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家都知道鸿门宴——宴无好宴,是项羽为除掉刘邦而设的一个局,但结果却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能选入中学课本? 是为了宣扬项羽的妇人之仁?还是想告诉大家运气也…
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为了教你怎样阅读文言文,而不是教你怎样开宴会时成功谋杀宾客
老师想教你文学鉴赏,你却痴迷成功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能够入选语文课本。那是施耐庵写的好,不是让你看了之后去三拳打死流氓的。
鸿门宴入选的是语文课本,不是历史课本。
教你的是文学修养,是要让你学会怎么把事情写清楚,怎么把人物刻画得生动饱满,而不是教你历史事件的意义或者怎么玩阴谋阳谋。
换句话说,鸿门宴入选课本,与范增、项羽的目的无关,与刘邦、张良的政治水平也无关,而是与司马迁的文学水平相关。
结果就是中国人看《权力的游戏》时,大多对宴会上动刀子没觉得有多不可思议的。反而是对萝卜完全没有防备地安心赴宴才觉得难以理解。
《扁鹊见蔡桓公》是失败的医疗案例
《桃花源记》是失败的地理探索
《陈涉世家》是失败的农民起义
《出师表》是失败的军事行动
《六国论》是失败的外交政策
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刘邦:我也参加了那场宴会,我怎么没觉得失败?我怎么感觉很成功?你们怎么只盯着项羽呢?你们怎么不学我呢?
因为鸿门宴不长的篇幅里,居然刻画了六位角色,分别是:
刘邦、张良、项伯、樊哙、范增、项羽。
这六位角色,不仅有各自明确的行动目标,还分别有相应的办法来试图实现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从文学角度来说,以这样纯叙事方法来刻画群像,是十分高端的技巧。现如今,有一些日漫也正痴迷于刻画群像剧,但他们用每集近半小时,总共十多集的篇幅,很多都不如鸿门宴这短短的几段话刻画的,来得自然与鲜活。
你可以看到同为首领,刘邦与项羽在个性与行为方式上的大不相同,这并不是用什么台词的分化,或者感叹号的多少来区别他们,更不是用口癖之类无聊的方法,亦不是用标志化的什么大叔用词、莽夫用词、谋士用词来给角色打标签。
实际上,项羽在这篇文章里,他的说话方式与刘邦没什么不同,都是正常首领正常说话的样子(注意,是正常说话的样子),在行为模式上,也都是一看就很正常的军队首领。没有人突然高喊一声“岂可休!俺今日就是要取你项上人头呀呀呀!!”然后一剑砍翻桌椅现场开无双杀人。
对吧?
然后,你读完全文,你就能读得出来,刘邦和项羽,他们就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同样的,张良与范增,项伯与樊哙,他们各自在文章里的位置也是相互对应着的。在文章里,他们也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光是这一点,就值得你反复地去思考,去实践练习了。
再有,这篇文章以短短六段的文字,将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其来龙去脉及相关背景,仔仔细细地讲清楚了。
单看鸿门宴本身,似乎只是一方要杀人,结果被另一方巧妙地化解了的故事。但文章里又表明了,这是和诸侯争霸、军事斗争的背景相联系的。刘邦占了关口,却没有贪恋享受,让范增看出了他的真实意图,认为他是项羽的最大对手,于是准备除之。
于故事背景上,我们读明白了,项羽军强大,但不占地利;刘邦军相对弱小,但占据了有利位置。双方都不太希望首先用军事来解决问题,那么,鸿门宴就被搬了出来。
我们甚至不需要额外地清理思路,只是顺畅地读一遍就能理解这里面所有的弯弯绕:
一强一弱两支军队的首领都想称王,强者不用掩饰,弱者虽没表露意愿,他励精图治远离享受的行为却暴露了他的真实目标。强者没有地利,虽可以用军事进攻解决问题,却更希望借鸿门宴展开斩首行动。弱者一方面示好示弱以此麻痹强者,另一方面适当地展现武力以求自保,最终保全了自己,得以继续发展。
如何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将以上故事信息完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思考,不断实践练习的。
从文学性来看,这篇鸿门宴在叙事与人物刻画方面,都做得极好,拿来给学生们当范文,那真是足足够够的了。
你哪怕从权谋角度来看,这篇鸿门宴也是极好的。
好在哪里?
这里面既有ZZ斗争,也有军事斗争。而且,讲清楚了两者的关系:ZZ斗争解决不了的,会交给军事斗争来解决,而军事斗争得不到的,只能由ZZ斗争争取时间和机会,用以壮大军事实力,去实现未来ZZ斗争的最终胜利。
朋友们,ZZ和军事的关系,列位看现代那些电视剧、电影及日漫,有哪些可以真正地将它们讲清楚?
在现代一些故事角色的嘴里,军事变成了“人们只懂得相互杀戮”,好像相互杀戮的意愿变成了事件动力,而有意无意地将ZZ斗争,这一最本源的斗争源头,给模糊化了。
又或者,将ZZ斗争看成一两个“聪明人”翻云覆雨的把戏,他们只需要在黑暗的密室里说几句耳语,战场上惊天动地的变化就都化为乌有了。
这两种都是创作者们的臆想。实际上,ZZ斗争与军事斗争就像鸿门宴里所描述的那样,是有深刻关联的。
刘邦阵营在ZZ上想要称帝,他们也确实占领了关中。于是,便把守函谷关这一关口,不放别人入关,意图以这种方式,成就霸业。
这就是,军事占领和拒守,为ZZ的称帝诉求服务,明显地表达出了想要称霸的意愿。
范增为此进一步劝谏项羽说,刘邦本性贪财好色,却在占据关中后收敛本性,可能是在励精图治。加上刘邦的军事动作,意图就很明显了。那么,项羽想要争夺霸主宝座,要实现他的ZZ斗争胜利,就必须在军事上击溃刘邦。而这也是切实可行的,因为项羽军的实力,在当时本来就远比刘邦军要强得多。
就在项羽军队准备进攻的时候,刘邦得到了消息。这里有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张良问:大王觉得,您的军队可以比得上项羽吗?
张良为什么要明知故问呢?这显然不是提问,而是提醒。刘邦瞬间就意识到了,拒守函谷关是手臭棋。这不是很显然的吗?在军事斗争不可能胜利的时候,过早地暴露自己的ZZ目标,让自己站在了强很多的项羽的敌对位上,这不就是所谓的“又菜又跳”吗?
刘邦是何等聪明人,他听明白了。于是他立即听从了张良的劝告,对项伯表明了他愿意和好甚至臣服于项羽的态度。他对项伯说:误会啊,误会。我并不是守着关口要称霸,而是替项羽守关的啊。我守在这,别的杂闲人等,就不能随意进来了,我好将关内的财富一个个保存好,静候项羽大王来取啊。我守在这,天天盼着项羽大王赶紧到来,我哪有自己独吞的意愿呢?
