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古代常有“将士吃饱喝足后大败敌军”的记载?都吃胀了肚子油乎乎的,根本不能剧烈运动,还怎么打仗?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为什么古代常有“将士吃饱喝足后大败敌军”的记载?都吃胀了肚子油乎乎的,根本不能剧烈运动,还怎么打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要是放在现代打科技仗的年代还可以理解,可是在冷兵器时代,打仗基本靠的就是武艺和体能(至多再加上一些阵法,纪律,谋略),军事训练无限接近体育训练,没有哪… |
古代比较常见的是今天埋锅造饭饱餐一顿,明日大破敌军吧。 明天决战了,今天吃饱,明早垫一点然后去打仗,打赢了再回来吃庆功宴 |
|
|
|
我在国外参加全甲格斗比赛时候,也差不多,每天晚上大吃一顿,我喜欢一个人吃一公斤牛排或者随便什么肉。第二天早上和中午都是巧克力,功能饮料,或者高糖的饼干糕点。直到晚上都打完了,再吃顿大餐 吃太饱确实影响竞技状态,但是吃少了肯定打不动。毕竟不是像拳击赛一天就打一场。 我们有时候从早上九点打到晚上十点,如果不摄入足够的营养,肯定打不动。 所以最后取舍下来最终解决方案就是,晚上猛吃高蛋白,白天少吃,但是热量充足 巧克力,功能饮料随时备上 另外,好多朋友认为将军肚适合打仗,我觉得也是有道理,一定的脂肪不光增加抗击打,也更方便能量储存 |
|
按惯例上图,去年全甲世界杯我作为中国队游击手,灵敏灵活(穿汉服者是我,182,105公斤) —————————— 有朋友问哪个是我,我是左二穿唐圆领的。为啥显得这么瘦小,其他几个队员都是190?,体重250到300斤左右的 |
|
有朋友不相信我的体型,发一张和世界泰拳王雅桑克莱合影,肥雅日常75公斤?173高好像? 那时候我100公斤左右 |
|
还有和拳击冠军木村翔合照,那段时间我手骨折修养了好久,比较虚胖 |
营养不足,长期饥饿。要是有这种经历就能理解了。我青年时代有过短暂的一段时间,吃的不太饱,几乎没有肉,闻到同学饭菜的牛肉香气,至今仍难以忘记。血腥杀戮之前,一餐饱饭,不仅是能量,也是士气,更是一种决绝无遗憾的心理暗示。身处其中,才能切实感受。 |
你高估了古代人均热量摄入的水平。 很多时候,所谓大飨士卒约等于行军数十里后给了你一碗带骨头的肉汤和一整个不掺奇怪玩意的馍,条件好的多分一碗劣酒。 不过你对面很可能是刚从农民中拉出的营养不良的壮丁,而且比你们更疲惫更饥饿更提不动刀。 |
都是老贼曹刿利用血糖惹的祸。 当年,鲁军与齐军在长勺对战。老贼曹刿指使鲁军不按套路击鼓进军,而是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齐军士气耗尽时才进攻,导致鲁军大胜,齐军大败。 齐军为什么没了士气? 因为击鼓,可使齐军情绪激动。而这种激动的情绪状态,会令齐军士兵体内释放出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促使齐军士兵的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到血液中,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应对应激情况。 第一次击鼓,齐军士兵血糖水平升高,能量充沛,但鲁军拒不接战,这导致齐军的血糖白白浪费掉。 第二次、第三次击鼓都是如此。待曹刿指挥鲁军进军时,齐军士兵已经肝不动了,血糖耗尽,面白心慌,手脚瘫软,说白了,就是齐军被特么折腾饿了,因此战力不济,被鲁军一冲即溃。 此后,大家都怕遇见老贼曹刿这类烂招数。所以唯一应对之策,就是在作战前要士兵吃饱喝足、饱食终日、酒足饭饱、鼓腹含和、沟满壕平……尽可能储备充足的能量。 冷兵器战斗,高血糖水平是士气的基石,吃不饱,或粮道被断,士气都会急转直下。 |
