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人大代表建议「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取缔公务员招录中对职校生的歧视政策,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哪些困境?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人大代表建议「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取缔公务员招录中对职校生的歧视政策,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哪些困境?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澎湃新闻从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处获悉,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以下…
秦和委员的这个建议整体来看其实很好,但那句“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要坚决取缔任何形式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职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
属于是根本就不该成为主标题的存在,因为他这个发在澎湃的完整提案里,就捎带脚给了一个公务员招录不要歧视的话,整个文章都是在围绕如何加大职业教育的重视、理念、平台和措施上进行的。
在五点建议的最后一点的一行字里,才出现了这个不要歧视政策的内容。
问题里单拿这句话出来,有一种“张雪峰含金量被动上升”的既视感。
回看一下这个职业教育,其实应该说叫做“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是所谓的“高中分流”。
我小时候家住在卫校,这个卫生学校就是非常典型的中等职业教育,专门用来培养卫生护士系统的。
我还记得相似的学校有 商职中 食职中 之类的学校。
不过我现在觉得 职业教育如果只是在中等职业学校里打转还是有些狭义了。
有一种学校叫做“职工大学”或“开放大学”,是可以帮助大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上更进一步的。
而且职业大学不仅有技能教育培训,还有学历教育培训,可以专升本,本升硕,只要和相关其他院校合作就行,最近也一直在推广 职工专硕·求学圆梦计划 。
至于你说公务员招录。
我这么说吧,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是最不看学校的,只要你学历或同等学历通过了认可,岗位都是可以报考的,哪里有什么限制?
至于高校这类事业单位,别说歧视职业院校了,我们这种双非博士也非常歧视呀。
某高校还要求博士毕业院校必须是 教育部学科评定里排行 A及其以上的学科专业才可以。
我只能是一个呵呵。
个人认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困境是职业教育背景毕业取得的工作往往待遇不尽如人意,要么是工作时间过长,要么是工资不行,导致职业教育“盼头”不行。所以职业教育对接的工作应该提高待遇,善待技术工人,现在工厂招工难,如果适当提升待遇,既对职业教育背景的学生有益,也对工厂招聘人才有益,但是工厂似乎未必愿意让利于员工,更希望压低价格、延长时间,这显然是不利于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所以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既需要职业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对接工厂、技术单位的努力,学会了充分的职业技术,到头来待遇非常差,这样很多职业教育背景的学生往往就不会选择流入工厂,而是选择去送外卖、自主做些生意,这也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落空了。
所以以就业为导向,一是要求职业院校充分教授学生相应技术,学会一门将来足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技能,二是要对接好工厂、企业,给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提供便利,三是要提高相应工厂、企业的工资待遇,增强职业教育背景学生的获得感,而不是待遇太差导致大家纷纷转行。这样方能更好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多职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技术的共同发展。
其次,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认为应“取缔公务员招录中对职校生的歧视政策”,具有一定道理,但是个人认为应该放开的是技术产业方面公务员对职业教育背景学生的限制,毕竟那是专业对口的,更能学有所用,而其他领域公务员和职业教育背景未必能很好贴合,况且现在公务员考试本来就竞争压力大,按照择优录取的标准,学历其实也是其中一环,因此公务员考试以本科为最低标准,有些岗位以研究生为最低标准也是贯穿了“择优录取”的应有之义,因此个人认为针对职业教育背景的学生,与其背景对口的技术岗公务员招录可以适当放开,而非对他们全面放开,因为全面放开将会对本科、研究生学历背景的学生造成实际上的不公,让他们认为取得的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努力被一下抹平了,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重大打击。
