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八旗的旗主是怎样的存在?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八旗的旗主是怎样的存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八旗的旗主是怎样的存在?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历史
清朝
清朝历史
八旗
明清历史
八旗的旗主是怎样的存在?
不知道你说的旗主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旗主贝勒还是固山额真也就是八旗的都统。
得说一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实际上是一个混杂着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制度和汉人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奇怪的产物。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旗主贝勒。
北方游牧渔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分裂成无数个不同的部落。在漫长的历史中,即使出现了某个特别厉害的英雄人物。把其他部落都打败,他也没办法消灭掉摧毁掉那个部落。只能杀掉那个部落原来的酋长,把自己的亲人,儿子弟弟或者女婿变成那个被征服的部落的酋长。然后自己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而当英雄人物老死或者战死之后,他的儿孙如果没有特别的能力的话,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就会越来越衰败,最终导致该部落联盟的灭亡。
而这种英雄人物册封的被征服部落的首领,蒙古人叫做济农(汉语借词晋王也就是副可汗的意思),台吉(汉语借词太子,意思是王子)洪台吉(汉语借词皇太子意思是大王子)或者塔布囊(汉语借词五王,意思是驸马)
而满人则管这种英雄人物册封的被征服部落的首领叫旗主贝勒。当然旗主贝勒也是有大有小,大的比如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拥有一个旗,手下雄兵不下五千到七千。还是世袭的铁帽子亲王。小的只拥有一个佐领,大概是200-300人,甚至是半个佐领。


满清大旗主贝勒亲王甲胄
明代蒙古的历史也正是如此,蒙元后裔达延汗征服了左右两翼六万户蒙古,把自己的子孙册封为晋王和大小台吉。可在他死后,蒙古马上就开始了分裂,其中达延汗小老婆生的儿子成为了北方喀尔喀万户的首领,这个万户后来渐渐脱离蒙古可汗掌握,最终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只有一个喀尔喀万户的国家自称继承了蒙古正统,它就是今天的外蒙古。


蒙古六万户后来越分越小
而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历史也和达延汗大同小异,努尔哈赤吞并了哈达部之后,将自己的部众划分出来一个蓝旗,给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统领,这就是镶蓝旗的来历。努尔哈赤吞并了不大不小的辉发部和规模很大的乌拉部之后,他的几个儿子褚英,代善,黄台吉也先后成为了旗主贝勒。最终努尔哈赤组成了八旗也就是八个部落的联盟。
而到了黄台吉的时代,读过大量汉书的黄台吉认为这种松散的部落联盟不是长治久安之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过不了几代,后金就会走达延汗的老路,再次分裂成几个小部落。
因此黄台吉在不改变旗主贝勒制度的情况下,建立了固山额真制度,固山额真满语里面有旗的主人之意,但并不是旗主贝勒,满清也把这个官职汉语官名定为“都统”。
这个固山额真也就是都统主要干什么呢?就是负责统领从各个大小旗主贝勒佐领下面抽调来的士兵组成的职业军团,比如骁骑营(职业骑兵),健锐营(工程兵负责预备攻城器械,攻破堡垒),前锋营(敢死队),在战斗中负责指挥他们战斗。
而这种固山额真并不是世袭的,而是一个类似于宋朝禁军将领那样人员流动性很大的官位,三四年就会换一次。
而平常不打仗和平的时候,八旗兵还是归旗主贝勒管,旗主贝勒要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给自己扫地端茶倒水都行,只要不耽误打仗。而战争时期威风凛凛的固山额真也就是都统,也有可能因为是某个旗主贝勒下属奴才,在和平时期也得给旗主贝勒端茶倒水。