吃饱喝足≠吃撑,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而且相比之下,饿肚子的debuff明显是>吃饱的。要不然,将帅又何必放纵士兵劫掠呢 此时,距瑞典国王在匹夫蒙德登陆已近一年。在这段时间内,他同所有其他军队一样,也是依靠就地取给生活。7月18日,他从维尔本营地写信给他的首相奥克森斯梯尔纳说:“我们曾一再将我军的处境通知您,我们全军,都生活在极端的贫穷、困苦和混乱之中,所有仆役均已离开我们,我们被迫靠着毁灭和破坏我们周围地域的一切来进行战争。 此刻正是这样,因为除了士兵所能抢到的东西外,我们已别无一物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另一封信中,他说:“首相先生,虽然是您亲自建议每月给我们发送10万塔勒 ……但近四个月来,军队连一文钱也没有收到……我们只能靠从城镇榨取的一点面包来养给士兵,但这也是有限度的。对骑兵已无法约束……他们完全靠野蛮的抢劫维持生活。 因此,一切都被毁掉了,在城镇和乡村已经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供士兵食用。”的确,这正是需要再 一次扩大军队“基地”地域的关键时刻。9月,布莱吞费尔德大捷为此开辟了道路。 |
因为古代战前犒军不是吃顿饭那么简单,而是有一整套程序和科学考量的,只不过写在各种小说里,就被简化成了吃顿饭就完事了。 以唐朝为例。 所谓的将军给士兵吃顿好的,其实属于唐朝军队开战前誓师礼的一部分。 誓师礼其实就是战前动员,主帅是要对全军进行演讲的。 搞完战前动员,才是所谓的吃几顿好的。 此外,誓师礼一般还伴随着劳军礼。 劳军礼有时候是皇帝代表国家赏赐的,有的时候是主帅代表军队赏赐的。 劳军礼一般会赏赐衣物财货等物。 而唐朝的军人可以通过军队的后勤系统,把这些衣物财货沿着邮驿寄送给后方的家人——这就相当于战前福利了。 同时按照唐代兵书的记载,唐朝每名士兵每年还会配发12匹绢——这其实也是一种津贴。 总之,唐朝军队除了部分被要求自带的装备以外,由军队配发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几十近百种,而且很多都是超额发放的,有着明显的津贴属性。 以敦煌出土的《唐天宝年代豆卢军防人衣服点检历》记载,这份文书中记录的40名唐代军人,每个人一次性发放了2套袄子、2套长袖、3件半臂、2件复袴(裤子)、3件蜀衫(一种丝绸制服饰)、3件汗衫、3件单袴、3件袴奴、3件裈子、7件幞头、7双鞋子、1套被子。 另一份唐代文书里,给军人发放的衣装比这个文书中记载的种类还要多,只是没有详细数字,我就不列出来了。 排除粮食、盔甲、武器等装备外,唐朝军队出征时,每个士兵都要配发超过30种物资(服装只算这三十种里面的大类),同时每个火(唐军10人一火),每个队(唐军50人一队)还要额外按比例配属相应级别的物资装备。 这么说吧,唐军一个2万人的军,要带超过60万件物资装备,这还不算兵器甲胄和粮食。 这么大规模的物资,你不可能丢到前线去一起打仗的。 所以誓师礼的时候,还要留给军人写遗书,分配私人军资并交代后事的时间。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 唐朝的军队,后勤是官给和私给并行的。 比如唐朝的后勤部队会配属马匹和车辆用于运输,军人自己也会以“火”为单位,每10人按照军队要求,配属6匹、8匹或10匹的马匹用于运输自己的私人物品和配发的军资。 因此唐代军人打仗前,要交代好的事情还挺多的呢。 所以,唐朝军人在开战前的流程是这样的。 统帅主持誓师礼,做战前总动员,阐述一下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然后统帅宣布一下劳军物资。 接着军队以各自单位为基础,领取物资——不一定是领实物,可能就是签字入账。 再然后就是每个军人盘算一下国家发了多少津贴,应该怎么分配,怎么安排给家里人。 想好了之后,写信或者写遗书,交代一下事情。 等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就开始搞宴会,准备养精蓄锐了。 一套流程走下来,士兵们明白了自己为何而战,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和重视,实打实的拿到了钱财,又安排好了身后事,将军也在誓师大会上承诺了,如果自己阵亡了,国家会照顾好自己的子女,你和战友们也互相嘱托了,谁要是阵亡了,活着的人就关照一下他的家人,到了晚上又大鱼大肉补足了能量,准备应付第二天高强度的战争。 你说,这样的流程走完,军队战斗力能不强吗? 对了,古代打仗,穿盔甲是很累的。 然后你穿着几十斤的盔甲,在大白天列着密集方阵跟敌人对砍一整天,你说你会不会累?你说前一天晚上不多吃点能行吗? |
你以为的犒赏三军,打破敌阵:6点起床,7点分粮造饭,8点列阵,9点开片,10点打完,11点打扫战场,12点庆功。 实际的犒赏三军:前一天晚上大吃大喝,第二天开拔列阵。每人带三天干粮。上午开打,下午能分出胜负都是算快的。 |