所以,公务员招录中对学历的要求是正当合理的,也是贯穿了“择优录取”的真谛,毕竟学历本身就是“择优”中的重要一环,因此部分对口的技术岗公务员招录可以适当放开,而全面放开显然不太符合实际。
这个建议我们要分两部分来看,一个是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一个是公务员招录的所谓「歧视」。
先说说「就业导向」的问题。可以说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好高等职业教育也罢,其实一直都是在对照学历教育的,开设专业的时候甚至还有教人学法律的搞金融的,这一定程度是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直到今天,很多民众说起职业教育的理想范本是70、80年代开始流行的「中专热」,因为当时读中专毕业就能「吃商品粮」「有铁饭碗」。
事实上也是如此,直到90年代末期,能够分配工作的中专依然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和上高中考大学比起来,读中专就有工作有补贴,不管学的怎样,最后用人单位是要照单全收的,的确是一条好路子。
但随着中专也没有普遍性的工作分配之后,我们会发现中专热就不再被大家所熟知,因为「中专」不再具有就业导向,而在大众视野看来只有「混日子」可能了。
虽然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以定向就业为导向,在农村地区的文教卫生农业招收了不少「中职大专五年制」的定向生,但由于学历教育的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了,不去高中而是去读「职业技术学院」,家长同意之后学生自己恐怕还不太乐意。所以在很多地方,这种定向生还曾经多年遇冷,直到近年来才慢慢又「跑火」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职校是不是能够以就业为导向,而且职校读出来能不能就业。
其次是公务员招录的所谓「歧视」,其实这就有点「没话找话」了,在公务员统一招录中是承认继续教育学历的,只是要求如实填写第一学历,和歧视第一学历恐怕是难以挂钩。至于说学历限制本身是否合理,我想这个是不是读职校并没有关系。
感觉现在全社会有种逆向智商及学历崇拜。。。
建议干脆一步到位吧,给各个中专定向选调名额,和清北同优先级,这样满意了吗?
我们有个同事,她的娃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去当出事,结果那个同事直接哭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家长对待职业教育的真实态度。别看怎么吹捧,就问一句你自己娃愿不愿意去职业教育,大家就懂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就有种“备胎”的感觉,绝大部分家长的目标都是瞄准高等教育(念大学),只有念大学无望的,才会考虑职业教育。这其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首先就是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问题,比起当官的、坐办公室的,在很多人眼里职业技能人才好像就矮了一头。这也是为什么家长都不愿意自己家的娃去念职校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收入问题,这也是很大的原因。现在职业技能人才很抢手,市场需求也大,甚至工资也还可以的,我经常听到我老家开挖掘机公司的基友吐槽说现在招一个挖掘机司机有多不容易。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不愿意干为啥?一个原因是有些职业技能(如厨师、挖掘机)等,还是体力活,干起来还是很累,这其中就有个性价比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类职业技能工资水平虽然还可以,但是上限不高。
再者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很多上了职校的同学还有念大学的想法咋办?大部分只能靠自己努力,职业学校也没办法给予太多的帮助。虽然身边有励志的例子,但不多。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向大会提交了「职业教育须以就业为导向」,取缔公务员招录中对职校生的歧视政策的建议很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残酷很骨感。
先来说一说公务员招录中对职校生的歧视政策问题,任何公务员的招录首先设立的就是学历门槛,其次才是年龄等。学历门槛对职校生来说最要命,即使公务员招录部门放低学历门槛要求,让职高什么的学历也可以参加公务员招录,可是职高毕业生本来就是高不上好大学的那批人,他们怎么来与好大学毕业生来竞争?除非专门针对职高生来招录公务员,可这个想法根本没有任何可行性。那么多的好大学甚至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等着过公务员招考的独木桥呢,国家怎么可能单独让职业院校的毕业先过桥?
