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河南事业单位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的事业单位,这意味着什么?有何意义?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河南事业单位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的事业单位,这意味着什么?有何意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4月9日,河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名单揭晓》。排第一的是河南省委编办的《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 |
很多人都过度解读了…… 事业单位合并改革这事儿其实已经悄悄做了很久了,现在公开宣布了而已(主要针对基层事业单位了)。 我国公务员800万,事业编有3000万,这里面除了医院和学校的2000万,还有1000万各种事业单位,这次改革就是针对的它们。 之前山西省小县机构改革其实就是差不多的思路,合并功能相近机构,减少财政压力。 这次河南省合小事业单位,就是为了减少基层的官帽子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 前者很容易理解,合并后领导岗位少了。 一般容易误解的是后者:这不是砸事业编人员的铁饭碗,是通过合并减少编制数再通过这几年退休高峰自然减员,最终达到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的效果。 其实现在才大面积推行这个改革已经有点晚了,2020-2025是体制内退休高峰,只不过前几年应对疫情没法儿办…… 尽量减少改革阵痛和阻力,这几年是黄金期。 要说谁受影响最大,恐怕就是考编群体了:改革要冻结编制、这两年不会招人,改革完成后老人退休完毕前又没有空编,考试难度会进一步变大…… |
|
以上,来自知乎官方评选首批“公务员考试优秀回答者”,知乎付费咨询职场类目前排名第一答主 @黑化肥发灰 ,有疑问欢迎介绍背景信息走付费咨询(结束可选不公开),旁听其他咨询人公开回答,注意时间节点不同,不要刻舟求剑。 |
|
黑化肥发灰 6115 次咨询 5.0 公务员考试优秀回答者 964463 次赞同 去咨询 |
最大的意义就是,后面考编的人更难了,最近考进去的人晋升也难了,对在职的人影响真不大。 这种合并缩减事业单位和编制,全国单位内其实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只是推进力度有大有小罢了。当然财政紧张的地方,肯定更愿意搞缩减,因为财政压力大,减少合并单位和人员,支出就少了。 但是这种合并,出现在现阶段,是有深厚的背景的。 为了减少改革阻力,一般是要避免过度侵害既得利益群体,否则反对声太大,改革容易腹死胎中。 现在,全国范围内的体制单位,进入了一轮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员退休潮,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少的有20%的人在最近三年内退掉,多的有30%以上的人会退掉。 这样改革合并就变得顺理成章,退的人多了,编制就空出来了,单位只要不继续招新人,那编制说砍就砍,说合并就合并了,谁反对呢?难道考编的去反对吗? 这时候的阻力就最低。我了解到有些事业单位,现在就在严格执行空二招一的政策,也就是空出来两个编制,才能招一个新人。 对在职的人饭碗没有任何影响,只是少招人,影响后面考编的而已,他们上岸难度更大了。 当然合并,就会有一个“消超”的过程,就是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单位,领导职数变少,而合并前的领导们又不能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合并后的新单位的领导职数就是超编的,得等现在的领导死了或者退了后,其他人才能往上升,所以最近考进去的人,升迁渠道就堵死了,只能等。 这就是合并缩减事业单位的大致情形,其实非常平稳的。 |
黑老师说的对,事业单位改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不过一直是一点一点试探,逐步改革。 河南省这个文件则是一次性的把重磅消息一下子全甩出来了而已。 以我们县来说,我乡镇事业编制27人,事有事业编12人,一半是50以上的老同志。我报了三年事业编招录计划,人事局压根就不给批。不鼓励继续招录事业干部,通过编制调整降低事业编制比例,用时间自然消化事业干部。 |
|
文件中提到的事业单位小弱散现象确实存在。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本质区别就是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事业单位负责服务。 但实际上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被弱化,被抽调,被混编混岗。包括我们很多人私下聊天也在讲,大家干着一样的活,领着一样不一样的工资,这公平么?这不公平!这边忙的热火朝天,那边几个人闲的上班练书法,这合理么?这不合理! |
|
事业单位精简带来的影响就是,原本计划把事业单位作为骑驴找马下限的小朋友,被逼得只能去挤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明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岗位笔试分数又要涨价了。 |
