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如何看待现在大学老师的孩子都在国外读书?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如何看待现在大学老师的孩子都在国外读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现在高校里有种趋势,就是基本上大学老师的孩子都在国外读书,早的高中就出去了,大多数是出去读本科的,如同自己是医生,真轮到家人生病时却不愿让家人去自己医… |
先说结论:1.没有安全感;2.两边下注;3.不相信党,或者说不认同共产主义。 老板最近刚升了博导,老板的老公应该是副院长了吧,医学院老八校,这含金量可以了吧。但是他们依然觉得自己的资源不能庇护孩子一生,中学时期就忍痛把孩子送到美国去求学了。 选专业时,少爷要选做医生,老板觉得做医生太苦,坚决反对,还到处找在美国的朋友、同事、学生,发动一切能认识的人去轮番劝解,祈求少爷放弃想要学医的想法。但是少爷在美国待久了,觉得做医生真的是个特别好的人生选项,而且亲爸亲妈是临床导师,科研可以直接投喂,手术可以老爸手把手亲自教学,选择从医可以一路躺赢。 认知差异不同。但是独生子啊,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开心,只能为了孩子妥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权力是最好的药。拼命争院长主任的位子,拼命做手术收病人攒临床资源,拼命招收研究生攒科研资源。一边攒权力,也一遍攒钱,同时也攒了学术资源和人脉。 将来若少爷选择美国,老两口可以带着资源去美国。将来若少爷选择回国行医,可以安排在同城985医学院里当青椒。 所以疯狂卷科研,自己没时间也不会做实验,那就花钱外包给生物公司或者多招博后,连计算机、数学、物理学、化学博士都招到科室来当科研民工,或者提高博士毕业条件,必须发表足够数量的文章,才能毕业,把别人家的孩子逼到夜夜哭泣,对着实验室的昆明鼠失神伤怀。 所以疯狂扩张床位,连本应由县级医院、市级医院收治的患者,也通通收进来,自己管不过来,扔给实习期没有处方权的规培生、研究生去管。 白天愁病历,晚上愁夜班,没钱吃饭没钱养活家人,夜半独上天台,积攒一腔愤懑,哀叹一声(医生)活着。 |
有能力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无非就是以下几类,公务员、教师、医生还有公司老板和高管,其他阶层要么经济实力不允许,要么眼界视野不同 |
我也不懂国内国外教育差距,我就是个学生,还没出国过。 但是,确实,我们学校也这样,我们院长是长江学者,影响力挺大的,他的女儿也是初中就在国外读书了,其他很多老师也是。 我们一个老师就给我们分享了她女儿的故事,她说: 她女儿初中跟她出国了一趟之后,被国外的繁华震撼到了,就下死了决心一定要去外国读书,然而以她当时夫妻的经济实力其实很难支持。 她还是给了她女儿机会,让她白天搞高考,晚上搞出国考试的内容,她女儿非常努力,晚上宿舍关灯后甚至可以在厕所里点着台灯背单词,最后成功出国了。 之前说了,他们家两个人都是老师,没什么钱,甚至随时考虑卖掉房子来支持女儿的生活,出国后女儿也没钱,甚至有一次打电话给她妈妈哭诉,但是最后都坚持了下来,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最后留在美国,找了工作,年薪几十万美金,也就在美国结了婚。 老师说,她现在后悔把女儿送到外国了,因为她就这一个孩子,现在搞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孤寡老人,这句话有开玩笑,也有真情成分。 这个世界圣人很少,绝大多数人还是以追求个人幸福为主,与其说是最求更好的教育,不如说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吧,这无可厚非。 但是那天我们院长给我们讲话,说到我们这一学科还有很多方面要努力,谈到中美之间的差距等等,让我们多努力,我又总觉得怪怪的。 |
“720分,我穿上了,我穿上了!” “你穿上什么了?” “长衫啊,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穿短衫的,穿长衫就可以不用干活了!” “所以……你穿长衫只是为了不干活?” “不不不,我穿长衫是为了当君子。” ………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横渠四句太空,知行合一太难。理想主义永远只能在乌托邦存活,现实主义才能在柴米油盐里起舞。 十二年前,一位山东农民在《乡村里的中国》纪录片中看似大逆不道的一段言论,意外揭开了社会中最真实的一块遮羞布。 “我一开始就对土地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有办法,无奈。咱外边又没有多么了不起的靠山。” “咱为什么现在花上一切精力来供孩子上学?咱这里二亩贫瘠土地不养人,所以我多么盼望着你,好好读书。” |
![]() |