这一番话,等于是将原来的军事斗争,掩饰为了军事合作。我守在这不是要准备和你打仗,而是在帮你守家呢。虽然这个家是我先来的,但我是替你守门,你一来,这个家就交给你来当。
项伯于是说,那,你就亲自去跟项羽道个歉吧。
于是才有了鸿门宴。
在宴会上,范增一再地暗示项羽,但项羽总是按兵不动。乃至范增亲自安排项庄动手,被项伯和樊哙阻挠后,项羽仍然没有行动。
很明显,项羽有两点理由:
其一,他被刘邦的说辞迷惑了,哪怕没有全信,至少因此犹豫了。要攻打刘邦军,或者进行斩首行动,这些军事斗争的本质,都是为了争夺唯一的霸主宝座。但是,刘邦用说辞掩盖了自己的ZZ意图,双方表面上没有了ZZ斗争,那么军事斗争自然就消失了。
其二,项羽要实现ZZ目标,要对付的军事首领绝不只刘邦一个。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试问天下这么多军事首领,哪一个没有一丁点野心呢?如果只是因为有野心就要被项羽诛杀,哪怕是刘邦这样亲自到你项羽帐中道歉赔罪了,都要被你斩于宴会之上,那大家还不赶紧联合起来先把项羽击败好了。到那时,项羽的ZZ诉求恐怕就更难实现。一个错误的军事斗争决定,哪怕打了胜仗,或许也并不能为ZZ斗争的胜利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可能有害。所以说,要避免军事上的盲动和蛮干,要谨记军事斗争不是自成一家的,而是和ZZ斗争的全盘紧密相连的。连项羽都懂的道理,某独立团应该也懂才对。
但是在范增看来,这样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之后的风险,是值得去冒的。
因为范增认为,刘邦和别的那些军事首领们都不一样。他于野心、能力、军事实力和人才储备各方面都是俱全,天下能做到这些的,除了项羽,那只有刘邦了。如果放在眼前的大好机会不去杀,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
今天来看,刘邦军相对比较弱小,但看刘邦的才能与野心,他的军队必然会继续壮大下去。到那时,项羽再想要在军事斗争上取得胜利,就是难上加难了。
既然这场军事斗争是非打不可的,那么今天乘有十足把握的时候下手,总好过未来陷入苦战来得强。
至于杀掉刘邦后可能面临的其他军事首领的联合讨伐,那些人既没有刘邦这样的才干,也没有他这么大的决心,军事力量也大不到哪里去。联军固然可怕,却可以抓住各人弱点分而化之。总体来说,范增宁可对付可能的联军,也不想对付未来一定会壮大起来的刘邦军。
这就是范增的思考。所以,哪怕今天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也坚持认为,一定要动手。
于是,项羽阵营里产生了裂痕。一方要杀,另一方犹豫,再加上刘邦阵营内部的齐心协力,这件事就很难办成了。
项羽和范增,他们的ZZ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实现ZZ目标的路线,发生了分歧,而他们内部又没能及时地解决这样的分歧,最终令刘邦成功逃回军营。
至此,项羽再想发兵攻打刘邦,也是不太可能的了。鸿门宴上那么好杀都没动手,何况要攻打别人重兵驻守的关口呢?
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路线才是对的。
从项羽看来,为实现ZZ斗争的胜利,一些不必要的军事斗争是需要被避免的。这种想法本来是没有错的,但他错就错在,他错估了刘邦的实力和野心,错误地放过了他最大的ZZ斗争对象,没能抓住主要矛盾,而过高地看待了次要矛盾(杀了刘邦,别的首领会不服,可能组成联军),造成了路线上的错误。
路线一错,与路线相关的军事斗争的方向就错了。军事斗争一错,那就是满盘皆错,怎么也救不回来了。
所以孙子兵法上怎么说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从战略,而不是战术的角度,一语道破了军事斗争的意义。它不是几支军队在那用各种计谋打来打去,它是为“国之大事”服务的,一旦出错,就是死生之地,关系到存亡之道啊。
现在还觉得《鸿门宴》不该被列入课本吗?
更新:
有朋友说,项羽还要面对联军的威胁,所以犹豫该不该杀刘邦。
其实这一点,我在原回答里很清楚地提到过了,只是没有进一步解析它。既然有朋友提出了,那就解析如下:
他犹豫是正常的。但犹豫到最后没有决断,这是他的极大错误。
如果他犹豫思考之后,觉得这个风险当冒,就像我回答里分析的那样,刘邦才是主要矛盾,联军可以各个击破。那么,就应当果断诛杀刘邦。
如果他犹豫思考之后,觉得这个风险不当冒,刘邦是次要矛盾,稳住联军才是正理。那么,他应当果断试图收买,以及用各种手段控制住刘邦。
先不论能不能控制得住。事实上,他一没果断诛杀,二没果断控制,除了犹豫,什么也没有。犹豫是没错,错在,只有犹豫。犹豫啊,犹豫啊,犹豫到最后,啥也没干成,反而还被刘邦牵着鼻子,收了对玩意儿当礼物。
难怪范增要气得把自己那份礼物摔得粉碎了。
这哪是什么礼物啊?这是刘邦反过来收买你项羽和范增了!
明白了吗?你犹豫觉得不该杀刘邦,那么你就该收买或控制住他,毕竟他是有明确野心的。结果连这个也没有,反被别人当机立断下手来收买你。而且,你项羽是主动方,是宴会上的主人,他刘邦是被动方,是客人,而且还有性命之忧。这种对比之下,还搞出这样的结果……
这两人难道还不是高下立判?
最后,还是要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分析到了这么深的地方,所用的信息,仍然,全部来源于课本内容,而没有额外的场外助攻,更没有所谓的“过度解读”,亦不是什么地摊权谋术。这些内容、这些信息,全部,都在课本里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了,包括范增对项羽犹豫的失望,包括刘邦的野心与决断。
这都是课本里清楚地写出来的内容。
是不是对这篇文章,更添了一份敬畏。

鸿门宴是失败的宴席?现在都无知者无畏到这个地步了吗?
参与鸿门宴博弈的5方,有4方实现了自己的诉求。还要如何才算成功?
