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如何评价原神4.4版本新地图“沉玉谷”?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如何评价原神4.4版本新地图“沉玉谷”?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自上谷神像边坐竹筏,舟行至绿水青山间,耳边忽然响起船夫山歌号声,可谓赛博旅游,气氛恰到好处。 有感而提问,听听大佬们对版本更新后新地图内容的见解。 |
米哈游以玉文化塑造岩之国璃月,而沉玉谷就是华夏传统玉文化的集中体现。 下面我将用万字左右的篇幅简单梳理一下璃月与沉玉谷地图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华夏玉石文化。 |
![]() |
作为以元素反应为核心机制之一的游戏,《原神》中的每个国家在概念设计上都与各自的元素密切相关: 蒙德是风车林立的风与牧歌之城; 稻妻是雷灾遍地的寂远无妄之国; 须弥是丛林密布的智妙明论之邦; 枫丹是泉水澈明的高海万水之源; 而在以华夏文明为背景的岩之国璃月,米哈游为岩元素所赋予的就是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无论是璃月的地名、人物还是武器都与玉文化密切相关。 |
![]() |
璃月主地图二级地名,可以看出来将近一半都与玉石文化有关 至于「璃月」这个国名,选取的则是更为国际化的玉石——琉璃(青金岩,Lapis lazuli),以苏美尔文明为首,青金石/琉璃受到古埃及、两河、波斯、印度等诸多古老文明的尊崇。 |
![]() |
青金岩与用蓝色的青金岩制作而成的古埃及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 而在《太上中道妙法莲花经》中就有「黄金水晶日,白银琉璃月」的说法,用能够放出净光的琉璃来形容月亮,这可能就是「璃月」一词真正的典故来源。 玉——贯穿华夏文明史的物质象征 在历史学研究中有一个被称作「文明摇篮(Cradle of civilization)」的概念,说的是世界上仅有的六个独立诞生出城市社会的人类文明,在这之中,唯有黄河-长江-辽河文明这一支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演变为如今的华夏文明。 |
![]() |
六大文明摇篮包括:古埃及(尼罗河谷)文明、两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谷文明(与如今的印度吠陀文明并无关联)、黄河-长江-辽河文明,此外还有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以及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的小北文明(卡拉尔-苏佩文明) 而要论唯一可能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史的物质象征,那恐怕就只有玉石了。 《左传》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先秦时代,最主要的祭祀用礼器就是玉石与青铜器,其中传承至今的玉石凭借其在原始巫术中的通灵功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在华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许慎《说文解字》又有云:「靈,巫以玉事神」,可见在这种“巫—玉—神”的原始巫术模式中,成为巫觋与神灵沟通媒介的玉石无疑处于其中心地位。 而对于闪石玉(软玉,Nephrite)、蛇纹玉(Serpentinite)之类的黄绿色玉石的崇拜,其实在更古老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遍布欧亚大陆北部,俄罗斯考古学家科米萨洛夫(Komissarov)曾制作过一张从19世纪末至今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现玉器的地点分布图[1],年代较早的基本都位于叶尼塞河以东的南西伯利亚地区,其中包括三个世界上最早的玉器发现地。 |
![]() |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出土旧石器时代玉器地点分布图,其中最早的三个玉器发现地是中石器时代的Ust-Belaya和同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玛尔塔-布列契与Malaya Syya(见红色箭头)。 关于玉石因何种特质而被古人赋予了神性,目前学界有多种学说,其中最浪漫的无疑是北极光说。 北极光主要出现在在围绕地磁北极(North magnetic pole)约2500公里半径的环状范围内,这一区域被称为极光环带(Aurora Oval)。