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研究生网上吐槽,被认出后删帖改名「 momo 」,如何看待网上的 momo 大军?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研究生网上吐槽,被认出后删帖改名「 momo 」,如何看待网上的 momo 大军?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摘要:你是否发现,在网上总能看到一个叫“momo”的人,头像是一只粉色小恐龙,活跃在各个评论区,又或者一个配着橙色小狗头像名叫阿白的家伙,每个平台都在…
知乎取消匿名大半年了,我很想念它
三体小鬼吹捧黑暗森林理论不是没有道理的,刘慈欣确实太懂中国了。
我记得当时公布ip地址时,微博、小红书等主流平台的主流言论都是“没犯罪你心虚什么”,甚至连知乎这个“反贼平台”都有很多人持相同态度。
看什么看,打不过就加入。
大隐隐于momo
一人做事一人当,一mo做事亿mo当
都发言等于都不发言
但同样,都不发言等于都发言
“要言论自由干什么,言论自由能当饭吃吗”
“你又没干坏事,这么在意隐私干嘛”
“既然你这么反感管的严又这么向往自由,还待这干嘛为什么不润呢?”
“哈哈哈撅醒了”
“又开始反思了”
”一眼数字/电子生命”
——————-
坏了,都还没说啥呢,就被扣上“夹带私货”、“虚空键症”的帽子了
当他们开始刻意刺探这些话背后所谓的“政治价值”、批判别人“虚空键症”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想过,这些本就是当初他们拿来对付普通大众表达自己的时候最趁手的武器?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最安全的国家
也是言论自由的国家
什么都可以谈 有什么不能谈的
中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没有任何人因言获罪。
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首先,我们国家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任何人不会因为言论获罪。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有什么不敢说不能说的话?
在这种环境下还要改名字的究竟是什么人呢?我们看题目里提到的研究生,因为吐槽自己的leader被发现了所以改名。咱就是说,没有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既然你敢吐槽,就认为自己没错,那么为什么又要心虚地改名呢?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就是利用网上发言的匿名性,不负责任地造谣中伤其他人?
这提问写的好像申论材料啊 我怎么看一半已经困了呢
小狐为您带来深度报道~


摘要:你是否发现,在网上总能看到一个叫“momo”的人,头像是一只粉色小恐龙,活跃在各个评论区,又或者一个配着橙色小狗头像名叫阿白的家伙,每个平台都在发帖。
刚开始,它们都是微信提供的默认账号昵称和头像,但因为用的人多,这两年开始成了“公共马甲”,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新世代的年轻人,主动加入了这支隐秘大军。
过去,人们在网上彰显自我,现在,许多年轻人想的却是如何隐藏自己。
文|周航 编辑|王珊瑚
网络匿名指南
王冰决定加入“momo”大军,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暴露。那是一年半前的保研季,她分享了亲眼见证的一则面试趣事:老师批评一个女生为什么毕业论文还没定题目,进展这么慢导师是哪位,“女生颤颤巍巍回答说,老师我的导师是您。”
没写学校、没标专业,发在豆瓣一个搞笑小组里,王冰怎么也想不到,过了几天当事女生就发来私信。女生没让删帖,只是说“你好像说的是我”,两个人一对,确实来自一个学院。王冰主动删掉了动态,她担心其他身边人也会发现自己。
意识到“原来别人可以这么轻易发现我”,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包围了王冰。这两年她着实在社交平台吐槽过不少事,尤其本科上网课那些日子,已经读研的她为此感到后怕。这个晚上,她不停回翻历史动态一一删去如今看来不合时宜的,还是觉得不安全,她想到把昵称改成momo。
momo,这两年越来越多人主动改成这个名字。仅在豆瓣,一个名叫momo的小组就有一万多成员,入组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昵称改成momo。
或许是同名者太多,那段时间,王冰发现豆瓣平台不允许改名momo,只能改叫了神经蛙。神经蛙和momo师出同门,也是微信授权登陆第三方平台时提供的默认昵称,如今也成了年轻人的网络公共马甲。
互联网越来越难藏住秘密,这在今天不是什么秘密。平台拥有的大数据技术让许多人深感敬畏。一位小红书用户说,她关掉所有隐私选项,确保账号不会出现在“可能认识的人”推荐列表,发表的内容不会出现在“附近频道”,但点开粉丝栏,发现系统还在推荐用户认识,里面有她小姨账号,一路翻寻,甚至找到了妈妈、弟弟的账号,“只能见一个拉黑一个”。
被熟人发现的瞬间总是充满尴尬。比如安静的寝室里,躺在床上的室友突然念起动力火车一首古老的歌词。女生陈冬心里咯噔一下,那是她私下混剪视频的配乐。紧接着视频声音传来,确凿无疑地表明,她的私人抖音被发现了。
更尴尬的是吐槽公司被同事看到。那是另一个女孩的切身经验,她在一家公司做新媒体运营,临辞职前吐槽了公司的苛刻,结果被同事看到问是不是她。还有人在微博吐槽班长临时修改奖学金评选标准,不知道怎么就被发现了,紧接着的班会上,班长当众宣布辞职,并且念了这条微博。
有时候,一晚上时间帖子就在圈中传开了。医学生椰椰前一天深夜11点在小红书发文,吐槽某个男生明明有女朋友,还给自己朋友发腹肌照。内容隐晦提到了双方学校,第二天醒来,几十条评论和私信已经等着她处理。
椰椰确定自己关掉了所有隐私选项,但事情已经传到当事人耳中,男生找到朋友问怎么回事。男生女朋友的学妹也发来私信打听情况,询问女主是不是某个专业。她猜对了,但椰椰只敢否认,“怕给朋友添麻烦”。
当天,椰椰就注销账号,重新注册了一个,并且换上粉色小恐龙头像,改名成momo,隐身于互联网的茫茫人海之中。


