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为什么清华北大人的孩子没有形成世袭?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为什么清华北大人的孩子没有形成世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就说明他们具有了考上清华北大的能力,为什么没有指导自己的小孩继续考清华北大,形成一股世袭的势力呢?即祖祖辈辈全家族都是清华北大的人…
这就是中产为什么最卷的原因!
他们没有资产,凭借着自己的智力和技术过上了很好的生活。
但是智力和技术不能遗传,生孩子这种事就和摸基因彩票一样,随机性很大。
一旦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一下就会被打回原形。
只有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能长久的延续下去的可能性才会高。
要不你试一下全面放开推荐信制度?
你以为是书香世家:爷爷进士,爸爸进士,儿子进士,孙子进士。
实际的书香世家:祖先出过进士,某一代某个叔伯的儿子出了进士,再下某一代,又不知道哪个亲戚出了个进士。
因为没有推行素质教育,仍然用粗暴的只凭高考分数一刀切的原始手段。
如果允许校董推荐、校友捐款、允许网球、马术、高尔夫特长折分、非洲志愿慈善行为加分…….总之用钱和地位能折抵的话,何愁大事不成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读音体民国谣言。
1946年有三个女孩报考清华落榜,她们是:
梁再冰: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
冯钟璞:清华文学院长冯友兰的女儿。
梅祖芬: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女儿。
女儿落榜,清华校长梅贻琦铁面无私?不过是一碗毒鸡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文互联网上开始流传这么一个段子,每当谈到教育问题,或者谈到民国教育者时,我们总能在或者正文,或者留言里看到这个段子。
开始我觉得这段子其实也挺好,没什么问题,我也觉得这确实说明了民国教育家们高风亮节,铁面无私。
但是,直到我因为研究民国教育史的一些问题,在网上查资料,一不小心搜到了清华大学官网上一篇名为《1946级校友陈章:清华是一生的牵念》的文章,我扫了两眼,然后就发现这篇文章里有一段文字很有问题:
是的,同样在1946年考清华落榜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小女儿梅祖芬怎么能跑到清华教1946级大一新生英文?
不是说她落榜了吗?不是说她父亲铁面无私不让走后门,她连大学生都不是,怎么能跑到清华教大一新生英文?
原来梅祖芬女士在1946年确实考清华大学落榜了,然而她却没有像不少网络段子所说的那样去读燕京,或者按照常理去复读一年,而是进了清华大学先修班,第二年再转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就读。
什么是清华大学先修班呢?
不是复读班,而是预科班,而且当时先修班的入读条件比今天预科的入读条件要简单得多。
当然我这里必要再次强调一下,清华大学办先修班是完全符合当时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民政府曾经专门颁布过一个《国立大学暨独立学院附设先修班办法》。
这个《国立大学暨独立学院附设先修班办法》可是相当厉害,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办法》规定了大学办的先修班可以“取消先修班入学资格中有关‘高中毕业’的要求”。而且,“先修班修业期满,各科考试均及格者,得免试升入该院校一年级。”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以一个极端情况为例,假设当时国民政府高官龙云的儿子想读清华,但是他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怎么办呢?
他就可以找关系先进入清华大学的先修班,然后只要通过先修班考试,他第二年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清华某专业就读大一。
实际上,梁思成的第二任老婆就是托了老乡林徽因,上的清华大学的先修班。
清华北大不知道,研究生吉大医学部,听上级大夫说过,有些教授的孩子,本科成绩不足以上吉大,就去了延边或者吉林医药学院,然后在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以交流的身份过来,毕业就成了吉林大学的毕业证,只是听说。
用NBA作类比,来看下难度。
1.篮球运动极其需要天赋,身高、力量、速度,技巧,一样都不能少。
考清北一样需要天赋,智商、记忆力、反应速度,缺一不可。
2.许多篮球世家,从小就为孩子创造最好的训练环境,带他近距离现场看NBA比赛,和传奇巨星见面,树立远大理想。
类似清北家长,大多数父母从小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逛清华园、环未名湖,感受清北学术气息,狠抓孩子学业。
3.有些孩子传承了父母的天赋,青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成为球场高手,前途一片光明。
有些清北娃传承了父辈的学霸基因,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小学霸。
4.有些星二代得益于父辈创造的条件,加上个人的努力上进,最终子承父业,功成名就。
比如,勇士队的库里、克莱,两人都是星二代。库里的父亲,戴尔库里是联盟当年出名的三分射手,黄蜂得分王。克莱的父亲,迈克尔·汤普森是1978年的NBA选秀状元。




在清华,有众所皆知的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是改良主义者,也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家“一门三院士”,儿子中的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是不同领域的院士,堪称传奇家族了。


一切看上去很美好。好像只要有天赋、有环境、有机遇、有传承,优秀的基因必能世代相袭。
但是,这些个例之所以能够为人所知,就在于代代相传太稀少,实属不易。
其实,虎父犬子才是常态。
篮球之神乔丹,两个儿子都没进NBA,篮球水平只能在大学打打比赛。其中,次子马库斯31岁,原本默默无闻。直到这几年搞出大新闻——和皮蓬前妻拉尔萨在一起了。要知道,婶婶今年48岁,比小乔丹大了17岁。








韦德的大儿子,扎伊尔·韦德,13岁时被詹姆斯认为“是全美同龄孩子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看上去前途无量。然而,事与愿违。他被高估了。只能靠老爹股东身份的照应,加入发展联盟球队。之后,赛季出战12场,场均1.8分,直接被球队无情裁掉。


二儿子更不用说了。15岁已成知名模特。


事实上,NBA历史上,父子都拿过总冠军的,只有五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
什么原因呢?
第一,不是所有的优秀基因都能被遗传,不是所有的优秀基因都靠遗传。
乔丹身高198,长子188,次子193。孩子们身高天赋都不如乔丹。
乔丹的天赋来自于父母吗?显然不是。
乔丹的父母并不高。父亲173,母亲168。
所以,乔丹有这身高和能力,真的是老天赏饭吃。
类似的还有威少。
威少老爸是面包厂员工,老妈是服务员,可以说是毫无运动基因遗传了。他还有一个亲弟弟,身高1米70,体重200斤。
从下面合照中可以看出,威少是明显的基因变异。没有什么所谓的基因遗传,他的体格和身高,全靠老天赠予。




更难能可贵的是,威少是个感恩的人,对家人极好。


mvp演讲
第二,不是所有的二代都想努力。
财富的继承,不需要努力。而能力的传承,是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的。
天赋不如老爹,拼尽全力,还是看不到超越老爹的希望。继续努力,一样无法超越老爹,一辈子只能活在老爹阴影下。
太累了!
