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代表建议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会有哪些影响?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代表建议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会有哪些影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今年两会,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向本刊记者分享了他带来的3份建议。在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中,潘复生院士指出,教育公平和就… |
第一学历歧视,本质上来说还是人多坑少。 别说是第一学历差的,最终学历好的;就算是本硕博都是985,对于某些单位,还搁那排队呢! 而对于第一学历的观点,大家也是各有看法,总结来说就是这么一句话: 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所在的位置说话 对于一些企业,也是能理解。好企业HR,比如金融行业,社招一天看上百份简历,校招夸张的上千份。社招都是关键字筛选的,出现关键字频率够高人家才会去看,校招更加会看学历。 打个比方,别说金融行业,就算是制造业也一样,现在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不也是看本科硕士综合划档给工资的吗? 好坑就这么多,没办法。 目前,这个阶段想要彻底消除“第一学历”的歧视,不是很现实;没有显性的歧视,可能也会有隐形的筛选。 对于“第一学历”不行的朋友,我觉得与其纠结这个,不如考量一下提升学历和直接就业最终的比较。 一般来说,在知乎纠结“第一学历重要,还是硕士学历重要?”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生文凭。所以,你拿一个985本科和一本硕士去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因为招聘门槛一旦卡硕士及以上学历,哪怕是二本的研究生也有机会,985的本科倒是无法报名了。比如公务员考试的一些岗位,限定研究生文凭XX专业等。 所以,我的建议是“改变你能改变的” 如果读研究生收益大,无论是考的,保的,还是留学,那都可以去读。当然,要是你能一把考上公务员,或者有个还行的工作,未来几年搞个非全的MBA也行。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未来这学历势必还会贬值,你读完研后找的工作比本科毕业还差,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第一学历,强如之前“专科考上麻省理工博士”的周信静,不也被网友说不行吗?不过,对于他这种,绝对能力到位了,压根没影响。 |
对海外留学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很多海外名校对国内申请人的学校等级都有一个或显或隐的要求——有的院校会公开自己的目标院校名单,即只有这些院校毕业的学生才可以申请,还有的院校会要求双一流、211或者其他等级的院校可以申请,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不做明确规定,你要递交了申请才知道。 如果说国内的二本院校学生,努力复习还有很大概率考上北大、清华的话,你让二本学生直接申请牛津、剑桥,就算简历再优秀,你觉得申请通过的可能性大么? 而如果说国内研究生录取的时候,导师偏好985、211的本科生,叫做“第一学历歧视”,那么这些海外学校对学校等级的要求,又算什么呢? 哪怕有人真的天真的以为国外没有第一学历歧视,那难道一个哈佛毕业生和一个社区大学毕业生,就真的可能获得同等的就业机会么? 如果真要消除第一学历的概念,那么真正要消除都是所谓“优绩社会”的理念。关于这个理念,欧美学术界的批判由来已久。第一学历歧视只是在优绩社会的大框架之下衍生出来的一个表象而已。就根源来说,第一学历歧视就是在整体看重学历的大背景下,当应聘者在最高学历层次上基本相当而无法作出区分时,就将第一学历作为衡量“优绩”与否的标准。 在社会中,对“第一学历歧视”呼声最大的也并不是本科毕业就直接就业的人员。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大概率不会认为就业单位卡985、双一流等学历是多么大的“歧视”——高考成绩、院校等级、教学水平都在这儿摆着,说三本吊打985也没人信。对于“第一学历歧视”最在意的,大多数本科院校一般,但硕博院校比较好的群体。他们往往想凭借着更高档次的硕士学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因为竞争的人数较多,用人单位会设置或明或暗的“第一学历”门槛,也就让他们觉得这不公平。 但这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的观念。因为第一学历而被歧视的名校研究生,大概率并不反对用人单位按照双一流的标准对研究生学历做要求。同理,读到985博士的,也大概不反对用人单位对博士学历的毕业院校做要求。 所以,这事说到底就是,如果你真的反对学历歧视,那么就不要只拿第一学历说事,而是要反对所有的学历歧视。如果仅仅只说“第一学历”,那么这实际上还是另一种形式的优绩主义,或者说只是强调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面的优绩主义。 如前面所说,关于优绩主义的批评,欧美学术界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和很多的成果。但优绩主义之所以被批评,也是因为现实中这个现象广泛存在。