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数学系开展晚自习及月考制度?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数学系开展晚自习及月考制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数学系开展晚自习及月考制度?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数学
武汉大学
数学系
年轻岁月
月考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数学系开展晚自习及月考制度?
作为17级基地班的毕业生,我的评价是:
完全没用,纯纯恶心人。
你要是真想增加一点学习氛围,可以学习北大数院,开展本科不同方向的讨论班,了解一下学科前沿,而不是学一些垃圾的自习制度。
武大从来就不是按着人死学习的学校,过去不是,现在也不应该是,未来也不是。
看到没,连武大的生源都扛不住了。这群数学系的学生不逼着都不好好学了。可想而知,中国的教育成啥样了。
武大数学系的学生应该是优质生源。总分够武大还得想学数学的才会报,水学历的谁报数学这种专业。
那么好的生源居然还用强迫学习?
对,现在的学生已经是这样的了。
高中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坎儿,两头都往高中发展。既曲阜师范大学高升学率之后,连武大都加入进来了,强化学生管理。
不彻底改革高中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就要烂掉。高中也没啥秘诀,就是压,学习生活全方位各种控制。我跟学生讲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和工人,学生越看越像自己。天天给学生画两条线,让他走中间。你把线擦了,他反而走不直了。
记得我在刚进入武大的时候,学生会有个学长说他创造了连续73天不去上课(在寝室玩游戏)的记录,是一节课都没有去的那种。当时我惊讶得目瞪口呆。没想到一年后我就破了他的记录。好几个学期基本上一节课都没去过,最后两周开启拼命三郎模式,一天预习一本书。最后期末考试勉强通过。
在宽松的大学氛围下,应该有不少和我一样的人。
晚自习和月考制度的出发点应该是提升摆烂学生的下限,防止出现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的情况。
但无法提高上限。真正的灵感可不是通过强制晚自习得来的,比如我的灵感经常在洗澡、拉屎的时候出来……
真的是啥必要都没有。
估计这个制度是哪个没学过数学的ld想出来的,觉得一分辛苦一分才是永恒的真理。
但数学真的不是这么运行的。
我刚才和
@charlie
小哥聊了一下。
他跟我讲,有一个也是武大的CS大哥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学数学的就是要刷题,多刷题就能出成绩。你们要对得起国家的投入。
哎,靠刷题、磨时间就能出成绩,你怎么想得这么美呢。
在数学上,这种好事高中之后就不会再有了,如果说高中数学可以被称为数学的话。
下面这句话越往后学数学越像真理:
恋人会欺骗你,朋友会背叛你,但是数学不会,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而且这个规定不光没用,还tm可能有副作用。
要想真的学好数学,极端需要理解,需要良好的数学直觉。
最起码我的经验是,要想理解数学这么抽象的事物,一个前提条件是大脑要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
打个比方吧,我身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书桌前坐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搞明白的东西,出去陪老婆溜个弯、或者开车去买个菜、或者睡个午觉,一下子就想出来了。
灵感这个东西有点玄学,说不好什么时候产生,但肯定不是在紧绷的时候。
这么强行把人按在那里自习,我觉得大概率是会扼杀灵感和直觉的。
让人家有自由时间多睡睡觉、交个女朋友,得不准更容易出成绩。
所以,以后还是让学数学的人管数学系吧。
最起码不会出这种违反数学规律的事情。
而且不光数学,别的学科也不该这么搞。
上了大学,应该要学会自己支配时间了。
是,有些人自控力不行,可能会掉队。
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是以劝导为主,而不是强硬地干涉。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说大学阶段还用绳子牵着学生学习,那可能会把不少好苗子培养成没有自主能力的巨婴。
我们谁都不想看到这种结果吧。
p.s:
我再心疼一下老师们。高阶的数学课,一个月出一套题,还要保证一定的分数分布,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你们加油。
数学不是一门“你坐在教室里越久,就越理解”的学科。当年大一的时候,我就喜欢在教室连续思考四个小时数分问题,当然事实证明连续思考这么久脑子都浆糊了,纯粹浪费时间。
相对应地,跟别人积极讨论概念和问题是最容易提升的方法。很多时候别人一句话就可以点醒梦中人,而跟别人讨论问题也非常容易发现自己思路的漏洞所在。像我这种被导师喂饭选手,每次meeting都要被他随口点出七八个概念的意义,感觉就像是表世界/里世界一样(
当然坐在教室熬四个小时总是要比不学强的,国内课程期末占比过重,平时一直放羊也是我一直想吐槽的一点……
—————————————————————
哦,顺便一提我本科学校辅导员当年会抓成绩最差的那拨人晚上强制自习,结果就是这帮人最后还是基本延毕到大五大六毕业了…..


