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战场上有人装死吗?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战场上有人装死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装死逃生的成功率高吗?
步兵在战场上遭到骑兵冲击后装死是很正常的现象。
比如说1815年6月16日四臂村战斗,英军第69步兵团2营在列成方阵后又展开成横队,结果遭遇法军第8胸甲骑兵团冲击,尚未重新收拢成方阵就被击溃。


该地图引自Field所著Prelude to Waterloo Quatre Bras The French Perspective
不到一个月之后,“受害者”英军第69步兵团2营上尉连长乔治·巴洛(George Barlow)在巴黎给担任马德拉斯威廉堡总督的父亲老乔治·巴洛写过一封家书,信里是这么讲的:
战场上点缀着多个小丘和缓坡,到处长着黑麦和小麦,这些作物非常高,长到了五六英尺[1.8-2.2米]。在机动过程中,第69团突然发现它身处其中一座小丘底部,并且形成了非常稳妥的方阵。一位应当匿名的人士[1]下达命令,要求第69团展开成横队。命令刚下达没多久,一队强大的法国胸甲骑兵就像变魔术一样出现距离我们侧后方大约50码[约46米]远的地方。正如我此前所述,我们恰好位于一个四面都被平缓小丘从高处俯瞰的小洼地里,周围的高耸谷物导致我们无法看到距离稍远的一切。


巴特勒这幅28团在四臂村很著名,不过,33团和69团的惨败知名度似乎就低多了敌人充分利用了地形,出人意料地离开潜伏地点,从横队翼侧向我们冲来,这令我们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我们企图列成方阵,但由于胸甲骑兵距离我们太近,而且他们的攻击瞬息即至,我们就根本无法做到。转眼之前,他们就骑马冲过了我们仅有400人的小营。在随后的混乱中,一面军旗被夺走,另一面得以保存。我们有许多不幸的士兵被砍伤,但没什么人被俘,因为邻近的团从我们的例子中吸取了教训,迅速列成方阵,在胸甲骑兵来得及重整队形之前,他们一直保持着恐怖的火力,我们的英勇敌人大部分当场阵亡[古斯塔夫注:这显然属于夸张,第8胸甲骑兵团在四臂村并没有军官阵亡,阵亡士兵想必也不会太多]。


夜幕降临,法军全部退入附近树林,我们在战场上露营。
……
至于乔治[古斯塔夫注:这是当时常见的以第三人称称呼自己的书信写法],当他看到较量已经终结,抵抗已经结束,一些胸甲骑兵出现在他背后时,他沉着镇定地仆倒在地,让敌人从他侧边和上方通过。他从前就听说过这种花招,而且此时无法奔跑,也别无他法。他等了一会儿,然后迈开双腿全力朝着第42团的方阵跑去,因而得以获救。[2]
克莱顿在其《滑铁卢:决定欧洲命运的四天》里总结称:
乔治·巴洛上尉过去听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趴在地上装死,而他也这样做了,实际上这正是条令推荐的做法。被踩踏后,他成功地逃入了第四十二步兵团的方阵。在那里,巴洛抱怨说马匹会躲避地上尸体的传闻是不正确的。
书中还提到6月18日滑铁卢当天的又一个战例,源自英王德意志军团第5战列步兵营埃德蒙·惠特利(Edmund Wheatley)中尉的记载,当时该营又是在行进途中被法军胸甲骑兵(似乎是第9胸甲骑兵团)击溃:
惠特利仍困在环绕拉艾圣菜园的沟渠里:“恢复意识时,伴随着剧烈的头痛,我向上看去,发现自己正光着头躺在一个土沟内。翁普特达上校仰面躺在离我很近的位置,他张着嘴,头向后伸,喉咙上有一个洞。一个法国人的手交叉放在我的腿上。”惠特利完全陷入了茫然,“我非常困惑,以至于那时忘记自己正身处战场”。但是,当他在沟渠边缘窥视,看到一个法国营的背面时,一切又涌上了心头。他听到一个声音说“这里!这里!”,于是又躺了回去,屏住呼吸,假装死亡。“这是另一个人!”说着,一只手拉住了他的肩章,意识到法国人要将他翻过身去,洗劫他的钱包,惠特利猛然跃起。不过他突发眩晕,又倒在了泥里。法国人将他拎起来并吼道:“你要去哪,狗东西?”稍后,他们将他拖入了农场。


广告
汗青堂丛书038 滑铁卢 决定欧洲命运的四天 拿破仑 威
京东
¥59.00
去购买?


当然装死的时候要是遇上手欠的波兰枪骑兵,那就没好下场了
惠特利日记对此的记载很有意思,真的昏过去之后糊过骑兵,接下来醒过来装死,遇上没事找事的法军步行散兵,最后还是没辙:
[骑兵冲击过去后]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恢复知觉后,伴随着剧烈的头痛,我抬头看去,发现自己正光着头躺在一个土沟内。翁普特达上校仰面躺在离我很近的位置,他张着嘴,头向后伸,喉咙上有一个洞。一个法国人的手交叉放在我的腿上。
我当时太过糊涂,以至于不记得自己此刻还在战场上。我稍稍抬起头,向壕沟边缘望去,看到了一个法国团的背影,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今天所有的活动。突然,我分辨出一些声音,听到有个人说“这里!这里!”我像死了一样躺下来,屏住呼吸,装成是后脑勺中了一枪。这时某人喊道:“这是另一个!”。我的肩章被扯了一下,这说明他是受人指使的。我忽然想到,他会把我翻过来快速搜查我的口袋。于是,我起身跃上壕沟,但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我半躺在地上,那个家伙则把手伸进我衣领,咧嘴笑着说:“你要去哪,狗东西?”我求他让我捡起帽子,他就把我拖进了房子里。我发现拉艾圣内部已被完全摧毁,除了椽子和柱子什么都没剩下。铺着灰浆砖和稻草的地上到处都是德意志步兵和法兰西散兵的尸体。[3]参考^一说是荷兰王太子奥兰治亲王,一说是第69步兵团亨利·林赛(Henry Lindsay)少校。^Glover, Gareth. The Waterloo Archive: Volume IV: The British Sources: 4 (Kindle Locations 3060-3079). Frontline Books. Kindle Edition. ^Wheatley, E., Hibbert, C. (ed) , The Wheatley Diary. London: Longman, 1964, p. 70-71.