这么辛苦为什么?
直接继承财产、花天酒地不香吗?
父辈想要指导,让孩子子承父业。关键是,孩子不想啊!天赋不够,努力太累!
在我看来,这些顶尖人才之所以难以形成世袭,主要还在于天赋和能力无法直接继承。
体育天赋肉眼可见。比如身高、力量、速度。谁拥有超人天赋,谁的天赋不如人,大家彼此心知肚明。
但是,智商的天赋、差距肉眼不可见。
因此,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智商的差距。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孩子有父母的优良基因,一定不笨,努力就能上清华北大。所以,不停的鸡娃,唯恐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这种错误认知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老子英雄,儿子未必好汉。父母清北的,孩子能上个重点大学,就可以知足了。
不要勉强下一代,更不用为此伤了父子感情。
还不如学学韦德,不管孩子变成啥样,老爹都选择无条件支持。
代代相承太难,顺其自然就好。
————
请大家留言时不要跑题。本回答讨论的是清北的传承,不是婶婶的身材。


上次不是有个华裔教授发文抱怨过,他本科清华,硕士和博士哈佛。他儿子面试哈佛的时候要填一个表,上面有个选项你父母是不是哈佛毕业的,只要填了是录取率大大增加。但是哈佛只承认父母本科哈佛学历,硕士和博士学历不承认,这就造成了哈佛本科生子女再进哈佛有先天的优势
清北好像没有这个表给你填,想世袭肯定难了
太狭隘了。
阶级之间是有护城河的,穷人和中产之间是教育、中产和富人之间是财富、富人和不可描述之间是血缘。
人的核心目的是获取好的生活条件,方法是维持或者上升阶级,读清华北大只能算是践行这个方法的手段之一。
你更应该关注的,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后代的阶级组成,有多少下行了,有多少维持了,有多少上行了,而不是去关注是不是孩子也读了同样的学校。
因为,清华北大人的后代,有可能因为父母的原因,已经不需要再走高考这条路了,人家有更好的路。
第一代人要靠高考离开农村,第二代人也许就只需要去国外镀个金,然后回来接手第一代人的事业,并将之发扬光大,第三代人可能就已经可以依靠前两代的积累,与不可描述间建立联姻关系,一步步爬上去。
下一代重复上一代的路,其实是很悲哀的,类似于放羊,放羊攒钱娶老婆,生娃,娃继续放羊。
我有个闺蜜就是清华的学霸,高中一直学霸到清华硕士毕业。老公是北大学霸,小学到硕士一直学霸。
然后,他俩都认为读书没什么难的,轻松得很。既然都是学霸,孩子读书也肯定没问题。所以孩子基本都是快乐长大,周末都是到处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就开始了各种玩。从来不报任何补习班。直到有一天学校考试,孩子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才惊觉:怎么可能????
跟我说的时候,笑死我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当初他们自己读书的时候真是不费劲,高智商的人都觉得读书简直就跟玩一样。
但是估计现在的小孩比他们当初读书的时候要求可高多了,老黄历没有跟上新节奏。
但是现在他们觉悟了,然后自己开始亲自辅导。小朋友的成绩立刻就上来了。有学霸的父母真是强过花钱报班啊!还能实现亲子互动。羡慕啊!
你去翻翻明清两朝的史料。在当时进士录取比较多的江、浙、赣一代,能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有个“一门五进士”、“一门七进士”之类的,就足以在当地成为传说。而至于有些家族能一门十进士,那简直就是无敌了。
然而,即便是“一门十进士”,放到几百年的历史上看,也差不多是几代人里才能出一个。
所以,古代的人,稍有点见识的,肯定会强调诗书传家,但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读书上。
比如说范仲淹,在当官的时候狂买田,然后让族人靠收田租、做生意来维持生活,不至于过得落魄。这就是所谓的“范家义田”。值得一说的是,按照范仲淹定下的规矩,义田的所有权属于族人,他们可以享受到义田的田租,但没有义田的处置权。这其实有点类似于原始信托的味道了。
而靠着这些义田,范家熬过了近千年的时间,甚至到几百年后依然人才辈出。这就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像选育纯种动物一样,只让清北或者同级别学校的人结婚和生育,搞不好真有可能形成某些稳定的高智商遗传的人群,就类似于一些高智商的工作犬一样。可惜,在现实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量的人都会把高智商当做一种可交易的资本。
比如,一个有钱人可能并不足够“聪明”,他只是因为运气好赚了大钱,而他有个学习很一般的儿子。然后一个希望过上好日子的清北女孩,觉得这人对她挺好,虽然没读啥好大学,但家里有钱,日子也不会差。所以,就跟这个人结婚了。
在世俗意义上,他们过得生活肯定不会差。只是,他们的下一代就未见得能稳定遗传“高智商基因”。这样一来,当有些人决定用自己的高智商来成为变现或者获得权力的资本的时候,那么也许本来存在的某些“高智商基因”也会被“污染”。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高智商基因”就是个造出来的概念。实际上一个人的智商的表现,除去遗传因素外,跟个人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这些东西既难以统一,也难以量化。而遗传因素,至少从纯种动物的选育上来看,是的确有可能将某些“高智商基因”进行积累和遗传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倒也不是坏事。至少,“高智商基因”不会稳定遗传,保证了“智商”这个东西的均值回归,也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了机会。
而与科举制相比,纯靠血统和家族的权力继承才是最为可怕的。比如,山西的裴氏家族非常热衷于宣传自己家族历史上出过几十个宰相、几百个高官之类,但很显然,这绝不可能是因为裴家的人有多聪明,而是他们的家族本身就可以通过婚姻等的方式,来让自己的权力在不同朝代得以延续。而科举制出现之后,很多地方虽有几百年流传下来不断的大族,但是几个家族就能全部垄断朝堂、寒门子弟再无晋升之阶的可能就不大了。就算你一门十进士,最后能混到宰辅之位的也不过一两个,这跟某些大家族动辄几十个宰相、几百个尚书的“盛景”已经不能比了。