|
沧浪之水 729 次咨询 5.0 公务员考试优秀回答者 182070 次赞同 去咨询 我是水哥, @沧浪之水 ,一个靠谱的体制内话题答主。你的点赞、收藏、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
怎么说呢,如果河南这个可以成功,那将是国家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成果,但是我这边就乌鸦嘴了,绝对不会有预期中的那么好,最怕的还是浑水摸鱼。 之前讨论过中美公务员的数量,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把事业单位也算在公职人员内,如果仅仅算公务员,那体量不大,但是算上事业单位体量还是很大的(大概是1:6的比例)。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事业编制吗? 如果改革,“一刀切”显然不合适,但是“一刀切”是最有效的方式。 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吧。 曾经在民政部门工作,2019年改革以后,民政剩下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殡管处、救助站、福利彩票这几类,一个一个分析一下。 福利院主要的对象是两种,一种是儿童,一种是老人,儿童往往是遗弃的,老人往往是集中供养的特困。这两类人员的管理,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也在渐渐的变少。对于儿童而言,健康的会被及时领养,不健康的其实也在慢慢变少,因为医疗发达了,很多在怀孕时候查出问题的,其实也都没有出生,这部分的职能实际就是在弱化的。对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的教育,正常的进学校,不正常的进特殊学校。那这部分需要的护理员、老师之类的人员,其实并没有原先那么多了。对于老人而言,实际就是一个养老机构,这种说白了市场上的比体制内的成熟多了,完全可以购买服务,或者将这些老人寄养在养老机构里面,而不是封闭在机构内。另外,部分地方的福利院里面可能还会出现精神病医院之类的,我个人的看法,完全可以不设立,因为有需要,可以找医院,而不是福利院,这种医院的存在,更多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很容易造成腐败。 老年公寓其实很多和福利院是一起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老人,很多地方也都采取了公建民营的模式,只是别把国有资产流失了就好。 福利彩票中心,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完全可以变成企业,本身他们就是盈利的,之所以不变成企业,只是因为变成企业之后,垄断带来的盈利,企业可能就有自主发放权了。而现在是事业,收入待遇是固定的,不能突破规定。当然这个各有各的看法,我也说不好哪一种形式就是真的好的,毕竟福彩公益金还是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 救助站,这个是我认为完全可以取消的机构,在全面脱贫的今天,这个机构至少不应该是现在的规模,而且很多地方它还是参公单位。就现在的救助,一天可能都救助不到一个人的情况下,养这么大一个机构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它以后的发展,要么取消,要么缩减,我个人觉得10个人以内足以。 殡管处,这个机构和观念比较挂钩,之前江苏南通那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舆情。以后的发展,其实对于一个殡管处而言,就是遗体告别、火化、墓地,但是墓地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可能没有墓地可以卖了,而改成塔林,存放骨灰。这个单位很多人是忌讳,但是又不可或缺,想要改革,又容易引起舆情。说实话,我没有想好对于这样的一个机构,应该怎样去改革,或者说我也被舆情冲怕了。 老年活动中心,这是我觉得应该扩编的单位,或者说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去改变。因为这会是将来可以服务好老龄群体的一个很好的机构,公益性很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机构往往比较小。说一个偏激一点的观点吧,至少老年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应该与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是持平的,如果是我,这是我的底线。 当然,也有一些真的会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的一些事业单位,我觉得应该给他们加强,当然这个话说的没有一点意义,因为所有事业单位,就算是全单位躺平不干事的,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对一个城市发展比较重要的单位。 换一个角度,就上面的几个单位,福利院里面招临床医生,条件再低,都招不到人,殡管处招火化工,工勤岗,大专以后,报名的都不少。还有企业的一些事业单位,涉及到工程建设的,三甲医院的、高校的,一线执法的,起步都要是硕士以上,不是想说学历代表什么, 而是这些单位招聘高素质人才,最后能不能留住这些高素质人才? 我曾经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同样都是事业编制,有些人躺平了,水平也很一般,但是他们留在了这个城市,而那些优秀的,能够创造价值的,有条件离开的,走了,去了别的城市,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一点好处都没有,该留下的,没有留下,留下的,是不该留下的。那为什么不把那些岗位核销掉,把有限的财政经费用于优秀的人才呢? 最后,希望河南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可以取得成功,也为全国其他地方打个样。 |