图片来自wallpaper engine,侵删哈~1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记得小时候每年6月份收麦子,太阳晒得胳膊疼,只能穿长袖。麦茬扎的脖子疼、身上很刺挠,这也得忍着。这还只是我一个8岁小孩的记忆,实打实干活的大人们的辛苦根本没法体会。 高悬的太阳总是晒的人浑身难受,那些远远看上去意境十足的玉米秆在靠近它的时候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肆无忌惮的磨伤裸露的肌肤。 而叶片中也暗藏玄机,它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放出几个虫子,顺着衣服的缝隙爬入身体;它会偷偷摸摸成为蜘蛛织网的倚仗,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将细腻的网连带濒死的蚊子和懵逼的蜘蛛全部糊在脸上。 于是他们的两颊总是挂着两团晒伤痕迹,黑里透红像熟过头的苹果。 他们会接芦笋厂外派的活计,把成桶成桶泡在水里的笋带回家,用固定的器具切割成粗细相同的小条,然后放在庭院里晾晒。 于是小小的院子被芦笋填满,鼻尖永远充斥着芦笋奇怪的味道,他们的手也开始呈现出与身体截然不同的苍白肿胀。 所以我至今都不喜欢田野,也理解不了所谓的农家乐,田园体验。 那些农田所谓的美丽、悠闲和惬意只是无忧无虑,生活富足条件下的附庸,真正以此为生的人只能看到繁叶交织缝隙里透露的炽热阳光。 |
![]() |
图片来自wallpaper engine,侵删哈~2“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你要走出去!” 所以父辈们想尽办法也要让我考大学,进城里,不要重走他们的老路。 幸而我的成绩在那所一个年级只有二十几个人的农村小学里算得上好,于是我顺利考上了当时县里最好的初中。 我是从那时开始住校的,每三个星期可以回家一次,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0:50下晚自习回到宿舍之后还要躲在被窝里开着花8块钱在小摊上买的塑料小灯学到12点甚至1点。 并不是我自己有多么的努力,多么的自律,而是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我无数次想逃离这片养育我的贫瘠的土地,可生活把我狠狠的按在地上,用绳子将我与它捆绑在一起。我只能苦笑着说我爱它,爱的深沉。 上大学时,和朋友交流,他说的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爱青海,它是我的故乡!我不爱青海,因为它只是青海…… 生活本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啊,翻翻捡捡不过那潦草几页。 总觉得现在的人太空,看不到内核,把自己伪装的很好。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论好处,事事皆讲境界,字字都说格局。 但脆弱的理想主义之花盛开不了在现实的土壤里,蓝色的海洋很美,你不能在海里种玫瑰。 |
![]() |
图片来自wallpaper engine,侵删哈~3正午的阳光在割我的脖子,生活就像断头台。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而对于缺少资源、家庭贫瘠的孩子来说,被迫选择了那条“相对好走的路”。家里没有条件,只能自己创造条件,用百倍千倍的时间去卷空间,在独木桥上拼杀。 山河四省孩子的一天从凌晨五点开始。跑操、宣誓,正式开始早读也不过早上六点。站着早读,跑着吃饭。中午如果想洗头就要放弃吃午饭,时间紧凑的像块干瘪的海绵。晚上自习结束,十点多返回宿舍,熄灯后甚至不能上厕所。普普通通的一天,却是一代又一代学子翻不过去的高山。过高的分数线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拼搏三年上了大专,梦想也变成了一纸空谈。 不会有人年年如此,但年年都会有人如此。 同一块蓝天下,长着两类完全不同的人。 家境殷实的孩子,能享受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用卷学习,课余时间也可以接触到网球、马术、打高尔夫之类的运动。16岁甚至不需要高考成绩,就能出国留学,再读个一年制的硕士,不论在哪有自由的世界和广阔的未来。 |
![]() |
图片来自wallpaper engine,侵删哈~4“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在我学“ABCD”的时候,已经有人学会了“Monday,Tuesday,Wednesday”; 在我学“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时候,已经有人可以吟诵“托遗响于悲风,又申之以揽茝”; 在我还只知道加减乘除时,已经有人学了“珠心算”,参加了奥数比赛。 所以那时我开始明白,“自以为”,“通常是”,是我们普通人最大的局限。 那时我觉得有这样学习条件的人简直是天之骄子,可后来我才明白,大家都是在直尺0-1cm间游离的刻度,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妨碍我们终究只能在尺度范围内竞争。 而真正的天命之人早已跳出这被规划好的刻度。 |