项羽,确认了刘邦这个义军大佬事实上臣服于自己。确立了自己在新权力架构下的绝对领导地位。
刘邦,避免了自己被项羽及其盟友剿灭的命运。
项伯,避免了恩人张良跟着刘邦完蛋,同时自己也在刘邦那里持有了原始股,哪家公司上市,项伯都是董事。
张良,提升了自己在刘邦阵营的地位和话语权。
政治是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尽可能让自己的敌人更少。而不是上来就干死所有的竞争对手。
项羽如果在鸿门宴杀死刘邦,那么之后要怎么处理跟他进咸阳的诸侯?其他诸侯会怎么想,今天你觉得刘邦是个威胁你就杀刘邦,明天会不会杀我,咱们干脆学习赵魏韩联手剿灭智伯,联手干掉项羽。
部分某乎er也不知道是不是权游看多了,对政治的理解还处于一个权斗就是杀人这样非常低层次的理解上。
鸿门宴发生时的政治生态,是非常复杂的。处于旧权力架构崩溃新的权力架构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期。
项羽最重要的不是杀刘邦、也不是杀张耳、臧荼,而是要将自己的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胜利。就要做成两件事
1、确立自己在义军、新诸侯中的领袖地位
2、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封地,尤其要将天下最富庶的泗上、梁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是霸业的基石。
所以项羽有能力杀刘邦,但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讲,他不能杀刘邦。
如果刘邦不臣服于项羽,那么项羽可以以此为借口联合跟自己进关的诸侯们击杀刘邦。不要扯项羽自己也能干死刘邦,政治家做事从来都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智伯的实力可以独自灭赵,但还是拉上了韩、魏两家。
刘邦在鸿门的宴会上承认了项羽义军领袖的地位。这点对项羽很重要,刘邦是义军早期的领袖,跟项梁一个辈分的大佬。项梁死后,楚怀王夺取了项梁的兵权,从这点上看楚怀王也不是一般人,怀王派宋义、项羽救赵,派刘邦西进,从这个安排也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楚怀王为首的旧贵族集团选中的最后一个诸侯王-秦王,按照旧贵族集团的规划,天下会恢复七国的格局。
论功劳,刘邦有灭秦之功,这点跟项羽尚且五五开;论资历刘邦比项羽更是有优势。一旦义军诸侯团结在刘邦周围,就有了跟项羽分庭抗礼的可能性。
而杀了刘邦,会在义军领导层中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义军诸侯人人自危,甚至有可能诸侯们为了自保而团结在另外的大佬周围,比如在张耳的带领下击杀项羽。
项羽灭了秦军主力,这是巨大的军事胜利,但并不是政治胜利。并不代表这个天下就是项羽的,也不代表项羽是诸侯的共主,他还只是盟主。所以鸿门宴对于项羽和刘邦都是最优的。唯一失意的人其实是范增。
范增并不是项羽的臣子,范增更像是项羽的合伙人。这点很重要,而很多人忽略了这点。
楚怀王派出救赵军队的统帅是宋义,次将项羽、末将范增。范增跟项羽、宋义是一个级别,只是顺位靠后。
我个人的看法,范增本人对项羽的忠诚很值得怀疑,从他撺掇项羽杀刘邦这点就可以看出来。
项羽击杀刘邦对范增而言是有利的。一旦项羽击杀刘邦,那么诸侯必然人人自危。而可以影响项羽决策的范增就会成为诸侯拉拢的对象。
如果项羽击杀刘邦后可以压制诸侯,那么诸侯就需要巴结范增以免自己成为项羽下一个目标。
如果项羽击杀刘邦后无法压制诸侯,那么范增就可以站出来,自己成为义军领袖,就像当年项羽击杀宋义并取而代之一样。
也就是说只要项羽动了义军大佬,那么其他大佬必然要增加跟范增的互动,范增稳赚不赔。
刘邦在鸿门宴会的臣服让刘邦免去了被项羽围剿的危险,同时项羽终于获取了梦寐以求的分蛋糕的权力。他把最大的一块蛋糕:梁地两个郡和楚地七个郡,分给了自己。控制了天下最富庶的泗上和陶邑。项羽本身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殿堂级,拥有最精锐和忠诚于自己的江东子弟兵,现在又拥有了最强势的经济。这在war3里不就是英雄、人口都强于对方,矿还比对面多。这局真是飞龙骑脸怎么输,我上我也行。
按照项羽的剧本,刘邦和三秦王鏖战个几年,无论谁最终统一秦地,也需要3到5年的时间,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先平定三齐,梁楚九郡加上三齐四郡,经济人口可以碾压其他所有诸侯的总和。
所以项羽在实际操作中,把最有可能跟自己争夺天下的秦、齐进行了分割。秦地被分成了4份。
雍王 章邯 2.5个郡
塞王 司马欣 0.5个郡
翟王 董翳 1个郡
汉王 刘邦 3个郡
齐分成了3份:
胶东 1个郡
齐 2个郡
济北 1个郡
齐地的实际统治者田荣,什么都没分到。田荣是靠自己的实力打下来的齐地,属于实力派。项羽封的三齐王根本不可能顺利上任。这点项羽不可能不知道。
项羽要的就是三齐王没办法上任,田荣跟三齐王打起来,给项羽干涉齐地制造借口。
只不过项羽没想到韩信可以一年内、以偏师连续灭魏、灭赵、降燕、灭齐,从山西到河北到山东,再加上在三川的刘邦、梁地游击的彭越、九江英布,形成了反项羽包围网。
别说项羽想不到,谁都想不到
贾家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家族,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宋江明明是一个失败的起义者,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周朴园明明是一个阴险严酷的资本家,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祥林嫂明明是一个可悲的被压迫者,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不想再列了。
观察会发现,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年级越低,学圆满的、幸福的、喜剧结尾的作品就越比较多。
年级越高,学残缺的,破碎的,被撕毁的东西就越多。
因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从失败中学习一点什么。
就一个宴席来说,它怎么就失败了?
你就说人到没到齐, 吃没吃吧,还有表演,气氛也到位
这是成功的宴席!
鸿门宴其实是非常成功的宴席~~~
项羽一番骚操作堪比高启强~
通过鸿门宴:
刘邦:卧槽,这小子真手握40万诸侯联军
各诸侯:卧槽,最强的诸侯刘邦居然服软乖乖让出关中了
于是项羽成功空手套白狼~~。拿下最富裕的中原地区。
这也是为什么分封就一个月~各诸侯突然明白过来后,就重新打成一锅粥了
殷墟受降早就搞完了,60万大军折腾三个月在干什么?项羽要是一开始真有分封的实力,会折腾那么久?
最后发现刘邦进关中了才急匆匆新安杀20万秦军后剩下40万联军进关中。
通过鸿门宴骚操作后,把刘邦和诸侯联军都唬住了~~
可以说鸿门宴的最大赢家恰恰是项羽。
鸿门宴之前的项羽:
楚长安侯,鲁公,楚国上将军
鸿门宴之后的项羽:
主持分封的诸侯盟主,坐拥九个郡的西楚霸王
鸿门宴之前的刘邦:
名义上是楚武安侯、沛公、砀郡长,实际上先入关中者为王保送王位,坐拥十万大军,关中人民归心,几乎是最强的一路诸侯
鸿门宴之后的刘邦:
只有巴蜀汉中三郡,十万大军只剩三万,关中都归别人了
从结果来说项羽都赢麻了,失败在哪?
因为太精彩了。
刘邦: 被撅了(悲 )——曹无伤通敌告密。
项羽: 被撅了(悲 )——项伯通敌告密。
怀王: 被撅了(悲 )——项羽揽权开party。
曹无伤: 被撅了(悲 )——项羽坦白是他。
范增: 被撅了(悲 )——项羽不听他的。
项羽: 被撅了(悲 )——范增私下串联项庄。
项伯: 被撅了(悲 )——说好了善遇之,结果要杀他,我不要面子的啊?