律师函里的momo
起初,一些人只是为了让人没法通过头像和昵称找到自己,而当披上momo的马甲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则多出一种“莫名的安心感”。
喜欢混剪视频的陈冬就是这样,自从被室友发现后,她的抖音开始跟同学礼貌性地互关,“变成了另一个朋友圈”。但在另一个社交平台阵地,她加入了momo大军,发现自己变得更愿意在评论区说些什么,“茫茫人海里不会有人在意你”。
前段时间春晚“上春山”事件,她就奋战在评论区。有人说自己纯路人,发了长长的内容站队白敬亭,陈冬回复一句,“路人不会写那么多字”,又或者有人说,白敬亭本来就更红,就应该是C位,她则回复,“还没醒呢?”
她强调,自己从不攻击别人,是个“很有礼貌的人,很温和很中庸的人”,最多就是像这样讽刺一下。“我就是正义的化身。”她说,其实参与网上讨论的“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很正义”。
事实上,据多位资深“momo”观察,momo两三年前最先火起来,就是在豆瓣一些娱乐圈吃瓜小组。这里很容易产生纷争,评论区总是盖起高楼,持有不同立场者互相攻讦,乃至人肉搜索。
“加入momo后,就更敢吐槽208了(女星郑爽被爆出拍戏日薪208万,这个数字成了娱乐明星代言词)。”一个大二女生说,这样不用担心被粉丝截图挂出来,“搜momo也搜不到自己”,或者用那句圈子里人人知道的话来说,“一mo做事亿mo当”。
这个大二女生说自己有六个微博账号,分别用于追星,刷二次元漫画,记录生活体会等等。一样的是,每个账号简介都写上了“镇魂”。这是一部2018年的电视剧剧名,因为涉及“耽美”等原因整改下架,“镇魂”两字也成为限流词汇。人们反向利用了平台机制,发现只要在账号简介写上“镇魂”,就不会有人搜索到账号。
遭受粉丝声讨可不好受,常年泡在网上的王冰就遇到过网络暴力,而且不止一次。
她自己不追星,娱乐圈的瓜倒一个没落下过。惹麻烦的那次,是一档综艺节目上A明星扮演了B明星的角色,有人发微博说两个人都不好看,她评论了一条 “好看的人各有各的好看,丑人都是一样的丑”。
因为这条评论,王冰被盯上了,有那么五六个人,用她的照片做头像,攻击她的长相“丑”。 账号很多历史内容被挖了出来,她备考雅思时吐槽自己老分不清两个单词,此刻也作为低智商的佐证,出现在粉丝的攻击中。
这大概也是人们对如今网络感到畏惧的地方,再小的内容都会被放大,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语境里成为攻击的靶子。公开曝光隐私的“网络开盒”在当下如此盛行,就连网络安全从业者也建议,不要使用太具有唯一性的ID,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容易被追踪到。相对有效又低成本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式,就是把ID改成momo,“别人没那么容易分辨你的账号。”
有时候,加入momo可能确实会有点用。2023年初,一个明星工作室发布了律师函,指控“豆瓣网友‘momo’”侵犯名誉。momo似乎被当作一个个体,这封律师函让“momo”登上热搜,引发了一些momo的嘲笑,并且让更多人加入了momo大军。一些新表情也流行开来,其中一个写道,“互联网没有法外之地,但momo是法外狂徒。”


