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网 购物 网址 万年历 小说 | 三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佛经: 故事 佛经 佛经精华 心经 金刚经 楞伽经 南怀瑾 星云法师 弘一大师 名人学佛 佛教知识 标签
名著: 古典 现代 外国 儿童 武侠 传记 励志 诗词 故事 杂谈 道德经讲解 词句大全 词句标签 哲理句子
网络: 舞文弄墨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潇湘溪苑 瓶邪 原创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耽美 师生 内向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教育信息 历史人文 明星艺术 人物音乐 影视娱乐 游戏动漫 | 穿越 校园 武侠 言情 玄幻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 -> 正文阅读

[教育信息]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
关注问题?写回答
[img_log]
教育
高中
初中
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
我记得有过一个统计,具体的数据找不到了,大体意思就是清北的学生,他们的来源高中有非常明显的集中度,但这些学生的初中集中度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他们的小学,已经没什么规律了。这其中还有很多清北的学生出身于不知名的乡村小学,虽然我们无法得知他们小学时具体的成绩,但我相信学生的水平肯定是和学校水平密切相关的,这一点想想学区房的热度就可以理解。而这还不只是一座城市內学校之间的差异,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差异。小学阶段,学生几乎没有自学能力,论家庭教育乡村小学的学生更是完败,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绩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并不妨碍他们最后一起走进了清北。(加粗字体为1月13日增加,主要是评论区对上面一段提出的疑问比较多。关于清北学生小学成绩的统计无从获得,所以只能从侧面去分析,如果不认同这种分析的,可以跳过这段,并不影响后面的结论。这不是论据,只是个引子)
小学的成绩,对将来的影响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真正影响孩子前途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的感受。小学成绩不好,还不足以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但是,如果成绩不好给他们带来太多负面的感受,导致他们厌倦甚至痛恨学习的话,对他们未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习感受。很多人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家长更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感受非常糟糕,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的感受也很糟糕。他们认为必须把孩子的成绩快速提上去,才能挽救孩子,就开始各种鸡娃。可是你越逼,孩子的感受就越差,就越不想学,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孩子自信心被摧毁,失去安全感。真到了这一步,孩子就已经被毁了大半。其实相比学习成绩,小朋友们更在乎的是家长的接纳和认可。提倡小学不要过份强调分数,不是号召大家不管孩子学习,而是要避免过份关注成绩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毕竟成绩领先的总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普娃,得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都有早晚,早期出现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是损害控制,不要让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只要他们还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那么就还有逆袭的机会。
这不是说小学阶段就完全不要成绩,成绩好更容易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学习感受,更容易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大部分小学时成绩好的会把优势延续到初中甚至高中。但这是天赋,是可遇不可求的。你让普通孩子跟着刘翔的节奏去训练跑步,他不仅达不到刘翔的高度,还会伤及根本,以至于连终点都跑不到。跑不过“刘翔”没关系,我们就享受奔跑的快乐好了,不求碾压别人,只求战胜自己。不要被别人的脚步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只要不断向前,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
一个普通人去跑马拉松,一起跑就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你甚至可以领先专业运动员,但是你坚持得到终点吗?小学就是教育长跑的起步阶段,你全力以赴,肯定领先,但透支了体力,很容易倒在半路。
所谓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不是成绩本身有欺骗性,而是有些取得成绩的方法不具备可持续性,时间久了自然原形毕露。一方面父母主导的下的努力,很可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如果你小学时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到了初中学习科目的数量和难度大幅增加,你的时间和精力却已经加无可加,自然就会导致成绩下降,偏偏这些孩子已经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学习,别无所长,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于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很容易受到打击,自信心受挫,学习积极性下降,陷入恶性循环。而另一些孩子小学时成绩没那么突出,但是他们有充足的娱乐时间,在学习时间上有潜力可挖,心态上也更从容,成绩就可能逆势而上,进入良性循环。
为什么越是重点学校招生时越是看中特长?其实他们在乎的不是你会不会拉小提琴,而是要看看你的成绩是发了几分力的结果。能报重点学校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差个一两分在能力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取得差不多成绩的同时,还能分出精力培养几项特长的就差别大了。我们本地初中有个特色班,大市范围招生,每年几千人报名,报名的基本条件就是成绩全优,经过多轮笔试面试筛选,最后只录取一百多人。开学后老师统计班级学生的特长,最后结果是一个班40个人,坚持学习两年以上,达到一定水平的特长一共是一百四十多项,平均一人超过3项。这些孩子的特长绝大多数今后也就是个爱好,根本不会成为职业。学校看中的不是这些特长本身,而是其背后体现出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力,至少进了中学,还有大把的学习时间可以挖掘。
小学成绩的欺骗性,本质是家长在自己骗自己。把抢跑的优势当成天赋的优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制定了超出孩子身心承受能力的训练计划,再以高压手段强制实施。看不见孩子的痛苦,听不见孩子的呼救,最后把孩子给练废了。
同时也要避免另一种极端,就是迷信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以为啥也不干,到了中学就会自动翻盘,这是白日做梦。
中学里翻盘的案例有,还不少,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别人已经开始盖房子的时候,他们在往下挖地基。看起来早期比别人进度慢,但一栋房子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不是看你砌墙的速度,而是看你地基的深度和广度。小学成绩的欺骗性,正是来自于这些隐藏在地下的基础差异。
———————————————————————
评论区有几位朋友问到:前文的最后提到了挖地基,那什么是地基,要怎么挖地基,我把答案也贴在这里,方便大家阅读。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基本属于第五层了,那么按照需求理论,必须先满足了下层的需要,才会产生更高层级的需要。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自我实现的目标,那就要先满足他前面四层的需要,这就是地基。
生理的需要对于关注教育的阶层来说应该都不是问题,但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却往往被忽视了。
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经常吼孩子,甚至于加以打骂,他们会有安全感吗?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说你考不上高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他们会有安全感吗?
如果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整天长吁短叹,一副你对不起我,你给我丢人了的样子,孩子能感受到爱吗?没有爱的家庭(也包括班级),孩子会有归属感吗?
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不重视他们作为个体的感受,凡事都是父母安排,把它当成机器人,我输入指令,你执行就够了,那孩子能感受到尊重吗?一个从没被尊重过的人,如何懂得自尊?人因自尊而自重,因自重而自强,因自强而自律。没有自尊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律。
这些都是孩子好好学习的心理基础,你看不见它们,但它们一直都在影响着孩子。没有这些基础,孩子根本就不会有追求更高理想的需求。而理想,正是学习的势能,理想越高远,产生的动力就越强大。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没有内驱力,只能被人推着走,父母又能把他推多远?
有了心理上的基础,还需要生理上的基础,那就是专注力。想学,先要坐得住,低年级儿童成绩的差异,绝大部分来自于专注力的差距。所以别急着背唐诗学算术,先把孩子的专注力保护好。
我说的是保护,还不是培养,因为很多时候专注力是被家长破坏的。小孩子玩的时候是最专注的,但是这种专注经常被打破:宝贝该喝水了,宝贝该吃东西了,这个不能碰,那个不可以!孩子的探索行为被家长撕扯的支离破碎,注意力不断被分散。同时被破坏的还有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是学习的原动力。
孩子的专注力天生也是有差距的,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先要接受,然后才能寻求改变。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注意力的问题错误地归结成孩子的态度问题,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他们也是在被基因和内分泌所支配。家长要做的是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味地上纲上线,打击孩子的人格自尊,这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专注力也是和兴趣相关联的,学习不专注的孩子可能打游戏就专注了,因为他喜欢啊!喜欢就投入,投入了就专注,所以我们要想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这就是常说的培养兴趣和快乐学习。非把上学弄得像上刑,就别指望孩子能喜欢,更别指望他们能专注,他们心里只想着怎么才能逃脱。
基础除了深度,还需要广度,金字塔的高度和它底座的广度密切相关。所以不要只盯着语数外,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见识多了,体验多了,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等到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才去想:“我这辈子到底该干啥?”结果十几年寒窗苦读争取来的选择机会,就这么被随随便便的浪费掉了。这样的孩子,分数再高也是懵懂的,因为他的人生没有方向。
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从什么所谓的幼小衔接开始拉开差距的,而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的积累。这些才是将来支撑孩子学习成绩的基础。
也有朋友提到,培养学习兴趣太难了。确实,“培养”学习兴趣很难,但“挖掘”学习兴趣就要容易多了。
培养,是以父母为主,无中生有。
挖掘,是以孩子为主,因势利导。
这也是如你所愿还是如他所是的区别。
不要担心孩子的理想不够高大上,随着他们能力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会不断调整。但是,理想变了,目标改了,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学习到的知识,经历过的体验不会变,这些都将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最近回答了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供参考:https://www.zhihu.com/answer/1949795919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之前很多次,和朋友们谈论子女教育时,我给出的意见:
在孩子到 “中二” 年纪前,能动用一切资源和最高效方法论,尽量让子女留在他同僚中相对最优秀的那一群人之中,同时保持健康快乐,就是最好。
什么学科成绩之类,只要没有导致孩子童年玉玉,只要没有硬性妨害孩子跟着优秀同僚继续一起混的资格,就怎么都无所谓,远不如让孩子的身体和性格打个好基础来得重要。
然后朋友们就都会追问,“为何是中二?是在玩梗么?还是说,因为到了大约初中二年级,孩子们就都开始全面青春期发育和叛逆了?”
我的回答则非常简单:
“因为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初二就要开始学物理了。”
作为一个在初中刚工作一年半的数学教师,特别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小学的成绩确实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小学的知识大多数是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只要勤奋一点,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就能得到不错的成绩。在这个阶段并没有考察到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思考问题是否深刻!即使到4.5.6年级的数学会稍微表现出一些,但是并不能很明显的把大家区分开!这也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升入初一后,面对第一次月考,孩子成绩的突然下降,会质疑,我的孩子在小学可以考90多,在初中为什么会考7.80分甚至不及格呢,是不是老师教学有问题?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小学可能以记忆,观察为主,并没有很好的锻炼到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到了初中做数学题就要考察逻辑思维,做题要有依据。这里举个 :比如试卷中给你一幅图,看着是正方形,但是题目中并没有说,它是正方形,那大多数同学看到后肯定会说它是个正方形,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认为是正方形,他们异口同声说,看着像或者觉着像!哈哈!数学可不是用想当然来解题的,这就说明了大多数同学不懂得逻辑思考!如果能快速的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很容易跟上来的,但是遗憾的是一些同学初一一年都没有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致使自己越落越远,心理备受挫折!