可以看下萨尔浒战后,朝鲜火铳兵李守良的供状。
……正月二十三日,自昌城往经略营下,移属杜总兵阵中。
(二月)二十九日,随总兵到一处,前有大江,水深没肩,艰难得渡。又过一江,即其上流,而水又深。
军半渡,贼自东边山谷间迎战。又一阵从后掩袭,首尾齐击。
汉兵收兵结阵,贼大噪薄之。汉兵亦呐喊齐放,贼中丸、中马者甚多。
方谓战酣,贼一大阵自山后下压,汉兵大败。
我等团聚一处,分队迭放。汉兵争来投入,皆祝手乞哀曰“活活人人”,充满前后,不得装药。又随而溃,争堕绝壁。
贼从山上乱下矢石,我军百余人及汉兵数千人皆死。贼四面合围,厮杀无余。
我军潜出石穴,仅自偷活。鸡鸣时,贼鸣角收军,屯结一处。
乘隙潜行积尸之中,三日始达沈阳。汉将及我国将官罔知去处,闻杜总兵仅得生还。
——《光海君日记》光海君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万历四十六年秋冬之季,在明朝的反复催促下,朝鲜集结万余人的兵力,配合明军征讨后金努尔哈赤。
朝鲜光海君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怠慢,让明朝很不高兴。所以到了万历四十七年正月,经略杨镐要求朝鲜军主帅姜弘立将本部兵马一分为二,将朝鲜军的一半兵力调往沈阳,归明军统帅部指挥。
姜弘立通过与光海君反复商榷,最后只派出400名炮手(火铳兵)前往沈阳,以此搪塞杨镐。
二月末,萨尔浒之战开战。这400名炮手加入西路军,由杜松指挥。在随后进攻苏子河口界凡山吉林崖的战斗中,杜松就把朝鲜兵当炮灰用,让他们打头阵,渡苏子河、仰攻吉林崖。
这些朝鲜兵战死320余名,逃回70余名。在这些生还者当中,有一个叫李守良的火铳手,他就是通过躲在尸体堆下装死,在三天后逃回沈阳。在沈阳,他见到正在明军统帅部活动的朝鲜问安使。李守良向问安使讲述自己亲历的战斗过程,问安使随后又报告给朝鲜光海君,最终收录到朝鲜史料《光海君日记》当中。
我们来具体看下这段资料当中,有关战场地理地形、战斗过程的详细信息。
1、(二月)二十九日,随总兵到一处,前有大江,水深没肩,艰难得渡。又过一江,即其上流,而水又深。
李守良说他渡过了两条江河,很显然,这就是浑河与苏子河。
作为征剿主力,杜松带兵出抚顺关,沿石门岭南麓、浑河北岸东进,当晚扎营于洼浑沐(斡珲鄂谟);次日从洼浑沐出发,渡过浑河;沿浑河南岸东进,抵达萨尔浒山,发现苏子河对岸界凡山上又后金人员正在活动(抢修界凡城的民夫),随即下令渡苏子河,进攻吉林崖。
2、军半渡,贼自东边山谷间迎战。又一阵从后掩袭,首尾齐击。
作为炮灰兵,这400朝鲜火铳手被杜松首先派去打头阵。所以李守良最早渡过苏子河。
当明军后续部队还在渡河时。潜伏在东侧苏子河大甩湾河谷内(下图中红圈处),由代善率领的后金主力,看准时机,从河谷内出击,对明军发起冲锋。随后努尔哈赤带领第二批支援主力,也从河谷内发起冲锋。正在渡河的明军就被一截为二了。
3、方谓战酣,贼一大阵自山后下压,汉兵大败。
这个”山后“的”山“,我认为是指苏子河西岸的萨尔浒山。
后金军对明军发起冲锋后,渡河的明军就被一截为二。尚未渡河的明军退回萨尔浒山,在山上仓促结阵防御。
努尔哈赤首先攻破苏子河西岸的萨尔浒山,击溃未渡河的明军,然后再自西向东,与苏子河东岸的后金军配合,包围了已经渡河,仰攻吉林崖的杜松(也包括李守良的朝鲜兵)
4、
贼从山上乱下矢石,我军百余人及汉兵数千人皆死。贼四面合围,厮杀无余。
苏子河东岸,有代善指挥的两红旗河与部分镶蓝旗兵;苏子河西岸,刚击溃萨尔浒山的努尔哈赤,带着左翼四旗和整黄旗,自西向东进攻;东边的界凡山顶,修城的后金民夫往下扔滚木擂石头。
杜松和朝鲜兵实际就被包围了,所以李守良说”贼四面合围“。
5、
我军潜出石穴,仅自偷活。鸡鸣时,贼鸣角收军,屯结一处。
西路战斗持续到天黑,击杀杜松后,当天晚上到次日凌晨,后金简单得进行战场清点工作,因为已经得知还有马林的北路军正在赶来,必须集中兵力,赶往北方的尚间崖迎战。所以后金不能慢条斯理地清扫战场。战场上遗留着大量尸体。
再加上天又黑了,所以因此李守良藏在石穴中,在后金仓促清扫战场时没又被发现。
6、
乘隙潜行积尸之中,三日始达沈阳。汉将及我国将官罔知去处,闻杜总兵仅得生还。
战场地空间较大,再加上最后明军被包围后溃败,建制被打散了,战局极为混乱,作为一个最早渡过苏子河地普通朝鲜兵,他只能陈述他在苏子河东岸、吉林崖下发生的情况。回到沈阳时,他也不知道杜松的生死,还误以为杜松也逃回来了。
在西路军中,原本还有龚念遂的车营。之前杜松因为急于赶路,没有等龚念遂。当杜松在界凡山下被击败后,龚念遂和车营还在洼浑木。第二天清晨,皇太极沿浑河西进,在洼浑木击败了龚念遂。
因皇太极之后也急于赶往北边的尚间崖战场去对抗马琳,所以没有清点洼浑木战场。
后金“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必须赶时间,应对从四个方向进剿的四路明军,即没有富裕时间、也没有多余兵力清点战场。这样一来,在萨尔浒山、界凡山吉林崖和洼浑木三处战场,都遗留着大量尸体。
所以李守良可以靠装死,藏在尸堆底下,用三天时间逃回沈阳。


男的踩裆,女的踩胸。
我爸说他当兵时,老兵告诉他打扫战场时检查有没有装死的人的窍门。
装死先练好铁裆功
补充:这事是小时候听我爸讲的,细节记不清了。看了知友回复,我推测这种验尸方法是为抓俘虏,所以没有直接补枪或者插刺刀。
家里长辈就是装死活过来的。跟队伍打散了,被鬼子围住了。老乡说,你是八路军的文化人,这么死了怪可惜的。这么着吧,你躺下装死,我们往你身上拖俩死尸,不行的话,待会儿我们往你身上倒,多流点血,混过去就行了。
长辈只要能动时候每年都去那个村子边的树林磕仨头
1948年7月16日,中原野战军的王近山指挥六纵攻克襄阳城,在设立于杨家祠堂的国军司令部里活捉了十五绥靖区副司令郭勋祺,唯独不见了司令官康泽。二营指导员要炳仁、通信员高怀礼、五班班长马维铭等带着康泽的副官傅起戎一个个翻看司令部及周边的尸体,最后捉住了躲在尸体堆里的康泽。
如果装死管用,还说什么躺枪……
问:战场上有人装死吗?