![]() |
图片来自wallpaper engine,侵删哈~ 那所谓县里最好的初中,放在整个市里也不过一个排不上号的小透明。 每个人都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大的晋升空间,更优渥的生活,所以真正资深,优秀的老师从来不会屈尊在我们这样连空调都买不起的学校。 市里的高中只招收所有下属县联考中前100名的学生,我们的初中有一半的学生考不上高中,四分之一的学生只能去升本率无限接近于0的末流高中,只有最靠前的一批学生能够踏入那所同样在整个市里默默无闻在县里却算得上名列前茅的高中。 而纵然我们冲破重重困难考上了高中,也要面对985,211寥寥无几,本科上线率不足20%的残酷现状。 教育资源缺乏,升学途径受限,是所有出生在小镇的孩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想走那条千辛万苦,百转千回的路; 如果能够享受生活,没有人会热衷于朝九晚十,日夜不休; 所谓的资源和选择的自由,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人砌砖垒瓦搭建的基石。 我们都想踏上那条青云路,都想跳脱出规定好的竞争尺度,可我们没得选。 但他们可以。 |
![]() |
图片来自wallpaper engine,侵删哈~ |
这不是很正常么? 大学老师和国外大学交流多,为了让出宝贵的国内招生名额,忍痛花钱让自己的孩子去国外的各种野鸡大学,水校,水专业。 是大学老师懂大学教育,还是网民懂大学教育? |
我是这么理解的 大学老师的孩子 去国外读书的 大概率是学习不好 注意,我这里说的学习不好 不是那种考本科都费劲 而是考不上名校 让自己孩子读个qs排名前100的的名校本科 在水个硕士 然后现在开始分类讨论 第一种,自己本身就是学术混子,在领域内没啥话语权的 那就跟孩子一起移民了 毕竟在国内这么多年混这么多年,也是挺心灰意冷的 第二种,自己是领域内大佬 那就让孩子回国,读自己师兄弟,学生的博士 然后毕业加入自己团队 实现学术世袭 |
有很多老师读博和生孩子是在国外。 所以孩子有外籍,到国外读书,不和我们卷也挺好的。 另外如果老师的孩子本科在国内的,现在在脱钩中,越来越脱钩,快没钩了。。。 |
很正常,大学老师本来和海外合作机会多(特别是理工科),甚至很多人自己都有海外经历。 大学老师社会地位看起来很高,但依旧还属于高级牛马范畴,知道国内学术界是怎么回事,远远不是外人想的那种学术殿堂。再加上他们普遍学识很高,所以哪怕大学工作自带象牙塔debuff,但只要年龄大点,经历得多点,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在体系里的上限,选择让自家孩子出国是一点也不意外的。 不只大学老师,其他体制内有一定级别的,也有很多往外走。特别是涉外部门的,比如外事办,下一代出国是家常便饭了。 对于体制内这些人,没什么太多原因,单纯就是这些年见得多了,知道这个system怎么回事,见过的黑暗的事情也多了去了。而且他们也没有普通人那种幻想,特别是那批自己经常出国的,根本不会有很多人那种“赢麻”的幻觉。甚至我听过有人说了一句特别好玩的话,大概意思是“我们天天说要实现communism,我倒觉得,到底是人家先实现communism,还是我们先实现呀?” 对于这些人,他们很多在回首往事时,发现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最终也仅仅是走到了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级别。待遇根本也没多高。说白了,只要放不下良心,那待遇根本不会高到哪里去的。 体制内人的后代也有更多留在国内的,但这些人基本上全都阶层下滑,其后代哪怕卷成了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做题家,相比其父辈也依旧阶层下滑,下滑的厉害,这都是常识了,没啥需要解释的。 |
上一代人能在高校当教授的基本都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了,他们属于是这个国家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最高人才,非常熟悉这个国家最完整的教育体系。他们唯一不清楚的就是海外了,毕竟那一代人出国的还是少,加之他们那个时代宣传的国外怎么怎么先进。现在有这么个条件,就出去看看吧。 大致相当于是,父亲211毕业的,那么希望儿子怎么着也得上个985吧,最好能搞个什么清北华五。那父亲要是985本硕博,并且在知名大学里当教授,找这么类比,国内还容得下他儿子吗?当然得送出去,而且现在出国这么容易。 |
