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我儿子说《铁棒磨成针》是毒鸡汤,认为老奶奶应该把铁棒卖了去买针,该怎么教育?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我儿子说《铁棒磨成针》是毒鸡汤,认为老奶奶应该把铁棒卖了去买针,该怎么教育?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儿子说《铁棒磨成针》是毒鸡汤,认为老奶奶应该把铁棒卖了去买针,该怎么教育?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教育
儿童教育
语文
小学教育
励志故事
我儿子说《铁棒磨成针》是毒鸡汤,认为老奶奶应该把铁棒卖了去买针,该怎么教育?
李白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奶奶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看了之后大受震撼,从此就开始认真学习,因为:
他知道如果没有知识,就会像这位老奶奶一样蠢。
你儿子挺棒的,要称赞他。
就好像有个小朋友看了白马王子亲了躺在棺材里的白雪公主的情节后,问了一句话。
《正常人会去亲一个死人吗?》
还好吧!
我儿子说:“拿铁棒对着李白的天灵盖或者后脑勺来一棒子,然后抢他的钱去买针!”
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他?
跟你儿子说,把铁棒卖了才能买几根针?磨铁棒的时候开个直播打赏,多少针都能赚出来。
老奶奶 应该用 拉丝模 把铁棒拉细成 很长的铁丝,截断成等长,砂轮打磨尖,空气锻压扁上端,用冲头 冲出针鼻,喷砂去毛刺,镀铬防锈,覆塑纸包装,印上‘李白奶奶’的 商标,自己用根本用不完,还能赚很多钱。
你儿子真是个天才。
别人都觉得打工打一辈子,只要努力奋斗就能致富,而你儿子意识到了与其在这里苦哈哈的干着,倒不如自己把手头的资源卖了去经商,这是何等的天才,我当年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好的主意。
李白的这个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并不出自唐代,甚至在五代之前都没有一直到南宋,有个叫祝穆的文化人编的一本叫做《方舆胜览》的书籍里面才出现了这个典故。
作者可能是想劝人向学,所以找了李白这么一个名人,这种情况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比如康有为变法还把孔老二的名头抬出来,把孔老二一个好端端的复古派,硬生生改造成了变法派。
《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但是这样一来和李白的人设就有些不对了,李白是那种潇洒自如的人,如果真的是学不下去的话,恐怕就干脆不学了好了,他本人对于学问其实没有太多的兴趣。
另外,有人说过如果论勤奋就可以致富的话,那驴和牛马都可以当世界首富了。
资本家自然是巴不得我们苦哈哈的干一辈子,要知道从铁棒磨成铁针,中间恐怕没个一年半载还办不成,当然时间还可能更长。要是人人都去卖铁棒子,那他们的竞争还怎么割韭菜?
要知道我当年磨一把破伤风之刀,都磨了好几天。
而把铁棒换成铁针,这其中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而已,甚至还有可能更短。
这就说明了,只要选对了方法,办起事来,其实是半功倍。
你儿子说的对。不事生产的意淫文人编出来的故事就是这样毫无说服力,小朋友都不信。
其实针这种制品虽然个头很小,制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倘若以花费其间的劳动力,衡量决策必要性,倒真不如去花钱买针。
在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古人制针的程序。
匠人们需要先把铁片锤成细条。由铁条作出针坯。将针坯一端挫尖,另一端锤扁,再用硬锥钻出针鼻。初步成型后,还要过火、淬水,最后才成为能使用的针。
宋应星写道:
凡针,先锤铁为细条。用铁尺一根,锥成线眼,抽过条铁成线,逐寸剪断为针。先锉其末成颖,用小槌敲扁其本,钢锥穿鼻,复锉其外。然后入釜,慢火炒熬。炒后以土末入松木火矢、豆豉三物掩盖,下用火蒸。留针二三口插于其外,以试火候。其外针入手捻成粉碎,则其下针火候皆足。然后开封,入水健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其缺陷不止在于耽误功夫,做事没效率,更因为缺少设备问题可能压根做不成针。老奶奶顶多也就是磨成针坯,后面那些工序,依然是很难完成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记载了扣针的制作法,跟针的做法有颇多相似相通处。
据斯密说,彼时英国生产一枚扣针,需要18种操作。一个技术娴熟的工人,如果全凭自己动手,一天造不出二十枚。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问了,既然制针这么复杂,要耗费这么多劳动,那价格也一定很贵吧?
其实不然,因为资本家只需要雇佣十个工人,各个分工,每人负责部分工序,则一天就能造出四万八千枚扣针,即平均每人一天四千八百枚。
有这效率,还愁不能把针的价格打下来?
亚当斯密随后总结道:
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
这就是分工的妙用。
现在你的儿子,没读过国富论,没玩过P社游戏,凭生活经验就无师自通了这一点,难道不是应该高兴吗?
下一把刚好可以给他讲讲劳动的异化问题了……
小孩思路还是不够开阔,老奶奶应该拿着铁棒去针店直接抢针。
还别说,我还真磨过。有一次本科毕业设计做实验,导师觉得电极小铁棒过于粗了,想弄得细一点,就叫我拿课题组里的砂纸给磨一磨。我下午四点接的活,加班半小时磨到五点半,小铁棒磨的铮亮,拿卡尺一测,测量范围内没变化。赶紧报告给导师。导师第二天拿去叫车间师傅拿车床打磨,几分钟搞定。收费未知。我拿着导师递过来的新电极,看着自己手上昨天磨出的水泡,感慨道:都是课题组缺钱惹的祸。没有带资进组是我的不对。这就是“手磨电极”的故事。