而地磁北极(North magnetic pole)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自有观测记录以来,地磁北极一直以每天20.5米的速度移动,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都位于加拿大境内。 在一万年以前,地磁北极可能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由此最早的玉器发现地南西伯利亚与其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都处于可以观测到北极光的极光环带中。 人类能观测到的底层北极光以黄绿色为主,而南西伯利亚的闪石玉与蛇纹玉无论是其黄绿的颜色、微透明的性质、云雾状的细腻纹理,还是其整体蜿蜒的形态,都酷似「凝固的北极光」。 |
![]() |
这种偶尔从岩层中露头的玉石矿脉直到上个世纪在玉矿藏丰富的贝加尔湖西岸、萨彦岭地区、外兴安岭维季姆河流域和蒙古东南部都偶尔可见,熟悉北极光的上古先民在面对它的时候,或许会很自然的产生黄绿色玉石就是北极光的联想。 无独有偶,通过位于北极圈的白令陆桥来到美洲新大陆的印第安人们肯定也见过北极光,而他们同样崇拜拥有美丽碧绿颜色的翡翠(硬玉,Jadeite)。 |
![]() |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欧亚大陆北部不同狩猎采集人群的活动范围与北美原住民的迁徙路线 |
![]() |
特奥蒂瓦坎的翡翠牌匾(古典期晚期,大英博物馆藏) 中国玉器研究的代表人物邓聪先生曾著书指出,许多东亚的古老民族与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在盛行玉石崇拜的同时[2],也崇拜龙(或者羽蛇神),即玉崇拜的分布与龙崇拜有重合的迹象,按照上文的推论我们不难联想到这一切都与他们的祖先对北极光的崇拜有关。 (龙作为变化之神与北极光的相关考据见下文) @石头布 指出《孙子兵法 · 形篇》里的一句话就是对这种假说最好的注解:同为北极光崇拜的衍生,善攻如龙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如玉者「藏於九地之下」。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南西伯利亚的玉石文化开始传入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是饶河小南山遗址,接着是兴隆洼文化与赉县聚宝山遗址,最终在辽河流域出现了玉石崇拜已臻精致的红山文化,此后的千年里,玉石文化不可阻挡的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 |
![]() |
红山文化玉龙沉玉:华夏先民的古老习俗 |
![]() |
与石头崇拜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遍性而言,玉石崇拜无疑是极具华夏文明特色的。从西周开始,华夏先民们从原始的黄绿色玉石崇拜开始转向尊崇白玉,其代表就是闪石玉中的和阗tián玉,周人以白玉为媒介来与天地鬼神沟通,将其视为通天彻地的神物,《诗经》中单「玉」字就出现17处,而以「珪」「璧」「琼」「琚」「珩」「瓒」等玉之别名出现的更是不可胜计。 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臧。 ——[東漢] 《越絕書》 到了春秋时代,同样重视玉石作用的儒家“以玉比德”,将玉的各种物理性能比附于儒家的道德观念,以此风化社会,希望实现「仁政德治」的理想。 而在华夏先民漫长的崇玉历史中,产生了礼玉、祀玉、佩玉、食玉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习俗与文化,沉玉谷的名字来源「沉玉」也是其中之一,在《竹书纪年》中上古三代的许多先王都有着「沉玉」以祭河神的记载: (帝堯)後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沈璧于洛。 (夏帝芒)元帝壬申,帝卽位,以玄珪賓于河。 (商)湯乃東至于洛,觀帝堯之壇,沈璧退立,黃魚雙踴,黑鳥隨之,止于壇,化爲黑玉。 (周公旦)乃與成王觀于河、洛,沈璧。 与之对应,在殷墟卜辞中也屡见“沈璧祀河”的记载,这种「沉玉」的传统到了春秋时期也依然盛行,《左传》中多有记载,诸侯们沉玉于河,临河而誓,或是希望在战争中得到河神的庇护,或是借河神之威以约束盟誓者践诺守信[3]。 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係玉二瑴雙而禱曰:齊環怙恃其險,負其衆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其宦臣偃實先後之。苟捷有功,無作神羞。官官偃,無敢復濟,唯爾有神裁之。沈玉而濟。 ——[春秋] 《左傳》襄公十八年 这些「沉玉」行为体现了玉沟通天地鬼神的功能,而先秦时代的人们还认为玉石本身就是一种能够滋养万物、禳除水旱之灾的神物。 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 ——[春秋] 《國語 · 楚語下》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戰國] 《荀子 · 勸學篇》 游戏中对此也有不少体现,根据来歆余响系列圣遗物「祝祀之凭」的说法,沉玉谷曾有一块仙家至宝的璞玉,能够降下甘霖,为了防止其他敌人抢夺法宝,璞玉被分作数块沉入水中。 |
