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高句丽威胁这么大,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为什么高句丽威胁这么大,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为什么高句丽威胁这么大,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历史
韩国
战争
唐朝(李唐)
隋朝
为什么高句丽威胁这么大,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
你可以换位思考下,蒙元最吃力的敌人是南宋,南宋有逐鹿中原的威胁吗?(当然南宋有这个政治上的威胁,只是南宋自己军事渣,但可以类比下)
实际上,高句丽既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弱(防守力真心很强),也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强(进攻能力真心渣渣)。
高句丽鼎盛时期,莫过于东晋末年南朝初年的好太王、长寿王父子时代,这对父子能有多牛呢?也就是摆脱了十六国割据政权后燕的藩属地位,和北燕(高云出自高句丽王室支系)交好,威服了周边的夫余、百济等小国,获得东晋青睐而已。
高句丽扩张所得的领土,也基本都是因中原内战,而被中原各政权放弃了的边塞郡县。可以说没有一块来自中国割据政权的土地是硬碰硬打下来的,倒像是拾破烂拾来的,就像汉末三国时代,羌胡拾破烂逐渐占据了陕北一样。
高句丽是一个山民建立的政权。
尤其是中早期,其社会结构、统治模式等等,都高度适应山区。
核心统治区域也是以长白山脉为中心、辽东丘陵、太白山脉为两翼的的一大片山区。


蓝色为辽东丘陵、红色为长白山脉、绿色为太白山脉
山多并不一定是山区政权。比如蜀汉,虽然山多,但是其主要城市、人口、生产资料依然是在平原上。再比如大理国,虽然云南多山,但是大理城依然在一大块坝子上。
而高句丽不一样,高句丽中早期的都城,无论是五女山(纥升骨)城,还是丸都山城,都建立在山上。王宫修在山顶,墓地放在山脚下,国王贵族都住在山上,即使山下有平原也不去,是一个非常山区化的政权。
即使立国400年以后,高句丽已经有了30~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00~200万人口、朝鲜半岛的一大片平原,却依然将首都建定于长白山脉附近,而且还是在山顶上。
这也与平原政权非常不同,你很难想象蜀国会在成都平原附近的山顶上修座城市,作为都城。


高句丽的第二座首都丸都山城,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上面红圈位置是山城城墙,距离地面五六十米高,更高处是王宫。
丸都山城下面,是高句丽墓葬群,足有400多座墓葬。这些在山上墓看着不大,但是走近了就感觉非常大。从山上看有种美洲金字塔的感觉。


这个墓的积石堆长宽都有十几米,旁边的那个主墓,积石堆长宽都有20多米。


高句丽现存最大的一座墓是好太王陵,这个墓长宽80多米,高14米,是人工堆的。好太王和王后遗体,就放在陵墓最顶端。山顶上,他俩的墓室是非常小的,只有几平方米这样。
可见,高句丽人依然是以山顶为尊,把先王遗体置于山顶。这跟中原是非常不同的,你很难想象秦始皇把自己遗体放到秦陵封土堆顶上,而不是地宫之中。


就在红圈的地方
高句丽都城是两座城市相伴,一座山上城,一座山下城。山下城用于控制贸易、管理农业生产,山上城,则是王宫、王陵、行政机构之所在。343年,丸都山城被攻破焚毁后。高句丽国王移居国内城,即平原城居住。
这也是古代山区与平原理念的迥然不同之处,你很难想象蜀国会在成都平原旁边的大山顶上建一座城市,然后皇帝、丞相、大将军都跑去山城里面住。
高句丽的第一座城市,则是五女山城(纥升骨城),位于辽宁本溪的桓仁县。当然,也是建立在山顶上。
王宫遗址旁边十几米,就有一块视野极为开阔的瞭望处,上下落差有近200米,一眼就能将山下情况尽收眼底。这是高句丽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当年,高句丽国王估计没事就来这看看,山下怎么样了。山上还有两眼十分充沛的泉水,这点对山城而言非常重要。


高句丽首都建立在山上,但为了商贸、农业生产,还会在山下平原再建一座城,即山下城。


山下城在红圈那个地方,高句丽国王在山上,一眼也能看到。照片不太清晰,但是在上面看是非常清晰的。当年的平原城(山下城)旁边,就是桓仁县城。
五女山城旁边是浑江水道,在五女山城上,对浑江水道的情况可以尽收眼底。浑江发源于白山,古代长白山区相当多的物资都是走浑江水道,到达辽东的。


汉代,这座山城在玄菟郡内。
而玄菟郡的治所即是高句丽县。
对你没看错,就是高句丽县。
高句丽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先秦,那里生活着一个东夷部族,燕国将其称为“高丽”、“句丽”或者“高句丽”。西汉置县后,就管这个地方叫高句丽县。
这个高句丽部就是汉代高句丽县、高句丽、朝鲜国号之一“高丽”的来源。关于先秦高句丽部的记载,在今天已经几乎没有了。
不过,高句丽部跟后来的高句丽关系应该不太密切,因为高句丽核心部族,即沸流部、涓奴部,是从扶余国来的,就是从今天吉林、黑龙江迁来的。而到达辽东,建立五女山城后,高句丽又融合了当地几个部族,形成了五部联盟。所以,高句丽很可能只是借用了汉代高句丽县这个地名作为国号。当然,也不排除高句丽这几个核心部族,与先秦的高句丽部有一定关系,因为史料实在太少了。


从这看出,高句丽早先并不是汉朝的敌人,而是作为顺夷而存在的,否则朱蒙很难在玄菟郡治所附近筑城。
当时辽东丘陵、长白山区遍布着各个小势力,他们修筑山城以自守。这些山城有时联盟、有时互相开战,当一个山城领主崛起,就会吞并周边各个山城,或者迫使他们归附自己。而当该领主衰弱,各个山城又会脱离他们。这些山城星罗棋布,可能多达上百座。汉朝自己很难完全控制山区,因而需要联合一些愿意归附的首领,进行统治。
类似情形,在汉朝南北边地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西南,汉朝虽然已经设立了郡县,但是也并没有废除滇国、夜郎等西南夷诸国,只要求当地首领归附。在西域,汉朝建立了西域都护府,向各个城市派遣官员并驻军,然而西域各城国王依然保有相当大的权力。在东南,汉朝册封了无诸为闽越王,由其统治武夷山区的百越诸部。