答:可能有 我没有见过。冲锋时3-4个人一个小组,都互相关怀 互相照管,战场上每一寸土地,都不安全,趴下装死不一定活着,冲锋不一定死。何必去装死呢。
《雪白血红》有一小节 作者采访幸存者 说起某次夜战极为惨烈 我军冲进去的连队基本打光了 最后只剩几个人 这时主角喊了一声还有人没 忽拉一下子地底下钻出好几个 大家都心中雪亮 只是不好意思当面揭破而已
============================
找到了。第21章“红雪”节选:
黄达宣老人说,1946年9月,独立旅1团攻打哈尔套。从偷袭未成就强攻。2连没冲进去倒下一片,1连冲进去了,占领一座大庙。敌人反冲击,你来我往打到下半夜,连长和两个排长都牺牲了。脚下都是尸体,黑灯瞎火也不知还剩多少人。墙外就是敌人。他一遍遍小声召集队伍:1连的都出来!1连的都出来!数了数,站到他身边的是7个人。打完仗再清点时,是18个。
(事后,当事人并没有去清点站出来的7个人都是谁,打完以后又出来的又都是谁,打仗总有胆怯的,追下去恐怕生变)
太爷爷是张大帅时期的奉军小兵。听老一辈讲当时太爷爷当兵时候一到冲锋的时候就躺到地上装死,等到快差不多了爬起来。战友来啦,就回去;老段的人来了,就加入直系。大不了等到下次打仗再跑过来。那个时期当兵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反正去哪只部队都给粮响,都是中国人打那么认真干嘛。
谢邀
有的。
我乡下有个远房的大伯,在朝鲜战场,就是装死逃过。
当年的他是机枪连的,守一个桥,所有人都打死了,他也受伤了,敌人马上上来。他就拉了两个战友的尸体,自己藏在下面。
后来我方增援到,再次清理战场把他救下,成了战斗英雄。
他还犯过一个事,缴获一美军军官的手表,据说是尸体上摘下来的,没有交公,然后凌晨的时候闹铃响了,然后就被发现,被处分了。
这位大伯90年代还在。
并没有传说中那种给子孙辈讲自己在战场的英雄事迹,而是终日穿个军大衣蜷缩在墙角,嘟嘟囔囔的,有时候自己哭,也不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只生了一个儿子。
所有人都说他是被子弹打坏了脑子。
其实不是。
战场上再英勇的英雄们都会有应激障碍,他们受到太多刺激,离开战场之后,没有进行心理干预,而且当时的环境下如果说自己有心理创伤是很不可思议甚至配不上英雄称号的。
所以他一个人面对这些战后创伤很多年。
不知道他的脑海里是否会经常呈现身边的人依次呼喊或者挣扎倒地的情景。
希望我们都不要经历战争。
————\12月8日补充————
看到评论里有同学提到应激反应障碍,感谢你们!
应激障碍的全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免费文献做一些了解。
有人将其归结为精神病或者神经病,是极端不负责任且带有歧视的做法。就像多年前有人把抑郁症也归结为神经病一样。
强调一下,任何人都可能得这种“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包括但不限于:亲人出车祸你在现场,亲人去世或者伤残,你就在身边爱莫能助;地震火灾你的好友或者孩子在你身边、眼前倒下,痛苦挣扎;被强暴(包括是未遂和中止)再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或者环境中感受会更深痛;对于战士,你的朋友亲属兄弟就在你身边被炸弹击中,在你的呼喊中倒下;对于男生,你深爱的女人被当着你的面强暴致死或伤残,你在现场爱莫能助;对于医生,你的亲人或者投入极大精力也很有信心拯救的人在你的瞬间的无能为力下死亡或者伤残…
当“你”这个主角成为现场唯一的一个有责任拯救他人,改变格局的人;当这件事情发生极其突然让你前一分钟还吃着火锅唱着歌下一分钟就是生离死别和断肢残骸;当事情发展惨烈且突然,你只有几秒或者几分钟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理性思考,没有机会去改变;当你在现场或者事后觉得,之前你只要调整出2厘米的误差,改变3秒的反应就可以改变一切……以上情况符合一条或者多条,…这个应激反应障碍的产生概率会极大,感受也会更惨烈。
你会瞬间,不带任何理性和任何其他可能的被带入绝望里,这种绝望的场景会随时随地被激发,那一刻,那几秒的惨烈会随时反复在你的脑海里眼前播放。
你会成为惊弓之鸟,会杯弓蛇影。然后你随时被那种恐惧、绝望?内疚、强烈的自责等感觉击打一遍。
轻一点的,在小巷子里被抢劫过的女人会害怕小巷以及有小巷场景的通道,见到想到就会紧张浑身发冷几欲逃跑。
重一点的,战场上回来的战士完全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无法交流,他的耳边时刻播放着那子弹或者炸弹爆裂的场景,那个把他瞬间推进绝望和无敌自责的镜头,比如战友头颅爆裂眼睛却盯着他看的镜头反复反复反复随时可能播放。
他无法控制自己。
甚至脏掉的足球,鲜肉,类似血浆的番茄酱,某个土堆,某个钢管,都会瞬间把他带回那个场景里,那个场景里的自己绝望恐惧又爱莫能助……
所以,对于军队和军人,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同样,对于那些经历了“恐怖瞬间”的人,无论是被强暴或者差点被强暴的女人,还是亲眼见到自己孩子坠落山崖或者栏杆导致伤残和死亡的父亲母亲,或者是经历车祸现场眼见亲人瞬间离去,尤其是离去的那一秒对方的眼睛盯着自己…所有有恐怖遭遇的人…都主要很专业的、耐心的、感同身受的、推己及人的心理干预…
对于那些被强暴的女人,千万不要说那种不痛不痒的类似“起码你还活着”这种屁话;对于差点被强暴的女人也万万不能用“没什么事”来劝慰她。是否有事是否能走出,需要她发自内心的感受,认知的重建,心理疗愈的完成,那些片汤话只会招来厌烦和不信任,真的关爱和抚慰需要感同身受,需要把这件事情真的当个事情去抚慰去疗愈去关爱,去领导去带领去牵引…
同样对于从战场回来的战士,那些类似“国家不会忘记你”的话还是先留着过年慰问的时候用。西方国家有很多老兵互助会,比外人有用,因为…起码有人能感同身受。
有的人可以自我疗愈;有的人可以长期忍受,有的人可以自我麻痹,有的战士最终宁愿重返战场…大部分时候,最亲密的人的感同身受的分担宽容抚慰和疗愈…效果会更好一些。
当然如果没有亲密的人,那就要选择职业专业的心理医生。
如果最亲密的人无法给予抚慰和疗愈…你,很可能…在TA那边不再亲密;TA也可能因此不再信任和依恋你。
现成的例子:廖耀湘和邱清泉。
南京保卫战崩盘后,两人都裹在乱军中被日军屠杀,都通过装死逃出生天。严格意义上说,两人都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日军屠杀后,还检查尸体,看到没死透的就用刺刀补一下。廖耀湘就在这个过程中挨了一刺刀。
两人脱险后回部队继续打仗,廖耀湘还好。邱清泉有严重的PTSD:邱清泉当兵前是英语老师,经过这件事,成了邱疯子。台湾清泉岗空军基地,就是纪念他的。
邱清泉是上海大学校友。上学期间,一边在中学教英语,一边上大学。然后去黄埔读军校,34年升少将后,才到考取德国留学机会的。
那个救亡年代,大学生投身军旅的不少:张灵甫是北大历史系的,孙立人是清华土木系和普渡大学的,还在美国做过土木工程师。
根据家里参加对越反击战前辈诉说,当时他们连担任某目标阵地攻击任务,前辈任副连长,冲锋几次被对方火力所阻,指导员亲自带队冲击,结果冲了没几步就倒在地上,众军官及士兵皆以为指导员中弹,几名士兵拼命把指导员背了下来,此次冲锋也因此终止。结果背下来一看,丫根本没事!原来是打算装死!被几名军官暴打一顿,全连极其鄙视。当然后来他们还是攻克了预定阵地。经连部商定,事情不上报,指导员自行退伍,因为部队荣誉感极强,出这种事可是丢大人的,严重影响各级领导考核。也算是救了指导员,按当时规定,这种情况本应当场处决,而且不准用枪,用刀子杀!于是连长向营长汇报了事情原委(私下说的,没走组织程序,因为连指导员提前退伍不可能想走就走啊),营长也极为愤怒,但考虑到集体荣誉,也就找了个借口报告上级,让该指导员提前退伍了。
PS:该连其他军官后来多有干到团职的,转业也多有经商成功者,该指导员出身农村,提前退伍后没有干部身份,过得很不好,一次来找前辈帮忙,前辈叫他吃了一顿饭就打发走了——战场装死者,受尽战友鄙视,可见一斑。
