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委员建议家长育儿做园丁不做木匠「反对陪伴式写作业」,如何看待此建议?育儿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委员建议家长育儿做园丁不做木匠「反对陪伴式写作业」,如何看待此建议?育儿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视频] 北京四中校长反对陪伴式写作业 建议家长育儿做园丁不做木匠
委员表示长期陪孩子写作业,会让孩子产生依赖,自主能力减弱。我认为这是由于家长没有做到正确的陪孩子写作业。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不需要陪着孩子写作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对于幼儿园毕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还不清楚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光靠自己是很难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的,这就需要家长的及时督促和引导。
那么陪孩子写作业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很多家长都做错的一点就是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在孩子身边像“监工”一样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会儿生气对着孩子大喊:“你看你写的对吗?”一会儿又嫌弃孩子写作业写的时间长,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看你这点作业写了多长时间了还没写完!”


网图侵删~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写个作业会战战兢兢,害怕出错就越出错。
真正的陪伴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也不要时刻在孩子身边,我们可以在身后默默观察下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孩子作业完成以后我们耐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遇到孩子答案写错的时候家长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去查找错误。


网图侵删~
这样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才不会有压力,也不会对父母产生依赖。
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正确的陪伴孩子写作业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当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以后自然而然就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知乎亲子
我也反对陪伴式写作业,但我依然走在陪伴式辅导作业的最前线。
相信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希望孩子独立自主,但也不得不困在陪伴督促孩子写作业的状态里。
我家小朋友二年级,英语水平和我当年刚上初一时差不多。
理论上,我可以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但现实很骨感,同龄的小朋友,多数已经在英语之路上狂奔数年。
我只能陪着娃奋起直追。
我这算是木匠还是园丁?


其实我认为把木匠和园丁的比喻局限在是否陪伴孩写作业这件事上,并不贴切。
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家长迫于无奈的选择。
我家小朋友就读的小学,需要夯实的地基科目,在学校课表里一天仅占45分钟。
学校也很无奈,只能不断加重家长的教育角色。家长签字、监督的任务很多。
双减政策执行彻底的地方,老师也得委婉地告诉家长:哪怕孩子是天才,也需要妈妈牌作业来打基础。
妈妈们能怎么办呢?
如果不管不推,这双减政策减去的恐怕就是自家孩子的升学之路。


四中校长的理念大概是:
家长应该做园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而不是做木匠,按某个标准去打造孩子。
这个道理大部分家长都明白。
而且,并不是陪写作业的父母一定会打压掉孩子的自我。
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会学习“番茄工作法”,会学习小步反馈,表扬激励。
这难道不是园丁式创造环境吗?
希望代表们能够研究研究双减政策是否真正合理,内卷焦虑的教育环境如何改善?
不要总是把难题推给家长~
@知乎亲子


看见北京四中校长提到园丁与木匠,我想起来艾莉森.高普尼克“天生学习家”系列的三本书——《孩子如何思考》、《园丁与木匠》、《孩子如何学习》。








艾莉森.高普尼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父母的困惑——我该如何教养孩子,也指出父母被工业化养育标准所裹挟。
教养模式的隐含着有一套技巧、一些特定的专业知识,父母只要学会了这些技巧和知识,就能帮助自己实现塑造孩子人生的目标。
家长们对于成功速成的想法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行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夸下海口说他们正好能提供这套专业知识。
光是亚马逊网站上的教养类书籍就有大约6万本,其中大部分在标题里都有类似“怎么”“如何”“方法”等字眼。没有这样的字眼,大概无法成为一本养育类的畅销书。
大家是否意识到这个「教养」的想法也是父母焦虑烦恼的来源。这次两会关于育儿的议题的底层逻辑正是指向把「养育」当成「工作」带来的焦虑议题。
如果父母们接受养育是一种工作的观念,那么就必须在这种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进行选择,比如真正的工作。尤其是妈妈们,她们会变得越来越有防御心理,也越来越感到困惑。她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既做个好妈妈,又可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甚至还会被迫去选择到底是降低母亲角色的重要性,还是放弃事业。
当然,爸爸要面临的困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由于父亲角色的重要性更少被人承认,因此他们可能处于更加两难的境地。
这正是北京四中校长提到「园丁」与「木匠」的区别——作为父母要学习养育的「道」,而不是养育的「术」。(「道」指的是学习真正的爱,「术」指的是各种技巧和方法)
因此,只有正确理解北京四中校长所讲的「园丁」与「木匠」,我们才能真正讨论他所反对的「陪伴式写作业」是什么。


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陪伴式写作业」反对的是错位的关系
我们一起来回顾父母写作业的场景,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没过一会儿,头冒青烟,唰唰一顿炒肉。甚至新闻都有妈妈辅导到心梗去世。
这到底怎么回事?这时候,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权力和掌控关系,而不是支持关系。
权力和掌控是一种无法接受失序的状态,而支持关系是面对失序解决问题的状态。
真正的陪伴式写作业是成人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例如拖地洗碗,孩子在视线范围内做作业。这是一种心的陪伴和当下的陪伴。
小时候,我妈在一旁做饭,我一个人在旁边听故事录音带,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和模仿讲故事。这个场景我至今影响都非常深刻。我打小学习从没有让爸妈操心过。
可是,我妹和我们前三个孩子截然相反。我妈每天晚上做完家务陪她学拼音,我妈还读错,我们在房间里听到还纠正我妈。我妹看书只看淘气马小跳,阿衰的故事呀,但是我们家从来没有阻止过她。
我只是每次带她去书店一点点影响她,直到有一次,她和我说:“姐,我想看这本书。”虽然她想看的书不怎么样,但是我依然买了下来鼓励她。
我叫我妹学英语,我每次都是提前下楼等她。她迟到我都没说她,我依然耐心地教她。她要是实在不想学了,我索性不教。后来,她没上高中,上了一所管理严格的职校。
两年后,她自己决定不想再像以前一样玩下去了。自己发奋读书,考上大专,自考本科。现在,她自己有自己的服装店。
我想北京四中校长希望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是临在的陪伴!


