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大学生该怎么认清当下的就业环境呢?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大学生该怎么认清当下的就业环境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大部分同学,看着每天忙忙碌碌,上课下课写题。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我问他们毕业了想干什么工作,他们也都支支吾吾,虽然可能有部分人是知道自己该干嘛,… |
以前的大学生:“什么工作 狗都不去。” 现在的大学生:“狗都不去 正好我去。” |
认清现实吧,这几年前还是个励志故事。 |
|
|
这个问题下一个大哥的话我特别认同,就是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法学及语言不在此列)而言,一定要尽早认清一个形势—— 你的专业和你的未来就业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说的更直接,更难听一点就是——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学习专业课上。 这个教训,是我自己趟过一遍雷,见过无数倒在路上的同学们以后的亲身体会,相信我。 很多朋友知道我大学是学政治学的,但很少有人听我讲过这个专业究竟是怎么样,那我今天就挑明了评价一下我这个专业: 傻X透顶。 不仅傻X,而且透顶。 当然这个话不是针对我的老师们,只是针对中国本科政治学的学科设计和课程设置,这个专业真的没有一块是让我感到合理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认为大学的政治学可能会学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朋友,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学应该会学马哲吧?或者学点各国历史之类的? 错了,完全错了。 中国的大学本科的政治学课程设置,我不知道是照搬了西方哪个国家的课程设置,其务虚程度,无用程度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具体的讲,就是在四年的所有政治学课程里,没有哪怕一节历史课,更没有地理课,而是真真正正的,完完全全的,不掺一点杂质的,政治思想课。 如果你不能理解的话,给你打个比方。就如同一个医学生,从来没有学过生物和化学,一个工科生,从来没有学过数学和物理。 大概这个意思。 在漫长的四年里,从第一节课开始,政治学课程就没有教授过学生们任何历史课程,更不用说地理知识,而是将所有的内容集中于政治思想,不仅有卢梭孟德斯鸠柏拉图,甚至还有斯宾诺莎格劳秀斯霍布斯之流。 所以,一个合格的,不爱课外阅读的政治学学生,极有可能是熟悉社会契约论,却不知道路易十六和拿破仑是谁,了解康德的思想,却不知道腓特烈和俾斯麦是谁。 我不是在说笑话,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人,我们班就有同学能把课本背的滚瓜乱熟却对历史完全无知的人,我很难认为ta是真正理解了这些东西,这种诡异的学习颇有一种“中文房间”的荒谬感。 所以,当我上了大学之后,真正理解了我们学校在教啥之后,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时间喂了狗——过去高中三年的时间太浪费了,如果早知道要来这么个学校学这种玩意,我都不如高中放松放松,学习,学个屁。 为了让自己未来四年不喂狗,我基本放弃了专业课学习,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做自媒体很早,从大二就开始了,每天基本可以说长在知乎上。当时我倒从来没想过要拿这个当职业,但是我心里已经认定的是——在这个狗屁专业上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趁着年轻抓紧学点别的,哪怕不知道将来能不能用的上,至少比看课本强。 我之所以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是因为我相信,有我这种经历,面对我这样情况的同学们绝不止一个两个。 无论是政治学,管理学,还是什么社会学教育学,乃至什么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都是与现实就业高度脱钩,专业知识对于就业毫无帮助的专业。 为什么?因为学校教的是顶层设计,而学生们出了门要做螺丝钉。 以政治学为例,学校教的是如何设计社会结构,公民契约和政治伦理,但具体到学生身上,这是实打实“这跟我月薪三千有关系吗?”。 学校教的知识,你是完全用不上的,而你用的上的东西,学校都不会教。 对于几乎所有的文科专业来说,一个共同特点是——这些专业知识都几乎毫无门槛,长脑子的都能学。你让我去微电子和计算机,打死我也整不明白,但文科生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存在着大量丝毫没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从业者。 以市场营销而言,4A的广告公司有多少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呢?各大企业的管理者本科阶段读的都是工商管理吗?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开设了新媒体,我认识这么多自媒体和网红,还真从来没见过哪个大V是这个专业毕业的。 一个理性人,在意识到这种无用的专业是浪费时间之后,就应该赶快脱离它,尽快止损,保证毕业即可。最糟糕的选择,就莫过于为了提升个千八百的底薪,继续在这个专业上浪费几年了。 如果你现在还是个在校学生,你可能感觉不到,人生中20~30岁这个阶段是极其宝贵的,它几乎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方向。古人说三十而立一点不假,在这十年里,每一天的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如果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在这些毫无用处的专业上浪费时间的话,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说的更直接点就是,除非你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路径,确认学历提升对你的未来职业生涯有益处,否则,文科生,不要读研读博。 本科生毕业的年龄是22,在到三十岁之前,你还有八年的时间去尝试,试错,转行,八年是很漫长的时间。但如果你用了三年来读个研究生,那你这个阶段就只剩下五年了,如果再读博的话,搞不好毕了业都快三十了。 人不是到了三十岁就会死,但人到三十的时候,心态,负担,都是和二十岁的本科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选择,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可能毫不犹豫,三十岁的人就得瞻前顾后了。 因为你时间不多了,你没有胆了。 所以,同学们,你们千万要摒弃“逃避就业”这个思维,就业是逃避不了的,它也不会因为你在象牙塔里继续苟几年就变好。早就业,早面对,早调整,绝对没有坏处,我自己是从大三就开始实习了。等本科毕业的时候我已经上班两年了。相信我,在公司上过两年班,绝对比在学校里上了两年课有意义。 这里说句题外话,在我高考结束后,高中老师教我们,要宁可学校差一点,也要去个好城市。当年的我并不明白这个意思,为了上个211去了呼和浩特,现在想想老师真的太正确了。一个好的城市,它所提供的见识,实习和就业机会,是落后地区完全无法相比的,如果你还处于高中在报考的话,那高考以后务必记着,能去一线不去二线,能去长三角不去中西部,在报考时要“嫌贫爱富”,这是学长的血泪教训。 有很多同学们,是为了卷而卷,自以为自己在卷,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我经常收到各种私信,很多孩子们跟我抱怨说考研难等等,但问起他们为什么要考研,有相当多的人的回答都是——我看别人都考了,我怕落后。 别人都考,就对么? 这种盲从的心理是很可怕的,有些同学是为了逃避就业,有些同学是因为就业焦虑不知道如何缓解,作为一辈子在学校里学生,考研是他们的仅有的几个能够缓解焦虑的手段,毕竟做了一辈子的题,遇到困难总想着通过做题解决。 说到这里,我很感激我的老领导,他当初把我从这个圈里拽了出来,让我没有犯过这样的傻。 考研人数年年创新高,但却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需要考研。你看到别人考研是提升,可人家是学理的,读了几年研以后技艺知识精尽了,你一个学政治/社会/管理学,你读几年研提升了啥?别人可能已经明确未来要进校当老师了,学历提高能帮助别人提职称,你连未来要干啥都没想好就要跟着考研? 战术上的勤奋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垃圾公司抓考勤,三流学生发鸡汤,在头悬梁锥刺股图书馆打卡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回报?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劝同学们一句话——不要盲目的跟大流,想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拥有什么,自己能干什么?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个问题都有各自的答案,也无法给出什么统一的标准建议。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就业乃至创业活动上,你所处的位置,不决定于你的短板有多短,而是决定于你的长板有多长。 没有人可以把自己练成六边形战士,但只有某一边足够长,也就够了。 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可以毫无负担的观察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适合什么,观察各种职业,了解自己的志趣所在,而不要拘泥于学校之中,千万不要让选课教资计算机普通话学生会这些东西浪费你的太多精力,温室中长不出参天树,象牙塔里也体会不到风和雨,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思想上走出学校,才是你真正准备就业的第一步。 |