在我自己看来,无论装死最终是否活了下来,在国家、民族需要我等拼命努力乃至献出生命的时刻,装死者都已输掉了大义,以后哪怕活着,也只能说是苟且偷生。对这种人,我个人内心表示极端的鄙视和反感。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冲上去,哪怕面对的是一死,也绝不后退半步。
PS:写了这个答案以后,没想到有得到这么多赞同和反对,也没想到看到有人评价我是键盘侠。对此,我只做一次回答:大约2009年年底还是2010年年初时,兵团某化工厂某车间发生氯气泄露事故,我作为党员主动要求加入抢险队,在车间抢险过程中左手手腕受伤,上呼吸道因吸入氯气而发生感染。至今左手提不动重物,左手腕旋转时会感到疼。嗅觉基本丧失,闻不出味道。
我至今也不后悔。因为没有我们阻止事故蔓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将会是非常巨大的。
在抢险过程中面对多么危险的情景我也没有后退一步,我的同袍也没有。
不用说我们被洗脑,我也受过大学教育,抢险队伍中我的同袍不乏重点毕业生,也不缺少聪明人、独立思考甚至持不同异见人士,可我们都选择了挺身而出。
险情排除后,没有掌声,没有鲜花,也没有领导慰问,甚至我的医疗费都是自己掏的钱,可我并不后悔,也没有听见任何一个同袍说他后悔。因为,我的一位同袍说了:“不需别人敬佩的眼光,也不需奖励和提拔,我们用行动为自己谱写了赞歌,我们完美的是自己的人生。”
一年以后,我们大都各奔东西,我也回到了内地,继续着平凡的生活。我们几乎都将这段往事深埋在心底,不愿向人提起。时光流逝,白驹过隙,社会在变,我们也都裹挟在社会的潮流中随波逐流。可我觉得,没有人会忘记这件事,也没有人会后悔当时的决定。
我永远记得那个清冷的早晨。
“武警同志们上去了,可是还不够!他们需要懂工艺的人员!他们需要懂工艺的!你们有没有人愿意去?”
然后,我和我的同袍们站了出来。
——不写了,哭了,愿抢险中牺牲的同袍天堂安好,愿受伤的同袍生活幸福。
2014年1月23日。
讲述一个我爷爷一次立功的经历吧:
辽沈战役中某次战斗(爷爷年岁已高,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请见谅):
爷爷所在部队攻占敌军某炮兵阵地,有几门炮,散落的炮弹,还有一些国民党士兵的尸体,战况紧急,仅留了几个包括我爷爷在内的士兵守炮兵阵地.剩下的部队继续追击.前方的枪炮声越来越密集,我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眼见战友一个一个倒下.我爷爷很着急,和几个战友调转炮口,粗略的指向敌军方向.我爷爷和战友们当时是半文盲,根本不知道怎么开炮,操作不当,差点炸膛.这时候,我爷爷发敌军尸体堆里好像有点抖动,"诈尸了",于是和几个战友拿着枪对尸体堆大吼:出来!.于是乎,发现四五个国民党兵从死尸堆里爬了出来,原来他们是装死,想趁乱逃跑.他们看着我爷爷和战友们不会开炮,没忍住笑.
才暴露了.我爷爷拿枪指着他们命令朝敌军阵地开炮.几发炮弹落到敌军阵地,我军部队后来赶上.终于成功攻占阵地.我爷爷和他几个战友们也因此立了一大功.
一些没上过战场的人,总是会有一些愚蠢的想法,比如,用尸体掩盖装死。
战争不是电脑游戏,死了再弄一条命。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从冷兵器时代打到现代化的战争,你能想到一些“小机灵”,前人早就想到了。
商鞅变法,大家都知道,其中有一个“军功爵位制”,鼓励战场杀敌,杀的敌人越多,能得到的爵位越高,奖励越多,地位越高。
那么,怎么计算你杀了多少人?这可不是电脑游戏,旁边有数据供你参考。商鞅的办法是“数人头”。
战场上,每杀一个敌人,都要把他的头砍下来,当做将来领赏的依据,一场大仗打下来,最后一个阶段不是坐下来休息,而是去战场上砍人头,只要是敌人,管你是死是活,统统把头砍下。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你有“装死”的可能吗?
战争的残酷性,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根据很多老兵的回忆,战斗一旦打响,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的负伤,倒下,你就不会有退缩的想法,而是拿起武器,向前冲锋,狠狠的“突突”了狗崽子们。
无论是现代化的战争,还是古代的冷兵器战争,都不可能给你“装死”的机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四大原因,决定了没有“装死”的可能
第一,装死会害死战友。
战争,是一个技术活,不是拿着枪就往前瞎冲,无论是冲锋,侦察,偷袭,都有一定的战术,其中,“战斗小组”是一个最基本的作战单位。
在我军中,三三制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战术组合。
以3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呈三角形队形前进,其中2人在前,1人在后,进攻,掩护,支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后面的一个人,一般是组长,副班长,班长,承担指挥任务。
每3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同样呈三角形队形前进,单兵之间的距离通常保持在6-8米,班长负责指挥整个班级的战斗。
每3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一个“战斗群”就可以覆盖800米宽的一个战场,队友之间通过手势,口语,军号,无线电来传达战斗指令。
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战时期,在朝鲜战场上被广泛运用,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后来还入选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
但是,说起这个战术的发明,却满眼都是泪。当年我们火力配置不行,很多时候需要战士们去冲锋,夺取敌人的阵地,但是,敌人一梭子子弹打过来,或者一排炮弹落下来,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为了避免这种伤亡,就不能集中冲锋,而要分散兵力,但是,这种分散,不能是漫无目的的分散,而是在分散中产生战斗力,于是,三三制就应运而生了。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战斗位置”,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在战场上,战友之间的命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个战斗小组中,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圆满的完成人物,才能平安的从战场上走下来。
如果一个人突然“装死”,那么很有可能拖累战友,甚至会造成战友的牺牲。
第二,炮弹会要了你的命
现代战争中,炮兵是个宝贝疙瘩,打平安县城,是二营长的一枚意大利炮,解决了战斗,如果没有这枚炮,李云龙会有更大的伤亡。
电影《金刚川》中,我军抢修大桥,被美军的轰炸机和大炮接连破坏,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示上级,动用了“喀秋莎”火箭炮,一轮炮弹打过去,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瞬间就被夷为平地。
曾经参加过入朝作战的老兵谭秉云回忆:
朝鲜这场仗打成这样,还得感谢苏联大老哥,如果不是他们送来喀秋莎火箭炮,结果还真难说。那东西,厉害得不得了,连美国人都没有。一阵齐射打过去,对面山头基本没有了。
看见没有,一轮炮弹打下来,“对面山头”都没了,你还想“装死”,恐怕装着装着就真死了。
