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中国女孩以年级第一成绩毕业牛津被质疑「学媛」「微商」,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中国女孩以年级第一成绩毕业牛津被质疑「学媛」「微商」,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事件主角为 @Katekate朱朱 朱雯琪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牛津大学毕业典礼的视频:“今天我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硕士毕业了”“拿到了牛津2… |
博三完结update,迎来了充满好消息的一周!! 2025年的第16天上线啦4篇paper,(2accept+2投稿ing,其中一篇领域顶刊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圆梦了) 读博写10篇计划,完成9/10,其中超一半为一作/主要作者。 今年毕业,昨天刚刚收到牛津的offer,毕业继续留牛津啦。匆忙忙把手头剩下3篇再收尾掉,过大年啦 ——- 11.21更新 借下图同学吉言,今天中了“优化顶刊”Mathematical programming(顶刊不是我说的 是下图网友说的) 祝大家都能发上梦想的顶刊,再接再厉offer多多 题目:Cubic-quartic regularization models for solving polynomial subproblems in third-order tensor methods (作者字母顺序 我为主要贡献,文内已表明,第二作者我导师 此外三篇文章在修,期刊质量类似 |
![]() |
----------------------- 3月 水了一篇EJOR,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并非主研究领域,会议遇到合作者3个月顺手写 ----------------------- 我接受一切关于我风格文笔,和数学水平的批评。但是有一些回答的事实错误,我不得不指出 1. 奖学金是可以避税?我的奖学金来自Oxford Cimda centre,是一个新成立的牛津香港合作研究中心 ,以下才是正确网址。我们centre在牛津有至少6位教授,包括Prof Mike Gile这样head of department People?cimda-oxford.datasig.ac.uk/team |
![]() |
|
![]() |
我们请不要发表只有一位教授这种事实错误的言论。请不要侮辱教授。说避税逃税请提供证据! 顺便,真心想分享我们centre的奖学金。我们今年有三个奖学金,已经申请完毕了,其他的入学学生你都可以在页面上看到,三个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未来的学年,很可能继续有vacancy 放出,可以在这个网站https://cimda-oxford.datasig.ac.uk/ 和这个网站关注https://www.maths.ox.ac.uk/vacancies 任何关于我们centre的问题,也可以问我,我很非常欢迎更多中国学生可以来和我做同学 2. 我没有开设,代言公司,或入股任何公司,可以在天眼查或一切平台去查询。我目前与公司合作都是公益性质的,没有入职任何一家公司,也没有收取工资和费用。 3. 我没有出售任何留学课程。如果觉得我有卖课,请贴出我的留学课程链接,交易价格,交易记录等。请放出我在自媒体上宣传的课程,品牌和价格 4. 我没有在任何我自己发布的内容里自称Dr。我确实多次在各种宣传里,被错误称呼为Dr(包括在这个知乎回答里,有人叫朱博士),我每次都第一时间,通知主办方修改了 5. 我们专业确实有年级的第一排名:我们专业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有13门课程,4门考试,5门project paper和最后的大论文算4门。我是平均分最高的,课程主任会公开颁奖,教授会来恭喜。 我在微博写的也是数学建模年级第一毕业。英国硕士本科有distinction 或者一等学位这种说法,这个不代表年级第一,也不能翻译成年级第一。 7. 英国博士申请,确实非常看重成绩,可以没有publication,比如我就没有。考一个high first对博士申请很有帮助 我没有签公司,没有买过热搜,也没有主动联系媒体,至今微博话题都是没有主持人的。我没有想到因为个人硕士毕业,引发这么多讨论,占用这么多公众资源。争议到媒体都在报道 关于刻板印象:中青评论https://mp.weixin.qq.com/s/INw0254i3b6x05B9akxAWg 关于学术圈社死:中国科学网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3/476316.shtm 关于社交媒体使用:三联周刊https://mp.weixin.qq.com/s/kgHHJfiPiZ3C7scVWYEV0Q 我知道在这个事件里,我可能成为一个符号,我也知道自己分享生活,就要承载着被人标签,被人评论的功能。但是,我是一个人,我相信是非对错,所以我会回应事实错误的内容。 很感谢这篇知乎答案的一些内容,比如最高赞里面一些“她气质和学术不搭。""她这个风格,在科研圈是会社死的......”的回答,我思考了很久,有时候我的认知也模糊了,这到底是个刻板印象吗?如果不是刻板印象?那又是什么呢?还是说科研圈的人真的这么认为?如果科研圈的人真的这么认为,那这么认为对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 还是很喜欢《educated》里的那句话,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我也 ---------- 28号:更新一下我和学校+导师的初步沟通,已告知我的导师这件事情的始末,我的视频和微博已早就交给学校。她非常支持我,也非常关心我。导师说“我并没有做错什么”,还帮我找学校IT人员保护我的邮件安全(因为之前有人公布了我的个人邮箱住址等) 未来将与牛津校方社团一起,为减少社会对博士生和科研者的刻板印象做出一点努力和发声。 我的理想是在学术圈深造,希望成为我导师这样人。希望学成回国,在自己的领域做一些微小的贡献 最后,个别牛津校友,在这个帖子上评价我行为我的个人生活,从我的社交媒体内容里编织故事等等行为,校方已经知晓,也已上报给学校处理。 -------- 原答: 题主你好,我是原po本人,很抱歉因为个人毕业视频引发这样大的讨论。 我看了一些评论,我对自己发的内容也反思了很多。我是一年前开始玩小红书的,一开始对这种风格也很不适应,后来开始get到流量密码,然后玩的很起劲。我没有签公司,就是自己瞎玩。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了平台和平台直接的隔裂性 其实,我感谢这次事件,给我一个警示。 