在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的今天,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60%、70%以上,普通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也已经到了30%、40%这样的水平。在高等教育人群已经迅速膨胀的比例下,学历贬值在所难免,而对于用人机构来说,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作出区分也是一种最符合效率的做法。这是无论在政策层面做任何规定都不可能消除的。 至少在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普遍以学历为划分标准的优绩主义是一个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人会把中国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够申请到QS等榜单排名远高于国内自己院校排名的院校,看作是“国外没有第一学历歧视”,但这实际上只是教育资源丰裕与否带来的一个资源差——即如你在小城市送外卖月入5000,到了上海同样的工作能挣1万,这只是因为上海的市场更大、费用更高导致的。一旦你进入了那个国家,也同样要承受该国内部的学历歧视——如在美国,普通的州立大学想跟哈佛、斯坦福这样的学校比,显然也是存在差距的。 总之,在优绩主义的当下,一定要明白自己学历提升的目的是什么,更要明白如果你认同“研究生就应该比本科生好找工作”的逻辑的话,那也要接受别人对你的研究生学历挑挑拣拣——这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而目前对于考研,如果真的没有太多学术兴趣,不妨抱着更为功利一点的态度,想清楚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达到某些考试、招聘的学历门槛要求,以及通过考研换个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是我认为最有“性价比”的考研目的。除此之外,则要做好可能考了研学历反而贬值的准备。 |
第一学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不是以人为的主观就能忽略和取消的. 如果真的想消除第一学历对就业的影响, 那么就要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 但是,事实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供, 而绝大多数人读研, 只是起到了本科的加强版和延长版的作用.研究生也为社会就业起到了蓄水池和缓冲区的作用. 如果真是第一学历比研究生还有用, 那么就有大量人群会重新高考, 考个985,211, 事实上很少有人这么干, 不正是说明第一学历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吗. 年轻人也总有一天会明白, 自己人生的失败并不是由学历造成的. |
教育的重点应在培养,而非筛选。 从这个角度看,当然应该消除第一学历概念,甚至应该消除学历。 但问题是,不能光指标,还要治本。 教育制度导致的学历歧视,不能指望用人单位擦屁股。 所谓“学历歧视”,根源在高考。 高考的目的就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只要分等,就会有“歧视”,或者说分等本身就是“歧视”。 如果各等待遇一样,那还分它干嘛呢? 同理,考研也是分等,也是“歧视”。 现在的争议只是在于,那些考研考得好的,要求以考研为标准进行“歧视”,而广大用人单位却普遍认高考。 不管认考研还是认高考,论歧视,大家半斤八两,都是歧视,谁也占领不了道德高地。 人家大专、中专、中学辍学的还没说话,本科生、研究生反而得了便宜卖起了乖。 说到底,以当前有限的社会资源,还真就只能通过筛选把人分出三六九等进行资源匹配。 否则你让所有人都读清华北大?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所以就别扯什么歧视不歧视的,根本没有意义。 剩下唯一需要讨论的,就是你认高考还是认考研,哪种机制筛选出来的质量高? 就这点而言,高考明显高于考研吧? 高考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要参加的筛选,基数上千万。 而考研呢? 2018年开始经济下行,考研人数增长到200万,2023超过400万,怎么算都不到高考的一半。 高考通常只考一次,复读是少数。 考研考几年应该不算新鲜事吧,所以同比基数更小。 虽然考研分母小,但分子却没那么小。 越是985、211招的研究生越多,一些小学校反倒没设研究生点。 所以,相比高考而言,考研上985、211是不是容易一些? 再者,高考几乎是所有高中考生必然参加的考试,而考研却不是本科生的唯一选择。 毕业找工作的、考公务员的、出国的……这些都不会参加考研。 而且就当前形势而言,能找到工作考上公务员的,水平未必就比考上研究生差吧? 毕竟考上研,毕业无非还是找工作考公务员,很多人找到下家也就放弃考研了。 相比于高考这种唯一选择,考研可能是第二甚至第三选择,基盘质量可就存疑了。 另外,高考是小学、初中、高中12年学习成果的集中检验,所有人都是玩了命的。 考研呢? 可以看作是对大学四年的检验? 而绝大多数人,可能也就大四准备那么一年半载吧? 而且不像高考,这玩意不是刚需,考上考不上对命运没有决定性影响。 那你说,谁的筛选质量高? 考研不论在基盘数量、基盘质量、筛选比例、筛选内容等方面样样不如高考,甚至差着数量级。 甚至在筛选次序上,考研可能都要排在考公和找工作之后,又有出国分流。 那你说,让你挑选你按哪个标准? 起码我的团队招聘,本科985是刚需。 至于研究生,只是锦上添花。 团队里唯一两位不是985的同学,一位是退役篮球运动员,另一位拿过羽毛球业余省赛前三。 在我看来,考个不温不火的研究生,还真不如钻研一项爱好。 水硕有得是,但高手玩家可从没让我失望过。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