这个好像也不是啥新鲜举措,山东省早在2017年就清理过一大批“僵尸”事业单位,共摸排出“僵尸”事业单位1456个,其中省一级有87个,市县两级有1369个。 山东处理“僵尸”事业单位方式: 山东在省一级,54个事业单位被依法依规撤销,收回1996个事业编制;市县两级,已撤销334个事业单位,收回事业编制超过3000个。 其实仔细看一看被处理掉的那些“僵尸”单位,就会发现,这项举措实在是好事一桩。 中国果菜杂志社,原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处级单位。2002年划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序列。2011年后,受新兴媒体冲击等影响,杂志社发展面临困境,入不敷出、濒临倒闭。最初划拨编制指标21个、实际在编仅2人,沦为一家典型的“僵尸”事业单位。山东省卫计委的内部招待所1980年成立,仍维持着每层只配备公共盥洗间的格局,2002年停止对外营业,职工工资主要来自办公补贴与房租收入。28个编制,实际在岗9人,已丧失原有职能与开展工作的条件。 类似于这种“历史遗留”,且不再适应市场,也不会再发挥作用的单位,处理掉,把“吐出来”的编制放到更加需要的单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总不是坏事吧。 其实最近十年来,事业单位的“整理”“处理”一直没有停歇,只是其他省份的动静没有这样大,或者曾经的报道早已经被互联网遗忘到再也看不到的角角落落。 不少事业单位最近几年都已经没有新增编制了,那些已经工作不少年的“合同工”盼编制已经望眼欲穿,这些“僵尸”单位“释放”出来的编制,或许可以造福一批有“资历”的苦等编制人员。 只是这个“资历”到底是指工作时间、学历还是老爹,就见仁见智了,不是我等凡人应该关心的事情…… 总之,这件事除了会让那些真正“尸位素餐”的人惴惴不安外,和我们这些996、007的人关系不大,今天大好周末,早点洗洗睡吧~ |
精简编制,动金饭碗。财政窘境,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编制都得动一动了! 4月9日,河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名单揭晓》。 排第一的是河南省委编办的《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在精简机构编制规模方面,河南省委编办在文章中写道: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在合理、可持续范围内,切实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 市县层面,参照省直做法,按照“421”比例进行精简。同时,对省辖市本级事业机构实行精简比例、机构限额“双控”(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本级事业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25%,且保留的事业机构数不超过省定限额),对处级事业机构按照“总量减、市市减、差距减”的思路分档确定精简限额和设置数量,避免出现“一刀切”“鞭打快牛”等问题。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由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鼓励“减上补下、减县补乡”。 文章介绍,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市县层面,市、县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机构精简44.3%,事业编制精简23%,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精简13.7%。全省事业单位“小散弱”问题基本解决,机构编制区域间、部门间分布更趋均衡。 前几日,更有省长公开表示:政府“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而应该成为常态。过紧日子是高层几年前就强调的事情,现在过紧日子要成为新常态了。 |
|
房地产税不落地,体制内紧日子就不会停也不能停!未来房地产税必须全国统筹,房地产发达房价牛皮的城市房地产税收入承担落后地区房地产税少的窘境。 我国其实是对富人最宽容的主要国家,间接税设计基本上单方面利好富人,不利于中下层人民,因为富人有足够资源和手段转移间接税压力,向中下层人民转移,以维持自己的收益,进而扩大了贫富差距。 直接税比如房地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资产转移税,你想转移税收就难度系数高很多。 我国应该加强直接税力度,不要寄希望于富人自发生成社会责任心,还是要从法律法规层面约束和引导共同富裕月标达成。 别担心富人跑了,以下就是我驳斥某些人借富人跑路借题发挥。如果本身就是中下层,还给富人开脱,我觉得是病! |
