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儒林外史》中,你所记得的最小细节是什么?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儒林外史》中,你所记得的最小细节是什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儒林外史》中,你所记得的最小细节是什么?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儒林外史(书籍) 明清小说 吴敬梓 《儒林外史》中,你所记得的最小细节是什么? |
《儒林外史》大概是中国最早描写“香肠”的小说。 从作品的描述看,这种食物在当时属于新式菜品,只在大城市里才有。 |
|
《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香肠”出现在第二十八回末。 起因是来自盱眙的土豪诸葛天申要附庸风雅,准备掏钱出版一部八股文选本。 可惜,他本人没什么名气,便跑到南京城,想找名士帮自己托底,于是一头撞进了安庆人季恬逸的刻字店。 季恬逸那时已经落魄得连“吊桶底”大饼也吃不起,快要饿死了,忽见天上掉下一个救星,喜出望外。 他在大街上逮住同乡萧金铉,假充名士,两人合伙,决定把诸葛天申当成“冲头”,狠狠宰一刀。 三人在报恩寺选定一处寓所当工作室,安顿下来之后,已到掌灯时分,晚饭时间也过了,直接吃宵夜—— 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 诸葛天申称出钱把银子,托季恬逸出去买酒菜。 季恬逸出去了一会,带着一个走堂的,捧着四壶酒、四个碟子来:一碟香肠、一碟盐水虾、一碟水鸡腿、一碟海蛰,摆在桌上。 诸葛天申是乡里人,认不的香肠,说道:“这是甚么东西?好像猪鸟。” 诸葛天申土包子进城,不认识香肠,呼为“猪鸟”,按《水浒传》的读法,发音为diao。 (当年第一次看到此处,便留下深刻印象,导致后来每次见到香肠,都会想起这个比喻) 而相识才半天的萧金铉早已看穿眼前这家伙,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土豪,根本就懒得解释—— 萧金铉道:“你只吃罢了,不要问他。” 诸葛天申只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尽力揣测这种新式食品—— 诸葛天申吃着,说道:“这就是腊肉!” 萧金铉决定耍他一把—— 萧金铉道:“你又来了!腊肉有皮长在一转的?这是猪肚内的小肠!” 萧、季两人,住着诸葛天申租的房子、吃着他花钱买的酒菜,还如此捉弄他,实在不堪。 |
|
《齐民要术》卷九 说回“香肠”。 这种食物在古代文献里极少出现,清代之前几乎没有记载。 《梼杌萃编》、《林兰香》、《十尾龟》这些小说中虽然也有提及,但都已经是道光之后的作品了,而《儒林外史》早在乾隆十四年已有抄本。 有一种说法,认为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九中提到的“灌肠法”,就是香肠的起源。 我去查了一下原文,如上图—— 取羊盘肠,净洗治。 细剉羊肉,令如笼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两条。 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 这讲的是在羊肠内灌入切细、调味的羊肉,用火烤熟之后,切开食用。 个人以为和吴敬梓笔下写到的香肠还是有区别。 首先,《儒林外史》里提到的香肠显然是猪肉制成的,不是羊肉。 其次,它既然吃起来像腊肉,那就是经过风干的结果,而不是如贾氏所描述的,灌完之后直接用火烤炙,马上就能吃。 最后,小说特别强调,从小县城来的诸葛天申没见过香肠,可见它在当时并不普及,是大城市才有的美食,以至于被吴敬梓用来体现他是个很好骗的“乡巴佬”。 所以,它恐怕不是那种从北魏就开始流传的“灌肠”。 2024.1.16 本人的《儒林外史》系列,这是第五篇,之前的在这里: 《儒林外史》读不懂怎么办?221 赞同 · 16 评论回答 |
|
马二先生的“食”与“色”839 赞同 · 76 评论回答 |
|
《儒林外史》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392 赞同 · 44 评论回答 |
|
《儒林》中的“男色”现象289 赞同 · 39 评论回答 |
|
|