所以,如果我是一位家长或者小学教师,我可能会在小学阶段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这些习惯主要指:阅读习惯、写作、书写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里可以是一些简单小问题,重在培养这种方法)、简单的逻辑思维、分析自己、梳理自己,做计划等这些习惯!据我的同事讲他们家孩子的小学老师,会给他们布置很多抄字,抄计算题这样的作业,因为小学会很早的把新课学完,然后复习,而复习时,教育部门不让买教学资料,在没其他教学资料的情况下,老师只能让孩子反反复复的抄!这样不仅让孩子讨厌学习,还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爱动脑子的做题机器。当然这并不是某个老师的问题,是整个大教育环境的问题。所以,作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删除一部分重复作业,让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社交等等!这里,还需要家长和老师做好沟通,避免孩子没按老师要求做作业而受批评!那为什么说,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书写习惯呢,因为阅读,书写这些都会成为未来升学考试的软实力,比如语文,会需要较大的阅读量,作文既要字体好又要文笔好,这些能力并不是短时间突击就能升上来的,需要日积月累。另外,你会发现,小学字写得好的,初高中依旧写得好,然而小学写得不好的,初中很难再改变,一是没有时间,而是习惯已形成很难再改变。我的课代表,因为书写从初一被我说到初二,依旧没有变化,孩子思维很活跃,解题解的很好,但是字体龙飞凤舞,需要在一堆字里找答案。我多次劝诫他,你这样会吃亏,他也明白,但是很难再改过来!
二是智力真得蛮重要的,也会有性别区分。班里,有些学生,学数学真得不费劲,有时上课睡大觉,下课自己看看课本,依旧得高分,思维非常活跃。有些学生,思维呆板,再加上初中数学课进度较快,课上跟不上,课下不积极问老师,导致越落越远。这里,想告诫那些智力平平,学习被动的同学,一定要主动起来,主动问老师,问同学,尽量把问题在课上解决。初中那么多学科,我们是很少有时间再在课下解决问题的。
三.小学时的机械重复学习会使很多孩子宁愿抄100遍单词,也不愿思考10道数学题,这是思维上的懒惰!每次中午巡班,你会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是在抄语文课文,副科段落就是在抄英语单词,很少有拿出数学来做的,因为他们认为思考太费脑子了,不如机械的抄轻松。但是,真正爱偷懒的孩子恰恰是那些爱思考的孩子,宁愿想问题,也不会去抄那么多文字。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同学很认真,一天天的坐在位置上,写啊写,仿佛很努力,很感动人,但是成绩出来却很糟糕。我们不能做一个做题的机器人!
四.在小学时,我们就应该刻意的培养孩子的分配时间能力和学习效率。培养这两种能力一是为了让我们变被动支配为主动管理,让自己从繁琐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二是为了迎接初中多学科学习做准备。
五.送给那些智力平平的普通学生,其实一个班里80%多都是普通学生,做有效的勤奋,主动学习,不要等着老师发现你的问题,而是要主动找老师解决问题。为什说,要主动呢?很多孩子在小学时是班内前几名,老师可能会青睐这些学习好的学生 ,目光会更多的放在他们身上,但是现在不同了更多来自其它学校的优秀学生聚集在这里,原来可能优秀的在这里显不出来了,老师也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增多注意不到你,这时需要大家摆正心态,自己主动一点,任何时候都要主动,走向社会也是要这样!另外 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待,一小一小步的完成自己目标。曾经,我们班有个女学生学习很勤奋,经常问我问题,考了几次成绩都不理想,她觉得以自己的表现不该这样。后来,有段时间她不再来问我问题了,我还很纳闷。再后来,又考了一次还是不很理想,她发微信给我,老师我这次没考好辜负你的期待,下次一定会考好的。我一下子反应过来,原来她那段时间没来问问题是出于愧疚,觉得没考好对不起我。从她的微信中,也可以看出她很急于证明自己,内心很着急。于是,我回复她,不要着急证明自己,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降低目标,一步一步的来!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有挫败感,是因为当我们的期待值与自己实际所达到的水平不匹配时,所产生的落差感,这一点在刚升入初中且在小学表现较优秀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所以,开学第一课,我就告诉学生,不要对自己期待过高,降低目标,脚踏实地!
我曾经接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同学小学阶段作文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偶尔还会被当成年级的范文。但从初中开始,她的作文成绩逐步下滑,虽然不给她拖后腿,但泯然众人,再也不是她的优势项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按道理,我们的写作水平一般是很难下降的。
我找来她小学阶段的几篇作文,我发现,这位同学的作文被老师“圈点”的地方特别多。语文老师批作文,如果遇到好词好句,便会用一连串的红圈标画出来,以示鼓励。
从小学作文来看,这位同学属于语言方面的“早慧”选手。在许多同龄人还抓耳挠腮凑字数时,她已经能够很熟练地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虽然比拟都略微老套,但没有病句,表达完整。
再来看她的初中作文,语言方面并没有退步,但为何分数却不可同日而语了呢?
这其实就是我们作文学习中的一个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文字本身对分数的影响越来越低,思维品质对分数的影响却越来越高。
这个规律,其实跟我们的语言发育规律是一样的。
我家老大刚刚入幼儿园时,班级小朋友有的说话特别清楚,有的句子只能说半截而且很含糊,差异很大。这个时候我们家长注意的往往是:你能不能把音发清楚,把句子说完整。
但现在一年半过去了,小朋友的语言水平差距已经不大,大部分都差不多,基本都能发音清晰,表达清楚。这时候,(除了特殊情况外)我们家长几乎不再讨论孩子们的发音问题,我们关注的是,他们表达的内容本身。
在作文表达中,同样如此,有的孩子小学就能写很漂亮的排比句,有的小学阶段却连比喻和拟人都用不顺手。但在升入初中以后,“写漂亮句子”,慢慢地就能成为一个越来越普及的技能,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把比喻和拟人用得贼溜。
所以,当这位同学再写出“豆大的汗滴顺着脸颊滴落”“我的心脏如小兔一般狂奔”(我随手写的,并非同学原句)这样的句子时,审美疲劳了的初中语文老师,再也无法像小学语文老师一般把这种表达作为一个可贵的能力而进行圈点。
那这位同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因为表达的俗气吗?
并不是。表达的俗气并没有给她添彩,却也绝不会造成因此而扣分。
她的问题出在,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事,她都浮于表面。能够把一朵花写得很漂亮,但当需要从写景上升到抒情时,这份抒情总是敷衍;能够把一个场景写得比较完整,但当需要写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时,我看到的却只有比较空洞的词汇。
在她的文字里面,我看不太到“她”的真实想法,看到的都是一些套路化的表达。
当我引导地问她,你看到这个景或事,你心中有什么感想时。她的回答往往是:没什么想法。
如果我再问,那你作文中针对这个景或事所写下的想法从何而来。她的回答往往是:从书里看到的。
后来,我与她一起鉴赏一些作品。我发现,只要我问某个从文章中间段落抽出来的句子的作用时,她的回答总是:承上启下。
有一些确实是这个用处,但很多情况下,却并非如此。
至此,我似乎明白了她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个学生是一个认真学的好学生,但在这个认真学的过程当中,却忘记了“思考”的重要价值。不管是解题方法的具体使用,还是对生活中接触的人景物,都缺乏独立思考。
在她的小学阶段,语言的早慧以及囿于小学作文的整体水平,“缺乏思考”并没有被发现和意识到。但当“漂亮句子”带给作文的加持退去后,思想贫乏的问题终于暴露了出来。
这个问题是初中才出现的吗?肯定不是,只是在小学阶段,“思考”没有进入到作文考试考查的范畴罢了(或者说程度比较低)。如果一直保持这种思考的真空状态,我很担心高中需要写议论文,当思维品质对一篇作文起决定性作用时,这位同学将面临怎样的困扰。
我这只是一个个案,不能代表所有小学突出然而初中掉队的同学。但我想它给我们的重要提示是,我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要去有意识地警惕一下,漂亮的成绩后面到底有没有被遮盖的学习能力或者习惯的短板,并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比如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就养成思考的习惯,在接受知识输入时,能够对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多问一个“为什么”,也许会在高年级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我的公众号:一吨语文
更多作文学习干货
————————————
针对小学及初中低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对话等潜移默化的方法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方法如下(出自我对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的回答):
如下是经常在我课堂上出现的对话场景(对话对象为中学生,已做模糊化处理):
我:“这位主人公为何会做出如下的举动?原因是什么?”
同学:“责任,信念。”
我:“很不错,方向是对的。请你更完整和详细地陈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同学:“责任意识和信念。”
我:“可不可以阐述地再具体一点呢?”
同学在酝酿几秒钟后,会说出一两句完整的话,但意思却偏离了“责任”与“信念”。
这不是发生在一个同学身上的个案。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常会思考,为什么,这些同学明明能够理解文章,能够用比较准确的关键词(比如“责任”“信念”)概括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但在要求详细地阐释时,却无法用完整的语段来表达自己呢?
当我鼓励他们去向着明明正确的方向(即他们自己总结的关键词方向)去进行完整表达时,他们却无法用准确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好不容易表达出来的语句却并不符合自己的初衷,甚至完全走向了其他的方向。
存在这个问题的同学,在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上,还有分化。有的会在书面表达时,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有的在书面表达时,仍然容易陷入混乱。后者,看他们的作文,总有一种特别遗憾的感觉:围着关键字眼一直在打转,极尽挣扎,就是说不到点子上。
理解没有问题,表达成为了他们的掣肘。
当我们一直以书面表达(主要为作文)作为评判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时,却疏忽了,书面表达的问题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而要解决书面表达的问题,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它可能不仅是简单的一句“孩子不会写作文”,而是“孩子不会表达自己”。
如上的分析与这个问题的关系在于:我们许多人,包括部分老师和家长在内,将语文的理解太狭隘,将语文等同于“字词句段篇章”。“口语交际”环节,很难进入到大家的视野。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们而言,“口语交际”其实就是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
同样是语言学习,当我们拿起英语课本,背诵单词短语时,我们能够很明确地判断“我此时此刻在学英语”。但语文学习呢?几乎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法分开。
举个例子。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学生作文。这位同学做公交车,路过某个地方,等红灯时发现一个招牌写着四个字“阳光不锈”。这位同学面对如此意味深长的四个字感慨良多。当绿灯亮起,车往前开出去后,这位同学猛然发现,这个招牌完整的字眼是“阳光不锈钢”,顿时觉得俗不可耐。
这是不是语文的学习呢?
“阳光不锈”带给了她文学的审美,“阳光不锈钢”的大反转又像一个文字游戏让她体会到了语言的狡黠与多变。
这就是语文的学习。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在日常中,我们与同学们的每一次对话,只要留心,亦可以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机会。
比如,我们可能会出现如下的对话场景:
家长:今天运动会好玩吗?
学生:好玩。
家长:都有什么好玩的?
学生:额,都挺好玩。
“都挺好玩”,典型的概括。能不能举例子呢?我们引导着同学们去详细地描述一下让自己觉得好玩的事件。
家长:“你给我详细说说呗。”
学生思考一会儿后:“没啥好说的。就是挺好玩。”
家长:“具体的每个人都干啥了呢?你把你几个好朋友都干啥了跟我说说。”
学生:“小王调高没跳过去,摔了个大马趴。小李跟我一起跑接力赛了。小张跑长跑差点累死。对了,小王摔倒的时候,我还去扶他,他还不让我扶。”
此处的思路略微有点跳跃太大。这时就需要我们帮同学们顺一顺。
家长:“小王这件事很有意思。但你还没说完小王就去说小李小张,让我有点乱。咱们好好地先把小王这件事聊一聊。你再给我讲讲,他为啥摔倒,干嘛不让你扶?”