|
相较于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我国居然没有房地产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资产跨境转移税…… 谁是真正的富人友好型国家,一目了然! 巴菲特曾在中石油股票赚了7倍收益约35亿美元,然后给国税局缴税12亿美元。再想想三星家族为了继承遗产甚至得借款缴纳遗产税。 我国的“股神们”呢?享受中国经济红利还不知足、不懂感恩,都没有资本利得税检验所谓中国股神的成色,一检验估计都是金融大忽悠。 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都很奇怪,一个没有房地产税、另一个没有资本利得税,这两个的缺失是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非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度层面对富人还是太友好了,以至于富人尾巴翘上天了,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富不仁。 我国其实是对富人最宽容的主要国家,间接税设计基本上单方面利好富人,不利于中下层人民,因为富人有足够资源和手段转移间接税压力,向中下层人民转移,以维持自己的收益,进而扩大了贫富差距。直接税比如房地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你想转移税收就难度系数高很多。 我国应该加强直接税力度,不要寄希望于富人自发生成社会责任心,还是要从法律法规层面约束和引导共同富裕目标达成。 分享一则黄老关于房地产税的评论: |
|
|
|
房地产税、遗产税这些内容我其实也系统性分析过了,参考旧文—— 1、《加快财产税落地,让共同富裕光芒万丈!》 2、《【绝不是蚊子肉】一文详解房地产税的潜在规模!》 3、《【11千字深度分析(典藏版)】房地产税的合理合法性、征收方式、70年产权、租金影响等关键问题剖析!》 4、《房地产税想转移给租客?异想天开!》 |
划重点。此举相当于河南事业单位改革,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 60.7%。 我看前排有不少博主认为,这个对公务员的铁饭碗没有影响,反而会加强他们的饭碗。 实际上对于吃财政饭的人而言。最重要的看的就是财政。其余的都是白扯。说白了你什么措施落地,都得要钱。 那么在土地财政失灵的当下,这个钱谁出呢? 行政编事业编里大概分两类,具有核心职能的,不能开掉的。 混子类型,可市场化,可精简的。 如果是前者,大量精简人员后,他们基本别想晋升了。如果是后者。你就是被精简的人员。 财政没问题的地方,公务员永远是铁饭碗。解决财政问题无外乎3种情况。 1.国家的战略产业转移。资金扶持,让你的财政收入暴涨。 2.自身完成产业升级。 3.天生拥有的自然禀赋,被周边发展起来的高新科技城市带动了。也就是卖矿卖石头。 按照这个标准选考公目标。会比较安全。 行政编和事业编现在流行退二招一。退三招一。也就是缓和缩编。 通过多退,少招,来减少编制。变相缩编。 同时开掉原本的临时工,把工作塞给事业编。有的事业编觉得劳动强度太大也会自己走。 主打一个节能。 下面这些单位有的是自己扩编出来的。以后都得慢慢缩减掉的。比如说100个人里面可能只有10个是行政编。其余90个都是事业编。还有几十个临时工无编。比如说教师就很多这种的。 最典型的就是山东的事业单位,缩掉了很多。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没有实际功能。就是纯吃财政的。自然最先被干掉。 这个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由于都是普通人被清理出去,体制内的关系户比例大大提升。普通人想往上爬不是一般的难。 |
|
前排这个答主说的真的太真实了。我自己以及周边的公司,普遍都是从研究所改成有限公司,又进一步私有化的产物。 以前我还谈过这个话题。很多做硅料,光学仪器,半导体工艺的研究所,直接变成公司了。(老观众应该也有感觉,我每次描述这些公司,形容起来都很像研究所和国企。但是他又是私营的。) 变成公司对于混子而言是坏事。不能混了。 对于高手而言是好事。拖后腿的人少了。 当然具体是好是坏,一般得看一把手的良心了。而据我所知,有良心还能当上一把手的大导非常少。(毕竟你读研的时候,一个月1000块钱的津贴可能都不会给你,还指望这些人的良心。确实是想太多了。) 而且研究所会不会改成公司,和产出比几乎无关。只能说有一点关系。 研究所分为三类,地方研究所,省属,国家级。但是不管是那个类型的研究所。实际运行的时候。地方都得给它一点补贴。而他的产出,基本不咋地反哺给地方。 如果变成公司。首先不用给补贴了。其次,公司会纳税。而且很大一笔是给地方的。同时由于公司总裁没了研究所的壳。地方可以通过多种手段限制集团的资金流动。为自己谋取利益。 最重要的是,研究所的技术往往比行业平均水平先进。一旦改制完成后。他就能作为先进企业,吃国家的补贴。从而地方间接从国库里拿了一笔钱。甚至有可能变成重点产业城市哦。 而且企业化后,财政厅还能投入资源,对该企业进行粘贴复制。直接批发先进产能。比如说我自己公司就是这样的。我以前就吐槽过很多次。 不难理解。研究所改成公司。对于地方而言。百利一害。不改简直不是人。(坏处都是未来的,好处都是现在的。) 而且研究所改公司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私有化。那对于地方就更好了。 1.首先研究所形态的时候。他是一个没办法套现的资产对吧?变成国企后也不能随便卖。 2.但是如果是局部私有化的话。比如说总裁和高管百分15股份。打工的虾米们百分5。其余百分80地方财政厅和国营企业持有。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些研究所的技术本身有一定优势。可以考虑上市。 把地方手里持有的股票。直接卖给股民。同时由于地方是大股东对吧?还可以推出扶持政策。到故事上吸收资金。 按照高科技公司普遍20左右的市盈率。相当于一次收了20年的钱。是不是很像房地产的逻辑。 而有多少公司能活20年呢? |