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争夺3.7平方公里的阵地,美军在我军阵地上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落下来,5天后,还是我们的喀秋莎出场,24门炮弹齐发,一排排红尾巴飞向美军阵地,整个山头都削平了。
因此,在现代化的炮弹之下,战场上是不会允许有漏网之鱼的。
第三,打扫战场,是必修课。
很多人对战争的了解,都来源于影视剧,但是,影视剧只会给你拍热血的冲锋镜头,而不会拍战后的“战场打扫”。
一场战斗打下来,无论是敌我双方,都会有很多人死亡,负伤,有很多的辎重,物资,武器被遗弃,对于胜利一方来说,我们不仅要收缴敌人留下的武器,物资,更重要是要清理战场,看看有没有还活着的战友,有没有没打死的敌人。
已经牺牲的战友,要把尸体掩埋,立碑,以便将来能找得到,对于负伤的战友,要及时送到后方医院医治,对于敌人,为了防止有人没死绝,往往会再补上一刀。
如果你想装死,那就要承受这一刀。但是,估计这一刀下去,你离死也不远了。
在“装死”这方面,日本人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不过,他们不是怕死,而是为了偷袭,主动隐藏在尸体里,就等着打扫战场的人过来,进行偷袭。
据《二战全景纪实》一书记载,中途岛战役后,日本人发现自己的实力和美国并严重不对等,就想到了“装死”偷袭的办法,一开始,日本这一招很管用,很多美国大兵都死在了打扫战场这个环节。
甚至,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个将军“巴克纳”,就是在前线视察的时候,被一个装死的日本兵给炸死的。
从此以后,美国人只要和日本人交战,战后打扫战场都非常谨慎,不管死活,一律用刺刀补一刀,根本不给你装死的机会。
第四,装死被发现,视为逃兵,要受严格惩罚
要说人在战场上不怕死,那是假的,尤其是一些新兵,怕死是正常的。
以前的一些军阀部队,存在强制征兵的现象,队伍中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根本就妤愿意参军打仗,这样的人,在战斗中最容易逃跑,装死。
为了防止有人后退,一些军队中就出现了“督战队”这样一个组织,他们手拿机枪,在后面监视,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溃逃,是有权直接开枪的。
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的88师负责守卫中华门,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居然直接带着人向下关撤退,遇到36师宋希濂的督战队,被机枪顶着,又给顶了回去。
另外,前方士兵在冲锋的时候,后面的指挥员是不断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场的,一旦被指挥员发现,那就会被视为逃兵,轻则送上军事法庭,重则当场就给你枪毙了。
所以说,军人,永远没有任何撤退可言,只要没有接到命令,就要守好自己的战斗位置,要永远相信自己的战友,除非自己负伤或者牺牲。
真实战场上,“装死”失败案例
说两个真实的案例吧,都是装死失败的典型。
第一个,是在朝鲜战场上。
1951年,我军447团奉命到水原城去接收物资,没想到半路上遭到美军轰炸,为了摸清水原城里的具体情况,团长张振山命令3营副营长戴汝吉,带领一个侦察队,先混进城里抓个舌头。
戴汝吉带着200多人趁夜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水原城下,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水原城有不少岗哨,还有美军坦克,吉普车,根本就不是情报中所说的空城。
为了摸清情况,戴汝吉将200多人分成3个小组,分别从南门,北门进行攻击。戴汝吉带着一部分人从北门攻击,美军发现情况后立马反击,坦克也开动了起来,我军一个战士跳上坦克,企图把手榴弹扔进去,但是被坦克给甩了下去。
趁着这个机会,戴汝吉带着一部分人冲进了城内,他清点了一下人数,只有18个人。
戴汝吉发现城里有一栋大楼灯火通明,就决定攻击这个大楼,在攻击大楼的时候,有个叫吴亮的战士,发现地上有一个美国大兵,出于谨慎考虑,他上去翻动了一下,那个美国大兵还在装死。
战斗紧张,吴亮来不及多想,果断的在这个美国大兵脑袋上补了一枪。
这一仗,我军18个勇士,端掉了美军一个宪兵指挥所,大乱了敌人的计划部署,为后面大部队的行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个,是在抗战时期。
1938年,八路军115师下属的一个二连,接到了上级的一个命令,让他们去伏击从太原开出来的一批日军。
这批日军因为有汽车,跑的比较快,如果要想伏击他们,就必须要赶在他们前面。二连的100多位战死,发挥了我军神勇的行军速度,愣是用双腿跑赢了汽车,赶在日军前面设下了伏击圈。
因为我军占据优势,战斗打响后,日军很快被消灭,然后就是要打扫战场了,毕竟日军的三八大盖还是很吸引人的。
但是,二连的同志们也没有大意,他们在进入日军战场之前,扔了一轮手榴弹过去,没想到,还真有不少装死的日军,在手榴弹的关照下,全部都死绝了。
幸亏当时二连的同志们机警,才没有中了日军的“装死圈套”。
因“装死”,侥幸活下来的案例
当然,也有一些人装死,侥幸的活下来了,当时,这仅仅是极个别情况,而且,他们都是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不是正面战场上。
说两个活下来的案例吧。
第一个,是苏联的一个女狙击手。
二战中,苏联有个女狙击手,叫帕夫里琴科,有一天他执行任务,隐藏在一颗大树之上,他的对面是一名德国狙击手。
很不幸,他被发现了,对面两个子弹呼啸而来,一般来说,被狙击手锁定的,基本没有生还,但是,德国狙击手失手了,子弹没有打中。
但是,苏联女狙击手很配合的装死,让对面的德国狙击手以为得手了,暴露了目标,苏联女狙击手趁机反击,一枪爆头。
当然,这是特种作战,和普通作战还是有区别的,苏联女狙击手装死,并不是真的怕死,而是一种战术性装死。
第二个,是美国的一个伞兵。
二战中,美国对德国的一次战斗中,伞兵约翰·斯蒂尔被派上战场,当他们跳山后,就遭到了子弹的无情招呼,他很幸运,落到了一个教堂上面。
当时下面都是德国士兵,子弹乱飞,他只好摊开双手,假装死了。由于他在教堂的顶部,战斗紧张,没有人上去清理,因此,他躲过了一劫。
等战斗结束后,有人发现上面有“尸体”,派人上去清理,才活捉了一个美国伞兵。约翰·斯蒂尔被当成俘虏关到了监狱。但是,很快他就找机会逃跑了,并重新投入到战斗中,
他向所有人隐瞒了他的被捕经历,一直到他年老。有一个记者,想要写这面的著作,找到了当年的一些老兵,才勾起了约翰·斯蒂尔的回忆,他才讲述了他这一段传奇的故事。
现在,德国的那个教堂上,还挂着一个假人,就是模仿当年约翰·斯蒂尔装死的样子。
这个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如果他不是在教堂的顶部,也许,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所以说,在战场上,用尸体掩盖装死,是一个非常愚蠢的想法,他不仅不能让你活命,反而会让你死的更快。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武器,与战友一起前进,前进,再前进,没有任何退路可言。相信战友,保护战友,就是保护你自己!
仅仅是自己的想法蛤。
躺下了之后要考虑到要面临机枪扫射,炮弹,坦克碾压等一系列危险,还有战斗结束后有个叫清扫战场的活动,敌人看到囫囵个儿的很可能习惯性的捅两刀,补两枪。
所以综合考虑冲出去死比躺倒等死的感受好些。




这个问题等同于"工作中有人偷懒吗?"
肯定有啊。
还有,题主并没有指明时代与战场类型,因此考虑古代战场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
首先,几千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大大小小的数十万场战争战役战斗我不信没有一个人想用装死的方法逃避战斗。
逃生成功率高吗?