毕业视频是我个人生活的一个记录,我确实很少发布数学内容,因为我也一直认为我的数学水平不配发布什么内容。我对给我出题的那个大v老师很尊重,就是他是数学博士后,我尊重一切数学人。关于publication ,我也一直说没有publication 。我现在硕士结束,我的supervisor认为我硕士论文可以去投,所以在筹备,希望有了也可以得到大家的讨论 凭心而论,我对数学的热爱是大于自媒体,也是大于金钱的。数学是让我从抑郁里走出来的伙伴。 工作7年,一开始数学早忘了,下班和周末的时候,从大二课本开始一点点重新捡起来,一点点做题,再重新回去申请硕士。 放弃金融的工作来选择数学,多少也是需要一点决心的。不过这一点,我确实没有在我的文案里体现出来。 我已经告诉我的导师这件事情的始末,她非常支持我,也非常关心,担心我的安全。我和她说觉得很对不起。她说完全没有,你不应该自责,还帮我找学校IT人员保护我的邮件安全(因为之前有人公布了我的个人邮箱住址等) 我导真的是最好的导师 某些用户拉黑了我,删除了我,又说我不回复,到底有什么问题,欢迎讨论 |
![]() |
|
一开始在微博上刷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人到牛津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检索一下呢。 Mathematical Institute?www.maths.ox.ac.uk/people/find/list 打开这个网站,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看她的微博账户叫katekate朱朱,那大概率姓zhu。 Ctrl+F搜一下zhu,一共就两个选项,一个名字里带zhu,可以先排除。 另外一个是Wenqi Zhu Mathematical Institute?www.maths.ox.ac.uk/people/wenqi.zhu |
![]() |
再打开个人主页,对应一下,应该是本人无误了。 这个事情,全程大概5分钟就可以搞定。 关于她的语言风格,这是她的事情,虽然我不会那样做。 至于她的学术水平怎么样,我不是这个领域的博士生,也完全不懂他们在做什么,并且因为看不懂political science的计量文章而惶惶不可终日,所以也没办法评价。 但是就牛津相关的事实本身,求证起来真的不难。 |
我去牛津官网查过,她这个专业课程共13门课,小姑娘总分第一。优秀是确实的。她卷她的,我们卷我们的。至于home school,试问大家有几个能从小学开始就支付得起科大少年班的家庭教师全天候教你学?还外加计算机博士父亲助攻教高数。就算是有,也得天资聪颖学得会呀,散了吧散了吧……资本家的路径,也是不是谁都能够复制的。如同谷爱凌一般,仰望也好,流口水也罢,大家认命就是了 |
她十年前就在人人网很出名了 我还是她人人好友 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出名原因应该是发了一波比基尼毕业照 牛津是真的 奖学金不知道 这么多年来 未曾用此试图骗钱牟利也是真的 我觉得有这些就已经够了 不涉及造假,也没有骗人 其它的就是个人生活和观念问题,没必要臧否。 …诸如发言尬不尬,行为举止有没有所谓“牛津范”这种无聊话题我觉得真没必要专门发到知乎讨论 |
我成绩好的时候沉默寡言,我的同学们说我高傲 我小时候和大人讲逻辑,大人说我顶嘴 后来我学会了藏拙,不想回答就装傻,不想接触就装不知道 我的同学们可高兴了,他们抓住我走神的一刹那,说:原来xx除了学习啥也不会 事实上我13岁钢琴过了十级,回家从不学习在校完成任务也照样年级前五。他们说我高傲沉默寡言但是我的每一任导师长辈都觉得我人很不错,上进又开朗。 他们就只是喜欢给人贴标签而已,你是有千般好也要找出污点,殊不知为什么看起来迟钝又老实的人总能避过一个又一个的坑,美女可不是都误入歧途,有钱真的能少很多烦恼,富人有时候反而在富足条件的浸润下变得中庸,富家子弟反而更可能被培养出善良和正直,甚至正义且闪闪发光 他们都不信的。这是最后一块遮羞布了,他们哪里舍得揭开,去看赤裸裸的现实 女孩子再怎么说都是牛津,数学建模我也学,真的不算容易,我看了她的回答,不要质疑导师和她数学的热爱。我很敬佩她。热爱数学的人真的牛逼,我觉得就凭对数学的天赋和智商,她都很强。 我也想去牛津读博,谁不想啊 |
![]() |
|
我曾经在2014-2015年面对面的见到过Kate。不久前看到微博上看到她上热搜了。看了有人对她的质疑,叹气...在这里我想写我和Kate认识的真实的事情。 我是个标准的普通家庭做题家,那时和四个基友一起租房住在香港西环的一个小房子里面,在学校是纯纯的社交边缘的理工宅男。然后Kate那段时间在人人上因为一组牛津毕业的照片火了,我给她发了消息(就类似知乎发了私信一样)。消息里还中二的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也没抱希望能被回复。然后让我惊讶的是有天放学的时候居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我还问是谁..她说她是Kate,我还没反应过来.. Kate是谁啊(因为那时她在人人上用的是真名所以我心中一直是记得她的中文名),然后她说了她的中文名,我去反应出那三个字是她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以至于现在我都能记得那时的精确位置。因为她当时在人人上已经小有名气了,类似于现在的知乎大v那种,而且她说话的语气很随性,甚至你会觉得她有点“稚气”(这里不是贬义,反义词是“社会气”),就是那种很轻松的“我刚来香港,有空我们一起玩”那种感觉。因为我其实不太知道为什么她愿意联系我这种人(我长得很一般,当时的人人头像用的都是个动漫头像,就是她都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在学校面对其他同学还有点自卑那种。然后有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女神那么自然的和我说话,还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Kate时是在我家楼下一个小饭店门口,2014年时她真人那个好看怎么形容呢.. 她不说话的时候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的那种感觉。和她聊天的时候,我总是有的紧张(就是宅男见到女神那种),因为实在是不太习惯这样的女神和我说话的时候仿佛是好朋友一样。她语速有点快,真的很有投行那种感觉。后来聊天才知道原来她住的很近。她喜欢聊天和打德州扑克,偶尔会带上我。每次去她那里玩我就是那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听他们聊天,能感觉他们的世界和我的世界不一样,他们比较喜欢讨论些音乐或者思想上的东西,还有一些英国学生时代的往事,听起来很新奇。