满清都统甲胄
这种制度在初期得到了旗主贝勒和皇帝两方面的支持。在满清皇帝眼里,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可以避免旗主贝勒坐大,最后分裂八旗。在旗主贝勒眼里,这种制度免去自己指挥打仗的麻烦,又没有损害自己使用奴隶的利益。
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既不像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又不像汉人的中央集权的奇怪制度。最终瓦解了八旗的部落凝聚力和团结力。
实际上“权力”和“责任”是一体的,越多的操劳和越多的辛苦意味着更高的权威与权力。游牧民族部落的团结一致和互相友爱,对部落首领的支持力和向心力,也源于首领在战争中率领他们作战。保卫他们的生命,给他们分配战利品。
满清初期的旗主贝勒比如多尔衮豪格等人依然是军事将领,这种矛盾体现的并不明显。可越到后期,旗主贝勒的军事领袖的身份就渐渐淡化,最终沦为了纯粹坐享其成的角色,在八旗普通士兵和一般成员眼里,旗主贝勒就成为了一种麻烦。他既不能给自己带来军功和好处,还要支使自己做事。
满清中后期,满人有一种专门的买卖叫“躲穷主”,原因是旗主贝勒有可能因为几代没有军功,坐吃山空变得很穷。而他们属下的奴隶因为考科举或者立了军功,最终高头大马,香车美女。据说曾经在北京出现过这么一个魔幻的场面,一个顶戴花翎的大官骑着马走过街道,碰到一个打更的穿破衣服的穷人,那个穷人愤怒的扔下打更的铜锣,指着大官道“你,奴才,下来给主子打更”。那个大官吓得连忙拱手作揖道“主子少待”,马上掏出一大笔银两给主子花销。
于是不知何时,满人就开始流行一种买卖,专门有人负责打听自己的穷主子目前在何处营生,自己特地避开穷主子谋生的地方,以免尴尬。
满清后期旗主贝勒和他的部下最终疏离到了什么程度。咸丰驾崩后,任命郑亲王为顾命八大臣之一,而最后恭亲王发动政变捉拿郑亲王的时候,他率领的库布也就是相扑手全是镶蓝旗的人,也就是郑亲王好几代的臣属和奴才。这些郑亲王的奴才根本不认识这个陌生的主人也不尊敬他。只听天天陪他们玩摔跤的恭亲王的命令,把自己的主子捆了个底朝天。
而固山额真也就是都统,因为纯粹就是个军事长官,并没有特别尊贵的身份,而且经常调来调去,任期都不是太长。最终造成了“兵不识帅,帅不识兵”的局面。八旗的固山额真都统也没有成为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部落的核心。
而当满清皇帝宣布退位支持民国共和的时候,八旗的底层人突然发现,自己就算想要反抗,想要保住满清江山,也不知道要找谁。
找旗主贝勒吗?那个天天支使干活的家伙。这些人除了吃喝玩乐支使自己给他干活,找自己要钱还会干嘛?
找都统,我好像和他不是很熟。而且我听说新来的都统叫冯国璋,好像是袁世凯袁宫保的部下,是个有军功的汉人,连汉军旗人都不是。他会支持保卫大清吗?
就这样迷迷糊糊,满清亡了。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两全其美,你认为结合了游牧部落联盟制度和汉人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避免了八旗的分裂。当然也许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但是这种自以为两全其美的制度害处,只是你创立它的时候还没有发现而已。
道光年间的内阁大学士松筠有一次向道光皇帝请假。原因是松筠旗主家里正在办理丧事,松筠要去奔丧帮忙。
原本入关之前
八旗的八个升格者,从高到低,每个旗主都管理着不同数量的死徒,死徒的多寡直接关系着他们的权力大小。
满清皇帝就是这八个人里拳头最大的,它是八旗的高阶领主,但是随时都会被议政王会议推倒,因为他们其他晋升者可以合起伙来把满清皇帝嗯死,满清皇帝虽然身为八旗高阶领主,但是对抬旗第一人的手下毫无控制能力
入关后
开始依靠汉地地主进行统治,将除了自己直属的上三旗之外的八旗逐步打压拆碎,抬旗制度被破坏,从砍人头军功晋升,变成了皇帝草了哪个旗的女子来让女子晋升,非姻亲抬旗逐步占据了多数主流,八旗扩编停滞,想从入关前那样以一介旗丁(死徒)的身份爬升抬旗之链变成晋升者(铁帽子王)已经不可能了。
你说旗主?那是吉祥物了
没有了抬旗之链,旗主屁也不是,谁听他的啊
长文预警,建议先收藏!一文读懂清朝的旗主以及八旗发展史。
清宫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旗人在外边混得风生水起,遇上自家旗主,立马下跪磕头。怂得就像孙子见了爷爷一样。
为什么旗主如此厉害,旗人又为何畏惧旗主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八旗的发展史开始说起。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起兵之初,由于人丁不多,所以部队的组织架构比较简单。
努尔哈赤之下是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之下是若干牛录额真,也就是后来的牛录章京,汉译为佐领。
早期的佐领,只能指挥十名兵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班长。
到了万历十七年,随着地盘扩大,统治人丁增多,一个人管不过来了,努尔哈赤便将部队一分为二。
他自己统率一半人丁,以红旗为帜。
另一半交给舒尔哈齐,以黑旗为帜。
后来,估计是因为黑旗不便于夜间作战,舒尔哈齐便把旗帜颜色改为蓝色。这便是正蓝旗的由来。
万历二十一年前后,努尔哈赤对红旗和蓝旗进行重组。
他首先将自己的红旗改为黄旗。随后又参照金国的猛安谋克制,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固山额真(都统)为首领。
这一时期,黄、蓝两旗的理论兵力为一万五,实际大约一万人出头。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趁着明朝出兵朝鲜,无暇北顾之际,努尔哈赤出兵吞并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
哈达部是大部落,仅兵丁就有数千人。加之明朝当时也遣使斥责努尔哈赤吞并哈达部。
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需要拉拢人心。
于是,哈达部的兵丁便被努尔哈赤单独编为一旗,以白旗为帜,这便是正白旗的由来。
白旗组建后,起初有两位旗主,分别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和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
后来褚英排挤吴尔古代,将所有佐领占为己有。于是白旗便被努尔哈赤父子吞并。
在组建白旗的同时,努尔哈赤通过征伐,又扩充了一部分兵力。
他将这些新归附的人丁交给自己的次子代善管理。
但因为兵力较少,无法单独编为一旗。所以代善便被编入了舒尔哈齐的蓝旗。
就这样,代善成了蓝旗的领主,也就是所谓的“小旗主”。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舒尔哈齐因为支持明朝而被努尔哈赤幽禁。
随着舒尔哈齐失势,蓝旗的格局因此发生了变化。
努尔哈赤将原蓝旗中属于舒尔哈齐的佐领,一多半交给舒尔哈齐次子阿敏继承。
剩下的佐领,划到了代善名下。
代善实力大涨,遂脱离了蓝旗,自立门户,以红旗为帜。这便是正红旗的由来。
万历四十二年(1611年),代善联合阿敏、皇太极等人状告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
努尔哈赤知道后十分气愤,下令囚禁褚英。
褚英失势,白旗的格局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白旗的大部分佐领被努尔哈赤封给皇太极。剩下的一部分佐领被褚英长子杜度继承。
于是,皇太极就成了白旗旗主,杜度成为白旗领主。
这个时候的四旗旗主分别是:正黄旗努尔哈赤;正红旗代善;正白旗皇太极;正蓝旗阿敏。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于势力进一步增强,现有四旗普遍存在超编情况。
为了规范管理,努尔哈赤下令将原有四旗扩充为八旗。
他自己的黄旗分为正黄、镶黄两旗,仍由他亲自统领。
代善的红旗分成正红、镶红两旗,由代善及其长子岳托和次子硕托统领。
皇太极的白旗分为正白、镶白两旗。
皇太极担任正白旗旗主,原白旗领主杜度担任镶白旗旗主。
估计是为了牵制杜度,努尔哈赤在扩编时,将自己的第七子阿巴泰塞进了镶白旗。
阿敏的蓝旗分为正蓝、镶蓝两旗。
阿敏被调整成为镶蓝旗旗主,属人没有变化。
正蓝旗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担任。
另外,努尔哈赤还将正蓝旗的一部分佐领交给自己的第十子德格类统领。


说到这里,估计有朋友要问了。
领主和旗主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努尔哈赤要分封那么多领主?
如果他觉得杜度靠不住,为什么不能自己兼任镶白旗主呢?
抛开事务繁多,管不过来等因素不谈,努尔哈赤如此安排,主要是清朝没有“裂土”制度。
后金开国之初,努尔哈赤自己都吃不饱,当然不可能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和诸大臣。
但主君不封地,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君主该如何拉拢人心,保证臣子们的士气呢?
外姓大臣好说,赏赐珍宝、爵位足矣。关键是宗室不好办。
如果只靠金钱和空头爵位,远远不能体现宗室成员的身份高贵性。这会戳伤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只得以“赏赐人头”的办法,退而求其次的解决问题。
所谓赏赐人头,就是把人丁赏给有功宗室。
赏赐流程一旦完成,人丁就自动变为有功宗室的私有财产。
这些有“属人”的宗室一律被称为领主,也被称为“入八分宗室”。


举例说,代善早年立了功,努尔哈赤赏给了他一些人丁,并将其编入蓝旗。
这个时候的蓝旗,舒尔哈齐和代善都是领主。舒尔哈齐因为管辖的佐领数量多,所以他是旗主,代善是“小旗主”。
在蓝旗内部,旗主舒尔哈赤可以对“小旗主”代善发号施令,但他不能越过代善,直接指挥代善的麾下佐领。
努尔哈赤亦是如此,他虽然贵为大汗,但也不能越级指挥。
不入八分的宗室和外姓臣子没有“属人”,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
于是,入八分的宗室子弟的高贵性和特殊性就体现了出来。
用今天的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先让马吃够草。努尔哈赤主动稀释股权,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积极性。
总体而言。努尔哈赤用“以旗统人”的办法弥补缺乏“裂土”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此,也让早期的八旗产生了两个鲜明特征。
一是“隔旗如隔山”,各旗的地位平等,旗主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只向皇帝负责。
举个例子,镶蓝旗主阿敏欺压弟弟塞桑古,塞桑古请正红旗主代善主持公道。当时的代善虽然德高望重,是下任大汗的热门人选,但他也不敢过问此事。
二是旗主的权力极大,旗人上到行军打仗,下到男女婚配,都需要经自家旗主同意才行,连皇帝都管不着。
这种主奴关系。说的夸张一点,就是君臣关系。旗主在一旗之内完全就是土皇帝般的存在。
皇帝与旗主和旗人是一种“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皇帝肯定要削弱旗主的权力。
如若不然,旗主造反,旗人又不能忤逆主子,也跟着造反,那皇帝岂不是尴尬了?