当时小伙伴们做毕业设计,还有几个故事。我们室友,有一天导师叫他拿溴水做实验。他找到一个没人用的通风橱,打开,戴好手套,战战兢兢地开了溴水瓶,结果一阵白雾飘过来了。他定睛一看,原来通风橱坏了,光听着有声,不抽气。赶忙换个好使的通风橱,结果做了一会手疼,发现手套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个洞。他赶忙停反应,去物资中心领取一副新手套,再回来做实验。导师第二天把他骂了一通,说让给课题组浪费钱了。这就是“手套费钱”的故事。
一个导师在化学公司里干过,然后在某院士手下读过博,海外做过博后。他有一天身先士卒,带着学生做实验。结果晚上十一点半正要按时下班,订的一批试剂到货了。他立即对手下的学生们(包括我们同学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们)说:试剂到了时间宝贵,你们赶紧把实验开起来!说完跨上自行车,一道烟跑了。学生们拆封试剂、提纯、搭建反应器,忙到早上六点。然后一个多小时后又上班了。这就是“半夜开工”的故事。
但这个“铁棒磨针”的故事,本身是修仙的一个寓言,不知怎么安排到李白那边去了。可能是因为后世传说,李白乃太白金星下凡,历尽劫难回归天阙。修道的修士讲究“水磨工夫”,本身就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譬喻。因为无论是练气还是练形,性命双修,不持之以恒则无法得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容易“走火入魔”,所以编排了很多故事来警醒刚入门的修士们。更加神奇的还有“火里种金莲”,“铁牛犁地”,“龙虎相交”,“姹女婴儿”等等。要看更细致的故事,有“杜子春三入长安”、“李道士独步云门”等古代小说可看。但这些故事节奏缓慢,现在的小年轻一般看不下去就是了。
我女儿听这个故事时候,问我:得几年才能磨成功?
我不太确定,含糊说道:大概几年吧。
女儿说:前几天刚学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太太也没几年可活了,她咋不想开点?浪费几年就为了一根针?她还不一定活得过那根针……
这个故事原本所代表的某种精神,的确很有意义……不管多难,努力总有回报。
但……
1、承载这种意义的故事,本身稀巴烂。
特么就是古代二流文人编了,忽悠没文化,没常识,不会思考的……特殊人群的。
为了一根破针,肆无忌惮,浪费生命,浪费光阴,甚至浪费资源……
是一种非常轻智商的行为。
它就不是一个逻辑正常的故事。
2、这个故事很讨上层喜欢,所以被广泛宣传。
这个故事现在已经变质成,教育小孩子无限的,为某个毫无意义的目标,奉献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最好还不要思考……
为什么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
为什么不能用更合理的办法?
为什么跟正常逻辑冲突?不是生命宝贵,时间宝贵,精力有限……吗?
为什么这么不重要的针,要浪费如此庞大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金钱?
就如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宣传,为了生产队的一头猪,牺牲一个年轻人……
为了某个老太太的一个铺盖卷,牺牲了一个消防队员……
为工厂奉献青春年华,喜提大下岗……
普通人:老奶奶的精神值得倾佩,坚持才会胜利。
商业奇才:老奶奶老糊涂了,把铁棒卖了,得买多少针啊?
环境保护者:老奶奶天天在溪边磨针,水里就多了很多铁屑,要是有人不小心喝到怎么办?
爱心人士:老奶奶怎么一个人在野外磨针,她的儿女呢?怎么不来帮帮她?
历史专家:这是文人乱编的,李白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道德君子:李白怎么这么没有爱心,老奶奶这么可怜,李白为什么不去帮她买一根针,历史上李白不是富商之子吗?
脱俗高人:老奶奶磨的不是针,而且人生啊。
推理大师:一个老妇人,野外,拿着一根铁棒,然后在磨针?
太蹊跷了吧?
这铁棒哪里来的,老妇人肯定不会造铁,也不会是买的,有钱直接买针了,干嘛磨?
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铁棒是老妇偷的。
老妇很可能就是在李白读书的地方偷的铁棒,偷了之后她就溜了,接着就在这溪边遇到了李白。
老妇一下认出了李白是书院的学生,她做贼心虚,怕李白认出这是他们书院里的铁棒,然后就使劲在溪边磨。
李白完全有可能是书院派出来找丢失的铁棒的,看见老妇之后,就上前问了。
“老人家,你为什么要磨铁棒?”
这是李白暗示老妇,这铁棒怕来路不正吧,不然你为什么磨。
老妇一边把铁棒磨尖,一边淡定说道:
“我这是要磨针呢!”
老妇把刚磨的有点尖的铁棒亮了出来,言外之意就是“小子,别多管闲事,别看我老了,我这手里可有铁器,这要是戳你身上就不好了。”
李白当时还是小孩,当然不能冒险。
原文是“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感的是什么意,就是这老妇的杀意啊。
李白知道了,这铁棒要不回来了,别人要拼命,自己就装糊涂,老实回书院了。
这么一来,一切都说通了。
她爸爸给我女儿讲小美人鱼的故事,后来小美人鱼没有用她姐姐们用长发换来的匕首杀了王子,而且自己变成了泡沫。
我女儿当时跳起来了,说王子就是个渣男,就该把他的心脏挖出来,然后自己重新回到海里。
她爸爸大惊,立马开始纠正她。
我们要从小美人鱼身上学习善良!
后来,他给她讲牛郎织女,我女儿问,牛郎这个人有问题,人家女孩子洗澡,你偷人家衣服,你不要脸。
然后,她爸爸大惊,又告诉她,这是中国的凄美爱情。
再后来,他爸爸给她讲灰姑娘。我女儿又说,灰姑娘的爸爸有问题,为何要找后妈,你看看自己的女儿过得。
他爸爸给她说,你要学灰姑娘的勤劳。
我女儿气急:你这个渣爸,讲得什么故事!没有一个对的!妈妈,你看看爸爸。
请问,这样的爸爸,我该怎么教育
有人说发抖音之类的必火,目前来看还是有点难度…
这哥们在抖音磨了三年了,这是一开始。