以后会不会演变成:
每次考试排名张榜公布
考不好的把家长找来
强制大四学生参加考研模拟考试
辅导员/班主任收入与升学率挂钩


欢迎报考武汉大学高中部!
当00后上中学的时候,教育部门总觉得中学应该加负,大学生可以减负
实行一段时间后,他们认识到了问题
然后等00后上大学,他们又宣布中学太苦了,应该减负,大学生太轻松应该加负


利益相关:数院18级毕业生
什么叫活动?超市里商品降价、有买有送叫活动。强买强卖叫吗?不叫,这叫违法。
大学里一个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自愿。否则叫做安排,叫做任务。除开最基本的学生义务之外,大部分的任务安排都是饱受学生诟病的,例如毫无意义的会议、广播操比赛等等,但由于这已经是持续许多年的惯例,而且所占时间不多,因此也没有对其进行太过尖锐的批评的必要。
我们先从反过来的角度来思考,什么叫好的活动。最受数学院学生欢迎的活动莫过于讨论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参加,学习相应的知识,学院则在场地、物资乃至师资上提供帮助。这种活动之所以是好活动,因为对需要它的人,一定能为之带来帮助,而对不需要它的人,不会带来任何额外的损失和麻烦。而剩下的一些活动,例如定向越野、知识竞赛等等,尽管可能有人觉得没什么意思,但也能给参与的人带来收获,并且对于不感兴趣的人,他们完全可以当做这个活动不存在。换言之,一个活动的开展对任何人(尤其是所有学生,而不只是所有领导,这点很重要)一定是非负收益的,那它就算一个好活动,我们可以讨论它能带来多大的正收益来评判它有多好,但无负收益是一个基本原则。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什么活动是不好的活动,那些强制参加,且对大部分人达不到正收益的活动,这种活动并不少见,我们一般称为形式主义。为什么这种活动得以开展呢?因为学生的参加能给领导带来收益,领导可以拿出去吹嘘,作为政绩,例如工学部一些院系有的早操晚自习,贵院至今还有的早签到,一些更形式主义的东西我甚至都不敢说,相信大家心里很清楚。
某些人为这些烂活动辩护的方式是这样的:“反正你不参加活动也不过是在玩手机或睡觉,而且你看xxx这个活动能收获东西你为什么不能?就算你不想参加请假不就完了,又不是不让你请假。”
这种辩护方式充满了爹味,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且这种不同都应该被尊重。有的人就不适合早起,有的人就喜欢一个人学习,有的人就需要某个晚上的娱乐时间来挽救自己濒临崩溃的心灵,但你却认为只有你规划的大学生活才是正确的,不按照我的来都是坏的,这甚至不叫管理学,叫作毫无道理。
这个时候你退到最后一层,你说大不了你请假,大不了你来这里玩手机,怎么了?可是,凭什么?凭什么原本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你没有征求我的同意的搞出来这样一个活动之后我还需要请假?凭什么我可以在宿舍玩手机,却非要挤在教室里玩?凭什么为了你的一厢情愿和领导的光鲜面子,我要强忍着不耐烦配合你“为你好,为大家好”的道德绑架?
你还有两条狡辩的路。第一条是,我们也没说是强制的啊?可是在刚入学的新生不知道大学生活应该由自己做主,学院不再是权威时,晚自习这种大家心目中都会理解为强制参与的口径,会不会造成很多人的误解?在新生尚且不知道这个学院的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参与其实无所谓,被一句“可能会对综测产生影响”的空话恐吓,随着大流和氛围不得不参与的时候,你们和绑架有什么区别?
