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网 -> 教育信息 -> 为什么很多音乐附中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会有停滞不前的感觉? -> 正文阅读 |
|
[教育信息]为什么很多音乐附中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会有停滞不前的感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题主在国外,听很多国内音乐学院附中毕业的硕士/博士学长学姐弹钢琴技术很扎实,音乐也很完整,但是并没有很明显的让人耳目一新,或者说非常打动人。反观,网上… |
技术和音乐性 当你年龄小,刻苦所以技术好,音乐性只要去复刻老师。你就能会被夸为“神童”。 而随着你的年龄增长,技术难度已经与你的年龄相匹配,如果又脑子空空 再去复刻老师的音乐性时,你就变“普通”了。 |
刚才和钢琴家、神经学家、生理学家上了课,恰好提到这个问题。 很多所谓的“天才”并不是“真天才”,只是练得多,透支未来,6岁达到12岁的程度,8岁达到13岁的程度,10岁达到14岁的程度,12岁达到15岁的程度,14岁达到16岁程度,18岁泯然“众人”。 并且不仅是少年时期只练琴不读书,脑袋空没音乐没思想,甚至所谓的附中附小引以为傲的“技术”也往往也到达了一个离商演钢琴家还很远的地方就不会再进步了,甚至很多人是退步的。 10岁弹肖练往往是硬磕下来,学到的是错误的技术,这种技术在之后的发展中用不上甚至有害。而肖邦是有记载人类史上第一个讲究人体工学的老师,肖练最讲究和谐而不是死磕。最简单的例子,10岁8度手弹肖练1的弹法,和到了15岁10度手肯定不一样。 所谓的“技巧”是包含四个维度的:快准狠+层次,也就是手指控制力,而很多老师理解的技巧只有前三维。这就导致很多更深层次的,比如肌肉发力、手指手腕手臂协调、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等一系列问题。硬磕下来错误的不合适的东西,想要改,要花当初三倍的时间,并且前提是脑子愿意改! 更不用说有些地方用培养田径运动员的方式培养“未来艺术家”,这里并没有看不起运动员的意思,他们很伟大,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
|
|
|
|
|
|
别说附中和本科的停滞了….我带了五年考钢琴研的学生,读研基本都在倒退… 先说本科—硕士的: 我带的二十多人都是一战上岸,无一例外考研即巅峰,能keep住考研水平停滞不前我觉得都可以烧高香了…基本读研3个月技术变形,开始下滑。 哦,音乐性倒是一直提,或者说可能在提。 ps:我带的学生没有附中背景,虽说也帮川西安上附中的人口high扒过点谱子和交流技术,这部分就不算在内,所以基础差,考试压力也大。基础特别差我会劝退好几次告诉ta学琴压力很大,最后劝不走的非要考的我也会说清楚我能保证你维持生命体征,但时间紧任务重你得听我的,并且父母要知道。 1,技术下滑 备考时候刚猛全部都是拉赫?肖邦李斯特练习曲。 入学后开始跟着教授云游在巴赫和贝多芬的温柔乡中,修修音色,岂不美哉,抑扬顿挫。音阶琶音高抬指是什么?爷都考上研究生还需要练四五岁琴童都基本功?阿格里奇都说不用练我练毛? 2,练琴和享受的优先级颠倒 备考时候比如说有人从外地到上海找我学琴,早上学完想去上海逛一圈,被我抓着练琴,上课当天也要练满4~6小时,练满了爱干嘛干嘛,练不满好不容易来次上海这种话就别和我说。 读研开始三五个月很有劲头,六七个月开摆,一般都是开始了欧洲之旅,每个月都有环地中海线,小半年后开始谈恋爱。颇有饭饱思淫欲的感觉,备考的多少人找到我时候是焦虑到吃不下饭睡不着,哪有心思谈恋爱… 3,傲慢之罪 当我给读研之后的人说别让恋爱优先级高于练琴,或者练基本功之类的话,未雨绸缪,基本上都有种迷之尴尬。 “哇,下头男和我玩父权么?” “老登,你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人了,哥们听你说话是给点以前的情面,现在哥们有教授级导师,希望你好自为之吼” 当然没人和我这么说话,只是大概侧面有这层意思 fine,我见好就收呗祝福一波前程似锦,每年我都要编理由删几乎所有学生,永久切割。 我不否定考研的人有一部分是日子人,但大多数都是心里有火,心里有火的人憋不住这口气去拼,我只能说我见了太多自我厌恶的。