这是100天


这是一年


这是500天


这是两年


这是三年多之后的今天




这哥们粉丝也才两万多…
有一说一,跟你的孩子说,别磨了。
如果说流落荒岛,有一个比较细的铁棍,想做个鱼钩,为此努力几个月是值得的。
日常生活中,这种精神可贵,但不建议。
传统寓言故事里,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农夫与蛇这些很值得多讲讲,让孩子感悟里面的道理,至于铁杵磨成针,明白啥意思就好了。
我们家一致认为老婆婆是李白的先生假扮的
你儿子说的对。
这文章烂的要死。
能够被传承下来是因为“大人们”觉得宣传这个思想给百姓便于管理。
把百姓驯服成绵羊,只负责生产就行了,别的别多想。
老太太花了三年时间,终于把铁棒磨成了绣花针大小。
但她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 铁棒磨成的针没针眼啊,这针眼要怎么掏出来啊?
老太太琢磨了半天:按照我的这个铁棒磨针的工艺路线,我这针眼应该也只能用又尖又硬的东西硬掏出来。但磨铁棒都只能用青石,我能拿什么掏针眼啊?啊,对,还是青石!
于是老太太又找了一块大青石,抱着大青石开始磨,原来她要把大青石磨成一把小钻头。
老太太的邻居看见老太太折腾了好几年又是磨铁棒又是磨青石,家里到现在也没有缝衣服的针,就给她出主意说:青石怎么能磨成足以开针眼的钻头呢?青石是脆的,磨成那么尖会断的。
老太太说:那你有什么好法子?
邻居说:我听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滴水只要滴足够长的时间,石头都能打穿。水滴那么小,正好用来加工你的针眼。你只要不停的在你准备开针眼的地方滴水,针眼总会被水打出来的。
老太太听了这个法子,觉得很对自己的脾胃,于是就开始着手准备。可是要制造怎么样的装置,才能让一滴细小的水不间断的往下滴呢?老太太想来想去,只有用自己的眼泪才能做到。
于是老太太就不停的对着针流泪,让眼泪滴打在她要开针眼的地方。老伴看见不忍心,劝她说:靠你这点眼泪水,恐怕到死也不能把针眼滴开啊。
老太太说:不怕的。我死了就让咱家的儿媳妇继承我的遗志,儿媳妇死了再让孙媳妇继承他的遗志。孙又生子,子又生孙,他们都会娶媳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媳妇们一代接一代的哭,总有一天这针眼能被泪水滴开。
儿媳妇听到老太太的话畏惧不已,连夜跑出大山到衙门击鼓反映婆婆虐待自己。
堂官听了这个故事也十分震惊,赶紧从抽屉里找出一支笔,把这个奇闻记载在了自己上班摸鱼写的笔记小说里。
这是个低配版的《愚公移山》,但却把愚公移山最精华的东西给丢掉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让孩子坚定的认为铁杵磨成针就是最正确的方案么?
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
我们小的时候,接收到的讯息就那么多。
而大多数讯息的获得就是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
铁杵磨成针,就是说再难得事情只要肯下功夫就能成功。
当时我们深信不已。
不过是努力而已。
但是我们现在长大了,大家还单纯的觉得只要下功夫就能解决所有事情么?
铁杵磨成针也只是个激励别人的口号而已。


现在的小朋友完全不同了。
不说他们接受到的教育。
就说他们从网络接受到信息,绝对是成指数上升的。
虽然这些讯息不一定有什么用。
但是却绝对能起到走万里路的部分作用。
故事真的合理么?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却解决问题?
有了现代讯息的加持,他们对书本故事的认知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
可能对,可能不对。
不过,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即使想的不对,也是很棒的孩子。


所以,为什么需要去教育他呢?
应该去夸奖他才对。
当然,既然孩子有了卖掉换针的想法,不妨带孩子去一起寻找一些答案。
为什么要用铁棒摩针呢?
不仅效率低,产出和获得也不成正比。
通过查询资料,小朋友对故事、历史的认知会更加全面。
我想,这是比较好的教育方式。
这可能也是我处理的方式。
我是一定不会强制改变孩子对事情看法的。