第二条路是你可以抨击我是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一切集体活动都不该参加。不是的,我觉得适当让渡个人的利益和权利不是不能接受的,但明明有自愿参与的活动形式和宣传口径不去使用,让更多人参加自己不喜欢的自习却对那些原本喜欢集体自习的人不会有任何帮助,只会给领导带来政绩和面子时,就是非蠢即坏。
最后,原本开展地很好的学习邦、讨论班,为什么非要开野蛮扩张成所谓的全员自习,动动脑子就能想明白。
武大数学院一向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地方,至少相对是这样的,我不忍看到这里沦为傲慢者的实验室和邀功者的秀场,做人应当有基本的同理心,言尽于此。
本科某985数学,回忆一下见过的各路神仙
A先生,从来没在课上见过,见到的时候不是在宿舍就是在打球,第一次在教室见是期中考试,半个小时起身交卷,期末绩点全班前五
B先生,大学四年没去过图书馆,日常宅在宿舍,主要活动是打独立游戏(名言:10G以上的游戏没有存在的必要)和看各种数学书,大四学拓扑考前三天开始看书,期末挂了三分之一,他全班前五
C先生,每天的主要活动是出门旅游,带人探店,打麻将逛酒吧四处social,还曾经倒腾过卖鞋,平日里靠给人上网课割韭菜赚生活费,四年绩点没下过4,后拿到某top2直博offer(最后还没去)
D先生,大几届的学长,玩社团一路玩到主席级别,同时运动队连续n年拿冠军,本科拿了若干次国奖(某985要求:国奖只看gpa)
E先生,大二把本科的必修课基本都上完了,兴趣爱好是各种二次元老婆和宅在宿舍看数学书。据舍友云,常常边看数学书边惊叹,以为妙绝。后赴国外读纯数phd
F先生:每天宅在宿舍里研究数学,平日从来不见人影,期末考试的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小时不到交卷然后全班前几(隔壁班)
G先生:每天下课就去泡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从上午蹲到晚上清场
H先生:业余爱好是打LOL,据说时不时一打一通宵,至于gpa……对他们班的gpa做聚类分析的话他的gpa可以单独成一个cluster的那种
I先生:计算机狂热爱好者,2015年就在倒腾神经网络,后面兴趣还扩展到了各种硬件,开始拿树莓派造各种硬件设施,后赴海外读博
J先生:同2015年就开始倒腾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后面还拉了一个李航统计学习方法的讨论班,闲暇之余甚至开了个公司
K先生:本科某门分析课的老师,自称年轻时的目标是去当杀手。给我讲过感触最深的话是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和gpa,是为了真正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然他本人也积极践行这个理念,会在考试前一周剧透所有的题目
我也不是说学数学不用努力(当然有些人确实不用努力),问题是大学各有各的活法,gpa也只是学习成果的一个证明而已。各路神仙各有各的学习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要在教室里就嗯卷。
人家在宿舍/图书馆钻研数学high得不行,写代码写得正爽,你突然把人家叫来教室晚自习签到,你**的就不觉得自己有点毛病?
更不要说晚上还是各种讨论班的黄金时间,我大学期间曾经去蹲过一个图像处理的讨论班,同一时间隔壁教室是辛几何讨论班,再隔壁是调和分析讨论班,楼上还有一个图论讨论班,同一层角落里还有一个本科生拉的代数拓扑讨论班。这么多好东西不让我听,叫我去教室自习刷题,这是否有点过于……
//分割线
至于说有人不学习/学不懂所以需要的,问题是学不懂可以去问同学问老师拉讨论班,找大佬求点拨不比自己在晚自习教室嗯算强?
