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如何看待中国地质大学某 SCI 论文开头疑忘删 GPT 回复?为什么发表前没人发现?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如何看待中国地质大学某 SCI 论文开头疑忘删 GPT 回复?为什么发表前没人发现?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ttps://doi.org/10.1016/j.surfin.2024.104081 通讯作者为刘艳改教授 [图片]




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文章这东西没很多人想的那么神圣(你的xx,不过是别人的xx)
通讯作者没看过一句文章(很常见,不稀奇),
审稿人没看过一句文章(离谱),
编辑没看过一句文章(离谱),
排版校对也没看过一句文章(我就一排版的而已),
反正这个笑话就这么产生了,很多编辑审稿人都是自己基友,根本啥也不看,还得靠自己上心,又或者说编辑和审稿人就算看到了也看热闹不嫌事大,你既然敢写他就敢让你过,不如让你更火~
反正现在sci文章也就那样吧,别太当回事了,检查还不如xx敏感检查,一个词就能给你ban了。
再给大家一点冷知识,同一个作者和通讯,他们发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期刊上的论文和这个GPT的论文里面有个别图都用的一模一样,也不知道换个位置啥的


了解一下:事故的「瑞士奶酪模型」。
事故的防范机制通常有很多层,除了最初的当事人不要犯错以外,还有很多层机制理论上会挡住错误的蔓延。
事故不是单一的失误引发的,而是同时发生了多许多缺陷,导致整个系统被贯穿,就像一层层的奶酪,错误刚好穿过了每一层的洞,最后酿成大祸。
用人工智能辅助学术写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本次爆笑事件的问题远不止是第一作者用了ChatGPT或者其他什么工具。你可以想象这里面有无数层机制被贯穿了。
第一执笔人,即便正文是自己写的,那开头也是AI弄的。但问题是他没有通读过自己的论文。这一点已经够炸裂了。通讯作者,没有瞄一眼。其实在实践中也并不罕见。甚至有些发水文章的人,作为其学生什么的,用了通讯作者的邮箱,文章都发了通讯作者都不知道。其他作者。大家都没看过。责任编辑。接到投稿的第一步要形式审查,通常在确认符合期刊的形式格式之前不会直接送审,有明显问题的会先打回来调整。好吧,就算编辑没看内容只关注了格式吧。审稿人。这个更炸裂。审稿人就算看得再粗,要提意见总还是要大体过一遍,开头这么明显是如何错过的。校样。这个阶段有时候仍会去筛一些低级错误,似乎排版是工工整整了,内容也被掠过了。
一般来说能贯穿所有这些环节,水作者+水刊无疑了。结果这个杂志6点几分,Elsevier,这也不是垃圾杂志的组合啊。
正因如此,才成了艺术。
我现在正在反思自己不够勤快,手握ChatGPT Plus 和ChatGLM为啥要放过时代红利……
可恶啊,一想到这期刊影响因子比PRB高。。。