我记得第一次打德州扑克的时候临时没有筹码她还是现场用纸很认真的撕成一块块筹码,动作有点笨拙撕了好几次才成功,我当时心里觉得好呆萌...就是为了玩还蛮拼的。特别是一开始撕了几次撕的不太成功和人人网上展示的她那种高大上形象形成了某种反差萌。还有个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聊到生孩子这个问题,她的观点是她不准备要孩子,我第一次听到真人在现实生活中说这个观点很惊讶,然后她看到我不解的反应好像也很不解,她就给我讲了她的观点,可是我还是和她说我有点不太能理解。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但是真的,她不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是的话她是绝对不可能愿意和我玩的(大学时一般的女生都不太愿意理我这种普通的男生,更别说她了)。现实生活中她是个很有个性有棱角的人,我甚至感觉她有点太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了这点和金融人气质不太一样。从她的聊天中能感觉到她身上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很深的追求,甚至感觉到她对金融本身都有点看轻甚至鄙夷的感觉。她是交朋友不功利的那类人,这类人已经很少了。大家肯定生活中也遇到过比自己地位高但是素质待人很友好的人,但是你还是能感觉到对方还是知道自己地位比较高的。可是她很特别,她给我的感觉是她就没有去往那个方面想。我觉得这应该和她那种后来自学成长的经历有关。她还和我讲过,她会因为自己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感到自卑。就你真的认识她会很容易会发现她是个有种特别的“稚气”(不是贬义,反义词是“社会气”)的人。 那时她家里养了一个猫,然后圣诞还是春节来着我忘了她出去玩,我室友也都回家了那段时间她把那只猫放我那里了。我一开始有点担心不会养怎么办。然后她说就往家里一放每天给够猫粮给够水收拾下猫砂就可以了。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麻烦的事情。而且我那时和室友住的特别乱那个猫好像还挺喜欢的。 她是真的很喜欢数学,不是人设。那时她聊天的时候就经常扯到数学的话题(比金融说的频率多很多)。第一次玩德州扑克撕的那些纸正面是打印的,背面就有她做的一些数学的(就是草稿纸那种)。 后来我毕业了就离开香港了,离开之前和她告别的时候。我是个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的人,但是毕竟都要离别了,就说了一下。我来自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感觉能认识她这种人感觉真的很神奇,一直以来也不太好意思表达自己。她说什么我忘了,就是很真诚的鼓励我,说你毕业后会越来越好的。那时她在补《武媚娘传奇》,还和我说了里面一个人物,还推荐给我看那部电视剧说她感觉我和里面一个人很像,后来我忘了看了也忘了她说的是哪个人了。 离开香港之后,她有次和我说她之前经常说的那个小说要公开了,还提前分享了给我。就是她的那个《永别吧乌有乡》。我至今云盘里还存着那个原文档还保留了那个时间戳。那时她还在投行,我记得她在投行时工作挺忙的,她还愿意花时间写这个,我能看出来那本小说对她很重要。虽然我感觉没能读懂,但是那里面一定是她追求的理想世界。她那本小说的在网上阅览量并不高,一般人应该挺难代入里面的情节的,但是她是真的很对那个小说很用心,我看她那么用心的写一本几乎读者寥寥的小说甚至感觉她也有点中二,但是可以确定那本小说一定是她真正很渴望和留存的属于她的理想。 |
![]() |
后来我遇到些情感上的问题偶尔还问过她建议。还记得她说她说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不容易她一定会选择自己喜欢的。 后来我玩刺激战场用外挂微信被封号了就联系不上她了。因为是当年的女神,就偶尔会看看她的微博,其实她的微博一直都是那样的,在人人网时期她就是比较有个性喜欢表达自己的人。后来我看她离开投行去读书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因为认识她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她其实不太喜欢投行的环境。让我很意外的是她在微博说她得过抑郁症,当时看到这个我心里挺难过的。我在想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是不是隐瞒了这个,因为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她有抑郁的倾向。我联想到她说过她说过特别成长轨迹下的某种自卑,想到她写的《永别吧乌有乡》里面透露的那种挣扎,我想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一直在追求着什么,有种挣扎,但是我有点愧疚没能真正理解这些。我们普通人的自卑和挣扎是很容易理解的(就如同她临走前还开导鼓励我),她这种人的痛苦也可能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我记得她特别特别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她还和我说过她曾经高中的时候在迈克尔杰克逊的贴吧写过很多文字。可能她和迈克尔杰克逊有点类似点吧(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不要喷我啊我不是说才艺而是说性格内心世界这些)。 然后就是后来看到她上了热搜,看到她受到的质疑。什么她在炒作呀,她在炫耀这些。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所以一字一句写了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在我心里她是个很特别很好的人。 |