至于说有人不学习,真的搞笑,人家学不学习关你什么事?真缺课挂科了该谈话谈话该功课辅导就功课辅导,再挂就降级,降级了再挂就退学,考得上武汉大学不至于连自己的决定有什么后果都搞不清楚罢。人家自己都不急你先急上了,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先放结论,国内高等教育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和其他高校同样,无论是学生还是行政,总体上来说并不是高大上的培养模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件事情是某位刚来到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安排的,但是不先急着喷这种“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咱先看看武大,或者说国内各大清北复交以下的学校数院本科是什么样的情况。
首先针对高赞提议的北大、国外模式的讨论班,毫无疑问这是了解学科前沿,提升数学鉴赏和科研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但是,在武大数院,事实是90%的同学不会投入科研方向,超过半数的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连群环域是什么都不知晓。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北大集训队满地跑的数学基础,也不是大一没开学就精通数分线代的数学家苗子。每一届之中真正投入数学的同学十不足一,剩下的该转码转码,该考研考公的去考研考公。这才是武大数院的现实。当然,有没有很厉害很深入数学的大佬呢,有的,每一届都有,武大数院之中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近年来也引入了很多人才学者。但是呢,数量太少了,而数学的方向之多也不必我赘述,因此最多是有个别小规模讨论班,很难达到高水平、多方面的建设。
再说晚自习和月考,我为什么不喷这位党委副书记,是因为我觉得他有很好的出发点。比如他上学期每月开办的教授午餐会就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和成功。而为什么要举办晚自习/月考这样的活动呢,出发点也就一个:提高毕业率。没错,武大数院里面不能成功毕业的比率我看各个回答之中都没有提及,我这里也没有准确数据,但是数院在武大的毕业率是最低的几个之一。其中无法毕业的大多数是学业问题,我身边就有,也见过不少了。试问数分高代这样的大一课程无法及格能说不是自己的问题吗。而这位书记上学期针对这一现象就已经开始谋划这项政策,没想到行动力这么高。
但是这个“活动”好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好,我觉得行政上还是有万年不变的缺点:不听取学生们的意见,甚至不听取专家学者们的意见。20级数院同学开设的材料科学导论,我的质问电话从院里打到本科生院,最后得到答案是教育部要求跨学部的必修学分而作罢,更为离谱的是,老师也是明白人,上课伊始就直言道:“数学院的同学们学这门课用处不大,不过这是上级的要求,我这门课也很好过,于是挑了我这门课”。包括这次的“晚自习活动”,哪一项不是行政上的离谱结果,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肉眼可见地与“高等教育”相悖,热搜如此也是因为这一条政策完全违背武大的自由风气。但是这些东西从始至终不是为了建设高水平的数学学院、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的,武大数院每年去做纯数研究的还没有考公的多,更不用说热门的金融、计算机、数据统计类。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又该怎么改变这个地方呢。
高等教育建设任重而道远。提高毕业率,减少因学业问题而退学的人数,扭转学风,这些愿景都很好,但是自由、大学之大的视野、尊重,这些更重要的东西更加珍贵不是吗。
~~~这是一条分界线~~~
其实这个矛盾很深刻,就是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培养人才,自由的环境可以给高水平的同学充分发展的自由,但也给了占更大比例的普通同学堕落的自由。武汉大学这样水平的高校,是希望让更多的同学达到毕业的水准,还是希望更少的同学达到
散步,交流和睡觉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还有回答自己的问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天天想着怎么考试才是要紧的...
数学系的传统应该是传承自高斯时代的少人数教育,私以为是以讨论为前提,如果武大可以要求教授们都过去由着学生随问随答,那么自然是好事。
与其如此,个人以为更好的方式是尊重学生的兴趣,设立数学咨询室,由高年级学长也好,青年老师也好,固定坐班时间,随便低年级数学科同学进行学习上的提问。国外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设置,不晓得国内如何…
你以为的985大学生:每天好好学习,所以月考晚自习画蛇添足。实际上的985大学生:从天天住自习室的卷怪到天天住网吧的网瘾人都有。
武大数学系的集体自习+月考不能提高卷怪和天才的上限,但是能提高摆烂王的下限。
起码能让摆烂王不用在挂了多门被劝退的时候流下眼泪。
以上不是我的臆想。我是在中九读了7年书的老fw,当助教改cs专业整个年级的基础专业课作业,试卷也是我改的。现在的酒吧舞大学生啥样我能不知道吗?
这不得再安排一个课间跑操,劳逸结合?
