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历史人文 -> 为什么军队一旦中了埋伏,就必然会大败? -> 正文阅读 |
|
[历史人文]为什么军队一旦中了埋伏,就必然会大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如果中埋伏的军队足够优秀,不能反杀敌军吗? |
部队在行军状态,为了追求速度,一般会把盔甲放在辎重车上,有的战马也是不绑马鞍的,因为盔甲和马鞍都很沉重,卸下后可以节省体力,加快行军速度,到了临战状态,然后人穿甲,马上鞍,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部队打仗的时候,都有阵型,最前拒马挡骑兵,后面盾牌挡弓箭,再后面长枪兵防止骑兵冲击,两翼配备骑兵,随时准备迂回包抄,追击溃兵,在行军状态这些阵型也很难保持,会比较松散,因为道路和地形限制,行军一般是一字长蛇阵,很容易被分割包尾,收尾不能相顾,兵种之间无法协同配合 部队行军的时候,一般会派出斥候,侦查地形和敌情,如果说被埋伏,那就是斥候没有发现敌军,整个部队是不知道敌方有多少人,战略意图是干嘛,一旦中伏,很容易以为敌方有备而来,一定人数占优,己方凶多吉少,这个时候第一反应是,逃命,大家都开始逃命的时候,将官都无法约束了,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组织,伏兵就如狼入羊群,随意砍杀了 被埋伏的军队,没有盔甲,没有阵型,没有配合,没有指挥,军心涣散,那还怎么打?别说千军万马,就是打游戏,5个人打LOL,没有配合有和配合差距得多大?你和队友正在打大龙,肉在前面扛,ADC站后面疯狂输出,这时候对面5个人从后面过来捅菊花,把ADC秒了,肉也打龙打残血了,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团灭? |
这个在缅北战场中体现得很厉害。 概要的来说,就是能不能在中埋伏的一方做出反应前,把对方全部给灭了。 如果不能,则效果很难说。 历史上有哪些战役,战前的预估和战后的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的?41 赞同 · 7 评论回答 刚刚发生的缅北战事,同盟军让缅军3990人投降。这是缅军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成建制的投降。 在缅北战场,头30天的大小200多场战斗中。 缅军只有三次出现死亡人数接近或者说超过100人的。 这里分析一下,缅军为什么会被团灭。 第一、缅军空降80人支援清水河 这一仗,缅军飞机从腊戍一起飞就被人看到了。缅军腊戍就那个机场,大白天的起飞运输机,一看就知道飞到果敢的。 同盟军直接用手机汇报相关情况。 最终缅军进入了伏击区,80人当活靶子一样,当场打死了73人,俘虏了3人,跑了4人。 这说明空降兵千万别进入伏击区。很容易被团灭。 这场战斗的战损比是0:73。 第二次、勐古之战斩首99师师长 勐古靠近中国的那个口岸据点,是一个大据点。人数有接近200多人。 这一次战斗没有公布具体的俘虏与缅军死亡的人数。但是人数不会少。 这次缅军死亡人数巨大,跟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一次性事几百个新兵那次是一回事。 俄罗斯那次是俄罗斯新兵开party。乌克兰搞了一轮远火。然后火箭弹打到了弹药库,弹药库殉爆。所以俄罗斯那些兵就糊里糊涂的走了。 勐古这次也是,同盟军用无人机也是歪打正着的丢到了弹药库里,发生殉爆,然后把99师师长炸死了。 勐古的团部同盟军一直想干掉它,2016年就打过,死了一堆人,根本上不去。 同盟军上去后,缅军还用飞机去发泄了一通。 第三次、拱掌击毙100多缅军 缅军占踞果敢拱掌据点近三十年的。整个果敢来说有两个军分区,一个是老街军分区,一个就是拱掌军分区。 常驻拱掌的东北军区125步兵营及第12、第16野战旅的部分部队。 此次打拱掌打了5天5夜。这里同盟军的兵力并不占优。 但是由于缅军战斗意志差,最后125营集体投降,第12、16野战旅部分成员投降。第16野战旅旅长在带了200人不到跑路。 最终约280人到了西山区小街乡洼子寨和苏家寨山脚。 这些人从拱掌溃逃出来后,被同盟军用无人机精准的发现其逃跑的路线。 于是在路上准备了伏击。 伏击过程中,在一条沟里整整齐齐的死了70多人。 截止12月1日,这伙人在追击之下死了128人。 