![]() |
时之沙「祝祀之凭」 而沉玉谷那块标志性的宝玦也是仙人为了保护人民防治洪涝而投下的。 |
![]() |
钟离命座与礼玉六器 |
![]() |
要谈论璃月的玉文化,岩王帝君自然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命座「岩王帝君座(Lapis Dei)」就是以《周礼》中的礼玉「六器」为原型设计的——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周禮 · 春官大宗伯》 |
![]() |
简单来说就是用「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特定形制的玉器配以五方色来对天地四方的鬼神进行祭祀,然而这应该只是秦汉时期的儒家所托古想象出来的用玉制度,与实际的考古发现并不相符。 |
![]() |
五方色(青赤白黑黄)与五行、四季的对应关系,PS:此图以中国传统的坐北朝南视角绘制方位,所以北在下南在上 · 钟离五命「苍璧,驱之长昭天理」(Lazuli, Herald of the Order) |
![]() |
「璧」作为「六器」之首,在各种玉器体系中都占据着高位,其原始形态在最早发现玉器的南西伯利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出现。 |
![]() |
东周谷纹玉璧 郑玄将玉璧注解为「璧圜象天」,即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而在前苏联考古学家A. P. Derevanko列出的相关出土艺术品清单中,第III大类物品就被描述为“中间穿孔的圆碟状物,表面打磨过,由闪石玉或者蛇纹玉(都是黄绿色玉石)制成”[4]。 |
![]() |
保存于圣彼得堡的马尔塔-布列契遗址出土文物在二战中遭遇较大的损失,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俄罗斯的相关研究论文得以窥探其原貌 张光直则指出亚洲东部与美洲诸文明的底层都有着颇为相似的原始巫觋信仰,在以北亚萨满文化为代表的原始巫觋信仰体系中,天被分为很多层,各层之间由一个天孔或是天柱相联通[5],而这或许就是玉璧、南西伯利亚出土的穿孔圆碟状玉器与华夏先民所相信的九重天共同的源头了。 此后玉璧流行于红山、大汶口、良渚等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原地区则最早到龙山文化晚期才形成了以玉璧、玉圭为核心的祭祀礼器体系,并被随后的商周文明所继承。 这样一种用于礼天的玉器,在提瓦特自然对应的就是天空岛所象征的天理了。 · 钟离四命「黄琮,破而不夺其坚」(Topaz, Unbreakable and Fearless) |
![]() |
「琮」是六器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器型,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在距今5300年的良诸文明最为盛行,形成了玉琮、玉璧、玉钺的成熟礼器体系,与之相应,其后的甘肃地区齐家文化也形成了以玉琮、玉璧为主的玉礼器组合体系。 在良渚的反山大墓中曾出土了一尊重6.5公斤,高8.9厘米,上射径达17.6厘米的大型玉琮,因其体积、重量及纹饰均为现存玉琮之最,而被称为「玉琮王」。 |
![]() |
|
![]() |
良渚玉琮王上的神人兽面纹 此后玉琮陷入了漫长的衰落,到了西周时期玉琮在六器之中的出土数量尤为稀少,仅有三四十件 ,在形制简单的同时甚至有部分玉琮还是墓主所收藏的上古文物,可见其在西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而在文献中,玉琮在礼器体系中的地位也并不稳固,比如《大宗伯》中璧琮组合祭祀天地的功能被在《考工记·玉人》中被圭璧组合所取代,与《大宗伯》记载的“六器”职能分工有明显的差异。同样在《仪礼》 中,玉琮的祀地的礼仪位置也被玉圭所占据[6]。 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黃。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 ——《儀禮 · 覲禮》 |
![]() |
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至于玉琮的形制来源,郑玄注解道为「八方象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用于祭祀天地的玉琮也被塑造成外方、内圆的筒状结构,成为六器中最为坚固者,所以钟离四命才叫做「黄琮,破而不夺其坚」,引用的是《吕氏春秋》的典故——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 · 黄琮墟(Huangcong Grounds) |
