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有人说我们中国领先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满清才落后的。你怎么看? -> 正文阅读

[历史人文]有人说我们中国领先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满清才落后的。你怎么看?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人说我们中国领先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满清才落后的。你怎么看?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清朝
有人说我们中国领先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满清才落后的。你怎么看?
刚刚去仙女湖公园溜达一圈。
这个月才改造完,整的挺好。
北侧墙上写了几句话,和垃圾分类有关的。
以下凭记忆,意思对,与原话有出入。
“我国是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
“先秦时期,就颁布了与垃圾清理有关的法律”
“唐朝颁布了清理垃圾的法律”
“宋朝颁布了垃圾清理的法律”
“196几年国家颁布了垃圾清理的法律”
“1996年建设部颁布了垃圾分类的法律”
…….
“2019年上海实习强制垃圾分类”
自豪不?
在有关社会、历史等各种问题的思考上,如果一切都是以情绪为先的,一个人就很容易被几个简单的问题绕进解不开的死循环里。
比如,在这个问题下,有些人就试图证明西方的领先是自古以来如此,或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领先过。继而,又从技术的“落后”引申到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
但如果是这样,那么今天“复兴传统文化”之类就毫无意义,因为这些东西就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因素。
而既然这个东西是落后的,那么落后的东西自然无法战胜先进的东西,“文化输出”也就是泡影。与此同时,那也就没必要动不动就问“为什么打不赢舆论战”,进而拽着人文学科痛批一番。
当然,如果承认“中国领先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满清才落后”,那么同样也会面对那些用技术来证明中国如何不如西方的问题。
然而,如果我们稍微仔细看一下所谓的“西方”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西方”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
现代西方科学的源头被认为是古希腊,然而在罗马时代,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还都被称为蛮族,这是因为他们的文明程度是远远落后于罗马的。更北方的维京人,留给世人的最响亮名号就是维京海盗。
然而,千年之后,这些北方蛮族却“反杀”罗马和希腊,开创了人类科学的新篇章。在日耳曼,从康德到马克思,从高斯到爱因斯坦,其文明成就闪耀人类的各个领域。而在斯拉夫,从托尔斯泰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从门捷列夫到巴甫洛夫,其成就也都非常之高。反而是当年作为“文明”的罗马,核心文明区大多都只能算是二三流的国家。
这些昔日的蛮族能够在近代涌现出大量的文化、学术等各个领域的精英,所能证明的是文明从来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如果你能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好的东西,并加以创造和发扬,那么你就是新的文明。反之,如果因为各种内外部因素,造成了文明的衰落,那么这些东西自然也就被人忘记乃至消失了。
今天我们在谈论“西方”的时候,其实有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根本性错误,在于“西方”成为了一个结论性的概念。因为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到“西方”,指代的不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也不是沙特阿拉伯和乌克兰,而是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有成为“发达国家”才有可能被称为“西方”,但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西方”的优势怎么论证怎么都对——因为他们发达,所以一切都是对的。
但只要跳出作为整体的西方的概念,转而从“西方”内部去审视文明的传播,就会从西方各国的盛衰交替之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无常以及异域视角下中国文明的价值。
回到开头的问题,想要避免陷入那种死循环,我觉得这个回答下
@见血封喉
的观点是恰当的:
在网络上,很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被”东西二元对立“这种立场论套得死死的。
无论思考任何问题,都会优先从这种立场出发。
在他们看来,历史研究就是为了证明这种“绝对的二元对立”的存在。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人类各个主要文明之间,是和平共处而非绝对对立的。
甚至可以说,任何时期,包括今天这个时代,和平共处都是时代的主流。
正是各古老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才促进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
即使在今天,文明之间的对立,也不是矛盾的首要方面。
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杜绝从立场出发,把精力浪费在用史料去证明立场上。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
回顾欧洲各国的历史兴替,其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一个落后国家的文化中也可能藏着向上的一面,而一个先进国家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其地位,在时代洪流之下,各个国家乃至各个文明的消长起落本就是历史常态。
而关于文明本身,其实我很建议对此有兴趣的人看一看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虽然这是一本30多年前的书,但还能解答今天的很多问题。在书中,亨廷顿很明确的区分了“文明”与“技术”。在他看来,构建起西方在现代世界优势的“技术”会通过不断的传播而为不同地区的人所掌握,在此背景下西方在近现代历史中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会逐渐缩小,各个先后步入现代化的“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未来世界冲突的主体。
当然,你完全可以不认同亨廷顿的理论。但他的理论里,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即他从不把技术层面的领先归结到“体制”、“文化”等等因素,也从不认为技术是无法学会的,他反而更关注如何“组织”技术与暴力。也许这个观点会有所偏差,但只要稍微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就会知道与那种将一时的盛衰归结于“文化”而得出永久性结论的观点,亨廷顿的认知无疑是更合理的。
如果任何东西都扯到文化、文明、科技的层面上,那么征服欧亚的蒙古帝国,就会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释的BUG。
如果能具备这个思维的话,那么就可以以相对理性的视角去看待各个文明,也不会轻易用“先进”、“落后”这样的词语去评价一个文明的历史和当下。因为现在兴盛的未来可能衰败,现在衰弱的可能后来居上,不以一时的优劣胜败去给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下永久性的判定,而能注意到各国、各文明之间都存在“盛”与“衰”的矛盾,那么无论看待历史还是看待现实中的国家、现实中的人,都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视角。
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我们的一生只有短短数十年,最长也不过百余年。在现实中,大多数人虽然学了历史,但是对于世界的判断依然是基于当下的,并且会在一个时间点“锁死”自己的认知。假如一个人在20世纪初出生在美国,且在1990年代去世,在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下,他会认为美国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生命的所有阶段,的确都是如此),进而可能会认为美国就是永远不会衰弱的山巅之国。然而,只要稍具备一点历史知识,就会知道国家间的此消彼长是常态,任何试图拿一个国家当下的某种优势作为这个国家永远不会衰落、解体乃至于消失的证据的论断,只能证明这个人对社会的运行缺乏最基础的了解。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将文明看做了生命体,认为每一个文明体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同时衰落的文明遇到合适的时机也有可能重生。而如果以生物演化的视角来看,任何一个物种的盛衰也不取决于其本身是否强大,而是能否适应环境。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技术环境——一个国家和文明的命运可能就发生巨大改变。比如,只有在石油成为了全世界主要能源的情况下,沙特等国家才有可能有今天的经济繁荣,而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之下,俄罗斯等国家的命运也与国际能源的结构和价格息息相关。具备这种动态的看待历史的视角,才可能不局限于一时、一域——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以发展的、运动的、矛盾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对于个人来说,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样的感触并不稀奇。想要在短短的人生中,超越数十年的人生局限,而对世界有更大的认知,了解历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如果能放下对一个国家、文明的优劣之争,历史才可能真正发挥“读史使人明智”的功用。
1607年徐光启在学习和翻译公元前300年成书的《几何原本》前半部,并以此被称为明代大科学家大数学家…
不要怪古人,古人好歹还算受教育程度不足,闭目塞听
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也还有一大堆人认为我们已经领先世界,邪恶的美帝国主义已经奄奄一息
因为人类进步的脚步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快,一直到19世纪初人们在进步上迈进的脚步其实都很缓慢、一波三折。
如果真有外星人用一双好奇的眼睛透过望远镜持之以恒的观察我们的星球,那么到1820年以前他看到的景象都和1200年没什么差别,还是黑乎乎的一团。
无论欧洲、美洲、还是亚洲、非洲一旦夜幕降临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所有人都在用蜡烛或者油灯,巴黎被叫做光明之城,是因为政府设置了一系列当作路灯的油灯,伦敦和其他大城市也差不多。但这些油灯对人的生活其实没多大帮助,尤其是对那些晚上在酒馆里喝酒的人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干脆喝上一夜,否则靠着油灯的光回家,后果往往非常惨痛。
没有光,没有随手可以点火的工具,安全火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有,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干净的下水道。脏水被直接倒在街上,便便因为能卖钱所以会掉进粪坑。
建筑是木头、砖、石头造的,即使空间再有限、人口密度再高也不可能造的很高,因为房子靠墙支撑、墙本身太重,很多城市的土地都承受不了。
橱窗所需要的大块玻璃制造方法非常复杂、所以价格居高不下,只有时髦的商店才用得起,绝大部分商店看起来和住宅没什么区别。
这个时代的欧洲确实并不比其他地方先进多数。
但就在十九世纪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既往的所有投入、所有探索、所有对财产的保障、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对技术创新的追求开花结果。
1846年美国人、英国人、欧洲各国的捕鲸船还在北极、南太平洋追杀抹香鲸,为的是从鲸鱼的脑袋里搞到“鲸蜡”用鲸肉炼制“鲸油”,但1850年英国的大小城镇里的绝大多数已经被煤气路灯照亮了。煤气管道铺遍了城市的各个干道,由此给煤气灯进入千家万户提供了可能。虽然煤气厂会爆炸、煤气会泄漏、但蜡烛被淘汰了。当纽约的煤气厂爆炸的时候,很多家庭因为早已没有了蜡烛而不得不提前睡觉。在煤气灯蓬勃发展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到1882年爱迪生用电灯照亮了曼哈顿下城!
到十九世纪末不需要墙体支撑的钢架结构建筑诞生,现代摩天大楼成为可能,也在这个时代,有人在世界博览会上把已经诞生了的“安全下井电梯”改成了“安全电梯”,一个向下为煤矿服务,一个向上为摩天大楼服务,一个默默无闻、一个红极一时!
电梯、暖气、煤气灯、上下水、电灯、高层建筑,在世纪末成为人们观念中“现代建筑”的基本要素。
几百年里人类在缓慢的向未来发展,但在近代的二百年里,大西洋两岸突然开始突飞猛进。1851年博览会英国人展示了产品,美国人展示了发明!收割机、柯尔特的左轮手枪和制造可互换零件的惠特尼的铣床,这些东西第一次让英国人怀疑“他们的日不落帝国的天际上出现了一抹阴云”。
从发明安全火柴到制造和使用原子弹只用了一百多年,从莱特兄弟第一次尝试飞行到人类登月只用了六十多年。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一百四十七年以后人们用手机在工作时间上网码字!
在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否尊重个人自由、是否尊重个人财产、是否尊重一个人想要过的更舒适、吃的更好、拥有更多的闲暇、追求自己的乐趣,是否尊重人!都无足轻重。因为在辉煌的近代文明到来以前,你做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历史会翻开新的一页,那时候有人会吓所有人一大跳!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不过也总有人要自我安慰说“当初我们差不多!”“他祖宗还不如我祖宗呢!”
有一本书,叫《历史动力学》:


作者彼得·图尔钦,一个从苏联移民的美国人:


40岁前主攻的都是生物领域,然后在四十不惑的年纪上,突发奇想要用生物学上学到的数学思维来研究历史,于是5年就有了《历史动力学》这本书。
本来以为老爷子只是玩票整整历史研究,没想到这一玩就玩了20多年,还折腾出来一个全球历史数据库(Seshat):
https://seshatdatabank.info/?seshatdatabank.info/


其中数据库开放出来的第一个数据集就是关于社会组织复杂度的研究,对于数据集的获取,是在世界地图上共选取了30个采样点,作者管这些采样点叫NGA(Natural Geographic Region),也就是一些固定大小的自然地理区域,他们的位置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


在这些NGA中又区分了不同的颜色,注意看左下的图示:
late(绿色),代表那些区域一直到殖民时代也未能发展出复杂的中央集权政体intermediate(黄色),在殖民时代前发展出了复杂的政体结构,但是又不是那么的早early(蓝色),世界上较早发展出复杂政体的区域,比如黄河中下游,上埃及等
对应到页面的下方,以表格列出了这些区域:


选择一个熟悉区域进入,比如黄河中下游(Middle Yellow River Valley):


其中上方是区域位置、以及基本情况介绍,下面则是根据时间、政体(Polity)维度的采样点,可以看见有Yangshao(仰韶)、Longshan(龙山)……
然后你可以从网站上下载这个数据集:
http://seshat-db.com/download_oldcsv/sc_dataset.12.2017.xlsx/?seshat-db.com/download_oldcsv/sc_dataset.12.2017.xlsx/
打开后大概是这个样子:


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是不是?没关系,作者还怎么写了一篇论文来记录数据量化、以及分析的过程: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1708800115?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1708800115
研究共选取了9个领域做数据量化,称作「复杂特征(CC,complexity characteristics)」,先看左侧三个黄圈:国家人口、都城人口、疆域面积,这些都是天然数字不用过多解释:


重点来看其他六个CC,以「信息系统」这一项为例,可以看见里面又包含了6个子项,看一眼数据集:


会发现数据集中的子项是要多过图片上的,大概是因为画图区域有限,摆不下了这么多变量,这不重要,重点看“Value From”这一项,代表的是特定一项指标的取值。以历法(Calendar)为例,取值为「present」代表确信出现,所有取值包括:absent(未出现)/present(确信出现)/inferred present(推断出现)/inferred absent(推断未出现)/uncoded(未编码)/unknown(未知)。
你看,这样如果把present取值为1、absent取值为0、inferred present取值为0.8等,原本描述性指标就被量化了。
量化后的结果作者也给出了下载:
https://www.pnas.org/doi/suppl/10.1073/pnas.1708800115/suppl_file/pnas.1708800115.sd01.csv?www.pnas.org/doi/suppl/10.1073/pnas.1708800115/suppl_file/pnas.1708800115.sd01.csv


具体计算过程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去研读论文,这里关键是作者给出了一套不同文件间一个统一的量化毕竟指标,从而题主这个问题就有了感性认识外的理想解读。
下面看看一下作者比较得出的结果:
https://www.pnas.org/doi/suppl/10.1073/pnas.1708800115/suppl_file/pnas.1708800115.sapp.pdf?www.pnas.org/doi/suppl/10.1073/pnas.1708800115/suppl_file/pnas.1708800115.sapp.pdf


非洲、欧洲


中亚、西南亚


南亚、东南亚


东亚、北美


南美、太平洋
其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的是文明复杂度,值越大,则复杂度越高,相应的越高的社会复杂度,能够承载的文明等级也越高。
注意看上面第四张图,左侧EAST ASIA图标中的红色线条部分,黄河中下游应该可以作为中国文明的典型代表了吧,公元前3000年之前能够稳压的也就只有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吧,在那之后则是一骑绝尘,别说满清没有降下去(一时被人欺负不代表文明落后,能够在近现代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道路都尝试走一遍,然后找到最适合的一条,就问这种文明弹性还有哪家具备),就是现在也是遥遥领先。
要衡量大清帝国,只需要请出一位同时代嘉宾横向对比,就能一目了然。
——荷兰。
荷兰是特别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个国家。
以当今中国人的视角去讨论国家,主要看点就在:人口、国土面积、自然资源、GDP总量几点上
荷兰是个欧洲小国,国土面积排名131位,人口排名66位,自然难以引起关注
总人口不到2000万,比北京市常驻人口数量还要少一些
要不是因为光刻机是荷兰ASML生产的,可能根本没人会注意到他
很少有人还能记起,在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称霸世界之前
荷兰,作为一个小国在17世纪也作过100年的世界霸主,人称“海上马车夫”
我也是因为非常偶然的原因才开始关注荷兰
很喜欢使用的一款浏览器插件,而这款插件总以世界各地超清卫星图作壁纸
每每看到荷兰的风景,总是让我大受震撼
不仅美丽,更是极为奇特,很多地方让人琢磨不透


看起来很有味道,但说不上来哪里特别
路网桥梁哪个国家都有,但是看到荷兰时,总感觉很特别
一开始,说不上来具体哪里特别,就是感觉很有味道


精致的住宅区和地板样的田地
慢慢看得多了,就能总结出具体的特点来
农田的划分非常整齐,而且常常以狭长的方式分割
(农田的这种质感也非常独特)
城镇的规划非常细致,整洁却不单调


海边的农田,倒象是片片鳞甲
海边的农田也很特别
近海的农田其实很少见,因为海水侵蚀等原因近海不常会有大片农田
而这里的农田不但大,而且划分非常整齐
水渠不象是自然形成的,应该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象是沼泽,又不象是自然形成的
然后慢慢发现,有人工划分痕迹的绿色区块也不一定是农田
你说它是自然沼泽/湿地吧,它有非常明显的人工分隔的痕迹
很难想象会自然形成如此规整的沼泽
你说他是农田吧,从水系的状态来看,这地没法种啊
质感上看起来也不是象是作物,更象是水草


主打一个匪夷所思
这里看似有点象晒盐场,或钾肥池,锂矿池,但仔细看又似是而非
主打一个匪夷所思


从来没在任何其它地方见过这种农场
看这片农场,很美,但也很诡异
完全没办法想象这个农场是怎么形成的
这地面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平整吗?
农田为什么要分隔成如此狭长的长方形呢?
那么多规整而狭长的水渠(池塘)为什么也是长方形?


童话世界的花田
唯一一点可以安慰自己的
就是凭着直觉至少猜到了这色彩艳丽的是花田
然后就是叹息,平坦~!纯净~!


所有解释不了的中最解释不了的那个湖
这个湖也是,超级美的同时,让人超级费解
没办法相信这是自然形成的
但你要说是人工设计的,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就非说,人家就喜欢这个式儿的,那也行
可是为什么这一条条的,有的粗,有的细
有的上面整齐的建着房子,有的上面零星的建着房子,有的上面又只有草和树呢??
如果我把自己想象成上面的住户
这交通效率给多差啊,又不通公路,上班能方便么?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就猜,怕不是只有艺术家才适合住这里吧
这是我唯二还算猜得比较正确的地方了
总之,好奇害死猫...
为了搞清楚,看了不少资料
能直接回答疑问的资料不多
但是多积累相关信息再加上猜测
总算全都找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下面会给出解答)
只不过这不研究不要紧,一圈研究下来
得到最大的成果不是奇特景观揭秘
而是对帝国命运的思考
——论一个世界霸主可以有多好命?
清朝是不是当时代的全球霸主,这个问题太容易回答了
只要你固定“全球霸主”的筛选标准,然后自然就有答案了
以当今国人视角,人口量大,GDP高,或者说粮食产量高,四方来朝——那你就是霸主
而以西方人的视角,这个时期正是地理大发现,地球村地图全开之初
谁能影响并控制全球秩序,谁能把全球范围的生产和贸易控制在手里,谁就是全球霸主
所以按西方视角,清朝人口再多,军队再强大
不管你粮食产量多少,GDP多高,都与全球霸主这个词没关系
我们再回头看看荷兰这个小国
是个极为珍贵的样本
因为荷兰这个国家与中国有太多共同点
又与中国有极强烈的反差点
首先,两国人民都被视为“财迷”
美国脱口秀节目中会拿中国人的拜年话是“恭喜发财”
和中国竟然有神仙专门管钱作为笑梗
而荷兰人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财迷体质
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占据优势的关键原因之一
是研制出一种大肚子货船
这船装载量极高,但不配备任何武器
始他在海盗横行的时代通过躲猫猫和拼运气赚到了大钱
荷兰人和其它列强国家的使团来到大清国
其它国家的代表都为了要给皇帝下跪而暗自不满,有些因此干脆取消会面
他们认为自己是文明时代的人,再干出给其它人下跪的事来太荒唐了
而荷兰人三跪九叩一套下来行云流水,毫无压力
结果荷兰人赚个盘满钵满
(顺治十二年,1655年)
虽然都喜欢钱,但赚钱的方式有很大差别
荷兰人自古通过商业赚钱
荷兰港口鹿特丹港,有百年历史,是欧洲最大最繁忙的港口