范进吃大虾元子。 范进中举后,去汤知县家做客。汤知县问:“因何不去会试?” 范进答:“先母见背,遵制丁忧。” 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和范进一起来的好友静斋笑说:“范先生因尊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陶瓷杯,一双象箸来。范进又不肯举。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儒林外史》通篇读下来,就记得“大虾元子”这个小细节。我觉得这个细节把大多数读书人的“吃相”给具象化地展现了出来:样子一定要装到位,但好处一样也不能少。 样子一定要装,不装样子上不了台桌。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去装样子,也不是人人都会装样子。只有既有资格装样子,又很懂装样子的“精髓”、“关键”,才能够被人请上台桌。 好处一定要多吃多占,若是“装样子”装到忘了好处,或者信了“装样子”那套说辞,要么是真的傻子。要么就是这个人不合群,一点都不懂事,大家都是大快朵颐,只有你在桌子上饮霜食露,落得一个“你清高,你了不起”的名声。、 彼此说谎,自欺欺人罢了。 |
人送和尚两个梨,和尚把梨切了,放水缸里和寺里僧众一起喝了。 “老和尚受下,谢了郭孝子,便叫火工道人抬两只缸在丹墀里,一口缸内放着一个梨,每缸挑上几担水,拿杠子把梨捣碎了,击云板,传齐了二百多僧众,一人吃一碗水。 ” —————— 100个赞了,没想到这年头还有这么多人读儒林外史。我都是10多年前大学读的,这些年都忘不了。虞博士和杜少卿分别,少卿说老叔一去,小侄无所依归矣。当时觉得朋友经常在一起多好啊。虞博士安慰中提到会让儿子学医,这么多年也不是太明白为嘛让儿子学医。 |
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 严监生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吝啬了一辈子,攒了十万两白银,平日里肉也舍不得吃一两,满家人饿得皮包骨头,最后让“生狼一般”的几个侄子吃了绝户。 但是今天要说的不是严监生,而是和他性情刚好相反的哥哥,严贡生。 严贡生可以说是《儒林外史》五毒之首,最没脸没皮的乡绅恶棍。 这货见谁讹谁,出场自带几件冤案: ①首先是他的邻居王小二被讹。 那年三月间,严贡生家里的小猪跑到了王小二家。小二一看,这不是严贡生家的猪吗?“慌忙”给他送回去!这是因为邻居是贡生,了不起的学者。 严贡生最神奇的能力就在这里——可以三秒之内想出一条讹人的毒计。就是一只小猪,也能讹得人倾家荡产。 王小二送还丢失物,是做善事。严贡生却不是这样想的,他可以讹一切东西,最容易讹诈的就是大善人。 如果严贡生幽默,可能会开玩笑:“你怎么不把它养大再送回来?”收下小猪,道声谢谢。但这样做就是不是他严贡生了,心里生出这样一个想法,立即就懂如何变成现实。 结果就是: 严家说:“猪到人家,再寻回来,最不利市。”押着出了八钱银子,把小猪卖给王小二了。 等王家把猪养到一百多斤,不料“错走到严家去”“严家把猪关了”。 谁知道到底是错走的,还是怎么样? 总之,王家的老大过去讨猪。严贡生故作震惊:“这猪本来是我的啊!” 人家理论,他也倒是讲理,甘愿按照小猪的价格赎回。 王家穷苦,“哪有银子”。这时候居然真的在想要不要花钱买回去。但确实是穷,没钱赎猪,就吵了起来。 “严贡生的几个儿子,拿栓门的闩,擀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腿都打折了。” 把王老大打了个半死,打到骨折。 可见严贡生的几个儿子,也就是严监生的侄子,多么穷凶极恶。 后来严监生临死,侄子献殷勤,是为什么?瞪着眼珠子等着严监生发话,看看严监生还有没有别的财产,希望他亲口说出另外的财产,到底是给大侄子,还是二侄子、三侄子。 不能临死没个明白话! 总之,王小二的哥哥被严贡生打断了腿,王小二就跑去县衙告状。 ②和王小二一同告状的,还有个叫黄梦统的。 老黄快60岁了,是乡下普普通通的一个农民。 去年秋收完毕,完公粮,但是钱粮两缺,都不够缴税的。于是向严贡生借贷二十两,当时也是傻,不打听打听严贡生的名声。可能就是中人搞的鬼,中人并不中立,是与严贡生一起吃人的。 总之,立了借据,每月三分利息,把借条“送到严府”。 注意这个“送到严府”,老黄连严贡生的面都没见过,央“中人”贷的款。 这是严贡生的套路贷,借款人拿到借条,并不放款,但是借条已经到了严贡生的手了。当时老黄路遇一个亲戚,“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甘愿借钱给他。 老黄没文化,不知道严贡生那里不放款也算借了。 过了大半年,想起借条的事,去严贡生家里要。 