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部分高校图书馆借阅量断崖式下降,甚至不足几年前的1/3。大学生真的不爱看纸质书了吗?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部分高校图书馆借阅量断崖式下降,甚至不足几年前的1/3。大学生真的不爱看纸质书了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大学校园的地标式建筑,学生络绎不绝,阅览室座无虚席。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来借阅纸质书的。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不少高校图书馆… |
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讲道理,感觉好像是写这个文章的编辑,不太懂现在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然后开始以自己当年读大学时候的主观感受来进行评判。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借书?还能有什么原因。 因为图书馆的书借了是要还的呀! 什么时候你借了,放你家宿舍,过段时间就会忘记还,你还得再去一趟图书馆。 我在学校本科硕士博士读了那么多年,每一年我都会出现忘记还某本书,然后莫名其妙欠款的事儿,这样的事儿发生的多了,就不太愿意去图书馆了。 而且现在每个高校都有线上电子图书馆,可以进行文献传递。 一般情况下填自己的邮箱号,就可以获得这本书的指定某些页数类的内容。 那么既然我可以再通过线上图书馆,直接拿到电子档的方式获得这本书,里面的关键页数和内容——一般不超过50页。 我为什么要去图书馆再借一遍呢?我又不搞“十个一”。 不懂“十个一”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个链接: 如何评价四川师范大学的“十个一”养成活动??www.zhihu.com/question/305102059?utm_psn=1729286171962929152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你每个月都要去图书馆获取养分一次,我闲的呀。 高校的借阅量断崖式下降,只说明一件事,就是高校的线上图书馆搞得非常好。 刚进去的高校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怎么样利用线上图书馆快速的查到论文,快速的查到学术专著,利用学校内部账号可以整本下载图书。 我原来曾经在学校图书馆做过一段时间的勤工俭学,里面就有一个项目是进行培训,给新生讲解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线上网络有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样的内容,平时可以在自己的寝室里面怎么样利用这个线上图书馆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 这里也可以简单说一下,出版年限超过48个月的书,都可以在高校的内部线上图书馆里获得你所需要的这本书的部分文献传递。 它会通过一个链接发到你的邮箱,然后这个链接有要求,就是20天内打开20次,所以需要赶紧另行下载成为pdf。 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处于疫情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是居家上课,所以线上图书馆的功能推广就更加的便捷了。 我觉得那个例子举的就很好笑, 据媒体报道,青岛大学相关通报显示,该校图书馆的借阅量,由10多年前的年均60万册,降到了每年六七万册的数量,只有10多年前的10%。 你拿10年前和10年后比呀,10年前高校的网络线上图书馆系统都没搭建起来呢。 |
|
顺便提一句,学校有图书馆,学院也有自己的图书室啊,学院的图书室一般情况是会更加有针对性比较符合自己学院的专业匹配度,所以有很多书其实在学院图书室就可以解决。 反正我们学校的学院是有自己图书室的,还占据了一层楼的存储量,想找什么内容,直接去自己学院办公楼看书借书就行了。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学院没有自己的图书室吧? 如果那个书真的是学术专业著作,又确实是在48个月以内的时间,高校还没有这本书,图书馆又借不到,你写一个图书馆借购清单计划,他每年就给你两次,等你这次填了,半年之后,可能那个书才到图书馆。 那为什么我不买一本呢? 拼夕夕上面有很多卖得很便宜的学术书,我经常在那上面买,当然肯定就是印刷版嘛。很便宜啊,可能大概七八块钱一本。 有时候我交的图书馆欠款都比这个多。 所以就别虚空打靶了,真是……多多少少暴露了一点编辑脱离网络高速发展现状的经历… |