个人猜测古代冷兵器时代和丛林地区用装死方式可以有较高的逃生成功率(只是脱离战斗而已)
毕竟箭矢覆盖和枪炮覆盖的威力完全不相匹配。箭头这玩意你把战友的尸体盖身上就没什么大碍,但是迫击炮嘛就→_→
至于有答案提到的补刀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记得在某部记录片里看到过,为了防止有人装死或者敌方没有死透,军队会补上一刀来彻底杀死对方,因此应该是会有人装死的
这个问题有些笼统,需要分时代来说:
PS:以下说的都是步卒啊,一个骑兵或者坦克兵在马上或者坦克里面装死也太奇葩了点。
1、古战场
那时的战场组成对垒为战阵,厮杀混战为战斗小组。先说战阵,防守战阵时每人持盾阻箭雨。大家不要以为盾牌是给自己撑的,盾牌垒的几乎都是密不透风的,所以你的盾牌是为身后的袍泽撑起来的。装死一个人不要紧,你这不是直接让背后的兄弟变刺猬么?后面兄弟除了拿长矛爆你菊花应该不会有别的选择了。然后是进攻,这装死更逗了,两边不说几万人,就算几十上百人整齐的奔跑,然后与对面轰然对撞开始厮杀。这时候就算大腿被捅了个对穿也要死撑着站着啊!没战斗力可能还能苟活,躺地上不等于被一群奔腾的非洲犀牛来回碾压吗。最后说混战厮杀,几乎每个成熟的军事组织都有自己的最小战斗单元,(现代是一个班,古代忘了是多少人了,望补充)在这个战斗单元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有人执长矛,有人执弓弩,有人执刀盾。每一个战斗单元内的人丧失战斗能力后都会对这个战斗单元的战斗力造成极大的影响,故会有预备队,随时补上。想象一下,在战场上,其他数个跟你一起的组员的注视下大吼一下然后颓然倒下……最好的结果是袍泽们尴尬的说:兄弟,别闹了……稍微差一点点的结果就是督战队的手起刀落。自己想想结果吧,古战场除非溃败,否则装死约等于自杀。当然,战斗溃败以后打扫战场什么意思大家都懂吧,无论死活都是补上一刀的,躲过去的概率几乎等于中500W的双色球。
2、近代战场
还是说中国的吧,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游击战不说了啊,我真不懂。
OK,这时候已经不像古代时需要组成战阵密集前进了,那是炮弹和机枪的靶子。但是这个阶段是要靠步兵占领来取得战斗胜利的(貌似直到现在依旧是)。所以,还是要冲锋。所以就出现了电视剧上经典镜头,冲锋号一响,然后大家猫腰提枪向前冲。但是,问题来了,这不依旧是机枪的靶子么?真相我也是之前在知乎上看的,出处忘了,(望补充)这部分冲锋的士兵分为两到多个组,假设为ABC三个组。A组第一个冲锋,然后冲一段距离(假定50米)就全体卧倒掩护,然后B组开始冲锋,冲60米然后卧倒掩护,然后是C组,冲70米卧倒。在家下来就是轮流冲100米卧倒,到靠近敌方阵地的时候,冲锋逐渐变短,直到冲入敌方阵地。那么这就方便讨论了,装死简单,但是隔个半分钟就会有一群身后的兄弟冲过来在你身边卧倒,而且他们有两轮的时间来观察前组留下的伤员。到底要装多像才能这么镇定还栩栩如死的躲过大家的检查呢?这已经是化妆学和表演学的范畴了……
然后就是守阵地,这个更简单,都在战壕里,无论谁倒下都会被医务员第一时间拖走医治,嗯,这还是化妆学和表演学的范畴了。
3、现代战场
别逗了兄弟,在这个可能战斗结束连敌人脸都没见过的时代,拿什么来装死啊,被西北风噎死么?就算就算真运气好中了一枪,是立马倒地装死还是大叫医生呢?
我的姥爷就是装死侥幸活下来的。
以下故事我儿时听姥姥和母亲讲的,绝无编造。
当时的河南正处于大饥荒,姥爷又去当兵打仗,姥姥只能带着十三岁和九岁的大舅二舅到处逃荒。这次大饥荒的严重程度,在电影《一九四二》里可见一斑。这是当时背景。
姥爷是国民党军,至于哪个部队我母亲也许是忘记了。当时的国军装备优良,将领也出色,但绝不是电视剧里那样杀鬼子如屠猪狗。先不说装备,日军的军事素质在当时是可以完爆国军的。所以,在一场我军有着数量优势的战役中,我姥爷的师全军覆没。战斗结束,尸体遍布,远处偶儿几声枪响,那是鬼子在打扫。只要尸首看着还完整,就往头上补一枪。我姥爷就躺在几具尸首间装死,手、腿和背部都受了伤。渐渐的,枪声离他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鬼子的对话。我姥爷他悄悄的把旁边尸体身上的手榴弹取下,握在手里。当时他心里并没有想的多么悲壮,说些什么要死也拉几个垫背的话,他只是想“老子才不挨这一枪!” 结果鬼子还没到他这边,远方响起了集合号,几个鬼子就跑了回去,我姥爷保住了性命。最后在GCD部队养伤,然后就回了家。
而我姥姥这边,村子里常常传来谁家的谁谁打仗死了,而姥爷自当兵后,就断了联系(参军后,并不像影视作品里那样经常和家里写信,没那条件也不识字)。几年下来,我姥姥哭了很多次,心里就认定“这鳖孙是回不来了”,一家人也就以为我姥爷死了。然后就闹了饥荒,姥姥带这两个孩子走南闯北,到底吃了多少苦我不知道,只知道现在我每次问大舅(现已八十多岁)当年逃荒的经历,他都会泣不成声,只是说“嫩(你)姥吃了太多苦啊”。最后,灾情好转,姥姥也准备从安徽回河南老家。姥姥心想“老家除了房子,能变卖的都卖了,该如何过活呢”,看着俩瘦弱的孩子,已然绝望。
辗转反侧,回到了自己的村子,拐弯抹角,又到了自己的老院儿,看到门口蹲着一个老汉在抽烟袋。越走离老汉越近,越走姥姥眼睛越朦胧,直到大舅二舅喊出“爹!”,姥姥痛哭不止。
再后来有了我姨我妈和我三舅,姥爷和姥姥男耕女织,供了四个学生(除了大舅,后来自学也进了供电局),我母亲还上了高中,那个年代高中生要比当今本科生要厉害的多。
我姥爷先去世的,当时还没有我,只听我哥说过“咱姥爷的手背里有个子弹”。据说是他不想做手术去取弹,反正取不取中间那三根指头照样不能动。而我姥姥,后来被我母亲接到了城市,看到了电视,也吹过空调,也用了电话。不再担心冷暖与饥饱,每天到楼下晒太阳,和人聊聊天。我五年级时,姥姥去世。临走前,子孙陪伴,更无遗憾。
我想,我姥爷虽然装死,但不是逃兵。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我爱他。
隆美尔和蒙哥马利在一战时都有疑似经历活下来。
隆美尔当时是个排长,一次混战时单独遭遇五个法军士兵,被打了一枪,然后滚到一个树下面躺着装死,因为位置隐蔽到战斗结束也没人理他,最后活下来了;
蒙哥马利当时也是个排长,英军攻坚德军一个高地,一排一排前赴后继冲锋,轮到蒙哥马利这个排,蒙哥马利挥舞战刀冲在最前面,结果刚冲出去几步,因为个太矮被刀绊倒,等他起来这个排全死了,他活下来了。
没有这两次疑似「装死」,也就没有两位二战名将了,这经历,大概也符合他们倆之后「狐鼠双雄」之名。
千里独行孙元良
文史资料选编辑里,每个相关人都有不同
说法,其中一种非常有趣:
淮海战役后期,孙元良第16兵团各军、师切断电话线,按预定部署,向西突围。但很快就被解放军阻挡住。除极少数人逃出包围圈外,绝大部分人都作了俘虏。孙元良先装死躲过追击,然后换了一套农民穿的衣服,又混进难民队伍,然后竟然幸运的逃回南京。
当然,这种事孙将军是不会同意的,晚年采访时候曾大力驳斥,我也没有绝对证据去证明,只能说根据孙将军的经历,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我的舅爷爷,国民党的兵,貌似是淞沪会战,他和他战友(俩人认识都是老乡)在打的最惨烈的时候被排长要求装死!原因是排长说你们再死这个排就没了!于是就听从排长的话装死了……
之后你们猜猜结局如何?