不用建议了,这个问题当下基本无解。 第一学历歧视是在暗处,是市场行为。 真正公务员招考其实很公平,基本不用看第一学历,除掉选调有看本科高校的出身。 而互联网大厂、新能源汽车大厂等科技企业或金融企业,对本科出身,也叫对第一学历的限制,也有其运行的逻辑。 这个属于市场行为。 说到底也是人才供需问题。 所以还是交给市场吧。 |
不让看性别 不让看年龄 不让看第一学历 不让看学历 不让看专业 那用人单位想优中选优的时候怎么办呢? 哦!可以看爹! |
本身我们国家官方尤其是教育部也从来没有用过甚至定义过第一学历这种概念,这种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 虽然官方没有提,但是在民间早就流传起来了第一学历的概念。所以把一个民间普遍共识存在的东西拿到官方上去讲消除简历第一学历的概念,本身说不通的事情。因为政策上本身就没有的东西,然后想要通过修改政策的方式消除这种概念。完全是牛头对马面。 能够做的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舆论的引导,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出发,缓解一些第一学历歧视的问题。现在正规单位和公司不可能把第一学历其实写到自己的招聘简章或者招聘要求当中,教育部早就出台过相关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要高考的指挥棒存在,第一学历歧视的现象恐怕不能避免。 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些第一学历不好的毕业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其他途径的努力,让自己在其他方面熠熠生辉,根据自己的经历能够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 再厉害的学校的本科生,也不可能到那些只招研究生的单位去,招研究生的那些单位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即使是第一学历比较好的那些人,以现在的就业行情来说,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去。更多的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学历更多的是敲门砖,也就只有在刚进单位的时候,可能会提一下。之后在工作过程当中同一个单位的基本上我们都认为是同一类人,学历再怎么高,第一学历再怎么好,现在也都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也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甚至炫耀的。 实际上就找工作的过程当中,比如一些研究生常找的大中小学教职,或者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企业等,人脉是最关键的。如果有关系的人直接将简历推荐给主管,那就容易的多。 人脉或大佬背书>>论文、专利发表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表达能力>研究生学历>>……第一学历 如果以上都没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那就只能看第一学历了。 就人生的长河来说,第一学历其实也代表不了什么。第一学历只会限制住一种人,就是那种认为第一学历就是一切的人。真正的具有强大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都是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能够终身学习的人。 |
为什么不服第一学历?是因为我发现,我在河北想考上这个学校,要考tm650,而有些人考了tm550就能上,而且还不在少数,太多了。 你要是把全国分数线统一,我双手赞成第一学历概念(前提是我赞成有用的话)。 md我在河北高考,当我看到有人比我低了快tm100分的时候,人家能跟我一个专业,真是无语。 别跟我扯什么地方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差的地方优待之类的。 怎么的,河北省就没有穷地方是吧。全都是富得流油?没贫困县?没教育资源差的,咋没看对点降分数线啊? |
这跟性别歧视,人种歧视一样。 不写上必须有多少多少比例,没法解决。 海外版本是这样的。 以前是明着写xx公司不要女生,不要某年龄以上的,不要黑人,后面这个确实违法,但也没改善太多。 嘴上不说,拦不住人家心里不想。 找个别的理由不就给搪塞过去了。 后来国外版本就变成了,必须要求一定比例的女性,高龄,残疾人,黑人员工这些。 这就解决问题了? 拿衣服。 日本的版本书,OK我们招女性员工,但基本都放在不重要的部门。 行政啊,文员啥的。 最近这些年,这还是太明显了对吧,又改。 日本一线营业和销售员也有女性了,但大多数只能分到公司的“小活”,“小订单”。 比如卖房子,豪宅还是男员工负责,小房子会交给女员工。 美国版本倒是先进,但咱们都不想“那样”先进。 比如董事会,高管某个种族,性别什么的规定比例,不符合就不行。 后面进一步升级,具体到某个项目,你这个也得满足“多样化”。你说找不到多样化咋办?不行,招个吉祥物也成。 以上这些,性别种族年龄什么的,都还是客观的,都要这么“管”才OK。 (其实也不是,性别现在就不客观。。) 我们就设想,立法不准歧视第一学历,那好,找别的理由。 只有具体到必须第一学历的比例,这事儿才有解。 比如教授里必须有10%,第一学历不高于xxx。 比如员工必须百分之多少不能是211。 这么美的玩法,还是先让外服实践吧。。。 |
被过度强调的“第一学历”限制 今年的毕业季过去了,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正式进入职场。然而,面对就业的考验,他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就业竞争力与毕业生的学历高低息息相关,而学历又可以被分为最高学历和第一学历两种概念。虽然官方教育部门并未明确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就业市场中,许多企业对第一学历非常看重,甚至存在以第一学历为限制条件的情况。这种对第一学历的过度强调无疑对毕业生不利。 |