别的我了解的不多啊,但是电视剧里三国里大部分将士吃饱到打仗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1:整队,出城门或者到人家门口,把敌我距离从15里缩短到阵前五百米 2:站半小时左右的军姿。等我方主公,丞相,同盟的将军,或者敌方老贼等人物出场。 3:看着敌我双方老大互相问候亲娘,站着吃瓜看戏,时不时还要气运丹田给主帅打call跟着人群叫一声好。 4:这次真打起来了,双方短兵相接,打个半小时。 5:随着主帅一声:“追击!”扛着武器士兵和丢盔卸甲的士兵来一场微型马拉松。 6:随着主帅一声:“中计了!”丢下武器士兵和全副武装的士兵来一场返场微型马拉松。 7:在山野里,树林间,古井旁边躲边找到我方的据点,摸索着回家。 不吃饱饭,连2都坚持不到,就低血糖回家领斩了。 |
我青少年时期开始看日本小说的时候,很快发现和中国小说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日本人似乎普遍认为,厮杀前饿着几分肚子是最好的状态———中国古代作家则一致推崇“饱食严装”,认为吃饱了才最适合打仗。 思考了很久,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可能是由于战争规模和作战距离不同: 如果双方人马驻扎距离很近,很明显,空着肚子打更能发挥武艺,吃太多会让人精神倦怠动作迟钝; 如果战场较大双方距离较远,则必须吃饱,否则赶到战场时,士兵就已经因为低血糖而虚弱无力了。 ——————分隔符———————- |
|
我说我反对嘲讽村战,自然有我的理由: 为什么有网友一说日本村战,有人就急了??www.zhihu.com/question/267163301/answer/3040029585?utm_psn=1740457841679257600 这个链接里,贴的是努尔哈赤的早期经历,他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村战,要不要也一并嘲讽? 努尔哈赤也菜么? |
当代的人不懂古代的苦。 哪怕一百年前,普通人家也是一个月吃不了一顿肉,买肉都是挑肥的吗,而不是挑瘦肉。 他所谓的吃饱喝足,也就是吃二两肉一碗汤而已,还油乎乎的? |
首先吃饱不等于吃自助的扶墙出,而一场战争不是运动比赛,不是双方越好时间地点,到现场,进行一下热身运动,然后开始。 古代战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双方列阵,彼此试探,普通士兵列阵等待,这个过程可能是半天,然后你组织士兵回去吃中午饭?不可能的,你的士兵要继续等,什么军中发放盒饭?能给每个人一张饼就算是好的,等到真正开战的时候,可能早已经过了饭点了。 三国定军山之战中,黄忠就数次击鼓而不进军,自己的士兵在营中以逸待劳,等到魏军疲惫,才一股而破。 |
各位过年期间吃完饭后,有没有感觉原本冰凉的脚丫子变得温热?浑身上下都热量充足的感觉?这才是吃饱喝足的正常感觉,而不是一顿子油水、饭吃到嗓子眼儿,还因为喝了肥宅快乐水一肚子气的那种。 |
不是我说啊,你要去干两天日结的体力活就知道了,你干一上午感觉一点力气都没了,中午吃饱了,你就觉得又有劲了,下午能干得动了。 打仗不是撂下碗提刀就开片,村里械斗可能是这样,打仗不是。吃完饭,穿盔甲,列队,维持阵型开始推进,两边远程先来几轮箭,远程吃亏的那边就开始主动出击,远程占便宜的的那边直接列阵等着接敌,己方远程趁机再射两轮。接敌也是保持阵型,先长矛手互相拨拉杆子。然后才是盾牌手之类突击手趁机往里冲试图打破地方阵型撕开一个口子,然后这边长矛手趁机扩大战果。最后对方崩了,阵型溃乱,才开始掩杀追击。 这期间都不需要你拎把刀撒丫子追着球满场跑。长枪手需要端稳了长枪,一步一步慢悠悠的整齐往前走。盾牌手需要端稳盾牌,遮蔽对方远程投射。都不是剧烈运动,但是3、5米长的长枪,3、4kg的盾牌,以及50斤左右的盔甲,这些都需要你有力气撑着。 当然吃饭也是有讲究的,你要傻呵呵一会开打了,你还吃到只能扶墙走,也没人管,别人只当傻帽自己给自己吃顿断头饭。有经验的吃到几分饱等正式开打刚好不影响使劲,这都是上过战场活下来的人的经验,你跟老兵关系好,可能稍微指点你几句。不然跟你又不熟,你自己愿意上赶着送死,谁管你 |