这是毫无意义,或者说没见过世面的“我执”。我切割倒不是因为讨厌谁,我学生里面抑郁发病直接拿着剪刀冲过来刺我都有,别说骂我几句这种小事儿,只是我会心疼他们有一天自我厌恶。 附中篇: 我就用陈丹青一句话就聊清楚了 真的爱画画的怎么都拦不住的 不想聊太具体,太多朋友附中出来的,很得罪人。 扯任何的音乐理解基本功之类的事都挺遮羞布的,究其原因就是走出国内体系的象牙塔后,弹琴本身不是唯一的快乐了。 1,壮志未酬型 考不上理想的本科或者跟不到自己的师承,因为有基础,反而想跨音乐学院和演奏家之间的巨大阶级跨越。得不到,开摆,天天研究文献,和导师关系极差。 2,家庭富裕型 一般就出国兜一圈,去读点一线大学二线专业,或者去英国这种学制短的,反正也是回家继承家业,也没必要提升技术,去北欧看看极光,ins都是爱马仕古驰for老顾客赠品绝版限定小礼物。 3,挣钱哥 出去就开始搜资源国内外贸易搞起来了,认识的有海运的,倒木头的,音乐领域那点蚊子腿人家看不上。 4,吟游诗人 喜欢玩手机游戏,花大量时间玩电子配乐,白天曲高和寡,当代庄子,晚上线下狼人杀,三瓶啤酒的酒量能转两三次场。听草东,虽然最喜欢西赞但一般只去一次,反而每年都要去大理,网络账号一般粉丝很多。 5,纯爱战士 谈恋爱谈的属于好的,有和老外结婚的,也有为了另一半学两三个专业的,哪怕是我认识的有和差几十岁的钢琴家结婚的,我也真没觉得钢琴技术在提,或许音乐理解再提? 6,社交关系型 一般本地认识一些协会,喜欢上知乎,穿西装气质介于网红和卖保险的之间,有一种很神奇的共存感,洋气中透露着的谄媚,一般范儿很大,官腔很足,朋友圈都是感谢某某大师带我参加某某活动,感谢栽培之类的,出去接活儿死要面子活受罪。一般以吃老本输出为主,技术没得提。 7,知足常乐型 养个猫,拍拍照,读读书,两年的学制延期毕业到超级加倍,不知道的还以为移民了,钢琴技术基本不push,完成作业就算成功,钢琴作业顺利时候感谢钢琴,钢琴不顺时候感谢有猫猫陪伴,朋友陪伴。 8,抑郁型 三天打鱼,两天抑郁,这属于保守派。 激进派有在国外自杀后亲妈坐飞跨洲收骨灰盒的(葬礼我去参加的,葬礼上的巴赫也是我弹的) 也有在家练琴直接发癫把钢琴烧了的(因为我略懂心理学缓和过他家关系,出事儿后他爹急吼吼的和我说要么劝劝娃子别学琴了,乖乖继承家业算了,最后我和他出去钓鱼了几次,带他看看动漫,现在玩网游认识了一批朋友,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经常打电话问我啥时候回上海,要请我去方舱吃盒饭)。 all in all 我并不认为技术不提升就如何如何,因为人还是开心和健康重要。 技术提升除了极少一部分人外界因素能满足之外。剩下的大部分人最需要的就是统筹和平衡各方面的资源和技能点,时间规划,追求,定位,破除追星崇拜,建立现实等等。 |
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行僧生活一般人受不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练琴和职业运动员也差不多,《周游记》第一季周杰伦问朗朗,你现在一天练琴多少小时?朗朗说至少3小时。这样的强度顶多维持机能不倒退,这样的生活对自律要求太高了,大多数人扛不住的,不是无脑的有氧训练,还要带着脑子分析的。 |
美院附中的来插个嘴。 你不要说到大学阶段了,事实上,很多学生考上附中以后就已经停滞不前了。别误会,我上学那会附中从升学率到氛围到生源师资全都是国内顶尖水平。但是大概也就一两年的时间,身边的同学不说十有八九也有六七成遇到了瓶颈难题: 1.附中的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非常自由,非常理想主义,也很有益于身心健康发育,但是附中的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人还是应试教育学校/考前画室的背景出身,以前都是被学校压着学,被画室压着画。突然来到大学式管理的校园环境里,你说谁不想给精神松松绑,谁不想好好玩一趟?老师只会引导学生,不会强行给你收手机,甚至很多老师上课都不想点名,收完作业也懒得清点...唯一可以约束学生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自制力或自我驱动力。 2.