这是缅军在一次战斗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通过上面三个战例,可以发现如何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炸弹药库、或者是在敌人行军途中伏击。 如果被埋伏方血够厚,进攻方打不穿,即便中了埋伏也无关紧要。 比如让酋长拿着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埋伏一个重装坦克营。这种有代差的情况下,埋伏没用。 就好比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但是美军由于有着那个时代志愿军无法企及的工业能力与火力。即便包围了骑一师等,也吃不掉一个师,哪怕是一个团的美军。干不动。 |
知乎惯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你要是交给丁盛来回答,那他就不困了。 四野南下,追歼白崇禧的时候,135师当时失去跟兵团和野司的联系,一马当先,狂飙突进到白崇禧钢七军的中心,成了落入虎口的肥羊,135师师长丁盛汇报给兵团,兵团大怒,上报给林总要处分。林总却说:从现在开始,135师归我直接指挥,我正愁钢七军滑不留手,不停地玩捉迷藏,这不下了鱼饵,钢七军就咬钩了?只要135师能够顶住压力,黏住钢七军,让他们围上来,那四野后续主力部队加快包抄分割围歼,这不就是化危机为战机的典范吗? 后来衡宝战役的战果证明了:军队一旦中伏,打不打得赢,会不会失败,不光取决于战场情况,也跟军事指挥的能力有关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一支部队能中伏击意味着,伏击的一方知道被伏击一方的大致兵力、队列规模等信息,而被伏击的一方则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暴露。这样的就变成了一方知己知彼,另一方知己不知彼,即设伏的一方已经在情报信息上占了先手。 至于被埋伏的一方是否必然大败,这个是不确定的。因为地形、天气、兵力、装备等的差异,设伏的一方在占据了信息的前提下,也未必有全歼被伏击一方的实力。比如,中国历史上很多农民军伏击装备精良的官军时,官军依靠着装备优势成功反击的战例也比比皆是。 相对来说,同样是伏击,在双方战斗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越是崎岖复杂的地形,对伏击方的加成越有利。尤其是在山区行军时,利用山谷的狭窄地形设伏,前后两边一堵,成千上万人也很难冲出去。 像是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就经常利用山谷设伏,击毁美军坦克部队的头尾,使其进退不能,再利用坦克俯仰角的射击盲区进行攻击。如此,在平原上一个营都对付不了的坦克部队,放到伏击战中一个排都能解决。 所以,设伏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一支部队在有了先手的信息和地形等因素加成的情况下,整体战斗力能否超越对手。如果两只部队的实力差距过大,即便加了信息、地形等的优势,一方的实力也依然比不过另一方的话,那么即便设伏,也大概率很难成功。 |
命题不成立!正如描述中所说:如果中埋伏的军队足够优秀: (1)能够反杀敌军! (2)能够固守待援! (3)能够分散突围! 关键是要快速决策!快速行动!要万众一心! |
人和动物一样,能够应对正面的威胁,却无法抵抗背后的背刺。 所以抗美援朝中的美军,哪怕被合围,依靠坦克重火力组成的环形防御圈,也能有效避免团级以上作战单位被成建制歼灭(北极熊团是唯一的例外)。 但是一旦志愿军穿插到美军身后,则必然是惊慌失措、夺路逃命、防线溃败…… |
伏击战大概率打赢的原因是: 你牢牢地把握着战场主动权,知道敌军人数、火力组成,所以你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抢占有利地形。 敌军如果有1000人,你要派3000人才能打成伏击,要派1000人那就打成拉锯,要派100人那就只能打成袭扰了。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伏击战一开战,伏击方就是摧枯拉朽,被伏击方就是狼狈逃窜。 其实被伏击方通常都是度过最初慌乱,立刻组织防御和反击的。 比如平型关战役中的乔沟伏击战,上午7点打响伏击第一枪,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结束战斗。 