《实政录》:军中十日一犒师。万军一犒,费银三百两,宽然有余。黄酒煮熟,每人一斤;猪肉煮熟,每人一斤。择于宽大所在,分二十处,一班五十,点名排列给散。 水浒传:就陈桥驿与宋江先锋犒劳三军,每名军士酒一瓶,肉一斤,对众关支,毋得克减。 似乎每名士兵平均就是一斤肉,一瓶/一斤酒的分量,对于当时过着艰苦生活的士兵(大率每军一日用米一升,蒸饼十个,外加咸菜)来说,一次吃一斤肉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
up主印象中的打仗,几十个日本武士扛着刀,砍翻几十个日本武士,那个吃撑的日本人被砍死了,战斗结束。 真实的古代战争,一个小时走出大营集结点名,因为有十万人,不点名都不知道谁是谁。 一个小时走向战场。 一个小时互相试探,侦查对方阵型。 侦查完了主将和幕僚们商量怎么打。 商量出对策已经是下午了。 然后开始主力交战,又站了一个小时看戏。 对面突然冲出一个叫李世民的,带着三千黑甲冲阵。 然后你发现他的骑兵队直接把阵型冲散了。 这时候你赶紧脱掉盔甲,丢掉长枪,只带着腰刀跑路。 又跑了一个小时,你终于在傍晚时分回到了大营,把一袋军粮扛走回老家。 这时候你感叹,幸亏早上吃饱了! |
没有哪个体育生会刚刚吃了两碗饭,休息了十几分钟就去跑四百或者练篮球足球的吧? 体育比赛是和平从容的,安排好上场,比赛完下场,然后再吃点东西补充一下,接着准备下一场。 战争不是的。 古代战争如果是伏击战,要提前进入战场埋伏,不能吃不能喝,有可能从凌晨埋伏到下午,甚至傍晚敌人才出现。 双方列阵厮杀。 大家都看过《战争与和平》,交战双方也是要提前进入预定作战地点,大炮要架设到山岗上,骑兵、步兵各自归位,双方统帅根据情况在调整部署,部队的位置一直在变化当中。 然后双方进入交战状态,吹军号擂鼓,列阵士兵开始进攻。 作战的的第一步并不是交战,而是部署,调整部队,移动阵型。 在列阵厮杀这种古代最常见的战争形式中,双方的战前准备时间很长。士兵在统帅部的指挥下要跑断腿。因为双方都在观察对方的部署,通过情报分析,对方阵型的弱点在哪里。 吃饱喝足? 有双方列阵准备几天甚至几十天后,才开打。也有可能双方都准备好了,结果不打了。 只有遭遇战才是双方没准备,狭路相逢勇者胜。 士兵上阵就没时间吃喝了。 一旦列阵完毕,部署调整到位,别说吃东西,屎尿都要拉在裤裆里,擅离职守,斩。 吃饱喝足都是出发之前的事情。离开军营之前,大吃大喝一顿。 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2日离开巴黎,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 滑铁卢战役在什么时候开打的? 1815年6月18日。 法军战前准备时间有3天。 如果从12号算起,战前准备时间则有六天。 双方实际参战人数 法军72000人 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000人、普军50000人,总计117000人。 那么,法军在什么时候有条件吃饱喝足? 12号出发的时候,应该可以饱餐一顿。到达比利时,可能再吃一顿饱饭。此后,应该没有条件了。 法军一直在根据拿破仑的要求进行运动部署,局部地区已经在交战了。 16早至17日夜,双方进行一系列机动与战役,导致最终的决战在滑铁卢于6月18日下午进行。 15号吃的饱饭,要坚持到18号战役打响。 人类吃啥可以保持能量3天时间? 这还不是古代战争,这是近代战争,双方投入兵力也就是20万人左右。 中国古代战争的规模往往更大,双方投入几十万人进行列阵厮杀是常见的状况。 这么庞大的战争动员,兵力部署,资源调配,通讯全靠旗帜、通讯兵、喊话进行。 交战可能几个小时就分胜负,但是战前部署的时间,那真不好说。涉及到后勤准备、情报分析、统帅部的能力、军队的素质、地形地貌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非常漫长。 所谓吃饱喝足产生的能量都在战前就消耗完了。 真正在打的时候,士兵肚子里的能量储备还是主要依靠干粮。 除了大规模战役,还有一些小型战斗,比如剿匪,双方几百人互攻,村战,欧洲邦国之间用军事斗争解决矛盾,那也是出发前吃饱,但是到交战的时候,也会相隔最少几小时。不可能出现吃完饭就开打的情况。这种情况那是敌人已经临近军营了,这种战斗一般叫做突袭。古代后勤和现代后勤完全不同,平时不可能大吃大喝,要节省粮食。在没有进行战争动员以前,士兵吃的都是定量伙食,能吃饱粮食就不错了,荤腥想都不要想,这不可能。 这和体育比赛完全不搭噶。 