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江苏教育为何会内卷到疯狂的程度?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江苏教育为何会内卷到疯狂的程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五五分流,思想观念,学校制度这些因素其他地方也有,但为何江苏教育内卷程度如此高,江苏家长是推波助澜的主要动力吗?(没有攻击的意思) |
江苏就是南方的山东。山东就是北方的江苏。 虽然说的是江浙沪,但是有些时候我觉得你苏和山东才是亲兄弟,真的是照镜子一样的关系。苏锡常对应青烟威。鲁中的城市对应江苏的江淮官话区,鲁西南对应江苏的中原官话区。 因为江苏和山东,都是属于京杭大运河的腹地。明清五百年的帝国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上的地位极高,甚至某种程度上在文化上塑造了多数人脑海中的中国的形象。 显然中国并不是一个商本位的国家,而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所以你让山东江苏不去追求科举和当官,基本上属于刨了他们的文化的根,是不可能的。 因为媒体的过于片面的引导,很多人会以为沿海地区会在经济社会文化上更加开放。但作为事实上的儒家清教徒的大本营这是不可能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这些省份,一个人如果天天晚上在外面吃喝玩乐,找个体制外的工作,不去争取名校,并不会显得很边缘化。但这种人在你苏基本上就是反面案例。你苏对体制内的领导和体制外的老板都很尊重。 但是问题在于老板也喜欢让小孩读名校进体制,领导也喜欢让小孩读名校进体制,体制外的普通人也喜欢让小孩读名校进体制。 和其他省份对比的话,就更明显了。 广东福建其实在文化经济和历史上,更多和北方的省份没太多牵扯,基本都是出海做生意,和南洋的关系还更密切。他们也不抗拒读书和体制内,但显然欲望低太多,而且广东人很喜欢行医,特别喜欢让小孩当医生,我真的认识太多广东人是医生。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这些地方,因为天高皇帝远,其实江湖味会重很多,玩乐的特质强很多很多。然后河南河北安徽北部长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是马尔萨斯陷阱,两者比起来河南皖北更严重点。东北是铁锈带问题,人少但教育资源足录取比例高。 所以最后的局面,是山东和江苏,因为几百年的历史惯性,和它们在中国的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它们依然在角色扮演明清的科举做官的传统。 什么时候这个角色扮演撑不住了,什么时候要新时代了。 最后,你苏的特质真的是太极致了。我这里要非常低水平非常庸俗地把你苏给人格化。(这里不包括中原官话区) 你苏属于天然的操心家事的正房太太,当然你也可以叫压寨夫人。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看得清,但是位置决定了不可能离开这个家,对于历史太熟悉但无可奈何。每次都是等着华北平原的血海出来的人赢得局面,然后赢下血海的人喜欢你苏的古典又有书卷气,同时性情温和基本不会抗拒。所以把江苏给娶了。然后江苏再挣钱补贴家用,再维持这种大老粗的寨主喜欢的古典书卷气的形象。 |
江苏以及隔壁的上海应该是国内"中产文化"最为兴盛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教育和它具有的很多特点一样:其成也中产,败也中产。 江苏(尤其是江北)和浙江广东的有着不同的经济特点,前者更像垄断式的经济模式,以央企研究所大型民企为主,后两者则像自由竞争式的经济模式。遍地小作坊小工厂,例如温州义乌潮汕等等。 这样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中产文化兴盛。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上班"的工作。比如医师公银行研究所或者民企大厂等等。在这种模式下大部分人的确都有着可观的生活水平。 但是这种中产阶层面临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阶层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继承的门槛很高,极度依赖于学历或者各种考试。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医生/985教授/大厂程序员等等,那么你的孩子如果还想保持原有的阶层(比如985教授),那显然这个阶层再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离不开某种权威认证机制(比如高考公考优青杰青评选),只可惜,中考有55分流,高考的本科名额有限。 假如你是一个经商的家庭,那么这种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传承就更为简单。因为这种传承依赖于的是人脉渠道行情等经验知识。不过这种传承也有雷区,暂且不说。其并不需要过中高考这座独木桥。 一言而蔽之,中产阶层的阶层再生产极度依赖于学历,而中产阶层以外的阶层并不在江苏省内占主流,中产阶层出于阶层滑落的焦虑会导致教育上的军备竞赛。 |
“江苏鸡娃众生相”:坐标苏北,历来被认为是江苏经济和教育的洼地。那就说一说自家孩子在整个小学(2017到2023年)六年间,我听到、看到、经历到的一些来自“洼地”的“小事情”们: 班里第一名的娃,经常在课间找我家孩子聊天。聊什么呢?想知道我家孩子在最近的寒、暑假又去了什么地方?看到、玩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比方,我家娃周一聊的是“南京博物院里的民国一条街”,周二聊的是“在诸城恐龙化石出土现场捡到了鸭嘴龙化石”,周三聊的是“在平潭的外岛有一个渔港,岸边是无数大大小小的海螺”。这位第一名的娃,每天让我家孩子安排“每天一景”,听得好眼馋,说自己小学五年来,家长只带他出去过一次,还是去70公里外的一个人造的古镇。除此之外,就哪儿都没有去过,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我家孩子后来再外出旅游,每次都琢磨着给这位小伙伴带点什么有趣的东西回来。在小学毕业前,分别给他带回来一个海星(在黄岛海边捡到的)、一个水晶簇(在东海水晶集市买到的)、一块火山六边形节理岩(在昌乐古火山遗址捡到的)。那位小伙伴多次收到这样的礼物,非常、非常开心。我看到人家孩子那么开心,我也跟自家孩子一起开心。 好吧,上面这是个“温馨的开胃小故事”,下面就恐怖了: 1、居家割腕的孩子。