滇王金印,滇国归附后,由汉武帝赐给滇王。
高句丽开国君主朱蒙,本身就是扶余贵族,为了避难,领着部众(可能有上万人)进入玄菟郡。西汉对于朱蒙的记载极少,《汉书》中也并无高句丽传。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高句丽兴起,史书中才开始为高句丽立传。
也许在汉朝看来,朱蒙不过是众多归附的边地蛮族首领的一员而已。西汉仅仅封了朱蒙为侯,而非如匈奴、滇国那样封首领为王,只将高句丽视为归附部族,而非属国。朱蒙很可能是归附汉朝后,才得以带领族人,在高句丽城几十里外,修建了五女山城。
辽东丘陵上,当地部族修筑山城,并形成一个个小势力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代。明代,辽东丘陵上有数个女真部族,包括完颜部、苏克苏护部、浑河部、董鄂部等。
而每个部族内,又有各个氏族,他们通常聚族而居,修筑山城堡垒以自守,形成一个个小势力。比如努尔哈赤就来自苏克苏护部觉罗氏,而觉罗氏共有六个村子,这六个村子相距不远。这六个村子的首领,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觉昌安后来被明朝封为建州左位指挥使,但是他能够直接管理的,也只有这六个村子。
努尔哈赤住的那个村子,叫赫图阿拉,意思是山顶的平地。后来,努尔哈赤拉起了两三百部众,就以自己的村庄为核心,修筑了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距离五女山城,仅有几十里之遥,当然在山区,这个距离也不短了。


赫图阿拉城,也在山顶,距离五女山城只有几十公里,都位于辽东丘陵。
我觉得从地利来看,赫图阿拉城远远不如五女山城。五女山城更高更陡,便于防御,从山顶到山下落差足有一两百米,而赫图阿拉城只有二三十米。而且,五女山城下面就是浑江水道,两条河交汇之处,旁边是一片河漫滩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视野开阔。
要是萨尔浒打赢了,那赫图阿拉城觉得守不住。但是如果是五女山城的话,就可以守一下。


五女山城的景观一线天,这条小路一米多宽,两边都是岩石,70米落差,200米长,而顶端出口就是一小片山间平地。平时可以运送物资到山顶,战时几个人守着,上百人也攻不上来。
辽东丘陵、长白山脉上,山城数量极多,可每城人口却不多,除山顶的城市外,只有依附于山城的几个到十几个村庄,通常只有几千人而已,甚至不足千人。
高句丽早期,就在不断吞并这些小势力。朱蒙是扶余贵族,跟扶余王室十分亲密。有的史料记载,他跟扶余国扶余国七个王子关系非常要好。还有传说认为,他是扶余王的养子。
不过,后来双方关系破裂。朱蒙带领部众来到了沸流水(就是浑江),这些人跟着朱蒙迁移的人,就形成了桂娄部。而浑江上游,是沸流部的地盘。于是,两部开战。朱蒙获胜,沸流部战败臣服,首领将女儿许配给朱蒙为妻。
浑江上游,也属于扶余国。但是山区地形破碎、交通不便、易守难攻,各个小势力都相对独立,尽管他们都臣服于扶余王这个大势力,但是朱蒙就这么带着部众出走,然后兼并沸流部,扶余王一时半会也没来管。
不过,朱蒙可能是惧怕扶余王发兵。于是,便带领桂娄、沸流二部东迁,归附汉朝。朱蒙归附汉朝后,一方面利用自己原来的影响力,向扶余国招纳部众。扶余王为此十分警惕,然而也不敢发兵征讨,怕把大汉天兵引来。
另一方面,朱蒙不断征伐,辽东丘陵上各个小山城领主,不是被吞并,就是臣服于高句丽。随后,高句丽沿着长白山脉继续征伐,向北进发。四十年之后,辽东丘陵、长白山脉、太白山脉上的很多山城都已臣服于高句丽。


这一时期,高句丽的扩张
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很多边缘族群都是这样崛起的。他们靠近边地城市,便于进行贸易,吸收技术。其首领臣服于帝国,甚至是帝国的将军、地方长官,本身就是帝国在边地统治的一环。这样一点点积蓄力量,兼并周边部族,等到帝国统治秩序崩溃,或者陷入危机时,就会脱离帝国,乃至逐鹿中原。
朱蒙不断征伐,高句丽吞并了众多部族,已经隐隐成了一个山区霸权。然而,相比于平原地区的国家,其实力依然弱小。包括臣服于高句丽的部族在内,其人口可能也不过十万。更何况,高句丽(即桂娄、沸流二部)对其他各部每年索取大量贡品,直接将这些部族成员归为“下户”。这些部族臣服于高句丽,不过迫于其军事力量而已。
而朱蒙从扶余带过来部众,即桂娄、沸流二部,则归为国人。国人不交税赋,但需当兵打仗。这些国人中的成年男性,可能也不过几千上万而已。
有空再写
事实上高丽主动进攻从来没有真正击败过隋唐边防一线部队。与突厥这种隋唐第一边患。可以将隋唐出征偏师或者主力一部全歼,或者能旬日攻破雁门郡三十九城,或者能多次打到渭水的突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威慑力和压力。更别说隋唐开始进行中古军事革命,到李靖完成。军事技术和理论和装备与周围民族产生代差,高句丽从来不是最主要边患。
如果真的看过比较完整的高句丽历史,就会发现它从南北朝末期开始,国力已经陷入持续衰退的阶段,乃至被新罗压着打了好久。之前从百济手里抢来的汉江流域也全丢了。
可以对着下面新罗向北扩张的地图看看6世纪中期,就是隋朝统一的二十年前,高句丽变成了什么样子。新罗都已经从朝鲜半岛东南的金城扩到几乎占领了半岛整个东海岸了。


另外,根据《日本书纪》所载,钦明天皇二十三年(562年),日本跟百济曾经联合搞了一次突袭行动,直接打进了平壤城,高丽王“踰墙而逃”。日军冲进高丽王的寝宫,把七织帐、铁屋之类的宝物全当作战利品给带走了:
铁屋在高丽西高楼上,织帐张于高丽王内寝。以七织帐奉献于天皇。
这时候在位的是平原王高阳成,这孩子真可怜啊。不过他爹阳原王当年也挺惨的,就是被北齐高洋的使者崔柳一拳从御座上打了下来的那个倒霉蛋。
危急存亡之秋还谈什么逐鹿中原啊。
高句丽是自守贼,他和河北之间有巨大的地理障碍,这是他能击退隋炀帝和唐太宗进攻的主要原因。从军事上看,高句丽军队最擅长守山城,野战遇上中原军队都是送。而且穷,背后又有新罗百济后患,其实高句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朝鲜半岛。如果隋唐不打他,他很可能在统一朝鲜半岛后攻打日本的,建立环日本海大帝国,半载。
隋炀帝征高句丽虽无功而返,但要注意的是战场一直在高句丽本土,数十万大军一番厮杀,即使高句丽赢了,除了战死大量的军人需要抚恤需要重新编练新军加重财政压力外,其本土的户口农业商业经济等都遭到极大破坏,不得先缓口气续一续?
其一,弱,野战能力不行。
其二,怂,朝贡体系下待久了的国家,多少都有点守户有种,入关无胆。想都不敢想,谈何去做?
站中原视角,高句丽是心腹大患。站蛮夷视角看,高句丽可是典型反面教材。
高句丽能不能入关,看看南宋就知道了。当年忽必烈跟阿里不哥,海都打得天昏地暗,南宋有克复中原的心思吗?