![]() |
|
![]() |
位于沉玉谷地下,隐山猊兽所在的洞窟,名字里的「墟(虚)」在古文中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用词,在《左传》中被用于指代上古三代圣王的故地,周初大封建时所封的许多诸侯国就建立在这些“圣王之虚”上。 宋,大辰之虚也。陳,大皞之虚也。鄭,祝融之虚也。 衛,顓頊之虚也,故爲帝丘。 ——[春秋] 《左傳》昭公十七年 命以(魯公)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虚。 命以康誥,而封於殷虚。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虚。 ——[春秋] 《左傳》定公四年 |
![]() |
而「黄琮」之「黄」指的是五方色体系中对应中央的黄色,比如西汉的《淮南子 · 天文训》中就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原始四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应中央的神兽「黄龙」—— 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爲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已。 有趣的是,游戏英语文本将「黄琮」翻译为了与闪石玉、翡翠、蛇纹玉等一般意义上的玉石完全不同的topaz(黄玉/黄宝石),也就是隔壁崩坏星穹铁道的「托帕」。 |
![]() |
· 赤璋城垣(Chizhang Wall) |
![]() |
|
![]() |
位于沉玉谷南方,「赤璋」之「赤」正是先秦五方色体系中对应南方的颜色,所以在天文四象中位于南方星空的象限才被称之为「朱雀」。 |
![]() |
汉代瓦当上的四象图案:北方玄武、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璋」则为礼玉六器之中的重器,最早见于中原龙山文化,流行于商周时期,到战国时代已不多见。与商代同期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尤为重视玉璋,曾出土一块通长54.5厘米的巨型玉边璋。 |
![]() |
此外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执璋小跪人还直观的为我们展示了古蜀先人用玉璋拜祭天地鬼神的情形,该像作跪地状,上身赤果,双臂平抬,双手执握一件玉璋,刃部向上,柄部向下,生动的诠释了玉璋在古蜀文明中的使用方式。 |
![]() |
· 玉璜龟(Jadestone Turtle) |
![]() |
· 玉璜鼎 |
![]() |
「璜」是六器之中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器型,在先秦神话中地位很高,《山海经》有载大禹之子夏后启在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而在这之后的周朝,夏后氏之璜作为镇国宝器被周天子分封给鲁公伯禽,由鲁国国君世代保管。 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 ——[春秋] 《左傳》定公八年 |
![]() |
战国中晚期谷纹玉璜 与玉璧和玉圭不同,玉璜虽然在西周墓葬中出土数量很多,但大都是作为装饰品使用,而不是祭神的礼器。 郑玄在注解《周礼》时提到玉璜「象冬閉藏」,即与冬天的「閉藏」之象有关,又言「地上無物,唯天半見」,暗示玉璜象形的是某种横越天际的弧状物。 |
![]() |
而这应该与太阳有关,因为「黄」字在《尔雅》等训诂书中释作「日光(晃/晖)」。 对此东汉的班固在《白虎通》中进一步解释道: 璜者半璧,位在北方,北陰極而陽始起,故象半陰。陽氣始施,徵召萬物,故以徵召也。不象陰何?陽始物微,未可見。璜者,橫也,質尊之命也。陽氣橫于黃泉,故曰璜。璜之爲言光也,陽光所及,莫不動也。 其言种种,看起来很像是出现在北方的曙暮光(Twilight),而当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时,极圈之外的高纬度地区曙暮光可以持续一整夜,这种北半球高纬度常见的大气光象可能就是玉璜所象形的对象。 至于游戏里玉璜与龟的组合其实也很有讲究,一方面古人很重视用龟壳占卜,因而以龟为宝,龟形装饰的器物十分常见,很多先秦文献中都将龟与玉相提并论。 執玉執龜,筴不趨。 ——[戰國] 《禮記 · 曲禮上》 諸侯以龜爲寶,以圭爲瑞。 ——[戰國] 《禮記 · 禮器》 另一方面部分周族人所信仰的「天鼋」似乎与玉璜关系密切。 我姬氏出自天黿。 ——[戰國] 《國語 · 周語下》 @石头布 认为两者的原型可能都是高纬度出现在北方天空的曙暮光,这种曙暮光在地平线上延伸极广,中心略微隆起,呈现扁平的长弧状,自西向东在地平线上极其缓慢地移动。 |
![]() |