2020年5月疫情结束,中小学复课。在我家附近的那所初中,早上晨检(入校要持2码,以及用体温枪测手腕温度)时,发现好几个孩子手腕上已经愈合或还没有愈合的割腕伤。 2、跳楼的优等生。一个在科研部门工作的朋友,他同单位的同事,上初中的品学兼优的女儿,在自家高层一跃而下,上了当地社会新闻。我在朋友圈转发这则令人叹息的新闻时,这位朋友告诉我,“品学兼优,压力很大,班主任稍微训斥,就钻了牛角尖,同事已经崩溃”。 3、因学业自缢的女孩。一个本地网友,经常会微信聊天。有半年时间没联系。过年问候,回复我说,“与自己家感情很好的侄女,初二,因不堪学业压力,在自己卧室自缢身亡”。她素来与这位小侄女关系甚好,半年了,自己都走不出去这一悲剧。 4、过犹不及一场空的朋友。朋友的儿子,三年级开始“内卷”,各种辅导班上到顶格,学习成绩优异。小升初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本地一所知名初中。家里欣喜若狂,机构拉满。初二开始,孩子莫名躁怒、不可理喻。家里好言相劝,效果不佳。抗拒心理治疗。但是,家里对他的学习要求“始终没有松过口”。初二下学期之后,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直到中考都没再恢复。最终,花钱上了一个民办高中。 5、借钱上机构的同事。自己原同事+朋友,公司因疫情业务量下滑,工资骤降。但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由于怕“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借贷6万,支付学费给某知名机构。转账后的第二周,“双减”政策公布,公司莫名声明“因无法合规经营而宣布清算”,6万元打了水漂。期间报警、起诉、高铁前往公司总部,都无果。在本地组建“维权群”,被警方警告。朋友成了“祥林嫂”,每天跟我一打电话就是半个小时,控诉机构,说自己走投无路。后来病了一场,最近才康复。 6、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努力。同学的闺女,小学上的是“名校合作班”,从四年级开始,一直上了三年。初中上的是“1对4小班”,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上了两年半。中考成绩不清楚,但是,还是进了我们本地一个辖县里最好的高中。为了“陪读”,同学和她老公“两地分居”,在闺女学校附近租了三年的房子。不可谓不辛苦。不过,孩子最终考上了本省一所地级市的师范学院。这个结果,与从小学开始的巨大投入相比,真不好说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7、鸡娃不成转行鸡别人娃的宝妈。省会一位网友,是当地知名鸡娃群的创建者。从2017年起,专心鸡娃,由于长期“混迹”在机构、课程团购等活动中,逐渐地成为省会当地“鸡娃群”里的名人。疫情期间,她的孩子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后来,又迎来“双减”,大量机构或跑路,或转入地下。虽然自己没有鸡娃成功,但是却深谙机构的精髓,自己成立了公司,专门帮助机构拉人,从中收取佣金。几年后的今天,娃依然平凡普通,她自己的事业却小有成就。也算无心插柳,坏事变好事。 8、精神门诊的小患者们。2019年,因为去本地精神卫生中心探望亲友时,在医院走错了路,去了“儿童精神心理门诊中心”。看到候诊的都是孩子,于是索性待了一会儿,听陪诊的家长们“交流病情”。候诊的小患者们当中,有大概60%都是中学生(从身高、发育上能看得出来),20%是小学生,另有20%是学龄前的孩子。 9、从机构轻生的孩子。朋友因为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每天身处高学业压力下,转学去了另外一所“好一些”的中学。在跟朋友聊天时,她告诉我疫情结束的2022年底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个孩子发热,但母亲仍要求他去上英语机构。不知孩子是烧糊涂了,还是心情愤懑无可宣泄,在机构上课的过程中,直接夺门而出,在众目睽睽下,跑向机构所在的那座综合体写字楼的中厅,从玻璃栏杆边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 10、每学期15万学费。陪家里老人做磁共振,在准备室听到科医生聊天。嫌弃孩子所在的初中老师教的不好,各科都不满意。所以,采取了“保留学籍、全科1对1”的模式,每节课单价460,长期课打折后400,单一科目每学期4万左右,三门课12万,“政史地生”上1对6小课,价格便宜不少,总体上也要6万,折后折,一个学期15万左右。但是,这只是“讲授与复习”的费用。孩子日常刷题,也需要有老师能精讲难题。但是,这样费用就会不可控。为了可控,就另外找了“专门陪着刷题”的老师,这种老师不承担授课任务,所以价格相对便宜,每小时120元而已。 11、孩子的心愿是爸妈一起死。同学当笑话讲给我的:她们商场(同学是在金鹰卖化妆品的)一群宝妈聊天,说起某个孩子去外面上英语机构,圣诞节到了,机构里装扮圣诞树,让孩子们写下心愿。一张纸条上写着“希望我爸妈死”。 12、在宣讲会上火线鸡娃。2019年参加过一次机构举办的“小三升小四”英才班宣讲。机构负责人在PPT上用照片、短视频展示了大量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好大学的血淋淋的后果。参加宣讲的90%都是妈妈们。一时间,台下喘息声连连,其忧虑心情可见一斑。一男性家长啪得站了起来,自顾自走到门外走廊上,拨打手机,对手机那边说着“别等了,赶紧报名吧,真的,别等了,我跟你说……”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宝妈,低声问我“学费多少?”我悄声在其耳鬓回应:“我也不知道”。结果,立即惹怒了身后一位宝妈,正义斥责我:“也不看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还在说悄悄话!” 13、频发室上性早搏的父亲(我)。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很无知。每天因为孩子口算题出错,跟孩子生气。有一天晚上,气得我突发频繁早搏,一分钟能自主感到的就20多次。老婆立刻开车送我去急诊。做了一堆检查,结果就是单纯的“频繁室上性早搏”,我问医生原因,医生看了看说,说“气的。”吃了一个星期的药才好。 14、一孩两吃。某热门民办学校年年都把想报考本校但是摇号失败的孩子私下单独联系,帮助其在另一所公办初中正常入学。入学并建立学籍后,在缴纳“学籍管理费”的同时,再去该民办学校以“借读”的身份就读,缴纳同样学费。每一年,这种违规入学的孩子都有数百之多。人人皆知。可笑的是,该校每年都发内容一样的声明予以否认。除此之外,还有强力部门为其背书。 15、我家孩子比不过幼儿园娃娃。本地大量的私立幼儿园,孩子只要上了中班,就开始“被”学期小学一年级课程。到了大班毕业时,一些孩子已经结束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这些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幼儿园,被很多家长趋之若鹜。小区隔壁楼的孩子,幼儿园大班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写作“看图说话”了。那时,我家一年级的孩子连汉语拼音的几个复韵母都分不清呢。 希望知乎的朋友们踊跃回答这个问题,写下您所知的真实案例,以便在未来,给这段荒唐的时代,留下文字的记录,警醒后世的家长。这也是一件功德。 |