真看书的会知道: 电子书相对纸质书,是维度打击。 (1)搜索功能 自打部分影印件的pdf也点亮了搜索功能,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趋势已不可改变。 纸质书找寻资料:图书分类号—书名—(跑去找书)目录—大章—肉眼浏览搜索内容。 电子书: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 (2)外语文献阅读 我英语词汇量2w左右,雅思阅读单项能拿8.0—8.5,然而绝大多数的学术性英语原版文献,基本千词内还是存有不懂的生词。 我身边有外语专业的好基友,雅思总分干了8分,词汇量测试能有4w,可他同样表示英语原版存在生词,尤其是跨领域的生词更多,例如医学原著,很多干脆就是拉丁文。 所以,看外文原版,翻译软件是刚需。 纸质书:生词—掏手机—逐字母输入—翻译。 电子书:把翻译软件的频幕取词按钮点下。 不能比…… |
别说211,985大学生多努力看书, 当年去图书馆,我又不是没有呆过,你们干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 一个是图书馆冬暖夏凉,宿舍没有空调,我一去睡一天,特别是夏天。 再一个就是冬天去看小说,我拿着手机看小说《斗破苍穹》,《完美世界》,寝室真的冷。 一个是小仙女好找帅哥,帅哥好找妹子, 因为图书馆里面基本都是本校的,比社会安全多,你在校园里面不一样。 一个是看书, 前两者是主要。 去图书馆多了,自然偶尔带几本书, 你去超市散步,大概率带点零食啊。 现在宿舍基本有空调了,在宿舍睡觉刷抖音多爽, 其次游戏比妹子香, 追霸道总裁电视剧比小哥哥香。 小哥哥那里有霸道总裁帅。 你把刘亦菲,黄晓明放到北大图书馆,我保证他们租书率增长非常高。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23年的借阅第一名,借了六百多本……不知道借了啥。 |
|
|
|
|
|
|
对啊,就是不爱看纸质书了。怎么了?看纸质书又不是啥高贵的事。 去图书馆借书,本来就有学习和娱乐两方面。我记得自己十多年前上本科时,经常有人在人人/校内转载各大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榜。除了我的母校莫名其妙地《电磁学千题解》常年榜首外,其他高校的榜首一般都是流行书目,《明朝那些事》等、《鬼吹灯》应该也会上榜;《三体》火得要晚点,得等我本科毕业了。哪怕是母校,不少休闲娱乐书籍也是有很多人借的。 现在大学生比我那会玩的东西更多了,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短视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休闲娱乐时间,更轻松,更具刺激性,纸质书让位就很正常吧。这几年我也不知道有什么通俗读物特别“爆款”。 你说现在高校图书馆借阅量比几年前大幅下跌,那我相信,我上本科那会高校的借阅量相比再往前五到十年,也是大幅度下跌的。一样的,能玩的东西变多了。可以拿电脑上网,打游戏,哪怕喜欢看小说,也有了海量的网络小说。不像再过去,学生们只能去图书馆借武侠小说打发时光。我记得,本科班里有个哥们,喜欢把记事本调成手机屏幕宽度在电脑上看小说,说不用转头,看得快。 印象特别深的是,母校图书馆里有一套古早的梁羽生小说,封面是后来图书馆自己重做的硬壳,原版封面应该是破烂不堪,无法使用了。想想当年得多受欢迎啊。 |
利益相关:艺术学专业,去年在上海图书馆借了近40本书,利用率还是蛮高的。 图书馆是这样的,新书借阅靠抢,特别老的书不让带走只能在馆内看,中间一批还没筛选处理的书借起来比较轻松。然后,问题来了,就算在艺术学这种还敬几分经典著作的领域,图书馆借阅能覆盖的研究层次大概也就本科水平,即对某个领域或方向有一个大致了解。 毕竟,针对具体课题的前沿阅读在数据库里,比如艺术史的两个库Torrossa和德古意特,这俩在不少好学校都有了,而且里面很多都是专著,不只有论文和论文集。此外,公立图书馆(比如上图)也有专门的入口给读者查询他们连接的库,品种蛮丰富的,虽然比不上学校里的。 并且事实上,大家上tb也都能买到各种资源,大大方便了学术工作的开展。有些商家确实是真人在海外大学里给查资料的,且非常负责。 最后,如果对图书馆里的某本书特别感兴趣,也可以上孔网看看,很容易买到图书馆处理出来的二手书。 这就是为啥借阅量少的原因。现在基本是无纸化研究,否则文献管理太复杂了,笔记卡片也不好做,后续也影响学术写作的效率。 以上。 |