《史记 · 龟策列传》中一条古老的占卜禁忌可能就与之有关: 卜禁曰:子亥戌,不可以卜及殺龜。 “子亥戌”三个时辰相当于晚上7点到午夜之间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不能占卜,也不能杀龟。太史公对此的解释是: 暮昏,龜之徼也,不可以卜。 “徼”字本意为“巡游”“巡查”,可以理解为在这一时间段内天鼋(龟,曙暮光)正驮负着太阳在地平线上巡行,重视「天人感应」的古人自然不会去残害龟了。 璃月其他的玉文化地名 · 遗珑埠(Yilong Wharf) |
![]() |
沉玉谷中与枫丹隔海相望的繁荣商港,人稠物穰,生意盎然。璃月人通常认为「遗珑」意为「遗落的玉珑」,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遗珑」本是「遗龙」的误记,意在表明此地山川蜿蜒险峻,与玉石并无关联。 根据纪行武器「遗祀玉珑」的文本说法,遗珑埠曾经是仙人的居所,而在魔神战争中,在此隐居的魔神陨落,导致雕琢祀珑的古老技术就此失传,只剩遗留下的些许玉珑。 「珑」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作“禱旱玉,龍文”,即古人祈雨用的玉器,上刻龙纹,然而实际考古发现中并没有成体系的相关形制礼器出土,所以有时候学界会将相似的龙形玉佩习称为「玉珑」。 |
![]() |
战国中晚期龙形佩(玉珑),湖北省博物馆藏 · 来歆山(Mt. Laixin) |
![]() |
· 来歆余响(Echoes of an Offering) |
![]() |
歆字最早见于《诗经》与《左传》,杜预对此注解道“歆,猶饗也” 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 ——[春秋] 《左傳》僖公三十一年 飨(饗)的本意是“接受酒食”,这里引申为用食品祭祀神鬼。 能歆神人,宜其光,輔五君以爲盟主也。 ——[春秋]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而 「来歆」的用法最早见于唐朝。意思是鬼神前来接受食品的祭祀。 神其來歆,巳矣長辭。 ——[唐]劉禹錫《祭興元李司空文》 |
![]() |
结合沉玉谷的玉文化背景,这里指的其实是华夏先民古老的「食玉」文化。 在上古的志怪经典《山海经》中曾对200余座盛产玉石的山脉进行了描述,其中「峚山」所着笔墨最多,叙事的神话性也最为突出,相关记述中就有鬼神食用“瑾瑜”美玉的记载: 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有而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 ——《山海經 · 西山經》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长江中下游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现了死者口中含有玉渣、玉镞等玉制器物的现象,良渚遗址出现的玉琮、玉璧也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供神灵所享食的。 · 翠玦坡(Cuijue Slope) |
![]() |
身为沉玉谷象征的玉玦作为地名其实早在1.0版本的璃月大地图中就已经出现,即「靖世九柱」的所在地「翠玦坡」。 |
![]() |
「玦jué」,北宋陈彭年将其注解为“珮如環而有缺”,即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在先秦文化中被赋予了“君子有决断”的文化内涵,《庄子》云“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在楚汉之际的鸿门宴中,范增就曾三次举玦,示意项羽当机立断擒杀刘邦以绝后患。 玉玦早在8000年前的东北地区兴隆洼文化遗址就有出土,是中国境内最早的玉器形制之一。 |
![]() |
而关于玉玦的用途,因为其横跨年代过于漫长而在不同时代有所相异,或为耳饰,或为佩饰,或为礼器,其中在红山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兽形玉玦,考古学家称其为猪龙玦,俗称「玉猪龙」,因其特殊的形制与普遍较大的形体而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龙形玉的最早雏形。 |
![]() |
· 宝玦口(Jademouth) |
![]() |
宝玦沉,玉珑出。 「宝玦」这一用法也颇为显古,最早见于三国时代曹丕的《又与锺繇书》(《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注引《魏略》) 乃不忽遺,厚見周稱,鄴騎旣到,寶玦初至,捧跪發匣,爛然滿目。 这段古文的背景是曹丕听闻钟繇有一枚旧藏的宝玦,于是密请曹植转为传意,钟繇当即将宝玦送予曹丕,得到宝玦的曹丕还兴致极高地歌以《玉玦赋》,日后曹丕称帝代汉时便擢钟繇为太尉,使其位极人臣,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列为三公。 · 珉林(Minlin) |