严贡生立即严肃起来:要借条可以,先把这几个月的利息还上。 老黄:我没拿到款项,怎么还要支付利息? 严贡生:我给你预备好了,你自己不来取款,我有什么办法?你的二十两放我这里,我也不敢乱用,耽误我往别处放贷! 老黄一听,是啊,并不知道款项没到位借约不成立,反而“自知不是”,真心觉得自己做得不对,甘愿买猪蹄子、好酒,上门取借条。 严贡生哪里肯? 驴、米、口袋,都留下吧,允许你空手回去! 就这样,讹得老黄倾家荡产。 “还不发出纸来”,借条依旧没还给人家。 准备过段时间接着讹。 贡生就是厉害,讹诈都讲究遵守法律,有据可依。 这两人告的,都是同一个人,气得知县够呛,把两张状子都准了,要请严贡生上堂审问。 那边早有人通风报信,严贡生这才慌了,卷着行李,跑省城去了。 因为刚好要参加科举,跑路+考试,两不耽误。 明白就是把烂摊子甩给弟弟。 倒是弟弟严监生在家,只是早和严贡生分家,曾经因为没把财产全给严贡生,严贡生不高兴,两家交恶。但是严监生为了维护家族门户,听官服来人,不敢怠慢,替哥哥平事。 计划先还给王小二猪,然后给王老大医药费、误工费。再把老黄的借约还给人家。 但是犯愁,怎样让嫂子、侄子同意? 大舅子一下就听出这事使不得: 计划还钱,你自掏腰包,可以。但是,猪、驴、米、借约,想要从他们手里讨出来?想都不要想!你嫂子和几个侄子,肯定不答应。 不如你自认倒霉,赔钱吧!老黄的借条,咱们几个给他个字据,当见证人,就算平了。 都是属王八的,贪财、疯狂聚敛。 但是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包天,这就是严监生和严贡生的差距。 那严监生省吃俭用、吝啬抠门一辈子,老婆饿得面黄肌瘦,生病死了。小妾生了个儿子,哭着想吃点肉,才上街买一丁点解馋,结果早夭。 最后吝啬鬼攒下来的家产,全给如“狼”似“虎”的哥哥、嫂子、侄子吞了。 |
这时天色全黑,却喜山凹里推出一轮月亮来。 |
|
|
|
|
|
推月 来源:文学报 | 文/苏北 《儒林外史》第38回,写到郭孝子寻父,来到陕西一个叫同官县的地界,一日赶路天将晚,崎岖山路,郭孝子走一步怕一步。走到一个地方,不见村落,遇到一个人,郭孝子问:老爹,宿店还有多少路?那人说,你要急走,还有十几里,夜里有虎,须要小心。郭孝子听了,急急往前走。这时天色全黑,却喜山凹里推出一轮月亮来,那正是十四五的月亮,升到天上,便十分明亮。 “推出一轮月亮来”,读到此句,喜之不尽,这个“推”字实在是妙。仿佛古时城门口那个专门管城门开合的衙役,到点开闭城门,月亮公公就推“月”而出。贾岛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写这两句时,贾岛是骑在驴背上的,他弄不懂是“敲”好还是“推”好,就边骑驴边用手比画,不想一头撞到韩愈的“车队”,随即被人带到韩愈面前。贾岛说出自己的苦恼,在“推敲”之间拿不定主意,韩愈也很高兴,认为还是“敲”字好,月下敲门,惊动宿鸟。 在《儒林外史》这一回中,“山凹里推出一轮月亮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推”字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也许吴敬梓老先生在写这句时,随手就来,并不费一点吹灰之功,可是这看似随手拈来的东西,是一个作家多年的练习养成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背后,有作家的辛苦。 一个作家是要随时养成炼句的习惯的。看鲁迅的小说,不时会有让你惊心的句子。《狂人日记》中的“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这是“狂人”眼中的狗。《祝福》里的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尽显祥林嫂被命运拨弄后的凄惨。《肥皂》里的“格吱格吱”极尽了对迂腐的四铭们的嘲弄。《孔乙己》中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来买酒时只听声言而不见人的那一句苍桑的声音:“温一碗酒。”余华在谈到自己小说《活着》时,福贵死了儿子,见夜色中那条儿子经常走的通向城里的路,忽然写了一句:“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用盐比喻月光,具体,有形。 汪曾祺是最重视炼字的了。他在一个短篇小说中描写过火车灯光: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的追赶着…… 一方块,一方块,追赶着。非常准确,这是长期观察形成印象而写下的句子。汪先生在另一篇小说中写过马在夜间吃草料,他用了“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这正如屠格涅夫描写大树被伐倒时:“大树叹息着,庄严地倒下了”一样,安静,严肃,叹息,庄严,都用得极好。 一个作家要养成随时炼句的习惯。只有这样,到用的时候,才会有灵光一闪,或者有神来之笔。 |