附中的教育不是填鸭式,你要真把外面应试教育,考前画室的题海战术,比如吹着哨子练习排线,每天上午素描下午水粉晚上速写,临摹,静物,范画,几何体,水果,人像,石膏像...反正我当初遇到的这样的卷王都被老师制止了,因为附中的培养方向是艺术家,创作者,而不是普通工作者。换句话来说,附中教得是艺术,绘画只是一种呈现形式。 所以老师的建议往往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养成critical的思维,锻炼出大家的情操审美,甚至十几岁就建立自己的风格体系。 这么做,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十几岁的小孩子,哪怕再早熟,也很难做到这样的水平,甚至不见得有真正理解艺术,而不仅仅是绘画的悟性,老师的期望是人均毕加索,争当开山立派的艺术大师,此外,有一部分孩子考上附中,本来也不是天资多么好,多么有艺术天赋,而是从小绘画练习量高于同龄人,熟能生巧。 3.这个算是一种隐性问题,附中阶段也不见得爆发,但是搞艺术的,但凡不是个毫无悟性的人,总有一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那就是内心的考验。学艺术,尤其考了个好一点的学校,或是刷了个奖,参加了个什么展子之后,人可能会产生两种心态:要么觉得自己行了,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产生一种“我比所有人/大部份人都要强”的自信;要么是觉得自己不行了,觉得自己资质平平,产生一种“所有人/大部份人都比我强”的自卑。 毕竟艺术这个行业,一将成名万骨枯,大众所听说过的艺术家,以及能够出现在大众平台上的艺术家,其实都是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非常成功,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这个行业的成功上限的。谁不曾想过自己也要成为名震一方,甚至名垂青史的人物? 上述那种不合理的自信或是自卑,可以把一个正常的,受过专业水平艺术教育,掌握专业水准技能和知识的人变成一个十足的外行。所以我曾说,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毕了业之后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其实不完全是因为艺术行业工作机会有限,其实也是因为心态有问题,或是处理问题/处理工作不够专业,严重缺乏职业素养,更缺乏对于这个行业的真实认知以及经验。 所以我一向鼓励我的师弟师妹们拓展自己的信息来源,不要依赖于公众号等普通的社交媒体平台,因为这些平台呈现的那些人,要么是凤毛麟角,要么是江湖骗子,即便没机会去逛那些超一线城市集中了画廊美术馆的街区,也要多看看art news,art net,art review这些基本的行业内的资讯平台。没事的时候最好也多看新闻多看报,因为艺术行业真的太小了,小到一整年的产值也不过是某些大型连锁超市一俩月的营业额,如果只了解这个行业,那跟社会,乃至跟世界脱节只是迟早的事情。 4.最后,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中国的艺术市场其实很小,而且去掉香港的部分之后,内地的份额就更小了。 艺术行业最特殊的一点就在于它对于创意,创新性,创造力的要求,然而如果你所处的环境中见不到,或是接触不到顶级的作品,思想,或是最新的研究成果,那么你所学的则很可能只是一项技艺,而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 前面谈到过这个问题,艺术行业的封闭性。接下来再说说附中这个环境的问题,表面上看,确实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师资和最优质的资源,但实际上呢?