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如何看待今年各高校医学类爆冷?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如何看待今年各高校医学类爆冷?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今年许多大学医学类都报考热度过低,作何解释? |
“长周期、多吃苦、高收入、越老越值钱”的逻辑被打破了。 90年代到2015年之前,当医生都是非常赚钱的,“工资+奖金+灰色收入”一般是当地平均收入的3-5倍,加上“医生”这一职业特有的人脉光环,尽管当医生很苦,要熬资历,熬夜班,但非常值得。 这也是如今的很多医学大佬动不动就喜欢说,“我们当年读书多么多么辛苦,我们当年做手术多么多么认真,我们当年加班熬夜多么多么狠,你们连这点苦都吃不了”…… 那你们怎么不提当年放一个支架就一两千块的回扣呢?你们怎么不提科室奖金几万几万的发呢?你们怎么不提医药代表跟在屁股后面请客吃喝,KTV,五星酒店标配呢? 当年我还是个小编辑的时候,去某家三甲眼科医院采访,拿了个新5D2和红圈头,喜滋滋的去炫耀:看我们公司换的新相机;结果人家科室主任不屑一顾的打开了柜子,全套的佳能1D和全套的红圈头,从17-40到400,600,手柄,脚架,镜头箱应有尽有,没有最好,只有最贵; 另一家广州某座山下大型三甲医院的某个主任医师,打开办公室的冷藏柜,是他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好茶,得意洋洋的给我泡了一杯,然后说,你这一杯100块起…… 但是随着医药反腐的强力进行,集采后药品回扣的消失,绩效管理的日益严苛,学阀集团对于科研资源的垄断,普通的医学生越来越难获取到从来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了。 如今稍微好一点的医院,进门就是硕士起,三甲基本都是博士,还卷的要死,想想本科5年,硕士+博士5-7年,规培3年,新人进去了要打杂,值夜班(24小时的大夜班紧跟着一个白班体验一下?),写病历,写PPT,做义诊,做科普,给大佬打下手,站队搞派系斗争,白天出门诊,晚上做手术,搞科研,小心翼翼的熬十几年,一个月也就挣一两万,参加会议拿个几千块钱讲课费都被查到飞起…… 而且有门路的学阀的子弟,从本科开始,各种论文,创业大赛,科研成果转化,国青国自然,学校评奖,学协会评奖,青年委员,编委拿到飞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升职加薪,著作等身,十来年就坐上了大会主席台,享受各方孝敬,你在实验室里苦哈哈的熬十几年,也只能暗自垂泪没有一个好爹…… 怎么办? 企业里老板PUA员工,员工们还能一蹦三尺高的劳动仲裁,拿起法律的武器,这点事情在医院里算啥?去医院瞅瞅,什么派系斗争、学阀、抢资源,表忠心,早汇报晚请示,活脱脱的比封建社会还封建好么?大佬一句话定你职业生涯生死信不信? 特别是一些细分领域,敢得罪大佬就等于自废武功,学了十几年的东西连份好工作都找不到,选对了导师就是坐火箭,抱错了大腿,您就老老实实的熬一辈子吧; 以前熬20年,熬成了老医生,那真是越老越值钱; 现在熬20年,熬成了老医生,嘿,这个月医保超了哈,罚款罚款 |
爆冷的主体,一个是是“名校五年制”,一个是把临床和基础打包卖的各种“实验班”,后者纯是丧了良心,而前者背后的逻辑是: 1.医学领域”选择”远比“努力”重要,“卷”是最没意义的事情,其中也包括卷高考成绩。 2.医学一线人力面临的,是支付方的支付能力缩水。“名校五年制+11年过关斩将”,所培养出的24K高学历高端医学人才,事实上是严重缺乏市场的。 面对同一个病人,公立一线三甲和地级市三甲、县医院的盈利能力其实并没有显著差别。市场需要的是廉价、合格、熟手,至于学历,对市场来说并不重要。 这两个趋势,是充分体现在医学就业岗位上的。 医学领域性价比、生活质量最高的,是小城市开诊所的专科口腔,是县医院的新乡医学院5+3专硕。 除了选赛道、选专科那几个关键点,其他的竞争排名,对远期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极其有限。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本科第一学历”。 不论是地理位置:河南的医院挣的不一定比北京的医院少,生活质量极可能更高。 