范进他娘死了,按理是该守孝的, 当地知县请他吃饭,安排了一部有荤有素的席面,意在试探范进。 看范进夹了一枚虾丸吃,知县松了口气,心想,太好了,这不是个死守的愚夫。 于是待范进更亲切了。 |
范进五十四岁中秀才,同年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中了进士,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地位犹如省厅长),此时已经60多岁。 范进的恩师六十多岁尚未中秀才,依靠商人出资捐了个监生的资格,参加乡试中了举人而后参加会试中了进士,殿试三甲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最后升任司业(地位犹如全国最高学府)。 由此看来,在万恶的,就业考公完全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是人才终究会有出头之日。。反观当今35岁,就被嫌弃。。。 当我们嘲笑范进和周进的时候,难道不像地上的青蛙嘲笑天上的和天鹅吗?? |
范学道不知道苏轼是谁。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 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 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 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 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 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 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 严贡生才是最吝啬的那个人,严监生临死前虽然伸出两根手指,但是对家人还是很大方。 因为一篇课文,就让大家对严监生产生这样的认知,我觉得有失偏颇。 严贡生是这本书里,我最讨厌的一个人,没有之一。 |
王冕死了父亲,那到底是王冕的父亲为什么就死了? 死的不是王冕? 这一句话,明明很易懂,但是却在语法上出了大问题。 这是汉语语法当中的世纪大难题! 原话就是:“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 《儒林外史》: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黹,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 这句话被简称为“王冕死了父亲”,是汉语语法研究争论的重要对象。 王冕死了! 王冕死了父亲,自带倒装为:王冕父亲死了! “王冕死了父亲”这类句子的生成方式不是“移位”(moving)而是“糅合”(blending)。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来分析生成语法框架内移位说的种种问题,然后对糅合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加以说明。 糅合不仅是汉语造词的重要方式,也是汉语造句的重要方式,并且具有心理现实性。 历史上许多新语法格式的产生也是两个已有表达式糅合的结果。 |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汉语学界开展“主语和宾语问题”大讨论期间,这个句子被当作一个典型难题拿出来讨论:它的主语不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它的宾语也不是及物动词带出来的,多方面地挑战了当时通行的逻辑-语法体系。 |
1、周进的学生荀玫后来当了大官,但是因为贪腐被拿了。 2、严贡生和他弟媳妇争夺他弟弟的遗产,最终还是三七分,严贡生拿了七。 3、有专家说投降了宁王的王惠就是后来郭孝子一直在寻找的爹。 4、马二先生在西湖边玩耍的时候看着糟鸭、羊肉没钱买不停的咽口水,只吃了一碗面。 |