观察孩子们在做什么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写作业?
「在」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最困难,而「在」是最温情的陪伴。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他们其实都非常专注于对世界的探索。作为成人,我们最需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或者倾听他们的发现。

0
我从来没有主动教我家孩子汉字,数字和字母。两岁九个月开始,他对图标特别感兴趣。每次,他都主动问我,我才告诉他,但是我不会多说太多内容。
现在两岁十一个月,他认字的进程非常快。他自己看到地铁口可以准确喊出字母,而且是他自己告诉我。
我陪伴过的学生,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他们需要一个真正关心,懂得引导,鼓励和松弛的环境,他们自己完全会进入到高效的学习状态。
那么,我们「鸡」娃的背后是焦虑什么?
想让孩子快乐,又想让孩子拼搏,我究竟该不该「鸡娃」??www.zhihu.com/question/640086814/answer/3370275752?utm_psn=1749848144752267264


万事万物都有四季,希望我们和孩子一起感知生活和生命的四季。
最后,送大家一个小测试,抛出来讨论!










广告
【自营】天生学习家套装3册(《园丁与木匠》、《孩子
京东
¥149.90
去购买?
如果你愿意用艺术化的方式,愿意用生命温暖生命,我们可否一起同行,一起唱歌谣,讲故事,角色扮演,一起快乐地玩耍,一起温柔对待自己和孩子们,让这日日夜夜多一份美好。我是
@艺术治疗师李佳莹
,期待与您的相见。


ps:感谢您的点赞三连给予我的肯定,我会加油创造更好的作品与您分享。
委员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其实做“园丁式家长”是我一直以来都赞同的育儿观念,之前写过好几篇《园丁与木匠》的读书笔记,确实很受启发。
您看过比较受用的一本育儿书是?10 赞同 · 5 评论回答




《园丁与木匠》
先来说说什么是“园丁式父母”,什么是“木匠式父母”。
木匠式父母,他们遵循固定的育儿知识、技巧,将孩子打造成优秀的木制品,以符合自己最初的计划。
园丁式父母,他们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生存空间和充足的养料,让孩子自由生长。
木匠打造出来的木制品,比如一把椅子,即使雕刻得再精细,他也只是把椅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椅子不再被需要了,那么椅子就失去了他的价值。
而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园丁自己也无法事先知道这朵花是什么颜色、有几瓣花瓣,也许花开的并不漂亮也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但面对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的时候,花朵依然能找到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读完《园丁与木匠》做的思维导图
这里的“让孩子自由生长”,并不是指只给孩子吃饱穿暖、完全不管孩子,而是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更注重孩子底层能力、人格特质的培养。
放到学习上来,也并不是指完全不管孩子的作业,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信心、自律的能力等,至于孩子怎么安排时间、用什么学习方式,可以指导和建议,但不要过多干涉。
孩子的学习习惯基础打好了,自然不需要家长一直从旁监督。
我家有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娃,目前还没有到需要写作业的阶段。我回想了一下我小时候,作业基本都是自己完成的,除了刚上小学的一段时间父母会帮我检查作业。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旁边一直有人盯着我的,会觉得很有压迫感,反而不容易集中精力。
将心比心,孩子也肯定是不喜欢有一个“监工”在旁边的。


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她的观点是“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也推崇不陪孩子写作业的方式。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来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
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孩子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否则就坐不住、磨洋工;还有刚上学的孩子会对做作业感到不适应,不会安排好时间。
这种情况下可以陪一段时间,当孩子能渐渐适应了自己写作业,家长就要及时抽身。
“抽身”可以逐步进行,比如从一开始的陪着写作业,到只坐在孩子旁边做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扰;过一段时间再离开孩子的房间,让孩子自己写作业,仅帮孩子检查作业。
事实上,孩子上中学了很多课程家长也不一定能辅导得了了。所以尽早养成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
以上观点供参考!
@知乎亲子
孩子是自家亲生的吗?是的话就别听什么大口号和大道理,相信我,除非赶上天使宝宝自律性很强的学霸,一二年级的家长一定要盯严点,陪着做作业。种什么,收什么;全凭自觉,不如直接去抽盲盒来得更刺激!
家有俩娃,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玩心重。。。等臭毛病一应俱全。到3年级时完成作业状况终于开始渐入佳境,基本上不需要盯和陪了。肺腑之言分享如下:


学习观念的建立:从兴趣主导到责任主导的转变
答主在这篇回答里,花大量篇幅论述了幼小阶段的学习和小学阶段学习最大的不同点:
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14 赞同 · 4 评论回答


很多家长会陷入一种误区,总觉得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要让学习吸引孩子,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这当然是非常棒的教育理念,但是上了小学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观念和学习方面的责任心。
把道理说给孩子:家长一定要严肃地告诉孩子,学生的身份,主业就是学习。所以首先学习任务应当认真、高效、按时完成;其次学习的优先级一定要高于娱乐。
从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重视:老师要求的文具、学具等准备工作,家长认真对待;将做作业排在优先级最高的位置;孩子做作业时,提供安静的环境;检查孩子作业,对于敷衍等情况进行批评并要求重写。
建立学习观念有很多好处,一方面这是给孩子种下了自律的“律”,让孩子心里有一根学习的弦;另一方面即使娃一时管不住自己,家长进行干涉和监督时,孩子会更能理解家长的管束。