日军在发现被伏击,陷入包围之后,立刻就近寻找掩护,组织防御,并集中兵力向制高点老爷庙发起攻击,一度占领老爷庙。 我军随即开始反攻,在激烈战斗之后夺回老爷庙,后来经过数个小时的战斗,才将日军全部歼灭。 乔沟伏击战获胜的关键点是什么,一是兵力,二是地形。 我军的兵力大约是日军的三倍,而且始终占据公路两侧的高地,居高临下。 与乔沟伏击战类似的还有神头岭伏击战,日军同样是发现被伏击之后积极组织防御,从上午9点坚持到下午4点,这才被歼灭。 这场战斗我军同样是借助了兵力和地形的优势,我军的兵力大约是日军的4倍。 日军被伏击的地方,是毫无遮蔽的开阔地,日军只能依托车辆、死去的马匹为掩护组织防御。 |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一种违和感。 “中了埋伏”它几乎是在军事上所能遇到最糟糕的情况了。 它几乎等同于“为什么人被杀,就一定会死” 题主所说的那种还能还手的情况应该是“遭到突袭”,甚至“单纯遭遇偷袭”它的情况都能比“中了埋伏”要好一些。 突袭主打一个“快”,偷袭主打一个“阴”。 其实遭遇突袭的情况就已经非常绝望了,一般来说应该是你知道对方有可能发动袭击,进攻的方式应该也比较直接,但时间上没有把握好,你的阵型完全没有展开,各个兵种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还没有来得及做下一步战术部署,甚至装备还没有合理分配,敌人就开始攻击了。 比如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此时宋襄公已经把阵势列完了,楚军正在渡河,如果宋襄公不犯蠢,而是干脆趁此机会攻击楚军,那楚军不能说遭到了偷袭,而是应该说遭到了突袭。 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楚军只能在道德层面谴责宋襄公是“卑鄙小人”,但楚军不能在军事层面上说它遭遇了偷袭。 因为宋军在军事层面上完全就没有隐蔽性,它也没想隐蔽,它并没有在军事上隐蔽自己的意图。 实际上这种情况下,假设宋襄公半渡而击,那优势都是很大的。 那遭遇偷袭的情况就更恶心人了,那是属于你既不知道敌人何时进攻,也不知道敌人进攻的方式,你都不太确定敌人在哪,你甚至不知道敌人是不是要进攻,然后敌人就进攻了。 比如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 咱们刨除阴谋论。 那美国就是在啥也不知道,啥也没准备,只是存在常规战略部署的情况下被日本攻击了,战损比十分悬殊,美军距离被单方面屠杀也不远了。 后面萨沃岛海战基本上也是日军趁着夜色赌博,把突袭打成了偷袭的效果,让盟军损失惨重。 那中了埋伏是啥情况呢? 是你在被偷袭之前走到了一个人家精挑细选的地方,人家就算准了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必将让你付出血的代价,甚至还有可能建好了工事,挖好了陷阱,还以逸待劳了多时,甚至人家都可以琢磨怎么把你后路切了,甚至干脆包围你,然后很有自信的对你发动了在人家眼里成功率极高的偷袭… 如果此时恰好你还在急行军或者追击敌人的诱饵,人困马乏到了极致,那画面就更难看了。 如果此时你的部队依赖补给线,你的部队又恰好人数很多,补给本就困难,又无法从当地获得足够补给。 那我估计你的名字就要载入史册了。 |
“猛虎师”四野135师,原东北八纵24师,衡宝战役中关闭电台强行军,没有及时收到101要求停止追击白崇禧的电报。此时发现自己孤军深入,被几倍于己的白崇禧桂系四个主力师围攻,白崇禧以为能再搞一次青树坪。 135师先是依托地形就地抵抗,桂系久攻不下,周围四野主力迅速包抄,白崇禧不得不放弃吃掉135师,向广西全线撤退,但此时135师又挡住了桂系的退路。激战中桂系主力第7军军部被135师一个团发现,全团猛攻之后第7军军部和军直属队被全歼,第7军全军被135师切成几段,第7军和第48军四个主力师被135师堵截了一天多,只有一个团跑掉,四野主力最终完成合围全歼。 此战之后,桂系丧失了起家精锐,再也无力和四野一战。 |