还是城市规模:省会三甲大概率不如县医院生活质量高,甚至到手经济回报都不一定比县医院高(点名某蓉)。 还是相比同赛道“对手”们的竞争排位:中华同湘五年制+学硕博+规专培+博士后,卷到最后别说生活质量了,生涯收入都被回地级市三甲的八年制摆子按着暴打。 八年制同样是24K学历,但人家拿的足够轻松,说贱卖砸盘就砸盘了,没啥心理负担,一路考来一天不曾松懈的学硕博博后,舍得吗? 当然了,你要硬要说自己拼到秃头带大肚腩,四五十岁几年都没硬过了。换来个省会三甲高级职称,就足够感觉自己比岁月静好半辈子的县医院同行“成功”,那大可以把我这篇文章忘掉,安心去跑WB。 医学领域竞争中,只要同一个赛道,投入的成本越少、越摆烂,性价比越高。反而卷的越狠,沉没成本越高,死的越惨。 因此真正的高性价比版本答案: 最低成本拿博士学位的末流名校临床口腔八年制、最低成本拿四证的末流普本临床口腔5+3、最低成本拿职业资格证的专科护理专科口腔。这些高校的分数线一直相当高。 医学领域,不是“卷”然后“赢”, 而是假如选择了正确的赛道,拼命卷就是低性价比的“大赢”、摆烂就是高性价比的“小赢”。 假如先选择了错误的赛道,就是被迫去“卷”,用十倍百倍的精力、时间、情绪成本,和越累越高的沉没前期投入,争取让自己输的没有那么彻底。 选错赛道真不如一上来就摆了。 |
就应该冷。如此性价比极其低下的专业,靠着赚得盆满钵满的前浪的推销很是吸引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高考生家庭,于是造就了国内最大的庞氏骗局。 然而随着对这一行业压迫越来越狠,降薪,加班,规培,专培,交钱上班,全年无休,医患矛盾,伤医,大家渐渐都看清了,老子读了这么久的书出来还是牛马中的牛马,为什么不选别的专业。 推荐医务人员尽量转行吧,钱哪怕少一点至少能有命花。 2024-12-12 来了来了,降薪来啦! 老师们奖金都被砍了,明年三明医改从我们医院开始,虽然跟我这个专硕没有半毛钱关系 |
临床口腔等医学类专业,大抵十年一个周期。 90年代中后期弥漫着医生赚钱的风气,当时已经不包分配,医生赚钱则是全社会共识。 那个阶段医疗业野蛮发展,大型公立一个月回扣近万,小黑诊所随便骗都是事实,我父亲当时在上海进修,也看到不少令人咂舌的怪事。 学医在当时,至少是个不坏的选择。 但随后也是医闹的黄金十年。 现在说医闹,至多是某个极端分子想不开,杀个医生,叫偶发事件。 05年前后的医闹是成体系集团作案,当年你在医院哭一会儿,马上就能有人问你,是否需要“主持公道”。 只要你点个头,科室就可以关门了。 文明的医闹找些老太太过来哭丧烧纸,在护士站设个灵堂,不文明的先把医生打个半死再说。 那个阶段互联网发言更放肆,但舆论反而关注度很低,因为常态没必要上新闻。 打死医生肯定是吸引不了眼球的,要打成肉酱,足够血腥,才能有人关注。 网上不关注,不代表老百姓眼瞎。 医生被打成残疾,护士被扒裤子游街的事情搞两回,你也许会鼓掌叫好,但你肯定不会让自己孩子学医了。 05年的时候,高考300分专科学医照样当医生,普通医学院二本超20分,某些省内知名医科大学在一本甚至有招不满的。 我就是这批学渣中的一份子。 我们又赶上好时代了,高考发挥失常照样一本随便报,进了医学院,发现同学普遍经济条件不好,对职业毫无规划。 消息灵通的孩子很少学医,竞争烈度非常低,以至于我博导在一群矮子里选了我,接下来几年看见我就头疼。 于是很多人说,XX家的孩子,成绩那么差,毕业去了市医院,现在一个月一万块,买房买车了。 可不是么,当年我班里同学,但凡聪敏机灵的,不是在学计算机,就是在学英语。 当我们上岗以后,医闹基本清理干净了,上头人又非常贴心地开启规培制度。 我第一天出门诊,身边跟着俩规培生,一个实习生,一个护士,快能凑够仪仗队了,气场直追我老板。 喜欢摸鱼的早早下班回家陪孩子,爱挣钱的玩命收病人,反正杂活都有人干。 于是在房地产走势依然强劲的时代,已经有很多父母鼓励孩子学医了。 这些年,学医的分数是越来越高。 但是有先见之明的学生,毕业一看,岗位满了? 过去20年,地级市以上医院全在扩张,动辄建个新院区,一口气把应届生全招完。 现在,城市化基本到头了,DRG来了,扩张潮过去了,干活的时候嫌人少,分钱的时候嫌人多。 我那时候硕士毕业基本省内岗位都有机会,而且很少有上一级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屈尊降贵向下兼容的。 现在硕士应聘动辄20:1,人事处审简历都审不过来必须外包。 上了岗,博士待遇妥妥的,各种福利齐全,人才补助拉满,但是中期考核标准越来越高,压力巨大,考核不过直接降档次。 硕士直接当牛马用,学硕不招,专硕来了就干活,干够医院的,交够科室的,剩下的才能和医院一九分账。 有人说医学院不当人,把临床和基础放一块招生,分数线不降才怪。 问题是,分开招生的医学院也没见涨啊? 现在还算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巅峰。 再过5-6年,前面这一批考生怀揣希望冲进就业市场,骂出声音来,就该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