我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想验证当代大学生到底喜不喜欢看书。 多年前,就有权威部门公布数据,说国民阅读纸质书每年平均数只有寥寥数本,远不及国外的几十本,甚至还不到有的国家的十分之一。电子书兴起后,青年人阅读电子书的偏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阅读纸质书的不足。但效果到底怎么样?还有待证明。 于是,我便找了个机会,做了一次实验。 某国企招聘大学生,笔试后,进入面试环节。委托我进行面试命题并担任面试主考。 面试共三道题,其中第三题是这样的: 请你列出近几年来你看过的、印象比较深的五本书的书名。 待考生回答完书名后,接着问第二问: 请你就第四本书,谈谈你阅读后的收获或启示。 当天参加面试的几十位考生,回答比较好的不到20%。 大部分大学生,报第一本书名很快,脱口而出,说明是真的看过了。 第二本书也能基本正常的报出来。 从第三本书开始,有的考生就吞吞吐吐了。感觉有的考生可能在说谎,把没看过的书也列出来,有的拿大学的教科书来凑数,比如,有的大学生报出了《会计学原理》《高等数学》等。 等到问第二问时,有的大学生简直傻眼了。 因为,他们报出的书名,有的根本没看过,即使看过,也是囫囵吞枣,哪怕就是他们大学学的教科书,也竟然谈不出感受和启发。 尽管这个实验不具普遍性,但是几十个大学生中,大部分都答不上来,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我想,这个实验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问题。 |
阅读是一件奢侈的事,现实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有阅读习惯,大部分人甚至是读过大学的人一辈子平均下来也没有读过超过10本课外书。 现在这个世界是信息极度开放的世界,就像马斯克说的一样,你想学任何东西,只要你肯学习,你都能找到资源。 但大多数人都是被生活推着走的,没有几个是主动生活的人,一是没有意识到主动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另外一个是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虽然资源就在那里,可有几个人有那个能力从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找到合适的信息呢?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德华之前说过,人生就像一场开卷考试,答案就在那里,大部分人宁可交白卷或胡写一通,也不愿意翻书。人类智慧的精华都在书里,你可以通过书和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智慧的人进行最直接的交流,你所纠结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如何保持快乐平和,如何赚钱,如何投资,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其实参考答案一大堆。 反正我去年是读了100本书,你呢? |
|
德华2023年阅读书籍 @德华 知乎里最有智慧的留德博士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德华论道 |
东北某高校图书借阅量2019年为24万多册,2022年仅为8万册。 20-22年是什么日子你心里没数吗?你人得去图书馆,才能借书还书,总不能人在家里上网课,图书馆借还包邮吧? 以及,以前复习期末考试&写课程论文的用书需求,对图书借阅量数据的更大……从头到尾认真读的话一年你能读多少本?但为了应付考试/论文,那就是十本十本的借,一批用完再换一批,每本书还有使用时间上限,续期的事后又刷一轮数据。一个人一门课如此,一年下来就是相当庞大的规模。在20-22年,人在家里待着,也得用书,去不了图书馆,就得想法子从网上找资源;与此同时,也确实出现了更多共享图书资源,数字化资料的网站,响应人们的需求。现在新的生态已经形成了,除非个别书籍网上确实没有,否则有什么非去图书馆不可的理由呢? |