给回子戴上夹板,外放上五十斤牛肉,游大街,肉臭了,最后被累死了,很多回民聚集闹事,记不大清楚了。 |
严监生的妻子表面上赢了官司,但是后文再次提及这件事,最后还是严贡生拿了七成的家产,并且疑似周进和范进(就是中举那位)在这里边出了不小的力气。 |
马二先生是个好人。 马二先生道:“你令岳是个活神仙,今年活了三百多岁,怎么忽然又死起来?” 女婿道:“笑话!他老人家今年只得六十六岁,那里有甚么三百岁!想着他老人家,也就是个不守本分,惯弄玄虚。寻了钱又混用掉了,而今落得这一个收场。不瞒老先生说,我们都是买卖人,丢着生意,同他做这虚头事。他而今直脚去了,累我们讨饭回乡,那里说起!” 马二先生道:“他老人家床头间有那一包一包的黑煤,烧起炉来,一倾就是纹银。” 女婿道:“那里是甚么‘黑煤’!那就是银子,用煤煤黑了的。一下了炉,银子本色就现出来了。那原是个做出来哄人的,用完了那些,就没的用了。” 马二先生道:“还有一说,他若不是神仙,怎的在丁仙祠初见我的时候,并不曾认得我,就知我姓马?” 女婿道:“你又差了。他那日在片石居扶乩出来,看见你坐在书店看书,书店问你尊姓,你说,我就是书面上马甚么,他听了知道的。世间那里来的神仙!” 马二先生恍然大悟:“他原来结交我是要借我骗胡三公子,幸得胡家时运高,不得上算。”又想道:“他亏负了我甚么?我到底该感激他。”当下回来,候着他装殓,算还庙里房钱,叫脚子抬到清波门外厝着。马二先生备个牲醴纸钱,送到厝所,看着用砖砌好了。剩的银子,那四个人做盘程,谢别去了。 |
有很长一段篇幅,我记得昏昏沉沉得看到N个人物不停流转,前后能有上百页,结果里面不断描写各种吃饭、宴会... 具体文字也不记得了,就是各种吃饭,几个人在哪里吃什么之类的,每隔一两页至少有一顿饭。 |
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路只吃吃喝喝看妹子。 至于风景,那是啥,好吃吗? 鲁迅先生说他迂腐,少年时觉得鲁迅说的对,中年回忆起,却只觉的这哥们真实可爱。 |
严监生临终时举两根手指头。 |
最小细节就是吝啬鬼严监生的家产最后到底也没保住,最后赵氏跟严贡生三七开了。 严贡生那边走的还是范进的门路。 |
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周进只得捺定性子,坐着教导。 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一个“图书角”,摆着些青少年读物,可惜没什么人翻阅,值日生又懒,所以灰尘是少不了的。 我有一次晚自习坐班,备完课没事干拿来翻翻,看到这一段时,差点笑岀了声。 抬头想看看有没有被学生发现,只见讲台下面咬指甲的咬指甲,打盹的打盹,传纸条的传纸条,认真做作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不由悲从中来,莫名心酸。 |
|
|
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 |
汤镇台的两位公子,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差生文具多: 大爷、二爷才住下,便催着尤胡子去买两顶新方巾;考篮、铜铫、号顶、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每样两件;赶着到鹫峰寺写卷头、交卷;又料理场食:月饼、蜜橙糕、莲米、圆眼肉、人参、炒米、酱瓜、生姜、板鸭。大爷又和二爷说:“把贵州带来的‘阿魏’带些进去,恐怕在里头写错了字着急。”足足料理了一天,才得停妥。大爷、二爷又自己细细一件件的查点,说道:“功名事大,不可草草!” …… 过了两日,放出榜来,弟兄两个都没中。坐在下处,足足气了七八天。领出落卷来,汤由三本,汤实三本,都三篇不曾看完。两个人伙着大骂帘官、主考不通。 这里头前边的东西,属于必需品。 科举考试是非常不人性化的,三场考试一连考好几天,考生住在联排式的考棚当中,一间挨一间半封闭的“号房”中。所以得带生活用品。 |
|