一、先手优势 埋伏方只要不被察觉,总能选择最佳时机和目标打出一轮伤害。 比如我军在伏击敌人时,往往放过排头的精锐部队,优先打击指挥链或高价值单位(比如火炮、弹药车等)。 二、整备状态 很多军事单位在行军过程中不能立刻切换为战斗状态。 比如重装兵的盔甲和盾牌可能还在驮马或马车上;火绳枪兵没有点燃火绳;装甲部队的伴随步兵还在卡车上;火炮和防空单位还没来得及建立阵地。等等。 三、战术阵型 行军过程中,单位的队形通常利于快速机动,而不利于遭遇战。 比如以单列行进的坦克在被敌军坦克伏击时,往往构成『T形』战列,被优势火力逐个击破。 步兵以纵队在道路上行军时,一旦被骑兵突袭,难以及时组成防御方阵。 四、士气优势 这一点不用多说了。 反过来讲,如果被伏击方战斗意志顽强,在整备状态和战术队形上又没有太大劣势,也有可能在埋伏中幸存。 |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等美国主导的战争中,我们看到科技改变战场的态势,战术技巧和经验面对高纬打低纬的时候可能会让能量守恒变得不平衡。 美军被越南游击战术设计进入到包围圈,这个时候美军利用强大火力稳固了堡垒防线,而后呼叫外援以上帝视角来开挂,这让中国参谋团制定的游击战战术无法收获抗战时期的战果。 陆军增加了空中轻骑兵,战场变得更加立体起来,越军靠着有限的防空和低配的自动火器无法对美军立体战术构成威胁,以至于北越军队不得不更加依赖热带雨林地道战来应对美军。 尚未拥有网格信息化战争能力的美军无法科学精准清剿茫茫原始森林的北越军队,这样一来北越军队在中国参谋团制定的战略对峙阶段中等到美国国内局势的转变。 军工复合体不总是能垄断美国白宫和国会山权力体系,当美国制造业和贸易及金融受到越战拖累而开始利益受损的时候,美国金融集团用操纵选举换下来好战的政府而换上了搞钱的总统。 人道主义,这是美国在越战后期社会的思潮。 美国选民不再为无法实现短期收益的军工复合体股票和债券买单,大家还是要向钱看。 带节奏的美国金融资本为美国年轻人策划了“奶头经济”,挑战年轻人人性的弱点而推出了离经叛道的文艺和堕落生活消费世界观。 为军工复合体卖命的美国大兵回国,他们被看作是侵略者和反人类的罪犯,美国社会不将这些越战老兵当文明人看待,那个时间段《第一滴血》系列上演,习惯了杀人如麻的美国大兵不会对人命有任何的尊重。 我们看到越战和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主导战争,在战争中美军以开了上帝视角主导战争走向,即使是被国际社会道义和法律上围着谴责,但是美国都凭借自己强大综合国力来用实力对话。 美国人用零和博弈和丛林法则给世界各国上了一课,绝对的实力面前,技术和能力是要让步的。 当然,一手好牌的美国在面临有着千年文明的中国时候,中国往往能够用唯物辩证法来转换双方的矛盾到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中国历史上应对如美国这样的匈奴和突厥民族太多了,我们可以根据综合情况做出一个科学战略。 军队一旦中了埋伏,就必然大败? 这里是一个设问,有问必有答案。 |
英美海军共同击退胡塞武装迄今为止在红海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英国的一艘战舰开火和发射海毒蛇导弹,摧毁多架攻击无人机。 胡塞武装从它在也门的控制区,向红海南部有数十艘商船穿行的国际航道发动“复杂的袭击”。美国和盟友的严厉警告未能遏制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击,美国和英国部队星期二又在红海击落胡塞武装发射的18架无人机和三枚导弹。这是迄今为止胡塞武装针对红海航运的最大规模袭击。 美国海军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与格雷夫利号、拉布恩号和梅森号三艘驱逐舰,以及英国海军的钻石号驱逐舰随即派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升空,击落18架无人机、两枚反舰巡航导弹与一枚反舰弹道导弹。 此次遇袭的至少有两处地点,即也门西岸的穆哈与荷台达附近海域,事发时有关海域约有50艘商船。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以哈战争造成的平民伤亡人数“实在太高”,并敦促以色列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来减轻战火给加沙人民带来的痛苦。他也呼吁以色列停止削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以及遏制约旦河西岸定居者的暴力行为,反映出拜登政府对内坦亚胡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加沙必须获得更多粮食、水、药物和其他必需品,这些救济品也必须更有效地送达有需要的人手中,以色列应尽一切努力消除通往加沙其他地区的任何障碍。 