没想到我whu数院的事情也有一天能上知乎啊
那我就再多说一点吧。
作为数院一个稍微有那么一丢丢卷的人,大三为了卷保研基本保持一周五天每天自习两小时的频率,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每周投入一定时间到数学中真的很能帮助数学的学习。
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差别到底是在哪里,在数院给我的极大感受就是,除了少部分大佬或者有明确目标的同学,很多人会陷入另一种挣扎——不知道学数学到底是为了干什么?本科毕业了我要走什么方向?
对于规规矩矩想好好搞数学的同学来说,晚自习和月考来说只不过是督促自己好好学习的手段;但是对于那些志不在数学的同学来说,是不是对他们而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阻碍了他们别的兴趣的发展?我从来不认为在大学,分数就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另外,我作为一个研究生转码的人,我有深切的体会,比如在计院,有很多大一大二就进组做科研的学弟,我们数院并没有这种风气,这其实在转码的时候会吃一定亏的。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然后一以贯之的坚持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学弟学妹们可以好好想想通过晚自习,月考等等自己能收获什么,咱也不是说一定要看数学书啊
PS:的确如某些回答所说,提出这个方案的不是搞数学的人
----------分割线--------
武大数院19级的来说一下:
20级开始,需要必修材料科学基础,需要写职业规划报告
21级开始,需要参加晚自习
题主是22的吧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凡是把大学生当小学生管的政策都是煞笔政策。
自主学习的大佬用不着这个政策(反倒可能被这些繁文缛节打乱自己的节奏);摆烂的、不喜欢数学的也没必要逼人家晚自习,反正他们毕业之后也不继续做数学,不如把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数学,要沉下心去,自由地思考;不是非得坐在书桌前几小时一动不动的(比如我就喜欢来回踱步)晚自习政策无视了学生的多样性。
月考就更扯淡了,天天考啊考,把数学等同于做题,脑子有坑。
补充:如果自习的条件能好到,每人一间独立的房间,隔音;房间里有一面墙那么大的一块黑板,粉笔不限量供应,那我就不反对晚自习政策。
我作为80后,做了老师之后看着90后和00后,觉得他们明显比我们在同一年龄更晚熟和失能。我在面对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时觉得他们比我们当时更“小”更“幼”。我还直接看到这就是高中越来越应试,越来越剥夺他们看世界的机会,感觉是被关在一个小空间里渡过12年的。他们没机会看,就没机会想。所以他们上了大学普遍没方向、没动力、没目标、没想法、没取舍、没自制力。他们以为要走的未来道路特别简单单一苍白。关于人生,只有一种“禁欲读书”“工作挣钱”“买房结婚”“生儿育女”这种“做填空题”或者checklist式的意义说教。老人们在小公园儿里相互攀比的没别的东西,就是双方的checklist。
这也可能是家长的变化。家长被越来越钳制,为越来越离谱的事情焦虑。他们自己做个人的空间都这被榨干了哪有这样的空间去给孩子?我小时候,有一本叫《365夜》的故事书,妈妈每天晚上跟我读故事。你以为这是美剧中产白左家庭的桥段,实际上这是我国曾经的一种日常。看豆瓣的链接就知道这书不是只有我家有了。365夜故事(上下) (豆瓣) (douban.com)。而现在的小孩临睡前在做令大人崩溃的作业家吵屋闭。
总之就是农耕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完美结合。
不知道武大校门管控程度咋样,就随便说一句:封太久了,校园风气和文化都是会变的……
看到其他的答主有这个回复:
我是2022级数学类学生,周一周四晚6:30到8:00,时间很短,很轻松,还能看到喜欢的人,真的很好啊。(想和她坐一起讨论数学)
如果这个就是晚自习的时长,个人感觉其实还是能够接受,但是确实有人不愿意上自习,也可以理解。周一周四晚6:30到8:00的自习时间,基本上可以保证学生稍微学点东西,以至于考试不要挂科,最后拿到毕业证书。如果是未来想搞数学科研的同学,这点学习时间应该是不够的,不过搞个毕业证书应该没问题。
对于想搞科研的同学,本科晚上学习时长可能还是要稍微长一点才行。一个半小时应该就是写完作业就完事了,其他的可能也学不了啥。除了晚自习,也可以多开设一些讨论班,让学生有一定的参与感。
但是更多的学生未来没有条件和能力搞数学科研,拿到数学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最终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就足够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除了晚自习之外,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无论是计算机还是金融,转行都是需要成本的。学习时间理论上也会超过晚上八点。如果学生家里有矿,只要毕业就行了,至于未来他们干什么老师都不用管的。
月考感觉就没必要了,有一个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就差不多了,日常最多搞搞 Project 让学生交一下就行。如果有月考,那基本上每个月都在考试了,那么多课程都要考真的很累。
不太清楚武汉大学的晚自习制度是什么,题主没说清楚(但另外有个回答说是每周三小时)
如果每天两个小时,我想肯定绝大部分同学都受不了。其他大部分输出情绪的回答有可能默认每天都要晚自习?