项庄: 被撅了(悲 )——项伯掩护刘邦。
曹无伤: 被撅了(悲 )——被刘邦砍了。
韩信: 开impart不叫我是吧(悲 )
语文课本上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让你欣赏学习写作技巧的,不是让你找你语文老师要六斤臊子再三拳打死你语文老师的。
因为太史公写的确实是好啊!属于秦汉古文的巅峰了,文好,事好,意也好。
@马伯庸
马亲王用这个改写过不同体例的新闻,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经过不同方式的演绎,在千年之后依然摄人心魄。(高希希的《楚汉传奇》除外)
倒金字塔体:
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
(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
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
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针对”返回军营“做进一步解说,至此鸿门宴的核心新闻已经报道完整。)
据信,阻止项庄刺杀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当时也同时起身舞剑,阻挡住了项庄。项庄被迫退后,但宴会并未因此而中断。(针对刺杀一词做详细解释,解释为什么是“险遭”。)刘邦离开以后,他的幕僚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声明刘邦已经喝醉,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对刘邦如何离开鸿门的详细解释。至此,对核心新闻的细节补充也完整了。)
有宴会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杀事件发生前,项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数次举起自己的玉玦。在宴会结束后,他还用剑将张良进献的玉斗击碎。(补充性材料。)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但据信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事件发生后的后续动向,不分析,只罗列事实。)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举动,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樊哙未经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刘邦的事业恐怕会遭遇失败。刘邦离开时,他也随之护送离开。(对宴会细节的描述,但这条信息与核心信息关联少,重要性比较低,所以放在后面说)
唯一仍留在现场的张良和项伯关系良好,曾经救过后者的性命,两人来往十分密切。(这里仍在罗列事实,但记者已经通过事实罗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体
标题:鸿门宴,一次几乎爆发的政治危机
(汉元年十二月,墨通社灞上电)樊哙闯进鸿门宴会的时候,他的双手紧握着短剑和盾牌,头发直竖,眼角几乎要裂开。守门的持戟卫士试图要阻止他,但失败了。这位年轻时在沛县从事狗类屠宰业的的平民,此时正面对着天下最有权势的贵族项羽,高声发出严厉的指责。整个宴会现场鸦雀无声。(开头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设置悬疑。)
樊哙本来是在门口担任警卫工作,没有资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张良的提醒,自己的主君沛公在鸿门宴会上差点遭遇了一次刺杀,而刺杀者项庄显然得到了项羽的默许。他情急之下不顾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经许可闯入宴会,试图履行自己的职责。樊哙和所有沛公幕僚都很清楚,这次危机并不只是沛公一个人的危机,而是樊哙、张良这些部属乃至整支沛军的危机。如果任由项羽阵营充满敌意的态度发酵,将会对天下局势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从樊哙个人的遭遇过渡到政治层面的危机)
在这次宴会不到一个月之前,反秦联军在关中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刘邦军团攻克函谷关,占领了秦的首都咸阳。但这次胜利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他当时刚刚打破秦军对赵国的围困,却被告知刘邦已经进入关中。项羽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在此前的一次政治会议上,楚怀王与将领们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被认为是项、刘之间发生争执的重要动机之一。“我兄长对刘邦的这一无耻举动非常愤怒,这个卑贱的小官吏窃取了不属于他的贵族荣誉。”项羽的堂弟项庄说,后来正是他主导了鸿门宴上的刺杀。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写信,指称刘邦试图在关中称王,这成为激怒项羽的最直接因素。这次政治纠纷随即演变成了军事摩擦。项羽调动了四十万军队驻屯在鸿门,而刘邦的军队数量只有十万。虽然两军暂时并非发生冲突,但局势一触即发。刘邦阵营的一位军事观察家郦食其表示:“如果两军开战,刘邦军队将没有任何胜算。” 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对于反秦的整体战略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项羽阵营也有人持同样的意见。“与其对军队实施打击,不如直接对刘邦采取必要手段。项王不能接受反秦联军失去十万名勇士,但他并不介意只失去一个厚颜无耻的同僚。” 范增如此说道。他是项羽的高级顾问,在决策圈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和范增持同样意见。项羽的叔父项伯利用和张良——后者是刘邦的军事顾问——的亲密私人关系,成功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召开一次会谈,以求尽快消弭双方的分歧。在发出的公开声明中,项羽表示愿意尽最大的诚意与刘邦当面沟通,并以已故将领项燕的名义起誓保证他的安全。刘邦很快做出了回应,说他将亲自前往鸿门赴宴,为自己之前鲁莽的军事行动道歉。
沛公的这一回应让爱好和平的人们如释重负,范增也是。(这一部分从樊哙扩展到天下大局,简要概括了双方起冲突的大背景,然后又将视角缩小集中在鸿门,转到中心问题。要尽可能地直接引用多方发言,不要简单概括成“他们纷纷表示”,或者”大家都认为“,要细致到每一个人的立场表达,这些人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可以代表一个阶层或者一个团体的普遍意见,也可以当事人身份表达重要信息。)
在鸿门宴开始后,刘邦很快就发觉自己陷入了危机。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称,他清楚地看到范增先后三次举起玉玦,这应该是某种危险的暗示。但项羽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显然他还没在现实利益和名誉之间做出任何抉择。范增很快找到项庄,项庄起身表示要临时增加一项娱乐活动。他舞剑助兴,并慢慢靠近刘邦。促成这次会谈的项伯这时也拿起剑来,借舞剑之名阻挡了项庄的攻势。“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和谈必须进行下去。何况如果沛公被杀的话,那么张良也会遭到连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项伯在事后如此表示。舞剑结束以后,刘邦安然无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暂时。张良认为危机仍旧没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再守护在门外的樊哙。樊哙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做法,他直接闯进宴会大厅,斥责项羽背离贵族道义。项羽面对斥责显得很愧疚,他赏赐了生猪肉和酒给樊哙,并称赞他是勇者。樊哙趁机再度阐明刘邦的立场:我方无意占据咸阳,更无意称王。目前的军事调动,只是一种保护性的临时占领,可以随时解除。”这是一个最鲁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举动。“ 张良事后评价。
数刻之后,刘邦起身去厕所,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据信,刘邦是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的护送下,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而张良确信刘邦离开之后,才向项羽表示刘邦喝醉了,已经早早返回,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耐人寻味的是,项羽居然收下了这件礼品。范增是如此地失望,以至于拔出剑将玉斗砸碎。“啊,真是一个缺乏头脑的蠢货。将来夺取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有人听到范增言辞激烈地批评道。刘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了曹无伤。处决是在一个深夜进行的,没有棺材,也没有墓地。
(叙述新闻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视角,按时间顺序。)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军队撤出了关中,避免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项羽立刻占领了咸阳,并指使军队进行了数次劫掠。项羽错失了一次打击潜在竞争对手的机会,但他至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咸阳。刘邦虽然被迫撤离,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声望。在秦朝灭亡后的政治版图中,他仍旧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当然,刘邦的占领并非一无所获。不只一名目击者报告,在刘邦军队撤离时,用几十辆大车运走了地图、政府档案等物资,这为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领主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我们只是出于学术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项羽将军没兴趣。”萧何断然否认了这个猜想。樊哙在鸿门宴后的工作暂时没有任何变动,但在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让这位勇者的职业生涯一片光明。当被问起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时,这位勇者谦逊地引用了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