鹿特丹港,欧洲最大的港口
大清的港口是兵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西方人打开的
到现代经过几十年的改开,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很多港口才成为世界排名前列的大港
(如今世界排名前10的港口大半是中国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工厂,1665年
荷兰是最早建立股票市场的国家,时间为1602年
同年荷兰建立了最早的跨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当时中国是明中晚期,万历皇帝在位期间
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奠基者努尔哈赤还没和明朝翻脸
同一时间在中国正发生的事情记录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无论在明朝还是清朝,中国人想赚大钱
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当官,参加科举考试是唯一的捷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商人的社会地位长期处在最下层
两国都是农业大国,而且都在数百上千年间被水患反复伤害
别看荷兰地理面积和人口上都是小国
却是妥妥的农业大国,而且和中国一样,是几百年上下的传统农业大国
——也就是说,荷兰这个国家重农又重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直到如今,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荷兰是食品出口第二大国(第一是美国)
注意这个排名是按商品价值计算的(而中国人喜欢按粮食吨数来比较)
荷兰人最骄傲的名言是:上帝创造了世界,而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因为荷兰有大片的土地是从海洋中得来的
可以说荷兰人用勤劳和智慧亲手创造了大片的土地
中国古代最早在战国就有圩田的记载
圩田,即把海水或湖泊改造为农田
而荷兰人抽出海水造成圩田的历史也很早
从13世纪就开始了,那时中国还在元朝
最牛的部分在于,他们使用的是风能~!
在人类还没有掌握电能的时候


抽水风车
荷兰人建立水坝,再用大量的风车把海水抽出
海水抽干后,再利用雨水和河水反复浸泡和冲洗
去除土壤中的盐碱,最终改造成肥沃的耕地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今天
荷兰奇幻的地貌有一大半的功劳由此得来
比如卫星图中平坦的地面
有一半是因为地理上这里确实平坦
还有一半是因为圩田改造出来后当然就平坦
卫星图中还有很多沼泽


圩田制作中的人工沼泽
它们本身就是正在被淡水浸泡中的状态
正是被改造中的圩田
而圩田的土质正好极为适合种郁金香
荷兰人又极爱郁金香
荷兰自然成为花卉的种植和出口大国






从荷兰的百年围海造田史上说
这个国家也可妥妥可称为基建狂魔了
当然,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荷兰在几百年间多次遭受洪灾泛滥
一方面圩田很大一部分都在海平面以下
一旦有极端天气,容易造成坝毁水灾的场面
这点和中国的黄河泛滥/改道有所类似
圩田也用作畜牧
上面卫星图中那片分隔成一条条狭长的农场就是养殖场


农场近景


农场大全景
一张近景照片中甚至可以依稀看到一群奶牛
而照片上的小格子应该是牛棚
据说荷兰的牛肉和牛奶品质非常高
全球唯二优质的就是荷兰和丹麦
(信息来自知乎某长住丹麦的答主)
至于为什么牧场要设计得如此狭长
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迷
我宁愿猜测这是一种传统审美
因为荷兰的很多老房子就是一面很宽和面很窄
传说荷兰早期的房地产交易只按面积计算
即按面积最大的那个面来计算房屋整体的费用
这样一来一面宽大,另一面不管多窄房屋的售价都是一样的
所以早期的房屋都很窄
然后慢慢的,可能荷兰形成了一种传统审美
从芊长中找到一种雅致吧——都是我胡猜的
若说都是作为农业大国
荷兰最高极的现代农业已经升级为“垂直农业”
也有称为“室内农业”的
种植被转移到封闭的室内,并且密集多层种植
通过灯光照射替代阳光
自动化的控制温度湿度
并使用滴灌等方式灌溉
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
精细而科学的环境参数控制




因为室内密闭,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虫害
所以垂直农业极大减少,甚至避免了杀虫剂的使用
而且在不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前提下
灌溉使用的淡水量也极大的降低了
这点怎么吹都不过分
人类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而淡水消耗的绝对大户正是农业灌溉
其次是工业用水,再次才是居民生活用水
另外也不要小看“垂直”二字,这一垂直种上多层
单位占地面积的产量就蹿上去了
以荷兰当前的水平,某些作物在同等面积上产量已经提升了200倍~!
简单总结一下垂直农业的潜台词是什么呢?
可以把耕地面积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你把楼盖高点,多盖几层,就等于提升面积了
水本来是很贵的,而且很多地方还缺水,现在问题也极大的缓解了
比如西红柿种植,耗水量降到原来的50分之一
然后阳光也不重要了,靠灯光了
(灯也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特别设计的,也算是高科技吧)
你可以在沙漠多弄点光伏,把电传输过来
然后选任何一个适合的地方,尤其是地价便宜的地方来做种植
以往农耕的关键要素:阳光,水,平整的土地,湿润的气候,温暖的空气
这些以往对地理条件的硬性需求都被打破
植物可以24小时光照,不分四季,全年生长
荷兰甚至把一些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输送到种植区
因为植物的生长需要吸入二氧化碳,利用这一特性,甚至可以减少碳排放
还有把地热用于温度控制以节约能源的使用量……
说实话,在了解这个事之前
我作梦都不敢想象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东西算不算高科技呢?
也算也不算
这里面肯定有大量的创新和长期的技术积累
但难度和光刻机比起来呢,则远远没有那么大
所以我看到,荷兰这个欧洲小国
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窗口上,抓住了特定的历史机遇
成为了100年的全球霸主
当风口过去,他从宝座上滑落下来之后
却不象其它世界霸主那样
有的毁灭,有的内乱,有的躺平,有的内卷
荷兰仍旧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商业,科技,农业等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创新,荷兰把路子走得很宽
未来的可发展空间广阔而从容
难怪其它国家的人对荷兰人的评价是:极有创造力,并极有效率
作为中国人,我的好奇点定位在:
荷兰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勤奋才达成如此水平的创造力和效率呢?
如果按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看中国研发投入最大的科技公司
还有那些互联网大厂(号称高科技公司)
再有新能源这些领军大鳄
哪个不是996加班狂魔?
哪个不是狼性企业文化?
荷兰在这一点上却与中国文化截然相反
中国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谚语
而荷兰人正好有个“镜像谚语”
“如果一个工作可以明天再完成,那你今天就没必要去做”