不过,由于这时候的努尔哈赤正处于创业阶段,需要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而他也只能耍点小手段,册封一批领主制衡旗主。
至于清朝皇帝插手旗务,削弱旗主权力,那还要等到入关之后。
天启三年(1623年),努尔哈赤64岁,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便按照女真人“嫡长子继承皇位,嫡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将两黄旗的60个佐领平均分配。
他自己亲领镶黄旗的15个佐领,镶黄旗剩余的15个佐领交给9岁的多铎。
正黄旗的30个佐领,均分给18岁的阿济格和11岁的多尔衮。
分完财产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自动成为两黄旗领主。
镶黄旗也因为努尔哈赤亲自统领的缘故,成为八旗的头旗。


后来,努尔哈赤又立下遗嘱,宣布正黄旗旗主由阿济格担任,自己亲领的15个镶黄旗佐领在他死后交给多铎继承。
这样一来,阿济格和多铎分任两黄旗旗主,多尔衮就没位置了。
为了让多尔衮也担任旗主,努尔哈赤临终前将杜度调到镶红旗。
努尔哈赤的这一安排,利好多尔衮三兄弟,对皇太极则是利空。
一旦多尔衮三兄弟掌控三旗人马,皇太极仅靠正白旗无法应付。
所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先下手为强,让儿子豪格抢占了旗主空缺的镶白旗。
随后,皇太极又向多尔衮三兄弟提出互换旗色的要求。
由于只是交换旗帜和服色,换旗不换人,所以多尔衮等人便同意了。
这样一来,两黄旗就变成了两白旗,多铎担任正白旗主,阿济格任镶白旗主。
后来为了分化三兄弟,皇太极废了阿济格的旗主之位,将镶白旗交给多尔衮。


分化了两白旗,皇太极的实力仍然不足,只能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治”。在很多事情上,皇太极没有独断专行之权。
堂堂主君,竟然受制于人,皇太极自然不能忍,于是他便将目光投向了两蓝旗。
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以丢失永平四城为由,将阿敏囚禁。随后将镶蓝旗主改为济尔哈朗。
由于阿敏和济尔哈朗都是舒尔哈齐的儿子,所以这次调整,镶蓝旗上下没有反对。
不过,济尔哈朗白捡了一个旗主,对皇太极感恩戴德。所以镶蓝旗由此也成为忠于皇太极的力量。
崇祯五年,皇太极出兵攻打大凌河,让正蓝旗打头阵。
莽古尔泰认为皇太极此举是故意削弱自己实力,拒绝执行命令。
皇太极大怒,斥责莽古尔泰贪生怕死。
莽古尔泰也很恼火,当面顶撞,并且还抽出佩刀要砍皇太极。
当众向主君露刀,这明显是在作死。
事后不久,莽古尔泰暴毙而亡,据说是被皇太极毒死的。
莽古尔泰死后,德格类继任旗主。
德格类是莽古尔泰的亲弟弟,皇太极显然不可能放过这哥俩。
于是到了崇祯八年,当德格类病死后,皇太极立即以谋反为由,剥夺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一门的旗权。
正蓝旗上下皇太极的决定不满,皇太极也不惯着,说他们挑战君权,处死了千余人。
干掉了正蓝旗的刺头后,皇太极先分了八个佐领给豪格,并任命豪格为正蓝旗旗主。
后来,皇太极又分了几个佐领给阿巴泰,将其也编入正蓝旗,与正蓝旗的佐领对调
皇太极这一手掺沙子的操作,让正蓝旗的人员构成物是人非,正蓝旗也由此被吞并。


皇太极的整人手腕如此狠辣,不难想象,假以时日,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大概率也会被其吞并。
不过,正当皇太极春风得意之时,他突然病死了。
皇太极死后,由于他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
于是八旗便因为储君问题分成了三个阵营:
两白旗拥护多尔衮继位;
两黄旗和正蓝旗拥护豪格继位;
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中立。
多尔衮和豪格均不退让,两黄旗和两白旗差点因此而火拼。
最终,在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撮合下,多尔衮和豪格各退一步,共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这场争端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福临即位后,由于其年幼,因此国家大事便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理。
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
叔父摄政王和信义辅政叔王地位一样,但多尔衮的能力远超济尔哈朗
不久后,济尔哈朗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圈,多尔衮独掌大权。
手里有了权,多尔衮随即开始扩充实力。
他首先将两白旗混编,吞了多铎的一半佐领。多铎因此改为镶白旗主,多尔衮则变为正白旗主。
随后,多尔衮见李自成和张献忠均已凉透,南明也不成气候,天下大势已定,便罗织罪名,将豪格整死。


豪格死后,按道理讲,正蓝旗应该交由顺治皇帝处置。
但多尔衮以顺治年幼,“俟归政,然后隶于上”的名义,私吞了正蓝旗。
与先前皇太极吞并正蓝旗一样,多尔衮如此蛮横,正蓝旗上下肯定有意见。
多尔衮也没废话,直接将正蓝旗与正白旗重组,分出新的正白旗、镶白旗。
对此,身率镶白旗的多铎很不满,我是镶白旗主,你又搞出一个镶白旗,那我算什么?
不过,多尔衮位高权重,多铎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改任重组后的正蓝旗主。
至于多尔衮,则成为两白旗的旗主。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病死,多尔衮趁机再次重组正蓝旗。
一番操作后,正蓝旗有了四个领主,分别是阿济格、多铎的次子多尼、阿巴泰第三子博洛、阿巴泰第四子岳东。
四位领主中,多尼名下的佐领数量最多,所以他成为正蓝旗主。
正蓝旗重组的同时,两红旗也进行了重组。
代善第七子满达海成为正红旗主,代善孙子勒克德浑为正红旗领主。
岳托孙子罗科铎为镶红旗主,皇太极第五子硕塞、褚英第三子尼堪为镶红旗领主。(尼堪继承了杜度的佐领)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病死。
做了多年傀儡的顺治皇帝秋后算账,对八旗又进行了一次大调整。
首先,他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没收,正白旗也因此与两黄旗一起成为所谓的“上三旗”。
紧接着,他将镶白旗中原属于豪格的佐领交给了豪格的儿子富绶继承。
然后,他又对阿济格下死手,不仅夺爵治罪,还将其所属佐领分别拨入了正白、镶白、正蓝旗。
这一番操作后,八旗与最初形态相比,可谓面目全非。
具体情况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统领;
镶白旗由豪格的后裔统领。
正红旗由代善的后裔统领。
镶红旗由代善长子岳托、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以及褚英的后裔统领。
正蓝旗由阿巴泰、多铎的后裔统领。
镶蓝旗由济尔哈朗的后裔统领。


看到这份重组后的旗主名单,不难发现旗主与皇帝的血脉关系过于疏远。皇帝必须要削弱旗主的权力了。
于是当顺治亲政后,他便开始插手各旗旗务。
怎么插手呢?简单地说,就是保留旗主与旗人的主奴关系,但剥夺旗主对旗人的管理权,将各旗的户口管理、生产、教养和训练等工作交给“都统”负责。
都统是流官,有任职期限,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由皇帝任命。对旗人只有管辖权,没有所有权。
也就是说,都统可以指挥旗人,但是不能把旗人当奴才。
这样一来,都统权力受限,旗主的权力被分化,影响力大大削弱。皇权得以加强。
康熙后期至雍正时期,随着汉化加深,皇权进一步加强,皇帝对旗主的权力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削弱。
顺治在位时,各旗都统由本旗的旗人担任,因为都统与旗主存在主奴关系,所以旗主对旗务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和雍正允许都统“跨旗出任”。比如将镶红旗都统和镶蓝旗都统对调。
对调之后,都统与旗主不存在主奴关系。不用再看旗主的脸色了,只需要对皇帝负责。旗主也就变成了“空筒子王爷”。
既没有封地,也没有权力,如果旗主不能出仕做官,就只能按时领俸禄,啥事也做不成。