我国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困难最首先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尊崇感不强,除了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和春节晚会上的那几分钟我们会想起技术工人,平时其他的重要社会活动中有多少能把普通的技术工人请上主席台或者镜头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医院就医、到景点旅游,你可曾见过哪个地方打出”高级技术工人“免费或优先”的招牌,恐怕想都没有人想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国企业中优秀的技术工人身份转变难,再优秀的技术工人一辈子只能从事技术工作,即使你是国宝级的技术工作也永远也无法成为国企中的干部。而现在的部队中的特别优秀的士兵,通过安排到军事院校学习的方法成为干部(军官),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士兵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前途。
虽然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一直强调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在很多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并没有显出直接面向面向行业企业、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大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叠,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直接需要的建筑类普通技术工人究竟有多少职业院校设置了这个专业?我可以说肯定极少极少,因为如果有职业院校就要招收一批在建筑一线砌墙铺地砖的工人来当老师,这个肯定会成为全国性的大新闻,但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到。
技术工人的薪资不高,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教育。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口号喊得山响,但实际只是叶公好龙,中国技术工人的待遇没有明显改善。这也导致国内的制造业,似乎目前后继无人,很多小工厂招不到人,入行的人有机会就纷纷转行。已就业的技术工人尚且如此,职业院校脱离了这个社会现实,当然在目前很难走出困境了。
与其说是困境,不如说是通病。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类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长效发展储备专业人才,希望能够在领域里发挥作用,精益求精,发展壮大。
所以说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不能偏离方向,不能偏离轨道。
也就是说企业和劳动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得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校企合作必须加强,必须要紧密联系。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如此一来才能够把职业教育搞活,才能够向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让企业变得更加的有活力,更加的具备市场竞争力,变得愈加强大,从而能够登上世界的舞台。
不过换句话来说,企业和市场想要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不出来。那就是教育的问题。
如果说,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和劳动市场用不上,造成学无所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那可能就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不对,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对市场,对企业的洞察力。
所以说,职业教育一定要和企业,人才市场多合作,多沟通,多规划,共享更多有利于教育的信息。
社会有分工,职业一定也要有分工。
如果说,取缔公务员招录对职校生的限制政策。这对于一些职校生来说,那肯定是很有利的,可以和普通教育的毕业生在同一起点上相互竞争。
要是这种情况的话,那职业教育的人才会流失。因为他们都跑到体制里边来了,所学的专业就没有用武之地,没有更好的去发挥作用。
就比如说,一名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强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学生进体制后,他的工作岗位是面临群众,服务群众。
像这种情况他的专业能力,就会慢慢的被削弱,被埋没。那这个社会,可能就损失了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还有就是说,取缔公务员招录对职校生的限制。可能涉及到学历的问题,到时候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考试,共同去竞争。
那到时候有可能博士生和研究生,会认为自己的学历没有竞争力,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势。从而就削弱他们的积极性,也会滋生一种学历无用论的现象。
所以说,取缔公务员招录对职校生的限制没有问题。但一定适当和适量放开,而不是全面的放开。
要学会按岗录用,以岗选人,而不是以人来选岗。
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其实就是一种通病。
第一、教育质量的下滑。
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老师的质量有可能是参差不齐。所以就会存在一种尴尬的问题,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不出来。能力和技术都达不到标准。
第二、职业学校管理能力差。
因为管理能力差,职业学校的风评不好。在现实当中,我们最能够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成绩不好,到时候就只能读职校,到里边去养骨头。
所以,从这个现象看的出来。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能力存在问题,也存在弊端。
第三、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节。
搞职业教育不是埋头苦干,一定要结合市场经济,结合企业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来培养面向型的人才。
如果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企业消化不了。企业想要的人才职业,学校里培养不出。
像这种情况就是信息错误,没有进行信息合理的共享。换句话说,就是职业教育和企业,以及劳动市场是脱节的。
第四、职业教育人才过剩。
在职业教育中,每年都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学生只能去工厂,和社会的普通劳动力共同竞争。