我讲一个大家可能忽略的点。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是锂电池负极。而做这个方向的老师或研究生,对发表“surface and interface”这种期刊是嗤之以鼻的,这种期刊一般也不会有人看。
所以这篇文章的撰写和审稿校稿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某位苦于毕业的研究生做了一个小实验,然后发现性能太差了或者无法自圆其说,想了想,这破实验至少还搞了个把月,编个故事发个水刊算了。于是给chatgpt发了个指令“给我写一篇introduction,锂金属电池方向的”,于是复制粘贴的时候顺带把ChatGPT的回复也复制上去了。
老板看到研究生提交的论文之后问:“你这个课题想发个什么,你能毕业吗?”
研究生答:“我打算发个surface and interface”。
老师:“呵,我们都是发Nature,发Science,发JACS Angew,你发surface and interface,怪不得你毕不了业。你发surface and interface,你根本没有资格进入我的实验室嘛”。
研究生:“啊对对对,您说的是”。
老师想了想,算了,这小子也没啥干科研的天赋,随便让他发个水刊,毕业送走算了。随口说了一句:“你让你师兄给你看看,用我的账号自己投吧”。
研究生如获至宝,兴冲冲地找到大师兄,大师兄正在抓耳挠腮,愣是想不清楚手上的这个数据为啥和预想的对不上。看到拿着文章过来的师弟,心里烦躁的很,瞥了一眼图,说了一句:“把图二第一个小图的线加粗0.5磅”。
研究生高兴极了。他兴冲冲地打开期刊官网,点开submission,把文章上传。中间发现还要写coverletter,赶紧把摘要复制一下粘到chatgap,指令是:“按照这个内容生成一份写给编辑的信”。而后复制粘贴结束,甚至文件名字还是“新建Microsoft文档”。
过了两天,远在一千公里之外的某位教授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教授喵了一眼作者,喵了一眼期刊,喵了一眼论文标题。随手邀请了两位审稿人,他们两位都是业内有点名气的小牛。半年前通过邮件邀请他们成为了期刊的审稿人,他们还曾在个人简介中自豪地写上,“受邀成为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想必他们二人一定能对文章的创新性和准确性做出正确评判。
此时,在狭窄的实验室内,马弗炉还冒着热气,水浴锅呼噜呼噜响。一位正在看期刊公众号的年轻老师,突然收到一封期刊审稿邀请。他想了想,这种期刊,给新来的研一小朋友看看吧,正好我还要写本子,没空看这长文。随手点了一下,转发给研一的学生。并加了一条comment:“学习一下这篇文章,写一下你的意见,明天上午给我”。
研一的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这篇文章,但还是有很多东西看不懂。他发现introduction的开头怪怪的,但因为自己看不懂,SCI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怎么会有错呢?我什么时候才能发一篇SCI啊,他内心想着。他看了又看,实在没找出毛病,于是在评论写上:“请把图二的第一张小图的线变轻0.5磅,第三个小图加粗0.5磅。图4的figure note单词应为大写”。
意见给到年轻老师,基金本子明天就要交了,他脑子都要炸掉了。看到研一学生发来的意见,喵了一眼,这孩子写得还挺多的,对这种期刊来说可以了。于是他把文章摘要的前两句话复制了下来,并表扬了文章非常interesting,非常novel,建议尽快发表,免得影响该领域的进步。
编辑看到后,把意见收集起来赶紧转给了作者。作者看到如此正面的意见,心里在想,这莫非是遇到熟人啦。认真地写了response letter,并改了线宽。内心暗喜,这么好的文章,就应该投CEJ,投什么surface,简直屈才了。
文章顺利进入到proof阶段。一位打工人面无表情地坐在工位前,看着作者提交过来的proof邮件,冷漠地点击了一下publish…..并熟练地打开了下一封邮件
可能性1: 压榨学生牛马+通讯作者完全没读过+熟人审稿+草台班子编辑部
可能性2: 全体当事人被GPT魂穿
选一个吧
这个故事里最搞笑的应该是编辑部。
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记得几个月前就发生过一篇外国作者的sci论文中出现过这种失误。当时是被发现后撤稿处理了,不知道这篇论文如何。




“Regenerate response”,可以说和这次的“here is a possible。。。”一样尴尬,嗯…就是说想用就用吧,但用得有点过于随意和不认真了,写个论文咋就跟学生写作业似的。
事实上并非所有期刊都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ChatGPT等ai工具进行创作,但是你连这种明显的语句也不删除是不是有点太侮辱编辑和审稿人的智商了?
但是偏偏Surfaces and Interfaces就给他录用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期刊:
一区sci文章,影响因子6左右,也不算是很差的期刊吧,竟然审核都如此不细。


Elsevier和Springer Nature在内的许多出版商都表示:可以用,声明即可。
此前,就有来自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放射科医生Som Biswas,在4个月内使用ChatGPT写了16篇论文,并在4个不同的期刊上发表了5篇。
当他第一次提交论文时,就跟编辑坦言:你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AI写的。


另外《Science》指,未经许可,不得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或类似算法工具生成的文章、数字、图像或图形发布在科学期刊上的论文中,表明ChatGPT程序不能成为科学期刊论文的作者,如违反则为学术不端行为。
Science主编Holden Thorp表示,所有提交的论文都必须是作者的原创作品,AI产生的内容是一种抄袭形式,因其是根据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现有文章句字、文本而写成的。
而《Nature》也有相似规则,虽然不会接受任何将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软件列为作者的论文,但论文本身可使用由AI工具产生文本,并需清晰注明研究方法。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期刊名字记下来,作为以后发文的备选。
给科研人提个醒。挂名的文章还是要读一读再同意的。可怜72年的刘老师一秒钟。