@关毛
所言,高句丽就一东北版南宋而已,活法和死法都差不多。高句丽要是能入关,南宋肯定能克复中原。
正所谓:
叠最厚的甲,挨最毒的打。拿着最厚的本钱,落得最惨的下场。煌煌数千里大国,悠悠数百载社稷,青史之上,唯列传一篇。天可汗曰:“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后世蛮夷,当深鉴之。
不是威胁大,是当时来说辽东朝鲜半岛易守难攻。
到了明代棉花才开始普及,士兵才能在冬季高纬度地区作战。
在棉花普及之前,辽东朝鲜半岛地区冬季基本是无法作战的。
你不可能让穿着麻衣的士兵在零下十几度甚至二十度的条件下去打仗,后勤也不可能运过来。
高句丽之所以难打就在于此, 不可能在辽东朝鲜半岛跨年作战,开春出兵到了秋天 无论输赢都只能撤兵 不能再战。
隋末分裂大乱比五胡时期的分裂大乱还严重。参与隋末逐鹿中原的不仅有多个汉人势力,还有突厥等外部势力。
隋末高句丽本来是有实力逐鹿中原的。:
杨广造成的隋末大乱导致人口锐减,只剩下200万户(隋末所以割据势力的人口加起来也只有200万户,经过统一战争,贞观初年的唐朝的总人口也不会超过200万户。)
隋唐正是气候温暖期,高句丽拥有辽东与部分吉林与朝鲜半岛,气候温暖期能养活大量异族人口。(根据古代史料记载,即使在唐朝打的高句丽国多年大乱人口锐减、高句丽国即将灭亡时还有70万户,而后世辽国人口顶峰也只有76万户。另外,按那些把辽国顶峰人口说成1000万的说法,那能把高句丽人口说的更多。)在被唐朝打击之前,高句丽国的人口远多于宋代辽国的人口。
而且,高句丽国农业、牧业、手工艺(包括钢铁铠甲兵器)制造业齐全,拥有不少重甲步兵、远射兵、具装铁甲重骑兵。
高句丽重骑兵曾经在平原野战里大破结成阵型的大批隋军具装骑兵与重甲步兵。高句丽军不仅擅长守城还擅长野战。史料记载高句丽人善战,“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此外,高句丽国统治内还有靺鞨渤海女真等多个民族为高句丽提供人力物力兵力。
研究高句丽史、民族边疆史的历史学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杨秀祖《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都指出高句丽国有60万军队。
杨广还“送给”高句丽巨额物资。杨广动用113万军人与220多万运输人员征高句丽。(注意,杨广这人数没有号称,跟其他朝代号称多少人不同,杨广这是真动用这么多人,不是号称。)同时,杨广下令把隋朝各地仓库的铠甲兵器、粮食等等各种物资遇到高句丽供应隋军,结果却因为隋军的惨败,物资全都被高句丽夺取。 之后杨广又二征、三征高句丽,仍然是动用庞大军队,并且又把隋朝各地物资运到高句丽前线供应隋军,然后因为杨广每次都被形势所迫而下令丢下所有物资仓皇撤退,结果每次都是把如山一般都物资丢给高句丽。
隋朝各仓库巨额的粮食布匹财务被杨广大量丢给高句丽,从南北朝积攒到隋朝的数十万套钢铁具装铠甲与各种铁甲被高句丽夺取。
高句丽还俘获了大量隋人不放还,极大的增强了高句丽的人力物力。(后世中原人到高句丽时还看到大量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按隋末的局势,汉地本来是要分裂大乱个几百年,或者突厥攻占中国。隋末突厥国(即东突厥国)不仅有河套、西域、漠南、漠北、东北、河西、陇右,而且把山西北部到河北河南纳入势力范围。突厥即将攻占中原。但是没想到出了李世民这个异数,既抵御了突厥,又打垮了突厥下属的多个割据强权,薛秦、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梁师都的主力都被李世民消灭。武德年间李世民的征战,不仅做到基本统一,结束隋末严重分裂大乱,而且把突厥势力赶出了河西、陇右、山西北部到河南河北,大幅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威望与统治力。哪怕武德九年突厥趁中原内讧到达渭水,见到李世民带兵来了,仍然吓的突厥不敢再交战,突厥贵族纷纷拜李世民。突厥退兵,还送了马三千、羊万口给李世民。
贞观初年,因为杨广造成的隋末大乱破坏太严重,贞观元年唐朝只有200万户,是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人口的优势最小的时期。但是,因为李世民组织训练出了战斗力特别强大的武德与贞观年间的唐军,使得贞观年间以微不足道的损失取得了极其辉煌的多次对外大胜,打垮、攻灭突厥国、西域诸国,打垮薛延陀国,打败高句丽、西突厥、吐蕃,打垮吐谷浑国,攻占河套、西域、漠南、漠北、安南等地并且建立了真正统治。吐蕃退出青海,吐谷浑、白兰羌、党项被唐朝控制。吐蕃、西突厥、高句丽称臣于唐朝。
李世民迅速统一,结束隋末严重大乱分裂,并且很快成功的取得多次对外大胜,成功的大幅扩张疆域。导致高句丽国来不及逐鹿中原,就面对一个怪异的强敌——初唐(人口很少,战斗力却超强)。
本想进一步扩张的高句丽,看着唐朝战斗力强,就转而打新罗。没想到这触犯了唐朝规划的东北格局,招来唐朝的打击。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只有一次。唐军取得多次大胜之后因为辽左早寒、草枯水冻、马匹不适应而班师返回,唐军取得很大战果的同时避免了大损失。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朝总共损失两千人,但是唐军攻破高句丽10座城,消灭十几万高句丽军精锐部队,唐军损8千匹马,但是唐朝从高句丽夺取的战马都超过了5万匹。唐军战果远大于损失,其实是胜利。只是李世民对自己对外事物的标准要求高,才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说没有成功。
然后,李世民派李绩、李海岸、牛进达等人率唐军分别走陆路、海陆进攻高句丽,也都取得了胜利。
后来唐高宗时期,唐军攻灭高句丽国。
军事上最危险的境地叫半渡而击。
高句丽想逐鹿中原,首先要进攻的对象不是隋唐,而是新罗百济,就像蜀汉要北伐,首先要平定的是南中,高句丽筑城防守能力在边疆民族中算很好了,但这不等于它就有很强的攻城能力,最后唐王朝还借道新罗灭掉它,类比东吴借道南中灭蜀,近在咫尺的新罗都攻不下,攻打坚固设防的中原城市,这属于超纲了。
其次才是最难的一关,灭掉东亚最强突厥,从东北入关,首先要保证脆弱狭窄的辽西走廊,否则攻下多少中原城池,突厥把辽西走廊一切断,多少入关兵团都是白送,至关重要的侧翼,如果有一个骑兵为主的突厥盯着,一战就能退回解放前,后面金军能入关,击败大辽是首要的目标。后金能够入关灭明,整合满蒙一家才是所有战略的基础。
历史上高句丽攻不下新罗的小城池,更没有跟突厥野战的实力,拿什么去逐鹿中原?当然有人说没有野战能力,学北宋堡垒战术,平推西夏也可以啊,但北宋占着东亚最肥沃的土地,当然敢跟大漠之地西夏拼消耗,高句丽占的那些苦寒之地,光热条件根本耗不过中原。
攻城野战后勤都很弱,高句丽拿啥逐鹿中原呢,高达么?
高句丽其实还是非常牛逼的。神话高句丽除了韩国人、朝鲜人外还有民间故事比如评书。
韩国影视剧里的盖苏文非常的厉害,并且都是叫渊盖苏文。