|
|
|
根据官方调查,有61.9%的毕业生呼吁破除对“第一学历”的限制。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83%以上的人认为对第一学历的过度强调存在问题。其中,60.3%的毕业生希望在求职过程中摆脱对“第一学历”的困扰,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消除对“学历论”的唯一性要求。另外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加快建立反对“第一学历”歧视的相关规定,还要在高校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此外,对于存在就业“歧视”的企业,进行处罚和监管也是必要的。为了解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第一学历”的困扰,必须多方共同努力。 |
|
然而,关于求职过程中将“第一学历”作为筛选标准是否合理的问题,毕业生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令人意外的是,有33.6%的毕业生认为这种限制是合理的。这可能是因为部分毕业生认为拥有第一学历的人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在调查对象中,许多毕业生来自重点高校。然而,大部分毕业生的第一学历相对普通,考取非重点高校的数量要远远超过重点高校的数量,因此在这方面有不利因素。28.9%的毕业生认为限制是合理的,19.8%的人认为不太合理,7%的人认为非常不合理。 |
|
就业“第一学历”限制的原因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第一学历”限制,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根据调查,毕业生们明显感觉到了对“第一学历”的过度强调。这与当前就业市场中高学历人才的增加有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这种限制就出现了。根据调查,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认为这与目前就业市场中高学历人才的大量涌入有关。企业为了选择更有优势的人才,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比较。45.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期间会设定“第一学历”的限制,这与行业内的“一刀切”选拔方式有关。还有41.1%的毕业生认为限制是由“唯名校”和“唯学历”的导向造成的。这些观点认为,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是一种就业歧视,有40.3%的毕业生认为“第一学历”的限制就是就业歧视。 |
|
许多毕业生感受到了第一学历被区别对待的现象。一位毕业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第一学历”就像一种潜规则存在。尽管企业在招聘条件中不会明确标注对本科院校的要求,但如果你的“第一学历”不好,比如毕业于一所不知名的本科院校,投出去的简历可能就成了无人问津的结果,完全没有回音。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企业应该打破对“第一学历”的限制,不以此为限,直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会容易错过一些本来具有专业能力的毕业生,而过度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也是不妥的。 |
|
对“第一学历”限制的个人思考 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生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对于“第一学历”的限制,我认为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反思。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应该建立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而不仅仅局限于学历。过度看重“第一学历”只会忽略其他重要的能力和潜力,给毕业生带来不必要的竞争压力。 |
|
当然,毕业生们也要明白,在当前毕业生数量剧增的背景下,企业的招聘条件和标准自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而,我们不应该将“第一学历”作为标准的唯一依据。更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应该被引入,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应该成为招聘的关键考量。 |
|
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能力培养的渠道,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真正破除毕业生求职期间的“第一学历”困扰,实现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
|