江苏教育属于疯子类型。 天天卷莫名其妙的东西。 你要是真想让孩子去清北,那去卷数理化竞赛啊,还真指望人人都是健美操去清华吗? 08年高考改革之后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文科省。还抱怨教学质量?你一个文科大省,还是高考文科大省不就是比背书吗?最后最最离谱就是变成卷背单词,你考公考英语吗? 最后更是名额送出去3万8之后开始减负了,江苏教育除了出国一无是处吧。 说人话,真的是整个教育厅带的走歪路了。有一种单纯读书有用,所以卷读书不在乎考试的美。 |
人在江苏,坐标南京,上周经历了荒诞式开学:20号孩子小学报道、上了21号、22号两天课,然后寒潮来袭,下雪了,准确的说,是下了霰,地上结了冰,车窗上结了霰。 教育主管部门,发了停课通知,周五不上学,改到周日。 结果周六雪下得更大,地上的冰更滑,这一次,班主任的电话来了,挨个给全班四十个家长打电话,以“不留下文字”的方式通知大家,周日不用上课了,周一再开学。(老师也难) 没想到,周日爬起来,艳阳高照,地上的雪几乎不见了踪迹,我接到了孩子课外培训班老师的通知:既然学校不开课了,那大家周日来上培训班吧。 后来我才知道,除了我以外,培训班一个班的其它家长,都强烈要求周日上课。 荒诞吧? |
|
围绕上不上学,教育部门的调课之举上了热搜,老师成了上传下达的通讯员,家长不放假但要带孩子,培训机构见缝插针划课时。 这么拼,最后能上高中的孩子还不到基数的一半。 心累的远不止上学这一件事,还有交作业。 20号寒假开学前,老师组织家长在群里分门别类的交作业,一共五大门类10项作业,分别是语文(原创绘本+选做)、数学(创意类+口算+小数报+元角分实践)、科学(家务劳动)、音乐美术(邮票或乐器)、体育(跳绳或长辈游戏)。 这是一个6岁孩子,小学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寒假一共放了23天,过年11天。 拍照片需要会使用手机,做视频需要会录制、配音、剪辑,阅读需要会认字,做绘本需要会理解、编故事、画画、手工。 这里面布置的每一项作业,背后的逻辑几乎都指向了家长辅导——很显然,家长如果不出手,这些作业除了绘画,其它的孩子基本都无法独立完成。 |
|
开学前一天晚上,全班40个小学学生的家长,在家长群里轮流交作业,剩余的纸质类的再交由孩子自己,在第二天带到学校去交给老师。 我忍不住回想,我们小时候,作业都是自己写,自己交,为什么30多年过去了,当了父母,作业还是我们写,我们交?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仅要全程参与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不管你是在上班还是过年期间)、要交作业,要随时留意社群里老师发的通知,而且还成为了与学校共建的关键一环。 家长也是要算分的。 去学校打扫卫生、办黑板报、在门口站岗、参与家长课堂(给孩子上主题课)、阅读联盟(参与学校跟阅读有关的活动)、志愿者(运动会、春游、秋游帮助老师照看孩子)、监管食堂(每学期需要家长去食堂查看食材、考察环境)、社会实践(根据家长单位的情况,组织孩子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一学期下来,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次数,累积下来的分数,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考试成绩、比赛成绩进行相加,根据这样的综合分数,评定三好学生。 这个逻辑你看明白了吗? 这还仅仅是学校教育对家长精力要求的一部分,进入小学阶段以后,你还要每天辅导孩子的日常作业、复习、预习。周末还有大量的课外培训班。 |
|
我身边有很多全职妈妈,她们拥有漂亮的学历、不错的工作履历,但是一旦生了第二个孩子,她们中的很多人,便不得不辞去繁忙的工作。 我以前不理解这样的行为,难道女人当了妈妈,生了两个孩子,就必须以放弃职业生涯为前提吗? 我现在逐渐开始理解,家庭和职业的平衡,为什么对男人从来不是一个课题,但是对女人来说,几乎永远都是,而且很难兼得。 在“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女性被鼓励跟男性一样去读书、去工作,去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利,但是到了生育这个环节,社会并没有减轻生养孩子的成本,相反,教育孩子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在不断的被推高。 在上升通道变窄的情况下,读书作为普通人唯一改变命运、巩固阶层的方式,把每一个家长都牢牢绑在了这辆战车上。 总有人要牺牲时间,要承担这些代价,压力多数承担到了女性头上。 这到底是教育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30年过去了,伏案做作业的居然还是我们这批人。 人在江苏,卷在孩子的这条跑道上,未来是什么,我竟毫无期待。 |
其实回答过一次类似问题。 江苏教育卷的原因是不管你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县城,只要努力都有机会上985上211。县中上清北的比比皆是。 教育平均这一点江苏做的毫无疑问全国最好。 所以从反面想,如果把教育资源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几所名校里,把县中模式判死刑。那么自然没人去卷了,因为再卷也就上个二本,有什么意思。 但是这样对江苏的学生就是好事了?上升通道直接堵死。 看我现在IP,甚至被定位到安徽了,这里是我老家,苏北一个很小的县城。但是我那届两个清华一个北大,华五一大堆。 |
哪有那么复杂,就是简单的3点: 有卷的实力(人均收入全国领先), 有卷的观念(汇集大量本省外省的高学历父母), 有卷的条件(高考录取率相对不高)。 |