我认识的上一个有一定实力但是过于高调宣传的人叫做童哲。 12年寒假时我还是北大化院大一的学生。当时童哲刚回国,在学而思开课,我关注了他并且贡献了500大洋去听他的课,也因此成为了第一批万门大学的会员。当时号码可以随便选,于是我说我想选514号因为是我生日,然后童哲告诉我他还没印那么多,后来就给了我一个前面的号码我现在也忘了是多少了。那天我还和他聊了很多话题,我很喜欢物理但是吐槽说化院的物理教学质量不太行。他说他当年时北大化院的物理教学挺难的,还有一个专业叫做物理化学,要学很多数理类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方法。(注:这里的物理化学专业指的是本科生专业,现在北大化院本科专业只有化学类、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应用化学) 当时童哲给我的感觉是,有一定的实力(实力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强,但是距离北大顶尖水平还有一些距离的),有正义心(他本科时物院有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拿到了贫困生补助,他实名举报了,在北大BBS物院板块也能查到),有野心(当时他说想降低教育的门槛做万门大学),人很nice(其实当时也没有大肆宣传什么速成之类的,我们后来也在人人上经常聊天或者互动,他还给推荐了一些物理类的科普书)。 至于他的真实能力,不得不说比起北大顶尖水平差了点,以下是我14-15年在北大BBS上写过自己的感受。现在我承认当时自己的要求过高了,童哲的水平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强的。 |
![]() |
后来没想到他大火了之后就可以不加审核地野蛮扩张。各种所谓的大学分校普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万门大学添加了不少新加入的人自己录制的视频——量的确是非常多了,但是质是大幅下降了。之后童哲以童校自称,开始走饭圈路线,开始宣传知识都是可以速成的云云。虽然劝过他,但是他听不进去。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反对他做的这个万门大学了,还曾写过一篇叫做“亿门大学”的文章(其中亿和一同音)来讽刺当时万门大学的乱象。再后来就是我也懒得管万门的那些事情了,尤其是出国了后,直到昨天听说了跑路的事情。 虽然我后来不喜欢万门的模式,但是对于他居然卷钱跑路这件事,我还是极其惊讶的。一个年轻时面对不公勇敢站出来实名举报的人,终于活成了自己当年会讨厌的模样…… 我觉得有一定的实力是好事情,宣传下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 本回答原写于2022年3月23日 |
这个事情很简单啊,因为炫耀就是有代价的。 强者在舆论场上一定受欢迎吗?不,很多时候恰巧相反,尤其当这种宣传还不是来自于第三人,而是本尊。中国人常说“藏拙”“藏拙”,就是因为你在现实世界中都占了这么多好处了,你为什么会觉得在舆论世界你同样能占到这么多好处? 牛津本硕、投行工作,【学历】、【金钱】、【地位】都有了,现在“放弃”投行高薪到牛津读博,互联网各个平台大肆宣传。抱歉,给很多人的感觉不是”理想主义“,而是贪婪。有了这么多还不够,还想要【名】以及互联网上大范围的【崇拜】。 哪有这么好的事呢?你又没捐款,也没输出实质性的干货,甚至没有输出能让大众产生共鸣的、提供情绪价值的、关于你努力奋斗的叙事……大众从你的post中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价值,所以凭啥来崇拜你呢?凭人设?这个人设除了立得很高之外(也是其关注度与争议的来源),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名校学霸少吗?精英少吗?小红书上都大片大片“撞型”且观众缘更好的博主。你如果认认真真想做一个网红,可以思考一下【差异化】的点在哪。 如果我们暂且功利地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看作价值互换,你想从观众这里获得【认可】或【喜爱】这样的情绪价值(或者后续想把它们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那你要思考的是:【你为他们付出了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你很强,但是强本身并不是被喜爱的理由,在你没有取得受众的信任之前,强也是一种威胁,潜意识里提醒着他们固化的阶级、狭窄的上升路径。你想当网红到底是为了什么?可能这个问题,你自己也没有想清楚,这才是危险所在。如果你真正想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那你目前为止的内容,应该是和数学相关的,而不是你口头上一遍遍说自己热爱数学,却晒的是一种精英式、大多数人永远无法企及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付出】,就会有反馈,或者感激;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炫耀】,就会有后果,就会有抨击。你当然可以把这些简单归结为人性的阴暗面,如嫉妒等,但这些所谓的”阴暗面“,就像你展示自己美好生活的欲望一样自然,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你需要做的是:1. 想清楚自己做网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2. 了解受众的人性,并为此做好心理准备。 |
提几个我的疑问,在我看到的部分 但凡有几个留子博士朋友都能认定的,欺负国内大专以下人想象的问题 1.manuscript这个是在各个投稿网站指示正文内容的词。我印象中就算土博没人用“正文”说自己发文章吧?大家都习惯用paper来说这个意思。 三年发十篇manuscript 这种用法让我挺惊讶的 2.博士讲自己是助教老师也是很擦边的行为 一般来说作为老师的助教指tunure-track序列的AP 博士助教就是纯助自己教授的教学任务,怎么敢张嘴自己老师了的,组里千老去助个教也不敢这么说自己吧 其它没细看,看到了再说 |
把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翻译为数学建模系就遭受那么多人质疑,认为不会有这么个系,说明中文网络很多网友其实还不是很能接受自己的母语用于正式场合(斜眼) |
非常同意 @Phosphates 大神的看法。有一定实力的人,不要过于高调的自我宣传,尤其是不要在自己圈子以外到处张扬。真的没有一点点好处的。 中国学生的数学平均下来学的肯定比很多国家要难,但是中国的数学,从理论到工程应用比如做运筹优化这些,真的做的很强么?我举个例子,数学上的优化求解器,我们做EDA软件非常需要这东西。上海疫情物资配送也需要这东西。我们真的领先他人了么?而且现在最新的学界动向就是数值优化和量子计算相结合。这是不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我们这些学生,从小受的是中国最好的教育,拿到的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顶级的资源。一定要努力做的是最宏大高远的事情。我时时刻刻都在忧虑人生不过百年,不敢自吹朝乾夕惕,只怕是毕生精力也学不完半导体这门博大精深的科学。 我们这些有点才能,有点不错的经历,有点还可以的家庭出身的人,应该做的,并不是在普通大众面前卖人设甚至恰烂钱。而是以知识和智慧,去启发人民,引领人民。就像那些伟大的作家从来都是为农民去写诗一样。 甚至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我的好兄弟 @Wino Forever 留学法国七年,对酒类研究的非常透彻,这也是非常厉害的专长。我觉得研究葡萄酒和研究理论物理一样,都是“研究。” 复旦历史系的韩晟教授在他的书里写过。他在日本当教授的时候,发现很多日本的优秀学者会做向普通大众讲解学术的工作,被称之为“讲。”他写许多适合普通人阅读的历史著作也是出于这一点。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名校大V应该去做的事吧。 |