我很不想说,因为在我心目中,我的专业老师都是我的家人,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附中大部分的专业老师,几十年就在一个行业里,甚至从中学开始,就在一所学校里,所以学校往往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常见的美院附中老师的问题:鄙视设计,认为搞设计的都一身铜臭味;鄙视文化生,认为学数理的都是些书呆子,学艺术史的都是老学究;鄙视当代,认为学当代的都是考不上造形的学渣【也就是欧美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画派】,只能退而求其次;造形才是最好的,考上了造形才是 由于文化,国情,内地艺术行业这些仅剩的资源和利益,还要首先让周公子,富二代,艺二代,还有什么教授的儿子,某学院的师姐师兄们,某协会的名誉理事的老婆的七舅老爷的三外甥拿走大头,哦对了,还要看辈份看资历,七舅姥爷排第一,师兄师姐排第二,三外甥的大儿媳第三,最后才是那些没有关系,没有老师,没有画廊,团队,经理人,没有自媒体大V的百万粉丝撑腰的普通工作者。 所以附中的学生里,出国的不见得是最优秀的,但是最优秀的,除非家庭条件不允许,或是术业有专攻【比如学国画,国乐,古典或民族舞】,否则是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出国的。 不是说出国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但是去了艺术产业更大的国家,上限会变高,机会会变多,还不用老费心思打理人际,跟策展人跟赞助商跟画廊跟美术馆跟藏家跟艺协的所有人搞好关系。只要能力合格,多少都是能等到机会的。 |
请其它专业的人们想一想:当你躺平能赚400元一小时并且不怎么需要动脑,而再以高三强度学习10年左右,还要极大程度依赖运气才能有一份仅仅是听起来更好的工作,那么我们会怎么选择呢?而且看到世界上有那么多水平优秀,名门出身,家庭条件又好,就连长得也更好看的人,不幻灭躺平真的很难。 首先,在批评他们“有技术没音乐”或者这个体制“只录取技术好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一个问题: 顶尖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达到了绝大部分其它同专业学生博士(或同等学历,比如德奥的演奏家文凭)毕业的水平。 非顶尖附小附中出身的,就比较尴尬了。我作为一个非专业学习者,基本能在一分钟以内判断出一个中国学生的出身,说明这些人可以考到不错的学校,但是和最一流的演奏者比起来还是有一些差距。而关键问题并不在于非顶尖附小附中的生源不好,而是老师不够好。事实上我认为:如果要从十岁左右就决定一生的方向,那么一定要顶尖级别的师资。这样学生才可以走得更远。 而我并没有在反驳题主出现的这个现象,甚至这个现象有一个具体的形容:退功。 技术原因其它回答已经提到了,然而学习音乐就像学习文化课一样,问题不仅仅在于老师和学校,也在于家长和社会。 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读杂书的习惯,没有学会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方法,长大了以后要重新学习就会更难。问题是青少年时期都要忙着练琴,拿奖,打出一个好成绩去申请好一点的音乐学院。没有人愿意为了虚无缥缈的“内涵”去牺牲眼前的学历和比赛成绩。而要求他们做到这一点,也是无视了很多家庭是赌上全家的未来让孩子学习艺术的现状。这是家庭的问题。 社会的问题则是: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到了刚进大学的时候,已经比市面上绝大部分钢琴教师都更加称职,而且他们在国内收上400元以上一节课的学费并不困难;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提高水平,找到真正的演奏职位或者在大学中找到工作,又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对于学生自己而言,从学琴开始一直到考上大学,可以说决定了自己绝大部分的人生。除非是身心都天赋异禀,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执着,并且家庭条件格外好,自己也没有遇到什么谈恋爱交朋友等等的事情,甚至能保证幸运地不受伤,才会有动力继续突破自己。可惜到了大学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得到了太多的负反馈:学了十几年,手头的大大小小的奖有一些,但是身边和自己一样优秀的人也不少;可能在寻求升学的路径中被教授批判得一文不值;可能发现自己的身体或者心理在重压之下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调理... 