根源在文化上。很大程度与儒家伦理有关。 普遍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便在于获得了多少可占据的资源,以及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江苏教育的畸形很大程度来源于无意义的内卷以及病态的地域歧视。 和朋友闲聊江苏人的内卷精神以及性格成因,发现的确会有一些主导性的东西作为支撑,尽管不存在江苏人这么一说,但为了好叙述就假定江苏人吧,以下内容纯属胡编,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瞎聊的过程过程中提到,江苏人的性格只需要用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改一下名字就可以解释了《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个概括是否准确并不重要,关键是的确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第一,讲究秩序,在一个儒家文化盛行区域内,秩序是重要的环节,这是礼法的规定。一方面家庭要有秩序,另一方面人生要有秩序。 就家庭秩序而言,江苏地区大多数只存在家庭而不存在家族,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宗族与祠堂,只会形成由家庭组成的群体集。这种原子化的家庭组成的确使得亲情淡化,和亲戚不熟可能是很多年轻江苏人的感觉,因为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即便是亲戚相聚也只是联络一下,而缺少了那种大家庭大家族的统一归属感。 因此江苏人强调个人与家庭本位,每个家庭只需要顾好自己家庭成员即可,在城市里父母与子女分居,有时会形成多个家庭组织。这种小家庭的存在使得多数人与他人之间没有亲切感,下了班放了假回到自己的小家之中,而缺少了一种集体生活,这是江苏人给人难以接近的原因。 同时江苏人的父母在子女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多数父母会一直参与子女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说帮子女照顾下一代,父母则总期盼子女生活稳定幸福。因此江苏父母大部分都会让子女与本地人结婚,一方面有利于小家庭的稳定传承,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社会流动性。 因此江苏会形成一种极为独特的本地人文化,一个村与一个村之间相互区别,一个镇与一个镇之间相互区别,同时在肯定本文化聚落时会贬低其他聚落。比如我老家一个县级市,总会用一个词来说人不懂理"西经来的",意思是这个城市西边的人,因为城市西边一直是农村条件很不好比较贫穷,所以大家都觉得那边的人素质比较低,用一个区域来贬低他人,确实是江苏特色文化。 比如闻名遐迩的江北人,这既是苏南人对于自身文化财富的优越感,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禁令,苏南人和江北人是两种人,之间尽量不要通婚。 对于江苏人来说,存在外地人本地人,苏南(江南)人与苏北(江北)人,甚至南京算不算苏南还有争议,但南京肯定不是狭义上的江南,因为文化的确存在壁垒。 一般会认为是语言的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乃至于隔绝,但我却认为是整个江苏文化的这种单子化本身使得语言上的差异被放大,以至于形成了地域歧视。 就人生秩序而言,我是土生土长的江苏学生,也接触到不少江苏好学生。在我看来,他们大部分的人生环节都是精心规划并选择的。 这些人生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考最好的初高中,上好大学,进热门专业,选好工作,娶好老婆/嫁好丈夫,买好的学区房,生孩子,让孩子接受好教育,然后再周而复始。这个秩序被小的社会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内在认同了,大家都树立起了这种人生信念。 哪怕是高考的失利,大家还会努力保研,努力考研,然后再上211/985。对于江苏的学生来说,好的大学就是三六九等的,因为这和分数排名有关,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让他们清楚,考的好的有机会坐在前面的考场,考的差的则要面临吊车尾,会被淘汰。 对于绝大多数江苏学生来说,211、985就是标杆,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定目标,要考到哪里去,这几乎是刻在骨子的。 因此江苏人的内卷也可以部分得到解释,一方面是地域文化的狭窄认同,本地人只想继续在本地生存,或者说去更好的地方,绝不会去那些自己看不上的地方;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对生活有一种几乎病态的合理化规范,人生的秩序是规定好的,那就是向上就是通过考试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以及由成绩演变而来的学校、工作、社会身份地位等等,一切都可以被衡量。 一个人的价值便在于获得了多少可占据的资源,以及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每一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去实现既定的自己认为最好的目标,但是资源是有限度的,一切都必须通过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因此江苏人天生具有一种竞赛、对比意识,只有胜过别人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标,才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是内卷的开始。 |
读书有用论。 江苏人一直认为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可以改变处境。更高的学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生活更好。 在江苏,有意思的是,两个家长在一起聊天,家长比的是什么,是孩子的成绩,不是谁有钱,有个成绩好的孩子,会更有面子。 |
大量指标外送,大量招收留学生,就是不能招收本地生。 |
其实江苏教育并不卷 全国一张卷,2023年5大竞赛集训队人数,江苏仅排第10 在竞赛层面,江苏基本不卷,“常年停课弄竞赛、长期在外地集训弄竞赛”的人数很少很少。 |
|
