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为什么我国部分理科生会看不起文科生?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为什么我国部分理科生会看不起文科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为什么我国部分理科生会看不起文科生?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文理分科 理科生 文科生 文理歧视 为什么我国部分理科生会看不起文科生? 圆桌收录 2021高考 | 各科进阶指南 |
因为层次低,在自己的圈子里被鄙视。 没有顶级的文科生不敬畏理科(毕竟大家都学过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也没有顶级的理科生敢轻视文科 精英携手,菜鸡互啄。 |
一个笑话: 二战末期日本征学生兵。 军官:你是什么专业的? 甲:理论物理 军官:你不合格,帝国的未来需要你,但不是现在,下一个你是什么专业的? 乙:化工 军官:后勤部报道吧,希望你可以活下去,日后为帝国出力,下一个你什么专业? 丙:古典文学 军官:人才!帝国急需你这样的人才,神风特攻队报道!立刻!马上!就现在! |
因为历史可以欺骗你,政治可以欺骗你,文学可以欺骗你。 数学不会。 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
文科生:4G+128G 理科生:8G+32G 随机和只读上加点不同。。。 还有一点理科生的CPU要求更高一些,可能还要用到并行运算。CPU发热现象,理科生也更严重一些,以至于有些理科生CPU一发热就挠机箱盖,当然这也没什么卵用,只会让机箱盖越盘越亮。 |
最近有一个报道,标题是说一个政协委员让几个老人抱着白菜在寒风中摆拍。但事实是这位政协委员看到当地白菜滞销,自掏腰包买了两万斤,捐给养老院一万五千斤,自留五千斤,然后拍个照片,算是给自己宣传宣传…… 现在国内文科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写出这篇报道的记者的状况。 |
多种原因,但核心是一句话: 理工科和文科的客观差异,被映射到部分普通高中生和普通群众心中,发生了扭曲的结果。 注意:差异本身并不代表高下,但扭曲之后,就会导致歧视。 1、历史和现实大环境 从“痛失200年”到实业救国,再到高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完成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补课,并在信息革命中奋起直追”是我国特殊的历史洪流。人民温饱、国家安全、独立自主、维护领土,这些都依赖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而产业升级,对高端科研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则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大方向。尤其在中美贸易战之后,对钻研核心科技的热切支持,已经是从庙堂到民间的普遍心态。 无论是过去还是可预见的未来,理工科人才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并直接在人民心中留下了“理工人才做实事、干实绩,切实对社会有益”的印象。 而一谈到文科,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只知舞文弄墨的腐儒”、“玩弄口舌、花花肠子的骗子”、“不干实事、不创造蛋糕”——这是偏见,但却有历史心理的原因。 同时,历史的洪流也导致了对两类人才的需求量不同,并直接反映在大学和招生上。 2、个人待遇偏差 理工科,具体说是工科,以及与之对应的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我国过去70年的“中层制造机”。无论是前30年的“上大学/中专-学技术-国企工人/工程师”路线,还是改开40年来的实体经济创业、民营工厂遍地开花、信息革命中程序员等群体的崛起,是工科-实体经济制造了中国最庞大的中等阶层。 而文科人在过去则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并在个人经济状况上普遍(相对)清贫。强者可为国家智囊、可为学术大家,但在普通人看来距离太远;而人民更多看到的,则是普通文科人,既无可变现的一技之长,又无学术能力和话语权。 这一状态,在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文旅传媒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渐渐淡化,但心理惯性依然很强。 3、价值评估偏差 社会对人才的期许当然是价值创造。但是不同于理工科-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许多文科人创造的价值往往难以直接定量衡量和评估。 你钻研多年厘清某个断代史,普通大众问你“这值几个钱?” 你的工作事实上优化了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支持了组织的运转,但是不直接创造价值,于是就会被不明就里的外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臃肿存在”。 尽管第二点提到了三产发展带来的改变,但也同样导致了文科的分化,我将其大致分为: “独立的经济相关学科”——在一段时期里,经济相关学科也一度被人们当做“文科”,但现在,它们早已和人们心目中的“文科”分离独立。 “技术型文科”——如法律、翻译等,因其实用性首先摆脱了传统的“无价值”偏见。 “营销型文科”——如中文、新闻等,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和营销重要性的提升,也日渐摆脱“无价值”偏见。 “纯文科”——如哲学、历史等,依然处于难以定量评估价值的状态。 这些原本正常的差异,映射到部分普罗大众,乃至部分心智不成熟的高中生们心中时,有时就产生了扭曲,形成了理工科“于国有益,于己有利,彰显价值”,而文科“于国浪费公帑,于己清贫一生,没有实在能力”的浅薄印象。 至于“只有学的差的才去学文”,“学文的就只会背书啦”,“随便和文科生说个物理啊化学啊他们懂么”——这是刻板印象之下自我实现的预言。 |
《震惊!某地桥梁建设偷工减料,竟将内部做成空心》 |
|
要不是老子学过《材料力学》,还真就被你们这帮文科生带了节奏。 |
看不起别人的人是人家素质不好,请不要扯理科生文科生的! |
我们数学考试,为了答卷子书写方便,数学老师允许我们随便拿本书垫在下面,包括数学书。 |
有一次胡仁源来访,谈起来也说:“你弄文学做什么呢,文学有什么用处?” 他(鲁迅)只冷冷回答了一句:“学文科的人懂得学理工科也有用处,这便是好处。” 他知道,对于志趣不同的人,是完全用不着解释的。 -- 《鲁迅全集》 我觉得吧,不用多解释什么,以前看过的,真的挺有感触,鲁迅先生说话当真是一语中的啊 |
很多歧视文科的理科生(例如 @黄裳 ) 的错误在于,把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下,文科教育相比于理科教育的缺陷,混淆成了文科相比于理科的学科缺陷。 本回答分为四部分: 1、黄裳的回答的错误在哪里 2、中国式文理分科如何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理科生在看待文科上犯了和黄裳一样的错误 3、文科的“用处”在哪里 4、文科真正的“缺陷”在哪里 一、黄裳的回答的错误在哪里 开头已经说过,黄裳的行文逻辑的基本错误在于,没有分清“中国教育体系下的文科教育”和"文科"本身,根源在于完全缺乏对“文科”所包含的诸科目的学科性质的基本认知,表现出的形式就是其抨击的目标含糊不清,比如: 刘电工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电工活活的熬成了科幻小说家。 有一个著名的文科生,我们大家所有人都认识,他叫做孔乙己 这几句批判的对象明显是“文学”、“艺术”这类的以感性创作为主的纯人文科目 但是, 在中国,相当大部分的国家领导是工程师出身,中国号称工程师治国。 美国人学法律的人可以高收入 这几句批判的对象明显是“政治学”、“法学”这类的以理性思辨为主的社会科学 不论是思想体系还是方法,纯人文科目和社会科学的差距比理科和工科的差距大得多。然而拜中国不合理的苏联式文理分科教育所致,相当一部分黄裳这样的理科生无法分清这有本质区别的二者。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分不清理科和工科的区别 认清了这个前提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批判,基本只在对象是“标准的中国教育式文科生”时成立 首先,我们看 在中国,质量较好的高中生,大部分都选择了理科 如果衡量“质量”的依据是文理分科前的成绩,那么这句话基本是属实的。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文科生是因为成绩不好,认为文科好学才选择的学文科。相比之下成绩好选择读文科的学生一般是真的对文科有兴趣或学术抱负,占比相对而言确实不如选择理科的高 但是后面的问题就比较大了 现代理工科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内部有严密的逻辑链条,组织成完整的逻辑闭环。在文化领域,没有一种统治性的学术思想,也没有完整的逻辑链条 如果说理科是爬山,一步一步向上走,那么文科的学习有点像种地,一块一块的,这块地种麦子,那块地种大豆,还有一块种苜蓿 姑且不谈这段话混淆了“文化”和“文科”,这层意思前文已经表达地很清楚了。这段话完全表现出了对社会科学(中国式文理分科下也属于文科的子集)学科性质的缺乏基本认知 从对“爬山”和“种田”的类比来看,这段话想着重强调的应该是理工科纵向的传承逻辑,例如从三角函数到傅里叶变换,从伽利略变换到洛伦兹变换。那么,这段话的问题就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1、文科真的不“爬山”吗? 2、理科真的不“种田”吗? 包括被黄裳树为靶子的政治学和法学在内,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为方法,以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相为目的。这一点和自然科学本质上是相通的。也正是因为这本质上的相通,才有了从《几何原本》到《独立宣言》的一脉相承。 马同学:怎样从《几何原本》到《独立宣言》?246 赞同 · 42 评论文章 |