学习习惯的养成:完成学习任务的保障
学习习惯是什么?就是把学习上的一些常见操作,流程化下来,固化下来。刷牙洗脸麻烦不麻烦?麻烦,但是可以每天执行,因为已经成为了习惯。所以,习惯是为达到学习目标提供的最可靠的保障。当孩子习惯和适应了放学回家先写作业之后,写作业就不再是难事。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为了帮助孩子将流程化的学习过程固化成习惯,家长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应当盯和陪。
现在讨论两个问题:
学校布置的作业孩子都会,那么可以不写吗?
学校作业很多,你会帮孩子写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不同年级的娃,家长陪伴方式的不同。
低年级陪娃,重点在“听话照做”
我们的目的既然是培养学习习惯,那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作业具体是啥甚至不那么重要,听话照做才重要。这个阶段的家长,要扮演的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监督机器,要保证娃能够对学习任务足够地重视,并且有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任务的能力。
比如写作业之前把吃喝还有屎尿屁的问题通通解决掉;把笔、橡皮、本子等一系列文具准备好;中途有问题不许“妈妈妈妈妈妈”,最后一起问;完不成不行,不工整重写。。。。
所以低年级的娃,作业再简单,也要要求认真做完;作业再多,也要要求独自全量做完。


高年级陪娃,要帮娃有效做作业
如果低年级抓得好,理论上讲,高年级就不用陪写作业了。
这个时候,孩子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加上功课繁重压力大,家长就不应该再扮演监工的角色了。家长要成为孩子的队友,和孩子达成共识:写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知识,所以要有的放矢,不用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高年级的娃,简单的作业,我们可以免;老师非要完成的作业,家长可以代做,只把薄弱点筛给孩子处理,完全没有问题。能够帮助孩子高效做作业、做有效的作业,是这个时期家长的价值所在。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被要求过做家务,却在孩子成年后痛骂其又懒又邋遢,“油瓶子倒了都不扶”;正如不主张培养学习习惯,又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样,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家长一定要抓住黄金时期进行管和陪,现在的陪是为了将来的不陪。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说很多话,打很多架,甚至挨很多揍才能完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是
@悦木Ivy陪娃成长
,工智能从业者,家有小学生两只,关于小学生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和家长心路,持续分享走心内容。
我的其它高收藏干货内容↓↓↓↓↓↓:学习规划:
【866 收藏】站在“如何下一盘大旗”的角度,合理统筹1~12年学习安排
【87 收藏】小学需要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习惯?
【52 收藏】是否让小学的孩子提前学习初中课程?有必要没?
【31 收藏】幼儿园阶段有必要提前背诗、认字,学文化课吗?幼儿阶段家长应该做些什么给孩子更好的启蒙教育?
大语文:
【4426收藏】3~12岁古诗文学习的路径规划问题,经验、路径、方法、技巧、资,以及实操过程和心得
【56 收藏】一年级小朋友可以长期听故事吗?会使孩子养成不爱阅读的习惯吗?
深度:“熟读并背诵全文”,到底是“死记硬背”无用功,还是另有玄机?
大童英语启蒙:
【395收藏】7+大童英语保姆级路径规划
家庭教育观念和认知:
【164收藏】学霸是从小学就开始一路领先吗?
【356 收藏】为什么幼儿园就要开始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家长们都在焦虑什么呢?
【42 收藏】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补课班,天天玩照样学得好,现在孩子不补课就跟不上?
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
幼小衔接:
【115 收藏】怎么教上幼儿园的孩子背古诗?
【49收藏】如何培养小孩的数学思维?
「三岁识字,四五岁读书看报」是种怎样的体验?
兴趣班:
【215 收藏】孩子对编程感兴趣,我一个月 3000 元没能力支持孩子学习这个费钱的爱好,要买课吗?
【65 收藏】有孩子后花钱如流水,你觉得哪些钱被浪费了?
谈到孩子要上小学了,过来人都对我报以同情的态度,似乎我马上就要步上他们的后尘,去经受无尽的折磨和挑战。
去年,刷短视频的时候刷到了陪孩子写作业哪些逼疯家长的瞬间,然后跟妻子讨论了几句,很长一段时间短视频推给我的都是哪些家长有泪却让我们笑个不停的段子。
以至于到需要陪孩子下围棋的时候,虽未有陪孩子写作业被逼疯的情形,却已经身有感触。
深深赞同家长育儿做园丁不做木匠的论断,然而家长都身在局中,没有外力来打破这个怪现象,只会让家长累孩子也很累。
一、是什么让家长变成了木匠
大致能明白木匠和园丁的区别,无外乎园丁更多是洒洒水、除除草,而木匠更多是锤子、凿子一起上。
虽然说到底,园丁和木匠并没什么实质区别,但姑且将这两个比喻分别引申为两种不同的引导和陪伴方式。
我们的家长本身是园丁,在教育上也真的是园丁。
把我们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然后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学习的环境,无暇再去顾虑其他。
犹记得小学报名时父亲跟老师申请延缓几天交学费的场景,可能能让我们有尊严的活着,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
更多的,已经是他们力所能及之外了。
洒下了种子,能否成才,虽有表现不好时的棍棒加身,却也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指出那怕一条道路。
说是园丁,却更像是放养。
所有的家长都只是撒下种子,然后野蛮疯涨之后,成才的成才,成草的成草。