回到高考层面,江苏的痛点在于: 1、考清北很难,难度远大于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宁夏、辽宁、浙江、黑龙江、福建、海南、陕西这11省市。 |
|
2、考复交浙很难,江苏考复交浙难度远大于相邻的浙江。 3、考东南很难,外省考东南只需要中9的分数,但在江苏,需要省前3000,这个是江苏自己卷自己决定的。 江苏考生之痛在于:南大、东南(尤其是东南)在江苏的招生比例太小! 江浙相邻,江苏人羡慕浙江只有2点: 1、江苏13低保,养老金水平,远低于浙江! 2、每年获得的“清北复交浙”的招生人数,远低于浙江! |
经济富裕+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得好。 1.长三角的富裕经济保证了父母有钱鸡娃, 2.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得好导致了父母有钱有精力鸡娃。 |
|
|
|
研究称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母亲学历越高越「鸡娃」,且父母生育早晚会影响对教育投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www.zhihu.com/question/646281138?utm_psn=1746256944627916800 在多年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的我国,城市中由夫妻和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原国家卫计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我国3人及3人以下家庭户数占比达到70.2%,而由夫妻和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占比为64.3%。 研究发现,同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女孩能够获得更多的校外教育机会和投入,尤其是在非学科补习的兴趣拓展领域。 反例: 1.东北虽然独生子女比例也高,但是经济衰落,家长没那么有钱,鸡娃没有江浙一代疯狂。 2.广东珠三角虽然也很富裕,而且985211大学数量质量与江苏差远了,高等教育资源更匮乏,但是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不彻底,80后90后很多非独生子女,00后非独生比例也远高于长三角,所以家长没有把所有压力和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鸡娃没江浙疯狂。 3.边疆自治区本来允许二胎+经济落后,家长没精力也没金钱鸡娃,所以不内卷。 |
|
独生子女享受着所有的爱,同时也承受着所有的压力和希望。尤其是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认为没有数量必须保证质量,要一个顶俩。 我是独生子,高中本来在普通高中,成绩排名前五,很有自信心,父母不甘心,怕我成绩差,违背我的意志逼我借读重点高中3年,成绩中下游,因为借读身份被边缘化。大学填志愿,父母期望太高填高了导致落榜,分数接近本一线,第一志愿分数够不到,第二第三志愿招满了,连二本都上不了,害我复读1年。 复读的一年我天天和爸妈抱怨:“你们出的馊主意害我落榜,都怪你们啊。” 高中四年我很自卑自闭,都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逼我借读害我复读。 |
|
鸡血教育大人小孩都累,语数外补习班,琴棋书画兴趣班,择校出国留学,家长希望赢在起跑线。代价是孩子3-18岁几乎所有时间,孩子累倒路中间。后来大部分孩子还是很平凡,输在终点线,我们不要拔苗助长。 不如生二胎减少焦虑,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压力和希望不放在一个孩子身上。 |
教育内卷问题从来不是出在教育上,而是经济上,很多问题你从经济上去看你就明白了。 江苏内卷,其他地区就不内卷了?那么多超级中学哪来的?毛坦厂中学听说过没?没听过去了解下。江苏还好了,有热度,有话题有人关注,今年开始高一高二双休,哪怕家长找老师补课周六周日也能多睡会多休息会,很多地区根本没人关注,你不会以为就江苏有跳楼吧。 |
|
|
|
衡水二中的学校,不知道的以为是监狱呢,你猜猜为啥建成这样。去年还有天津一周7连跳,最小的12岁。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济这个话题太大了,说不完说不过来,就从大家最基本的就业去讲讲吧。打开抖音,你去搜搜苏州中介,看看那些中介的操作,不知道的以为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奴隶贸易时期呢。 有的大厂35,40一小时招工,看着不错是吧?那都是套路,你是拿不到这个钱的,基本给你25左右,其他全被中介拿了和厂里领导分了。其中套路太多太多了。中介都是一拿人头费,比如介绍一个人去厂里上班,入职了能拿500-1000块,二是后面还有就是这个人每小时工作都会被抽成,一小时抽5-10块。那能不能饶过中介直接去直招进去呢,你可以去苏州工业园区试试。基本已经是产业链了。 说再多没用,去抖音搜搜看看视频,还有很多打工提桶跑路的人在科普,怎么对付黑心中介、怎么找靠谱中介、哪个厂好哪个厂垃圾,抖音都有,点赞转发都很大,中介的话不要都信,点开评论区多看多想。 |
作为江苏的家长,其实谁又愿意去卷孩子呢?无非是无奈,个人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如一叶飘零。 首先,如果说孩子学习的很苦,这不是江苏一地的特点,山东、河南、安徽等等都很苦。 所谓卷孩子应该是说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投入很大,从报名辅导班的经济成本,到自己盯着孩子学习的时间成本。 这一点整个江苏确实非常卷。但其实现在北京、上海也很卷。这可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家的父母都有一种成功路径依赖。越是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就越多,从事商业从而发家致富的老板固然也有,但在大城市里和千千万万的上班族比,是人数很少的群体。所以学历,尤其是高学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来越重要。