教你一个笨办法 打开boss直聘 先定位你要去的城市 再定位你的专业 然后依次进行以下的筛选条件 1.学历(大专,本科,硕博) 2.工作经验(应届生,1-3年经验,3-5年经验) 然后你就看给的工资吧,记住所有标工资下限—工资上限的,默认该公司只给你开工资下限 比如3k—6k,默认3k 然后进去看招聘要求 之后看统一的公司话术多不多,比如: 弹性工作时间:下班时间不固定,通常加班,单休或大小周 公司年轻有活力:刚成立 同事都是同龄人,氛围良好:淘汰了35+的人,每年补充年轻牛马 诸如此类 当你发现你的专业,只能定位一些垃圾公司,给的薪酬低到离谱的时候 说明路子错了 补救办法也有 找你专业的延伸专业,看看能不能蹭到一些高薪行业的圈子 不耗时间在本专业,本专业学习只求及格,找能找到工作的专业自学 看看本专业考公有没有专业壁垒,比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古籍整理,一般人不学这个报不了图书馆的事业编 最后,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建议去拉一下各招聘网站薪资高的行业,或当地历年公职人员招聘,点进去,看招聘条件,需要什么能力、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工具、限定什么专业,一览无遗,然后对标去学。 这个办法真实有效 希望能帮助你 补充说明: 评论里面有涉及到面试的问题,我就延伸的多说一嘴 1.你大学里面的这奖那奖,这个学生会,那个团支部,这些东西,在简历里面不要大书特书,没什么用。真正有用的奖项,是对你专业岗位有高匹配度的东西,比如设计专业,你有过if,红点奖。 2.不要轻易面试!不要轻易面试!不要轻易面试!我知道经济大环境不好,大家又面临毕业季,很着急。但是,只要是在线上沟通一律不提待遇,让你面谈的,都不要去,很可能hr在刷kpi,他们每个月有面试指标,可能你坐三个小时车过去,对面两分钟就给你打发了。 3.在线上沟通聊什么?除了一开始的互相了解,专业上的,能力上的沟通,一定要跟hr聊待遇,工资分成是什么情况,有没有五险一金,试用期时间,试用期工资对于正式工资的占比,加班强度,有没有加班费,是否双休。 4.全部聊清楚了,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决定去不去面试。你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进行条件筛选,比如你就是大专,啥都不会,有人给你个活,996,有五险没一金,试用期不买社保,底薪2000,每月按绩效进行工资加成,结合自己情况你掂量掂量去不去。 5.保住你的应届生身份,有校招走校招,校招的优势在于,企业愿意花时间培养你。不过这两年,企业明显培养意愿在下降。 6.祝大家在这个经济的寒冬里,尽量能找个适合的坑趴着吧,哎,苟住了,就是希望。 |
给人文社科学生一个忠告,你们越早发现自己本硕7年的东西跟就业市场属于能力错配,就越有可能找到工作。 你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 技能方面:练习写各类公文文种,学会各种报告和体制内文章写法;学会阅读和摘要,能够准确归纳出文章中心大意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说出;英语过硬;如果有可能学点基础编程和计算机,做一手好的PPT或者熟练使用EXCEL函数,如果能有意想不到的才艺更能在国企脱颖而出,比如说吹拉弹唱甚至是体育运动。 面试方面:从现在开始建立你自己的简历,并且不停地找已经工作的师兄姐修改,对标工作2-3年的人,拉齐技能差,缺实习就补实习,缺证书考证书,缺学历弄学历;能参加辩论赛、演讲赛的尽量去,至少训练自己公众场合说法不紧张;面试前最起码了解一下企业的背景知识,行业前景,工作需求,多找几个同学模拟几遍;从现在起学会说法用“1 2 3”,用逻辑思维能力串联自己的想法,用框架性思维去思考问题。 情商方面:放弃短视频和公众号,多看书,历史人文法律经管都要阅读,读完以后自己做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底层知识库,然后不断开枝散叶;熟悉社会运作机制,提高自己的情商,放弃“整顿职场”和“社交恐惧”思维,学会向上社交,学会接人待物,学会察言观色,至少学会说谢谢。 根据我近几年招聘的体验,每次都是接到金光闪闪的简历,满怀期待地开始面试,但不是听到前言不搭后语的表达,就是紧张到带哭腔的声音,要不就是在笔试的时候看到连简单材料都写不利索的中文系高材生。所以你越早发现学校教的不是企业要的,越早从什么985 211 学硕水硕的迷梦里醒来,越早对上面那些内容作努力,找到工作的期待可能性就越大。 没想到在面试完几个应届生后随手写的感悟有这么多朋友愿意看,那我就按照私信里有些朋友问的问题再多啰嗦两句: 金融类国企对文科生的需求:这一块中后台需求一直不大,但如果能有幸进入,成长性不亚于前台,毕竟中国金融本质上是牌照金融,牌照金融的本质是领导说的算。但同时中后台的要求也很高,目前千亿级以上的金融平台学历要求都是985本硕,但满足学历只是通过筛选第一步而已。以总办(综办)来说,对秘书类岗位的要求是:有逻辑的文笔,不是辞藻华丽而是逻辑通顺,写出来的东西能符合人事时地物的要求且能顺畅表达主旨,同时有基础的公文常识,字体、格式、写作逻辑等等都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既要能有效输入,领导在布置工作后能将领导的只言片语输入成指令,并且能有效输出,反馈在需求提交上和成果反馈上;成熟的接人待物,既不需要唯唯诺诺,当然也不可能趾高气昂,简单的说就是有态度,领导说话的时候能记录,师傅教的时候有反馈,最后别忘了经常用谢谢;快速学习能力和复合知识,知识库越扎实越好,跨学科(文理、文法、法商比较偏爱)经历,同时不会把错误犯第二遍。拥有以上可以说已经是一名非常合格的秘书了。怎么开始?回答里说了道,没有提到术。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有志于应聘国央企特别是金融国央企中后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研究企业公开的材料或者是省级政府发布的各类公文,可以学会公文的各类写法和主体逻辑,也能迅速了解企业或者机关的运作原理,同时试着仿写甚至是抄写这些材料,学语言用法,也学成文逻辑。2. 参加学生会,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学生会很搞笑,但你回过头来想你除了学生会,一个学生有什么更多的机会可以跟形形色色的同学共事?以及对上级进行汇报?向上管理向下管理都学到了,还能给自己单薄的简历添加一列,但学生会干到部长为佳,主席最好,(有隐性福利,比如说有团委书记才掌握的一些企业招聘渠道)大二还干小干事就果断退群。3. 参加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上文说过,不再赘述。4. 写读书笔记,我从07年开始写读书笔记,至今已经写了30万字左右,这30万字后来不仅仅是读书的心得,还有我在银行、在留学、在生活各方面遇到的人和事所带给我的感悟,这种总结不仅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自我提炼。5. 建立自己的简历,我从大三开始建立自己的简历,一开始简历上就是几行字,学校、学生会、辩论赛什么的,然后我就陆陆续续去参加了银行、机场、电厂、政府和电视台等等的实习,参加了几个社会公益活动,然后又自己找报纸和刊物发了几个豆腐块,慢慢在大四的时候把简历凑起来,也就知道了自己未来能去哪里。6. 训练自己的面试技能,需要有框架性思维和结构化思维能力,很抽象是吧,其实就是问一个复杂问题知道从哪些层面去剖析,比如说常见的PEST,SWOT等等战略工具,同时也可以用“先实后虚、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等等的语言逻辑去叙述,总之所有的面试问题思考要全面,回答尽量用“1、2、3”这样的点去答。具备思维意识以后可以跟同学多mock几轮。7. 实习且有成果,实习不一定要追求大单位,但工作最好贴近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有成果,公开的可以写新闻或者发文章,不能公开的可以写心得和感悟,或者是脱敏版的你的工作成果之类,最好能在面试的时候带着装订成册的成果去给面试官看,效果非常好,淘宝上定制一本也才10来块钱。我10年去银行面试的时候就带着我自己的小作品集打动了办公室老总,后来我留学回来直接带着我最好的20篇材料去面试各家单位也都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我10年毕业经历了可能最后的就业黄金期,有幸在银行摸爬滚打走上了快车道,18年辞职出国,19年回国继续经历找工作,恰逢疫情仍然很幸运地摸上末班车,几经沉浮也算初步站稳脚跟。因为几次择业就业,也有中文、管理和法律的不同的文科学历背景,深知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就业情势,心有不忍,临纸妄言,以上芹献,仅供一哂。 |
这几天看世界杯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以往每届世界杯,央视的广告位一般都是啤酒或者饮料等消费品。 今年,居然是Boss直聘。。。 而且中场广告都是Boss直聘、58同城这类求职中介网站。 这是在号召年轻人,看个世界杯的同时,顺便找个工作? |