刘老师研究兴趣


产出统计
问一个各位研究生:417篇文章,要读多久?
刚问了一下,当事人说它也有些尴尬


错就错在没把ChatGPT列成共著作者
再一次说明“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日后人类被AI取代也不足为奇。
这个文章但凡一作、合作者、通讯作者、审稿人、编辑、校稿人中的任何一人稍微看一下都能发现这个问题,但愣是没人发现,最后还给发表出来了。
可叹!
说不定原来没有这句话。
审稿人:English needs to be improved. (反正打过招呼了要让过,懒得动脑子找其它有意义的comments,但又得凑条数免得显得自己不专业)。
编辑:English needs to be improved. (并贴心地附上了自家收费500刀的润色服务)。
导师:我就说你这个eng写的不行需要improve你看到了吧,以及别想了课题组经费紧张不会掏那冤枉钱的,你自己找个eng好的同学帮忙改改。
学生:百度免费论文润色软件。
知乎:优秀的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GPT,秒杀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语法和表达(结尾附上我开发的免梯子端口)。
GPT:Certainly, 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
学生:不愧是GPT,比我之前用百度翻译的好的多了,就这样交上去吧,论文发了总算有时间补考四级了。
Response:We 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ir valuable comments. The Language has been modified thoroughly b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审稿人:Minor revision改一轮也差不多了,Accept.
编辑:Accept就Accept.
排版:我又找了几个语法错误标出来了你们改一下吧,另外请最后检查一下各位作者的名称和通讯单位是否有误,发表后将很难修改。至于内容……众所周知我不看内容。
学生:好诶!
导师:好诶!
吃瓜群众:好诶!
这件事情主要是作者的疏忽,就流程而言,大概率没什么人有主要责任,可以说是制度的漏洞。
文章能够这样发出来,应该是到了copy editing阶段之后,也就是编辑已经写信接受,但是在邮件里面还提到了一些非常小的修改,比如introduction的措辞,比如某几个点在文字上需要再强调一下等等。
这个时候文章不会再经过审稿人的手,编辑的责任在做出「接受」的决定之后也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作者把最后的修改版本发给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经过排版、校正之后就正式发表了。
到了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哪个作者希望再多看这篇文章一眼。发表就是这样的:当没有被接受之前, 你会仔细读反复改,生怕因为一个小问题让发表夭折掉——但是从你收到编辑「接受」的那一刻起,你会觉得之后所有的动作都有点累赘,都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因为它的使命在你这里已经完成了。所以这最后的修改,基本上不要指望其他的作者会多么认真的再看,别看作者挂名多,到这个阶段往往都是一个人修改完了,检查检查没问题直接提交。
作者这边是这样的,而编辑部的学术和行政是分开的——学术编辑做出决定之后也再也不管这篇文章,接下来就是编辑部的发表流程,而发表的过程中的检查,都是在核对客观的问题,比如文章引用是不是都在末尾的附录里面存在,格式是否统一,是不是有错别字之类。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会假定经过审稿人和编辑之后,内容本身已经确定了,所以他们一般也不会提出异议或者更改。
所以这个漏洞就来自于「最后一改」到「发表流程」之间,编辑已经没有义务去看了,而作者觉得大局已定已经没有必要浪费精力看了,而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只看文字,不进行学术的修改。于是所有人都没有动机仔细的看内容。
在以前,往往作者会花钱找专业的校对员帮自己修改文字,校对员改完之后大略看看,然后直接在word里面接受所有的修改然后上传,这也是很多人的操作。现在是把校对员换成了GPT,然后又因为提示工程没有做到位,没有给GPT足够好的prompt,结果出了这个问题。这样的文字发表出来本身并不能说明审稿人或者编辑没有看,除非有证据表明说在提交的初稿里面就已经是这样了。
可恶啊,一想到这期刊影响因子比数学的任何一个期刊影响因子都高… 【滑稽~】
所以没有认真看过的文章千万别乱加自己的名字,哪怕是水刊。
【老师,你也不想你的文章发表在“故事会”第XX期吧】
许多同学说GPT写作不足为奇,大不了就是马虎大意。
但凡事就怕认真,见微便可知著~
我们稍微仔细看了看,看下是不是只是“马虎”的问题~
1:原文是"The CuMOF-ANFs composite separator possesse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and stabl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但在后续的结果与讨论部分并未具体给出CuMOF-ANFs隔膜的离子电导率测试数据。
也许,Fig. 3a的EIS测试结果(如下图)间接说明了CuMOF-ANFs隔膜具有较低的界面阻抗,但并不能直接得出其离子电导率高的结论啊~


我不知道这是写作写嗨了~还是自己都忘记自己做(bian)过哪些实验了。
2:原文在Conclusion部分提到"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24.855 nm CuMOF-ANFs separator achieves a Coulomb efficiency of 96 % after 11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mAh/cm2."
但在Fig. 4c(如下图)的库伦效率曲线中,并没有明确标出110次循环时的库伦效率,也没有在讨论中提及24.855 nm的孔径是如何得出的~