除了利用都统制衡旗主,清朝中后期的皇帝还将皇子分封到下五旗,担任领主。
比如雍正即位前,就是镶白旗领主。
在当时,皇子如果分封到下五旗,获得入八分的身份,这是受重用的象征。
反之,皇子留在上三旗,没有统属佐领,不入八分,便是不受待见的象征。
乾隆之后,旗主基本没什么存在感,但因为旗主与旗人仍有主奴关系,所以当时也闹出了一些笑话。
如道光年间,道光帝召见军机大臣,发现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松筠不在,便问旁人,松筠去哪里了?
旁边一位军机大臣回复道:“正蓝旗主家在办白事,松筠照例应当前往服丧。”
道光帝听完心里很不痛快,便找来一名太监说道:“你过去看看,如果没什么要紧事,就让松筠尽早回来上班。”
这位太监领命后,立即前往正蓝旗,结果看到堂堂军机大臣,竟然穿着一身孝服,哭丧着脸,坐在旗主家的大门口敲鼓。
道光得知此事,碍于祖制,不便对正蓝旗主进行责罚。只好下旨将松筠抬旗进入上三旗,免去了朝廷大臣为旗主服丧敲鼓的尴尬。
到了清末,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出任军机揆首,手握实权。由于他们都是领主,属于广泛意义上的旗主。
因此旗主的地位在当时又有一个小小的回升。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很久。
1912年,清朝被推翻,旗主和清王朝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我们来看看八旗创立之初的旗主:
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这是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可以看出是努尔哈赤一家人的八旗!当时人也少,一个牛录300人,这里300人应该是300个壮丁,也就是大概300个家庭!
初期后金还是旗主共制的,除了大汗自领的正(zheng三声)黄旗,镶黄旗之外领另六旗的旗主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国政需要他们的支持,只是后来进了中原,地位下降很多,但是到了满清中后期,旗主再落魄,原领下的旗民混得再好也要给相当的面子的!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大臣和珅,面对早已丢掉铁帽子王爵的满洲正红旗旗主金大烟袋,只能高呼主子乖乖下跪,后来竟然还被金大爷关进了牢房!
虽然当时金不知和珅真实身份,但事后和珅向乾隆告状,乾隆还是让和珅向金大爷道歉,和珅这回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并且金在乾隆面前都不需下跪,还满口“老子”。
那么观众们的疑惑来了,真实满清历史上的八旗旗主王爷,真的能对当朝一品大员这么强势吗?
只能说,电视剧中表现的,部分正确。具体情况,还得搞清楚清朝八旗旗主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八旗,是满清自关外时,就开始实行的一种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有点类似户籍。随着管理人口的不断增加,努尔哈赤将满人分别归入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部分,平时狩猎、战时交锋,农民和战士的身份切换十分顺畅。再往后,八旗制度延伸推广到了蒙古和汉人群体,也就是蒙八旗和汉八旗。
每个旗有皇亲贵族担任旗主,旗民对旗主有人生依附关系,可以说每旗旗主就是旗下所有人的主子,双方是主仆关系。你说八旗旗主牛不牛?但是这些旗主却是一直在变化的,那简直是满清早期的一部权力斗争史。
在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之初,旗主是如下几人:
正黄旗、镶黄旗:努尔哈赤本人;
正红旗: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镶蓝旗: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白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等到努尔哈赤年老时,因为宠幸大妃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幼子,故而任命其长子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第三子多铎为镶黄旗旗主(由于多铎年幼,还是努尔哈赤自己掌管,所以努尔哈赤亲掌的只剩镶黄旗,镶黄旗自此成为八旗之首),还准备把镶红旗交给第二子多尔衮。但是,随着努尔哈赤去世,该愿望没有达成。
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威逼阿巴亥殉葬,并将皇太极推上后金大汗之位。皇太极掌权后,迅速把不招待见的杜度换掉,改成了自己的长子豪格,从此两白旗成为皇太极的亲军。
因为两黄旗地位更加尊贵,皇太极将两白、两黄旗对调,用多尔衮取代阿济格为正白旗旗主,还乘着莽古尔泰去世的机会用正黄旗吞并了正蓝旗,又分了一部分出来形成新的正蓝旗,由豪格担任旗主。
至此,两黄旗由皇太极亲掌。皇太极后来称帝建立清朝,两黄旗由皇帝亲任旗主的制度也就确立了下来。后来在顺治、康熙两朝威名赫赫的索尼、鳌拜等人,就是出自于两黄旗的嫡系大臣。
之后皇太极猝死,已经成长的多尔衮兄弟斗败了豪格,扶持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即位为顺治帝。权力洗牌后,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逐渐耍手段吞并了最强劲敌豪格的正蓝旗,交由弟弟多铎执掌,多尔衮亲掌两白旗。
多尔衮死后,压抑许久的顺治将正白旗吞并,并把镶白旗夺过来给了豪格的儿子。从此,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其余的称为下五旗。上三旗旗主当然就是顺治本人了,而下五旗旗主分别是:
正红旗巽亲王满达海(礼亲王代善第七子)、镶红旗平郡王罗科铎(克勤郡王岳托之孙)、镶白旗显亲王富绶(肃亲王豪格第四子)、正蓝旗信郡王多尼(豫亲王多铎次子)、镶蓝旗简亲王济度(阿敏六弟郑亲王济尔哈朗次子)。
此后历代旗主虽封号有所改变、爵位有升有降,但都是礼亲王、克勤郡王、肃亲王、豫亲王、郑亲王五系后代。
乾隆四十三年,又正式将这些王爵恢复为原本的封号,此五王加上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第三子萨哈璘次子)、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睿亲王多尔衮(乾隆年间平反)三家后代,并称“八大铁帽子王”。之后又加入了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形成十三家铁帽子王的最终格局。
与其他王爵需要降级世袭不同,铁帽子王爵位永远不降。但是,旗主已经被那五家占了,于是又搞了个创新,在旗主之外另设领主,可以理解为小旗主,正红旗顺承郡王、镶红旗庄亲王、正蓝旗睿亲王怡亲王、镶蓝旗恭亲王庆亲王。
铺垫了那么多,咱们接下来进入正题,讲讲旗主王爷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旗主们除了铁帽子爵位和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之外,就是对所在旗的旗民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不管这个旗民官职多高,理论上如果旗主需要,都可以找来当差。
和珅那个故事是电视剧编的,但相传道光年间军机大臣、大学士松筠有一次向皇帝请了假,细细一问,居然是他所在的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家办丧事,松筠穿着孝服帮忙敲鼓去了!
皇帝如果觉得某个大臣这样太不成体统,那就可以“抬旗”,只要将某人的旗籍抬到上三旗中,他的主子就只有皇帝一人了,与下五旗的旗主再无关联。比如和珅,就从下五旗中的正红旗抬到了上三旗中的镶黄旗,这时候正红旗旗主也就再也不能对和珅如何如何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雍正朝以前,旗主确实拥有超然的地位,可以直接管理旗内事务,有时皇帝也不便直接插手。而雍正即位后,发现旗主尾大不掉之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雍正设立了一个从一品的新官职——“八旗都统”,还有副都统配合工作。这些人都是皇子、外戚、重臣等皇帝亲信,比如和珅就曾担任过镶黄旗满洲副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