小时候,我也会经把这个故事写到作文里。
但是现在,我却非常认同孩子的观点。
花那么久磨一根针,证明你完全不急着用。
那就可以去借。
或者,完全可以花功夫找一个细一点、短一点的铁制品,再去加工。
怼着铁棒一天又一天,除了宣传作用,真的不方便。
但是,还是不要跟小朋友说这些吧。
让他自己为自己的想法去找佐证。
不管结果如何。
这个过程就很棒了。
@知乎亲子
我是奶爸陪成长,知乎亲子上榜答主
喜欢陪孩子读绘本,喜欢带孩子探索世界,更喜分享育儿干货、好书好物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的话,麻烦点赞关注哦


奶爸陪成长
1 次咨询
5.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27936 次赞同
去咨询
你儿子这个回答算是很正统的。
我儿子的回答是,那么粗的铁棒磨成针,浪费时间,浪费材料。
应该选择把铁棒卖给做针的商人,然后买一根针。
我问他,那你觉得你领悟了什么。
他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这小子,值得培养。
针对评论去的回复,回答一下:
值得培养,是因为他懂得独立思考,不会因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尤其是这种寓言故事,时代不同,理解不同。
当然故事的本意没变,就是坚持,努力,持之以恒去做一件事情。
选择,需要的是智慧,能力,决断力。
努力,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决心。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故事也有《孟母三迁》
两者不能分开来看,选择但不努力,没用;努力,但选择的方向错了,也没用。
先有能力去做选择,再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努力。
以上是我当时给孩子的解释,2年多前的事,昨天经我妻子的提醒,我才记起来。
愚公移山,愚公值得尊敬吗?
值得!
值得效仿吗?
这就看个人的追求了。
中国人一边说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边又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一边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一边又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一边又说“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都是纠结和矛盾的吗?
愚公移山是傻吗?
精卫填海是傻吗?
刑天舞干戚,脑袋都被砍了,还舞什么鬼?
问题的根源是,思维是分层的,在每一层里,也是分面的。在每一层、每一个面上总结出来的道理,都是有具体适用情景和范围的。
很多分歧的产生,都是因为人们用这一层的思维否定那一层的思维,用这一面的思维否定那一面的思维。问题的持方站在自己的层、自己的面、自己的坐标系上,再加上自己想象中的设定情景,怎么捋都觉得自己对得很。
更可悲的是在有些人的眼中,思维既不分层也不分面,只是一片儿,甚至只是一条线。在这种人眼中,世界极度统一,非黑即白,非左即右,一个理论能不分情况,不分场合地适用。在这些人的意识里,早已提前实现了大一统理论。一句“无论如何,打人就是不对”,就能杠天杠地杠空气,杠遍天下无敌手。
事实是,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当然会得到见仁见智的答案。


当人们需要说明一个道理的时候,不可能同时兼顾n个道理。甚至有些情况下,是作者为了突出核心意图,而对内容直接进行了裁剪。
“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强调的是恒心,因此在故事中就少了灵活和变通、少了审时度势的智慧。直接忽视这些缺失,应该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硬说是故事有bug,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必要。