但是,是所有那个时代的孩子都这个样子么?
不是的,充其量是农村孩子、家庭一般的孩子。
后来越来越大,才知道同龄人小时候上兴趣班、补习班。
可见,这一切还是有了经济基础,便有了聪明人顺应而生的制造了相关产业,让大家有花钱的地方而已。
他们制造焦虑、贩卖焦虑,为的是让自己的生意更加红火,一年年的洗脑,最终积重难返。
越说越远,还是回到是什么让家长变成为木匠的问题,其实上面也说了,就是聪明人。
因为聪明人,他们知道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便秉承自己多做一步、多提供一点,就能多落下一个竞争对手的想法。
因为聪明人,发现别的家长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培训班学习,不见得有效,但是秉持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朴素想法,比就比谁怕谁。
因为聪明人,发现现在的家长有干劲、有能力,教书育人不能少了家校互动、责任共担,孩子不能成才?先去考虑一下自己的投入再讨论产出吧!
因为聪明人,发现大家轰轰烈烈搞孩子的学习,有需求,有资金,那就再烧把火,让你们更血雨腥风一些,再为大家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你好我好。
正是因为大家都太聪明了,可怜可笑。


二、让家长再次成为园丁?难,但要做
现在的家长压力大么?我想应该没有家长自己站出来说不大的吧?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孩子的养育压力、老人的赡养压力,至少我很大程度上不敢行差踏错。
如果能把家长从陪作业、陪辅导班的时间里拯救出来,即使是读读书,那应该也是幸福的。
所以家长想成为园丁么?
想,但是很难。
虽然减负已经喊了几年了,但是朋友都说检查到了,孩子的书包都轻了,检查走了,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效果如何心知肚明,可能只有哪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着效果显著,然后自己不断给孩子加压,或者把孩子送出国去。
升学压力,让每个同龄孩子都在相互博弈,你松一分,我紧一分,可能就是你的孩子上最好的高中,读比较好的大学,而自己的孩子就不知道未来如何了。
每个家长和孩子,都是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一个轮子,一个轮子想要把列车停下?那还是被毁了吧。
这大概就是现实。
就像上面说的,想要让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停下,就需要外力,一股很大的外力,至少能够让大部分的轮子选择停下。
虽难,但要做。
这种被席卷着,继续卷下去的日子,只会让家长、孩子的压力增大,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
然后步入一个极端。


一不小心扯了很多,却也是我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但是问我敢停么?我只能说还是尽自己最大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学习的资源和环境。
只能说会更加兼顾孩子的心理、生理健康,让孩子能快乐成长。
可能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知乎亲子
我是奶爸陪成长,知乎影响力上榜答主
喜欢陪孩子读绘本,喜欢带孩子探索世界,更喜分享育儿干货、好书好物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的话,麻烦点赞关注哦
我是认同委员的观点的。
首先,从目的上来看,园丁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培育展现出花草自身最美丽的一面,木匠的目的却是让木头变成自己最想要的样子。而教育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其次,从方法上来说,两者的成效也不同。义务教育有强制性,所以不管园丁还是木匠,也不管孩子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学习都是一个必须迈过去的坎。两种方法的选择,产生的效果大有不同。说到学习,特别是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家长老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往往就是“态度”。那么,态度究竟又从何而来?我认为决定一个人态度的根本,就是“为谁而做?为什么而做?”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回答这样的问题显然为时过早,但是这个阶段父母的做法却为将来的答案埋下了伏笔。一个从小被催着、逼着做作业的孩子,一个不管考的好坏,都有人比他更着急更激动的孩子,长大了会得出为自己而学的答案吗?一个从小被教育为了择校,为了排名,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而学的孩子,一旦他们对这些“标的”丧失了兴趣或者求而不得的时候,还会有学习的动力吗?所以,从方法上来说,园丁的方式更适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木匠的思维更像现在很多网友散播的负面情绪——“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材料”。
最后,从人性角度来说,园丁是在做加法,他们是在培育,而木匠是在做减法,他们是在雕琢。我想,没人喜欢别人对自己刀劈斧砍吧?鼓励好的,就是抑制坏的,园丁的教育方式更符合人性,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自然效果也会更好。
同样的,父母也是人,孩子可能天生就不是高大乔木的品种,但不代表父母就甘心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柴火或者杂草,这也是人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可以考虑,一是接受现实,不要拿孩子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板死磕,努力发掘孩子的优势并把它最大化。二是培养孩子乐观的精神和责任心。三是教会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样即使将来孩子很平凡,也能成为一个踏实、快乐的普通人,而不会终生被欲求不满的负面情绪所折磨。
就算真的要做木匠,我也建议等树木长大一些再去雕琢,现在,先拿起喷壶做个好园丁吧。
想起2年前看的这本让我很有收获的育儿书:《园丁与木匠》。


这本书的作者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和其他讲述教导方法的育儿书不同,这本书以进化论的视角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说明育儿的本质。
而现在很多关于“园丁式”和“木匠式”的父母论,正是来自这本书。
作者认为孩子先天拥有感知和学习能力,推崇像自行生长的植物般养育孩子;
她也认为,父母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她在书里这样写道(也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部分):
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
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园丁式养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旅程提供养分,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信的成年人。
这里的稳定,大致上可以理解为情绪稳定,财务稳定,家庭氛围稳定;
这里的可靠,可以理解为科学的生活,教育理念;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虽然平凡如我们,但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充满爱、包容和正向肯定的环境里长大,懂得自爱并尊重别人,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向着成为园丁式父母的方向努力,值得我们学习的。


网上那句不陪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看似笑话,但其实家长们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内层才是外层的驱动,而外层只是内层的体现;父母们常常为外层现象焦虑而忽略了能长久影响孩子的内核。
表现上,好像自己的陪伴“提高 了”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和正确率,但实际上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也逐渐让孩子失去自我驱动的机会。
还极大影响亲子关系。
网上很多人把家长辅导作业生气的样子发到网上,大家都似乎感同身受,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正视过孩子的感受。
在我们,写作业的时间是固定的,做完一项休息5-10分钟,不会做的作业统一写完的时候教,如果教后还不理解,我们会让他再去请教老师。
我们会知道答案,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孩子聪明,而是我们年纪虚长一些而已;我们教导的方法,是否适配孩子现在的理解水平和学习程度,是家长们可能不太能理解的。
说白了,就是家长自己教的开心,气的要死,但完全不管孩子真实的情况,完全的自嗨型。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介入、引导和参与,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己的意识,让他逐渐形成足够强的内驱。