单论学术方面,做优化的有篇math programming,已经算是挺不错的了。 看文章应该是做polynomial optimization的。这个圈子倒是值得吐槽一下,圈子很小,没多少人做,朱的导师Coralia Cartis应该是做这个方向好多年了,挂上她,中MP相对更容易。 对于那些说硬要比引用,比文章数量的人,我只能说,你们并不了解学术圈里运筹的赛道,或者更准确的说--优化理论的赛道,到底是怎么玩的。 |
任何营销,都有自身定位和目标用户。像爱马仕和香奈儿都有微博、公众号,但是没有抖音,也不会在拼多多开店。 针对不同目标群体,营销内容自然就完全不一样。星巴克不会搞蜜雪冰城的土味洗脑广告,富二代不会炫耀自己在拼多多的消费账单,正常学术大牛也不会有人晒自己年级第一。 而这套微商模板之所以土味,是因为主要目标用户就是还没出社会的学生、文化程度较低的宝妈、小县城大妈、厂妹、鬼火少年。和直播带货一样,有一套专属于这个群体的话术。 这个群体,倒是很吃“年级第一”这种说辞,毕竟SCI是啥他们也不明白。 每个圈子公认的成功元素不同,一般正常人显摆,都是往自己水平等级之上去凑。这种刻意往low、往土味搞的,要不就是自己所处环境low,要不就是为了割韭菜刻意设计过了。毕竟人生追求就是收割流量、卖课的学术大牛,还确实是挺开眼界的。 毕竟上一个故意把自己往low了营销的还是芙蓉姐姐,也是典型成功案例了。 假如这波是作为互联网割韭菜的手法,那确实是降维打击了。当然也可能确实不是营销,只是这位的日常生活确实比较接地气,追求的理想人生和微商目标用户的成功定义刚好重合了。 ——解释一下所谓正常人的显摆—— 没有刻意设计过的话,一般正常人显摆,都会下意识把目标设置成自己所在的圈层所追求的成功,显摆的内容和用词都会有特定风格。 毕竟每个圈子的人,所追求的成功的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常人也不会去凑不是自己圈子的人。 所以知乎装逼是“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月薪百万”。抖音、快手装逼是“初中毕业白手起家,00后三家公司董事长,刷到就是缘分,敢来就敢请你吃饭”。 |
![]() |
|
![]() |
正常个人营销装逼策略的话,要么是往比自己更高的去营销,要么就是同级别跨领域的营销。 正常一个身处学术圈的学霸,真的要营销自己,会营销自己高中SCI、本科CNS、经常参加高端学术会议、进过哪些组、身边朋友圈都是大牛... 跨领域最常见就是美女学霸营销自己还是个商界大牛,经常出席商业论坛,晒和各种商业精英、政界领袖合影。以前北大MBA阿里离职卖面膜的女高管,就是天天各种晒合影。 |
![]() |
不过现在互联网,传统装逼确实搞不好就容易翻车,可能接地气、搞土味、割韭菜、和微商抢地盘,才是今后学霸营销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后留学指导和保险理财一起搭着卖,才是割县城宝妈韭菜的黄金组合拳。 |
朱博士自己下场了O(≧▽≦)O 原谅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她有知乎号。。。 ??? 之前 搜索没找到 ————————更新分割线—————— 2022.3.19 经过神通广大的网友和各路大V验证,朱朱的学历、身份,这些都是真实的。 朱朱,本名朱雯琪,目前在多个平台入驻(有知乎号),最近还有了提问的话题#中国女孩年级第一牛津毕业#,起因是她在自己微博上发了一条视频,总结自己的十年,风格非常接地气,画质不清晰,还被人吐槽文案过于微商,然后引发各路大V下场质疑。 这种十年总结的low视频,在抖音上一搜一大把,主角是普通人可能没什么,但是放在一个高学历、高颜值、高智商的女性身上,觉得她不像是个高知,而且一路开挂得不真实。 之所以遭受质疑,个人私以为,可能很大原因是朱博士没有交代自己的家庭背景。 我去网上帮搜了下,发现朱博士以前参加过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公关新闻通稿里面有关于她家庭的一点点介绍。 |
![]() |
父母都是社会精英,而且母亲也当过教师,知道中国教育大纲,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跳级不是难事。 另外,就算普通家庭孩子能考上和她一样的高中,也难以负担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费用吧。 大家都有慕强心理,这个不分男女,只是大可不必和她去比较。朱博士和谷爱凌,是一类人,是目前社会少数精英。 她们比我的先天条件好,还比我更努力⊙ω⊙ 最后附上朱博士学校官网链接: 2010高中生朱雯琪----上课偷织毛衣的女生考上牛津-SCIE-深圳国际交流学院?www.alevel.com.cn/news/462/ |
![]() |
|
学术圈支持姜萍属于一票否决,讲其他的都没有意义了。 |
这其实是一个审美问题,我的老本行。 在国内女网红行业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聪明独立 - 天生丽质 - 富二代。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至多踩两个,三项全能不行(除了已故的)。 具体地说: (1)成功美女人设的网红必须说自己苦出身,并要积极传授爬到上流社会的经验。 (2)如果是富二代,一定不能聪明独立,必须找男人依靠,或乐于秀下限。 (3)如果很聪明,一定不可以天生丽质,最多是人造美女。 根据以上理论,我建议解决争议的最佳策略[1]是:编一个在英国被人歧视,不停向上攀登,最终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励志故事,同时一定要说自己也是做题家,不是生下来就那么聪明,要夸祖国教育好,是被父母逼着去外国留学的,并发誓在投行工作都是为了以后更好报效国家。 如果不这么做,还有另外两条路:(a)放弃网红这条路,就像之前爆红的#乘朗泥,她就没想当网红,坐拥180万粉丝,就是不更新,眼不见为净;(b)开始打拳。 那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不可能三角」呢?原因是,大多数网民不论男女看不惯「天之骄子」的存在,回避残酷的社会现实,笃信天道酬勤的古训。用大白话说,就是怎么能智商、美貌和身家都全占呢?!