真棒,终于等到这天了哈哈哈哈哈哈,终于不会像我们当年傻缺一样的学医了哈哈哈哈哈,终于崩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人民终于醒悟干医生有多傻逼加苦逼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说白了就是医生没钱了,还以为考生和家长要几年才能反应过来,没想到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因为现在网络发达,还有张雪峰之类的,考生和家长反应迅速,一个很辛苦又没多少钱的专业学它干什么?吃饱了撑的? |
我老婆是外科医生,她常常有句话说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为什么这么说? 我老婆的学历,青医、复旦、哈佛,博士毕业,目前博士后在站。本科5年,研究生加博士7年,(期间跟着哈佛的导师发了顶刊自然杂志的5作一篇,各种论文发了无数)大学12年出来以后,进入青岛一三甲医院,规范化培训又三年,轮转一年,下乡一年,这算是正式参加工作,变成医生了,你算算这是多少年,期间的花费是多少,收入又是多少(这期间收入极低,几乎只有最低的基本工资)?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吧?好不容易当上主治了,人都三十大几才开始挣钱,像这种人才,您们估计年薪得不老少吧?工资加绩效每月1个W,偶尔有月份还可能不到……你们又会说,大医院的主刀医生,那各种红包灰色收入也不老少吧?不好意思,药改之后的科室灰色收入几乎没有了,至于红包?如今人人都是记者了,换你你敢收?随便一收,你前面那么多年的努力全白费。有人又说了,那你做手术看门诊不也有钱?有的,看门诊一个号7块钱,做一台手术根据不同情况会有二三百左右的手术费。 有人说,你这不扯淡吗?现在很多人理个发都不止二三百,你一大夫,有时候做一个手术七八个小时,腿都要穿上防静脉曲张裤才能站住,结果才挣二三百? 贴个数据:《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22年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普通医生平均的临床年收入大约是9.4万,而超过70%的医生税前收入低于10万。 在医生群体中,住院医师的临床收入低于10万群体中占比最高,比例大约占据83%,而大约有14%的副主任及科室主任的年收入会大于20万。 那么拿着这种还不如外卖小哥的收入,医生们的工作强度跟外卖小哥相比又如何呢? 我老婆多年来一直上的一个班次是8+8+24+8+8+24,是的,上完一个大夜班,紧跟着白天接着上班,相当于每隔三天要连续上班40小时,如果值班这24小时是在周末,恭喜你,周末不能休息了,也没有调休,也没有三倍工资,如果这个值班的24小时是在年三十,同样,我已经陪我老婆在医院过除夕两次了。那么值班费一定很多吧?一天120,这120还要负责给带的研究生及值班护士买饭,经常性的是根本不够饭钱。也就是说,很多医生晚上值班是倒找钱的。 很多大厂人总是抱怨996,可是医生呢?每天8点主任查房,7点半准时到岗,晚上经常后半夜才能下班。这是几几6?你说为啥?总不能你正给患者做手术呢,然后到下午5点半了,你说,我要到下班点了,患者,再见!然后患者的肚子还敞着口,等你明天来上班? 做一个手术有多累,我老婆经常下了手术之后,全身衣服都湿透,直接摊在手术室门口起不来,虽然我家离医院非常近,但就是走不回来,必须等我去接。手术量多的时候,她一天要做七八台手术。 就这样,回了家以后,还要做各种课题,写各种论文,一弄就是大半夜。我都不理解,这是图啥呢? 又有人说了,既然当医生这么累,你还当个p的医生啊?跳槽干别的不行吗? 还真不太容易。现在医院也都很精明啊,跟入职的医生都是一签就10年以上的合同,想离职?先赔钱!赔多少?我贴个合同贴图啊。 |