对于所有人而言,突破自己的极限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管是不是音乐学院附中出来的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当然这个世界绝大部分的人根本没有到“遇到极限,要选择继续挑战还是放弃”的情况,但是我也能完全理解这些在十几岁或者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选择不再提高自己水平的学生。 当然如果要继续提升自己,不仅仅需要多听音乐,而且要对自己的整个一生做出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代价并不能随意忽视。 |
|
另外,题主的IP并不在国外,而是在福建。 |
呃,感觉题里没几个接触过附中附小的人 我自己培养过三个附小的学生,7个附中的学生,手下的音院本科生应该已经过半百了。 然后跟星附的主任孙大佬也交流过很多次,上附的小廖老师跟我关系也不错。接触过的附小附中孩子总数应该是过两百了,最大的今年27了,最小的刚入学。 先说附小,附小录取的风向很早就变了,以前附小录取的风向是,难,快,准。 现在附小录取的风向是灵气,灵动,灵活。 举个例子,以前能拼肖练就要拼肖练,什么大海啊蝴蝶啊,三部创意曲啊热情啊,现在能把299弹出彩也有很大概率进。 再说附中,风向倒是挺统一的,还是难,快,准老三样,只不过多了一个稳。但是进学校之后的排课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以前是半天文化课半天音乐课,巴不得全是音乐课。 现在是三天满文化课+两天的半文化半音乐,还是以全面发展为主,那股子“专”劲其实比以前低了。 当然晚自习肯定是雷打不动的练琴时间。 但是这不是什么坏事,对人生这种长期战役来说反而是好事。 然后再说附小附中升本科的问题。 第一,附小附中里天赋拔尖的,家底跟得上的,也就是金字塔塔尖梯队,其实很少考大学,一般年少就成名进乐团了或者被挖走了,没这个机会的也去科蒂斯这些顶级院校去了。这些都是争取当演奏家,终身席位,终身教授去的。比如最近央附新进德团的首席。 第二,天赋强,家底强的第一梯队,一般会选择出国留学拼一把顶级院校和刷比赛,少数已经选好师承走颂歌路线的,会选择国内音乐学院。 第三,天赋强,家底凑合或者是音乐世家的第二梯队,会有目的性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者本科不考艺考而考别的专业,用来换长久的人生战役。这类一半会进入幕后的核心圈,一半会在别的行业发光发热,少部分可以获得音乐家启动的初始资源。 第四,天赋还行,家底厚的第三梯队,会选择国内音乐学院,有能力的就闯一闯,没能力的就毕业了继承家业。一般这种在艺术上的追求大学后会下降非常多,一个是后路有了,一个是视野宽了。这类一般是选择把音乐作为自己人生上限的乘区,在别的行业用专业级的音乐素养横扫同行,走中间管理层升高管的路线。 第五,天赋还行,家底凑合的会选择综合类大学或国内地方音乐学院,抱着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想法,在综合类大学或地方音乐学院用出身碾压同学,换一个抛头露面的机会,但因为相比附中糟糕的师资,专业上没法得到足够好的点拨而停滞不前。这种往往会在获得足够多的人脉与资源后选择留在音乐行业的幕后,或者进入一些商业化比较高的团队。 第六,天赋没那么行,家底没那么厚,多半会选择国内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取研究生,甚至考博士。毕竟他们只有一条路,而且没有退路。这类最后往往都会半艺术半学术化,毕业后被吸纳进大学体系。 第七,少部分人摆烂了,或者说他们只能在高强度监管的情况下努力,离开了家长就毫无内驱力了。这种其实属于家庭教育的大失败。 而且比较可惜的是,第四第五类,在附中里也是大多数小孩,一二三六类才是比较稀有的。 第七类……很难评 |
别扯那么多技巧不技巧生理不生理...绝大部分其实就是心态问题。累了、够了、看清事实了、想通未来发展了、该谈恋爱了、有资格开始教学生赚钱了...大学生普遍练琴时间只剩附中的1/4 |