谢邀。 这么宽泛的问题给不了具体指导,就分享点个人想法吧。 一,尽可能别拖。 今年毕业生人数1076万,叠加今年的经济形势,估计单毕业生这块就会有个200万左右的失业。 面对这个形势,很多小胖友会想“今年太难了”,然后选择考公考研; 如果是真心头悬梁锥刺股的那种倒还好。但有不少人其实是在躲,想着“明天会更好”,刷手机时间接近于刷题,基本属于陪跑。 别。 今年这1076万毕业生,我就粗暴地当他们都是00年出生(硕士博士都当本科),00年的出生人口是1771万。 从00年到17年,我国年出生人口都超过1550万人。换言之,今年往后的十余年里,我国年大学毕业生不会低于900万人。 更悲催的是,你会发现已经有报道预测明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会超1100万。01年出生人口比00年少70万人,怎么毕业生还在增? 因为除了增多的硕士生外,高考录取率也在走高。 08年105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599万人;而17年9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700万人。即使18年前出生人口已经在缓减,但大学生人口还在稳步走高。 以70%的录取率算,未来十年里,年毕业大学生都会在千万以上。 但我国经济增速已经放缓到中速。20年衰退后,原本预期需要两到三年的修复;现在今年再砸一波,修复期很可能要拖长到25/26年。 在至少三年之内是没有“明天会更好的”。持续高企的就业压力和修复期的经济,容错率有限。如果选了一条路,就要好好走,不要有“我还可以如何如何”的侥幸心态。 二,盯紧人口流入与投资流入。 这两个是黄金指标。人口流入主要看城市,投资流入主要看行业。现在没有普惠式的增长,一定要看好资源的流动方向。 人口流入是好理解的:这个城市很多人去,那交易总量一定相对繁荣,机会多。 投资流入要想一想。 例如有些重工业行业,产值非常大,但有新增投资进入么?如果没有的话,这些行业很可能已经进入严重的产能过剩。 有些行业看似和投资不沾边,但五年规划里有它名字,新闻里报道了政府的专项投资基金和产业基地,这些也是投资。 第一步看有没有投资流入,第二步看该行业的分配公平性。这波大基建流入了大量国家投资,但土木人是涨不了几个钱的。 总体而言,在投资流入的前提下,消费端的业务分配公平性优于企业端,而企业端又优于政府端;单个市场里,民企、外企参与高的一般优于高国企参与。 投资是衡量行业兴衰的重要指标,如果你发现你的意向行业三资不爱(国民外),那除非你能摇人,否则开溜。 总之,还是得抱点希望。 知乎上一讲到市场,都是批判“完美市场不存在”、“市场机制不等于保证高效”云云。 既然如此,反过来想: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就算供大于需,在某些行业的犄角旮旯里,一定存在着因信息局限而产生的岗位空缺。 我不是指那些要靠摇人找关系的岗位,而是那些太新、太陌生、太细分的行业,这里是有机会的。 要认识到大环境的艰难,但不应放弃个体的努力。 |
当你呆在粪坑 怎么选都是吃屎 |
? |
|
我复读一遍我也能有1600赞? |
能怎么认识?正确认识呗 大环境确实是不太像从前了(国某安的同志,我没看空,我就是跟以前同比一下),但是至少还有的选,总比我们父辈那个年代没得选强。其实哪个时代都是优胜劣汰,哪个时代都是有关系就用,没关系就得拼。不用对未来焦虑,焦虑没用,你所担心的大概率不会发生,发生的又都是你意想不到的。 对于当前不景气的状况,如果你学历还可以,那就放低预期,找个大平台脚踏实地干着呗,别觉得职场复杂,你只要将心比心看,逻辑都非常简单,不过就是不想自己吃亏,只想自己占便宜而已呗,但凡能出来打工的人,人性都不是太复杂,真复杂,真腹黑,那应该早早在商海或X海浮沉了。 打工的,只要出了单位门,其实都是弱势群体,在内部无非就是在各家的小舞台,做好主角,配角,群演的而已。有的时候我在单位开会的时候,我会跑神,因为我觉得自己看其他人表演,更像是身在横店,每次这么想都觉得无比放松,因为无论这一场我演的是鬼子还是八路,都不妨碍我收工回家,不过作为老演员,我跑神同时手还在笔记本上飞速运行,写写不听不听,王八念经,这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觉得学历不行的,还想深造的,那要明白一个道理,你考研是去提升自己去了,不是去通过上学提升底薪去了,眼下这光景,大概率三年以后出来,还是这个岗位还是这个待遇,通过学历弯道超车的故事,过去有,当下,那还是得看看你家里能给你买辆什么车,人家开奔驰,你开马自达,你怎么超。 东土大地,人太多这三个字,是关于打工领域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完美解释,就如同过年前去理发,你看一屋子人,你就排吧,你别想着再去一家贵的会人少,哪都一样。 接下来讲点励志的鸡汤,人从出生一刻起就会适应环境,天生的能力不同,出身的家庭环境不同,面对机遇抉择不同,就仿佛像是身在一条河流,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的在不同的支流里奔赴大海。 我的一位同学,他的父亲是酒精中毒,说难听点是个酒鬼,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不在了,他上学时的窘迫连老师们都看不下去,都会选择接济他,他这人没有脾气,啥时候都是笑呵呵,一心苦读,最后他报了空军,因为家里撑不下去他未来的苦读,部队不花钱,还能挣钱,如今看到他驾驶飞机满世界到处飞,也会为他的经历感到欣慰。我有的时候看他总会对比,反思,自己在这种困境下,能不能撑得下去,你就说,大环境好坏,跟他这种情况有关吗。 我的堂弟,干部子弟,从小家境优渥,没曾想大学毕业前家里突遭红楼梦一样的变故,跌入人生低谷,毕业以后他跟我说他要去南方,去深圳,我问他是不是那里有同学,他说不是,去那里正是因为那里谁也不认识,他可以忘记过去,不会被过去的身份所困,俯下身从最低层做起。 后来他给我讲,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有天下着大雨,他地铁倒小巴,去拜访公司给他分的深圳东莞交界的客户,那个客户见了面,就跟他说了一句话,我先了解了解,马上还有会,你先回去吧,他想等这个人的会结束,想跟他再聊聊产品,一直等到了晚上,人家看他不走,才给他发了烟,递了茶给了他十几分钟说产品的机会,他说当天晚上没有小巴了,他打着伞,走回了深圳的出租房,走到了凌晨四点,他就说,我当时就在不停想,就冲这件事,我这辈子不会认输,也不能认输。后来他发展的也还算可以,不算有多成功,只不过大家都评价,过得还不错。对于他我最佩服的是,他能够低谷之下,低着头从低做起,要知道人最难的就是由奢入俭,重头再来。 曾经一位行长的秘书跟我是好友,他一有压力就会找我喝两杯,他有次跟我说,我父亲是一个矿工,自己知道一个矿工的孩子想成为他日常接触大人物,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他不止一次说过,他没见过一个草根出身的分行行长,他知道天花板,却从来没放弃,人很努力,经常加班写材料,后来老领导调走以后,主动下到了经营行,做业务,尽管会显得更加疲惫,但是热情依然在,他跟我说的就是,人么,活的就是个精神气,尽管出身平民布衣,但是每进一步,都是收获。我至今还佩服他的这个精神气。 以前在总行见过很多面试的,门口经常是祖孙三代,一家三口陪考,甚至还有女朋友抱着男朋友在门口给他打气,让他振作起来,感觉去的不是银行,而是狼窝虎穴,见得是葫芦娃里蝎子精蛇精(尽管有的股份制有点像,但是绝大部分还好),我跟面试的同志开玩笑说,这种人格不独立的你们还招进来,也算践行社会责任吧,可以给公众号写通讯报道了,但是没办法,光靠笔面试是做不到筛选出合格人才的,每家单位每个部门,多少都有些不太适应这个社会规则的,好听点叫不成熟,难听点叫奇葩。 了解多了都知道,多少都有点家庭环境的失衡,从小保护的太好了,一路太顺了,就难御风寒,想起一个员工,七月要去冲绳,她妈妈追到单位,死活给她行李箱里塞了一件羽绒服,说海风大,怕孩子凉着,如果她妈妈是一个摊煎饼果子的,应该不至于有时间管孩子冷热,冷了穿热了脱,只要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应该知道,恰巧这员工妈妈是一个知识分子,这很好理解,有时候懂得太多,自然容易想的很多。 |
1.所谓卷,就是同质化太强,所以大家都在内耗,都在低水平重复。所以所谓就业形势差,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没有了各行各业全面普涨的情况下,存量经济同质性太强的问题。 2.就业这事儿要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么一件事。在一份工作中,是永远也没办法得到真正的安全感的,现在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流程化的,都是被切成一段一段的,每个人只是螺丝钉,只是负责一个小小的环节,这样生产率会提高,企业的风险会降低(员工能做太多就会自己出去单干)。在你努力往上爬的时候,要想想你这个梯子是靠在哪的,它,真的牢靠吗。 3.当下的就业环境,一句话总结一下,目前还有一个时间窗口,就是整体而言,我们的市场是,数量上是红海,质量上是相对蓝海的。 4.那大学生应该做啥?你当然还是需要去找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不必太在意。它主要能给你的,是让你活下去,让你在物质上和心态上,相对稳定,一份工作,你付出个70分的精力,足矣足矣了。 5.应该做的,是努力去做尝试,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擅长,努力让自己变成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且,需要你掌握的这个技能,是有市场的,即,它解决的问题是某个特定人群的刚性需求。以及,需要技能有长期性,即,这个技能不会因为你年龄变大,身体变差而贬值。 6.总结就是,你需要在尝试中,找到: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有技能长期性的、有市场的,这几个条件的交集。这个交集的选项,就是适合你的长期职业发展坐标所在了。 7.不要瞎卷,不要让自己在同质化太强的范围里和别人互害了。尽快发展自己的兴趣,去解决某个特定人群的需求。这样你就会过的很好了。 比如,你可以去当亲子照摄影师;比如,你可以是个腿型纠正师;比如,你可以是制作手办专业户。 总之,你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点,找到市场需求和技能长期性的交集。 8.职业发展,这个年头,真的不是只有去一家公司这个选项了。 9.这个时间窗口并不会太长。等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人在做了,那时候你再想脱颖而出就难得多了。 10.为啥日本各种商品都特别人性化特精致啥的。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人家卷的比较早。不努力做的更细分更好,没有出路。 -------------------- 关于我:我是一个想活得通透点,获得财富和心态的双重自由的人。想看更多文章,或者想找我提问或学习,关注公众号:张君学习圈 1.在这里系统整理了关于长期职业发展的知识,欢迎查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430060967 2.关于职业问题、人生困惑,也可在值乎发起单次咨询,点击下面的卡片就行了 |