![]() |
是的,往往挣得还没有赔得多。 你说不赔钱怎么办?扣着你的医师证、执业证和档案什么的呗,让你连跳槽都跳不了。就是这么狠,不然怎么办?医院也没招啊?医生流失太厉害了,又不能高薪留人。啊?你说为啥不能高薪留人?那钱不是还要留着基建,以及供领导们挥霍呢么。 还有人说,当医生,这不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嘛…… 嗯,跟外卖小哥差不多受人尊重,前面有小哥被保安捅死,这不接着就有大夫被患者捅死了吗?两边哪种职业的危险系数高,真不太好下结论啊。 就这么一种,“极致”性价比的职业,你还指望着现在的学生们都趋之若鹜?说句不太着调的话,现在还上赶着想去干医生的学生,那智商可能也考不上医学类院校吧?你都哈佛医学院毕业了,干点什么,一个月还挣不了1万块?怎么想的啊? 用最后这句话,跟所有学医的学生们共勉吧,也为那些能够直面了惨淡的现实后,还准备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们;为那些经历了惨淡的现实,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医生们,敬礼!你们是这个社会还能良性运转的底线! 多补充一点。 至于那些质疑我以上所说内容为虚构的知友大人们,都是您们有理,请您随便考据,我就不统一回复了。世界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同的,我以上只是因为老婆既不能接送小孩,也不能在家做饭炒菜,没有假期也很难出去旅游,宣泄吐槽一下怨念,把这里当个树洞。无意改变您们的认知,也不想找人抬杠甚至自证自己只喝了一碗粉。言辞唐突,如有冒犯,那就冒犯了,消音。 |
我的回答是:正确的。真实的。建议坚持的。 规培专培包了大三甲80%的夜班,一个夜班上15-30个小时,谈工资你是学生虽然在各行各业都有,但能坚持6年领学生工资仅此一家。就算再小的医院,只要从事西医,基本逃不过夜班,一周一个算正常,一月一个算福报,一人单控10-15个小时,没有夜班费,一直上到退休。且医生经常休不了年假,这辈子基本上被医院所在地区控住了。 “临床医学”再不爆冷,大家都往里挤,这些三甲高高在上的主任教授还能往人大建议什么我想都不敢想。 |
医保基金即将枯竭,挽救医保的三明医改,会把公立医院的薪酬上限卡死……所以公立医院对顶尖学生来说已经没吸引力了…… 当然,现在有钱老人很多,未来医疗会两极分化,私立医院给有钱老人提供顶级医疗,公立医院因为三明医改而没钱,摆烂处理,水平向印度的免费医疗看齐…… 所以,我觉得医疗未来会像金融和计算机一样,只有极少数顶级名校出来的学生,能赚大钱进私立医院,普通学生就是公立的牛马…… |
前面的答案没看,但我猜爆冷的一定是临床医学5年制,这里再提醒一下要报临床医学的各位,临床医学一定要学8年制,5年制属于狗都不看的那种。 |
你说得对,但是《规培》是一款由卫健委自主研发的全新开放世界冒险游戏,游戏发生在一个被称作“医院”的真实世界,在这里,被科室选中的人将被授予「住院医师身份」,导引牛马之力。你将扮演一位名为「规培生」的神秘角色,在白天时工作科研,夜班时狂收急诊患者,最终取得执业医师证及规培证,和众多硕博们一起内卷,获得一份医疗offer——同时,逐步发掘「临床」的真相。 |
我听说三明医改要五年普及。普及了医生的待遇,一年可能就只有二三十万,十几万。甚至一年几万块钱 作为医生我想说我不在乎,这是惠民政策,如果说医改的结局是我一年也最后也只能拿10万块钱,那么我认了。 因为它有利于全体中国人。如果我们的国民因为这个医改能够看得起病,更加的规范化,那么我觉得这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整体人民的那么任何一个行业的牺牲。都是应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这是一个前提的,就是全国都是公立医院,所有人享受一样的医疗服务。 |
都学聪明了呗,绝大多数人上学是为了改变命运,为了跨越阶层。 网上一提到临床医学就是:越老越吃香,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 难道没人发现这是一个悖论吗?医院扩建的速度还能赶得上每年毕业的医学牲?如果临床工作真的有那么好,学了医之后又去哪里工作呢? 临床医学其实就是室内土木罢了! 上学吃苦是为了以后不吃苦,少吃苦。支撑医学牛马坚持的动力,是前浪们异常优厚的待遇。结果有一天发现,尼玛这都是非法收入…… 网友论述学医好处的时候基本都是从利他性出发的啊,最关键的是你像活出怎样的人生! 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既没钱也没闲,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