荷兰上学并工作的亚裔美国人,讨论美国VS荷兰人对待工作的差异
有个在荷兰上学并工作的亚裔美国人
在视频平台上比较了在荷兰工作与在美国工作的差异
我来做个省流总结
美国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8.8小时
荷兰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是30.3小时
(数据统计时间2021年)
在荷兰到点下班是普遍共识
非工作时间人们没有讨论与工作相关话题的习惯
如果你这样做了,会被认为不妥
在美国,如果你上了名牌大学,基本上就锁定了你的成功人生
在荷兰你有没有上名牌大学不会决定你的人生
你周围的人不会因此而标定你
在美国大领导是决定者,他能独立而快速的做出决定
在荷兰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总是从民众或全体团队成员中征求意见
最终往往是最了解一线情况,或者某个对具体问题有最独到见解的基层成员的意见被采纳,并作为最终决定
荷兰人的决策过程相对美国来说是非常缓慢的
但是荷兰人认为自己的效率反而是最高的
因为下决定的速度不代表效率
做出正确,符合现实情况,巧妙而有建设性的决定才是总体上最有效率的
这一点对我本人的启发尤其大
近几年社交媒体上很流行一个说法:“选择大于努力”
而荷兰人的这些“反常识”观点让我找到了全新的角度去理解
为什么“选择大于努力”,以及如何让自己能够提升“选择”的质量
从上百年,上千年的角度去看
一个国家能不能成为世界霸主,也许不该是关注的焦点
因为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在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抓住历史机遇成为霸主并不特别稀罕
以中国的国家体量,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恐怕迟早有一天会坐上那个位置
但你看看世界史,没有哪个世界霸主会千秋万代
各领风骚一百年罢了,然后呢?
长久之计在于这个国家/民族
在不断拓宽他的发展空间
在科技、商业、生产的关键点位上保持重要的地位
同时人民的生活富足,有时间和闲心去享受生活
荷兰人通过创造力和效率现实达成了以上成就
所以我的最终焦点落在:
是什么让荷兰人在几百年的尺度下拥有并保持了强大的创造力和效率??
你能从各国人的说法中体会到
他们都能看出,并认可荷兰人的创造力(创新能力)
但往往都默认这是荷兰人的特质
难道这是源于某种优秀的基因吗?
这个国家繁盛之初就是多民族流入的结果,基因肯定是没有独家基因的
你要说聪明智慧,中国人没服过谁
就问你哪个高科技领域前沿没有大把华人骨干的
你去翻开荷兰的历史
人类在经济发达之后能犯的错误他们都犯过
他们也不是天神下凡,不是全知全能,不是超凡入圣
荷兰作为早期霸主,同时是最早发生庞氏经济泡沫的地方
日本经济腾飞搞出房地产泡沫
美国人搞庞氏骗局和次贷危机
这些玩意的老祖宗正是荷兰的郁金香炒作(1636年到1637年)
一棵郁金香球茎价格抵得上4套独栋房产
而且指着在地里还没发芽的种子就可以进行“空气交易”
荷兰也屡次经历战争的蹂躏和社会动荡
事实证明,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不是片叶不沾身的大聪明
我自己的判断
是源于民族发展带来的路径依赖
起初未必是特意为之,但偶然尝到甜头之后就会得到逐步强化
荷兰第一次在民族之争中取得大胜是与英国的渔业大战
两国都争着在各国间销售一种从海洋中捕获的美味鱼类——鲱鱼
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产生巨大的贸易收入
荷兰人最终因为偶然掌握了一种长期保鲜的方法而大获全胜
这可能是第一次让荷兰人从技术革新中获得产业级的胜利


路边就能找到售卖鲱鱼的小店


传统吃法:整条下嘴


游客吃法,斯文多了。鱼只经过盐腌制,其它都是原汁原味
直到现在,旅客都能在荷兰的街上发现兜售鲱鱼的零食摊
传统的吃法是整条放到嘴里,直接生吃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吃,那就切上几刀,放上点配菜
一般还会插上一面荷兰小国旗
但生吃还是生吃,据说不但美味而且非常营养,是本地传统养生项目
在荷兰独立并成立共和之后
贵族的特权基本上被全部被取消了
人和人之间的阶级界线变得模糊直至消散
创新带来的经济成果保证让创新者本人从中受益
圩田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持续努力过程
必须由水利、工程、农业、地质等各方专家无间协作才能达成
如果今天做了,明天又禁止
或者你今天做完了,功劳和成果明天就划到了其它人名下
再或者圩田被定立为仅供贵族特许经营的特权
那就不可能让参与者和贡献者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荷兰的社会管理是极为包容的
这种包容的水平,即便在很多西方国家眼里看,也是“太过头了”
荷兰有合法的红灯区,而且其历史超过百年
甚至有叶子咖啡馆,也是合法的(饱受诟病)
荷兰是最早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最早接受安乐死的国家
就我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说这个国家在鼓励人们这样或那样去做
而是把做决定的权力交还到每个个体自己手里去




上面那个被一条条切开的神奇的湖,就是另一个例子
这个湖在百多年前是泥碳产地
泥碳是煤炭的早期体,在工业时代初期是重要的能源材料
(泥炭还需要长期的地质作用才会变为煤炭)
荷兰的兴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依赖其对泥碳资源的开采
泥碳被从池沼中挖出,需要晒干,然后再被运往各地
于是荷兰人在湖中填出一道道的沙岛,专门用于晾晒湿漉漉的泥碳
后来随着科技进步,泥碳逐渐被淘汰,荷兰也停止了开采
这个湖风景秀丽,荷兰人又特别喜欢生活在水边
(荷兰本身就有大量人工运河水系,对水运也掌握得很好)
然后就有好多荷兰人争相在这里建房居住
住在这里的什么人都有,包括本地富人,艺术家,还有偶尔来度假的外国富豪
但是这里可不可以建房居住在法律上是有争议的
尤其是一些非常狭窄的沙岛,居住起来会有安全风险
一方面本地人对住在沙岛上抱有极大的热情
另一方面,社会有极度包容的倾向,所以没有产生暴力拆迁的场面
我还特别从地图的全景功能中观察过这里——确实漂亮