这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感,当你在一个不错的单位,而你是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老油条,看着现在单位进来的新员工已经是985的毕业生了,你是什么心态。就这么个破地方居然有清华的来投简历? 教育,在中国就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阶层跃迁的几乎唯一通道。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学历不高,但也取得很高成就的个人,但那是极少数。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是要通过学历教育从而就业的。 江苏的情况是比较平均,全国贫富差距最小的省份了吧。即便很多人说苏北穷,但那只是在江苏内部的对比,真正拿到外省去,江苏的倒数第一也能排很多省的正数第二。江苏省平均的居民收入情况跟大部分省份比都属于比较高的。这是由江苏特殊的地理决定的,全省几乎是平原,水系发达,长江横贯、通江达海,简直是发展制造业最佳的区位,所以对比创业,江苏人更愿意稳妥的上班,所以对比浙江人,江苏人不愿意冒险,性格偏保守。那么既然你要找工作必然要学历。这是江苏的家长比其他省份更加焦虑的主因。别的省是核心城市卷,江苏是大多数城市都卷孩子,家长见面聊的都是又给孩子报了哪些辅导班。 只要高考这个制度在,那么这种教育内卷就不可能停止。想想看,阶层跃迁在如今这个经济放缓的年代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这要是搁古代,科举比现在的高考更难。 教育行政主管单位试图用掺沙子的方式缓解大家的焦虑,扩招。我曾经跟南京某211院校的一位领导交流过大学生的情况,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源比以前差了很多,清北一扩招,很多原来是南大的孩子去清北了。南大一扩招,很多原来我们的学生去南大了,我们现在是生源是以前普通一本院校的。所以虽然今天本科招生比例提高了,但用人企业的学历标准也提高了。 江苏全省在高考这件事上是一盘棋,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有特殊性,南京市教育局还经常想又当又立,搞一搞素质教育,但是在惨痛的结果面前也不得不搞应试教育,在南京市民眼中,你考不过南通、淮安、无锡、盐城还有理了?前两年南京一中没考好,家长直接把学校给围了,导致校长黯然下课。在这种大环境下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表示要减负,搞素质教育,但在家长的怒吼面前又默默发下去一堆试卷。作为内斗大省,整个江苏最团结的一次,就是大约10年前,教育部让江苏把一本指标匀一些给内陆省份,结果全省都炸锅了,来了有1-2万人把省政府围了。 可见大家真的是想减负吗?大家是对未来无尽的焦虑,哪怕你搞应试教育,只要孩子能上好大学。而且在中国上大学又花不了多少学费,又不是国外私立名校,动辄十几万一年。 接下来的十年,情况会有些变化。 |
|
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滑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应对生源不足的情况。一个可预见的情况是中考的烈度会降低,如果还按照50%左右的比例上高中,那高中会招生不足,进而影响到大学招生,高考亦然。但是考好高中和好大学还是很难。 真正的变化出在产业一侧,如果不上大学也能生活的不错,那谁又愿意必须上大学呢。即便是好大学,也觉得自己是搞科学研究的,学生到底有没有兴趣从事科学研究的相关工作?我又不是职业培训学校。 互联网给了越来越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谋生的手段,例如短视频行业。随着ai的崛起,例如最近大火的sora,我觉得并不会取代短视频行业,而是降低了从事短视频行业的门槛。其实本质上ai还是工具,只不过以前你要剪一条视频需要2-3种技能,未来只要你会设计剧情,ai就能帮你剪出视频来了,这反而是降低了门槛。就像以前拧螺丝还得有技术,后来用电动的了,又快捷又省力。 中国人在物质上的欲望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谁家现在还缺电视、冰箱、洗衣机啊。未来的时代是精神消费品的时代了。出生人口的下降必然导致未来房子、家装、车子、电器、服装等有形的商品需求下降,欧美的外贸需求也是走弱,帮助非洲或其他欠发达地区变得富有,开拓他们的市场是维持制造业的手段。但即便如此,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培养孩子多阅读,欣赏音乐、美术是很有必要的,孩子要是闲暇时间愿意画一画二次元就鼓励他,不要喷他不务正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许你的孩子未来从事的是游戏原画设计师这样的职业呢。 我们不能用自己这代人的经验来看待未来的社会。不要看着乒乓球现在的位置挥拍子,因为当它到你面前时,并不在原来的位置。 |
报怨996的,体会不到工资三四千的悲哀。 工资三四千的,根本不关心996的悲欢。 同样:报怨卷的,都是高考有希望的一群。 你的孩子能加入卷的队伍,说明你的孩子有望竞争更好的资源。 中产越多,卷的越厉害,不论是北京海淀区,还是美国,中产永远都是卷的主力军。 卷的越厉害,说明当地越富有,中产越多,参与卷的比例越大。 其实山东比江苏更卷,山东赋分,九十分以上的只百分之三左右,江苏好像是百分之十以上。 卷是无解的,除非分流,不然只要有条件的,谁会放弃机会?让你们娃不考大学了,你愿意吗?大家都不放弃,必然要卷。 与其天天焦虑,不如放平心态,积极应对。 |
考试试卷难度区分度不行 (让庸才和普通人有了“努力就能上”的错觉) 假如考试成绩中位数50分,正态分布排列 内卷程度立马大降 |
大学扩招和宽进宽出是根源,导致脑瓜不灵的也觉得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或者说熬出一张证书。 然后大学生挤占技术工人的岗位,甚至育儿嫂岗位。 最后工资差异导致没人认可技校和中专。市场无法自行扭转,只能期待像德国一样出台一套精密的国家职业体系。 |