这是2009年的新闻,教育部2006年禁令之后的很多年,国内许多高校依然有类似的教职工子女优先录取政策。
如果这样的政策一直允许,形成世袭,只是时间的事情。
因为中国没有搞什么“校友子女优先进本校”的规矩。外国是这样搞的,所以就有了世袭的名校家族。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好处,让没投到好胎的还有一点机会,虽然小,总好过完全没有彻底固化。
考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就是为杜绝垄断世袭而设定,要世袭就考射击,跳伞,骑术,赛车,钢琴等高门坎,高投入的项目了
世袭也不是没有,但是后续就很难了,比如矮大紧的他们家,矮外公清华副校长,矮妈清华毕业,但是到了矮大紧就清华肄业了,一代不如一代。
这其实就是一胎化少子化的结果,如果矮大紧的母亲能生5个以上的孩子,以他们家的资源,至少一个能培养成才,那么他们家的学阀地位就能延续下去,不至于现在矮大紧兄妹2个都不务正业,这个家族就断了传承。
放在官场更是如此,你是大领导,但是你没法保证你的独生子和你一样优秀和能吃苦肯奋斗,那你的传承就断了。放在旧社会,一个人当了地方官,生3个以上儿子,最聪明勤奋的读书做官,聪明但是不肯好好读书的去经商,没才能的可以做专业人员如公检法等,然后官商法相互帮衬,还有侄子、还有堂兄堂侄子...反正只要孩子多,总归有办法,而且总还有几个女儿可以出去联姻其他官家豪门,一个地方势力家族就盘根错节出来了。
我是比较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书香世家,曾祖、祖父是全国有影响的大学问家,但是他们都在我爸十几岁的时候去世了。我父亲三次考上清华,文革前考上了,被可以理解的原因刷下来,当了十几年工人。后来恢复高考,又相继考上了清华的本科和研究生,一直教书,是地方大学的副校长。
小时候,我以为清华是可以世袭的,周围的人都这么看我。因为有个在清华读书的爸爸,而且他还是我们那个地方恢复高考的状元,所以我被很多亲朋和邻居宠着。寒暑假,我爸会给我带回来很多北京才会有的东西,这在小地方是令人仰视的。我是又洋气,又自信。就连炸油条的小伙子小姑娘都知道我是学霸的儿子小学霸。印象最深的,工厂幼儿园组织去县大礼堂演出,别的小朋友是工人、农民、护士、驾驶员,而分给我的台词是长大要当科学家。
等我上小学,我爸当了大学老师,就把全家搬到大城市了。后来,他又上研究生、出国。其实我上学期间就是我妈拉扯大的,因为我们娘儿俩生活只靠她一个人的工资,还稍微紧张点。就在这种条件下,我有一个辉煌的童年。我们小学是全市前3的重点,我2年级从县城转学过来,连眼保健操都不会,很多东西不适应。上学不到一个月,我爸问班主任情况,班主任说还行吧,刚来重点学校能达到中下游水平,我不明白什么是“中下游”,我爸就解释给我听。幸亏那时没心没肺的,也不知道怎么学的,学期末就是双百,还拿回来个两道杠的牌牌。这是我唯一一次戴两道杠,后来就一直戴三道杠。到了4年级以后就经常不在班里正常上课了,我是学校数学小组的组长,每学期都要去打数学竞赛。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意见挺大,但我那时语文、画画都不错,写周记、出报纸、写作文也都是全班最好的,还要帮学校画各种黑板报。印象里,我的数学每学期都会拿全市、全区的前2、3名,起码掉不下前6;作文也偶尔会拿奖。总之是妥妥的学霸。
划重点——这一切都是在我爸长期不在家的条件下形成的。我妈文化不高,只要管好我的生活就行,我觉得学习、画画、看闲书都是特别好玩的事情。可是偶尔我爸回家待得时间长点,我就觉得学习怎么这么辛苦。他会用超前的算法教我对付数学竞赛,我们数学老师说这不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表哥大学暑假来我家,看到我爸总因为学习骂我,心里没太看得起我,老替我担忧。有一天,他在我抽屉里发现了三道杠,非常吃惊。我有些委屈地说,哥,其实我一直是年级第一,我是全校大队委里的学习委员。
学霸的儿子一定是学霸吗?若干年后我发现,只要我爸教我的东西,我都学不会。他辅导我数学竞赛,还会悬赏礼物,导致我紧张掉成绩;他教我骑自行车,各种的经验和原理,我就是学不会,后来偶然和同学皮了一下午,莫名其妙的会骑了;他教我学游泳,各种憋气和姿势,一池子的小孩就看我脸红难堪,放弃,后来还是和小伙伴瞎扑腾学会的;他教我下棋,吼的满楼道都听见,脑门手心全是汗,放弃……
上初一,有一件事至今搞不明白。我爸找班主任,要把我的班长职位撸下来,说是影响学习。后来因为全班同学起哄反对,班主任让我继续干,一直当到毕业。有两年,我爸在家,这期间我顶多是好学生,不算学霸,有一次跌到年级几十名开外快到一百了。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啊,它怎么不再有趣了呢?代数真难理解,政治真背不过……以前我是过目不忘的呀。
小的转机来了。我爸去欧洲了,哈哈。我妈哪能管得了我啊。一开始打骂了几次,后来发现只要让我心情好,成绩就噌噌的往上蹿。每天晚上,我妈看电视剧,我背习题集。每看完一集,我就找她拿着习题集看我背答案。我爸在家的时候,我能拿习题集找他才怪呢,他撕烂过好几本书。就这么简单,我盘算了一下,静下心来用20天左右打通数理化,争取数学和物理接近满分的水平,化学满分不现实。剩下的就是我最讨厌的背书了,整个中考的内容就那么几本书,平均分配到一百天其实很容易。晚上九点,我让我妈眼瞅着今天的计划全背完,就到楼下操场跑步拉单杠,准备体育考试。没有熬夜,只有规律的学习+娱乐+锻炼节奏,伴随着夏天的评书、电视剧、鸡腿、大虾,绝对优势考取省重点高中,我妈幸福的皮肤都发光了。
待续------------------
后来啊----------,因为有知友问了,我就先把没有悬念的结果公布了吧。因为我再也不是学霸了,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没有上文那么多精彩的回忆,平平淡淡的半生。
谈起学业,对我而言就是不那么愉快的几十年,直到今天。高中我连清华北大的毛都够不到,上了爸妈自家的大学,又考了个还不错的研究生。人到中年,一直在校园教书。我在一个一般的高校,成绩不突出,也不差劲。30来岁的时候我是全校最年轻的高级职称,再也没有进步过,现在也算中层领导干部,浑浑噩噩的生活,离着精英阶层越来越远。