到目前为止,就我自己的判断
强大的全民创造力来源于多方面的软性条件
社会的高包容性;
个体的自由度;
平等的观念;
重视成效而非劳动投入;
稳定、公平、自由的营商环境;
虽说是软性条件
想打破历史发展所产生的路径依赖比人们想象得要困难得多
好消息是,时间有得是
昨天我苦恼于被卡脖子,被锁死,路越走越窄,人越活越卷
今天我发现创造力能打破这一切,路可以越走越宽,发展可以长期持续
那就已经很好了!
慢慢来吧
最后推荐一下这款让你对世界开始产生好奇的浏览器插件
拿走不谢
发呆?fadai.awesometiny.com/
国人最大的错觉就是欧洲16世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靠抢的
之前我偶然之下看到有视频科普历史上的一些有趣的实验,其中讲到了1849年的光速测量实验。先不说这个实验中用到的数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有多么的高深,单只说实验用到的仪器,就已经是当时的中国望尘莫及的。
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实验中用到的仪器的强度与精密度。该实验用到了一个720齿的齿轮,这个齿轮的每个齿和齿间的空隙都要差不多大小。在实验时,这个齿轮每秒钟要转将近13圈。而且,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一个光源,利用镜子,观测者要在8公里外(因为有镜子,实际并不需要那么远)通过齿轮的齿间空隙观察这个光源。而且,这个实验还需要用到一个能在晚上精密计时的计时工具。以上所有的这些仪器,出现在了1849年,此时,鸦片战争刚发生不久。此次实验测量的光速,误差不超过5%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让我惊讶的,因为1849年已经是清朝统治的中后期,落后的原因可以归罪于满清。但是在视频中,还提到了人类历史上还有更早的一次光速测量实验。
1676年前后,丹麦科学家罗默通过研究木卫一的蚀的现象,测量出了光速为21万千米每秒,虽然还有很大的误差,但数量级却已经对了,这个正确的数量级也为1849年光速测量实验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次实验,意味着在当时的欧洲,人们已经能大致构造出太阳系内各大行星以及它们的一部分卫星的运动模型,在发现这个运动模型中的某个卫星与观测数据存在偏差时,他们不会简单的认为这是观测的误差或者模型的错误,而是会尝试提出一种假设去解释这种误差,并去验证这种假设。
这次实验用到的最主要的天文现象,就是木卫一被木星遮挡而发生的“蚀”现象(类似于日食月食)。木卫一和木卫一的蚀都是伽利略发现的,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己改进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而太阳系中的各个行星卫星怎么运动,在伽利略的时代,欧洲的科学家心中都已经有了大致的模型,开普勒三大定律是在1618年提出的。1643年牛顿诞生,1644年,清军入关。
很多人都对明朝抱有莫名的幻想,认为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发展成工业革命。可我很怀疑,按照从秦汉到明朝的发展趋势,就算没有清军入关,哪怕再过5000年,中国的数学水平是否有可能达到欧洲公元1640年的水平。
知道光速,知道木卫一的运行轨迹,都不能直接提高生产力,看起来对工业革命也没什么帮助,瓦特直到1776年才改良蒸汽机。可测量光速实验的背后,所代表的数学,材料学,机械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水平,才是蒸汽机出现的土壤。这还只是自然科学,如果你去了解瓦特的生平,你会惊叹于在18世纪的英国,居然已经有了专利法,让落魄的瓦特居然能凭借一个发明而翻身发财。中国古代几千年,你能想出哪怕一个因为发明创造而出人头地的人吗?我能想到的也就一个王致和。不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17世纪的欧洲对当时中国来说,也是科幻级别的。
很多人提到工业革命,提到瓦特蒸汽机,都会说资本主义萌芽,都会说英国人运气好,有浅层煤,中国运气差,煤矿太深。可是我认为,能在1618年诞生开普勒三定律的欧洲,出现工业革命是必然的,跟有没有浅层煤没啥必然的联系。水土丰茂的土地上有苹果树,盐碱地里寸草不生,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中国并不是到清朝才落后,在很多方面,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落后很多了,到文艺复兴之后就已经是天壤之别了。祖上落后过,并不丢人,朱元璋说起“朕本布衣”时,想必也并不觉得丢人,企业家最喜欢吹嘘自己白手起家的经历。输不起,不承认,一直赢,实在不行就甩锅,这样的人或国家才丢人。
P.S.既然评论区里有人提到了天文历法,那我就说一下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的水平。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不仅不领先,而且远远落后于欧洲地区。直到明末,中国人对天体和大地的认识都还远远落后于公元前的古希腊人,对这一点有疑问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的成就,再去翻阅一下明末的天文研究资料(如果有的话)。
宋朝时,天文学不仅落后于西方,甚至连北方的辽国都比不上,司天监别说算日食月食,连冬至日都能算错,被辽国使者贴脸嘲讽。至明末,因为东南沿海的海贸繁荣,东西方交流增加,西方的天文历法也逐渐传入中国。但当时的中国人只关注历法准不准,根本不关心历法是怎么算出来的以及历法背后的数学与天文知识,即“重其术而轻其道”。反倒是明粉以及伪史论们瞧不起的元朝,天文历法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元朝幅员辽阔,横跨东西,吸收了阿拉伯人的很多数学和天文成果;二是,元朝统治者对于天文学没有那么多的忌讳,而在其他朝代,研究谶纬之学都约等于造反。可惜随着元朝的灭亡,大量的研究方法和资料都断了传承。
西方在公元前就颁布的儒略历,每年的误差是0.0078日,每400年误差3.12日,后因连续使用1000多年,累计误差太大,又重新颁布了更精确的格里高利历,通行至今。
罗马希腊文明够繁盛吧,之后蛮族入侵导致欧洲漫长的中世纪。我觉得满清入关和蛮族入侵罗马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以盔甲为例。
明代,欧洲盔甲制作技术已经远超东方——而众所周知,中世纪作战,铠甲的防护性排第一位,甚至高于战马和攻城器械。
明清两代,东方的重型盔甲仍以扎甲为主,跟唐宋元从本质上并无区别。
明中叶以后,为了抵御当时的火绳枪,发明了绵甲。
同时期,欧洲正式进入了板甲时代。
欧洲的板甲优点明显:重量轻(后面会专门讲到)、防御力高,而且专门设计了弧度。
其凸起的结构为防御兵器打击提供了安全余量,即使铠甲发生一定程度形变也不会直接冲击人体。
板甲绝不单纯是用钢板的厚度来防御伤害,因为有弧度设计,袭来的武器会滑开,连角度都算好了,绝不会溅射到头颈。
15-16世纪的哥特马克西米利安式的板甲不仅有弧度,而且还打出了一道道的沟壑,沟壑不仅可以偏转对手的打击,而且也加强了结构。