因为手指机能演奏技巧水平在附中期间就几乎已经达到了巅峰。 不谈成年后的练琴时间以及艺术追求,大多数演奏员到了后期其实本身就是属于一个专业技巧逐渐下降,但音乐处理性随着社会阅历的上涨逐步增强的阶段。 乐器这个东西对于手部灵活性是非常高的,其实跟大众所了解的电竞也有相通之处,年级上去后手指反应力会自然下降,技巧水平也就慢慢落下去了。 |
虽然我不是音乐生,但是我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在我看来,所谓的学音乐其实就是学了一门技术,你学的是弹奏乐器,不是音乐,音乐这个词是具有迷惑性的,创造力的东西不能靠山寨,主要是发散思维,自由的思想表达,我个人觉得这些艺术生之所以大多数平庸是因为文化程度不够,人生阅历不够,脑袋空空,浮躁,所以只会弹奏,不会创作,而且弹奏的技术也不一定有多好,实际上学会一门技术,只要普高每天一节乐器课,大部分都会弹,没有什么难度,当然弹好肯定需要勤奋练习,所以这些人到了大学,如果文化课不够,没什么内涵的话,是无法写东西的,自然也沉不下心来写东西,况且本身极具天赋的人本来就是稀有物种,大部分人还是靠努力,大部分这种学校出来的,觉得自己可以逃避学习的努力就能怎么怎么样,其实任何的成功,你都逃不开炼狱般的折磨。 |
我就讲一点: 上音附中真正厉害的,基本都是出国去学音乐的。 对,就是掐尖…… 所以,统计学角度,可能你的样本收集收集的有偏差 |
希望大家都去搞创作 有句话说的好 学我者生,像我着死 你当然可以依靠练钢琴古典吉他提琴去成为一个乐器大师, 你也可以拿起你手边乐器去创作一首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你也可以浑浑噩噩的过你的大学生活,把音乐当成一种任务,一种学业。 我想 经过初高中的洗礼,没人到大学不会放松。 教育体制决定了我们青春期不能有反抗,我们成年后就要开始按部就班的赚钱,我们中年时期就要家庭圆满,总有一个个的任务等着你做,等着你实现,等着你去麻木的执行。 可这与艺术得自由性背道而驰。 艺术性,从来不是通过一些完美复刻可以展现的,要加入你自己的东西,要有你自己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好的乐器手去翻弹的时候总要进行一些改编。 音乐,是表达情绪的。 非完全理性,非技术性。它诞生于自由,诞生于人的情绪表达。 如果你经过了填鸭式的音乐教育,你就会不清楚音乐带给你的正向价值,甚至把音乐认作一种类似于化学物理数学的一门科目。 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 音乐只为表达存在,而不是为分数存在! |
附中再差也比普通中学的强太多,毕竟你考大学的曲子人家小学都你厉害。 |
实话说,我觉得吧说什么透支啊,什么超前啊都有点扯。 我觉得就是附中也有厉害和不厉害,爱学和不爱学的,培养的好的培养的不好的。 你只是身边的人嘛,你看看全世界的咧 |
技术是有极限的 这个极限一方面是演奏者自己身体素质所决定的极限,另一方面是人类这个物种所能达到的极限。 而大部分附中的学生,在考大学之前,其实就已经基本接近这个极限,技术在之后只会有量变,难以有质变了。 但是音乐性、思想性却是无止境的。 霍洛维茨弹一首简单的童年回忆《梦幻曲》,能把自己与观众弹到潸然泪下。这就是音乐性上无穷尽的探索,理解上无限地深入。 而这种进步,则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演奏者自己对各个领域知识的涉猎,需要对整个艺术领域的深入研究,才能达成的。 |
能出来的在附中阶段早就出来了,剩下的你把附中延四年,大概率不用等到上大学也可能会退步。附中只要把里面最有可能成为演奏家百分几学生筛出来就算完成任务了。 对于附中学生,大学里面普高同学新练的曲子,在附中已经练完了。除非特别有理想的,心思已经不在练琴比赛演奏上了。。。别说进步,尽量少退步一点就不错了。而且这种情况中外通用,一大票附中出国读名校本硕以后演奏水平也可能会退步,但是没关系,语言不是进不来嘛。 不管附中还是大学,毕业后能找到收入高且轻松的工作才算书没白读琴没白练。 |
|
如图 |
做父母的都觉得自己孩子有天赋,他们都忘了,有天赋的人很多,异禀的很少。 就像我们都有骨骼,但惊奇的很少。 |
因为只是手熟,稍有一点点天分,艺术是吃天赋的。 |
心思不在了,自然没状态了 |
精通太难了 |