久而久之,很多企业里边都是职业教育人才的普通劳动力。但是企业的岗位没有那么多,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
所以,就会造成职业教育人才的过剩。
综合以上现象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一定要以世界经济形势为载体,结合本国的经济为导向。必须要培养更多的各类高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市场和企业紧缺型的人才。
才能为企业提供后备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术业有专攻,企业有分工。经济才能更加快速有效的发展,社会的大环境才能够更加的稳固和谐。
职高大专本来就和当地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我觉得提建议的校长恐怕没那么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
首先要开一所职高或者大专,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获取办学资格,而是找到技能熟练的老师傅和合作的企业,那么这就意味着办学人在当地和行业内肯定有着一定的人脉,也就意味着学生将来的出路问题不大。这两个如果搞不定,那么就搞不定就业率和口碑。职高不存在985、211,只有血淋淋、冷冰冰的就业数据和毕业生工资数额,这些都是硬标准,其实比虚头八脑的双一流要更能衡量一个学校的认可程度。
一线城市的职高可能会有一小部分确实比较脱离企业,但是除了他们,中国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和小县城的职高靠的就是这帮免费好用的学生劳动力,君不见富士康这些企业靠着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搞了多少钱,所以说担心这个问题,完全不必要。反倒是考虑一下怎么确保现在的企业能够扩大产能,把这些年轻劳动力给接到厂里面,长久干下去,让他们成为城市里的新鲜血液,进而带动当地的内需和经济,这才比较实际。
职高和大专面临的真实问题其实是这帮孩子心智非常不成熟,因为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十几岁二十岁出头其实还是孩子,正是读书的年龄,结果现在每天上课就是干活,实习还是干活,活生生一个人肉干活机器,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挺残酷的,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他们在这种目光之下,这样心智不成熟的时候承受很大的压力,挑战很大,很多人每天下班就是睡觉,根本没有放松的时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实才是比较紧迫的。
我特别支持人大代表这个建议。
说实话,现在一个大学生,拿着大学本科的文凭,去就业市场,真的已经不太够看了。
而且在很多年前,网络上面就充满了这种论调,说辛辛苦苦的读大学有什么用,读大学还不是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了,工资还不是几千块,还不是3000 ,5000,还不是社会社畜。
与此同时,很多大学开设的专业啊,它就是就业红牌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都刷新了往年的就业率记录,就业率一年比一年低。
毕业了,但是无法就业,一毕业就是失业,这已经是很多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考研的大军。
每年都有好几百万的人去考那个研究生,千金万马过独木桥,拼死拼活搞内卷,不卷死对手,誓不罢休,简直是杀红了眼睛。
说真的,如果大学生一毕业,他找工作,很容易能找得到工作,找到一份真心如意的工作,相对的来说好的工作。
这份工作对得起十几年的学习,对得起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那么一个22 23岁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成年四五年了。在容易找到工作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去啃老去考研,去搞得那么辛苦呢,谁还愿意呢?
再加上,这两年的就业环境真的不咋地,大厂裁员,找工作特别难,内忧外患之下,人大代表提议职业教育,拟就业为导向,我真的很赞同。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但职业教育发展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说起来”十分重要与有关规定上“低人一等”、“看起来”人才辈出与社会需求“不甚匹配”、“推起来”政策频出与落地效应“层层递减”的矛盾。
据教育部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目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共有学校7058所,招生454.04万人,在校生1298.46万人。
“我国深入推进中职与高职、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贯通式培养,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速,社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在规模、结构和层次上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特别是面向高端人才岗位的人才供给不足,存在‘看起来’人才辈出与社会需求‘不甚匹配’的矛盾。”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表示,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认同度仍不够高,存在“说起来”十分重要与政策规定“低人一等”的矛盾,“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由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尚需一个较长过程,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考录仍对职教学子设置较高门槛。
据2022-2024年国考数据,专科可报职位数、招录人数占比分别为1.40%、0.92%、0.30%和1.45%、0.73%、0.25%。
部分单位对已就业职教学子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上存在学历限制现象。
产教融合也不够深入,政校行企在政策协同和发展模式上还有提升空间;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热情不高,存在“合而不深”“松散脆弱”等问题。
此外,还存在“推起来”政策频出与落地效应“层层递减”的矛盾。
近年职业教育利好政策频出,但实际操作中往往缺机制、少协调,造成执行方向存偏差、责任落实力度不够、落地督查评估不全面、项目验收评价不具体等问题。
施文美建议,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考岗位设置的审查评估,降低专科受限门槛,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在考评考录中的应用,推动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逐步扩大中本一体化(3+4)、中高职一体化(3+2)人才培养规模,积极探索开展职业教育体系内中高本一体化(3+2+2)人才培养试点,为有意愿、够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升学发展路径。