带专就应该有带专的样子,五年制医学带专这种东西早就该开献了 既然铁了心要搞这套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培培乐,临五这种东西迟早被取消,现在才到哪 |
这么长的“登神长阶” ,整天一根筋两头堵,上面下面都觉得你捞好处了。土木已经被打下来了,医学什么时候被打下来? 就和“同济的土木也是土木” 一样,希望能看到“协北复交的临床也是b临床”的一天。 ———————— 补充一点,某些医学院校还奸诈的一批,在卡池里下毒。把什么预防公卫儿科和临床打包放进一个招生组里污染奖池,这点小九九谁不懂啊真的是 |
这里重申一个观点: 五年制本科是糟粕 五年制本科是糟粕 五年制本科是糟粕 重要的事说三遍 今年爆冷的是五年制临床和口腔,与之相对的,八年制临床和口腔早就赢麻了 这些年,基本上好一点的八年制临床或者口腔,都要过清北线 比如华西就是这样,甚至还有逐步拉大清北线的趋势 因为清华北大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专业,比如土木,护理 此为大背景 所以你不要看各高校医学类最低分数线在降就以为人家爆冷了,你再认真看看八年制临床和口腔的分数 是不是逐年在升高,甚至开始超过清北线了? 然后无论什么专业,其实五年制本科都是糟粕,包括医学,建筑都是如此,不过engineering有其特殊性,所以工科读五年本科,还有些许道理,但是医学就不是这样 中国这种五年制本科啊,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就是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没有多少像样的大学,甚至到了改开初期,大学生数量都非常稀少 这就导致了大学本科,其实多少有点背离其真实价值 本来本科只是一种通才教育,是高中的延续,设立本科的目的,是为了后续读博士筛选人才 大学最早就是西方贵族凑在一起聊天扯淡的机构,贵族衣食无忧,但是中国社会可不是这样 一穷二白时代,中国需要的是专业性人才 其实最对口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学位应该是:专科和硕士 但是因为硕士和博士以前很少,那时候人的寿命也短,没有人会在学校读那么多年的书的 本科都非常少见,遑论硕士和博士了 所以在建国之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真正大学的设置或者说主要培养机制 是三年专科 和 五年本科的搭配 所以现在你在很多地方还能听到的,大专以上文凭 其实说的是,三年专科以上文凭,而非四年本科以上文凭 所以以前清华本科都是读五年的,不知道吧? 其实就是把本科当博士培养,以前北师大本科毕业,要进大学当老师,是完全可以的,当然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早就不可能了 现在厦门理工招青椒,最好要有海外经历,也就是在国外phd最好,博后都缺乏竞争力 那后来因为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个社会对于高知识分子的需求,至少在改开之后 是井喷式发展,来者不拒 所以为了迎合社会上这种新的发展趋势 各个大学开始扩招本科,以前一年一级就十几个学生,放开后,一级可以培养上百个学生 这就导致,用人单位开始对学生文凭要求越来越高 专科就慢慢变少了,本科慢慢变得过剩了 就逐步从原先的三年专科 和 五年本科 改成了,三年硕士和五年博士的组合 就慢慢接近国外真实社会发展的样态了 那为了迎合这个趋势,也为了不让学生再继续在本科阶段浪费时间,所以把五年改成了四年 但是,由于医学的特殊性 因为医学理论上,本科毕业就可以行医,国外不行 所以医学依旧保留了五年的学制 但是呢,又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国内医科大学,像国外学习,开设了八年制直接读博士的program项目 这个八年制,其实就是国外的医学博士 