我们为何要鼓励同学们详细尝试小王摔倒这件事呢?目的有二。一是训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二是帮助同学们观察生活,观察生活其实就是在积累写作文的素材。
划重点了。这就是在积累写作文的素材。
说到这里,我岔开说一句题外话。我接触的不少同学,在小学阶段都进行过这样的一个工作:背素材。有的是背作文书上的,有的是背诵媒体上的,不一而足。
当我们苦于千篇一律的“运动员表现了奋勇拼搏的精神”“我们班级展现了团结的风貌”这样的空话套话满天飞的作文后,在整天要求同学们写真情实感时,是不是要想一想,在要求孩子们“背素材”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将他们指向了一条并不明智的作文学习之路?
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求同学们“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在他们还比较幼小,没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去观察生活,观察自己的情绪情感时,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就应该肩负起帮助同学们去观察生活,去发掘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责任。
这就是生活处处是语文。只看我们这些领路人,愿不愿意花心思,去进行这样的“教学”。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喜欢完成任务的。最好的教育肯定是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让同学们进行了一轮“综合性”的语文学习。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甚至超越了一门学科的属性,机会成为我们作为人的一部分。我的这个回答,并没有解答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语文的问题。但我想,对于我们低年级同学的家长(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读者)来说,也许,我们可以先试着改变自己对于语文的观念,然后再潜移默化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并不意味着对语文系统学习与阅读的否定,勿杠)也许,在我们的努力下,孩子自始至终都不会爱上这门学科,但至少不会妨碍他掌握必备的语文能力,并且考一个理想的分数。
——————————————
公众号:一吨语文
更多语文学习干货
————————————
先说结论:不带有欺骗性,只是家长不清楚小学语、数、英及科学四科成绩分别所代表的真正内涵。
语文,一二年级以字词句为主要学习内容,三年级开始涉及阅读分析与作文,因为学生年龄因素(身体发育)及阅读量受限,阅读只是才初步。至于作文,二十多年前的作文课,现行教材下,已经消失了。简单一句话:语文成绩高低,只是反映了孩子现阶段积累的程度而己,初中阶段努力刻苦,在阅读与作文方面仍有很大空间,语文成绩能提升的人数比较多!
英语,小学阶段教材与初中教材基本上是两个关联性不大的体系。七年级英语教学,会从学习音标开始基本重新开始新的英语体系学习,注重语法与口语教学,所以小学阶段,重点是单词积累及口语方面的语感。六年级时英语成绩60多分与90多分的两个学生,进入初中七年级时,重新开始的起跑线基本没啥蛮大差距的。
科学,只是小学阶段才有的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地理、生物、物理三大类的最为基础知识的介绍,重点是了解,不会深入研究学习,等到初中阶段,分科再重新开始系统性学习。至于培养科学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等,谁也无法去准确量化,对今后学习与发展有多大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数学,放在最后重点讲。语文、英语,属于语言类工具学科,基本不涉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而数学,恰恰最为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个例子,当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三角形周长、面积的基础知识不理解或只了解皮毛不会运用,等他到七、八年级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基本上都会卡顿,脑袋里一片浆糊,甚至会由此引发对矩形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即使去补习,因为都不会,老师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去补习加强。简单的说,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是一环套一环的,当前面某个知识点一环出现问题,后续相关的环节基本不通畅。因为数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物理、化学的关联性就很大,三科成绩基本成正比性!
某种程度来讲,小学数学成绩好坏,基本能评估初中成绩前景如何。小学数学90分以上优生,中考基本无忧,不及格及勉强60多分的学生,中考基本无望。初中阶段逆袭成功学生很少很少,能成功的大多是小学数学80分左右的基础不差的普通学生逆袭成优生,逆袭主要科目是数理化,英语不拖后腿。
言尽于此。
_2022.09.17
本人一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表现各异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学生,没有见过太多,只有见过更多!之前所写及评论区所谈的,都是本人多年观察、思考及总结所在,可能存在偏颇,欢迎指教!
谈问题谈现象,不能以己度人,不能以过去所见而来推导现在,不能以个别特例现象而去否定或质疑普遍现象!
我就以分年级分科目浅浅说说。
一年级语文,字与词是重点,学前教育好的孩子,学习期间很轻松。看图写话,是写作的最最开始,能用四五十个字或两句话,把图画内容表达出来就很好了。这个时候,平时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其优点,一是废字废词口语少,二是语句要通顺一些,三是叙事条理与抓重点能力突出一些。由于孩子刚入学,年龄太小,字词是基础,错就扣分,看图写话,老师不会苛求,基本不扣分,所以一语分数90分就是很普通分数。
一年级数学,二十以内加减法是基础。在学前,孩子就己经实际接触到1瓶牛奶再来1瓶牛奶就有了2瓶牛奶(可能口中不会表达2,但脑中己形成了2的概念)等这样的实例,更有有的幼儿园己讲授10以内加减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己经形成加法及减法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带有抽象、逻辑性的思维,这点非常的重要。一年级学生由于早早接触到生活中的加减实例,对加减数学思想理解深刻,只要一年级数学老师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抓住重点,一年级数学90分,也非常轻松!
关于数学思想,我再多瓜噪两句。加与减,是人类天然存在的,原始人就知道己有1颗石子再来1颗石子就有2颗了,只是不会表达而已,数字1一9与"+"号是人类进化后一种具体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可以学习提高,数学思想就难能可贵。为什么加?为什么减?这种思想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语与一数有很大关联性,字词认识的多,对一句话理解就清晰得多。很多家长应该有这种体会:一道数学题,孩子做错了,家长只需把题目读一遍,孩子马上就会了。其实,这大多不是孩子粗心大意,而是孩子字词他不认识,不知道那句话的意思,家长读题他听懂了,当然就会做题。所以,以前一年级测试时,是要求老师读题目的!
综上所讲,一年级语数双90分左右,是应该有的成绩,而不是优异成绩。双100分,一是字词、计算力等方面基础好,二是上课专注度等习惯好,与聪明智商高暂时还不能画等号!一年级时只有六七十分,就得马上找问题解决问题了,不能搁置!
一一2022.9.18一一
一二年级学生差距不大,到三年级时开始分化!分化的原因,一是课程增多,难度增加,二是行为习惯开始形成。
三年级开始学习主科英语(科学课现在己从一二年级开始学,但从三年级开始测试),不要以为只是关乎一周两三节课的小事情,其实差别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精力分配上。不要以为三年级孩子小,潜移默化影响下,他们意识中实际是分得清主科与副科的,从学习态度、上课专注度等细节上是很容易也很明白区分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有限的精力如何去分配,每个人有个人的分配方案,总体来讲,语数英三大主科要多一些,其他课程以轻松放松的心态对待!孩子主要学习精力分配的不同,就会表现出各种差异,潜意识中将会通过认真听讲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爱读课外书籍等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三科齐头并进,有的偏科。
三年级,英语作为新开设课程,对班级每个学生基本平等(精英阶层孩子大多领先一步),难度增加,语文方面主要体现在阅读与作文上,数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乘除的理解上。
三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始显现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家都懂这个道理,不再赘述,作文方面更明显,因为阅读量大,遣词造句不用细说,叙事条理性因大量阅读的潜移默化也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当然,阅读量大,也会对智商发育起正面促进作用。
三数,乘除是主要内容。前面讲过,一二年级学生因有实际生活阅历,对加诚法理解深刻,乘法是对多个相同数量相加的简便计算,除法实质上是对某些事物平均分的一种运算,因实际生活他们应用少(大多数学生对购物中运用乘除多,其他方面几乎可忽略不计),他们对乘除的数学思想理解不深,我们可以把乘除法看作加减法基础上的抽象思维,这一点,就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智商了!举个例子:速度、时间及路程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讲,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理解越深,对今后难度更大的诸如相通问题、追及问题、火桥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的学习,帮助很大。
一个班50人,智商高的只3一5人,智商差的也只3一5人,其他的绝对多数学生智商差距不大,学生表现各异,最直接原因是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举个例子,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主要是从小就开始阅读,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之后沉淀并积累下来的,语文学习很轻松,轻松的同时英语、数学学习他自然可以多分配一些精力!
学习成绩提高,上课认真听讲是最为高效的学习方法。课堂上,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与心里想到(思维能力)三者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简单讲就是学生与老师思维在同一个频道上),是最佳的学习习惯,上课时低头、做小动作、讲话、眼望窗外,就是一心二用,就是三者没有同步产生化学反应,怎可能高效!甚至个别学生低效、无效!!
书本,读一遍后过几天还可以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课堂教学呢?时间不会为你停留,一堂课过去了就过去了,指望小学生靠个人课后摸索?
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懂知识点是一回事,对理解知识点深浅又是一回事,知识点能否灵活运用更是另外一回事!完成作业,就是自身对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及应用的一种体现。及时认真正确地完成作业也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习惯!
一步慢,步步慢,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在这种课程增多、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开始分化。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智商高的更加优秀,智商普通的稳步前进,会慢慢超过那些看似聪明却习惯不好的学生,之间差距随着时间慢慢拉大!
前面我谈到小学阶段,良好学习习惯作用大于智商作用,也是由此深度观察与思考后的感悟!
一一9月22日一一一
我没有想到这个回答,得到这么多知友的赞,开始的回答,己写"言尽于此",只希望有缘之人看到,给个简略的自己感悟,后来知友们赞与追更,我才按照小学阶段低、中、高三段分开了谈!
今天谈到高段,会把紧关联的初中阶段谈谈自己浅薄的感悟。我谈论的是普遍现象,也仅仅只是个人的感悟,个别现象暂不谈论,做不到人人满意。
人的行为模式在有些方面是有惯性的(惯性思维却不怎么好),小学进入高段,大多数学生按照惯性行为,按照老师安排按部就班的学习,少有主动变化的,如果科任老师变动,为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会有部分学生改变之前的惯性行为,有变好的当然也有变差的,但大多数学生仍旧。
人的大脑发育到6一7岁,差不多达到80%左右了,智力达到自身顶峰智力的60%左右了,提高智力的直接方法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大脑转动起来。小学阶段,保持阅读习惯的孩子,智力普遍要比不阅读的孩子高一截,我们常谈语文靠积累,其实是一方面积累词语美句数量,另一方面也在提升智力。
语文到了六年级,重点应该是阅读分析与作文,可惜现在小学己没有专门的作文讲评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小学第一次作文课,距今快40年了,但我至今仍记得老师在黑板上抄写满板的《寒号鸟》范文的讲评课,老师最后总结:作文就是开头、正文及结尾三大段,后来教我们预习课文时,也按照这三段论来预习的!