如果真有这种人,要么是装出来的,要么情商特别低。正如在攻击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时,大多数网民杠精的大招就是拉到玄而又玄的情商层面,质疑专业人士不懂人情世故,吃的米不如自己吃的盐多。 不过,这种反应的发生原理相当复杂。首先,隐含一种自卑的偏见,认为「天之骄子」们不屑于混网红这口饭,也不屑在大众面前展现自己的生活。其次,还存在一种认知幻象破灭的恐慌,即所谓「高手出民间」的条件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是上流社会腐坏衰败的反映,那么「天之骄子」们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丑闻,必须把他拉下神坛。 em......但她真的是天之骄子啊! em......但网民们的应激反应也是社会现实! 这种反应看上去像无理取闹,但有实际意义,对社会来说是健康的。因为它告诫每一位既得利益者要学会低调,恪守中国传统价值观,夹起尾巴做人,毕竟显摆自己的基因、家世和智商都是一种为富不仁,更别提还要靠它变现呢。 这是群众的力量。当群众认为我们无法和他在高层次竞争时,就会封杀他在平均层次上的竞争资格,维护自己所剩不多的机会和路径。 P.S.:把「first-class honors」翻译成「年级第一」这个做法确实挺稀奇的,我的学位也都有这个,而它较无歧义的翻译应该是「一等荣誉学位」,绝不是年级第一。 参考^最佳策略指的是不放弃男性用户,并准备全平台发展,接下来直播带货,争做一名合格的职业网红。 |
就支持姜圣这点来看,只能说也许曾经有水平,但现在已经很可疑了,要么就是立场影响观点。 |
对这位女生的质疑与其说因为是“女性”,不如是“网红风自拍,小红书文风,毫无克制地插入emoji”和“数学学霸”的人设不符。 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人嘴上说着“评价一个人应该考量他她它的生产内容而不是消费内容”,但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更加看重消费内容,也就是“画风”。 假如说这位姐姐平时发的照片是伪素颜,穿着Pengtai或者Peterdo(仅举例),杯盘碗碟是看起来像手捏的非黑即白名家作品,是不是看起来更“学霸”? 或者走糙汉路线,卫衣球鞋不修边幅,平时吃汉堡炸鸡肥宅水,就是个刻板印象中的理科学生,是不是质疑的人会更少? 然而这两种都同样是可以打造的人设。 主角自述的“觉得这种文风能吸粉就用了”反而是一种特别“理科生”的思维:只考虑东西好不好用,不考虑它是自己的延伸,也没有对人(她自己)本身的反思。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数学学生画风走偏是非常丝滑的事情。 学习好或者学术水平不错的人,其实各种类型都有。有一心向学的,有一边做物理一边读古书的,也有这种热爱浮华的,甚至有内心比较难以言喻以至于受到法律制裁的。想验证一个人到底学术水平怎样,除了看学术成果(自己做的)以外,并没什么看文风,外貌或者打扮的捷径。 |
评价研究生一般不看课程GPA,而是看论文发表情况。 我认识一个学长,他博士毕业入职了上海交大,特聘副教授。如果单看课程GPA,他应该进不了系里前十,但是他博士期间发了十几篇SCI,连续几年拿到博士国奖。 附: 清华研究生只有第一年是按课程GPA作参考评奖学金,因为第一年主要是课程,而且大部分研究生手上没有很好的论文,其余年级都是按论文发表情况评奖学金。 所以在我心中,一个专业的本科生很容易排出年级第一年级第二,看GPA就行了;但是一个专业的研究生很难排出年级第一,除非我仔细读过并理解他们的论文内容。 |
她展现出来的,和她言之凿凿想要追求的,不搭噶,就这么简单。不是说读博士就不能高调,但是真热爱自己的研究的博士生,真的没办法去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与自己研究没啥关系的其他领域。 因为热爱而读博,会不自觉的进入到一种纯粹为了探寻世间真理,或是努力为了人类文明添砖加瓦的状态,世俗的物质需求和炫耀会低很多,这个女博士生确实很优秀,但我不相信她是因为热爱和理想,她的行为更让我相信,她只是享受这个光环而已, 这就好像海王,嘴上说爱你,池塘里全是鱼,怎么让人信啊 |
风格太浮夸了,不太适合数理圈子。数理圈子真正厉害的人物,无法从社交媒体上获得快感,也就不会浪费时间去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 她倒像个搞生化环材的phd。(手动狗头,自黑一下,我就是材料狗) ———— 更新,朱女士在姜萍事件中作出的严重的错误判断,并且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决策,充分证明了她在社交媒体和公共舆论上的天赋为零。 老老实实回去玩数学吧,这才是你的天赋所在。 |
想象一下,12岁进高中,16岁读牛津,17岁在顶级投行实习 工作6年后回校读研,以牛津第一的成绩毕业... 有这样耀眼履历的人,走到哪应该都会备受尊崇吧? 但正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女” 在前段时间却遭到网暴 只因为他们觉得 ——她实在太没有一个“精英”的样子了 |
![]() |
01 朱雯琪,微博@katekate朱朱 |
![]() |
正如前边所说,朱朱的人生简直可以用“开挂”来形容 10岁时,她因为太调皮被校长开除,开始了在家自学的生活 在妈妈的教育下,朱朱很快收心,发愤图强 短短两年过去,在大多数人还在读六年级的年纪 她已经考上了深圳顶尖的国际学校,攻读高中课程 |
![]() |
16岁,是朱朱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那一年,她如愿考上牛津大学数学系,成为当届最年轻的华人女学生 随后她顺利进入华尔街,进了摩根,又到高盛 年薪200万,靠自己的努力买房买车,年纪轻轻财富自由 就像是小说女主走进了现实 |
![]() |
而和我们想象中的“成功人士”不同 朱朱并不给人一种“脚不沾地”的疏离感 反而经常在微博,小红书分享生活,传播学习经验 只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繁杂的网络环境下 即便优秀如她,也并没能翻起多少水花 |
![]() |
直到今年2月 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 朱朱突然在虎扑上“火”了 事情起因,是2020年,朱朱辞职回校读书 到今年2月,她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并发了一条纪念视频 |
![]() |
然后,虎扑就“炸了” 有人质疑朱朱年纪太小,读博根本是天方夜谭 (但其实当时她是26岁) |
![]() |
有人先入为主,认为朱朱是假冒学霸,到图书馆摆拍的博主 顺带还嘲讽一番 说她的照片、语言里有“智商硬伤” |