以上,是对各种矛盾现象的解释。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如何对待这一现象,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实际上,答案很简单,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我们可以把看问题的思维,分成“框框内的思维,和框框外的思维。”
框框内的思维,是指顺着作者意图、或者出题人的意图而进行的思维。当作者讲述一个寓言故事的时候,他到底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什么?当一个出题人针对这个寓言故事问问题的时候,他到底想听到什么样的答案?
或许有人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太功利了。其实不然。当人和人之间进行沟通时,第一要义当然是准确识别对方的意图,这样才能进行合适的应对。没有精准识别到对方的核心意图,反倒将对方没有打算明确表明的意图,揣摩引申出一大堆,或者不断指出对方表达的不够严密,这显然不是高效的沟通。
那么,文学作品,是不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语言呢?当然是了。
因此,“框框内的思维“,应该是根本。也就是说,作为读者,我们首先要能够从字里行间,提炼出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意图。
《铁杵磨针》,显然是讴歌恒心和坚持。
下面,我们来探讨“框框外的思维”。
孩子提出问题,“老奶奶应该把铁棒卖了去买针”,这是非常宝贵的。因为第一,这说明孩子真的动脑筋思考了;第二,孩子的思维已经跳出了框框外。
对此,一定不要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完完全全可以捋着这条线,让孩子充分放飞思路进行表达,甚至还可以开辟更多的角度和维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在话题末尾,家长一定还是要拉回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作者表达的核心意图”和“我解读出来的延展问题”是不同的,它们不存在对错高下之分,只是切入的角度和层面不同而已。但无论如何,我的解读应该首先大致包含作者的表达,不然的话,压根就是“没读懂”作者的表达。