|
理解了社会科学的这一层性质后,我们再来看: 首先,文科真的不“爬山”吗? 答案是否定的。社会科学中的“爬山”比比皆是。在政治学中,你不知道古典民主和君主制度的内在运行逻辑及其诞生根源,你就不能理解17世纪霍布斯的《利维坦》和洛克的《政府论》的本质分歧是什么,也就难以顺着政治学的发展逻辑提出具有历史开创意义的理论,最多只停留在顺着价值观喊口号上。同样的,就像理解计算机语言必须从二进制开始理解一样,理解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内核逻辑都要从罗马十二铜表法开始学起,否则,你只是一个懂代码或法条的程序员或律师,而不是一个计算机科学家或法学家。 这并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这是深入挖掘这门学科的逻辑发展史,理解它们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的必由之路,而这又是在这个学科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必要条件。优秀的政治学家和法学家,有能力通过逻辑思辨能力设计出优良的制度和法律为人类谋福祉。这和工程师发明新技术为人类谋福祉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理科真的不“种田”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黄裳做出“种田”的比方,是想表明文科不同学科之间的孤立性,进而证明文科学者只需精通本领域内的知识即可,而这恰恰是社会科学领域最为忌讳的。 以社会学举例。20世纪以来著名的社会学家基本都有除社会学外多个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我的祖师爷,爱丁堡学派关键人物大卫·布鲁尔(David Bloor) ,同时还拥有哲学和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
|
大卫·布鲁尔,被认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先驱人物 实际上,这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性质所决定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只靠一种学科来描述的。一个合格的社会学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学、心理学乃至经济学的知识功底。反过来也一样,优秀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必须具备互相学科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一定背景知识。 和社会科学完全类似,理工科不仅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开枝散叶,不同的“田”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紧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已经完全模糊了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学科的界限,以至于近年来对诺贝尔奖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诸多有识之士都呼吁诺贝尔奖不应再像百年前一样细分各基础科学,而把更多资源放在交叉学科上。 所以,在“种田”这一层面上,文科和理科有本质区别吗? 正是因为对文科学科性质的这样错误判断,导致黄裳的回答里硬伤还非常多,比如: 在中国,相当大部分的国家领导是工程师出身,中国号称工程师治国。 黄裳想通过这个例子表达的是纯工科生坐在政治家的位置上一样能表现出色,但实际上这个例子恰恰证明了政治家的位置由纯工科生来坐会带来哪些不足。但这个问题不方便在这里详细展开,就不细说了 你是学理科的,大学毕业,你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出路。这个时候你用点功夫,你可以转行去搞文科。你是学文科的,大学毕业你想做理科的工作? 举个文科转理科的成功例子: |
|
亨利·西格里斯,法国医学家 法国医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早年学习语言和哲学,后转行学习医学。早年著作包括《医学入门》和《人与医学》,后专注于医学史的研究,最终完成成名作《医学史》,用历史学和哲学的方法解说现代医学的知识结构。 那么他为什么成功做到了“文科转理科”? 我们来看两个理科转文科的成功例子,就能明白类似这样的学科转换的本质: |
|
托马斯·库恩,美国社会学家 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库恩,1949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研究科技社会学。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大航海时代——近代科学之间的完整逻辑链条,解释近代科学的社会起源。 |
|
谢宇,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北京大学担任“长江学者”讲座社会学教授,谢宇,1982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在推动定量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上做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尤其是他的对数乘积分层效应模式(又称“unidiff”模式)已成为比较研究中分析离散结果最为标准的统计方法之一。 你发现这三位的共同点了吗? 没错,这三位的共同点是:他们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文科转理科和理科转文科,不是将原有知识抛弃后将新的知识重新学起,而是将自己之前所学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到所转入的新学科中,为所转入的新学科做出开创性贡献。也正是因为不断的学科相互交流过程,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学者开始抛弃早先的知识神圣论,用社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自己学科知识的再生产模式,进而促进自己学科的进步;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学者用理工科的方法和思维指导着自己的研究,比如,分析不同生产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时,需要掌握基本的线性代数知识;分析人口学问题需要用到偏微分方程才能更直观地表示马尔萨斯陷阱;分析弹性问题时必须用到微积分;分析社会政策等问题时需要用到对数线性模型、双重差分法等概率统计知识…… 可见,不仅文科转理科是可能的,就是理科转文科,一个优秀的转行者的转型逻辑也不是“花点时间从头重新掌握”,而是以自己作为桥梁实现跨越文理的学科交融。这种交融能实现本质上是因为同样作为科学,理工和社科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上是相通的。 那么重视理科对文科有损失吗?事实上并没有。 中国的物质发达是理科发达和工程师努力的结果 轻视文科不仅对文科自身造成损失,还会对中国的物质发达乃至理科自身的发达造成损失。这部分我会放在第三部分详细展开说。 二、中国式文理分科如何导致了黄裳等人的错误 前面说过,黄裳的错误根源在于对文科学科本质的错误认知。但事实上,如果把对象换成“中国式文理分科体系下的标准文科生形象”,那这种认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文科教育很大程度上没有遵循严格的知识生产逻辑。 从反面举个美国的例子: 自认智力平平的人想去美国读法律博士 (JD),是该去努力,还是认清自己的实力转做其它?1621 赞同 · 119 评论回答 |
|
里面说的很清楚: 美国法学院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不需要教你知识,因为你一切想要学到的基础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得到——便捷的学术搜索引擎、各种hornbook, study aid, 我们想要教你的,是一种掌握这一切知识的能力。打个比方说,美国法学院就好像是有一套代代相传的内功心法, 而这世界上所有的法律知识仅仅是招式。那么你通过上法学院能得到的,就是这套独特的内功心法 包括法学在内,社会科学教授的不应该是“招式”,而是“内功心法”。但中国的教育界普遍缺乏对文科学科性质的深刻理解,以至于把“地理”这一明显的理科当作文综科目纳入教学体系。中学的文科知识几乎全部以背诵为主,大学的文科专业考试考察的背书能力多过思辨能力。(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个别理科领域也同样存在,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科的知识再生产,例如 我想学生物专业,可是生物专业子学科貌似很杂乱还有知乎上的回答都很劝退,父母也不支持,是否应当坚持?47 赞同 · 50 评论回答 )这也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文科生“只会背书”这个刻板印象的传播。 今天,很多质量比较好的中国高校已经开始鼓励文科本科生学习数理方法、参与科研过程、指导他们撰写学术论文(比如,学语言也要学习这门语言的数理结构,理解语言的逻辑系统)。这些高校毕业出的文科生普遍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但中学以及大多数高校的文科教学思维仍然停留在背书为主、思辨为辅的模式中。这就导致了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文科生,其逻辑思辨能力弱于理科生的平均值是较高概率的事件。 三、文科的“用处”在哪里 首先要说的是,问一个学科的“用处”本就是偏颇之词。在密码学诞生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数论的用处在哪里,但这不妨碍数学家们在没有密码学的时代里仍然前赴后继地投入对数论的研究中,并引以为傲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智慧的象征。 但既然以黄裳为代表的诸多理科生们认为文科对国家民族发展前景没有实际用处,那这里就专门开一部分讲讲文科的“用处”体现在什么地方。 社会科学培养的是全局思考的宏观逻辑 这是社科逻辑和理工科逻辑很不同的一点。在理工科的科研体系中,自变量,因变量,协变量往往只有可数的几个,影响水的沸点的无非就是大气压和纯净度,分析声速只需要知道介质的密度和弹性也基本没问题。但是在社会科学中,对同一个因变量,影响它的自变量和协变量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对同一个自变量导致的因变量也是),每种不同的变量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少分析一个就有可能成倍放大模型误差(举个知乎月经例子,关于李约瑟难题,你头脑风暴一下,能想到的可能自变量协变量有多少个?这些变量是不是还受其他变量影响?这些变量是不是还会相互影响?)。这导致社科学者不得不培养自己从全局中思考分析所有可能的变量、以及对这些变量的作用进行长逻辑链推导的能力。这种不同的科研逻辑也造成了社科相比于理工科真正的“缺陷”,我会在第四部分详细展开。 举一个显示例子来表示这种思考逻辑的用处: 如何评价瑞典环保小将 Greta Thunberg?2.4 万赞同 · 437 评论回答 |