布林肯表明,美国拒绝任何把巴勒斯坦人重新安置在加沙以外地区的提议,并强调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有责任进行改革。他也说,以色列必须停止削弱巴勒斯坦人的治理能力。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问连接加沙和埃及的拉法口岸时形容,加沙人民正生活在地狱中。呼吁全天候开放这个口岸,让更多援助进入加沙。目前,要开入加沙的救援卡车须接受以色列官员仔细检查,导致口岸出现多达3000辆卡车的车龙。 |
|
|
现代军事对于军事优势的判断有很多,但所有的军事优势都归结于一个词: 突袭! 中国古代对于军事有很多阐述,也有军学各种要素,但到了现代,西方军学的核心已经简单地归结到了上述的这个词:突袭! 突袭,即在对方无准备情况下,形成对于其的突然打击。这种突袭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但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本方有充足的准备,而对方无准备。 其实西方的军事教育一直都很烂,德国军官团曾经很醉心于军事艺术,苏联乃至中国军事教育也经常如此,但是无论西点军校还是英国皇家军校,对于所谓军事艺术往往都很无视。 因为他们所有军事教育的核心都很简单:突袭!其它的,不过是如何形成突袭,以及如何防止对方的突袭。 我们再谈谈另一个军事概念:包围。 包围被认为是巨大的优势,无论是对一支部队形成包围,还是对一个国家形成包围网。 为什么? 因为包围中的对象,其行动能力和行动方向就被剥夺了,被包围者只能往固定方向突击,而这个固定方向,是可以由包围者设定的。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包围者发动突袭的可能,当对方的一切行动都可以被估算,剩下的,不过是慢慢收紧绞索罢了。 而埋伏,即是突袭,又是包围。。。被突袭而且被包围,不败有鬼了! 不否认可能有突破包围并且胜利的可能,譬如毛泽东的四渡赤水。。。但就算赢了又怎么样?红军依然遭受了足够大的打击和损失。按今天的话来说,不死也脱了层皮! 又有几个毛泽东?又能有几次四渡赤水? 军事上的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就是那根本不符合常理的好吧! |
被埋伏分两种情况 1.部队组织度不足,一旦后路(战略撤退路线和补给线)被切断,引发战斗意志崩溃。 2.部队处于行军状态,未进行战斗展开,收到突袭后,在展开过程中崩溃。 前者多发于古代战争,因为当时的科技手段不足,通讯能力极差,“后路”不仅代表撤退路线和补给,还代表了通讯手段被压制。而且由于军内通讯困难,伏击部队甚至不需要完全截断战略后退路线,只需要从后退路线方向搞一波突袭,都会使作战中的被伏击部队立即崩溃。 后者多发于现代战争,因为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化军队的展开流程越来越复杂,攻击火力越来越猛烈。一个旅在行军状态可能一个体育场就装下了,一旦遭到火力覆盖伤亡会极为惨重(参考乌东战争前期),即使只是收到机械化步兵突袭也难以招架,履带装备都在拖车上,炮兵没有预设阵地也没有掩护,步兵缺乏工事,都很难有还手之力;作战展开后防区能达到数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而且侦查通讯能力长足发展后,想要切断现代军队的“后路”,通过埋伏很难,只能依赖强势装甲兵的钳形攻势实现。 反例也有,比较突出的就是土木堡。大明皇帝在帝国强盛时期携京师精锐御驾亲征,组织度几乎是古代军队上限;境内行军,补给充足;反而是行军队形上强行增加了战斗展开难度。而且明军已经是初步合成化部队,有大规模专业炮兵和初级专业热兵器兵种,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战斗展开的。加上皇帝要求不踩禾苗,导致队列长度长达五十公里,被瓦剌军横击,首尾不能相顾。约等于现代军队行军状态被伏击的机械化步兵直接冲击行军队列。 |