momo警官前来报道
网络,王冰如此离不开它。她是那种一天不跟人说话就觉得无聊的人。同一件事,和男朋友、闺蜜分享完,还要在网上分享一遍才尽兴。从小学开始,王冰就热衷在网上结交朋友。她已经读研了,但知道她最多秘密的依旧是从没见过面的网友,“比如家里拆迁,连男朋友都不会说”。
在网上发言多了,她不止一次引来纷争。还有一次是在2021年底,清华大学公布最美十大学生候选名单,一些人在小红书评论,当年拿到东京奥运会首金的杨倩不够资格入选。
王冰决定帮杨倩说话。她找到另一个候选人简历,觉得他的学术和获奖经历其实没太大了不起,“我也拿过这个奖”。这惹到了一些人,他们涌入她的主页,评论“你算什么东西”。最不幸地,她之前发过一个帖子,一张草稿纸里有学校名字,之前她自己都没注意到,被人挖了出来,“自己什么学校还点评别人”。她气得一晚上没睡着,打字时一直在发抖。
相比网络上的口舌之争,她更担心现实中受影响。前两年,她在学校新闻中心实习,那有一个舆情监测系统,监控各个主流社交平台关于学校的言论。她每天整理完推送给老师,如果是负面言论,“老师就会根据你的主页找到你是谁,然后立马联系你的辅导员,导员找你要么记过,要么就让你检讨”。
王冰可不想自己也出现在这个系统里。现在的她不再像保研前那样,“想发什么发什么”,而是变成了“不太会发有批判性的内容”,“发之前都要想很久,假设谁看到了会怎么样,会不会对我自身造成影响”。
或许这也是momo流行的原因,哪怕传统印象里最锐气的年轻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也开始在网上隐藏自我。“momo之所以隐去自身形象成momo,是考虑到了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他们解构自己,将自己称为‘社畜’或‘学牲’。”2023年的一篇论文如此写道。
这篇刊登于《新闻研究导刊》的论文中,河南大学两位学者也给出了一个momo的画像,“可以说,momo对外创造出了统一的群体印象,即精神压力较大,但可爱幽默,富有正义感与同理心的形象。”
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momo的认同。“谁正常人会没事去玩momo。”27岁的熊熊说。
熊熊就是那个吐槽公司被同事看到的女孩,这是她加入momo的直接原因。她的本职工作是做社交媒体运营,当时她刚辞职,处于一种迷茫未来的状态,除了睡觉吃饭,一整天都在刷社交平台。
一连刷了很多条相关内容后,第二天,她的小红书首页被一个庞大的momo宇宙完全占据了。在一个粉色恐龙头像基础上,人们创造了上百种不同的momo头像,还有人给自己加入身份,比如有人叫momo医生,后来熊熊知道了,人家现实中还真是医生。
熊熊决定也给自己安上身份,成为第一个momo警官。她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新头像,一个拿手铐戴警帽的粉色小恐龙,把ID改成了“momo警官前来报到”。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momo这个群体。讨厌者也大有人在,有的人将他们称之为“电子蟑螂”。一个用户说,自己代运营的账号中,“发现许多momo的恶意攻击”。在研究momo流行的学术论文里,也几乎都会提到群体匿名带来的风险——“momo 发布的信息丰富了互联网生态,但也埋下了制造、传播谣言的隐患,存在着泄露他人隐私、滋生网络暴力的可能。”
作为“momo警官”,熊熊就是想要抓住那些坏momo,也就是发表不友善评论的momo,来维护群体声誉。比如有人免费分享momo头像,下面有momo评论“画这么丑还敢发出来”,熊熊就私信对方,“作者也是好心”。还有momo评论网友发的宝宝照说丑,她也看不下去,私信对方希望删除。
momo宇宙里不止一个人愿意做警察。熊熊发了帖子招募momo辅警,结果真有不少人报名。接触多了,熊熊发现了momo人群一个共同点,都是像她这样的年轻人,特别以00后的大学生居多,“大学生才这么有空”。
至于坏momo,比例不高,一个月时间里她们发现的也就二三十例,“大概占了1%、2%”。熊熊把坏momo分成两类,一类听劝的,有的人还回复她“Yes sir 警官”,还有一类不听劝的,通常不会回私信。对后者,熊熊发挥曾经混饭圈学到的“控评”本事,刷正面评论,并且召唤其他的momo过来一块评论,表达对博主的支持。
也只能做这些了,其实熊熊也不觉得坏momo有多坏,“大部分人可能就是心情不好,出来杠一下”。