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如果交战双方有上万人参加,这就是著名战役,有深远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双方动员了几百人,找一个地,走个几里路,双方摆个阵型,拿着武器对冲。早上吃饱,中午到下午战斗就结束了。实际上这顿饱饭也要坚持一天时间。就说这走上几里路,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肚子又有点饿了。 古代行军,只能用走的。因为要保持队形,要始终维持军纪。而古代道路交通条件,硬化路面极少,道路狭窄,不能跑,所谓急行军也就是走得快点而已,不然要出事。 吃饱了走一走,和吃饱了立即开始剧烈运动,不是一回事。即便是骑兵,也只有在冲锋的时候,纵马狂奔。战马的爆发力强,但是体力并不是很好,一般情况下也只能走而不是跑。 古代记录吃饱喝足大败敌军,这是两件事。战役打响前,确实让士兵吃饱喝足了。大败敌军也确有其事。但并不是吃饱喝足就能大败敌军。没有这样的关联性。两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只能说出发前吃饱喝足了,会大幅提高士气,增加胜利的砝码。 难道说拿破仑在出发的时候没给法军士兵吃饱喝足?拿破仑自己就是当世名将,法军士兵的战斗力那也是非常厉害的。一顿饱饭管三天,真到18号的时候,这些法军士兵的肚子里还能胀鼓鼓的,浑身充满了能量,以至于应该休息一会儿? 我看这许多回答,你们真把战争和体育比赛来进行对比?就是那种有比赛规则,有裁判,有教练,违规停赛或者终身禁止参赛的体育比赛?上场控食,下场补充能量的体育比赛?如果 泳池内的水不是恒温的呢?没有空调?胶皮违规?吃兴奋剂了?推搡对方选手,裁判黑哨?三秒违例? 好歹看一下巴以战争,战争和体育比赛真不是一回事。 |
首先吃饭和打仗之间是有时间消化的,一般都说三更造饭五更拔营,既不会低血糖又不会胃下垂,《定军山》不也这么唱么: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黄老将军要是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把兵交,砍夏侯渊的时候容易岔着气。 作为饮食大国,我国《武经总要》反复教导要专挑对面没吃饭或者刚吃饭的时候打。 贼既众又且日久,伺其懈怠,或方食时,可急击也。 趁他刚开饭,抄起刀就干。 未食可击。 敌军或阵,日高未馈食,可击。 日暮道远,士众劳倦,饥未及食,解甲而息,可乘而虏。 多损。 吃也有讲究,譬如压缩干粮,平时可以泡馍,行军打仗就干噎——阵中一样要吃饭。 麋饼,用麋末作饼,投沸汤和为饼,厚一分。候冷,切作棋子,曝干,收贮。如在营寨内,以汤沃而食之;如路行及战阵中,干食之,味美不渴。 北宋李继隆抗击契丹那会儿,尹继伦带千把人巡逻,契丹大部队觉得就一巡逻队打他没意思,直奔李继隆。尹继伦觉得受到了藐视与侮辱,趁契丹人刚吃完饭的时候冲过去一顿王八拳大破契丹。 继伦因令军中秣马,侯夜,遣人持短兵,潜发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天未明,贼去大军四五里,方会饮食讫,将战,继隆列阵以待之,继伦出其不意,从其后急击,杀贼将一人号皮室。众遂惊乱。于越方食,失匕箸,为短兵中其臂,创伤,乘善马先遁。贼望见大将奔北,因大溃,自相蹂践死者无数,馀党皆引去。自是贼兵不敢窥边。 你瞧,打仗吃饭筷子掉了是要被记载下来的。 东汉廉范抗击匈奴那会儿,眼瞅对面人多,让大家凌晨起来吃早饭(蓐食),大清早儿人家匈奴正刷牙,廉范上去就是两耳光,那叫一个地道。 后汉廉范为云中太守,会兵寇大入塞,范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不敌,会日暮,令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然火。贼遥见火多,谓汉救兵至,待朝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击之,斩首数百级。贼自此不敢兵向云中。 唐朝马燧打田悦那会儿,也是让大家大半夜起来吃早饭,对面早茶还没泡好,咱这边宿便都排完了。 燧乃令诸军半夜皆食,先鸡鸣时击鼓吹角,潜傍洹水径趋魏州,令曰:闻贼至,则止为阵。又令百骑鸣鼓吹角,皆留于后,仍抱薪持火,待军毕发,止鼓角,匿其旁,伺悦毕渡,焚其桥。 