|
在这个例子中,英国孩子劝马来西亚总理少砍树木以保护生态,因为他只看到了少砍树木和保护生态这两个变量单向的逻辑链。但是马来西亚总理以少砍树木造成的其他诸多因变量阐释了这一行为造成的其他严重后果。社科学者擅于从人们容易忽视的因素中抓取隐藏的逻辑链条,他们会从黑死病引发的后果中找出点燃近代科学的那一粒火花,他们会从资本主义的诞生中挖掘出引爆纳粹大屠杀的幕后黑手。这样的思维逻辑,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也就是我即将要说的第二点: 2. 社会科学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更理想的世界,包括国家繁荣和理科知识的发展 历史上无数的社会科学家用其一生所学,去探寻怎样避免国家和人民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比较著名的包括: |
|
汉娜·阿伦特,德国犹太政治学家,代表作《极权主义的起源》 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她揭示了没有制衡的公权力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建立稳固的极权统治 |
|
齐格蒙·鲍曼,波兰裔英国社会学家,代表作《现代性与大屠杀》 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他揭示了现代社会不加节制地发展引发大屠杀的必然性 |
|
罗伯特·达尔,美国政治学家,代表作《民主及其批评者》 在《民主及其批评者》中,他从历史渊源到未来展望上,从头到脚反思了民主。也正是有这种反思的存在才能让现代政治健康稳定地发展。 除此之外,也有无数的社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去探寻理工科知识怎样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发展,例如 |
|
布鲁诺?拉图尔,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代表作《实验室生活》 在《实验室生活》中,布鲁诺?拉图尔用人类学的手段,以化学家为观察对象,探寻了人性、理性和社会如何影响化学家生产知识。 |
|
默顿,美国社会学家,代表作《科学社会学》 在《科学社会学》中,默顿参照了社会学前辈韦伯的思路,分析了宗教环境对科学知识的影响。 |
|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代表作《知识考古学》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以医学知识为例,论述了无孔不入的权力如何影响了知识的诞生。 |
|
我萌萌的祖师爷,大卫·布鲁尔,代表作《知识和社会意象》 以大卫·布鲁尔为代表的爱丁堡学派,则通过“利益-行动”模型,揭示了怎样的利益分配能促进科学家的知识再生产过程。 在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缺乏这样的“社会科学技术”会如何阻碍社会和知识的进步: SME情报员:这种本该消失的恐怖传染病卷土重来,背后是一场反智的人祸9529 赞同 · 1039 评论文章 |
|
美国麻疹的爆发是因为美国的医学不发达吗?不,是美国的社会科学界没有做到弱化反疫苗运动的社会影响。 |
|
香港理工大学教学设施被砸 在去年的动乱中,诸多香港高校发生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被砸的现象,造成了科研进展的停滞。没有解决好外部环境中的社会问题,你再重视理工科,理工科的知识也缺乏发展的土壤。 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参照这里: 社会科学能给自然科学带来什么?_风闻社区?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9697&s=fwzxfbbt |
|
除此之外,什么样的政策条件可以减少人才流失现象,何种程度上施用死刑。这些问题和这个社会每个公民都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科学家们为了人类社会平稳健康地运行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这里顺便吐个小槽:如果大刘具备知识社会学知识的话,就能意识到“技术爆炸”、“三体人科技始终匀速发展”、“阿兹特克如果征服全美洲就会把恐怖的活祭文化带到全美洲”这样的情节是有多么的违背学科常识了 (2.23更新:尽管我在前文已经说过了,包括福柯等在内的诸多社会科学家在探寻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以图创造知识健康发展的环境,但 @黄裳 最新更新的回答里仍然拒绝承认自然科学知识相对于环境的非独立性,仍然声称“自然科学知识是独立发展的只有社会科学知识才受限于环境”这一知识界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经过时的论点。环境对自然科学知识发展的影响无论原理还是现实例子前文我都举过了,如果还嫌不够我可以再举两个权力干涉知识的例子: SME情报员:巨额资金收买科学家,糖业巨头们让脂肪给糖做了50年替罪羊2267 赞同 · 325 评论文章 |
|
有人在不经意间或是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世界吗?3.1 万关注 · 271 回答问题 现阶段无论在哪个国家,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知识仍然摆脱不了环境的影响。自知识社会学诞生以来,包括我之前列举的那么多人物在内,半个多世纪一代又一代自然和社会科学家都在共同探索如何创造让自然科学知识高效健康发展的环境。但一部分肤浅的人可能难以理解,以至于他们的回答中一次又一次地犯他们自己所鄙视的“文科式错误”,一遍遍违背他们自己口中的逻辑推理原则) 3、文学艺术等纯人文科目的价值 读到这里想必都发现了,我通篇都在以社会科学指代“文科”。实际上按照中国的文理分科标准,文学也是文科的一类。之所以没有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篇幅,是因为我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学训练,对这一类科目的知识生产逻辑不甚了解(但我至少也知道绝对不是只靠背书),自然不敢多言。 但这不妨碍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的“用处”: 文学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工具性科目,这样的工具同样有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 文艺复兴是近代科学的基石,没有文艺复兴打破教会对世界解释权的绝对垄断,就没有近代科学在随后的雨后春笋。 再说了,没有文学艺术,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一个月,你是靠抠脚熬过的? 四、文科真正的“缺陷”在哪里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基本的不同就是研究对象的不同。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最终都能归结到基本粒子,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最终都能归结到人。 但这其实并不是社会科学家愿意看到的,社会科学家做梦也希望把人再进一步归结到基本粒子。只是如果这样做,就必须把研究对象的大脑放到扫描仪下,根据大脑内的分子变化预测研究对象的行为(还必须保证他活着),这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伦理上都不可能。 文科的研究对象是人,造成了文科相比于理科真正的“缺陷” 文科做实验极难控制变量 这一点,学医学的朋友应该更能体会,医学做实验控制变量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理工科。 举个例子:20世纪初,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近十年的精神病发病率远远高于过往。一个很合理的猜测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剧了人们的焦虑,进而诱发了更多精神病。但事实上,对这个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后发现,事实上只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增加了,而老年痴呆症在当时也被归为精神病的一种。