除了施文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也在关注职业教育。
他指出发展职业教育的好处,过去只用“普通高考”一个标准和规则来评价所有学生,随着“职教高考”的提出,学生能自由选择“赛跑”或者“赛泳”,拥有了公平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3年,我国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一组数据,职教高考录取人数占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比例,从2014年的约20%增加至2023年的60%以上,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类型教育”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已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苏华称,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阶段,但仍面临着办学经费少、优质生源少、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少、“职教出海”院校少、双师型教师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少的“六少”挑战。
据《人民政协报》,苏华建议,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职教本科招生规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优秀的中高职毕业生获得学习更高级技能的机会。着力拓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促进社会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提升。形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多元、开放、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综合:工人日报、九派新闻
其实这是每个学校必须要做的,学校选修专业当中的就业指导,说句不好听的,根本没啥用!那些给学生们上就业指导的老师,估计都没去面试过,也不知道啥是就业,就按照书本跟学生上课。
学校不仅要教基本的理论知识,个人认为,最关键的还要传授相关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出来的学生,家里没有相关的人脉和资源,对于外界就业认知和职业选择,很大部分就只能是来自学校的传授。
就拿个人的身边经验来说,答主就读的院校是政法学院,就读的专业是法学专业,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是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
对比很明显的一个点是,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家里有从事官职、开公司的学生,他们从进入学校学习的那会,就知道大概的就业方向应该怎么走,考公还是进入企业工作,而且对于考取公务员的什么机关单位的什么部门,都很清晰。
反观那些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尤其是偏远地区出来的,大部分一开始只知道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而不会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求学目标,对于自己毕业后的选择,往往会比前面所提到的慢一步。
假如入学开始,有安排相关的教程,或开展相关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提前了解各个专业对应的各个岗位,各个岗位对应的各种工作环境,会让学生对日后的工作选择和就业方向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学校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应注重实践的运用。如答主就读的专业,法学专业为例。
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促进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机关单位的合作,同时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运用好校友之间的资源,为学生们实习提供相关岗位,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注重相关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严控那些虚开证明,没有到岗就业实习的情况。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也要落实学生实务经验,双管齐下。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不断在改革。把握好教育真正的本性,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个观念不仅正确,而且有必要推广。
我国大学中开设的很多专业,教授的内容太过宏观,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富人家的孩子去大学念书,不用考虑将来的就业,他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基本的常识,知道某一领域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然而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学到一身屠龙术,进入社会却没有用武之地。比如经济学这个专业,很多宏观上的知识,如果将来不是去省部级以上单位,这些知识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当然你要说这些知识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但综合素质本身就很抽象,三观再正,掏出口袋两手空空,房车买不起也不敢消费还是白搭。
职业教育中,制造业是其中的一个方向。我有很多长辈都是从事制造业工作。有时去工厂里转,很少看到年轻人,员工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
但他们总会表示:现在非常缺熟练工和技术工,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小厂,一个熟练工技术工的工资能开到12000元。
招不到大学生,职高的学生他们也不了解招聘渠道。其实,在落实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时,一个可行的路径是地方企业更多地和职高建立合作路径。
再说说公务员中的歧视问题,其实想考公务员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歧视,我身边不少专科毕业的同学靠专升本顺利上岸的也有。
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还是很能保障,职高生如果想考公务员,不妨考虑下专升本。不过,公务员的上岸难度和上岸后的薪资水平也要有个预判。
那我费劲巴力卷学历的意义在哪?