我见过补习作文班孩子的写作,心里挺不解的:孩子这么小,搞那么多花里胡哨干嘛呀,简单一点告诉他们不行吗?
现在的初中作文大多是记叙文,差不多还是三十多年前老师教我们的三大段,开头新颖精练、正文清晰流畅、结尾点题升华,正所谓开头让人眼前一亮,结尾定高分。写作呀,三要素讲清楚,立意要明确,最后才是文笔,千万别跑题了!
之前曾说过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关联性不大,有些家长不理解。小学英语挺简单的,2一3个时态,10个左右语法,单词积累500个,到了初中,8大时态40个左右语法,常用单词1000个左右,英语书的单词表2000多个,单从这些数据,应该有所得理解吧!初中时主要考初中所学内容,小学所学的内容用到不多。
英语学习,主要方法就是读与背,这方面,女生要强一些。我在读初二时,看见英语就头痛,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34、25分,没错,两位小数,下学期期末考试,50多分,暑假时,醒悟了,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不然就得淘汰回家种地,于是我借来初三数学书,农村"双抢"后自己在家独自摸索学习,开学时带着疑问上数学课,将所有课余时间与精力放到英语上,拼死地记单词,语法或问同学或独自琢磨,中考时英语考了90多分(100分试卷),从我自身经历来讲,只要下功夫,英语还是能很大提升空间的。
数学靠大脑,应该很多人认同吧!五年级开始学习方程,关乎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抽象思维能力,可惜小学阶段不是重点,初中却是重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三四年级学的,六年级才学圆、圆柱圆锥,几何对孩子们来讲,都是初步,几何思维很少涉及。六数重点是分数,但很多学生对分率与分数不能正确理解区分。
小学数学重在计算,初中重在推理,代数以函数为代表,构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几何则以全等、相似三角形以及圆为重点。初中数学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强,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逻辑推理能力。之前我曾吐槽初中数学教材混编,原因就是前一天还在讲代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还没有讲完全,后一天就去讲几何了!另外,教材初一初二简单,难点几乎都在初三,逻辑推理能力训练时间短,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利。
评论区有人讲自己小学数学一般初中数学提升快,我不否认这种个例,究其原因,最大可能就是他自己构建了相关知识点的完整体系!举个例子:小学的三角形、圆等几何知识,除周长与面积外几乎各自独立,到了初中,一道几何题则将它们关联起来。
一道题,对于不同的人来讲,感受不同,对学霸来讲,是思维舒适区,对普通学生来说,是学习区,对学困生来讲,是困难区。人的大脑有趋利避害性,有些学生遇到难题,思维好像停止了,实质是其思维在困难区,想绕道避开。所以,学习中尽量让自身多处于舒适区,少处困难区。怎样才能做到呢?
我的看法是:勤学是基本,好问是关键,从错误中去发现不足,平时学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去听讲,带着理解去发掘,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
初中,语文、英语拼记忆力,数学拼理解力。不管哪门学科,太多太多的都依赖于基础知识,不具备这些基础,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达不到最高峰。
最后以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窗外是风景,笔下是前程,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你现在有多努力,将来你就会有多幸运!
我现在用的这个方法是我宿舍北大的哥们在20年前教会我的。他和我说,我做题的时候,会先看这道题出题人的意图是什么,然后再做答。
我当时嗤之以鼻,真他妈能吹牛逼,你还能看出题人的意图,你咋不上天呢。
20年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太嫩了。人家站在五楼,你站在1楼你肯定看不懂。
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命名为:河边法。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就站在河边看题目,总会看明白。
我高三的时候,也用过类似的方式,当时立体几何学的不好,当时别的也不会,就会刷题。
我刷了几百道题,每一道不会的题就向上溯源,到底这道题的“题眼”在哪,到底是用到了哪个知识点。
终于有一天,哥们通了。
可惜留给我的时间太短了,只通了立体几何的二十多分,没来得及把其他的全搞通。
后来我想,卧槽,哥们要是早掌握了这个方法多给我点时间,哥们是不是也可以上北大?
所以,后来我也试着用这个方法教导孩子。
先梳理考试的核心点: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技巧是什么(约分、带分数、交换、结合、分配)怎么快速检验分数乘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然后就是做题,别急,先看,这道题考的哪个知识点,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有不会的题目,先不要讲题,我们先看这个题目考察的是啥,大概用哪种方法。
这玩意儿就好像是建立了一个索引关系,一边是知识,一边是应用,然后如何去有效的把这两个对接起来。
这是我能提供给孩子的刀,她整个小学都在磨这把刀。即使她在磨刀的过程中,没有成为最顶尖的学生,我也是能够接受的。
可能这把刀也不是最高效的,但是是我能想到的最管用的方式。也希望她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方式。
什么刀不重要,有没有刀很重要。
利益相关:小学教导主任
我只说我经手的学生成绩及走向。
统计数据来源于三至六年级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考试。
结论:从四年级开始,前十名基本成绩趋于稳定,前五名更稳定。个别考试会有起伏,总体成绩基本不变。
从毕业学生口述的中考高考成绩,以及关联初中的优秀毕业生来看,基本与小学中高年级成绩正相关。极其偶尔的有中等生突破到优秀学生行列,更多的是原学习中上学生掉队,而优秀学生行列基本稳定。
小学时期都都养不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在面对升入初中,课业突然增加多门学科的情况下,是基本追不上原来学习习惯就好(良好的作业习惯、优秀的专注力),成绩还好的同学的。
换句话说,小学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也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你还凭什么在短时间内就能打败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而且一贯聪明又努力的同学?
教导处每年都要对每个级部的学生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多数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的成绩,我们都摸过。以前刚工作时,还对教学工作有幻想,还认为学生翻然悔悟,只要初中及时努力,总会进步很快。
但是,大数据不会骗人。现在的教育生态早就变了,学习难度也增加了很多。
抛弃幻想,不要偷懒,积极战斗啊孩子们!
还有,大语文时代很快就要来了,有时间看看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量是多少。小学时期的阅读量是拉开语文-英语-文科-以及后续理科理论题的关键,年级越高,理解力差距越大,而且这种语文素养的积累,短时间(2-3年)内根本补不上,阅读速度上不去,阅读重点抓不住,作文水平低下,直线拉开大分。
所以,就一个建议:读书,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要在小学时期就被人落下。
我有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恰好经历过这个过程,来简单说说。
小学的成绩确实很高,大家差距不大。好多学生都是满分、满分的。因此,学生成绩比较密集,排布也比较紧凑,也拉不开。
到了初中,随着学科增多,难度增大,这时候,想考满分,就很稀少、罕见了。
学生成绩开始拉开距离。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到了初二,就更明显。
这里也不能说,小学成绩就有欺骗性。小升初的考试,是没有升学压力的。因此,都是达标性教育,本来学科就少,又没有那种强烈的竞争,因此造成这个成绩密集的现状。和孩子无关,和义务教育体制有关。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九年,到初中就结束了。中考,是摆在孩子面前的平生第一道坎。这个竞争就很激烈了。
中考是竞争性考试。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由于竞争性,也拉开了孩子们成绩的差距。
不知道我这么解释,是不是能理解。
2022.10.19更新提示:感谢各位的点赞,收藏和评论。关于一些家长在评论中提到一些疑问,我会在本文末尾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出过试卷,没出过没关系,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出题人”是怎么设计一个“试卷”的。
首先,出题人都知道一个叫“考试大纲”的东西,大纲确定了知识点的范围。然后,要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出各类题目,基本原则就是知识点的覆盖要尽量全面。最后,针对中考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试卷还要达到一定的成绩区分度,通俗的说就是要让水平上中下的人成绩拉开差距。怎么拉开差距?两种方式,一种是提高部分题目的难度,保证一部份人解答不出。另一种是加大试卷的题量,保证一部份人做不完。
那如何才能考一个好成绩呢?
你觉得这还不简单?把所有考试大纲内的知识点掌握全面,把所有关于这些知识点的题型练习熟练。锻炼一下专注力,保证考试的时候不要开小差,粗心犯错。抱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考试的重要性和试题难度变化而紧张,影响正常发挥——做到这些就行了。
真的这么简单么?就是这么简单。可惜很多家长是这样想,却并不是这样做的。
这里我将学习的目标、策略和方法概括为一个词——“学习范式”。如果把应试看成一场赛跑,那智商与勤奋决定的是跑步的速度,而学习范式决定的是跑步的加速度。
如果把上面讲述的备考方法总结成一套学习范式那基本上是这样的:
目标:
1.掌握所有考试大纲内的知识点
2.掌握所有这些知识点覆盖的题型
3.保证做题时达到足够的专注力
策略:
1.通过课堂掌握大多数知识点
2.通过课下练习和测验筛查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然后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3.在知识点掌握足够扎实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刷题量,提高解题速度
4.认真专注对待日常的每一个题目,将专注变成习惯
方法:
1.用笔记将知识点明确提炼出来。语文和英语有多少生字词,多少句式,多少种文章段落结构,多少语法规则,数学有多少种算式、计算方法、公式,应用题有多少种题目场景和类型,都要有清晰全面的总结。
2.做题时要明确每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这样做错的时候,才能知道是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这样的训练也有助于孩子在考试中能第一时间识别题目的考察点,才能更高效的答题。
3.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应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孩子如果语文和英语总是写错别字词,那就要制定计划,定期复习默写每课生词。如果作文写的不好,那就要整理常用句式和文章段落结构,并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组织语言,并定期练习,形成习惯。如果数学应用题总是错,那就针对不同的场景和题型,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攻坚,直到全部掌握熟练为止。
难点:
1.有些知识点孩子就是无法理解怎么办?没办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学简单的知识要教5-6年,到了初中高中,知识和题目的难度陡然上了几个台阶,教学时间却只有3-4年?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跟年龄相关的,不仅相关,每个孩子”开悟”的时间也有早有晚。所以小学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给开悟速度有快有慢的孩子追平差距。现在,即使当年成绩再差的家长,回头去看小学题目也基本都能理解(奥数除外),就是因为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已经成熟了。所以如果孩子对某个知识点就是无法理解,那不妨多给他一些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
2.孩子考试总是粗心怎么办?这是因为专注力不足。讽刺的是,很多孩子专注力不足都是家长造成的。即使我自己的孩子,孩子妈妈也曾经一度喜欢在他做作业的时候再旁边盯着,看到写了错别字或者计算错误就马上大声呵止,批评他怎么又不专心。然而这种“陪伴”就是干扰,会不停打断孩子自己学习的专注状态,注意力要不停地在题目和家长之间切换。这种做法看起来用心负责,实则适得其反。
以上的“目标-策略-方法-难点”就是我自己曾经的学习范式。当然,我自己当年读书时并没有这么清晰的认知,而是在这几年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回忆提炼出的。凭借这套范式,我的高考成绩达到全省前200名。
而更多家长的学习范式可能是这样的:
目标:
考试拿满分、优、A,成绩名列前茅。
策略:
有条件的送入名校、培训班或者找家教日常鸡孩子
方法:
平时监督孩子做作业,做的好就表扬,做的不好就训斥买一堆辅导书和习题集,制定详细的刷题计划,督促孩子保时保量的完成考试成绩好了就表扬,考差了就训斥,或者反思是不是题刷的不够
难点:
碰到难题教不会就反复讲解,实在讲不会自己先忍住脾气,然后教孩子死记硬背碰到孩子粗心,就反复训斥,或者惩罚孩子多做几遍题
以上整个范式中看不到对知识点的提炼和分析,看不到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基本上是依靠勤能补拙,或者说大力出奇迹。
这种方法有用么?真的有用,但是仅限于小学。
这就是为什么小学成绩有很大欺骗性的原因。小学的难点基本都卡在孩子的认知能力上。一方面,一部分孩子开悟的早,认知能力比同龄人提升的快,所以不需要太多技巧就能名列前茅。另一方面,抛开奥数不谈,小学知识点的成绩区分度并不高,即使基础较差的孩子只要在父母督促下保证一定量的训练,靠死记硬背也能达到一个不错的成绩。等到初高中,如果依然没有形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那种单纯靠认知优势和勤奋获得的名次就很难为继了。
同时纯靠鸡血和勤奋的学习方法也是低效且反人性的,再自律的人勤奋久了也会厌倦懈怠。在座的所有家长,又有几人能在毕业后还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维持高强度的学习计划呢?都学厌了吧。
而那些所谓爱学习的孩子,爱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这件事,他们爱的是具体某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如果孩子没有在小学阶段学会正确的学习范式,只把学习看作”上课-背书-刷题-考试“这几件事,那他就无法从日常学习中提炼出知识点,无法将知识点组织成知识体系,感受不到知识体系,他就不可能对各个学科产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父母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的权威与助力是在不断弱化的。到了初高中,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范式,那父母基本上是帮不上什么忙了。所以小学阶段正确的态度是在学习进度上宽容,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严格,帮他建立对学习方法的正确认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件事如果做好了,是会终身受益的。
疑问解答
1.有家长提到现在没有考试大纲,或者家长拿不到考试大纲怎么办?