![]() |
「珉mín」,东汉王逸对其注解道“石次玉者”,也就是不及玉的似玉美石,在《荀子 · 法行篇》中对此多有描写—— 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爲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 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有趣的是,不如玉石的「珉林」反而是璃月与玉石文化氛围最浓厚的一级区域,包括自身在内足足有五个地名都与玉石有关。 · 璃沙郊(Lisha) |
![]() |
包括遁玉陵、灵矩关、青墟浦三大古文明区域。 「璃沙」应该就是「琉璃晶砂」,我在《璃月国名考》一文中考据过,璃月的瓷器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其原料正是层岩巨渊出产的「琉璃晶砂」,在层岩巨渊地表的东南隅就有一座「琉璃峰」,而璃沙郊就是层岩巨渊东部的外部郊野,或许因此而得名「璃沙郊」。 |
![]() |
· 琼玑野(Qiongji Estuary) |
![]() |
以归离原为中心,包括明蕴镇、渌华池、瑶光滩在内的广大区域。 「琼玑」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勃的《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 瓊璣有爛,藻繪多文。 本来是泛指美玉的词,后来含义被引申用于指代美好的诗文。 清談欣屢接,紛若落瓊璣。 ——[北宋]張耒《張右史文集 · 商倚》沉玉谷其他地名考 · 翘英庄(Qiaoying Village):仙山有茗,名以翘英 |
![]() |
翘英,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东都赋》,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在注解《后汉书》时释作“翹,英尾也”,意思是美丽的尾羽。 發皓羽兮奮翹英,容絜朗兮於淳精。 ——[東漢]班固《東都賦 · 白雉詩》 到了唐代翘英被引申为香醇的茶叶。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爲嘉客。 ——[唐]劉禹錫《試茶歌》 · 悬练山(Mt. Xuanlian) |
![]() |
鲤鱼仙人的住所,直译为“悬挂的白绢”,比喻飞流直下的泉水。 次見泉如?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絶綫。 ——[唐]白居易《三遊洞序》 · 灵枢庭(Lingshu Courtyard) |
![]() |
位于沉玉谷地下,其药笼设定源自「灵枢」之名所代表的汉医学经典。 《灵枢》为现存最早的汉医著作《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相比《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素问》,《灵枢》偏向于实践技术的指导,尤其是针灸方面,是中医经络学与针灸学的理论渊源。 南宋绍兴乙亥(1135年)史崧校定家藏本的《灵枢》九卷,增广为二十四卷,刊行于世,成为现代流传的版本。明代马莳编《灵枢注证发微》,是历史上全注《灵枢》的第一人。 |
![]() |
明代马莳注解的《灵枢经》,九卷,首刊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图为清嘉庆十年(1805年)古歙鲍氏慎余堂本 (待施工) 参考^Sergei A. Komissarov, The Ancient Jades of Asia in the Light of Investigations by the Russian Archaeologists. In East Asian Jade: Symbol of Excellence,《东亚玉器》,1998.^邓聪,蒙古人种与玉器文化,《东亚玉器》,1998.^费康亮,《左传》"沉玉质珪"的文化阐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0.^A. P. Derevanko, et.al., The paleolithic of Siberia:New discoveries and interpretation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8,p.133-134.^K. C. Chang,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崔天兴,《周礼》中“圭璧”“璧琮”的矛盾记载及其考古学考察,大连大学学报,2022. |
开图路上看到小羊,赶紧跑过去 凑近了发现他们甚至记得给羊做成方形瞳孔 没用但好玩的细节增加了() |
![]() |
如图,很多食草动物的瞳孔与人类的圆形不同,是方形的,又叫做“横瞳” |
![]() |
横向的瞳孔可以带来角度更广阔的视野,便于这些食草动物随时观察周边情况,及时跑路 |