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历史上一支军队中了埋伏,但是临危不乱甚至绝地反杀的例子比比皆是。 无论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事情。 但是反过来说, 一支军队被敌人打得大败,矫称不是自己不如对手,只是对手太过狡诈自己一时不查中了埋伏。 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甚至都成了指挥官战败之后找借口推脱责任的套路。 |
|
|
《孙子兵法》有言: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一般情况下,设计埋伏时,都是以优势兵力,围困对抗,进而达到能够围歼对方的目的。 即便是整体的兵力不足,也会利用地势,形成优势局面,确保自身能够达到歼击对方的目的。 这边又涉及到了《孙子兵法》中的地形篇叙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既然能够设计埋伏,自然是对地形要比对方熟悉,并且可以完成利用地形进而达成埋伏的目的。 这就相当于为埋伏的一方增加了buff,为另外被埋伏的一方增加了debuff。 既然有一般情况,自然也是有特殊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用中心开花战术。 中心开花是一种战术。先打击敌中心的关键或要害部位,然后再向四周扩大战果;或是以己方为诱饵,坚守某一战略地域,诱使敌方部队向己方运动,配合友邻部队对敌方实施反包围,待时机成熟后,配合友邻部队打击敌人的战术。 《亮剑》里面李云龙去了独立团的第一战,就是打山崎大队,而山崎大队想要做的就是用他们来拖住八路军主力,然后外围的日军完成合围,进而歼灭包围他们的军队。 |
|
如果中了埋伏之后,能够在劣势情况下,不断坚守,同时外围的军队能够完成配合,自然是可以实现对包围的敌人的反包围。 第二种情况,就是埋伏的实力不足。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在乎什么debuff了。 同样是《亮剑》里面,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一个区小队进行伏击,最后以全体阵亡的代价,拖住敌人四个小时。 |
|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比较常见了。 那就是一般被包围、被埋伏的军队,会找到一个突破口,从突破口突围。 |
这说的是古代,现代已经不适用了。 古代的原因有几个,一是行军时不着甲的,甲太重了,用车拉着。被埋伏时来不及着甲,防御力一点没有,士兵倾向于先后退,着甲再战,一退就乱了。 二是古代都是阵列步兵,不成阵没有战斗力,而行军时是不成阵的。 三,和士兵训练程度有关。古代少有职业军人,更多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训练有限,没有经过被埋伏的专项训练。 |
这个不用瞎猜的,有标准答案,中了埋伏,不一定大败,但陷入危机是肯定的,其原因被人阐释过,包括但不限于拿破仑、凯撒、朱可夫等,很多年前看的,原话不一定,大致意思是一样的 ——作战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了 |
战争中有一个东西叫做战场主动权。 这玩意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战场选择权力; 进攻战哪里主攻哪里佯攻,防御战哪里死守哪里弹性,伏击战哪里动手。 二、情报准确程度; 敌人有多少人,从哪里来,有无接应,火力如何,将帅为谁。 三、兵力集中程度; 孙子兵法谋攻篇已述。 四、能先发制人。 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井冈山创业时的十六字诀就是一种描述夺取战场主动权(具体为第一和第三项)的战略。 第二项不用多说吧,四渡赤水就是。 至于第四项,就是回答你的问题了。 在我的预设伏击战场上,我知道你的情报(要从这里走,有多少人从这里走)我准备好足够的兵力火力和后勤,再加上先发制人,这种战斗怎么输啊? 反面教材就是七帅百将打勋祺。 一军团去赤水县,主力不在,这是兵力集中程度不够。 以为敌人是四个团,结果是一个师?一个旅,那个师还是川军王牌模范师。这叫情报准确程度不够。 所以土城一战就是僵持不下了,红军主动收兵,渡赤水河而走。 正面例子就是平型关了,685、686、688三个团围殴一千日军。(在预设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 还能安排独立团阻援(情报准确,能正确预判敌人援兵的来路。) 敌人之前还不知道八路军(我115师先发制人) 稳的一批。也就是37年的老鬼子战斗力强,火力猛,才搞得115师在三个战场伤亡600多。 |