这里结论中的一些数据让人感到有些突兀,感觉不是科研,而是科幻~
3.同样还是这张图,作者在Conclusion部分提到"Furthermore, full batteries with a CuMOF-ANFs separator can still maintain a stable voltage of around 0.54 V after 500 cycles."
但在Results and Discussion部分居然没有找到相应的数据描述。
???????这么重要的数据,结果部分不写???要上天吗???
不写还又讨论了,结果哪来的!
经过我仔细调研发现,确实,Fig. 4e确实显示了 CuMOF-ANFs隔膜的电池在500次循环后的电压曲线,用的电压0.54这个数据又是哪来的???
作者不会是忘了吧???
当然还有一堆图文不对应的点,比如:
文章在描述Fig. 2a的热重分析(TGA)结果时提到,"The first weight loss at around 100°C is attributed to the evaporation of residual water within the CuMOF-ANFs composite, which accounts for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mass loss."
但是从Fig. 2a的TGA曲线来看,100°C左右并没有明显的失重台阶....
在讨论Fig. 4d的Li-Li对称电池循环性能时,作者提到"As shown in figure S4, the voltage fluctuation amplitude of the battery with CuMOF-ANFs separator is stable at about 900 and 2000 h of cycling."
主文中的Fig. 4d也没有明确标出900 h和2000 h这两个时间点。图片引用与文字描述也不太一致....
我不能以这些问题,就论断这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但如此多的低级错误,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数据结果的真实性...
作者也好,审稿人也好,编辑也好。你说你没注意前言的第一句话,我也理解,毕竟很多人直接就过掉前言看结果。
但这些问题,可不是GPT的问题了....
哎,只能说蛋疼(此处省去1W字...)。
牢骚不多说了,洗洗准备睡了
用GPT是很正常的,最近我也都是让ai写的。
但是,文章第一句,那么明显的地方,出现那么明显的错误,实在是有些过于离谱。
理论上那么多人看过文章,作者、小老板、大老板、审稿人、编辑、校对……
这不是暴露了学术圈所谓的严谨都让dog吃力吗?直接把cat腻暴露在台面上了。
我见过那种认真到离谱的编辑,我自己单位的邮编写错了,人家可以给改对。
那一串人,但凡有人稍微认真搂两眼,也不至于是这个结果。
我只想说一件事:
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这么大的问题居然发表之后才被人发现,那么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审稿人和编辑也是ChatGPT
请不要过分批判这种行为,因为这不是国内独有。美国高等学府也会干这样的事情。
文献修正
图一是以色列一所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这是文献检索https://doi.org/10.1016/j.radcr.2024.02.037
图二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
我个人明确的观点是:
这个AI错误和论文内单词错误,图序标号错误之类是等价的。作者如果觉得影响读者阅读,可以联系编辑部帮忙修改。
但是如果想上升到造假,学术不端甚至更高层面的批判,务必重新开个专题来讨论才合适。




感觉这回答区画风不是很对。
至少我们领域期刊对使用AI写作通常是有规定的。第一个事是明确期刊是否允许你使用,不让用就不该用。第二个事是期刊是否接纳大语言模型为作者,我的经验是大多数期刊不接受,但如果允许使用AI写作,通常会要求你作有关声明。如果什么都没有说,那就是无法可依,AI写作对于目前的学术创作来说出现这类情况很难评。
AI写作的句子“露馅”体现出写作、审稿、校对等各方面不仔细、不严格,甚至不规范,但不是不能使用。
第一个要解决的AI写作使用的不规范,第二个要解决的是具体的AI写作问题透露出的其他学术创作不规范。
奉劝各位慎用GPT写论文,一方面对自己写作能力缺乏了锻炼,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有各种反GPT的检测,各大出版社也许还没有开始用但是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论文一旦接受就会永久留在那里,过几个月几年被发现大规模GPT写作成分被鞭尸甚至撤稿会搞得很难看哦。
看到有人提GPT润色,这个确实是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就看润色的度在哪儿。我倾向于轻度润色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是现在没有标准,你也不知道未来xx年月后的标准是啥样,万一以后把这个认定为学术不端呢。文章发上去就永久上去了,就像八九十年代气功热,大家都在做,然后有很多气功的科研论文发上去了现在还能被拿出来鞭尸当笑话。比如《气功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谢邀
说明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每次看到这种事情都觉得,审稿的时候一字一句读完,写论文的时候熬到凌晨三四点……一次一次反复推翻十来次稿……
我特么是不是有点傻……
这事儿不只是学术问题,简直是闹剧。
第一句明显是chatGPT很习惯的回复语句,我就不多说了。闹剧是闹在整篇论文从撰写到发表的过程就是个闹剧。
因为这不是挂在arXiv的预印本论文(即未经同行审议的草稿),而是一篇SCI期刊的正规出版物。也就是除了执笔的第一作者之外(甚至可能是抢的硕士生),从通讯作者(大老板)到期刊编辑(主编大佬和副主编执行的人),再到2-3位审稿人,甚至最后做语法查看的责任编辑和排版美工,一个人都没真的度过这篇论文。甚至是第一句。
什么是水刊,这就是水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6 19:59:06  更:2024-03-16 20:00:02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