讲一句心里话,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如果手边有同一本书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大多数人会选择纸质书。 在书籍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会有多少人愿意放弃手边的纸质书,去选择的电子书吗?大概不会很多。 所以,在我看来,选择电子化阅读更多的是不读书的人为自己开脱所找的借口。用手机刷刷网络小说,恐怕算不上真正的读书。 “大学生不爱看读纸质书”的本质,其实还是“大学生读书越来越少了”。 我注意到,《半月谈》的报道中有这样一个数据, 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牵头组成的课题组2022年对2万余名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在纸质图书阅读方面,有8.21%的学生全年没有阅读过一本纸质图书,全年阅读为1~5本的占60.26%,只有不到1/3的学生年阅读在5本以上。 有将近7成的大学生每年读书不到5本,而多数还是考验或竞赛书籍。这就意味着,读文学、社科、历史等“闲书”的人数比例就更加少了。 换个角度讲,如果每两个月读1本纸质书(这个速度已经很慢了),那么一年就会读6本书,在这个情况下,你已经超过了70%的同学… 我想到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帖子,一位大学老师面试专硕推免生时,问到学生大学四年读过的五本长篇小说,大多数学生说不出来。 |
|
图源网络 我无法确认帖子内容的真实性,也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特例,但结合《半月谈》报道,至少代表了一种现状,大学生越来越不崇拜阅读,这从长远来讲,确实不是一件好事情。 不过我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因为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同样没有读过多少书,沉迷于游戏和不知所谓的迷茫,荒废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工作之后才觉察出书中的意趣,想要阅读,只能在生活的夹缝中找时间读书,后来结婚生子,这个时间就进一步被压缩了。 而看着如今时间充裕的大学生,面对当下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各式各样的诱惑,与当年的自己无异,甚至更甚,只能表示遗憾。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读了书也不一定就会变得更好。 只是有些道理一直都摆在那里,有的人懂得早,有的人懂得晚,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懂罢了。 感谢评论区朋友们的意见,我非常能理解喜欢使用电子书阅读的朋友,因为我现在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使用比例大概是各一半,各自的优势我也都懂。 只不过,每次当我拿起纸质书,我还是觉得把书捧在手里的感觉好一点。况且我周围也没有比较近的图书馆资源,没有条件频繁来往图书馆,而全部买纸质书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会纸质书和电子书交替来读。 使用哪种阅读载体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人而异,适合自己即可。 希望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变得更好。 |
从客观条件上讲,前两年我也不乐意去图书馆,因为进校需要预约,进图书馆需要登记,没有不得不办的事宜,谁都不想找这样的麻烦。 不过从主观情绪上来说,我还是很喜欢图书馆这个地方的。 当年刚进大学时,我喜欢那栋高高大大的新图书馆,因为所有的小说都在新图里。 大一一年的时间,除了上课和写作业以外,我几乎都在看小说。 其实高中时我就不是什么好学生,以抄作业为诱惑,“威胁”同桌给我带金庸全集看。 看完以后,又从其他同学那里如法炮制的借到了挪威的森林、长安乱、梦里花落知多少。 再后来迷上了韩国校园小说作者可爱淘的作品,把她的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局外人、哆来咪发唆、致我的男友等等通通看了一遍。 放学回家以后,经常躲进厕所里,一呆半个多小时,就着昏暗的灯光抱着四大名著看,近视大概就是那段时间明显加剧的。 