(做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回到开头故事)
新华体
标题:沛公完成战略转移,项贼图谋破产
(汉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电)严冬十二,关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气风发。沛公在鸿门又一次成功挫败了野心家窃取反秦果实的图谋,率领军队胜利西上。
(开头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后定出一个基本调子,用宏大叙事勾勒出新闻主体的重大意义。注意细节,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续性的。)东风吹,战鼓擂。六国人民反秦反暴政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进行着。在沛公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军率先开进关中,占领了暴秦首都咸阳,彻底打碎了绑在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沛公心系人民安危,入关之后,立刻废除暴秦法律,只约法三章,让关中父老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开心的笑颜,回到每个百姓的脸上,他们自发地打出横幅,编写歌谣,齐声称赞还是沛公的领导好。
(新华体最重要的特征是贾诩贾谊……呃,是夹叙夹议,即在描述新闻时,随时予以评论,或点明其历史意义,或宣扬其效果。)然而,在这暴秦摇摇欲坠、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之时,总有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动,意图窃取反秦果实。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项羽对沛公的成就非常惧怕,唯恐平民阶级的觉醒会危及到贵族统治。他突然率领大军攻打函谷关,进逼关中,想要扼杀平沛公。
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先入关中者可以称王。项羽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让六国人民为之震惊,良知之士齐声叱责。关中军民纷纷向沛公请战,甚至有战士写下血书,流着泪激动地说:”沛公是我们的大救星,谁对他不利,谁就是百姓的敌人。“其时暴秦余孽未平,战事未消。沛公审时度势,思虑再三,为了不影响全国反秦大业,决定暂时放下恩怨,与项羽进行谈判。项羽要求沛公只身前往鸿门参加宴会,反动势力代表范增公开叫嚣说:”他刘邦心虚根本不敢来“只等着沛公拒绝,就把开战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于度外,毅然决定只身前往。面对同事和部下的担心,沛公笑着说道:”项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个人去,说明他们心里是害怕的,外强中干。你们想,我刘邦一个人,就能把他们吓成这样子,说明这四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嘛。”(新闻叙述以时间顺序为主,尽量不插叙,不倒叙,主体人物要始终保持正面,基调要昂扬。)
在鸿门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了特务进行暗杀。沛公几次面临危险,却一直镇定自若, 谈笑风生,即使是敌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气。在张良、樊哙以及进步人士项伯的协助下,沛公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项羽的不义之举,让他哑口无言。沛公的大义凛然,始终主导着谈判的节奏。巨大的舆论压力,让范增等人不得不放弃了刺杀计划。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谈判。从鸿门宴返回以后,沛公首先揪出了隐藏在反秦队伍里的叛徒曹无伤,然后召集全体大会。在大会上沛公指出,当前全国斗争的核心,将从秦与六国义军的矛盾,转移到六国旧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十分尖锐,不可调和。考虑到旧贵族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有优势,沛公决定从大局出发,利用谈判所赢取的宝贵时间进行战略转移,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让出关中,跳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此,必须要西上汉中,暂时接受汉中王这个称号。关中军民虽然不舍,但时间就是命令,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们已在紧锣密鼓地做着相关准备。每一个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带领下,迟早是要回到关中的。
沛公的举措,极大地震惊了敌人。项羽的狗头军师范增在得知沛公让出关中后,惶惶如丧家之犬。他向别人哀叹说:“项羽为人太过善良,不足为谋,我看这天下呐,早晚会落到刘季业手里。” (叙述一定要有技巧,多用形容词、成语,部分细节可以适当避开或改动,紧紧围绕主题。)
这一次关中到汉中战略转移,以鸿门宴为转折点,将开启反秦运动的新篇章。鸿门宴是宣诏书,是烽燧台,是铁犁铧,它是项羽的催命符,是沛公的里程碑。旧贵族必将灭亡,新朝代必将兴起。让我们再次喊出反秦元勋陈胜的那句话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尾要铿锵有力,至少三联排比,然后提出一个押韵口号,总结宏大意义。)
什么叫做新闻写作中的「华尔街日报体」和「倒金字塔体」?2.1 万赞同 · 643 评论回答
多好的素材啊。
太史公的文采更不必说了。
除了曹无伤,其他人基本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哪怕是范增,也混了个预言家,怎么能算失败的宴席呢?
司马迁的鸿门宴:项羽妇人之仁,明明一个p就可以崩死刘邦,偏偏放虎归山。
事实上的鸿门宴:仅有几万部众的项羽在和刘邦谈判之后,和楚军最强的武安侯所部达成一致,联合诸侯将领一起自立,分割先秦各国。搞不好项羽每天都在鸿门和不同的人吃饭加谈判,偏偏司马迁把最重要的第一顿反过来写。
鸿门宴的失败者就是先秦各国。放羊娃的“如约”被项羽伙同各国将领一起当成了p。长安侯有反骨大家都知道,仁厚长者武安侯居然合谋了。楚国被一分为五。根本没入关的魏国被硬抢了三分之二,p都不敢放。赵国混成楚汉第一活雷锋。赵王歇变代王,20多万大军被项羽吃了一大口,剩下的分属殷国、常山国、河南国。燕王韩广徙封辽东,然后被自家部将臧荼干了。齐国被一分为三。
小时候读这段的时候就没弄明白,最后刘邦怎么就能跑了呢?
张良不还在那呢吗,怎么全身而退的?
项羽进了函谷关,刘邦无险可守,攻灭他不就是分分钟的事吗?
刘邦不就是因为打不过,才以身犯险的吗?
为啥跑了就不打了?
是失忆了?
范增那么确定刘邦将来是大敌,自己又是项羽亚父,事后为啥不好好劝劝……
说实话,鸿门宴故事倒是好故事,但是纰漏太多,实在禁不住推敲。
我估计太史公当时应该是隐去了很多不可描述之事,结果就是看起来项羽各种作死,拉都拉不住,我高祖各种主角光环,最后点睛“天命所归”。
咱先说项伯,两军对垒,这位半夜跑去找张良,你说他就是简单的因为讲义气?
讲义气可以派人去啊,那么多专业人士不用,非要自己去干嘛?
第二天就要生死相搏的敌军,前一天夜里自己去找个人?
就算这位就是这么讲义气,非得豁出命亲自出马不可,但是他是怎么进去人家地盘的呢?
又是怎么找到张良的呢?
根本就没法解释吧?
然后张良还敢拉着他见沛公,沛公就这么老好人,张良就知道他不会把项伯怎么样?
然后喝了顿大酒,项伯回去见项羽,本来明天就打仗,这回好,直接改成喝大酒,你说这事让我一个成年人怎么相信?
然后去鸿门喝大酒,就范增那一门心思要沛公命的架势,自己又是亚父、又是谋士,到了自己地盘就想不出什么办法弄死他?
还至于来个项庄舞剑这种馊主意?
这是侮辱亚父智商吗?
最后自己气成那样,还是让沛公走了,走了就走了,一点后果都没有。
当然了,我只有问题,也没有答案,毕竟尘封了这么久,什么蛛丝马迹也都被时间抹平了。
不过为了满足好奇心,我不妨不负责任的猜一下,各位听个热闹就得了,别当真。
猜之前,我们要预设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太史公是不会说假话的,这是史家操守,毋庸置疑。
所以,接下来我们在太史公说的所有话都是事实的基础上,变换一下角度,看看这个故事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首先,先入咸阳者王之,这是义帝当着众人面说的,肯定没错。
其次,刘邦买进了函谷关,子婴投降,这事也没问题。所以,按理说刘邦就应该是关中王了,对不对?
然后看看项羽,出兵的时候,宋义是一把手,项羽是二把手,当时项羽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所以威望并不高。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那就是范增是三把手。
如果范增是项羽的死忠,为什么会把他安排成三把手?
义帝是嫌自己扶植的宋义还不够危险,要给他安排两个死对头?
肯定不是,现在咱们就要看看范增了。
这位是项梁主政时加入的,“尊楚”就是他来了之后提出的政治主张。
换句话说,义帝就是因为范增才被推上帝位的。
以当时义军那么散乱的结构,而范增又是军中几乎唯一的脑子,他主张立了义帝,你说义帝能跟他没联系?
这时候如果义帝想建立自己的势力,唯一的可能就是依靠范增吧。
再加上出征时的人士安排,范增作为三把手很可能就是跟宋义一块制衡项羽的。
那为什么项羽尊范增为亚父,看似好的跟一家人似的?
我猜这就是因为项梁和范增是政治盟友,范增想要继承项梁的政治遗产,但是项羽却另有打算。
而项羽当时威望实在不够,所以只能委屈求全,暂时跟这位亚父联盟,毕竟当时宋义还骑在他头上,更别说联军里面其他的诸侯了。
后来项羽杀宋义,然后破釜沉舟,毕其功于一役,威望顿时如日中天。
以他后来的表现看,这位霸王还真就是得志便猖狂。
此时的项羽应该已经显露出霸王的趋势,不再把义帝当回事了,于是范增和项羽的裂痕扩大了。
范增为什么要杀刘邦?
太史公说是因为看出来刘邦有帝王相,这就完全是政治正确了。
当时韩信还在项羽那,张良还在韩王那,萧何更是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
刘邦缺了这三位,你让他定江山?
所以,范增这话就是随便找了个借口而已。
他为什么一定要撺掇项羽杀刘邦?
唯一的可能就是为了义帝。
怎么是为了义帝呢?