![]() |
甚至,仅因为觉得“真牛的人不会说自己牛” 他们就反向推导打假朱朱,连着给整个金融圈来了一波aoe |
![]() |
但问题是 ——人家的履历是货真价实的啊 有人本想扒皮,结果到牛津官网一搜 发现她的照片赫然在列 |
![]() |
|
![]() |
同时又不断有校友出来作证 铁证如山 反转来的猝不及防 |
![]() |
以至于这帖子一度登上虎扑热榜 从前那些无脑质疑的人,这下子全被啪啪打脸 |
![]() |
不过这场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 对这些莫名其妙的言论,朱朱没有太过在意 但她怎么也想不到 同样的剧情,居然会在27天后的微博再次上演 |
![]() |
对,还是同一条庆祝毕业的视频 在3月被大量金融博主转发,打假 “微商味太重” |
![]() |
“摆拍,p图技术不行” |
![]() |
“数学建模最多是个专业,编的时候能不能认真一点?” |
![]() |
“这又是什么媛?” “学媛?” |
![]() |
|
![]() |
就连朱朱微博里那些穿睡衣、jk、泳衣的照片 都成了那些人眼中“不正经”的“罪证” |
![]() |
眼看这一大波平日里自持智商优越,理性客观的博主 光凭几条微博,就给人定性,攻击 这真的太好笑了 而除开种种没有来由的质疑 倒是有一位学术大佬来的直接 他直接给朱朱发了一道数学题,让她验明真身 |
![]() |
本科难度的题,当然难不倒朱朱 三下五除二就做了出来,还附上了解题思路 答案也得到了对方的认同 |
![]() |
|
![]() |
有了这份石锤,再加上之前补充的各种照片、offer、奖学金邮件 几乎是以一种“剖腹取粉”的方式 朱朱的身份才终于被证实 |
![]() |
但讽刺的是 我没看到有任何人就之前的不当言论道歉 好像只因为朱朱的原谅 那些诛心之论就不曾存在过一样 |
![]() |
02 这还没完 其实在去年11月,还发生过一次有趣的“对照实验” 当时,已经得到两个博士offer的朱朱,正在纠结要走哪个方向 于是就向别的博主匿名提问 |
![]() |
可是,同样的履历 在这条微博底下,你看不见任何一条有关“装逼”,“造假”的怀疑 反而是一片崇拜 |
![]() |
更精彩的是 甚至有人直接预设她的性别为男 在线留言求爱——“老公,性别别卡太死” 我想,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
![]() |
结合咱们过往的经验,不难发现—— 当一个女性取得了卓越成就,很多人的下意识反应是怀疑 |
![]() |
可当女性证明自己确实做出了成绩后 他们又会转为质疑你过程中是不是用了歪门邪道 家世好的,是资本运作 人脉广的,是假人之手 长相美的,是借色上位 |
![]() |
可别人每天6点起床读书学习 工作起来没有周末、没有假期 情绪崩溃的时候恨不得死掉的“自杀式努力” 他们看不见,也从来不愿意看见 唯有当故事的主角由女性变为男性 他们才会长舒一口气——“噢~这才对嘛” 畅快的像是世界的某个bug终于被修复了 |
![]() |
这种从根子里认定,“女人无能”的歧视 带来的是无数优秀女性的成就被忽视的事实 就以朱朱所在的学术圈为例 在有关这场风波的感想中 她提到女性参议员玛蒂尔达提出的“玛蒂尔达效益” ▼ 即女科学家取得的成就 经常被归功于与她们一起工作的男性科学家身上 例如美国医学家——弗丽达·罗斯凯-罗宾斯 她和男科学家乔治·惠普尔一起工作了30年 不仅和他几乎共同合作了那些年里所有的学术著作 他们还一起发现了能治疗贫血的“肝脏疗法” 可到最后,登上诺贝尔领奖台的只有乔治 |
![]() |
还有国内的吴健雄女士 当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概念之后 是她带着团队 吃了一整年的面包牛奶,每天睡不到4小时 拼了命的工作,才成功将猜想验证 然而在诺奖名单上,却也没有她的名字 |
![]() |
默默耕耘却无人问津 你说难道是她们的贡献不够卓越,是她们的精神不够刻苦吗? 当然不是 她们明明和所有优秀的人一样,奋不顾身的追寻理想 却只因为性别,就先天成了男人的依附,陪衬 这种明晃晃的忽视和剥夺 无疑是对每个有追求的女性,最大的伤害 |
![]() |
03 退一步来说 即便是咱们这样的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成就 但别以为这种歧视,就对我们没影响了 记得曾经看黄执中发过一条微博 讲了一件很日常,但仔细想来,特不是滋味的事 ▼ 事情大意,是有天门锁坏了,他的女友葛莉叫师傅上门维修 因为比较清楚相关事宜 所以维修途中,都是她在对接,黄执中一点没管 接着,关键的来了 正当葛莉跟师傅争执某个换锁细节,而黄执中恰好路过时 师傅立马下意识的,转过身体,开始跟他这个之前完全没露面的人商量起来 仿佛默认,只要有男性在场,他就一定是真正拿主意的人 而女性,只是男性尚未出现时的“替代”罢了 |
![]() |
上下滑动,阅览全文 当然,师傅的行为,应该并无恶意 但正是这种隐藏极深,乃至当事人都意识不到的歧视 才是最难引起反思,也最难得到解决的 它的麻烦之处,是在潜意识中,塑造了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不明事理、庸碌无能、胆怯柔弱... |
![]() |
而当女性想要对抗这些偏见,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时 那就唯有像葛莉那样,让自己变得“男性化” 才能短暂换来他人的重视 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幅枷锁呢? |
![]() |
上下滑动,阅览全文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生活中99%的偏见 但凡能拿到台面上审视 随便一个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会发现—— 它们在逻辑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 比如,为什么女人一定是柔柔弱弱的,担不了责任? 比如,为什么一个漂亮的女人,就一定会以美色牟利? 比如,为什么女人热衷分享生活,就一定是在向所谓“金主”发送求偶信号? 这一切根本就没什么因果联系 |
![]() |
我想 打破性别歧视的关键一步,是正视它的存在 别再把所有女人,强行装到一个模子里了 多元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女性形象亦如是 朱朱也好,谷爱凌也好 再往前数数,张桂梅、屠呦呦... |
![]() |
女性可以乖巧、可以不羁 可以知性、可以野性 可以艳丽、可以质朴 而无论怎样,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她们的优秀 女性向上的自由,不该被任何标签所束缚 百花齐放,才是这个世界更好的样子 难道不是吗? |