这里说一下医学博士,国外的博士,至少分三种 搞科学研究的phd,医学博士md,以及法律博士jd 学制分别是:5,4,3年 因为jd只有3年,所以国外的jd,法学博士,国内不承认它是博士,回国它认证这个jd是硕士 那国外医学博士和法律博士,这两个,都被认为是professional,专业博士 区别于搞科研的phd,专业博士相对学制较短,培养人数较多,同时面向就业培养 所以你可以认为,md,就是一种加强版的硕士 国外md的真正培养方式是:本科4年毕业后,再读四年,就可以行医了 所以真正在大学呆的时间,是4+4= 8年 而普通专业,按照正规流程计算,本科4年,硕士3年,在大学呆4+3=7年就可以出来就业了 在发达国家,硕士就是比本科更容易就业 所有专业都是如此,除非建筑这种要去工地的专业,没人愿意去,mining,architecture啊,这些都是一年没几个人爱去的,mcgill mining一年就毕业4,5个人,加拿大钾肥,必和必拓全要,想去都能去,就是苦,要去野外,经常一两个星期都在野外,各种蚊子虫子多得很,所以这种专业这么苦,就不要再要求硕士了,本科就可以了,所以本科读五年 但是医学不是这样,医学在医院,干净整洁,喜欢读的人多得很 所以医学依旧保留有五年制本科 非常不合理 因为现在社会已经开始转变到,开始对grad. school,也就是本科之后学历的需求了 就对本专科学生,几乎没什么需求的阶段,当然你非要就业也不是不可以 就是待遇什么就差点咯,谁让本科生那么多呢?国外就是这样 本科出来就业没有优势,移民局都懒得搭理你,但是硕士以上,移民局就会认真考虑 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医学也已经转变到 需要本科以上文凭(不含本科)才能进好单位就业的程度 那在这个背景下 高校如果真的为学生就业考虑,就应该多开八年制临床和口腔这种专业博士的培养项目 而不是搞一大堆五年制医学本科 与之相对的,应该缩减甚至干脆取缔,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因为现在社会并没有太多对于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需求 在这个大背景下,还在保留什么五年制临床和口腔,确实不合理 前面说了,五年制本科是历史遗留的糟粕,不要再搞了 既然已经有了跟西方接轨的专业博士,那就改彻底点 干脆就别招这种五年制的医学本科咯,要招就招八年制医学博士或者4+4 4+4就像国外那样 4年本科你随便读,读完满足条件,比如在本科阶段选过几门pre med课程,就可以考医学院 考上再读4年,就可以医学博士毕业 应该取缔五年制医学本科培养,或者仅保留向边远地区定向培养的项目 现在考生们用脚投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反正你这个专业必需读到博士才能就业,那你这个专业设置了,是用来坑我的吗?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这些专业爆冷,就这个原因啊 最后医学是生物类的就业方向,诺贝尔奖生物和医学是一起发的一个奖 所以国外生物类本科,很多人读,因为想考医学院的话,pre med要求的课程,几乎都在生物系 所以生物和医学用这种专业设置之后,既解决了生物系没人读的问题,又解决了生物系本科生将来就业的问题 对于生物和医学系而言,应该是双赢 反观国内,生物是生物,医学是医学,生物已经成翔坑了,被坑进去的天天在那边骂21世纪,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迫切需要高校改革,把生物和医学合并 类似的,数学系就应该跟统计合并,经济和金融合并,管理和会计合并,等等,都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也不影响专业研究 |
正常,医学该回归以前的位置。 这个专业没有真正高薪的保证,学习耗费时间太长,对天才又极度不友好,真的不适合顶尖学生选择。 现在又大力推进“专培”,给更多人泼了喷冷水,遇冷着实活该。 最适合学医的是中等或者偏下的学生,选择5年制考专硕/规培,或者“5+3”本硕连读,毕业就能工作,成为符合医院要求的螺丝钉。 |