目前,我陷入了严重的中年危机。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外部,而是自身的思想没有出路,破罐破摔的身体状况,内分泌疾病导致的抑郁使得我每一个小时都很艰难。
我立过功,授过奖,作为教师培养过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领导干部为很多老百姓做过实事。但是,抑郁症使得我时刻考虑生活的意义,答案是真的没意思。幸亏我有儿子,我活下去的意义就是他,一是要表现出爸爸应有的良好姿态,二是,多活一个月就能多给他留些工资。
写到这里,血压高得要命,情绪很乱。说个稍微轻松的话题,我想远离著作论文科研项目,最近买了一辆不算太贵的宝马轿跑,只有坐在车里,呼吸才轻松一些。
回到话题本身,清华北大人的孩子能不能世袭。我不能代表全部,但在自身爷爷是北大,爸爸是清华,这样一个后代角度,加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很想分析一下培养和学习的个案。
待续------------------
我的小姑和她的丈夫,都是清华本硕,二十一世纪初在北京落的户。
你很难想象,一个湖南100万大县的县理科状元和一个山西某市理科第二名,生出来的两个小娃娃,都读不好书。
表妹在最好的学区,最好的老师的教导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二,一直年级吊车尾的存在。年龄稍小的表弟,现在三年级,也有这个趋势。
姑外婆说,在北京小区住的特没面子,两个清华的后代,孩子都读不好书。她当了多年的小学校长,现在又陪读,对此也无可奈何。
怎么办?出去读呗,现在已经联系好了德国的中学,如果不是疫情,就已经出去了,小姑父也准备好了去德国上班。其实小姑姑和小姑父都不怎么在乎后代能不能继承清华学位,因为他们后代能够继承好几套北京的学区房,就是在楼下便利店上班也能赚不少钱。当然也可以走别的路线,比如搞音乐,搞艺术。
但是,就他们家这种情况而言,不管未来是否在中国生活,有更好的学历,就有更多的选择性,更好的发展视野,更好的医疗视野。不参加高考,被迫成了最好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资本的人会选择使用更多的手段来为后代的发展保驾护航。当然,后代如果能力不强,阶级下滑可能性很大,但是换个思路想,如果没有这样的父母,是不是连普通人的属性,都很难具备?
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认为两个小家伙的同学家长都来自于清北,哈佛,牛剑的博士。并不是,能在那里上学的,其实北京土著最多,学区房大多还是掌握在北京土著手中,尖子生也未必是学区房供来的,而是你如果是尖子,这些学校有办法让你入学。大多数博士是买不起这儿的房子的。。。
一不玩手机,就这么多人了。大家很感兴趣,就再写一点。实际上小姑是跟我关系最远的顶校生。高考大省的孩子,能上清北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小姑从小就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太异端了。我觉得用异端来形容没有问题,她没跳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个头太小,姑外婆怕她在学校被高年级学生欺负,才不跳级的。据我舅舅形容,每次考试,她都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那个年代,是不准提前交卷的,小姑只能坐在教室发呆。(之所以舅舅能看到,是因为舅舅成绩也很好。)舅舅说,高二时,尖子生要参加高三考试,小姑比当时的高三第一,就能多七八分,也是清华哦。小姑不喜欢听课,也从不问老师题目,喜欢自己搞,性格很叛逆,觉的老师这个职业就不该存在。
跟我关系最近的,是我表弟。有点惭愧,表弟是跟我一个成长环境长大的,和我一样由外婆和外公带大,读书了就在我家吃住,同一所高中,同样的班主任,只不过比我小八岁。这孩子与小姑完全相反,他从小在班里就是千年老二。但他也有优点,他的学习习惯,好到令人发指,听课,工整的笔记,细腻润滑的心态,而且情绪波动极小。我是一个乍乍呼呼,很吵的人,我读大学时,老弟读初中,我会在家闹腾,但是老弟到点必睡,也不敢生气,怕我打他。
老弟最强的能力,就是大考必发挥,你不能不叹服,小升初从班里第二到年级第二。初升高,也考学校第二。高考,考了年级第一,清华选不了想要的专业,选了北大。
我二叔,准确来说二叔不是清北生,但是他的成绩是完全够的。准确来说,没参加高考,因为全国化学竞赛拿奖,被提前预定了。那个年代,我爸一家穷的叮当响,北京理工知道这儿有个尖子,搬了几袋米一些糕点,礼品就把他订走了。后来,二叔大学读完就来天津卖电脑起家,现在有一家上市公司。不过,我堂弟读书可比我表弟差远了,两人同龄,不愿意留学,就在国内读了二本(天津考二本),人长得很帅,因为婶婶长得很漂亮,东南大学毕业的。现在堂弟处于接班状态。(此外,堂弟的理综是他最薄弱的地方,完全没有父母的风采。)
高考大省清北生,你很难说清楚跟教育资源有多大的关系。为什么?更多的顶级高中,他实际上搜罗了全省甚至全国的苗子聚集。而这些中学,它赚的不是清北生的钱,高考大省清北生就是活广告,但是你跟高考大省清北生聊天,他们会普遍不认同教育资源对他们的影响。
清北的孩子,真不是想教就能教出来的,天生。
高考大省出来的清北生,一定是有某种突出天赋的,但要把这种天赋遗传就很难说,现在孩子这么少,相比于货币,天赋世袭要难的多。
以清华北大之间的关系,绝不可能形成世袭的。
北大校友李北方就希望孩子考清华,原因是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劳资是清华学生的爸爸”这样的话。
我相信清华毕业生也想当北大学生的爸爸。
北京市户口是世袭的。
问题是以前清华北大人的孩子就是世袭的啊,典型例子就是高晓松,家里全是清华的,那个正方形一家也全是地方985高校的,学阀阶层的在那场席卷全国的运动前就已经形成了,而造成这种垄断的原因其实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很公平的。
在那场运动之前 ,高考表面上是公平的,一切以成绩作数,但是不平等的地方在于同样是上学,农家孩子四五点钟起来就得去田里割草,傍晚回家还要去田里干活,那会还有到了收割季节还有几星期的忙假用来脱离学习专门帮家里收割稻子麦子,脱产学习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大量的时间都