刘邦当时论实力其实可有可无,但是他拿下了咸阳,按理说是应该王关中的呀。
如果项羽把刘邦杀了,那就是明目张胆的背信弃义,背叛义帝,那么在内部就会产生极大的政治压力。
加上外部诸侯的压力,范增是有可能夺了项羽军权的。
而且,就算项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项庄不就是范增一拨的吗?
完全可以在项家找个听话的立起来嘛。
但是,项羽也不傻,他知道自己现在几斤几两,所以范增这个反串黑还黑不了他。
其实鸿门宴是一次极高明的政治运作,项羽表面顺着亚父,给足了面子,让他想发作都找不到借口。
再派项伯与张良私下运作鸿门宴,然后既不用杀刘邦背上不义的骂名,又可以通过喝大酒敲山震虎,把刘邦收拾得服服帖帖。
让大家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霸主,可谓一举两得。
从之后的分封也足以看出项羽的政治手腕,他把刘邦封在汉中兼有巴蜀。
这就是说的好听,巴蜀在哪呢?
人家那是独立的地理单元,你让刘邦管,人家当地人听你的吗?
所以,刘邦最多也就是驻军在汉中。
就算在汉中他一样是外来户,强龙不压地头蛇,能混得开都怪了。
结果不就是手底下人跑得都不剩几个,差点以为萧何都跑了,还好是追韩信去了。
要说刘邦也确实有帝王的运气,萧何月下追韩信这种千古佳话,都让他碰上了。
有了韩信之后就不用说了吧?
反正之后一路秀,各种超神,秀了项羽一脸,最后乌江自刎了。
所以你说鸿门宴的功臣是谁?
其实这事高祖这边都是配角,主角是人家项羽和范增。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这个角度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中学课本里还有失败的婚姻(氓)失败的刺杀(荆轲)失败的战斗(项羽之死)失败的人生(人均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所以语文课本本质上是蜘蛛侠写的失败学(确信)
悟空:我说我杀人不眨眼,你tm问我眼睛干不干?
因为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本民族文化教育,让你不要数典忘祖。
为什么鸿门宴可以入选,因为这个事件是本民族文化大事件中的最要组成事件,是可以“成典”的。它衍生出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及鸿门宴本身,可以借喻的典故“不可沽名学霸王”等等,这是学中国文化必须经历的文化洗礼。
这就象欧美文化圈的跟你一扯就“他象大魔法师梅林一样充满智慧”和汉尼拔一样伟大的军事统帅。 这是文化之下的锚定点, 你跟欧美人说诸葛亮多厉害,多聪明,你说他和大魔法师梅林一样充满智慧,欧美人秒懂,这叫啥?这叫文化的锚定点。 同样,反过来你给中国人说 血色婚礼是什么样的事件,你说这就一鸿门宴,中国人也秒懂。鸿门宴已经成了文化中某类事件的典型标识化概念。语文课的目标就是让你要懂中国文化。
语文课本重要的是文学性,鸿门宴在文言文里故事强,可读性高,文言词汇易于掌握,里头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更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俗语,和他本身成不成功有啥关系
谢邀。
进入课本的文章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让你先有个大概印象,将来总有一天你会回过味来。
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成功俘获了民心,萧何更是放着大把的金银珠宝无动于衷,反而悄悄拿走了不起眼的各种公文和天下图籍,之后乖乖退出咸阳,恭迎霸主项羽入城。
这或许是萧何的最大贡献,刘邦由此掌握了当时鲜少人知的天下山川地貌,率先取得战略布局优势。
项羽的大智囊范增分析,刘邦这个人过去既贪财又好色,这次居然憋得住,可见“其志不小”,而且这个半大老头有“天子气”,还是早除后患为妙。
加之刘邦手下一个叫曹无伤的叛徒向项羽嚼舌头: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年轻气盛的项羽勃然大怒,摆下一桌考验酒,看看刘邦怎么喝。
刘邦并不知道大难临头,但他运气实在太好,项羽的叔叔项伯为报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星夜跑来传话,刘邦趁势与其约为儿女亲家,结成了统一战线。
项伯两线投资(刘邦坐天下后封侯善终),当然得向侄子卖力美言: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是个嘴硬耳朵软的主,一听叔叔言之有理,气消了一大半。
刘邦这种能屈能伸的老江湖,心态摆得很正,姿态放得很低。
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带着张良,马不停蹄赶来吃这顿不知算早饭还是午饭的历史性盛宴。
一见项羽,刘邦立即祭出了可能已连夜排练好几遍的三大绝招。
第一招,戴高帽,奉承项羽为将军,自称为臣。
第二招,装可怜:
我配合您一起攻打秦朝,您打黄河以北,我打黄河以南,没想到秦军这么不禁打,竟让我先入了关,但是我秋毫无犯,安顿百姓,查封府库,还不都是为了恭候您入主咸阳嘛!
第三招,猛甩锅:
我们双方引起误会,肯定不是出自您的本心,想必是有小人从中挑事!
年轻的项羽越听越感觉自己理亏,“误会”了盟友,怠慢了“长者”,心里很惭愧、嘴上很诚实:
这都是你手下的曹无伤说的!
刘邦赶紧就坡下驴:
别让这小人伤了咱哥俩感情,来,喝酒!
急得范增三次给项羽使眼色,统统被无视。
范增一看项羽已经被刘邦忽悠住,便叫来项庄舞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
项伯猜到亲家有危险,也拎把剑上去“助兴”,缠住了项庄。
刘邦深知形势危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频频给项羽敬了几壶大酒,借机请假尿遁,在樊哙等保护下一路小跑逃回霸上。
张良估摸着刘邦已安全撤回,便淡定出了厕所,回禀项羽:
大王啊,实在不好意思,沛公岁数大了不胜酒力,我已经派人把他送回去了。
他酒醉之际还特意交待向您奉上白璧、玉斗各一双,请您和亚父笑纳!
项羽开开心心地接受了玉璧,亚父范增却气得直接把玉斗摔到地上,拔出宝剑砍了个稀巴烂,还留下了句惊天预言: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这次旷世饭局就这么有惊无险地落幕了,除了曹无伤被刘邦诛杀,看似双方并没啥损失,但饭局之后的时局却很快出现了神转折。
后世很多人批评项羽“自矜功伐”“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放任劲敌刘邦日益做大。
这种批评很可能是一种苛求古人的“事后诸葛亮”。
实际上,项羽当时的实力,并不足以妥善应对诛杀刘邦后可能引发的链式反应。
他虽然名义上统领着40万联军,但麾下直属的“自己人”大概也就六七万,而刘邦招降秦军后驻扎在霸上的部队少说有十万,其他各路割据势力大约共有20多万兵力。
当然,不是说项羽人少就怕了刘邦,相反,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六七万霸王劲旅大概率也能轻松干翻废掉刘邦后群龙无首的霸上军团。
但是杀人容易,摆平杀了人后的“国际影响”实在很难,难到当时的项羽根本搞不定。
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进程中,作为楚国遗民的项羽思想认识上开了历史倒车。
他把秦朝短命的原因归结到实行“郡县制”上,全面恢复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模式,在全天下切割出比战国七雄更加碎片化的19个诸侯国。
他以为把自己封为霸王,占据着江苏、安徽及河南西部一带最为富庶的领土,就可以像春秋五霸一样主导国际秩序。
这样的制度设计意味着他只是其他18个王的“盟主”,而不是皇帝,并没有绝对不可抗拒的权威。
如果擅杀刘邦这样“德高望重”且最先攻入关中的藩王,其他17个造反头子会怎么看?霸王的霸业还如何继续?