这种改革记住一点,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翻译一下就是老人无伤大雅,新人比较悲催。比这更悲催的是成为新人越来越难。 |
有什么意义,具体怎么展开我是真不知道,但是这个标题写的太好了: 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你看这用词,你看这文稿的写法,你看这气势感,把一个事情写得如此震撼人心,我都能想象得到,如果是我在台上念这个稿子,就这么读出来,妈耶,绝对是能够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气象万千。 “聚焦优化职能布局,实现整体重构重塑” “聚焦资源集约增效,精简机构编制规模” “聚焦完善支持措施,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小标题也是写的特别有味道,你看啊,前面两个字都是聚焦,非常对仗非常工整,三句话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文稿工作number one! 但是这么写有啥意义呢?说明事业单位精简得还不够多,还有功夫写这玩意儿。 我来补充一段话,有的朋友说: 你以为抓耳挠腮急火攻心的东西,人家就是信手拈来。 没错,这个网友你骂的太对了,我真的给整破防了,有的时候我也要写这个东西,但—— 我是真不会写,我看了这些材料,看着这些实际做的事情,你让我起这么好的小标题,我只能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咋起。 最多最多能写到第2句的后半句“精简机构编制规模”,这就是我的极限了。 聚焦优化智能布局,啊? 实现整体重构重塑,啊? 重塑性改革?注入强劲动力?啊? 我整个一脸问号,突出一个b站2023年年度弹幕:啊? 【此处有猫猫图:啊?】 你说让我写点论文啊,做点学术研究啊,讲点新思路啊,这没有什么问题。 我可能多看个几眼,就知道应该从哪些比较新奇的角度去进行解析阐释了,而且还能快速翻出来定位到某些理论书籍所对应的页码,因为我看过的那些东西我能记得住。 之前写一篇关于《坠落的审判》的身体现象学的研究的文章,从我看这部电影到我写出来这篇文章交稿花了4个晚上,第1天看电影看理论,第2天列提纲写开头,第3天写第1部分,第4天写第2部分——好的,截稿8000多字搞定。 但是如果你是让我写一个这种两三千字的,觉得如此,辞藻工整的文章,我觉得我一个星期,每天加起来8小时,都写不出来…… 咱们做了什么实事儿就看实事内容嘛,为什么非得要写这么骈文的小标题呢… 不过有的时候反省自己我很擅长做的那些ppt,能够把比较粗糙的简单的文稿工作变成精美的领导喜欢的页面。 我做ppt牛马都15年了,能够非常快速的拆解页面,拥有庞大的资源库,对于其他同事来讲一个星期才能弄出来的宣讲ppt,我一天就能弄好。 可是发自内心的去思考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我感觉还不如写文稿有用。 人家文稿写这几行字牌照对应工整,就叫做骈文。 我们做ppt做的再好看,都被叫做花哨。 |
很多人理解错了。 这种理解方式在处理问题时是很容易出大错误的。特别是高峰期必然会大爆炸。 这个事情有两个要点很明确。 一是裁撤了省直机关的部分低级别单位。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是在省直层面裁减“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而且重点是“‘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并不是说全省都裁撤了“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很多人似乎没有分清。 对于省直机关来说,大多为厅级单位,其下属单位多为县处级单位。这种情况下科级单位的级别就很低了,担负的职能往往也不十分核心和重要。级别低,规模小,这是主要特点。 然而这只是编制上的特点,我们主要关注的,应该是职能。 职能才是设立机构最核心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越是这样的单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就越容易围绕具体问题和面对一线群众需求。 但是事过情迁,原有问题或者已经消失和弱化,原有社会需求往往已经进一步发展和变化,甚至围绕设置这个单位而需要安置的重要核心人才也已经退休或者调离,这样的单位就需要重新调整。 在整个导向以压缩为主的情况下,这一调整往往就以裁撤为主要形式。 编制改革以压缩为主,原因是日常工作中往往会因为工作需求而不断增加编制,所以集中整顿时往往会表现出以压缩为主的现象。但是现象是压缩,并不意味着一味压缩就对了。原则应该是实际需求,而不应该是脱离实际的盲目倾向。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时间。 这个提问本身就存在一个严重错误。那就是忽略了时间。 这个改革动作是2023年度已经完成的。这些内容来自于《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名单》。 这是已经完成的工作,不是没有完成的工作。我看很多人还在猜测是否能够干成,还在希望能够做成。这个事情其实很清楚。这是已经干完的工作,不用猜了。 很多现实问题都与时机息息相关的,不看时间是绝对不行的。 |