我们科有一个山东娃,小伙子,97年,今年27岁,北医毕业生。当年高考690多分,在人才济济的大山东来说,即便不是状元,前300名肯定没问题,他说是学校第二名,考了北医。 看7年后毕业现在的他,每个月在北京万把块的工资,刚够吃饭,买房遥遥无期。 你说,就这分数,当年学个金融计算机之类的理工科,不说年薪百万,大几十万总有吧。何苦干这下等伺候人的活。 若这是你自己家娃,你这分数让他学医?? 你家里就算有家底,也不能让他这么受罪啊 |
可以再开一个话题: 如何看待今年警校类爆火? |
身边统计学,主任院长们的孩子80%学医,(临床)牛马的孩子10%学医。但是很奇怪医技护理的孩子近一半学医,而且基本是临床。 |
以前大家大概知道学医比较苦,但是以后收益多,社会地位高挣得多工作还稳定 现在信息时代,大家清晰的知道,苦的要命,以后还会更苦(规培之后又专培);未来看得到的收益又逐渐减小,集采+drg,盈利空间在哪里?垃圾集采药械你就用着吧,一用一个不吱声 更重要的是看清了前浪和有关部门的嘴脸,明着让你当耗材,你不仅要当耗材,还要当drg会计师,自己算自己行医亏了多少(还不包括隐性机会成本),我只能说666 tmd作为一个有直系亲属从医的人,我是深知前浪的嘴脸是真tm难看,包分配年代进医院是真tm好进,阿猫阿狗进来待个几十年了满脑子都是剥削年轻人 高危科室可能还要自费买防割防刺白大褂 这苦谁爱吃谁吃去吧 |
常规的什么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什么DRG压榨医闹都被说烂了,但我个人觉得都不算说到核心,真的核心是在于医学这个专业下限太高但是上限又太低了,而且收入分层做的非常不好,还相对于热门的计算机或者电子信息行业,并不看重第一学历,这个才是医学在今年相对中高分层分数暴跌,但是在低分层依然热度很高的核心。 举例来说,假设你是计算机行业,985+北邮西电的本科就是行业金线,例如阿里卡本科24所,你的高考分数和第一学历就是你真正稳稳的护城河和变现途径,但对于临床,你哪怕考上了贵如北医或者上交这样的临五,你还是要苦哈哈研究生博士一条路走下去,而且你跟哪些本科很差,靠考研翻盘的人比并没有任何本质优势,你的高考优势会被很容易抹平。对于低分学医的人来说,哪怕你再烂都有机会考研考博翻盘,所以临床在低分层还是很热的,但是医学不看第一学历,看最高学历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低分层友好对中高分层都不友好,因此按照报志愿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高分报考很亏,低分报考反而才最香。 另外一个核心就是医院收入分层(主要是职业生涯前中期)做的很不好。现实世界的例子就是医院的等级和排名跟收入压根不完全相关,可能你同学一般的医科大专硕毕业去了个地级市三甲,一个月也有1w+甚至接近2w,但你哪怕顶级名校博士毕业,在省三甲,一开始几年可能就这么多,而且很累很累,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个所谓虚无缥缈的赢家通吃晋升机会吊着,但你付出的辛苦和时间可比上面的“专硕同学”高太多了,在这个行业,努力的变现能力实在太差,性价比极低。进一步的说,以后的吹风的年薪制最大问题也就是这个。比如年薪制并没有规定不同医院等级或者医院排名的年薪区别,而是一刀切,你想想这样一来,华西这样的医院收入和一般的二甲差不多,那谁还愿意去华西卷这么多年?现在这专业的趋势就是躺平性价比高,所以高分报医(指临五,不是临八)不太行,低分学医反而很香,因为你高分学了医,未来的生活质量甚至绝对收入都很可能跟比你低很多分学医的人没啥太大区别,那高分学医的意义何在?现在的分数线就逐渐趋近于合理了,这才是它的待遇和行业性质应得的分数线 最后,我不是说医学就烂的不能学,这个专业甚至可能算是现在还行的选择,因为现在很多行业也没好到哪去,但是医学的问题核心是“收入分层跟第一学历或者努力相关性较差”,除非你高分直接上临八,那就是完全另一回事了,所以今年这种临八不降反略升,临五和5+3暴跌的趋势,我觉得反而是现在的人理性思考后的选择 |
背景:成都三甲医院骨科 新进的硕士研究生,按照工作安排,每周值班一天,手术2-3天,每周工作六天,平均每天10小时 预计月收入8000,这还是未来5-10年的收入,基本不会有变动。 |
有些人拿专业分组说事,很可笑,中国医科大学去年临五是8000多位次,四不像的红医班临八是1500位次,今年临五已经跌到11000多了,临八也到3500左右了,就这种庞氏骗局的专业,早该爆冷了 |
因为刺向医生的刀,也影响了很多原本愿意成为医生的少年…… |