总之,过度强调“第一学历”限制对毕业生不利,是一种就业歧视现象。毕业生呼吁破除这一限制,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企业应该打破对“第一学历”的过度看重,不以此为唯一判断标准。同时,高校也应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使毕业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
此题可能真的,当下无解,未来随着时代推进,可能会有解决办法,但是,当下无解。 本质上,还是过去高校连年扩招的结果。 关于消除简历第一学历的概念,这两年被反复提及。 很多人也发现,这种学历歧视,有违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原则,但是止不住还是有很多用人单位,以简历上第一学历为招聘的标准。 你如果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限制、监督或者惩罚,他们能够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招聘。 很简单,人家不公开招聘理由就行。 俩学生同时去应聘,一个本科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后面考上本校研究生,另一个本科是普通2本院校,但是研究生考上了上海交大,学同个专业。 人家招聘的时候,随便编个理由,说你这个原先普通2本的,不符合我们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或者是我们公司有自己招聘的标准,甚至对于很多大企业,录不录用你压根就不需要跟你讲理由。 你只能过后在那猜,哦,我可能是第一学历不行导致人家不要我。 但人家可能从第一关,筛选简历的时候,就把第一学历作为一个筛选项,直接就把你筛选掉,但人家这个筛选系统不对外公开。 人真的太多了。 我在去年知乎发起关于「秋招求职」的专题里面,就有讲到一个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HR只看学历,不看实力,学历高的人也有可能很烂? 我提到两个点: 第一,HR,尤其是大公司的HR,每天可能会收到几百上千封简历,他看不过来的。 人家HR也是打工的,你自己作为打工人,你也知道能偷懒就偷懒,老板不在能摆烂就摆烂。 换你去看简历,你也会启动相应的简化筛选系统。 就是去默认一种招聘标准: 达到什么样标准的学生,我才招; 尤其像网申这种途径,必须设定相应的招聘标准:比如学校达到211/985,比如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学历必须达到本科以上。 先通过机器系统筛选一遍。 因为即便是这一圈筛选下来,简历也会多到看不过来。 然后再通过人为的进行筛选,比如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有没有相应的实习经历,是否专业对口这些再进行筛选; 第二、你说你有实力,你得有机会证明你有实力,而不是光靠说; 你学历大专,然后想通过网申的途径,证明你有这个实力,没用的,你的简历可能在人家第一关的「简历筛选」的时候,就被人刷下来了,根本到不了面试阶段。 你想证明你有实力,有一个办法。 就是去校园招聘会现场,顶着烈日排队,亲手把你的简历交给现场招聘的HR。 你这时候有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可以展现你自己,这是你缩短与人家211/985学生实力差距最黄金的三分钟,你必须回避你的学历劣势,把你最擅长的,最符合用人单位标准的能力展现出来,把所有你嘴里说的「实力」,全部浓缩到这黄金三分钟的自我介绍里面。 我自己原先也不是双一流,广东省内非常普通一2本院校。 我毕业的时候,网申大企业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搭理我,连个邮件都不给我回复。 海投了两三个月,一点音讯都没有。 怎么办,人家不到我碗里来,我只能到人家碗里去。 我带上简历,搭上长途汽车,直接就杀到人家招聘现场去。 在广州大学城,我排了俩小时的队。 我有了亲手把简历递给人家HR的机会,后面就是展示我「实力」的表现了。 最后人家破格暂时先收了我这个2本的,我后面经过四轮面试成功应聘上了心仪的那家公司。 后来经过打听,公司里面几乎都是211/985的,最差的也是省一本重点院校。 今天,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问题,依然还是人家招聘企业,为了简化招聘,设定的标准。 如果你想证明,你是有这个实力的,虽然你的第一学历不怎么样,但是经过三年研究生的努力,自己是具备去应聘这家公司的实力标准的。 不要把投递简历仅限在网投。 找到人家放在招聘网上的要求,去到人家有做校园招聘的现场,或者直接去到人家公司面试,都是可以的。 前提是,你真的有这个实力。 而不是,到处喊,我是双一流研究生,凭什么人家不给我机会。 没办法,跟你一样双一流的,一块牌匾掉下来,能砸倒一大片,这就是现实。 学着变通,想办法,永远比抱怨要来得管用。 |
第一学历歧视最严重的恰恰是高校。很多名牌高校对初始学历的歧视已经深入骨髓了。别说你是专科,民办。不是985学校毕业的毕业的连门槛都进不去。很多高校甚至只要本科比自己排名高的博士。 很多所谓的名校生甚至觉得如果自己老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都不配教他。 |
建议把第一学历的歧视进一步提前到高考次数,高考省分(同一所985和211,省际之间的录取难度和录取分数有时候会让你眩晕到把三年前的晚饭都以大吐血的方式吐出来)。 第一学历只是标,本不在这儿。你既然要关注本科第一学历,那就应该关注第一学历之前,该生是高考几次,复读几年上来的。 现在的第一学历歧视,往往是高三生察觉不到的。大量的高三生高考完,觉得不上不下,随便走了一个普通的第一学历本科,等到读完硕士博士,迎接就业市场的歧视的时候,才悔之晚矣。后悔当初没能复读冲一个好的本科出身。 这种信息滞后性,对大量无知高三应届生造成了难以弥补,永失我爱级的伤害。 俞敏洪第一学历是北大本科,但是他考北大考了三年。如果他第一年考完没有那么大志气和赌性,非北大不可,随便走一个别的学校,那他的第一学历就终生不可修补涂改了。再也不可能是北大本科同进士出身了。 同样的北大本科,因为各省录取率,录取分数,也有天差地别的悬殊。歧视第一学历不就是歧视一个高三最后一学期,大家彼此的脑仁聪明度和做题水平吗? 既然要玩,咱们就玩大一点咯。 |