上了大学以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肤浅了,除了爱情小说就是武侠小说,再不然就是漫画,于是痛定思痛,省出生活费买了一本文言文的史记。 可是看完本纪我就看不下去了,蠢蠢欲动的又开始想看小说。 但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味”,这次我没有看当红的爱情小说,而是跑到新图借了所有关于吕雉、杨玉环、卫子夫、王昭君、武曌的正史野史看了一遍,想学习一下这些“女强人”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大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虚度”下去了,而且确实对有些专业课产生了一些兴趣,于是转战那座据说拥有很多鬼故事传说的老图书馆。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馆中馆”。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探头探脑的钻进去,以为是声控灯,神经兮兮的拍了好几下手,然鹅并没有灯亮起来。一阵微风从后脖子吹过,联想起听各路人马给我讲过的鬼故事,我惊慌失措的跑了出去。 委屈巴拉的跑去询问图书馆老师,“馆中馆”的灯坏了为啥不修?! 老师无语的看着我,“你进去,找灯绳,一拉,诶,就亮了!” 于是我才知道,那个馆里竟然还是最原始的拉拽式灯绳,随走随开,离开时随手关灯。 那些“古老”的、有年头的数学和物理著作,我几乎都是从那个馆里借到的,好像还有一些很有年代感的纸质期刊,我只是翻了翻,看着满纸曲了拐弯的英文单词,又默默放了回去。 不过不得不承认,自从读博以后,连这股子青涩的文青气质都没有了。只喜欢看爽文放松脑袋,再也不愿意去图书馆静静的翻看那些有年代感的书页。 前几天去市图书馆转了一圈,虽然没能借到什么合心意的书,不过看到了很多跟着家长去看书的小朋友。年纪不大的孩子静静的坐在那里翻着有些泛黄的书页,没有人高声喧哗,没有人随意跑动,那种沉浸在书里的状态,真的很美好。 虽然我现在对新闻通常都是半信半疑的,不过去图书馆自习的学生很少借书这件事,我倒是比较赞成的。至少工作学校的借书区真的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但是站在楼道里背书的学生却是并不少见。 或许真的是现在的压力太大了吧,学生手里的书不是英语就是数学,似乎已经没有闲情逸致看“闲书”了。 不过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确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如果有时间的话,去借一本书,体验一次品一杯香茗、读一本的好书的快感吧! |
最近我也不太行了。 前段时间搞郑和下西洋的视频,买了几本大部头,讲欧洲航海和殖民作战的,看的贼慢。 现在看一本河南十七世纪大西洋战争全史,河南仔自己写的,啃了几个礼拜大概之啃了十分之一。 好基友前几天借车,还送了我一套小鬼子自己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这个估计更难看完。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纸质书可能不太方便随时切换看点别的什么长腿翘臀瑜伽裤或者俄乌战争短视频之类的玩意儿。 |
因为人的时间是零和的,大学生也是。 举个简单的例子,抖音日活7-8亿,平均用户在线时长2-3小时。 这个7-8亿里刨除小婴儿刨除没有智能机的老人。大概可以包含80%的大学生了。。。 再加上小红书淘宝等等等等,时间都去哪儿了,就去这些零零碎碎的地方了。 纸质书衰落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 |
别说大学生,我一个每天都读书的中年人,纸质书也看得少。 我借书,也买书,但看得最多的还是电子书。家里几本纸质书还是新的,像没翻过一样,其实我在网上看了不止一遍。我买纸质书,主要是为了做笔记,方便在上面写字。 说实话,我更喜欢纸质书,那纸质的触感,那股无形无味的书香,读书人哪个不喜欢? 但现代人平时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很快,很多时候受条件限制,你根本无法捧着书看,尤其我平时看的文学小说都很厚,不方便携带。 在公共场所排队等候时,电子书更方便阅读;坐地铁时,看电子书更容易投入,但看纸质书我会担心引来异样目光和偷拍;晚上公园散步时,我突然想看书,那环境那光线只支持你看电子书;外出旅游时,带本薄书很快就看完,多带两本又觉得麻烦,手机的海量电子书不香吗? 整天读纸质书的,要么是时间自由的人,要么是工作以读写为主的人,要么是读的书没有电子版只能读纸书的人。