在韩国的影视剧里,李世民被射瞎了很多次。


有人开玩笑的说,李世民是百眼神君。
朝鲜的一些画报,比如中文版的朝鲜日报,很早前,都有大篇幅的讲到盖苏文,不过名字是叫讫盖苏文,也没有跟唐书之类的称之为泉盖苏文(因为有李渊的渊字)。
文中的逻辑基本是把盖苏文定位为朝鲜的民族英雄。
评书中的盖苏文非常的牛逼。不比韩国影视剧中的盖苏文差。
盖苏文一战连杀30名唐朝大将,最猛的一次唐军26将围殴盖苏文,他使出“小李飞刀”把26将全部弄死,这特么的太猛了:
齐国远,屈突通,屈突盖,尉迟南,尉迟北,李如珪,尤俊达,鲁明弟,岳伯勋,鲁世侯,尚山智,夏山智,张公瑾,史大奈,韩世宗,金甲,童环,李公逸,唐万仁,卜光焰,卜光靛,邴远真,邴远直,贾闰甫,柳周臣,樊建威。


真实中的高句丽是被隋唐四代君主才干死的。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杨广征高句丽导致的。
高句丽具有很明显的政权组织形式,跟东突厥等完全不同。
高句丽人最早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西汉末年建国时定都于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行政区划归属于玄菟郡,民族分类属于濊貊(读如畏陌)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强不息的高句丽人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北魏拓跋焘和南朝刘义隆的时代迁都平壤,成为朝鲜半岛鼎立的三国之一。
另外两国,是百济和新罗。百济和新罗是朝鲜半岛南部韩人建立的国家。韩人最早分为三支:马韩、辰韩、弁韩,号称三韩。
之后,马韩建立了百济,辰韩建立了新罗,弁韩建立了金官。这是朝鲜半岛南部最早的三国。高句丽南下之后,新罗也兼并了金官,朝鲜半岛鼎立的三国就变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百济在西南,新罗在东南,高句丽在北。
三国当中,高句丽受中华影响最大,文明程度最高,综合国力最强,处境也最微妙。东边的南朝和北朝,南边的新罗和百济,西边的日本,北边的靺鞨(读如末合)、室韦、契丹和突厥,都不是什么好相处的邻居。
当然,高句丽自己并不省油,他们对东亚地区的霸权也觊觎已久。因此,中国南北对峙之时,朝鲜半岛同样热闹非凡。大体上说,是高句丽联合新罗,百济勾结日本,在半岛长时间问鼎逐鹿征伐不已,一如春秋战国时的中华。
这就不但要打军事战,也要打外交战。于是,高句丽、新罗、百济和日本,都争相与中华建立各种关系,甚至同时向南北两朝示好。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也都不但来者不拒,而且尽量阻止对方与他方往来。高句丽与新罗、百济、日本也一样,全都希望这种联盟关系能够具有排他性。
两朝(南北朝)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一倭,构成东亚波诡云谲的画面。公平地说,这里面没有道德问题和正义与否。
无论南朝北朝,还是半岛三国,都是受利益的驱动,打的也都是如意算盘,即都希望对方长期分裂,自己一统江山。
隋文帝灭陈,却把平衡打破了。首先感到不安的是高句丽。作为好不容易才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跟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接壤,绝不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如果对方还跟南边的新罗或百济联手,自己面临的就将是灭顶之灾。利用中华帝国动荡分裂之机干他一票的时代过去了。
腹背受敌的高句丽必须找到同盟军,救亡图存。
有人开玩笑说高句丽的灭亡主要是他的暴政——修长城。
《旧唐书·高丽传》:“建武惧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
《新唐书·高丽传》:“建武惧,乃筑长城千里,东北首扶余,西南属之海。”
《三国史记》卷20《高句丽本纪八》:“荣留王十四年春二月,王动众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余里,凡十六年毕功。”
高句丽就耗时16年修了规模很大的长城防备唐朝入侵,长达千余里。只是唐灭高句丽过程中,高句丽长城被唐朝毁了。
高句丽的历史有人称有700年。最牛的时期就是盖苏文这阵子。盖苏文牛是因为修了长城,挡住了隋唐的几波进攻。尤其在李世民的铁骑下居然没有被灭国。
说起修长城就很有意思了
李世民是不需要修长城的。
宋朝也没有修长城。但是性质完全不同的。
上面第四篇是知乎最热血的一篇超级爽文,文笔非常好。看得是让人热血沸腾。
文中的背景设定是李二凤穿越成康王。
其中的结局似乎可以改成下面的样子。
岳飞一瞬间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他恍惚下马,走向康王,康王笑着看着他。
岳飞释然下拜,捧剑举过头顶。康王接剑,迎光高高举起。
"直捣黄龙府。"身后,是山呼海啸的万岁声。
康王看了一眼岳飞,冷冷的说道:“鹏举,有人说你拥兵自重是个军阀;有人说你要迎二圣,废我帝位;有人说你擅言立太子……我不管此言真与假,莫须有吧……”
岳飞抬头,目光清澈。
“你去风波亭自刎吧,因为你是一个二缺。”
“王爷保重,我的白龙马就留给王爷了,我骑着我朝太宗的小毛驴就去风波亭自尽……”
“去吧,金国四太子金兀术是个人物,不过他碰到了我。金兀术不修长城的话,我会让四太子在你坟前跳舞;金兀术修长城的话,我会让他在你坟前跪而吮乳……他不来跳舞,也不来跪而吮乳,我就在你坟前跪上一万年!”
如今浙江的岳王坟前,金兀术在跳舞,二圣在画画,游人在评头论足。
第一,辽西走廊在唐朝是并未贯通,而是在辽国时由于契丹占有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辽西成为了辽国重要的腹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辽西走廊的开拓。而辽西走廊是入关最方便的通道,也可以说是燕云十六州的一个漏洞,参考后世金灭辽,满洲入关就明白了。
第二,唐朝和唐朝之前,没有一个东北方的民族或政权敢于挑战关内的大一统政权,因为毕竟从秦到唐这块地方只要是大一统时都是天下第一(中间五胡乱华和东北方政权也没什么大关系),很多时候就算不是大一统时,也是天下第一,比如三国的曹魏,比如北宋宿敌的大辽。你保持着天下第一的架势,没一定把握谁敢碰你?事实上女真敢挑战辽也是因为辽的不败神话被党项的李元昊给破了。
第三,战争始终打的是综合国力,隋唐的综合国力恐怕在中华古代史上是无出其右的。而且古代信息再怎么封闭,人家也知道西边有那么一个叫李世民的bug级军神存在,你没同等级的国力,又没同等级的军神存在,怎么玩最后都是玩不过人家的。
高句丽给我的感觉就是佛系,他们立国时间很长,进入半岛的势力时间也很长,这么长时间就干掉了扶余国,南边的新罗和百济一直没干的掉。这还是在中原数百年大乱无暇东进的基础上的,期间只有慕容家的各个燕去吊打了。
这个成绩真的给东北各个民族丢人。东北出的民族里,鲜卑,乌桓,室韦,女真,契丹崛起的时候都进取心极强,扶余人就这么独立优雅而佛系,一直安心窝着不出来。
最惨的是它没主动出击过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就将它视为心腹大患,然后导致扶余文化消失了。
个人觉得高句丽真的是给自己佛系死的。
高句丽是一个农业文明
它所发育的地区
已经是当时农业文明的极限
由于气候寒冷
其农业产出不足以承载逐鹿中原的人口
隋唐几次征伐它都不容易
是因为路途遥远后勤困难
高句丽则处于有利的本土防御地位
这不能证明它有问鼎中原的实力
参考韩国历史课本膨胀了?
地理问题。
高句丽能做大,是因为地理问题。
高句丽不能逐鹿中原,也是地理问题。
辽东地区在古时候,与中原长期隔绝。
一是因为通向辽东的地形狭窄。
二是因为辽东地区与中原之间在历史上,长期是沼泽,不便通行。
如果没有地理的隔绝,辽东,包括朝鲜,早就是中原核心地区了。
正是因为地理的隔绝,中原打过去,后勤太困难,所以辽东地区在历史上才能长期游离于中原。
如果辽东和中原之间是一马平川,那辽东地区根本形成不了孤立的政权。
同样的道理还是适用于东南亚。如果没有瘴气的因素,越南也脱离不了中国。
这道理还适用于中亚,尤其是河中地区。如果没有沙漠戈壁的阻挡,中国也不至于唐朝之后(唐朝之后,河中地区的绿洲逐渐衰退,人口凋敝),再难以控制中亚地区。
这道理还适用于日本和漠北。要不是大海阻隔,白江口战役日本军队主力尽丧之后,按照唐朝的脾气,日本就该没了。
而漠北,要不是气候的影响,汉朝就该打到北极圈了。
被隋朝打了,虽然隋朝输了,但高句丽也是有损失的。另外就是高句丽有没入主中原的想法。其实金开始也没想入主中原,奈何宋朝太不堪。就满清,开始也只是想割据一方,守着东北一亩三分地。
司马氏家族是历史上最令人痛恨的篡权者,司马昭当权时期为了镇压叛乱、维护司马家族的利益竟然不惜调用守卫边疆的军队,造成边防空虚。
傻子皇帝司马衷继位后爆发了八王之乱,从此中原地区陷入无休止的混战当中,本就空虚的边疆更是雪上加霜。鲜卑、匈奴、羌人等异族看到了机会,正式掀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中原大地被异族占领,在百余年间胡人对华夏汉人展开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后赵军队打仗不带军粮竟以汉族女子充当军粮,戏称为两角羊,五胡统治期间汉族人口减少百分之九十,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程度。
直到隋唐时期才重新夺回了中原地区,华夏文明这才安定下来。然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司马家族造成的。
除此之外司马家族的顶级牛人司马懿,还干了一件困扰了后世500年的蠢事。
辽东的公孙家族很早就臣服于曹魏政权,后来发生了叛乱。公孙渊弑叔篡位,自立为燕王,妄图脱离曹魏政权。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司马懿奉旨平乱很快就击败叛军将公孙渊诛杀!按说这时司马懿应该班师还朝才对,可他非要画蛇添足将公孙渊家族以及部将全部斩杀,并且大搞诛连被杀者多达万人。为了彻底铲除公孙家的势力,竟然将辽东人口全部收编迁回关内。
公孙家族的势力是除掉了,可他不知道他亲手扶起了一个比公孙家族强大10倍的势力,那就是高句丽!
本来公孙家族的势力在辽东可以抵御高句丽的入侵,虽然他是割据政权但名义上还是属于曹魏的范畴。司马懿平定辽东后,大片领土被人为的荒废了,高句丽逮住机会乘机入侵,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直到唐高宗时期,高句丽内部发生了动乱,唐军才有机会收复了被高句丽占领的领土,但是这里已经被占领了长达500年。
通过这两件事情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司马家族被骂的那么惨了!