人家高中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一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
刚好我这几年担任着山西某职业院校的法律顾问,就以我这几年的法律服务接触到的一些情况谈一下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吧!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的职业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说其实是经历了一个从重视到忽视再到重视的一个进程。
尤其是进入新千年以来,学历教育成为主流,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在走中考、高考这条独木桥,只有实在考不上或者父母怕其社会上“学坏”,才会选择将其送入职业院校,可以说职业院校长期以来成为“坏学生”、“坏孩子”、“低智商”的代名词。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生源质量其实是非常不足的,面对这群“不成器”的学生,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动力也是不足的,有的老师可能会本着只要学生不出事儿,一切都好说的态度去敷衍。
而对于学校及校领导来说,考核的指标也不是这些学生是否“成才”,他们的重点在于考核重点指标、在于升迁。
因此,在生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校领导不关心,社会不重视的多存角度影响下,职业院校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步。
近些年,在“中考分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又被作为一项与高等教育同等地位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所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些概念不断的走向实践。
但实务上,有些项目可能只是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学校把它看作负担,企业也对它提不起兴趣,有利益或者补贴就上,没利益和补贴就缩。更有甚至,学校和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资产,以实习、技能培训等名义“贱卖”给企业换取利益。
所以,我觉得这位代表的部分建议还是很有针对性的,只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真正把职业教育的偏见取消,生源、师资上来了,未来才能成为真正的“职业”院校。
一、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一点毛病没有。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生想走学术道路,那就往学术方向培养。
学生想走职业道路,那就往应用方向培养。
这两种教育要齐头并进,不能缺腿。
目前我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实践脱节。
以法学为例,法学生上完四年大学,只知道法律规定,其他啥也不会。
连法考,都得跟着培训班的老师,从头到尾学一遍。
学校教的,似懂非懂,没办法拿来应付法考,更别提应用于实践,写个起诉状、答辩状都不会。
二、取缔公务员招录中对职校生的歧视政策
公务员招录中的歧视门道可多了去了,除了常见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还有就是学历歧视。
对职校生的歧视,就属于学历歧视。
公务员,他是一个职业,一个岗位,只要符合岗位要求,就能任职。
职校生,有可能比按学术方向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合公务员岗位。
三、职业教育的困境
职业教育地位低,经费不足,师资不足,国家政策和法规扶持不足,前景堪忧。
各种困境交织,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大众的固化思维,社会的刻板印象,都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误人子弟,没有家长愿意孩子去读职业学校。
在中国,“别人家孩子”打怪升级的路径永远是小升初、中高考、研究生、博士生、留学生。
要是听说谁家孩子进了职高,那一定是小混混、小流氓。
清华北大为什么那么牛?因为从生源上,他们已经领先一大截。
各省高考状元,北大和清华都是抢着要。
职业学校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源。
“一个国家培养的人才一定不全是学历教育的精英,假如全是,那么这些精英也不是真正的精英”。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旨在为学生提供特定职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市场,从事各种职业或技术工作。这种教育通常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领域内具备竞争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如高中和大学本科教育)相比,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广泛的学术知识。
由此可见,虽然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通常是以就业为导向,因为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直接进入特定职业领域的技能和知识。但是职业教育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个人目标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教育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目标来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课程。
但现实的问题是,就业形势持续严峻,毕业即失业是每个毕业季最常见的悲伤故事。


所以我理解这位人大代表的建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1年下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合理制定公开招聘资格条件要求,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2022年5月1日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要求,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就业招录中普遍存在学历歧视,不过公务员招录中的歧视尚不如企事业单位,那里非985、211和非名校的毕业生可能根本就进入不到简历投递环节,甚至第一学历是双非院校都会被婉拒。所以我觉得这位人大代表的格局还可以更大点,不要局限于职校生,也不要局限于公务员招录,把禁止学历歧视扩大到整个就业的层面,提升到推进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高度会更好。
相对来说,人大代表的问题也与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相关。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是“末路选择”,只有无法考入本科的学生才会选择职业院校。这种观念导致了职业教育的报考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下降。
2. 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与产业发展需求未能有效衔接,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3.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低: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行业需求认知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
4. 职业教育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高:职业教育毕业生普遍感受到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和空间。
5.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集中化导致了低阶层学生更多地被排除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
6. 实习与就业问题:职校学生的实习经历往往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不足,工资待遇低,且实习经历与正式就业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7.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8. 产教融合不深入: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模式单一、企业参与热情不高、资源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职业院校共同努力,通过改革教育体系、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增加政策支持等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地位,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也希望有更多的代表能够关注职业教育,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毫无疑问,职业教育就应当是以就业为导向。脱离或者偏离就业导向,学生毕业就失业的话,既浪费的资金和物力,更是浪费了年轻学生宝贵且不可逆的时间与精力。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正如秦和代表在建议中所言,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发展后劲不足、甚至难以适应岗位需求。个人认为,最直观的体现是,一些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不足、岗位适应性不强,学生毕业后学到的真本领、真技术不多。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实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我们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岗位与方向?既不能脱离就业市场开设已经过时甚至无法就业的专业,也不能临时抓瞎、随大流、一窝蜂地设置当前虽然有就业市场但三五年后就饱和的专业,不能让学生毕业就失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有一定预期性、长期性,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就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我们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师资配备,和对学生开展实操训练的机会、学时、场合,是否满足就业需要?职业教育,要有懂理论的老师,更要有懂实践、能动手、会传授的行家里手作老师,要让学生能真正学到特定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吸引更多的职业技能大师、高手至职业教育院校去传帮带。