最后,再送上一段很《木匠与园丁》里说的很有感触的话:
好的父母会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童年期不断尝试和探索全新的生活和存在方式,让他们勇于冒险;风险只有在事情变坏之后才能真正被称为“风险”。
好父母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面临的不可预测的变化。
当然,我想大部分的父母理想中的状态都是成为园丁,但现实环境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改变或者被迫让我们改变想法,虽然时值双减时代,可我们也都知道外在环境确实还是很卷,做为平凡人的我们,还是要努力平衡好木匠和园丁的教养方式,坚定地孩子共同成长,也是一种方向。


和大家共勉。
@知乎亲子
同时也非常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确实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广告
园丁与木匠 高手父母的养育观,摆脱育儿焦虑
京东
¥39.90
去购买?
我是@小多麻麻爱分享
分享实用的育儿经验和靠谱的遛娃攻略;
和孩子一起成长,欢迎关注,一起进步。


支持这个建议。在育儿的实际生活中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段和孩子的自律性特点而定。


学龄前儿童打基础,培养习惯的好时机。
这个阶段孩子像一个刚开垦好的花园,园地怎样布局?种什么花 儿?施加什么营养肥料?想要什么样的收获?
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引导孩子学习普通话、外语;孩子睡眠作息给予引导;孩子的走路引导正确的姿势,生活中有些孩子走路出现八字脚或者其他方式,早发现早纠正;左手写字,及时纠正。我小侄子左手写字,幼儿期发现,现在上小学了,左右手都会写字,由于刻意的训练,所以右手写字。
有些孩子小学才发现走路是八字或者人字步,此时虽然可以纠正,但是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借助特定的方式辅助,不仅费用高而且孩子也不容易适应。


看过一本书 ——《犹太人教子智慧》,他们尤其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书中写到“婴儿的早期教育是一种追随教育。在幼儿初学的关键期,一但丧失了适当的教育,其损失将无法弥补。婴儿出生时,其大脑皮质的以下部分与成人已经差不多,但是大脑皮质还需要继续发育。”
小学时期,如果幼儿期时期习惯培养缺失,而孩子的自我约束性不够,还需要家长陪伴,然后逐渐放手。
有些孩子自律性比较好,从小家长就可以放手。“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现实生活的写照。学前期习惯培养欠缺,无拘无束自由习惯了,等到小学时,在作息时间和课程作业任务的约束下就不适应了。改变原本的习惯对于大人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还别说孩子了,确是不容易。
初中阶段的孩子,大都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说的是孩子从小教育。孩子小时候的性格、喜好习惯培养,在3岁能看到长大时候,而七岁时就可以看到老年时候。