momo现象引发关注。图为论文《群体中的数字隐身术:去身份化的自我呈现 ——以“momo大军”为例》的访谈对象表。
“像水一样”
有那么一个月时间,熊熊都沉浸在“momo宇宙”,在网络上到处玩梗,这拯救了她裸辞后的低迷情绪。
她原本在一座二线城市做小红书运营,公司效益逐渐下滑。在争取涨薪失败后,她选择离职,这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女孩第一次感到了无力,“就有一种自己努力过很久,还是没有一个好结果”。
刚开始加入momo,她是为了隐藏自己在网上吐槽,但成为momo警官后,虽然粉丝不多,她也有了形象包袱,“很少再发泄我个人情绪,或者是一些吃瓜的看法。”
她也没有再开个小号吐槽生活。或许年纪的增长真会改变一个人,她说,相比刚踏入社会,“屁大点的小事,就会觉得世界的不公,或者会觉得对自己有很大的打击”,现在她开始适应现实,“有什么情绪也就自己消化了”。
这半年多,她生活的变化着实不小,重新找了工作,还结了婚,第一次开始操心“过年该送什么年货”这样的事。现在她很少出警了,但个人账号依旧是“momo警官”,偶尔还会在上面分享一些自己的快乐。这个账号是她的一块自留地,“希望有那么一个地方保留自己的那份纯粹。”
互联网二十多年令人炫目的发展中,它跟现实的关系也在变化。2022年一篇硕士论文将之分为三个阶段——起初的BBS论坛时代,网络与现实世界平行,匿名是当时的常态,“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进入到以社交为核心的SNS时代,网络成为现实的延伸,人们基于真实自我构建自我形象;再到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交APP时代,互联网成为一种真正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疲于印象管理,“用户在大多数 APP 中拒绝与现实好友进行连接”,“只想在网上回归做一个隐形人,不被现实关系所打扰”。
在豆瓣、小红书这些平台,如今依旧不停有人加入momo,但也有许多人离开了。有人摘掉了面具,重新开始发个人生活,医学生椰椰就是如此,发帖被发现已经过去一年,“还是想跟其他小姐姐有更多互动”。还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新的匿名组织“隐门”,头像和名字都是空白,更让人难以找到。
那些一直留在momo群体里的人,多少因为这能带来自己想要的。
一个做动画编剧的男孩,把所有能改的社交平台,包括微信,都改成了momo,“除了个人所得税、12306”这种,区别只是头像的不同,比如饿了么上是蓝色的小恐龙,美团是黄色的小恐龙。
相比于在抖音上拉黑三千多个蓝V账号确保自己不会刷到粗制滥造的新闻(他形容这些账号内容的同质性是新闻界的momo),换上各个版本的momo头像这件事对他来说就不花什么精力了。某种程度上,这是他对平台显示IP地址的反抗。尽管他所在省份“在网上黑点不大”,加入momo还是让他更放心参与讨论不会被发现。还有一点很重要,momo模糊了性别,这让他免去了讨论总会转移到性别对立的困扰。
偶尔,他会在一些几百人的聊天群看到其他momo,这也会给他带来一种亲切感。他试图猜想对方是怎样的人,最后给出一个比喻,“在一个包容的环境里,大家就像水一样,可以根据环境变成各种东西”。
在北方某座大城市,一个外科医生也提到了类似说法。
这名外科医生今年超过30岁,微信朋友圈里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年轻医生,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获得奖项,但在个人的社交账号上,他总在分享医疗圈子里的八卦。
大概三个月前他加入momo,更大胆地分享圈子里的秘密,比如要找到一个稀缺床位,通过熟人会是什么价格。他强调自己不是要做医疗掮客,“只是希望其他人别踩坑”。
他相信,互联网应该拉近人跟人的距离,让很多事情变得更便利,但这几年,“行业里本来能公开的都不公开了”。在他追求的,听起来有些乌托邦的设想里,momo们可以像水一样,打破各自的壁垒,“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海”。
(文中人物为化名)
搜狐《极昼》
研究生网上吐槽导师,被认出后删帖改名字_momo_账号_王冰?m.sohu.com/a/765067763_120146415?_trans_=010004_pcwzy
有自己思考却又没处可发的时候,momo至少是一个途径,很多的momo评论挺好的,独立、勇敢,直击根本。
什么都可以说,没什么不能说的。
伪自由主义者理解的言论自由,是我有权利说任何话并且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而你没权利对我的话发表任何负面评价。
否则就是民粹,就是受迫害,就是因言获罪。
起初我很困惑,无法理解为什么可以一边信奉自由一边剥夺他人的自由,直到我将目光转向自由主义圣地,人类文明灯塔,我看见了一个无比伟光正且极其宏大叙事的词:普世价值。
原来他们只允许存在一种声音。
就这件事情而言,改不改名都没关系。
倒是这问题下狂欢的那些,他们要是渴了可以用力摇脑袋,应该能接到不少水喝。