听说过一句话 艺术类的东西,入门容易精通难! 再说了,学音乐尤其如此除了刻苦的坚持之外,还需要一点天赋 可能有人会说,我的技巧手法很熟练,我也相信你可以学的很好,但是你始终进入不了那个境界,精准感受曲子里的情感并且表述出来这个方法缺了那一点点的天赋就不行了 假设我练习了十多年的琵琶,我非常喜欢它,对它抱有很大的热情,我每天都在坚持练习它,手流血了都不在意,甚至愿意多年时间尽付于此,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可以经过考级考试来证明我学的认真,我的热爱 有些东西是看天赋,以及经历的 乐理来源于日常生活.用心感受外界,聆听自然的声音,将它融合于情感和琴声中,才能一步一步的打破常规,打破我们固有的认知,才能够突破瓶颈取得进步 |
国服最强就十个 省服前十有几百个, 水平到了那,再努力也没用了,因为人家努力和天赋都比你好,甚至运气也比你好。 你怎么突破? |
毕业了还不好找工作。唉 |
想进去的人,从5岁开始交报名费,一年5w 没进去的人,中学期间纷纷放弃乐器(声乐例外) |
已经达到天赋的上限。 |
怎么说,你达到了,就很难再进了 |
管的太多,艺术家就是要潇洒,自由,敢想敢干。这也要管那也要管,人的本性被压制,创造力就出不来了。 比如什么艺人谈俩女朋友,或者出个轨就一顿骂,这点屁事算啥?这都放不开,天然欲望不让面对,人都活不顺,还搞什么创造? |
一言难尽,只能私信回答,有兴趣私信私聊 |
那你要看在什么样的大学了 比如在科蒂斯会停滞不前吗 那肯定不会啊 因为x音附中最后考上x音本科的 都不是附中里的高手 高手早出去了啊 而在附中这种地方被比下去 基本不可能是练习时长的问题 那只能是天赋相对不行 上限低了 之前大量饱和的练习使他们早早达到了天赋瓶颈 就这么简单 |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教育信息 最新文章 |
为什么部分 985 博士的第一学历很普通? |
同济土木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
为什么大学里上课几乎没几个人听课? |
00 后女干部拟任东莞茶山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为什么很多仕途开始一帆风顺的人,都会卡在 |
能干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
重男轻女家庭里姐姐下面的弟弟在想什么? |
上海交大这个名牌值得舍弃专业吗? |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的数学教授许晨阳? |
教育部为什么不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的结果?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
古典名著
名著精选
外国名著
儿童童话
武侠小说
名人传记
学习励志
诗词散文
经典故事
其它杂谈
小说文学 恐怖推理 感情生活 瓶邪 原创小说 小说 故事 鬼故事 微小说 文学 耽美 师生 内向 成功 潇湘溪苑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浅浅寂寞 yy小说吧 穿越小说 校园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玄幻小说 经典语录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古诗 易经 后宫 鼠猫 美文 坏蛋 对联 读后感 文字吧 武动乾坤 遮天 凡人修仙传 吞噬星空 盗墓笔记 斗破苍穹 绝世唐门 龙王传说 诛仙 庶女有毒 哈利波特 雪中悍刀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极品家丁 龙族 玄界之门 莽荒纪 全职高手 心理罪 校花的贴身高手 美人为馅 三体 我欲封天 少年王 旧巷笙歌 花千骨 剑来 万相之王 深空彼岸 天阿降临 重生唐三 最强狂兵 邻家天使大人把我变成废人这事 顶级弃少 大奉打更人 剑道第一仙 一剑独尊 剑仙在此 渡劫之王 第九特区 不败战神 星门 圣墟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阅读网 |