情况应该大差不差吧! 你说,下班后在家读纸书不OK吗? 我的真实情况是,经常延迟下班和偶尔加班先不谈,平时吃完饭,洗洗好,就剩一小时看书了。我躺床上看书,不到半小时睡着了。后来,为了防困,我就站起来朗读,这方法还好用。这点时间的阅读量,远不如我白天在外面的阅读量。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都是为生活忙碌的人,好多人都是见缝插针地找时间看书,当然是电子书更方便。如果只执着于读纸质书,他们的阅读量肯定会下降很多。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阅读这事也需与时俱进,电子书和纸书结合利用,才更方便我们阅读。 |
|
|
|
|
paper算不算书? 或者几篇paper算一本书? |
那倒不一定。 主要是图书馆对于大学生需要的不少教材类,考试类的实用工具书收录太少,即便有也满足不了人手一本,还得惦记还书,复印,大家有时候直接上淘宝买影印或者原版用了价格也不贵 文艺类文青类型书虽然不少,但是看这一部分书的受众也少,而且有些读者喜欢自己买,去图书馆就更少了。 工具书,比如语言学习类的最新内容,部分图书馆也不收录。 收录网络小说更是凤毛麟角。 至于像什么理论巨著,名家作品,历史类的内容,平时大学生们没有特殊需求也想不起来去看。 这么一看,实用性其实图书馆就差太多了。 更别说现在电子书资源也多,纸质书正版的盗版的都谈不上贵。 那可不就没人去图书馆借了。 大学图书馆其实更应该做好电子化,数字化,从而丰富馆际间的联系。 比如我最近要研究九十年代的儿童杂志发展,从而来研究那时间段的儿童教育,说实话可用的资源就很少,不得不自己花钱到孔夫子上大量购入。 花钱其次,我不可能国内国外跑着还带这些书,也不可能把所有想要的内容都买下来。 所以,在做好原有文献管理的同时,大学,社会图书馆如果能做到互通有无,那最好了。 而不是单纯的建一个艺术感的建筑,或者当个网红打卡地。 |
一个大学生,如果爱看纸质书,多数情况下在图书馆站着就可以把书看完了,哪还有必要借呢? |
事实上,就是不爱看了。 做媒体的都知道,同样的内容给人看的话,形式不同,传播量就会有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就是:短视频>长视频>app推送图文(公众号、知乎、小红书之类)>网络长图文(PC端)>纸媒 原因也很简单,这里面阅读门槛是逐渐升高的。短视频基本是上到80岁老太太,下到5岁小朋友都可以看。但是传统书籍那可做不到啊。而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快,人的时间愈发碎片化,这就导致最终绝大多数人本身思考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只愿意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了。 将一件事简化为好事/坏事。将一个人简化为好人/坏人。至于更深层次的信息,他们并不想知道,也很难去知道。我之前就在知乎说过:我这一代人做研究需要读书看文献看经典教材。现在的学生是看各种视频教程?公众号文献推送。 所有的知识学生几乎都不愿意去接触第一手的。只愿意学别人嚼过之后提炼出最精华,也对他们最有用的部分知识。 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借阅率能上去才见鬼了。书里面对于核心内容都是各种铺垫,各种旁征博引。其中大量的辅助内容,学生是看不进去的。这还是知识类书籍。要是小说,那就更不一样了。 现在小说读者口味都不知道变了多少了。 @流浪的蛤蟆 和 @跳舞 一直在知乎强调网文的黄金三章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只有按照黄金三章把大量的信息一开始展现给读者,现在的读者才有可能读的下去。如果是温吞水的写法,大概率是要扑的。而图书馆藏书中小说的更新本来就远慢于网络,在网络小说都要图快图新的当下,图书馆内小说书籍的优势在哪里? 提问的官媒作者可能是好意,希望学生多去读读书,沉下心来。但是能让学生沉下心读书的方法绝对不是喊口号,不是强制。这些手段最终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要真的让学生爱上阅读,沉下心阅读,要做的是塑造一个能让学生慢慢读书也能生存下去,充满竞争力的环境。 如果社会依旧是给学生这么大的生存压力,学生能沉下心读书才真的是见了鬼了! 祝所有同学都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吧! |