为什么高句丽威胁这么大,没有在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
高句丽相对于突厥、匈奴、吐蕃,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民族,和其它民族不一样,在游牧的同时配合农耕的发展,也可以说,当时高句丽具备农耕和游牧相结合国家生产方式。
高句丽人性格豪爽,由于国力经济上升,降服了周边的很多部族。


在西汉时期,高句丽人被认为是扶余人的近亲,由于长年在北方游牧生活,他们擅长征战,拥有重甲步兵、远射兵。
当时汉朝比较强大,高句丽归属中原,是汉代的属民。曾经挑起过事端,后来被汉朝压制了下来。
在三国时期,裴丘俭曾打败过高句丽,在晋代,高句丽开始逐渐复兴,再一次挑战中原王朝。
东晋末年是高句丽的鼎盛时期,并且从十六国割据政权中脱离出来,和当时北燕国成为盟友,对周边夫余、百济等小国具有威慑作用,令东晋另眼看待。


从历史上看,讨伐高句丽都是发生隋唐时期,彼时的海平面还比较高,全新世以来的海侵现象仍有影响,高句丽地人烟稀少,沙碛遍地,灌木横生,交通不便,隋唐远征无不受困于此,加之劳师远征,补给困难,往往困于坚城之下,因此战败连连。
另外,高句丽是防守国家,凭借北方的地理障碍,是它能击败隋唐时期进攻的原因。
并且后面有新罗百济后患,所以,不敢大举进攻,他们主要想扩张朝鲜半岛。
高句丽看似对中原王朝威胁很大,但其实主动进攻从来没有真正击败过隋唐边防一线部队,更不用说逐鹿中原了。
隋唐的第一边患是突厥,高句丽和突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压力。


高句丽扩张所得的领土,基本都是因中原内战而被中原各政权放弃了的边塞郡县,可以说没有一块来自中国割据政权的土地是硬碰硬打下来的。
突厥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将隋唐出征偏师或者主力一部全歼,或者能旬日攻破雁门郡三十九城,或者能多次打到渭水。
所以,高句丽看似对中原王朝威胁很大,为何没有趁隋末大乱时逐鹿中原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还没强大到那种程度。
参考:^晋朝(中国历史朝代)-百度百科^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07/18/content_159_7955682.htm^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3-07-14/2918110.html
高句丽,人家孔武有力,不会猥琐发育,最喜欢火中取栗,还特么是个暴脾气,咱们就好好来看看人家为啥被干,怎样作死,如何犯贱的那些事儿!
在古代,被中原王朝往死里干的,除了蒙古那一块,还有一个难兄难弟。
那就是在朝鲜半岛这一块混的高句丽!


(隋唐之前的高句丽)
唯一有区别的是,我们从秦始皇那时候起,就知道草原游牧民族经常到我们家抢东西,所以必须得废了他!
然而,你想想朝鲜半岛,咋光听说人家挨揍,没听说人家为啥挨揍?
特别是隋唐时候,特么简直把高句丽打到了尘埃里,让他入了土!
我们来数一数!
首先对高句丽用兵的是隋炀帝杨广他爹隋文帝杨坚。
598年,隋文帝派30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30万?我擦,高句丽直接吓尿了,以至于感动了上苍!
结果,隋朝大军遇到大雨,粮草供应不上,而且遭遇瘟疫。海上的军队也碰到了暴风雨,还没到高句丽就损失的差不多了。
隋文帝远征高句丽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第二个对高句丽用兵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就是那个为了干死高句丽葬送了大隋江山的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一生对高句丽用兵三次,每一次都是御驾亲征。
每一次都特别惨!
612年,杨广带着百万大军进攻高句丽。《资治通鉴》记载,24路大军中有9路军共35.5万人渡过鸭绿江,可最终返回的只剩下2700人!
613年,隋炀帝再一次远征高句丽,隋军飞楼、撞车、云梯、地道,各种攻城方法用尽,昼夜不停攻打辽东城20多天,却没有拿下城池。
这次反倒是家里撑不住了,杨玄感反叛,只得打道回府先回去收拾叛徒!
这一次,又是无功而返!
614年,隋炀帝准备再一次远征高句丽,后勤军队啥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结果实在撑不住了,起义烽火连天,大隋直接玩崩盘了,杨广不得不停止了这场战争。


我要是高句丽,也得问一句:你特么疯了吧,干我干的你家都塌了,咱俩到底结了啥不共戴天的仇!
大隋被折腾散架了,这回,高句丽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吧,接着唱歌接着舞?
不不不,你高兴的太早啦!咱们没完,接着练!
说这话的竟然是唐太宗李世民。
这人号称战神啊,尤其是人家一战擒双王,把窦建德、王世充打的找不着北,想想都特么吓人!
644年开始,唐太宗就开始和高句丽干上了,不愧是战神,咱们直接看战果:
唐军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黑岩、亢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乡,徙辽、盖、岩三州户心七万人到中国,斩获首级到达四万余级。
眼看就要把高句丽废了。
结果高句丽一哆嗦又感动了上苍,因为天气变冷、粮草不济等种种问题大唐不得不撤军回来。
这阵仗怎么有点熟,李世民这是向他表叔杨广致敬?你就不怕步你表叔的后尘!
还好,李世民及时停止了征伐高句丽,才造就了咱们耳熟能详的“贞观之治”!
这几轮下来,高句丽简直是被打出了癔症,尼玛,我这个邻居太残暴!太禽兽了吧!
残暴?禽兽?说啥呢?上面那都不是事儿,让我给你翻译翻译,啥叫越惨越来劲儿!
说这话的是唐高宗李治。
可能在家里被老婆武则天管的太狠,这心理多少有点问题,所以对付起外人来,那下手就更狠,好把面子找补回来!
正好赶上高句丽挨了揍还不会夹着尾巴做人,竟然联合百济入侵大唐小弟新罗,新罗派使者赶紧向大哥告状求援。
这是挨揍挨的不够,欠啊!
高宗一听来了劲,立即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以及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率军攻击高句丽,打的高句丽哭爹喊娘。
没想到,660年,百济仗着背后有高句丽撑腰,再次入侵新罗。
特么没完了啊,大哥,他们又搞我,我又折了,救我!
新罗王金春秋再次上表向高宗求救。
高宗也急眼了,难道欺负我怕老婆?又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水陆10万大军攻打百济。
这次太狠了,直接把高句丽的盟友百济灭了国!
尼玛,你小弟都挂了,你还能蹦哒?好人做到底,送你们去团聚!
666年,唐高宗派李勣换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名将薛仁贵也参与了这场战争,第二年,唐军攻占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李勣留契苾何力守城,顺势又拿下16座城池。
668年,各路唐军会师,大破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占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
随后,50万大军杀到平壤城下,之后李勣率军赶到,这回直接攻下了平壤城。
大唐将高句丽故地划为九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任命征讨高句丽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任命大将军薛仁贵为安东都护,统兵两万镇守安东。
这下真没的救了,高句丽灭国。


咱们算一下,从隋文帝开始,到这时候,怎么也有快100年了吧,无论明主还是昏君,为什么都喜欢打高句丽呢?
我们还是先上地图!


看到没?兄弟,你这块地,占的不是地方啊!
我特么都龟缩到边边角角了,还不是地方?
你占了你大哥我的辽西走廊啊!这可是哥的喉管!!
给你放大点看看!