因此事情的真相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大量增加,造成了精神病发病率的增加 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自变量控制了“年龄”,或因变量控制了“种类”,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但问题在于,即使自变量控制了年龄,同一年龄组内的样本还会有居住环境、肤色、工作等等诸多差异。现实中每控制一种变量,需要的样本数就要增加一倍。有限的研究成本意味着以人为对象的研究不可能做到严格地控制变量。 2. 文科提出理论需考虑的变量极多 每个人都处在一张张结构网编织的社会大环境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生存。这意味着这张大网上任何一个节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对社会个体造成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同时社会个体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反过来引发这张大网的波动。这就导致社会科学家提出理论时稍有不慎忘记了某个变量,整个理论的解释力就要大打折扣。 为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早期的殖民时代颇为流行,二战以后在主流社会逐渐边缘化?除了政治正确的价值观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帮助人们看到了超越种族“优”“劣”的变量。早期的社会科学无法解释白人社会的先进性,便用二分的“种族优劣”作为单一自变量诠释。现代的社会科学已经实现从资源分布、气候条件、阶级流动、经济沿革等诸多变量解释,但每一种解释都或多或少地只看到了少数几个自认为重要的变量,对其他变量以及变量间的交互作用解释有所不足。 以上两个缺点,导致相比于理工科,社会科学知识的可证伪性是有折扣的。 这种折扣,导致社会科学很难产出理工科知识那样的具有绝对真理属性的知识。 以著名的罗尔斯和诺齐克之争举个例子: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www.sohu.com/a/316650472_136745 |
|
罗尔斯与诺齐克之争,在我眼里是不亚于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的伟大学术争论。但是和波尔的大获全胜不同,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自由与平等哪个才是政治意义上的正义的内核”的争论,虽然激发了各界的思考,但双方始终没有足够的证据驳倒对方。直到今天,双方各自的信徒仍然百家争鸣地辩论着对于正义的理解。 |
用什么样的中国模特才能拿到国际艺术大奖? 答案是丑陋的中国模特,越丑越好。 最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2021年毕业作品火爆了全国,让我们知道了一些艺术设计领域的潜规则。 |
|
这群清华的艺术高材生,选择的模特几乎清一色都是丑陋的眯眯眼。 |
|
还有人把自己的模特化妆成乡村僵尸,不仅丑,而且还吓人。 |
|
这种眯眯眼是故意造型造出来的,而且还不是个例,镜头随便一转,满屏都是。 |
|
这些造型,以我的眼光来看,就是五个字。 真特么的丑。 面对网友的质疑,清华美院的学生们出来表示,国人根本不懂服装,也根本不懂审美,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而国内的一些时尚平台,也立刻跳出来说,多元审美时代,居然容不下“眯眯眼”? |
|
这种说法,显得我们心胸很狭隘似的。 为什么清华美术学院的艺术审美如此的与众不同?而时尚杂志也在力挺清华美院。 难道是我们真的不懂审美? 事实上,清华美院的学生说的一点都没错,确实是我们不懂审美。 只有像清华美院弄出来的这种艺术造型,才有可能获国际大奖。 拿国际大奖,这是一个艺术生成为艺术大师的最快捷径。 一说自己曾经获过XX国际大奖,立马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现在国内的很多所谓大师都是这么炮制出来的,偏偏很多企业都认。 那种土生土长,一辈子没拿过国际奖的,经常被艺术界认为“上不得台面”。 怎样才能拿到国际艺术大奖? 很显然,你首先要看一看,国际艺术大奖的评委们,喜欢什么样的亚洲模特。 来来来,我们看一看走上巴黎时装周的所谓中国新生代模特。 |
|
我不介意啥审美多元化,但我也有权利说,这造型是真的很丑。 再来看看那个红遍全球的,所谓长相最“东方”的,著名的国际超模,吕燕。 西方人认为,东方超模,就应该长下面这个样子。 |
|
东方人是否喜欢这个东方超模,这并不重要,但西方人很喜欢吕燕这个东方超模。 各种大牌的走秀,各种代言,各种资源都砸给了吕燕,整个西方时尚界倾力造神,联手把吕燕捧成了第一东方超模。 西方时尚界说,吕燕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眯眯眼,成了西方时尚界选人的统一标志,不仅眼要狭小细长,还要通过化妆来故意拉长拉细。 是不是欧美人就是喜欢细细的眯眯眼? 大家审美不同,你也不能强迫人家欧美人啊。 实际上并不是的,在欧美社会能代表美的妆容和形象,是这样的,根本没有一个人是眯眯眼。 |
|
亚裔眯眯眼的起源,来自于西方艺术作品傅满洲系列,电影把傅满洲刻画成了一个邪恶、强大的形象,为了凸显其丑陋,特地给他画出了眯眯眼造型。 |
|
这个邪恶丑陋的眼部造型,和今天清华美院的毕业作品,何其地相似。 |
|
当年是欧美主动污名化中国人才捏造出的傅满洲造型,如今被一群中国自己培养的学生给主动大批量制造,真的是很悲哀。 那会不会是我们太敏感了呢,傅满洲造型和眯眯眼只是一个巧合,实际上欧美人是善意的,我们自己疑神疑鬼。 英语中有一个词汇,叫slanty eye,意思是用手拉开眼角,模仿眯眯眼造型。 这个动作被公认为是一个侮辱亚裔的种族歧视动作,尤其是对着亚裔做这个动作,更是直接把侮辱性拉满。 就在2021年6月1日,塞尔维亚女排选手朱尔德耶维奇,在对战泰国选手的时候,做了一个“眯眯眼”的种族歧视性手势,引发了数千人的强烈抗议。 因此,在6月8日,朱尔德耶维奇被国际排球联合会禁赛两场,同时对塞尔维亚排球联合会处以2万法郎的罚金。 |
|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眯眯眼是一种故意对中国人的侮辱,那请看一看2018年的这个新闻。 一名韩裔的美国军人,因为黄色人种的长相在美国加州被一名白人女子误认为是中国人,结果遭到了严重的歧视性辱骂。 让欧美普通人亲口告诉你,眯眯眼和丑陋的中国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美国女子模仿“眯眯眼”,对韩裔退伍兵大喊“滚回中国”9.7 万播放 · 285 赞同视频 |
|
? 事实上,在整个欧美时尚界,把中国人打扮的越丑,就越能博得西方普通消费者的欢心,所以本来很正常的中国女孩,到了白人化妆师的手里,立刻就被打扮成了下面这样。 |
|
而当初DG杜嘉班纳发布了一则辱华视频,还真不是我们中国人玻璃心,太敏感,那是真的辱华,赤裸裸的辱华。 视频中把自己国家的食物说是“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把中国的筷子说成是“小棍子形状的餐具”。 |
|
然后,所谓的“艺术大师”,要求这名模特以近乎于弱智的动作来使用这个“小棍子形状的餐具”。 |
|
这是我们玻璃心? 不好意思,我们智商没那么低。 美这种东西,中外有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真正的美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西方人选出来的白种美人,大部分中国人也觉得很美。 而西方人,其实也知道什么样的东方美女才是真正的美。 鼎鼎大名的维密超模,只选择了几个亚裔模特,目的是为了打开亚洲市场。 被维密大秀选定的亚裔超模,同样是来展示服装的,同样是被白人设计师选出来的,和那些眯眯眼模特就完全不一样。 何穗长这样。 |
|
奚梦瑶长这样。 |
|
这看起来是不是就正常很多,和其他的维密超模区别没有那么离谱。 所以,欧美的白人其实是知道什么才是美,也知道什么是丑。 那为什么他们故意选择奇丑无比的眯眯眼亚裔模特来代表中国呢? 这其实是一种服从性测试,看看哪些人是服从于西方的。 把丑故意定义为美,这种手段其实在中国古代早有记载,叫指鹿为马,发生在秦朝。 跟风说这头鹿就是马的人,那就是自己人,直接把真相说出来,非说这头鹿就是鹿的,赵高就会把他们全部杀掉。 这就是把一个明摆着侮辱亚裔的眯眯眼造型,非要安在亚裔模特身上的用意。 很多献媚于赵高的人,不仅昧着良心说丑陋的眯眯眼好看,还宣称眯眯眼其实就是中国的丹凤眼,早在古代早已经被认定为是美人的表现,试图混淆视听。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丹凤眼?下面这种才是。 |
|
如果用真人表示出来,我搜了一下,大概是下面这种样子。 |
|
这眼型一看就很美丽,和那种丑陋的眯眯眼压根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我国的时尚界尖端机构,就非梗着脖子说中国人眯眯眼好看。 事实上,他们嘴上说归嘴上说,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清华美院的毕业设计,只发布在了境外的油管视频网站上,由清华大学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个两分多钟的集锦,但中国境内一个地方都没有发。 中国大学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为什么只发在境外网站上,境内反而不发? 因为这些作品,当初设计出来就是给洋大人们看的,学生们自己都知道这玩意肯定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清华的艺术生其实很聪明,聪明得过分了,他们知道如何更快速的拿到西方大奖,装点自己的门面,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蜕变,尽快的成为“艺术大师”。 为此,抹黑中国人的形象这不算什么,反正作品又不在国内发布。 他们其实一点都不蠢,只是坏而已。 而在同一个时间点,郑州工商学院作为一个民办三本院校,在生源质量上差清华十万八千里,培育出来的艺术生设计的毕业作品,是这样的。 |
|
|
|
|
|
再重新对比下清华美院艺术生的一大批毕业作品。 |
|