继续下去,还要继续引导孩子,什么情况下,应当使用哪一层哪一面的思维方式。比如做阅读题。阅读题一定是围绕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来问问题的,做回答时,当然要用“作者表达的核心意图”去回答。而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则可以充分进行延展。
最可怕的一点是,思维固化在框框里出不来;第二可怕的一点是,思维在框框外狂飙,认为这样非常的“高人一等”,没有办法回到框框内的点子上。因此,孩子的解读值得称赞,但孩子将《铁杵磨针》定论成毒鸡汤,就必须拉回来。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提醒了我们家长,平日需要着重培养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提高柔韧性以及变通的智慧;帮助孩子让思维跳到更高的层次,在框框内外跳入跳出,辩证地、全面地、立体地看问题。
最后,关于学习理念、学习规划、学习路线,我的相关回答 ↓↓↓:
承认吧,普娃要想逆袭成为学霸,拼的就是爸妈!
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
小学需要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习惯?
一年级孩子应该怎么培养?
古诗文3~12岁保姆级攻略|经验、路径、方法、技巧、资源一站配齐
小学生现在还有必要学奥数吗?
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
孩子快升三年级了,对启蒙或培养孩子的英语兴趣有哪些建议?
孩子对编程感兴趣,我一个月 3000 元没能力支持孩子学习这个费钱的爱好,如果是你会给孩子买课吗?
@知乎亲子
我还真见到过这种事,是在中科院搞学生活动的时候,一个研究员给小学生(四年级)提问的回答:
小学生:铁棒卖了可以买好多针,为什么要相信这么蠢的故事?
研究员:你要有本事徒手把铁杵磨成一根标准的针,中科院都会特招你。你拿什么磨石来磨,能达到最高效的磨制效果?铁棒硬度和刚度很高的话你的力气根本就磨不动,但如果低了,你怎么保证最后磨到很细的时候它不会断裂,不会变形?你怎么保证磨制的精度,最后要磨成一根粗细均匀的长圆柱体?还有你怎么在没有高精度工具的条件下给细针开孔……一堆问题,随便你解决哪一个,都够你在中国随便挑大学了。
所有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
也是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到的东西不需要你去纠正,他未知的东西才是需要你去引导的。
在他对一个通行说法提出质疑的时候,就代表他的思维水平已经超越了这个通行说法的认识范畴了。故事里面的道德教育也好,知识教育也罢,他能意识到bug,正好说明了他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内涵。他只是不同意故事里的知识或观点,而不是他没有正确认识的能力,相反证明了他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提升,他现在要追求升级,追求进阶。
这个时候他搞“幺蛾子”,想要表达的并不是所谓对权威的反抗,不是所谓特例独行非主流,而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更高层次理解的追求。他想知道这个简单故事之上更多,更深刻的东西。比如他想知道为什么有人编这么蠢的故事,是拿来忽悠谁的?比如,当时时代条件下是不是有可能合理?
铁棒磨成针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材料学,工程学……多的是他想要探索的议题。这个时候如果以你的学识和智力提供不了他需要的答案,最好识相地自己闭嘴!而不是挖空心思去狡辩和反驳,那样做只能让他无比确定一件事——你比他要蠢的多。那么理所当然的,以后他又凭什么要听一个蠢货的意见或者建议呢?
……更……
研究员肯定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他只是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根据当时的情景,学生明显不是为了“找茬”而提问的,他并不想辩论,他只想知道得更多一点。
研究员给的应对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是成功的,所有学生都听得很有兴趣,并没有哪个化身杠精指责研究员为什么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当然,如果学生硬要继续杠“我讨论的是文化心理问题,是经济学,逻辑学问题,而不是科学技术问题”,我估计研究员大概会比较惊讶于这个同学的心智和学识远超同龄人了,他可能会喊隔壁心理所的同事帮忙来“对线”。毕竟能够认识到研究员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这就不大可能是一个四年级小朋友合理具备的了。好在这种“逻辑对线”的事在现实中几乎不怎么发生,仅仅是在网上泛滥。