如果仅仅是每周三小时而不是每天两个小时,那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可以自己选每周的哪一天用三小时自习就更好了,也就是说每周必须至少有一天打卡。真正想学的同学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肯定不止三个小时(至少就我认识的都这样)。
至于月考制度,如果要实行,其目的应该是检验平时同学们学得怎样,那就应该出成类似于小测这样子,只考察最基础的内容(平时稍微听听课就答得出来那种问题 ,或者课堂上留下的简单的思考题),而且可以考虑限时(比如15分钟)开卷但不许交流,这样认真学过的同学很快就知道某些问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不会成为负担),没认真学过的同学可能要花较长时间,导致时间不够做不出来。
这个政策很明显应该是在抓平时不下功夫、不太想学的同学的学习,另一篇回答也说了有些课挂科率可能稍微有点高,所以这样抓一下也是挺好。但如果演变成限制住了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动力下降,那就不好了。
新生就尽量别发言了。
明白您护校心切(或者说维护“国立武汉大学数学系学生”title心切),但学数学真不是您高中数学那一套…
底下以新生自居发言的青涩程度已经能让我尴尬癌犯了…还是先在数学系里呆两年再谈“数学学习”吧…
更新:


集体广播操(新生应该感受到了)+ 美其名曰“活动”的晚自习 + 晚上断电。
更新2:
(实际实施情况有待国庆结束开奖)
17级统计班毕业生,
@秋末长风
说的对,我建议不会办事就别办,人家向国际一流高校看齐,不是搁这向初中高中看齐。难绷,得亏毕业了,心疼学弟学妹们
看了某位22级学弟还是学妹的回答,感慨一下。
这就是wsm不敢在去年刚来的时候实行而是等你们新生来了再实行这套制度的原因。你们觉得比高中自由就是大学的自由,你们也仍习惯在别人的时间安排之下学习。
但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支持这项制度,但也请知道这项制度本身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地方在什么,就是限制自由。这是强制性的而不是自愿的,你可以认为这种束缚对你有好处但你不能否认它就是不合理的。
你觉得一周就两次,一次就一个半小时,并没有侵占很多时间。但是我就喜欢晚上去蹭蹭公选和其他专业的课,等白天或者周末再学数学;我就喜欢吃完饭再在校园和东湖边散散步,然后回宿舍洗个澡再在宿舍里学数学;我就喜欢在图书馆里安静坐着然后想不出题的时候去操场跑跑步寻找灵感。我就是想在自己想学学得下的时候再学而不是别人让我学的时候,你不能剥夺我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的专业是数学,但是我的生活不会只是数学。
你觉得一周就两次,一次就一个半小时,这点时间对学数学也远远不够。那么既然不够不就是没有解决问题吗,结果不还是该摆烂的摆烂,该挂科的挂科,会另外找时间学的依然另外找很多时间学。要建立数院的学风,要养成大一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毅力,绝对不是靠逼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学院应该做好引导,培养大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你也说了,大一学生还没有向大学数学学习的思维转型,那既然这样让他们在教室里自习收获能有多少?如果晚自习真的能够开成讨论班,能够有足够多的教授和学长学姐,去引导大一学生思考和看待问题,早日把他们引入数学学习的正轨,我觉得这样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这种形式大于意义的制度,我不支持,这不是数院该有的样子。
大学教授说:等你们读了研究生就轻松了,那个时候你们只要在办公室里打打游戏就好了。
它早已皲裂、发霉、腐烂、生蛆了




通读了一遍所有回答和所有评论,窃以为大部分都没有啥营养,
没有技术,全是在输出感情。
只有@ 一只小猫咪 点出了要害
ps:
我再心疼一下老师们。高阶的数学课,一个月出一套题,还要保证一定的分数分布,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你们加油。
首先应当明确我们的讨论对象:到底是谁被晚自习了?