那个排就剩他们三个了……最后才“捡”回一条命。
每每说这个我舅爷爷都痛哭流涕,不过他老人家15年年前就去世了。
——————
这答案都一年了啊,补充一下。
当兵时我那舅爷爷只有19岁,可能就是因为年龄小,排长才要求装死的吧。
15年去世是因为肺癌,老人家一生也颇为坎坷,WG差点死了,还好在内蒙有亲戚逃了几年。
战场上最大的愚蠢,就是装死!
据一个老兵回忆,在抗战初期,八路军115师在打了一场威扬天下的平型关大捷之后,紧接着,其下的685团又以极其简陋的装备打了一场胜仗——大麦郊伏击战。
在大麦郊伏击战中,就是有数十名日军士兵装死,最终摧枯拉朽地被打垮,一个都没活下来。
当时,115师685团1营二连在打完平型关战役之后,正在组织整训。然后就接到战斗命令,让全连集合出发,去伏击一路日军的先头部队,以打乱日军的作战计划。
这个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在于,日军的进攻速度太快,先头部队已经跑到二连的前头去了。而八路军当时装备简陋,要想伏击这支日军,就必须徒步追上他,跑到他前方去打伏击。
并且,当时因为八路军缺少武器,二连全连就有一半的人没有枪,只是每个人都配备了至少四颗手榴弹。
其实,八路军这样艰苦的作战条件,在抗战中屡屡可见。但八路军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为打鬼子而生的,这些困难都不是事儿,且看咱是如何打赢战斗的。
接到战斗命令后,为了争取时间,二连连长迅速带队出发。
队伍一路上几乎没有休息,也没有吃饭,除了每人自带的一小碗小米干饭之外就再没吃任何东西,只顾埋头急行。
经过整整一天的急行军,翻过十二座大山,跑了一百三四十里地,终于跑到了日军前头,来到大麦郊这个地方,准备伏击日军。
根据侦查情况,这支日军先头部队有一个连的兵力,大约一百多个人,还有四五辆大车,拉着很多东西。
而比较棘手的一个情况是,日军大部队与先头部队之间离得很近。所以必须在四十分钟内干净利落地快速解决战斗,不然日军大部队上来就会把我军包了饺子。
如何打呢?连长做了一个战斗安排,把队伍分成三个小组,一组为四挺机关枪组成的机枪组,二组为手榴弹投弹组,三组为端枪冲锋拼刺刀组。
根据连长的安排,日军进入埋伏圈后,首先是用四挺机枪对其扫射,收割一波日军性命,打乱日军阵脚,然后投弹组拼命扔手榴弹,之后便是冲锋组持枪冲锋,上去与残敌拼刺刀。
不料,最后就是因为有大量日军装死,结果刺刀组都没和敌人拼成刺刀就打赢了战斗。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一早,日军开始动身,一共四路纵队,黄军装,大皮鞋,肩膀上扛着明晃晃的刺刀。一步一步地向我军埋伏圈走来。
此时,二连全连趴在地上鸦雀无声,眼睛都盯在敌人身上,只等连长命令,就要冲上去和敌人拼刺刀。
随着日军渐渐进入埋伏圈,连长一声“打”率先开出一枪,刹那间四挺机枪同时像刮风一样哗啦啦就响了起来,有枪的战士也打响了手中的步枪。
枪声一响,许多日军立马栽倒在地,没有死的也乱成一团,到处乱撞。
“投弹组上”,随着连长一声令下,投弹组迅速上前将手榴弹雨点般扔向日军。
就短短几分钟时间,倒下的日军竟有一大半。随后,冲锋号响起,全连人向山洪爆发一样疯狂冲向日军。
投弹组因为冲在前面,所以边冲边向敌群投掷手榴弹。随着手榴弹飞向敌群,就看见有日军接二连三地从尸体堆下爬起来跑。
不过此时手榴弹已经落在了身边,这些日军刚一起身就被炸得尸骨无存。
原来,这是有几十个日军躺在尸体堆里装死,估计有的还想着等我军战士冲过来后,反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想我军由于缺枪,许多战士就带的手榴弹多,所以一路用手榴弹开路。地毯式轰炸之下,所有装死的日军都再没机会站起来了。
就这样,我军就连和日军拼刺刀的机会都没有就打赢了这场战斗。后面老兵回忆起来,对于没能和日军拼刺刀还充满遗憾。
随后,我军开始迅速地打扫战场。此时如果还有装死的日军,那结局可想而知。
十分钟不到,战场就清理完毕。转眼间,二连全连都背上了敌人的大盖枪、子弹袋,然后火速撤退而去。
所以,在激烈的战场上选择倒地装死来保命,一定是最愚不可及的行为,人家一个地毯式投弹轰炸,就会让你必死无疑。
除此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让士兵绝对不会选择在战场上装死。
装死,会被乱军踩死。
一个超市打折促销让顾客抢购,这都能造成一场踩踏事件,踩死踩伤多人;一个明星开场演唱会,都能因为粉丝疯狂而引起踩踏事件。
人多聚集的时候,踩踏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情。
而战场之上,千军万马在冲锋,如果选择躺下装成一具尸体,那一定会有成百上千的敌军或自己军队的人、战车从身上踩过,想想都觉得恐怖。
装死,会在战后打扫战场时被杀死。
一场战斗结束之后,胜利一方都会打扫战场。就是收拾战场上的弹药武器,或者收敛战友遗体之类的。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为了防止有人躺在地上装死,偷袭打扫战场的人,通常在看到敌军尸体时都会给他补上一刀,或者再补上一枪,这是标准流程。
曾经,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把“装死”上升到了战术的高度,称作装死战术。
据《二战全景纪实》一书记载,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人发现自己完全不是美军对手,并且兵力也越来越捉襟见肘,于是便想到了这种战术。
那时候的日军,只要稍微与美军一接触,就立马倒地装死,然后等美军靠近时,再突然从地上跃起,用刺刀直刺美军要害。
据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军巴克纳,就是在去前线阵地视察的时候,一名装死的日军突然向他扔出两枚手榴弹,从而阵亡。
所以,在“尸体”身上吃了大亏的美军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督战队,其主要职责就是在战斗中对着日军尸体扫射,以防日寇诈尸,在战斗后还要挨个给尸体补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人想倒地装死,那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死得不能再死。
装死最可怕的结局,生不如死。
在战场上装死,就是当逃兵,甚至比逃兵更可耻。
如果最后是己方在战斗中战败,也难逃被敌方打扫战场时杀害的命运。
而如果己方在战斗中胜利了,在打扫战场发现了装死的你,那就非常尴尬了。
此时不但要上军事法庭,受到军纪的严厉处罚,多半还是被处以极刑,还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全家人都抬不起头。