研究员的回答我认为是很好的,很符合他的身份,也很符合他身份属性上附着的思维习惯,毕竟是在中科院,活动的目的本身也是引导学生关心科学技术问题的。如果是在社科院,那社科院的研究员也会给出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方面的回答,但我觉得即便社科院的人大概率也不会正面回答“是不是蠢,我们要不要相信”,他们不会仅聚焦在价值判断上面,毕竟这个层次还是低了点,肯定会提出一些超过问题范畴的学科知识的。毕竟说到底还是专业人士嘛,多少总能提出一点有意思的议题的,可以肯定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跟小学生抬杠真的是很无趣的。还有,活动本身有职业考察认知的成分,学生通过这个事例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研究员的人格和心理——常年搞研究的人看待任何一件事都会扯到科学技术上面去。如果学生事后认识到研究员的局限性也挺好,起码他知到自己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最后强调一下:这是我真实经历的案例,是一个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一件事,可以当做一个参考样本,但也仅是一个样本,不能是一个通解。而且我觉得这事儿没有通解,不同知识水平,文化环境的人答案肯定不一样啊。比如有宗教信仰的人说不定会说“那是上帝的旨意,你怎么能把上帝交给你的任务卖了呢?堕落!”。
……再更……
由于评论区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讨论,觉得这个话题还挺好,所以再更一下。
不少知乎er们提到了逻辑性问题,认真想了一下他们说得好像的确挺正确的。这个事件中研究员当然是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这我之前就强调了,不过同时我也强调了那是在中科院,所以他的注意力自动聚焦到科学技术手段问题上也属于正常。
从这个话题延伸开来,我觉得现实中,我国基础教育的确是挺重视逻辑的,并不像某个知乎问题讨伐的“为什么我们不教逻辑学”。我们主要是将逻辑学分散在数理化的基础课程中,别的不说,充分必要条件,映射函数这些概念总是要学的吧!我们的文科教育当中许多逻辑错误也并非逻辑错误,而是受限于zz原因导致的事实错误和价值判断不自由。说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应该更强调逻辑,我觉得在现条件下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中国人还是很有逻辑的,只要处于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当中,并不会出现脑子坏掉的问题。我们并不像欧美的LGBT搞得那么魔怔,虽然这方面的确受到了一些有组织地进攻,尤其是某些短视频平台。所以我觉得真要避免小朋友学坏了逻辑,最好的办法是少让他们上网看短视频,多看系列公开课。
另外就是,我高度怀疑在评论区讨论逻辑问题讨论得起劲的er们,可能真的没结婚或没要孩子。小孩儿对超过他们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问题有兴趣的时候,你真的不要妄想自己一下子给他讲的清楚。小孩子思维是很跳跃的,你回答了他马上又会问出可能完全不相干的另一个问题,直到你体会到什么是“当当当当当……only you,能伴我取西经……”。反正我从来不指望我赶得上我儿子思维跳跃的速度,所以他问我一些扯不清的问题的时候,我一般都给他讲笑话糊弄过去。因为我对自己和儿子的要求都不高,除了安全知识问题,其他的统统无所谓。
小孩儿的确容易被带跑偏,忘记自己原本的目标,就跟当时那个同学一样。当研究员讲起硬度这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可能多半就已经不记得自己原本的问题了。不过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我描述这件事可能就几十个字(毕竟是概括嘛,而且我也不记得原话了),实际研究员讲了大概10分钟。注意,问的学生才4年级,他们根本都还不知道什么是硬度和刚度这两个概念,对于生产针需要材料特性和工艺更一无所知,研究员要讲明白上面那一段,是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的。要说明为什么徒手磨针很困难,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行的,尤其是面对一堆小学生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去讨论逻辑学问题,文化心理学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小学生唉,哪有那个能力嘛!如果你强行给小朋友灌输明显超过他接受能力的东西,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他会变得毫无兴趣甚至无比厌烦。这条规律本人亲测有效!
所以这个问题下的许多评论根本没有注意到前提条件,并不是让成人如何看待“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而是如何对小孩子解释这个故事。所以过于深度的讨论我觉得真的没有意义,反而这个问题下高赞回答我觉得挺好的:“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会跟老奶奶一样愚蠢。”,至少这是一个小朋友能轻易理解的答案,也充分体现了答题人的态度(虽然我并不赞成这种态度)。
同样的,研究员的回答要传达给学生的态度也是明确的——“至少徒手磨针这件事真的不容易,是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可以探讨的,如果你真的认真思考怎么磨针的问题,这不但不愚蠢,反而是很好的一种挑战。”,这点我觉得当时的同学应该是很好地理解了,而且觉得挺有趣,所以我觉得研究员回答得很好。
就这个问题,有三个答案方向供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个?
A. 卖了铁棒,能买多少针?
B. 毒鸡汤是什么?这个鸡汤毒在哪里?
C. 这个思考很新鲜,那么讲故事的人是为什么作了这样不太合理的设计呢?