结论:因为江苏价值观单一,等级观念严重,没有跟上商业文明,还在固守“士农工商”那一套农业社会值观。 江苏的社会氛围出了问题,没有从传统农业社会那套耕读传家的儒家道统中走出来,还沉浸在“士农工商”的社会评价体系中无法自拔,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其实我在知乎和一些江苏人打过交道,他们给我一个观感:儒家清教徒。 在江苏人的世界里,相较于财富多寡,他们更加在乎道德评价。 而这里的道德评价包括但不限于: (1)学历高的人要比学历低的人高贵,学历越高的人越高贵,同等学历,名校要比一般学校高贵; (2)只有读书读得好,才能获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3)读书读不好,赚再多钱也没有用,也会被人打心底里看不起的; (4)商人都是不入流的小商贩,只有当师医公军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 (5)一定要做一个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人,投机取巧是万万不能的,是一定要大加挞伐与鄙视的; (6)做生意风险太大,投机取巧不长久,迟早被收拾,还是进师医公军稳妥。 …… 在江苏人的世界里无论做什么事做什么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只有两点: (1)道德评价高不高——做这件事这个工作,一定要让自己体面,让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切不可坏了礼法; (2)这件事有没有风险,能不能长久吃一辈子,最好能够千秋万代稳定下去。 所以江苏十几万亿的经济体量,却只有三家靠规模取胜的世界500强企业,还都是给下游企业供应原材料的。 遍地都是代加工的上游工厂,或者给品牌企业做代工的小作坊。 为什么呢? 因为江苏人的思维都被自己的基础教育“体制化”了——只会做试卷。 什么意思呢? 就是江苏这边无论是上学,还是步入社会,都有很明显的小镇做题家思维——无论是真的是小镇出身,还是城市出身,无一例外,都有很深的小镇做题家思维。 小镇做题家思维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只知道做别人布置的任务。 上学的时候,只知道做老师布置的试卷和各种作业; 上班后,只知道等待下游品牌企业给自己发订单,然后自己按照别人的要求做配套,生产原材料,生产配件。 这就导致江苏那么大的经济体量,却没有几个能叫得出名号的头部企业,头部品牌。 全国只有几个地方的人不爱出省,不爱出市: 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 北京上海可以理解,没什么必要出省,自己家的资源吃不完,用不尽; 天津人不爱离开老家,现在天津什么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有数; 山东人和江苏人都不爱出省,也都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同时也是儒家文化深度浸润区。 山东人是儒家苦行僧,江苏是儒家清教徒,彼此都是“士农工商”价值观的坚实拥趸。 江苏人深受士农工商价值观及等级观念的荼毒,不仅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嘲讽全国其他地方的人都没有江苏人能卷,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从最近的教育体系的一系列事件来看,江苏人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看到江苏人,我立马想到了鲁迅笔下咸亨酒店的孔乙己: 明明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却还在那里抱着茴香豆有四种写法的“绝技”蔑视那些嘲讽他的人不懂斯文。 哈哈哈哈哈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东部沿海省份,江苏没能产生浙闽粤那样的社会氛围。 浙闽粤三省,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甚至做到全世界各地,赚别的省份的人的钱甚至赚外国人的钱。 这是破解本地内卷氛围的根本出路。 但江苏不是,江苏是本省人卷本省人,本省人不愿意出省赚别的省份的钱。 口罩初期,浙江温州出现较多小阳人,很多人不理解,明明是武汉严重,怎么那么多温州人阳了。 调查才发现,很多温州老板在武汉做生意。 我甚至见到过浙江一家人到新疆种棉花开袜子厂的,也见过跑到欧洲开超市的温州人、台州人。 福建、广东更是有名的侨乡,美国、英国的唐人街,十有八九都是福建人,广东人。 但江苏人不,上学不愿意出省,找工作不愿意出省,别的省都是贫困落后省份,就江苏最发达。 这种封闭保守的社会氛围,根本接受不了新的经济形态,也无法接受新的商业模式,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卷自己。 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乐在其中,哈哈哈哈~ 江苏十几万亿的经济体量,居然错过了互联网这么大一块蛋糕,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草根狂欢,本身就是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拍点搞笑段子就能亿万身家,扭扭屁股喊喊麦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对于恪守儒家保守价值观的江苏人来说,纯属是瞎胡闹,不务正业。 有人问我为什么江苏PC互联网没赶上,传统电商没赶上,移动互联网又没赶上,以至于现在的直播带货仍然处于荒漠状态。 很简单,这些在江苏人看来,要么是低俗没文化,要么是卖假货的,都是虚的,怎么能和高贵的体制内工作相提并论,最起码也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吧~ 干这种工作,是要被家里人嘲笑的。 钱可以不赚,面子和身份可不能丢~ 最让江苏人不爽的就是隔壁的浙江了。 浙江人有读书读的好的,他们能接受。 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浙江居然有一帮没怎么读过书,没啥学历,没什么文化的人,也能赚到大钱,也能过得很不错。 这个和他们从小到大、自古以来接受的“读书是唯一出路,最好出路”的教育格格不入。 一个人读书不好,照样能过得不错,单就这一点,大部分江苏人无法容忍,无法理解,无法接受。 江苏人一方面不愿意承认却又不得不认识到浙江有一帮没什么文化的人赚到钱了,另一方面只能在心理安慰:这些人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都是低俗的人,就算赚到钱了,也是昙花一现,根本不能长久,而且他们过得肯定没有我们这些好好读书的人好。 是的,分数越高的人过得越好,学历越高的人过得越好,名校生比双非大专职校过得好。 有钱没文化的那帮人,过得老惨了,哈哈哈哈~ |
几百年来的习惯。 两江地区学生考试一直很卷。虽然没有达到最高状元榜眼,但是读书人多是实实在在的。 |