消耗在了干农活上,晚上甚至点灯的煤油钱都没有,用来学习的时间寥寥无几,工人子弟稍微好点,但是还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父母辈学历很低对学习完全没有任何指导作用,高知家庭则完全不一样了,子女生活水平很高完全不需要劳动,甚至家务都有人帮忙,碰上不懂的父母的教导作用远高于老师,在完全脱产且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 智商100的高知子女完全可以超过智商120的工人子弟,而最惨的是农村孩子,智商150考试都未必考的过智商100的高知子弟,农村子弟哪来时间去做题,农村老师的水平也一言难尽,有些甚至都不如高智商学生,智商再高的农村子弟大部分时候还是得靠自学,这种情况下平等的高考优势倾向于哪些人一目了然,于是66年取消高考,开始推荐制上大学用来抹平城乡教育差异带来的不平等,上山下乡让大部分通过中等教育的年轻人上山下乡也是普及基础教育,结果就是1966年文盲率60%,1976年文盲率就已经只有20%了,等到恢复高考之后,农家子弟和学阀之间的成绩差异已经极大的缩小了。
高晓松一家全是清华,那他今天有子女有本事进清华吗?正方形一家四代都是985的结果她女儿还不是走关系进了个湖北美术学院,怎么就不能保持985传统了呢,90年代念书那会我还在喷僵化教育这事情呢,现在回头想想真特么幼稚,9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才全国推行,平民享受到完全的教育权才10年居然就已经看不起受教育权了,就和刚吃饱没几天就在嫌弃白米饭没味道,主要含量是淀粉没有牛肉营养高一样。太无知了啊自己。
2000年前后其实学阀阶层也很焦虑,拼学习已经开始拼不过后发的平民阶层了,那怎么办?差异化教育啊,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我搞琴棋书画这些平民学不起的,清华北大再配合一下来个特长特招不就行了,学习比不过那我跳健美操不行吗,你平民阶层有时间去学跳健美操吗?作协成员那就让自己子女写文章啊,自己指导帮忙修修改改发点小说,那就又培养出了又一代优秀作家了,这就可以清华特招了,再带点什么美女作家的头衔炒作一下,科研系统的随便拿点边角料给自己子女发论文,在炒作下这是重大科研成果,你看我高知子女就是优秀啊,全是特招进清华的了呢!实在卷不过的,那就学某潘给哈佛捐个几亿,让自己儿子保送哈佛不也挺香的,在读者知音之类奇葩媒体的推波助澜宣传洗脑之下,中国当时形成了一种及其怪异的风气越是平民阶层越是相信读书无用论,这种僵化教育学的都是没用的这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反而精英阶层越是崇拜高等教育,各种花大代价参加各种奥数班作文班等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加分或报送985211,精英阶层一边在各种媒体上对平民鼓吹快乐学习,一边让自己孩子去做题家去承受学习的痛苦,不会真有人当他们傻吧,人家就是只想把被平民抢走的高等教育名额抢回来罢了。
提前撂一句,防杠,那场运动起因是为了破除高知的知识垄断,后来走歪了扩大化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内耗,也波及了很多相对无辜的高知家庭,但是工农子弟能大范围接受高等教育说到底还是拜那场运动所赐。
智商遗传是相当不稳定的。
我有个朋友1992年考上浙大,他们92级XX系有个微信群,群里90多人。
群里大多数人的孩子已经参加过高考了,截止目前,没有一个同学的孩子能考上清北华五的。
考上普通985和211的倒是有一些,我朋友的女儿也今年高考,目标是211。
=== 2023/11/13更新 ===
高考结束小半年了,这位朋友也没请我们吃饭,大概率是女儿没考好。
祖爷爷-满清翰林
太爷爷-陆军学院
爷爷-北大肄业,退学时间1949
父亲-中大
我-剑桥博士
我儿子-出生一个月预订了全英国最好的reception小学。
不想让我儿子回国,原因很简单,即便是我们家这种五代名校,也不敢保证后代一定百分之百成材,最多就是家族内部养蛊,总有能出头的。
在国外就简单多了,中国人自身的内卷本身就对外国人形成了降维打击,再加上我的朋友基本都是牛剑毕业的,拿几封推荐信还是很轻松的。再不济,拿着英国国籍回国也能读个清北。
49年之后,国内总体来讲,算公平的。
清华的数据我不知道,但是北大的教育学院老师这些年来一直在做一个项目。
就是分析考进北大的这些小孩,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自身性格,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希望能总结归纳出来后,形成教育理念,指导培养学生。
这个项目还在继续,但目前有一些结论是明确的。
能不能考上北大,和家庭年收入,关系不大。
能不能考上北大,和父母文化水平,关系不太大。
能不能考上北大,和家庭内外的社会资本,关系也不大。
能不能考上北大,和家长有没有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配合,关系也不大。

请问,这还怎么世袭继承…
//有人问和什么关系大?目前的结论,抛去学术字眼,按我的话总结,那就是爱。
在北大的同学,绝大多数都能从家庭中获得鼓励,汲取精神力量,认为父母值得信任。
教育学院的老师认为,这种来自家庭温暖的爱,是子女成才的关键。
但是吧,我觉得这也只能解释一部分原因…
//发现很多人没有get到我要说的点。
是这样的,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富裕程度,和子女能不能上好大学是呈很好的正相关的。
但当把学校拔高到北大这个层次时,相关性就没那么明显了。
意思是,父母厉害,家里有钱有权,尊师重教,那么小孩大概率也不错,能上个好学校,但是这真保证不了父母北大孩子也一定北大。
至于爱…当然更加保证不了什么了,但是最起码一定是比不爱要强很多的。
因为没钱大概率毁不掉你孩子,但是缺爱很有可能就把他毁了。
世袭?怎么个世袭法?
别人都说父母,我说下我表姐。
表姐是当年本省状元,清华计算机专业博士,
高一时我表示对编程感兴趣,表姐高兴的说可以可以,有什么不懂的问姐姐就行了。
然后甩给我一本清华大学C语言教程,我翻开第一页,第三段就看不懂了。
我问表姐这是什么意思,表姐解释了一番,我更不懂了,表姐说看来基础不行,然后甩出了一本编译原理,说你慢慢看,这本书看完就行了。
我到了高三连前5页都没看完。
你说怎么世袭?
你觉得科举考试有世袭吗?