看到没,这条道对我来说多重要,一队人马就能杀到哥肚里,哥不得不怕啊!
我哪敢,就我这小体量,我还敢弄您?我真是冤死!
我擦,你体量可不小啊!哥来给你论论!
以你为首的扶余政权,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击败慕容氏后燕政权、灭亡冯氏北燕政权起,已经占据了辽东地区二百余年。
关键你还以农耕为主业,哥最怕和我一样的,你说你养个马捕个鱼,我这心里还能舒坦点!
本来我这心里就不舒坦,你还依山修筑了无数易守难攻的城池,可以说是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真是烦什么你整什么!你说你多给我添堵!
更坑的是,我听说你小子的常备军至少不低于三十万。
东北那疙瘩的众多古民族,如女真人的先祖靺鞨人,都长期是你的臣属,受你征发差遣啊。
所以,你绝不是像后世的李氏朝鲜那般的孱弱政权,而正类似于契丹人的辽国、女真人的金国、建州部的满清那样………
不知道这些事,我呆会烧给你!
反正一句话,这些政权都把大哥干挺了!比我干你干的还挺!
所以,你是大哥我在东北方向的强大威胁啊。
这些,本来就够我揍你的理由了,你还特么嘚嘚的,不会做人!
你联合突厥,操纵靺鞨、契丹渡过辽河,不断骚扰你大哥我。
你那傻哥们契丹,605年甚至入侵了河北,直接干到了哥的肺管子,你当我傻那!
知道隋文帝为啥干你嘛,不是告诉你了嘛:其一,未尽臣节;其二,驱逼靺鞨,固禁契丹 。
更气人的是,我都大唐盛世万邦来朝了,你还给脸不要脸。
我家小弟新罗,多好的名,听这名就流口水,人还特别忠厚老实,对我也是百依百顺!
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这么好的小弟弟,你说你是不是欠,天天欺负人家,我作为大哥,小弟被人眼皮底下干,我能不表示表示!
这么多理由,搞你够不够?大家评一评!
高句丽相对于突厥、匈奴、吐蕃,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民族,可惜没有生在好时候,偏偏遇上了强大的隋唐,虽然打不过隋唐,好歹也不算是被隋唐所灭,内乱才是高句丽灭亡的真正原因。
隋唐时期并不总是和平稳定,隋末大乱,中原改朝换代,奇怪的是,高句丽竟然没有趁机逐鹿中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还没强大那程度。
 1、不同的小家伙
  在汉朝时,中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做扶余的小部族内斗,一部分扶余人便迁移了出去。这些迁移出去的扶余人单独建立了一个国家,名字叫做高句丽。
  建国以后的高句丽,回过头来便与扶余处于敌对状态,高句丽咄咄逼人,誓要从扶余人身上找回场子,但扶余人与汉朝的关系良好,每当高句丽与扶余发生摩擦的时候,作为东亚的超级扛把子,扶余人老大哥的汉朝便时不时与小弟一起联手打压高句丽。也就在这个时候,高句丽开始见于中国的史册。
  史载,高句丽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国小且弱。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却引起了汉人的注意,他们发现这个小家伙与其他蛮夷有些不同。高句丽在游牧的同时,还进行着农耕的发展,也就是说,高句丽拥有着农耕与游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这种游牧农耕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后来高句丽的发展奠定了根基,然而此时的高句丽盛行奢华之风,认为“宫屋不壮丽,无以示威重”,巨大的支出对于此时的高句丽来说是无法承担的,要想对国力进行弥补,那就只能靠抢和打。
  高句丽人性格豪放,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没过多久就降服了周边的众多小族,国力因此而上升。正当高句丽沉浸在东征西讨的王霸美梦时,现实给了高句丽梦醒的机会,在它的前方,是汉,那个击败了匈奴的存在。
  见好就收的高句丽为了消化所占有土地,干脆直接依附、称臣,受到汉玄菟郡、辽东郡管辖,此刻的高句丽看起来十分老实和顺服,但是他们的心里却时刻在惦记着位于辽东和朝鲜半岛的汉四郡,这一大片肥沃而辽阔的土地使得他们垂涎欲滴,他们在等待,等待一个可以占领这片土地的时机。
  2、挑战
  等待是一个漫长且令人焦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有些波折。新朝王莽时期,王莽曾命令高句丽国的军队去攻打匈奴,高句丽人一想,这就是忽悠自己去当炮灰啊,于是便纷纷叛逃出塞,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开始恶化。
  此时的高句丽太祖王高宫认为自己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便有些按捺不住,想通过一番小动作来谋取利益,便开始了与宗主国东汉的摩擦。
  高宫请求汉朝赏赐汉四郡玄菟郡的玄菟城,汉朝方面表示不同意,蓄谋已久的高宫在得到这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后,立马召集各部落,企图发大军占领玄菟城。
  令高宫万万没想到的是,装备精良的汉军把他召集的这支军队给直接击溃。高宫诈降,趁汉军主力撤退之时,火烧玄菟和辽东二城,却寸土未得。之后,高宫又继续联合辽东蛮族围攻辽东太守蔡讽,就在这个时候,汉朝的铁杆小伙伴、高句丽的死对头扶余国国王看到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发兵两万,与在辽东的汉军联手将以高句丽为首的诸蛮夷联军击溃。
  这场战争结束后,高宫病死了。在汉朝使者的恐吓下,高句丽人感到害怕,便再次归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高句丽问汉帝国索要土地遭拒,而在大约一千多年以后,高丽国末代国君向刚刚武力驱逐蒙古元政权,拥有百万明军的明太祖朱元璋索要铁岭,索要不成,发军攻明,而领兵的将军一看这是以卵击石啊,白白送人头,于是领着军队掉头回了老家,改朝换代,没错,这位将军名字叫做李成桂。
  到了东汉末年,中原大乱,高句丽人觉着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开始大举进攻汉边境,企图把汉四郡纳为己有。然而,高句丽人没高兴多久,便悲哀的发现,盘踞在辽东的汉人军阀和世家大族不好惹,以公孙度为首的汉族军阀虽然在中原的战争中排不上什么名号,但收拾起来他们却绰绰有余。
  在经历了数次惨败以后,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最后教会了高句丽如何做人,公孙康率军深入高句丽,大败其军,并且焚毁了他们的国都。