很简单 因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比谁都更懂国内的高等教育 |
让孩子去国外读书 跟崇洋媚外、两面三刀、底色变节没啥关系 完全就是菜市场买菜的简单抉择。 在当下,看不见的门阀、学阀、世家比比皆是 有的孩子,父母指导下高中就能发顶刊 有的孩子,大学一毕业就直接奔赴基层,一路调任回机关到父母那报道 还有的孩子,已经家财万贯,上大学也是为了管理好家族企业里的牛马 而国内的大学,早就是转移就业压力的GDP增长器 留给普通人逆天改命的通道确实还有,但被天才挤得水泄不通 每年一千多万的毕业生,真正产生的行业顶尖人才万里无一 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双一流的毕业证书,和民办二本的初始价值基本雷同 只要你没办法兑现双一流毕业生的待遇,那证书本质就没用。 国内太卷了 我自己就是个水货,我带的这些学生,全部都是非常优秀的人 因为我的缘故,他们撑死比我强一点,不太可能成为学界大神,开宗立派 而我的孩子基本也不太可能超越他们 在国内,孩子如果连成为我的学生都没机会 那就只能去找个比我差的导师了。 而我已经很水了。。。 与其冒着逼孩子跳楼的风险去卷 不如花点钱,搞个克莱登大学,回来去教育部认证后 还能算个海龟人才。 综上,高校、医院、政府单位的家长 给了孩子创造了更多的选择 天资好的,优选国内外一流院校一流专业一流导师,捧金饭碗 天资普通的,优选国内外热门院校热门专业,捧铁饭碗 天资一般的,考什么大学都无所谓,不如筹划下给孩子找个靠谱的工作,不要学历要饭碗 考不上国内大学的,去克莱登大学,镀个金,回来摇身一变,吊打二本,抢二本的饭碗 这一代的大学老师,大部分还都是认认真真读书熬进学校的 很多人寒窗苦读数十载,入职后发现中专到博士连读的同事比比皆是 不懂学术满嘴胡话的老教授重点课题拿到手软 机关里党校研究生的领导驾驭着双一流的核动力驴一路前行 腰缠万贯的二代目可能还是你们学校的荣誉导师 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是客观存在 学历确实还管用,但学历能发挥的作用真的很有限 在这么大基数的高校毕业生面前 在这个饭碗比学历更重要的时代 不公平的,不是在哪读书 而是在哪读书,都很难破开阶级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多努力,别卷孩子了 不然,自己读这么多年的书,不就白读了么。。 |
大时代特征 低层喊打喊杀,无知无畏。 中产两手准备,暗度陈仓。 高层,你懂的 |
很多人都没搞明白,国内大学录取是零和博弈,名额就那些,占一个少一个。 不止是大学老师的孩子,体制内二代们,商人二代们,去国外读书的越多越好,把国内大学的名额留给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这明明是好事。 不然你希望一身神装开局的他们留在国内跟你卷自主招生卷论文科创卷保研录取? |
讲讲我同学(高校教师)的考虑: 1)同学科研做得很好,但也深知道国内科研的实际情况,多数人既卷又水。因此不愿孩子继续类似的生活。 2)同学的领域有很多去美国交流的机会,感觉美国在很多领域还是走在中国前面,国外科研机会更多。 3)带孩子出过几次国,孩子也挺喜欢美国的环境。 4)孩子初中学习一直很好,本想等到上大学再考虑出去。但孩子中考发挥失常,进不了本地排名第一的高中,只能进第二三名的。遂决定直接去读美高。 另外我了解的很多家长安排孩子出国留学的原因还有: 1)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两千年第一个十年,全球化趋势明显,世界是个地球村。很多人感觉未来孩子应该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即使大学在国内读,也应该去国外读个硕士或博士。 2)对于读本科来说,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去国外读可以以同样的努力,去读一个世界排名更好的高校。 3)计划生育时代,很多高校老师借出国深造的机会,在外面生了二胎并取得了外籍,这个孩子大概率需要以后去国外读书。 |
因为很多大学老师是家族的智商天花板,他之后后代水平直线下降,所以能看到很多清北夫妻儿子学不会加减法。 所以才会把子女送到国外,一是国外可以拖底,二是万一读出来回国也能混个萝卜岗。 |
我老师是在口罩前送儿子出去读高中的,印象中他儿子成绩挺好的,南外读的初中。后来因为妈妈的极度控制欲,孩子基本废了。 送国外读高中,读大学,前几天我俩联系时候还提到他儿子,说马上读研了,国外什么流程我也不知道,我说那DD回国读研不?他说不了,回来考不上的,我们学校都考不上。 DD在国外读的国内所谓的天坑专业,什么生物类的。 当时他问我女儿,我说小升初都搞不定,我没钱,要是有钱也出去读书了~现在国内高考路线随便读读吧。 还记得我上大学时候,DD还是个两三岁小朋友,凶的很,是老师家老二,老大当年幼儿园教学事故,瘫痪了,不得已生了老二,老大叫JJ,大概在10年左右器官衰竭去世了…… 也就是老师高龄得子,现在娃在外面,不晓得他们夫妻俩以后是出去还是咋弄,两人都退休了…… 其实,咱们院好多老师家孩子在国外读书,怎么看?就这么看呗。 |