都统们通过“都统衙门”直接管理旗人的军事部署、财政支出、日常供给、田产分配、官爵晋升等。这些人的出现,直接把旗主的工作给剥了个干净。表面上这是体恤旗主王爷们,让他们享享清福,实际上皇帝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从此旗主们成了被高高供起来的摆设。
前文中,为什么说电视剧的情节对了一半呢?
对的一半,和珅在抬旗之前对原旗主大礼参拜是完全正确的,但那个金大烟袋说自己家祖上早就没了铁帽子王爵,这就不对了。实际上,和珅所在的正红旗旗主一直是礼亲王代善世系,从来没有丢过铁帽子。
如果金大烟袋仅仅是原旗主的旁系后代,那也就不是旗主,旗民只对旗主本人负责,和珅不必对金大爷行多大的礼。至于作为皇帝的乾隆,更不会对他如何尊重,反倒是八旗旗主见了皇帝必须毕恭毕敬。所以这个金大烟袋的身份就明显有误,但毕竟是电视剧,不必过多苛责。
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氏掌握。具体来说,就是由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来掌控。有些人特意强调,八旗分为满蒙汉,总计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汉八旗是没有独立旗主的,蒙汉八旗也归满旗旗主进行统领。
至于八旗旗主具体是怎么更迭的,这就很复杂了,需要详细的介绍。
两旗时代
最早的八旗制度,没有后来那么复杂,只有旗主和佐领两级。并且也没有八个旗,只有一个旗。
努尔哈赤起兵后,先建立了一旗部队,旗色不清楚,有可能是黑色旗。
后来他消灭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一支新旗,旗色也不太清楚,可能是红色旗。
于是,努尔哈赤就将自己原有的黑旗交给了亲弟弟舒尔哈齐,然后他自己统帅新建红旗。后来改红旗为黄旗。
于是,最早的八旗雏形就出现了。一共只有两个旗,两个旗主,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同母弟舒尔哈齐。两人在当时被时人并称为“二酋”。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各自统领的属人、阿哈是一样多的。这两个旗的旗色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是按照推断,努尔哈赤的旗色应该是黄旗。而舒尔哈齐的旗色应该是黑色,后改为蓝色。(据说是由于黑旗在夜间不便区分,于是就改作了蓝旗。具体什么时期由黑旗变改为蓝旗,有待考证)
三旗时代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哈达部。他把哈达部的人丁编为一个旗,让自己的长子褚英和哈达部的首领吴尔古代(哈达纳拉氏)共同管理。这个哈达部的旗,旗色为白色。这便是正白旗的由来。
不久后,褚英废除吴尔古代的首领地位,他自己独自成为旗主。同时,舒尔哈齐的正蓝旗得到了进一步扩充,这些蓝旗新归附的人丁,被封给了太祖的次子代善。所以这一时期,代善是正蓝旗里的“小旗主”。
这个时期的三旗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蓝旗——舒尔哈齐,代善(小旗主);
正白旗——褚英;
四旗时代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正蓝旗旗主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正蓝旗的格局就因此发生了变化。
注意了,下面的内容很重要。
在正蓝旗中,原属于舒尔哈齐的佐领,一多半被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继承。
剩下的原属舒尔哈齐,但没有划归给阿敏的佐领,则划归到了代善的名下。
代善之前在正蓝旗中的原班人马,加上新划给他的人马,一起脱离出正蓝旗,独立为一个新旗,旗色为红旗。后来屹立二十多年不倒的正红旗也就是这么来的。
正红旗成立后,也就有了四旗。这个时候的四旗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蓝旗——阿敏;
正白旗——褚英;
正红旗——代善;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1年),努尔哈赤将自己的长子、正白旗的旗主褚英幽禁,所以正白旗也发生了变化。
正白旗大部分佐领被封给了皇太极。而剩下的一部分佐领,被褚英的长子杜度继承。于是皇太极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而杜度则是正白旗的“小旗主”。
这个时候的四旗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蓝旗——阿敏;
正红旗——代善;
正白旗——皇太极,杜度(小旗主);
八旗时代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将四旗扩充为八旗。他自己的黄旗分为正黄、镶黄两旗,均由他亲自统领。
代善的红旗,也分成正红、镶红两旗,由代善和代善的儿子们统领(代善的儿子岳托和硕托均是镶红旗的小旗主)。
原蓝旗的旗主阿敏,成为镶蓝旗旗主,属人没有变化。
正蓝旗的旗主则由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担任。另外,莽古尔泰的亲弟弟德格类担任小旗主。
正白旗旗主不变,仍由皇太极担任。
镶白旗旗主由原正白旗小旗主杜度担任,同时努尔哈赤把自己的第七子阿巴泰也塞进了镶白旗,与杜度共同组成了镶白旗(阿巴泰是小旗主)。
这里额外插一句,当时的八旗的旗子,应该是没有图案的,也就是一面只有颜色的旗帜。四镶旗是在旗子中间加一条龙。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八旗旗子的样式,是公元1622年之后才确定的样式。
这个时期的八旗旗主分别是:
两黄旗——努尔哈赤;
两红旗——代善,岳托、硕托(小旗主);
正白旗——皇太极;
镶白旗——杜度,阿巴泰(小旗主);
正蓝旗——莽古尔泰,德格类(小旗主);
镶蓝旗——阿敏;
努尔哈赤晚期的八旗变动
后金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按照女真人“嫡长子继承皇位,嫡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将自己的三个嫡幼子:18岁的阿济格、11岁的多尔衮、9岁的多铎,纳入自己亲自统领的两黄旗,并将两黄旗拆分,分别封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小旗主。
当时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一共有60个佐领,他把正黄旗的15个佐领封给阿济格,另外15个佐领封给多尔衮。再从镶黄旗分出15个佐领封给幼子多铎,剩下的15个镶黄旗佐领由他亲自统领。
然后努尔哈赤立下遗嘱,等他去世后,他自己统领的15个镶黄旗佐领,也交给多铎继承。相当于就是说,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多铎为镶黄旗旗主;多尔衮没有位置,于是努尔哈赤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好让多尔衮继承镶白旗。
结果这次调动还没有完成,努尔哈赤就突然死了。皇太极瞅准机会,迅速让儿子豪格抢占了没有旗主的镶白旗。这一下,皇太极父子就抢到了两白旗。
这里额外插一句,这次分封后,由于正黄旗分给了阿济格和多尔衮,镶黄旗成了努尔哈赤唯一亲领的旗。因此镶黄旗就变成了八旗的头旗。很多人经常问,八旗之首是哪个旗?看到这里应该就知道了——是镶黄旗。
皇太极时期的八旗变动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这位新任大汗是个狠角色,为了打压不服他的人,皇太极对八旗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
第一次调整——两黄旗和两白旗互换。
这次调旗很简单,就是皇太极的正白旗、豪格的镶白旗和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两黄旗对调。因为皇太极是后金大汗,他认为黄旗只有大汗才配使用。所以,继承了汗位的皇太极就逼着多尔衮三兄弟与自己对调了旗色,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调整只换旗色,也就是两白旗换两黄旗,服装颜色对调;两黄旗换两白旗,服装颜色对调。而旗主之下的附属人员没有进行变动。