中了埋伏,翻盘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敌人会在此地设置埋伏, 一是对地形地势有充分的了解。 他们会做好前期踏勘,知道埋伏点的位置如何,在哪里埋伏对你的打击性最大,准备充足的兵力,对你造成最致命的打击。 二是在兵力安排方面。 会在此设防,出色的指挥官都是会对你做充分的了解,熟悉你的作战模式,你的一兵一卒,你的反击方式,对此也会最好最坏的打算,做好相应的补足预案,在你反应过来之时,也能对你进行有效的压制,其次,在兵力的选择,武器的挑选方面,也会做到周到的安排,并不在多,而在精,武器不在强,而在于克制,压制性的打击是最有胜算的。 三是出其不备攻其不设防。 机遇和战机是宝贵的,机不可失的;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会想方设法的制造战机,让敌人暴露出破绽,从而把握机会,给予最致命的打击,敌人要想绝境翻盘,机会也是有的,不过需要的实力以及指挥官战场的应变能力是很强的。 四是天气的助力。 从古至今,利用天气助力的战役不在少数,天气的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影响是很大的,克服行军的疲惫,克服天气的寒冷或者雨水的拍打,克服视线视野的不利……带来的是士气的的衰退,要是在此时,敌人最低谷之刻,迎头痛击,效果会翻倍。 天时、地利、人和、知己知彼…都是战争致胜的影响因素,都是能够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的,智慧,有能力的指挥员正是长于利用这些外在因素,从而能巨大化的发挥自身部队的优势,从而做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
|
|
|
|
|
|
|
|
|
|
谈军事,好歹也分一下古代军队和现代化军队啊! 武器都更新了几万代了,都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差距了。 在古代,打仗都是要讲战阵的。因为古代通讯手段落后,士兵素质低下,都是双方摆好架势再一一对攻。前秦号称80万大军,因为引诱对方渡河,自己部队后撤了一下,结果全军阵脚大乱,导致战败。除非是精锐,否则中了埋伏,大头兵都是一哄而散。 现代军队跟古代的军队完全是两码事,现代化的军队,除非是碾压,否则被同等人数同等装备的敌人埋伏,一点都不带怕的,甚至还能崩掉对方几颗牙。 |
因为人类发明了轮子。 众所周知,没有车辆配发的时候,军队只要出了军营就是作战状态。 有车……谁还没事穿着铠甲行军。 |
没有必胜的把握,谁敢打伏击战? |
青树坪算不上大败吧 |
这样说吧,你在网上玩斗地主,不小心明了牌,你觉得你赢的机率有多大? 被埋伏就像被明牌一样,人家对你了如指掌,主动权完全是在人家手上。 哪怕你的拿到的牌真的逆天到让人家赢无可赢,人家也可以保守出牌,减少损失。 所以,埋伏的一方,打的往往是被埋伏者防御最薄弱的地方,攻击的必是被埋伏者最重要节点。 一般被埋伏了,不是说肯定没有反应时间,而是这个时间会很短,非精兵良将很难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所以,被埋伏的往往会大败,除非双方实力差距较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历史人文 最新文章 |
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 |
如果汉朝二十四帝在九泉之下相见,汉高祖刘 |
想看你会翻来覆去看的言情小说,孩子已经要 |
有没有绝世甜文,甜到爆炸的文? |
为啥古代没有大规模的女兵部队? |
如何评价周作人的为人? |
蒙古语现状是怎样的? |
怎么理解“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
为什么2024年大选,特朗普不再带伊万卡? |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情是什么?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