|
张君 102 次咨询 5.0 职业规划、时间管理优秀回答者 293646 次赞同 去咨询 |
做个大胆设想,猜一猜。 如果杀了你不违法,还能得到十块钱奖励。 为了十块钱,你直接人生作弊器999条命。你猜你够活么? 你一无所有,但等着吸你血的人却都排队摇号呢。 有些话往直了说就没意思了。 看看我们这些35岁以上的大叔大婶。 你要知道,未来会更糟。 所以就别乱花钱了。 玩游戏别喊版权,别买皮肤。 吃喝别追小资。 空气和阳光免费,就多做点户外运动。 租的房子太小,更要少买东西。 个别生产力软件价格离谱,学习补丁怎么用,学学。拿别正版侠那套道德观给自己的蠢找理由。 共享单车骑着并不舒服,二手永久不是不能考虑。要知道,共享是借的,二手买来的,那可是你置办的产业。 你根本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换奔驰宝马,也不知道会不会就这辆破车骑一辈子。 订餐的价格已经离谱,学学做饭不丢人。如果还能蹭学校食堂。务必不要客气。 别一干狼,就抽风买些不便宜的物件儿。你要相信,你有情怀。别人嘴里说有,心里如何并不清楚。 不要听忽悠,什么都别信。这年头,真有人直接往你手里塞钱没准都是骗子。你还敢信谁?还敢喝鸡汤? 专业深度?你的努力在行业红利和资本喜好面前连屎都不如。你的理想,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可以用来控制你干白活儿的牛鼻子环儿。 准备努力之前务必想想。 爱不能发电,社会不养闲人。 我快四十了。 这辈子看过父母下岗,走过高考独木桥,感受过毕业艰辛,体验了中年裁员。 创过业,上过班。做过朝九晚五,抗过创业公司。 跟社会名流装过b,跟民工大叔喝过酒。 一辈子,就活了个风雨飘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先活下去吧。 |
现在上大一,那你们毕业了,应该就是中国版的「就職氷河期世代」了吧(这个词是日语,不过中国人应该都看得懂意思罢)。 想看清现在的就业形势,就要全面地看,不用担心,日本人已经帮你总结完了: 最初的世代叫「団塊世代」,日本战败之后当场进行了字面意义的改革开放,黑党改蓝党,对美国开放,美国也非常够意思的承诺,只要你生产出了商品,我美国花大价钱收购,让全国都用你们的Made in Japan(是不是感觉这一幕哪里见过)。这帮人的青壮年就生活在那个时期,虽然起点低穿地心,但人口红利,经济腾飞,基建增长,外贸火热,一个奥运会得到了全世界的震惊,紧接着又是世博会,整个国家充满了人民对国家的自信。 之后的世代叫「バブル世代」,バブル就是英语里的bubble,中文里的泡沫。顾名思义,就是青壮年生活在泡沫经济时期的世代。这个世代有很多离谱的传说,但总结起来就是「人民异常暴富,房价异常上涨,天上飞的都是猪」。不过,也不是所有泡沫世代都很爽,分两类,泡沫初期成功进大厂买房上岸,或是干脆阶级提升成资本家的,现在是日本的人上人;而泡沫末期高位接盘,贷了一大堆款的,现在还在还房贷呢w 再之后就是「就職氷河期世代」了,泡沫崩盘了,不是中国这种拼命维稳的缓崩,而是政府嫌崩的不够还自己踩一脚的光速快崩。这代人的特点是没赶上好景气,找不到工作,找到的工资也不高。悲报,这帮人的劳动情况直到2022年都没有改善,大家都觉得就职冰河期世代是当做弃子的世代。虽然后面的人也是垃圾岗位,但后面的人没亲眼见过好时代,不知道自己的岗位垃圾,也不需要体验扛着泡沫世代带来的落差,痛哭流涕的疯狂卷一个垃圾岗位然后干一辈子的心境啊w 最后是「ゆとり世代」,这是最后一个了,再之后日本人的还没长大。ゆとり的意思是宽松,因为这个世代小时候被双减过,日版双减就叫「宽松教育」。宽松世代的特点是巨婴,玻璃心,没有坚定意志,经常出现很傻很天真的发言,而且没有内卷的习惯,在内卷者眼中办事能力低下,尤其是做题w。就业环境相当于前两个世代的结合,泡沫世代是高待遇工作求着招你,就职冰河期世代是低待遇工作你求着招,而宽松世代就是低待遇工作求着招你了(毕竟日本太缺劳动力了)。 但你们认清这些也没啥用,毕竟身处什么时代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所以我推荐下一步学会认命罢(悲)。 |
第一步,停止无效高考内卷,钻研哪个专业好考公 第二步,大一开始怒刷行测学申论,专业课无用 第三步,毕业全国巡考,公务员事业编全试一遍 我认为这是当代最优选择 |
千万不要跟着学校的培养方案走。 就业形势严峻,传统工科又是一摞一摞的天坑。 没水平的老教授们还在讲着被时代洪流早早淘汰的陈词滥调。 跟着这些专业的培养方案学就真就掉坑了。 什么是你的培养方案? 上实习招聘网站上看,找准自己的兴趣岗位,看上面的招聘要求,这才是你的培养方案。 |
|
字节跳动 泛知识运营实习生实习岗位要求 |
|
字节跳动 前端开发岗实习要求 做项目,打比赛,在开源社区写代码,互联网企业的实习就业基本上会为你敞开大门。 写文字,做剪辑,在b站,知乎这些新媒体平台闯一闯,基本上内容运营的实习岗不会拒绝你。 …… 大学了,除非拼保研,否则一定要尽早摆脱高中生的做题家思维,在时代的狭缝中为自己谋出路。 我是 @青桥 ,一个喜欢阅读与思考的工科研究生~ |
这么说吧,如果3-5年内经济能复苏到疫情前的水平并迎来新一轮起飞,那今天的考公就是一场笑话,在体制内其实是相当无聊的,而且会错过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最佳时间段。但是,如果跟日本一样,经济低迷30年,那进体制就绝对是一生的最优解。 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所以现在选择了什么路将来就不要后悔就好了。 |
润出国。 我这里介绍穷大学生怎么五万人民币润加拿大: 准备雅思4.5,两万多的存款证明,保险体检报告,等等,具体要求请看我另一篇文章,去抽澳洲的whv,现在不用抢了,直接官网提交eoi等,抽中了,买机票去澳洲疯狂打工,落地后以餐馆工作为主,一小时20澳元,注意去偏远地区干三个月,这样你就有资格再续一年whv,第二年再去偏远地区干三个月,可以再续一年,这三年你就疯狂打工?学英语吧,争取考雅思四个六以上。 三年过去了,你存个40万人民币是没问题的,此时你的英语应该也可以了,申请加拿大曼省萨省海洋省college,走sds,资金要求低?通过率高,尽量读两年的研究生文凭,没有的话入学后换成两年的,这样毕业后三年工签。 上学期间好好学习好好打工,尽量选有coop带薪实习的program,毕业后找工作基本上稳了,因为你去的是偏远省份,所以可以揍当地省提名而不是卷ee,一般毕业后工作半年一年就可以申请省提名等卡了。 专业推荐曼省红河学院的计算机和西厨,有coop,萨省理工学院的信息技术,六个月coop,ns省的it等等,这些学校好多有coop,具体的可以s我或者看官网。 澳洲过签技巧:准备好文件看运气了,完全随机抽、每年多少人申请没人知道,官网没有公布过。 加拿大过签技巧:本科毕业申请研究生文凭,避免倒读,雅思四个六揍sds,学习计划着重强调这个专业对你回国的帮助,比如转行/工作要求等等。 这个方法适合努力但穷的大学生,国内打工挣不到钱的,要想赚启动资金还是得去国外,此方法很看运气,特别是whv,不管怎样试试总不亏,万一中了呢! 为啥我不推荐在澳洲读个vat或者tafe毕业工作移民呢?原因很简单,澳洲留下来太难了,走189独立技术移民难倒爆炸,走的话准备好雅思四个八,偏远地区做好找不到工作得准备,护理除外,还有一点是加拿大偏远地区度学院有coop,澳洲是啥都没。 其他run的方法请参考我的其他文章 无护照25岁以下5个金币润美国方法 - 全视之眼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2841676 无护照5个金币润美国(本科版) - 全视之眼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850878 穷人留学润出国的曙光! - 全视之眼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189930 没钱怎么出国留学? - 全视之眼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4699175 穷人润出国方法汇总(持续更新中) - 全视之眼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406291 八万润加拿大 - 全视之眼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714608 |