我们这么设想,有这么一个葡萄干市场上,这个市场有很多卖方,也有很多消费者,有的消费者钱多一些就想吃到更好的葡萄干,他们在挑选葡萄干的时候不光看哪个厂制作的,还要看原本的葡萄是哪里种植的,这样,著名葡萄产地吐鲁番种植的葡萄为原料的葡萄干,卖的价格就更高。 然后,那些卖不是以吐鲁番葡萄为原料的厂商就不高兴了,因为他们的葡萄干不好卖,他们说虽然我的原料葡萄不是顶级的,但是我制作葡萄干的工艺牛啊,味道也差不多,所以,消费者不应该只看原材料,也要看厂商的二次工艺啊! 同样,有一些工艺也不怎么样原材料也不怎么样的厂商也起哄,他们当然不会说自己的工艺不行,只会说不能只看葡萄原料,他们也会声称自己的葡萄干味道和吐鲁番出产的葡萄一样好吃,他们要求市场消除对葡萄干原产地的“歧视”。 然后,某个市场监管人员提议,消除葡萄原材料出产地的概念,也就是,不许顾客选购葡萄干的时候考虑葡萄种植产地,卖方也不许说自己的葡萄干原料是来自哪里。 你觉得这行得通吗? 把上面的故事中,『葡萄干市场』替换为『人力市场』,『消费者』替换成『用人单位』,『葡萄原产地』替换成『第一学历』,你就知道这个代表的建议有多么荒诞。 只要存在市场,尤其是买方市场,你就没法阻止买方挑三拣四,你就没法阻止卖方千方百计展示自己的东西更好。 市场上葡萄干太多,消费者太少,尤其是有钱的消费者太少,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指望消除葡萄原产地的概念来搞平均主义,真的是搞笑。 |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当然很希望是可以消除第一学历,我在美国准备回国找工作时,当时也投了一些简历,包括了一些科研院校的教研岗位和一些企业的研发岗位,我当时发现出现了两极分化。 一般科研院校并不会过多在意我的第一学历只是一所双非普通一本,只会关心我博士期间所做的科研工作,会比较在意我发表的文章,因为只有这些指标才关系到以后我能否在这个工作岗位为单位创造效益,对于科研院校来说,我在最高学历获得期间所获取的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他们很清楚这些才是与他们在这个工作岗位招收新人的初衷息息相关的。 可是一些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并不清楚这些,他们甚至在我的简历第一轮筛选的时候就把我给刷下来了,根本就没有机会给我在面试中展现自我,电话面试的机会都没给我,尽管我为应付这些面试做了一些准备,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们又不知情,知道了也不会怎样,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企业和单位都有自己招收和录用新人的规则。 |
|
第一学历似乎是企业选拔人的标准 只是这些规则真的合理吗? 我觉得这种『唯学校论』『唯出身论』的做法其实是有它无法避免的弊端。 |
|
教育部有明确规定杜绝第一学历歧视 |
|
第一学历歧视事件其实发生得很频繁 那么消除之后,对于一些自我选择第一学历不佳以期后期逆袭翻盘的人来说,是一场福报与佳音,我当时就是放弃了本省的211大学而选择了位于广州的双非普通一本,因为那时候的我极力想出去看看,我也希望通过后期的努力可以扭转这一局面,然而后期我还是因为这个遭受了一些歧视。 当然,这种由于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我愿意承担。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
消除第一学历的概念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一学历”带来的优势往往是学习能力。很多企业的招聘之所以对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特别青睐,是因为名校毕业的人往往会有更好的学习能力,他们的学历也表明他们在过往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往走向更优秀的学习环境。 虽然名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职场综合素质一定更强。读书成绩优异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拥有的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在学校时期的品质未必能延续到工作上。 有些人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们过去基础扎实,但高考之后便开始放纵自己,最后只能靠吃老本勉强撑到毕业,到了职场反而开始摸鱼摆烂,整体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不如一般学校的毕业生; 有些人可能对应试教育了解得很透彻,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硬是考出了好的成绩,但到了工作的实践和应用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困难; 有些人在学校里总是想争第一,到了职场里反而更注重生活和平衡,只需要做到不过不失就好了...... 所以,“第一学历”对职场素质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但不应该是唯一或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很多人到了职场的追求、心态和状态就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对能力和努力都会产生各种不一样的影响。学历可以作为判别能力和积极性的标准之一,但工作经验和技能特长也是综合素质的衡量标准之一,仅仅根据学历就对一个面试者的素质下定论,确实也有点片面。 |