事实上,虽然对出题人来说考试大纲很重要,但是我不推荐学生和家长去找这个叫“考试大纲”的东西。重要的是要分析和识别知识点,这既是方法,也是习惯。
打个不恰当比方,工作中不管跟客户交流,还是听上级布置任务,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识别对方的意图。客户和上级不会把意图总结成大纲发给你,但是你只要养成了分析和识别的习惯,就是可以比那些闷头苦干的人更容易出成绩。
而且,对孩子来说,识别知识点就像在沙滩里挖贝壳。你告诉他看到贝壳就收集起来,回家可以用贝壳拼一副画,他可能会很有兴趣。你告诉他我们回家要拼一副清明上河图,看到贝壳就要捡起来,他可能就兴致索然了。
2.有家长问,方法很好,具体应该怎么实施呢?
每个孩子“开悟”有早有晚,每个学校学习进度有快有慢,所以很难总结出一套明确的方法和标准。这里只给出几个建议:
1) 用“知识点笔记”来代替“错题本”。
错题本的目标是对的,但是效率低下。为什么说目标对,是因为学习中最关键的部份就是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为什么说效率低,因为里面可能有大量重复题目,可能错的题目深度不够,也可能有许多因粗心笔误导致的错误。
我们要做的是从错题中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可能一道题好几个知识点,可能好几道题都考察一个知识点。举个例子,一道关于速度和路程的应用题,同时考察了路程问题中的追赶问题,和两位数乘除法。如果孩子错在对题型的理解上,那就在笔记中记下“[不理解] 路程问题 > 追赶问题”,如果只是计算错误,那要看看是粗心还是习惯性错误。比如我儿子以前经常乘法算错,我们发现是因为数字书写太紧密,容易导致数位对不齐,那我们就在笔记中记下“[需练习] 数字书写:注意大小和间距,特别是竖式计算”。如果偶尔粗心,那就算了。
再比如背默一篇课文,老师要求不能有错字漏字,书写要工整。头疼的是,孩子这两点都不太好。错字有的是习惯性错字,某些易错偏旁我们会让他记在笔记里。漏字属于粗心,我们就在笔记里记上“[习惯] 背默时,写完一句,默读一句,看看有没有加字漏字”。书写的问题也有很多,有的是大小不一,有的是横不平竖不直,有的是偏旁部首比例不对,有的是字距行距控制不好,这些也都分别记在笔记里。
这样整理下来的笔记既是一个后续强化练习的to-do-list,又是一个复习大纲,同时也是刷题的筛选器。同时,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记录课堂笔记,抓住重点。
2) 家庭加码的学习任务要精简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体会,现在的一些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特别繁重。我儿子二、三年级时经常作业做到晚上8-9点,孩子妈妈买了一堆课外习题集,制定了详细计划也没空做。就算加码完成课外习题,总会有一些疑难问题,要给他讲解时他又困又累,完全听不进去。怎么办?(如果没有疑难问题,那这套题等于白做了)
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的知识点笔记就派上用场了。我们每天在家庭作业之外,雷打不动的只去分析提取笔记。我抽半个小时帮他整理,只讲解其中一两个点,剩下不会不熟练的留到以后再说。这点特别重要,不管他一天的考试和作业错了多少,笔记都要整理完,但是讲解只解决其中一两个。允许他睡前有不会不熟练的题目,重要的是养成小步快跑的习惯。
慢慢的你会发现,虽然笔记一开始越记越多,但是后面会越记越少。孩子在学校一天接触的知识点是很少的,只要你能平均一天解决掉一个,后面压力会越来越小。
(说句题外话,自从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他连打游戏都开始记笔记,整理怪物图鉴,记录怪物的信息、数值和攻略要点……后来甚至主动要求我教会他用PPT和脑图。这个时候他三年级,凭借这个习惯已经打通了空洞骑士、仁王,知道这两个游戏的可能明白我说的意思)
3. 对上一个问题的补充,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日结的。怎么办?
以英语为例,我们怎么提取知识点?我们学校用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版,课本整理的蛮好的,在目录页就完整的列出了每课的单词、语法、日常对话和读音规则。从考试大纲上来说,这些足够了,但是对英语长期学习来说,这还不够。
语言学习里有一个很抽象的词叫“语感”,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学会说话就是靠这个东西。语言中很多东西其实是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就是感觉和习惯。
我问你:How are you?
你说: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你明知道现在欧美几乎没人这么打招呼了,仍然能脱口而出。而且这句话同时包含了主谓宾、动宾和连词+代词的省略句式,拆成语法知识点你都不一定能记住。所以有的英语教学理念中,Pattern比Grammar更重要。而Pattern就是语感的基础。
怎么培养语感?日积月累的朗读。
朗读和默读最大的区别不是一个出声,一个不出声。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手段,默读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的习惯是睡前读一个英语绘本,难度是要足够简单,稍微练习能流畅读下来就行。早上起床郎读一篇中文故事,比如成语寓言故事这类,一两页就够。时间充裕的话,就让他把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至于日常兴趣阅读,尽量让他不要读出声。
最后就是要鼓励他多表达,父母不必急着纠错,但要积极回应。不管英语汉语,只要孩子愿意表达,就会愿意阅读,阅读与表达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表达中的错误也会在阅读中慢慢纠正。
是真的。而且我负责任地说,人的每一个阶段变化都会发生巨大洗牌。
小学到初中就不说了,几乎是完全洗牌。初中到高中也要洗牌,中考考得好的人高考不一定好。
到了大学也要洗牌。我认识很多高考市状元甚至省状元最后两证都拿不到。
本科到硕博也是洗牌,擅长考试的人不见得能沉下屁股来做科研,我就属于这种。我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做pre,喜欢“急中生智”,科研对我来说太枯燥了。
学校里到社会上那更要洗牌了。学习学得好的,到了社会上浑浑噩噩啥也不是的,大有人在。
你问我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我没法说,只能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荣耀永远都属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得不到一次。你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取得光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大自然基本上不会让一个人赢麻,除非这人穿越了。因为赢了一次,就幻想自己理应无限赢下去,不一直赢就不应该,这种人十分可笑,下场也会很惨。
大自然就是一个自动洗牌机。你赢够了,让别人也赢一赢。
你问我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你可以选择体面地接受向平庸的回归,也可以不体面。
那样大自然会帮你体面。
经常有家长百思不得其解:我家孩子小学成绩还挺好的,语数英都是90多分,为什么到了初中,成绩突然就不行了?
这就是被教育圈反复提起的:小学成绩的欺骗性!
举个例子:我儿子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期末考试,每次几乎半个班的孩子拿到满分,除了几个掉队的,没拿满分的,考分也在96-99之间。
稍微有些英语底子的家长看了卷子就会发现,只要小学六年下来积累了几百个单词量,只要期末跟着老师认真复习,基本都可以拿到这个分数。
其他科目也差不多道理。
这就是小学成绩欺骗性最典型的表现。
小学阶段,考查内容的基础化,只要学习态度端正,水平普通的孩子也能取得较高的分数。
但上了初中,试题选拔属性增强,阅卷标准越来越严,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因素的影响,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再续小学阶段的辉煌成绩。
01
这四类孩子初中最容易退步
所谓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不是成绩本身有欺骗性,而是有些学习方法不具备可持续性,到初中自然“原形毕露”。
以下四类孩子初中最危险!
1. 家长强势主导学习
不少孩子小学很乖,父母让学什么就学什么。
但这种父母主导下的努力,很可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瞬间崩塌。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如果父母还是用原来那套方法,或者今天一套,明天一套,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会由此讨厌学习。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如果仍想介入学习,就一定要把握住一句话:少说多做,少主导,多配合。
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不埋怨孩子,而是用实际行动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初三男孩,数学物理化学都不错,但政治、历史等文科成绩不好。
但中考看的是总成绩,这两科成绩会严重拖垮总分。
寒假里,孩子妈妈没有埋怨和责怪,母子共同做了一件事:把政治和历史知识点全都录成音频,孩子每天在家按学习计划听,妈妈上下班路上听;晚上回到家里,妈妈再陪着孩子一起背;等一个章节背熟了,妈妈再检查;等一本书背熟了,再找试卷检验。
寒假过后的开学考,老师同学都认为一个月的时间,他的文科成绩能提高到班级前列,是天赋异禀,可实际上母子俩合力走过的这段艰辛道路,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2. 小学在学习上用力过猛
如果孩子小学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到了初中学习科目的数量和难度大幅增加,时间和精力明显不够,成绩自然就会下降。
而另一些孩子,小学时成绩没那么突出,但是他们有充足的娱乐时间,在学习时间上有潜力可挖,心态上也更从容,成绩就可能逆势而上,进入良性循环。
为什么重点初中学校点招时喜欢看特长、考奥数?