所以,与其去装死,还不如英勇战斗,说不定还能活下来。已经上了战场,拼死一搏还能成为战斗英雄,总好过因装死而窝囊的死。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才是军人的气节和铮铮傲骨。
看过一篇对越自卫反击战袋乃阻击战的连指导员回忆文章,他们连阻击对方优势兵力进攻,一度非常危险,伤亡惨重,阵地上也没有剩下几个人了,但最后居然顶了下来,敌人一退,阵地上一下子一片欢腾,一看人还不少,好几个兄弟突然冒了出来,他一直想不通,这么小块阵地,这几个弟兄躲哪儿了,打战时居然怎么也找不到,当然后来也没有深究,大家都说自己怎么打的,说的活灵活现,最后全连荣立集体功,还出了一个丢手榴弹特猛的全国战斗英雄-阿尔子日,其他兄弟也人人有奖,皆大欢喜。
我的亲爷爷,若不是当年他装死成功,也没有我了“。
爷爷是山东人,国民党抓壮丁的时候被迫入伍,在苏州附近(具体位置不明)队伍基本全灭,据爷爷当时的描述说,日本人凶悍得紧,个个不怕死,爷爷眼看无幸,心一横,脸上抹了一把血,躺进了死人堆装死,居然被他逃过一劫。
之后再次被TG抓走充丁,据说也依靠装死逃过了两次,这两次只是据说,因为他本人也语蔫不详了。
——————————————————————————————————————
其实说出来的时候就有面对大把批判的觉悟,但没有想到大家都很理解也很友善^.^,知乎的大家果然不一般呢。
在这里再简单地补充说明一些吧,我觉得我爷爷的人生,就是一个在战争年代无力反抗的普通人。战场上,有英雄,也有鼠辈,但更多的就是像我爷爷这样的普通人。
爷爷在苏州城外装死成功后,趁着夜色逃进了苏州城,当时的苏州已经在日本人管理下,爷爷因为长得高大挺拔,又念过书有文化,居然被日本人看中了,饥寒交迫下爷爷当了宪兵,维持苏州的管理秩序(这里的宪兵应该就类似于辅警,有一定的权利也要穿军服,但是跟军队没有直接关系,属于所谓的治安维护大队,日本人当时在很多占领区都使用了有一点文化或者管理能力,又愿意顺从的中国人作为协管)。
其实当时的苏州城本就秩序井然,是为模范区,所谓宪兵活儿比现在的城管还少一些,据爷爷和奶奶说,也无非就是到处拉拉家常混时间罢了。在爷爷的管区有一家很大的米店,在如今苏州的引马桥附近,当时还有不少分号,奶奶就是米店老板的女儿。爷爷闲来无事,经常到米店和老板闲扯,米店老板也很喜欢挺拔又有文化的爷爷,便提出结为亲家。奶奶此时尚在女子高中就读,在当时能念到高中的女孩子,比现在念到博士的少多了。爷爷看到奶奶居然有高中文化,也十分欣喜,于是次年奶奶高中毕业后两人就结婚了。
结婚不久TG就来了(这里是转述,原话是“结婚以后也没舒服多久,XXX就过来了”。但介于当时已经有了我大娘娘(大女儿),又怀着我爸爸,我大娘娘比我爸爸年长4岁,所以这里面至少也有5年+时间,我个人理解为,太平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爷爷身为宪兵,被抓到是必死无疑的,于是只能跑路了,奶奶当时怀着我父亲,不能动身,爷爷只好自己先走,在城外,爷爷又一次被当成老百姓抓了壮丁。一开始负责抗炮火器械,后来因为爷爷有文化,升级做了个小头头,类似指导员吧,之后几年里,爷爷再度依靠装死,两次死里逃生。
结局,爷爷并没有在胜利后凯旋回到苏州和奶奶相拥喜极而泣。当时通讯条件恶劣,几乎等于没有,奶奶以为爷爷早已战死,而爷爷也害怕回到苏州,万一被查出当过宪兵,那还不知道会怎么死。
于是爷爷回到了山东老家,在组织的意思下娶了根正苗红的对象,在那个年代,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好在奶奶尚有文化傍身,就职于现在的苏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管理血液。而我,就是在奶奶手中出生的,包括名字,也是她起的。
后话:
奶奶在解放以后带着一儿一女再嫁了,当时的目的很简单,为了活下去。
可能是因为读过书,爷爷和奶奶都差点死于WG。
若干年后,爷爷来看过奶奶1次,也就只是这样了
——————————————————————————————————————————
谢谢大家厚爱,真意外这个故事居然被这么多人关注^.^,就算是有质疑我也能理解,这么多年来,我的父亲和奶奶对于爷爷的选择,都是“可以理解,并且也只能接受”这样的态度。
爷爷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应该是很多很多没有抱负的普通人的缩影,在历史的车轮下,能不被碾死就已经竭尽了全力。或许也有伤感,也有不舍,但当他身处一个没有秩序、连生命都无法保障的环境下时,也许就如他自己所说:真的,没有办法去想那么多。
父亲也问奶奶,有没有怨恨过爷爷,奶奶很平淡地说:那个时候,只有害怕,哪里来的时间怨恨呢。就算有,想到他大概也早就死再哪个不知道的战场上,化了孤魂野鬼,如果我再死了,两个小孩就没人带了。
在当时,奶奶这样的战争寡妇遍地都是,毫不稀奇。直到90年代改革开放,寻亲潮开始在全国各地涌动,爷爷和奶奶才再一次有了联络,两人当时都已经再婚,久别重逢,不胜唏嘘,然而人生就是一台只演一次的戏,没有暂停也不能倒带。
奶奶今年96岁了。
————————————————————————————————————————
爷爷奶奶的经历,我只是作为一个转述者,在战争中,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
很遗憾这些东西只有口述,没有留下什么证据,我不是当事人,亦无法一一争辩,若不相信,就把这篇文章当成所谓的小清新的美丽故事吧^^。常看我回答的人应该知道,我是最反感小清新 公主病之类玩意儿的人(何况个人认为这个故事跟小清新完全没有关系)。
百度了一些东西就认为自己懂得很多并且妄自揣测别人的人,在哪里都有。
其他质疑我都可以接受,唯独对于某些人YY的“你爷爷在宪兵时期迫害了革命军人所以才要跑,WG才要被批斗吧吧”这样的神逻辑和小人之心,我抱以12分的鄙视,还有脑补什么在苏州做伪军为虎作伥,你们抗日神剧看多了吧?知乎er里面年轻人比较多,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多了解一些WG的相关资料,再说下去估计这个答案要被和谐,打住。
最后,给某些知乎er:如果您的亲人是曾经阵亡在战场的英雄,看到这篇东西给您带来不快,我感到万分抱歉。我尊敬所有牺牲在战场上的英雄前辈,生命是人所能付出的最伟大的代价。但是我爷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想要活下去的人,他从来就不想上战场,他的每一次上战场都是被迫的。若是生在和平年代,想必他也就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小学教员或者普通的技术员……这样有些胆小,没有什么大抱负的平民百姓,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2-14 21:13:50  更:2024-02-14 21:16:56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