应该说楚汉之争的天平转折点并不在鸿门宴,而在随后的蛋糕切分时。
或许是因为萧何偷偷拿走了天下舆图,项羽无法从战略全局层面准确掌握中国地势特点和军事制胜要害。
当然,出于对秦朝的刻骨仇恨,他更没有深刻分析秦国之所以统一六国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地利因素。
他或许并不知道只要掌握了关中这个“四塞之地”,就对东方大平原具备了俯冲优势,只要关紧四门,基本就已立于不败之地。
他可能更不知道,当张仪拿下四川获得稳定的战略保障基地后,秦国凭借“关中+四川”的区位优势,已然基本锁定了天下之主的胜局。
当然,项羽也有可能懵懂地意识到一些门道,但一方面他太讨厌秦国了,一想到呆在关中称王就浑身不自在,而且他可不愿“锦衣夜行”,认为只有在江东父老面前当个体面的“西楚霸王”才过瘾。
另一方面,他也做了“万全防备”,把威胁性最大的汉王刘邦封到了当时最为闭塞的汉中和巴蜀,还把关中一拆为三,幻想让三个秦国降将挡住刘邦北进之势,彻底将其锁在化外之地。
然而,现实永远比理想骨感。
依托萧何的内政之才,刘邦仅用几个月就全面实现了对汉中和巴蜀的有效治理,彻底消除了大本营的后顾之忧,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北发动闪电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仅一个月就覆灭关中三王,取得了与秦始皇发动统一战车前大体相同的战略优势,甚至相对更加乐观。
秦始皇时代的东方六国虽是一盘散沙,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基还是不弱的。
而刘邦面对的东方15国更散、更弱、更加没有团结抗汉的意识。
最强大的西楚霸王更是占据着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只有被动防御的份,很难主动出击,不管取得多少次战术胜利,只要一败,就会一败涂地。
刘邦的政治手腕也比秦始皇更加灵活,他采用连横之策,与南方的彭越和英布结成统一战线,他们在敌后战场发起有效牵制,让项羽十分头疼。
刘邦又派出大将韩信东渡黄河开辟北方战线,大迂回攻灭魏王豹、背水一战覆亡赵国、连唬带吓招降燕国、边谈边打击溃齐国并歼灭20万西楚援军,彻底统一了北方,与项羽在鸿沟形成战略对峙态势。
可惜后方粮道频被袭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项羽已无力对抗后勤保障源源不断、占据制高地利优势的刘邦,不可避免地陷入垓下之围,徒留一个英雄末路的背影和几声令人扼腕的叹息。
此外,我还斗胆有个猜测。
刘邦在鸿门宴前后的表现似乎过于完美了一些,完全不像临场发挥的水平,似乎早已掌握了情报优势。
而在这场饭局上,除了刘邦项羽这俩主角、张良范增这俩智囊、樊哙项庄这俩剑客以及两头下注的项伯,其实还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物。
他就是以项羽的都尉之职赴宴的陈平。
樊哙挡住“意在沛公”的项庄舞剑后,刘邦借着尿遁逃之夭夭。
项羽左等右等不见刘邦再回酒席,派出来催他回去继续喝的人,就是陈平。
然而奇怪的是,以陈平的智商,不可能看不出范增的安排和项庄的意图,不可能看不到刘邦和他手下的张良等人精对老板的潜在威胁,但他全程保持缄默,一言未发,除了跑去厕所象征性催了催刘邦,没有第二个镜头。
更奇怪的是,陈平奉命匆匆追出来时,忧心忡忡的刘邦忐忑地问:
我不辞而别真的好吗?
快言快语的樊哙回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不赶紧跑还辞什么辞!
张良更是作出了“你先走,我去送送礼拖延点时间”这样的战术安排。
他们似乎都没有刻意回避陈平,俨然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或许陈平早已身在“楚”营心在汉,甚至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了。
后来,陈平给项羽出的“大招”、立的“大功”也大多夹带不少“私货”。
比如,他建议给楚怀王熊心上了个“义帝”的尊号,派范增送回郴州养老。
表面上看是为满足项羽再进一步的虚荣心,但同时也支开了一直处心积虑干掉刘邦的范增这个老狐狸,极大减轻了刘邦被困咸阳的生存压力。
不知道截杀“义帝”这个阴毒的损招是不是陈平出的,但脑路不拐弯的项羽偏偏这么干了,从此背上“弑君”的沉重骂名,完全丧失道义正确,生生把各路诸侯推到了刘邦构建的“灭项统一战线”中。
项羽分封完十八路诸侯后,并没有立刻安排他们走马上任,而是整天拉着这些过去的难兄难弟在咸阳吃大餐喝大酒,差点搞出了西楚版的“杯酒释兵权”。
刘邦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但其实一直如坐针毡,迫切希望逃离项羽的视线,早日回到汉中的封地去养精蓄锐、伺机反制。
恰在此时,陈平向项羽报告了一个重要情况:
义军这么些人整日大吃大喝,家底就快见底了!
长得很豁达但内心特抠门的项霸王一听这还了得,赶紧打发这帮酒蒙子立即动身,路远的10天务必到任,封得近的只给5天时间!
然而,项羽虽然没少喝,却仍然保留着一丝清醒,亚父范增临行前的嘱咐他还没忘:
刘邦这个老小子,决不能放虎归山。
刘邦一见这形势,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即写了一张请假条:
我想回沛县老家看看我爹和老婆孩子,批不批?
陈平不失时机地再次给项羽出主意:
刘邦在沛县威望太高,决不能让他回去称王,咱得赶紧把刘邦家眷“请”来当人质,再派他去人生地不熟的汉中就封,既显得霸王您说话算话,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又可以让刘邦投鼠忌器,您看是不是两全其美?
项羽听了半天,越琢磨越烧脑,稀里糊涂就批准了。
刘邦从此龙归大海,即将掀起席卷天下的倒楚巨浪。
鸿门宴最大的收益者是项羽,这是项羽一生最大的成功之一,只有以下犯上杀宋义后夺军并巨鹿击败章邯可以比拟,也是靠鸿门宴的巨大收益,项羽才奠定了西楚霸王,独占九郡的基础,达到他一生的高光。鸿门宴最大失败者是楚怀王,其次是赵王齐王,再次是刘邦。
鸿门宴前,名义最高领导,实际也得到几乎所有诸侯认可的楚怀王为最高,刘邦项羽都是楚怀王手下将领,其它诸侯王也往往是楚怀王立或派人救下来的。
最强实力派是刘邦,军队超过十万,而且打败王离,得关中父老之心,因灭秦之功,名正言顺为秦王,得秦地,拥有霸业。
其次实力派是楚怀王和齐王田荣,楚怀王在楚地有大量兵马,其他路也都有一定影响。田荣的齐地实力强大,后来项羽分封三齐王也干不过田荣,项羽自己打也艰难,后来韩信灭秦也是靠郦食其已经劝降后突袭也没有灭齐,部分齐人带地投靠项羽,给项羽多续了一年命。
再次是项羽之外的十八路诸侯,但都是楚怀王或者其他王的部将,不齐心,各怀鬼胎。单独一路弱,但合起来其实是兵马最多的。
然后才是项羽的几万人马。项羽打不过刘邦,刘邦打不过含项羽的十九路诸侯。
鸿门宴中,项羽靠十八路诸侯嫉妒刘邦功劳和地盘,自己的个人武勇,统合起来一起威逼刘邦,兵不血刃让刘邦低头,让刘邦放弃了怀王之约,让楚怀王失去了最强的支持力量。
鸿门宴后,项羽靠慑服刘邦的威望,分封诸王,带领诸侯们背叛楚怀王等王,独自占领了最适合他统治,地盘最大的九郡。
刘邦只有了汉中和巴蜀。各路造反诸侯也都没有拿到关中,关中项羽在刘邦主动退出后被他劫掠用财物女人收买诸侯,削弱关中并三分秦地,准备等自己回去灭了楚怀王,灭了齐地后再回来打。其他人被换人被迁移走,被分割领土等。
各路诸侯和刘邦都发现被项羽两头利用获利最大,就和后来袁世凯用国民党压清廷,用清廷新军压革命党,和平拿下总统大位一样。
所以很快就烽烟四起了。
鸿门宴后,刘邦表现实在超出了事先所有人估计,才让局面大坏,但鸿门宴的时候,没人预料得到这点。


知道为什么鸿门宴这么有名吗?