说白了,就是判断孩子的潜力有多大。能报重点初中的孩子大都成绩优秀,但是在取得差不多成绩的同时,还能分出精力拓展思维,培养特长,那么孩子间的差距也就拉开了。
学校看中的不是特长本身,而是其背后体现出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力,至少进了中学,还有大把的学习时间可以挖掘。
3. 自律性差的学生
小学知识少,难度低,考试成绩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
而初中考试科目一下增多,学习难度也加大,此时自律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有的孩子小学时期的好成绩,来自老师一遍一遍的督促,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看得紧。他们自己并不自律,而是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成绩还不错。
上了初中后,不懂得如何去学、主动去学,加上到青春期,内心叛逆,又不再配合家长的管教,就很容易被淘汰。
4. 学习方式落后
这一类学生最可怜,明明学习非常努力,成绩却不断下滑。
他们不是不学习,而是不会学习。
小学语数英,数学难度不深,英语主要考背诵,语文判卷标准松,几门课完全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拿到高分。
但是现在中学各科的命题趋势都是知识的活学活用。
此时再用身体的努力,掩盖大脑的懒惰,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仅劳心费力,成绩顶多维持在中等水平。
而为什么有些小学没拿满分的孩子,初中会后来者居上?
因为他们喜欢动脑思考,喜欢钻研琢磨,喜欢挑战难题。
一旦他们再沉下心来,多背一些单词,多记一些语段,用理科缜密的逻辑来安排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政治、历史,他们的总成绩就能大幅提升。
02
如何防止孩子初中成绩下滑?
1. 重视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
教会孩子管理好时间。
由于初中阶段功课较多,如果孩子能够做到有效管理时间,将在学习等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儿子发小小学时就十分拖拉,作业要做到晚上9点多,初中经常要做到11点。
在这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时间具体化,明确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今天的事情不拖到明天做。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计划,把需要完成的任务借助清单罗列出来等。
指导孩子做好学习规划。
刚上初中,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依然很强,自律性弱,家长不盯着就不知道学习。
因此,要培养孩子完成作业后,制定各科学习计划,继续进行自主改错和刷题的习惯。
2. 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
从小我就送儿子学过毛笔、游泳、羽毛球、奥数,但所有几乎都是半途而废。
本来学习是件好事,但孩子却在不断中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遇见困难容易打退堂鼓的性格。
今年我看省理科状元的事迹,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个孩子一直坚持晨跑,即使知道自己考了700多分,也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继续坚持晨跑。
试问,有这样精神的孩子怎能不成功呢?
3. 接纳孩子
和学习成绩相比,小学生其实更在乎的是父母的接纳和认可。
避免过度关注成绩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或者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的先后差距尤其明显,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就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
这是损害控制,不要让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只要他们还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那么就还有在初中逆袭的机会。
4. 大量阅读
如果小学时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强迫孩子把大量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作业和课内知识的巩固上,就会挤压掉大量的读书时间。
小学阶段对课内知识的过度投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时间换分数。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小学欠的阅读债,在小学成绩中体现不出来,但却会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刁难孩子,让孩子偿还。
脑神经科学专家洪兰教授指出:阅读会改变大脑,拥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在学习上潜力更大。
学霸拥有的超强学习能力,其实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发90%甚至更多。
6-15岁、尤其是6-12岁的孩子,如果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作业和课内学习,容易引发“高分短命”。
因为课内知识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需求。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
到了初高中,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成绩上升的后劲强大,常常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事实上,小学成绩如何,的确不足以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
小学成绩对孩子前途影响最大的,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学习带给他们的感受。
小学就是教育长跑的起步阶段,你全力以赴,肯定领先;但透支了体力,初中就很容易倒在半路。
所以建议家长坦然面对孩子的小学成绩,不要自欺欺人。
不要把抢跑的优势当成天赋的优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再以高压手段强制实施。
让孩子享受学习新知识的获得感和充实感,不求碾压别人,只求提高自己,这才能给孩子的未来留下无限的上升空间。
是的,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只有家长还感觉自我良好。
很多在小学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会快速地调队,成绩下滑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我是一名小学在编教师,我认为小学和初中是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小学的成绩并不能够代表他们以后的一个学习水平。


第一 小学识记类知识较多,初中需要加强理解
小学从各科来看,总体上背诵类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小学主要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语文的题目当中多数都是直接古诗词默写或文章当中的经典句子,数学也就是几个固定的公式的运用,英语单词和句法,只要学生将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如字词的抄写课本的背诵公式的默写等等,都能够去按时的完成,并且及时地进行复习,对于试卷上面出现的题型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是等到了初中之后,比如我们语文上面的阅读理解题,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包括辩证思维,对整个文本的总结,以及知识的积累等等,不再是学习那些固定的知识,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学生思维模式还没有进行一个转变,他的成绩就会进行快速的下滑,而且进入初中之后,他学习的科目变得更多,学生也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所以一些小学生中的佼佼者进入初中之后,成绩会快速的下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 小学只要好好听课就不应该有差生的出现
我目前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其实我认为只要学生你上课不要开小差,把我们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都可以去学会,我认为是不存在差生的,他们的成绩都可以达到一个90分及以上,部分同学成绩比较差,七八十分,我可以肯定他们上课一定没有好好的去听讲,而且在课后也没有及时的进行复习,家长也没有进行督促作业,平时也是完不成的,小学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容易考得好成绩的时期,可能你整个学生生涯考得最高的分数就是在小学了,我们小学老师是特别抓上课时间的,因为如果上课的东西你们不能够当堂课的消化,指望学生在课后再来学,那真的是很难以去达到。
第三 小学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什么当你进入初中之后,你的成绩会快速下滑,是因为小学六年,你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课堂当中记录笔记,你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没有家长或老师在后面督促你,那你就是一个没有轴心的圆,到处乱窜,学习上面没有任何的方法计划性,所以我经常建议我们家长去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晚上需要看新闻联播,每一周可以去阅读多少字的书籍,定期地完成固定的写作篇目,能够养成一项兴趣技能,早上养成背书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为他们初中乃至高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第四 希望部分家长有明确的认知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家长可以对学生的成绩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们身为老师是学习过各种的相关理论,对于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后的学习情况,其实都会有一个大体的估计,但是家长并不理解,仅仅看他们的小学突出成绩,就认为他们的孩子以后会考上清华,北大是什么给他们错误认知的勇气,我经常会告诉家长,请他们配合我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会以我的孩子目前成绩非常好来进行搪塞,那以后学生初中成绩下滑,我觉得是有很大可能的。
其实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主要还是跟学校有关。
有的小学为了让家长开心,自主命题时,刻意出的十分简单。
然后到了期末考试,全都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的。
造成一种虚假繁荣。
认真学了的,也就是多几个满分罢了。
没认真学的,感觉自己也都90+,也都是接近满分,家长也挺骄傲的。
但到了初中,由于很多地方都不是学校自主命题,而变成整个区一起出题了。
然后问题就来了,就会有人掉队了。
那些掉队的,是上了初中,才开始掉队的,还是小学时,就没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只是被那一张张“接近满分”的试卷,给掩盖了呢?
你有哪些给高中生推荐的书单? - 王之葵托利的回答 - 知乎
你有哪些给高中生推荐的书单?57 赞同 · 4 评论回答
如果要给 00 后大学生列个书单,你认为哪些书值得推荐? - <em>王之葵托利</em>的回答 - 知乎
如果要给 00 后大学生列个书单,你认为哪些书值得推荐?295 赞同 · 17 评论回答


是这样。
我小学的时候,班上一共就20多人,我是怎么也考不过另一个人,从我记事开始(大概二年级左右),每学期班上的一二名都是我和那个男生包揽。有时我也考了第一,但就是没法连续压制对方,只要我这次考了第一,下一把绝对是第二,毫无悬念。
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受过什么诅咒,让我不能连续拿第一名,怎么会那么巧,六年都没有连续一次过?对方真的那么强?
父母一说起那个男生来,眼里就放光,跟他才是亲儿子一样。你不是很拽么?你们班那个xxx,怎么老是考得比你好?
可就是这个让我纠结了整个小学生涯的人,一上初中就废了。
我所在的初中是个大初中,全年级有600多号人,10多个班,相比于小学里的全班20多人,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按理说从20人的小班里到一个大学校去,一二名考个中等偏上就很合理了,年级一二百名左右很正常,可我进去后的头一次统考,就直接考了个年级第一。
我是永远忘不了当年地理老师走进教室时脸上的自豪,因为那一次统考,地理科卷子很难,全校只有一个人上了90——那就是我(老川版中学教材初一地理最难,因为考经纬线,涉及数学,初二反而简单,只需要记忆)。另外,数学满分,物理满分。
后来整个初中,所有年级统考、市区级统考,我没有下过一次全年级前四,拿了很多次第一。唯一一次考了个年级第八,阅卷老师少加了50分...我拿着卷子去找班主任,班主任说算了,全年级的成绩单都打印出来了,不好改,你加上就第一了,我们知道了就行。第八也不低,和第一差不多。
整个初中,在我们50多人的班上,大考我从没考过第二...班上第二是个蛮可爱的女孩,最高考过年级15,一般在年级20-70波动。对我这个年级前三的家伙毫无威胁。
不过,那个小学经常考第一的男生就没这么幸运了,上了初中不在同班我们见面少了,后来才知道,他大概在年级200-300名徘徊,在班上都拿不到前三,再见我也不像之前那么嚣张,真是皂滑弄人。
我父母后来还感慨,这么优秀一小伙子,怎么就不行了...但据我观察,应该是初中班上没有比我更吊的人出现,他俩找不到新的人来嘲我,这才念念不忘的。
每个阶段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往往升个阶,换个环境,人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更别说小学这么小的时候,年龄越小,变数越大。
以我为例,上了大学读了研,整个人就躺平了,能睡觉睡觉,能娱乐娱乐,功课能延就延,学习反倒不是最重视的事了...可千万不能学我。
最重要的是,毕业后我又开始努力了,我发现自己居然可以追上来,这说明啥?
说明有一个阶段沉沦了,不代表整个人生就废了,你还是有机会翻盘的。
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久的失败,人生有无数个节点,只要你能抓住一个,你就不枉此生。

你让博尔特在早上8点30的西二旗地铁从一头跑到另一头,并不会比四眼做题家快多少。
小学考试都是验证性的,连“通过性”都算不上。高考满分750,你拿60%的成绩,就站在前20%-30%了。但小学100分拿60,说明这个孩子可能有多动症、自闭症等精神问题,高年级的话还有可能这孩子已经成混混了。小学超过50%的学生成绩在95-100之间。
一个小学生面对应用题时,他是真的掌握了抽象思维用方程解,还是虽然会列方程但不明就里,只是把它当做“多此一举”,亦或是用手指头算,单看分数无从得知。
而且这和所谓的“刻苦”无关。你让小孩子一天做50道小学毕业水平应用题,他可能还是理解不了“未知数”在方程式的意义;但由于“掰手指头”技术提高了,所以上了初中更难以纠正这个思维。
语文就更水了,除非不认字或理解不了拼音,否则大家都90+甚至95+。究竟有没有建立起文字逻辑思维和领会出题人意图的能力?根本不知道。
小学英语教学各地差别太大,容易鸡同鸭讲。但即使是一年级就开英语,也往往是浪费时间:教的东西压根不成体系;几乎没有难度变化
资深初中班主任往往都会说,初二时两极分化。因为初二开始,数学物理语文都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不再是“掰手指头”能解决。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已经可以做中考卷不扣完型之外的客观分了(英文完形填空的科学性一直有学术争议,连英美都在撕逼)。
所以很多“双百分”的“优秀小学生”,在初中会掉队。他们可能在小学时填鸭的很辛苦,但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习惯
有一种都市传说:私立初中看小学毕业生的兴趣爱好,就是把填鸭填出来的“小做题家”们给踢出去.....