这建议提出一下可以,但是谈到落地生效,那就难了。毕竟,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不管从学术上、还是从人才市场上、还是组织用人上,都很难消除。 01 学术上的第一学历概念 就说读研吧,两个候选人,一个来自王牌大学的非王牌专业本科,一个来自非王牌大学的王牌专业本科,请问导师选谁?再任性的导师,恐怕都要重点看一下后者。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一下子想消除第一学历的概念那么简单的。 02 人才市场上的第一学历概念 在国内,不管大学扩招了还是怎样,高考仍然是当下最公平的、筛选人才的最优手段。尤其是,在一个人7-18岁,人生学习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阶段,能够学好、考好、脱颖而出,这本身就说明,其智商、体能、耐力等,胜人一筹,在人才市场上,当然要更抢手。 03 用人单位的第一学历概念 用人单位当然要看第一学历了,尤其是现在经济周期下行、企业压力更大、家家降本增效,招一个人得是一个人,养不了闲人和无能的人,就更要精挑细选。怎么挑?第一学历呗! 如果不信,可以看看历年行业头部公司去校园招聘的学校清单,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985/211学校,甚至有的头部公司直接点名要这些学校的王牌专业毕业生。 所以,建议消除第一学历概念,如果是从能力至上出发,免除对能力突出、学历一般的那些候选人的歧视,那当然是有意义的。但要全面消除第一学历的含金量以及相应的概念,恐怕实施上却有难度。毕竟用人也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强行干预不了。 |
相较于第一学历歧视,我更讨厌行政干预市场。 等等,问的是:代表建议消除简历第一学历概念,“会有哪些影响?” 哈哈,应该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呢? 首先,这就是一个建议而已。建议的作用,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其次,哪怕这些建议被采纳,也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它挑战的,是一种“观念”。 无论是法律的、行政的,还是舆论的措施,都很难去动摇这种自然形成的观念:这已经被历史无数次的证明过了。 改变观念,移风易俗,最有效的办法是从形成它的土壤着手。比如说,生育的问题。从“多子多福”到“不婚不孕”,就40年的时间,靠的不是强制措施(国家强制措施,只是造成无数人间悲剧),而是经济发展。 第一学历的本质,是对高考成绩的重视,和对高校教育的漠视。说人话,对用人单位来说,你在大学学的什么不重要,我们知道你也学不了啥有用的。但是,你的高考成绩很重要,高考是一次相对公平的大筛选,筛选出来的人,尤其是能考985/211的人,至少智商不会太差。 高考制度不改革,高校教育不改革,第一学历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但改革?怎么改?谁来改?凭啥要改?靠内部力量来推动,几乎不可能的。 “第一学历”的问题,乃至于更大范围的“唯学历论”问题,解决的办法都在就业端。 只有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看到了: 学历真的就是一张纸,你十几年学杂费收据,擦屁股都嫌硌得慌,或者没有学历,也有一大堆人可以自食其力,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的应试教育才可以不这么卷。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可能。 但我相信,迟早有这么一天,也应该有这么一天!因为现在的教育问题太严重了,学生抑郁,家长焦虑,关键还“卷到最后一无所有”,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一年难过一年。必须找到另外的出路: |
这代表的主张 就是典型的“吃大锅饭” |
赞成代表的建议! 为知乎点赞!因为这一话题知乎上早就关注了。 我觉得代表提出的还不够,不仅是消除简历中第一学历,而且在招聘用人时从根本上消除,以实技论英雄。 近年来,有的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人为设置“第一学历”的门槛;少数媒体、网络,美其名曰是“第一学历”,实际上却在推波助澜;少数有着“第一学历”优势的毕业生,自认为出身“高贵”,鼓吹“第一学历”,坚持第一学历。 我们应该不断通过正面的宣传和引导,甚至用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处罚措施,减少或杜绝抬高“第一学历”这一社会怪胎。 无论是强调学历还是强调“第一学历”,其本质还是对学历的崇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正的人才的脱颖而出。以高考成绩、录取院校定出身,以第一学历划成分、论贵贱,以第一学历分人优劣,破坏公平竞争、创业就业的环境,林林总总的这些陋识、做法严重挫伤了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第一认识,严重破坏了创业就业的环境。对选拔人才设置过多限制(第一学历)不是真正的竞争,是一种自我封闭,堵塞人才成长之路,其危害不可小觑。打破人才身份、学历类别的歧视,只要有才华有能力,就要大胆起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造福社会。若不以识才的慧眼广开进贤之路,任由歧视在社会中野蛮生长,戕害的必将是国家人才培养的良田。将第二学历教育文凭一棍打死,挫伤接受继续教育积极性。 |