这个问题也是很有争议的
我专门去参观过当年状元的老宅,门口有俩旗杆,进门就是学堂
本族的所有男孩,只要愿意,不管有钱没钱,全部都来上学,他只要能读书,家族中有钱的亲戚一定帮
实际上你在史书上类似的故事看到过不少,只是不一定注意罢了,刘备也是家族资助学习,恩来也是,小平也是
我说的那个老宅是徐州状元李潘家的李府,在实际操作中别说是他们李家了,邻居家的孩子,远亲家的孩子,朋友家的孩子,只要擅长读书的都可以去学习
后来我发现古代大家族大都是这样
比如苏州园林里经常出现学堂,而且还相当的高大上
运河两岸的老宅也是
哪怕到了广东的老宅故居,还有类似的学习场所
但是他们的孩子真不一定能考上进士
不过当地考上进士出身的最高几率还是他们开的学院里的孩子
未来的学霸估计也是这样
生孩子是看运气的,王阳明那种爹是学霸,孩子还是学霸的,这种奇迹都上史书了,一个地方几百年出一次就了不得了
清华北大的录取率远远高于古代进士
但是生孩子还是看运气
不过可以扩大几率
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很多地方还不如古人
清华北大这些人暂时还没想明白,靠自己的那根棍和那个肚子,生个比自己更擅长学习的孩子,了不起了生十个有一个
像徐州状元府那样,搞个补习班,把视线范围内所有有天赋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然后成绩好的继续支持整个家族,把这个资源传承几百年
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气魄
国内学霸最有钱的大概是东哥和雷军了吧
我反正没看到他们这么搞
马云倒是搞了一个湖畔大学,也和我说的这种古人的培养理念相差甚远
是我的知识里,最早开这种书院的是张良
他在退隐之后就开了一个书院,这个书院也传承了几百年,老张家在知识届就世袭了几百年
后来的琅琊王氏家族也类似,比如山东的洗砚池,就是当年王家书院里的池塘
后来李白写洗砚修良策,不知道跟这事儿有啥关系
知识最多就是这样传承
没有百分百的几率
可是就是这些古人早就知道的办法,现在的学霸和大款也是一脸蒙蔽
我给我的学霸客户说他们家的别墅怎么做家庭图书馆,怎么做孩子们的发展平台,我也没觉得他们多重视
他们还在讨论风格之类的玩意儿
风格个毛啊,风格
历史上有我们自己所能用到的所有生存智慧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坚持的事情
发财是运,考上清华北大也是运
学习经验教训,才是可以决定命的事情
答主们年纪不够大,看的人不够多。作为年近半百,与北清有些渊源的大叔强答一波。
首先,和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动荡有关。和某上代老北大人聊,问当年班上最有才华的人后来如何?答曰文攻武斗期间被毒死了。动荡期间,很多老北清人自己一生坎坷,流落各地,生活艰苦,难以为子女争取良好教育条件。大叔上一代很多北清人去戈壁沙滩、去老三线、去军工,长期夫妻分居,根本无暇顾及子女学习。有位北清人因为辐射一个孩子存在先天智力缺陷。更别说有的人遭受政治迫害愤世嫉俗放弃翻身希望了。北清人真正能够施展才华还是在改开之后,到现在不过四十年,还没有充分时间培养家族传承。
其次,你以为北清出来都身居高位富甲一方吗?其实并没有。如果你去看两校校友录,绝大多数在科研教学领域。只是近二十年逐渐多元化。当然,北清走上高位和富豪的比例确实可能高于其他学校--即使如此,此类人仍是少数。
全球均如此。最聪明的人去了科研一线,为人类科学人文事业做贡献。政界商界精英,名校更多是招牌,不是智商证明。(小布什总统SAT成绩比我7年级的女儿都低)
第三,很多人提到基因均值回归。但据我观察,这未必是主要原因。我根据身边样本认为有多种因素存在:(1)后代佛系躺平不如上一代努力。这个是最主要因素。(2)人口高速增长高考人数增加更加内卷。(3)家境良好出路更多,如海外留学、经商、文艺,等等。
第四,北清人本身是否天赋异禀。我的观察是,确实有少数人天赋异禀,但比重不会大于20%。北清人内部分化也是很大的。大部分只是中上之资。但他们拥有共同特点是:精通学习方法,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学风良好,勤奋好学。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某北大教授讲数学课,出了道题,某学生上台从容做完,但其他学生大多连题目还没读懂。这位学生后来成了院士。这个故事是他同学、某北大教授亲口讲给我的。我不禁想,除了这位天赋异禀的院士,这个班其他学生呢?我在北大读博当过助教,帮老师答疑改本科学生作业改期末考试卷子,据我目测,一个班上真正非常出色的不过十分之一。虽然班上状元不少(大班)。
既然大部分本科生本身不是天赋异禀,他们子女谈何遗传?
当然,我相信做智商测试他们均值也不会低(普通人中top10%-20%),只是并不像很多外部人想像那么聪明到天才。(我认为天才应该少于人口1%,那中国有1400万天才;即使更严格一些,按千分之一计算,中国也有140万天才了,你会认同有这么多天才吗?但大多数北清人天赋并未到这个水平。主要还是后天因素)
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天才不能。北清人才很多,天才不多。
第五,北清人遗产最重要的是什么?且不提人脉和财富,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北清后代的荣誉感。很多北清人后代虽然学业不突出,但上进,这很重要。这个上进不一定体现在学习上。有高中同学是清华二代,高中学习非常一般(一般到我记不清他当年名次),上大学也很一般(未上省线,很大程度沾大学教授的父亲的光才上了其父亲所在大学),后来留美读了一个地方大学(us news没全国排名)。但后来开挂学习,通过各类资格考试,还搞了副业,现在也混的不错,虽然没有出人头地,只是在某金融机构任职IC专家,但收入丰厚,住上豪宅,孩子也考上美国top30。身边北清人子女,荣誉感多半是父辈传下来的,担心给父辈丢脸,虽然出人头地少,但堕落的也少。
对于学习,北清人后代还能更多获益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北清人本身往往忙于工作事业,且有经济条件的话会为孩子争取更多专业资源,但其本人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到很多方法论。这可以让孩子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思想方法。具体的知识没有时间教授,但方法的指导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高瞻远瞩的点拨。由于学识和阅历高于常人,北清孩子的视野也会更宽阔一些。(当然,这并不需要北清背景,许多家庭都能够做到了)
最后还是重复我一向的观点,天赋没那么重要。我常对孩子说的就是,你有没有天赋不重要,但不要浪费你拥有的天赋(不管有多少,已经足够)。
坦率讲,经常怀疑孩子是不是反应迟钝、记忆力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家的娃聪明。但值得欣慰的是她能够静下心认真研究AOPS的数学作业,哪怕难度比国内孩子低不少。看到她专注的样子,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人生是一场长跑,要有耐心。到目前为止,我最关注的是孩子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运动兴趣和音乐兴趣)、信心的建立和品格毅力。
我也希望能勉励所有那些认为自己读书不如别人的孩子:
每个人都有天赋,或许你还没有发现它。有多少天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在世不要浪费你所拥有的天赋。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才。
我是相信后天成才论的。我有一个想法,给我一群孩子,从小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能世袭的家族很少。我也希望能通过各种科学方法,让我的后代能保持阶层不下滑,甚至向上跃迁。
最重要的是传承精神,传承价值观。
在为孩子申请私校的过程中,有个问题就是:你的家庭价值观是什么?