美丑分明。 但同样很明显,清华美院毕业生的作品,更有可能拿到欧美大奖,因为迄今为止获奖的亚裔作品几乎都是这个调调,而郑州工商学院的艺术作品,注定不可能走出国门。 郑州工商学院培育出来的艺术生,自知无法获得欧美老爷们的认可,很难拿到什么国际大奖,也不想去融入欧美的时尚圈,自然也就不用刻意逢迎欧美来丑化中国人。 于是,就给我们带来了正常的作品,真正的中国艺术生应该设计出来的作品。 长期以来,我们都说中国的理工科弱,但其实文科更弱。 那些说中国文科生没用的言论,其实是错的。 所谓文科,并不是你背了多少历史资料,也不是你背了多少唐诗宋词,咬文嚼字的在那里秀自己可怜的智商。 真正的文科,在于引领人们的思想,定义人们应该怎么做。 理科生很厉害,但100个厉害的理科生,有可能被1个厉害的文科生给直接分化并统领了。 这就是文科的威力。 民国时期历次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大多诞生于文科精神浓厚的北大,而不是清华。 只有真正文科强大的人,才能组织起来这么多学生,才能真正凝聚人心。 文科生的表现很极端,要么上天要么入地,不成材就成柴。 虽然不如理科稳定,但凭一人之力想突破极限靠文科更容易。 青木我今天是文科生,但其实我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理工科,中国的高铁桥梁设计,就有我的一份贡献。 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我觉得修桥帮不了中国人,才弃桥从文,开始写文章的。 文科的名声,都是被类似清华美院毕业生这样的假文科生给毁掉的。 不能定义和引领中国人的思想,觉得欧美认为什么好,什么就是好的中国文科生。 连废品都不算,甚至可以称之为毒品。 对于那些想走捷径,依靠丑化中国人来拿国际艺术大奖的毕业生,我有几句话想说。 你们靠丑化中国人拿到手的国际奖,我们这些中国消费者不认。 至于中国境内的企业认不认,你们自己看着办。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靠丑化中国人来拿国际艺术大奖,这很无耻 |
首先,在中国高中文科教育的质量确实不如理科,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察模式都显得僵化。从教学内容上看,政治这一学科的僵化性尤为突出,将原本逻辑性强、内涵丰富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内容压缩和异化成为带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无需调动太多复杂逻辑思维的教条。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提高学习人文社科学科所必须的理论素养和逻辑思考能力(不过相比较之下,地理的教学内容相对更为系统和科学,对于提高分析能力有一定帮助)。从考试模式上看,文科考试题型较为侧重考察机械性记忆以及材料概括能力,对于理解运用的考察少。答案形成固定模式,政治主观题答题套路为结合材料套用课文知识点原文,历史、地理虽无法直接套用课本原文,但部分主观题答案分析角度较为固定,熟练背诵答题模板即可应对多数主观题。这样的考试模式难以真正考察一个文科生应有的知识储备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另外,在这种教学和考察模式下,即使逻辑分析能力低下、人文社科知识储备量不足的学生,依然可以通过突击在短时间内取得合格的成绩(但难以取得高分,这一点下面会细说)。如果仅以取得合格(文综理综180)作为目标,文科显然比理科简单。 其次,部分理科生及家长对于文科学习的难度存在刻板印象。众所周知,高中在高一结束后就进行文理分科,而不少高中对于理科重视程度是要高于文科的。以笔者所在的福建省为例,多数高中高一时期理科的考试难度可以达到高考中等乃至中上难度,而文科考试的难度一般仅为会考水平。这使得多数理科生对于文科考试的印象停留在会考水平,即简单背诵课文和模板就能得到接近满分的难度。而在新课改之前,文科的考察模式也与目前的会考类似,以单纯的知识记忆为主,这使得多数学生家长持有“文科考试含金量低,只要死记硬背”的观点,作为当前的社会中坚力量,家长们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强化了理科生对文科生的刻板印象。但事实上高考文科考试的难度远高于会考和新课改以前的文科高考,特别是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推理能力,单纯的背书对于应付晨昏线问题、时刻问题等自然地理问题是不起作用的。历史考试愈发注重“论从史出”,主观题虽然有大量的历史意义、事件原因及影响等可套用模板的问题,但仍有大量分值的主观题需要对文言文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课本上没有甚至与课本结论相左的结论。最为令人诟病的政治考试虽然还是以考察机械记忆为主,但较为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全面、无遗漏地按照题目的要求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材料极为困难。例如在高考中,往往要求学生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乃至整个《哲学生活》的角度分析一个社会实践,而仅辩证法中就包含联系、运动、矛盾、创新等多个方向,每一个大方向下又包含多个乃至十余个小知识点,采用“大包抄”答法,试图把每一个知识点全部写进回答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答题卡空位都不可行,要完整、精准地找出全部相对应的知识点仍然有很大难度。总而言之,尽管缺少逻辑能力的学生虽然可以通过考试技巧培养取得合格的成绩,但要想取得高分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上,文科考取高分(270以上)的难度要比理科大的多,以我所在的福建省为例(当然福建省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不及河南等高考大省),文综能取得240以上的成绩已经是风毛菱角,甚至高考状元的文综成绩有时也达不到240+,而文综单科成绩在260以上的人在某些年份根本不存在,相比之下,理工科考取270+虽然也有很大的难度,但绝非遥不可及。另外,虽然文科学生的素质普遍不如理科生,有大量因数理化生成绩低下而选择学习文科的同学,但从高考报录比上看,文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要远小于理科。例如我是13年参加高考,当年福建省约有8万人参加文科高考,12万人参加理科高考,但理工科仅需排名10000名即可考上福建省的211大学——福州大学,而文科要考上福州大学需要排名全省前2000名(当然,这可能与福州大学是理工科大学,而福建省除985的厦大外并无另外一所以文科见长的211高校有关,虽然如此文科考上非偏远地区211的比例也仅为3%左右,仅为理科的一半)。因此,只有在文科生中排名更加靠前才能进入重点大学。事实上在我的高中,数理化学习较差或者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而被迫选择文科的,文科成绩往往同样不佳,而有能力考上211的同学高一数理化生也均位于年级前列。因此个人认为很多歧视文科生的人对于文科高考的难度过于低估了。 第三,很长一段时间一来,由于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国家和社会舆论大力倡导学习理工科,而对于人文和社科并不重视,甚至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进行打压,这一点上面很多答主已经提过了,不做赘述。 最后,文科特别是文史哲这样的人文学科一般不直接影响生产生活,而理工科尤其是工科知识能直接影响生产生活,因此一个缺乏理工科常识往往更容易表现出来,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更大。另外,由于长期的重理轻文的教学模式,使得社会中的多数人具备了相对系统化的理科知识基础和思维模式,相比之下多数人的人文社科知识碎片化,未形成协调统一的规范化体系。例如以文科中较为经常被涉及的法学来说,尽管在发生热点法律事件时,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朴素的价值观进行讨论,但未受系统法律训练的人的结论往往看似在某一具体案件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将其逻辑扩大适用到情况中,则往往是荒谬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以前一段的热点案件,医生劝烟致使老人死亡一案为例,按照多数人的朴素价值观看,该医生不应该赔偿,从法律上看,这是由于医生对死者的死亡不可预见,不存在故意和过失,即无过错,要求其赔偿显然有违公平正义,也有违国民可预测性原则。但在涉及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很多人却主张取消刑事责任年龄限制,认为只要造成了损害结果就应造成犯罪,却没有意识到未成年人的认识水平低下使其难以具有刑法意义上的故意或过失,如果按照这种观点,那位劝烟的医生甚至还要对老人的死亡负刑事责任,这显然非常荒谬,也是自相矛盾的。因此,人们更容易发现理科的“民科”的荒谬,但在当前中国国民文科素养较为低下的大环境下,文科的“民科”的荒谬之处却较难被人发觉,更不要说因为人文素质的缺乏而遭到歧视。 就我个人看法,歧视文科生的人很多其实理科水平也并不高,只是想通过歧视文科生(以及艺术生、体育生),制造“文科学起来很容易”、“文科生数理化水平都很差”等刻板印象来达到自我安慰。另一部分歧视文科生的人则是在理工科方面有一定成就,但对人文社科领域并不熟悉的人。而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则往往学贯文理,既在某一学科有着令人尊敬的成就,在其他学科上也往往有很高的素养。个人认为,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妄加评论是很浅薄的表现,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应该对对方的学科有起码的尊重,并且努力提高在对方领域的基本素养。 |