一般人理解的单位撤销: 单位撤掉,人员解散下岗,自谋职业。 实际的单位撤销: 单位撤掉,人员分流合并,原单位空编收回。分流人员占分到单位空编制,超编的话待退休后收回编制,自然消化。 总体来说,在职人员换家单位,没什么实质影响,空编减少,将来招人略微减少。 |
合并就是了,单位没了,人到同系统别的单位,难道还要裁员。意义就是单位人多了,力量大了。 我的处原来是独立法人,后来机构改革,成立了局级单位,我们从处级单位事业编变成局级单位事业编,很多副科长变成七级职员。至于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原来处之间调动得人社局批准,因为是不同单位之间,现在两个处之间调动,局级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就可以做主,因为编制完全一样。 不便之处也有,原来有些财务的业务,处长就可以批,现在处长得填表,报到局级单位统一批,因为你处不是独立法人了。不过现在也好,日常盖章这些程序都能网上办理了。大事才需要跑到龙奥大厦现场办。 |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针对大家可能有的一些疑问,逐一回答。 一、Q:河南事业单位改革能成功吗? 以下是链接原文。 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名单揭晓_2023年_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henan.gov.cn) A:能成功,因为这不是要开启改革,不是进行时和未来时,而是完成时。实际上河南已经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很久了。大量岗位和单位已经完成了精简。这是2023年的案例,而现在已经2024年了。 二、Q:会有大量的事业编人员下岗吗? A:不会。不同于大家想象中的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大量下岗工人。从90年代后,体制内改革从未停止,但基本上不再那么激烈。尤其是涉及人员编制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所谓的撤销编制,不在保留单位,实际上采取的办法是"撤并转合"。 即撤销编制,人员、单位进行合并与转隶。 河南省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看着很震撼,其实根本没有伤筋动骨。辽宁早在2018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曾经将27514个公益性事业单位已优化整合为2366个,精简幅度超过90%,涉及人员41万人。 辽宁事业单位大规模“撤并转” 数十万人工作生“变”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同时河南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撤销的编制也基本上都是原本的空编,只是把这些编制回收了,然后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单位。 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如:将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名,为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3300余名,根据需要加强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单位工作力量。 三、Q:后续会有哪些影响? A:对于考公党、考编党将会是不利消息。同时对于近几年进入到事业单位的人员也是不利消息。 编制和单位的裁撤,意味着岗位减少,工作变多。而且该不干活的那些人还是不干活。而干活儿的人就只能是活儿更多。同时官帽子和位置越来越少。 不在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意味着科级的官帽子和位置是实打实的减少了。同时由于大量单位合并,合并后的单位人员激增,内部竞争更加激烈。想有丝毫的进步,只能说是更加难如登天了。 同时河南事业单位改革中“退3收2进1”。意味着,退休3个人,收回2个编制,招进1个人。 那么你猜猜招进来的1个人负责原来几个人的工作量? 作为普通人(官太太除外),大家想象中的体制里的清闲,等实际进来,只怕是不能如愿。 Q:在本轮事业单位改革中,幸免的学校、医院是不是未来的好去处?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 A:前面说过,东北这些年走过的路,全国都会跟着走一遍。 东北衰退化,全国东北化。 随着东北少子化、老龄化日趋明显,导致后续动力不足。 这几乎就是未来全国欠发达地区的缩影和必将面临的现实。 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导致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公立医院下一步也将面临极大的可能性要被撤销或者合并。所以形势极为堪忧。 可以作为佐证的就是护理学已经被调整为国控专业。 |