前赵游子远平羌的时候,羌族小王子是个猛人,老游还是老办法,半夜吃早饭,清早来交战,一鼓而擒。 伊馀有骄色,子远侯其无备,夜分,誓众秣马蓐食;先晨,具甲扫垒而出;迟明,设覆而战。擒伊馀,尽俘其众。 有正例就有反例,东晋谢琰试图平孙恩时,大家都说先吃饭(误)以逸待劳,老谢不听,硬要搞“灭此朝食”,不吃饭就上阵,结果送了人头。 咸以宜持重严备,且设水军于南湖,分兵设伏以待之。琰不听。贼既至,尚未食,琰曰:“要当先灭此寇而后食也。”跨马而出。广武将军旦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而塘路窄狭,琰军鱼贯而前,贼于舰中傍射之,前后断绝,琰至千秋亭败绩。琰帐下都督张猛于后斫琰马,琰堕地,与二子肇、峻俱被害,宝亦死之。 李渊打宋老生那会儿也是,李二轻骑追击,老李说,咱还没吃饭呢,李二也是年轻,顾不上吃,挨了一箭,可见不吃早饭不利健康。 高祖曰:“兵疲未食,恐不可战。”甚欲停营。太宗曰:“机不可失,未破赵会食,岂得下营先食乎?”高祖乃与公子建成当东面,令太宗当南面。部分才定,老生出兵交战,左军遂败。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老生遂大败。 尉缭子等兵书还讲了打仗吃饭要按时按点,这里不再赘述,同志们春节期间也记得要按时吃饭、切莫暴饮暴食。 |
你看书不细,三国演义多处有详细解释。 从营地到战场,有好几小时路程,行军路上早就消化的差不多了。 你会花一两小时的通勤时间去健身? 营地和战场之间有缓冲区域,否则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士兵很难休息足够。 每个势力之间都会关注缓冲区域,安全区域的设置。不能一睁开就开干,那样没法打的。还要时长派岗哨轮班来巡查营地附近的区域,确保大家安全。 而大多数人去健身锻炼,最多也就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通常图的是越近越方便,睁开眼下个楼,门对面就是健身房。 超过两个小时以上通勤时间的,压根就没几个人能长期坚持,基本上是不会考虑的。 而营地与战场的通勤时间超出两小时则是古代战争的常规选择。 比如想趁敌方在熟睡中去袭击,暂定时间为凌晨两三点左右。 那么己方晚上十一点做饭,十二点之前吃完,路上至少两小时左右,毕竟身上还有批甲持械,还得保证悄悄摸摸的行军纪律,以免被对方岗哨发现,行军速度注定快不了,甚至还要专门安排作战计划派小分队清除对面岗哨。 比如吕蒙偷荆州,需要先伪装成路过的客商,解决烽火台的岗哨后才能继续行军。吕蒙的基地到荆州城,必然需要好几小时的行军时间。 从饱餐一顿到大决战之间的具体时间,有长有短,但绝不可能太短,不可能像你所说的吃完饭马上里能剧烈运动那种。 |
|
一更是戊时19:00~21:00; 二更是亥时21:00~23:00; 三更是子时23:00~01:00; 四更即丑时01:00~03:00; 五更是寅时03:00~05:00 |
|
一更=两个小时 造饭+吃饭+消化+做卫生+装备武器+部队集结,两小时之内完毕绰绰有余。 这么长的消化时间,够不够? 所以说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没有你们扯的那么复杂 |
都不要说古代了。 就说现代。 淮海战役期间,抓俘虏抓到最多的事炊事班长。 特么的还是馒头,还不是方便面。 炊事班班长扛着一筐馒头过去,能抓来带枪的一个排的国军。 |
|
|
|
有上面的方便面不知道可以抓多少俘虏。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缅北反电诈之战。 缅北冲突最后会以何种形式结束?461 赞同 · 80 评论回答 |
|
打了71天,缅军就投降了,有一个原因就是缅军吃喝不足。 吞吞敏饿了3天,才在佤邦吃了一顿饭,喝了点酒,敏昂莱就把6人关了起来,还要毙了吞吞敏。 缅北果敢之战中缅军有装备和工事优势却被全歼,为何有人却认为缅军指挥官吞吞敏准将表现不错?864 赞同 · 111 评论回答 缅军的工资一般是20万-25万缅币左右,按照牌价大约是800块钱一个月,黑市价则只有600块左右。 这特么的吃不饱饭的好不好。 同盟军的工资是1300块,扣掉伙食费,到手还有1000块钱,所以在缅北能吊打缅军。 |
这个问题是误解了两个古典战争的常识。 第一个是战争节奏。 第二是体力与食物。 |
|