其实,不是大学生不爱看纸质书,是科技发展到今天,纸质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我身边的朋友,除了几位老先生之外,几乎都是人手一部电纸书。 无他,便捷耳。 |
|
我在读书那会,史地库的书都铺满了尘,根本没人去看,而文学书库倒是挤满了人,什么金庸、古龙、梁羽生、王小波之类的书都卷边了,去晚了根本借不到,还有的就是在宿舍内部流转,大不了去管理员那边续期,其他同学连摸都摸不到。 而且最近几年国产电纸书崛起,把打破亚马逊的垄断,电纸书价格也变得亲民了,还有免费的网络书库,还有免费的微信读书,让人足不出户就能读上好书。 谁还要去图书馆和别人挤着看书啊? 加上前几年口罩的原因,书籍上面也容易会有病菌流通,那么电子书无疑是更好地选择。 |
|
所以,从高校的情况来看整个社会的折射也是可以的。 无疑是纸书慢慢退出主流圈子,让位给电子书了。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只要肯阅读好书就是好事,又何必管用的是纸书还是电子书呢? |
|
当初某地的最大地方报倒闭了,主编和我说:纸媒大势已去,以后电子媒体才是王道。 对于书籍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正道,至于用的是电纸书还是纸质书,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我是星月,关注我,奇奇怪怪的小知识又增加了。 |
应该是不爱看纸质书了。 当今社会,非学习的读书是一种慢生活。一页一页的翻书,怎么比得过网络的一键搜索? 而大学生应该快速接受知识,充满激情的生活,是学习和生活节奏最快的人群。 所以这明显就是被强行捆绑的矛盾体。 我很羡慕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一般性的图书,他们不需要看书就能够找到太多的方式去了解内容,然后决定要不要去精读。一边快速获取信息,一边决定要不要享受生活。 好的时代。 那么,这个时代里的大学图书馆就应该做一些转变了。 其实,前两年我去天津的滨海图书馆时,就是大厅有个大球的那个网红图书馆,被狠狠的震撼了。现在看来,这个图书馆也许有一些前瞻性。 |
|
|
|
更多开放性空间和传统书桌结合,既能让人能自由落座、随意学习,又能照顾有桌面空间放设备。 就是这样。 |
2019年为24万多册,2022年仅为8万册 不是,2022年全国疫情那会,你在哪啊? |
有没有可能图书馆已经成为备考场所了 |
我是河北大学2013级的。 河北大学的校规宽松得很,但是有一条非常严格。 图书馆的借阅证,是要考的。 对,你没看错,图书馆会组织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才能获得借阅证,没有借阅证不能进入图书馆。 据我给辩论队队员上课的经验,最近几年的学生很多人已经考不下来借阅证了...... |
不是不爱看纸质书,是总体而言,就是不爱看书了。 而且纸质书太重,如果有同样的电子书,我肯定选电子书;以前娱乐活动没那么丰富,现在互联网发展之后,别说打游戏,还有抖音、B站等视频娱乐,以及知乎、小红书这类文字社区,占据了很多人的碎片化时间。 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当当网20周年白金作家有谁吗? 在余华等一众作家当中,有两位别具一格的。一位是肖秀荣,另一位是李永乐。 现在大学生用的最多的纸质书,怕是考研、考公以及考证类图书吧。 |
手机上就可以查阅高校图书,下载博看书苑,输入图书馆代码就可以了 |
|
安微省图书馆账号:ahst密码:ahst营口理工学院账号:yklgxy密码yklgxy南华大学图书馆账号:usc密码:usc大连大学图书馆账号:DALIANDX密码:100140兴义市图书馆账号xyslib密码:xyslib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账号:uibelib密码:uibelib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账号:dbnylib密码:dbnylib成都中医院大学图书馆账号:cdzyytsg密码:cdzyytsg大连教育学院图书馆账号:dljyxy密码:dljyxy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账号:gdzslib密码:gdzslib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图书馆账号:lsxylib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