第二次调整——镶蓝旗旗主换人。
永平之战后,阿敏(舒尔哈齐的次子)逃回关外,皇太极借此机会整肃阿敏。他召集众大臣及贝勒,给阿敏定了议十六项大罪。最后处理结果是:削去阿敏的旗主之位,并将其圈禁在家。其所属镶蓝旗则赏给跟皇太极穿一条裤子的堂弟济尔哈朗。
由于济尔哈朗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这次换旗主,镶蓝旗没什么异动。
第三次调整——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混编。
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病逝,正蓝旗的旗主由原先正蓝旗小旗主莽德格类继承,而莽古尔泰的佐领也由莽古尔泰的儿子继承(小旗主)。
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正蓝旗的旗主德格类病死,同年有人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一门谋反。皇太极趁此机会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一门剥夺旗权,顺便将正蓝旗没收为己。于是正蓝旗就被皇太极给吞并了。
吞并正蓝旗后,皇太极将原正蓝旗的八个佐领封给儿子豪格,又拿出三个封给镶黄旗小旗主阿巴泰,加强了原镶黄旗的实力。同时也削弱了正蓝旗的凝聚力。
没过多久,皇太极将正黄旗的一半与正蓝旗的一半进行捏合,组成新的正黄旗。将正黄旗和正蓝旗剩下的一半捏合,组成新的镶黄旗,都由皇太极亲自统领。
镶黄旗归皇太极后,原镶黄旗旗主豪格带着自己的佐领改为正蓝旗,成为正蓝旗的旗主。原镶黄旗的小旗主阿巴泰,也同样成为了新正蓝旗的小旗主。
这次调整之后,八旗旗主如下:
两黄旗——皇太极;
正蓝旗——豪格,阿巴泰(小旗主);
镶蓝旗——济尔哈朗;
以上四旗是皇太极的嫡系人马
正红旗——代善;
镶红旗——岳托,硕托(小旗主);
两红旗在代善的统领下,保持中立。
正白旗——多铎;
镶白旗——阿济格,多尔衮;
两白旗与皇太极暗中较劲
多尔衮时期的八旗变动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权。他和皇太极是一丘之貉,掌权之后也是大肆吞并其它旗。具体的调整有两次。
第一次调整——两白旗混编。
大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皇太极突然去世。他去世之后两个月。多尔衮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趁机没收了亲弟弟多铎在正白旗的15个佐领。
多尔衮手上本身就有15个佐领,没收多铎的15个佐领后,多尔衮就具有了30个佐领,即一个整旗的实力。
之后多尔衮的将自己所领镶白旗的与多铎的正白旗进行对调,自己成为正白旗旗主,而原属正白旗的多铎,则换色为镶白。
本身就在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并没有参与此次换旗。多铎换到镶白旗后,他是旗主,阿济格变成了镶白旗的小旗主。
第二次调整——两白旗与正蓝旗混编。
争储事件后,多尔衮和豪格结了梁子。为了搞死豪格,多尔衮下了大力气。大清顺治五年二月(公元1648年),多尔衮将豪格打下大狱,没收了他的正蓝旗。(还抢了豪格的小老婆)
豪格的正蓝旗被没收后,多尔衮没有上交给顺治皇帝,而是被他以“俟归政,然后隶于上”的名义私吞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镶白旗旗主多铎病逝。多尔衮便将两白旗和正蓝旗一起混编。原本属于豪格的正蓝旗佐领和原本属于多铎、阿济格的镶白旗佐领对调。
对调之后,新的镶白旗没有旗主,多尔衮当仁不让的自领镶白旗旗主,加上正白旗,他就成为了两白旗的旗主。
而新的正蓝旗则由原镶白旗的阿济格、多铎的次子多尼、阿巴泰第三子博洛、阿巴泰第四子岳东四人共同管理。这四个人中,多尼名下的佐领数量最多,所以他是旗主,另外三人是小旗主。
另外,正红旗旗主代善于同年病死。他的儿子镶红旗旗主硕托在三年前被处死(岳托死后硕托继任)。因此两红旗的旗主也都换了人。正红旗旗主为满达海(代善儿子)、镶红旗旗主为罗科铎(岳托孙子)。
这一系列震动之后,八旗旗主如下:
两黄旗——顺治帝;
两白旗——多尔衮;
正红旗——满达海,勒克德浑(小旗主);
镶红旗——罗科铎,尼堪、硕塞(小旗主);
正蓝旗——多尼,阿济格等人(小旗主);
镶蓝旗——济尔哈朗;
八旗旗主的最终确定
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历经二十几年的调整,此时的八旗已经面目全非,跟最早的时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比如正白旗旗主原本是褚英,结果褚英被努尔哈赤弄死,正白旗的人马交给了皇太极和褚英的儿子杜度继承。到了八旗建立时,杜度调任镶白旗,褚英当年的人马就变成了镶白旗。后来努尔哈赤为了给多尔衮挪位,把杜度挪到了镶红旗,褚英一系的人马又调到了镶红旗。这变来变去的,八旗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八旗了。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秋后算账,又对八旗做了一次大的调动。
第一步,他先是把多尔衮的两白旗没收。正白旗整旗被顺治皇帝收走,同顺治亲自掌控的两黄旗一起变成了所谓的“上三旗”。
第二步,将镶白旗,也就是原属于正蓝旗豪格的佐领,交给了给了自己的侄子,豪格的儿子富绶。
第三步,顺治因怒迁恨,对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下了死手。把他夺爵治罪,他所属的佐领分别拨入了正白、镶白、正蓝三旗。
自此也就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说法。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领,下五旗由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巴泰、多铎、褚英等人的后裔统领。
具体来说,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皇帝统领;
镶白旗——豪格后裔统领。豪格是努尔哈赤之孙,皇太极长子;
正红旗——代善后裔统领。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
镶红旗——岳托、硕塞、褚英后裔统领。其中岳托是代善的儿子,努尔哈赤之孙;硕塞是皇太极的儿子,努尔哈赤之孙;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和皇太极的大哥。
正蓝旗——阿巴泰、多铎后裔统领。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皇太极的哥哥;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嫡幼子,皇太极的弟弟。
镶蓝旗——济尔哈朗后裔统领。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第六子,努尔哈赤的侄子,皇太极的堂弟。
康熙继位后,为了进一步的削弱诸王对下五旗的掌控。他大力推行了皇太极时期开创的都统制度,让都统取代旗主。因为都统是朝廷委派的流动官员,没有世袭权利。于是原本属于各旗旗主的旗权,在康熙时期就基本让都统给夺去了。(都统可以让非宗室的人担任,属于从一品)
然后,康熙又将皇子分封到下五旗,去下五旗做小旗主,继续分化下五旗。比如雍正就当过镶白旗的小旗主。雍正继位之后,他儿子洪昼还当过正蓝旗的大旗主。此政策一直延续到了道光皇帝时期,才算是把八旗完全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中。
清初时期,旗主对本旗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为了巩固皇权,从皇太极开始,清代皇帝就开始分化旗主们的旗权。在乾隆皇帝的中晚期,旗主已经名存实亡。到了道光时期,已经没有所谓的旗主了。
至于什么人才能担任旗主,一句话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只有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后裔才能担任旗主。这两群人全部都是拥有系黄带子特权的皇室宗亲。