先说古典战争节奏。 实际上,古代战争的节奏是非常慢的,一场战斗从准备到开始都会有很长时间。 因为是绝大部分都是近距离格斗,所以双方列阵到接战,都是很长时间。 军队准备事件更是漫长,所谓三更造饭,五更拔营,这个就是半夜开始准备吃饱喝足,凌晨收拾营帐准备出战。 真正进入作战区域至少都是上午10点以后了。 |
|
一场战斗,可能只有早晨吃的一顿饭,真正作战时侯其实早就消化的七七八八了。 战斗和吃饭时间间隔数小时大半天都是很常见的。 不是你想象中,说吃饭就吃了,然后吃了饭拿上武器就冲锋,差远了。 并且,冷兵器时代的战场节奏慢,最终也会导致可能战场上会消耗一整体,这一天是没什么机会吃饭的,所以开战前吃饱是必须的。 第二个是体力与食物。 在绝大部分时代,基层士兵大多是营养不良的,长时间战斗都很难支撑,那么大战以前吃好点,吃油点,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半天甚至一天的战斗。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一个短篇小说《一块牛排》中,描述一个大萧条时期的过气拳击手,有技巧有力量,就想赛前能吃一块牛排,结果没有,在拳台上最后缺少一点点力气击倒对手,击败对手。 |
|
实际上,战场上也是这样,长时间重体力运动下,高油高脂肪食物才能支撑足够的运动量。 |
要是冲个几百米几十几百个人对刀砍一顿那空点肚子好 要是几万人大兵团持续作战,伏击,奔袭,摆阵刚一口干粮还没下肚指挥命令就来了战前肯定巴不得敞开吃,肚子塞满。 |
有些人以为的: 古代军队——纪律严格,刑法酷烈,古法操练加上祖传种地庄稼把式,体能至少比现代科技兵强,各个膘不肥但体壮。 饷士卒——比平时吃的更多,吃到撑。 实际上的: 古代军队——不一定体壮,确实难有膘肥,吃的甚至可能没有自家将军胯下战马好,或许不至于没操练过,但是实际上基本没多少知道什么是军纪,庄稼把式倒是真的很有可能常练,年龄从十五六到五六十都有可能。有文字记录的军纪巅峰之一戚家军,下雨天一天队列不散,天下为之震惊。 (当然巅峰时代确实能找到会读书识字也当兵,平时也练块的,但是这需要人均小地主。) 饷士卒——不管平时拿多拿少,但是这次是真的是亮闪闪的金属货币摆在眼前,过年都不一定能吃到的荤腥有人有机会享用了(毕竟等会真的要去送死),就着酒精下去,内分泌系统紧急开工,血液循环加快,俗称上头, 相比之下吃不吃撑真是小事,什么工具都要加满燃料才能满负荷工作——何况能不能真加满还是两说…… |
我就问你玩过全战系列没有? 在全战当中进战场,两方的士兵战在一起,在游戏内你看看要赶多少路,其实 按箭的最大射程算就知道了,换算到现实,从肉眼发现敌军到一箭之地的接战这都起码半小时一小时出去了,在战前,收拾行装,列阵,动员,那时间又不会短了去,你还担心吃饭时间过近的问题? 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反倒要担心仗没打完就已经饿了。 |
拜西方古代战争片所赐,许多人以为古代战争就是两伙儿配备了管制刀具的流氓,嗷一嗓子冲上去完事儿。不管阵型摆的多好看统统都是样子货,真打起来立马解散变成群殴,每次都看得我直乐。 典型的比如《黑豹》,瓦坎达的老黑们居然摆出了罗马方阵,然后一下没打直接解体……什么玩意啊,哈哈。 实际上真实的古代战争,尤其是大规模会战,对队形的要求是极严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整理队形,然后队列之间互冲、互砍,以队列的强弱和兵种的克制来打乱对方阵型。一旦某一方阵型乱了,变成乱军,那么在另一方严整队形的压迫下必定退缩或者崩溃,战争也就演变成了追击战。而一到追击战阶段,战争的胜负就明晰了:混乱的士兵是打不过有组织的士兵的。 正如土匪打不过八路、流氓干不过警察。 其核心要旨是用队形互冲,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以有组织打无组织的优势并蔓延至全军以获取胜利,这和我军十大军事原则中的“集中优势兵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东方的旗鼓还是西方的鼓号,都是用来约束阵型、指挥阵型作战的。人越多,约束起来越麻烦,尤其是战争开始以后,进退、左右,很容易乱,很费力气、很耗时间,打一整天根本不稀奇。而西方古代战争片用一句话来形容就可以了:人海战术,除了个人武勇、哇哇叫,一无是处。 它们也不会别的。 再说深一点,西方人的战争理念就是粗糙的,包括俄军、美军都是。