挺巧,我在自家院里种了二十多种花,八棵果树,一堆蔬菜,勉强算个园丁。
养植物这么久,我多多少少有些感悟:
这个庭院只在秋冬万物凋敝的时节属于我这个园丁。当春日来临,鲜花盛开,枝叶满梢时,这座庭院只属于自然。
园丁的主要工作在冬季。天一冷,等叶片全部脱落,我便需要把盆里的植株拔出来,或修根,或换盆。
这份工作天热时候做不了。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去摆弄它们的根系,相当于把一个健康的人打到全身粉碎性骨骼,再送医院里做手术,躺病床上慢慢恢复。
冬日里也会有损伤,好就好在这个时候植物休眠了。它们可不想学关二爷婉拒麻沸散,刮骨疗毒。
翻盆时正好换新土。旧的盆土掏出来,放阳光下暴晒三天,好好消个毒。如果天气不好,怎么也得拌上一份多菌灵,最不济撒点草木灰。
养娃也是一样,好的土壤决定了娃能否茁壮成长。当你发现孩子爱刷的抖音上关注着各色扭动小蛮腰跳着大摆锤的擦边博主时,要么彻底摒弃他玩手机的念头,要么主动把手机清理干净。
若是嫌阳光消杀不够干净,你也可以打上一份石硫合剂,将叶片茎秆上的虫卵一扫而空。做好这一步,来年春天你便不怎么需要担心讨人厌的蛴螬蓟马红蜘蛛小黑飞。
石硫合剂性子比较烈,必须兑水十几倍稀释。
对于娃的成长,这份石硫合剂可以是训诫、罚站、戒尺或者你认为的一切合理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任何消杀的方式都会有副作用。最好搭配一份糖果。
我家的植物,尤其是月季,在打石硫合剂消杀虫卵的时候,我也从不会忘记埋上一份冬肥。
养植物跟养娃没多少区别。
当然,并不是所有玩绿植的人都配称得上园丁,也不是所有有孩子的人都配得上父母二字。
新手期的植物玩家都有个臭毛病——手贱,忍不住想浇水,又想施肥。总觉得不做些什么就对不起自己孩子,典型中国式父母心态。
刚买回来的花苗不过一个七八岁小朋友,她孱弱的根系根本无法消化太多营养。而中国式家长的心态则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全部给孩子,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只要我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必须接受我的善意。
植物并不需要你天天浇水,小朋友也不需要天天学那么多知识。
给植物浇水就好比泡温泉。
泡温泉原本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泡上半小时,全身放松,感觉皮肤上每一个细细毛孔都打开了,充分迎接着温泉中的各种矿物质。
泡上一个小时,满脸通红,有些头晕,如同醉酒般疲乏,皮肤还开始变得皱巴巴。
泡上三天三夜?糟糕了,几乎变成泡菜,又酸又咸又臭。
植物也是这样的。土壤中水份刚刚好,根系就像敷上一层面膜,湿润又水滑。土壤中水份太多,成泥浆了。那植物的根系就得在里面泡上整整一星期澡,烂的烂,坏的坏。嫌它死的不够快?
养植物已然如此,那养个孩子需要没事就手贱浇水吗?
除了学校功课,当家长的各种报班。周一到周日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书法课、绘画课、钢琴课,外加一门体能训练,机器人般连轴转。
就算机器也受不了。
孩子小小的脑容量只有500M,家长们却着急忙慌往里面塞上1个G的知识内容。到最后烧了CPU,还怪孩子不努力。
在我们学生时代,总会试着犯下各种错误,翘课、装病、抄作业、上网吧、谈恋爱、离家出走。或许回首望去,这些行为很荒唐。可放在当时看,何尝不是对一种高压人生的修正呢?
养娃应当做园丁,不做木匠。
这话我赞成。
可别忘记,园丁也没那么好当。
园丁最主要的责任是给自己的植物合适的土壤,有的喜酸,有的偏碱,有的好水,有的耐寒,砂质土泥质土各有千秋,主要看你的植物喜欢什么。
各家的孩子各有不同,偏文科好理科,喜算术爱素描,有音乐天赋,也有运动天赋,那便给他合适的土壤,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天性的环境去成长。
(随便聊了几句,大部分关于植物的知识都从我主页文章中摘了个段落)
说实话,愿意盯着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实属无奈,因为有时亲自盯反而孩子更拖拉,甚至是耍赖闹脾气,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是不盯着的话,又担心孩子不玩活儿,之所以盯是希望他能在有限时间内把作业完成。
陪伴式写作业是个辛苦活,不仅受累,还会生气,甚至导致情绪失控。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尤其是当你上完一天班累得精疲力尽不想说话,给孩子讲完题他左耳听右耳出完全不用心,然后做题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家长气的崩溃,孩子再顶几句嘴,简直要上演灾难大片还原火星撞地球了!
育儿过程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越催越慢,越逼越烦,而且看贼一样的监视孩子做作业不是陪伴,会给孩子带来逆反心理,也会增加心理压力。家长的确应该做园丁,相信孩子这棵小树苗可以按时成长,每天做好监督和引导就好,不要逼的太紧,更不要拔苗助长。尤其是要控制好情绪,毕竟是家和万事兴嘛!
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同,不同的种子开不同的花,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有的是树,家长需要用心施肥,定期去除杂草,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写作业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家长没必要在边上陪着,去做自己的事,等孩子做完可以问问他是否有不懂的地方寻求帮助。高年级的孩子家长水平有限的完全辅导不了,也不要指手画脚不懂装懂,尽量给孩子留下更宽松的空间,适当给他们一些小奖励,相信孩子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看到校长的这个建议,我想到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有个木匠用同一棵树上的木头做了三只桶,一只用来装酒,人们品着;一只用来装水,人们用着…,装的东西不同,内涵也不同。故事写得非常好,也有很多拥趸。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这个故事写出了很多中国家长内心对孩子的愿望,想让孩子当一只有“内涵”、有“品味”的桶。


在中国,很多父母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桶”。这和“木匠和园丁”的理论有着相似之处。
许多家长喜欢设计孩子人生,在孩子的爱好、兴趣等方方面面,给孩子做好选择。
木匠做了三个桶,桶用来装什么,木匠说了不算,桶自已做不了主,要成为一只怎么样的桶,是买它们的那些人决定的。
这很像一些孩子,他们要学些什么往往自己决定不了,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孩子,很多“明智”的家长总想着让孩子什么都好,很为孩子的不足着急,孩子做作业,时时刻刻陪着,一有错误就让孩子订正,生怕孩子在学习上落后同学。
我也反对陪伴式写作业,但是,现在家长陪伴式做作业,是方方面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及时订正。
我读书的时候,我父母从来不会陪我做作业,更不会检查我的作业。也因为如此,每次老师把作业发下来,我都会认真地看一遍,看看哪些地方做错了。老师也会让我们把做错的作业及时订正。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比如,那时候,老师要求把写错的字抄5行。
现在,许多小学都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及时订正,家长们为了避免麻烦,就采取陪伴式做作业的方法。
对孩子来说,做作业变成了一件无任何兴趣的任务,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用看,因为父母早就检查过了,肯定是对的。所以,原先一点点做作业的乐趣,被消磨殆尽。
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想要家长做园丁不做木匠,老师对待作业的态度也需要改变。在家长这一方面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把握好度
家长是陪孩子做作业,而不是监督孩子做作业,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做作业的时候有人监视。
其次.要培养孩子做作业的自觉性和做作业的效率。
看孩子的作业量,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知识量来讲解问题。很多题目你用大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家长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讲解题目,要站在孩子同等的知识水平面上讲解问题。如果家长也不懂,就要坦诚的跟孩子说,而不是不懂装懂。这会让孩子知道人无完人,谁都会碰到困难的时候。激发起孩子学习的欲望。
孩子做作业,你在边上陪着,但你必须是以学习的状态,比如看书的,或者也写写东西练练字,而不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写作业的时候羡慕你在玩。
大部分家长也并不愿意陪伴写作业。
我看到我同事的孩子写作业,她就在旁边工作,她女儿一会儿问她一句,一会儿问一句,闹得她很难专心工作,最后告诉她女儿,你先写,有不会的最后统一问,她才能安心工作一会儿。