有好专业、好课程、好老师、好实操机会,职业教育的学生就能学到真本领真技能,就能找到好工作,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有发展。
其实,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明白接受职业教育,就是想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参加公务员考录,并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企业招录,以岗位专业为导向,本就不应该会歧视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甚至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在相关岗位上会更有优势。当然,在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强调不得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另外,在公务员考录、乡镇“三支一扶”选用和事业单位招录中,对于实操性强、专业性强的岗位,应当有倾向性地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
职业教育从长远来看虽然“大有可为”,但目前面临的突出困境却是“大而不专”。
职业教育说通俗点,就是要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
而当前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那就是是职业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职业院校虽然名为“职业”,但是却不以就业为导向,出现以升学为导向的办学倾向,对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我国虽然有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却没有实现最大规模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为切实落实《职业教育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能型社会,实现职业教育既“大”又“专”,关键是要切实改革教育与人才评价体系。
只要全社会还是“崇尚学历,漠视技能”,中国就不可能建设为技能型社会,这不但会刺激学历内卷,还会加速逃离技能。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求社会必须转型为能力社会,不能再唯学历、唯名校,否则必然会出现学历高消费,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改革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论,营造“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
另外,我赞同对各类教育一视同仁,取缔各类歧视政策,但我认为职业教育的出路绝不在体制内,而应该在社会的广阔天地。
公务员的录取会成为话题,其实是因为现在公务员的待遇,远好过了一般的企业。
也就是说,房地产起飞导致地方政府财权大涨。公务员待遇随着水涨船高,导致了大批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硕博士,都把考公务员,当成了人生追求。这个时候,公务员录取怎么去向职校生倾斜?
我就问你,你是负责招人的考官,在你面前面试的,是十个博士,五十个硕士,两百个本科,然后呢,你这些人都不要,去录取一个职校生???
那不用说,100%因为他就是你的家属或者亲戚了。要知道,能考上本科硕士的,谁会去读职校啊。你放着本硕博不要,非要招职校。职校什么门槛的?
这样做,等于直接打开了权力滥用的牢笼。以后各路大小领导的亲戚,都不用再认真念书了。反正职校又没门槛的。随便读个职校,然后走后门公开进入公务员体系就行了呗。
所以,公务员录取,看学历虽然不算完全合理。但它至少相对公平。
我不否认,有能力很强的职校生,也能做好公务员工作。但这个能力,由谁来负责定义?由谁来确保其中不会发生大量的暗箱操作?
1. 资金不足: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师资、教材等方面,但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2. 师资力量不足:职业教育需要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但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教育质量不高: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4. 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但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太匹配,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5. 学生就业压力大: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很大,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办学条件整体上没有达到设置标准的基本要求,优质资源稀缺
一是总体办学条件薄弱。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基本建设陈旧、教学设备简陋等情况,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一些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中职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办学标准要求。与此同时,区域间和学校间差距较大。
二是优质资源不足。全国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仅占高职院校总数的16%,1000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仅占中职院校总数的8%左右。全国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缺乏举办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队伍区域性结构性不平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师资问题是职业教育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数量总体不足。从中职的师生比来看,按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师生比应该是1∶20,直到2015年才达到1∶20.47,尚未达标。中西部地区教师缺口尤为严重。其中,安徽是1∶28,江西是1∶29,重庆是1∶22,四川是1∶25,贵州是1∶34,云南是1∶23,青海、宁夏是1∶32,新疆是1∶22,均低于标准。其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缺口约达2万,少数民族地区缺口约达3万。东部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同样存在教师总量不足问题,福建是1∶23,广东、海南是1∶26


二是“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师专业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2015年,全国有一半的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总数未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的标准;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71%,低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最低标准30%,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这一标准差距很大。2016年,在对全国中职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代表及参加“西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调研中发现,专业教师中无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达42%,有一年以下的占28%,有3~5年的仅占11%,有5年以上的仅占11%。在对2016年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研修班成员的调研中发现,仅有15.3%的专业教师具有3年以上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对全国9个省市1000名教师的调研,有1年及以上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仅占13.54%。