相对生源断崖式下跌的教育行业。 医疗行业坡长雪厚啊。。。 其实更看好养老医疗相结合的行业。。。 想象一下未来三个年轻人管着30个老头老太太。哪个不听话,不给哪个饭吃。。 我是其中一个老头。。。 |
应该是真冷,新闻和讨论都不敢说。何况天天杀医,工作时间长,学习时间长,难就业等等。。。本身就不是个好选择。 |
会越来越冷! 因为三明医改是必须全国推行不可的。 但这一改革以献祭国内医生的未来为代价! 李玲教授希望从制度设计上完全打破现有医疗利益链条,把卫健委、医保、药监局完全锁死,拧在一起挤掉所有水分,以解决当前医保账户告急,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到来,会越来越急的局面。 而这是目前唯一的破局之道。 不得不说,在以往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那些爬上来了的医疗行业顶尖人才,他们肯定是有能力的,而他们之所以愿意,用如此高的分数和如此长的教育时间换取现如今的地位。就是因为在之前这样一个医疗体系运作之下,他所有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甲医院或者地方人民医院的院长,临床/教学/科研/行政一把抓,既是科学家的头儿,又是老板身兼处级干部,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即便不搞贪污腐败,仍然能够通过权力置换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他们的一切行为,除了个别被抓的巨贪外,都被认为是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快速发展的积极内生动力,是革命的事业。同样的,他们的权利再让渡给医院众多中层干部,这些中层干部,也能拿到体面的收入。 三明医改后,留给地方医院的利润空间基本上挤占完了,药械集采+医保控费+飞行检查,医院一把手,几乎只剩下了人事权,而在中国,权力就等于金钱,一把手只能靠人事调整抓点额外收入时,医院的几百个中层干部,就更无利可图了。 不要小看医院的中层干部,一个三甲医院的中层干部,少则百来人,多达上千人,清一色硕博士,且以博士为主,职称则以副教授以上为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你如果还像他们那样。拼搏半生。成为医院的中层干部。带着博士/教授/主任的头衔,却发现自己手上没有任何可以换取金钱的权利。 只拿着三明医改,给你不到30万的年薪。 你会作何感想? 24/8/30日,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确认,要在五年内普及三明医改。 |
作为一个从小耳濡目染的人说句心里话。除非你家里有直系亲属是医学院博导或者医院科主任级别的人,不要学医。不然的话,读博,留院,再退一步说留院后拿基金晋升都是问题 就算是你高考考上了北医又能怎么样?北医的学生多了去了,领导家孩子更多了去了,关系说出来大的你都不敢相信,你亲叔是院士他亲舅是卫健委,只有你想不到。把没关系的人压的死死的。留在北京当主治到死住一辈子鸟笼的人多了去了。回地方医院?不好意思不是自己人根本不要,没关系进不去。除非运气好赶上今年郑大一附院这种新出的政策,或者你甘心回市三甲当个小大夫。 有这个分数不如学个别的专业,起码还有点希望 不要说什么,万一自己就是科研天才发nature,自己就是神医华佗转世天才,不可能的。搞科研的都知道,科研成果好坏跟自己能力强弱相关性不太大。至于医术,没关系留院都留不下,留下来也没人带你上台让你动手,没用的。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神医再厉害也需要经验跟上手的机会 确实,在整个医学生群体里关系户是少数,那对应的每个医院里领导主任也就那几个,下面的全是牛马,所有的资源全在上头,被人拿捏的死死的。基金晋升?国自然都不用公布就知道谁中没中了,你治一万个病人也不如他爹是省委的晋升的快,相反你这么能干活儿更得好好压榨使唤你呢。 |
无论给医疗戴多少帽子,都克服不了无形大手对市场的作用。 医保没钱了,对临床工作苛求起来,使本来就负重不堪的医疗系统雪上加霜。以前还能吸引些为赚取点辛苦费为目的的做题家,现在没人愿意去为一个脾气不好又抠门的雇主打工,何况人家雇主根本不在意这些。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