在人们关注社会地位、财富的传承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呢?
而这才是让后代永不下坠的关键。
顺便提一句,看到回答中有人假设中国也像美国实行推荐信制度,那完全不会实现。因为中国大学以公立为主,没有形成校友或名人捐赠风气(只有少量),名人或校友推荐,只会助长弄虚作假,且更容易暗箱操作。另外其实美国大学推荐信的人脉影响被放大(当然确实有作用,但请注意更依靠名人推荐上名校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录取率极高的人文社科专业。历史哲学这类专业,录取率本来就很高。举个例子,普通孩子申请某二代英国哲学硕士这类专业也很容易,用不着什么强有力的推荐信),现在很多大学要求推荐人必须是学校老师而不是不相关名人,以了解被推荐人真实情况。(当然多几封也不拒绝。所以有条件的申请人仍会努力找名人背书)
从学校角度,校友子女优先,也是学校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清华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兼容并包。
清华北大我不知道,但是有些学校已经有了。
新闻里面不也提到了,袁爷爷的事业,他孩子接手的;钟爷爷的儿子,也是医学博士。
教授的孩子要接班,有个前提,就是孩子一定要考上硕士,没有这个前提免谈。
现在有的高校已经规定了,博士不能留校。
有的学校一般这么操作:
假设有个学校——北境管理大学,里面有个管理学教授,人称史不懂教授,
首先,史教授的孩子一定要靠自己能力考上某大学管理学硕士,比如风暴之地大学管理学硕士,教授靠人脉和免费劳动力给孩子搞几篇SCI,再参加几个基金,再打电话给圈子里面的熟人,比如君临大学管理学艾琳教授,推荐孩子去艾琳那里读博,只要史教授带着孩子多去参加学术会议,跟艾琳教授谈好就可以,博士生考试相对比较简单。
孩子读完博士以后就可以招聘回北境管理大学任教,进李教授的组,或者进行博士后研究了。
目前咱们国家对领导干部子女以及亲属的提拔做了限制,但是在学术近亲繁殖方面,限制还比较少。
不过我个人觉得大学里面接班还是要有真才实学,没有过硬的实力,基金都申请不下来,还接班个屁。
我爸是南开的,我妈是中南的,我叔叔是北大的,我舅是浙大的。
他们几个是挺厉害的,可是,我大姑姑是湖南师范,我小姑姑是华农的,同是一代人,也是有参差的。
到了我这一代,那真的是搞笑,我表姐是沈阳大学,我表弟邵阳大学,考研三年连续失利,我堂弟去了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学兽医.....
而我居然是我这一代人里面考的比较好的,我考的中大,而且我是有走路子加了一些分数才上的。
你以为这东西是想世袭就世袭?你以为父母智商高后代智商就一定高?想什么呢?智商这东西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哪来的世袭?
我这一代人是真的不够聪明,而且不够努力,说白了,我们就是蠢。
说白了,他们就算不考一个很好的学校,也完全不用担心生活有什么问题,他们的未来是看的见的,父母是会为他们铺好路的,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要在泥沼里面苦苦挣扎?
我们家这代人,一大半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父母的帮助足以让我们度过美好的一生,二本毕业并不影响他们进体制,大专毕业也不影响他们回去继承家产。
这个圈子能有多在乎学历呢?你说你考的大学很好,他们也就哈哈两声,然后鼓励鼓励你,再给你发个大红包。但是之后呢?
但是如果你说,你爸妈在体制里面是什么什么位置,家产多少多少,他们才可能真的高看你一眼。
不要觉得我是在瞎说,出了社会的人自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如果你还在混底层职场,你会发现学历,能力确实很重要。
不过只要你再往上走走,你发现明明是现代社会了,怎么还有人看背景?怎么还有人讲资历?怎么感觉这个社会派系林立的?
我以前还在学校的时候,真的觉得一个人有能力就能搞定一切,哪怕我考上大学也不是全靠的我自己的能力,但是后来逐渐的开始清醒起来了,包括家里人也会在各种场合提点我,最直白的,你们要是毕业了,有一点能力本事了,也会想着多混混校友会。
当然,要是学校实在不太行,这个也没有办法。若是有些名气的,校友会绝对是一个无权无势的人最快搭建关系网的机会。
哪怕到了马云这种,也会想着搞一个湖畔大学,为啥?还能是为啥?
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后,学历这个东西就是镀金用的。
要世袭的东西里面,学历跟垃圾差不了多少,但是权势,金钱,人脉,这三个随便一个都比学历世袭来的重要。
所以,不是他们没有形成世袭,而是学历世袭的收益,太低了。
虽然我知道中大已经没落了,但是兄弟们别再打击我了。中大全名就是双鸭山大学,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外号是海珠区康乐村青少年康复中心。
我抽空回答一些问题,想到哪写到哪。
关于阶级滑落的问题
至少在我们这代人里面,我们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一方面是因为家底摆在那,只要我们不是去乱搞的,不用担心变穷。
虽然我们这些人可能读书不太行,但是并不全都是真的废物来的,大家都有各自的生存手段,在家族的影响下,这些人的能力哪怕不是最强的也会在家族其他人的加持下获得一些成就。
这种事情就是一种光环,会逐渐的放大,一个人能够去影响另一个人,但是这种关系还是要有个核心存在的。
在我看来血缘关系都不一定是最长久的,利益关系才是,例如我堂弟,如果我叔哪天不在了,他自己成了烂泥扶不上墙的类型,那我跟他绝对不会有太多的来往。
可是他哪怕是学兽医的,他现在也在一个豪华小区那开了一个宠物美容医疗中心,月营收也到20以上了,虽然说家里给他搞定了房子跟各种手续,我给他做了一些商业营销的计划,但是之后我们可没有帮过什么忙了,现在也混的不错了。
因此结论很明显,只要是真的起来了,除非你选择了自甘堕落,不然想要跌下去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哪怕是出于亲戚关系,能拉的我也会拉一把。哪怕真的突然有什么大的问题是我们暂时解决不了的,但是只要不是整个家族一起没的那种,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掉下去的,起码我们这一代不会太担心。
体制内学历重要吗?