现实,才是最好的老师。 现实就是就业难。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段特魔性的评论: 以前我觉得法国特拉胯,天天搞游行,天天闹,今天嫌弃工作时间多了,明天嫌弃假期少了。后来我的看法变了,因为我毕业了。 不光难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失业率飙升,还难在有工作的人也都不咋开心。 要么累,要么没前途。 要么又累又没前途。 大家普遍都面临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人际关系越来越压抑,精神控制越来越过分,业务不见得有增长,但要应付的事却越来越多,还时刻焦虑降薪、裁员…… 总之,工作带给人的价值感越来越低,压迫感却越来越强。 那躺平了不工作行不行? 讲真,也不行。 现在是个分工社会,大家都是通过工作职能,来完成社会连接,展示社交价值,获得社会尊重。 甭说不工作,即便是有工作,但只要不够有前途,都会带来社会人格贬损和社交疏离,从而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所以是 「进亦忧,退亦忧」,要不怎么说 「人均抑郁」呢。 但很多人看不见社会整体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他们只会觉得——你找不到有前景的工作,看不见安居的希望,都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不够努力。 你压抑、你不开心,也是你的心态有问题,反正社会没问题。 总之,不是「煤气灯」的问题,是你有问题。 因为他们不想要变革,就胡乱找理由说不需要变革。 你大可不必理会他们,但要自己学会把视角放到大气层,去俯瞰整个社会。 因为只有看清了社会机器是怎么运转的,各方势力是怎么咬合的,那些零部件又是怎么组装的,你才能知道—— 1) 应投身机器的哪个关键部位,去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更有价值? 2) 这台机器会带你去向何方,采取哪些行动,可以使你获得最大优势? 01 在一次线下的分享会上,有位刚毕业的读者,他知道我比较关注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就提前准备了很多问题,我们聊了很久,这里姑且称他为小 K。 小 K:为什么找工作越来越难,工作做起来也越来越难? 我说工作越少,人越多,内卷就越严重。 小 K:工作减少跟产业转移有关系吗? 我从新闻上看到很多正在转移或即将转移的企业,比如戴尔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将 50% 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苹果则计划将 30% 的产能迁往印度,那么这些工厂的工作,以及所衍生的周边的工作,岂不是都会消失? 有人觉得应该降低工资,以留住这些企业。 经济学家李剑阁说「不能提高劳动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也有学者说「提高劳动收入是西方国家的阴谋」。 怎么看这些观点? 你不妨和我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工资最低可以低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觉得工资可以低到 0 ,甚至是负,近年流行的付费实习,不就这么回事么?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是有答案的。 他认为理论上的最低工资,是维持打工人生存和打工人再生产所必需的成本。 打工人再生产,指的是生育。 也就是说,即使是最低水平的工资,也必须能支付打工人的生活开支、体力和精神的恢复(休闲),以及养育后代。 一旦突破这个底线,生产体系就不能长期维持。 相当于让机器零件超负荷地运转,短期内的产出确实更大,但损耗也大。 而且损耗了还找不到新零件替换,很快,这台机器就势必会慢下来,甚至散架。 从生育率快速下跌的现状看,我们当前的工资水平,已经突破了这条最低线,还能再往哪降呢? 不能降工资,企业就会想其他办法降成本。 比如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人福利,住宿差、伙食差、违反安全条例,以及各种反人类的管理规定,上厕所都要打报告,等等。 大家习惯用工资来衡量一份工作的回报,其实不对。 小 K:那应该用什么衡量呢? 我们应该用「效用」来概括从一份工作中所获得的全部体验。 工资是一方面; 安全感、尊严、社会接纳、自我实现……是另一方面。 也不应该仅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来衡量我们为工作所做的付出。 《要钱还是要生活》中有个很棒的概念,叫「生命能量」。 意思是我们为工作所支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还有不良情绪、身体健康、思维空间、生活希望,以及很多人都忽略掉的——机会成本。 所以道理很简单,当「效用」<「生命能量」时,打工就不划算了,就不如「躺平」。 |
|
躺平,大家都不喜欢,对国家来说,是劳动效率的损失,对年轻人来说,也会心理矛盾。 但这些年来,大家得到的「效用」在断崖式下跌,而支付的「生命能量」却一路飚涨。 比如同样是一份月薪 5k 的工作,搁 10 年前,有希望买老家县城的房子,但现在,房租一交就剩不下啥了。 房价越高,生活成本越高,「效用」就越低。 而且随着工作越来越流程化科层化,圈内山头化,圈外内卷化……打工人的「生命能量」也被透支得愈发厉害。 年轻人或许讲不出这许多道理,但每个人都能从实际体验中做出权衡,也就是说,「效用」<「生命能量」,才是导致「年轻人不进厂」的真正原因,绝非什么「不能吃苦」。 以上,产业转移无法避免,因为没法再降成本。 现在不光外资,有些本土工厂也准备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有搞外贸的网友说,不光因为东南亚工资更低,还因为对社会稳定的信仰破产了。以前他们总以为国内不太可能出乱子,但后来动不动就封控,毁灭了这种确定性。 而且我们需要担心的,不仅是工厂里的岗位,还有部分白领岗位,也会转移。 日本 NHK 有部纪录片,讲述了一家日企将人事、财务,甚至总务(相当于行政)的工作,转移到中国大连的过程。 |
|
「总务」在日本的时薪是 5500 日元,而中国只要 750 日元,成本一下降低 86%,试问哪个老板能不动心? 这些工作都有个共性——技术含量低、重复性高,所以可以拆成标准化的流程,转移或外包 由于这些稳定的标准化工作大多转移了,大量日本年轻人只能去参与临时性就业和外包就业,他们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于是陷入低欲望和低生育的消极螺旋。 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会遇到,因为东南亚和印度人工更低,大约只有我们的 1/3。 小 K:但现在就算读到研究生,能找到的工作,很多也都是重复的、流程化的呀,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人才供给和需求错配。 供给端,大学生越来越多。 需求端,低端工作大家不愿去,高端岗位又太少。 很多基础行业,比如机械、土木,所需要的是大量的操作工,即使 985 进厂、进工地,都得打螺丝、打灰,怎么可能没落差? 也难怪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在搞劝退。 小 K:有专家说,这是「过度教育」结果,于是提出「五五分流」,您怎么看? 有些缺心眼的家伙认为,年轻人就该进厂,因为读了个大学,心气读高了。 于是提出让大学缩招,好断了年轻人当白领的念头,老老实实走「带专-进厂」的宿命之路。 反正他家孩子已经做好留学打算了。 关键是这也不解决问题呀! 前面已经论述过,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并不是因为心气高,也不是因为不能吃苦,而是因为不划算。 只要「效用」<「生命能量」的问题还在,即便是初中就毕业的小年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心气,也不会甘心进厂打螺丝,人家送外卖不行么?送快递不行么?当跑腿不行么? 小 K:专家肯定会说,都不进厂,那制造业怎么办?制造业才是国家根基,您怎么回应? 专家有个矛盾心态,他说农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根基!但他家孩子可不能当农民,更不能当农民工。 他说互联网、金融、网红有啥用,都是垃圾!但巧了,他家孩子就要去干这个。 所以本质上是收入分配的问题,真觉得制造业重要,就要想办法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 小 K:但提高工资,厂家不赚钱,就会关门。 企业想要赚钱,有「多、快、好、省」四个方向可供努力,但大家似乎只记住了「省」。 如果不能在「多、快、好」方面下功夫,只能通过压缩工人工资才能生存,基本可以断定,这个企业活在产业链的最底层,那倒闭也好,转移也罢,都是早晚,没什么可惜。 你看芯片,够支柱了吧,哪个头部公司是靠拼命压缩工人工资发展起来的?哪个不是靠拼命开发先进制程来获得优势的? 过度教育的确存在,既浪费社会资源,还制造内卷。 既然「过度」,就应该退回来搞「适度」,所以我并不反对教育分流。 我反对的是他们搞分流的目的——为了打压年轻人心气,push 他们进厂。 这就属于「嘴上全是大棋局,心里全是小算盘」了,反正打压的不是他家的孩子。 问题是,分流大概率搞不动! 首先,之所以会过度教育,是因为当初他们把高校扩招,当作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一种办法。 比如 2020 年,因为黑天鹅的影响,不仅研究生扩招,专升本也大量扩招,为的就是延缓就业。 没想到吧?分流和现行政策打架了——你说分流能解决失业,但扩招就是为了解决失业呀? |
|
其次,国人有个不良传统,就是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而且诡异的是,大家还特喜欢评价别人,也不知道是哪来的资格。 比如郭锦程说他老家的人,明明自己处在社会最底层,还特喜欢对年轻人耳提面命。 你不走他们认定的路,你就是 loser,搞得年轻人既反感,又压抑。 可能某个小天才就是想去当「再世鲁班」,他们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搞那些奇技淫巧有什么用? 」 好不容易卷完考试,小天才又想去搞一些「绝不会有用的发明」,然后录视频当网红。 他们又说:「学而优则仕,你搞那个能稳定?」 |
|