@李.莱昂纳多
的回答配个图


清朝初年的那些旗主可是真能威胁皇帝,就连下面出场的非著名旗主也比鳌拜的威胁大得多
康熙最害怕的人可不是鳌拜 而是这个家族势力比鳌拜强数倍的王爷


康熙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少年时擒拿了鳌拜,在清朝一直有不少纪念节目,但康熙最害怕的人可不是鳌拜,而是同宗的这个王爷,和他比起来鳌拜似乎都没那么可怕。这个王爷就是康熙的堂伯岳乐,论起家族势力鳌拜绝对要甘拜下风。


朝代不同,权力游戏的规则和计量单位也不同,在满清初年的权力游戏中牛录的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牛录是八旗的基本单位,也是集生产、军事、司法、行政为一体的单位,牛录主人对下属的旗人有很强的人身控制权,满清权贵手中的牛录可比个人的武力要管用的多。皇太极就拼命增加自己手中的牛录数量,不惜杀死了莽古尔泰等人,把正蓝旗的牛录拿到自己手中;多尔衮也是借口多铎了范文成的小妾,从弟弟手中抢走了15个牛录,这才让多铎俯首称臣;顺治也是吞掉了多尔衮的正白旗,建立了上三旗的绝对优势,才有了惩罚宗室王爷的权威。


牛录也是满清贵族门阀的资本,有一两个满洲牛录的权贵才是真权贵。皇太极在位期间,就把大量牛录的世袭管理权下放给了部下,打下了很多满清权贵的根基。皇太极时期拥有世袭牛录管理权的大臣如下:


正黄旗拜尹图管三个半牛录、巴布海管一个牛录、额驸扬古利管两个牛录、察喀尼管一个牛录、公衮管半个牛录、南褚管两个牛录,图鲁什(图鲁西)之子巴世泰,赐一百男丁,令其专管。镶黄旗:达尔汉额驸管一个半牛录、巴哈纳管半个牛录、何洛会管半个牛录、伊孙管一个牛录、察木布管一个牛录、星鼐管一个牛录。正红旗:和尔本(和勒本)管两个牛录、董鄂格格管两个牛录、格巴库管两个牛录、布尔海管一个牛录、穆尔察管半个牛录、兰泰管半个牛录。镶红旗:阿山管一个牛录、布尔堪管一个牛录、马喇希管一个牛录、董世禄管一个牛录、傅喀禅(傅夸禅)管半个牛录、固山额真叶臣管虎尔哈男丁一百名、劳萨专管丁一百名。


镶蓝旗:顾三台额驸管一个牛录、诺木浑管一个牛录、孟坦之子艾音塔木专管五十丁、啦玛管一个牛录、扈什布(扈西布)管半个牛录。正蓝旗:克什讷管两个牛录、萨喇管一个牛录、萨弼翰管一个牛录、昂阿啦管一个牛录、奥塔管一个牛录、额尔克管一个牛录、吴赖管半个牛录。镶白旗:遏必隆管一个牛录、超哈尔管一个牛录、敖德(鄂对)管一个牛录、额驸苏纳管一个牛录、巴彦管一个牛录、毛墨尔根管一个牛录、达尔泰管一个牛录、英俄尔岱(龙骨大,他在朝鲜名气很大)专管丁五十名、阿什达尔汉管一个牛录、准塔管一个牛录、阿啦密管一个牛录。正白旗:固山额真阿山管一个牛录、巴笃理之子卓罗管一个牛录、阿拜管一个半牛录、吴达海管半个牛录、巴特达玛管一个牛录、鄂硕管半个牛录、姚塔管一个牛录,韩岱管一个牛录、吴讷格管一个牛录。


皇太极封赏的额驸扬古利就是他姐夫,他的老姐夫给爱新觉罗家征战了四十多年,最后在朝鲜被火枪手击毙,可谓是劳苦功高,是清朝唯一一位生前封超品公、死后被追封为王(武勋王)的大臣,就这才得到了两个牛录的世袭管理权。另外上面名单中的遏必隆可不是顺治、康熙朝的那个,咱们熟悉的那个遏必隆得到的是一个家族世袭的镶黄旗牛录,还因为犯错一度弄丢过。在皇太极封赏时,鳌拜年纪也不大,他拿到手的八旗人马管理权只有家族世袭的500户,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半牛录,这才是鳌拜在八旗军中的真正班底。


鳌拜在八旗军中,尤其是镶黄旗内是有不少粉丝,但这些粉丝也有管理自己的主子,帮助鳌拜对付爱新觉罗家的决心不大,仅仅是安亲王岳乐就不是鳌拜和鳌拜党人可以对付的。岳乐的老爹是努尔哈赤第七次阿巴泰,阿巴泰参军很早,打仗也很有水平,但政务不行、出身不行,因此一辈子都没混成“入八分”的执政贝勒(可以参与战利品分配的贝勒,为了这对于满洲权贵来说非常重要,有这个权力就可以多给自己和部下争取利益)。但及时这样,阿巴泰也给岳乐留下了足足六个正蓝旗牛录,占了正蓝旗兵力的三成。这个数字的满洲旗丁和多尔衮、多铎比起来差得远,但对鳌拜等辅政大臣来说可是具有压倒性优势。


阿巴泰还是李永芳的岳父,家族两代人和李永芳家联姻(岳乐兄长的儿子又娶了李永芳的孙女),把拥有六个牛录汉军的李永芳家族也绑定了。岳乐的哥哥还是额驸扬古利家的女婿,能争取到扬古利家的两个牛录。岳乐本人的老泰山之一就是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也能得到索尼家族的支持。岳乐的家族算起来能在八旗军内部至少能争取到14个牛录的兵力,远远超过了鳌拜势力。


在顺治末年,岳乐还是满清权贵中的汉学家,主张起用汉人官员,保护汉人利益,得到不少汉人文臣武将的支持。论指挥能力,岳乐击败过喀尔喀蒙古,击败张献忠时他还是鳌拜的上司,平定三藩之乱打得也不错,真不比鳌拜差。岳乐还管着宗人府,是宗室的代理族长。因此在顺治末年,顺治一度要把皇位传给岳乐。加上岳乐的家族势力,这可比鳌拜的威胁大多了。岳乐没有坚持,顺治才传位给康熙。