好久之后再来看这个答案,应该是点赞多踩的也不少,应该是说到爽点和痛点上了…… ---------------- 大家记得勤洗手,出门带好口罩,切勿去人群聚集处,有症状请第一时间就诊,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百毒不侵! 好了,更新一下答案结个尾吧。给怼我的人讲明这并不是我个人对文理的观点,很多人还是能够讲明白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属于带着情绪来,而且给他讲不明白的那种。 这个问题是“中国理科生为什么看不起文科生”,切合题意当然要这么答。 至于绝大多数啥的,同学涵盖34个省事直辖市的普通重点高中,每年6月7号6月8号都是这些话题。如果您实在不认同,就当一乐得了。 文科重不重要?当然重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科在产业布局方面和社会文化方面个人感觉将会起到越发重要的作用。 如果诸位哪天看到“文科生为什么看不起理科生”这个提问时,记得邀请我去回答~ 原答案: 原因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请注意,是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绝大多数!!! 绝大多数文科生选择文科的原因:我数学学不会(好),我物理学不懂,我化学学不明白…… 理科生不选择文科的理由:我懒得背…… 话不多说,你品,你细品,你细细品他…… 再加一条:出了个自诩文人的方方…… |
我就是文科生。 在文班两年,我发现文班绝大多数人对课本外的历史和国际政治一窍不通。 然后只会背教材内诸如“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之类浪费生命的话 |
为什么看不起,我就很羡慕那些能做来政治主观题的文科生 |
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我不选文科是因为我不想,你不选理科是因为你不能,就是这么简单。 |
有文数没有理语,理科生们很痛苦,以至于有点嫉妒 评论区老有人说理语会削弱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么说,难道考文数就不会数数了?理科生从来没说不需要理解表达能力,我理解的理语,应该是减少古文、史政论、艺术鉴赏、情感分析等部分,而强调说明与议论能力,考察信息搜集能力。 理科生期待理语,是为了让语文学习更契合理科需要,而不是不学语文。 |
我是数学专业的,但从小到大语文英语都很好,我觉得部分文科生让人看不起的原因,体现在:当我和他们谈起某些地理、历史或者政治常识时,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看不起的不是学科,是打着学文的名义滥竽充数的文盲! |
原文错别字已更正。 一个是研究做蛋糕的,或者说就是做蛋糕的。另一个是研究分蛋糕的,或者说就是分蛋糕的。 做蛋糕的无论水平高低,社会总体而言还是持正面态度,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也多是建设性的。毕竟没有人会希望蛋糕越做越小越做越差。 分蛋糕的就不一样了,不论怎么分,总会有人不满意。 叧外随着社会进步,做蛋糕这块各种分工越来越细,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东西已经发展到了门外汉完全无法插嘴的程度。 分蛋糕就不同了,虽然专业程度也很高,但人人都想表达自己意愿都要评头论足。 |
本质上不是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而是中国社会系统性地轻视文科教育。大家不会不记得,高中阶段,相当一部分选了文科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擅长文科,而是因为他们学不好理科。理科学不好的人,文科就能学得好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020年了,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不是被落后的生产力约束,而是被落后的生产关系约束。显然现在的这个社会,相比起更多的理科生,这个世界恐怕更需要更多的合格文科生。至于究竟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一以贯之地轻视文科教育,同时不顾客观的市场过剩仍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工程师,这个原因我不说,大家心里自有公论。 |
不是瞧不起文科生,而是对中国文科教育深恶痛绝。 中国文科教育问题太大了。 中国文科教育,落后西方100年。 人家白人的“文科学者”百年前就能写《黄祸论》、“摆事实”、“列数据”论证我们是“劣等民族”;我们今天的“文科学者”不但没有人敢骂他们是人类之耻,甚至还要我们自己反思、鞠躬、道歉。 我们中国的文科,没有培养出大量为本民族、本国家、本阶级说话的笔杆子,我们几乎没有自己的记者、律师、作家,只有“殖人”。 举个例子,西方的政客、记者、律师、舆论宣传工作者从小都是学什么的?他们从小就演讲、辩论、水论文、罗织、构陷、撒谎、欺骗、炮制假新闻……他们把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扣帽子揪辫子双标伪善这一套玩得熟极而流,他们一个小学生也能滔滔不绝雄辩地证明“中国人吃肉太多了”、“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 不要以为我在贬低他们,实际上我在夸他们,这是一种先进的、工业化的、高效的流水线培养方式……你以为CNN、BBC、纽约时报、经济学人那些记者、专栏作家是怎么来的?实际上,他们用自己的笔构建了一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而我们的文科生从小在学什么?在学“爱”、“美”、“情怀”、“包容”、“理解”、“和平”、“自由之精神”、“XX无国界”、“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没说这些不好,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 但是整天空谈“道德”有个屁用?像个宋襄公一样被西方的双标价值观牵着鼻子走! 文科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不完全是价值观这么简单的东西,然而我们的文科教育只是在讲情怀、讲价值观、说废话,从来没有教过文字的“威力”、“艺术”的威力,从来没有从技术上训练我们的学生,怎么用这些东西去保护自己、杀伤敌人;怎么用这些东西去保家卫国、防止颠覆和撕裂。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写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何漂亮地写出一篇看起来非常“严谨”、“科学”、“逻辑自洽”的议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与我们不同,西方教育从小就讲“意识形态”,“民主自由”顶在头上,口含天宪,睥睨天下“蛮夷”,一言不合就扣“反人类”、“利维坦”的帽子,舆论先行,批倒批臭,“号召天下正道共讨之”。你会发现他们的新闻稿,无论是撒谎还是造谣,气魄都极大,从来不犹豫,从来不怀疑,自信无比,一股天命昭昭的味道。 而我们的写作课是“不讲科学”、“不讲技术”、“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的,以至于我们教出来的“优秀学生”写的一手“抒情散文”、“小说”、“杂文”、“现代诗”……一口一个“自由世界”、“香甜空气”,却没有一个能够对外用笔杆子战斗的,因为他们写不了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可以痛抽西方脸的檄文,他们也不愿意写,因为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西方都是“天上人”,我们哪配讲人家?对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阴阳怪气才是本职工作。 中美两国文科大学生的平均写作能力,差距太大。美国大学写作是重要的课程,特别是西方修辞术,非虚构写作……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停留在高考800字作文的水平。个别水平高的是吃天赋,和所受教育无关,教育甚至拖了他后腿。 美国人学好了文科,可以进CIA、进《美国之音》,专门从事和平演变等颠覆其他国家的活动。 你学好了“文科”,只能知乎分享刚编的故事,微博写小作文,UC发震惊体,百度写“懂的自然懂”……这就是区别。 人家确实厉害,大家回头去听听当年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丘吉尔二战时候的演讲,再看看今天美国媒体的那些新闻稿和访谈……抛开立场不谈,语言文字确实打动人心,这是用一生的时间“训练”出来的,亲和力、煽动力都是顶尖的;语言、文字、画面带来的冲击力,比事实更厉害。 我们的这方面大部分的人才和人家相比,和文盲差不多,平时还自命不凡,其实只会讲“才子佳人”、“外国死人”。 其实我国舆论宣传最强的时候,是教员亲自动手写“战斗文章”的时候,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水平搞宣传,那才是快刀斩乱麻。 几天前,有个老同志和我讲:美国自杜勒斯开始,在舆论斗争、和平演变上投入的都是最强的力量,最强的情报人员都用在宣传上……而我们现在几乎用的是最弱的力量……我们的宣传干部、宣传人员大多是其他部门挑剩下来的人员,很多都是财会文秘出身的女性……女性天生爱好和平,不喜欢斗争……虽然这话有点性别歧视,但好像也是事实。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宣传人员要么只是上班混日子,要么是亲西方的“程心”,这样的舆论斗争,注定以卵击石。人家在全力以赴撕裂我们的社会,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只是在上班……某些人上班还嫌烦,还怨气冲天,恨不得帮敌人去颠覆、去撕裂。 中国理工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好歹会解方程、建模型、搞统计、分析数据、做实验、造大船、造火箭、盖房子、打灰拌混凝土……理工科起码培养了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而我们中国文科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言不合就要“反思”,自己反思也就罢了,还要按着所有中国人的脑袋反思。 为什么中国很多文科生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也很不舒服? 因为你学了半辈子的这个领域太低级,完全是跟在西方屁股后面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嚼人家的呕吐物……你这个学科在国际产业链的最底层,占领不了高端产业链,你当然找不到好工作啊! |