但是至少目前为止,“第一学历”歧视反而是就业和深造中最合理公平的做法。 一项社会制度的设计,基本都是追求在保证相对公平的前提下,以最小成本来实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那么院校招生、企业招聘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尽可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来招聘到有实力的人才。 但招生招聘市场本质上就是割信息不对称的,学校、企业对面试者的信息除了投递者的资料以外,就只能通过面试来获取。而面试的时间也不过半小时左右,也压根不可能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总不可能对每个投简历的人,都去无死角尽调下?那得浪费多少时间和资金。 所以对于学校与企业而言,相对最合理、最节省成本的做法,那就是看学历(本科、硕士、博士都看)、文章发表、大学成绩等指标。而其中第一学历是竞争最大的,用来第一学历来作为衡量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合理的。 我当然赞成“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标准”,但这种评价标准不是两三年内能搞定的,需要大学、企业、学生以及政府一起去推动,并且不断试错、不断调整,才能有更多元的评价标准。 我本科是普通一本,硕士是北大。当年我就业的时候,也曾遭受过第一学历歧视,简历甚至进不了一些顶级企业的面试环节。但我始终认为这是公平合理的。 有些学历不好的同学,有着非常优秀的综合实力,会觉得对自己不公平。那不妨想想,有没有可能存在比你学历差,但又比你更优秀的学生呢? 所以,至少目前为止“第一学历”这种筛选手段,是很合理的,保证了整体公平。至于对它的改革,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
还不是因为你国大学太水,gpa完全代表不了能力,高校一个个的分数通货膨胀,校招时候拿到简历一看嚯个个均分90+,招进来发现全是cjb 完事搞到最后发现最能筛选智商和学习能力的竟然是高考,那请问高校培养了四年到底在培养什么?你们这些高等教育从业者就没感觉哪里不对? |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结合实际来看。 客观的说,高考成绩是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个人水平的,但这个水平也只是高考水平,并不能代表个人能力,更不能代表个人今后的人生努力情况。 当然,这样说,最高学历其实也无法代表个人今后的人生努力情况,只能说是在校园里的努力情况的一种反映罢了。 但用人单位不看学历看什么呢?在没有实际接触这个人的时候,学历确实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至少可以用学历迅速“筛选”出一些潜在的可用的人。 所以说,现在的情况是,用第一学历还是不用第一学历作为标准,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就是看在实际中选取哪个来执行效率更高罢了。 这里再说一下,我觉得除了第一学历外,最高学历作为评价标准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现在硕士博士那么多,在实际市场竞争中到底有多少所谓的优势都说不好,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说到底还是能力,能不是看那块敲门砖到底有多厚。 |
绝大部分情况下,第一学历无非就是一个筛选的理由。 当然,不排除确实有些用人单位、行业、岗位他真的害怕半路出家的人:你也不想一个本科都考不上,但突然间研究生临床的人,来给你孩子看病吧? 但这个社会上大部分工作,第一学历真没啥关系,谁上都行…..可是谁说让能你上了啊? 我很讨厌的就是内卷社会里一步错、步步错的“氛围”,这太社达太残酷了。可惜现实它还是如此不堪地滑向了这个深渊。 好的岗位就那些,要么卷到极致,发高烧、吃饭依然还要做题。要么干脆设一个看起来搞笑但就是杵在那的硬性门槛,让一部分人死心,让筛选简历的人轻松点,从形式上减少内卷。 只要还在卷,无论是35、还是第一学历、还是专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你把它取消了,他还是会矗立在人们的心里。 |
|
|
讲个校园故事吧—— 高校职称评审“破五唯”后,某高校的一老师拿着比同事往年评上破格教授更好的条件评副教授,居然没评上! 同部门另一个科研、学历等各方面都远不如他的人却评上了!! 那个人是部门领导的亲信,比领导的亲儿子还孝顺——虽然那人学历低、科研能力差、总把自己的事压给其他年轻同事做……但人家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啊,上班除了应和领导就是摸鱼,一下班立马化身领导的司机、保姆、各种搭子、钱包……随叫随到,把领导服务得那叫个身心愉悦! 而且,这个部门领导还是职称评审小组的评委。 周围的人都觉得评审结果不公平——体制内,事不关己的不公平大家会议论纷纷后高高挂起。 他很郁闷地去找该领导。 领导说:因为他贡献大。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做了很多事。 既然破五唯了,那职称评审的依据是什么? 你为学校做的贡献。 谁最清楚你为学校做了什么贡献? 当然是你的直属领导啊。 至于你是贡献了学校还是领导,那……领导也是学校的领导嘛! 所以破了那些有迹可循的、一般人通过个人努力公平竞争后能拿到的限制条件后,不一定是大多数普通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很可能是某些领导将获得更大的决定权。 |
|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