在网络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任何人。这不,网上出现了一股名为“momo大军”的神秘力量。起初,这个名字和头像只是某社交平台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设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选择成为“momo”,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匿名群体。
我们得承认,网络给了我们一个释放自我、表达观点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像那位研究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公开吐槽,但在网络上,他可以化身为“momo”,畅所欲言。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网络自由精神的体现。


但是,当“momo”成为一种潮流,一种集体行为时,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一方面,这种集体匿名性给了人们勇气,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一些敏感或者激进的言论。另一方面,这种匿名性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不负责任的言论,因为人们在隐藏身份的同时,也可能失去了对自己言论的责任感。
从数据上来看,微博上关于“momo大军”的讨论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力。而这些“momo”们,他们的行动力也是惊人的。比如,有人发起了改名为“朱令”的活动,有人组织了给某位老板发信的行动,甚至有请愿活动参与人数接近三万。这些行动,无疑是网络力量的体现,也是年轻人集体行动力的展示。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当一个人可以轻易地隐藏在“momo”的名下,发表任何言论时,网络环境的秩序和真实性就受到了挑战。正如那位研究生,吐槽之后,他选择了删帖改名,这种逃避责任的行为,正是网络匿名性可能带来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momo大军”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由表达的渴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世界并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我们需要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应的网络道德和规范。
最后,对于“momo大军”,我们既要欣赏它展现的集体力量,也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更多的对话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批判或者赞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定位,既不失去个性,也不破坏秩序。


我拉黑的十几个momo里面只有一个神神,其他全是左粉兔,这名字简直有毒。
没做亏心事、心里没鬼、没收境外势力的钱,为什么要匿名?
人有言论自由,在社区规则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发言。当然也有改名的自由
发表言论时偶尔会受到意见不合者攻击,或者账号信息涉及现实,暴露身份而影响自身利益
网络上“说错话”被喷,要么勇敢的舌战群儒,要么拉黑装死。日本人的对策是明面上不发表激烈观点,保持一片祥和
暴露个人信息从而影响现实生活,这时改名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电子水印有,用户id也不变,逃不掉的。线下你的家人、朋友、上司的知情不会因为你改名而现实,网络上的仇家会拿着你的id精准到主页家访
Momo主页的图片和言论依旧有现实世界的信息,有心之人依旧可以大海捞针甚至盒打击
Momo主页的id,可以让你和别人吵架时,被对方摇来的亲友团私信问侯
改名momo只能让自己心安,属于掩耳盗铃


50个回答,七八个上百赞的,更有五六百赞的回答,只能说无敌了
你以为这样就找不到你了?
这有啥用?只要没匿名,又不影响翻历史记录。
检索历史记录,依次查询“华为”、“乌克兰”、“以色列” 啥成分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年轻人迷惑行为。




找到了。
笑死,把momo叫做反言论自由是最搞笑的话
momo、欢乐马、神经蛙等马甲背后,是一个个可爱又善良的灵魂呀。
让人想起了六七十年前满大街蓝布衣裤的时代,身份、阶层、性格、胖瘦、美丑........,一切都藏在那宽袍大袖下,分不出彼此,多好!
想不到现在又要回去了,这次是“momo”,真是哈皮!
一人做事一人当,没有犯罪你心虚个啥?
前不久在我的知乎评论区出现一个喷子,以看他的个人资料,居然是武大某专业的硕士生。看他喷了我两次,毫不客气给他骂回去。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了。
这是不是个病态,高学历,低认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当网络喷子上。你花在学业上,或者做副业搞点钱,不香吗?
momo们大概的生活状态也就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存在感,于是乎来到虚拟的世界刷刷存在感,骂街,喷人。可是,网络并不是什么法外之地,每个IP都代表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没有匿名,会创造匿名。
没有脏话,会创造脏话。
这问题下又变成罕见聚集地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22 11:23:27  更:2024-03-22 11:45:4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