因为理科生被迫要做到逻辑自洽,不然会被现实啪啪打脸。公式列出来,谁错谁尴尬。 文科生可以自说自话,两个人鸡同鸭讲一天,然后各自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
这是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的必然后果。 理科运用工具理性,回答了世界的“实然”,文科运用价值理性,回答了世界的“应然”。 “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导致文科不可避免地被鄙视。 本回答包括三个部分: 1.何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2.为何工具理性必然压倒价值理性 3.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及“斯文扫地” 1、何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这两个概念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工具理性的作用是找到做某件事的手段,计算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 价值理性是衡量这件事应不应该做,目标本身是不是有价值。 举例而言。 在智能手机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负责让手机越来越快,app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价值理性则负责思考现代人会不会变成低头族,沉迷于奶头乐,慢慢丧失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题面的两个学科即是两种理性的代言人。 理工科是运用工具理性,解决“实然”层面的问题,回答“世界是什么样的?” 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无不是回答这一问题,他们用物质世界的真理发明原子弹,但把“应不应该发明原子弹”“原子弹应该怎样使用”交给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是利用价值理性,解决“应然”层面的问题。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 孔子、马克思等人文学者无不是在指出人应是什么样,这世界应是怎么样?但在工具理性层面,他们的实现路径似乎还有所欠缺。 由此可见,两种理性,两个学科,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2、但为何工具理性必然压倒价值理性? 韦伯指出,在现代性过程中,工具理性必然压倒价值理性。 因为,工具理性问题有客观标准,我们容易达成一致,且存在科学这一权威,我们无条件相信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 但价值理性问题标准不一,很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人人都可以提出答案,人人都可以是权威。且某种价值理想,更可能沦为伪善,或说教,或成为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 一个简单易行,一个复杂不明。自然,工具理性容易蔓延,而价值理性容易停滞不前。 于是,价值观念问题,尽管我们有许多分歧;但在具体方法上,我们都认同工具理性计算出来的方案。 结果就是,工具理性的逻辑越来越强大,成为一种通用逻辑,整个社会都越来越重视计算和效率,并压倒、淹没了价值理性,对手段的追求压倒了对目的的追求。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但是对金钱的态度又很一致呢?并不是因为现代人都是拜金主义者,而是因为按照工具理性的逻辑,金钱就是一个最通用的工具。 理科生的骄傲,对文科生的看不起,就是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的体现。 3、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及“斯文扫地” 工具理性的重要,已经被科学的巨大成就、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无可辩驳地证明。 那么,价值理性还重要吗? 最简单地,我们就来看看人的自身。 从“实然”的层面来看,人生在天地之间,如蝼蚁,如白驹过隙,从来不是有尊严的,也从来没有任何平等、公平、人权、自由可言。 但人文学科从“应然”层面告诉我们,人应该是有尊严的,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有人权的,社会也应该是公平的。 从“应然”出发(而不是“实然”),我们奋斗,我们革命,或为天赋人权,或为自由平等,或为共产主义理想…… 正是人文学者这一声声“应该”的呼唤,使人摆脱了“实然”的束缚,成为有尊严的个体,正是“应然”,引领人成为超脱于动物性的万物之灵。 那么你说,人文学科重要吗? 我反对一些高赞回答所说,“文科生都是因为学不好数理化,只好去背文科。”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正是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的结果。 重视工具理性,使得最顶尖的头脑一窝蜂去往工具理性的领域。而人文的领域多剩下那些投机取巧者、蝇营狗苟者、争名夺利者。 作为中科院的工学博士、资深理工科人士,我坚定地认为价值理性应该是指导工具理性的。人文学科应该为技术发展提供宏观的方向与意义,进而为人类精神提供无价的洞察。 而今天文科的现状,部分也怪文科生自己,你去看看高校里的文科生,是如何热衷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就知道他们是怎样妄自菲薄,忘记坚守价值理性的阵地,轻易向工具理性投降——什么叫“斯文扫地”?这就是。 作为一名理工生,如果我看不起某些文科生,也只是因为我对价值理性的最高崇敬,对人文学科的殷切渴望,以至于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罢了。 参考文献: 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 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刘擎《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认真写作的新号,求赞求关注呀~) |
b乎真无聊,每次放假的时候都要推一波这个问题,然后我又可以在评论区看见一波轮回杠,懒得对线。本来我也不是什么大V,随手一答,疏漏有,情绪也肯定有。我并不是否认理科生的贡献,但问题本来讨论的就是文科生遭受的偏见,我帮文科生正名也没攻击谁,这时候来显优越感的理科生未免吃得有点饱吧? 还有很多人提到最近的清华美院、公知之流来当作踩文科生的点,是,那些人是垃圾败类软骨头,但是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敌人,而不只是被你理科生看不起,我比任何人都恨这种吃里扒外败坏文科生名声的牧羊犬。 各自有各自的路,走好自己的,我不会在医生给我看病的时候指手画脚,也不会在造飞机大炮的领域指点江山,同样的素养希望某些优越的理科生也有,不要仗着自己认识汉字就觉得文科有手就行。 有些高中生大学生怼我也就算了,大家都年轻气盛我也不计较,但是有的都出社会不少时间的大哥们,我劝你们开口之前老脸还是要一要。 五千多评论难听话也见了不少我都忍住了也没挂过谁,但是这种角度好像过于恶臭了吧???这是人话??? |
|
|
|
|
|
|
|
|
|
(以下原回答) 很多理科生觉得,文科生学文科是因为理科学不好,但是理科生反过来就可以轻松驾驭文科。 我真的很好奇:难道大部分人都没感觉文科是很看天赋的东西吗?或是说真的没见过文科死学都学不通的人? 我高中时有一个学霸同桌,数理化极其牛逼,常年实验班前三的水平。但是,他以语文为代表的文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非常烂。 高一的语文考试,满分150的卷子,他只考了72。 我问他,是不是写慢了卷子没做完。 因为我自己高中最差的语文成绩98分,就是考试困到睡着作文没写完的情况下考出来的。 但是人家说写完了。 我当时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语文这种科目答完卷子了还能不及格。 后来音乐课老师放电影,《海上钢琴师》、《怦然心动》,都是很让人动容的片子。 好几段我看得稀里哗啦,扭头一看学霸,人家一脸面瘫。 不是骂他,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面瘫。 我前男友也是理科生。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对感性事物的理解总是不到位。 我给他看泰勒斯威夫特《blank space》,在有双语字幕的情况下,他把MV内容理解概括为女方(泰勒饰)一直闹,男方一直包容她;我给他看《shampoo》的MV,他看不出来那个大叔最后离开是因为身体健康出了状况。 这些例子倒不是说泪点高文科就不好或是看不懂电影、MV就不好。 但这些方面真的很能反映问题。学好文科不仅在于能不能背书,更在于几个很重要的能力:一是对外界信息接受、理解和共鸣的能力;二是文字驾驭、表达的能力;再就是信息的整合能力。 就以上述两位理科生为例,不要一谈起文科就先说文笔,那已经是更深一层的能力了,很多人其实是直接卡在第一种能力的。许多人并不具备对外界信息接受、理解和共鸣的能力或这种能力并不强。这个能力的缺失在学霸和我前男友这里就反映为共情能力低、看不懂浅显的镜头语言。 反映在文科学习上,就是语文阅读理解稀烂,作文水平奇差,历史选择题无法准确解读考核内容(况且古代史相关的选择题大多是直接从古籍摘下来的文言文,相当于带历史考点的文言文阅读)。 第一关过了,再说文字驾驭、表达能力这层,就是大家所谓的文笔。文笔好=好的文字驾驭能力≠辞藻华丽≠任何时候行文优美≠读书积累单纯输出。 所谓驾驭,自然是让文字干嘛它就干嘛,我想让读者笑读者就不能觉得尬,我想让读者哭读者就不能觉得矫揉做作。 很多人觉得辞藻堆砌是文笔,其实这才是没水平的体现。哪怕你读再多书、行文再怎么优美,写的东西让人觉得没意义就是表达的最大失误。 