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高祖还乡》为什么没有被移出教科书?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高祖还乡》为什么没有被移出教科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对于世界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这篇文章有明显的误导作用,把刘邦这个汉族的缔造者,英明神武的政治家、军事家污蔑成这样真的好吗? 说好的文华自信,这文章不就… |
令我经常感到郁闷的是,《弟子规》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奉为圭臬,为它印制独立的教科书,安排专门的诵读时间和比赛活动。 开头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 ” 我就绷不住了,它为什么没被移出校园啊? |
恰恰相反,《高祖还乡》正是汉民族的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这种精神也和汉高祖本人有一定的关系。 在汉代以前(甚至包括汉代的一段时间),血统论一直是社会的主流。秦末的反秦运动,很多都是有能力的人拥立一个六国贵族来作旗号。甚至连说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在老乡讲他以前做贫民的故事时,也会暴跳如雷。 但是刘邦不一样。他并不避讳自己以布衣提三尺剑得天下这件事。什么龙种,赤帝之子的鬼话,都不如他这一句真心话来得真切。他功成名就后,也不是端起架子,以什么天生贵胄自居,而是回老家和乡亲们把酒言欢,唱歌跳舞。而中国的血统论从这一刻起就开始了动摇。 后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那些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不再是所谓的“半神血脉”,而是来自各种地方。喂马的伙夫,卖枣的商贩,锻刀的铁匠,种地的农民,大家都能是名垂千古的英雄。因为那个给民族命名的人,也只是沛县那个好酒吹牛的街溜子,亭长刘三。 人是因为自身的功业而成为了神,而不是神注定来实现功业。中国人总是认为,人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只是人。神话刘邦反而是在削弱这种旺盛的精神力。这首曲子才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刘三始终是刘三,因为做了大事被改叫汉高祖。同样的,你我为何不能去做大事,成为大英雄,然后看着刘三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后说句题外话,从刘邦本人的性格来看,他估计会很喜欢这个曲子讲的故事。倘若真有乡亲告诉他自己当年借了他三斤豆子,他很可能大手一挥还他三斤金豆。反正我刘三的本事不需要靠排场来说明。 |
高祖本来就是个俗人啊。 郦食其见他的时候,他在那足疗呢。 对别人张口老子闭口爹,把别人弄得很不爽,给起待遇却不含糊,让别人直呼“真香”。 他还往帽子里撒尿,骑在臣子的脖子上(字面意义)。 我很喜欢刘邦,但喜欢的恰恰是他的俗和真实。神圣?罢了,这个词不适合刘邦。 要是我是他的老乡,我大概也不会对他顶礼膜拜,而是赞叹一声 “那个b小子有点本事!” |
说明了乡亲们没把汉高帝当外人!就是村东头老刘家那三小子发达了这种心情。 刘老三自己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回村见了父老乡亲也摆得正自己的位置,不装。 这种豁达洒脱挺好的,这个就是自然之道。也是汉民族宝贵的精神传承。 |
说明刘邦不是无脑政治动物,是有人性且亲民的,这在现代环境中是好事。 反倒是像某族的古代领袖明明基因上是刘家后裔,却变得不能说、不能讲。 |
仅说一下我对《高祖还乡》的看法。 我觉得谈不上污蔑,《高祖还乡》是用刘邦当一个符号了,就是用来指统治阶级的,明明跟我们都一样,凭什么骑在我们头上?这是元朝百姓苦难生活中的一点消遣,难道还要指责他们史盲吗? 一千多年前的刘邦是个明君还是昏君,是个英雄还是个无赖,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他们不需要去了解刘邦,如果骂刘邦是个泼皮无赖能让他们开心一些,那我也愿意说刘邦是个无赖。 很多人以为我是邦粉,其实我谁都不粉,只是说历史人物里边比较喜欢刘邦而已~ |
戏曲里刘秀攻入关中,被王莽骂的狗血淋头,屁都不敢放一个 戏曲里刘秀听信贵妃的谗言把云台二十八将全杀了 你说你跟唱戏的较什么劲呢 |
首先,这首元曲描述的肯定不是真实。 史书中的高祖还乡,完全可以称之为宾主尽欢。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描写高祖还乡,先有二字抢眼,那便是“纵酒”,什么叫纵酒?就是放开了痛饮,皇帝和父老乡亲一起喝得烂醉,完全不顾尊卑礼仪了。 然后,皇帝还亲自为大家奏乐。不要觉得这是件小事,想当年渑池之会,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要秦王击缻,为了这事闹得剑拔弩张的,但刘老汉显然不觉得自己给乡亲们歌舞一曲就失了身份。 就这样,皇帝和乡亲们乐呵了十好几天,乡亲们还不放人,非要再招待皇帝几天,皇帝只好说了,我们人太多啦,时间一长,乡亲们供应不起。原话是“父兄不能给”,皇帝一口一个叔伯兄弟叫着,何尝摆过谱? 结果乡亲们不断从四面八方赶来,箪食壶浆款待王师,皇帝不得已,到底没走成,又陪着大伙儿大醉三天。 看这场景,那都不只是“与民同乐”能形容的,完全就是“军民鱼水情”。 所以说,《高祖还乡》描写的不是事实,只是借古讽今罢了,就好比《长恨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那说的是汉朝皇帝吗? 真要说历史上有谁是得志忘本的,还得说是《陈涉世家》主角陈胜。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史记·陈涉世家》 因为老乡揭自己短就把对方杀了,这是陈王干过的事,却绝非汉王的作风。 不过,是否因此就要把《高祖还乡》给删了呢?个人觉得倒也不必。古人云,“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你就是尧舜禹汤,也少不得受点编排。然而戏说而已,何必较真? 高皇帝如果亲耳听到《高祖还乡》的曲子,说不得还要大笑一番,然后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皆天命耳,虽仪仗盛陈,又何损益焉?” |
|
被隐藏了,换成图片版试试 |
这个问题就证明了《高祖还乡》必须永远在课本里,还应该成为必修必读课文。告诉孩子们,没什么统治者是不能嘲讽调侃的。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