周所周知,不再保留的是单位,不是人员。 机构改革,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 我们这每一次改,甚至换个一把手, 对单位内部各部门都是一次狂风海啸。 一群投机倒把之小人摩拳擦掌背后运作, 利用改革之名,行谋私利己之事。 科级机构精简了, 但科级领导不会减少。 我经历过2018年费务系统合并改革, 一个满共45人的基层所,包含一正七副八个所长。 老实本分的黄牛们依然干着最艰苦的岗位。 仅此而已。 |
河南现在才开始机构改革? 也太慢了吧。 河南开始新一轮机构改革? 也太快了吧。 ————————————— 机构改革合并小单位, 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合并各单位通用部门比如办公室宣传部门等。以及清理过时无用的部门。 有害的一面是专业的部门得给非专业的很多领导管且被边缘化和杂务化,甚至反向升级。 |
裁撤事业单位,对现在有编制的人,没啥影响的。 反正有编制,这个单位没了,可以去别的单位,只是说可能去一个没那么舒服的单位。 说句实话,很多事业单位根本没啥用,例如一些公园管理,图书馆,体育馆之类的事业单位。 不是说不需要公园,图书馆,体育馆。 而是说不需要这些管理人员,很多图书馆,体育馆压根就不对外开放,需要啥管理人员,外包给保洁就完事了。 公园倒是开放了,但是压根不需要专门的事业单位来管理。 这些事业编制的人每天闲的飞起,却占着不少财政支出,早就该裁撤了! 建议把这些事业单位通通裁撤了,把这些人员通通发配到各大城区派出所感受一下工作强度,真正的感受一下什么才叫为人民服务! 扯远了! 撤了这么多事业单位,以后考事业编就难了。 有利有弊吧! 个人觉得利大于弊。 我是刘小马,一个专业靠谱的公安,公考类答主,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关注和咨询,不走弯路。(咨询可自己选择不公开) |
|
|
|
|
|
|
分两块来讲,第一块,合并(而非裁员)16人以下事业单位全国已经搞了好久了,包括河南省自己,这个消息其实是一个对于前几年的工作总结报告。 整体的改革大方向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公办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总结起来是行政类事业编制部分改公,三类事业编制基本转企,二类事业编制转差额,一类事业编制通过合并的方式保留全额拨款。可以看我在2021年写的一篇文章,非常的详细说明了哪些是一类,二类,三类: 第二块,基层岗位并不会减少,反而有一定的增幅,这是由于退休潮引起的。 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如:将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名,为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3300余名,根据需要加强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单位工作力量。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也很清晰,以后要考编,给县城和乡镇的岗位不会减少,基层岗位特别是对接三支一扶和特岗的岗位会增多。 这句话对应我下面这篇文章提出的,基层项目经验对未来考公,考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有没有很强烈的意义?比如经济不好,财政顶不住了,公务员裁员了之类的?没有,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即便是贵州省的公务员和事业编,都只存在拖工资,不存在欠工资的现象。哭穷哭了好多天,搂回一万亿转移支付补贴。而事业编转企的,是2018年就定下来的,稳步进行。 意味着什么?什么都没意味着。该考的考,不该考的,专业不对口的也考不了。比如有的同学学的专业是射频工程的,那考公考编跟你的关系基本只剩下工科大类,所以你也不会花心思在这个上面。但师范类历史的同学,你不考编,基本上书就白读了。按照现在这个节奏,很多省份的非公费师范生和非教育部六大历史,地理这一类专业的同学,未来就业大概率偏向于县城,乡镇合并中学。政府给你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没啥意义。我们单位去年就改过了,将以前的好几个事业单位合并为一个了,原有的人不变,收回一些编制,仅此而已。 |
这个改革的确应该鼓励 希望这次是动真的 而不是走走形式 别折腾半天事业单位的数量削减了不少 而事业编制人数却没有精简 |
这个主要是削减事业单位机构数量,从而减少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同时对于吃空饷等问题进行检查。 同时机构合并自然而然就会缩减单位原有编制数,所以很多合并的单位都会出现编制数超编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原则上是不能再申请新人。 都要等到人员退休,以后才能慢慢招人。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