![]() |
文/时髦夫人 |
![]() |
这里还有一些你可能错过的好文章/好回答: 如何看待杭州一小区网红裸背拍照,有宝妈担心带坏孩子?小孩子会被影响吗? 如何评价网友爆料部分丁真私生粉为接近丁真睡了他的舅舅及同村人? 如何看待媒体评王冰冰遭人肉曝光隐私,「病态追星触及法律底线」? 宋智雅发文承认用假货,称「会深刻反省,非常对不起」,有哪些警示作用? 「小学生」变身长腿美女,满世界撩男人?——这部「爆款国漫」要荼毒多少小孩? 「顶流女星」性感照曝光后,粉丝不仅脱粉,还要骂她「恶心」? 如何评价井川里予? |
2024年7月24日 高知牛津年级第一数学博士 引用13,H=3 鄙人学术混子 引用300,H=8 Congzheng Liu, Wenqi Zhu, Newsvendor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minimisation: A feature-based approach under adaptive data sele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ume 313, Issue 2, 2024, Pages 548-564, ISSN 0377-2217, https://doi.org/10.1016/j.ejor.2023.08.04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7221723006720) 这叫独立一作?排名123都数不过来? 所谓的应数署名用alphabetical排序法,行。就是OR怕是不遵守你所谓的规矩。 |
![]() |
|
![]() |
难道不应该如下备注“The order of the authors is alphabetical; the second author (Wenqi Zhu) is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 |
![]() |
普通一本博士学位(理科)毕业条件参考,kate朱博士在国内真毕不了业的,博后老哥 |
![]() |
|
![]() |
|
![]() |
|
![]() |
顶级期刊目录 |
实话实话,我理解大家对此事的质疑,我一开始在小红书上看到主角时也觉得可能不是真的。可是之后我鄙夷自己对女生的刻板印象,以及自己潜意识中觉得“女生数学不如男生”的念头。 为什么会质疑,因为主角自己的小红书,鸡汤味和营销味实在太重了。可能我不是她的目标受众吧,我真的会感觉这么写小红书,腻腻歪歪很装。但是我同样觉得营销味道很重不喜欢的,还有个前几天看到的imo金牌后来去做网红的...如果不是知道他imo金牌在先,我也想去怀疑怀疑他的金牌 但是之后,我开始反省数学及理科领域对女生的刻板印象。首先,很多人默认的一个观点是男女生智商平均数相仿,但是男生的更为分散,导致男生极其出色和极其糟糕的很多。所以我和我身边很多女生,都仿佛觉得男生分数高是正常的。最可怕的是,我们是在斯坦福读理科的女生,我们依然被这种想法所束缚 其次,很多人觉得打扮的精致漂亮的女生,是不可能数学好的。但这并没有道理。平时出门化妆需要多久呢?20分钟而已。搭配衣服又需要多久呢?如果一个男性指责一名女性把时间都花在化妆上,那请问这名男性平时是不是除了学习没有任何娱乐? 同时我想借一个机会自省一下,我平时会不自觉的以为漂亮女生学习不行,直到我认识了一些好看的可以原地出道的女生数学/cs非常好。我曾经认为数学课第一的都是男生,直到我在斯坦福当助教的这门课,第一的是一个大一女生,而班里大部分都是大二大三的CS学生,甚至有cs phd学生。要想想,斯坦福的cs学生,可以说是天才/卷王了。我即使身为女生,同时仍然看不起很多女生,对此我非常羞愧。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告诉大家,男生不要以性别优势看不起学理科的女生,我相信大部分男生在上学生涯中遇到过理科比自己好的女生。女生也不要自轻自贱,认为和同一性别的人类就是理科不行。但是,假如你们不这么想,我也无所谓。话语权是靠实力而不是逼逼夺得的,当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女生在理科领域熠熠发光,那我相信那一天,大家的观念必然有所转变。我等待并且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
算是她的大同行,更偏向运筹优化算法,东部某211高校板砖。。。看了@Katekate朱朱学术主页,可以告诉各位: “如果都是真实的话,从文章发表来看,一篇二作EJOR,一篇一作MP。其学术能力不用质疑,没有问题。” 给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科普一下EJOR和MP这两个期刊: EJOR是运筹优化里面基本上仅次于UTD的好期刊,国内认可度也很高。一般做运筹、管理和算法的都会往这里发。难度不算高、也不算低,相对来说性价比比较高。有一篇一作EJOR再配合几篇中科院一区的普通文章,去大部分211的经管类学院没有任何问题。MP更是数学优化领域顶刊,更偏向理论,文章阅读门槛很高。国内往这个方向投稿的基本都是理学院或者部分经管学院的学者。如果参加国运筹学年会,你就知道能做报告的学者,基本都是高度认可这个期刊。 针对我看到的一些评论的问题: 引用和影响力小。优化领域确实如此,尤其是偏向于基础理论方向的引用就更少。门槛高,社会直接需求少,就业风险高,从业人员少。类似的偏向于理论的学科都是如此。学科横向对比来看,越偏向于应用和实践的学科,引用和影响力就会相对更大。领域封闭。和大多数基础类学科一样,数学优化领域研究看师承。目前比较火热的应用类学科,如深度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类的,门槛在于计算资源、数据等;优化领域门槛在于找到合适的问题,以及理论基础。。。没有实际意义。理论一般都是领先实践很多的,就像是logic based Benders Decomposition (LBBD)这个方法的理论工作在20年前就发表在MP上了,但是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在实际算法工程上广泛应用和实现。而且部分理论工作研究的是性质上的问题,很难直接应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落地实践。无法解决大规模实际问题。那你找错了地方,这个赛道就是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看MP的姊妹刊《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Computation》,上面工作更偏向于算法,或者JOC等更关注优化算法的期刊。 期待其有更出色的工作出现。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