"大学老师的孩子都在国外读书"。先问有没有,再问为什么,并没有都在国外读书但凡考得上国内的,也没那么想去国外读书大学老师的孩子不是神,回归均值这个自然现象很普遍大学老师不是想让孩进自己学校就能进的,不管怎么黑高考,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是因为自己最清楚里面的弊端吗?”你以为不希望小孩能考上嘛自己的学校嘛,那也得先考上才行啊“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何影响?” 影响就是想进好大学,还是必须自己好好学习 |
我上学的时候,干部子弟(包括电力这样的国企)很多都回国了, 而教授家的小孩大部分都想留在美国,继续搞学术或者去工业界 教授在国内的地位虽然高,但和"特权"阶级相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
其实出国留学太热这个事,根源在国家政策导向。 按之前国家政策,出国留学就是躺赢。 国外收入远高于国内,留学生如果在国外得高薪,拿绿卡,相对国内是不是躺赢? 如果留学归国,国内以前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对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是降维打击,完全无条件优先,超超国民待遇,公务员、大学教授岗位随便挑,自主创业成本国家全包了、随便搞个名头就免税还大额补贴。是不是躺赢? 对于“穷了几千年”的国人,是不是应该眼红,是不是打破头也要出国? 留学这种好事,相当于封建时代科举中前三名,不是一个进士同进士能比的。 对于封建传统浓厚的中国人,是不是有极大吸引力? 这套做法,我国固然是有主动性,美国是不是也是积极支持? |
刚看到的汽车软件工程师为什么不买电车的回答 开饭店的不想出去吃饭,医生护士有点感冒发烧就容易多想,警察看谁都疑似不对劲,只有真干这行才知道里面什么样…… 应该也适用于这里 大学老师最知道自己和同事几斤几两 |
说实话,经过这么多年的洗脑,很多的国人都认为国外的教育都要比国内强,而且通过国外的镀金,回国对于事业的帮助很大! 特别是很多的大学老师都有过留学的经历,认为国外可以接触我们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吧!也许是真的为了镀金! |
我看了一圈评论区,有些回答我是认可的,但大部分有点跑偏了。 我用自己做例子吧。 我是本科国内上的,研究生出国上的。其实在我家庭最早期的规划里,是打算高中毕业就出国,可父母再三思考,害怕我太小出去容易学坏,所以权衡之后,让我研究生再出去。 各位轻喷,我先自己招了,我是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双非水平,您可以说我是去水学历的,但我说句实话,出国目的真不是水学历,而是【长见识】,这是我爸的原话。 下面,我说说出国给我的一些改变吧。长话短说,不罗嗦。 1.性格变得阳光自信。在国内的12年求学历程里,我是很不自信的。因为我从小读的学校都是比较好,在同学里基本有很多学霸,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大家都懂的,老师眼里永远只有那些拔尖的学霸,我们这种不上不下的普通人,老师连最基本的关注都懒得给。但是在国外,我的老师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感受,无论你什么肤色,什么性格,什么成绩,都会给予你鼓励和夸奖,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冷落和忽视。周围的同学氛围也特别好,互相给予尊重和打气,你会感觉你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空气,每个人都是主角。 2.三观的重塑。这一条,也许是国内宣传口努力打压留学群体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几年的读书生活,我和许多当地人交流,和邻居交朋友,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观看了许多纪录片,重塑了脑中的一些历史观和价值观。也许在当下的互联网氛围里,我的【重塑历史观】发言会被扣上大大的帽子,但那又如何呢,我自己请不清醒,我的三观好不好,我自己很清楚。我不坑人,不骂人,不害人,我只是做个独立思考的自己而已。 3.坚定了我的孩子必须留学的念头。我相信,这些高知人群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我多多少少是可以理解的。大学老师,特别是教授,基本都有海外求学经历,美国怎样,日本怎样,他们很清楚,他们通过留学这段经历获得了什么,他们也很清楚。国内比较主流的一种看待留学的认知就是【送出去花上百万,能赚回来吗?】我的理解是,这钱花的很值,起码我爸妈给我花的这钱,无论是在他们看来,还是在我看来,都物超所值。我的性格转变,我的乐观自信,我独立思考的能力,用钱根本买不到 最后,做个总结吧。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这个中式教育体系里毫不起眼、可有可无的渺小螺丝钉,变得阳光自信,自尊自爱。 |