俄军一律精神原子弹,打急眼就失去理智猪突冲锋,美军一律力大砖飞子弹打光之前绝对不上,前者就嗷嗷冲,后者就咔咔炸,至于怎么组织、怎么协调,他们根本就不会。世界上只有中国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战术类的兵书,比如六韬、比如六军镜,比如当代的三三制,是真的研究从小规模群体怎么组织战斗一直到整个战役、战争的。实际上俄军、美军的战术水平是连日军都不如,基本上西方人的战术水平就是这样,他们的后人也完全不懂。 因为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几千年没断,一代代人不断迭代更新,所以战术水平极高。而西方历史在中世纪完全是黑暗的,识字的人都没有,当然留不下什么战争典籍,这就导致当代西方人战术积累只有五六百年,对战争的理解没有成体系、有传承的战术层面。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源头欧洲都是小国、城邦,也缺少大规模会战的应用场景,所以也对战术没那么渴求,一般就是流氓互冲或者阴谋背叛之类的就够了。 一直到拿破仑时代,才有真正的战争战术。而如果仔细观察拿破仑的战争战术,其实也是不如东方精密的。 当然,反过来说因为东方的战术水平高而产生了路径依赖,忽视了战争物质基础的迭代最后被力大砖飞砸一脸血,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正是因为西方人不懂而他们的文艺又太强,所以他们描述的古代战争误导了观众。 真实的古代战争,哪怕是西方的,将军和士兵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站着而不是抡起武器互砍,战斗时间也经常是一整天甚至连夜打,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战场环境里,将军、士兵没时间吃饭,甚至都没时间喝水。 要是不提前把饭吃饱,吃的带出午饭甚至晚饭的份儿,也许还没轮上打就饿瘫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战争描述中经常有“三更做饭、五更出击”的原因,不半夜把饭吃好、趁着天刚蒙蒙亮就把阵型摆好的话,战斗根本打不完,而且一旦拖到午时,天太热士兵体力消耗太大也不利于战斗。 别说古代战争了,就是现代战争也经常因为战事持续时间长而使得交战双方没时间吃饭喝水休息。敌人可不会给你吃饭喝水休息的时间,甚至会针对这一点加重你的消耗,你顶不住不管是饿瘫了、渴傻了还是困迷糊了,你都要输,你都要丢命。 为了不丢命,就得提前进行大量储备,在没有发明压缩食品以及烟草毒品等刺激性物品之前,古代人除了大量吃肉喝酒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蛋白质壮力、脂肪耐消耗、酒好喝可以比水多喝,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莫测不定的战场。 战争是典型的重体力劳动,而重体力劳动在无法保证按时就餐的情况下,个个都是大胖子,因为瘦子顶不住。 |
你以为的吃饱喝足: |
|
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实际上的吃饱喝足: |
|
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好吧正经回答一句:吃完饭整军列阵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再出发“走”着去战场,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如果士兵数量多一点,路程长一点,可能又该吃饭了...... 像那种“上菜,吃了我去杀敌”的临阵吃喝,基本都是千人往上级别的大将,别说小兵副将你都只能看着。 最后再说一句,吃饱≠吃撑。 你那句”至多再加上阵法“很让我无力吐槽,你大概把阵法与三国演义里“飞沙走石‘、”令人迷路“的玄幻仙阵跟实际战阵混淆了。 冷兵器胜败决定性因素就是阵法。 练兵第一件事就是“束伍”,束伍的目的就是为了组合阵法。 没有阵法,你就没办法约束士兵,不能约束士兵,你还怎么打“团战”,一对一混战么?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