我一定要劝劝个别家长了,所谓的“小学成绩有欺骗性,致使初中阶段掉队”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
不要被我的妖言蛊惑,不然我会内疚的。
确实有一定欺骗性,但这个欺骗性是针对一部分学生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所有学生。
我举个例子:
三个五年级的孩子,期末语文考试都得了97分。单从分数上看,好像三个孩子水平相当。但是你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去分析一下这三份试卷,立马就会发现个中端倪——其中有两个孩子的水平相当“瓷实”,而另一个基本上是“虚火”。
从宏观上来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小学,在初高中甚至大学也存在,只不过现在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太多了,所以才让这种问题变得引人注目。
解释一下,为什么那些“虚火”的孩子,会和水平“瓷实”的孩子考取同样的分数,而到了新阶段却会落后。原因非常多,简列几条,未必详尽:
1、小学试题的设置有意向中等和中下等的学生妥协。
中小学的试卷命题由教育局的教研室负责。参与命题的教研员大部分都是由一线教师擢升提拔上去的,过往的教学经验使得他们非常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层次和作答能力。同样的考点,采用不同的考查策略,造成的“分数差级”就不一样。
假设某小学科学学科命题人要考查五年级学生对“时差”的掌握情况,有下面两份样题可供选取:
样题1: 凯文7月3日20点从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起飞,途中飞行15个小时到达中国郑州(采用东八区区时,即“北京时间”)。请问,凯文到达中国郑州的北京时间是____月____日____点。(3分)
样题2: 如下图所示,赵辉根据时差的规定,在“地球”表面上,以经度每隔15°确定一个时区。下图显示了部分时区。(3分)


(1)根据规定,太阳处在某地天空最高点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那么当太阳经过G时区天空最高点时,______(填字母序号)时区时间为12点。由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自西向东/自东向西),所以,当太阳处在F时区天空最高点时,______时区时间为12点,而刚才已经经过的G时区时间已经到了______点(以24小时计时为准)。当太阳处在E时区天年空最高点时,此时E时区为12点,之前经过的_____时区为13点,而更早经过的_____ 时区已经是14点了。
(评论区有朋友提示说上述题目属高中地理范畴,容我解释一下:这确实是我从小学科学的复习资料上摘录的。只不过,小学阶段这类题目不多,且难度较为初级。)
这两道样题考查的知识点大同小异,分值也相同。如果命题人想要拉开分数差距的话,他就会选用样题1;如果命题人想要缩小分数差距的话,他就会选用样题2。
因为样题2虽然看上去较为繁琐,但是题目中已经把解题思路层层铺垫好,并且把关键提示设置得极为明显。
正常的小学期末考试,命题人都会在设置试题时,采用“降智”操作,其目的就是为了照顾那些水平不稳定的学生。
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明白:你能考高分,不一定是因为你水平多厉害,而是命题人故意让你考高分,不想让你败得太难堪。
要不然,有些语文阅读理解的题目,他明明可以设置成问答形式,为什么非要设置成选择形式呢?
2、阅卷环节,小学的评分标准较为宽松。
我先出示一道初中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这是某地市2019年的一道中考语文题,难度很小。命题人已经提示了诸葛亮追述的“三件事”,后面的分值设定又正好是3分。
那么,常规思路就是“一件事儿对应一种感情”,三种感情全部写出来,3分到手。参考答案为:
抒发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对刘备父子的一片忠心,对兴复汉室、匡扶少主的坚定决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透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发现中学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的“采分点”是非常明确的,你答不到点子上,就是没分,扯再多都没用。但你知道很多小学生会怎样回答这道题吗?小学生的答案很可能是这样的:
作者想起先帝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时的情景,非常感动,没想到先帝在临终前还把自己的孩子交托给作者栽培,这算是给予了作者莫大的信任了。作者不仅感谢先帝的信任,还深深地怀念先帝。
瞧瞧,扯这么多,干嘛呀这是?如果让初中老师批改这道题,估计只能得1.5分(1分答到了点子上,那0.5分是安慰分,毕竟写了那么长);但是你让小学语文老师去批改类似的题目,我告诉你,满分3分基本没跑儿(最菜也能混个2.5分)。
有人要问啦,小学老师阅卷怎么这么宽松啊?是的,就是这么宽松!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故意放水(客观来讲,也不能完全称之为放水,这跟低龄学段的教学评价导向有关)。
细心一点的家长,都会发现:以前的小学语文课上,老师的讲解段落大意、划分层次、词语解释、中心思想等都是常见操作,而现在的小学老师基本上都回避了这些。
现行的教学方针不允许他们“填鸭硬灌”,不允许他们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允许他们过于强调标准答案。
所以,这不但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致使他们在阅卷环节对学生的答案卡得没那么严格。
中国的文科考试,越是级别高的考试,越僵化。研究生考试的答案最死板,高考答案相对僵化,中考答案较为开放,小学考试的答案最开放。
可以这么说,很多小学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只要答案的大方向没错,字数也凑够了,基本上分就给你了。
不仅阅读理解如此,作文更是贴心得很:
小学期末考试的作文,一般都是从八个单元练习过的作文中挑一篇(也就是说,小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就基本知晓自己期末要考的作文范围),反正都是平常练过的,好好修改一下,考场上略加改动一下就能用。
中学的作文考试则不然,那些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是很灵活的,对学生的思想见地、表达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而且一般不要指望预测作文的考试范围,用处不大。中学作文考试很难像小学考试那样死搬硬套。
在不同层级的作文应试标准下,评分规则也差异很大:
小学老师批改作文,大眼一扫,写得还可以——字数凑够了,字也不丑,句子毛病不明显,也没跑题,满分30分,扣1分算了(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扣分超过3分的都不多见,有些甚至只扣0.5分)。
初一老师批改作文,简单一看,写的都是什么流水账啊?都上初中了,思想怎么还这么幼稚?满分50分,扣个10分吧(这已经非常仁慈了)。
我觉得初中阶段最痛苦的老师就是初一的老师,因为那些刚从六年级升上来的学生,有很多都在吃他们小学的“老本儿”,你得带着他们一点点改变。
3、考查内容方面,小学的“死知识”较多。
同样以语文考试为例,小学考试中,基础与能力的考查大致是对半分的,甚至于对基础的考查多于对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而到了初中,基础知识的占比估计还不到1/5。
这就造成一种现象:
小学生是可以单纯地靠努力或者老师/家长管得严而出成绩的。很多小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只要把一本《黄冈小状元》认认真真做完,同时多做几套试卷,基本上就能稳住成绩了。
但初中则不然,你把《一遍过》《五三》《万维》简单涉猎一下还不一定行。你得善于梳理总结,多花时间去反复推敲,弥补弱项,搭建课程思维。
以前的中小学老师采用“沾连粘随、死缠烂打”的方式把一切资源和阶梯给学生铺设好,所以很多被动学习的孩子,在那样一种“保驾护航”的环境中,也能取得一定成绩。
但是,现在整体的教学环境下,老师能帮你的非常有限。于是,“瓷实”的孩子主动性强,继续瓷实;而“虚火”的孩子,估计就该掉链子了。
4、中学的学习内容,渐趋专业升级。
小学有一门课,叫小学科学,其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但是这门课为了照顾儿童的认知发展,有意地矮化了很多科学概念。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一旦到了中学,这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话语逻辑体系非常冰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一时半会儿未必能适应。如果老师再不善于开发引导,有些孩子真的容易碰壁。
其实回头想一想,很多小学不重视科学课真的损失挺大的。事实上,小学生的潜力实在不小。经过系统的科学课学习,他们在地理方面不但能计算时差,能画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还能对比不同城市气温和降水量的统计图;在物理方面,他们不但能标出电磁铁的南北极,能简单地计算浮力,还能对杠杆和滑轮进行受力分析……
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是:不同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在理科的基础素养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莫说理科如此,政治和历史也是这样。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总得有一个过程去接受这些专业化比较强的话语逻辑。别以为那些毛头小子背书背得热火朝天就真的深得其味了,其实有些人都快烦死那些文字啦!
不仅是副科,主科的升级也是必然的。比如语文中:句子的概念及成分,病句辨析的分类,标点的误用,十几种修辞的掌握和理解,口语交际的解答准则,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形式,古诗词曲的鉴赏,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这些相较于小学而言,专业化的趋势都在不断拔升。
答题可真的不能凭着感觉走啦,那一招儿在小学或许能蒙混过关,越往后越不好使。
特意解释一下,中学课程升级带来的难度,主要指的是:我们客观上承认学生心理和教材逻辑之间存在无形的鸿沟。这道鸿沟在小学时期并不明显,但到了中学阶段则相对突显。
就像有些孩子表面上也能读懂地理、生物、政治等教材或教辅的内容,但却一时难以适应其中的内在逻辑。
5、青春期的情绪干扰。
我记得在2014年时看过一份数据,其显示:我国中小学“自杀学生在各年级段所占比例”中,小学五六年级占31%,初中占51%,高中占18%。
透过这份数据,我们发现:小升初阶段和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杀频率极高的两个学段。
为何如此呢?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从10岁开始慢慢步入了青春期。
青春期对很多孩子而言,是一个挺难熬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心增强,心理异常敏感,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过多交流。
同时教过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老师会发现这两个阶段的学生非常有意思:
小学生精力旺盛,在课堂上极其活跃,你想镇压都镇压不住;而中学生呢,你且看那少年,正襟端坐于课堂之上,听课之时不知不觉渐入意境,其状神思恍惚、目光呆滞,不经意间嘴角缓缓露出一丝微笑(也不知道在脑补什么画面)。
青春期是一道坎儿,这个阶段的很多中学生既不是败给了智商,也不是败给了学习策略,更不是败给了懒惰,而是输给了自己的私心杂念,输给了情绪的自我调节和管理。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青春期是一个不断挣扎蜕变的过程。有些孩子比较幸运,他们身边有智者相伴,能不断地为他们输入能量,帮他们披荆斩棘;而有些孩子则未必有这样的福荫。
成长是一场修行,步步都是历练。
之前写过一篇回答,是关于某初中生因为青春期心理问题而成绩滑落的,特粘贴与此,仅供参考:弟弟中考前被第二次停课了怎么办?