这个重不重要不是绝对的,要是有人在体制内混的就应该比较清楚,要是你真的进了那条门,学历这个东西的价值就没有在外面那么好用了。
你要是上头有人,那哪怕你是个二本毕业,你对手是个清华毕业的,赢的那个大概率也是你。
虽然不知道你们对于关系这个东西是怎么看待的,但是哪怕是我们的政府,这个也是存在的,而且很多,感兴趣的自己去了解一下。
反正就我知道的,往上走学历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父母学历高,孩子学历就高吗?
看到有评论问,我叔叔北大,我堂弟大专,好像有些不可思议。
你要说我堂弟不聪明吧,也不好这么说,他就是典型的不爱学习,小时候就是丢在家里带的,家里都是比较溺爱小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那样,后来家里比较有钱了,他也有点学坏了不好好念书。
叔叔婶婶那时候事业也刚起步,有的时候忙的电话都是一个月才打一次回家,哪顾的上他的学习啊。
后来读书也是一路摆烂,但是在高中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点了个技能树,想要去做生意,但是怎么可能让他高中都没有毕业就去做什么生意,就让他学门什么手艺去做生意,于是就学兽医去了。
我那些其他的亲戚大多也差不多。
而且在我们看来,如果真的是要搞学历,国内的学历那也是穷人去卷的,稍微有点钱的,都出国搞去了。
但是要是孩子一点想法都没有,还抗拒的,出去不仅容易变成脱缰的野马,更有甚的直接就是音讯全无,只有要钱的时候才吱声的也不在少数。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现在那些搞出国的,初中就开始搞了,上好大学的难度真的指数型下降,门路多了去了。
老老实实搞高考学历逆袭的,实在人不多。
我小姨:保送某双一流(非清北),研究生和博士都是在北大读的。
我小姨夫:当年他们县的理科状元,成绩在全省前10,读的清华,博士在美国读的。
这俩人可以说是两个大家族里知识层次最巅峰的两个人了。
然后他们的女儿,也就是我表妹,现在都高一了,数学一塌糊涂,函数这一部分的造诣和刚出生的婴儿相比,唯一的区别是她知道sin,cos,tan和cot读什么,但是不知道哪个是正弦哪个是余弦,不清楚那个是正切哪个是余切,至于物理,数学已经这么弱鸡了,物理就更不用说了,化学最大的成就是会背元素周期表前20位,知道火是等离子体,至于化学式配平?什么叫配平?等等不对,化学式怎么写?不过理科我小姨夫还是挺看得开的,女孩子嘛,学文科就行了,哎,语文常年挣扎在及格线附近(最高分:91,150分试卷),英语最低分8分(100分试卷),最高分64(150分的试卷),政史地这仨的分数加起来勉强超过我小姨夫的身高(他裸高186),她这辈子最高的分数和最靠前的名词都是在小学五年级以前创造的,三年级的时候数学98分全班第三,五年级的时候总成绩全级第五,一升入初中就好像是被文曲星给掐了慧根。
我小姨现在已经开始拉着我小姨夫烧香拜佛求原谅了,认为是他们夫妻二人抢占了后代的学识。
就这种情况还世袭?能保一个本科学历都烧高香了,学校要父母填自己的信息,班主任一度以为他们夫妻二人是来搞笑的,俩博士,女儿成绩全班倒数第11?开家长会这俩人也是能躲就躲,谁不去开家长会的理由更充分谁就可以不去,我清晰记得我小姨夫有一次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就耍赖不去,最后还是我说我代替他们去才作罢(我那段时间在我小姨家长住)。
吐槽了我小表妹这么多,还是来说说她的优点吧,嗯~~~,散会!
这两天怎么这个回答的评论怎么莫名其妙多了这么多,那就适时更新一下。
她不是智商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的人反应更快,而且她看书很多,但都是各种课外书,知识涉猎面很广,但是唯独不喜欢读书,远的不说,就前几天,1月13号,我小姨所在的部门迎新春专业知识竞赛,她闲的没事干也去凑热闹了,知识竞赛前两关是专业题,抽签答题,后两关是各种脑筋急转弯和猜灯谜猜字谜,各凭本事抢答,抽签没有她,但是后两关的抢答基本没几个人能抢的过她,每关15道题,每道题10分,答错扣10分,她最后砍到了190分,分数最高,第一名一等奖,第二名还不到她的一半,这个,恐怕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个水平。
她的记忆力很好,非常好,比如20年国庆假期的时候,她刷到一个晒自家女儿的视频,然后她说很早以前她看过这个女生,还说当时那个女生穿着一个橘色羽绒服在哭,我不信,她信誓旦旦点到人家主页给我找,然后从当天的视频一直翻到了19年12月的那个视频,她还真没说错,的确是穿着橘色羽绒服哭。
她应该只是不喜欢学习课本,遇到喜欢的她也会主动学,不过学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比如她喜欢听周子雷的《来自泥土的呼唤》,然后她就自学陶笛,学会吹这首《来自泥土的呼唤》后就不学了,只吹这一首,还有电影《战国》里,孙红雷被一只埙救了一命,还有有个神秘世界历险记的动画片,主人公要用埙召唤蓝鲸,然后她就又开始喜欢埙,学入门后又不学了,我小姨一开始想让她学钢琴,请了一个钢琴老师一对一,结果她各种抗拒死活不学,然后上了初中和同学看缘之空,喜欢缘之空的钢琴曲,结果又在学校钢琴室自己学了钢琴,看杀破狼2觉得张晋的打戏很帅,又萌生了学功夫的想法,然后交学费去武馆学了几个招式就回来不学了。
她的中考成绩超过建档线11分,差一点连高中都上不了,上了高中她基本放飞自我了,各种兴趣社团和各种课外活动她一个不落,唯独对学习没有半点心思,连作业都不怎么写,这个题型我会,我都会了那我还写什么?这个我不会?我不会还怎么写?
今年可以放炮放烟花了,她很早就给自己屯了半间地下室的炮,我小姨夫害怕在地下室炸了也害怕她放炮给自己炸了,就把大部分送人了,只给她留了两箱烟花和几盒小炮。




如图所示,她是个小黑子,而且好像只有玩才是她人生的意义,有点羡慕的
大哥,1977年才恢复高考,1999年才大学扩招…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5-08 11:37:28  更:2024-05-08 14:37:48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