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性格特点,适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一向非常听话,对书中的知识缺乏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那么肯定+鼓励的选项C,应该更能帮助他们养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质疑精神。
而如果孩子自信心爆棚,面对什么都要肆意批判一通,那么“鼓励肯定式教育”显然不适用于这个场景。相信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而非简单批判的A和B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我小的时候,就是前者。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了卷子上的一个错误,鼓起勇气去找老师反映,老师在课堂上狠狠表扬了我。
那段时间,整个班级开始了“大家来找茬”,纷纷向老师反映课本上和试卷上的错漏。
对孩子来说,面对“权威”,肯定和鼓励,是最好的引导。


但现在的很多孩子,其实是属于后者。
我哥哥家的小姑娘,有很多不经过深入思考,只流于表面的“小聪明”。
倘若她来题目中的这句话,我一定会问她,为什么铁棒一定比绣花针贵?
你知道,在古代,绣花针要经过多么复杂的工序才生产出来吗?
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我一定会跟她一起研究研究。
质疑精神是她的闪光点,但流于表面的质疑,日子久了,只会变成浮躁和狂傲。
真正的质疑,是经过深入思考钻研的、就事论事的、不妄下结论的思考方式。


那我要是ABC都选呢?
不要指望一个场景就能把所有能教给孩子的道理全部灌输进去。
一句话换一成长,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说的多了,重点就模糊了。
那就变成——他来选,要记住ABC的哪个?
我当时在公开课上问老师为什么不把铁杵锯成小铁条,再磨还可以多磨几根?课后老师还特么扇我一巴掌
你儿子都知道是毒鸡汤,你还想教育他,你凭什么?你准备点礼物求你儿子教育教育你吧。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4-01 11:55:08  更:2024-04-01 11:59:2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