简单总结一下以上五条:
小学阶段,试题设置的妥协性、阅卷的宽松操作、考查内容的基础化和“弱专业化”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部分水平很普通的孩子也能取得较高的分数。
到了中学之后,试题的选拔属性增强,阅卷标准越来越严格,死知识的考查大幅减少,学习内容的专业升级,以及青春期学生特殊的心理状况等因素,皆有可能致使一部分学生难以再续他们小学阶段的辉煌。
(以上内容或有偏颇,仅供参考)
在小学,你英语背了三千个单词,成绩会在接近100分左右,97,96,98,偶尔100。
而你单词保有量只是几百,只要认真听课,成绩也可能在这个附近。
其他科目同理。
小学考试太简单了,是验证性的,验证你课堂内容学的好不好,所以考试成绩拉不开差距,区分不出学习上积累的的不同。
但是呢,随着年级的增加,你保持只是跟着课堂学习的节奏,你就会慢慢发现,考试成绩会缓缓的逐渐下降。
随着年级的升高,尤其是到了初中,慢慢就会出现选拔性的考试,而不是检查性的考试。
所谓选拔性的考试是不去考察你课堂内容学的如何,而是用考试选出拔尖的学生。
这时候试卷难度就变成了基本没有满分,并且班级最低分从八十多分,下降到出现不及格的。一百分的大幅度减少,并且接近满分的大幅度减少。平均分从集中在98,97,下降到集中在80分左右。
这时候,你比课堂内容多掌握3000歌单词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
别人看不明白的文章你看的懂,得分自然高。
所以懂了么?
小学刻意让孩子们的成绩都很接近,是看不出差距,造成的这个问题。
教育减负多年,减出来的结果。
不然孩子在小学就看到残酷的竞争,而这些竞争,在初高中依然会被体现出来。
道理很简单,这个社会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上得了大学,无法让每个人都有高于平均收入的工作。
想要过得轻松些,收入就要高过平均线。
收入低于平均线,生活中就是会处处拮据。
最后一句话:
教育减负本身是伪命题,社会压力减负才是有效的。
孩子早晚要进入社会,社会竞争压力不减小,光上学的时候减负,谁信谁傻子。
信了,会让你进入社会压力之后负担剧增!
最后说点不怕得罪人的话:
小学的考试,是考你有没有能力在送外卖的时候看得懂地址,看的明白工作内容,能理解多少分钟内送不到某个地址,就扣多少多少钱。
也就是让你有足够的能力去打工。
初中开始,就变成了筛选,筛选学生进入重点高中,高中继续筛选,筛选学生进入大学,进入名牌大学。
初高中的教育基本是用来筛选未来的脑力工作者的,比如工程师,比如老师,比如公务员,比如教授,比如科研,比如代码工作者等等等。虽然不是每个人上了大学后都会做脑力工作者,但大部分脑力工作者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只要有筛选就一定存在压力,一定有人掉队。
除非筛选这件事消失,否则掉队现象肯定存在。
20210902更新:
有个朋友在评论区讲了个三千个单词在国外够用,在国内不够用的笑话。
我来讲个真的笑话,“这些人竟然觉得三千个单词在国外就够用了哎”
很多人的认知水平只能达到记得住笑话的程度,而无法去找到相对更贴近真实情况的信息,这些大部分是上学的时候被筛选掉的那批人。
具体为什么这些人说这些笑话本身就是个笑话,参考下图,来源见链接。
具体是说什么我就不翻译了,毕竟这些也就小学的词汇量就够了。


图片来源链接 http://testyourvocab.com/blog/
同为初中生,身边甚至有同学小学三科稳90,初中不及格的。
事实上,小学与初中的教育是脱节的,小学的辉煌并不能代表初中的成绩。这一点在语、数、英三门上体现尤为明显
就如小学的语文阅读理解,无论是从文章的深度,还是出题的灵活度,都和初中大相径庭。当升入初中后,教研员们显然是更希望对学生进行一种语文素养的考验,这并非是日常努力背课文,背套路就可以得来的(所以很多初中生即便很努力依旧取得不了理想的成绩,这就是他们还在用小学的思维模式应对初中)
其次初中对学生的自觉主动,认知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就像初中的数学课老师会十分强调预习工作,通常课上的40分钟便是高强度的做题或者评讲,不像小学的老师是一口一口嚼烂了喂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自学能力,以及课余勇于向老师提问。
而且一味地说初中的课程难度提高而导致成绩下降是很片面的。与其说是课程难,倒不如说是学生们在小升初时自己心里对初中学习做了太高的预判,而导致开学以后面对初一十分基础的考试时也会以初中课程难度提升为借口自欺欺人。
怎么办呢?在课堂上要学会记笔记,懂得抓重点。初中不像小学,老师并不会刻意地把板书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许多内容老师或许只是上课随口一提,却是一个考点,所以上课要认真专注,以听为主,同时简洁迅速地记下笔记(请注意!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为老师记的,一定要记自己所需要的,不必把笔记记得十分花里胡哨,这样反倒喧宾夺主,复习时不方便阅读) 这里推荐康奈尔笔记法、三色笔记课后一定不能只局限于做作业!要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薄弱知识进行巩固。不要让课外班充斥自己的周末,留给自己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用于提高和休息。当面对自己不掌握的知识点一定要敢于厚着脸皮去问老师,最好是刨根问底的那种。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问老师很丢脸,容易被老师骂。但是不要被老师的“两面派”迷惑,其实老师内心其实十分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主动提问思考。我自己就是初一开始每天利用午休在数学组找老师解决问题和提高,这样日无一日,年复一年虽然会多糟些“批评”,却比别人多学了上百个小时(而且据我所知数学老师因此在背后像班主任死命夸我 XD)上述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稳定成绩,下面是提升自身学科素养,精神素养的一些方法多和老师和父母沟通,要知道,长辈可比我们早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他们的人生经验远比我们丰富,有时你可能无法理解,但是当你迷茫的时候Just do it!保证主课成绩稳定的同时注重副课,其实初中的副科老师几乎都是专职教师,对这门课程具有极深的知识,他们有时所输出的课程比应试的主课更能有所启发。就比如政治课,美术课,音乐课多读书,多读好书。读书不在于多,在于精,吃透每一本书才是关键。初一可以多阅读散文提高写作(记住一定要摘抄摘抄摘抄,还要背下来背下来背下来,做不到就逼着自己做到,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你所做出的努力的)这里推荐作家林清玄,史铁生,朱自清,季羡林。利用课余时间多多感受自然,做一些随笔。这既是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提升审美的好方法。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推荐一个APP “看理想”,里面的内容绝对能够惊艳你。什么?你不够自律?做不到?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增加到两件,三件),做到了就给予一个正反馈,做不到要给予一个惩罚(不能是不痛不痒的)抽空锻炼。锻炼其实培养的是一种你操控你身体的能力,这种能力同样适用你的大脑有效控制你的欲望制定一个年度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拆分成月度目标,然后拆分成每周目标,列一个必做的To do list(派人监督,可以是父母,老师)做作业远离手机!!总结
有感而发,顺着问题的“Why”而引出了一堆的“How”。这都是我初中生活以及老师教给我的方法的精华,或许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相信一定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最后,作为一个学生,也并不图这个回答有多少经济收益。如果你认同,只希望能点个收藏,给个赞同。让这个回答帮助到更多的人。
往期精彩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是的!
因为实际情况是,根本不用等到初中,一进入小学三年级,就会有很多学生掉队了。
其实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小学阶段课程的难度设置并不是非常合理。不知道有没有同感的朋友。
为什么呢?
第一,之前由于政策原因,取消了幼小衔接。看似是给孩子减负了,但是完全没有结合现在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幼儿园,其实教育性已经被弱化到非常弱了,主要还是起到了托管的作用,老师主要也是负责小朋友们的一日三餐,并不涉及到很多文化课的教学。小朋友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很少会涉及到学习,还是以吃喝玩乐为主。
但是,一旦进入小学之后,马上要转换成全身心学习的状态,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开始会以非常慢的速度,讲一些最简单的知识点。但这同时也就意味了,后面讲解其他知识点的时间会被占用,会压缩。
第二,目前小学知识点的分部其实并不均匀,一二年级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校不考试,也不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很多自制力没有那么强,家长也没有时间每天陪伴的孩子来说,一二年级一晃而过,到了三年级之后,随着难度的陡然上升,马上就会跟不上课堂的学习进度。
而一旦跟不上一点进度,又没有及时的补齐,就会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成绩一落千丈,再也找不到补救的方法。所以很多人都会说,三年级是一道坎,如果孩子能迈过去,学习成绩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甚至找对了方法,还能够提升;但是一旦迈不过去,可能会影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而且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缩小差距。
因此,到了初中有很多同学会掉队是真的,但是更多掉队的同学,其实是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掉了队,或者埋下了掉队的伏笔。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也想在这里呼吁各位家长,在孩子幼小衔接阶段以及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多抽一点时间出来,给与孩子陪伴,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当孩子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多付出一点耐心,给他讲讲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用什么样的方法,而不是把手机和ipad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百度。
养好了习惯,打好了基础,今后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取得不差的成绩;而如果连学习习惯都没有养好,那后面可能会事倍功半,付出巨大的努力,也很难见到成绩的提升。
至于掉队这种现象,其实我更愿意把孩子的成绩作为阶段性学习的成果检验。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性的看待孩子在某个学习阶段成绩掉队的现象,不要盲目的去责怪孩子,而是和孩子聊一聊原因,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问问孩子,自己能够给与孩子什么样的帮助。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各位家长朋友有所帮助,也希望各位家长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想着去责怪孩子。因为沟通,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早年做过小学家教和托管的说两句。
小学的成绩不能说有很大的欺骗性,只能说不太具有参考性。
这是因为小学的的考试和测验是通过性的,题目难度低,其核心要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然而,到了初中,特别是高中,考试和测验是选拔性的,题目难度较大,其核心要义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换言之,只有当题目有难度了,才会有区分度,成绩才具有参考性。
否则的话,学神、学霸、成绩一般般的学生,在通过性考试面前会统一被标识为“高分者”。
因此,我一直想对家长说的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他暂时的成绩,只要他的成绩不太难看,你没有必要逼着他考满分。
小学阶段真正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做题习惯,二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引导他读书、发问。
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视地压榨孩子,让他早早丧失学习兴趣,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到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他的成绩很容易会掉下去。
然后家长还会很困惑:我孩子小学成绩很好,怎么中学就掉下去了呢?奇怪……
回想我的成长经历,我从小跟在我爸身边,他爱读书、写书法,爱跟我讨论各种有趣的知识,我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读书习惯培养好后,爸妈就没有操心过我的学习了,后面跟我聊得最多的是“如何保持心态的平稳”。
带孩子就是个种树的过程,小树不修理,长歪了,后面再想修理,往往为时已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4-01-25 21:13:25  更:2024-01-25 21:33:09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