  就在高句丽要死心的时候,司马懿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3、玩笑
  司马懿突袭公孙氏等辽东军阀,且为了消灭有生力量,又对辽东地区进行了一轮大屠杀,将大量辽东汉人迁往内地,直接削弱了汉人在辽东地区历代所盘踞的势力,导致了权力的真空与统治势力的薄弱。
  高句丽清楚的看到了这次的机遇,便再次磨刀霍霍的向着辽东进发。然而,上天又给高句丽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因为此时的幽州刺史是毋丘俭。
  对于毋丘俭,很多人也许并不熟悉,但他却是三国时曹魏集团中的名将。毋丘俭因在辽东作战立有大功,被封为幽州刺史,在觉察到了高句丽的企图以后,毋丘俭主动出击,讨伐高句丽。
  正始五年,毋丘俭率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两败高句丽东川王,两万人的高句丽军被其诛灭一万八千人,攻入其首都丸都城,进行了屠城,又分路追击,摧毁高句丽人的聚落。
  正始六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高句丽东川王逃跑。毌丘俭坐镇丸都城,玄菟太守王欣,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分路攻打与高句丽联盟的濊貊部落。
  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次消灭其余部,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东川王则在逃跑的过程中病死。
  高句丽这次是被彻底打趴下了,但就在曹魏以为高句丽已灭国的时候,残余的高句丽人悄悄地回到了故国,奇迹般地再次复苏。
  4.达摩克利斯之剑
  五胡乱华时期,高句丽开始了真正的崛起。它联合百济国,对汉人势力受到极大摧残的汉四郡进行了进攻。到了公元四世纪时候,高句丽基本占领了汉四郡。
  到了著名的高句丽好太王时期,高句丽彻底击败慕容鲜卑,并两度击败日本,继而又征服了新罗和百济。占领了汉四郡,得到了其数代所梦寐以求的土地。
  到了杨坚建立隋朝的时候,高句丽已经完全建立了律令制国家,设立了百官与朝廷,土地面积和产出相当于好几个关中地区。
  上升的国力使得高句丽拥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高句丽经常联合靺鞨、突厥和契丹南下,如同一把尖刀直插隋朝背后,直接介入到了隋朝统一天下这盘局中,一点点蚕食辽东秦汉故土的高句丽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挂在中原王朝的头上。
  因此,从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朝四位皇帝都把高句丽作为心腹大患。
  历史经验证明,西北游牧民族对于强盛的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言并不是最大的威胁。而起于中国东北部,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和农牧两种生产方式结合的势力,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因此,对于高句丽,隋唐两朝四位皇帝的态度达到了惊人的一致,隋炀帝不惜身死国灭,也和高句丽一直死磕下去;一代明君唐太宗,也御驾亲征辽东,足可见隋唐时中原王朝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对外所拥有的敏锐的战略眼光。
  5、辽水可广?
  隋文帝杨坚灭陈以后,便派遣使臣带了一封恐吓意味十足的诏书,“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宜得朕怀,自求多福。”
  但是,没过多久,隋朝前往突厥的使节居然正好碰到了高句丽的使臣。文帝便觉着给你小子说了也不听,还和突厥眉来眼去的,没办法,只能打了。
  文帝出兵三十万征伐高句丽,运气却确实在有些不好,水路两边都遇到了极端恶劣的天气,除了风暴还有疾疫。尽管没什么太多战果,但高句丽王迫于隋军势,遣使谢罪,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而这却为后来隋炀帝倾天下之力来攻打高句丽埋下了伏笔。
  炀帝时,突厥已经臣服,隋朝国内经济达到了鼎盛,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本就腾出手来的隋炀帝听裴矩这么一说,便开始准备攻打高句丽。
  大业七年,隋炀帝下诏,动员全国,天下兵马不论南北,集合于涿郡,起兵百万,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余里,史云:“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隋炀帝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浩浩荡荡的开往辽东。
  炀帝效仿苻坚,要玩就玩大的,可是奈何有百万雄兵,炀帝却不是韩信,由于指挥不当,供给不足,杨广的第一次亲征惨败而告终。
  大业九年,炀帝第二次御驾亲征,亲统六十万军征辽东,但是国内杨玄感叛乱,隋军不得不班师回朝而平乱。
  第二年,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这次实在有些吃不消了,虽然前两次炀帝亲征都没有什么战果,但高句丽的国力却因此消耗巨大,再和炀帝死磕下去,恐怕没被隋炀帝给灭了,自己内部就先完蛋了,遂遣使请降,炀帝见挽回了些面子,加之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遂班师回朝。
  然而,高句丽还是没来朝觐,也拒绝放回俘虏的大批隋朝军民,并用隋军战士的尸骨筑城景观,来恐吓前来征伐的中原王朝。
  虽然炀帝因征伐高句丽使得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而身死国灭,但炀帝的三次亲征却极大地消耗了高句丽,方俞先生的《争霸东北亚》中有这么一句,“中国用一个朝代灭亡的代价,让高句丽失去了成为东北亚霸主的最好机会”。
  6、不为子孙忧
  贞观末期,东突厥基本被消灭,四方夷狄挨个被打服,隋末的紧张局势终于安定了下来,腾出手来的唐太宗便开始着手收拾高句丽了。
  贞观十七年,新罗遣使入唐,诉说百济对其的攻伐,以及与高句丽对唐图谋不轨,企图断唐朝的通路,太宗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拒绝,太宗便决意征讨高句丽。
  唐太宗曰:“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於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