康熙击败鳌拜,岳乐出力也不少。岳乐更帮助康熙对抗吴三桂和噶尔丹,是康熙朝的名王。岳乐死后,康熙的态度就转变了,他一再找岳乐的岔(生前小事),甚至训斥岳乐的第18子袁端,革去了固山贝子的爵位,原因只是康熙认为袁端成天找汉人喝酒(但与在外汉人,交往饮酒,妄资乱行,著黜革)。这就是典型的没事找事,岳乐生前不但喜欢和汉人喝酒,还纳了七个汉人小妾,岳乐家人和汉人交往、喝酒本就是常事。康熙对鳌拜的愤怒只是因为鳌拜以下犯上,触怒了他;真正威胁到他皇位的就是岳乐。
一开始,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
每个旗主都有绝对的权力,旗内的军队、官员也把旗主视为君王。
1601 年,努尔哈赤的造反事业已经小有成就。
为了管理麾下的众多人口,努尔哈赤参照祖先的猛安谋克制,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把满人整编起来。
固山就是旗,分别以黄、红、蓝、白为标志。
每个旗都是政治、经济、军事的结合体,平时组织人民群众生产物资,战时抽调男丁出征。
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
1615 年,努尔哈赤的事业大幅度扩张,麾下军队已经有五六万,人口也有数十万,原本的四旗正式扩编为八旗,四个纯色旗,四个镶边旗。
几乎所有的满洲人口、军队、财富都被八旗囊括。也就是说,八旗相当于满洲的国家制度,和中原的郡县制差不多。
努尔哈赤颇有民主精神,他怕子孙不够英明神武,会利用强大的领袖权力祸国殃民,于是就把权力分给八旗主。
比如选举:每个接班人都必须从旗主中选举产生,一旦不能让大家满意,八个人开会投票就能把大汗选下去。
比如财富:每当有战利品缴获,都会平均分成八份,每个旗主各领一份,回去以后再分给手下人。国家需要用钱时,也是八旗分摊。
努尔哈赤的八旗其实就是分封制。每个旗主都有绝对的权力,旗内的军队、官员也把旗主视为君王。
他们首先忠于旗主,然后追随旗主效忠大汗或皇帝,一旦旗主想煽动政变,旗员也只能追随……
不过,努尔哈赤的美好幻想一天都没有实现过。从他去世起,旗主就开始争夺大位。
他的八子皇太极征战多年,身兼两黄旗的主子,依靠强大的实力把其他人制得服服帖帖。
等他去世后,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郎等人又来抢位子。
直到 1644 年,多尔衮带着八旗入关争天下,巨大的成就和名望让他的正白旗实力大涨,成为八旗中的大哥。
他把正蓝旗降入下五旗,升正白旗入上三旗。后来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夺走「上三旗」的统治权,而我们熟悉的八旗也基本定型。
1
清朝能够定鼎江山,几乎都是八旗的功劳。
八旗的组织方式,远远超过草率的明末各路诸侯。
那些最早投降的汉人,可以编入汉军旗。这样一来,清朝可以把投降的汉人消化在内部。
通过编牛录、赏爵位等方式,逐渐把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
因为八旗的组织方式可以聚集一切资源,多尔衮才能「空国而来」,在山海关迎战李自成。
汉人太多,消化不完怎么办?简单。清朝额外设立绿色旗帜,授予大规模投降的汉人军队,统称为「绿营」。
八旗和绿营就是清朝的支柱。
这种对资源的组织、调配方式,李自成怎么能比得了?至于南明的江北四镇和左良玉之流,都是纯粹的军阀,更没法比。
清朝能统一江山,真不是偶然。
那么满洲人口少,汉人为什么要投降呢?不是汉人骨头软,是真的打不过啊。
汉军旗和绿营都是独立的个体,除了八旗,没有组织能够把他们凝聚起来。
一旦汉人「反清复明」,就变成小个体面对整个八旗,而且朝廷可以对汉军旗进行分化瓦解,让他们联合不起来。内外敌人,都被八旗的车轮碾压。
在和李定国、郑成功打仗时,八旗都不需要亲自上阵,冲锋在前的往往是汉军旗和绿营,满洲八旗的任务是督战。
用团结的八旗坐镇大营,一方面督促汉军出战,另一方面防止汉军造反,这种方式和蒙古人如出一辙,再加上军阀「能捞钱就不打仗」的本色,清朝迅速坐拥天下。
2
八旗在清朝是什么地位?国中之国。
清朝初年,朝廷派八旗到省会、要害处驻防,形成一股遍布天下的监督力量。
他们在城市中划出一块地方,不允许汉人出入,专供满人居住,叫作「满城」。
再加上「跑马圈地」和抢劫杀戮,八旗迅速建起赫赫凶名,还顺便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八旗是政治、经济、军事合一的组织,那么全国的满城、旗人、土地、财富的分配权,最终都集中在了旗主之手,然后再集中于皇帝。
而满洲传统又有奴隶制的余温。
理论上来说,所有满人都是皇帝的奴隶,皇帝对八旗内的一切都有处置权,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皇帝通过对八旗的改造树立绝对权力,然后又把中原的财富、土地、人口纳入八旗之中,让其无限地膨胀,最后皇帝通过八旗来统治全国。
涣散的汉人在八旗面前无能为力,但同时又让满洲八旗充满危机感。
满汉互相制约,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强大的八旗也给予皇帝登峰造极的权力。于是,满洲旗人匍匐在皇帝脚下口称奴才,汉人大臣在朝堂战战兢兢两百年,文字狱也搞得热火朝天。
明朝的正德皇帝出北京都要被骂,万历皇帝更是一辈子蜗居在皇宫。
在清朝,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康熙爷带着军队全国跑,经常微服私访。
乾隆爷六下江南,花费了无数银子,赏了大明湖畔的旖旎风光,非但没有留下骂名,还莫名其妙地成了无数小吃的代言人。
这些事放在其他王朝,想都不敢想。
在清朝前两年里,皇帝是八旗的主子,然后才是君王;清朝是满洲的天下,然后才是中原的王朝,所以,清朝的结构相当于把八旗的模板镶嵌在了中原的框架内。
3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让八旗元气大伤。
雍正胜出后,曾经的伤心往事让他心有余悸。
为什么皇子能迅速集结起小团体?原因依然在于八旗的祖制。
努尔哈赤留下的分封制,让八旗旗主共同治国,也让旗内各级官员拥有巨大的权力。
皇太极能做的,只是用武力制服其他人,顺便把旗主替换为儿子和亲信,于是旗主世袭制被打破了。
到顺治、康熙时期,皇帝逐渐拥有旗主和官员的任命权,但也只是任命而已,祖制的惯例依旧。
在旗人的潜意识中,旗主依然是主子,为主子卖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旗主往往由皇族担任。
康熙的皇子中,有的是亲自担任旗主,有的是旗内官员投靠,他们纷纷组建团队争夺皇位,闹得沸沸扬扬。
雍正上位后发动改革。他发布一系列命令,断绝旗员和旗主之间的隶属关系,并把八旗人事大权收为己有,然后以中原儒学为理论,对抗满洲传统。
从此以后,八旗不再拥有独立势力,而是成为管理满人的八个部门。也就是说,分封制进化成了郡县制。
可能是当年受伤很深,雍正对八旗有了一点抵触心理。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会有人洗白朱祁镇,认为他是被文官集
什么样的网文作者才算有天赋呢?
如何评价石家庄这座城市?
李雪健的宋江和张涵予的宋江,哪个更好?为
为什么恐怖片里信奉正神的神职人员斗不过恶
为什么朱元璋用重刑解决不了贪腐问题?
江田岛的老大哥天天那么虐待学弟,就不怕以
有哪些恶有恶报的故事?
太监还会有男人味吗?
有没有男主追妻火葬场,但最后男二上位的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9 15:00:50  更:2024-01-29 15:10:5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