比如之前知乎有个提问里开头写景的一句“琉璃月色,翡翠夜光”,这种就是强行扯皮,看着好看,但其实能具体表意、营造氛围的字根本没几个,写景扯皮,注定后续和抒情割裂。 同样是四个字,人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景跃然纸上,同时又抒得一手好情。 文字驾驭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得会根据场合调整表达方式。不分场合地玩文艺或者该平实表述的时候炫词炫技,都是很影响阅读的写作方式,恕我直言,全是弟弟行为。其不长眼程度就好比网络讨论该讲道理你跟人家玩道德绑架,让你哄女朋友你跟人家讲道理。真正学好文科的人,必然是随笔写得飘忽,论文写得铿锵。 最后一点连很多文科生都会忽视,就是文字信息整合能力。 最直接的就是,政治材料题会要求用书上的语言回答同时结合材料。而且文科考试的时间不允许你多废话,可分数又是按点给,没踩对知识点不行、结合材料牵强了也不行。 关于这个能力的进阶版,具体你可以试验一下,把一个不熟悉的事件/故事,根据各个平台搜索的信息,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文稿。并且达到以下要求:如果它是社会新闻类就理清客观事实和整合社会舆论,并且保证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自然、结尾有思考有升华;如果是历史故事,就根据各处搜集到的信息重新叙述,让你重新编排的文稿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以及搜索引擎上的信息没有的张力。 这些,仅仅是高中阶段,对付考试应试教育的文科。 试想如果进入大学,文科专业深入细分,连这几个能力都没有的理科生,还能说文科好学?如果学广播电视,能划出完美的分镜?能剪出打动人的视频?能写出好的新闻稿?能设置出让人舒服的采访问题?如果学广告,能对网络舆情敏感察觉精准应对?能准确洞察人们的需求和痛点?能写出打动人的百万文案?能用受众理解的视觉文化输出观念?如果学中文,我不说了自己品吧。 现在告诉我,文科好学吗? 为什么很多理科生会看不起文科生?因为那些看不起文科生的理科生,十之有九根本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过我上面提到的那几点。 人文社科不是白叫科学二字的,没有什么比关于人的学问更难缠。也许理科生能看到文科生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懂得到万物运行的原理,但是这世上,就是有很多理科生一辈子也看不到的星河烂漫。 评论区杠我的大概分这么几类: 1.“答主歧视理科生!” 审一下题好吗?题目是问为什么中国部分理科生会歧视文科生,我之所以列举一些文科所必备的专业素养和一些天赋型选手的能力,不是说理科生就没有,是为了打破部分人觉得文科只需要死记硬背,或者门槛低的错误印象,而这通常也是歧视的来源。 不要再用哪些理科学霸文科也厉害得飞起反驳我了好吗?我高中的学校好歹也是地区第一重点,真正厉害的学霸我见多了,我之所以在文章强调「部分」,就是因为这里只是针对题目里那些会对文科有歧视的群体。还有我的举例,也是用来指理科生里存在我说的问题的人群缩影。那些上来就说我以偏概全的,看不懂人话吗? 2.“答主只知道夸文科生,跑题了!” 我为什么强调这些能力?就是因为很多对文科有偏见的人对文科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一无所知! 偏见往往都是因为狭隘和无知,哪怕我都一二三地详细列出来了,还有人跟瞎了一样要变着花样地杠我。天天跑题了跑题了你是我作文老师吗? 3.“理科生也有感性思维! ” 真的求你们杠之前看看,我强调的文科优势绝对绝对不在于感性,甚至单纯的感性不能成为优势。我已经说得很详细了,必备的一是对外界信息接受、理解和共鸣的能力;二是文字驾驭、表达的能力;三是信息的整合能力。 我知道每个人脑子里的感性世界必定如史诗一般,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表达出来必定是一坨屎。而这才是多数文科领域所致力于研究的。 你知道蝙蝠侠审问小丑那段经典,你知道它是怎么样取镜来达到它想表达的情绪让你跟着它走的吗? 你只知道你对一个人有好感,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怎么样推进这个进程吗?你知道亚瑟阿伦三十六问吗? 你知道《庆余年》庄墨韩气吐血那场戏,导演原定陈道明喊太医,为什么陈道明告诉导演应该让太监喊?为什么改戏之后导演都觉得更顺畅?你知道情绪转化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吗? 4.“审美和感性这些都是男女差异,和分科没关系! ” 我??难道真的不知道大学以后许多文科专业会对审美和感性世界的表达进行专业的培训吗?美学、广告设计、创意表现、纪实摄影、视觉文化、广告文案、和网络文学,这些专业课程都是在手把手地教你怎么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高级审美,怎么样用外界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性世界,怎么样让自己的表达具有意义(否则没人买账啊!光自己在那感性有个屁用啊!?)。永远别拿你的狭隘质疑别人吃饭的东西,真的神他妈烦一句「感性」就自以为深谙文科奥义的人,你以为这世界上有人会为你所谓的感性买单吗? 5.“文科生大部分工作理科生也能胜任,但是文科生反之就不能……” 我尊重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科生,也尊重科学,但是同时: 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用你半瓶子晃荡的水平质疑别人吃饭的东西。 有人跟你说赚钱不需要天赋也许还能信,但如果有人说文艺工作不需要天赋,那这人绝 对 是 卖 鸡 汤 的! 有人说文科门槛低,以为你只要写字就能有分?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多半是连文科门槛还没摸到的。 高中的历史选择题堪称玄学,随便找了道典型的玄学流真题,让那些觉得文科题好上手的人摸摸所谓的门槛: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之前一些内容我删了。 因为收到一波闭眼杠:果然是文科生,废话那么多。 hello?你有事吗? 我前期的表达言简意赅,后面补了一大堆狗拉羊肠子一样的东西,就是因为一些理科生看不懂人话的程度令人发指,所以才作针对补充的。 有些人真是好玩儿,因为自己只看热评都是支持我的,就觉得我后续补充是戾气重的自嗨。精选大多是早期人家自己被赞上去的,至于你看不到一些理科生的钢筋评论不代表他们不存在,是我心地善良,没想把评论区大把狗屁不通的反智评论设精选到前面让人骂。我没设,也没删,既然自己手懒眼瞎看不到,就不要把我有来有回的话说成无病呻吟。 至今为止我收到的反智评论包括但不仅限于(原评论均可在评论区找到): 1.把鲁迅先生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说成「鲁迅都在批判共情无用的」。 (鲁迅先生要是活着非啐你一脸) 2.原话「文科是人编的,理科才是真理」、「文科无法推动革命」的。 (马克思反手一本《宣言》砸你脸上并且给你一记真理的暴击) 所以,说我戾气重前,大可以先自己倒着翻翻评论,乐子多着呢,相当多一部分评论,说好听点是反智,严重的扣个fd的帽子都不重。 还有,集中回复一下高频出现的「文科都是人编的没有标准」这句屁话。 你认可客观世界的真理,管它叫自然科学,将其奉为真理。但人和人类社会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作为客观存在,人与人类社会的学科也自然 存 在 真 理。你觉得没有,别怀疑,就是你无知。 但是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伴随傲慢与偏见。 你在质疑文科不严谨的时候,你不知道那部著名的《宣言》在德文版发行的时候,主笔的两个年轻人俨然就是严谨的科学家,他们坦言书中一些内容经历25年,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将对新形势的补充改进了这本书的序言。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研究那本《宣言》都不能忽视序言。 你在质疑文科鸡肋无法推动社会革命的时候,你不知道那本《宣言》是写给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它不是花拳绣腿的理论著作,是应运而生,唤醒、指导了工人革命的历史性文件。 你扬言文科无真理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眼里味同嚼蜡的马原是带着「斗争性、批判性」和自我的「扬弃」,在真正流血的革命里经受住了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才担起了真理二字。 国家教育想让你和先进的思想和真理接轨,你那油盐不进的榆木脑袋还要反骂一句,我不懂的都是洗脑填鸭。 天地良心。 这和说空气我看不到所以不存在的睿智又有什么区别? 评论区有人说理科生大学要学马原,但文科生不学高数,用自己马原高分过来说明理科生能驾驭文科但是文科生对理科内容无能。 求求你清醒点?你以为你为什么要学马原?它是你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思想认同,让你学它不是文理科的问题,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都活到大学了这都没弄明白? 还有,评论区反复和我强调辩证思维是理科强项的朋友们,请你们先明确,辩证法的客观性很重要,不但不会出现绝对化用词,还有杜绝过度解读、引导性用语和必需申明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不代表事实之全部等原则。 辩证法的本质要求人认识到,人的眼光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尽可能意识到还有看不到的东西的存在,认识自身的局限性,并不断的去审查那些未知的事物。 而那些自己话里话外充满对文科的歧视、自己以偏概全到飞起、听不懂人话、只看热评就给我扣党同伐异帽子、评论都懒得多往下划划就开杠、看不懂别人一来一回在讨论什么的人,你们也配和我谈辩证法? 辩证法都替你们害臊。 打扰了,我蹭一下自己热度,大家来这个话题里吃吃瓜吧,看看某 的黑心操作,声援一下广大创作者吧。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