![]() |
|
王小美你还说你不是羊 |
![]() |
|
伴随着轻柔的微风,馥郁的茶香飘遍璃月的山原。有诗曰:「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清微淡远的芬芳与古时的玉玦歌一同拂过翘英庄的河流,直到熙来攘往的遗珑埠,再至南方雾气氤氲的山岭古迹。万壑千岩沉玉间,不知隐藏了何等世上奇遇,又沉淀了多少往事旧梦…… 瀚海悬瀑邻遗珑,日暖茗香聚翘英。 彩蝶翩绵舞幽谷,悬练垂晴倚仙山。 洞霄藏云里,荒祠枕山麓,玉玦沉碧水。 古事仙闻忆来歆,万壑千岩沉玉间。 |
![]() |
暂时没时间沉浸游玩,目前只是粗浅地逛了一下新地图。虽然早前在写前瞻讨论《仙茗配瑛瑶,白蛇伴锦鲤:沉玉谷地区前瞻考察》时就已经对沉玉谷抱有强烈期待,也建立了这将是一片如画卷如仙境的高质量国风地区的心理预期,但今天实际游览过后,我必须得说这次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超出我的想象了,非常惊艳。 美术品质无可挑剔,搭配此次投入的两项新画面技术升级(「全局高度体积雾」与「岩石渐变染色」)创造出了更加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当融合了多种民乐以及唯美人声吟唱的配乐响起时,则是直接对我打出暴击(个人特别喜欢翘英庄、悬练山和药蝶谷的配乐)。面对这片人间仙境,真的就是从惊呆到陶醉。更何况,这里还是有着传统文化背景加成的璃月,那种「回家的感觉」与浓浓乡情带来的感动,更是很难去描述的。 (如诗如画的沉玉谷与翘英庄其艺术设计原型就取自我国安徽的黄山自然景观与徽派建筑,作为一名安徽人,看到家乡的景色以这样美丽的形式被做进了游戏,说不激动那肯定是假的。) |
![]() |
沉玉谷可能参考的现实原型之一,毛峰茶的核心产区黄山富溪乡 |
![]() |
世界文化遗产、著名徽派古建景点黄山黟县宏村 从目前简单的探索体验来看,由高山深谷构成的沉玉谷地形确实比较复杂,但相应的制作组也设置了一些强效机制来辅助探索(最典型的便是「金鲤浮跃」,可以理解为四叶印 Pro Plus 版)。 与此同时,沉玉谷毫无疑问也是一片故事众多、历史深厚的地区,这次玩家只要一踏入地界范围就会自动传送到浮锦仙人所居的壶天中,继而接取地区大型世界任务「沉玉祝珑」,协助浮锦解决沉玉谷水土异变的问题。按照之前的推测,这一任务应当也会揭晓古时浮锦与药君的悲壮往事。 (个人对这块兴趣十分浓厚,后续应该会深挖这块的内容。) |
![]() |
鲤仙浮锦 另外,大家请一定要坐一坐往返于翘英庄与遗珑埠间的摆渡。乘一叶竹筏,荡漾于山水之间,伴着船公唱起的悠扬船歌,一路观览碧水河两岸美景,如诗如画。惬意哉,美极哉! 幽谷涟涟泉响圜,灵龛先出东北岸,幽峦岸峻藏西南; 乾阳临坤自相隔,长流涡不转,美玉藏其间。 —— 船歌《玉玦歌》 |
![]() |
非常感谢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我也认为,保持追求进步、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产出用心雕琢的优质内容,这便是一部游戏对认可它的玩家的最好回馈,也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福利」。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拍摄的沉玉谷风景图,这个版本绝对又是个原摄、原旅玩家狂喜的版本,手中的留影机根本停不下来啊! 翘英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遗珑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宝玦口 |
![]() |
|
![]() |
|
![]() |
药蝶谷 & 悬练山 |
![]() |
|
![]() |
|
![]() |
|
![]() |
|
![]() |
灵濛山 |
![]() |
|
![]() |
|
![]() |
赤璋城垣 |
![]() |
|
![]() |
瞑垣山俯瞰 |
![]() |
|
自上谷神像边坐竹筏,舟行至绿水青山间,耳边忽然响起船夫山歌号声,可谓赛博旅游,气氛恰到好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原神,因为他们真的在用心给玩家呈现更好的东西。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怎么看待传统中国英雄叙事困境:高大全伟光 |
为什么被网友批倒的甘地在教科书里还是个正 |
玄幻小说最大缺点在哪? |
为什么仅经历明清两朝,云南就恢复成了汉地 |
有什么震惊了你的名言? |
最近有点无聊,哪部连续熬夜看完的白月光故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歪打正着的事件? |
你们看过最野的野史是什么? |
古代庶女的一生是怎样的? |
陈寅恪什么水平?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