我问她如果不管作业,可以吗?她说不管作业的结果就是,被老师找家长。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师不自己处理,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问题,来责备家长,家长只好自己管孩子的作业,毕竟老师可以摆烂不管这个学生了,家长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也为了让孩子不被老师说,付出时间和精力管作业。
我姐家的老大,小学时期有一阵子,写作业非常费劲,经常搞到十一二点,就在那里墨迹,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上厕所,再去喝点水,各种理由,就是不写,我姐看了一阵子,各种骂,后来说在学校写完了,回家没作业了,有那么几天不用写作业,大家都心情舒畅。




结果老师打电话来问,怎么好几天没交作业,被我姐夫一阵喷,问孩子写不写不应该老师负责吗?什么都要家长管,还去学校干啥?怼的老师无言以对,后果是那老师彻底不管了。
如果是我,我甚至都不敢喷老师,生怕给孩子小鞋穿,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种心态。不至于什么事都捧着老师,那态度也会特别客气,孩子不就是人质吗?老师想要轻松点,家长只能配合管学业,陪着写,不然还能怎么办?
欢迎评论点赞,记得关注我哦
@清风徐来
@知乎亲子
先给个小结论:不要听“名校、名师”的话。因为,普通文化的人或行业外的人,要么听不懂,要么会误解。孩子小学时,有大概二年时间,我陷入“怕老师讲不好课”的焦虑。因为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大学专业是“广告传媒”,考编入职后立即就成为我家孩子的语文老师。而教学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默写、背书、惩罚。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我想尽了办法,终于找到了“救星”:在某国家级教育平台里,发现了全套的“清华附小小学语文录播课”。我寻思着:“随便你这个学广告设计的怎么耽误我孩子吧,我的孩子反正从今天起就开始跟着清华附小的老师学习了!”
于是,我的孩子就开始在自己的陪伴下,开始了“上清华课”的一段经历。我记得第一课是《白鹭》。哎呀,这位清华附小语文教师的课,真是行云流水,口吐莲花。从课文解析,到情感体验,引导得台下的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而这些小孩子们的发言,同样“行云流水、口吐莲花”。一节课下来,兼顾了课文、考点、主旨、体验、人文关怀,等等。而更令人称奇的是,整节课给人以非常明显的“丝滑感”,感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之间,都承接转换,无缝连接,给人以享受。我回头看了看孩子,问他感觉如何?他欠揍的表情告诉了我,这节在我看来是享受的课,对他而言,就是活受。“为什么?”“听不懂。”
我不甘心,问他在学校是如何学习语文的?他回答说:“先一起朗读,再划字词,讲生字。然后,一段一段地讲为什么用这个词,如何描写的,如何修辞的,最后总结中心思想与学习感悟,最后布置作业”。我有些不耐烦了,继续反问:“那么枯燥无趣,难道能比得上清华附小的老师吗?”他回答说:“比不上,可是,我真的听不懂……呜呜呜……”看到我脸色不对,他倒先哭起来。
唉,本来以为是“大救星”的国家级优秀课,可到了自己孩子这里却什么都不是。我不禁恨恨地想“真是不识货、不知好歹的孩子!”等孩子上学去了,我有些落寞地打开了后面的几节课,开始试着重新体会这些优秀的课,为什么偏偏不被自己孩子接受。
(大概回忆)“同学们,让我们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只顽皮又大胆的白鹭,忽得一下,像闪电一般飞过天际,惊得一群同伴纷纷飞起。有的滑翔,有的盘旋。飞在天上的白鹭,它们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是那炫目的村庄,还是那汩汩的溪流?是渔歌唱晚的悠扬,还是余音绕梁的牧笛?”
那么美好的画面,那么奇趣的景象,我在惊叹之余,开始试着理解孩子为什么“活受”:
老师在这瞬间而过的语言描绘中,一些优美但极其书面的辞藻,对我的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什么是“滑翔”?他见过吗?什么是“炫目”?村庄为何是“炫目”的?什么是“汩汩”?看到这个字,他可能都不认识;什么是“渔歌唱晚”的意象?什么是“余音绕梁”的典故?“牧笛”又是什么存在?又是何种的意象?这一段老师的授课,即便是白纸黑字的阅读理解,我的孩子可能都得懵,而转瞬即逝的语言,又怎么可能对孩子产生触动呢?
我把上面这段话,边听,边记录下来,等孩子回家后,和颜悦色地问他:“那天的课,是不是听不懂?”孩子点头称是。我拿出了这段文字,跟孩子说:“这是昨天那位老师的一段讲课,我把他打印出来了文字稿。你再读一读,看能懂吗?”孩子默读了一会儿,抬头说:“基本懂了一些,但还是有不明白的。”“比如呢?”“比如——”
炫目是非常刺眼的意思,可是村庄为什么会感到“刺眼”?渔歌唱晚,我能猜出来大概的意思,但是还不太懂,是晚上捕鱼时唱的歌吗?眼泪的“泪”去掉一横(汩)念什么?什么意思呢?都“唱晚”了,怎么还会“炫目”呢?
然后,我们开始了一段“探索式的学习”。我引导孩子:
有没有可能,这段文字的背景是在春天,那种冬季的寒冷、阴雨,被明媚的春天一扫而光,天空晴朗,大大的太阳挂在天上,村庄的白墙、油菜花,被太阳光反射的明晃晃的刺眼,所有才炫目呢?然后,我在网上找给他《渔歌唱晚》的音乐和图片,试着去体会“夕阳西下,渔民归航”时的瑰丽与快乐的心情,还给他找到了徐小凤的歌曲《南屏晚钟》试着体会另一种“夕阳”。
经过了这样一次经历,孩子才理解了“清华附小”的老师短短十几秒中一带而过的语言中,所包含的多种意象。这一次下来,孩子对前一晚上的录播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会,跟我说,“老师讲的东西好美啊!”
可是,这次尝试最终也没有取得“孩子从此喜爱上了清华附小的课程”这样的美好结局。听不懂的依然听不懂,家长觉得“好”根本不算什么,而且说句实话,如果让我作为学生,上这样的优秀课,我自己也很难做到跟老师“同频”。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说的是实情,那么所谓的“国家级优秀课”岂不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了吗?以下,是我的理解:
优秀课,意味着优秀的老师,也意味着优秀的学生。师生之间是“相匹配”的关系。对于大城市见识广、阅读多、资源强的孩子,学习能力与普通城市的孩子是无法比较的,所以,优秀不意味着“适合”。优秀的课堂,不排除大量的准备与表演因素。原因是为了展示一种理想的课堂状态。对于教学来说,“表演出来的优秀课”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并非真实状态,更非日常课堂互动的常态。所以,普通的孩子并不适合以上这种带有表演因素的课。优秀的课堂展示,它的受众应该是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而不是学生。作为一个非语文相关专业的孩子爸爸,虽然前文中我给孩子的讲解,在其他语文老师看来,肯定有瑕疵甚至有错误,但是,却能够引导孩子“愿意尝试理解与接受”。也就是说,这类名师课程,是要有“助教”帮着她“二次加工与消化”,才能“喂养”给孩子。名师,作为专业领域的“业务骨干”,会不自然地有“以我的专业独尊”的倾向。好像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在名师看来,都是教育、教学问题。这样不好的一面是,名师的言谈所提到的“概念”,有着与其学术素养相称的内核、外延、例外等等概念要素。但是,大众由于是“外行”,无法理解名师口中的概念,而是从自己的常识出发,将其误解。这就导致了“名师”与“大众”鸡同鸭讲。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不愿意听媒体上“专家建言”的原因。因为我听不懂。或者说,我如果想听得懂,就要付出很多精力。至于专家说的“园丁”、“木匠”之争,讨论起来也简单:
“请专家脱去所有社会职务与学术职务,每天物理性搬砖。老婆跟自己一样,每天像骆驼祥子那样早出晚归,就为了仨瓜俩枣。接娃回家后已经暮色沉沉。这时候,娃拿着手机不放,根本不理睬你。原因是只想要一双球鞋,你都要精打细算还不想给买。然后,电话铃响了,老师劈头盖脸一顿输出,让你“好好管教自己孩子”,明天作业再不合格就不要来学校了!”
这时专家会怎么回答老师呢?“我要做园丁不做木匠?”
如果不是我今天在家里辛苦地做木匠,我大概大早上就来回答这问题了!
昨天碰到了几位家长,大家聊起发现同一个问题:
一个假期过后,孩子状态下跌,作业也不做了,错误也多了,上课也东张西望了,老师也告状了……
其中有个妈妈说昨晚她才气得抱着老公哭了一场。
当然,在上学期放假前,孩子们的情况还不是这样。
我前天才接到老师反映情况的电话,通话时长1小时。
能够让老师在开学之初这样的繁忙之季,主动联系我。还特地留了工作时间以外的一小时来找我反应情况,可见娃的状态是相当的放飞。
我们二年级,不完全统计,一个班里情况大概是这样的:有30%的同学完全不在状态。
有40%的同学只有一半状态
一半状态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节课走神20分钟,
作业、课堂总有一处不满意,
部分课状态良好,部分课状态极差
……


