷都在掌控之中 没有权臣在试图隔绝内外 架空皇帝 这些都是重要信息 一个折子可能没什么用 但从全国各地汇总上来成百上千个 就有用了 相比之下 其他朝代的某些皇帝 全国已经揭竿而起了 他还在宫里啥也不知道 秦二世谁的都是教训 至于怎么回复 一般就回复"知道了" 这是一个偏正面的回复 因为本来交给你的任务就是打听事儿 让皇帝知道知道 皇帝知道了 说明你这次差事完成了 以后继续打听 |
朕会打你的,真的会打你的。 毕竟朕很忙的: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的八天之内,朱元璋阅读奏折1660件,处理国事3391件,平均每天要阅读奏折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下面看看这个故事,皇帝哪有闲工夫看你废话啊: 在明朝开国之初,有一位刑部侍郎名叫茹太素。 洪武八年,茹太素写了一个长达17000多字的奏折。朱元璋让大臣念,听到一半时还没听到奏折谈正事,太啰嗦了。朱元璋于是当着文武百官把茹太素打了一顿。 打完接着看奏折,这个奏折直到后半部分才开始谈正事,最终提的5点建议被老朱采纳了4个。 这个茹太素用最后五百字说了五件事,件件见解都很精到。 朱元璋感慨说:“今朕厌听繁文而驳问忠臣,是朕之过。有臣如此,可谓之忠矣。呜呼!为臣之不易,至斯而见。” 后来朱元璋为了防止忠臣被误伤,特意把公文要求写在《大明律》里:“陈言事理并要直言简易,每事各开前件,不许虚饰繁文。” 朱元璋倒是挺拼命三郎,但他的子孙们可就不好说了。。。 再来看看雍正皇帝的碎碎念。 镶白旗副都统达色,写了个特别逗的折子: 镶白旗副都统奴才达色谨奏。 奴才达色无奏事。 大概是之前被雍正问了,所以不得不写个折子,以说明自己没啥好说的。 面对这个废话奏折,雍正开始碎碎念了: 尔缘何无奏事?初次不奏,尚待何年?殊玷厥职。身为一旗副都统,朕如是垂问,一事不奏,已属违旨;观测各官所奏,权衡是非再奏,更属狡诈。不奏却称无奏事,乃弥天大谎。不专心思索,顾惜心血,不忠且懒;不仰副主子垂问之意,乃大不敬也。若无奏事,为报答朕之此恩,写十张奏来。 相比之下比老朱脾气好多了。 今天看到一段故事,也挺应景,摘录下分享给大家: 继善奉命给马于兵,按例请开名簿,张献忠厌其繁,乃杀之,妻子亦同日戮 张献忠的礼部尚书吴继善,因奉命分配马匹给各军,按例请示张献忠开列名单。把张献忠搞烦了,就被张献忠给杀了。 end 推荐回答 看了恶心想吐的科普书3:铁道上自杀死亡长什么样? 稀奇古怪的冷门书12 —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稀奇古怪冷门书16— 秘功回春术,你懂吧 ps: 欢迎关注公众号:好奇君读书。每天安利好书冷门书。 加好奇君微信一起读好书:haoqidushu ,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
为官最难的一步叫“装糊涂”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现代人嘲笑垃圾奏折,但是我们想想,人家可是万里挑一上来的人,比现如今考清华北大可难多了,虽然有八股文之嫌,但那也是人中龙凤不是 大臣每天都上垃圾奏折,但是这证明大臣在皇帝的监控之下 三个月皇帝都不知道你干啥,你自己知道在家睡大觉 皇帝:这逼不会在密谋造反吧? |
动不动请旨要回京是惯例。皇帝也会按惯例不准。 一旦准了,不是要给你升官,就是要法办你了。 这是表忠心的一种方式,意思是我的小命随时我在您手上,您甚至不用采取任何额外措施,按日常,就能把我一点波澜也没有的办了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