理论数学,还是应用数学?还是都被一刀切了。
讲真,立志于做基础数学的人,是兴趣驱动使然,自己在课后都会不计投入地啃书,谁还会在意这一形式主义?(暗黑地说,他们反倒很享受这种晚自习,那简直变成他们的答疑show场)
这一制度给他们制造的困境是:基础数学是没有“题”的!
基础数学系基本都是证明,没有计算题(这和那些学高数的yy的版本不一样)
基础数学非常重视概念、逻辑和知识体系衔接,博士之阶段前,基本上都是在读书输入,很难输出,等学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学会自己给自己提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证明的过程是坎坷的,大多数情况要推倒重来,不是考试这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的模式能套用评价的。
“题”是什么? “考试”是什么?
“题”就说明了知识体系是框定且稳定的,就像考证,像培训班,你再怎么做题耕耘,也跳脱不出考试大纲的范围。
“基础数学”是什么? 是探索人类未知的边界。所以题只能是手段,而不能是目的。
只能是“练习题”(说白了就是玩具,做一些启发式思维训练),而不能是考试题。
用考试的手段来促进“基础数学”发展,你还没出去探索就先捆了自己手脚?
这不符合人类思维、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规律,可笑可笑。
要不然,为啥我们的抽代、实变、泛函,倒腾来倒腾去,就剩那些陈年老题,而不是像高中数学葛军那样玩出花来?与其沉湎于练习题,还不如把时间花在打牢基础,赶紧通关去学高阶课程。
所以高阶基础数学的题是非常难出,需要出题者的水平非常高。能够像临床医生一样评估,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思维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勉强证明出什么样的问题?
当然这里有个大前提,就是:
留在基础数学系的人,都是立志于做基础数学的人,都是兴趣驱动使然!
有些回答也提到了实变泛函惨兮兮,为什么?
说白了,总是有些居心不良的人,根本不是立志于做基础数学,馋较高的保研率想保到经管计算机,既要又要。想着能苟就苟,默默忍受基础数学系课程带来的痛苦。
基础数学是一把筛子,我是偏天赋论者,学理论数学,就是需要天赋加努力。天赋是1,努力是后面的0。努力也好,灵感/运气也好,0的个数的多少决定了你未来走多远。 而没有天赋没有兴趣,在理论数学领域注定走不出去,这可不是大力出奇迹、投钱投时间必有产出的学科!
再来说应用数学:
对于“高数类课程”: 矩阵论、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偏微就算了),建议加大力度! 因为这些就是能从题海里面,刷明白知识点的。这类课程天赋门槛低,计算结果确定,刷就会,不刷就不会,你在脑海里左右互博假装会,只是骗自己罢了,show me the code! 只是不同人悟性不同,至少需要刷的题量不同。 以我个人为例,吉米多维奇的计算题我刷过、茆诗松概率论前后刷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感觉)、各种奇难常微分也会手解。 经常有的回答说,有的人数分没学明白就毕业了,您可太抬举我院学生了~ 我院学生毕业出去,70%的连个二重积分都不会算。很丢人!