  从唐太宗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征讨高句丽的原因:
  一、高句丽占有的辽东土地,本就是秦汉故土,现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
  二、隋出师死伤颇重,为中国子弟复仇。
  三,为后世子孙取,不为后世子孙忧。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继隋炀帝之后,再起辽东之役,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接着,唐太宗御驾自洛阳出发,加入进攻辽东的陆军。
  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
  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驻: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句丽举国震恐。
  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班师还朝,没有达到预期对高句丽灭国的战略目标。此次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辽东等十城,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4万余人,唐军阵亡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由此可见,唐太宗对于高句丽的征讨虽然没有达到战略目标,却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太宗回朝后,群臣上奏,建议改用小股偏师袭扰,消耗其国力。唐太宗纳之。
  647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拔石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
  648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丽军;
  655年,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句丽;
  658年,程名振攻克高句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
  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大败高句丽军。
  7、灭国
  终于到了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灭百济,剪除掉了高句丽的羽翼。
  龙朔三年,刘仁轨指挥唐军在白江口击败来援的日本军,焚烧日本船只四百艘,史载“烟炎灼天,海水皆赤,”通过此战,日本便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学习唐朝的路子。
  而距离高句丽的彻底覆灭越来越近,公元666年,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
  李绩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注: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
  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注: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
  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江。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李绩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周,泉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由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领兵两万镇守。高句丽的贵族和约十万百姓被迁往中原,少部分留在辽东,一部分流入新罗。
  至此,这个与中原王朝来回走了这么多回合的古国终于在隋唐巨大的军事打击下倒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31 20:32:53  更:2024-01-31 20:34:20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