(三)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面向“三农”等艰苦行业的专业发展困难
一是由于部门分割等多种原因,职业院校存在重复办学、办学资源分散等情况。以河北省为例,多数地方职业教育机构及专业重复设置,如一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县(市)既办职业中学,也办技工学校、农广校等,致使有限的、本已不足的职教资源分散甚至浪费。


二是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的重复和低水平建设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职业教育的品牌专业明显缺乏。陕西省部分企业反映,很少有职业院校愿意与之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有色冶金、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农民素质提高和现代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突出,为“三农”服务的职业教育十分薄弱。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数为22.28万,不到中职招生总数的4%。辽宁省开设涉农专业的县级职教中心少,部分涉农专业点已经不招生或者隔年招生。一些涉农类专业设置与区域农业产业脱离,没有及时引进适应农村新形势的高科技成果。


(四)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吻合度不强、吸引力较弱
一是职业教育生源基础教育水平不合格。许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线很低,特别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就业创业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组织难度很大。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实现注册入学制,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没有拿到初中毕业证书的初中肄业生等都可以通过注册免试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河北等省的一些地方通过春季招生把初中未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录入中职。在对2016年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研修班的调查中显示,近几年学校招收的新生中有16.22%的学生实际上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


职业教育承担了既要为基础教育补课同时还要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给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困难。
一些地方大幅降低高职高专的高考录取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接受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基础教育水平。职业院校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开展相当困难,文化基础课程、课程标准无法实施。很多学生毕业时实际达不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在难以做到“宽进严出”的情况下,职业院校不得不进行质量上的“放水”。在对2016年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研修班的调查中显示,有33.6%的毕业生实际上达不到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这种状况反过来又对职业教育的声誉带来消极影响。


二是教育教学不能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产教融合不深,专业课程标准等与职业及岗位及相关技术标准对接不紧密,工学结合缺乏制度化保障。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和学生特点,教育教学模式不能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点。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广泛、不充分。教材选用不规范,有些地方和学校不能严格落实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相关规定,随意选用教材,由于利益的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教改实验区”“课程改革”等名义自编、自用德育和文化基础课教材;由于监管不严,部分职业院校未按规定建立教材选用机构和教材选用制度,不能开齐开足课程,任意删减规定必修课程。


三是部分职业院校在办学中弱化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过度强调升学。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和院校出现升学导向,有的还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有些中等职业学校甚至办成了普通高中,举办普高升学班,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在对2016年全国中职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代表及参加“西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调研中发现,未来3年有54.1%的中职学校有升格或并入高职高专等高等院校的意向。此外,相当一部分骨干示范高职院校想方设法升格为本科。


(五)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在缺少有效调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机制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规模虽然略有下降,但总体稳定,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显著上升。与之相对应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快速下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增大,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呈现下滑趋势,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从2010年的50.9∶49.1下降到2015年的43.0∶57.0。2015年,全国17个省份中职招生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1%,12个省份低于40%。同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2238.50万下降到2015年的1656.70万,比例由2010年的47.9%下降到2015年的41.0%。


普通高等教育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快速上升。对照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规定可以发现,2014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59万、毛入学率37.5%,已经提前1年超额实现了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高等教育总规模3350万、毛入学率36%的指标要求;2015年,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647万、毛入学率达到40.0%,提前5年实现了2020年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规模虽然一直保持增长,但与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增长不同步,招生规模增幅小于同期普通本科招生增幅,在校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减少。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348.43万,在校生数为1048.61万,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39.94%,比2010年的43.29%下降3.35个百分点,全国各地都出现部分高职院校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却很旺盛。全国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出现双重转变。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总体上已经比较稳定地超过了求职需求,出现劳动力短缺。2010年1季度以来,人社部统计的全国部分省市人才市场求人倍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从2010年3季度开始始终保持在1以上。另一方面,市场对具有较高技术技能等级的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尤为突出。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渠道的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逐渐缩小,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这一趋势值得重视。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3-07 11:04:58  更:2024-03-07 11:12:07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