现在全国数学系扩招严重,打着数学旗号来镀金假装自己智商高的水货太多。面试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干活时就知道这些水货有多坑了。放羊式教育,导致院友质量参差不齐。像我面试别人时就喜欢问:
来解个简单的二重积分; 拉格朗日乘数法 或者Karush-Kuhn-Tucker ; 重期望公式; 样本方差自由度为什么是 n-1 而不是 n; 谈谈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一般这些会了,就是自己人,技术方面不用继续考察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都是ok的,哪怕linux python都不会都没事,可以慢慢学;总比水货背一大堆SVM、CNN,连需要去查阅哪些资料都不会,只会炼丹的强。
所以我开出的药方是:
对于基础数学系,可以创造自习氛围但不强制, 不设考试;对于其他系,不设自习,但设置“考到过为止的考试”,题目可以从题库里摇; 建立健全 基础数学系退出机制, 不要再浪费双方的资源和时间了; 如果有人觉得两边都不适合,那就不是学院的问题了,您应该去外面看看适合去哪些学院更适合自己的
要感恩,我们十几年前可没有这款蓝色app来吐槽
以上。
从学校的角度上来看,这绝对是件好事儿!
天大很早之前就实行高数的月考制度了,成效就是挂科率直线下降!
并且大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因为挂科太多而被退学的也直线下降!
但是从学生个体尤其是好学生的的角度上来说,并不能说是件好事!
因为大一本来就是拉开差距的最好窗口期,原来有一部分同学是还没意识到上了大学的残酷性,一上来先松懈了!而这时候我们如果率先卷起来,一个学期基本拉开的差距就足以决定最终的保研结果!
但是现在学校带头不让你松懈,这帮人属于被迫卷起来了,卷着卷着可能就明白这里的道理了,从被迫卷变为主动卷!那如果你想卷赢这帮人就要更努力!所谓的“水涨船高”!也就是付出同样的努力,没有这个政策前,可能是稳妥保研,现在有了政策后就变成擦边保研了!这个窗口期就这么没了!
所以我也搞不清楚这个政策是好还是不好了!只是比较心疼武大数学系的师弟师妹们,送上我的锦囊妙计吧!
请相信我,只要你仔细看完下面这两个回答加起来超过5k赞的回答,我保证你有收获,保证让你在大学的规划方面直接领先半个身位!如果你认真的把这套方法论付诸实践,你已经预订了一个保研的名额!
你听说过大一上学期就要开始准备写发明专利的建议吗?
听都没听说过,还怎么卷?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8:00知乎直播,敬请关注!
听说是那个人哇,那没事了,是他那种脑子能干出来的事捏
——————————
数院20级 鉴于要màrén ,匿了
我就想问一句话,哪个铸币想的这出?吃饱了撑着是吧。
大学多关注人格而不是学习,无论是不是数学系都是这样。培养同学们积极主动去问问题的能力、创造更好的环境给同学们讨论问题、让同学们更快更早地确定方向哪个不比这个好?偏偏要担心别人写不完作业不好好学习,然后要以高中的方式去约束别人是吧。
我进武大的时候别人总和我说武大学风自由,是一个很好的学会怎样融入社会的地方。后来听说有的院有早操晚自习,我就震惊不已,暗自庆幸好险不是我们院;没想到如今……唉,哀哉!哀哉!
又不敢宽进严出严格考核学生,又怕一大堆没本事的毕业生砸本校牌子,那就只能出此下策了
听说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有近30%的人拿不到本科毕业证,不过我觉得我们这边没什么大学敢这样做
利好考生。这样就可以把武大数院从同级别志愿中pass掉了。
当如今各种自我感动的形式主义举措大行其道,时常不禁感叹,以人为本的思想星空何时开始黯淡。
当你打着绝对正确的旗帜,限制着大家的自由意志,拿着各种利益与制度裹挟着大家走一条高分——保研云云的绝对正确道路,你是否真的想过,这是大家真正想要的结果?
一次次对任务完成式活动的妥协,不过是一堵堵玛利亚之墙的高筑,一次次对自我自由意志的放逐,如此以往,个人内心真正的价值追求又何去何从?
真是残念。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中学化学给人一种不严谨的感觉?
如何看待李雪琴说「要允许北大毕业的一些人
大学生期末考试周强记下来的知识真的有用吗
如何看待中学生恋爱现象?
为什么家长不把初中数学自学一遍,来辅导孩
如何看待一用户发布视频《去你妈的集体荣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不是985高校,研究生毕业找工
为什么有的人学习效果这么好?
「清华博士」李一舟突然大火,199 元的 AI
新疆为什么入选了两所 211 大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5-01-11 22:53:56  更:2025-01-12 12:58:23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