马克西米利安式板甲
根据实验,攻击球状铠甲,相当于攻击一块倾斜三十度的钢板,如果要击败它的话,至少要以原有的动能乘1.2。
到了16世纪,为了抵御火器攻击,欧洲出现了一批特化的防弹板甲,并带有倾角。
如果是从倾斜处攻击这种鸡胸甲,相当于攻击一块倾斜四十五度的钢板,至少要以原来的动能乘1.4才能击败。


鸡胸板甲
用软钢做实验的话,性能的提升在《骑士与风炉》一书里被制成了表。


《骑士与风炉》
不算精品板甲,就拿欧洲中等水平的低碳钢板甲来说,三毫米的球型板的话,需要击穿它的动能是:360×0.75+150=420(J)。
请注意,一个人挥舞剑斧的动能大半不会超过130J,14世纪火门枪动能是250J。
这还没考虑距离导致的动能衰减。其防御力远超东方。


精品板甲
从覆盖面积讲,欧洲板甲真正做到了覆盖全身——比东方古代的扎甲、铁叶甲强太多。
比如,用绳串起来的札甲在护腿方面没有太好的办法——小铁片是很难穿成贴合人体的形状的,主要是做下摆一类的衍伸。
扎甲一般以宽大的甲裙覆盖大腿和膝盖,长的甚至覆盖到脚踝。


东方扎甲
到了16世纪,欧洲许多板甲的接缝处已经细的连针都刺不进去,连内衬的锁子甲都不需要了。
那么,15世纪-16世纪中叶(常说的中世纪晚期或文艺复兴时期)一套板甲重多少呢?
大约20千克上下,现代美军战斗负重是28.6千克,算上武器,16世纪的板甲骑士负重与现代美军负重基本一致。


胸甲(包括腹围甲、腰甲、护腿甲、枪钩,重3.5公斤)腋部两侧装有可以灵活移动的铁圈,衣襟部的毛边向内卷起,起到加厚的作用,更有效地抵御刀剑的刺入。另外,为便于战斗,胸甲上的枪钩为折叠式。
比较一下:
199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了一套明代残铁甲,去除杂物后甲片重量为23kg。
而当时的明代武士光是一件锁子甲衬衫大概还要增重9kg。这还没算头盔、护肘护腿,刀剑等等,负重已经远远超过30kg了。
这就是甲片重叠面积大,防御赘余高造成的弊端。
二、战争武器
1419年,欧洲爆发胡斯战争。在此期间,欧洲军队发明了“胡斯战车”。
这堪称古代版的装甲车,内有火枪、火炮发射孔和士兵,而且防御力极佳。
它们采用通用模板制造,具有坚固的结构。
“胡斯战车”本质上是可移动的军事要塞,由大约20名士兵组成,它们为胡斯派提供了强大的火力和防御能力,使他们在战场上几乎无敌。


而众所周知,后金击败明军车营的关键之一就是“楯车”,这比起胡斯战车来不是一个级别,而且迟了200年。


后金(清)楯车


至于火器就更加不用说了。
明中期之后,明军广泛装备仿制自葡萄牙的佛郎机。
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
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但佛郎机在当时的欧洲已经不算先进。
同样,来自欧洲的红夷大炮被明清双方视为利器,但其实只是同时期欧洲的中等型号。


1348年的欧洲射石炮(Bombard),由锻铁箍成,口径118mm。


1450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的乌尔班巨炮
1350年,德国制造出铜锡合金火炮,射程可达数百米。1378年德国奥格斯堡的火炮射程已超过1500米,炮弹重量已达120磅。
1515年,欧洲发明了可以抵御重型火炮轰击的棱堡。


欧洲棱堡,中国一直没有发展出类似的防御工事。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有大型战舰200艘,火炮3000多门。碾压明军。


格瑞福战前的圣马丁号战列舰
明军宁远红夷炮口径12.5cm=4.9英寸,炮长3米=9.8英尺,只相当于英国标准炮制里的中等型号。
真正的同时期欧洲重炮,明清双方见都没见过。


16世纪末欧洲重型岸防炮


16世纪末欧洲火炮尺寸
以我来看,能被几十万人的民族征服,屠杀,剃发易服,这是多么可耻呢?
一直先进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呢?
没有比被满清征服更可耻的历史了。
我们的祖先问题很大,很多。
勇武呢?团结呢?技术的先进呢?
勇武比不过,团结比不过,汉奸出了一堆,自己人杀起来比外人更狠,这如何不亡国?
今天应该考虑,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再面临那种屈辱。而不是盲目的自大。
鉴于有人拿人物画来展现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距,我找了一下,这是十三世纪拜占庭君主的画像:


东罗马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米海尔八世
这是十三世纪英国君主的画像:


金雀花王朝的第四位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
这是十四世纪朱元璋的画像,现在在台北博物院:


朱元璋
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好多了?
13世纪的欧洲绘画技术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简直不是一个维度,
先叠个甲,我并不认同中国全方位领先世界两千年的言论,
毕竟能延续至今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但是如果有人说在文艺复兴之前中国的绘画领域就落后于西方了,我觉得是在胡扯,
可以搜搜看文艺复兴前后欧洲绘画的差异,压根不是一个维度,
是以达芬奇为代表的那一帮文艺复兴大佬牛逼,
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艺术就是渣!
鉴于有人说我选的都是手抄本绘画,以及朱元璋的画是后来画的,补充一下:
这是14世纪初期,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


乔托:《升座圣母》。约1310年。木板蛋彩画,3.3×2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西莫内·马丁尼:《圣母领报》。约1330年。木板蛋彩画,3×2.7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稍微放大一点的话,就成了这样