对于委员的建议方向,我是非常同意的。我可能比他还要反对陪伴式写作业。我从小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他4岁开始网课都不用我陪。
我从小培养他的学习兴趣,6岁前他热爱数学外语超过电视手机。
从5岁他开始拥有自己独立的书房,怎么坐、怎么写、怎么学,事无巨细的方法我言传身教,他雄赳赳气昂昂进入学校第一天开始,就被老师们视为“学习习惯良好的楷模,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我以为我以后再也不用做木匠,洒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只用等着它发芽开花。
就算中途有点什么偏差,我要做的也就是给扶扶正罢了。
不过经历了娃小学一年半,我的看法变了。低龄孩子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他们状态非常不稳定。你要敢放手去做园丁,他就一次次突破你的想象。
一个不留神,他就丝毫不管的凭着自己的喜好野蛮生长。
这段时间你抓紧点,孩子没空子可钻,就老老实实按着方向成长。
你稍微一松懈,几年来培养的习惯他马上丢得干干净净。
你可以期待成为园丁,但你还必须随时将自己的状态换为木匠。老师说他上课作业完不成从来不补,我就只有教他每节课下课的时候拿个小本子,把没做完的作业写在本子上。
老师说他上课走神,我就得在家里找各种专注力训练,在他回家后密切关注他做作业的动向。
有没有跑去做其他的?有没有胡写乱画?有没有趴桌子上玩?有没有玩铅笔文具盒?……
因为他大多数时候在学校,我还不得不拜托老师每天多敲他几次桌子,点上几次名,把他的思绪从神游的世界里拉扯回来。
……


我当木匠,大概孩子这种情况2周可以拉回来。毕竟这一年半里我已经拉过很多次了。
我不当木匠,他大概会阳奉阴违。
比如今早我去收衣服路过他书房,就看到他一边唱歌一边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可爱的小腿腿还在抖啊抖,那叫一个潇洒。
那个时候,是他的早读时间。
我只有放下手中的一切,坐到他的后面,守着他一项一项完成任务。
你说我当不当木匠?
只能说,比起很多家长,好在我不需要一直当木匠。
但低年级孩子的心智和习惯,家长还真避免不了当木匠。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10 11:29:29  更:2024-03-10 11:34:3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