如果只是做个顺民,在国内也挺好,不去争什么,本本分分像个奴才一样。 当然也可以去攀附权力。 有部电视剧不是说过吗?在中国,有钱没用!得有权! 中国是一个崇尚做人上人的国度,这是传统教育传统文化使然,你不做人上人,就是个失败的人。 大学老师一般都是有点钱,也有点闲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有时间思考问题的群体——知识分子一旦有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出问题,他们会人情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也因为他们有点钱,所以他们才会想着怎么给自己的后代更好的出路——出国留学基本上是最优的选择。 你不要以为在国内做一个本分的人,就能过得好。根本不会,除非你傻又楞。 攀附权力,机会极少,难度也极大。 进国企事业单位这些体制内,也多半抑郁寡欢一辈子,然后就这么一辈子过去了。 做生意?你不知道在国内做生意有多复杂,有多难,小生意辛苦又赚不到钱,大生意如果不留神会失去掌控,没有安全感——大多都会背负“原罪”。另外,做生意竞争也异常激烈。 所以,思来想去,只留下了一条路:留学……润~! 当然出去也不一定混得好,国外并不比国内生存容易,自由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至少出去能锻炼生存能力,不会被“体制化”,个人自由度更大。 出去,不确定性才更大,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人才会更像一个人,才有更多的可能,至少不会那么容易一眼望到头,抑郁寡欢一辈子。 至于花钱的问题,这又是一个财富观问题,现代文明社会,流动的钱才是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而固定下来的钱,对整个社会其实是有害的,赚了钱就该花,这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而我们传统财富观就是积累财富,不断的积累,让财富不断地沉淀,让财富不在流动,这种财富观实际上对整个社会都有害,会阻碍社会发展。所以,我支持现代文明社会财富观,有钱就花,没什么问题,不管花多少钱,让一个人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花多少都值得! |
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都在国外读书?? |
本科的时候我和我还是很尊敬的一个老师聊天,老师突然聊到他在考虑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他的想法是这样的:他的孩子考得比较好也就能上我们学校,想上清北复交难度有点太大,但是我们学校的教育连他都看不下去,很难让人满意(至少我读书的时候是这样的,不知道现在如何了);虽然舍不得孩子而且也担心他是否能在国外独立生活,但是与大陆的教育相比,出国念书能让他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奇怪的结论呢,“都”“趋势”“早就”“医生不愿让家人去自己医院看病”有调查研究吗,有数据支持吗 |
这算什么,问问党校的有多少人在国外。 |
呃,其实很多大学老师的孩子,如果不是父母死命用资源堆着拉着扶持着,都是妥妥的学渣。不送到国外,他们是考不上211的,连一本都费劲。可是父母是大学老师,又实在拉不下脸来说我家娃连一本都上不了。所以出点钱送国外尤其澳洲新西兰念书去。智商的遗传遵从均值回归原理,一对学霸父母生出一个学渣娃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对身高都矮的夫妻生下的小孩一般也不高,但长大后绝大多数都比自己同性的那个父/母高一些。天之道,取有余而补不足。 |
他的想法是这样的:他的孩子考得比较好也就能上我们学校,想上清北复交难度有点太大,但是我们学校的教育连他都看不下去,很难让人满意(至少我读书的时候是这样的,不知道现在如何了);虽然舍不得孩子而且也担心他是否能在国外独立生活,但是与大陆的教育相比,出国念书能让他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支持者 |
因为搞推荐信容易,给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孩子写封推荐信属于举手之劳顺水人情。 更有甚者直接让自己硕博士带着实习孩子发文章申请奖学金。 普通人得花大价钱找留学中介办一条龙。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