因为它是一场背德之宴
黄四郎都知道,杀人要等别人回到自己的地盘,不能够叫外人以为“吃了我的饭,死在我家里,死在半路上”
这么搞,等于透支自己在全天下的信用,以后你再说什么,天下都不会有人信,甚至你请郭旅长来剿匪,郭旅长都能够名正言顺怀疑你是想设局杀他,然后不来
项羽作为天下反秦大军的主力,作为诸侯盟主,他是万万不能够做在自己的宴会上杀人这种事的
不然以后你再请人吃饭,谁还敢来?
这就好比中国官方今天请拜登和他的幕僚班子吃饭,然后在饭桌上把人全突突了,你觉得中国会从此占优?
不会,中国只会彻底沦为天下公敌
鸿门宴确实失败了,但失败不在于项羽没有杀刘邦,而在于后人没有深究这场宴会所处的大环境和项羽当时的立场与身份
说项羽蠢的人,才是真的蠢
各方势力领袖里真正谈得上输麻了的只有怀王一人。
项羽名义上的“40万”是诸侯角联军的总和而不是项羽本部的数目,刘邦的“10万”却是实打实的刘邦本部。如果刘邦软硬不吃坚持称王,那么说明怀王之约仍然有效,此将大大强化怀王的地位,项羽那就坐实了乱臣贼子身份呢,此时项羽在舆论上将陷入巨大被动。40万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进攻据有险塞的10万刘邦军时候,你确定其他诸侯不是会在项羽攻刘时候背刺?最后刘项两大军阀都将损失巨大。而如果刘邦选择退让,则让怀王颜面扫地,至此丧失上牌桌的机会,而项羽则得到了空前威望,鸿门宴之后紧接着就是项羽的大分封,把各大诸侯拆得碎碎的,光齐国就拆成了3份。
这是中学语文教材,课本是教你怎样阅读文言文
这不是操作指南,没有要教你怎样在家请客然后把客人弄死!
鸿门宴哪里失败了?
鸿门宴的背景不仅仅是怀王之约,还在于刘邦私自封锁函谷关。
按照怀王之约,刘邦应当王关中,但这是在分封之后才兑现的,在此之前刘邦的身份依旧是楚国西路军统帅,而非法理上的关中王,他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反对楚国上将军项羽与其他诸侯进入关中,当然他要是有足够的兵力搞强行对抗也行。
但刘邦此时面对诸侯联军毫无胜算,这才是他在鸿门宴服软的主要原因,他犯了大错需要弥补,为了避免最惨烈的结局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鸿门宴就是双方达成协议的过程。
而项羽呢?他想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坐实他项羽作为诸侯霸王的事实,此时项羽坐拥巨鹿大胜之功,而攻陷咸阳的刘邦向他服软后,在灭秦功绩上再无任何诸侯能与项羽抗争,他顺利拿到了分封天下的大权,要知道其实理论上,这个权利不属于他,因为项羽和刘邦都是楚将,那分封该有他俩的顶头上司楚怀王熊心来进行,可既然刘邦服了软,剩下的人也没争,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项羽怎么分封的?他把楚地封给了自己,这等同于明说楚怀王熊心和他楚霸王项羽只能活一个了;他把齐地一分为三,把关中留给三秦,削弱了诸侯中对他威胁最大的田荣和刘邦,项羽在这里玩的很高明,他给田荣和刘邦各找了对手让他俩去忙,他可以安心去对付楚怀王,等他搞定了楚怀王再腾出手来对付田荣和刘邦,标准的各个击破战术。
而这些操作所有的前提都是刘邦得先服软,也就是鸿门宴达成的结果,鸿门宴对项羽来说当然是大成功。
很多人的认识误区是,把项羽视作秦始皇:既是法理上的天下共主,也是事实上天下兵马土地钱粮的控制人,可以言出法随,地盘可随意分配,人可随意杀戮!在鸿门宴这个节点上,项羽只要把刘邦这个不稳定因子一杀,就可高枕无忧地做太平皇帝。
却不知,鸿门时项羽地位最低,没有一点自己的地盘,他的诉求是要几头借势,先给自己封个大官,抬高地位,再回头抢地盘,开启争霸之路。
为帮助大家理解,以中外近代史作一大致比喻(仅是类比,大家不要纠结史实细节):
中国史比喻:鸿门宴如清末局势,项羽类如袁世凯,正是他政治上的高光时刻,他的操作套路是用清朝的整体实力去逼迫革命党,再用革命党的势力去逼迫清廷,最终实现天下他当老大的目的。
世界史的比喻:德国法西斯(秦国)发动世界大战,基本都统一全球了,这时,美国(类如楚国)带头,联合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类如赵魏齐韩等)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反抗并攻打德国(秦国),美王罗斯福(类如楚王熊心)派了两支队伍攻打德国,一支是艾森豪威尔(类如刘邦)带队,一支主将马歇尔(类如宋义),副将麦克阿瑟(类如项羽),并约定先入柏林者为德王。艾森一路连灭日本意大利,一年时间打到柏林,戈林杀死希特勒后投降艾森。另一边,马歇尔和麦克率军走莫斯科,解救被德军四大元帅率装甲集团围困的苏王斯大林和前来助战的英王邱吉尔法王戴高乐中王常凯申等,马歇尔观望不战,被麦克斩杀夺了权,罗斯福迫于军情封了麦克为五星上将。麦克的参战打破莫斯科保卫战局势,德军元帅保罗斯兵败身死,隆美尔,莫德尔,曼因坦斯三帅投降。
麦克(项羽)率苏王斯大林英王邱吉尔法王戴高乐中王常凯申等赶到柏林,与艾森(刘邦)商议战后事宜。这时你问麦克为何不当全球皇帝是不是很搞笑,因为这时麦克虽为北路联军临时总指挥,但其实地位最低。苏王英王法王中王都是既有国王名分又有国家地盘,艾森按约当为王且控制了德国相当地盘,只有麦克(项羽)既无名分又无地盘。
但麦克(项羽)除了打仗厉害,政治上竞然也很厉害,搞了一个宴会谈判,用苏英法中王去压艾森(刘邦),又用艾森(刘邦)去压苏英法中王,商议成立联合国,然后把罗斯福抬为联合国秘书长,他自己当美王,并把德军投降的三元帅及各国重要将领如巴顿,朱可夫,何应钦等都封为王。
艾森和德国三王共分德意土地,苏英法中及其部将王回他们原来的地盘去内斗,麦克的地盘在哪里?他要和巴顿回去抢夺罗斯福的地盘。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10 10:53:31  更:2024-04-10 11:11:41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