你看这个传统,就是要用一些既缺乏逻辑支撑,又缺乏现实依据,单一且蛮横的评价体系,来规训别人的人生,压抑别人的需求。 人生三道窄门,升学、就业、婚姻,都给你标得死死的,越走越窄,越窄越卷,越卷越心塞…… 容错率还特低,哪一步没走好,就势必要让你忍受一辈子黯淡。 小 K:这和搞不动分流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矛盾啊。 连上前面讲的,这里一共有三重矛盾: 矛盾 1:他们认为制造业很重要,但不愿意自家孩子当工人。 矛盾 2:他们认为过度教育是浪费资源,大学应该缩招,但又需要通过扩招来暂缓青年就业。 矛盾 3:他们一方面想打压年轻人心气,好让他们进厂,但又把持严苛的社会评价体系——别说你没心气,你就是有心气但没有卷赢,也都是 loser。 所以分流这种做法,直觉上虽然是对的,但很难推进。 02 小 K:那怎么解决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 结构失衡 = 大学生太多+高端岗位太少。 减少大学生数量,听上确实更容易,但我们前面讲过,缩招不解决问题。 所以只有增加高端高位,既正确,也有效。 一国之发展,就好比一人之发育,成长了,脚自然也变大了,原来的鞋子显小不能穿,那就送给隔壁家小孩又何妨? 固然会有一阵子没鞋穿,要光脚,那就赶紧给自己做一双更大更好的鞋子呀,哪有人蠢到把脚给剁掉一截呢? 所以不管是打压打工人工资,还是打压年轻人心气,都属于「削足适履」,逻辑上就不对。 对的是产业升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大量的新工作,都诞生于技术革命之后。 比如汽车被发明,才有了汽车装配、汽车修理、汽车装潢等工作。 很多人觉得技术进步会对劳动力会形成替代,造成失业,比如汽车被发明,马车夫会失业;机械臂被发明,装配工会失业;新能源车普及,负责燃油车制造和修理的工人会失业…… 但从社会整体看,技术进步只会降低失业,因为它不仅直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它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还会衍生出新的需求,又产生新的岗位。 比如汽车厂里,机械臂虽然使装配工下岗,但会增加机械臂的研发、调试、修理等工作。 又由于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汽车产量更大,成本更低,使更多的人都买得起车,那么相应的,就会增加汽车美容、汽车电子、汽车旅馆等岗位。 此外,如果形成了技术优势,即使高度依赖外部市场,也不怕转移。 像纺织服装这种低端产业,都是谁有市场谁说了算,谁有产能谁就卑微。 因为一旦进口国转移供应链,你就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就是工人过剩。 工人过剩就是失业。 但高技术产业可就不同了,比如芯片,虽然市场在我们这,但却是别人说了算。根据 2020 年的数据,我们的芯片产能只能满足自己 15.9% 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连低端芯片都要靠进口,更别说高端的,离开了人家的产品,很多产业都要瘫痪。 所以大家都对产业升级抱有很高期待,一方面是解决卡脖子问题,扬眉吐气;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增加高端岗位,来解决「人才浪费」的问题。 关键是怎么升级,对吧? 大 V「九边」讲过硅谷的例子,我觉得很适合用在这里。 你网上随便一搜,能看到很多描述硅谷发展的纪录片,基本都会从晶体管之父肖克利讲起,再到「八叛徒」出走,成立仙童公司,然后这些人又分家,分别成立 AMD、英特尔…… 崛起的过程不是重点,原因才是。 有人说,原因是人才+资金。 没这么简单。 因为技术突破最难的,其实是「方向」问题。 具体的说,就是你根本不知道往哪使劲是对的,力气再大也没用,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领,在这儿是无效技能。 那怎么搞定「方向」呢?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
|
|
什么就业环境?就一个字,差。 劳动法是摆设,内卷成性,都说00后整顿职场,整顿个勾八,我们的文化,导致我们的就业观就是这样,加上沦为摆设的劳动法,监管部门,现在国内的就业环境,只能说差到底了。 个人今年毕业入职电力系统某国企生产运维岗,运气好光伏不需要倒班,工作时间8.30-5.30,午休2小时,包吃住。但是,一点都不轻松,每个月放8天假,没有任何节假日,就是全年12个月只休息96天,就这向领导申请休假还好像自己做错事了一样,要被讯问或者吐槽。其余不休息的日子全在发电场站待着,不允许出门。其次说是8.30-5.30,早上八点钟就必须去办公室或者值班室待着,不然就被领导批斗。晚上5.30说是下班了,然后呢,非要6.30-8.30搞个“自愿”自我学习,待在办公室学习。然后同样入职的加上我一共四个00后,我本着既然自愿,那我不自愿,我晚上经常不去,然后剩下三个人天天去,甚至待到9点回,我被领导批斗,晚上不得不跟着他们一起形式主义。 国企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私企了,我初高中同学,上班的基本没双休的,大学室友杭州工作,晚上经常9点下班。中国的就业环境,朝九晚五就是个笑话。 对国内就业环境很失望,也对国内的社会文化很失望,我们的文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很努力很上进,要求每个人都是卷王,休息就是一种罪过,玩游戏就是浪费生命,大学毕业只要你gapyear了,你就gameover了,就是赶着每个人都快节奏往前走,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很努力很上进的性格,我们的社会没有让慢节奏,不喜欢上进的人存活下去的环境,或者说我们社会不上进的人不配称之为人。我们没有文化包容性。 对我个人而言,我就不是一个喜欢努力奋斗的人,我更喜欢work life balance,我的理想生活也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想留在一线城市当人上人天天吃喝玩乐。我不是一个喜欢喧嚣的人,但也不是一个喜欢穷乡霹雳的人,我觉得住在一个非省会的普通三四线地级市就很不错,就和我的家乡一样,一个小四线城市,有山有水人不多不少,平日里街道不拥挤,节假日里却也带点小热闹。有一份遵守劳动法的工作,简简单单的认真做好朝九晚五的工作,工作有节假日,有公休假,月薪在4-5k就满足了。下班之后就不要和我提任何工作相关的事,下班后的时间去健健身看看书逛逛街打打游戏,周末的时候或者继续待在家里打游戏看看书,或者出去逛街看电影散步遛弯,又或者跟女朋友或者约上三两好友去露营,徒步,爬山,在公休假和长假的时候能跨省旅旅游,平时节假日的时候陪陪父母,在工作5-10年后公休假配合周末能有2-3礼拜时能自驾游或者长距离骑行旅游。结婚后能和另一半继续过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起伏,就很满意了。 但可惜,国内的环境不允许普通人过不努力不上进的生活,我的理想终究只是理想。首先,劳动法是个摆设,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就是个笑话;其次,国内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一线,省会,三四线地级市,收入差距巨大,在三线地级市找一份朝九晚五4-5k的非体制内工作就是笑话。第三,这个社会要求作为男性,就必须非常努力工作,非常上进,而且对上进的定义就只有努力工作,我爱看书,但并不是我们社会定义的那种能让人成功的书,比如沙丘,冰与火之歌,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种影视剧改变的书(因为我也非常爱看电影,经常通过电影想去了解原著),我也爱健身,爱骑车,这些爱好或者行为,在我父母眼里可以说就是上进(爱健身),热爱生活(看书骑车)的体现,但在中国的择偶市场里,这就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在这个择偶市场里,因为不爱努力工作,对收入方面没有太大追求,我就是低能儿,是不会有女生看中的类型,即使暂时有因为性格或者生活节奏看对眼的,在相处后也会因为将我与社会其他喜欢努力奋斗的男生攀比而对我嗤之以鼻,我们社会女性对男性的择偶包容性也很单一即供养者,就必须上进,奋斗,赚钱,而在当今上升通道变窄,大部分人终归是普通人,收入只是工薪阶层,工薪阶层收入就那么多,满足不了伴侣,在这个前提下,伴侣始终拿你与社会人少数成功人士去比,这是无法获得幸福感的。在这个单一的社会风气,单一的择偶观念的影响下,我这种不爱奋斗,更喜欢平淡日子的男生即使有对象,长久下去也是不会幸福的。 说到择偶,当然得说下自己,我176(女生眼里的二等残废),学历双非一本,颜值自认为不错不过我说了不算,现在在国企上班第一年估计10左右,第二年能12-14,第三年15-16吧,但这是坐牢换的(一点都不自由),我是待不长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存存钱吧,因为爱健身但也是大四才开始所以只是有一些健身痕迹,腹部没肚腩而已,和抖音里大哥比起来实在是弟弟。老爹是正团级军转干部,现在正科级公务员享副处待遇(无实权),老娘旅游行业开一家小小的门店,爹妈没投资眼光没有踩上房地产的东风,只在老爹刚转业的时候全款买了一套小自住房,后来又买了一套给爷爷奶奶养老的小房子,如果结婚的话爸妈仅能提供我小城市一套的小房子和一辆10万左右的代步车。 入职以来,想了很久,想不出我未来的路在哪,想过考公务员,也试过,考不上,而将公务员作为退路是愚蠢的,毕竟这不是普通人能轻易考上的。