图片出自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这里头,火炉和铜铫是生火做饭、煮水用的。 烛台和烛剪是照明用的。 卷袋是防水的油布缝制的,装试卷用。 号顶是一个折叠的遮阳棚,门帘是油布的。入号以后把号顶支起来,门帘挂上。可以遮风挡雨。不然万一下雨卷子就被打湿了。 这些都是不得不带的。 但是后面这“场食”就有点铺张了: 炒米拿开水泡泡或者煮煮,是主食; 板鸭是荤菜,酱瓜是粥菜,莲米可以煮到粥里; 圆眼肉、人参补充营养、提神; 月饼、蜜橙糕是零食。 生姜大概是熬姜汤预防风寒用的。 所以你们是考试去的还是野餐去的?! 什么科学应试膳食啊?! 贫穷的考生,带点米煮粥,再带点咸菜,就解决战斗了。 最后这个阿魏,我是没明白。 在书中,阿魏是这两位汤公子的父亲——武将汤镇台从任所贵州托人捎回来的,是比较珍稀的药材,民间有句俗语“黄芩无假,阿魏无真”。说明其他考生应该是轻易搞不到的。但是这个东西起什么作用,我没搞懂。 阿魏是一种植物的树脂,具有强烈的蒜臭味。在现代,钓鱼佬往往拿它来调制打窝饵料。 这里说“恐怕在里头写错了字着急”。 那就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把这玩意当鼻通或者嗅盐用,起镇静作用;另一个是,据说阿魏用水调开是乳白色,可能是当涂改液用。 我个人倾向第二种,因为科举考试很重视卷面分,你写错字了,在考官那必然是大大减分。你不着急管什么用啊?! 此处存疑。有待哪位钓鱼佬试验一下,阿魏磨浆涂在宣纸上能不能当涂改液用。 当然,在丰富的膳食和珍贵药材的加持下, 这两个纨绔子弟,不出意外地还是落榜了…… |
范进中举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来贺喜。临走之前范进把张乡绅送的银子打开,拿出了六两多银子送给岳父,让他带回家。 胡屠户两手攥着银子,把拳头伸到女婿面前假意不接受。直到范进说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用完了再找老爹您要。胡屠户这才收了银子,对女儿说起了自己儿子的不是,然后笑眯眯的走了。 这种假客气的手段,现在还有人再用。 |
说个身边的事 严监生死时特别经典的伸出两根手指,还在惦记点了两盏灯太费油 我有个亲戚,体制内,孩子在北京有房,总之生活肯定不缺三瓜两枣,自己丧偶,为了续弦 1.买了一辆小破车,为了让女方觉得自己是有车有房的,但是除非能拿到单位的油补,从来不开。退休后再没开过 2.带女方去旅游,安排好都是晚上坐卧铺,这样可以省下住宿费 这看起来还只是比较节省,经典的来了 娶了女方以后,女方发现家里不允许泡脚,因为他觉得烧热水太费钱 最经典的是,女方有时候开厕所灯洗漱,临时要去房间拿个东西,就这么去下房间再回厕所,他一定会跑去把厕所灯关了,说不能浪费这点电 当初看儒林外史觉得严监生编的太扯,没想到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
小说中有“枪手”一词,而且意思跟现在一致。这是我看到的最久远的书了。 真大侠凤四老爹练的《易筋经》。 庄征君回南京的时候,路上碰到一对贫苦的老夫妻,老头死了,半夜还诈尸了,挠了一夜的门。 |
胡三公子买鸭子的场面,另类的官宦富家子弟。 《儒林外史》中杭州几个文人雅士一天到西湖花港,倚着胡三公子去借花园吃酒,一人关着门就是不肯。景兰江背地裏问原因,那人一语道破:“胡三爷是出名的悭吝!他一年有几席酒照顾我,我奉承他!况且,他去年借了这裏摆了两席酒,一个钱也没有!去的时候,他也不叫人扫扫,还说煮饭的米,剩下两升,叫小厮背了回去。这样的大老倌乡绅,我不奉承他!” 胡三公子遂拉着景兰江去街上买酒食。先到一家鸭子店,胡三公子怕鸭子不肥,拔出耳挖子,戳戳鸭子脯子上肉的厚度,这才叫景兰江讲价钱买了。又到馒头店,要买三十个馒头,那馒头三个钱一个,胡三公子只给两个钱一个,店主不愿意,两个人吵了起来,景兰江在旁边劝架,也没有用,乾脆不买馒头了。买了一些下酒之物,回来之后,胡三公子交给和尚收拾打理,支剑锋感到很奇怪,就问:“三老爷,你何不叫个厨役伺候,为什麼自己忙?”三公子吐舌道:“厨役就费了!” 闹腾到晚上,诗会宴集结束,胡三公子叫家人收拾餐桌,拿来食盒,把剩饭残菜骨头骨脑全都装在裏面。临走,果然又盘查和尚,还剩了几升米,也装进了食盒。胡三公子押着家人挑着食盒,回城去了。 |
|
以上几个细节描写,力透纸背,活脱脱刻画出胡三公子一副悭吝鬼的形象,令人哑然失笑。这胡三公子是胡尚书家三公子。尚书公遗留宦囊不少,这个公子却有钱癖,思量多多益善。这样一个家底丰厚的豪门公子,锱铢必较,连吃剩的一点骨头也不放过,这种富家子是因为什么才这么极端。 不过老天冥冥之中还是保佑了他,想骗他的洪憨仙的突然死了,把已经落入陷阱的胡三公子放过。 说到底最懂胡三公子的是洪憨仙。 |
天长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同友人徜徉雨花台岗上,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后来到南京来上学时,却只听见满大街的“一笔雕凿”,黛碧,丝霓玛……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