讲道理,高中毕业十年了,我也依然不明白当年选科不计分,仅语数外计分是什么鬼才筛选方式。 作为亲身经历者,我身边有相当数量的物化生拔尖,语文英语弱项的同学,最终高考后只能去很一般的学校。 这些同学往往来自农村地区,头脑聪明,数理逻辑无师自通,而文科由于需要良好引导而不足。但但凡两门选课,哪怕能够算入一半的分数,高校录取选择都会翻天覆地。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犯罪 |
这是个悲伤的问题,究其根本要咨询江苏省教育厅 |
2022年数据: 江苏985+211投放计划数6437+16428=22865,江苏人口8515万,人均211及以上资源0.000268 江西985+211投放计划数5214+12163=17377,江西人口4528万,人均211及以上资源0.000383 河南985+211投放计划数8685+17323=26008,河南人口9872万,人均211及以上资源0.000263 京津沪就不提了,那是婆罗门。剩下的达利特省说到底就是投放的优质高校录取名额资源太少,连自称教育资源一般的江西,211以上人均资源仍然是江苏的一倍半,江苏仅与河南持平。而江苏的县中模式注定了这是一场蔓延全省的血战。 最后补充一句:目前的高考学生还都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江苏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到最后守法的要向违法的让路? |
江苏是夹在北边的山东和南边的上海之间,处于两种不同模式的夹缝中产生的矛盾。 北边的山东,人多好学校少,本地只有山大海大还有哈威这两个半985,还有一个石油大学211,加上山东省的经济盛不下一些高薪岗位(说的就是金融和计算机),直接导致山东考生成绩好的都往外跑,成绩一般的留在本地双非,外省一看山东好学生都跑出去了立马扩名额多录取,本省的双非分数也不会比985211高。虽然山东省录取分数是偏高的,但是不会出现本地211、双非超过甚至是远超过外省985(除去个别分数很低的985)的情况。 南边的上海,人少好学校多,有4个985还有4个211,再加上华政等一些不错的双非,还有一些科学院和中外合作学校,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本地高薪工作多,所以上海考生也愿意留在本地读书。也就是虽然上海本地的一些211和双非的分数比外省的985和211高,但土著留在本地优势非常多,而且留在本地也能发展的很好,所以这种分数倒挂没有太大的波澜。 唯独江苏卡在山东和上海之间,大量的211和一些好一点的双非直接引起考生的选择困难症。报志愿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本地层次低一点的学校和外地层次好一点的学校选哪个,山东省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本地没有那么多好学校,上海市也没有这么明显的问题,因为上海的区位太优越了。到了江苏,看着江苏省挺好的呀,结果想留在本省就发现985考不上,那我到底是留在本省读211和双非还是出省读985呢?以前找工作对学历没有那么高的时候,留在本地211和双非也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因此不少高分考生就留在了本地,这直接导致本省的东南大学、211院校和一些双非在江苏省的录取分数异常的高,可以参考一下08版高考时期上述大学在江苏省内和省外的录取排名,就会发现本省的名额虽然多但是录取分数要高出不少,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其他地方成绩不好的同学留本地读书就可以,到了江苏竞争不过留本地的学霸,这必然会导致内卷。 当然了,江苏考生留本地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08版高考,其他人讲的很多了,这里不展开,总之这个制度就是让一些分数很高的同学被迫留在本地读211甚至是双非。再加上现在就业环境不好,以前还有发达地区211和一般地区985哪个好的选择,现在除了几个分数特别低的985之外985的优势在进国企考公务员出国都很大,现在211的分数线也在慢慢降下去。所以如果未来分数高的同学没必要非得留在本地读211和双非,直接出省读个除了分数很低的那几个985之外的985,毕业之后再返乡,让一些成绩一般的同学留在本省的211和双非,新高考也没有等级不够出不去的情况,这样能够暂时缓解一下内卷问题,因为要说彻底解决的话也不是江苏省的问题。 |
江苏大学都没有河南大学多, 你怎么可能不比河南卷? 江苏官员不重点发展高等教育,作为GDP排名前列的省份,一点重视教育的思想都没有!这么多年GDP搞不到第一,是有原因的。 江苏省内高校大约是160多所. 山东省内高校大约是160多所。 河南省内高校大约是190多所。 你怎么玩? |
卷是卷,但也跟全国差不多。 更多的是跟北上对比。 江苏的卷在于地方没有特别穷的地方,所以师资力量稍强。 经济差的地方,也有好的师资力量。 越穷的地方越卷,江苏有钱的地方,就没有这么浓重的氛围,因为出路太多。 有钱你读私立,转上海,或者干脆就外籍。 穷地方有什么很强的私立教育?我没了解过,应该不多。 毕竟学费在那里摆着,顶普通家庭一年家庭收入的。 这还只是学费,还没算别的活动费用。 家里稍微有点钱,有点脑的,早就不跟这套系统玩了。 具体有谁死磕的,反正我朋友圈一个都没有。 除非父母是体制内,自己也往体制内发展的。 这种家庭,其实大多也是出国,成绩好的才会留在这个系统里读书。 除此之外的,我一个不认识要去考什么破比玩意的。 当然了,我特么毕业多少年也是考证的,因为行业特殊性,所以我必须要考一部分证。 江苏家庭,但凡富裕一点的,没有人卷这个东西。 抱怨的都是穷人,当年特么抗议说私立学校不公的也是穷人。 那又怎么样呢?现在核心圈层,有哪个不是私立长大的? 我看还有说广东不读书的,也是胡说八道。 大家都一样是出国的。 我们这个奇妙的教育系统,神奇就神奇在,几乎百分百的社会精英,都不进这个系统。 几乎百分百的社会精英,全靠欧美培养长大。 因为形式公平比实际上的公平更重要。 就好像医疗一样,老百姓才不会管别的,只要最低价就好。 出国读不了书,那可是大事,我们全靠欧美来教育我国精英阶层,那可是天大的事。 至于教育卷不卷,有关系吗? 这不是有钱就行的事吗? 以前有钱人可以花钱搞定,现在不行了,那就全部百分百欧美长大就完事了。 以前公立还有有钱人,现在公立百分百都不可能有钱。或者说不够有钱。 北上公立是有有钱人的,除此之外,你有钱,你去北上,又不出国,你脑子进水了? 江苏卷吗? 你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穷,这个搞笑的教育系统,早多少年前就被精英阶层抛弃了。 你真当所有人都是傻X?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