我不是一个上进的人,我就是一个在工作与生活二选一会毫不犹豫会选生活,最低接受work life balance的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只想到了两条路,一条路是继续在单位工作几年,老爹还有五六年退休,等老爹退休后我也辞职回家,那时候大概已经赞了40-60万了吧(我没谈恋爱而且也不爱花钱,工资应该会全部攒下),会拿出25万买一辆二手的高尔夫和二手的拿铁(真的非常喜欢高尔夫和拿铁),然后找一份朝九晚五工资低的工作(其实保安就挺不错,不过我怕我爸骂我),如果我爸退休了想开个便利店啥的就配我爸一起开个小便利店,会和父母好好沟通,让他们接受我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的想法(理由已经给出来了,在中国没有女孩儿会喜欢不“上进”的男生,即便有,即便结婚了,在茶米油盐的生活中早晚会磨平这份爱,在攀比社会下她也会拿我去和别人家的老公做比较,这是我无法接受的,我就是我,我只想做我自己,不论别人是好是坏,我不喜欢去和别人比较,更不希望我的另一半拿我去比较,但我知道在这个攀比的社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不会结婚),在父母接受后会好好陪伴父母,我买车以后剩下的积蓄加上父母为我结婚准备的家底够我陪着父母在全国各处逛逛,陪他们养养老了,等父母老去后,我怎么样也就无所谓了。第二条路就是工作5-6年,二十八九的时候攒够60万左右,去加拿大读个collage,毕业后在那边找个工作,希望有加拿大平均收入的70%我就满意了,能找到一个三观契合的对象,工作几年能在父母帮助下买房,顺便把父母接过来养老(搜过很多资料,不在多伦多温哥华,在比如温尼伯,卡里加尔这种城市20-35万加币可以买个普通一点的single family house)据网上说加拿大是个work life balance的国家,我个人不追求发财,也不追求职业上的成就,也不会看不起蓝领或者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是不知道真到二十八九,看着逐渐变老的爹妈,能不能下的去这个决心(ps:现在已经开始在学英语了捏)。唉,真的希望国内能在近五年改善下就业环境,社会风气吧,也包容下我这种慢节奏性格的人吧。 |
我在b乎上看见过一句话 这个时代,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希望逼到躺平了,不想生孩子了 怎么说呢,请你努力,为你自己(6) 有那个啥报告出来了,去年中国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 相比最高峰2013年下降55.9%,我可没胡说八道 |
一、投简历,看看能收到多少回复,看企业能开出多少工资。 二、打开你想去的地方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职位表,看看你能报几个。 三、打开知乎、脉脉、看准、贴吧,看看你所学的专业的一般从业人员对行业的看法。 四、谨慎对待学校关于就业的说法,特别是劝你先就业再择业的。 |
就业形势还需要你去主动认清吗? 这不都是明摆着的事实,只要你稍微看点新闻,再主动关注几场招聘会,没事儿就去招聘网站转转,你就不可能不知道当下的就业环境。 只有你闭着眼睛说你不要看,捂着耳朵说你不要听,看到听到后说你不相信的份儿,没有你认不清的份儿。 最简单的应对策略就是,关注一下你们学校大四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情况,有宣讲会,招聘会了,混进去多转转,看自己毕业时能混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如果想读研呢,逛招聘会的时候,可以再多关注一些招聘研究生的岗位,看哪些岗位是只要研究生的,以及对研究生有啥要求。 各种令人艳羡的招聘岗位看多了,你自然就知道哪些专业吃香,要不要考研这些基本问题的答案了。 怕就怕,你不去看,看了又说你不信,然后还整天说你好迷茫。 |
|
|
|
|
只要你们的目光还放在“就业”,还想着卷。 还把自己当红利,还跟着指导的逗猫棒,以为自己00后很不得了。 那么就业不会变好,就业环境不会改善。 我不认为00后是更好的一代,相反,我认为00后是弱于80后的一代。 这个“强”与“弱”不是指能力,而是指他们所处社会环境,他们面临的版本难度。00后比起80后来,更不容易赚钱,更不容易拿他们的学历进行变现or获取利益回报。这是版本导致的,不是他们不努力导致的。 就“业”?就什么“业”,造什么“业”? 家里有条件的,千万,千万不要强行就业,不要委屈就业。 好好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不要乱花钱,多搞几个省钱,健康的爱好。不要有那些什么夜场蹦迪的爱好,要有那种很便宜又正常有正向磁场的爱好:比如爬山。 考体制内,能考编考编,歇业十年考编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考50年编,耍一辈子也不是什么问题。 就跟股民开了户不买股,就直接战胜90%的股民一样。 未来几十年是存量竞争,只要你呆着不动,躺着不创业,不买房,不投资, 谁消耗少,顺利继承家里,别让老人被社会骗光棺材板,就直接战胜95%的就业人员。 强行就业,委屈就业,低三下四5000一个月,还得搭上为了就业,而支出的5000生活成本,甚至还得赔光6个钱包,才能在有就业的城市买房。 强行就业,委屈就业带来的内耗,让很多年轻人,陷入了失业创业,凑钱开店,三五年轻松亏掉几十年积蓄。 看看股市,在股市普涨的短暂时间里,垃圾股也能赚钱, 但长远来看,不进入股市就能战胜90%的股民。 同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低水平就业也勉强赚个温饱生活。 但当经济不再增长,存量竞争厮杀时代,不就业,保住家里后院,就战胜90%的就业。 当所有人开始竞争低水平就业时,每一个糊口的工作陷阱,都蕴藏着巨大风险。 有很多 高学历,高收入,高水平就业的一二线城市精英,在知乎吐槽,因为在外工作,家里老人被卖保险,卖药的托尼精神小伙,骗走积蓄。 这些中产,精英,由于在外就业,家里后院被抄,老人轻松亏掉几十万哈哈哈哈哈。 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在未来,这样的例子还会增加几十倍, 存量竞争阶段,每一个有积蓄,想着投资,赚钱的人,都是待爆的金矿, 家里有这样的老人的,先想办法,把钱从自家老人手里,拿到自家手里,就胜过在外低水平就业10年,20年。 家里没条件的,同样也不要急着强行就业,不要低水平就业。 就正如,人再穷,也不要急冲冲去缅甸幻想高工资, 缅甸华人老板的高工资是假的,是割腰子,老乡缅北创业捏哈哈哈。 难道国内华人老板的高工资画饼就不是假的?不是为了割你腰子? 越是存量竞争,低水平就业,割腰子的概率就会暴增。 家里没条件的,最需要的不是慌乱就业,而是学会生存, 如何在没钱的时候,找到干净,卫生可以吃饭的地方, 如何在有钱的时候,让少量存款,支撑最长的时间,却不影响健康。 同样,没条件的年轻人也要多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当然,不要轻易借钱给人,也不要轻易找人借钱。 多个朋友是多个信息来源,多个信息节点。 低消耗,低功率的现代人,可以在拒绝低水平就业的同时,维持健康,长期灵活生存。 这种低功率,低消耗的灵活生存,相比扣掉支出没有存款,还要长时间加班,被PUA的低水平就业,要有价值,有意义得多。 每多一个这样的灵活生存,就为我国创造了宝贵的一个就业岗位,同时减少了一个内卷狂魔。 当越来越多人,开始理解这样的生存方式,当卷王真正开始被全民唾弃,996成为阶级公敌, 那时候,正常8小时工作,劳动者要求正常的工作环境与待遇,可以真正的创造2亿就业和消费。 这时候,灵活生存的人,也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工作和就业。 日本人的宅男打打零工,也能买手办,参加握手会,享受高质量零工生活。 你以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靠产业升级吗?靠战胜美国吗?靠入关吗?瞎扯! 日本宅男打打零工就能享受人生,靠的是几百万拒绝低水平就业,门都不出的尼特族。 正是伟大的尼特族,伟大的拒绝低水平就业的高觉悟,日本良心。 日本普通劳动者,才躲过了内卷,拥有了工作之外的生活。 全世界劳动者的幸福生活,靠的是拒绝低水平就业。 |
环境比人强。 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但两千年出不了科学家。 英国不出牛顿也有马顿,德国不出爱因斯坦,也会出爱果斯坦。 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别不信邪。 |
网络上的三大热门去向:1.考公 2.润 3.大厂 我觉得却都有较大的瑕疵。 一般来说,当一件事已经全民形成共识,往往风口已经到了尾声阶段。即使是房地产、互联网这种上升周期漫长的行业,也大体上不例外,虽然搏傻的也有不少赢家。 1.考公: 先看看各地新放出来的岗位有多少,报考人数又有多少。这个比例,哪怕真的能够胜出,性价比又如何?是的,在萧条的时代我们不该过分追求性价比,真能搭上这艘船,也是稳定了。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房地产萧条给各地方的公共财政带来的巨大缺口?各地的财政,在过去房地产周期内,从中获得的收入占比很高。但纵观全球和往今,这种中国过去15年的常态,并不是常态。常态应该是,你当地有多少企业和居民纳税,就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预算。当地的教育、交通、医疗、公共服务,都从这些预算中来,如果还有足够的富余,那么公务员的工资才会稳定上升。 这种形态正在被逐渐打破。在很多中小城市,甚至不少二三线、省会城市。地方财政困难,是未来几年的大概率事件。而求职公务员,你是开支的增量,不是已有的存量。我对这条路整体上的前途深表怀疑(仅针对2021年以后新考入的,涵盖全国范围的,别拿干了十几年的北京公务员这种来举例反驳) 2.润: 我至今属于有护照有签证,想走就一张单程票的情况。但我这两年完全没有回意大利的欲望。近期也拒了两个去卡塔尔世界杯出差的邀请。 这里先抛开新冠感染是否有影响的争议(两边各执己见,互难说服), 如果“润”代表着出国留学深造,延缓进入职场的时间,你得想明白,几年后的情形是未知。世界可能从危机中走出重返繁荣,也可能经济危机和地缘矛盾进一步加深。在这一点上,哪怕最敏感最权威的各国非政府机构,也无法精准预判中长期,只能预判短期至多中期。 如果“润”代表着移民工作或移民创业,那么至少欧洲已经不是个好去处。经济困境、政府赤字、地缘矛盾、社会割裂已经达到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值。