什么小猪佩奇?
这个是同时期元代的元神画像,大家眼熟吧。


这个明代的元神画像


这样对比是不是比较好?
鉴于有人又拿建筑来说事儿
中西方的建筑差距,在我看来只是木质建筑和石质建筑之间的不同而已,欧洲的石头教堂动辄修个一两百年,你见过修一两百年的木质建筑?木头早烂透了。
当然,咱们也不是没有砖质建筑,这是开元寺塔。


定县开元寺塔
宋代11层佛塔,1055年,84米高,中国古代建筑不讲力学?只不过古代没有电梯,也就只有宗教势力才会花个几百年建个百米高的建筑,爬楼玩呢!
至于拿古希腊建筑来说事儿的,那就拿水利设施和帝皇陵寝比一比喽
这是希腊的科林斯运河,全程长6.4千米,河面宽度有24米,而运河底部较窄才21米。与世界其他运河相比较,这科林斯运河就宛如一条细小的水沟。最早在公元67年,罗马帝国就开始派人开凿这条运河了。但由于工程量浩大,技术不够再加上当时的战乱,最终只能作罢。直到1881年,一位法国人才将这条运河承包下来重新修建。


科林斯运河
这是秦始皇为方便运输物资修建的灵渠,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


灵渠示意图
为了防止有人说技术不如古希腊,这是建于西汉武帝年间的龙首渠,全长8千米,渠道经过商颜山。由于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帝皇陵寝就更别提了,这是建于公元前31年的古罗马帝皇陵寝,奥古斯都陵墓


奥古斯都陵墓
这是建于公元前247年的秦始皇陵,哪边含金量高,不用我多说了吧


秦始皇陵示意图
综上所述,我并不认为这些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就比古中国的建筑强。
古中国多灾多难,再坚固的石头,也撑不过大河改道,外族入侵,天下易主。
以及雕塑,说雕塑我是没想到的,这是欧洲中世纪的雕塑:


原文网址:https://www.sohu.com/a/274550279_559421
这是我政哥在墓里面埋的手办:


秦始皇陵兵马俑
咱就是说,中世纪的欧洲雕塑还不如古希腊的雕塑是什么情况?越活越回去了?
有时候我在想,真不能怪有人信伪史论,
你自己看看欧洲中世纪的艺术水平和古罗马,古希腊的艺术水平差多少!
最后,不开玩笑的探讨一下,欧洲在中世纪的黑暗中,突然就文艺复兴的原因。
我对伪史论没有什么兴趣,我更倾向于古罗马确实存在过比较璀璨的文明,只是西欧在西罗马覆灭,野蛮人入侵后,艺术方面的传承断绝了,这也就是中世纪西欧的艺术远不如古代的原因。
虽然东欧拜占庭还残存着古罗马的文明火种,但是由于对日耳曼人的仇恨和东西宗教大分裂,导致在漫长的中世纪中,拜占庭与西欧之间的交流几乎近于停滞。
而作为扼守着达达尼尔海峡这一关键贸易枢纽的拜占庭帝国,一边吸收着来自于东方的先进工艺品和技术,一边对西欧进行技术垄断和倾销工艺品。
问题出现在伊斯兰的崛起以及突厥人的入侵,伊斯兰崛起导致拜占庭帝国丢失了中亚和北非地区的大片领土,导致伊斯兰商人可以通过北非航线直接和西欧国家进行工艺品倾销。
突厥人的入侵导致拜占庭丢失了安纳托利亚的大片领土,受到重创的拜占庭帝国只能将收复领土的希望寄托于曾经的仇人,信奉天主教的西欧领主们。
于是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极大的促进了意大利和拜占庭之间的学术交流,大量的拜占庭文献被转译成拉丁文,被拜占庭截留的先进技术也从意大利地区开始向西欧扩散。
这种被动的学术交流在威尼斯人联合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并建立拉丁帝国后达到了小高潮。
这时候大量的来自东方的先进技术和古罗马残存的技术涌入意大利,才促进了意大利地区的文艺复兴,就拿古埃及时期就出现的玻璃制造业来举例,欧洲直到12世纪才在威尼斯出现玻璃制造业,而在这之前全欧洲玻璃做的最好的国家,就是拜占庭。
13世纪时威尼斯玻璃制造业的兴盛很可能就是基于洗劫君堡时掳掠了大量的玻璃制造工匠。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巨炮轰开拜占庭帝国的狄奥多西城墙后,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拜占庭的学者和工匠带着先进的东方学识纷纷聚集到聚集在意大利的翡冷翠,罗马和威尼斯地区,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发生!
以上,就是我对于文艺复兴的推测。在我看来,所谓文艺复兴,绝不只是复兴古罗马文明这么简单,而是被垄断上千年的先进知识技术,在一朝打破垄断后,上千年处于黑暗,蒙昧的教会统治之下的西欧人民的一次盛大洗礼。
你把初中数学物理课本上的一些人的生卒年份用中国传统纪年法表示一下。比如,
伽利略,明嘉靖四十三年生;
写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在一条直线上匀速运动的物体将以该速度在该直线上持续运动下去;如果这个物体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它会永远持续运动到无限时间和无限距离。”
笛卡尔,明万历二十四年生;
写下“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代数学问题,而一切代数学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牛顿,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生;
写下“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一样的规律。”
伯努利,(南)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宣称自己是“洛必达定理”的最初发现者。
法拉第,清乾隆五十六年生;发现运动的磁铁会让周围的线圈中产生电流;导线通电时会使旁边的小磁针发生偏移。
下略……
一种生物,如果脑子不发育,身体长得跟恐龙一样大,最终也只能被历史淘汰。
按照一种神奇的历史断代学叙事:
中华文明从公元前2070年起,直到1840年8月28日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各路蛮夷;
而自1840年8月29日起,全方位的落后于全世界,走入最不发达的国家行列;
但到了1923年7月23日之后,中国忽然具备了世界范围内最进步的一种推动力量,也许除了苏联之外;
最后,从1966年3月开始,中国全面领先于世界,并从此之后一直展现出无可辩驳的优越性。
由此可知,从公元前2070年至今的4093年间,中华文明在长达3967年的时间内一直领先于世界,仅有126年的时间内不是全世界的榜样。
这是一种综合了古代史和近代史的不折不扣的历史神学,并且不要误以为今天这种神学就已经式微。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5 15:00:36  更:2024-01-25 15:26:15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