(当然,从绝对值上来说,可能仍然比其他地区包括中国不少地区有优势),这个“润”,需要慎重考虑。我认为此时出国工作/创业能如鱼得水的,基本都是在国外已有经验和积淀的,也不会在贵乎问问题。如果是“菜鸟”,真的劝你谨慎。 如果“润”代表着移民享福,不差钱。那么请随便润,利用好各种货币之间的剪刀差,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周期的服务业廉价劳动力,你甚至得到的比以往更多。尤其是卖国内房润的,只要你能卖掉,转移出去,就大大的赚到了。 3.大厂: 这是我认为三个选择中最靠谱的一个了。但大厂通道在今年缩窄得很厉害。于是只剩下了渠道问题。和考公类似,只要能走得通这条路,这就是最好的路之一。 不过任何时代,我觉得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找行业增量空间,结合自身优势,找一个行业深耕。 这个时代,全球更动荡,但也意味着突发的增量可能比和平年代更多。这些增量,绝不在人人看得到的地方。 补充:这里肯定有人说口罩和核酸,但你需要2019年看到口罩,2021上半年之前看到核酸,完成行业内的积累占据一席之地,否则这钱你赚不到的。所以大多数人只能眼红,却分不到一杯羹。 对于其他增量行业,也一样。 评论区还有套词的,想问什么有前途,什么我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 呵,我要有解决所有毕业生就业难题的能力,也不用泡在三环四环,直接去一环内喝茶得了。全球经济寒冬,地缘局势紧张,战乱,疫情肆虐。整体上这问题就是无解的。 不管什么行业好,你不擅长不爱好,也不属于资本圈的人,那就跟你没关系。只有你擅长的行业赶上了风口,才跟你有关系。上面说了,经济震荡,大风口大概率无,小风口可能比以前更多。你能赶上哪个,不仅仅来自能看到哪个,还得自身有实力占据一席之地才行。 反正无脑跟风大几率成韭菜,这是历史证明过无数次的事。从股市到楼市再到考研考公出国,叫的最响底气最足的跟风人口进场,基本都是风口结束的前兆。没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永远抄不了底。 |
难到上到学院书记,下到任课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就业。 我有个任课老师说,她周末去坐游船,看见游船上的讲解员说得很好,一听就是练过嗓子的,觉得播音班的孩子也能干这个,就放下陪家人游玩的事情,去找游船负责人聊这个应聘 另一个老师说她有个学生对宗教文化感兴趣,她就推给那学生灵隐寺的媒体招聘推文,我在底下听着惊呆了,老师的就业消息已经这么广了吗,随后老师又趁机给我们说了很多个发布招募信息的公众号,感觉帮助学生就业成老师的课后任务了。 大三有一门就业课,一个辅导员开头就说去年就业形势很不好,然后给出了数据,就是说一个学院四百多个人,出国的四五个,两百多人个考研,最后考上五十个,自主就业的几个,签就业协议的不超过100个。 |
|
就业课作业都是制作简历 学院的书记到处去各个地方融媒体单位推荐学院的学生,又去和外面的机构签合作协议,给他们提供智慧,他们提供岗位,就算是这样,就业形势也不好。 大二下学院开了考研交流会,请上一届考研成功的学姐学长们来分享经验,中国政法中传北电暨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等,主持的老师算学院的领导,她一再强调下来想加学姐学长微信的直接要,最感人的话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有更好的将来服务” 就算想方设法打通学生就业渠道,甚至把就业范围扩大得要和专业没关系了,还是就业难。 幸好我的辅导员人很好,他专门负责学院就业的,叫我们想联系什么考研院校直属学姐学长,咨询出国学校,找辅导机构都可以找他,很多迷茫的问题,他也可以很负责地给你建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你身边有那么好的资源,你放着不用干嘛啊 想起我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开门的时候,看见寒风中滚着羽绒服 哆嗦着看书的考研人,一排又一排地排在窄窄的图书馆门口,门一打开啊,人群就往前缓慢移动,几百个人秩序地接着长队,安静地跟上,沉默地进入,像在进行某种神秘未知的仪式,仿佛每个人都失去了具体的面孔。 看似最后我们都进了门,抢到了心仪的座位,其实也没有。 还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永远在走独木桥 |
这不是一个就业的好时代,原因是: 民企占就业的大多数,但居然没人敢说理直气壮做大民企,却说理直气壮做大国企,就业和消费不崩才怪。 |
你每个月领工资,但知道自己的工资是哪里来的吗? 很多人以为工资作为成本或费用来自公司收入。 可果真如此的话,你怎么解释那些连年亏损却能坚持下来的公司呢? 典型的如京东,自成立以来一直亏损,但人家活得好好的,而且还日渐壮大,也没听说发不出来工资吧。 所以你的工资源头并不一定是公司收入,而是现金流。 至于现金流从哪里来,不同公司可就各有各的道儿了。 要么来自收入,要么来自融资。 这俩是公司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不管公司盈利还是亏损,只要现金流不断,工资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发,公司也就会持续运转下去。 京东的现金流是哪里来的呢? 除了少部分是上下游应收应付运作的结果,绝大部分其实来自融资。 而像京东这种互联网公司,本身没有什么标的资产,投资风险比较高,因此最早的融资基本只能来自风投。 可以说,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员工的工资都是风投在发。 而京东这样的公司之前市场上没有,因此可以说,是风投创造出了一家公司,也就创造出了无数岗位。 而一家公司创立初期百废待兴,正是大肆招揽人才的时候,于是就业岗位呈现井喷。 可风投不可能无限砸钱给你发工资,他们希望的是前期狠砸一笔,尽快圈地。 等地圈好了,平台也都稳定了,就可以开始收割。 一方面通过垄断地位涨价割韭菜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平台技术稳定,维护并不需要初期开发时那么多人,于是裁员降低成本。 里外里这么一折腾,利润出来了,商业模式被验证,公司IPO,风投也终于可以变现了。 那为什么过去10几年一直这么玩,最近几年就玩不下去了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这十几二十年风投主要投的都是什么行业? 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滴滴、头条……无一例外全是第三产业。 为什么投第三产业? 一是因为中国的第三产业起步晚,底子薄,10几年前那是妥妥的蓝海。 二是因为第三产业门槛低,成长周期短,退出快可以赚快钱。 正如你们看到的,过去十几年,用不了多久市场上就会出现几个互联网独角兽。 又用不了多久,独角兽上市,一群人鸡犬升天,创造财富神话。 可低处的果子总有摘完的一天,摘完了怎么办? 那就只能继续去摘高处的果子。 如果你注意观察投资很容易发现,这几年的投资开始转向了生物医药、芯片、环保等生产领域。 而继续投入到流通领域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腰斩,乃至膝盖斩。 当然也有个好消息,那就是中国的投资总额依然在增长,说明弹药仍然充足。 可伴随而来的坏消息是,这些弹药原来的枪用不了,得换枪。 也就是说,过去投资流通领域培养出来的互联网人才,放在生产领域那些硬科技上不玩活,至少目前人家觉着是这样。 于是就产生了现在的困境,一方面生产(硬科技)领域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流通领域(包括互联网)哀鸿遍野。 用专业点儿的词讲,这就叫结构化失业。 更严重的问题是,现在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亿出头,第二产业1亿多点,剩下那6、7亿的劳动力都在第三产业,也就是广义上的流通领域。 而成百上千亿的风投从流通领域抽离,政府投资也几乎不关注,那你说这6、7亿人的工资谁发? 外加流通领域门槛低,过去钱投进来,互联网一堆人发了工资就去消费,零售和餐饮也可以雨露均沾。 可生产领域的门槛可就高了,钱投进来集中砸在仪器设备上,剩下的给那一小撮科研精英。 可科研精英才几个人,能花几个钱? 投资的雨下得再大,也都被大树挡住,流不到下面的小草啊。 听起来是不是挺残酷? 可这就是现实。 市场上并不缺钱,投资也在大把大把地砸钱,可这钱就是跟你我无关。 更残酷的是,硬科技的投资周期之长,可不像互联网公司,砸几年就能上市。 这玩意动辄十几年几十年才能看到结果。 所以这一波就业形势并不是短期内能够扭转过来的。 你说投资不该这么投吗? 也不是,毕竟低处的果子没了,你不去摘高处的果子就要饿死。 这是市场规律,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 说到底,现在就是上一波红利吃光,下一波红利还没来的谷底。 至于下一波红利什么时候来? 新的爆发点恐怕还得看web3.0+元宇宙+AI,它们其实是一个整体。 它具备开创新时代的能力,可究竟如何开启,目前还在等待一个应用层面的引爆点,如同iphone之于移动互联网。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概念听起来如同镜花水月,知道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现实一点的话,还是降低预期,有什么职位先做着,节衣缩食争取熬到下一波红利吧。 实在找不到工作,网约车、快递、外卖都试试,只不过这些岗位恐怕也不乐观。 中国已经有8000多万人从事这些行业,今年女快递员都在明显增多,可见形势之严峻。 最不济,0成本创业,迭代个IP出来,短时期内饿不死,迎接web3.0时代也有个盼头。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 |
工作有着落,日子有奔头。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